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的近义词

2024-11-24

有效性的近义词(精选10篇)

1.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一

著名的近义词

出名 闻名 知名 闻明 驰名 有名 盛名

著名的反义词

平凡 无名

著名的造句

颁奖会上,我荣幸地看到了几位著名数学家。

新疆的哈密瓜在国内外都很著名。

张叔叔热爱音乐,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爷爷是著名国画家,最擅长花鸟和山水。

他的这篇著作为他成为著名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础。

张教授是著名的脑外科专家,在本市有很高的名望。

刘江专程去北京拜见著名作家王蒙。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专家。

聂耳和冼星海都是著名的作曲家。

李先生是香港著名企业家,在工商界很有威信。

爷爷是著名作家,在国内有很高的声誉。

江汉平原土地肥沃,沟渠交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可我怎么能够错过你的一个著名聚会呢?

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这位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

著名画家徐悲鸿对于画马如何生趣盎然,雄健奔放,颇有独到之见。

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去年,他考上了我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校。

这位著名女演员在公众面前总是佩戴得珠光宝气。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不仅在中国是著名的文学家,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2.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二

所以尽管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经有很多了, 但介于它的常见性和实用性, 笔者还是要以自身的角度及理解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释义这个问题说上一说, 希望能给同样投身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的朋友们些许的帮助。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释义的主要方法

词语释义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也很多样化。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 一) 动作、表情展示法

这种释义方法主要使用肢体动作或手势、面部表情等来解释词语, 它所解释的词语可以涉及很多方面, 但最普遍的用来解释意思相近的动词。比如: 问、询问、质问、提问、疑问等词语, 教师就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加上适当的表情来告诉学生们这些词的差异。还有比如在解释众多提手旁动词“推、拉、抬、提、挑、拖、拽”, 和足字旁的动词“踢、踏、踹、跺、踩”时, 教师们如果用肢体动作就会解释得比较清楚、明了, 同时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在使用动作手势时, 教师需要事先了解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于同一手势体态语的不同理解, 要照顾到他们的感受, 随时注意言语间的礼貌问题。

( 二) 实物展示法

实物展示法是指利用具体事物或实物照片、图表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近义词语释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释意义相近的名词, 在教学观摩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实物模型或是挂图, 其中家具、水果、交通工具、文具等实物的名称就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在进行教学中, 教师们可以直接拿出实物或指着图片告诉学生们这个是什么东西、那个又是什么东西, 教具准备不足时教师甚至还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实物的外形轮廓来进行词语释义。这种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非常实用, 而且具有很高的效率。

( 三) 情景展示法

情景展示法是指利用具体情景景和环境来进行近义词语释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释方位词或是表示具体方向的词。在解释这些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学习工具、布置、周围的环境。比如在解释“中间、中央、中心”这些方位名词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用屋里的桌椅、黑板、门、教科书等; 教师可以用两本书夹一支笔来解释“中间”, 即告诉学生们笔在两本书的中间, 或者解释“中心”就可以指着教室正中的一张桌子说桌子在教室的中心。这种词语释义方法较之前的两种来说是最为简便、易于操作的一种, 而且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率比较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 目前, 汉语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教学十分流行。情景展示法这种释义方法和计算机结合, 能够实现声、像的完美结合, 从而顺应了语言教学的需要, 例如教师可以制作PPT、Flash动画等使情景展示更具体、生动。

( 四) 反义解释法

反义解释法是指遇到意思接近且不易分辨的词时, 用与他们意义相反的词来进行释义的方法。例如在解释“冰凉”与“冰冷”这一对近义词时就可以用对应的反义词来辨别他们的差异, “冰凉”和“温暖”相反, 主要在于可以触摸到的感觉, 常用来形容事物, 意思相对具体。而“冰冷”则和“火热”相反, 是抽象的感觉, 常用来形容心态、气氛等。理解了“温暖”和“火热”也就能相应的理解了“冰凉”和“冰冷”。但是教师在使用反义解释法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学习过的词语, 不然就会越解释越难, 越来越复杂, 无形中反倒加大了要学习的词汇量, 会让外国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 五) 下位词列举法

下位词列举法是指列举隶属于某一个上位词范围之内的几个词语来解释意义相近的上位词意思的方法。众所周知上位词语是表示比较普遍的一般的概念, 而他们的下位词是其分支, 用分支解释概括就会脉络清楚明晰。例如“家具”“家电”, 在解释这一对近义词时, 教师就可以列举出他们的下位词, “家具”的下位词由“桌子、沙发、床、衣柜、壁橱”等组成, “家电”的下位词由“微波炉、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组成, 理解了具体的家具或是家用电器是什么就自然知道他们统称为什么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近义词释义方法更适合对外汉语课堂的中级、高级班, 初级班不太适用, 因为这种方法需要留学生有一定的中文词汇量, 不然连具体事物都不知道名称, 又如何能联想到上下位词的方面呢。

( 六) 语素还原、扩展法

在我们讲解近义词时不难发现, 很多近义词其实都具有相同的语素, 理解了基本语素的意义, 那么再在基本语素的基础上扩展或者将词语去掉旁支只留相同语素的方法就称为语素的还原、扩展法。例如: 在解释“宽广、宽敞、宽阔”这一组近义词时, 就可以先还原出基础的语素“宽”, 之前就了解了“宽”是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很大的意思, 那么自然就不难理解它扩展后的词语了。各种类型的近义词其实都可以进行还原或扩展的, 只要在教学中认真准备, 努力联想, 再审计好讲解思路, 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释义效果。

( 七) 启发、诱导法

在实际的近义词教学中, 有时候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未必有效果, 反倒还会让学生们不耐烦。在讲解中适当的启发诱导一下同学, 让他们想象, 更能加深他们对词语含义的印象。例如: 在讲解“吧、吗、呢、啊”这一组相近对的语气词时, 用启发诱导法就会比较有效果。这组相近的语气词, 如果教师直接灌输哪个词用在什么位置、表示语气有什么差异啊, 外国学生们根本就不会理解, 也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顺利的使用。而让他们听一组对话如“小明、你去哪啊?”“你没生气吧?”“我喜欢玫瑰花, 你呢?”“他作业做完了吗?”, 通过对话很多学生就会自然地根据语气来猜测出这些词的意思了, 教学效果照之前事半功倍。

