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2024-09-21

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9篇)

1.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一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后盾单位认真落实县扶贫工作要求,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村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加快扶贫专项资金下拨进度,确保圆满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现制定2020年度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宏伟目标,力求扶贫工作多方位、多途径、多措施、办实事、求实效,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双福坪村实现脱贫致富。

二、资金来源

扶贫资金总额3万元,来自扶贫后盾单位。

三、资金分配使用

扶贫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各级有关扶贫政策和有关文件结合本方案落地落细落实。资金主要用于党员活动室建设和会议室建设,解决党员活动室和会议室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工作正常开展问题。

四、工作要求

落实责任,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压实项目主管责任,坚持“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加强项目资金过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合理。要认真落实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建设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实施单位以及责任人信息等在村级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项目资金阳光运行。

后盾单位

xx村支委会、村民委员会

20__年__月__日

2.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二

一、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林业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扶贫资金。

扶贫资金主要集中用于国有林场的修路、通电、建校等扶贫项目。事实上, 这些资金在投放、使用过程中, 挤占挪用现象仍普遍存在。

2.林业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改变资金投向及用途。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争取资金的投入, 往往出现用符合规定的项目申请立项, 而资金到位后又用在一些按规定“挂不上号”的项目中;一些部门单位的领导或管理资金的工作人员, 在工作上不负责任, 弄虚作假, 拿国家资金拉关系、送人情, 搞所谓的“人情项目”、“关系项目”, 致使项目资金没有真正用在项目上。

3.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影响项目的预期效益。

由于经济条件差、财政资金严重短缺, 或者由于个别县的领导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 使项目工程受到严重影响, 难以达到应有的扶贫效益。

扶贫资金使用中之所以出现问题, 主要症结有三:

一是一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不够重视这项资金管理, 法纪意识淡薄, 只是注重要钱、花钱, 不注重管钱, 存在随意花钱的现象, 甚至出现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

二是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导致一些基层单位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 出现较大的随意性。

三是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导致扶贫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得过且过。

四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善, 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主要是资金使用质量低下, 经济效益不高。许多资金投下去了, 而效益却见不到多少, 甚至是白白浪费国家资金。

二、改进管理的对策

1.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各项目主管部门、用款单位要按照《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制定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实施办法。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 应实行报账制, 单独立账核算 。在扶贫开发项目的立项上, 要以科学的态度, 深入细致地考察论证, 坚持效益为主的原则, 择优选项, 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所有的项目计划、资金投放、工程决算要实行公开制度, 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资金管理部门要寓管理和服务为一体, 努力提高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扶贫资金的主管部门要改变过去只管资金、忽视工程的做法, 切实做好资金的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要主动向项目实施单位提供信息和技术, 帮助他们把好项目质量关, 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3.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三

自2012年12月民航局、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以来,民航局已分别于2013年5月24日、2013年12月5日、2014年12月4日公示了《2013年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简称《2013方案》)、《2014年通用航空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简称《2014方案》)、《2015年通用航空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简称《2015方案》)。

《2013方案》是实行《办法》后首次公布的补贴方案,当时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方案的补贴时间段分为两部分:2010.7-2011.6;2011.7-2012.6。此后公布的《2014方案》和《2015方案》的补贴时间段均为上年度7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由各方案公布的时间和方案明细可以看出,自2012年7月1日起,通用航空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的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结果的下达也形成了规范化的年度公示制,满足了《办法》对专项资金申报时间节点的要求。

下面笔者主要对《2015方案》公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供业内人士参考。

《2015方案》公布的通用航空专项补贴资金共计2.6673亿元,其中作业补贴总额2.3613亿元,执照补贴0.306亿元。受益通航企业共计93家。该预算方案与《2013方案》和《2014方案》公布的补贴结果一样,统计指标未涵盖《办法》中提到的通航企业购置、更新和改造作业和安全设备的补贴金额。

以补贴情况的地域分布来看,按照业内习惯,以7个民航地区管理局为单位进行地域划分,补贴总额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局(受益通航企业11家,补贴总额8303万元)、中南局(受益通航企业25家,补贴总额6857万元)、华东局(受益通航企业23家,补贴总额4215万元)、华北局(受益通航企业16家,补贴总额4132万元)、新疆局(受益通航企业3家,补贴总额1420万元)、西南局(受益通航企业11家,补贴总额940万元)、西北局(受益通航企业4家,补贴总额806万元)。

上述排行与对《2013方案》进行分析后的排行结果一致,大致变化是除新疆局和西北局受益企业减少1家之外,其余地区获益企业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西南局,其企业总量虽少,但补贴总额增幅高达120%,其次是华东局(增幅约77%),然后是中南局(增幅约47%),其他地区的增幅相对平缓。

上述获得补贴的企业数量约为同期通航企业总数的66%,较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53%有较大提高。这些企业中约80%的注册地分布在东部地区,此特点与我国通用航空及国民经济区域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且从近几年通航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现实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办法》制定了详细的通用航空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标准,一个企业获益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其作业能力和(或)培训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该企业在相应业务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本次补贴中,通航企业获得的补贴总额从1万元到2915万元不等,排行榜如下: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和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本部)(简称中信海直)依然分别稳坐“状元”和“榜眼”宝座,截至目前,两家的“江湖”地位从未被撼动。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除在《2014方案》中被新疆通用航空公司超越,暂时屈居第四名之外,在《2013年方案》和本方案排名中均名列第三。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直升机分公司(简称珠海直)则从前个次方案的第八名、第六名,爬升到了《2015方案》榜单的第四名,发展势头迅猛。新疆通用航空公司排名第五,虽然在公布的3个方案中,其依次经历了第四、第三和第五名的起起落落,但终归是新疆局的“领头羊”。

上述位居前5名的企业,或为国有企业或为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机队规模庞大,经验丰富,在相应的作业领域发挥了一定的龙头作用,而且它们均凭借其在工业作业或者农林牧渔作业领域的实力获得了奖励。

如果按照“执照补贴”重新洗牌,则排在榜首的是海南三亚亚龙通用航空公司,其次是衡阳通用航空公司、上海中瑞通用航空公司、中信海直(本部)和四川驼峰通用航空公司。纵观两年来3个方案的统计数据,“执照补贴”榜上没有稳定的霸主,除上海中瑞通航相对稳定在前3名外,每次公布的排名都会有很大变动。但是不难发现,相对于“补贴总额”排行榜,“执照补贴”排行榜更为平民化。

