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2024-08-19

学校活动阶段总结(精选12篇)

1.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一

杨井中学 “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阶段性总结

为了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教职工的工作作风,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定政教发[2013]116号”和杨井镇政府 “杨发[2013]19号”文件精神,我校紧紧围绕上级的要求,以“访教师、访学生、访家长”,促教师工作作风转变,促学校科学发展,促教育质量提高,促师生关系密切,促学校和谐稳定、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按照“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总体要求,主动发现我校教育教学中的隐蔽性矛盾,发现师生、家长对教育的诉求,及时上报并化解矛盾,促进我校和谐稳定快速发展。转变教职工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改进作风的十项规定。在推进工作中解民忧、顺民意、促和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定群众观点,强化公仆意识,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现将“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阶段情况小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我校高度重视“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工作,及时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统一思想,安排部署工作。为确保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我校成立了“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领导小组,于2013年5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活动安排表,具体分为五个组,由各包组领导负责,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协助,访谈、调研对象包括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家长。

在实施过程中,将“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模范机关”活动相结合,围绕今年的教育强镇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战场,着重在学校急需加强的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急需助推的方面创先争优,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更加优质的教育,为提高学校业务工作水平、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重带头增活力,促进师生关系密切,促进学校和谐稳定。我校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组织和带领全体党员,带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带头健全和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深化师生关系,合力推进“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并要求校领导按“一帮一”结对帮扶贫困生12人,教师共帮扶学困生40 人,切实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关心师生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构建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严格部署,强化机制。

我校重视“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任务部署,要求工作必须细致、到位,不流于形式,总结和推广有益的经验做法,努力推动“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基层化、普遍化、常态化,不断从师生家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点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校长深入师生和家长调研9次;召开学生座谈会5场次,师生全员参与,收集意见建议85条;班主任召开班级座谈会13场次,访谈联系学生做到全覆盖;目前已解决突出问题15个,化解矛盾纠纷1起。

四、善于总结,重在落实。我校在访谈过程中要求教职工根据实际,制定访谈提纲,并做好访谈记录。及时汇总师生意见建议,并认真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具体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师生公布,抓紧抓好落实。学校注重拓展访谈形式,提倡利用电话、电子邮件、QQ、飞信、微博等开展延伸访谈,强化了访谈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开展以来,进一步调动了我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我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校园呈现平安和谐、奋发向上的态势,教职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我校应在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继续发扬密切联系师生、家长的优良传统,更加扎实深入开展“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推动“三访五促 为民服务”活动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0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2.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二

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四组组长张勤铭到会指导。

厅党组书记、厅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宋继东参加会议, 并作动员讲话。大会由厅党组成员、区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朱家枢主持。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卫、唐标文和副巡视员陈建和参加会议。

宋继东厅长代表厅党组对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 对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整改落实阶段是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最出成果、最见实效的阶段, 主要包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问题、向群众公布问题解决情况、完善体制机制四个重要环节。

张勤铭组长对建设厅分析检查阶段的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厅领导班子对学习实践活动很重视、组织很严密、发动很广泛、效果很明显。他强调, 整改落实阶段时间紧, 任务重, 群众关注度高。厅党组要做到思想不能松, 整改方案、解决问题、机制创新、总结测评各环节工作不能少, 进一步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

3.小学阶段家庭学校携手育人策略谈 篇三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特色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89南宁市北湖路小学地处南宁市快速环道以外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学校,现有19个班级,935名学生,52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在南宁市、城区教育局和妇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开展创新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家校的育人功能。

我校的家校育人工作具体如下。

一、构建家校教育工作机制,科学开展家校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坚持把做好家校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家校教育的“双赢”。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学校每学年在每个班里推选3名有较高素质、热心帮助并理解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家长委员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地献计献策,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开设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家长来学校上课,并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和毕业班的家长组织专题培训,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育人的方法,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达到一周“5+2>7”的教育效果;三是成立家庭教育顾问团。顾问团由社会爱心人士、大学生和“五老”代表组成,如我校顾问团的成员——原市教科所邓立东副所长,就经常亲临我校为孩子开展心理辅导,为家长做家庭教育的引导,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四是积极与师范院校等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合作。学校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的同时,大学生也为学校的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机制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坚持普访学生,增进家校间的感情交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要求优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普及,一些教师常规的家访工作是电访、校访、网访、信访等方式。这些方式看似省时、省心、省力、高效,但其实并不“讨好”,家长的认可度不高。学校认为,上门家访不仅是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交流。通过家访,家长更能感受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心,从而配合教师的育人工作。因此,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提倡教师上门家访,教师每学期上门家访的人数要达到本班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教师的家访进一步发挥了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家长也反映家访对他们孩子的帮助很大,家访达到了家校教育合力的目的。

三、邀请家长进课堂,提升家校教育效果

1.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和主题班会活动

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参加“我与父母话荣辱”“感恩的心”等主题班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话荣辱、话感恩,孩子在浓浓亲情的感染下,更加自觉地学习。

2.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

教学开放日当天,学校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让家长通过直观的感受,体验教师劳动的艰辛,课后请家长评课,给教师和学校提建议。学校通过家长的口口相传,逐渐树立良好的口碑,近三年来,尽管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的老旧小区,但每年仍然生源充足,家长很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我校学习,有的家长甚至舍近求远,到我们学校为孩子申请借读。