( 八) 母语解释法

母语解释法是指用学生的母语解释近义词意思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都会使用大部分国家留学生都熟悉的英语。但是这种释义方法释义者一般不是教师, 多数情况下是教材, 现在通行的留学生汉语教材都会采用双语甚至是三语式, 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授课, 更能便于学生自习使用。例如对近义词“爱好、喜欢、喜爱”的英语释义辨析为: The object of the verb爱好is often a thing or an activity rather than a person. 喜爱usually takes a noun as its object. 喜欢could have a verb or a clause as its object这种释义方法教师选择时还是要慎重, 要明确主次。只有在用中文释义不清楚时辅助一些英语, 而不能长篇英语讲解, 这样就会失去了汉语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留学生近义词习得偏误分析

由于近义词的辨析问题是在汉语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才涉及到的, 因此, 我们关注的对象主要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高级班的学生, 同学基本上都是来中国一年以上的, 中文水平很高, 他们上课时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系列教材。本篇文章的调查问卷中的调查对象涉及五个国家, 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韩国、布隆迪、肯尼亚。问卷共有20 题, 分别涉及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认为汉语的难点、认为近义词习得的难易程度、以及多组近义词含义的辨析,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 四个选项。笔者一共发出了20 份问卷, 收回了18 份, 收回率为90% 。通过调查, 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一) 留学生们总体上认为近义词的习得有难度, 习得程度不容乐观。

( 二) 近义词习得偏误发生的概率最高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最不容易发生偏误的为近义的名词。

( 三) 偏误大多数覆盖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意义轻重上, 第二在搭配用法上, 第三在词义色彩上。

( 四) 不同国家同学对于近义词的习得跟他们的母语有一定的关系, 母语迁移对偏误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就结论的第三点, 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学生近义词习得偏误。 ( 例句中前面带星号的句子为错句)

1. 意义轻重方面的习得偏误

意义轻重是说近义词表示出来词义的程度有轻有重。外国学生们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近义词之间表意的轻重就会遣词造句不当, 或意义表达程度过重, 或过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对比一组外国学生造的句子A、* 小明的妈妈恳求他每天做一百道口算题。B、小明的妈妈每天要求他做一百道口算题。明显第一句中“恳求”这个词意义表达过重了, “要求”是指妈妈为小明定的目标和任务, 而“恳求”则表现出了央求对方做什么事情的含义, 意愿表示得过于强烈。

2. 搭配对象方面的习得偏误

近义词的搭配对象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这个词它是可以接宾语还是不能接宾语, 是用于人还是事物, 是用于感叹语气还是肯定语气, 是用于具象还是抽象等等。这个问题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所在, 很多学生的习得效果很不理想,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 就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 遇到相似的问题就会刻意的回避, 从而影响学习汉语的热情。

同样的, 笔者举了组例句来分析一下近义词搭配方面外国学生易犯的错误。例如: A、* 听了丽丽的话, 他是怎么样都宁静不下来了。B、听了丽丽的话, 他是怎么样都平静不下来了。第一句明显存在着搭配对象的错误, “宁静”是用来形容环境平和、氛围宁静, 没有噪音, 而不能去形容人的心情。而“平静”的适用对象一般为人, 是形容人的心情、人的生活没有不安和动荡, 很安稳。

3. 词义色彩方面的习得偏误

汉语的近义词具有很多的表达色彩, 经常接触到的有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书面语体色彩、口语色彩等等。近义词的词语色彩很多有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有关的, 外国学生们由于对中国文化方面了解不够, 有时就会把近义词的色彩义弄混淆。因此教师要在讲解近义词时抽出一定的时间重点强调词语的各种色彩。这个方面笔者也举了组例句来体会近义词习得的偏误。例一: A、* 我很怀念以前的朋友。B、我很想念以前的朋友。第一句用法错误汉语中二者都有“惦记、挂念”的意思, 但语体色彩不同, “怀念”带有庄重的色彩, 多用于书面语; “想念”则书面语和口语都适用。“怀念”经常说怀念已经去世的人, 为了避免别人误会成是已经去世的朋友, 还是尽量不要乱用。

三、结语

对外汉语是近几十年才热起来的学科, 各方面的研究都不如本土学科, 可以挖掘的方向有很多, 是很值得探索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释义与辨析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这方面的成果对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帮助都会很大。笔者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会在以后的观摩或授课时更加留意细节, 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来。真诚的希望对外汉语教学中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都会蒸蒸日上、繁花似锦。

参考文献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中华书局, 2008.

[2]李立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

[3]卢燕.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J].

[4]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释例[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5]卿雪华.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以泰国学生为例[J].

3.英语中的近义词辨析(一) 篇三

话,就是让老外难以理解。本期,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英语中的近义词。

Change, Alter, Vary

这三个单词都有“改变,变化”的意思,但是具体运用的时候却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change”可以指任何变化,常用来指根本的或者完全的变化。“alter”只意味着局部的或表面的变化,而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vary”尤指不断地变化,由于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差别。

Examples:I have to change my design.

我不得不改变我的设计。

I have to alter my design.

我不得不修改我的设计。

My design cannot vary according to the funds.

我的设计不能因经费问题而改来改去。

这四个单词都有表达“环境,背景”的意思。

“circumstance”指某事或动作发生时的“情况”。“surroundings”专指自然环境,从周围事物这一客体着眼。“environment”可指自然环境,也可指精神环境,均从环境对人的感受、道德以及观念的影响着眼。“setting”常指“背景,环境”。

Examples: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 leave the house.

你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这屋子。

Animals in zoos are not in their natural surroundings.

动物园中的动物不是处在自然环境中的。

An unhappy environment can affect a child's behaviour.

不愉快的环境会影响小孩的行为。

London is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故事以伦敦为背景。

这两个词都可以表达“宽大,广阔”的意思。但是“broad”指物体的整个表面宽广,也可形容人的胸、肩、背等的宽阔,而“wide”则主要用于表示口径、缝隙、空间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宽度,也可表示人的眼睛、嘴巴等的宽大。

Examples:There is a net which is wide at the mouth.

这里有一张宽口的网。

He painted the wall with broad strokes of the brush.

他用刷子大片大片地刷墙。

Circumstance, Surroundings, Environment, Setting

这一组单词都能表达“机会,时机”的意思。但是“occasion”表示的“机会”含有原因的意味。“opportunity”指“良机,机会”,有利于做某事以实现某种愿望的特定时机。“chance”指无法解释的天意或命运所安排的时机,强调偶然性。

Examples:I sometimes have occasion to visit Paris on business.

