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书单

2024-09-15

罗辑思维书单(共10篇)

1.罗辑思维书单 篇一

“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最早关注罗辑思维是在2012年,《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脱口秀栏目,由央视《对话》节目前制片人罗振宇发起创办,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包括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全媒体互动形式。“罗辑思维”从每天60秒的语音推送、到脱口秀节目、再到收费会员、然后是将脱口秀节目整理成文字书籍出版、开微店售卖“罗辑思维”产品(年历、笔记本、食品等),如今在其最新书籍中开始推送带有“罗辑思维”品牌的“牛人”微信名单。

尽管罗胖(罗振宇)一直自谦地说,他只是在做好玩的实验。但350万的粉丝和订阅者、销售惊人的微店,以及本书,都是最好的证明:罗辑思维很成功、很不简单。短短三年,粉丝与《罗辑思维》、与互联网、与社会连为一体,形成规模化社群效应。《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申音曾说,“《罗辑思维》的核心从来就不是内容,而是社群。”

通过近三年对罗辑思维的关注我想谈谈自己对罗辑思维“互联网+自媒体”的成功的一些浅显感受与认知。

第一,用户中心(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提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给了青年人、求知欲强的人、爱思考的人一个连续不断的刺激。《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为用户呈现了众多有趣味、有意义、颠覆性的话题,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社会、民生、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制造出了“听高手聊天”的感觉。

第二,追求极致体验。被罗振宇定位为“马桶伴侣”的每天早上六点半的60秒语音,集中体现了极客精神。在细节上追求极致,代表对用户的尊重,通过极致体验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第三,简约低成本的运营

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奉行极简主义“一个人”的电视台。与电视台录节目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这在传统电视看来简直无法接受。但制作的简单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反倒因为这种轻制作,使得节目更为聚焦、轻松愉快。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通过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最后借用书中所说的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希望罗胖能每天继续坚持60秒一直坚持向我们推荐精彩的书目,带来精彩的分享。

2.罗辑思维书单 篇二

一、借力新媒体

《罗辑思维》创办于2012年12月21日, 这一时间恰好是微信这一新的社交媒体刚刚起步的阶段, 正是借助于新媒体, 《罗辑思维》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 自身影响力才能够不断增加。从《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上线的第一天起, 其微信订阅号每天的60秒语音也推出了, 用户通过添加《罗辑思维》的微信订阅号而成为运营商服务的对象。微信的订阅号就是一个不断向用户推送各种信息的平台,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订阅号进行关注, 这样就会定时收到相关的信息。只要用户关注了《罗辑思维》的订阅号, 就会每天收到它的语音, 这样每日不间断地推送, 使用户打开微信收听语音成为一种习惯。借助新媒体——微信的力量, 《罗辑思维》成为自媒体中的佼佼者, 不仅成功拥有数百万会员, 还把微商城经营得风生水起。正是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才不断发生变化。

二、节目自身的魅力

《罗辑思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除了借助外力——新媒体之外, 主要还是节目自身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打知识牌吸引年轻人。节目本身的定位就是一档知识类脱口秀节目, 其所有的衍生产品也都离不开知识本身。不仅每期节目中讲到的话题离不开书, 而且每天的微信语音也是要随之推送一篇文章, 就连微商城也在卖书等文化类产品。节目的定位非常明确, 就是打知识牌。而节目的主要受众恰好是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思想的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中有很多人爱知识爱学习, 他们渴望有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知识, 《罗辑思维》正是一个供年轻人学习与交流的知识平台。于是节目的受众就越来越以爱知识的年轻人为主, 而节目的定位也更加坚定地走知识路线, 从节目的选题到策划都越来越依赖于好书与好思想, 也正是节目自身的质量过硬才能够越来越有吸引力。

(2) 谈创业梦激励创业者。《罗辑思维》是由资深媒体人对自媒体的探索而创办的一档节目, 因此从创办伊始就本着创业者的理念。正因为如此, 节目中传播的理念和讨论的话题就多和创业有关, 如在《拒绝逃离北上广》那期节目里鼓励青年人选择在机会更多的大城市里逐梦;在《疯狂的投资》那期节目里讲了创业者想要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 鼓励想要创业的人立即行动。在《罗辑思维》的微商城里也有年轻创业者的产品, 《罗辑思维》为他们提供了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更多的创业者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罗辑思维》把自己的创业梦和更多的创业者联系在一起, 成为支撑这些人梦想的一种动力, 反过来节目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三、适时出手为自己盈利

一个节目要运行下去不仅要借助新媒体并有好的质量, 更要有充足的资金来维持节目的日常开销, 这就需要为自己盈利。由于有良好的媒介平台和业界优良的口碑, 拥有众多粉丝的《罗辑思维》从多方面开发自己的潜能。

(1) 会员制度。通过会员招募, 《罗辑思维》的会员不断增长, 通过收取会员年费, 节目的运营就有了资金保障, 也方便了运营商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会员费成为运营商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微商城。微商城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而不断地丰富, 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卖书活动, 一次是卖《战天京》, 一次是卖《疯狂的投资》。为了配合这两本书的销售, 在视频节目中分别有两期节目《成大事者不纠结》和《疯狂的投资》结合书的内容展开讲述, 起到了宣传书的作用。通过卖书既宣传了理念, 更增加了收入。微商城里卖的东西几乎都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 《罗辑思维》的受众又多是一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 所以这些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有市场的。

(3) 出书。运营商的另一个收入来源是把《罗辑思维》每周五的视频节目整理成纸质形式出版发行, 现已出版了两本书, 分别叫《罗辑思维》和《罗辑思维II》, 在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都可以买到。由于很多人有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而且节目的很多受众想对每期节目里讲到的知识进行反复的研读, 所以文字版《罗辑思维》有很多购买人群。

四、在坚持中前进

《罗辑思维》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坚持, 从节目创办那天起, 每天早晨罗胖的60秒语音没有间断过, 每周五的视频脱口秀没有停歇过, 节目一贯秉承的理念也没有变过, 这些应该是这个节目之所以不断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在新兴媒介高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人们今天还津津乐道的事物在明天也许就会被一个新出现的事物所替代, 所以节目也在不断自我提升。例如, 征集新一年的文案策划, 让网友看见好文章随手发给罗胖, 更重要的是每期节目录制前主持人罗振宇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读相关的书籍等。正是因为这份坚持, 使得《罗辑思维》不仅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继续存活, 还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会员, 而其不自满不断前进的精神使节目逐渐成为一个有越来越大影响力的自媒体品牌。

五、结语

自媒体作为媒介融合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媒介形式, 其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 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由传统的接受大众传媒提供的单向信息到现在通过新兴媒介接收的多元信息。

摘要:自媒体是近些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媒介形式, 虽然最初只是表现为小众化的传播, 但由于其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很多自媒体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媒介产业链条。为了更好地研究自媒体的成功模式, 本文以目前国内自媒体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罗辑思维》为例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媒体,罗辑思维,微信订阅号

参考文献

[1]滕红真.探究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专业化趋势[J].新闻传播, 2013 (08) :252-253.

3.罗辑思维的粉丝经济 篇三

一说起“粉丝经济”,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小米。这是一家商业机构,如果非要说粉丝经济,可谓是机构的代表。但在我看来,小米其实做的都是“品牌管理”,那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只不过今人不看书,发现一个公司从0做到100亿美元,赶紧弄个新概念出来套将上去。小米的品牌管理在具体战术上有很多创新——比如极其擅长使用社交网络——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罗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这句论断,要从什么是“粉丝”说起。我有位朋友,曾经发明了一句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所谓粉丝,就是部分让渡思考主权(给偶像)的人。也就是说,有些事,不思考了,交给ta觉得值得交给的人代为思考,后者给结果就行。这句话其实和“脑残粉”是有些契合的:脑子里部分残缺,可不就是让渡了部分思考主权。

部分让渡思考主权这事,其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吃饭点菜这个事就很让人头疼,于是在饭桌上,很多人愿意让渡这个思考主权给其他人,这种让渡不能说人蠢,就像罗辑思维的大把听众,其实并不蠢,只是有些事儿,听听别人就好,何必凡事都要独立思考?

