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句子(10篇)
1.关联词语句子 篇一
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到家,()打开收音机听音乐。2.()是他错了,你()不能打他呀!3.我们()留下来补作业,()按时完成。4.我们()写得慢一点,()要把字写工整。5.武松()把老虎打死,()被老虎吃掉。
6.()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 时代,世界上就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
7.詹天佑有()是杰出的工程师,()是爱国的工程师。8.()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会死去。9.()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想到了火炉和烤鹅。10.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没有跟丈夫商量。11.()这道题很简单,()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大意。12.语文课上,我们()要理解课文,()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13.()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制作 出马踏飞燕这样的艺术珍品。
14.()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15.詹天佑()自己吃苦,()让筑路工程受影响。16.小女孩()穿着一双拖鞋,()太大了。17.()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风()可以灌进来。18.她不敢回家,()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19.()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嘴上带着微笑。
20.()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 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你说得对,我们()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
21.()在新中国,人民()能真正扬眉吐气。22.()困难重重,可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23.田敏()自己学习好,()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24.你()在外面玩,()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25.万里长城()是用方砖砌成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6.()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但终究()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27.()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七、复习练习题 成语
一、按要求写成语:
1、写出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四个):
2、写出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四个)
3、写出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四个)
4、写出描写环境的成语(四个)
5、写出描写声音的成语(四个)
6、写出带有“笑”字的成语(四个)
7、写出带有“哭”字的成语(四个)
8、写出带有“喜”字的成语(四个)
9、写出带有“怒”字的成语(四个)
10、“一”字成语:一
一
一
一 11、“不”字成语:不
不
不
不 12、写出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分别写一个)
13、写出由一至十的数字成语:(分别写一个)
14、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成语:(分别写三个)
15、填成语,再照样子写成语:天()地()东()西()大()小()
16、填成语,再照样子写成语:欢()喜()
雄()壮()
()颜()色()惊()怕
17、“颜”字本指额,引申指面部,更多指表现脸上的神情气色。你能根据提示用“颜”字组几个词吗?
1)年轻妇女美丽的容貌()颜 2)母亲慈祥的容貌()颜 3)饮酒脸红()颜 4)因羞愧而脸上出汗()颜 5)脸上露出笑容()颜] 6)对年轻貌美女子的称呼()颜
二、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用上成语,(三个以上)。
八、复习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一、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各换成一个四字词,填在括号里。
1、爸爸正在脸色很温和地跟小明说着话。()
2、动物园里的孔雀正跳着舞,十分好看。()
3、他的家里要什么有什么,可他反而不好好学习。()
4、我控制不了自已的感情而哭出了声。()
5、这次考试竟然得了第一名,他真是出乎意料地高兴。()6、2008年的奥运会,将会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人来到北京。()
7、一个非常荒凉的小山沟里,来了一位探险家。()
8、他是位五官长得很好的少年。()
9、玩得太高兴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可又不能不走了。()
10、正在上课,教室里十分安静。()
二、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诗句填空。
1、公园里,正进行菊展,到处是盛开的菊花,这让我想起了诗句“ ”,是()写的。
2、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是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描写大自然的景象的,例如写天上的云,有()的 ;
写昆虫有()的 ;
写落花,有()写的,和()的 ; 写季节变化,有()的。
3、暑假里,小东到了外婆家。那是一条小山村,溪旁屋后总会种着竹,一些人家都喜欢养鸡养鸭的。一天,小东正走到一座小桥上,下起了小雨,路旁吃食的鸡也叫了起来,这情景真是:“。”
4、春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夏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秋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冬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5、妈妈的生日,我会用这句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中秋节的夜晚,明月当空,合家举杯同庆,这会让人想起古诗句:“。”还有表达想念不能团聚的亲人的诗句“。”真让人感慨啊!
7、我国的国庆节是()月()日,很多名人用文字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心声。分别有:
()的()的()的()的。
还有我在课外收集到的()的
8、诚信是高尚的,诚信是弥足。在我国古代很多典籍中都谈到了诚信,分别有 《 》的 《 》的 《 》的 《 》的 我自已还积累了一些:
我觉得“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是:
9、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因为“。” 对于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土地我们也要十分珍惜,因为“ ” 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就要尽可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因为“ ”
还要更多地植树造林,“ ”让遍山常绿,让青山不老。我还在课外收集了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我还自己创作了关于环保的宣传标语。
10、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家。我还知道他原名叫(),()人。他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他被毛泽东评价为()家、()家和()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我们学习的课文《 》是选自他的小说《故乡》。对于他的名言(两条)
我都很喜欢。
1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12、好雨知时节,()。(),()。
13、明月别枝惊鹊,()。稻花(),听取()。
14、孤村落日残霞,(),()。青山绿水,()。
15、《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
16、我积累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例如:()和()。
17、《马诗》是()朝()写的,其中写到:“大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是指()。
18、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些写动物的诗句:()()。
19、《最后一头战象》作者叫(),他还有很多动物小说,比如《 》和《 》等。
九、复习练习题 课文阅读
一、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30分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2、摘录人物语言的句子:
3、摘录人物的行动或动作的语句:
4、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和()。5、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6、“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ang qiang”,这个字的部首是(),用部首查字法再查()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和()。它还有另一个音jiang,可以组词()。7、仿照最后一句,用上“一面……一面……”写句子。
二、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35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xing xing)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jin jin)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le yue)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jin jin)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le yue)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给文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2、用——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老人总是()地望着“我”,这让“我”从中得到了(),“我”还把老人的眼神比作(),可见,“我”在老人那儿得到了取之不竭的力量,老人的()和()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泉。7分
