08汶川大地震有感(共18篇)
1.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一
观《汶川大地震》有感
作者:蒋晨琳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场景十分惨烈!
大地在怒吼,房屋在倒塌,人们在惊恐的尖叫着。仅隔几秒钟,原本热闹的大街变得一片狼藉,原本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许多人被埋在了倒塌的建筑物里,有的人失去了生命,有的人被砸伤,有的人在哭喊,还有的人在奔跑…………
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人们首先展开了自救,他们一起商量对策,挺身而出,在残垣断壁中寻找着亲人,寻找着生命。很快马路边摆上了一些受灾而死的人,有的断了一只腿,有的缺了一只手,有的还在流血。许多家人抱着自己的孩子,痛哭不已,仅是几秒钟,家破人亡,阴阳两隔,怎不叫人撕心裂肺、痛心疾首。大地在颤抖,汶川在哭泣,祖国在流血,我的心也随之而流泪。
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立即发布命令,组织救援。很快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警察、医务等等救援部队,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一切困难,纷纷赶赴救灾现场,他们肩扛手挖,调用大型工程机
械,和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废墟中,一对母女被救出后,那位母亲奄奄一息,无力地躺着,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她的女儿满脸灰尘,浑身血迹,痛苦不堪;救援人员又合力救出了许多儿童,他们头发凌乱不堪,衣服蒙上一层灰、一层血……人们用手扒,扒出一条条生命,用挖土机挖,挖出了人们众志成城的意志。汶川不哭,我们在救你们,汶川不哭,祖国在关心你们。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共有近6万人参加救援,其它救援人员近十万人,特别是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现场,指挥救援。
汶川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坚强不息,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意志和灾难作斗争,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侨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汶川捐款,当我听消息后也情不自尽地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我希望汶川的明天会更好。时隔三年,如今的汶川新建好了学校和楼房,环境更加优美,地震的创伤在祖国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下,渐渐得以愈合,人们在心里不由得发出:感谢祖国,感谢党!
2.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二
地震发生后,身为摄影人本能的反应和强烈的责任感,为真实记录历史,我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在于珍重艰难的跋涉在汶川、北川、青川、锦竹、彭州、都江堰、汉源等方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地震带上,用镜头和心灵去捕捉、体悟、记录、思考、阐释关于破碎、悲怆、生命和震撼的深刻内涵。
滑坡、山崩、泥石流、撕裂的大地、破碎的公路和桥梁、断壁残垣的城乡废墟……在镜头中,光和影是如此的悲怆和震撼!我想,如此众多的破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光去凝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胸襟去拥揽?我们又如何去面对这前所未有地悲痛呢?及时捕捉和记录如此众多的破碎与悲怆,对一个摄影者而言,不啻是生命的第二次曝光,是灵魂的终极洗礼!
我力图用收录在这部摄影集中的一幅幅抱蕴悲怆和震撼的画面,瓶贴初吻川大地震全景式影响。事实上,面对大地震留校的累累伤痕,我捕捉的目光变得更为锐利,这时应为我的生命和灵魂已最本真的敞开,被深深的震撼!或许,这些诶摄影画面不够完美,然而他们却足够真实。他们褪尽一切浮华,除却所有矫饰,最本真地向人们展开,诠释着对汶川、对中国、对生命源、对人类命运最幽深的哲理思考。重中我们领略到:在劫难中,在废墟中,一个古老的民族巨人般挺立的不屈不挠的精魂。
如果这不摄影集能够为“5?12”汶川打的真的中主动地质灾害留下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提供一个永恒的影像备忘录,我已倍感欣慰。
在浸润着悲怆、悲恸、泪水和大爱的“5?12“汶川大地震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震带上,我,行走于兹,感悟于兹,沉思与兹!蓦然回首,恍然顿悟:生命,就是大自然最本质的存在和馈赠。正如那些永远屹立在摄影者镜头前方的瑰丽风景,那放肆的翻卷与喜马拉雅雪峰之巅的旗云!生命永生!自然永生!我心永生!
风雨彩虹、铿锵中国!面对巨大的灾难,我的生命仿佛淬了火,变得更加坚韧和强悍。再一次次揿下快门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了生命的爆燃。我的脚步变得更加轻盈,我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当我把神情与深邃的目光再次投向这片被巨蛇摇动过,被泪水浸泡过、被大爱震撼过的土地,我仿佛看见一只涅槃的凤凰正在浴火重生。
3.如果柏杨看到汶川大地震 篇三
柏杨在激烈反传统的五四先贤之后,通过他那更易被市井接受的话语方式,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最猛烈的批判者。“酱缸”,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判定,而“丑陋”,则是他加诸中国人的标签。柏杨辞世的那段时间里,铺天盖地就是类似的纪念文章:“柏杨已逝,中国人何时不‘丑陋’?”“柏杨走了,中国人依然丑陋”……可是随后的大地震却让这种风向倏然扭转,因为在这场大灾难中,临难不苟、大爱如山的同胞绝非一二个案,而正是这些普通中国人身上闪耀的光辉,让我们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会不会让跟着柏杨痛骂中国人丑陋的评论者们感愧?也许不会,因为他们又加入了颂扬中国人美丽的群列中。面对这种转身,不必讥诮,却不能回避一个质疑:难道在柏杨辞世的短短十来天里,中国人就突然“美丽”起来了?
我曾经写过对柏杨先生不敬的文字,因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中国文化当然很不完满,但它绝不等于是一个“酱缸”;中国人当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中国人天生绝不比美国人法国人更丑陋。我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会特别丑陋,之所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显得不那么美丽,主要缘于一条巨大的绳索。
以最易为柏杨们所诟病的“自私”话题来论,中国人是不是就一定比别国人民更自私?自私是不是中国文化必然的派生物?绝非如此。“泛爱众,而亲仁”,“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中国的主流文化向来是这样教育国民的。既如此,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于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很简单,在上者只希望你交粮纳税,安分守己,你如果除了家事,还要瞎操心国事、天下事,就是越界,就不是让他们有安全感的良民,就会有一整套强制性规范等着你。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在上者不正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吗?其实,应该注意把代表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上的封建政权区别开来。例如,秦始皇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就是被否定的。
本次救灾中,中国人的表现也在洗刷着“自私”这个耻辱的印记。除了捐助,空前活跃的志愿者和民间组织更被视为新鲜事物。对此我和许多论者一样不吝赞许,但同时还想指出,民间社会开始发育并展现蓬勃生机绝不自今日始。民国时期,在一场空前的大水灾之后,收养了两千多名孤儿,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使孤儿成为有用之才的北京香山慈幼院,其创办者是捐出了个人全部家产的下野总理熊希龄。熊希龄当年主要依托社会力量,办慈幼院大获成功,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已蕴藏着一股全新的力量,这股力量有意愿也有能力投身慈善和其他有益于全民福利的事业。只要给这股力量松绑而非疑忌之,提防之,就能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就能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然而,为什么当代熊希龄们迟至今日才通过这次大地震露出冰山一角?无需多加讨论,只要看看我们至今没有一个纯粹民间性质的慈善组织,则思之过半。
究竟是什么束缚着中国人向善、向上的心灵和肢体?是传统文化还是别的什么……如果柏杨先生地下有知,他对此会如何置答呢?