在93家获得补贴的企业中,有16%的企业获得“执照补贴”单项补贴,其中有6家企业为飞行员培训机构;43%的企业同时获得“作业补贴”和“执照补贴”。无论是单项还是双项,“执照培训”补贴的企业数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执照培训获得的补贴金额较小,为12万~96万元不等,即使专门的飞行培训机构获得的补贴金额最高也仅为84万元。虽然《办法》对通航企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补贴额度不难发现,国内飞行培训力量薄弱。亟待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在补贴作业类别方面,笔者根据《2015方案》公布的受益企业名单,结合《2014从统计看民航》中对通航企业相应的作业类别和小时数的统计,对接受补贴的重点作业类型进行了分析。

《办法》公布的作业补贴标准涵盖的作业类型有:工业作业、农林牧渔作业、执照培训作业、社会事业作业和应急救援作业。由于社会事业和应急救援的飞行总量较少,民航局统计时将其归入了“其他通用航空作业”,故本文仅对前3个指标的总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工业作业第一、执照培训第二,但总的飞行小时数相差甚微,几乎为农林业作业的3倍。从作业小时的分布也可看出,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相对较大的传统工业作业、农林业作业领域几乎为几家老企业瓜分,新入行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其他通用航空作业”中的“执照培训”或“其他作业”。

nlc202309020436

若从全行业的角度对作业细分指标进行分析可知:农林业作业主要是航空护林和农林业飞行;工业作业主要是航空摄影、航空探矿、航空调查和石油服务,其中石油服务作业总量较大,但几乎为珠海直和中信海直两家公司垄断。

在获得补贴的重点机型方面,以《2014从统计看民航》统计的各家通航企业拥有的通用航空器为依据,经分析发现:获补贴的通航企业使用的通用航空器总量约700多架,机型70多种,其中近65%的机型为固定翼飞机。此外,国产机型占比近35%,固定翼主要机型为运5(超过70%)、运12;直升机比重不足5%,机型为直11、直9A和AC312。

此外,按照《办法》补贴标准(不同机型的不同起飞全量)统计,固定翼飞机:2吨以下占21.8%,2(含)~5.5吨近75%,5.5(含)~8吨不足2%,8吨及以上近2%。直升机:2吨以下占28%,2(含)~4吨约15%,4(含)~8吨高达43%,8(含)~13吨近11%,13吨及以上约2.7%。

笔者以《2013方案》、《2014方案》和《2015方案》的数据为基础,对2010.7-2014.6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0.7-2011.6和2011.7-2012.6出现企业数量持平以及作业补贴轻微下降现象,原因是这两个统计周期均属实行《办法》后首次公布的《2013方案》的时间范围,尚未受到通用航空专项资金因素的影响。在之后的统计周期内,无论是补贴总额、作业补贴、执照补贴还是企业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另外,获得“执照补贴”项的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且在获益企业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47.7%增长到了2014年的61.3%。可见,通用航空补贴制度对于通用航空企业积极开展通航作业以及加大飞行员培养力度起到了激励作用。

《办法》的颁布给业内带来的希望不言而喻,每年定期公布的预算方案更是通航企业翘首企盼的“年终奖”。但是截至目前,笔者曾在《2013方案》公布之际发表的《通航发展资金如何落实》一文中提到的“热门”业务领域恶性竞争、存在某些投机的可能等担忧依然存在,文中提出的严格补贴管理制度,在事后补贴的同时加强事前监管等意见或建议尚有些许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笔者补充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每年民航局都会公布很多新获批或在筹的通航企业,逐年增长的补贴受益企业中也会有很多新成员出现,但社会资本仍需要谨慎进入通航行业,新成立的企业要找好自身发展路径。

二是截至目前,在上述3个补贴方案中,服务于社会事业的飞行作业和应急救援飞行作业获得的补贴几乎为空白,可见目前国内通航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飞行作业尚未广泛展开,而这一“蓝海”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既然《办法》已将上述两项列入四大补贴作业类型中,其政策导向也是十分明显的。建议那些无法在传统通航作业领域“插足”的通航企业可尝试在这些新兴通航作业领域寻找商机。

三是获得补贴固然可喜,但是靠别人“接济”不如自己挣钱和省钱来得实在。其中省钱的重点之一就是降低通用航空器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从前文的分析也可看出,国产通用航空器的普及率较低,如果在机型的更新换代中结合实际需要更多地选择国产飞机,也许会节省很多成本。此外,受益是相互的,运营商的支持会促进国内制造商努力提升制造和售后服务水平,性价比不断提高的国产飞机又会给运营商带来更多收益。这样一来,最终繁荣的是整个国家的通用航空业。

4.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提款报账 篇四

扶贫资金主要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3种。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是国家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信贷资金是国家安排的贴息和不贴息专项扶贫贷款。除这3种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也是国家设立和安排的。此外有国外扶贫援助资金、扶贫捐助资金等,扶贫物资主要有汽车、农资、钢材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扶贫物资逐渐失去作用。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建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其他还包括贴息资金、扶贫培训费、项目业务管理费等。1997年国家和自治区发布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纳入国家扶贫资金,规定必须全部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可适当兼顾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从2001年开始,生产发展资金作为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安排分配,由扶贫攻坚阶段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与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县经济发展问题的双重目标,转入重点确保扶贫开发

工作重点村村级规划项目的实施,也就是现在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一、财政扶贫资金的划分

扶贫项目可分为财政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按项目主管单位划分,扶贫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单位为各级扶贫办、发改委、民宗委,资金管理监督单位为各级财政部门,扶持对象为国家、自治区级贫困县和重点贫困乡镇、非重点贫困乡镇,涉及的行业有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资金投向划分可分为五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以工代赈项目,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修建县、乡、村道路(含桥、涵,)建设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适当用于异地扶贫开发中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是财政扶贫项目,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适当用于修建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基本农田(含畜牧草场、果林地),兴建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三是社会发展资金,主要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问题;四是科技推广及培训资金,主要反映科技扶贫,专项用于贫困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五是扶贫贷款贴息支出,主要用于贫困县、乡镇、村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

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

(一)报帐制的定义

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是指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扶贫项目合同协议书、财政扶贫资金报帐提款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金审批表、财政扶贫项目验收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施情况表及相关报帐凭据,按规定程序到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报帐过程中,县级财政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核拨、监督和检查;县级扶贫办是财政扶贫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主体,负责资金的支付、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

(二)报帐原则

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工作,应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项目管理、明确事权、分工协作、招标采购、审批报帐”的原则实施。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报帐:

1、无项目计划擅自实施的项目。

2、存在质量问题,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项目。

3、无合同项目或擅自变更合同内容的项目。

4、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的项目(假发票或不是税务发票)。

5、未经自治区批准同意,擅自改变自治区审定的项目。暂缓报帐的有:

1、超项目计划资金,未履行追加审批手续的项目。

2、不按时申报项目建设进度的项目。

3、停建的项目。

(三)报帐程序

1、自治区财政厅与扶贫办批复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当地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开始组织实施。通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形式确定项目的施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收到下达的《财政扶贫项目启动通知书》后,正式启动项目。

2、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凭据(税务统一发票复印件),经县扶贫办审核,县领导审批后,报县级财政部门请拨资金。

3、县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需要及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审批表预付30%――50%的项目启动资金,余款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报帐审核情况和项目工程进度分批拨付。

(四)报帐凭据

1、上级部门批复的项目计划、实施方案;

2、项目中标通知书;

3、项目建设合同书、监理合同书;

4、工程预算(有资质实施单位及工作人员编制工程预算);

5、项目启动书;

6、监理部门出据的工程进度表;

7、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

8、工程款税务发票;

9、工程竣工移交表。

(五)各级、各部门项目管理费、培训费的使用按照《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和《自治区扶贫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到同级财政部门报帐请拨资金。

三、报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原始凭据内容要求完整、项目启动书、竣工验收手续完善;

(二)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按项目归类整理支出凭据,在真实合法的支出凭据上,经办人员、村负责人及项目的乡镇领导要签字;

(三)支出凭据带附件说明的(如:合同项目支出说明等),项目实施单位要保留支出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要求:

1、材料费支出;(1)采购材料的销售发票;(2)项目相关的材料计划(附件);(3)材料发放登记表(附件)。

2、项目承包支出:(1)真实合法的付款凭据;(2)合法有效《承包合同》(附件);(3)工程竣工验收结论(附件)。

3、种、苗、畜支出:(1)有真实合法有效的付款凭据;(2)有购销合同(附件);(3)种、苗、畜发放花名册(附件);(4)种苗、畜禽采购应有相关业务部门出具鉴定及检疫意见,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

4、以奖代补支出:(1)真实的农户领款单;(2)有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3)奖补项目验收结论(附件)。

5、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利息清单复印件。

(五)支出凭据审定和附件审查

1、支出凭据审签:(1)必须有经办人签字;(2)项目监管小组组长签字;(3)项目资金管理科核实;(4)扶贫办主任审签。

2、支出附件审查:(1)材料发放领取人必须签章;(2)种、苗、畜、禽发放花名册受益人必须签章;(3)以奖代补领款书由受益人填制并签章;(4)承包项目、工程验收结论必须真实有效。

(六)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财务报帐

农发基金项目的实施在尼勒克和察布查尔县。去年已经通过中评。经过这几年的提款报帐,现已能够按照农发基金项目办的要求提款报帐,今年的财务申计工作结束后,伊犁州的财务工作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今年是项目实施推广期的第一年,两个县一定要按照推广期调整后的模块报帐比例,按分配的额度报帐。

产业化扶贫与扶贫龙头企业 的申报、运行、监测

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或者是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产业化扶贫主要靠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是产业化扶贫的关键环节。自治区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产业化扶贫攻略。2006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制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联络管理办法》3个文件,2008年印发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2009年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持畜牧业和林果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暂行办法》。目前,扶贫龙头企业申报、运行、监测仍然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进行。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分四批认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我州第一批3家,第二批3家第三批7家,第四批1家,畜牧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2家)。2010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近三年运行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我州巩留县新疆伊力特野生果开发公司被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其他龙头企业均通过考核。

一、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

扶贫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业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或以贫困地区劳动力为就业主体的,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进入市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在规模和经济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不良记录,法人代表资信状况良好。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效益方面,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欠税、不欠薪、不欠折旧、不欠社会保险、不亏损。资产负债率低于75%,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加工企业应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流通企业应以营销当地主要农产品为主。企业与带动的基地、农户之间签定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扶贫龙头企业每年考核一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其扶贫龙头企业资格。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违法经营、损害农民利益的,从发现之日起即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

二、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

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进行。

三、扶贫贷款项目编制工作

扶贫贷款项目要紧紧围绕与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紧密相关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引导贫困群众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等内容进行编制。各县市扶贫办要认真指导扶贫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编制和上报工作。扶贫贷款项目每年编制一次。

四、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工作

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是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优惠政策,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依据各地编制的扶贫贷款项目情况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并下达当年的贴息额度,(2011年州直12家扶贫龙头企业22900万元),各县市扶贫办、财政局按照自治区的要求认真审核,上报。下面,重点讲一下今年的贴息结算工作:

(一)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按照《关于推荐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申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函》(新扶贫函[2011] 11号)确定的贷款额度申报。

(二)要确保上报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贷款是当年自治区推荐的、且是企业当年新增的贷款,即贷款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0日所取得贷款。

同时,今年的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结算工作与上年相比,增加了几项内容:

(一)自治区将对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审核结算工作实行“专家审核”制度,即自治区依据各级财政局和扶贫办共同审核的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以项目贷款财政贴息30万元的标准,要求2011

财政贴息资金超过30万元(含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派一名代表、携带所提供原始资料原件参加自治区组织的“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小于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须提供原始资料原件供企业注册地财政局和扶贫办核查。

(二)申报附件表1—3:

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

2、扶贫龙头企业应提供原始资料目录

3、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贴息贷款汇总表

其中:表1—2新增了一些内容表格。表3与上年相同,属汇总表。(各县市、地州分别填报)。

谢谢大家!

附表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反面)扶贫部门序号审核确认内容名称财政部门是否属实(打√)12341)2)3)4)5)6)56企业是否扶贫龙头企业是否自治区当年推荐项目贷款是否取得贷款超出自治区推荐规模当年取得贷款是否属实是否有银行开具贷款证明是否有贷款签署正式合同是否有借款凭据是否有进帐单或收帐通知备 注(否时须在备注栏具体说明)○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不属实须在表格正面的相应位置下方用红笔直接标注是否每笔贷款的数额、利率、时间属实○是 ○ 否其它企业提供料是否真实、齐全和及时其他○是 ○ 否○是 ○ 否县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组成人员意见: 审核人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5.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五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和“后花园”,安康的北大门,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汉滨,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辖14乡镇9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余人)。有森林4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分别是全省、全国的3倍和6倍。“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的基本县情。2009年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16%。试点村总户数171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0.23%,总人口61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25%。截止9月底,八个试点村吸收会员1032户,占试点村总户数1715户的60.2%,其中:贫困户会员522户。收取基准互助金51.6万元,省级安排专项扶持资金6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56万元,社会捐赠资金21万元,互助资金总量为192.6万元,平均每个村24.08万元;组建互助联保小组206个,村级互助协会监事会管理人员48名;8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共配股206户,占入会总户数的20%;赠股49户,占入会总数的5%。已投放资金115.5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0%。平均每村投放资金14.45万元,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运行,保证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野生猪苓种植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8个贫困村385户贫困农户缺乏生产资金问题,促进了村级协会农户树立互助合作的意识,推进了诚信社会氛围的健康形成,初步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可持续使用,为开发式扶贫探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子。