3、用~~~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感受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我”为自己以前()而感到羞愧,“我”为()而又感到有些兴奋。4分
4、用=======线划出描写“我”变化后的句子,再填空:5分
从“我”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从老人的每天早早的等待中得到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了,有了()和()去每天练琴。
5、仿照例子写词语:3分
又酸又痛 尽心尽力
6、(5分)这文段是选自课文《 》,读了篇课文,我想对文中的老人说:“ ” 我还想对文章的作者“我”说:“ ”
7、这篇课文里,那位老人为了()“我”让“我”继续练琴而说了谎:“()”。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你认为“诚信”和“善意的谎言”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想一想,写下来。6分
三、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33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2、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8分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8分
近义词:毁坏()后果()灾难()威胁()反义词:有限()无私()加速()枯竭()
4、理解词语:3分
恩赐: 本来: 滥用:
5、填空:8分
“再生”的意思是:,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有:,现在它们不有再生的原因是。“一系列的生态灾 ”请你结合实际举例说明:。6、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
四、读下面的文段,再完成作业:12分。15分。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的(),每一只()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蓝天上的(),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1、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在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3、文中的“我们这个民族”指的是()。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理解:这个比喻句把()比作(),说明()。2、“眷恋”的意思是(),“照管”的意思是()。3、仿照例子写句子。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
一样。我们热爱
,就像
一样。4、对文段最后一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五、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喝 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愉 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拿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 猬)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 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凶狠)。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机灵),倒(dao dao)向你奔(ben ben)来,反从胯下窜(cuan chuan)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经过)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 出售)罢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正确(最佳)的答案,在下面划横线。3分
2、解释加点的词。3分
便是: 素: 如许: 单知道: 无端: 五色:
3、上面的文字选自我们的课文《 》,它是作者是(),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 》。3分
4、(5分)上面的文字一二和四五自然段都加了双引号,那是写的()和()的对话。文段中出现了两处省略号,这儿都表示(),两处破折号,第一处表示(),第二处表示()。
给上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5、(4分)用——线画出描写“我”的想法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文中的“我”觉得
六、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里去团聚。这一天的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给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上面文字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4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去世()团聚()羞愧()保存()
3、联系文中内容解释下面词语:4分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4、仿照例词写词语:至少三个。3分 A、张冠李戴(带反义词): B、马马虎虎(叠词)
4、用——线划出写伯父的动作语言的句子,用~~~线划出写“我”的感受和变化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伯父()的批评及时教育了我,让我读书变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分
七、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显得()。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傍的兄妹俩,借着(),按起了琴键。皮鞋匠()地听着。他好像(),月亮正从()升起来。()的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卷起了()。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上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时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了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2、皮鞋匠听着音乐,进行了()。随着描写他想象的情景,乐曲声由()变得(),又变得()。用——线划出他这时候想象的情景的句子。5分
3、皮鞋匠看着妹妹,进行了(),他想到妹妹()。用~~~线划出他这时候想象的句子。3分 4、写出近义词:5分
清幽()恬静()照耀()陶醉()苏醒()5、给多音字组词:2分
弹tan()曲qu()dan()qu()
八、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远归者。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2、用——线划出描写我的感受的语句;用~~~线划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3分)
3、在这篇课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想象成森林,把()想象成村子,把()想象成村民,把一只黑甲虫想象成(),还把一只娇小的黑甲虫想象成()。5分
4、比一比,再组词:4分
暄()娇()傲(喧()妖()遨(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缘()啄())
2.关联词语句子 篇二
一.韩国留学生关联词语使用现状
通过分析总结中级韩国留学生写作练习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关联词语作为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 学生为避免误用, 他们尽量避免使用关联词语。日常使用较多的有:表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表并列承接关系:一边……一边……, 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表转折关系:……但是……;递进关系:不仅……而且……;条件关系:一……就……。例句有:
1. 因为我真喜欢收集昆虫, 所以下课以后我常常去附近的公园收集虫子。
2.我一边看着蝌蚪, 一边听收音机的节目。
3.虽然没有了朋友, 但是孩子很开心。
通过对学生造句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我们还是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在关联词语选择上的特点:
1. 尽量少的使用关联词语, 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容易掌握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2. 每类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
都集中于用法简单, 且使用率高的一种, 如在遇到要表达转折关系复句时, 只会使用“……但是……”, 而不是选取表示转折关系的其他关联词语。
3.由于不熟练表示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的使用, 韩国留学生在造句上尽量回避假设、条件复句, 而采用单句代替。
二.韩国留学生关联词语使用偏误分析
一般韩国语的关联词语不能成对出现, 韩国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尾表示, 表示各种关系的连接词尾放在两个分句之间。受其母语的影响, 留学生在造句时不太会使用关联词语。再加上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并未到熟练层次, 不免出现偏误。通过总结, 偏误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词语选用错误
关联词语选用错误是指留学生在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了关联词语, 但是这个关联词语用得不对。这主要由于汉语关联词语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有的是一对一的关系, 有的是多元对应关系。由于受多元对应关系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关联词语时, 常常误选。例如:
(1) (小蝌蚪) 不仅黑而且圆。
(2) 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还有我给它们找了一个妈妈, 两个宝宝。
(3) 我觉得如果她看见花束, 所以她会很高兴呀!
(4) 因为他想那个小孩子打扰他看报而且这么小孩子抽烟, 而他太生气了。所以他打了孩子。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所表示的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意思必须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而 (1) 句中小蝌蚪“黑”和“圆”递进关系不明显, 应改为“ (小蝌蚪) 又黑又圆”。 (2) 属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误用, 前一分句使用“因为”, 后一分句应该搭配“所以”表因果关系。 (3) 句属于“如果……那么……”的误用, 该句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4) 是一个多重复句, 留学生想通过“而且”、“而”的使用表达“小孩子打扰他看报”, “这么小孩子抽烟”, “他太生气了”三者层层递进的关系, 可改为“那个小孩子不仅打扰他看报, 而且那么小就抽烟, 他太生气了, 所以他打了孩子”。