小米其实并没有做到这点,因为它毕竟还是个机构。而罗辑思维完完全全是依靠人格魅力撑起来的,有立场有态度。比如说,罗振宇就曾经在一档节目里大骂中医是伪科学,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粉丝离去。不过罗振宇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个事,甚至管这个叫“洗粉”。不能认同罗振宇立场和态度的,但走无妨。这种事儿,对于一家机构,是很难做到的。

个人品牌在明星圈里也很常见,但像罗辑思维这样运作粉丝的,的确不多。明星其实和小米正好反过来,小米是机构品牌追求人格化,但过往的明星经纪,很有些个人品牌机构化的色彩。太多的明星,其实根本就是由经纪公司在严格压制他们的个性,临了成了一个机构化的品牌。

所谓机构的粉丝,和所谓个人的粉丝,就是这点差别。对于机构品牌的粉丝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靠谱:嗯,小米做的东西靠谱。对于个人品牌的粉丝来说,还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立场和态度,这两者比靠谱更为高级。实话讲,小米的核心是价廉物美,它很难把一个东西卖出很高的价格来,但罗振宇可以。我一个出版策划机构的朋友告诉我,罗辑思维很快就要推出一个礼盒,内有书几本、茶叶一盒,价格嘛,不太会是贴地走的。

粉丝经济在奢侈品领域中,是有些许反映的,作为某个奢侈品的粉丝,ta所要的,就是那种张扬的意味,并给自己贴上某种社会阶层的标签。所以奢侈品能够卖出高价。罗辑思维的目标看上去是要做一个社群电商,贴上罗振宇的牌子,增加附加值。只不过,申罗分家后,可能会笼上一层阴影。

4.罗辑思维书单 篇四

2014-05-28 武志红 罗辑思维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作者:武志红

模糊中,蕴育着各种可能性。但是,模糊中藏着的各种可能性,会让人不安、难受,最极端时,会让人有失控感。有失控感的人,会急着逃离模糊感,而寻求确定感,以此让自己恢复控制感。

各种大事爆发后,阴谋论会必然盛行。阴谋论,就是给了阴谋论信奉者一种虚假的控制感。马航客机失联,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答案,这会让无数人不安,所以阴谋论更加盛行。特别是,各种阴谋论都指向美国。

打开百度,输入“马航阴谋美国”这几个关键字,就会看到如下消息:

没觉得么,马航就是一个阴谋,操盘者很可能就是山姆大叔。

马航失联是美国的阴谋?

马航事件,美国阴谋?

马航也许是美国的阴谋。

马航失联,美国的阴谋,做好防范。

马航MH370事件是美国彻头彻尾的阴谋!

马航事件到底是不是美国的阴谋!

这些标题,已有点歇斯底里,但若打开关于马航客机事件的任何一个大的报道,然后点开下面的评论,就会看到更歇斯底里的阴谋论论调。这些论调,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推论,这就是事实,我无比确定这就是事实,美国不是一直都这么干吗?

2001年9月,我研究生毕业,到广州日报工作,做的恰巧是国际新闻,没多久就遇到了“9•11”事件,然后是美国发起的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等等。那时小布什主政的美国政府,对这个世界做的事,远多于现在。并且,我还做了几年的国际新闻,也是超敬业的那种,丝毫没形成美国阴谋论的论调,马航客机事件,更不会有。但我很熟悉这种论调,所以

预料到,一直是悬念的马航客机事件,一定也会引起更为广泛的美国阴谋论。

有意思的是,美国阴谋论不仅是普通网友的调调,一些网络大V也有,甚至我看到一些心理学专业人士也有,不过他们表达的特别压抑。或许,心理学专业人士是怕同行给他下诊断吧,他们头脑上也知道这种调调有问题,但头脑上清楚却遏制不住他们内心里的倾向。

那么,心理学上怎么看美国阴谋论?

用我前面的控制和失控的理论来解释,是最简单的,即马航事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答案,这让人不安,而阴谋论可以让人有一种确定感。

为什么是美国?因为,将这个世界上各种灾难,确定的和不确定的,都指向对这个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美国,的确是一个简便的归因。

但是,这种归因,不折不扣是一种被迫害妄想。你如何知觉外部世界?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又是美国)将此分成四个等级。最好的等级,是你信任外部世界,并因此可以向外部世界倾注你的热情;次好的,是你将外部世界过度理想化,譬如你觉得美国是世界救世主;次差的,是将外部世界知觉为一个苛刻的存在,它会满足你的一些需求,但很苛刻,你稍有差池,它便会惩罚你,譬如邪教信徒;最差的,是你将外部世界知觉为被一个无所不能的迫害者所掌控。

最差的这个等级,即被迫害。被迫害也可以分两个等级:一,你很容易感觉到被迫害,但迫害你的,是很多因素,并未统一成一个整体;二,你觉得,存在一个系统的迫害者,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它干的。后者,即著名的被迫害妄想。

被迫害妄想,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经典症状,患有此症状的人,会觉得他在被某个无所不能的人构建的一个加害系统所监视所迫害,自己的一切不幸和意外都是他和这个系统干的。

严重的美国阴谋论,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被迫害妄想。第一,事情上的一切事情都有联系,它们都有同一个负责者——美国;第二,美国与各种力量构建了一个简直无所不能的体系;第三,任何敢和美国对抗的力量,譬如普京,都好了不起!

所以,持有这个论调的人,会很容易将乌克兰危机、马航客机事件、钓鱼岛争端与南海争端等等联系在一起,并觉得美国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是要借马航客机上的中国人,转移中国政府注意力等等。

作为曾希望成为国际问题专家的前媒体人,我想说,美国虽然很强大,它的影响力非凡,但它的影响力远不能这么具体而精微。其实是,这是持阴谋论的人的头脑在下一盘想象中的棋。真实的世界充满偶然和意外,而头脑的世界,则很容易走向因果论,且将各种因素轻易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也挺爽的,当头脑做此想象时,好像整个世界都成了自己头脑所掌控的一盘棋,自己就成了那个下棋的人。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写到,一次他和哥哥去看一个朋友,那哥们正站在一张世界地图面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想象自己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可以怎样攻下美国等等。

这是美国阴谋论者的一体两面吧,其实是,做此论调的人,在妄想着如何控制世界。

罗胖曰:

阴谋论者的世界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喜欢简单故事——这是没长大。

2,喜欢扮演弱者——这是长不大。

3,喜欢愤怒——这是不愿意长大。

5.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 篇五

原创 2015-08-31 秋叶 秋叶PPT

8月29号有个微信号转了一篇来自知乎的热门回答,当然没有注明出处。文章的标题很惊悚——《罗辑思维的骗局》,一天下来,阅读量已超过4万了。

我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想看看我的朋友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没想到好久没说话的罗振宇在朋友圈留言了:“我得罪你了?”。

我赶紧私下解释说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不公平,我做个摸底调查,了解下民意,省得给自己挖坑,好替你写公关文。老罗一笑,那你好好写。

然后开写了,不知不觉写得好长,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我对罗胖和罗辑思维的观察

罗振宇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只比我大三岁,眼界却比我高了一大圈。

2013年他的视频《狭缝中的80后》引发大讨论,他提出“U盘化生存”的理念,列举了一个做PPT的高手靠手艺也活得很好的例子,他说的其实是我,后来很多人看到了问是否是我,我说你猜?他其实帮我打了一把广告。

那时我还不认识他,看了视频,赶紧粉了他,还和他通过微博私聊过对“U盘化生存”的看法,我的建议是他应该强调一下,对职场新人,先要适应组织化生存,练好内功,才能自立门户,适应和各种组织的U盘化插拔生存,我感觉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