二、主要做法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始,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搞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安排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扶贫、财政、民政、审计、信用联社等部门及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组,各村还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筹备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为了促进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让广大群众了解扶贫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县扶贫、民政、财政、宣传、广电和金融机构等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

标语、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运作程序、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为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抓住关键环节,配强协会班子。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是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基于这种认识,为了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工作中坚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保障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立足县情定村子。在试点村的确定上,立足于有示范性、带动性、典型性的要求,把县委、政府确定的野生猪苓种植、食用菌种植、白山羊养殖、冷水鱼养殖、大鲵养殖等五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镇、村两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实际执行能力结合起来,根据各村的资源状况,采取优先选择的原则,确定了8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试点村。为全面推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把条件配班子。在组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组织上,他们对各村推荐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组织和监事会组织成员认真进行审查,严格按照互不交叉任职的原则审核把关,对不符合条件,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入协会组织。尤其是协会会长、会计、出纳和监事会主任的配备上,坚持把责任心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信得过、有能力、会办事、懂经营、群众公认”的村民作为候选人。经逐级按程序审定后,由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筹备领导小组召开协会成员第一次大会,采取票选制,选举产生协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并将选举结果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扶贫办、县民政局、财政局,由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领导小组审核后批复。三是典型示范引路子。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切实把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引向深入。首先选择在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的试点,扎实搞好组织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试点,基本达到了组织机构、宣传培训、配套资金、工作经费、工作措施“五个到位”,实现了有固定办公地点、有协会牌子、有协会管理人员、有协会规章制度、有协会档案、有扶持发展项目等“六有目标”,通过试点探讨摸索了一些经验,为全县其他7个村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其次,组织人员深入到江口回族镇新铺村对该村运行比较成功的妇女发展基金的管理模式、运作程序、资金管理、妇女发展基金的效益等进行调研,形成专题调查报告下发各村,指导各村开展工作。同时,还邀请新铺村妇女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在全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培训会上介绍经验,确保了全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科学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运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新的扶贫模式,也是支持贫困农户调整产业、发展项目、保障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为规范互助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确保资金的安全、健康、有序运行。一是广开言路,健全制度。根据中、省、市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章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监事会《职责》,村级互助资金《借款、还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十不准制度》、《十不贷制度》,村级互助资金《操作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入会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办法》、《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项目评估办法》和村级互助资金贷款安全协议等规章制度,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各项职责和制度贴近群众,使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和办法更加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二是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协会章程、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形成后,在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第一次大会上交协会会员讨论表决通过,按制度抓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实施,确保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行。三是事前监督,规范运行。由县村级扶

贫互助资金领导小组组织扶贫、财政、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深入各村,按照《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验收办法》对8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实行资金投放运行前的验收,本着“合格一个、验收一个、投放一个”的要求,严格验收把关,验收合格方可投放互助资金。四是把好入口,确保安全。严把协会“会员”入会关,保持会员队伍的“纯洁”性。还明确规定有社会不良表现,明知有骗取、套取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现象的村民不准入会。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有效地促进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达到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

三、主要特点

千村扶贫互助资金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由贫困户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滚动使用、长期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小额信贷,是一个带有金融特点操作方法的惠民项目,它与过去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和项目操作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为管好用活这笔资金,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第一、坚持“四权”分离的原则。按照资金安全,永续利用、到期归还、有偿使用的原则,制定下发了《宁陕县村级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宁陕县村级互助资金“十不贷”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共同监督管理的职责,加强协会会员信用等级评定,优化农村诚信环境。同时,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委托乡(镇)财政所管理,严格执行管理权、投放权、使用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乡镇财政所只有资金管理权,没有审批权;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只有资金的审批、投放权,没有资金使用权;村监事会只有监督权,没有资金投放权;协会会员有资金使用权。坚持做到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起到防范风险和规范运作的效果。第二、规范财务及档案管理。实行财务及档案管理“四统一”。县扶贫办统一印制农户借款审批表、借款合同、资金投放借、收票据等财务凭证;借款、收款票据实行统一领用登记签字制;统一购买财务帐薄及设置会计科目;统一财务及档案规范化管理。第三、实行资金借款担保。县扶贫办制定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借款安全协议书,实行乡镇政府、财政所责任担保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借款程序,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第四、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实行公示公告制度,从试点工作开始,就把会员入会、基准互助金收取的额度、收取的标准、互助资金占用费率、互助资金使用情况和原则等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完善提高,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五、强化检查指导。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没有成功经验和模式,都是在探索中总结,摸索中完善,他们始终坚持每月到村检查指导一次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尤其是在指导财务工作上,实行现场指导,对财务会计、出纳手把手的教,8个村会计、出纳基本上掌握了记帐方法。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迈进。

四、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为帮助各村选准产业项目,解决生产投入不足的困难,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的作用。明确规定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生产性项目,不得用于非生产性项目(如修路、架桥、起房盖屋、看病、上学等),体现扶贫的宗旨。一是互助资金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结合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双河村,旬阳坝镇大寺沟村,广货街镇沙沟村等实施特色民居改建,村容村貌极大改观。二是互助资金促进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依法登记注册,机构合法,证件齐备,协会章程、财务会计制度和配套制度健全,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也使互助资金协会成为农户和个体户、种养业协会联系的桥梁纽带,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联在农户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互助资金成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的平台。三是互助资金促进了农户发展项目的主动性。始终坚持在投放村级互助资金前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发展有保障”的原则,由村项目评估小组按照《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评估实施办法》对贷款农户进行项目评估,对有项目的贫困农户优先投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贷款,签订产业扶持协议。截止9月底,向385户贫困户借款115.56万元,四是互助资金促进了 “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如: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双河村的白山羊养殖专业村及大户养殖;旬阳坝镇大寺沟村野生猪苓栽培项目村及能人大户;广货街镇沙沟村冷水鱼养殖;城关镇龙泉村大鲵养殖项目;龙王镇东沟村猪、牛养殖专业村及大户养殖;江口回族镇新铺村养殖项目等。互助资金扶持野生猪苓栽培60户,发展12000窝;天麻30户400窝;扶持养羊项目户60户,建标准圈舍4800平方米,养羊3000只;扶持养猪项目户70户,其中:大户12户,建正大圈舍8500平方米,共养猪1100头;扶持养牛项目户20户,养牛60