关联词语的使用是相当复杂的, 这就要求使用时不仅要根据句子要求选择适应其内容表达的关联词语, 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 并不是任何两个关联词语都可以配合成对的, 把不能配合的关联词语硬拉在一起, 往往是留学生造成病句的一个原因。
2.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是指留学生在造句时关联词语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出现的位置不对, 造成偏误。例如:
(5) 我到了小池塘, 才我亲眼看过它们。
(6) 害虫越来越多, 却青蛙越来越少了。
(7) 即使你不高兴, 也我没有办法。
(8) 孩子不但不知道, 大人也不知道。
(5) 句表示承接的关联副词“才”应该出现在主语“我”后。 (6) 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副词“却”, 应该在主语“青蛙”后。“却”是表“转折义”的副词, 韩国学生经常把它与连词“但”的用法混淆。 (7) 句表示让步关系, 副词“也”应位于主语“我”后。 (8) 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因此关联词语“不但”应该出现在“孩子”前面。前三个例句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 韩国留学生对汉语复句结构, 首句使用连词的多, 但对一般后续句需要关联副词接应的认识还不够, 他们把副词性的关联词语当作连词使用, 于是出现了诸如“就/也/才我……”、“却他们……”、“都我们……”等错序偏误。而 (8) 句错误的出现则反映了韩国留学生还未认识到关联词语都有自己的独特位置, 独特用法。即使是同一个关联词语, 在句子中的位置因表达的不同, 位置也不同。
3. 关联词语遗漏
关联词语遗漏是指复句中该用关联词语的时候没有使用关联词语。这主要表现为:1.前面的分句有关联词语, 后面的分句没有;2.前面的分句没有关联词语, 后面的有;3.前后两个分句都没有关联词语。通过对留学生作业的分析, 举例有:
(9) 光头老人因为认真地看报纸, 看不到这个情况。
(10) 如果关注不够, 蝌蚪都死了。
(11) 离韩国很远, 但是华师的同学和老师很热情。
(12) 我不懂汉语, 我朋友很少。
(9) (10) 句都属于前面分句有关联词语, 后面的分句没有。 (9) 句是因果复句, 所以后一分句应有“所以”。 (10) 句是假设复句, 应使用成对关联词语“如果……那么……”。 (11) 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前一分句应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 (12) 句是因果关系复句, 应使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的遗漏, 主要是由韩语和汉语的差异引起, 一般韩语的关联词语不能成对出现, 韩国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尾表示, 表示各种关系的连接词尾放在两个分句之间。其次留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用法掌握得还不熟练, 平时练习也很少, 这也是出现偏误的重要原因。
4. 关联词语多余
关联词多余是指复句中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 使用了没必要的关联词语。这类错误留学生作业中不多, 出现此类偏误的情况主要在于重复使用同一个关联词语。例如:
(13) 我一直在想, 甚至我睡觉时也想, 甚至我做梦也想。
(13) 句中, “甚至”出现了重复, 很显然有多余的。这同样与掌握程度有关, 要表示递进关系, 在后分句使用一个“甚至”就可以了。
三.关联词语使用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1.关联词语使用偏误原因分析
关于偏误产生的原因, 专家学者都各有看法, 综合前人的研究, 我认为应在以下几点的基础上来对留学生关联词语偏误进行解释:1.母语的干扰。任何人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 都会受其母语的影响, 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由于韩国语的关联词语不能成对出现, 韩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尾表示, 表示各种关系的连接词尾放在两个分句之间。受其母语的影响, 留学生不太会使用成对关联词语, 尤其是关联副词。这正是在关联词语学习过程中负迁移的根源所在。
2.教与学的失误。
教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教关联词语时过分注重形式, 照本宣科, 对一些关联词语, 只讲解它的意义、特点和用法, 对一些具体的使用规则以及同一类关系中每个关联词语在运用上的细微差异讲解不够, 使学生虽然按课本的讲解去造句子, 但还是出现许多错误。学方面, 正如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现状中所说留学生遇到不会表达的,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往往采取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新就旧或者干脆回避不说。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留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失误。
3.关联词语教学建议
为了避免关联词语使用的偏误, 除了汉语关联词语系统规律、特点的理论研究要下一定功夫外, 寻找一条能够更有效进行关联词语教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将关联词语教学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细化关联词语教学过程, 使留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掌握基本知识, 认识关联词语;明确分句关系, 理解关联词语;多方指导练习, 运用关联词语;注重分析比较, 不断巩固提高。使学生真正明白, 在何时何地如何才能真正的使用关联词语, 从而抵制“负迁移”和“泛化”, 减少语用失误。
摘要: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以及目的语的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韩国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中级班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作业的分析, 归结出其关联词语使用现状, 并对使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 判断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韩国学生,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参考文献
[1]邢福义, 汪国胜.现代汉语[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2003 (7) 。
[2]鲁健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 (1) :501。
3.关联词语误用例谈 篇三
把两套表示不同关系或同一关系的关联词语混杂在一起,造成搭配不当。
例如 ①培养一代新风,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②科学之宫的高门槛非但不能使他望而却步,却激起他更强的毅力,更炽热的感情。
解析例①中,“不只是”和“而是”不是同套的关联词语,不能搭配使用,根据句意,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应将“而是”改为“而且是”。例②中“非但”表递进,“却”表转折,二者不能搭配。据句意,原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故应将“却”改成“反而”。
二、错用
本来该用关联词语甲,却用了关联词语乙,造成关联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例如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1999年全国高考题)
④达尔文注意到任何品种的生物不仅跟亲体相似,而且有些差异。
解析例③中“进而”表示继续往前,进一步,它是个表顺承关系的关联词语。这一句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打自己的小算盘”的结果,前后句为因果关系,故“进而”一词应改为 “因而”等。例④“不仅……而且……”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此句中的“相似”和“差异”意思相反,不表递进,故不可用此组关联词语。据语意,“不仅……而且……”应改为表并列关系的“既……又……”。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表同一关系的关联词语,若不注意其细微差别,也容易用错。
例如 ⑤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
解析“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其后的分句是前面分句的补充。例⑤意为北京都下雪了,就甭说哈尔滨了。其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且前后带有对比的意味,故此句中“况且”宜改为同样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何况”。
三、滥用
不必用而用,就是滥用。滥用关联词语,就会使句子显得罗嗦生硬,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例如 ⑥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
⑦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因而对数学很喜欢。
解析例⑥是日常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因为”、“所以”显得简洁自然。例⑦里“由于……因而……”表因果关系,但分句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此对关联词语应删去。
四、错位
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
例如 ⑧全国各级政府的领导如果都愿意作伯乐,那么国内的千里马就很可能是万千成群了。
⑨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4.小学关联词语 篇四
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5.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篇五
常用关联词语:【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既……又……】
1、粽子的外形很特别,( 既 )不是方的,( 又 )不是圆的。
2、我(不是)来休息的,(而是)来工作的。
3、小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二、表示递进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 不仅……还……】
1、我们要想将来位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现在(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
2、对于早上迟到这件事,老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表扬了我。
三、表示选择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1、李刚爱好体育,每天早晨(不是)跑步,(就是)做操。
2、星期天,(要么)你到我家来玩,(要么)我到你家去玩?