我不时有机会去巴黎出差。

It's an opportunity to fulfill your aim.

这是达成你目标的时机。

Chance will determine the outcome.

4.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四

悲痛 消沉 懊恼 消极 悲哀 衰颓 悲伤 丧气 颓废 颓唐 失落 颓丧 懊丧 颓靡 黯然 颓败

沮丧的反义词

欢乐 高兴 欢喜 振奋 高亢 兴奋 奋发

沮丧的造句

因为我们输掉了比赛,所以大家都很沮丧。

我们和2班在足球比赛中输掉了,为此大家都很沮丧。

我沮丧的望着不及格的试卷,心中被一片阴云笼罩。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清晨。

他因考试不及格深感沮丧。

他显得沮丧而没有生气。

她感到十分厌恶和沮丧。

这种激烈竞争使我十分沮丧。

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到老朋友来了,本来一脸沮丧的他马上眉开眼笑了,边笑边伸出手把老朋友往家里请。

她因为输掉比赛而神情沮丧,一言不发。

我时而希望,时而沮丧,时而狂乱,时而斟酌。

妈妈总是在我沮丧时陪我谈心。

我班乒乓球队失利,同学们神情沮丧。

得知自己的一番努力都是枉费心机,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挨了批评,他的神情很沮丧。

而她一难过,不论大大小小的事都让她沮丧不已。

他整天被一些海市蜃楼的梦想弄得沮丧不振。

说我有些沮丧已经算是轻描淡写了。

一瞬间,由于她进退两难的复杂处境,她完全沮丧了。

这个世界追根究底,总是这么让人沮丧。

一旦我犯错误后,妈妈爸爸总不能痛快地放过我,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臭骂,让我感到很沮丧。

我刚走到语文老师办室室,看见小东垂头丧气从而里出来,满脸的沮丧。

5.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五

焦灼 仓促 焦虑 告急 吃紧 危险 重要 严重 仓猝 危机 慌张 危殆 紧急 危急 急急 垂危 仓皇 紧绷

紧张的反义词

松懈 轻松 充裕 松弛 安详 舒缓 懈弛 弛缓 宽裕 松快 和缓 放松 沉着 从容 镇静 随意 和睦 缓和

紧张的造句

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要注意适当的休息。

这位体操运动员太紧张了,一失手从双杠上掉了下来。

高考的日期一天天逼近,姐姐的复习越来越紧张了。

考试一结束,我就到校园里散散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将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更紧张了。

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我又紧张又兴奋。

这场球自始至终打得紧张精彩。

由于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已经缓解。

新老师第一次登台讲课,心里有点紧张。

小明第一次登台演讲,神情有点紧张。

同学们来到山旁,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植树劳动中。

一提到工作,妈妈总是那么紧张,那么一丝不苟。

每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应该有些娱乐。

他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不免有些紧张。

现在工作这样紧张,那些不急之务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他故意讲了个笑话,把紧张的气氛冲淡一下。

为了在指定时间内将消息传达各地,他紧张奔走,弄得汗流浃背。

当时灭火工作那样紧张,大家都是挥汗如雨,谁还能想那么多。

当我紧张的时候我说话就会有点语无伦次的。

6.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六

近年来, 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语料库工具对于词汇和短语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研究主要分以下几类:运用语料库工具对英语近义词进行辨析 (Gray, 2012) ;运用语料库工具对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与语义韵进行研究 (卫乃兴, 2006;陆军, 2010) ; 在共选理论指导下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或短语研究 (卫乃兴, 2012;王家义, 2012) 。语料库证据表明, 每一个词项都有其独特的搭配行为。 近义词也不例外, 它们一般只在概念意义上相同或接近, 但在搭配词选择上并不能随意替换 (Conzett1997:70 -87) 。此外, 近义词在语义韵特征上也存在差异 (Tognini-Bonelli 2001:18-24) 。

本文使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COCA) 从搭配和语义韵两方面对一组英文近义词convention和tradition进行语言差异性研究, 以此为例旨在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关词汇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1词频及搭配

对于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频数, 笔者参照COCA所提供的频数分布数据, 按Spoken、Fiction、Maga-zine、Newspaper、Academic进行分类。表1提供了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这五种文体中的分布情况。

在COCA语料库中对这两个名词搭配高频词的检索, 得出tradi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long, American, Christian, oral, western, great, catholic, religious, old, new.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national, democratic, cen-ter, republican, Geneva, visitors, bureau, Baptist, annual, interna-tional。

通过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不同语域中出现频数的统计以及其搭配高频词的检索, 可以得出结论, 即tradition更多使用于宗教和文化范畴并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或学术性作品,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并常见于口语。这揭示出同义词出现的频率与语言系统的倾向程度具有相关性, 充分说明同义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语域优先原则。

2语义韵

作为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 语义韵是指“关键词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中营造起的语义氛围” (Sinclair, 1991) 。语义韵包括三类:积极语义韵 (positive prosody) 、中性语义韵 (neural proso-dy) 和消极语义韵 (negative prosody) (Stubbs, 1996) 。如果共现的几乎都是具有消极语义特点的词, 则该关键词项有消极语义韵;反之, 则具有积极语义韵, 多者兼有则为中性语义韵。

Tradi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long, American, Christian, oral, western, great, catholic, religious, old, new。这些词并无特定的积极或消极的语义倾向。另外, 检索tradition在COCA语料库中的索引行, 并随机选取以下句子或片段。

1) Yet thetraditiondoes reflect the communitarian vision that is necessary for...

2) According to ancienttradition, it was the titan Prometheus who , having stolen fire from the...

3) How important is it to youtoseethattraditionmaintained?

4) It'sawell-worntraditionobservedbygenerationsofcotton farm-ers in Montezuma and...

5) Poor Brazilians have alongtraditionof coming up with deri-sive tags for rich kids.

6) New Hampshire primary day finally arrived, the tiny hamlet of Dixville Notch cast itstraditionfirst votes at midnight.

7) These great singers in the R&B/soultradition.

8) Yes, I mean, this is something of a Syriantradition.

9) We’re in thetraditionof cautionary tales.

10) We are going to lay our daughter to rest in the confines and thetraditionof what we do...

