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2024-12-15

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12篇)

1.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一

文水社区开展入户走访流动人口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工作,构建和谐社区,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水平,近日,我县文水社区在辖区内集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入户走访流动人口、新生、流出人口的大清查活动。

此次清查行动,文水社区全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在清查中,对辖内沿街门店、驻区单位、居民区内流动人口等的具体信息进行了详细登记,工作人员也借此进一步核实了辖区居民信息。通过入户走访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档案,摸清摸准了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并把此次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及时录入了系统;对在清查中发现的无证人员,及时做好与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对流出地提供的信息反馈认真核实,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

此次清查登记工作,使社区工作人员再次更新了流动人口资料,准确掌握了最新社区流动人口及租赁房屋的情况和数据资料,及增进了社工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感情,了解了服务需求,让更多的外来人员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2.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少先队工作 篇二

关键词:社区;少先队工作

D432.51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单元,日益成为青少年实践、锻炼、成长的大课堂,其教育、引导和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有必要让少先队工作走进社区,拓展少先队工作的新空间。充分利用社区这个重要阵地,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在少先队社区活动中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情感。建立健全校外少先队工作,与校内少先队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其成为少先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1]。

一、健全机制——让少先队员“走”向社区

切实做好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是社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設落到实处的关键。

(一)队组织建立到社区

以少先队员居住相对集中、便于开展活动为前提,自主自愿灵活建队,并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五小行动”,提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的口号。要求队员“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低年级突出爱校教育,强调学校是社区的一角;中年级突出“我爱社区”,重点进行环保教育,开展利民活动;高年级突出“社区是我家”,开展自主性社区服务活动。

(二)工作队伍扩大到社区

社区少先队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社区化的队伍才能完成。学校把社区内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聘请学生家长、大学生、退休教师、老干部和英雄人物、解放军战士等为社区志愿辅导员,充分组织动员社区中的优秀人才,组织一支关心儿童、无私奉献、博学多能、热爱少先队事业的志愿辅导员队伍,形成一股强大的社区少先队工作力量。

(三)教育阵地扩展到社区

开辟社区少先队活动阵地是社区少先队开展活动的前提,是实现社区少先队工作目标的载体[2]。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和管理好现有活动阵地,挖掘社区资源,同时引入社会化、市场的手段,大力建设少年儿童课外活动设施,特别是小型社区里的活动场所。例如:发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依托社区的活动场地,开设阅读室、英语角、手工创作室等少先队室内活动阵地;利用社区宣传栏,通过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建立少先队宣传阵地;利用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通过跳绳比赛、游戏等活动建立少先队体育活动阵地。这些阵地成为开展社区活动的重要依托。这样课余学生在各阵地活动,或看书,或体育活动,或制作宣传板报……既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能力。

二、开展活动——让少先队员“动”在社区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少先队社区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丰富多彩的社区少先队活动,才能真正凝聚、锻炼社区中的少年儿童,才能有效引领少年儿童争当“四好”少年,使其成长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好队员。

(一)投身公益——开展社区少先队志愿服务活动

少先队志愿服务活动是社区少先队实践活动的支撑点,是展示新世纪少年儿童良好精神风貌的大舞台。有了社区少先队组织,少先队活动很快便从学校的“小课堂”移到了社会的“大课堂”中,少先队员们在社区“动”了起来,开展打扫楼道卫生、植树活动、清理非法广告、清洁公共场所等公益活动。活动既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家园的品质,又让孩子们从中收获了快乐。

(二)欢乐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

社区少先队组织要有目的的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各种社会体验,通过体验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创造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将来在社会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开展“我是社区小老师”活动,到幼儿园去体验做老师的工作艰辛,增强孩子们尊师爱教的意识。

2.开展“我是社区小护士”的活动,通过参观社区医疗服务站,学习一些初步的护理知识,学做小小医护员,在活动中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劳动,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3.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的活动,分工负责小区绿地的养护任务,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培养队员小主人意识。

(三)实践育人——引导少先队员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实践育人是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必须坚持把实践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坚持在实践中育人的原则,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与建设,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

1.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互助服务和送温暖活动。例如,开展“红领巾社区关爱行动”,为社区的“空巢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学生敬老尊老、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先队员明白爱别人、关心他人是最快乐的事。