4.汶川大地震作文 篇四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了好多人。虽然知道唐山大地震也死了好多人,但因为没有见过,感觉不到那种惨烈,一直把它当成一次笑话。可当汶川大地震真正发生在我的眼前时,心里有了很多的感触,眼泪很想就这么流下来。看者那些被求生的欲望支撑了1小时,10小时……而被解救出来,心里真的感动得一塌糊涂。 蓦地想起那张祈愿纸上的字,“只要平安就好,平安!” 在网上看得最多的地方是北川。当看到那些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初中,眼泪一下子就涌到了眼眶。
在那堵挂着“离北京奥运会还有88天”的墙上,在那堵挂着一对新人的结婚照前,在那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前,没有谁的心不微微颤动。
当那些遇难者的尸体被一个个抬出来,看着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变得沉默了,不由得怨恨起这场地震,它毁了多少家庭啊!它让多少儿童变成了孤儿,让多少人失去了亲人,让多少人受了伤啊!
有的地方已经永远地成为了记忆,有的地方已经变成了追忆,有的地方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
5.四川汶川大地震作文 篇五
永远铭记在20xx年5月12日2点28分的灾难。在那一刻,充满欢声笑语的汶川地区在3分钟之后却面目全非:哭声代替了笑声,家破人亡掠走了一个个和睦的家庭......但是爱,却是无坚不摧的,3分钟,“灭绝”性的灾难中,抹不去的是丝丝的爱......
让我们回顾12日的下午2点28分。在地震发生之前,东汽中学的政教处主任谭千秋老师正在给一个班上课,正在他聚精会神地讲时,“轰隆隆......”大地剧烈颤抖起来,经验丰富的谭老师马上意识到――地震来了!他马上站定,竭力喊了一声;“同学们,地震了,快跑!”然后又迅速叫靠前排的4名同学钻在桌子下,他用他健壮的身躯和宽大的臂膀死死地护住桌子,“轰――”的一声,东汽中学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5月14日,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挖出了谭老师和他救下的4个学生,被挖出时,谭老师仍紧紧地护着桌子,直到锯下了他的手臂......
6.汶川大地震观后感 篇六
在那天,在那刻,在那分,在那秒,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灾难的到来````他们还在快乐的享受着生活,可是在下一秒,天旋地转,天空变了颜色,时间开始流失````一声声无力的呼唤从那灵魂的深处传来。震动着每个人的心````
“不要放弃,”一时成了所有人心里最普遍的话,他们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在那灾难面前都能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那夜,天都在哭泣。在流泪,他也在为那些已走了人送别````
“孩子,你在那儿`````”在那学校的饿废区之中,总是能听到父母们一声声呼唤````
每年的5.12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痛,是每个人的不灭的记忆````
记住5.12,让我们祝福每一个长睡的灵魂能长眠
7.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七
启示之一:完善的预警及应急预案机制减少了灾难造成的损失
应急物流的关键在于“应急”, 本次地震过程中, 应急物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快速反应时间极短, 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完善的应急预案的应用是快速反应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地震后应该对这个预案反应系统进行分析, 参照本次的救灾活动中总结出的经验, 对预案进行肯定, 将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一种机制, 这将为今后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提供巨大帮助。
启示之二:隐性应急网络紧急响应提高了抢险救援效果
所谓隐性的网络就是说这个网络平时是不存在的, 或者是不常设的。而当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迅速激活, 而不用临时组建。在地震中, 全国各地对自有的运输力量统筹、整合, 利用地方民用的物流力量如企业、个人的运输工具建立隐性的应急网络, 向灾区及时运送了数量多、种类繁、品种齐全的救援物资, 迅速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为此, 应认真吸收这个网络的积极要素, 在全国各地建立一个常驻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其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 统筹民间物流力量的变化, 随时掌握应急网络的动态, 实现迅速激活的功能。该指挥中心需要在应急救灾法规的指导下, 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迅速的取得当地交通网络的指挥权利, 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物流。
启示之三:较高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保证了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 全国各地向灾区调运了不计其数的应急物资, 从中反应出各省、区、市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是管理完善的、储备充裕的、反应快速的。从中可以体会到, 应急物资储备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 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 减少采购和运输量, 减少相关成本。在今后, 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 科学地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 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例如, 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物资分类排队, 抓住主要的矛盾, 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区分为A、B、C三部分, 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
分类的标准应当结合不同灾害发生导致的对不同物资的需求特点, 如有大坝处, 石料、装土编织袋等物资就属于重点控制的A类物资;多发生地震处, 则应增加救灾帐篷、医疗器械的储备量;矿区易发生矿难, 则应重点储备救生器材, 消防设备等工具。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避免了管理中单纯僵化的管理, 分类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物资来进行管理, 采用不同的采购和库存策略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启示之四:科学的调运方案提高了抢险救援及灾后重建的效率
在向灾区调运应急救援物资过程中, 由于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科学调度, 在各省、区、市的积极协助下, 各种救援设备、生活必需品、相应物资被及时运送到灾区, 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物资保证, 同时也对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科学的调运方案对抢险救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有限的救援物资投入到应急救援最急需的地方, 实现最优化配置, 这是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今后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应该从这一方面入手深入研究。
启示之五:仍需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措施
在总结此次抗震救灾成功经验的同时, 仍须居安思危,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严防死守, 减少突发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一要完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 使全社会的物流交通保障力量“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着眼于经济建设和应急的双重需要, 优先抓好敏感地区, 如洪涝易发区、地震频发区、民族分裂分子活动区、战略前沿区等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建设。对平时和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贯彻应急要求、预案的制定、应急征用的实施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等, 作出明确规范。使广大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二要加强应急保障力量, 以“骨干先行”的方式提高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力量的组建上, 应本着“军方牵头、以民为主”的指导思想, 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 同时进行区域编组,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必要演练, 平时应拟制好应急方案, 必要时一声令下, 随时保障。进行集中登记管理, 平时要搞好地方科技力量的普查和储备, 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起专业保障队伍、交通保障经费、道路和车辆器材物资、运输机具等数据库, 与各县交通战备办公室形成局域网, 实行登记、训练、保障自动化管理, 要定期向单位和个人明确编组、集结地域、任务等, 以便遇有紧急情况, 能及时归建和执行保障任务。同时进行集中训练。即把专业技术与现代高技术、军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定期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 变“分散型”训练为“相对集中的规范性”训练, 使专业训练向系统化、正规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要抓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的全程顺畅。以改造纵横干线、提高通过能力, 新建迂回、倒运道路为重点, 辅以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在地方性铁路修建上, 要考虑与干线联网, 按标准铁路轨距修建, 在线路等级上, 要按三级以上修建, 在建设投资上, 主要依靠地方自身, 国家适当补助。
摘要:2008年5月12日, 在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 截至6月4日12时, 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 373606人受伤, 失踪17991人, 累计受灾人数4571.0865万人, 经济损失无法衡量。在如此大的自然灾害面前, 我国的应对措施及时准确, 赢得了国内外的交口赞誉。为此, 对本次灾难应急物流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5.12地震,应急物流,问题,保障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海军, 龚卫锋.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 .
