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二)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1.沉香救母(二)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 。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人物的形象就更丰满。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为了救自己的妈妈,8岁的沉香就离开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又是怎样救母亲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练习默读课文,看看沉香是怎样救母亲的?
(板书:默读)并教给方法:默读是一种很常用的读书方法,默读时,嘴巴不出声,用眼睛看,用脑子想。(学生尝试练习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觉得默读有哪些优点?(速度快,不影响别人。)
3.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节个别读,你认为哪一自然段最有把握读好,就读那一自然段。相机纠正生字词的读音。出示有关生词卡片。
救母心切 拜别师傅 充饥 孝心 仙人 打败 凶恶
指导读准多音字:血痕 转眼间 重见天日
5.分组读全文,要求字音正确,通顺连贯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救 节 便 仙 败。认读生字,尝试扩词。
2.你们发现,这五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哪些字你认为很容易记?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提示难写笔画。
4.师生集体书空,记住两个字的笔顺。
5.学生练习描红、仿写。
学生第一次接触默读这种读书方式,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细致地教给方法,并认真指导。通过交流默读的好处,让学生加深感受,喜欢默读,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打好基础。
采用自主合作的识字方法,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同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求( ) 刀( ) 更( ) 山( )
救( ) 切( ) 便( ) 仙( )
仔细看这四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沉香在 的帮助下救出了母亲。
再次默读课文,完成填空。说说从课文哪一自然段可以知道答案。(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个别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出示句子: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
2.引出问题:你从哪里体会到沉香“有孝心”?
3.自由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和句子。找到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⑴师相机出示句子: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①“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着急的心情。
②“拜别”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不用告别?(拜别更能看出沉香对师傅的尊敬,也从侧面反映了沉香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指导朗读:个别朗读,集体齐读。
⑵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①.(点出“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千山万水)看动画片片断。
②.一路上,沉香还会碰到哪些困难?(学生练说)
③.是啊,为了救妈妈,沉香吃再多的苦也不在乎!你想对沉香说什么?
④.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个别读,集体评议;齐读。
5.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他即将跟他的妈妈见面了。
三、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卡片:充、孝、凶、恶。认读生字,练习扩词。
2.仔细观察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
3.重点指导“凶”字的笔顺。
看课后练习中“凶”的笔顺示意,书空,师提醒:书写时先里面后外面。
4. 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对词句的理解,适度引导,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书写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救母心切 凶恶 孝心 充饥 打败
2.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连起来说一两句话。(如果能全部用上更好。)
3.过渡:在仙人的帮助下,沉香终于打败了二郎神。他即将与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那是怎样一幅情景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此时,沉香是怎样的心情?
2.读后讨论思考题。(板书:激动 高兴 幸福)
3.大声地自由读这一段,体会沉香的这种心情。
4.选择其中的一句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在学生读最后一句话时,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此时,沉香和他的妈妈分别会说什么?
6.请两位看图练习配音,师作旁白提示。
小结:我们都为这对母子的团聚感到高兴。
7.带着这种心情再次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分组合作,练讲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练习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可以分段讲,也可以分角色表演。
2.小组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小组展示,集体评议。
四、布置作业
把沉香救母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词语联系说话,这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铺设语言训练的阶梯。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不同的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与体会沉香与母亲见面时的心情,朗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使情感得到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生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讲故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完善和升华。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
2.沉香救母(二)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词句 ,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 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能够在读书中体会沉香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小黑板;2.ppt;3. 投影仪。
一、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学习沉香救母二。
二、回顾课文
1. 在学习课文之前, 先和老师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神斧充饥深涧不在乎 转眼间一道道血痕
一个个血泡“轰隆”一声巨响
2. 下面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 请小朋友们用上面这些词来填一填, 相信一定难不倒上节课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救母心切日思夜想千辛万苦二郎神 凶恶仙人
沉香救母心切, 拜别师傅, 奔向华山。一路上,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在仙人的帮助下, 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 劈开华山, 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
三、精读课文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沉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 十分有孝心的孩子 ) 我们小朋友的父母都在自己的身边,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为他们端上一杯茶, 捏上一会儿肩, 来尽一尽我们的孝心。但是, 我们的沉香却不可以。因为沉香的母亲被压在了华山脚下。但是, 沉香并没有放弃。没有,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沉香的孝心。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大声地阅读课文, 找一找文章中哪里体现了沉香的孝心。
(一) 教学第一自然段
在第一自然段中, 你从哪些词语看到了沉香的孝心。
时光过得真快, 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 便拜别了师傅, 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救母心切遥远奔
通过读体会沉香急切的心情, 指名读, 齐读。
过渡:此时, 沉香的孝心化作了他前进的动力, 鼓励着他一步步向着华山, 向着妈妈奔去。可是, 即使有孝心支持着沉香, 前往华山的路还是异常的艰险, 困难。
(二) 教学第二自然段
默读:接下来请小朋友默读第二自然段, 一边默读, 一边找一找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
1. 高山深涧 (深涧是山与山之间的水沟) 出示图片。
3. 经过了千难万险, 他的脚上 (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 身上 (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 他 (一点儿也不在乎) 。这里的一个个, 一道道, 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词呢?