后来罗胖回母校华科演讲,全场爆满,我借点团队顾问身份近距离听他分享。那一场演讲很成功,结束时我和罗胖打招呼,告诉他我就是那个秋叶,他非常认真看着我,眼睛开始放光,说:“秋叶,我就说一句,微信未来变化会很大”。斩钉截铁,不给你一丝怀疑的余地。我在猜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暗示我什么?我还没明白这些关键就听说微信公众号要折叠了,然后罗胖世界上最无理的会员招聘方案出来了,罗胖5小时招满了5000会员,日入160万。

这个案子一下子刷新了自媒体的三观,以致玩自媒体的人不谈谈罗振宇,不谈下魅力人格体都显得自己落伍了。罗胖这事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想了很多微信运营的方向,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做会员制》说明我当时的想法,但是罗胖用自己的行动帮我想清楚一个关键的事实,自媒体人如果有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是可以让一部分粉丝购买的。想清楚这一点,我就紧急启动了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那一天是2013年8月5号,后面的发展还算顺利,我走通了在线教育的一条路。我这条路也启发了很多同行也通过在线教育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好的回报。

没有罗胖,我还是会走上这一条路,但有了罗胖试水,让我不需要走弯路就找到了最佳切入的节奏。

2013年9月,罗胖邀请我去北京,就在他录视频的办公室,他想做一期关于大学生的视频,因为我写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送给罗胖他还算肯定,想听听我对做这期节目的看法。

那天应该来了五个人,罗胖,申音,我,杜若洋编辑,还有一位美女,对如何做这期节目,大家看法并不一致,那位美女发言很犀利,看起来很年轻,却毫不怯场。交流结束,我们分手,美女邀请罗胖去三里屯体验她的产品,罗胖说一定。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美女就是马佳佳——嗯,我承认不喜欢马佳佳,我第一眼就没有看对眼,我和她气场不对。但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我也许感受到我自己的气场完全无法驾驭这样的90后,所以潜意识给自己找了一个我不喜欢这样的人做回避的借口。但显然罗胖和这样的女孩子打交道游刃有余,我心里暗暗评估了一下,除了口才说不过罗胖,道行我也不如他。

对了,马佳佳的胸的确很大,我承认我偷看了好几眼。

再后来,罗胖二期会员继续爆发800万,如日中天,我的在线教育刚刚启动,也找到了2000学员,那时我反复思考罗胖的会员制,我觉得这个模式有个缺陷,没有标准化的服务。我总觉得没有标准化的会员服务,做下去规模一大会出问题,我的商业理念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标准化服务其实也是管理客户期望的有效工具,多少钱买多少服务。服务水平可以不断在竞争中优化提高,但比模糊的服务承诺好。

我建议罗胖去做个产品,比如捆绑图书或者电影,或者提供一个会员服务框架,罗胖说了一句让我想了很久的话:“我就是要他们猜不透我下一步是什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新鲜感。”

我后来想,罗胖这话是对的,一旦一切可以被预测到,游戏就不那么好玩了。但是罗胖的个人创造力能否支持那么长的十年实验,我还是表示担心。

我私下和萧秋水聊天,我说罗缉思维的商业估值有一个在工业化社会看来是硬伤的环节,就是罗胖自己。罗缉思维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罗胖,他如果病了,不能发语音做视频搞活动了,他的商业模式不就遇到问题了吗?

罗胖一直坚持发语音到今天,真的是个奇迹。起码身体没有出大毛病,而且死磕60秒的态度,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用肉身娱乐大众,每天和自己死磕,沉淀了自信,也逐步沉淀了他的一套运营理论——我敢断言罗胖不是一开始就想清楚了全部细节,否则他也不会把罗缉思维叫一场跨度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但粉丝和会员给了他信心和底气,他开始带着会员挣福利了。

我觉得那是罗缉思维会员最欢乐的一段时间,只要是罗辑思维的会员,似乎天天都可以通过听语音得到福利,2014年春节,罗胖干脆来了个惊人的策划——霸王餐。

我并不认可霸王餐这个策划,所以武汉有罗友邀请我去吃霸王餐,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白吃别人的一顿饭是没有道理的,除非你能给他解决点问题。发条微博发条朋友圈,只能让别人看到你的欢乐,更加想加入罗缉思维会员,一起玩high到处占甲方的便宜,但甲方未必能够通过这点社交媒体的传播得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这不是求真求爱求智的人去做的事情。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当时也是有十几万粉丝的微博号,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粉丝的真实购买转化率,这是一个超出很多人预期的低数据,以致后来我发展出了一句名言——真爱就给钱(买我的产品),别当粉我就是爱。

但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的社交媒体的真实价值呢?果然抱成团就有价值了?我看到今天,罗缉思维的500万粉丝离开罗振宇这个大脑,好多罗友圈也就得散了,社群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

霸王餐算是各种争议,但邀请罗胖讲课的企业是多了。他在微信上也悄悄尝试了很多新策划,比如六一狂欢节、去福建采茶、组织小伙伴一起去旅游等等的,一直都有抓我眼球,我一直有跟踪他,分析他,这个男人拥有一颗最强大脑,研究他可以省我好多事情。真正让很多人觉得罗胖干了一件Low的事情估计是14年他搞中秋月饼,虽然和顺丰合作,但月饼就是月饼,和罗胖一贯特立独行脑洞大开形象还是有点搭不上。

对于罗胖搞月饼这事,我的态度是我看不懂,如果是我,我不想做这个策划,但是我看不懂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看不到,罗胖接触的圈子和人和我完全不同,我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就认为他的尝试就是错的。

事实上,罗胖这次送月饼还和白鸦深度合作,打通了后来走向电商微平台的发端。我自己在微博上做了很多搜索,反馈信息不多,我感觉月饼这个东西似乎不是一个适合在新媒体上分享传播的载体。

我觉得罗胖这样玩下去似乎江郎才尽的时候,罗胖和方希合作推出罗胖推荐的书箱,不说是什么书,6本书和3个神秘礼物,直接499开卖,3个小时卖完!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说罗胖这次找对方向了,他就应该荐书卖书,给中国的读书种子一个渠道了解好书,也通过卖书获得自己运营需要的资本。我觉得罗胖整个策划太棒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定价太高了一点,其实6本书卖499不贵,但是考虑网店有打折,加上中国读者舍得花60元吃顿肯德基也舍不得买本书的心态,我觉得如果书定价349元会更好,薄利但是多销——我是担心这个价位买到书的朋友,看到书事后会觉得自己冲动了,明明网店300元打折可以买到的书,为何要多花200元?这不是信任经济,这是宰信任经济。但是罗胖走卖书,卖文化产品的路,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我忙着做自己的在线课程,事情越来越多,罗缉思维渐渐也少听了,直到2014年底,罗辑思维招三期会员了,这次还拉来了脱不花做CEO,我赶紧买了铁杆。

这次买铁杆的经历有让我打开脑洞,我在微信群潜伏半个月,看到一群人如何期待会员到互相鼓动买下会员的过程,这让我突然意识到社群营销的时代来了,应该说这次经历让我有心去研究社群,马上我就在自己的秋夜青语微信发展了三个QQ群,做社群运营实验,这些实验心得加上我自己的QQ群运营心得,变成了7月出版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在运营上,这个胖子又给我上了一课,看来,这个家伙我还得继续研究学习下去。我买铁杆是很功利的,2015年我的在线课程推广需要找个合作方式和罗胖平台连接一下,我要流量啊,但我按罗胖的游戏规则来,先买个铁杆,再争取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就是《甲方闭嘴》项目,这个项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只有罗缉思维才能制造这样的影响力,5万元,得到一次文案届高手的策划,然后罗缉思维帮忙传播,这并不是一件很贵的事情,对企业而言,报名尝试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本来就不应该指望花5万就能改变世界,但是至少可以花5万认真研究下罗胖是如何让手艺人和企业建立链接的,我看几乎参与《甲方闭嘴》的甲方顶多是闭了嘴,但最有价值的事情没有去研究。而我却从这个事情里面得到启发,开始默默聚合PPT圈里的90后,用《秋叶教你马上搞定高颜值PPT》课程打造一个彻底众包的在线课程。

且不说我从《甲方闭嘴》项目里面还有收益3万,仅仅是研究甲方闭嘴的运营机制,研究罗振宇如何放手让小马宋尝试自己的构思,提供平台支持,就足以启发我太多思考。现在的罗缉思维,不仅仅是罗胖的平台,也是一群手艺人的平台,这个模式固然有商业化的嫌疑,但是反过来说,罗胖帮助一群手艺人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成为真正的自由人路上迈出一大步,这怎么不能算好事?