四、编印校报信息,搭起家校教育沟通的桥梁

为了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我校创办了校报——《家校交流报》,每月一期分发给全体家长参阅。校报内容有学校的最新动态、教师感言、学生的趣闻习作和家长的建议和反馈等。家长委员会罗华拟写的《家长行为规范十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得到家长的强烈响应,家长认为学校的办学更加开放透明了,符合学校“开放式办学”的理念。校报进一步拉近了家长和学校的距离。

五、创立学习型家庭,提升家校教育质量

学校积极地在家长中开展学习型家庭、争当合格家长的活动。为此,学校成立以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聘请有教研经验的专家和教授组成兼职导师,制定目标,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评比活动,通过“争做优秀家长”“亲子读书交流会”“我与孩子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学校每学年进行家庭教育总结,开展“优秀家长”“学习型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在散学典礼时给家长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校报上公布获奖名单。近年来,学校共评出先进家长321人,学习型家庭212户,其中3人获市级先进家长,5人获城区先进家长。

当前,我校正朝着“南宁市一流特色校”的目标努力迈进。我校将继续以家校教育为切入点,打造家校教育合力,探索更多创新的家校教育模式,积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四

“管理水平提升年”第二阶段活动总结

按照蓝田县教育局“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安排部署,我校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落实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绩,圆满完成了“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第二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阶段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4月初召开了各校负责人大会,在大会上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并组织学习了《灞源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实施意见》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了顺利推进第二阶段工作的贯彻落实,杨校长再次重申了第二阶段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二、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从措施上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制度,全校教职工上下一心,同县教育局以及学校的重要决策和安排保持高度一致,安排专人接收上级文件和通知,并及时根据文件精神和通知要求,落实到人,进一步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问责制,保证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节点内顺利完成。

四、围绕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做好了第二阶段的相关工作:如4月份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学校班子成员对照目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于5月底进行梳理形成自查自纠个人总结材料,为下一步整改提升阶段工作做准备。

五、当前学校正按照《灞源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筹备整改提升阶段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本阶段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管理松懈,要求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二是解决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解决不履职尽责,责任意识不强,说了不算,定了不干的问题。四是解决墨守成规,缺乏担当的问题。五是解决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作风不实的问题。六是解决执行力度不大,简单应付,推动工作不力的问题。

通过此阶段的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地提升学校的执行力,为实现教育工作“内涵突破”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

六、突出工作主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我校根据实际制定了《灞源镇中心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明确了目标,制定了措施,落实了责任。随后,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发放《管理水平提升征求意见表》,集思广益,广泛听取

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收缴的意见表进行梳理,查找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加强教学业务检查。中心学校继续要求各校每两周自查一次,及时公布结果,并把检查结果上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认真组织教学月查工作,对各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教研常规工作。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我校在做好“教学开放周”活动的同时,实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两节公开课,组织开展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听课20节以上,学校领导班子每人听课30节以上,并做到签字手续齐全,评议细致。

七、加大各项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以创建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按照上级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加大各项创建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品味。本学期中心校要求校本部做好2013年县级“平安校园和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创建;林青做好2013年县级“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的创建;麻村做好2013年县级“依法治教文明校园”的创建;西寨做好2013年县级“收费规范化文明校园”的创建。另外,各校的县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也已经制定,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域条件差距较大,学校发展的不均衡,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合校并点,教育资源共享。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英语和体、音、美教师缺乏,大多属兼职,影响着教育质量。

3、教师整体老龄化严重,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跨度较大,部分老教师缺乏教育新理念,不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4、群众对集中办学认识不足,西片四个教学点不能集中,缺乏英语教师,对教学成绩影响特大。

5、个别教师工作热情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进取心,懒于参加学习研究,专业化成长不明显。

下半年,我校将以县级特色学校创建为重点,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锤炼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奋发进取,为办灞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继续努力。

5.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五

本阶段为是整改阶段(从6月20日开始,到6月底结束)对发现隐患点,根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落实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整理相关台账,迎接上级领导督查。

本阶段按照职责分工,在本校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我校组织以校长为领导的检查小组,对我校的所有场所逐一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排查的场所,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等,存档备查。

6.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六

总结提高阶段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崇州市教育党工委统一要求和部署,我校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了干部作风教育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现将我校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集中整改,查漏补缺,有序开展活动。

按照学习动员、自查自纠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要求,为保证活动顺利有序推进,首先我校成立以谢松清校长为组长,高英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提高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干部队伍形象;通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强化整改措施落实跟踪、监督,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自查自纠阶段后,及时总结提高,查漏补缺,建章立制,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并以制度机制形式进行固化,加快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并全面总结。

二、梳理汇总问题,建章立制,结合实际推进。

8月20日至8月31日,在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第三阶段中我校不间断地开专题会、梳理汇总,通过动员、讨论,全体党员干部从思想、作风、纪律、生活等联系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全体党 员干部认真记录了活动内容,并在每一阶段完成后有了《心得体会》,做到了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小结,事终有总结。