头;扶持养鸡项目户70户,养鸡10500只;养鱼25户7500尾;扶持袋料食用菌栽培50户,发展香菇34000袋,从而使这些村在我县成为比较知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农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互助资金试点促进了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对历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科学的后续管理,是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扩大扶持覆盖面,实现扶贫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闲置资金”以入股的方式纳入互助资金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投资的规模效应。带动农户可持续发展和增收。六是互助资金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互助资金的投入和民主化管理,解决了基层组织有心办事但无钱为民办事的实际困难,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坚定了群众自觉跟着党组织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目前,群众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效预防了“三股势力”对群众的拉拢,促进了试点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

实践证明,在贫困村建立村级“互助资金”,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更加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一种有益探索,是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直接在农村和农户中落实的一次革命性尝试。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金融操作的方式,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资金配置方式和项目运作方式,使扶贫资金从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从短期使用变为长期使用,并将政府投入与群众自有资金科学合理地捆绑在一起,建立起“人人有钱、人人管钱、人人用钱、人人诚信”的信用机制和项目运作机制。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了农村的信用环境,充分调动了农户自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探索出以下基本经验:

一是精心组织是前提。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加强扶贫开发的新尝试、新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好事做好,让群众得到实惠,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妥善安排,把各项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真正选出会员信任的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才能让广大会员放心和满意,试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二是广泛宣传是关键。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对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来讲,是一项新生事物。要想让干部群众真正了解互助组织的性质,明白互助组织的操作规程,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加入合作组织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才能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凡是宣传引导工作扎实,组织发动工作得力的地方,群众的入股参与率就高,资金使用效益也最好。反之,群众入股参与率就低,资金使用效益也差。

三是建章立制是核心。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东西。开展互助资金组织建设,搞好扶贫开发,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既有约束性又有操作性,真正从源头上堵塞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资金运行的风险。否则,试点工作很难长期有效运转。

四是加强监管是保障。执行制度靠自觉性,但仅仅有自觉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靠外部力量进行监督。由于各试点村协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如何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扶贫、财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单位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隐患。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水平,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把基础工作做好,让互助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是农民增收是目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国家为有效缓解贫困村群众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只有牢牢把握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偏离轨道,才能体现扶贫的宗旨,也才能被更多贫困群众接纳和拥护。

五、存在问题

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级有关部门、乡镇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摸索了一点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赢得了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难度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在管理上没有成功经验。第二、管理困难多。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大多数村是贫困村,居住分散,村集体无积累,办公无经费,村财务人员素质低,达到规范管理有一定过程。第三、村协会工作人员第一年的报酬难以解决。第四、资金投入到项目后的风险规避机制不够健全。第五、资金与户规模大小有差异。大村小村农户使用互助资金平均率上存在着不平

衡等问题。第六、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十分困难。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作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努力。在今后工作中解决思路是:第一、理清思路,总结经验。结合本县的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使之达到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把资金的投放、回收管理与报酬挂钩,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考核、考勤、实绩、能力相结合,建立《村协会报酬管理办法》,用激励机制调动村协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村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把培训作为一种制度,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真正提高村协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努力把我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抓出成效,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长期使用的扶贫项目,为全县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作出积极贡献。

六、几点建议

一是对千村扶贫上级专项互助资金额度适度加大。大小村应有所区别。(100户以下村15万元,100-150户的村20万元,150-200户的村25万元,200户以上的村30万元)。

二是村级协会管理人员报酬拿入财政管理。大村(200户以上)年经费1万元,小村(100户以下)年经费不低于7000元。(含管理人员报酬)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村级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是加大扶贫互助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可按全县村总数的30%安排。

五是适度延长农户贷款使用年限,(适宜1-3年),降低占用费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六是增加县扶贫办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办公、培训、旅差等费用。

6.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六

盼醒曾经在博客中提过一个问题:假如将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扶持“三农”和“扶贫”专项资金做个统计,并再对照使用结果。可以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完善与改进扶贫资金与三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监管势在必行!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一是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省”制度,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省市两级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与低保衔接。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以下是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曾经在福建省上杭县捻田乡扶贫工作队队员写的工作日记。2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局面已经大为改变。盼醒将此日记留在自己的博客中,作为破解“三农”发展瓶颈的参考。

今天,盼醒高兴地看到本届政府做出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英明决策,从内心感到了兴奋。因为,本届政府坚持改革开放,从严治党、整肃政风、修复民风,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营造良好环境。盼醒再次将以往写的有关对扶贫及三农资金发放建议放在博客—————————————————————————————-------:

对乡村扶贫资金发放形式的探讨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一日

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拨出大量资金辅助贫困地区。我们所在地上杭县捻田乡有4247户、22818人口。86、87年扶持了1368户贫困户,占总户数31%。国家扶持用于贫困户的无息贷款17.28万元,低息贷款17,28万元,总计34.56万元。户均252.6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根据规定,资金发放工作由乡扶贫办、工作队组织村委会,经群众评议,评审出贫困户后包县审批。然后,由信用社、农行根据审批名单、金额,分别落实办理贷款手续。这一过程,首先在组织机构上缺乏工作的连续性。一项工作由二个部门行,容易造成前后调节的现象。

二、贫困户的评审工作,由于评审范围大,除少数特困户外,一般情况的占多数。因此,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引发人人为钱而争当贫困户等现象。现实中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致使出现有些一技之长的农户,由于未能评上“贫困户”而缺少资金,有能力发展的却因资金问题无法施展。另一些缺乏能力又无专长的贫困户,有了扶贫资金却不知道怎样使用。例如:我们在资金与项目挂钩座谈会上,发现枫山村有一户三口之家,人均口粮186斤,养猪二头,鸡三只。问其对所得扶贫资金如何使用时,回答“不知道”。又如:化厚村一农户,86年自筹资金几百元发展养兔,因缺乏经验而放弃。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总结经验教训,设法购买有关养兔专业书籍学习,并借款重新改造了兔舍。但最终因没有评上贫困户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养殖规模。

三、为了要钱而应付选择项目的贫困户占具多数。资金发放后,如何逐户落实资金与项目挂钩?如何解决投资者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如何验收投资后的效益问题。从组织上缺少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

四、现有的资金发放形式,是由政府部门审批,银行直接向个人放贷的形式。贫困地区早已养成向国家政府伸手,等、靠、要救济的习惯。一些贫困户长期存在对政府的扶贫资金和资助贷款,视为生活救济款。有则还,无则赖的思维观念相当普遍。银行对还贷信用十分担忧,从而也影响了资金发放工作的进程及投入产出效益。