最近罗胖的搞了一个中秋书箱活动。你买1000套罗缉思维定制图书,罗辑思维就送你一篇免费推广,再请文案高手帮你写。这个策划出发点不错,很多企业有送礼给高端客户的需求,礼物价格低了也拿不出手,罗胖打礼品市场,送书又显得体面,还送一期广告,这个路要走得通,也是一个好的变现方式。

我的朋友,教DISC的李海峰老师也是豪气,马上下了1000套书,买了28.8万的《明月长风九万里》书箱,希望借助罗胖的平台为自己做一次推广。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李海峰老师是冲动了,个人品牌的推广很难指望罗胖一篇好文案能解决的,需要持续不断运营,不断曝光,难度真不小。而且不能认为罗缉思维500万粉丝就等于有500万人会收听语音,收听了语音也不等于都会回复关键词,回复了关键词也不等于就会看介绍你的文章。再加上为你写文案的人,未必能对上你的气场,这点也要替罗缉思维担心,业务多了,如何保证质量,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啊。

我做网络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把网络看做能爆发的地方,要平常心,日进一卒,每天新覆盖100个人就很好。很多人希望搭上风口,一次性爆发解决问题,这不科学。不过海峰是豪爽人,说做推广愿赌服输,有效果就是赚,没有效果也是自己交学费过程,可惜有这样心态的人不多,这点心态让我很佩服李海峰老师,是能做大格局的人。

我在两个企业也听过,说请来罗胖分享,效果不大。当然不大,你请谁来分享效果都不大,我们这些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微博微信大号,哪个不是一天天努力刷出来的存在感,我们比你们运营努力太多了,不看到这点,总是想走捷径,这怎么行?

我其实也挺理解罗胖的一些策划,未必好,但一个人饿着肚子的时候,吃相都不会太好看。先活着,才有机会证明自己活得好。

我对罗胖的支持也很简单,我前后买了2000本《罗缉思维1/2》,作为图书赠品送给报名我课程的学员。

真爱就付费支持,说别的就没有意思了。大家都有梦想,可梦想是最烧钱的。

如何三观正确的黑罗胖

罗振宇是人不是神,自然也有犯错犯晕的时候,这很正常,但你也得想到他犯病感冒还哑着喉咙反复录59秒音频的事儿,这不是一个正常人。

真正想做事的人哪有几个是正常的?——我在很多人眼里,也不是一个正常人呢。不要红的时候一窝蜂都去捧他,看到一点负面言论又一窝蜂都去黑他,这不好。

这篇骂《罗缉思维是骗局》的文章,说他“看到的罗缉思维节目的思路都是先立一个观点或者结论,然后挑选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削弱这个结论的证据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者一带而过。是一种目的驱动的“论证”,律师,政客式的论证。”

其实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如此。你眼里看到一个人的缺点,还不是一样选择性搜到越来越多负面看法,就以为自己真理在握,问题是别人对罗缉思维的赞语和肯定言论,你也一样选择性失明,这种文章如何让人服众?

别说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知乎是个什么地方?——我有时候觉得知乎是一群高智商的黑,喜欢把所有的非主流成功人士用貌似理性公正态度慢慢剥皮为乐的地方。罗振宇,罗永浩,这些言语但凡夸张一些的人,是知乎上牛人最好的批评对象,安全无害还能赢得无数点赞。等有一天我课程真正做到大卖了,我在知乎上还不是一样被黑出翔。

不过让人黑出翔也不坏,诱发好奇心有人来围观会多卖几个课程的,毕竟课程几千个学员口碑在那里摆着。

我始终坚持我的观点,我认为罗胖要么为会员提供标准化成本可控的服务,要么选择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做运营——最好的产品就是图书,是《读库》的长期合作就不错。

但是罗胖的思考显然和我不同,我觉得这个无关是非,我和他思维模式不同,他是学新闻的,擅长传播,我是学机械的,本质上更习惯做产品卖。

罗胖会员制度核心是“供养”,爱就供养。我认为这个词用得不好,还是微信选择的“赞赏”更好,爱就赞赏。

赞赏是奖励你过去做的分享,期待你未来有更多的分享,但即便你不分享了,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期待。

而普通人一旦花费200元也好,1200元也好,做了会员,说是供养,其实还是渴望超值的回报。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懒人,哪里有几个真正爱独立思考爱求真求智的人,花费了200元,就觉得罗胖如果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就感觉吃亏上当的人比比皆是。

但如果这样,你当初为什么要花钱买会员呢?罗胖这个“骗子”一开始就承诺——我对你们没有承诺,信就来,就当看一场游戏,不然怎么叫世界上最无理的会员制度?

不过我想很多人还是会觉得,罗胖肯定会爱惜羽毛,肯定会给我们创造超值的福利,是的,他创造了,他不断做出各种策划,有成功有失败,正因为有我们会员和粉丝的能量,才能让他如此潇洒,而我们本应该通过他的实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就是200元会员供养的意义所在。

可惜在我们这儿,知识不是无价的,知识是没价的。

大部分人呢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观察力和分析归纳总结批判的思考力,那这游戏就没有办法玩了。

罗胖的问题不在于会员,这是一个人的梦想和普罗大众智商的结构性矛盾,无解。我觉得罗胖的问题在于野心,假如罗胖满足会员收入,安心做一个读书节目,不求做大,小而美,有没有可能?

如果我是罗胖,我觉得不可能。

一个中年男人最大的诱惑不是大胸妹子,而是你发现你居然有机会改变世界,哪怕只有一点点。

罗胖是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观,他怎么可能不去思考如何让事业变得更大?

会员制是有极限的,而且有言在先,最多十万。如果要做更大的事业,自然要考虑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人来玩,引入手艺人,引入那些想“U盘化生存”的,有个人魅力的手艺人入驻罗缉思维是必然的运营选择。

一旦罗缉思维开始推荐各种手艺人了,那些粉丝就会感觉到啊,你变了,你商业化了,你不纯粹了。

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不能说粉丝的看法是错的,因为看起来罗胖一遍遍让粉丝从“团要”到了“团购”,好像是越喜欢他,越信任他,就越会买他推荐的服务或产品。但反过来说,罗胖不是产品经理,他无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实体产品,他擅长的是媒体,媒体真正能获得的是流量,变现的渠道并不多——基本上也就是广告,广告多了总是让人讨厌的。另一个和罗胖一起出道的央视人凯叔,转型自媒体后很快找到儿童有声读物产品+亲子社群运营模式,我觉得运营空间潜力更大。仅仅有影响力,却没有自己影响力直接覆盖的定价权产品,运营的压力总是很大的。传统媒体像报纸,遇到的危机就在这里,影响力还在,但是报纸没有人买了,危机一下子就来了。

商业模式有其内在的规律,要维持罗缉思维现在规模的运营,我看靠会员费是远远不够的,做大还是小而美?即便再回到原点,我想罗胖也会毫不犹疑选择做大——否则我们当初出发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做一个小而美的创业?