8.汶川大地震考验企业社会责任 篇八
不少跨国公司很委屈。
他们可能没想到,在地震发生后的慈善捐赠行为竟然会使他们的名字随着一份尴尬的“国际铁公鸡排行榜”广为流传,以致于他们不得不集体到商务部“诉苦”,以求官方为他们“正名”。
在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面前,不少企业的赈灾表现获得了普遍的肯定,许多媒体和民众都称赞,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渐趋苏醒。但是,在地震赈灾中,仍有某些企业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在这个非常时期被树立为 “负面典型”的跨国公司。
捐多捐少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天平?
相信很多人在5月底都收到过抵制“铁公鸡”的短信。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资企业的品牌形象发生了“大地震”。一些没有及时捐款或捐款数额没有达到外界预期的跨国企业遭到网络舆论的猛烈抨击,它们的产品也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而“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的广为流传,更是将对跨国企业的攻击推上顶峰。
据了解,5月14日“铁公鸡榜”刚出现之时,许多“铁公鸡”的第一笔捐款额都未超过500万元,在网民们看来,“铁公鸡”至少捐足1000万元才算对得起灾区人民。
5月2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替外资企业澄清,指出多数上榜的跨国公司捐款都超过了1000万元,“铁公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尽管如此,劫富济贫的“网络好汉们”并未就此罢休,在他们看来,这些在中国“掘金”、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在地震赈灾时表现得抠抠缩缩,甚至不如一些中小企业。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专家、《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殷格非在谈到跨国公司捐赠行为遭遇非议的话题时表示,由于公众集中关注大地震的捐赠行为,可能忽视了某些此次“表现差”的外资企业在中国长期所做的慈善义举。
“当灾难发生时,企业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捐赠,‘量力而行是没有问题的。但此次地震赈灾中,10万、100万、1000万、1亿都成为了公众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天平,每个企业尤其是著名的企业都被放到上面过秤示众。”殷格非表示,捐多捐少并不能完全秤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当一个企业把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到它日常的生产、管理、经营中时,它所搞的慈善捐赠才能体现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所以,民众在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时,不应把捐多捐少作为唯一的标准。在对企业进行道德评判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要对企业的捐赠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判断。”殷格非认为,事实上,很多跨国公司在这次地震中的慈善捐赠行为值得称赞,但由于它们具有自己的捐赠文化和捐赠程序,有些地方与公众想象中的企业做法不一致。
“当然,从另外一方面讲,此次这些跨国公司的遭遇也说明,跨国公司在做慈善捐赠时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必须考虑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必须与中国民众加强沟通。”殷格非说。
企业社会责任是义务还是战略?
在此次地震赈灾中,王老吉的表现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在其母公司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后,消费者对王老吉的热情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就算它捐这么多钱的目的是为了营销,我也要力挺,至少它给灾区人民捐了1亿元。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一位把日常饮料从可乐改成王老吉的白领这样告诉媒体。
对此,殷格非认为,这虽然在某个方面反映了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非理性,但也说明王老吉的慈善捐赠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营销效果。
“捐得多就大力支持,捐得少就抵制,公众的这种行为确实有情绪化、非理性的成分,但是却又情有可原。对于公众来讲,他们希望企业做到‘纯粹的捐赠,但对于企业来讲,鼓吹一种完全无私的捐赠理念又是不现实的,因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是要赢利。所以‘越无私,越高尚的捐赠理念不宜提倡。”作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专家,殷格非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倡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竞争力理念。
“完全的利他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但是企业在捐赠时,应该讲究可持续性。所以,我认为,企业在做慈善时要有战略性。在责任竞争时代,企业慈善捐赠绝非单纯的利他行为,而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对企业有着巨大的价值和作用。”殷格非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也认为,企业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慈善捐赠。
“把慈善捐赠作为履行义务的决策基础是面子工程,说明的是企业管理层的偏好而不是支持战略性的经营目标。在现实生活中,要求所有企业、所有企业家做到不为子女留一分钱,将全部财产投入慈善是不现实的。企业如果要搞好慈善,就应该将经营行为与慈善行为挂钩,将履行义务与战略发展相结合。”钟宏武说,首先,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要有战略性的定位,企业要想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想得到怎样的结果,事先都要考虑好;其次要仔细研究社会的公益需求,以此确定最佳的公益行为,譬如某个贫困地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不是金钱脱贫,而是理念脱贫,企业一去,不问清楚就直接甩出多少钱,这样的慈善行为就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受助方产生‘慈善依赖;最后,还要考虑企业优势资源与公益行为的结合,企业做慈善时最忌讳不加选择的 ‘吃自助餐,社会上的每一种需求都需要专业的社会资源,只有把企业的优势资源与之相结合,才能做好。
企业如何保证捐赠效果和利益的最大化?
慈善捐赠本是好事,弄巧成拙就不好了。在此次地震赈灾中,就暴露出不少企业捐赠方式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欧莱雅集团5月14日宣布为地震灾区捐赠50万元现金和50万元的产品后,就引发了不少质疑。公众质疑的焦点集中在“50万元的产品是否就是该集团自己生产的化妆品”,“灾区人民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是否需要化妆”上。
公众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此类的捐赠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这些“非急需”的物资,会挤占有限的运输资源和赈灾物资发放机构的人力物力,从而降低整体的救灾效率。
企业如何才能使捐赠成为“雪中送炭”,利益达到最大化呢?殷格非认为,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政府力量也是有限的,它无法单独满足应对危机的所有需求。而企业掌握着许多行政机构所不掌握的生产资源,因此,企业如果能在赈灾过程中更加有效地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便能更加实在地帮助灾区人民。
事实上,在此次地震赈灾中,有很多企业充分考虑灾区人民的需要,结合自己的行业业务和技术专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譬如,天津的蓝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向灾区捐赠10台夜间搜救抢险照明车设备;湖南的山河智能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了20台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江苏的龙蟠石化公司向运送赈灾物资的车队捐赠了数百桶润滑油并提供现场免费换油服务;上海的光明食品集团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的饮用水、牛奶、饼干、罐头;吉林的修正药业集团向灾区捐赠价值2500万元的药品。这些帮助对于地震灾区来说,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是真正的急灾民所急,送灾区所需。
在地震赈灾的过程中,灾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关键的救人阶段,挖掘设备、食品药品肯定是最急需的,在灾后重建阶段,如何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支援灾区建设,又成了当务之急。
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是腾讯公司。5月22日,腾讯和成都市政府正式签署了一份投资总额为5.5亿元的合作意向协议。双方联合宣布,腾讯将在成都市高新区投资5.5亿元,建设腾讯成都研发中心、信息处理与客服中心(此前,腾讯为四川灾区累计捐、筹款超过4000万元)。腾讯此举对四川有着非凡的激励意义,也十分抢眼球。成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就表示:“腾讯是灾后第一家来四川投资的企业,这个时候来投资比什么都重要!投资灾区、发展经济,就是对灾区重建工作最好的支持!”