根据我校制定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采取了集中学习、个人抽空自学、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针对第二阶段以来对照“七查七看”进行的深刻自查,建立了台帐,汇总出几方面问题:一是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上,认真查处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漠、脱离群众等问题;二是提升执行力上,认真查处执行力不强、在岗不尽责、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认真查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办公制度落实不好、党员干部形象不佳等问题。我校高度重视,狠抓实效,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总结提高阶段重点突出问题整改,领导亲自整改落实。一是查漏补缺,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工作廉洁高效优质推进;二是建章立制,所谓“纲举目张”,只有以制度机制形势下,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制度、办事制度、长效机制;三是全面总结,以制度机制形式进行固化,加快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三、抓住主要问题,总结提高,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此次作风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员自我的增值与转变,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更好的为群众服务。通过学习,全校每名党员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纯洁性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先进、赶先进和监督检查,强化真抓实干,决 策落实上水平,提高了为民服务效能。通过总结提高,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认真总结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长效制度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廉洁高效优质推进。

7.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七

“四小科技活动”即“小制作”、“小发明”、“小革新”, “小论文”。此活动在学员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后期——四月中期举行, 由所任课专业和基础教员指导, 历时一个多月, 六月初期对结果进行评比。评委由学校专家组对成果进行综合评分, 获奖的发明或者制作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和相应奖励。电学类“四小科技活动”已经举办了16年, 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其活动自身的举办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本校电工电子教学成果的进步。下面笔者就“四小科技活动”对电工电子教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谈几点感想:

一、激发了学员深层次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员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电类课程本身就是非常难学的课程, 有些内容着实难理解, 可能教员在讲授的过程中已竭尽所能, 用尽各种教学辅助措施, 但是还是有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员不能掌握。而且对于士官学校的学员来说基础薄弱是个普遍的现象, 这个问题是目前暂时难以解决。基础的薄弱多是因为学员本身的学习兴趣不足或者是对岗位和后续工作的发展认知不足, 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停留于表面比较浅显的理论知识或者是记忆性地学习一些实际操作, 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基于理论的实作技能。如果学员能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且对于能否胜任岗位有着危机意识, 那么就能从以后的工作需要出发来驱动自己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提高学员自身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 这就需要找到能激发学员为了以后岗位工作而学习的一个激发方式, 而“四小科技”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学员深入掌握理论知识, 也要求学员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解决、善于创新;四小科技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善, 所设计的电路可能需要反复的调试, 多次的试验会让学员思考更加深层的知识, 不断查阅资料和实际测试, 通过反复地实践, 实践又反馈于理论的过程, 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在后期教学中感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员明显比没有参加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自学, 并且学习热情也较高, 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掌握得更加快速和牢固。

二、提高教员科研能力, 促进教学方法改进

“四小科技”活动不但是对于学员知识掌握的考查, 也是对教员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员, 很多都是专注于教学方面, 搞科研的机会很少。通过“四小科技”学员的一个具体的制作, 为了成功制作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成果, 教员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这一个制作所涉及的领域的发展前沿, 可行性和实用性, 从而使教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互动也给师生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由于这些参加“四小科技活动”的学员的学习基础相对是比较好的, 因此教员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他们制作的过程, 了解学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继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专业角度审视电工电子基础课, 深化电工电子基础课改革思想

3.1加强了专业课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员之间的交流

电类专业在士官学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就意味着这门课必须要在紧密结合专业, 紧贴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打牢学员的电类基础知识。由于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接触的机会较少, 因此电工电子基础课目前还偏重于理论知识, 紧贴岗位的力度还不够。在学员学习专业课时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课讲解的内容偏少, 专业用不到的内容又是基础课的重点。“四小科技”的活动的举办就加强了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之间的交流。由于学员是在学习完专业课之后才参加这项活动, 他们多数受到专业教员的启发利用电类基础课知识制作, 通过学员和双方教员的交流, 以及双方教员面对面的交流, 使基础教员更深入了解到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结构, 可以优化电工电子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也使得电工电子基础课更紧密地结合于专业。

3.2联系理论和实际, 牵动教改方向

电工电子基础课一直都在不断改革, 不断靠近专业, 不断与实际接轨。但是由于基础教员大多数来自地方, 既没有部队工作经历也没有真正地去基层岗位调查过, 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所授内容不能较好地适用于部队岗位工作的情况, 而专业教员都来自部队, 有的还有很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多次出海实习的经历, 所以他们对实际岗位的需要非常了解。“四小科技”的活动使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员看清了基础教学结构和体系的不足, 因此在每届“四小科技活动”结束后都会邀请专业系教员一起讨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调整和改革的方向, 让专业教员一起参与到基础教学中, 不断地增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贴近岗位和专业的力度。和之前比较, 现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的内容结构和教学形式都做了很大调整和变化, 也根据毕业学员的反馈, 目前的电工电子基础课尤其是技能实训在岗位工作上非常实用。这足以说明四小科技活动是专业和基础知识、实践和理论知识联系的纽带, 更是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改革前进的催化剂。

摘要:“四小科技活动”增强了学员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 加强了专业和电工电子基础课的联系, 深化了教学改革体系, 使电工电子基础课更加紧密地贴合于专业和岗位。

8.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八

关键词:公用经费;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98—03

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金投入使用体现效益化的今天,科学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既是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的有效途径;既是促进财务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如何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又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瓯海区的个别学校为例,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浅谈本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瓯海区学校公用经费总体安排情况

从“一费制”改革到取消学杂费、借读费,从化解义务教育负债到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费,从公用经费定额补助到教师绩效工资的推行,随着这些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我区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同时,各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2007年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定额小学445元、初中535元;提高到2010年小学475元、初中565元。有这些经费的足额拨付到位,以及省、市相应公用经费补助,从源头切实保障了我区学校的正常性运转。(以被抽查学校为例,表1)

