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新课堂

2024-12-11

五年级上册语文新课堂(精选4篇)

1.五年级上册语文新课堂 篇一

《水》

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味水之珍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 膝盖 水窖 储藏 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交流: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珍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

2、交流:

(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待”、“期望”)

(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才……”说明什么?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朗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

(3)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

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2.五年级上册语文新课堂 篇二

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从语文与生活的整体性出发,语文课堂中应该有生活的经验,生活的智慧,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体性出发,语文学习是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也可以或者应该能够促进语文的学习;从教材中语文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出发,各项语文学习内容要融合,要发挥各项内容的系统功效,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本册的教材中有很多的触角伸向生活。一类是显性的,教材中已经明示,比如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扩大这种引导,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识字大王比赛,可以让每个学生做一个识字袋,认识了一个新的字就往里边装,就好像往里边存零钱;同时,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表现,可以说说识字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等。一类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挖掘,比如《四个太阳》,教学中就要打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以自己的生活来体验四季的不同,以自己的天真来感受美好的愿望,以生活和想象的智慧来表现自己纯真的心灵。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沟通,本册教材中反映得比较充分。比如,该怎么画我的家乡呢?我会唱很多春天的歌&&我要仔细看看蚂蚁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对语文的一种更全面的看法,即语文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语文的角度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突出语文的因素。比如,画画自己的家乡,再学着课文的样子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小伙伴们。

针对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我们的教学视野也应该从以一篇课文为单位转向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教学时间可以统筹安排,学习内容可以穿插融合,语文活动可以灵活组织&&比如,多彩的春天这一个单元,我们是否可以将《春雨的色彩》和《春晓》合在一起教学,那么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是不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找春天、做风筝、植树等实践活动是否可以合并,是否也可以和识字一起安排。这样想下去,我们是可以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形式的。总之,专题组元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理解了这种编排,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学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二、加强体验、感悟,用一种感性化过程取代理性化过程来开展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激励、交流和表现。

本册教材选文的儿童化倾向,为体验、感悟型阅读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凭借;或者说,为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开辟了一块紧急迫降的场地。教材中有更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柳树醒了》、《荷叶圆圆》;有更多的课文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比如,《两只鸟蛋》、《失物招领》;有更多的课文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比如,《棉鞋里的阳光》、《四个太阳》,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

因为课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想象,于是我们可以自然地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于是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小蜻蜓说&&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生:展开透明的翅膀。(边读边用双手做展翅动作)

师:(拿出一个未展开的荷叶,将一只小蜻蜓放在荷叶角上)看到这里的荷叶和蜻蜓,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一遍,好吗?

因为课文贴近儿童的兴趣和愿望,于是我们可以激励孩子在不经意间走进课文,表现自我,于是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上又有了这样的情景。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飞呀飞。(掌声)

师:碧绿这个词用得好!不过,你已经立在停机坪上了,还能再飞呀飞吗?

生:不能了。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大家看我多美丽呀!(笑声)

三、还原语文本质,用一种动态的方式取代静态的方式来活化学习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语文学习其实是应该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可惜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把词语、句子甚至语段都当成孤立静止的东西来教学了。于是,就有了在语文教学中以科学化之名行科学主义之实的怪现象。

本册教材的编排较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整体性和动态性。比如,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中的学习内容,大都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读背背、日积月累等,强调语文学习以积累诵读为主。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变化,增强学习的动态性,我们可以想法设法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背诵,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记,尽管适当的强记也可以博闻;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强化整体性理解课文,并将关键词句的理解放在一个大的语境中去处理,并通过对于词句的理解,促进动态语境的生成。

再比如,多彩的春天这个单元的识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这些词语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画面,通过诵读、理解,完全可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以一幅美丽的图像,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作用下,就能形成一个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学到的字词才会是活生生的。识字教学尚且可以做到如此,更何况其他内容的学习呢?

四、摆正师生关系,用一种民主性指导取代权威性指导来组织学习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要准确给自己角色定位,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人说: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指导者、引导者。

说得很对,但实际上我们做得怎么样?还是很值得反省的。在南宁的赛课中,看到香港的黄锦燕老师上课,我们才知道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我们是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听,做得不够真诚。黄老师确实已将以学生为本化作了自己的血肉,她尊重学生是真诚的,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下课时,她对听课的三四千位老师说:今天,非常感谢逸夫小学的小朋友,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这些学生,而我们呢,则习惯于让学生说:谢谢听课的老师们!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课堂上,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而不是在学生之上、之前,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心贴着心,没有师道尊严,只有朋友间的友情、信任与合作,与学生实现零距离。(崔峦语)

3.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课 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 朗诵咏梅的诗。

⑶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4.五年级上册语文新课堂 篇四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上一篇:教学课件策划方案下一篇:历届开心辞典选择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