由这些句中所使用的词汇或短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可以看出, 与tradition共现的词语, 基本无特定的语义倾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tradition具有中性语义韵。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national, democratic, cen-ter, republican, Geneva, visitors, bureau, Baptist, annual, interna-tional。与tradition相同,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并无特定的积极或消极的语义倾向。检索convention在COCA语料库中的索引行, 并随机选取以下句子或片段。

1) ...in Phoenix, where Gore spoke to an advertising industryconventionabout Current TV.

2) Then instead of bidding the patient goodday, asconventiondictates, he helps her cop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3)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somebody doing is going off mes-sage in primetime at aconvention.

4) ...to win some of Nevada's national delegates when party leaders abruptly shut down theconvention.

5) ...they got a very good review on aconventionwhichwas—this is not original, but it was ...

6) IP uses thisconventionto resolv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IP addresses and experience has shown it allows for

7) The newconvention— like a classical column consisting of a base, a shaft, and a...

9)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of 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PA

10) Portions of this work were presented at the 2009 American Speech- 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 Convention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由这些句中所使用的词汇或短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可以看出, 与convention共现的词语基本无特定的语义倾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convention具有中性语义韵。

3结束语

本文借助COCA语料库分别对tradition和convention这组同义词进行了三方面的语料分析:1) 通过观察这三个词在COCA语料库不同语域的分布频率, 发现tradition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或学术性作品,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口语, 揭示出同义词出现的频率与语言系统的倾向程度具有相关性, 充分说明同义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语域优先原则。2) 通过统计搭配关系, tradition更多使用于宗教和文化范畴,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可推断出以英语为母语者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同义词搭配词提取的心理表征。3) 通过对这两个词最高频率搭配词语义韵的统计分析, 发现这一组近义词都具有中性语义韵。

通过比较同义词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的分布频数, 可以领会出不同语域中的用词优先原则, 从而对同义词的取舍能够起到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 实现对同义词的辨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方向的深化。因此, 笔者认为应将语料库的方法尽量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之中, 使学习者注意到一般较容易被混淆或忽略的同义词搭配及使用, 并更有力地促进词语搭配和语义韵的习得效果。

摘要:对英语同义词进行辨析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 而语料库是近义词学习和辨析的有效工具。利用语料库对近义词进行多方面的比较, 给英语学习者一个真实、直观、简便的方法, 使其能在学习上突破近义词混淆的障碍。该文使用语料库方法, 对tradition和convention两个词从搭配和语义韵两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此研究结论得出, tradition与文化相关的词语搭配, 而convention与政治相关的词语搭配, 但是它们都是中性语义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都有帮助。

关键词:语料库,搭配,语义韵,tradition,convention

参考文献

[1]Gray M.On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actually and really inspoken English: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cor-pora[J].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2, 16 (1) :151-170.

[2]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 2006 (5) :50-55.

[3]陆军.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和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 2010 (3) :276-286.

[4]卫乃兴.共选理论与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单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12 (1) :1-6.

[5]王家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教学:理据与应用[J].外语学刊, 2012 (4) :127-130.

[6]Conzett J.Integrating collocation into a reading and writingcourse[C]//Coady J, Huckins 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Application.Cambridge:CUP, 1997:70-87.

[7]Tognini-Bonelli 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1.

[8]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UP, 1991.

7.有效性的近义词 篇七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常见近义词辨析 篇八

【解析】“把持”和“操纵”是近义词,都是贬义动词,都表示控制权位随意支配。但有区别。词义着重点不同:“把持”着重点表示独占独揽,多是公开的活动;“操纵”着重点表示掌管、支配,多是幕后的、暗中进行的活动。涉及对象不同:“把持”涉及的对象多是部门、权力等具体或抽象事物,一般不用于人,如“他们把持一部分人破坏工厂的声誉”,句中的“把持”应改为“操纵”,因“操纵”涉及的对象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人。

“把持”和“控制”都表示掌握住某种对象,但有区别。感情色彩不同:“把持”含贬义,“控制”是中性词。词义着重点不同;“把持”强调独揽,不让别人参与;“控制”强调不使任意活动。适用范围不同;“把持”涉及的对象是事物,如权力、地位、部分等,适用范围窄;“控制”涉及的对象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人,适用范围较宽。

二、百折不挠百折不回坚忍不拔

【解析】“百折不挠”和“百折不回”同义,可换用。如“中国人民经过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长期斗争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句中“百折不挠”可以换成“百折不回”,意思不变。

“百折不挠”与“坚忍不拔”近义。都形容意志坚强,但在意义着重点和搭配对象上有区别。“百折不挠”强调遇到挫折毫不退缩、坚持到底,“坚韧不拔”强调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动摇的品格。“百折不挠”可以用于修饰“毅力”“精神”“魄力”“气概”“意志”等,不能用于修饰“神情”,而“坚韧不拔”和这些词语都能搭配。如“她的眉宇间显露出百折不挠的神情”,句中“百折不挠”与“神情”搭配不当,应改为“坚韧不拔”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只能用于形容不向苦难、挫折屈服,一般不用于形容不向敌人屈服。如不可以说“敌人一再威胁利诱,但他傲然挺立、百折不挠”,句中“百折不挠”应改为“坚贞不屈”。

三、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解析】“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近义,都含贬义。表示思想保守,但有区别。词义着重点不同:“抱残守缺”强调极端守旧,不愿革新;“故步自封”强调不求进步,安于现状。贬义色彩轻重程度不同:“抱残守缺”比“故步自封”贬义色彩更重一些。如在“一个人必须读书,否则就会抱残守缺。无法进步”句中“抱残守缺”无论在词义还是贬义色彩方面都与句义不能吻合,改成“故步自封”为宜。

四、沉沦沉溺沉湎

【解析】“沉沦”和“沉溺”“沉湎”是近义词,都是贬义动词,都表示陷入不良的境界中,但词义着重点和语意轻重有区别。“沉沦”强调陷入下去,“沉溺”和“沉湎”强调不能自拔,语意比“沉沦”重。

“沉溺”和“沉湎”是近义词,都比喻人陷入不良境也不能自拔,但语意轻重和适用范围有区别。“沉溺”在表示迷恋于堕落的生活时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沉湎”比“沉溺”的语意重,有深深陷入的意思,“沉溺”的适用范围比“沉湎”宽,它还可表示陷入某种非现实的境界中,如“沉溺在幻想里”“沉溺在极度悲哀之中”“沉溺在儿时的回忆里”,这里的“沉溺”不含贬义,不可换成“沉湎”。

