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2024-09-20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精选12篇)

1.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一

为礼仪而活着,是中国古代人的活法,但是讲究礼仪,却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笑容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交谈礼仪的重要性,欢迎阅读参考。

为礼仪而活着,是中国古代人的活法,但是讲究礼仪,却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

照古人的说法,人之所以异之于禽兽,关键就在于人有礼仪,所以人活着就得有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礼仪关系。所以,礼仪人生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有的人宁肯掉脑袋也不愿意失掉礼仪。

在中国古代圣贤的言谈中,礼是不能不谈的,比如孔子所说的:“不学礼,无以立”,“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礼记》中讲“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苏轼也有名言:“凡人情之所安而有节者,皆举礼也”,等等,而在最早的古诗集《诗经》之中就有一个极好的比喻:“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中国来说,礼仪也是一个“面子”问题,面子和礼仪实际上是分不开的。有了礼仪,才显得有面子。地位愈高的人,也就愈讲究礼仪。皇公贵族、达官贵人,姑且不谈,就连普通乡里受尊敬的人,也很讲究礼仪。有人说北京人是最讲究礼仪的,主要也与首都地区有关。

礼仪成了人与人关系 的一般准则,老幼尊卑都有自己的规范。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最讲究面子,不用说最讲究礼仪,因为面子是藏在礼仪里面。一般讲究面子的人,也特别讲究礼仪。而讲究礼仪的人,往往也受到人们的尊敬。礼仪人生视礼仪为生活的中心,事事处处都以礼为先,由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自尊性。就此说来,礼仪人生有其迂腐的一面,也有其世俗的一面。所谓迂腐,就是什么事都循规蹈矩,把礼仪看得比人本身还重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非要面子,死要面子,结果礼仪成了束缚人性、压抑人欲望的东西。人被锁在里面活得不自由,不自在,所以有位名人说得好: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缺少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所谓世俗的一面,是说礼仪是人与人关系中的润滑油,既可以用来显示自己的品格和面子,也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其它目的。所以,礼仪之道有时也可能是赚钱之道,升官之道。事事礼在先,保证少吃亏,这又是一般人处事的一个秘诀。少提意见多送礼,不仅能赢得好名声,而且也是打通各种社会关系的最好的敲门砖。也许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反而特别讨厌礼仪,他们不拘小节,自由粗放,别有一种气度。

2.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二

在社会生活中,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首先要从尊重别人做起, 尊重别人就应该对别人有礼貌、讲礼仪, 而这些具体的知识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作为在校大学生, 固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但也应该注意自己的礼仪和形象的建设, 这就需要开设《公关礼仪》课程。

中共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应该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 帮助和指导青少年解决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从学生起, 就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我们既要继承先辈们优良的德育传统, 又要学好与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关的科学, 并以它们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进行自身礼仪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形象的塑造。中国有很多的古训, 其中对礼仪的作用作过重要的论述, 如“不学礼, 无以立”,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这些精辟的论述, 把礼仪在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揭示的淋漓尽致, 开设好《公关礼仪》课意义重大。

一、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 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 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 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 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 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有这样一个例子, 某用人单位要在一所大学里招聘面试, 第三十七位女学生面试结束后退出教室时随手把门关上了, 这时, 招聘人员追上那位女同学并告诉她被录用了, 招聘人员说, 在你前面的三十六位同学面试后都没有把门关上, 只有你把门轻轻地关上了。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使这位女同学获得了成功。生活中很多看似很小的一举手、一投足, 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一个有教养的人, 你可能感觉不到礼仪的存在, 但一个不注意礼仪的人, 你一定能感受到这个人身上的毛病, 所谓的素质体现于细节,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公关礼仪》课设计的一整套实践教学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案, 通过一系列风貌之礼的实践训练, 有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表层形象, 使人产生热爱感和信赖感。

二、可以使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定团结、和睦友好的环境中, 而这种环境需要礼貌礼节去创造和维持。一句热情的问候, 一个亲切的微笑, 都可以使你得到一个朋友, 得到一份友情, 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温馨和谐。一声“对不起”、“请原谅”, 能够减少摩擦, 转怒为喜;而横眉冷对, 出言不逊, 高傲冷漠, 就可能造成气氛紧张, 矛盾横生, 生活会因此变得索然无味。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长期“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 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不善于与人交往、相处, 甚至有些人还缺乏最起码的礼貌, 如:不注意尊重别人。根据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获得社会、他人承认和尊重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 生理心理的特点, 表现得更明显。如果来自周围环境过多的粗暴、斥责、冷嘲热讽、侮辱漫骂等等无礼行为, 久而久之, 会摧毁学生的自尊、自信, 一个涉世不深、对人生与社会缺少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青年学生, 一旦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信, 对他们自己以及社会意味着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所清楚的。学习礼仪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公关礼仪》不仅以它的一系列理论规则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如:真诚与尊重的原则, 同情与关怀的原则, 自信与谦逊的原则等等, 还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行为举止体现出来。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随时随地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和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同时我们自己也需要这种联系, 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肯定自身价值, 进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倘若在社交活动中缺礼、失礼甚至非礼, 必然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 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倡导文明风气, 歌颂高尚行为, 使每个公民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讲文明, 有礼貌, 懂礼仪,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现代社会, 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 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它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各个领域, 通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的具体行为规范, 约束和规范无视社会道德的行为, 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四、可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大学生毕业后必然要走上工作岗位, 选择一种职业。由于各种职业活动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所以, 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促进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社会交往, 常常与其职业联系在一起, 他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某个企业团体或某种职业形象的代表。因此, 每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注重礼仪, 自觉维护本企业团体及从事职业的社会形象。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反映, 一些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 但“德商”较低, 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对塑造大学生具备未来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3.餐桌上交谈的礼仪 篇三