二、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分析

我区各中小学校基本能够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浙江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的要求使用公用经费,各中小学无截留、挪用现象,没有发现学校用公用经费偿还债务,均能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业务的开展;能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基本学校财务制度,具体的财务统管实施细则,学校能够严格履行发票审批手续,做到有经手、有证明、校长一支笔审批,大额支出有些学校能做到先会议研究,再办理相关手续,开支透明度较高。(见表2)

三、公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编制不到位

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求学校编制预算,而且对预算管理作出相关规定,明确预算编制原则、方法、程序、执行和调整等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学校没有编制具体的经费预算或者编制不够细,尤其是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时预算线条比较粗,只有总项目,没有明细项,文字说明欠缺或不够具体,预算资金用途不够明确,公用经费与专项资金分类不清,预算编制透明度差,不便于管理和监督。例如:被检查的7所学校中没有编制公用经费预算的有3所,另外4所也不同程度存在项目太粗,缺乏实际可执行性等问题,真正将预算做到“目”的学校几乎没有。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虽经法定程序,但预算随意性调整较大,在经费支出时没有按年度预算执行,编制的预算和执行的结果基本没有关系,既不利于规范支出行为,也不能够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和合理性。如:小学1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维修资金10000元,但是年末支出表中此项支出为403元,与年初的安排相差很远;学校“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数额都巨大,比率过高。我们认为其占公用事业经费的比例在8%~20%间比较合理,但少数学校高达30%、甚至50%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设备购置无计划及预算随意性。

(三)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不规范

学校没有根据上级的政策要求合理分配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一些专项公用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在資金的分配、审批、拨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以及学校对资金使用相关规定不了解,从而造成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安排使用无原则。例如:小学1维修费一年仅投入403元,生均公用经费只有1.37元,小学2的教师培训费一年仅投入305元,生均公用经费只有1.04元,说明维修费与培训费投入严重不足;中学1的邮电费5.43万元,生均为39.8元,说明中学邮电费支出较多,可能有浪费现象存在,中学2的会议费为95699元,生均69元,浪费明显。

(四)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待加强

现在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政策宣传中也要求学校利用预算外收入来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上归执收单位使用,没有真正体现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对其使用范围缺乏强力性约束,造成资金支出倾向福利性消费,易产生腐败行为。如:中学1自筹经费中有福利性支出70000元,中学2自筹经费中有福利性支出48820元,其他有自筹经费的学校多多少少都存有这方面问题。

四、绩效工资实施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建议

(一)强化学校预算,保证持续发展

实行绩效工资,一方面意味着人员经费已全额纳入财政,另一方面也使得学校的运作、发展经费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此时,预算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特别是公用经费预算。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应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可安排的资金范围中,优先安排。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使经费使用的目的性、指向性更明确。同时预算编制后,学校应严格按照预算来使用经费,按批准的预算花钱,努力做到“执行程序要规范,手续备份要齐全,开支范围要严格”,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管理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逐步建立一套经常化、易操作的监管机制,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比如:在每学期末,建立全区性的学校财务审核小组,对地区内学校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对违反公用经费等使用原则的学校领导或领导班子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基本合格甚至不合格评级,直接与绩效工资个人学年度考核奖挂钩,通过奖优罚劣办法促使学校科学合理使用公用经费。

(三)明确支出范围,确定合理比例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明确学校公用经费用途只能是用于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不得用于人员福利、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项目。在坚持专项公用经费专款专用的同时,正视学校运转中所需的招待费、培训费、劳务费等经费支出,对此,提倡用总额的百分比率和定额控制相结合方法予以安排。如:总额的10%可用于教师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费;总额的2%可用于学校招待费,生均不低于30元的音体美器材购置费;生均不低于6元的图书购置费等。

(四)加强财务培训,更新管理理念

9.学校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篇九

(一)组织再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进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后,我校紧紧抓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这个关键,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十六大报告,《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党员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部分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广大党员搞好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矗

(二)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

我们主要通过五种途径征求对支部和党员的意见,一是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无记名的征求意见;二是分别召开党员、群众、入党积极分子、民主党派人士、青年教工、工会小组长等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三是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专线电话,向广大教职员工广泛征求意见;四是通过党员之间和党员与群众之间相互个别谈心征询意见;五是通过群众监督评估组征求意见。征求意见面占全校在职教职工人数的90%以上。对收集的意见,各总支、支部又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类归纳、汇总梳理,向党员本人作了反馈,并对意见较多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次征求意见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429条,其中对党组织的意见392条;对党员个人的意见1037条,这些意见帮助支部和个人反思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明确标准,认真进行党性分析

校党委专门制定了《*电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处级以上领导党员、教职员工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四类党员标准,引导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检查。同时,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誓词活动。在此基础上,全体党员按照学校不同岗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从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向,写出了书面党性分析材料。离退休党员不顾自己年龄大、有的身体还不够好等实际,也都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各支部书记对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了审核把关。为了把党性分析引向深入,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又以党总支为单位举行了“党性分析交流会”。通过党性分析,促使党员对自身的问题找得更准,分析得更明,夯实了民主评议的基矗

(四)严肃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

为了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效果,我校制定实施了开好会议的“三部曲”:

一是会前精心准备。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各总支、支部一方面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我校印发的《我党三代领导人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摘录)》中的有关内容,组织党员学习朱云祥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报刊上发表的在抗击“非典”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从中启发教育党员看到差距,消除思想顾虑。另一方面,认真做好问题的准备工作,对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反馈,帮助党员为开展批评提供依据,做好心理准备。对个别与先进性标准相距较远、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工作。

二是会上严肃认真。民主生活会上,广大党员认真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摆出了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作自我解剖,提出了今后的整改方向。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处以上党员干部带头发扬民主,率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给广大党员带好头。其它党员也敞开心扉,既坦诚解剖自己,又勇于批评他人,开展健康的思想交锋。对于来自同志间的批评意见,大家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认真反思。克服了过去民主生活会上存在的谈现象多,谈实质少;谈成绩多,找问题少;找工作差距多,找思想差距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问题,使民主生活会始终在严肃认真、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机关三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从中午12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人文经济系支部从晚上6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多才结束,会议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不少党员反映,这次民主生活会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党性教育,终身难忘。

三是会后及时跟踪。民主生活会后,各党总支、党支部注意观察党员的情绪,全面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提高,帮助转化上。尤其是对于平时表现一般,评议意见较多的党员,及时跟踪做好思想工作。

在民主生活会面对面评议的基础上,各支部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党员进行了背靠背的民主测评,并邀请群众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测评,群众参评人数与党员人数达到了1:1的比例,民主测评表回收率为100%。

(五)细化标准,搞好党员定格工作

我校“保先”领导小组制订了党员定格实施办法,从四个方面做好定格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要求各支部教育广大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引导广大党员认真检查个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充分发挥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10.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十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2013-10-15 来源:教育部

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3〕13号)的统一部署,各地对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自查,教育部分八路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广西8个省(自治区)进行了抽查。

一、总体情况

总体来看,各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均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工作。一是做出专门部署,天津、上海等专门下发通知,辽宁召开全省启动大会,浙江、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新疆、兵团等转发了教育部印发的“减负万里行”活动通知,对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做出安排部署。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北京、河北分别印发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和意见,减负措施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三是开展督导检查,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海南等派出督查组,对各地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进行曝光和查处。各地在大力推进“减负万里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经验做法。

(一)规范招生入学。北京市严格按照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正规程序录取新生,并开展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和初中入学网上录取工作,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建立了控制跨片流动的审核制度。河北省初中实行对口升学制度,严禁学校到服务范围以外的任何小学、初中乱挖生源,不得提前招生,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选拔新生。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名额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每所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江苏省要求每所公办学校到2015年择校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初中择校生不得享受指标生的待遇。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鼓励各地实行“零择校”。山东济南明确到2016年,将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全部分配到初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绥化规定小学对口升入就近初中。

(二)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河北省明确小学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试,初中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组织大型区域性的统一考试。重庆市规定,一至六年级只组织期末考试(考查),七至九年级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由学校或年级组织命题和实施。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内蒙古、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对中小学考试科目与次数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三)科学安排学生作业量。各地普遍按照有关规定,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七至九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90分钟。河北省教育厅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庭作业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逐步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庭作业公示制度,并开展试点工作。江苏镇江润州区今年5月1日起实行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网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山东威海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各年级或班级学生的每日及节假日家庭作业经教务处审批后,在校园网主页公示,接受家长与社会的监督。

(四)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吉林省严格督促地方和学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严肃制止和纠正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擅自加快教学进度、提前结束课程和提前复习迎考等不执行教学计划的违规行为。青海省教育厅印发《关于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通告》,明令提出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山西大同、山东潍坊、宁夏银川金凤区等地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与教师签订规范办学行为及师德建设承诺书,出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

(五)打造高效课堂。河北省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与推广,积极推动各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课堂入手,推动减负工作。广西玉林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有效学习”改革实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自主学习模式,课堂由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如今的“学堂、思堂、辩堂、乐堂”。

(六)改革教育评价。上海市构建了覆盖学业表现、身心健康和品德行为三个领域、十个方面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北京市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研制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及《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河北省在小学阶段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共七个评价维度,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和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黑龙江省推进学业考试、高中招生配额到校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项改革,初步构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等级制与标准分报告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等级制与标准分报告成绩。山东烟台、湖南株洲、福建莆田等积极探索和完善中考考试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学、评优、评先的依据。

(七)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上海市全面实行民办中小学校招生网上报名,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程序和方法,并统一学校面谈时间。河南省要求近两年区域内存在民办学校招生考试或测试的地方,省辖市教育局要制定具体的规范管理办法,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规范。

(八)加强教辅管理。天津市认真开展教辅材料评议工作,组建综合评议和学科评议两个专家组,评议过程规范有序。教辅推荐亦通过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公布。市纠风办全程参与评议推荐。内蒙古包头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和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工作作为对各旗县教育局和学校政绩考核、行风评议、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考核和问责制度。福建省教育厅与新闻出版局、物价局、省纠风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程序,坚持“一科一辅”等原则,对规范教辅编写、发行征订以及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湖南省教育厅从2012年秋季起,在全省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和规范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了教辅材料评议推荐范围、推荐办法、选用办法及监管机制。