综上所述,现有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弊端甚多,必须探讨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改变原有的政府部门审批,再由银行向个人放贷的模式。成立一个民间、企业综合性服务组织(也可由乡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为主体)。假设为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由它们来负责接受政府对贫困地区发放的扶贫资金。并负责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发放工作。从信贷上对银行负责,从工作上保持系统的连续性。

其二、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品生产,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的宗旨: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的扶助优惠政策,负责集资融资。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千家万户都能做的项目。促进规模生产,立足商品经济观念,以智力、科技扶贫和组织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相结合。结合资金投向,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为接待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本着自愿、互利,重点照顾贫困户的原则。为提供扶持资金担保,并订立借款及以产品还贷的担保合同。将现有的扶贫款,转变为企业农户联产经营,有明确投向发展商品经济为目的的投资形式。充分调动农户和生产经营者积极性,让有志者先富起到带动作用。促进商品生产、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发展规模。营造企业对政府负责、对银行负责、对借款贫困户负责的体系。

例如:捻田三线机厂的个体户,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发了多种产品的生产。从三线机、打谷机、老鼠夹、木珠帘,还有为外贸出口加工圣诞节彩鸟蛋。由于资金、劳力、场地不足,他将生产木珠帘的第一道工序连同购买的机器设备租给农户,由农户加工后计件支付工钱,农户只需按合同加工,由他验收半成品后进行总装配和销售。这一形式如果借鉴于扶贫资金的发放形式,通过选择一二个项目,有组织的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这些加工、生产、收购。农户以扶贫资金入股,规避了技术、销售风险,只要付出劳动力,就能将扶贫资金用活用好,其效果比单纯发放扶贫资金效果更好。又如:栗树村有一农户,85年向农行贷款2000元购买1000只鸡苗。他凭着一股雄心壮志单单枪匹马从资金、鸡种、饲料、技术上孤军作战,最后只剩下400多只蛋鸡。但是,由于蛋鸡产量大于5天一市捻田乡的赶圩市场需求。自己有无能力向外调运,致使造成鸡蛋积压,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切实为农户解决项目选择、资金、生产技术及营销服务,才能使农民看到信心和希望。农民能放心的发展农副业生产,对于城市供应和稳定物价具有深远意义。其

三、上杭县有养猪的习惯。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有计划的投放资金,用于改良猪种、防疫等。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捻田乡户均只要饲养2头猪,年产猪仔二胎约计15头。全乡4000多户就有60000头的生产能力。如果全县有10个乡都围绕饲养母猪做文章,其就能形成年产600000只猪仔市场规模。这将吸引全省各地及广东的猪苗经营商。如猪仔价格按1元/斤,每只猪仔按30斤计量。销售额可达1800万元以上。同时,政府为集市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行业又能形成一个收入极佳的体系。浙江嘉善县的长白猪、约克夏猪,每年要为福州市场提供几十万头仔猪(最佳猪仔重量35-40斤/头)。福州的猪苗经营商派车前往近1000公里的浙江调运猪苗。而上杭县距离福州仅600公里左右。由于上杭县目前的种猪和仔猪市场存在小而散,无法形成可供外地大批量的猪仔商品集市。因此,成立“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解决农副产品在发展中遇到的生产、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以此解决单个农户的小农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制约。走组织起来,统一流通,统一规划,统一集资,统一运输销售。以此解决限制农副产品发展的屏障。

“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投向。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户生产适合当地的、可形成规模的农副产品进入商品生产领域。把分散的小生产纳入计划商品的轨迹。促使农副产品初级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逐步形成专业化合作。为建立有规模的商品基地创造条件。变脆弱的个体经济为集团经济,提高在流通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农副产品的的规模市场开发,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笔者经过一年的扶贫工作提出以上看法,目的是探讨解决在发放扶贫资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最佳发放扶贫资金的形式。成立农村综合性服务体系,为促进农副产品进入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加快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实现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寻找途径。以下是2007年2月27日盼醒在新华网写得博文,经修改后在2012年7月转至凤凰网留存。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建言!

理顺流通 规模加工 规模生产 做大做强

破解“三农”瓶颈之二 ——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

破解“三农”瓶颈,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扶持直接面对农副产品的加工业。现实中,这些产业却是在自生自灭中挣扎着。它们面对着无序竞争的压力,农产品原料没有保障的压力,内需消费能力与生产成本的压力等等。长期以来,所谓政府的财政贴息扶持,七除八扣后,真正能够到达这些生产企业手中的又能有多少?

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只有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农副产品的价值才有可能提高,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

现实中弱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只能应付着自身的生存,根本无法顾及扶持农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由于许多农副产品加工,不像其它产业那样可以流水线生产,而是需要依赖人工进行手工加工。为了保证食品的健康,必须采用高温杀菌保鲜,又要禁止有害的化学保鲜添加剂的使用。有些产品在“高温杀菌”前还需要自然发酵过程,就必须场地、时间、人工费用。而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成本就相差极大,前者是绿色产品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但成本高;后者有害于健康,但成本低。而现实中,政策没有体现对绿色产品的保护。无序的竞争助长了“化学添加剂”使用,这些不健康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做大做强。

由于质量监管的缺失,前者,为了生产健康食品。按规范组织生产,而无法获得利润。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者,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但由于“添加剂”的使用,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前景。由于这些产业的弱小和低利,所涉及到的都是弱小的个体、群体。这个领域,始终没能得到重视。或者,只是纸上谈兵喊几个扶持的口号。

据说,国内真真做到深加工的农副产品不足30%,大多是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出口和市场。现实中,中国农副产品几乎是廉价出卖原料。这些产业链质量管理的缺失,也制约了规范生产的发展。小鱼吃大鱼,假冒伪劣击垮守法企业的现象,在这一领域似乎成为生存法则。有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几乎是在“赌博”中举步为艰地维持着生产。

现实中,对这一加工产业设定的门槛过低,或者根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造就了恶性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最终受害者只能又转嫁给弱小的种养植业农民。

对策一:合理规划、审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

对策二:探讨建立农、厂联盟,对农副产品和生产加工后的农副产品设定市场保护价。

对策三: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鼓励消费健康便利的精加工农副产品。

对策四:根据国民收入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良性的循环体系。

只有当农副产品稳定地进入生产加入领域,此时的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因为,农副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需求基本上是相对稳定。农副产品与其它的工业产品不同,其它的工业产品会受到经济危机减少消费,而生活必须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基本保持需求的稳定性。因此,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设定一个对从事“三农”种养和从事生产加工双方都能共同得利的保护体系。有利于“三农”与“生产者”共同富裕。造就一个生产企业发展有多大,“三农”(原料)提供者也能同步得利的管理机制。“三农”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企业注重质量、关注发展做大的良性循环体系。(农、产联盟体系)