2.组织少先队员参与社区建设,建立“社区红领巾服务岗位”,增进少先队员们的小主人翁意识,培养生活技能。例如,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站,创办医疗保健宣传阵地,组织队员在校外辅导员或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常见病医疗咨询”活动,争戴“小护士章”。还可引导队员们走进消防队,学习消防法规,学会自助自救的方法,学做“小消防员”,争戴“消防小卫士章”。

三、凸显成效——让少先队员“爱”上社区

社区少先队活动在多样化的合作和联动中完善了长效机制,拓展了活动的覆盖面。“少先队员在社区”活动的开展,使全区少先队员在参与社区的活动中发展了个性、愉悦了身心、服务了他人、锻炼了自我。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少先队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使社区真正成为少年儿童道德养成的舞台,让少先队员逐渐“爱”上社区。

总之,在社区建立少先队活动阵地,既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又有利于校内少先队工作通过社区少先队,从教育内容到形式、阵地得以向社会延伸和拓展,最终形成学校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全面活跃。

参考文献

[1]杨兆珍. 在社区中有效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少年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2(8):133-134.

3.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三

3月14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德彬,办公室干部晏波涛、李成全3名驻村工作队员入驻陆城街道办事处亮家垴村开展工作。

工作队进村后,速度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传达全省、全市关于开展“三万”活动的会议精神,听取了村委会主任张本新对村情的基本情况介绍后,市委办副主任朱德彬对开展本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式及活动步骤进行了宣讲,并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所有村干部、党员在工作纪律、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当天下午,工作队员走访了村七组肖发华、吴久英等重点走访农户。

4.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四

【发布文号】农办科[2005]42号 【发布日期】2005-10-28 【生效日期】2005-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的通知

(农办科[2005]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有关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部属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04]8号)精神,加快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将“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激励科技入户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动科技入户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我部决定开展2005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表彰范围和规模

(一)农业科技入户和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100个。

1.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50个。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条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大,科技示范户在10户以上;村委会坚强团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正,社会和谐;农民科技意识强,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示范户完全掌握技术指导员传授的技术要领,示范效果好,带动作用大,辐射带动户的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2.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50个。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条件:农村生态家园模式户的普及率达到70%;已建农村沼气池的使用率达到98%;基本建成了沼气使用的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如: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有基本设施、形成了市场运作机制等;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环境整洁优美,农民生活健康卫生。

(二)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10个。

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条件: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入户工作,对科技入户经费支持力度大,推广机构健全、队伍稳定、力量较强;承担的农业科教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效果良好;做到工作组织、经费、人员、任务、措施落实,专家和技术指导员队伍素质高,工作好,农民欢迎;科技示范推广覆盖全县40%以上,农民收入比上年增加6%以上,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建设和谐发展。

(三)农业科技入户先进个人1000名。

1.先进农业科技示范户500户。从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命名的科技示范户中产生。先进农业科技示范户条件: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热爱农业,立志务农,积极协助和配合技术指导员工作,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群众拥护;种养水平较高,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辐射带动农户在20户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100%;示范的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

2.先进技术指导员350名。从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聘用的技术指导员中产生。先进技术指导员条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掌握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认真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和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年累计入户技术指导时间100天以上;对每个科技示范户技术培训在5次以上;科技示范户的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示范户认可程度高。

3.先进农业科研人员100名。从参与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中央、地方农业科研单位、高等农业院校等单位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成员中产生。先进农业科研人员条件: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深刻理解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深入基层,积极组织技术推广人员或亲自为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熟悉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农民技术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和政策建议;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认可程度高。

4.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人员50名。从各级各类机构、组织中产生。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人员条件:高度重视、支持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特别是农业科技入户科技普及和宣传报道工作;经常为农业科教工作献计献策,宣传农业科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成就;关注农民的科技普及与技术运用,为农业科技普及和宣传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二、表彰活动组织

此次表彰活动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办公厅负责工作协调,日常工作由科技教育司承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局)要会同相关厅局,牵头组织本区域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具体分配名额见附表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教育部直属农业大学根据分配名额,按条件进行推荐申报。我部组成评审工作组,根据推荐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三、有关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及科技入户试点县要高度重视这次表彰活动,并结合2005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认真推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时填写《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申报表》(见附表2)、《生态家园先进村申报表》(见附表3)、《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申报表》(见附表4)、《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示范户申报表》(见附表5)、《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技术指导员申报表》(见附表6)、《先进农业科研人员申报表》(见附表7)、《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人员申报表》(见附表8)。

(二)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局)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申报材料,于11月25日前寄至中国农学会奖励工作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教育部直属农业大学的材料可直接寄送)。