(九)推行信息公开。河北石家庄要求各区县教育部门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的招生入学政策通过张贴公告、报纸公布等形式进行公开,学校在招生结束后,对招生情况和分班结果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河南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招生之前,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学校收费(代收费)等信息。福建省各校均建有学校网页,通过网页对社会公开办学信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各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在督查中发现,个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对规范办学行为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仍然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还不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遵循教育规律,国家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

(一)违规补课。内蒙古呼和浩特十六中、铁路一中、呼和浩特六中,安徽省蒙城县第七中学,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江西九江修水县黄沙中学,福建漳平一中、漳平二中、漳平实验中学等违规组织学生周末或假期补课。河北省石家庄市维明街小学组织学生课后有偿补课,河南省郑州中学代课教师段某组织该校学生到本人开办的补习班上课,海南海口第二十五小学某老师强迫学生放学后留教室进行有偿补课。

(二)违规考试和分班。个别学校擅自组织小学升初中考试或变相考试,陕西西安交大二附中对欲上该校初中并在学校传达室登记过的93名学生,在校内进行了综合素质测试;安徽省歙县歙州学校违规招生,通过考试方式录取初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河南郑州一中实验初中以举行“新田杯”国际数学邀请赛初赛名义组织部分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升学选拔考试。少数学校违规分快慢班,督查中发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初一年级存在此问题。

(三)作业量大。上海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每天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孩子们往往做到深夜还不能完成,睡眠严重不足,体育和活动课均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浙江省嵊州市嵊州中学初中部、武义县武阳中学也存在着“学生作业量过多”现象。

(四)国家课程方案未落实。一些地区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外为了升学考试而占用音、体、美等课程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初三年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1.学校活动阶段总结 篇十一

义务教育 学校 班额

一、班额的界定

1.班额及班级规模的界定

班额是指一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数量,也是一名任课教师在某段教学实践内面对的学生数量,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和工作量。[1]班额是教育环境和条件保障的标志性数据之一。班额越小,表明教师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越多,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指导越多,教师的相对工作量越小。[2]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3]班级规模的选择受制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经济、人口、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综合。

可见,班级规模与班额的内涵基本等同。

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某一地区的社会、人口、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也可以作为一项基本指标评价教师的工作负荷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

2.班额的类型

对班额类别的划分,全国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为六种: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北京市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和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一致。也有研究者将班额类型分为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根据北京市班额的实际分布情况,将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人以下的班级定义为小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39人的班级定义为中等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0人及以上的班级定义为大班额班级。[4]

综观这样两种班额分类方式,其一为六种班额类型,是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的分类方式。以25人为班额低端线,以66人为高端线,其间间隔10人为一个分段标准,分类六种类型。其二为基于课题研究基础上的三种班额类型: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这样的班额分类与北京市教委公布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相呼应,《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

二、基于政府部门公布的班额数据的分析

1.基于教育部公布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全国班额资料分析:城市与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1)。城市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36-45人(见图2)[5]。

图1 2009年全国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2 2009年全国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2.基于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北京市班额资料分析:城市小学生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25人及以下、36~45人;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36~4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3)。城市与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36~45人、26~3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4)。[6]

图3 2009-2010年北京市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4 2009-2010年北京市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3.全国层面与北京市层面的班额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小学层面,全国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26~35人;全国农村与北京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均为25人及以下。初中层面,全国城市、县镇、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与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36~45人,农村是25人及以下。

从总体层面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学的班额较全国要小。这一方面说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北京市在监督中小学办学条件(班额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6年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的班额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北京市小学与初中数据的纵向比较发现,北京市小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相对要多于中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

三、基于全国及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学校班额的现状描述视角

自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少,加之择校风愈演愈烈,使得基础教育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分布,一方面,生源、师资急剧地向城市学校、县镇学校、重点学校聚集,呈现出“吃不了”的大班额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一般学校在生源、师资方面又呈现出“吃不饱”的现象,形成了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

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现状

(1)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教育现状

我国各省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不均衡,大班额成为困扰学校、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endprint

来自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近年来江西省许多中小学班额过大已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江西省小学46人以上的大班有36628个,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有13187个。“大班额”导致师生俱疲,不仅加大了班级管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过大的班级规模不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容易引发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淡漠等。[7]

来自河南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08年河南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结果,2008年全省普通初中班数共有79155个,大班额(小学45人以上,中学50人以上)占61.01%,超大班(66人以上)有27489个,占总班数的34.73%。[8]

(2)一线教师对于大班额的描述与感慨

面对如此大的班额,一些来自一线的教师对大班额班级中的教学进行了形象描述:

“我今年教一年级,班里有76名学生,课堂纪律总是很乱,就像水缸里的皮球,按下了这一个,那一个又浮起来了,我的鼓励和表扬甚至物质奖励也只能管一会儿,我该怎么办?我真不想再教下去了……”当你走进很多中小学校园后,可能你会觉得上面的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前贴讲台后靠墙”就是对“大班额”的形象描述。一间间教室几乎全被学生黑压压的课桌填满,五六十人以上的班级“臃肿”现象相当普遍。课堂上,教师在黑压压的教室中声嘶力竭,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车夫,拉着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车,奋力地向前。大班额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9]

2.义务教育阶段小班额的教育现状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随着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员,城市中心地带的拆迁、变迁,部分学校,特别是基础一般或比较薄弱的学校迎来了班额的明显递减,形成了自然减员、甚至是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据我们近年对北京市9个区县95所小学6203位学生、94所中学6100位学生的大范围抽样调查表明:小班额(30位学生以下的班级)已经占所调查班级的三成多。且小班额在郊县的比例高于城区的比例,在班额与学生成绩关系方面:呈现出班额越小学生成绩越低的现象。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小班额均是一种非常态的小班额,是在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在这种非常态的小班额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更好地把握不同班额课堂教与学更显得迫不及待。[10]