3、这次会议,(或者)我去,(或者)她去,总之要去一个人。
四、表示转折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1、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跑的速度很快。
2、花生的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五、表示假使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如果……就……; 即使……也……】
1、(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就)去香山看红叶。
2、在旧社会,农民(即使)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过不上好日子。
六、表示条件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不管……总是……】
1、(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完成这项任务。
2、(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3、(不管)多难的活儿,一到小明的爸爸手里(总是)能化难为易。
4、(只要)认真读书,成绩(就)一定会进步。
七、表示因果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1、(既然)你答应找玲玲去游泳,(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2、(因为)小明上课专心听讲,(所以)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老百姓(之所以)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是因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八、表示取舍关系的
常用关联词语:【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1、(与其)考试前加班加点搞突击,(不如)平时刻苦学习。
6.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篇六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
..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今晚的月亮又圆又大。..我们到学校来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玩。...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 不是……而是……;
……也……;
……还……;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有时……。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 小狗一听到主人的脚步声,就摇头摆尾地跑到门边迎接主人。.使用这台机器时,首先的接通电源,然后再按下启动键。....妹妹写完了作业,又去画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才…….、……跟着……、……从而……、一……就……、起先……后来……、首先……然后……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明明不光歌唱得好,舞跳得也好。...他不仅会唱歌,还会写歌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不只、不止、不光、不单)……而且……、不但(不只、不仅、不光)……还(也、又)……、……更(还)……、不但……甚至……、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这个碗是你打碎的,还是你妹妹打碎的? ...今天中午爸爸妈妈都出差,你要么去奶奶家,要么去姥姥家。....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 .要么……、宁可(宁愿、宁肯)……也不……、与其……不如……、宁愿„„不愿„„。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尽管他再三解释,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盆花很香,可我并不喜欢它。.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虽(尽管、固然)…… 但(可是、而且、却)……、……然而(但是、可、可是、不过、只是、倒)……、……却……。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由于今天下起了大雨,因此我们的运动会推迟了。...今年夏天之所以这么热,是因为降雨太少的缘故。......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所以、因为)……、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7、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 ...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哪怕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假如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是一幅画,那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设、若、倘若、要、要是、要不是)……就(便、那、那么、那就、那么就)…… 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无论刮风下雨,哥哥都会坚持背她上学。...只有夺下这块高地,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除非你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总)……、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2)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举例练习】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并体会句子的意思。例1 我班的杨帆同学()踢足球,()爱打篮球。例2 张华同学()自己学习好,()还愿意帮助别人。例3 双休日,我们()到公园去玩,()去野外郊游。
例4()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够发达,()再过几年,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例5()得了病不及时治疗,()会越来越严重。例6()在校内校外,()要讲究文明礼貌。
例7()小光进步很大,()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例8 英雄的武警战士()牺牲自己,()后退半步。【解答】
1.并列关系。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等。例1可填上“既„„又„„”。
2.递进关系。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后面的比前面的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等例2可填上“不但„„而且„„”。
3.选择关系。句子中并列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出一种。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等。例3可填上“或者„„或者„„”。
4.转折关系。一般情况下,句子的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的不是顺着前边的意思说,而是转了一个弯,和前边的意思相反。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尽管„„还是„„”、“虽然„„但是„„”等。例4可填上“虽然„„但是„„”。
5.假设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假设一种情况,后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的结果。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等。例5可填上“如果„„就„„”。.6.条件关系。句子的前边提出条件,后边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等。例6可填上“无论„„都„„”。
7.因果关系。一般是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后一部分表示结果。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既然„„就„„”等。例7可填上“因为„„所以„„”。8.取舍关系。句子中的一部分说出舍弃的一面,另一部分说出采取的一面。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例8可值上“宁可„„也不„„”。【辅助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 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⑵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⑶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⑷ 小明的爸爸(),还会修汽车。
⑸ 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⑴ 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但……而且……、不仅……还……
⑴ 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⑸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作业】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到图书馆看书,()到科技小组活动。
(2)我和张平是好朋友,暑假里()我到他家去玩,()他到我家来做作业。
(3)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广源,()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被评为“三好”学生。
(2)()我说得不对,()请你给我指出来。
(3)()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变得硬梆梆的了。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2)台湾()独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这次接力赛我们落后了,()我们跑得太慢,()接棒不够默契。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1)江姐()牺牲自己,()泄露党的机密。
(2)凡卡()在莫斯科的鞋铺受折磨,()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凡卡()回到乡下与爷爷一起吃苦,()愿留在莫斯科的鞋铺。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1)虽然……但是……、不管……也……、与其……不如…….、之所以……是因为……
放学后,我们()在街上乱跑,()回家读书。
()怎样风浪再大,我()要送你过河去。
这里的花()很多,()没有奇花异草。
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的刻苦学习。
(2)即使……也……
既然……就……
只要……就……
不仅……还……
虽然……可是……
因为……所以……
爸爸()技术高明,()积极肯干。再难的活儿,()一到爸爸的手里,()能化难为易。()是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他()从不推辞。他觉得做难度大的活儿()人累一点,()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一般说来,()一个人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事业()越开阔,也就越能增强自己的才干。(),()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4、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1)妈妈看电视。
妈妈打毛衣。
(2)谢彬学习成绩很好。
谢彬一点也不骄傲。
(3)这碗鱼汤没有加作料。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4)狼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
狼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5)他经常看课外书。
他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较快。
5、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分别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7.关联词语句子 篇七
【关键词】转折类关联词语 口语 书面语 应用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7-02
一、研究综述
1898年《马氏文通》中的“反正之句”是最早出现的对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其后还有王力《汉语语法史》和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等研究著述的出现,这一阶段的研究说明了哪些词语属于转折类关联词语以及转折类关联词语的部分语法特征,但这种研究更多的是将转折类关联词语视为某种句型句式的标志,因此很难形成对转折类关联词语具体深入的理解。随后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单个词语的研究,例如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沈家煊《说“不过”》等,此外还有对比研究,例如刘清平《“却”与“但是”的语义、句法和语用比较》、张水香、盛新华《“其实”与“但是”句的语义语用认知分析》等,这一阶段的研究很好的梳理了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发展演变以及语法特征,也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奠定了理论基础,随之出现了郭志良的《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对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尚且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对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更是稀少,而这其中以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为代表。
二、语料库
北京口语语料库http://yys.blcu.edu.cn/6_beijing/6_beijing_chaxun.asp和BCC汉语语料库http://bcc.blcu.edu.cn/index.php?corpus=1是本文口语语料和书面语语料的来源。北京口语语料库包括“184万字据录音转写、校对、整理后的北京口语语料”② ,北京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代表,其口语语料很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而2014年9月3号上线的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其150亿字数包括“报刊(20亿)、文学(30亿)、微博(30亿)、科技(30亿)、综合(10亿)和古汉语(20亿)等多领域语料,是可以全面反映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大规模语料库”,本文所选用的文学(30亿)部分作为书面语语料也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