新闻链接:
外企的委屈:我们不是铁公鸡
5月27日,因为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国际铁公鸡排行榜”不满,诺基亚、宝洁、雀巢、西门子、IBM、现代汽车、百胜、阿斯利康这些知名跨国企业的政府与公共事务总监、公关总监甚至副总裁集体到商务部“诉苦”。
在流传最广的“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版本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三星,后面分别是诺基亚、大金、LV、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不少网友在论坛中疯狂转发这个榜单,同时声明,“通报这些公司,不是让大家去消费,而是要铭记心中:这是没有良心的企业!是中国人就不要给他们赚!!”
虽然跨国公司在地震赈灾中的表现并非一毛不拔[截至6月19日,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已向灾区捐款捐物约37.76亿元(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有些理智的网友与媒体也指出“铁公鸡”们的“赈灾捐助行动迟缓”有各种客观原因,但随后发生的一切,还是让跨国公司坐不住了。
5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四川南充市五星商业步行街上的一家麦当劳餐厅聚集了上百人,抗议麦当劳不捐款。餐厅的门口,被贴上了超大打印版的“国际超级铁公鸡”。
在四川攀枝花、陕西西安、山西运城等城市,肯德基也遭遇了不同规模的围堵。从目击者上传到网络的现场照片看,有人将榜单做成标语,贴在麦当劳的橱窗上,并注明,“凭你的良心,互相抵制!向灾区的遇难同胞默哀。”
在5月27日的“诉苦会”上,跨国公司们要求商务部为它们“正名”。此后不久,商务部开始在网站上公布《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表》,并随时更新,以澄清跨国公司的捐赠行动。
9.2022纪念汶川大地震作文 篇九
那次,我们学校广播里说汶川那儿发生一次大地震,我们要捐献爱心。那天,天气并不好,虽然没下雨,可是也见不到太阳。国旗升到了最高处,又降下了一半,四周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回家时,我想着:捐什么呢?书?钱?还是……哦!我知道了!捐几本我看完的书,还有我所剩下的75元零花钱,再加上爸爸要捐的100元钱!晚上,我整理了一下我要捐的物品:几本笑话书,让灾区的人们不再伤心,175元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片爱心,能让他们有希望重建家园。
第二天,我拿着这些东西来到学校,把他们捐了出去,献出了我自己的一份爱心。
10.四川汶川大地震练习题 篇十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12日14时31分左右,凯里市部分居民感觉明显震感;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第一线指挥 救灾。
1.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
A.火山地震
B.水库地震
C.构造地震
D.陷落地震
2.北京和凯里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
A.震级大小不同
B.震中距不同
C.地震裂度不同
D.震源深度不同
3.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
A.②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4.地震的大小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速报震级为7.8级,后根据国际惯例调整为8.0级,有关地震震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次地震有若干个震级
B.距震中远近不同震级不同
C.一个8.0级地震约相当于900个6.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D.震源深度越浅震级越高
5.地震裂度指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下列与地震裂度大小无必然联系的是
A.震中距
B .震源深浅
C.震级的大小
D.经济发达程度
6.此次地震救援工作中,2吨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四川灾区,宜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 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天飞机
7.汶川地震发生时
A.全球分属5月12日和5月13日两个日期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也在东半球
C.地球自转速度较慢
11.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十一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创造了地震预报奇迹的土专家,仅读过几年小学,没有任何仪器,所凭仅是一双肉眼和30年观天象积累的经验。
3月22日清晨,当城里的大多数市民还在熟睡中,汾西县僧念镇赵庄山村57岁的赵洪澎已经经历了20多公里的步行和3个多小时的火车旅行,出现在省城街头。随身的旅行包里,是一袋烤干的馒头片和厚厚一摞资料与证书。30年土法观天象,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旅行。而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正是为了给自己摸索了30年的“肉眼观天技术”寻找用武之地。
周日的省城街头车水马龙,赵洪澎双手拢进袖筒站在街边,静静地看着面前经过的车流人流,短短的裤管和军绿色解放鞋,使人行道上的他看上去分外显眼。为了破解风云雨雪雷电等令人类无奈的大自然之谜,从1978年至今,从26岁到57岁,几乎每个凌晨和黄昏,赵洪澎都要爬上离家0.5公里远的山上去看天。如果不是前来省城,这个时候,他应该已从村外的山上观天象返回家中,在自己用圆珠笔绘制的表格里,添上一行诸如“晴天,西北红花朵云”之类的观测结果。
赵庄山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全村300来口人,多数在外打工,常住在家的只有30来人,多数都已上了年岁。67岁的赵安庆曾担任该村村支书10年时间,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赵洪澎家庭十分贫困且没多少文化,但他对天气预测的痴迷和钻研,少有人能比。早在20多年前,赵洪澎便开始向村里人透露自己对天气情况的预测结果,起初人们对他的说法将信将疑——气象部门有专家有仪器有资料,你靠一双肉眼就能预测?!然而随着他的预言一次次被证实,几年后,他渐渐成了全村人的义务气象顾问。播种、收获、红白喜事,甚至离家外出前,大家都习惯找他打听一下天气情况。村民们说,赵洪澎的天气预测准确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几件赵洪澎肉眼预测天气的奇事。记不清是在本世纪初的哪一年,栽种红薯的季节里,赵洪澎提醒大家:今年天大旱,要给红薯地浇水。听者将信将疑:刚种下的红薯浇的哪门子水?!于是赵洪澎私下里拿自家的3块红薯地做起了实验。两块地依自己的判断浇了水,一块地按照以往的习惯没浇。不久,全村的红薯苗几乎全部旱死,惟有他那两块地的红薯苗长势喜人。
去年冬小麦播种前,赵洪澎建议村民推迟下种,否则麦苗有旱死的可能。不久后他们发现,早种的小麦长到半尺高时由于地下水分被过早吸干而死掉了,而有几户村民听了他的话,推迟下种,麦苗刚刚露出地面,长得正好。
12.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十二
关键词:滑坡变形监测,绝对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静态GPS
0 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致使山体破碎,河流变迁,极大的改变了震区的地貌和地表景观,一方面形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山地地质灾害[1];另一方面,由于此次地震震级高,释放的能量巨大,使得一些原本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复活,以及一些变形较小的滑坡变形加剧,由于这部分滑坡体上或者周围居住着居民,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这些因地震被激活的古滑坡或者变形加剧的滑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和监测内容
滑坡位于“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阿坝州理县通化乡杂谷脑河左岸。滑坡总体坡度25°~45°,纵长约4 200 m,横宽约1 700 m,前缘高程1 500 m,后缘高程约2 910 m,相对高差1 410 m,据钻孔揭露滑体厚度最大为52 m,预计方量约为8 500万m3,推测滑动方向为201°,为特大型土质滑坡。地震前,滑坡前部、中部及后部多处出现裂缝、错台,居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开裂、倾斜,甚至局部倾倒,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受威胁居民56户,共计189人。地震刚发生后,部分居民房屋受损严重,部分房屋倒塌;之后,房屋继续变形,房屋裂缝扩大,部分震后新建房屋也出现不同程度墙体裂缝,该滑坡变形范围进一步扩大,变形进一步加剧,滑坡直接威胁着山上及坡脚居住的村民221户742人 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直接威胁着20多千米的乡村道路、岷江一级支流杂谷脑河及317国道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3 000万元~5 000万元。一旦滑坡失稳,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滑坡体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不利于国家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给当地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并对该滑坡实施应急治理。根据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需要对该滑坡进行变形监测。