中餐讲究热闹, 喜欢边吃边聊。交谈时注意几点: 讲话要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不宜深谈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 交谈中要神态专注, 用词委婉, 礼让对方。西方餐桌上以静为主, 进餐时与左右客人交谈, 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识, 可选自我介绍, 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西餐餐桌上取食的礼仪

西餐餐的取食原则: 菜品需由主宾先取; 取菜时, 不要取得太多; 邻座的男士可以替女士服务。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宾主身份为序, 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

西餐餐桌礼仪

4.浅谈商务礼仪中的交谈与馈赠礼仪 篇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

一、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尊重隐私,商务礼仪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应注意以下几点:交谈的态度。交谈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一个外国人初次打交道时,交谈的态度通常会更受对方的关注。对每一位参与涉外活动的中国人来讲,要想使自己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就必须注意以下3个基本要点:

(1)注意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用语言或直接使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国语,然后再通过译员进行翻译。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精通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在非正式场合哪怕是现学上几句,也可以令对方倍感亲切。

(2)注意神态。此处所谓的神态,特指交谈时的表情和动作。与外国人交谈时,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

(3)注意语气。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此即所谓语气问题。同外国友人交谈时,在自己的语气方面,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当中,在不故作姿态的前提下,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对对方喝来喝去,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而不顾自己的国格人格。称呼的使用。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如下几种:

尊称。它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若一时难以判断,则可称之为“女士”。在有的国家。“阁下”这一尊称也可以使用,但只适用于对部长,将军以上高级官员。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荣誉性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例如“博士”,“教授”,“医生”,“律师”,“法官”等等,均可使用作称呼。有时,这类荣誉性称呼还可以与姓氏、姓名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乔治·马歇尔教授”,“黑格将军”。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公务性称呼。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例如。可称其为“部长”、“总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不过,有的国家并不习惯采用此类称呼。国外称行政职务的情况多见于高级职位,如总统、部长、市长等。而一般职务,如司长、处长、科长等,在西方很少能听到,特别是在企业、公司中,基本不称职务,平时此类公务性称呼,可以分别与尊称、姓氏、姓名组合在一起使用。

一般性称呼。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除非很熟,一般不直接称名。

特殊性称呼。它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例如,“陛下”、“教皇”、“神父”、“牧师”、“阿匐”、“拉比”,等等。内容的选择。进行交谈时,最重要的当推其具体内容。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时,特别是与其进行较为自由的非正式交谈时,必须对其内容斟酌再三。一般认为,与外国友人交谈之时适合选择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表示敬意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习俗、杰出的文化、突出的成就。与外国人交谈时倘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自豪和愉快。

(2)欢快轻松的内容。有些时候,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跟别人闲聊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此时此刻,不妨谈论一些令人感到欢快的内容,例如,娱乐、休闲、时尚、影视、赛事烹饪,等等。有时,还可以天气作为交谈的内容。

(3)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在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只要讨教的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倍感重视。

二、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

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送礼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外送礼上,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防止过多。第二,防止过于贵重,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第三,防止体积过大,以方便携带。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这3个方面的内容:礼品的挑选。在礼品的挑选上,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此外,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猪皮产品。送花时,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喜欢单数,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看起来更漂亮。各国对颜色都有忌讳,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灵车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在馈赠行为当中,主角当然非礼品莫属。挑选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准则:

(1)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礼依然要讲究“礼轻情义重”。有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往往更受对方欢迎。因为在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2)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其实也是一样。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3)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时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比方说,在国事访问中,宜向国宾赠送鲜花、艺术品。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时,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等等。

(4)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因此,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大事,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挑选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一是与礼品有关的禁忌;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这六个方面的禁忌,有时亦称“择礼六忌”。馈赠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法。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这3个方面,必须表现出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1)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只重货色,不重包装。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2)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一律。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3)区分送礼的途经。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他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一张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封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个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礼品的接受。接受礼物时,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在商务礼仪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2)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而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以接受的做法,现在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节。在许多国家,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无必要予以注意。