四、基于政府部门颁布的班额政策的分析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有效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对班额进行了限定。

1.关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方面对教室设计的基本规定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制订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2.关于大班额的限定

教育部针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过大的局面,已经对中小学班额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小学每班班额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

许多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省市纷纷响应。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新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独立设置的高中班额不得超过45人。

上海市教委明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必须控制在40人以内。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在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

3.关于小班额的推进

上海市自1996年秋季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并开展了“步入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研究,对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认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为了适应上海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11]

我国自1996年上海率先试行小班化教育以来,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对小班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五、基于研究者的班额研究视角

1.关于班额研究的总体评价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多年来对大班额和生师比研究的缺位和无知觉,说明我们的教育研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国目前在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班额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我国众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似乎在任何班级环境中,我们各级教师都可以从教如流,我们各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并应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似乎班级人数的多少,在中国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可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12]

2.关于大班额的弊端

有研究者对中国大班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担忧:“只有从教学目标到考评方式都关注到学习者的差异性,都注意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在大班额的教育条件下,这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必须尝试解决的难题。”“中国中小学班额过大,教师精力不足分配,这种无序或失序有可能导致某种失控状态,因而需要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来解决。”[13]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规模大、班级规模也大的超大规模学校,这类超大规模学校虽然班级数相对较少,但会造成班级学生人数人满为患。而研究表明:班级规模对教师的“教育关照度”(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程度)有影响,而且班级规模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会使教师“教育关注度”下降,从而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学校规模过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气氛、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归属感、人际关系和平等性都有负面影响。[14]endprint

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明显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内学生过多,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情况;过大的班级尤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启发、提问、辅导答疑、反馈讲评等教学方式面对突破班级规模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大班教室只能秧田式座位排列;大班教室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不利于学生健康。

大班额的班级更易产生学习困难学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30~40人的班级里有0~3个差生,40~50人的班级里有3~5个差生,50~60人的班级里有5~8个差生,60~70人的班级里有8~12个差生,70~80人的班级里有12人以上的差生。由此可见,差生人数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呈递增趋势。

有研究表明,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小班额是非常态班额分布,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大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生源较好;小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校生源一般。即现实中的学校呈现的是薄弱学校小班化,优秀学校大班化。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学习负荷大于其他类型班额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班额大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明显少于班额小的班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授式教学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5]

任何一种事物在量上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学校也是如此,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学校性质的变化。

可见,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梁国立.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人民日报,2004-03-18(13).

[3] 胡进.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班额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DHA100264[R].

[4] 源自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教育统计资料[EB].

[5] 源自《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EB].

[6]江西着手解决班额过大义务教育推行小班教学,http://news.sina.com2011-01-23[OL].

[7] 张竞昳.初中大班额现象缓解.郑州晚报,2009-2-26.

[8] 李金刚.人满为患何时休——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教育,2004(22).

[9][13] 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1] 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5).

[12] 张新平、郑小明.关于超大规模学校的若干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7(3).

[作者:胡进(1968-),女,安徽芜湖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

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明显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内学生过多,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情况;过大的班级尤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启发、提问、辅导答疑、反馈讲评等教学方式面对突破班级规模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大班教室只能秧田式座位排列;大班教室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不利于学生健康。

大班额的班级更易产生学习困难学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30~40人的班级里有0~3个差生,40~50人的班级里有3~5个差生,50~60人的班级里有5~8个差生,60~70人的班级里有8~12个差生,70~80人的班级里有12人以上的差生。由此可见,差生人数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呈递增趋势。

有研究表明,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小班额是非常态班额分布,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大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生源较好;小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校生源一般。即现实中的学校呈现的是薄弱学校小班化,优秀学校大班化。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学习负荷大于其他类型班额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班额大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明显少于班额小的班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授式教学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5]

任何一种事物在量上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学校也是如此,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学校性质的变化。

可见,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梁国立.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人民日报,2004-03-18(13).

[3] 胡进.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班额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DHA100264[R].

[4] 源自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教育统计资料[EB].

[5] 源自《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EB].

[6]江西着手解决班额过大义务教育推行小班教学,http://news.sina.com2011-01-23[OL].

[7] 张竞昳.初中大班额现象缓解.郑州晚报,2009-2-26.

[8] 李金刚.人满为患何时休——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教育,2004(22).

[9][13] 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1] 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5).

[12] 张新平、郑小明.关于超大规模学校的若干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7(3).

[作者:胡进(1968-),女,安徽芜湖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

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明显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内学生过多,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情况;过大的班级尤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启发、提问、辅导答疑、反馈讲评等教学方式面对突破班级规模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大班教室只能秧田式座位排列;大班教室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不利于学生健康。

大班额的班级更易产生学习困难学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30~40人的班级里有0~3个差生,40~50人的班级里有3~5个差生,50~60人的班级里有5~8个差生,60~70人的班级里有8~12个差生,70~80人的班级里有12人以上的差生。由此可见,差生人数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呈递增趋势。

有研究表明,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小班额是非常态班额分布,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大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生源较好;小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校生源一般。即现实中的学校呈现的是薄弱学校小班化,优秀学校大班化。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学习负荷大于其他类型班额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班额大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明显少于班额小的班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授式教学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5]

任何一种事物在量上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学校也是如此,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学校性质的变化。

可见,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梁国立.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人民日报,2004-03-18(13).