科技教育司联系人:朱 岩 联系电话:64193023

杨礼胜 联系电话:64192907

中国农学会奖励工作部联系人:李兆双

联系电话:64194490(传真)、64194708

中国农学会奖励工作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邮政编码:100026

附表1: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名额分配表

附表2: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申报表

附表3:生态家园先进村申报表

附表4: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申报表

附表5: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示范户申报表

附表6: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技术指导员申报表

附表7:先进农业科研人员申报表

附表8:先进农业科技普及宣传人员申报表

农业部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5.社区低保入户核查总结 篇五

5月9日下午,古城街道王府口社区对低保户家庭逐一进行入户调查,进一步提高社区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及时准确了解低保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粮食幼儿园家属院、人民商场家属院、集锦巷低保家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并查看了实际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生活用品、健康状况等,听取了被调查对象近期经济来源情况及支出情况等介绍,核查完成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王府口社区坚持“应保尽保”、“公开、公平、公正”和动态管理的原则,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将各项民生政策向居民进行了深入宣传,确保每个有需要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应有保障。

6.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六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7.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七

为使居委会成员进一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利益诉求以及社区单位的情况,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社区单位共住共建共享的建设状况,更加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全面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制定居委会成员入户、入单位走访制度内容如下:

1、定时定期入户走访

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分片走访社区内居民,掌握居民的需求,及时反映民意,适时解决实际问题;在春节、元旦等节日要定期走访社区内孤寡老人、伤残或重病家庭人员,了解他们的需求,送去政府的关心。

2、每天一小时入户走访

居委会其他成员,要坚持每天一小时入户制度,按照分片包户的原则,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或将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有关精神传达给居民,了解民意,听取诉求。

3、重要时期分片包户入户走访

在每年的“两会”或其它重要时期,社区居委会成员要分片包户,对重点的人员或家庭实行委员包户制度,坚持24小时在位,保证社区的稳定与安全。

4、坚持定期走访社区单位

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每季度利用半天时间分片走访辖区内单位,了解掌握社区内单位在共住共建共享的意见,辖区单位在工作以及管理中需要社区解决的问题;在元旦、春节等节日要定期走访社区内单位,在时间如允许的情况下,要组织联谊活动或开展其他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也为社区内的单位文体活动的开展增添活力。

8.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八

根据你们《关于印发XX市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XX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精神,我社区在夏阁镇政府、夏阁工商所和夏阁派出所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创建标准组织实施,取得了实质性的结果。10月底我社区将无传销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无传销社区领导机制。

社区主任方国庆同志负责创建工作,综治主任李其军同志担任创建办公室主任为直接接班人。

二、制定创建无传销社区的工作方案,认真对照方案组织实施。

三、制定各项制度。

制定了打击传销预警制度,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员管理责任制度,打击传销报告制度,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度,打击传销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和落实。

四、每季度召开打击传销联席会议。

社区负责人、工商、派出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研究制定条例管理制度,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方案。工商、派出所负责同志介绍周边地区非法传销的情况,社区负责同志汇报本社区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及摸排情况,研究布置下季度工作。

五、认真宣传,广泛发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区在主干道挂宣传横幅和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册,在社区内设立无传销社区创建宣传栏,每个月宣传一次,向所有住户发放打击传销联系卡,《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与粗同时,我们还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各种会议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打击传销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企业、学校宣传打击非法传销方面的知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打击的良好局面。

六、深入农户,认真排查,使传销无藏身之地。

每季度我们组织两委成员深入到16个自然村,4个街道,共1800多户住户。按照农户房屋逐户逐人进行摸排,截止10月底,我社区内无一出租房屋,无一外来人口居住,无一人参加传销活动。

七、建立了打击传销相关档案资料。

我社区将打击传销资料按上级文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组)、规章制度、宣传栏底稿、活动图片等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9.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篇九

关于在全县政法系统开展百名干警进村 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

活动的通知

县级政法各部门:

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经县委政法委员会研究,决定在全县政法系统开展百名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敞开大门、面向基层,深入一线走访联系群众,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广泛征询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树立政法干警良好形象,以维护社会稳定的新业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形象,迎接建党90周年。

二、目标任务

通过百名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使群众的呼声得到充分的反映,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热情大幅度提升,社会治安大局得到进一步稳定,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各种突出治安问题、涉法涉诉案件得到有效解决,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依法行政、执法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党群、干群、警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平安石泉建设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扎实,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政法机关、干警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活动时间及内容