5.浅谈高中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篇五

1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

首先“礼”来源于生活,“礼”的根本源于“诚”,不管是最原始的敬神之仪式,还是与社会进步发展紧密相连的道德规范,以及当代社会一直在强调的“敬”,其核心最终是“尊重为本”。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仪”则是礼节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仪”在春秋战国时期初为仪式、仪文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其中包括外貌形象、各种礼节仪式以及贵贱、尊卑区分的准则等含义;发展到当今社会,“仪”不但是尊重、友好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还是社会秩序基本核心。“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礼仪成了人们道德修养标准的指向。

2教师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老师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展示的基础,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礼仪修养的体现,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礼仪修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礼仪体现要做到对学生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与此同时,中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一般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等。其中,教师平时和课堂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抓教师素质建设,才是教育繁荣的基本。

如何把教师礼仪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之更好的发挥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动听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优秀的美德、高尚的人格是语言美的基石和源泉。现代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它是拉近师生和同事之间距离的法宝。教师要期待取得正向效应,语言表达方面就应该从自尊需要的取向这个根本问题入手。那么,教师在语言方面如何表达才得体呢?

(1)课堂教学的语言力求严谨准确、表达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节奏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教师优美语言产生的基石。文化修养的高低及视野的开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路开阔度。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学习和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接受和吸收外界新的、有用的信息和思想,多参加对自身有所提高、感兴趣的活动,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事或学生分享,那么在沟通的过程大家之间的距离会渐渐拉近,在增加自我的人格魅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和同事们的尊重。

(2)尊重学生,讲究批评和表达方式和策略。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保持学生或他人个人的尊严和自觉。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从而保护了双方的尊严。在充满对自己能力信任的氛围之中接受建议,启发了学生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威信和学生自己改正缺点的自觉性。在针对中学生自尊敏感性以及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提高的特点,教师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尤其是在学生犯一些小错误,则更要“不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点到为止。

(3)讲究语言艺术,确定批评目标,切忌纠缠旧帐,与此同时也要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老师最温和的批评,对学生来说也是否定性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批评,另一方面,对其批评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得体的服装不仅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更是自身素质的体现。(1)教师的着装与教学效果是相互相承的关系。教师的衣着及言谈举止都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着装礼仪,就不能看做是简单的率性而为的行为,而是具有教育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体现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而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因此,衣着不仅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服装礼仪规范原则是整洁大方、文雅端庄,符合礼仪服饰的“TOP”原则,即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需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着装要庄重、整洁、符合场合、季节、身体以及年龄特征等;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符合时间、场合、和身份等要求。身为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特别在校园和教室的工作氛围中,着装要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避免在学生面前呈现不恰当的职业形象。在校园内尤其是讲台上,教师着装要端庄整洁,符合教师身份切忌随便休闲,例如:女教师的服装忌短、露、紧、透、艳、异,男教师则不能脏、乱、破。因此,教师服装礼仪是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服装是人外在形象和自身的审美观的体现。作为教师,男士应该不留长发、衣服整洁,上班时间不能穿拖鞋、短裤、上课不带通讯工具、不准在公共场所抽烟等等,女士则服装得体、不能染发、涂指甲、不穿奇装异服、可以化妆但不能浓妆艳抹,尽可能不要佩带首饰等等。再则,教师服装的色彩搭配也很有学问的,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年龄出发。因此,活泼亮丽、温暖的颜色对青少年儿童特别有吸引力。因此,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等颜色作为教师服装首选颜色,可以大大增强老师的亲和力。

(3)高雅的举止、得体的仪态、端庄大方的形象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1)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就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时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由内向外散发的自然。一个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是他内心世界及生活态度的体现。所以,在平时一定要习惯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等等,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如何拥有高雅的举止形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挺拔的站姿、亲切坦诚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及同事以精力旺盛、稳健敏捷的感染力。

(2)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教师要善于运用坦诚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来表情达意,正确地体现教师的态度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睛里看到启迪和肯定。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例如课堂教学,教师的表情就应该是亲切、富有感染力,目光柔和、有神,平易近人的神态可以大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平时生活中与学生的谈话,目光要坦然亲切地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不要游移不定。注意礼貌,更不要一直盯着学生的眼睛。

(3)身体语言表达得体、肢体语言要礼貌大方。端正挺拔的身体语言体现了积极向上、精力旺盛的精神状态。肢体语言则是身体语言中自由度最具有表现力度的部分,而手势是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它也是教师使用最频繁的“教具”之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因此,教师在讲课、谈话时的手势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一般认为,掌心向上表示诚恳、尊重他人;掌心向下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无论是平时还是课堂上,教师忌讳无里头的指手划脚、敲击讲台桌子、黑板或用手指指点学生等不礼貌的手势动作。

(4)优美的站姿承托一个端庄稳重的教师形象。教师的站姿应该是:端庄稳重、全身笔直,精神饱满、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两眼正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整个身体庄重挺拔。这种站姿看起来稳重、大方、俊美、挺拔,有助于稳定学生的听课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从医学的角度上说它可以帮助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身体的疲劳。教师在课堂上或平时忌讳弯腰驼背、抱手或者把手放在兜里;忌讳双手撑在桌面、半趴或支撑的重心在讲桌上,用脚蹭地面、脚尖不断点地等不良的站姿。