三、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考察的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人们对转折类关联词语不同的偏好性。使用频率=所查询的关联词语在相对应的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即要得到某个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首先需要计算出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然后将这个转折类关联词语出现的次数除以小句总数即可。根据统计,北京口语语料库共62556个小句,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文学部分共20563644个小句,因此以表1中“居然”为例可知其在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了242651次,将242651除以BCC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小句总数20563644可知其使用频率约为1.180%(此处为保留3为小数),口语中与此类似。
表1 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表
根据表1可以绘制出柱状图来对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差异化情况做直观的展示。
图1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图
以上图标清晰直观的显示了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使用情况,首先从整体上看,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口语,两者分别为24.001%和6.382%,两者间的巨大差异说明书面语中更偏好于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从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来看,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可是>但是>不过>倒是>不然>只是>要不然>反而>否则>只不过>不然的话>否则的话>反倒>偏偏、居然>竟然、然而,但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不过>只是>可是>但是>竟然>居然>倒是>否则>然而>反而>只不过>不然>偏偏>反倒>要不然>不然的话>否则的话。从这种排序中可以看出,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不过”,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否则的话”,而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可是”,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竟然”和“然而”,这种巨大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次序,例如排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前列的“要不然”只能排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末尾,而北京口语语料库中并未出现过的“竟然”,其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排在第五位。除去两者对比下的巨大差异外,还有一些共性存在,例如“可是”、“但是”、“不过”、“只是”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其使用频率都排在前列。
由于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语体,而同一关联词语的语言功能相对一致,因此本文主要从语体角度探究差异原因。口语“叹词、语气词、象声词、儿化词、叠音词等的使用频率较高;句法结构较为简单,成分省略多”,书面语与口语恰好相反,以下例子很好的反映了两种语体的特点:
应该,应该继承,还是应该发扬,应该给青年要灌输这个东西。你要不然的话,现在都是,无论你什么叫长辈,什么叫,什么的一概不管,是哇。(北京口语语料库)
这些家伙看上去象是江湖中人,但是一个个表情肃穆,又缺少了那种江湖人惯有的匪气。萧然一时猜不透虚实,心说多一事不如少一时,于是看了一眼也没再说什么。(BCC汉语语料库)
由于口语多未经严谨思考,因此语句的连贯性不强,多出现重复、停顿等现象,例如例子中多次出现“应该”,这种语句通过加入关联词语可以改写为“不仅应该继承和发扬,更应该给灌输这个东西”,但书面语讲求逻辑条理,而“关联词是专门用来起衔接作用的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能表明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口语的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关联词语的使用,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上面数据所显示出来的书面语相较于口语而言,更偏好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这实际上是语体的制约作用,“语体制约着连词的出现频率,口语特征越典型,语篇中连词的单位个数就越低;书面语特征越典型,连词的单位个数就越多”。
语体的制约作用只是解释了书面语和口语在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总量上的区别,但之所以不同转折类关联词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语体的选择功能,也就是不同的语体偏好于使用不同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本文以“然而”为例进行分析,“然而”是书面语中典型的转折类关联词语,例如:
虽然清贫如斯,然而他敬她爱她,怕她宠她,她想要的一切,他给了大部分,足够了,所以她是幸福的。(BCC汉语语料库)
但从表1数据可知,这两个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中均未出现,这与两个词语的历史演变有关。“然而”是由“然”和“而”合并而成,在古汉语中,“然”和“而”均可表示转折,例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但是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然的回指功能不断弱化,被迫向右朝‘而字靠拢;‘而的衔接功能逐渐衰落,并使它向左收缩归向‘然字”,也就是说“然”表转折的功能逐渐衰落,逐渐转移到“而”的身上,现代汉语中“而”字仍然可以作为转折类关联词语实际上是古汉语的遗留。通过对北京口语语料库的检索可知,“而”字作为转折类关联词语出现了63次,使用频率为“0.101%”,由此可知口语更偏好于使用“而”,这正是语体的选择功能,也就是说“然而”更具有书面语的特点,“而”更具有口语的特点。正是由于语体的制约和选择功能,造成了两者在转折类关联词语应用上的巨大差异。
四、搭配模式
从根本而言,对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考察方法与“使用频率”部分的方法是一样的,即使用频率=所查询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相对应的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北京口语语料库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时,所设定的两个词语之间的间距都是20个字,也就是只有当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两个词语之间的间距在20个以内,才会被纳入本次的数学统计之中。
表2 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表
表2中列举的只是经过选择的部分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从表中数据归纳可知,转折类关联词语在书面语中共出现45169次,使用频率为0.577%,而口语中出现的转折类关联词语只有290次,使用频率为0.466%,这部分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书面语相较于口语而言更多地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总数上呈现出了悬殊的差异,尽管频率相差不是太大,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语料库规模相差太大所造成的。
从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可”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口语中则是“虽然……但是”。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有许多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使用次数为0,其中书面语有“虽然说……然而”,口语中有“虽然说……然而”、“虽然说……却”、“虽然说……只不过”、“虽然说……只是”、“尽管……然而”、“尽管……只不过”、“只是……才”、“虽说……不过”、“虽说……其实”、“虽说……然而”、“虽说……只是”、“虽说……而”、“虽说……只不过”。除去出现次数为0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之后,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此排列可知,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使用情况为:“虽然……可”>“虽然……但”>“虽然……只是”>“只是……才”>“虽然……但是”>“虽然……不过”>“虽然……可”>“虽说……而”>“虽然……其实”>“虽说……只是”>“虽说……不过”>“尽管……但是”>“尽管……可是”>“虽然说……只是”>“虽然说……不过”>“虽说……可是”>“虽然说……却”>“尽管……只不过”>“虽然说……可是”>“虽说……其实”>“虽说……只不过”>“虽然说……只不过”>“虽说……然而”>“尽管……然而”;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使用情况为:“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可”>“虽然说……可是”>“尽管……但是”>“虽然……但”>“尽管……可是”>“虽说……可是”>“虽然……只是”、“虽然……不过”、“虽然……其实”、“虽然说……不过”。由此可知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是“虽然……可”,出现12576次,使用频率为0.161%,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为“虽然……但是”,出现170次,使用频率为0.272%。
对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书面语和口语应用情况的差异化分析要立足于前面对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分析,因为搭配模式是由单个的转折类关联词语组合而成,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情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搭配模式使用情况的差异,例如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转折类关联词语为“但是”、“可是”,而在搭配模式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为“虽然……但是”、“虽然……可是”。
五、结论
在一系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图标清晰直白的表现出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使用情况,通过这种对比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语体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能更好的把握实际运用中的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从语体特点的角度对这种差异性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差异性的产生离不开转折类关联词语及其搭配模式自身的特点。书面语最初本不存在,书面语的出现不仅使语言能够以实物的形式得以保存,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演变。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应用情况实际上正是语言演变的证据,对这种差异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刑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张文贤、邱立坤:《基于语料库的关联词搭配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4期
[3]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选,2004年
8.关联词语的类型与意义 篇八
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
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
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9.关联词语复习教案(写写帮推荐) 篇九
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常用的七种关联词语。
2.进一步明确关联词语的作用。教学重点:识记各类型复句常见的关联词语,并能辨别。
教学难点:对个别类型中关联词语的辨析,如“只要 就 ”和“只有 才 ”。教学过程: 导入: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关联类型:
一、常见的几种关系(多媒体课件出示)
1、并列关系;不是……而是……(否定前边重点肯定后边);又……又……;既……又……(两种以上行为同时进行);一方面……一方面……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后边比前边说的意思更进一层)
3、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选择未定);与其……不如……;宁可……也不……(选择已定)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后一部分不是顺着前一部分说下去,而是转向与前一部分相对应或相矛盾的反面)
5、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前因后果);既然……就……;(推论因果)之所以;……是因为……(倒装因果)
6、条件关系;只要……就……(具备了前边的条件就可以产生后边的结果);只有……才……(唯一条件);无论……都……;不管……也……(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7、假设关系;如果……就……(顺接:假设和结果一致);即使……也……(逆接:假设和结果不一致); 例句:
1、并列: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喊。
实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2、递进:我们不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
3、选择: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雨来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泄露秘密。
4、转折:班长虽然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但是他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因果:因为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所以有缺点,就不要怕别人批评指出。