五、叱咤风云气壮山河

【解析】“叱咤”是书面语词,原形容盛怒的情态,与“风云”组合后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一种震撼乾坤、不可阻挡的巨大气势,含褒义,且给人以绘声绘色之感。“叱咤风云”和“气壮山河”近义,都是褒义成语,形容气势很大,但词义着重点和适用范围有区别。“叱咤风云”强调能使事物变化,多用于形容英雄任务或大变动、大发展的形势。“气壮山河”强调雄壮的气概,多用于形容声音、豪情等。如“那叱咤风云、威武雄壮的歌声震撼着听众的心”,句中“叱咤风云”形容歌声雄壮不妥,应改为“气壮山河”。

六、赤胆忠心忠心耿耿

【解析】“赤胆忠心”和“忠心耿耿”近义,都是褒义成语,表示忠诚的意思,但词性和适用范围有区别。“赤胆忠心”是名词性的,“忠心耿耿”是形容词性的,可以说“对祖国怀着赤胆忠心”,不能说“对祖国怀着忠心耿耿”,而只能说“对祖国忠心耿耿”。“赤胆忠心”适用于对祖国、人民,也可用于人。如“他对他的老上级由衷敬仰、忠心耿耿”。“赤胆忠心”也作“忠心赤胆”“赤心忠胆”“赤胆忠肝”。

七、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解析】“冲锋陷阵”和“赴汤蹈火”近义,都是褒义成语,表示奋勇向前的意思。但意义着重点有区别。“冲锋陷阵”着重点表示在战场上或事业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赴汤蹈火”着重表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如“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我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句中“冲锋陷阵”用得不妥。因从“在所不辞”看,强调的是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应改为“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常和“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连用。突出英勇气概。

八、充沛充足

【解析】“充沛”和“充足”是近义词,都表示满、多的意思,但有区别。词义范围不同:“充沛”除含有充足的意思外。还有旺盛的意思。感情色彩不同:“充沛”含褒义,“充足”是中性词。适用范围不同:“充沛”适用范围窄,只可用于形容雨水、人的精力及物资等;“充足”适用范围宽,可用于形容具体事物、雨水、阳光、光线、水分、养料、资金等,也可用于一些抽象事物,如理由、论据、根据等,还可用于睡眠、供应等。如不能说“我们的节日供应很充沛”。不可以说“感情充足”。

九、处心积虑千方百计

【解析】“处心积虑”和“千方百计”义近,都有想尽办法的意思,但有区别。意义着重点不同:“处心积虑”着重于长期谋划盘算做坏事;“千方百计”着重于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感情色彩不同:“处心积虑”是贬义成语,“千方百计”不含褒贬义。用于贬义时可换用,如“奸佞之辈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陷害忠良”,不用于贬义时,不能用“处心积虑”,只能用“千方百计”,如“当我失意时,同志们处心积虑地开导我”,句中“处心积虑”应改为“千方百计”。

十、大肆大举

【解析】“大肆”和“大举”都是副词。只能做状语,但词义着重点、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有区别。“大肆”强调毫无顾忌地乱来,贬义色彩很重,多与贬义动词搭配;“大举”强调大规模地进行。是中性词,多用于军事行动可以说“甲方向乙方阵地大举进攻”,是报道客观事实,不含感情色彩;也可以说“甲方向乙方阵地大肆进攻”,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十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解析】“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得陇望蜀”近义,都表示贪心不足,含贬义,但有区别。显示意义的方法不同:“得寸进尺”是比喻式。“贪得无厌”是直陈式,“得陇望蜀”是比喻性的典故。意

义不完全相同:“得寸进尺”和“得陇望蜀”强调贪心越来越大,“贪得无厌”强调贪心永远不满足。如“贪官污吏们得寸进尺地搜刮民财,老百姓痛恨极了”,句中“得寸进尺”用得不妥,改为“贪得无厌”意思就连贯了。适用范围也有不同:“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适用范围较宽,“贪得无厌”多用于对财物的占有。

十二、诋毁毁谤

【解析】“诋毁”和“毁谤”是近义词,都是贬义动词,表示说人坏话,败坏别人的名誉,但有区别。词义着重点不同:“诋毁”有辱骂、贬损人的意味;“毁谤”强调说别人坏话。语体色彩略有不同:“诋毁”和“毁谤”都不用于口语,而“诋毁”书面语色彩更重一些。“诋毁”贬义色彩很重,其主动者一定是坏人、耍阴谋的人,受动者一定是正面的人或事物。如可以说“敌人诋毁我们并不奇怪”“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别有用心者的诋毁”,但不能说“在会上班长诋毁我违犯纪律,我不服”,句中“诋毁”改为“批评”为好;也不能说“我诋毁这投机行为”,句中“诋毁”的主动者不应是“我”,“诋毁”可改为“痛恨”或“诅咒”。

十三、典雅雅致

【解析】“典雅”和“雅致”是近义词,都是褒义形容词,表示不粗俗的意思,但有区别。词义有不同:“雅致”的词义范围比“典雅”宽,除典雅的意思外,还有别致、不落俗套的意思。适用范围有不同:“典雅”和“雅致”除都可用于服饰、陈设外,适用范围还有不同之处。“典雅”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质和文辞的风格,如“气质典雅”“文辞典雅”,语中“典雅”不可用“雅致”替换;“雅致”可用于器物。如“雅致的茶盘”“雅致的小灯笼”,语中“雅致”一般不宜换成“典雅”。“典雅”常同“大方”连用,如“这个建筑群的风格典雅大方”。

十四、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解析】“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近义,都是贬义成语,表示固执不听别人的意见,但意义着重点和语体色彩有区别。“刚愎自用”着重于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的性格,具有书面语色彩;“独断专行”着重于做事不同别人商量,一个人说了算的工作作风,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如“在工作上,他惯于刚愎自用,因此既无得力的干部,又失去了广大群众”,句中“刚愎自用”用得不妥,宜改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又作“刚戾自用”。