6.公关礼仪交谈技巧 篇六

1. 表情和手势

面对面的交谈需要表达的词语比较少,因为表情、肢体语言和说话的方式都能帮助你表达思想。如果你像木头人一样坐着,面无表情,无精打采,或者像和尚一样背诵,交流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2. 行动和行为

入座时身体稍微前倾,让对方觉得你很真诚。不时地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可能会让谈话听起来更稳定。

一个微笑可以给非常普通的“谢谢”增加分量,使感激之情更充分地表达出来;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看着他的眼睛,不要说话。

这些并不适合所有人,行为和性格因性别和年龄而不同。

3. 语速和情感

有时倾听者似乎在专心地听,但实际上他或她并没有,而且可能完全心不在焉。

因此,说话人应该尽量使用短句、清晰简洁的词语和清晰的措辞。语速太慢会使听者感到厌烦,语速太快则会使听者感到紧张和无力。

每个人在交谈、面试或表演时都会感到紧张,即使是职位最高的人也不例外。

4. 语调和语气

大声叫喊没有意义,更难理解。面对面交谈中最常见的错误是说得太多太快。

如果你读了一封信,不懂的可以再读一遍,但是在交谈或面试却不能重复。如果需要表达得太长,可以从中找出要点;说得太多,重点就不清楚和突出。

5. 沉默和述说

大多数人认为面对面交谈就像写信或写报告一样。事实上,在许多场合,如果语言只是用来进行交际的话,可能会说得太多,甚至更糟,更不礼貌。

在面对面交谈中,语言只是交流的手段之一,即使双方不说话,也会传递信息。没有语言也可以交流。有些人擅长通过他们的眼睛、头或四肢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很多时候,沉默比述说更重要。

思考:

1、识时务,正确认识客户需求的变化。市场营销4p理论中公关只是promotion一环(包括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四个手段中的一个,而公关之于营销的最大作用在于提升品牌而非促销。不过,不能因为如此就置客户的需求于不顾,毕竟客户的需求是公关业务的“源动力”。因此,这就需要公关人尽可能贴近市场,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营销知识和手段,为实现客户的目标贡献应有的作用。

2、看主流,莫让半点乌云遮住了晴空。辩证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非白即黑”的逻辑容易迷失方向。尽管国内媒体的确需要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展开竞争,但不要因为一些个别、非主流的现象影响了对整个传媒业的主旋律判断。在笔者接触到的媒体当中,有责任感的、追求新闻工作守则的记者和编辑仍是主流,纵览他们的报道能明显感觉到专业记者的严谨和客观。

3、练内功,做好自己才是长久之计。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公关的“变”都离不开对行业、市场的洞察,以及和媒体的“粘度”。不少公关人花大力气了解客户业务,却忽视了对行业、市场、竞品的研究,导致长期服务客户却对其所处行业的发展、市场格局、竞争态势缺少洞察;许多公关人闷头作案子、写稿子,却从未和媒体有过沟通――要知道,方案也好稿件也罢最终都要通过媒体落地,事先不仔细倾听媒体的意见如何能保证落地的效果?

有没有具体的“变招”呢?想来在公关这个领域,各家公司的客户结构、业务模式、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向来都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这里笔者暂且支上几招,权当是“抛砖引玉”。

4、研究政策。国内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有“政策市”色彩,时刻关注并研究相关领域的政策动态和趋势,既能够避免公关的方向“走偏”,也能让“公关”更具影响力。例如,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下在汽车行业实施的“消费税”、“燃油税”、“购置税”等一系列改革新政对汽车市场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些车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通过“公关”手段传播产品的“节油”性能,有效地带动了市场销售。

5、贴近市场。市场如战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促销战是眼下市场终端的真实写照。贴近市场,一方面能够使公关人切身了解企业产品在市场终端的真实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公关“理论”与“实操”的结合。

重要作用;一、商务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 是以互相尊重为基础条件, 双方根据一定的标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它包括日常生活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和节庆礼仪等七大类。商务礼仪作为礼仪的一个分支, 包含有三大基本理念:尊重为本、善于表达和形式规范。如今, 不论是国内商务活动还是国际商务活动都日益增多, 国内外的相互交往也日益频繁, 各方面对商务礼仪的需求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见,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商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不仅很好的反映了个体本身的素养, 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企业所包含的文化素质, 对商务活动的进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商务礼仪在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

1. 商务礼仪能够提升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

营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般会在见面之后的7秒内产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首因效应在商业活动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们会在第一次见面时通过对方的穿着、言行等方面来判断对方的性格, 从而完成对对方整体的判断,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因为首因效应的作用, 人们对对方的认知通常会停留在第一印象中, 即使对方在今后的交流沟通中有所改变, 也很难让对方推翻之前的认知来重新对你进行定位。因此, 有意识的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好感, 推进接下来的谈判工作, 也能赢得客户更多的称赞和信任。