该说说罗辑思维的节目了,这里面倒是大有可以批评的地方,爱断言式的观点,缺乏严谨论证的框架,生动形象但是缺乏精确定义的语言风格,让很多人认为罗缉思维节目偏离了求真求智的本意。

《罗缉思维的骗局》有一句批评是值得重视的:谈论的事情超出了谈论者的能力。比如我觉得他对中医的看法引起网络很多人粉转黑,恐怕就是有这个问题。我认为大陆的民间老中医更多是经验,的确不是科学,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保留一点空间是好的。但这正是罗胖尴尬的地方,他毕竟是一个人,公司越大,事情会越多,虽然有请脱不花和助手帮忙,但是时间久了,做好半月一期视频压力还是会越来越大。

另一个尴尬就是,罗胖深谙媒体之道,话说得没有漏洞了也就四平八稳,抓不住眼球;但话说绝对了固然能刺激眼球,但又显得自己不像个理性读书人。

换了你,怎样选?——我只说说我,上周谈了下微信,说订阅号运营越来越难,要改变运营策略,结果微信小编改出来的标题是《订阅号已死》,但居然这个标题抓住了眼球,打开率特别高,文章也特别引发共鸣,我发自己微信的时候怎么办?把标题改成平和更符合原意的?

我没有改,还是用《订阅号已死》,又是一天几万的阅读量。

你问为什么?——我们出来卖都不是做慈善的,我们只不过希望自己赚的钱是干干净净赚到的,虽然有时候吃相不会好看。

对于不喜欢罗胖的人,有句话骂他总是很给力的——他就是个商人。

6.逻辑思维书单 篇六

第51期:中国从哪里来

《春秋大义》熊逸

第50期:总统是怎么被扒光的《光荣与梦想》[美] 威廉·曼彻斯特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第49期:数字的坏话

《统计数字会撒谎》 [美] 达莱尔·哈夫

《数字是靠不住的》 [美] 查尔斯·塞费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48期:是非功罪说泡沫

《泡沫的秘密》[美] 加伯

《大泡沫》[美] 丹尼尔·格罗斯

第47期:甲午悲歌·下

《沉没的甲午》陈悦

第46期:甲午悲歌·上

《甲午战争史》戚其章

《甲午战争新讲》戚其章

《致命的倔强》邢超

第45期:疯狂的投资

《疯狂的投资》

第44期:宋教仁遇刺案

《旧邦新造》章永乐

《谁谋杀了宋教仁》张耀杰

《真假袁世凯辨别》端木赐香

第43期: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

《自由与荣耀》[美]拉莱 [法]多米尼克

第42期:武器的进化

《战争改变历史》[美]马克斯·布特

《机关枪的社会史》[美]约翰·埃利斯

第41期:成大事者不纠结

《战天京》谭伯牛

第40期:医生的敌人 《心外传奇》李清晨

第39期:海盗的世界你懂吗?

《海盗经济学》[美]彼得·里森

《海航秘史:加勒比海盗》[英]奈杰尔·考桑

《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

第38期:到底谁在迫害科学? 《伽利略受审新解》马建波

《伽利略的女儿》[美]达娃·索贝尔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美]斯图尔特 郝长墀

第37期:一个该死者的意外生存

《为废除死刑而战》[法]巴丹戴尔

《论犯罪与刑罚》[意]贝卡里亚

《杀戮的艰难》张娟芬

第36期:“卖国贼”的战场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唐启华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邓野

《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唐启华

第35期:谁弄脏了高利贷

《教皇与银行家》[美]杰克·卡希尔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王巍

《金融的逻辑》陈志武

第34期:有一种失败叫闹剧

《支配社会学》[德]马克斯·韦伯

《共和中的帝制》张鸣

《信任论》郑也夫

第33期:领导,你为啥不信我?

《叫魂》[美] 孔飞力

《曹寅与康熙》[美] 史景迁

《乾隆帝》[美] 欧立德

第32期:3D打印有未来吗? 《创客》[美]克里斯·安德森

《奇点临近》[美]雷·库兹韦尔

《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美]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

第31期:被误会的租借

《中国租界史》费成康 《上海租界志》史梅定

《上海法租界史》[法]梅朋 傅立德

第30期:纳粹的毒瘾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安德烈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德] 格茨·阿利

《极端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29期:市场的广度

《新卖桔者言》张五常

《生活中的经济学》[美]加里·贝克尔 吉蒂·贝克尔

《免费:商业的未来》[美]克里斯·安德森

第28期: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杜家骥

《南明史》顾诚

《洪业》魏斐德

第27期:费马达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英] 西蒙·辛格

第26期:改变世界的箱子

《集装箱改变世界》[美]马克·莱文森

第25期:他真的拯救了美国? 《美国大萧条》[美]默里·罗斯巴德

《另类美国史》[美]托马斯·伍兹

《通往奴役之路》[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第24期:曾国藩成功学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第23期:托克维尔讲什么?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回忆录》[法]托克维尔

第22期:权力与生意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李德林

《大道当然》王石

第21期:为魔鬼辩护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分治实录》 [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倒转红轮》金雁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印度]甘地

第20期:看不懂的英美法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英美法原论》高鸿钧 程汉大

《批评官员的尺度》[美]安东尼・刘易斯

第19期:爱,为什么会变伤害?

《雍正传》冯尔康

第18期:大国不能不识数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志田

《胡适文选》胡适

《胡适杂忆》唐德刚

第16期: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第15期: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尼尔·佛格森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时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4期: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曼德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阿丽西娅·敖迪兹

第13期: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12期: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11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10期: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

《投资哲学》刘军宁

第9期: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雪珥

第8期: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7期: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罗伯特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 麦迪逊

第6期: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苗棣

第5期: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

《智慧政府》徐继华 冯启娜 陈贞汝

《文明的进程》[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4期: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斯蒂芬·吉利根

《魔鬼约会学》阮琦

第3期: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樊树志

《崇祯皇帝传》苗棣

第2期:我们应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

第1期:女人是一道题

7.罗辑思维书单 篇七

一、自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一) 国外自媒体发展及研究现状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作为一种潮流趋势, 自媒体在国外的发展趋势良好, 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对国外自媒体发展现状的分析, 从中可以发现, 自媒体是从新媒体中演变而来的, “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新闻学中。相关研究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 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通常以微博、视频、微信等新兴时代的产物出现, 自媒体产生的基础是国外的一款软件MSN,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不断对这款软件进行创新, 最终出现了自媒体。由于自媒体最早产生于国外, 因此, 国外的自媒体要比我国自媒体发展速度快, 功能也较多, 这充分说明了自媒体在国外具有的良好发展趋势。

(二) 国内自媒体发展及研究现状

由于自媒体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媒体形式, 因此, 我国在发展自媒体的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模仿的趋势, 并没有从实际入手对我国自媒体进行实质性的创新。尽管人们已经全然接受了自媒体的到来, 但是自媒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此外,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缓慢, 进而导致我国自媒体的现状不是很乐观, 要使自媒体深入人心, 得到人们的支持和认可, 则需要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弥补自媒体存在的不足, 如人们较为熟悉的新浪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 都能对自媒体进行正面宣传。

二、新时代下我国媒体的发展之道

面对我国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要想促进自媒体的发展, 提升我国媒体发展质量, 必须结合当下媒体的发展状况, 研究媒体的发展之道。首先, 我国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保媒体遵循相关的要求发展。其次, 相关媒体部门要能明确我国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确定发展目标, 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但总体要求表明, 媒体部门要能在制定总目标的基础上, 研究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使我国媒体实现稳步发展。以《罗辑思维》为例, 与传统媒体的方式不同, 《罗辑思维》是网络自媒体, 它的创始人是曾经的央视记者罗振宇, 这档节目跳出原有的组织自成一派, 在网络上逐渐发展起来。互联网是一个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 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了解世界。正是互联网的功能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罗辑思维》也才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这一类节目具有主题性, 主持人通过展现自身的独特风格和当今社会的主要看点, 创新节目, 从而迎合大众的需求。同时此类节目时间较短, 通常仅在30分钟左右, 这能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 节约时间。所以, 我国应对媒体的发展之道进行充分的研究, 既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也要使媒体呈现出多种趋势, 只有这样, 才能让自媒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 对于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对其高度重视。