假如对通过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根据国民收入状况设定一个保护价。用发展的眼光,制定一个生产者与原料种植者双双得利的利益分配体系。将现有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这些有关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不但能够保证“三农”稳定、同步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发展壮大民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实中廉价出卖原料的现象,变为向外输出通过深加工的、有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对于稳定农民,稳定社会、扩大内需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链接盼醒历年给两会的建议:

一、盼醒议“三农”改革《 给“两会”提建议——改变“财政”对“三农”扶持的模式 ?》《破解“三农”瓶颈

(一)》 《破解“三农”瓶颈

(二)》

《破解“三农”瓶颈

(三)》

二、盼醒对“医改”的迫切期待 《“二会”如何监督危害健康的“滥用处方药”? 》 《患者眼里的“医院服务素质”? 》

《代表委员痛斥抗菌素滥用“三重罪” 》《解读“看病贵”,再为“医改”进一言 》

《专营医院的药品流通 积聚资金养医为民》(探索一)《“医改”要充分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探索二)《“医改”要立足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准》(探索之三)《“医改”要立足抓好基础管理与行为规范》(探索之四)《“医改”有必要关注“护理”》(探索之五)

《“医改”要为营造“医患纠纷”的公平公正创造条件》(探索六)《“医改”有必要使医疗卫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榜样》(探索七)

《呼吁完善“120”二次调度体系》

三、盼醒论“环保” 《三亚城市的品牌、价值在于规划和管理》 《2008“二会”时不再看到公交车的“黑龙”? 》 《从“太湖水污染”教训领悟科学发展观!》

《难道也要等到30万吨的“黑沙”落到我们的头上时再来治理》

四、其它

“保钓”引发对危机管理的思考

《护理手记》摘录 您可能也喜欢:

李克强“守护好改善民生的钱”告诫谁?

毛开云:李总理“坚决保障好救命钱”有三层深意

扶贫VS扶贪

李克强三箭齐发,南海一锤定音?

7.村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篇七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人类走向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乃至全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既有很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尽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的扶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

一、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众数量依然庞大,扶贫任务依然繁重,消除贫困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二、贫困人口占有的自然资源和发展资本严重不足,加之自身素质不高,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三、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突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贫困群体的发展,而且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的对象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弱势群体;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是统筹区域发展的侧重点。所以,合理划分区域发展,找中重点区域扶贫开发,是搞好扶贫开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各地都在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臵,各地的认识也有不同,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着扶贫工作被淡化、被边缘化的倾向。

确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十七大提出的国家扶贫工作目标:在2010年之前,全面完成全国14.8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每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有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自然

村通电。“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行政村有卫生室;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式,辅之以救济救助式扶贫,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必须明确扶贫政策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覆盖,尽力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必须继续坚持瞄准贫困群体,让贫困群体得益。必须继续坚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必须继续坚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必须尊重贫困群众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使不同性别、民族、社会阶层的群众共享扶贫开发的成果。

为顺利完成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今后的扶贫工作应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一、瞄准贫困群体。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从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二、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增收产业。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改革和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健全、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严格实施招投标制度,小项目交由村级组织,群众自主决策实施。完善扶贫资金报帐制,健全多元化的检查监督体系和公告、公示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四、继续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我们实施的都是围绕整村推进、扶贫到户开展的,涉及项目单位广、工作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加之政策约束和群众关注度增强,稍有疏忽,就会出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抓住重点,总结经验,规范管理。同时,要继续抓好奖补资金试点,继续开展小额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和项目贷款改革确保扶贫工作健康推进。

五、切实增强政策观念。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政策性强,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扶贫干部要增强政策意识、法制观念,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先后曝光了一些贫困地区建设豪华工程、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扶贫办截留私分扶贫资金的问题,被《国内动态清样》和多家公开曝光,造成了恶劣影响。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违规违纪的问题,教训深刻。要健全和完

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纵容。广大扶贫干部要严格自律,廉洁从政,严禁侵占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8.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篇八

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海拔330米,地势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68%,实有耕地面积1045亩,辖10个农业合作社,468户,2156人,外出务工人员850人,人均耕地面积0.6亩,整家外出172户515人。全村共有9个党小组,36名党员。村办公室、村卫生室与小学相连,是列入全省规划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示范村、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村。

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和传统农业。全村现有木材加工厂1个,养羊场2家,预制板加工厂1个,水果基地1个。现有贫困家庭69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50元。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村实际,帮助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一是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和党的精神;二是协助村编制发展规划;三是力争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四是给予69户贫困户适当救助和脱贫致富引领。

三、工作重点

(一)部门帮村工作重点

1、宣传惠民政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本单位的知识、信息、人才等优势,帮助村选择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帮助制定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等。

2、强化组织建设,协助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切实发挥村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帮助建立健全维护农村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发展观念。

3、抓好教育培训,力求造就新型农民。积极配合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加强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与农业局、就业局一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全村农民的整体素质。

4、优化基础建设,引导发展致富产业。利用G542便捷的交通优势,逐渐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引进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适合当地发展的投资人到当地投资办厂,或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

(二)干部帮户工作重点

坚持精准帮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措施,为69户贫困户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促发展、保增收的能力和水平,使帮扶对象在3年内基本摆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工作举措

始终坚持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组织干部深入帮扶村,深入农户,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门精准帮扶工作的意见,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云峰为组长,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孙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把挂联村帮扶工作纳入全局的中心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局党员干部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做好帮扶工作。

2、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制度,确立专职联络员,选派朱学元同志驻村蹲点,要求全局党员干部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帮扶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帮扶工作亮点,营造“挂包帮”活动良好氛围。

3、创新帮扶机制。按照政府建平台、配套引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模式,走“公司自主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使农村大量荒芜土地得到合理利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等待观望、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和争先创优,真正做到帮扶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同时引导村民开展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宣传,使农村党员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每位村干部至少有一门致富项目,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4、做好协调服务。树立“身在基层、心系群众”的基层服务意识,在基层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密切配合村支部、村委会,深入群众中间,了解村情民意,协调解决问题,树立招商局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工作任务。

9.山美村扶贫工作方案 篇九

珠海华发集团挂扶惠来县山美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方案

(2009~2011)