2. 商务礼仪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谈判过程中, 单凭第一印象是没有办法顺利完成整个谈判活动的, 更多的取决于细节问题。细节往往体现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双方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入对方的眼中, 随时都有可能改变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 这说明, 商务人员在进行商务活动时最大程度代表的是企业, 其表现也最大程度突出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因此, 商务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时刻以礼仪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让对方能第一时间想到该企业的良好形象, 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肯定, 合作项目也会只增不减。

3. 商务礼仪能够更快促进合作意向的达成

7.交谈礼仪:求职面试入座 篇七

1、坐姿包括坐姿和坐定的姿势。如果面试官让你坐下,你不用故意客套地说:“您先坐。”神态保持大方得体即可。入座时要轻而缓,不要发出任何嘈杂的声音。面试过程中,身体不要随意扭动,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可反复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有些人因为紧张,无意识地用手摸头发、耳朵、甚至捂嘴说话,虽然你是无心的,但面试官可能会因此而认为你没有用心交谈,还会怀疑你话语的真实性。

2、不同性别,对于面试就座时的礼仪要求也不同。男性就座时,双脚踏地,双膝之间至少要有一拳的距离,双手可分别放在左右膝盖之上,若是面试穿着较正式的西装,应解开上衣纽扣。

3、女性在面试入座时,双腿并拢并斜放一侧,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如果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如果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这样对方从正面看双脚是交成一点的,腿部线条更显修长,也显得颇为娴雅。若女性穿着套裙,入座前应收拢裙边再就坐,坐下后,上身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面试官。坐稳后,身子一般占座位的 2/3,两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两腿上,两脚自然放好,两膝并拢,面带微笑保持自然放松。

二、面试交谈,距离礼仪

职场面试人员进入面试室,一坐下来就习惯地将椅子往前靠。由于这位面试官非常亲切,面试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开始讲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向往,说到激动的地方,就不由自主将身子探得更近了。看着兴奋演说、唾沫横飞的面试者,面试官似乎有些尴尬,而此时的面试者已经失礼了。

交谈的目的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做到愉快地交谈,除了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外,还应注意与主考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对方听得清楚、明白。西欧一些国家从卫生角度研究出,人说话时,可产生170左右个飞沫,可飘扬1米远,最远达1.2米,咳嗽时能排出460左右个飞沫,最远可喷出9米远,就更别说打喷嚏会产生多少病菌了。也就是说,保持适当距离交谈,也是对别人的礼貌。

1.保持距离合乎礼仪

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太远,会使对方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但是如果离得太近交谈,一不小心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尴尬的。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与主考官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宜。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亲切,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人们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2.保持距离交谈更有效

在求职面试中,人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双方交谈传递信息,不仅凭借语言,而且还要依赖身体语言来发挥魅力,如手部动作、表情变化等。美学原理告诉我们,距离能产生美。说明距离在交谈中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面试时选择一个最佳位置和最佳距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

面试交谈时,无论是从卫生角度还是从文明礼貌角度来考虑,都应该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倘若交谈时忽然想打喷嚏、清喉咙,要转过身“行事”,最好是取出手帕或餐巾纸捂住口,做过之后要表示歉意,以获得面试官

三、礼貌起身,离开有礼

8.浅论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重要性 篇八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

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水平因各种原因而有所差异, 但普遍来说, 大部分的人进入大学后所教育的重点在与技能和知识理论的培养, 从而忽视了对素质教育和礼仪方面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对老师的不尊重, 缺乏谦虚态度

在现如今这个社会里, 部分学生在家里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总感觉自己是最大的, 在学校里不尊重老师、长辈、同学。在接受别人帮助后连一句谢谢也没有; 在上课迟到时直接喊声报告就进去了, 完全不顾老师的态度; 更有人总是试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这些现象在学校里随处可见, 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不尊重他人、不懂礼仪的表现。这种心态总是出现在90 后的大学生身上, 从而造成了一种通病, 也导致这部分学生很难与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二) 缺乏公共意思, 不懂礼节

在大学里, 部分学生的公共意识比较淡薄, 在一些公共场所表现得比较随便: 在图书馆里若无旁人的大声喧哗; 随意在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乌黑的鞋印; 在教室、图书馆、校园内随地丢垃圾, 即使垃圾桶就在你旁边; 抽着烟在校园里乱逛。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行为, 倘若走出校门, 这些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 损坏大学生的形象。

( 三) 缺乏容忍的度量

对于90 后大学生而言, 部分同学在高中、初中时一些不良的行为被带到了大学, 大多是表现在为人处世方面和缺乏对他人的理解, 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感觉。在校园里表现得很意气用事、情绪冲动等现象。同学之间因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而不是心平气和的解决事情, 很容易将一些小事情扩大化。这些都会对学校、同学甚至自己带来不良的影响, 然而这部分学生却表现得若无其事, 满不在乎。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与我国素有的“礼仪之邦”的美誊不相称, 这些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养成。很多高校对礼仪教育的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仪容礼仪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对大学生缺乏礼仪修养的分析