十五、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解析】“花言巧语”原指一味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此义现已不用。“花言巧语”现有两个意思,一是名词性的,二是动词性的。名词性的较为常用。“花言巧语”和“甜言蜜语”近义,都有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两个义项,都指假意说的好听的话或假意说好听的话,但语义着重点和贬义色彩轻重有区别。“花言巧语”着重在虚伪而动听,贬义色彩重;“甜言蜜语”着重在甜蜜而虚伪,贬义色彩较轻。如“你的嘴真甜,在大姐面前说这么多花言巧语,大姐我也不会给你开绿灯的”,据句意和语气,“花言巧语”用得过重了,改为“甜言蜜语”为宜。

十六、焕然一新面目一新

【解析】“焕然一新”和“面目一新”近义。都含褒义,都表示呈现出新面貌,但意义着重点和语意轻重有区别。“焕然一新”着重于光彩夺目。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语意比“面目一新”重;“面目一新”着重于样子完全变新变好了。如“这篇文章写得好杂乱啰嗦,经你一删改,焕然一新”,句中“焕然一新”改为“面目一新”较好。

十七、荒诞荒唐

【解析】“荒诞”和“荒唐”是近义词。都是贬义形容词,都含有不合情理的意思,但有区别。词义着重点不同:“荒诞”强调不真实,叫人难以置信:“荒唐”强调谬误到了令人奇怪、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如“没有资金还想要做大生意,岂不太荒诞了吗”,句中“荒诞”应改为“荒唐”。词义范围不同:“荒诞是单义词。”荒唐“是多义词,其表示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的义项与“荒诞”无近义关系。“荒诞”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含离奇的意思,不含贬义,如“这些科学幻想小说在荒诞的故事情节里蕴含着人们的理想与希望”。“荒诞”可构成成语“荒诞无稽”“荒诞不经”,贬义色彩加重。如:①书中尽是荒诞无稽之谈,这种书读了有害无益。②这荒诞不经的传闻的确迷惑了一些人。

十八、井井有条井然有序

【解析】“井井有条”和“井然有序”近义,都含褒义,都表示有条理的意思,但词义着重点和适用范围有区别。“井井有条”着重于整齐不乱,多用于形容办事有条有理或形容一定空间的物品不杂乱:“井然有序”着重于次序,多用于形容有次序的事物。如“操场上小学生的队伍排列得井井有条”,句中“井井有条”应改为“井然有序”。

十九、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解析】“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都表示健谈。但语意与感情色彩有区别。“侃侃而谈”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含称赞的感情色彩。“夸夸其谈”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责的感情色彩。如“会议上,他不着边际的侃侃而谈,大家听了如坠五里雾中”,句中“侃侃而谈”误用为贬义,应改为“夸夸其谈”。

二十、窥伺窥视

【解析】“窥伺”在表示施动者正常的观望动静,待机而动时,不含贬义。如“中央鉴于西路军的困境,要求他们窥伺东进”。“窥伺”与“窥视”是近义词,都表示暗地观察,都不全含贬义,但适用范围不同。“窥伺”除表示察看外,还有待机而动的意思:而“窥视”只表示察看。如“闪烁的群星,像一只只亮晶晶的小眼睛,从深黑的天空中向人们窥伺着。”句中“窥伺”应改为“窥视”。

二十一、谰言流富

【解析】“谰言”与“流言”是近义词,都指凭空捏造的、没有根据的坏话,但适用范围有区别,“谰言”多半指公开说出来的,常说“无耻谰言”;“流言”多指暗中(不公开的)散布的诬蔑或挑拨的话,常说“流言蜚语”;“谣言”范指没有事实根据、可能带有诬蔑性或煽动性的话,或者消息,常说“散布谣言”“传播谣言”。“谰言”与“谗亩”是近义词,都指无中生有的话,但语义着重点有区别“谗言”带有挑拨离间的话之意,“谰言”强调毫无根据,如“他向领导进谰言的目的是企图借领导之手排挤对方。”句中“谰言”应改为“谗言”。“谰言”具有书面语色彩,一般不用于口语。

二十二、牢不可破颠扑不破

【解析】“牢不可破”和“颠扑不破”近义,都有坚固、不能损坏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区别。“牢不可破”偏重在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形容团结、友谊等;“颠扑不破”侧重在绝对正确。无法驳倒,多用于真理、原理或事实等方面,如“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是一条牢不可破的真理”,句中“牢不可破”应改为“颠扑不破”。“牢不可破”也可形容事物,不带褒义,作中性词,如“牢不可破的冰层”。

二十三、牟取攫取夺取

【解析】“牟取”和“擢取”“夺取”是近义词,都是动词,都有取得的意思,但有区别。词义和感情色彩不同:“牟取”“擢取”是单义词,都含贬义“夺取”是多义词,在表示用武力强取时,是中性词,如“夺取政权”“夺取枪支弹药”,在表示努力争取时,是褒义词,如“夺取冠军”“为祖国夺取荣誉”适用范围和搭配对象不同:“牟取”适用范围较窄,常与“暴利”“私利”等搭配;“擢取”适用范围较宽,常与“利润”“财富”“利益”等搭配;“夺取”适用范围最宽,常与“政权”“权力”“阵地”“胜利”“财产”“冠军”“荣誉”等搭配。

二十四、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9.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教学探析 篇九

关键词: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定义,辨析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并不一定意义完全相同, 意义完全相同的词称为等义词。等义词由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因此一种语言中的等义词一般数量极少, 并且不能长期共存。同义词在词义上往往是大同小异, 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这些细微差别的辨析是同义词教学的关键之处。

在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之中, 不少学生对于什么是同义词认识比较模糊, 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缺乏对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在阅读古籍时, 一些学生由于对于古代文献的语感不强, 对同义词之间差别往往难以把握, 造成对古代文献阅读的困难和误解。在古汉语同义词的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内涵,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一、同义词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同义词, 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只是简单地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如何对同义词进行科学的界定, 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问题。张永言先生给同义词下的定义为:“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 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 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 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 上则可能有所不同。”[1]蒋绍愚先生对这一定义表示认同, 指出:“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全面。它说明: (1)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上相同, 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 (即理性意义) 的相同, 而在补充意义 (即隐含意义)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2]张永言先生对于同义词的定义科学地指出了同义词的特征, 蒋绍愚先生又为之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界关于同义词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同义词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观点, 摒弃过去模糊的、不确切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 几个多义词是同义词, 它们往往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或相近, 而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相同。