既然有病,那就好好休息吧。
这支球队之所以屡战屡败,是因为思想和技术都不过硬。
6、条件: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就立刻改正。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7、假设: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那支小旗,也难以回转身来。
二、我们该如何做关联词语的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只要就与只有才。
【辅助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 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⑵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⑶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⑷ 小明的爸爸(),还会修汽车。
⑸ 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⑴ 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不仅……还……
⑴ 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⑸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4、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恰当,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⑴ 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⑵ 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
⑶ 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⑷ 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
10.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篇十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复句:是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一意思,但说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如:(1)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2)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3)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例(2)应用“况且”。
因而
从而
进而 “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例(3)该用“进而”。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例(4)该用“因而”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5)该用“从而”。
以至
以致
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例(6)该用“以致”。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例(7)应该用“以至”。
尽管
不管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例(8)该用“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例(9)该用“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11)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作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伤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改为“所以”。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就”改为“才”。(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
例(14)这里需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例(15)“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20)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例(20)“有关”应放在“业内人士”之前。(21)先提出实施措施,进而提出计划。
例题(21)“进而”位置不当,改为“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措施”。前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不但我们学习雷锋,而且要学习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例2: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拥护他。例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例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例
5、我不仅认识他,王军也认识他。
例
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所以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例2: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在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游区的商店里,可以见到日文。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例 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所以前后分句有逻辑错误,前后分句应颠倒一下。
例 2 由于他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之间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由于他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他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 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
他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发烧了。
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22)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当上了三好生。
例(22)“认真学习”和“当上三好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前一分句可改为因为他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3)因为他每天坚持跑步,所以从来没有生过病。
例(23)单从“每天坚持跑步”,还不能推出“从来没有生过病”,后一分句可改为“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
1、A1只要雨水充足,B2庄稼就长得好。例
2、如果你不骄傲自满,那么你就不会落后。
例
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例
4、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
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例
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例
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 工作。例
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分句位置颠倒
例1:气功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心理。例2:经过一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他写起小评论来毫不费力,何况是写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呢?
例
3、哈尔滨都下雪了,何况是北京? 例4: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5.滥用关联词语。
(2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例(24)应去掉“因为”。
(25)孙玲是一位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孝子,她的孩子们也都很有出息。例(25)“工程师”和“孝子”两件事可以并列但没有递进关系,不应用“而且”,直接删去即可。
例1:他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所以很能干,吃得了苦。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例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进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6.关联词语的残缺
例1:他虽然是个工人,平时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例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例 1 李伯伯不是马上把笔给我,先讲了一番这笔的经历。
这个句子的第二个分句漏用了关联词“而是”,因为“不是”和“而是”应同时使用,表并列关系,不能少用其中的一个。
例 2 尽管考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小华心里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考的结果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尽管”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后边要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和它呼应。可是句子里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也没有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差强人意”是“还能让人稍稍满意”的意思。这个复句后面分句应改为:“但是他考的结果却还差强人意。” 附录:
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又”与“再”的区别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
再唱一个(待重复。“唱”的后面不能加“了”);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不加也可)。②
再躺一会(待继续。“躺”的后面也不能加“了”);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于误用。
七、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区别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属误用。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在横线上究竟该选填哪一个词呢?出题者设计的选项里既有“所以”,又有“因而”,还有“因此”;我们之所以很快地选到了“因此”一项,就是因为我们在横线前发现了“句号”。
八、关于因而”、“进而” 和“从而”的区别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得高一点。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试验,在全校推广。横线上就应选填“进而”;因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的行动。C、“从而”就显得复杂了点。因为,该用“从而”的句子,必须具有两种关系,即“递进”与“因果”。细致点说,就是它除了表示进一步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请看下面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个产品质量。
在两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它们的前一分句的内容完全一样,可是,后一分句,它们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例①的后一分句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行动,所以应选填“进而”;而例②的后一分句却是在说因为有了第一分句陈说的条件下,进了一步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因此必须用“从而”。
九、“反而”、“反之”与“相反”的几点区别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横线上应选填的词,全得由后文讲的情况来决定)比以前好了。(“出人意料”!所以,横线上的词是“反而”)”。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但没有)„„反而„„”。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选词填空时,我们又可以很快地排除掉假选项,坚定而自信地选择“反而”。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还给了我不少鼓励。(因“非但没有”的后面跟着的是“批评”,属于动词,所以横线上选填“反而”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句子里,选填“相反”也是正确的。因为,“相反”,表示的也是递进关系。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出现“恰恰”、“正好”“刚好”“正”等字眼。)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中的“没有”后面跟着的是“矛盾”,“矛盾”属于名词,因此,可以判断出“没有”是一个动词;所以,横线上只能选填“相反”。)
十、“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的区别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分的。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步肯定另一个意思。如,下面的例子:
①默读
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强调的是后者。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回避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十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说。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离去。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十二、“是否”与“是不是”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你说的这个人是否他?”