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 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因此, 从以上我们可以试着分析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成因:

( 一) 国家在推动素质教育中的力度不足, 而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国家在想这方面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指导和推动礼仪教育的动力。而各地在落实国家关于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上表现得并不积极。从而导致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空话。

( 二) 当今有很多学校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被灌输的思想是分数大过天, 而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到了大学, 学生也难逃应试教育的魔咒, 成绩好的同学受到的关注会比成绩差的同学更多。学校和老师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急功近利的层面上, 从而忽视了所谓的礼仪教育, 更何况素质教育。要知道一个人的礼仪素质并不取决与成绩的好坏。

( 三) 家庭、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礼仪修养造成影响, 父母在学生的礼仪修养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作风端正、品行端正, 这样子女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 从而提高子女的礼仪修养。如若父母过分的宠爱子女, 就会对子女的礼仪修养产生消极的作用。其主要是体现在90 后大学生身上。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素质

一个饱读诗书极具内涵的大学生的精气神是与众不同, 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内在修养, 从而改变自己外在的表征, 这个外在表征就是指个人的行为举止 ( 也可称为礼仪) , 而所谓的内在就是文化涵养。我们要对礼仪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便会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在修养实践中就会少走弯路, 识别真确的方向。

礼仪是一种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能更好的掌握“学、知、爱、会、赏”的本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学生成功的素质, 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大学里开展一些关于礼仪教育的课程, 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如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展了人文素养这门课程, 里面着重讲解了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这也让学生在毕业后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仪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表现, 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也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 其主要是对接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并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好地发展, 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由此可见礼仪与素质教育是有着极大的关联。本文主要是依托礼仪知识与素质教育知识, 联系现代教育的现状, 对礼仪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展开讨论与研究。

9.涉外交往中的着装和交谈礼仪 篇九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着装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淫秽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等。见面对一般先问好,如“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顺利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是第一次到中国(或本地)吗?”“来中国多久了?”“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讲“很高兴与你结识,希望今后再见面,”“晚安,请代向朋友(夫人、丈夫等)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10.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十

课题:社交礼仪之交谈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交谈礼仪中:交谈的作用、交谈的技巧以及敬语与谦语的使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交谈的技巧以及敬语与谦语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视频欣赏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故事一:有一个大学招生新学员要面试,第84位女学生面试结束后退出教室时随手把门轻轻地关上了,这时,大学校长追上那位女同学并告诉她被学校录取了。校长说,在你前面的83位同学面试后都没有把门关上,只有你把门轻轻地关上了。

故事二:有一位男士去某公司应聘,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准时到了公司的楼下,当他上电梯后并将关上电梯门的一刹那,迎面跑过来一位女士,请求他不要关上电梯门等等她,但是这位男士怕耽误应聘时间,就关上了电梯门并上了楼。当他进入应聘的公司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公司的老板还没有到,请他等一会儿,当他看到老板时,正是刚才请求他不要关上电梯门的那位女士。可想而之,老板因为他不懂得基本的礼仪而拒绝了他的应聘。

这些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生活中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你和有的人相处,感觉处处很舒服,很放松,但是,和有的人在一起,常常让你感到不舒服。什么原因呢?其背后可能和礼仪有关。一个有教养的人,你可能感觉不到礼仪的存在,但一位不注意礼仪的人,你一定能感受到这个人身上的毛病。礼仪可以这样来形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补充解释说,礼仪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难说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个人的失败却可能是决定性的。

礼仪的核心价值是尊重。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这种尊重是互动的过程,从来没有说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却会尊重你。礼仪可以说是社会公认道德行为的外化,它基本上是超越国家、民族、阶级,为全人类所共同遵守的。它没有权力的包装,没有阶层的区别,没有地位的高下,没有金钱的多寡,没有教育背景的指标。它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我价值。

导入二: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一种生活习惯可能都会让自己不以为然,或家庭所接受,但是有些正是这些不以为然 的习惯却可能给你的前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了你的才华展示,甚至不被社会所接受。

(二)讲授新课

一、交谈礼仪(板书)

交谈,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交谈已成为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活动。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谈心聊天的言语活动。它以对话为基本形态,包括交谈主体、交谈客体、交谈内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互换性。

(一)交谈的作用(板书)

交谈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交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劳动、生活、交际活动一起发展起来的。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说明了交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与人进行一次成功的谈话,不仅能获得知识、信息的收益,而且感情上也会得到很多补偿,会感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参与一场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交谈,除了是时间上的浪费之外,还会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

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一种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交谈在交往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善于交谈就能广交朋友,给人带来友爱,为社会增添和谐,就能享受到社会特有的友情与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人因话不得体,伤害了亲友,得罪了同志,甚至有些人因言语失误,结怨结仇,操刀动斧,酿成生活悲剧。

交谈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善于同有思想、有修养的人交谈,就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就是对交谈意义深刻的总结。英国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可见,广泛地交谈可以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增强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掌握交谈的礼仪要求、提高交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交谈的规范(板书)

1、真诚坦率的原则(板书)