例如:“良”和“善”是一对同义词。《说文》:“良, 善也。”“良”和“善”都有“好的、善良的”这一意义。如:《周礼·天官·冢宰》:“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 以待邦之大用。”《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 谓之善行。”

“良”和“善”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构成同义关系, 但作为多义词的“良”和“善”还有其他一些义项是不相同的, 各自所独有的。如“良”还有“甚、很”、“的确、确实”、“古代妇女称呼丈夫”等义项, “善”还有“熟悉”、“容易, 常”等义项。在这些义项上“良”和“善”就不存在同义关系。因此“良”和“善”作为一对同义词, 它们只是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意义基本相同, 并不是它们所有的义项意义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表达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

同, 但在意义的轻重、意义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疾”和“病”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病痛, 疾病”义。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说文》:“疾, 病也。”“病, 疾加也。”“疾”指一般的疾病, “病”指重病。如:《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左传·桓公十八年》:“是行也, 祭仲知之, 故称疾不往。”这两例用“疾”是指一般的疾病。《庄子·内篇·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泣之。”《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 桓公往问之, 曰:‘仲父病, 不幸卒于大命, 将奚以告寡人?’”这两例用“病”指的都是得了重病将死。

“朋、友、党”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因具有共同的志向、情趣或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但感情色彩不同, “朋”和“友”是中性词, 而“党”是贬义词。“朋”和“友”指的是志趣相投的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朋”有时也指互相勾结的朋党, 同伙。如《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但由于“朋”指朋党, 同伙只是少数情况,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因此仍属于中性词。“党”则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指同伙、党羽, 为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人。如《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 不为党。”《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

3. 应将同义词与同源词区别开来。

在古汉语教学中, 一些学生常常将同源词与同义词混淆起来, 不明白二者有何区别。

同源词是来自同一语源的音近义通的一组词。王宁先生指出:“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 因而具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3]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语音上则没有联系。

同源词和同义词的区别, 从意义上看, 同源词是意义相通、相关, 而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语音上看, 同源词声音相同或相近, 而同义词在语音上没有联系;从语源看, 同源词来自同一语源, 而同义词则没有共同的语源。

例如:“卑”和“婢”是同源词, 二者在意义上有相通、相关之处, “卑”指地位低微、低贱, 而“婢”指的是女奴、使女, 是地位低微的人。“卑”和“婢”语音相近, 上古音“卑”为帮纽支部, “婢”为並纽支部, 帮並为旁纽, 支部叠韵。“卑”和“婢”由于具有相同的语源, 因而音近义通。“卑”和“贱”是同义词, 意义基本相同, 都可指地位低下, 《说文》:“卑, 贱也, 执事者。”二者在语音上没有联系, 也没有共同的语源。

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同, 但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如果不掌握这些古汉语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就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的词义特征, 从而造成古籍阅读的困难和偏差。因此, 对同义词差异的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古汉语同义词的差异。

1. 程度的轻重不同

例如:“饥”和“饿”是一对同义词, 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饥”指吃不饱, “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饥”指吃不饱, 肚子饿。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之道, 无饥无饱, 是之谓五脏之葆。”“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饿得厉害, 因长时间没有吃饭而陷入困乏的境地。如《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这一例中灵辄三天没吃饭用“饿”。《韩非子·奸劫弑臣》:“古有伯夷、叔齐者, 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 二人饿死首阳之陵。”伯夷、叔齐“饿死”是指长时间绝食而死。从以下两例“饥”和“饿”的对举, 更能看出“饿”的程度比“饥”深。《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 无一旬饿。”

2. 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洲、渚、沚、坻”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水中陆地”, 但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 小沚曰坻。” (陼同渚) 可见“洲、渚、沚、坻”面积是递减的。

“洲”是水中的陆地, 水中可以住人的地方。《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渚”是小洲, 《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 之子归, 不我与。”毛传:“渚, 小洲也。”“沚”是小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坻”是小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3.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灾、难”是一对同义词, 但二者意义的侧重点不同。“灾”指自然灾害, 天灾。“难”指人为造成的灾祸。

“灾”本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 人火曰火, 天火曰灾。”《左传·桓公十四年》:“秋, 八月, 壬申, 御廪灾。”杜预注:“天火曰灾。”这一例指的是御廪 (御廪是储藏国君亲自耕种所获得的用来飨祀的粮食的仓库) 自然起火。引申指各种自然灾害。如《周礼·春官·宗伯》:“国有大故、天灾, 弥祀社稷, 祷祠。”《韩非子·难二》:“事慎阴阳之和, 种树节四时之适, 无早晚之失, 寒温之灾, 则入多。”“难”指由政变、战争等人为造成的灾祸。如《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 贵宠之由, 尽去之而后君定。”《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 而美荐绅之饰。”

4. 方式、方法不同

例如:“侵、伐、袭”是一组同义词, 它们都有“进攻、出兵攻打”义, 但进攻的方式不同。《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轻曰袭。”

“有钟鼓曰伐”, 伐是公开征讨, 鸣钟鼓, 公布罪行, 去讨伐有罪者。如《左传·隐公元年》:“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大叔段谋反, 郑庄公讨伐大叔段, 是公开讨伐谋反者, 因此用“伐”。“无曰侵”, “侵”指没有公开宣战的, 不设钟鼓的进犯。“侵”这种进攻方式往往是欺凌、侵犯他国, 因此不会公开地鸣钟鼓宣战。如《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 郑伯侵陈, 大获。”这一例中郑国入侵陈国, 是没有公开宣战的侵略行为。“轻曰袭”, “袭”是秘密地偷袭, 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

5. 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杀、弑”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杀戮”义。二者除了概念意义略有不同外, 感情色彩也不同, “杀”是个中性词, “弑”是一个贬义词。

“杀”意义宽泛, 适用于一切有生命之物, 是一个中性词。如《老子·道经》:“杀人众多, 以悲哀泣之。”《庄子·外篇·山木》:“故人喜,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弑”是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是一个贬义词。“弑”常指臣杀君、子杀父。《说文》:“弑, 臣杀君也。”《论语·先进》:“子曰:‘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礼记·檀弓上》:“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6. 搭配关系不同

例如:“熄”、“灭”是一对同义词, 二者都指火熄灭, 又都引申出消亡、停止之义。但它们的搭配关系不同, “熄”是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 “灭”是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

《说文》:“熄, 畜火也。从火, 息声。亦曰灭火。”“熄”由“火熄灭”义引申出“消失、平息”义。上古“熄”是个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如《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熄, 则谓之水不胜火。”《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固不独, 士有孤而自恃, 人主有奋而好独者, 则名号必废熄, 社稷必危殆。”

《说文》:“烕, 滅也。从火戌。”“烕”是“滅”的古字。“灭 (滅) ”的本义是火熄灭, 引申出消除、除灭义。“灭”是个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如《诗经·小雅·节南山》:“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韩非子·十过》:“五曰贪愎喜利, 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 以上几点只是同义词差异的主要方面, 并不能概括同义词所有的差别。在古代汉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具体的同义词, 结合古籍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跟学生分析讲解这些同义词的异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108.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94.