监测目的是通过对滑坡变形及环境条件的监测,掌握施工期内滑坡体变形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实时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治理效果,为地质灾害预测和工程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在整个治理工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监测任务和内容包括监测滑坡体上18个变形观测墩的三维坐标(X,Y,Z)位移量、位移方向和位移速率,即绝对位移监测,以及监测滑坡范围内钻孔、井等地下水的水位动态变化。
2 监测方案设计
2.1 技术依据
本监测方案的技术依据主要有: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DZ/T 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2.2 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近似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坐标引测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
2.3 技术方法
1)绝对位移监测。
绝对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
依据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可采用双频静态GPS进行绝对位移监测。每次变形监测作业时,通过GPS测量将基准点观测在内,从而约束变形观测点,而得到每个变形观测点的值,和上一次比较来得到变化值。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绝对位移监测采用仪器为南方灵锐S86-S(双频静态)GPS,其水平点位中误差:±3 mm+1 ppm;高程测量误差为:±5 mm+1 ppm,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2)地下水监测。
采用“测绳+垂球”测量各监测孔的水位(水面距监测孔顶端距离),并绘制水位—时间变化曲线。要求测绳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取至少3 次观测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4 位移监测基准点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绝对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2]。监测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其平面控制点位,一般要有强制归心装置。
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中设计的基准点处于变形区内,后补测的两个控制点没有设置强制对中器,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在工程土建施工时,应在滑坡区外稳定地区补选四个基准点,基准点前冠以JD1,JD2,JD3,JD4标示并安置强制对中器。强制对中器直接购买成品。
基准点选点,要求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易于长期保存;距变形体远近适中;通视条件良好,便于现场操作;便于扩展工作基点。监测基准点埋设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监测基准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四个基准点,构成监测基准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变形监测的基准体系。定期对基准网进行复测,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准网观测的技术要求参见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5 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技术要求
1)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部位或监测断面两侧。要求结构合理、设置牢固、外形美观、观测方便的位置,且不影响监测体的外观和使用。为保证监测精度,变形观测点上也要求设置强制对中器。实际使用的18个变形监测墩以土建施工完成后的位置为准。
2)变形观测点的观测技术要求。
变形观测点与监测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网。根据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监测精度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水平位移监测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 mm,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0 mm。
2.6 观测期限和观测频率
基准点和监测点观测墩修建完成后即作为变形观测起始时间;首先对基准点进行第一次观测,7 d后进行第二次观测,两次观测成果对比,确认基准点稳定后,进行变形观测点的观测,观测周期为7 d。观测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2.7 险情预警标准与监测信息报送
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尽管相邻周期变化很小,但变形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时,也应该认为有变形。
1)绝对位移监测。
参照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以阶段和累计变形值作为监测报警的依据。将阶段监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后,与前一周期平差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平差之差(阶段变形量)。然后将平差之差与最大测量误差(中误差的两倍,本工程水平位移为12 mm,垂直位移为10 mm)相比较,如平差之差小于最大测量误差(本工程水平位移为24 mm,垂直位移为 20 mm),则认为监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化或变化不显著;如平差值之差大于最大测量误差,则认为监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有明显变动,需要及时向业主提出监测预警报告并进行加密监测。
累积变形:每期观测结束后,除对相邻周期间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外,还必须对累积变形值进行分析。尽管相邻周期平差值之差很小,但变形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时,也应该认为有变形。当累计变形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变形体的稳定性。
2)地下水位监测。
相邻两次地下水位差值超过20 mm时,及时向业主通报。如果相差小于20 mm,但是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时,也应及时向业主汇报。
3 监测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3.1 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除按上述的技术要点进行监测外,还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两检校。
a.对所有使用的仪器在监测过程中作定期检定和校正;使用中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完好状态。b.对所设基准点定期检测和修正。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测,确保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
2)四固定。
即: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监测人员要固定;监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监测的方法及程序固定。
3.2 安全保证措施
监测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环境和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为了确保本项目应急监测期间、系统建设期间和运行期间的人员、设备安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制定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制度措施。
在严格执行国家、单位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项目组野外安全守则,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为项目组安全第一责任人,逐级负责,并设立安全员负责现场检查监督。
2)物资保障措施。
为野外工作人员和雇佣人员配备适宜的劳动保护用品,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3)技术保障措施。
野外工作期间严密监控滑坡体变形情况,及时对滑坡体的变形动态进行技术分析,防止因滑坡体变形造成人员伤亡;降雨天气下野外作业期间,严格要求监测人员配备专业的雨具和防滑安全鞋。
4 资料整理及反馈
1)资料整理。
观测结果应于当日整理完毕,并及时将成果报甲方、监理,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如出现监测数据超限,必须立即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观测无误后立即上报甲方。
2)提交成果。
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资料: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v—t—s(变形速率、时间、变形量)曲线图;地下水位—时间变化曲线图;绝对位移变化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分析报告;仪器检定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军杰,张志,王旭,等.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J].山地学报,2008,26(5):755-760.