真诚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交谈的原则。交谈双方态度要认真、诚恳,有了直率诚笃,才能有融洽的交谈环境,才能奠定交谈成功的基础。认真对待交谈的主题,坦诚相见,直抒胸臆,不躲不藏,明明白白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出自肺腑的语言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真心实意的交流是自信的结果,是信任人的表现,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激起对方感情的共鸣,交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互相尊重的原则(板书)

交谈是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是双向活动。要取得满意的交谈效果,就必须顾及对方的心理需求。交谈中,来自对方的尊重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交谈双方无论地位高低,年纪大小,或长辈晚辈,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切不可盛气凌人、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所以,谈话时,要把对方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在心理上、用词上、语调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尽量使用礼貌语,谈到自己时要谦虚,谈到对方时要尊重。恰当地运用敬语和自谦语,可以显示个人的修养、风度和礼貌,有助于交谈的成功。

(三)交谈的技巧(板书)

1、言之有物(板书)

交谈的双方都想通过交谈,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因此,交谈要有观点、有内容、有内涵、有思想,而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交谈是不会受人欢迎的。没有材料做根据,没有事实做依凭,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的、乏味的。我们在交谈时,要明确地把话说出来,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输送到对方的大脑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恰当地揭示客观事理,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2、言之有序(板书)

言之有序,就是根据讲话的主题和中心设计讲话的次序,安排讲话的层次,即交谈要有逻辑性、科学性。“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刘勰《文心雕龙》)有些人讲话,一段话没有中心,语言支离破碎,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章,言不及义,不知所云。所以,交谈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思路要清晰,内容有条理,布局要合理。

3、言之有礼(板书)

交谈时要讲究礼节礼貌。知礼会为你的交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讲话者,态度要谦逊,语气要友好,内容要适宜,语言要文明;听话者,要认真倾听,不要做其他事情。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信任、亲切、友善的交谈气氛,为交谈获得成功奠定基础。

(四)交谈常用的谦敬语(板书)

谦敬语是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表示谦虚、尊敬的礼貌用语,也称客套话。

谦敬语的运用十分普遍,它可以说是社交中的润滑剂、粘合剂,能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噪音”,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并产生亲和力,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可以使初次见面的人很快亲近起来;请求别人时,可使人乐于提供方便和帮助; 在发生不愉快时,可以避免冲突,得到谅解;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服务工作中,可以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受;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掌握使用客套话的艺术,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场合。

交谈常用的谦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谦敬称呼用语(板书)

称呼尊长可用老先生、老同志、老师傅、老领导、老首长、老伯、大叔、大娘等。

称呼平辈可用老兄、老弟、先生、女士、小姐、贤弟、贤妹等。自谦可以用鄙人、在下、愚兄、晚生等。

2、事物谦敬用语(板书)

称姓名敬辞可用贵姓、尊姓大名、尊讳、芳名(对女性)等。称年龄敬辞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尊庚、芳龄(对女性)等。住处可用府上、尊寓、尊府等。见解可用高见、高论等。身体可用贵体、玉体等。自谦辞:

称姓名--草字、敝姓等。称朋友--敝友等。

称住处--寒舍、舍下、蓬荜等。称见解--愚见、拙见等。称年龄--虚度XX。

3、谦敬祈使用语(板书)

请人提供方便、帮助--借光、劳驾、有劳、劳神、费心、操心等。托人办事--拜托。

麻烦或打断别人--打扰。求人解答--请问。劝告别人--奉劝。

请别人下请大驾光临、欢迎光临、恭候光临。请别人不要送--请留步。

请别人提意见--请指教、请赐教。请别人原谅--请包涵、请海涵。

4、谦敬欢迎用语。(板书)

欢迎顾客--欢迎光顾、敬请惠顾。欢迎客人--欢迎光临。

初次见面--久仰、久仰大名。许多时未见--久违。

访问--拜访、拜望、拜见、拜谒。没有亲自迎接--失迎、有失远迎。自责不周--失敬。拜别--告辞、拜辞。

送别--请留步、请回、不必远送。中途辞别--失陪。

5、其他谦敬用语(板书)归还这东西--奉还。赠送东西--奉送。陪伴--奉陪。祝贺--恭贺。

请对方宽容--恕……

以上谦敬语,比较固定而且常用,使用时,要感情真挚,发自内心,再辅以表情、眼神和手势,以增强表现力,发挥更大的感染力量。

(五)交谈时的礼貌用语(板书)

1、问候礼貌用语

您好。早安。午安。晚安。

2、告别礼貌用语

再见。晚安。祝您愉快!祝您一路平安!