根据珠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珠办发[2009]20号)文件精神及要求,为认真切实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给华发集团的扶贫任务,确保 “双到”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司接到任务后,党委班子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委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此次“双到”扶贫工作,会议决定董事长袁小波同志担任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徐荣同志具体负责,并抽调4名骨干迅速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成立后,先后3次进点实地考察,对挂扶村(山美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通过调研,摸清了该村贫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统计了该村贫困的具体数据,设想了该村脱贫致富的策略,明确了该村建设的具体项目,并结合山美村及我司工作实际,制定了三年“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帮扶工作的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目的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立体扶贫、讲求实效、长远兼顾、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村民自主意识及奋发精神,努力实现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宏伟目标,力求扶贫工作多方位、多途径、多措施、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双到”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被帮扶村、户实现脱贫致富。

(二)目的通过扶贫工作实践,把党对农村建设的思想、恩情和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来,把为农村办好事、办实事,实现脱贫致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创造出来,把省委、市委、市政府扶贫帮困的要求和决心实现出来,把华发集团办实事、求实效,响应号召、心系贫困、情洒山村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发扬出来,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先进性形象为主要目的。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原则。在市扶贫办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开展扶贫工作,紧紧依靠两地党委和政府,平衡大局,不搞特殊,不搞单打独斗。

2、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合理使用资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讲实效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简单的搞一些“面子工程”。

3、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扶贫工作应与当地党委政府结合起来,以当地县、镇、村相关农村规划为基础,大力扶持或共同谋划,不搞包办代替。

4、坚持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把解决当前特困户温饱和基本生活条件,改善贫困面貌和确保村、户长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搞单纯救济,要以达到彻底脱贫为根本准则。

5、开展“立体扶贫”。扶贫工作要从观念扶贫、规划扶贫、组织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资源开发、创办企业、扶持集体经济等全方位入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尽最大可能在三年的时间内帮助贫困户实现基本脱贫,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改善。

6、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个人脱贫相结合的原则。在扶贫帮困和发展集体经济时,要以点带面,要有辐射半径,真正实现“打一炮、响一片、炸一群”的实际效果。

二、帮扶范围及主要意向

1、特困户的经济救助。

惠来县惠城镇山美村现年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的特困户39户,包括低保户18户、五保户6户、因伤、病、残、亡、孤等原因致贫的15户,这些特困户因无劳动能力或家庭负担沉重等原因,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且无计可施,无法实现自主脱贫的,只能给予经济上的救助,以达到其解决温饱和改善生活条件之目的。

2、一般贫困户“一户一法”帮扶。

一般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有富裕的劳动力或有可开发的资源和可挖掘的潜力未能有效利用和发挥的,这部分贫困户及人群缺乏的是思想、经验、发展路子、具体项目及方法措施,为此,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脱贫方略,研究制定脱贫路子、项目及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利用宝贵资源,传授他们成功的种植、养殖、经营、创业、就业等经验,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具体困难,力争“一户一法”携手帮扶,引导其实现脱贫致富,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成为奔小康生活的新的人群。

3、村集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规划。

山美村是一个没有村集体企业的贫困村,年均收入不过1.4万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全靠上级拨款和外部支援,村里几乎没有自主的经济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调整村经济结构、创办村集体企业、引进外资和经营项目是村“两委”班子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因此,帮助山美村规划新农村建设蓝图,开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源开工办厂、办企业,创建村集贸市场,组织村民发展集体经济,从而达到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的双重效果和实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

4、新村规划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山美村是一个拥有5000多人的大村,由于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新旧混杂,杂乱不堪,加之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房屋乱建、垃圾

乱堆乱扔且长期不进行处理,村里的排涝沟被生活垃圾堵塞,臭气熏天,导致脏、乱、差现象满村皆是,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和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整治村容村貌是新农村规划不可缺少的重点内容,争取建立村片区环境管理负责机制,筹建固定的环境监督管理队伍是必走之路,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举措。

5、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宅基地的规划。

山美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2亩,耕地少,人口多是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一直靠种田为生的纯农民看不希望,加之村里建设没有规划,公有土地出让、私有土地被不断增加的人口作宅基地而无章挤占和破坏,本来少得可怜的土地还在进一步萎缩。因此,保护基本农田、规划新村宅基地是当务之急,使农田被挤占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使新村规划建设有计划、有秩序平稳进行。

6、督促当地党委、政府加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

大家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美村至所以贫穷落后,历届领导班子能力较弱、计划性工作不强、组织管理意识落后、投身农村建设事业的精神不足,想得少,做得少所致,加上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困难,不能做到迎难而上,主动攻坚力度欠强,导致长期贫困而得不到改善。因此,加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提高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组织指挥与协调能力,真正起到“火车头”效能也是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脱贫致富的组织保障。

三、具体任务、方法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2010春节前对山美村特困户(39户)组织一送温暖生活救助活动。

(二)针对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397户)制定三年脱贫计划。

(三)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山美村新村建设作出近、远期规划。

(四)选址村中央水塘处填一半后建一个集贸市场。

(五)将山美村星光之家与村广场连同老人会庙堂建一个村中心休闲公园。

(六)引进技术,变废为宝,将山里矿渣进行利用,与矿山老板合作筹办一个制砖厂。

(七)对山美村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并建立村属环卫管理队伍。

(八)招商引资,办一家加工型工厂(服装厂)。

(九)组织贫困户富裕劳动力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解决就业及转移就业问题。

(十)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

四、资金筹措及计划安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市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原则,以帮扶贫困户为主、帮扶贫困村为辅,原则上按照扶持资金60%用于贫困户,40%用于贫困村操作执行;

五、具体要求及监督管理

1、领导要高度重视,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亲自督导,指派专人负责,力争将扶贫任务“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对接帮扶村的情况登记工作,与挂扶贫困村(户)迅速建立联系,并做好长期沟通的具体工作。

3、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将所有资料要进行归纳统计,填写相关表格记录卡,与照片资料一并上报市扶贫办,并报省扶贫信息网上进行公布,定期统计、及时汇报帮扶的进度和工作情况。

4、建立验收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对帮扶项目严格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并由责任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督促检查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严防不良情况发生。

5、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有限的资

金专款专用、用到实处。

6、必须重点注意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扶贫要讲究实效,不能简单地搞个“面子工程”,要落实到村民贫困户;二是扶贫不能弄成单纯救济,扶贫对象的村和村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三是扶贫工作应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结合起来,扶贫结果符合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

7、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考察落实扶贫项目、发展村集体企业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搞办不到的项目,不许办不成的愿。

8、工作组进驻当地挂点工作时,要厉行节约,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我企业严谨、实干的精神和作风,努力在百姓中树立起应有的良好形象。

六、附件

1、惠来县惠城镇山美贫困村脱贫工作规划

2、山美村扶贫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一篇: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下一篇:特技风筝,我的梦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