本次活动从5月下旬开始,7月底结束,抽调的百名干警、干部进村入户时间不得少于3天。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内容。

1、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大走访,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掌握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预警能力。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诉求,排民忧、解民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推进平安石泉创建。

2、排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集中排查化解一批社会矛盾纠纷隐患,为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警民关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一批治安乱 点和治安隐患,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三是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正、不廉洁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着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队伍。

3、强化宣传教育,全面增强群众法制意识。结合开展大走访活动,发放温馨提示宣传单和警民联系卡。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平安石泉建设,提升群众知晓率;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自觉守法意识和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

4、征求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要把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了解群众对政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解决政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虚心向群众请教,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把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四、几点要求

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开展百名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是当前信访维稳形势的需要,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创建“平安石泉”、“和谐石泉”的需要。政法各部门“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牵头负责,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深入群众,带头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积极动员全体干警走出机关、走进村组、走进农户,真正访 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同时,请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积极搞好配合。

2、明确分工、夯实责任。本次活动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各部门共同参与实施。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平负总责;县公安局局长杨伦、政委陈宏恩联系城关镇、饶峰镇、熨斗镇、银桥乡、中坝乡,共82个村(社区);县法院院长陈光辉联系池河镇、中池乡、曾溪乡,共48个村(社区);县检察院院长孙子清联系两河镇、后柳镇、银龙乡,共34个村(社区);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运前联系联系迎丰镇,共12个村;县司法局局长杨诚联系喜河镇、长阳乡、红卫乡,共30个村(社区)。各包联领导要指导督查好本次活动,合理调配人员,明确具体到村入户人员,确保一村有一名政法干警、干部走访,入户率要达到60%以上。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高度重视大走访活动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掀起一个警爱民、民拥警的宣传高潮。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地向群众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发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共建共享和谐平安家园。要积极宣传走访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引导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严肃纪律,确保成效。要坚持把本次活动与“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活动相结合,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与政法各部门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提升“两率一度“相结合、与法制宣 传教育相结合。广大政法干警、机关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走访群众,要轻车简从、严禁酗酒、严禁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注意着装规范、举止文明、尊重村民群众及其家庭的风俗习惯、注意走访的方式方法,坚决反对和防止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真正做到上门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切实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县委政法委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请政法各部门将具体进村入户干警、干部名单于5月底前报县委政法委办公室。联系人:李顺 6313610;赵佩娟 6321230

2011年5月18日

10.花园社区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篇十

花园社区位于桃山公园南侧,总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612户,人口9862人,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46家,个体私营企234家,社区党总支直管党员115人,党员志愿者124人,科普志愿者78,法律志愿者47名,团员、青年等志愿者415人。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花园社区紧紧围绕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以“抗灾、防灾、主动减灾”为目标,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立足双赢,健全机制,逐步探索出了社区党总支、物业公司、辖区单位和企业、小区业主“共建共联、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一、夯实基础,健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网络

我们本着“生命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专门成立了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组长,负责抓全面工作,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专管综合减灾工作,社区成员按片分工负责,协同居民楼院小组长共同开展具体工作。坚持把灾害预防作为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制定了《花园社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综合防治灾害事故实施细则》,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综合防灾减灾

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制度》、《防灾减灾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制度》、《志愿者定期入户宣传、知道制度》、《定期演练制度》、《定期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突出“预测、预报、防范”三个关键环节,尽可能将灾害危机化解在预防之中,使灾害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经过广泛动员,多方运作,社区专门组建了一支总人数达300人的素质高、能力强的防灾减灾紧急救援队。救援队内部又细分为社区燃气设施抢修分队、民兵应急分队、社区减灾志愿者分队、社区医疗卫生分队、特殊群体应急包保分队,随时严阵以待,并经常性组织各种演练。平时这支队伍还协助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入户宣传以及社区突发事件的报告、联络、排查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社区重新建立了减灾工作档案,将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确定为救援重点对象,结成救援对子,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灾害信息告知和保送制度,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确保社区居民快速有效获取灾害信息,使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强化落实,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应急机制

建立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是灾害事件发生后,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及时有序开展救助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年来,特别是“5.12”事件发生后,花园社区不断完善灾害应急救助预案,配齐减灾设施,加强减灾演练。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依

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桃山区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社区详细制定社区减灾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了《花园社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综合防治灾害事故实施细则》、《社区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社区防汛、防火、防震、防化等各类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在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