3、应答礼貌用语

不必客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非常感谢。谢谢您的好意。

4、表示道歉的礼貌用语

请原谅。打扰了。失礼了。实在对不起。

谢谢您的提醒。是我的错,对不起。请不要介意。总之,交谈的基本礼仪:

1、交谈时,应力戒口头禅,注意谈吐文明,措词雅洁;

2、不打断对方谈话,不轻易在他人谈话时插嘴;

3、交谈时,勿打哈欠,勿抓耳挖腮,搔首摆膝摇头;

4、对别人讲话,勿持冷漠的态度,如斜视、看书、看报等;

5、说话时,要面对谈话的人,不要自我吹嘘或信口开河;

6、对于生客,不要贸然问人家工资多少,对于女青年,不要随便问她的年龄和地址;

7、抽烟时,不要朝着别人的脸擦火柴,吐烟雾;

8、咳嗽、打喷嚔,最好先用手帕捂住嘴,不要朝着别人;

9、如果不是知己,在别人家中,不要逗留太久,要视情况适当掌握时间,以免影响别人;

10、拜访忙者,不宜多谈;

11、路上遇见长者,不论师长、亲戚,应主动招呼,并加以问候。

(三)、课堂小结

11.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十一

1 高校图书馆文明礼仪的特性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 一部文明史, 就是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历史, 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以及人们自身创造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讲,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讲, 礼仪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反映, 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具体表现形式。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明传播窗口, 对图书馆员来说, 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外在形象与掌握图书馆业务技能同等重要。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对象大多是大学生, 工作人员的形象和行为举止对他们起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 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的形象及学生去图书馆的热情。开展文明礼仪服务, 有助于化解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 提升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2 高校图书馆文明礼仪服务的作用

文明礼仪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 是一种社会公德, 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图书馆是读者求知的重要场所, 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职业里提出文明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

2.1 文明礼仪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文明礼仪一个很重要的内在要求是它的规范性, 就是按规矩办事, 这与图书馆的特点与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众所周知, 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学习借阅的服务场所, 通过文明礼仪服务, 可以有效地规范工作流程, 自觉维护工作秩序,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会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切实增强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本领和意识。因而注重文明礼仪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2.2 文明礼仪服务体现馆员职业道德。

图书馆职业道德, 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 根据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质、任务, 以及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文献信息服务中的言语行动, 要体现出馆员正直诚信、忠于职守、有责任和良知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能增添服务过程中的亲和力, 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品质特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实现馆员和读者的有效互动, 实现馆藏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 实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最优化。因此, 馆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读者提供优质、谦和、热情的服务。

2.3 文明礼仪服务体现馆员专业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育人”,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一个“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过程, 要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就要求馆员善于学习, 不断充实图书馆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才能充满自信、增强职业自豪感, 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 用业务知识和智慧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有效地解决读者的需求、合情合理地处理借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使整个文献信息服务过程顺利、流畅、高效、合理。

3 高校图书馆文明礼仪服务的举措

3.1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高校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 重视和贴近读者,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是其工作的宗旨。熟练的技能是服务的基础, 文明礼仪则是更高层次的体现。要争取读者更多的满意, 就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礼节、礼貌, 在服务过程中, 主动接近读者, 善于沟通交流, 认真揣摩读者的心理, 准确理解读者意图, 满足读者需求。对读者提出的咨询与要求, 要做到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变被动的“为人找书”, 为积极主动的“为书找人”。

3.2 重视对图书馆员的文明礼仪及素质培养。

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职能, 馆员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文明礼仪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 要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仪态和礼仪、礼节、礼貌的积累, 努力成为一个明礼的人, 一个自觉践行礼仪的人。图书馆馆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于从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吸取精华, 从而陶冶情操、丰富情趣。馆员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才能显得风度自然, 温文尔雅、和蔼可亲, 赢得广大师生的敬重和仰慕。因此, 文明礼仪的培养和锤炼, 对于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推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 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 更是全社会、全校乃至图书馆每个馆员的共同责任。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 为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文明礼仪;图书馆还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亲生体验馆员的辛勤劳动, 让他们在角色互换中多一些对馆员的理解、尊重。

参考文献

[1]李娜.文明礼仪服务-高校图书馆和谐发展之精神内核[J].图书馆学刊, 2009, (3) :61-63.

[2]张京.中华文化与文明礼仪[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1) :41-43.

[3]钟红英, 彭杰波.论图书馆服务礼仪[J].图书馆, 2009 (2) :97-98, 104.

12.职场商务交谈礼仪技巧及注意事项 篇十二

(1)明确交谈对象——同谁(Who)交谈。与同事交谈和与客户交谈,与职位比自己高的人和与职位比自己较低的人交谈,都显然应当有所不同。

(2)明确交谈目的——为什么( Why)要交谈。对这个问题,需要深思熟虑,不然就有可能劳而无功,枉费口舌。

(3)明确交谈方式——采取哪一种方式(Which)进行交谈。它与交谈效果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因果关系。

(4)明确交谈主题——谈什么( What)内容。交谈必须围绕主题展开,否则,东拉西扯,不得要领,其结果可想而知。

(5)明确交谈场合——在哪里(Where)进行交谈。谈判桌上的交谈与休闲场合下的交谈是不同的。不同的地点,谈话的氛围、态度与主题等也有所不同。

上一篇:英语写作经典句式下一篇:庆祝国庆节的晚会上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