[3]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9.

10.原型理论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 篇十

一、原型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prototype theory) 常简称为原型理论或类典型理论, 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 其哲学根源基于Wr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研究。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建构模式, 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范畴化

所谓范畴, 是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基本范畴成员是围绕范畴及范畴化逐一进行的。Rosch通过对焦点色等的大量试验研究后发现, 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概念, 范畴成员有典型和边缘之分, 彼此间有程度差异, 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由此可见, 原型理论体现了一种语义的向心力, 其核心意义源于对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特征的抽象。越接近核心意义的词即具有显著的原型特征, 则可视为典型成员, 反之, 则可称之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

2. 理想化认知模式

既然范畴的原型既可以指一个范畴中的核心成员或该范畴中的一群核心成员, 又可以是范畴原型的特征组合, 还可以对应于范畴中核心的图示表征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这后面两种形式都建立在对范畴原型的理想化理解的基础之上, 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idealized cogintive model) 。Lakoff (1987) (引自梁晓波、李勇忠, 2006) 认为理想化模式是人们组织知识的结构途径 (structured means) , 理想化的认知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对所有概念化的对象设定了理想化的场景和条件得以实现的。

二、多义词的衍生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的认知现象, 是人类认知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把不同的事物纳入同一个范畴, 用同一个符号来标记或用一个词来表示, 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该范畴的不同子范畴 (subcategory) 就是该范畴所代表的词的不同义项。多义词的衍生方式有连锁 (catenation) 和辐射 (radiation) 。

1. 连锁

“连锁”指的是由于词义的辗转演变, 从核心意义 (A) 派生出次要意义B, 又从B派生出C义, 再从C义派生出D义, 等等, 渐渐地使以后派生出的意义与核心意义之间的联系已看不出来。例如, “press”核心意义为“压”, 再派生出如“压制”→“印刷”→“印刷品”→“报刊”→“新闻界”等。在这个词义变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第六个词“新闻界”与基本词义“压”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了。词语基本义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比较复杂, 连锁型又包括了从原型分裂和演变而来的引申义。

2. 辐射

“辐射”也就是派生, 是指以词的核心意义为基础来引申词义。派生意义就像轮辐 (spokes) 向四周扩展。每一种辐射的意义由核心意义发展而来, 但又各自独立存在, 派生意义环绕着核心意义, 派生意义之间通过与核心意义的联系组成一个“义组” (sense group) 。例如:head的核心意义是“人的头”;派生出“动物的头”、“物体上端”、“ (楼梯等的) 顶部”、“ (河流的) 源头”等。

连锁和辐射作为非典型词义的两种衍生方式还可以任意组合。由此可见, 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多义现象, 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词的多义化发展过程和各义项间的关系, 更能促进多义词的教学。

三、原型理论下的多义词教学

1. 创造语境

Traugott (1982) 为语义的变化形式总结了三条认知规律: (1) 对外部世界的描述用作了对外部感觉和评价的描述; (2) 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描述变为语篇意义; (3) 意义变化越来越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思想和态度。这样看来, 词汇语义的原型应该是那些较为具体或在整个语义轨迹上相对具体的语境内容。从这点上来看, 特定的语境往往能使核心词派生出特定的义项, 因此教师在进行多义词教学时要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具体语境信息进行词义派生的能力, 创造特定的语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样既能节约学生的记忆资源, 又能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2. 掌握核心意义

根据原型理论, 词的各义项间具有家族相似性, 而人的记忆又是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的, 同一范畴的词常会放在一起记忆。因此, 教师在讲授一词多义时, 首先应着重讲解词汇核心意义, 再从核心意义扩展到边缘意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个义项间的深层联系, 使词义范畴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彼此相连的语义网络, 提高记忆效率。例如“face”有很多种含义, 如“面孔;面部表情; (某事物的) 表面;面对 (某事物) ;对付、应付 (某事物) ;面临;在某事物上覆盖一层另一种材料”等。在单词“face”获得多义现象的过程中, 其基本词义“面孔”处于中心位置, 其它词义都是围绕“面孔”逐步产生的且与它有着必然联系, 最后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马雷 (2005) 通过试验, 发现给出多义词的基本义比给出该词的比喻义更能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猜测出它的另外一个比喻义。

3. 联想隐喻义

词汇的隐喻义也是在语义原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隐喻义往往比原型的语义更为抽象, 如mouth隐喻成“河口”, foo隐喻成“山脚”, mind隐喻成“人的思想”等。很多多义词的意义延伸都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 我们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 (Hester, 1967) 。如updown是表具体方位的一组概念, 在此基础上, 人们将情绪、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概念上, 形成系列抽象概念如happy, more, high, status, rational, conscious。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促成词语多义性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尤其是对于中高级学习者,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核心词汇及其核心意义, 更有利于联想其隐喻义。此外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结合认知语境也更能理解多义词的隐喻义。

四、结语

原型理论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多义化过程, 在语境中通过连锁和辐射的认知方式, 从核心意义联想到隐喻意义, 更能有效地进行词汇学习和教学。

参考文献

[1]梁晓波, 李勇忠.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 2006, (4) .

[2]许之所, 黄广芳.从原型理论看多义词的形成及教学方法[J].西化大学学报, 2006, (4) .

[3]段建忠.多义词学习的内在规律[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5) .

[4]廖光蓉.多义词范畴原型裂变、次范畴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0) .

[5]李爱华.隐喻机制下多义词的义项间联系及其词典表征方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6) .

[6]马蕾.不同提示在多义词词义习得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5, (3) .

上一篇:来之不易的小学生作文下一篇:2007老人节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