[3] 胡进.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班额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DHA100264[R].

[4] 源自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教育统计资料[EB].

[5] 源自《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EB].

[6]江西着手解决班额过大义务教育推行小班教学,http://news.sina.com2011-01-23[OL].

[7] 张竞昳.初中大班额现象缓解.郑州晚报,2009-2-26.

[8] 李金刚.人满为患何时休——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教育,2004(22).

[9][13] 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1] 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5).

[12] 张新平、郑小明.关于超大规模学校的若干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7(3).

[作者:胡进(1968-),女,安徽芜湖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2.试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特色 篇十二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核心在于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理念

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具体体现, 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它表现在教育教学方式上, 或表现在某些学科的教学上, 或表现在某类课外活动上。然而, 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教学过程, 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就是特色建设者的教育思想, 是学校主要领导 (或几代学校主要领导) 办学经验的集中体现, 学校领导的办学经验和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相结合, 就是形成这种办学特色的核心, 也是这种办学特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领导教育思想和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体现, 是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生动反映。

这种办学思想是学校领导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独到认识。这种认识, 不仅仅来自于理论的学习, 更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 是教育教学理论思考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相互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思想的表现不仅仅是用漂亮的文字剪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刻在学校大门口的墙壁、石碑上的, 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师生头脑之中, 并渗透于各种教育教学行为之中的。

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都应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学校要办什么样的特色, 用什么方法, 采取那些步骤, 这都受制于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也就是说,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实际上就是学校办学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结果。

二、学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学生群体

学校的办学特色, 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 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 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 而且, 最终能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中体现出来, 即能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其标志就是能培养出一大批能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立志于社会公平、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自己特长的学生群体。

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角度看, 学校的办学特色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1.知识的教学特色;2.技能的训练特色;3.人格的培养特色。这三方面的办学特色能促使学生形成三种不同的特征, 即知识特征, 技能特征和人格特征。应该说, 这三种不同的办学特色都有其自身的实际价值, 对学校的特色建设都有其积极重要的意义。然而, 在考察、考评、交流和实际工作中, 部分学校的领导往往把关注的目光重点投向前两种办学特色上, 而对于第三种办学特色就关注少。因此, 我们常见一些学校积极地开设某些知识特色班 (如各种学科竞赛讲座) 和技能特长班 (如各种书法、舞蹈、体育培训班) , 从而对某些学科进行超前性的知识传授, 强化教学难度, 或加强力量对学生进行某些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此相对比, 在如何培养学生怎样追求真理、立志于社会公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行意志、学习兴趣和态度、行为习惯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就少见鲜有 (分析原因:是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 , 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相对不平衡。

客观的说, 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特长不仅仅在认知因素中表现出来, 而且在各种非认知因素中也能表现出来。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上的优势, 或在某些技能上的超群表现固然是一种特长, 然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某些品行意志、追求真理、立志于社会公平、情感、兴趣、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突出倾向, 也是一种特征特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在品行意志上追求真理、立志于社会公平、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和特长, 比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更富有意义, 更富有发展价值。因此, 不能把办学特色的内容限制在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上, 也不能仅仅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上来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 而要从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等教育内容上入手。学校应该注意把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特色教育整合起来, 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全面性, 具有更深刻的内涵。这里需要提出的是, 学生的特征特长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尤其是, 学生的特征或特长显露在时间上是有长短之分的, 有的学生某些特征或特长在短期内能显示出来, 而某些特征特长要经过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示出来。例如, 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来, 而在追求真理、品行意志、行为习惯等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就不能在短期内显露出来。另外,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的不同, 其特征和特长会在不同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 而有的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其特长将永远被埋没。

因此,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用短视的眼光来评判学生, 尤其是不能只注意到学生的显性特征和特长, 而忽视学生的潜在特征和特长。同样, 在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过程中, 不能完全用学生当前表现出的特征或特长来评判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和得失。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不能只注重短期效应, 而更应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学校办学特色的根本在于学校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

1. 从特色教育的目标看, 特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

养有个性、有特征、有特长的学生, 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能得到提前充分的发现和发展, 但这是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 因为学校是不能把力量都集中在只对部分学生的特色教育上而减弱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力度, 从而造成教育力量在分布上的倾斜和有失公平。再说了, 即使对于部分接受特色教育的学生来说, 使他们在某些学科上获得超常发展的同时, 同样也不能以损害其它学科的学习为代价, 即是说不能人为地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倾向。因此培养有个性、有特征、有特长的学生是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特长发展与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 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本质目标, 这种目标与现代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相对一致的。

2. 从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过程中来看, 学校办学

特色是在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因为建设一所学校, 首先必须完善常规建设, 使学校内部各部门、各机构能相互协调, 形成和谐的运行机制, 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 学校主要领导才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特色教育的目标和切入口, 合理配置学校的教育资源, 进行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如果没有这种常规性的建设作为基础, 学校的办学特色就很难真正形成。.

3. 从学校办学特色的内部机制来看, 学校的任何

上一篇:有趣的游学活动作文300字下一篇:财税信息检索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