二是坚持齐抓共管,配齐配全各类防灾减灾设施。为确保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党组织分别与辖区综治列管单位签订了《防灾减灾工作责任状》,坚持做到定期召开社区单位综治会议,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支持,认真落实社区减灾工作管理制度和减灾工作责任制,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不留死角。社区还充分利用宣传栏、绿地、广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及其他空地,划定社区避难场所,并在各居民楼设置了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在居民集居地等公共场所配备了灭火器等必需的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器材,在社区配备了消防栓,灭火器、逃生绳、急救包、应急灯、防毒面罩等减灾逃生自救设施,并由社区救灾队伍对配备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一旦有灾情发生,能发挥有效作用。各驻区单位也都配备了消防栓、消防镐、消防锹、消防桶、灭火器等减灾设施,减灾设施配备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加强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急能力。社区经常性组织居民开展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并邀请消防、供电、卫生、安全生产等部门,针对社区易发生的灾害进行实地演习,让社区群众真正掌握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提高社区的救灾应急能力。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先后10余次邀请到有关单位为居民现场演示灾害来临时如何逃生;组织居民观看预防灾害电教影片30多场次,开办自救呼救、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4期,使社区居民特别是防灾减灾紧急救援队的应急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三、扩大宣传,确保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为了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社区不断创新充实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居民知晓率不断提高。一是深化入户宣传。为使居民方便快捷的掌握减灾知识,花园社区印制了3000张防灾减灾宣传单和5千册公共防灾应急手册,逐户宣传发放。特别是将社区现有的70余名残疾人和56户独居老人列为重点对象,指定专人,定期到家中走访,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掌握各类灾害风险的特征以及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通过走访宣传,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二是深化广场宣传。为开展好面向全社会的减灾宣

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应急减灾能力,社区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在身边”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共印发宣传品1万余份,制做宣传板六块,并将宣传挂图张贴在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营造舆论氛围,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三是深化舆论宣传。利用广播、报纸、社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将安全常识、防灾办法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送到居民家中进行减灾安全教育,使其了解减灾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四是深化阵地宣传。社区利用市民学校、职工书屋、减灾教育场所等宣传教育阵地,对各类居民群体进行防灾抢险、自救互救知识教育,扩大社区居民知晓率。每月定期组织社区安防减灾专职人员,对防灾减灾协管员、治安联防队员、减灾抢险志愿者在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全年全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同时在社区宣传栏、居民楼道等宣传阵地,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使社区居民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救灾技术。

四、群防群治,形成社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我们以社区警务室和各小区安装的监控系统为依托,以社区安防减灾专职干事、防灾减灾协管员、治安联防队员、减灾抢险志愿者等为骨干,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范体系,各居民小区均有治安联队伍日夜巡逻,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七支服务队”负责检查

11.社区开展“禁鞭”工作简报 篇十一

座谈会上,三清社区主任江怡及“四城联创”市公安局驻社区网格民警刘松专题汇报了社区“创卫”和禁鞭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工作中存在垃圾运转、餐饮店整治以及废旧回收点搬迁等困难。

汪治怀就社区“创卫”和禁鞭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他指出,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和禁鞭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布置和安排,三清社区要切实落实好社区“六个一”的工作任务,即建强创卫工作机制、营造创卫氛围、开展除“四害”活动、开展健康单位创建活动、抓好庭院卫生、履行主创职责;要硬化社区的二段泥泞路,改造好社区内的5家简易小餐馆;社区和挂点联系单位市公安局要齐心协力,打好创卫攻坚战,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美化环境,通过提升城市品位,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人到黄冈来安居乐业,来投资兴建,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岁末临近,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自觉禁鞭,辖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要指导社区加强安全防范,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12.社区居委会成员入户走访制度 篇十二

1、把“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帮助百姓实际困难”作为衡量社区工作好坏的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社区居委会成员以分片包户的形式确定入户走访范围,社区居委会成员每人每月走访居民10-20户,详细了解居民的需求与呼声,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重大事件早上报,矛盾问题早解决。

3、建立《社区民情日志》,社区居委会成员做到人手一册。要求及时记录:走访时间、走访地点、走访人等内容,重点记录居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结合社区居委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居民户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4、入户走访以了解和收集居民需求和困难、排查调处 人民内部矛盾、征求对社区工作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对居民提出的困难、意见和需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提交社区居委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上一篇:《草虫的村落》课文内容下一篇:本人做的财务分析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