13.5.12汶川大地震作文 篇十三
――题记
从天而降的恶运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啊!眼神不由得从黑板游移到了窗外绿荫下那一片欣欣然的小世界。蚂蚁在不知疲惫的寻找着粮食,为自己下一次大餐做着准备;喜鹊在树上不停的建筑着房屋,为明天即将降临的宝宝作者准备。大家都在享受着这惬意的午后,为明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14.汶川大地震,心中永远的记忆 篇十四
时光久远,记忆永存。
8年前的一场浩劫,让我记住了四川,记住了巴蜀大地经历的磨难。虽然过去许久,但是泪水却一次次噙满我的双眼,仿佛一切都在昨日。5月14日,接到赴灾区伴随二炮抗震救灾部队新闻报道的任务,当时父母刚从老家来京,领导给我的时刻只有两个小时,处理家里事情和准备出发的东西,然后赶乘空军的飞机入川。
时刻紧急,根本没有和亲人道别的机会,跑回家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匆匆又赶回了机关。
当我带着战士报道员卢占营赶到南苑机场时,入川的物资、部队己排起长龙,根本排不上队。情急之下,我找到一个负责协调的部队领导,“偷偷”跟着他的车“混”进机场,然后奔向一架即将起飞的运输机。到达双流机场己是晚上,四处弥漫着紧张的战斗气氛。
由于大部队己前期到达,而且当时通信基本中断,他们具体在什么位置根本无法知道。当时只知道北川灾情最重,我想我们的部队就应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之后搭乘其他救灾部队的车辆向北川挺进。
无奈,途中由于道路中断,到达绵阳后车队无法前进,我们在车上坐了整整一夜。我们的战友在哪里?灾区的群众怎样样,急切的心让我一刻也不敢耽误。第二天蒙蒙亮,看到几个从湖南入川的志愿者,我向他们说明来意并求助,正因他们也有任务但答应绕道陈家坝,把我们放到距离北川最近的地方。
途中的残垣断壁,逃出家园的百姓,让我的.心时刻充满沉重。一向在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下车后,我们又徒步前行,最后抵达北川中学附近的任家萍,到达第二炮兵抗震救灾指挥部。
那一刻,我们就像找到亲人的孩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至今提起当时的情景,当时负责现场保障的尚处长都感慨不己,他说看着我后面背着一个大行囊,胸前一个大背包,左挎一个行军包,在挎一个像机包,一幅逃难的模样,看着都可怜。此刻,我们俩将近两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紧张、焦虑,还有看到灾难的那种悲痛,压的几乎喘但是气,这一切都在找到组织的那一刻得到释放!
灾难容不得我们去休整。受领任务,投入战斗,我跟随抗震救灾部队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在灾区的近100天里,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勇闯堰塞湖,险葬死亡谷,有几次累的号淘大哭。但是,哭过之后又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就这样,我在灾区坚持了近100天,成为较早进入灾区最后撤出灾区,全程报道抗震救灾的随军记者之一,用120篇文字作品展示了第二炮兵后勤官兵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顽强作风,为此荣立二等功。
15.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十五
目前, 各地区虽然开发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 但是国内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在灾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 如乡村旅游中的卫生问题, 住宿问题, 黑色旅游中的当地居民感情问题、安全问题, 旅游项目同质化问题、旅游商品外来比例过高等。本文尝试从当地自然环境禀赋各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外来化严重、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 提出对策和建议。
1 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的10个县 (市) 为研究范围。极重灾区大部分位于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一线, 东部为四川盆地, 西部为川西高原。该地区集中了大量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 潜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区内少数民族众多, 文化多种多样, 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地区生物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高, 极富观赏价值[4,5]。
2 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 四川省旅游局计划打造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一线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极重灾区旅游业发展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同, 以旅游业为龙头, 带动农业、轻工业发展, 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参与, 分享发展成果, 是各界的最热均诉求。目前, 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欧洲债务危机重重, 灾区旅游发展的国外形势并不看好。相反, 国内和省内的前途看好, 在最近的“五一”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中得到明显体现。
在恢复性重建阶段, 当地政府和企业主要进行了已有旅游景点及设施修复重建等工作, 部分地区开发了新的旅游项目和景点。如乡村旅游、科学考察游、科普教育游和黑色旅游等[6]。项目硬件建设基本做到了一步到位, 但项目与景点的营销推广不足, 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游客仍集中于各大知名景点, 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和黑色旅游等游客稀少, 未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近期极重灾区自然灾害众多, 特别是暴雨频繁, 各种地质灾害大量发生, 导致交通长期中断, 游客安全是影响到这些地区出游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重建过程中大量居民异地安置, 没有及时返回原住地安居就业, 人员与物资不到位。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极重灾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以成都市为核心, 按距成都市距离的远近其社会经济条件依次变差, 地区间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同时, 各地区人文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少数民族众多, 保留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是旅游开发与文化发展、民俗保护协同发展的良好载体, 但是同样存在开发深度不够、汉化现象严重等原因。
旅游业与当地农业、轻工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旅游商品外来现象非常严重, 旅游景区琳琅满目的商品多是“舶来品”, 从中获得的销售收入远不如出售当地商品。说明当地轻工业发展落后, 农业产品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深加工, 仅仅停留在原材料或产品阶段, 未能形成特色商品, 附加值低, 许多当地的民族服饰等依靠手工或小作坊, 未能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其次, 旅游业从业人员多数不是当地居民, 如歌舞表演人员、宾馆酒店等工作人员多从外地招聘等, 旅游业未能转移当地农业劳动力就业。第三, 旅游业主要收入集中在景区门票费、宾馆酒店住宿费、交通费等, 当地居民未能从中分得较多经济收益。然而, 景区和宾馆酒店发展旅游业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加深, 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上。
旅游营销不足, 对游客风险安全认知不够重视。由于受邻近知名景点“屏蔽效应”影响, 以及自然环境差异不明显, 后发地区的旅游开发和旅游营销缺乏经验和积极性, 抓不住营销要点。极重灾区的自然环境导致这些地区交通不发达, 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由于许多景点藏于深山, 进出困难, 加之旅游者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等, 极易遭遇各类风险。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各景区、景点缺乏危机管理机制与危机服务意识。
旅游生态产品开发中的保护与开发关系问题紊乱, 是“以保护为主, 还是以开发为主?”在不同利益群体中, 各自的认知不同。科学界和当地居民对待开发存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科学家的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以及提出的发展战略更加适宜地区经济发展, 但短时间也无法逆转当地居民与政府的简单化认知与处理。当地居民是当地经济、生态多样性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真正实施者和保护者, 对摆脱贫困、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 忽视他们的现实需求, 再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将大打折扣。此外, 当地居民对保护规划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 有的与科学家们提出的保护意见一致, 有的却大相径庭。因此, 旅游生态产品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长方式的改变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4 对策与建议
首先, 按照各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禀赋, 重新定位和调整旅游发展规划。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着旅游配套设施是否健全, 各地区自然环境虽然不同, 但是总体环境却差别不大。各地区人文资源禀赋不同, 可供开发的资源和开发潜力也不一样。这些不同因素决定了不应简单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就如同成都附近的“农家乐”不能简单照搬到汶川县一样, 许多照搬照抄的地区旅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遭遇了瓶颈。因此, 对未来旅游发展规划应重新定位, 以区别于邻近地区, 摆脱知名景点的“屏蔽效应”影响。