自媒体的发展较为缓慢, 而且多数不符合媒体的形式要求, 这对互联网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自媒体, 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确保自媒体能够给人们带来正面的影响。既要确保自媒体的相关负责人能够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定创办自媒体, 也要对其言论进行判断, 以避免其在节目中传播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新闻。

三、以《罗辑思维》发展之路谈自媒体的发展

《罗辑思维》的创办理念与冰心的作品含义相似。冰心曾在作品中指出, 人在读书时要能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而罗振宇在创办时则将节目明确定位在具有较高涵养和喜欢读书的观众群中。罗振宇曾说:“希望成为大家的疯狂书僮, 每周趁热端上三段读书心得……”节目的主旨在于宣传读书的好处, 要让人们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并且做到快乐地读书。《罗辑思维》播出的第一天点击率就超过30万, 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也已经过万, 其节目迅速在网络中传播, 取到了良好的口碑。其次,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罗辑思维》, 关注《罗辑思维》, 罗振宇也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罗辑思维》, 如今《罗辑思维》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与欢迎, 这同时也说明了自媒体发展的良好趋势。而《罗辑思维》之所以能够走红, 也在于人们可以在这档话题节目中针对社会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 自媒体创始人必须不断丰富自己, 掌握丰富的知识, 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才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四、结语

互联网为自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使自媒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同时, 自媒体的发展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罗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实例。自媒体作为媒体的一部分, 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 但只要自媒体人能够本着正确的发展理念, 不断地进行创新, 就能够有效地推动自媒体的发展, 并且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自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近几年发展得十分火热, 尤其是一些曾经在传统媒体中的人物变换角色, 自立门户, 成为完全的自媒体人时, 对自媒体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罗辑思维》较为显著。

关键词:自媒体,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罗辑思维》

参考文献

[1]Chris Willis, Shayne Bowman.We Media[M].The Media Center, 2003:35-37.

[2]周荣庭.运营数字媒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78-93.

[3]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传媒研究之自媒体前景[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4:23-46.

8.《罗辑思维》分家与自媒体发展 篇八

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最广的除了黄海波嫖娼被抓之外,就是申音和罗振宇的分手,后者之所以引发不小的关注,主要缘于“罗辑思维”的影响力。作为自媒体人仰视的榜样,申音和罗振宇的分手已经给一些自媒体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罗辑思维”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这一波自媒体热潮,如今两个人的分道扬镳是否预示着自媒体盛宴,甚至是新媒体盛宴的落幕?

且不论自媒体商业化之路如何,笔者这里更想聊聊自媒体的格局。

曾几何时,媒体人空有一腔热血,但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很高的层级,较难实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当传统媒体被互联网所颠覆时,媒体人纷纷离家出走,创办自有的媒体品牌,申音和罗振宇就是其中一员,而且是成功的一员。在一大波自媒体袭来的时候,传统媒体的分化和被颠覆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这一大势似乎还算不上是大势。

先驱总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先烈,这对于“罗辑思维”来说,最终似乎也没有逃脱这一魔咒。申音和罗振宇的黄金搭档成就了“罗辑思维”,他们因此也为媒体人转型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自媒体。“罗辑思维”无疑是成功的:仅一年半就有200万微信用户,视频也有过亿人次观看;收入嘛,过千万是肯定的。尽管业内对于申音和罗振宇的分家众说纷纭,但笔者更相信金错刀的说法:商业化。

营收过千万的“罗辑思维”已经算是成功者了,假如再扩大10倍,数亿营收,这个数与传统媒体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当然,拿一个自媒体和一个传统的媒体集团相比,有失公平,但“罗辑思维”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复制性。但即便拿所有的自媒体营收和传统媒体比,估计也是杯水车薪。

这便是组织的力量。相对而言,自媒体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其营收自然相当有限,而传统的媒体集团则不同,他们是集合一群有聪明才智的人共同打造,这种合力所造就的是组织的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组织是具备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而自媒体人则不同。

“如果把一条狗拉进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然后在黄金时间连播它一个月,这之后,这条狗就成为中国的一条名狗。”这是白岩松在他的《痛并快乐着》中的比喻。但“罗辑思维”离了罗振宇,还是“罗辑思维”吗?

且不说央视如何,即便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台的能量,也不是一般的视频网站或视频自媒体所能比拟。这一格局,在一些大的平面媒体或者网络媒体中,同样如此。自媒体更像是“小而美”,大的传统媒体平台则更像是“大而全”。当然,这么说并非意味着传统媒体依然无法颠覆或超越,从“罗辑思维”来看,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许多电视台的精品栏目,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警告。

事实上,传统媒体转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颠覆的过程。传统媒体也在应对新媒体冲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优化内容也好,打造平台也罢,这些努力可谓不成功,便成仁。可以想见的是,在这一道路上,必然会有不少传统媒体倒下,而涅槃重生的或许将主宰未来的媒体业。

相比较而言,自媒体也需要不断的进化,从最早的博客、论坛到如今的微博、微信,自媒体人的演进已经渐渐触到了突破的屏障,一旦形成突破,再加上快速的迭代,必会给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空间,从而促使媒体业进入一个新的媒体时代。

未来,媒体和自媒体或许已经没有什么界限,媒体自身将变成了一个个自媒体的平台或联盟,再加上规范化管理以及规模化的运营,给组织以及组织内的每个人都带来真正的自我实现。到那时,自媒体的盛宴才会真正上演,而不仅仅是如今的野蛮生长。

9.罗辑思维书单 篇九

与周天祥见面的时候,他手拿一本“罗辑思维”版的《世界为何存在》,兴奋地说:“我想和你聊一聊‘罗辑思维为何存在’。”

也正是在那天,罗辑思维版的《世界为何存在》宣布停止销售,官方微信商城里骄傲地写着:“最后24小时,《世界为何存在》售出16000本,独家期满完美收官。上线第一天,3小时卖出10000本。四个月之内,总共加印8次,累计卖出超过89500本。”

“罗辑思维”是一个在年轻人群体中影响力极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包括其组织形式囊括了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会员体系、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互联网手段,并介入图书营销。

许多年轻人都是“罗辑思维”的忠诚粉丝。周天祥也是。

“这是罗辑思维单本销量最高的书。”周天祥对此充满自信,作为罗辑思维的铁杆会员,他曾专门“盯”着罗辑思维,研究它的图书销售数据,从2014年6月17日到2015年5月18日,在他的统计下,“罗辑思维店铺一共卖出832900本书籍,订单42万笔,营收约3587万元”。

5月20日,他把这个数据发在网上,没想到第二天,罗辑思维官方就把销售数据给隐藏了,在周天祥看来,这可能是直接受他影响,“因为大部分商品的销量不足以拿出来炫耀。”

他手里握着截至今年5月18日的所有数据,颇有些得意,“这有点像麦卡锡这些咨询机关,他们有些市面上得不到的数据,要花钱买的。”他进而把部分数据放在果壳的O2O咨询产品“在行”上,作为行家,他的咨询话题之一便是“罗辑思维凭什么不足一年就营收过亿?”