比较句子: (1) 脚上磨出了血泡, 身上划下了血痕。 (2)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通过阅读比较, 体会第二句更能体现沉香一丁点儿都不在乎的心情。
齐读这一自然段。
过渡:在这里, 沉香的孝心化作了一个个不在乎。累,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苦,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痛, 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沉香真是个有孝心, 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的孩子啊!
(三) 教学第四五自然段
1. 齐读四五两自然段。
2. 小朋友们, 沉香终于要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 沉香无比的激动!他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一读?他做了什么动作?举起, 奋力, 劈。奋力是什么意思?用尽全身的力气。请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读文章, 体会奋力的意思。
3.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大山被劈成了两半, 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小朋友们。如果你很长时间没见妈妈, 你看到妈妈的第一个动作会是什么?沉香是怎么样的?扑。小朋友们, 什么样的情感才会让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啊?是思念啊, 是日日夜夜的思念啊。带着这样的思念, 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话。
4. 多年未见妈妈的沉香, 扑进妈妈的怀抱后, 母子二人会说些什么呢?假如, 你是沉香, 你会说什么呢?
四、生字教学
多么温馨的一对母子啊, 多么感人的场景啊, 这一切的团圆都是因为沉香的孝心!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孝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这个孝字。
孝:1. 读音。跟老师一起读, 孝。2. 记形。小朋友们, 我们大家来看一看这个孝字像什么啊?像一个小朋友搀扶, 帮助一个老人。“孝”的原意就是子女要孝顺父母。当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时候, 子女就要背着他们, 我们看到, 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间是怎样的?有交叉的。代表着子女背着老人。3. 组词。 (孝敬孝顺孝心忠孝 母慈子孝忠孝两全) 4. 结构。学写字要先临帖, 临帖要看结构找特点。孝是什么结构的字,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那孝字的主笔是什么?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书空。5. 练习:打开习字册, 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3.课文《沉香救母》教案 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4.沉香救母教学设计 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是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妈妈,沉香却从小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他心里肯定有疑问,于是他怎样做了呢?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名二人饰演沉香父子,演一演“经他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泪说出了真情。”
(2)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3)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最得意的句子读一读,并且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读得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母亲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很想松下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4、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5、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他最终有没有救出自己的母亲呢?他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小结
5.《沉香救母》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教学设计时我并没有刻意去抓“苍老”一词。但学生有这个疑问,且可作为文章的突破口。我也就顺水推舟。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回答是那么的踊跃,那么的`深刻。他们的回答,使我更深的认识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
也鼓励我更大胆的进行教学。他们有了对“苍老”这一词的深刻认识,那么对沉香救母的决心也就能有更深的体会了,为后面理解沉香为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
和不畏千难万险做了很好的做了铺垫。也正因此懂得了小沉香默默攥紧了拳头这一举动。
【沉香救母(二)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10-04
《宫锁沉香》观后感06-19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08-16
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设计06-20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1-03
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9-15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9-26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1-31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07-26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