其次, 实现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 以特色农产品和野生中药材等生物资源深加工为基础, 以轻工业产品生产为纽带的发展格局, 改变旅游业一枝独秀的局面[7]。彻底扭转只能提供生态产品和当地稀缺旅游商品的态势, 将更多的经济收益留在当地, 留给当地居民;将工业生产理念与技术带入各类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等生产区, 提高生产质量与速度,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经济收入。由政府出台相关规定, 在宾馆酒店等当地旅游服务企业中按一定比例吸纳当地居民就业, 并由企业提供培训上岗。
第三, 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商品的营销力度, 政府、企业和群众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 带动本地旅游业走出去引进来[8]。通过各类有效传播手段, 广泛宣传, 引进专业人才, 吸收他人先进的营销经验。积极宣传与改善当地安全条件, 打击各类刑事犯罪, 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及时通报自然灾害情况, 做好自然灾害预警。旅游从业人员应主动与旅游者一起克服各种突发风险, 景区设立奖励机制, 奖励积极协助人员。
第四, 旅游生态产品开发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当地居民广泛参与为原则, 忽视当地居民的经济诉求是脱离现实的, 更缺乏监督和可持续性[9]。在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旅游开发项目中, 当地居民应认真研究科学家们制定的科学规划, 避免简单化处理;要有长远发展目标, 严禁涸泽而渔。政府应积极指导, 有效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长期来看, 不论是以企业为主体还是以当地居民为主体, 通过开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诉求, 但最后都要落实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上才能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续发展, 达到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最终目的。政府、企业、当地居民的主动广泛协作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在短期内造成了极大困难, 但也给当地遗留了大量的地震遗存, 拥有重要的科学考查、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后重建时代极重灾区面临的旅游发展问题大同小异, 虽然开发了许多新项目, 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当地自然环境禀赋各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外来化严重、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各种问题,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后重建时代,地震遗存,旅游商品,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黎.浅议四川地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国商情[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B12) ∶96-97.
[2]陈健, 江毅.地震遗址成为四川旅游新目的地[J].红土地, 2009, (3) ∶56.
[3]四川依然美丽, 四川旅游宣传片问世[J].国家人文地理, 2009, (7) ∶147.
[4]朱丽莎.5.12大地震后北川旅游业发展的机遇[J].管理观察, 2009, (30) ∶207-208.
[5]王能洲, 张婧, 马仁锋.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旅游业的影响及重建对策研究[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5) ∶57.
[6]王大悟, 司马志.北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产品开发体系研究[J].旅游论坛, 2009, (1) ∶41-45.
[7]罗富民, 陈向红.论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基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证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72-75.
[8]但强.汶川县地震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51-54.
16.四川汶川大地震入党申请书 篇十六
[四川汶川大地震入党申请书]敬爱的党支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四川汶川大地震入党申请书。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光荣历史的党,是使亿万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站起来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党,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党,更是时刻为人民服务,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荣的道路。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我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xx年前的中国在卖国求荣的满清政府统治下,一度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那时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赫然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在那时东亚病夫这顶沉重的帽子被重重地扣在了中国人民的头上。在那时整个中国大地在哭泣。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1xx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成为一个强盛、文明、繁荣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拥有了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我们已真正地告别了贫穷和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不断为国争光,外国人再也不能称我们为东亚病夫。我为我能出生在这个时代而骄傲,我为我能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而自豪。1997年7月1日,当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那晚,我为之激动不已,激动得彻夜难眠,入党申请书《四川汶川大地震入党申请书》。而当xx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xx年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我更是为之高声喝彩,为之疯狂不已。在那时我所想表达的只是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为此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才能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就如保尔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就是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她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数事实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如,xx年年早春,我国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雪灾,这场雪灾,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不管是顶风冒雪清理国道积雪的解放军武警战士,还是连夜奋战在车间赶制供电设施的工人,不管是在抗灾一线救治伤员的白衣天使,还是一刻不停地往灾区运送药品、救援物资的司机,都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团结无畏的精神。再比如,5.12四川地震,把全国人民带进了悲痛之中。每天,当我看到最新的伤亡数字,当我看到最新的救灾进展,当我看到温总理含泪对群众讲话,不顾手臂出血仍然坚持在救灾第一线,当我看到武警战士在废墟中竭尽全力地救援被困群众,当我看到那位战士哭着说:我还能再救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是感动,是震撼。在我心中只有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xx年,对中国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但是,只要有无数民族的脊梁,只要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大灾难定将成就大国家。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战斗中,无数党员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实践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之中。我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我将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17.纪念汶川大地震高考作文 篇十七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致意沉痛地悼念。一年前,也就是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里氏8.0级大地震。14时28分,一种山崩地裂般的声音打破了这沉静多年的大地。房屋、大厦顷刻间倒塌;商店、学校霎时间被摧毁,就连平时最牢固的医院也变得摇摇欲坠。几分钟后,人们的喊叫声和呼唤声逐渐变成了绝望的哭喊声和翻动石块、瓦砾的碰撞声了。当时大多数的灾区在大城镇,可还有一小部分的重灾区在道路不通的偏远乡村。地震发生后,由于有的石块阻碍了前进的道路,所以救援队进不去,灾区群众出不来,为救援工作耽误了不少时间。
更让在安全地带的人们始终悬着一颗一直掉不下来的心。道路打开后虽然救出了不少的人,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不幸遇难了。有的是因为自己缺乏在地震中的自救意识和知识,有的是因为在倒塌的废墟中没有食物和水,有的是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了氧气……由于房屋被摧毁,所以人们只能暂时居住在临时帐篷里。政府、国家和国外调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食品运往重灾区,使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不再伤心、孤独。