看上去,听上去,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它确实错了。问题就在于,“是不是”的后面可以带名词、代词;而“是否”的后面是不能带名词或代词的。“是否”的后面可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
十三、“对”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对词曾使很多人为难,其实,大可不必。它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对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用“对于”的句中,“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有一些是不能换成“对于”的。只要记住不能换用“对于”的情况,不就行了吗!有两种情况,不能换成“对于”。即,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如:①大家对我都很热情。②我们对你完全信任。③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二、在助动词和副词的后面,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十四、“尽管”与“不管”的正确用法
这一对词,在用法上也许会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具有迷惑性。因此,仅就高考讲,只要抓住那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弄它个水落石出,也就足够了。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去辨析这一对词的使用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句话,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后面有没有表示任指(如“怎么”、“多么”、“如何”)的词语,如果有,那么,句子里就该用“不管”,反之,则该用“尽管”。如下面的例子: ①
下多么大的雨,我们都要去。②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还是要去。
③
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只能以失败告终。在上面的三个例子里,只有例②该用“尽管”,其它均要用“不管”;还用再讲什么道理吗?
十五、“鉴于”的正确用法 “鉴于”,一词,作连词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那就是:“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里,只能出现在句首,前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主语应放在后一分句(正句)的句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在“鉴于”的前面发现了主语,我们应该知道要嘛是它用错了,要嘛是这句话有语病。如下面的例子: ①公司鉴于他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决定让他停职反省。
②我们鉴于他的身体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只好请别人代替他的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鉴于”前的主语,都该移到后一分句的句首;否则,到该被视为使用不当。
十六、“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区别
这三个词,都用在“表示比较得失之后,选取一种做法”的句子里。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着任何问题,其实,还真有一点,如果放松了警惕,还真就可能出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里的“宁愿”就用错了:
①宁愿长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句中的“宁愿”必须改成“宁可”。你知道为什么吗?记住:在“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时”,这三个词语是通用的;反之,就只能用“宁可”。“长年无灾情”,是人的意愿,但是作为一种“做法”,却不取决于“人的意愿”。再看下面的例子: ②我们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能让别人受累。在这个句子里,“自己辛苦点”这“做法”取决于“人的意愿”,所以,句中的“宁肯”,其他两个里的哪一个都可以。
十七、“一起”与“一齐”的区别
看起来,这一对词也像是没什么问题;其实,真叫起真儿来,也还不一定用对呢!不信,看下面的例子:
①他跟农民一齐劳动了三个月。②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上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只有互换一下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要记住也不是难事。
表示的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齐”;表示的是“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者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起”。
十八、“何况”、“况且”与“而且”的区别 这三个词的共性是在句子里,都能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只知道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深透地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点,才能使我们在与它们遭遇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不同点到底在哪儿?简言之,“何况”只用于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反问语气)②„„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感叹语气)而在“其它情况下”,“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对此,笔者不想详谈,因为凡是可以通用的情况,考试时是不会出题的。但是,对这“其它情况”却也大意不得;因为,如果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在“何况”、“况且”和“而且”之间,举棋不定。这“其它情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记住: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时,两个理由之间“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就该用“而且”。如下面的例子:
①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还是算了吧。②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例①的横线上,选填“何况”或“况且”都是正确的,因为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例②中只能选填“而且”,因为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再如下面的例子:
③你身体不好,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④组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同学,有的还是好朋友。比较一下,自会发现,例③又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而例④则属于“肯定了再肯定”的情况,因此,它们的横线上,该分别填哪一个是很清楚的。
十九、“固然”与“虽然”的区别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都能表示让步,而且在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矛盾时,用“固然”或“虽然”都是正确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药固然(虽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而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下来又要确认另一事实,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固然”;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下面的例子,都是必须用“固然”的。②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③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丧气。④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以上三例中的“固然”,改用“虽然”,或在选词填空时选择了“虽然”都是错的。
二十、“只是”与“不过”
这一对词只是在表示转折意味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那么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只知道“只是”表示的转折语气比“不过”要轻一点,还是不够的。被某一问题困扰住是痛苦的事,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却很简单。记住:“不过”的后面允许有停顿,也就是说允许有逗号,而“只是” 的后面不能有停顿。如下面的例子: ①小赵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②老汪工作很积极,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③他讲的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大讲究方式方法。④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需要补充一点。“不过”的后面,也不是非加逗号不可,但是,在选词填空时,句中如果出现了逗号,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此处是非填“不过”的。二
十一、“非„„不„„”与“非„„才„„” 这组关联词语的意思,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最风平浪静的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请记住,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非„„不„„”中的“不”的后面能够加“可”,而“非„„才„„”的“才”后加“可”则是错误的。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样使用是正确的)②你非亲自去一趟才可。(这样使用就是错的)
二十二、“往往”与“常常”的区别
这是一对比较难以辨析的词语,但如果把握住下面的要领,还是容易区分的。“往往”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用于主观愿望;而“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另外,凡该用“往往”的句子,句子里一定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而“常常”不受这个限制。如下面的例子: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
到厂矿去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往往”是对的,选填“常常”也通。因为句中有“到厂矿”这个情况。而下面的例子,若选填“往往”则肯定是错的。如: ②每逢节假日,我们
演出。句中的横线上,必须选填“常常”,因为凡用“往往”的句子里必须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等。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小李往往一个人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换成“常常”也通;但下面的例子则只能用“常常”。
④小李往往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必须该成“常常”。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⑤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是“往往”,因为,这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语境。
二十三、“除了”与“除非”的区别
“除了”是介词,它的后面带的是词或短语;而“除非”是连词,后面带的一定是句子。除了这一点区别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辨析,即,“除了”表示的是排除,而“除非”表示的则是“强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中,凡属于应该“排除”的(不管是“排除特殊”,还是“排除已知”,只要是排除)语境,就选填“除了”,其他情况,选填“除非”。如下面的例子:
①
老王,我都通知到了。(属于“排除”,带的又是词语,所以选填“除了”)②
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属于“强调”,带的又是句子,所以选填“除非”)③这儿懂英语的 他,还有两个人。(属于“排除”,带的又是宾语,所以也该选填“除了”)
④
临时有事,否则八点一定动身。(横线上应选填“除非”,理由不再赘述)⑤这几天
刮风就是下雨。(横线上应选填的是“除了”,理由也无须赘述)。纸短情长,在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但愿在距高考时日已经不多的时候,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二
十四、“关于”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一对词在用法也许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如果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今后无论在使用,还是答题,都会有相当帮助的。
它们都是介词,都能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充当定语或者状语。区别之一是:在充当状语的时候,“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必须放在主语前,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不受这个限制。如: ①他关于医学知识知道得很少。
像这样使用就是错误的。有两种改法:一将“关于”,改为“对于”;二将“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移到主语前,改为:关于 ②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这样用就是正确的。若把“关于中草药”中的“关于”改为“对于”也是对的;因为“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充当状语的时候不受这个限制。但是,如果这样说就也还是错的: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区别之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标题,都有提示性;但是,只知道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直接作标题,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后必须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的标题。如:
③关于文风问题 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③是正确的,而例④则是错误的,要嘛改成“关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嘛在“教学质量”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几点看法。
三、尝试练习
1.下列文字共有七句话,其中四句有语病,它们是:(C)
(1)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不是勤奋刻苦的人。(2)马克思在他漫长的生活中,每天工作、学习达十六七小时之久。(3)鲁迅勤奋写作,无时无刻坚持练笔,几十年来写日记从未间断。
(4)我们不否认生理上的差异,但是先天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5)古代有个方仲永,据说五岁能写诗,但自恃聪明,家里也不对他继续进行教育,结果一事无成。
(6)现代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发愤努力,终于在函数领域的研究中可喜的成果。(7)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很少见到这样的著作问世。
A.(2)(3)(4)(5)
B.(4)(5)(6)(7)
C.(1)(3)(4)(6)
D.(3)(4)(6)(7)2.下列各句中句义明确的一句是:(C)
A.陈布雷已经死去了五十多年了,不知像他这样的江南士子悲歌是否对今日之文人有无借鉴意义。B.立雕是闻一多先生的次子,和我同岁。我和他哥哥立鹤同班,可不知为什么,我和闻老二熟得多。
C.汉语学者难道不能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亦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域吗?