迄采访日期为止,已经有28个人通过付费向他咨询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罗辑思维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本,高中毕业后的他在老家长沙经营电动车生意,作为一个生意人,周天祥以前经常通过《第一财经周刊》和《中国经营报》的推荐购书。到罗辑思维出现以后,周天祥的书单需求完全被罗振宇(罗辑思维脱口秀视频主持人)满足了,“他的方式更好,通过语音和视频,原来我要知道你的推荐需要看一篇文章,太累。”

周天祥认为,“很多企业家都需要这样一种服务,因为企业家是需要看书需要学习的。”在他的统计中,罗辑思维的书大部分也是靠企业家买,“最近的一个中秋书箱,一次卖一千套,就是20多万的成交额,什么人一次能买二十几万的书?就是企业家嘛。”

因为是罗辑思维的会员,周天祥每个月都会收到罗辑思维赠送的书籍,此外,他还自觉购买了罗辑思维出版的超过50%的书籍。从小他就爱看名人传记,儿时看的第一本名人传记与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相关,到今天,他的书架上还加上了罗辑思维版本的《爱因斯坦传》,这个版本的封面是爱因斯坦吐着舌头的漫画,色彩丰富明快,就像罗振宇在推荐语里描述的那个爱因斯坦一样多姿多彩:风趣幽默,大男子主义,社会主义者,痛恨自己的祖国。

罗振宇在推荐这本书时说:“天才并非遥不可及”,这恰恰“击中”了周天祥,“我想成为那样牛逼的人,所以我要看他的书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

“大家不是一个领域,他是搞科学的,你也可以?”

“我觉得你牛逼的话就差不多。”周天祥回应。

在罗辑思维推荐的书籍中,周天祥受益最大的是熊逸的《春秋大义》,通过这本书,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为什么中国会变成现在这样”的答案。更现实一点的意义是,在生意上他知道别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一个决策,在生活中他也知道了我们的父母亲戚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的原理。

在此之前,《春秋大义》只在2007年有过唯一一次出版,当年定价不到50元的旧版现在在旧书网已经被标价到200元以上。罗振宇哀叹这样一本好书因为销量有限而隐没市场8年之久,他决定复活这部“思想经典、身价贵族、市场贫民”。在官方微信商场里,它的销量据周天祥的统计,在3个月内达到了36000本。

这在罗辑思维的战绩里,算不上惊人。

2014年6月17日,在罗辑思维“忐忑”又“癫狂”的特别图书包实验之初,“五个小时,8000套书”就已经为他们攫取出了这种奇迹可能诞生的数据基础。

从传统出版行业出来,又参与了罗辑思维特别图书包实验执行的方希,在后来的开箱报告里说:“(逻辑思维做的)《神似祖先》在图书包销售之前后一个月的发货量增长了17.5倍,《心外传奇》六七月份销量是前两个月的9倍。张宏杰先生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在图书包推出之前在亚马逊图书总榜上排名400开外,推出之后的最佳排名达到总榜42位。”

这次实验的成功,在方希看来很明显地验证了他们最初的一个假设—社群内销售,会让社群购买者成为新的传播源,向圈外传播。

“社群……社群……”,这个词充斥着罗辑思维的实验报告,方希认为:“这个实验本身,已经证明了人们在图书上接收信息、驱动购买上的诸多变化,那种大规模的、笨重的渠道铺陈和营销方式,如果不与新的方式结合,效能只会越来越低。”

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曾经请教过出版界的朋友:怎么做一本图书才能赚钱。朋友说了三条:书要好;价格要便宜;多渠道分发。罗振宇说,好,那我们做一个实验,这三条原则都能干掉。那天早上六点半,他开始在微信公众号卖书:现有一个图书礼包,内置六本书,但具体内容没有交代,价格是499元,预定八千套。“结果,一个半小时内全部卖完。”

这个结果在验证罗振宇的一个判断:未来的商业的本质是基于人格层面的信任,跟功能和价格没有关系。

但中国人真的因为罗辑思维的影响变得更爱读书了吗?

在周天祥看来,罗辑思维可能未必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力。在他的统计中,通过罗辑思维买书的人是一群固定的人,“这个池子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比较稳定。不会因为某个文案就让一些没有购买力的人去买书,不买的一直都不买。”

“在500多万用户里,持续买书的转化率应该在4%以下,但买了不看的人应该在一半以上”,周天祥说。

这和罗辑思维的饥饿营销以及罗振宇诱人的宣传话术紧密相关,“为了缓解一下焦虑嘛,万一独家发售停止了呢,万一不再版了呢,先买了再说。”周天祥解释道,“比如《光荣与梦想》肯定是很多买了不看的,太厚了,光看看就有恐惧症,但又舍不得不买。就像你被公众号某篇文章的标题所吸引,点进去一看很快又退出来,或者点了收藏,但永远不会再打开一样。”这是这个网络时代的不治之症。

同样作为罗辑思维深度用户的陈明,便一本书也没有买过。谈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北漂状态下经济不允许。另一方面,从罗辑思维上线的第一期开始,陈明就深深折服于罗振宇的个人魅力与知识储备。

曾经是央视前主持人的罗振宇于2008年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又在2012年底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推出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百度百科的“罗振宇”词条称,半年内,这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他的铁杆粉丝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罗胖子”。

陈明认为,罗胖子似乎很完美地把他的理想付诸了实践,历史、经济,甚至哲学,那些在陈明脑袋里打了好几个车轱辘的话,却被罗胖子非常有趣地说出来了。他时常击节赞叹。现在,要是和朋友遇到有什么事情的争论,他可能直接就把罗胖子的某期节目发过去。

陈明在罗辑思维第一期“不承诺任何回报”的会员招募时便加入,坚持履行着罗振宇说的“如果爱,就供养”,每周按时完整听完罗振宇的节目。他对罗振宇所讲内容有99%的认同率,也坚信这绝不是网上所言的“互联网成功学”。但他极少参加线下活动,他手机里的“罗友群”也比较冷清,陈明有时候想和“罗友”们讨论节目中涉及的问题,却发现没有机会,也没有空间。

他在努力践行罗振宇所说的“自由主义”,在他看来,“碎片化的社交网络信息和大量视频节目已经优先充实了绝大部分用于获取知识的时间,读书并不是一个优先级很高的选择了”。他承认可能罗辑思维的大部分听众都没怎么读书,而质疑罗振宇的人反而是读了大量书的人,“对他没有依赖,才有胆量去质疑他嘛。”不过在他看来,罗辑思维卖书这个事情又确实是“功德无量”,就像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功德无量一样,罗振宇让实体书的衰落似乎又减缓了一点。当然,他也理解那些把书买回去装饰书架的人。

和陈明的冷清微信群不同的是,周天祥的“罗友群”一直很热闹。但极少有知识上的讨论,大家更热衷于互相的资源交换。在这一点上,周天祥是“罗友圈”的楷模。

即便那时候他还在长沙,就引起了罗振宇的注意。2014年初,罗辑思维第一次举行霸王餐,周天祥便想到能不能把罗辑思维的相关作家也请到霸王餐来。他迷恋数字,统计的结果是:“当时罗辑思维的节目已经拍了五十多集了,平均每集推荐三本书,当时有140几本书吧,涉及到作者有一百零几个。然后有大约百分之五十是中国人,大约百分之四十是活着的,大约30个是有微博的。于是我想能把这30个在中国的活着的作者找出来吃顿饭。”

他给这些作者一个个发私信,第一次学习写邀请函,罗振宇知道后发微信跟他说别搞了。但恰好收到几个作者回复,罗辑思维传输给他的“死磕”理念便瞬间附体了,最终他成功邀请了四位作家一起吃饭,虽然作家都在北京,他在长沙,但好歹他远距离操作了这件事情。也正是这件露脸的事让很多“罗友”认识了他。

他与陈明是罗辑思维观众的两种极端面貌,一个实用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罗辑思维版的《战天京》限时48小时销售,如今在淘宝的价格已经高达700甚至800元。在陈明看来,用经济学分析,这是市场无形的手决定的。而在周天祥看来,“让书增值是一件很扯的事情,没什么收藏价值,一定卖不动。”

周天祥活跃于大多数能被“罗友”看到的场合,深谙罗辑思维的经营之道,在第三期会员招募的时候,他利用平时积累的人脉,为社群招募了110位会员,罗振宇都说他“牛逼”。他在罗辑思维会员论坛发了一个找工作的帖子,收到1000多个企业的面试邀请,他最终选择了面试100个。

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罗辑思维会不再招募新的会员。这是他们少部分会员在近几天才知道的消息,罗辑思维或许会在12月才公布这个消息。但没想到几天之后罗振宇的微信聊天截图流出,证实了这个说法,“不知道怎么玩了,换个玩法。”周天祥说。

现在,他称自己是一位互联网人,“要是没有罗辑思维,你可以想象吗?”