在大地震的救援中,更是有许多的少年英雄:“敬礼男孩”郎铮,“可乐男孩”薛枭……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汶川灾区的板房搭起来了,临时的学校建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又有保障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走出阴影了,在地震中受伤人员的伤好起来了!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们对灾区的人民重视起来,至今还在不断地向灾区捐赠衣物、棉被、食物、书籍和生活用品,领养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记得在地震后,我在书上看到过几幅漫画。第一幅上面画地是:几个学生和一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底下。学生想喊救命,但被老师制止了,直到救援队来了,老师才大声呼喊救命。第二幅上画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些学生正在上课,突然地震来了。于是,他们便集体趴倒在桌子底下。掉下来的石块和瓦砾竟一块也没砸到他们。第三幅上面画了:一些人在间什么也没有的空房子里。地震来临时,他们飞快的跑向墙角。没有人受了什么重伤。我相信,通过灾区人民的努力,有国内国外的支援,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18.08汶川大地震有感 篇十八
1.1草原生态修复的目的和意义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50万km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人员伤亡惨重,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大片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生态功能退化。地震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损毁了大量的植被,形成大面积裸露地表。没有植被覆盖地表,雨天极易造成泥石流和塌方,晴天易造成大风扬尘,直接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和塌方,导致大量的泥沙流入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江河,造成水体污染、泥沙淤积,威胁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生活用水安全。因此,需要尽快启动以种草为主的草地植被恢复工程,其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
1.1.1可以尽快覆盖裸露地面。
牧草具有发芽快、适应性强、出苗能力强、容易成活等特点,在地震灾区造成的滑坡等裸露地面播种多年生牧草种子,1个月内可以发芽生根,在3~4个月内可以很好地覆盖地面,较播种的树种或栽植树苗覆盖裸露地面快。
1.1.2保持水土。
牧草根系集中分布于0~30 cm的表土层中,根系盘根错节,形成致密的生草层,象“地毯”一样覆盖地面。可以减少裸露区域被雨水冲刷,减少地面径流,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1.1.3种草成本低。
生态修复的牧草种子主要是多年生牧草种子,一亩地的种子费用约20~30元,低于一亩地的树种费用100元左右,更低于树苗的费用。1.1.4种草有利于植物生态系统的尽快形成。种草先固定土壤、涵养土壤水分,再种植灌木或乔木,有利于树苗的成活和生长,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
1.1.5利用牧草养畜。
生态修复播种的牧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围栏封育后,在地势比较平缓且无安全隐患的区域,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适度刈割饲喂牲畜或进行放牧利用养畜,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实现生产自救。
1.2地震灾区主要地形地貌
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山脉大部分地区受灾,其受灾严重的县(市、区)有51个,四川有39个。地震灾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植被以及人文资源汇萃的一条重要过渡交错带(岷山-邛崃山脉)及其向四周延伸区域内,面积约15万km2,横跨岷江、涪江、嘉陵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生态屏障。灾区自然条件复杂,由高山、中低山、丘陵以及山间平原等地貌类型组成,包括高山峡谷区、四川盆周山地、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以及秦巴山地等地理单元,区域内植被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性强,抗干扰能力弱,严重破坏或退化后恢复困难。根据海拔高度将该区域概括为高山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三个区域。由于汶川、理县、茂县部分地区气候属干旱河谷区,其自然条件与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将该区域单独列出,统称为干旱河谷区。其分区主要特点如下:
1.2.1高山区。
主要分布于山体顶部,海拔3 500 m以上,由于山高,气候寒冷,年均温度在6℃以下,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人烟稀少。该区域的山体大部分相对平缓,植被较好,主要植被以四川蒿草等莎草科和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以及蓼、蒲公英等杂类草为主的高山草甸,还有锦鸡儿、杜鹃、小叶柳、箭竹和沙棘等为主的高山灌木。地震引发产生的滑坡裸地对灾区人民生活的影响相对不太直接,但对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1.2.2中山区。
主要分布于海拔1 500~3 500 m,气候温凉湿润,年均温10.6℃,多雾、温差大、日照短、土壤瘠薄。主要草原植被以白茅、芸香草、扭黄茅等禾本科,芒、蕨类等杂类草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地,还有马尾松、柏木、桤木、黄荆和映山红等山地乔灌木。本区域有少量人定居,从事农牧业生产。因此,地震引发的滑坡裸地不仅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1.2.3低山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周围各类大小河流的谷地末端。山体地势差别大,有的较为陡峭,海拔在1 500 m以下,年均温度16℃,雨热同季,年降雨量900 mm以上,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无霜期较长。土壤相对肥沃,植物生长茂密,主要植被以白茅、芒、拟金茅、画眉草、十字马唐等山地草丛草地为主,常散生有柏木、黄荆等乔灌木。本区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沿,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植被裸露不仅损毁房屋、公路、电力、水利设施等,对灾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成都平原以及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的生态安全直接构造威胁。
1.2.4干旱河谷区。
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的中山河谷地带,海拔在800~2 600 m之间。本区山势陡峭,土壤瘠薄,气候干燥,降水少而不均,年均降雨量520 mm左右,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植被主要以扭黄茅、兰香草、狗尾草、荩草、白茅等旱生半旱生草丛草地为主,常散生有金合欢、清香木、小叶黄荆等灌丛。该区植被覆盖度一般在40%左右,生态脆弱,抗干扰能力弱,本身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加之本次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毁损,使山体裸露极为严重。本区多处于交通干线地带,同时也是重要水电开发、矿物开采区和工业生产区,人口较多,地震引发产生的滑坡裸地不仅对灾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用电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代表区域为岷江河谷从映秀到汶川、理县、茂县一带,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也是难点区域。
1.3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
根据植物群落按照草-灌-乔的植被演替规律,灾区的生态修复以草本作为先锋植物,采用草、灌、乔相结合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时,首先根据灾区的海拔、土壤、坡度和气候等条件划分不同的区域类型和选择播区,对播区采用适宜的地面处理方式,选择适宜生长的草种、树种,进行混播组合,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机械、飞机播种等播种方式,利用草本植物易着生,耐土壤瘠薄、对裸露地面覆盖快的特点,尽快形成根系和植冠,覆盖地表,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灌木和乔木等树种逐步定植、生长,形成草灌乔相结合的稳定植被,达到修复地震灾害损毁植被的目的。
1.4草种选择及组合
1.4.1草种选择的原则
1.4.1.1选择适宜灾区条件的草种。
选择适宜灾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草种,选择的草种要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瘠薄、抗逆性强和保水固土能力强。
1.4.1.2选择多品种搭配的草种组合。
由于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毁损、地面裸露,播区土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所以应选择以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为主的多品种混播,可以利用各种牧草的性能互补,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发生。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菌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
1.4.1.3选择多年生与一年生牧草搭配的草种组合。
一年生牧草生长快,具有在短时间内覆盖地表的速生特性,而多年生牧草前期虽生长缓慢,但一次种植可多年生长,二者搭配既可加快覆盖地表速度,也可确保草地植被长期发挥保水固土的效果。
【08汶川大地震有感】推荐阅读:
地理汶川大地震09-19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朗诵06-20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感想08-31
汶川大地震的演讲稿202009-04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汇报材料汇总09-15
2008入党分子思想汇报:汶川地震有感10-11
汶川地震感言12-11
地震案例之512汶川地震08-11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08-15
汶川地震与民族精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