D..南方一个省一年光蛇就能吃掉成千上万吨,也不怕蛇的天敌老鼠肆虐。(A表述不清;B有歧义,是我和闻老二比我和闻老大熟,还是我和闻老二比闻老大和闻老二熟?D“天敌”用词不准,是老鼠是蛇的天敌还是蛇是老鼠的天敌?)3.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D)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强化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B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使用有问题,根据语意,这里没有转折关系。同样C项的错误也要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3.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句是(C)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C星光染织厂不但产品数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A项中 “不管……都……”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或“尽管……非常不利”。B项中“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将“而是”改为“而且是”。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前面。)
4.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正确的一句是
(B)
A.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B.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C.会上,市曲艺队的同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D.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A“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C 句中的“无论”去掉。D“他”放在“因为”的后面。)5.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句是(C)
A经过他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嫁接果树的技术。B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C。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解析:(A项中“经过”应移至“他”的后面;B项中“除了”应移到“张老师”前面;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的前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D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A批评家的任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幼苗。
B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C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D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外国小说,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肯定好不了。7.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A.只要他一走过来,大家就什么都不说了。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也不能飞到高空。(A已有关联词语“一……就”表示条件关系,“只要”显得累赘,应删去。B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他”放在“如果”的后面。C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8.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C)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B.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C.外国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接待他们。D.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A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B应把“为了”改为“因为”。D“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B.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C.国产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D.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创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解析:(A“不仅”与“而且”搭配,构成递进关系是可以的,但此句应是并列关系,改为“不是……而是”。B“无论”在句中起排除条件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所跟的并列结构必须是表选择关系的,因此,“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C“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因为”或“由于”搭配。)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 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A.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
B.只要
就
如果
就
也 C.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
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解析:在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关系,只是在“因为所以”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尚不知道“因”是否能成为事实;“如果就”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知道“因”不是既成事实而假定它已为既成事实。)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关联词)的能力。应根据语段的基本内容及各语句间的层次关系具体分析。)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根据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接近五百种,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
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有它的独立性,其自身的发展未必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不可能切合无间。
A所以
不管
也
而
更
B所以
无论
却
即
因此 C不过
不管
却
即
更
D不过
无论
都
而
因此
解析:第一空只能是转折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四空没有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第五空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今日的游戏。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解析:凭语感便知第一空应填入“还”。把它完全得不偿失具有假设关系,所以延缓二空应填入“如果”。第三空以下语意有转折,所以应填入“但是”。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第四、五空,应分别填入“不是”、“而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C)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与当今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使读者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论与空间。A既
又
不仅
因而
所以
B不但
而且
不仅
因而
而且 C既
又是
总是
从而
而且
D不但
而且
总是
从而
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特别是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有两个“包括”的内容,上下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两个空分别应填入“既”、“又”。第二句中的第一空,由于不表递进,不能填入“不仅”,而只应填入“总是”。第二句中的第二空上面的句子表原因,下面的句子表结果,所以这里应填入“从而”。为了和“不仅”呼应,最后一空应填入“而且”以表递进关系 15.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事例还可以举下去,但道理就是一条:事物的整体协调和组合太重要了。
不是说事物的各个局部的素质便无关紧要,拿破仑养的尽是些骑不了马、舞不动刀的“少爷兵”,他用兵之道再精也是白搭。
只有在高明的指挥下,谈论单个士兵的素质才有现实意义。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将具有其组成单元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
A当然
如果
那么
然而
或者
并且
B当然
虽然
但是
固然
或者
况且 C诚然
尽管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D诚然
如果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和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当然”——应当这样;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诚然”——实在;固然。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应填入“当然”。由此可排除CD两项。第二、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分别填入“如果”“那么”。由此可排除B项。余下的“然而”、“或者”、“并且”分别填入第四、五、六空,都是最恰当的。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A.即使
然而
如果
因为
因为
B.哪怕
但是
只要
所以
因为 C.至于
不过
只要
而且
也许
D.虽然
但是
如果
由于
可能
解析:从一事说到另一事,往往用“至于”连接,据此,选段的第一空应填入这个词。由此可排除A、B、D三项。以下四个关联词语,考生可自己验证。此题没有很大难度,只是告诉考生,有些看似庞然大物的题,总有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抓住了它,就可以“以巧破千钧”
17.按顺序分别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D)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D如果
而
即使
也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
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③
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A以至
甚至
以致
B甚至
以至
以致 C以致
以至
甚至
D以致
甚至
以至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
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人们
做出恶劣的行动,因为他们的欲望强,因为他们的良心弱。
A.虽然
却
之所以
正是
也是 B.无论
都
其所以
不是
而是 C.尽管
也
其所以
不是
就是 D.即使
也
之所以
不是
而是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培养起既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
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
有好的结构。
A.只有
才能
只要
就会
B.只要
就能
只有
才会 C.只要
就能
只要
就会
D.只有
才能
只有
【关联词语句子】推荐阅读:
关联词语填空练习06-08
关联词语填空联系07-13
一年级关联词语造句07-14
小学三年级关联词语练习11-29
关联词分类11-14
网易邮箱取消手机关联08-25
关联交易开题报告10-28
五十音图关联单词08-07
小学语文复习关联词11-12
无关联关系承诺函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