罗振宇在一段时间常谈起的“自由人的自由联结”,在周天祥看来,这不过是罗胖子的营销话术。不过,周天祥说,在实践中,是罗振宇让他明白了“自由人”的概念,无关乎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也不用理解桑德尔的社群主义,正发生在眼前的“自由人的自由联结”就是逻辑思维社群,是罗振宇基于人性的一种解读,“它与宗教有一定相似性吧,人们心里本来就有这个东西。”周天祥说。

在质疑罗辑思维的文章里,天涯网友“疯子”写的《罗辑思维的骗局》引来一阵热烈讨论,传销说四处兴起,知乎上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描述自己对罗辑思维“粉转黑”的过程。在周天祥看来,这篇文章“没数据、没调研,只是讲感觉,像一篇随想,没有太大价值”,同样,“这群人没有深入理解真正的罗辑思维是什么”。他们指责罗振宇的知识有错,而“一个免费的脱口秀,他就是开玩笑你又能怎样呢?就像你跑到护城河去喝了一口水,然后你说这个水脏,不能喝。”

回到最初的问题:罗辑思维为何存在?周天祥说:“它让人冒险,它创造需求。”拿着手中的《世界为何存在》,他说:“读完这本书之后,关于世界这个问题,我就和你可以聊一整天了,这个很重要,这说明我们思想上很靠近很熟悉。比如我卖米,价格跟别人差不多,那为什么不买我的呢?你还去买别的,不觉得是对我情感上的一种伤害吗?”

转念一想,这是什么思维?罗辑思维吗?

10.罗辑思维书单 篇十

2017年的第一天,零点钟声敲响后,亲临现场的邦哥第一时间分享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精简版(没读的赶紧,比你勤奋的人都背完了)

这次,邦哥整理了演讲图文+金句回顾,带你一起感同身受现场气氛。为了拉近我们和罗振宇的距离,以下称呼他为罗胖~ 坐标深圳,罗胖以深圳今年10月的台风预警故事为开头,正式登场。

最后台风没有来,深圳什么都没有发生,又是一个大晴天,总结出:这其实是我们所有创业者都喜欢的那种股市类型,过程当中特别波折,但是临到末了,皆大欢喜,一场虚惊,什么都没有发生。

最后台风没有来,深圳什么都没有发生,又是一个大晴天,总结出:这其实是我们所有创业者都喜欢的那种股市类型,过程当中特别波折,但是临到末了,皆大欢喜,一场虚惊,什么都没有发生。

于是,出现了2016年所谓的三大黑天鹅事件。

首先3月15日,AlphaGO击败了人类最聪明的棋手李世石 然后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脱出欧盟。

再紧接着,11月9号,一个谁都不会相信他当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创业者的世界里,只有两样东西,一个叫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叫正在尝试的方法。这两个东西合起来就是一个词,叫“机会”。

查理·芒格讲的那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地方。马云讲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人说实体经济不行了,那是你们家的实体经济不行了,跟实体经济有毛关系?

什么是创业者?

有人说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

这里罗胖引用了一个自己小时候吃枣的故事,来表明什么叫深挖用户价值,这就叫精耕细作。

创业者的世界很独特。他们不会去感受那些缥缈的好和坏。远方的消息好也罢,坏也罢,我们仍然身处具体的处境中,只有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方法属于自己。下面进入演讲核心,罗胖抓住了2017年极有可能出现的五只“黑天鹅”。第一只黑天鹅:时间战场。

罗胖说,张小龙说微信让用户用完就走?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张小龙的话呢?

他肯定,2017年阿里马云一定会在社交上再有动作。第二只黑天鹅:服务升级

任天堂常年的掌门人山内溥老先生提出了四个词:收集、育成、追加和交换。史玉柱也提出了四个词:荣耀、目标、互动和惊喜。

今日头条张一鸣说,“我只是提供了技术的工具,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这套辩护罗胖觉得说得过去。

Facebook扎克伯格也说,我就是一个技术派。技术没有正邪之分,我只是用技术把世界本来的真相呈现出来,如果你觉得很丑恶,那是你们自己人性当中的那部分被显露出来,它本来就很丑恶而已。

罗胖说,如果自己将来特别有钱,就会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花大价钱找专业的人给自己在短时间内讲明白一个领域想知道的东西。

如果说今日头条是“母爱逻辑”,孩子要什么,妈给你更多。还有一个好东西就是“父爱算法”。在这个算法世界当中,最好的服务是给你还不知道的好东西。这是下一个消费升级的方向。

第三只黑天鹅:智能革命。

对于人工智能,罗胖简单用一句粗暴的话来形容:比脸还大,比肾都虚。

百度2016年过得并不好。李彦宏直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别玩了,下一步人工智能,我是强项。

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则说,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是所有的大公司都已经重兵进入。

对于大数据的力量,罗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假设需要教机器认出一只猫来,怎么办?人类是背叠加无数的条件。

而人工智能教机器认猫,是把一亿张照片输给机器,告诉你,这里头有猫,然后自己去定规则。数据输得越多,它认猫的准确性就越来越强。(邦哥看到这里最兴奋,从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只猫,每一只还都不一样)

王煜全说,大公司公开自己的算法是有算计的,人工智能一定会出现下一代巨头,但是这些巨头是谁,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只好把全部的家底全部摊开给大家用。

猎豹傅盛老喊着转型,但怎么突然转型做人工智能了呢?他给了我四句话,叫有苗不愁长,全靠数据养。门槛低得多,只要你敢想。

人工智能的恐怖程度细思极恐。如果你的优势是领导力和创造力,你就身处在一个暂时不会被淹没的高地上。

第四只黑天鹅:认知迭代。

在徐小平的理解里,网红的定义是自我赋权的权威。

下面这张图,罗振宇说,上面都是大网红,在座的各位,我敢打赌,你绝不可能认识1/3以上。(数一数你认识你个吧)

双11阿里已经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但刘强东非常聪明,因为他通过一次一次地捶打阿里,战斗猫咪,他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新的认知,叫做“我是阿里的唯一对手”。

此处王石登场演讲,现场掌声雷动。他的演讲主题为《终身学习者》。王石讲完,罗胖继续捉天鹅。第五只黑天鹅:后真相

2016年,郭德刚和他的徒弟曹云金、冯小刚和王思聪、杨振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和菲尔兹奖的得主丘成桐各自撕了一场,你会发现你也是挑了一个立场站了而已,你无非就是在店大不能欺客和名人不能碰瓷之间挑了一个立场,哪有真相。

当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道理,在我们身边杂存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五只黑天鹅正在起飞,叫共同体危机。

罗胖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感受这个群体当中其他创业者的苦乐和悲欢的能力。但是,在现在的创业者共同体当中,我看不到这一点。他举了乐视和黄太吉危机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点。

打仗的时候,好好打,对方输了,至少不侮辱对方的尸体。

演讲最后,罗胖聊了聊自己的2016和自己的2017——那些男孩教我的事。李翔 吴军

和菜头,以及李笑来。

另外——两个女孩教我的事,下面的照片是罗思思和罗维维,2016年6月6号出生,双胞胎,罗胖家的一对小公主。“她们还不会说话,但是2016年,她们教给我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过去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上一篇:培训师手册下一篇: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精打细算-北师大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