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2024-07-17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6篇)

1.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篇一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4 尝试科学探究 4.4 升华和凝华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1 物体的质量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3 密度的应用

第三章 光和眼睛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奇妙的透镜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3.8揭开色彩的奥秘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 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 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 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 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

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 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

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 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 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 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 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练习设计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器材准备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3.长度单位(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 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4.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 交流怎样观察刻度尺、判断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读数、记录测量结果。(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分度值。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读:

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 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6. 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

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介绍跑表的使用。2.时间单位规定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2)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

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

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测量次数123平均值 脉搏数

(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

四、小结:

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如何观察实验;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小结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长度

3.会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4.误差与错误 练习设计

1.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约为2.2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为165_______,2.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结果既要有_______,又要有_______,还要有___________。4.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5.李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 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_________。

(2)木板的起点对准_____________,终点对准_______________,木板的长度应为_______。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

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器材准备

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问题:

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

二、新课教学: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 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如: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 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 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mm。2.活动b:

(1)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2)让学生交流其它方案;

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二)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对照仪器阅读自学。注意:

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 1.身上的“尺”

(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

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

(2)估测:在没有任何现成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估测训练。

拳头宽约1dm; 教室高约3m。2.身上的“表”

脉搏数等 小结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练习设计

1.要测量图示的一根曲线段mn的长度,谈谈你的方法。的办法。

3.给你一枚一元的硬币,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把所用 的器材、步骤写出来。1.4 尝试科学探究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 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器材准备

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来引入新课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 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 就快。即: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将自制几个快慢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 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 有关? 依据是:

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 有关? 依据是:

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 有关? 依据是: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 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等。5.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6.评估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 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 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 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 经验和教训,等等。7.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 学研究方法。

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而是 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

小结

1.科学探究七要素 2.如何简化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 练习设计

1.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牛顿说过,没有_____________,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3.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基础做 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4.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和交流七个要 素组成,其中___________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了解声音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第二、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两节课,从造成声音千差万别的原因出发,让学生认识乐音的特征,并通过“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第四节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则是对前面所学声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通过介绍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在音乐、建筑方面的应用,以及人们利用超声与次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声音可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介绍了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技术中的物理,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辨证思想。教学重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教学难点:

(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器材准备

录音机、音叉和小锤、锣鼓、钢锯条、乒乓球(带线)、橡皮筋、抹布和 水盆。真空泵、水槽、电铃、电池。示波器、话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 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 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分析得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 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 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可演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 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 叫做声速。

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 ;同一物质中,声速跟 有关,(五)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 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练习设计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3.通常我们听到声音靠 传到耳朵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 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是因为。

4.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我们在另一端钢管可听到 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的。最后一次是由 传来的。

5.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口枯井。小明向井里大喊一声,经过 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声速按340m/s)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它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 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多少秒?

7.手拍桌子,桌子发声,请你用实验证明桌子是在振动的。

8.在动画片《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船在太空将来犯的 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地一声巨响,见天狼号被炸毁,得意地笑了。请根据你学过的声学知识,对这段描写进行评价。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2.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3.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教学难点: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器材准备

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话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二泉映月(二胡)和锣鼓喧天的音频片断,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音乐之美妙。

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音调 1.音调的初步概念 通过前面的活动,引出“声音有高低之分”。

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 的初步概念。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刘欢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 品味音调的不同。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实验:

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观察:在听声音的同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进行实验:

1.改变尺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通过对比可以听出:

几次实验声音的高低不同;

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2.把回声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

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 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高。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越高。引入“频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例:物体1s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 就是20。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 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1.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子的导线跟示波器连接并调整好。2.对着话筒敲击音叉,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波形。3.敲击两根不同频率的音叉,比较波形。

(三)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1.用吉它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3.观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4.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有关。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6.进行实验,并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结论: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在、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 ; 在、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

(四)阅读“信息游览”,并思考下列问题: 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

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 3.蜜蜂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三、四百次,而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 钟只振动5、6次,据此说明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从我们身边 飞过,而听不到蝴蝶从身边飞过? 小结

1.音调及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2.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练习设计

1.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什么表示?单位是什么?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 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 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可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研究。⑵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⑶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填上该琴弦 的横截面积。

⑷随着实验的进行,小雨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 紧度有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4.如图所示为已调好的二胡上的内外两根弦,内弦比外弦粗。拉弓时,手指按在a处比按 在b处发声的音调低,这是由于 ;

由于。要使小提琴发声的响度增大的方法是。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5.养蜂员为什么能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判断它是正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 归来?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重、难点

教学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器材准备 鼓、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

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强弱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一:敲鼓(鼓上撒有纸屑)实验记录:①轻敲: ②重敲:

观察后思考:

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 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 实验二: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啊„„’’。

实验记录:①小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②大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 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人耳听到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猜一猜:① ;②。

怎样验证猜想: 用波形比较振幅

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4.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是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强弱。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

①清晨鸟鸣 db;②人轻声对话是 db;③原子弹爆炸是 db。④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二)声音的品质

1.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 2.声音的品质叫做,又叫。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以及 等因素决定的。4.乐音使人感到,有利身心。

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我们正是 根据这些特性才能 不同声音的。思考题:

1.“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 来判断说话者。的 相同,但 却不同。

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 器发出声音的()小结

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2.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练习设计

1.人耳感觉到声音的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关系。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_________,“女高音歌唱 家” 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指的是__________。3.在敲鼓时,用力敲可以使鼓发出的声音 变大。

4.交响乐队中有各种管弦乐器,当我们听交响乐时,能够把这些乐器的声 音分辨出来,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5.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 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振动发声。实 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 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研究对音乐及建筑的影响;

2.了解超声和次声在生活和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重、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器材准备 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一、声音与音乐

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如热烈奔放的《丹凤朝阳》、缠绵 凄凉的《苏武牧羊》、舒缓柔和的《月光曲》、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 等,让学生从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结合课文,让学生 了解声音与音乐的关系。

二、声音与建筑

介绍有关声音与古代建筑图片资料,介绍现代建筑中采用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方式,增强音响效果及所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思考:

在秋游时,你站在大山之中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多次再现,原因是。

三、听不见的声音

介绍超声和次声的有关资料,了解超声、次声的特点、应用以及次声 的危害等。

(1)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人听不见的声音有、。

四、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1.感受噪声:

课前收集或录制一些噪声,如: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自由市场里 嘈杂的声音、电锯声、鞭炮声等。2.什么是噪声? 4.寻找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的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听到声音,减弱方法:消声、吸声和隔声的方法控制和减少噪声。小结

1.乐音与噪声 2.超声和次声

3.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方法。练习设计

1.如右图所示,你见过这种装置吗?你从图中 得到什么信息?请查阅有关资料,判断是否 符合“环保”要求。

2.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音乐厅里演奏的轻音乐

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亢高歌 d.尖钉在铝板上划出的声音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 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 距鞋盒的距离l。

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 序为_________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方案a响度较响较响弱 方案b距离l较长最长短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让学生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光速,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色彩的奥秘,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

第一节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感受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光;然后进一步研究光: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知道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第二、三节探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的规律即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规律。

第四至六节探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即折射规律。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成像规律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第七节了解眼睛、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成像的基本原理。第八节揭开色彩的奥秘。颜色也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光学现象,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教学的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的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涉及到焦距、物距等概念以及成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的条件。

三、课时安排

本章共8节,第一节2课时,第二、三节3课时、第四至六节5课时,第七、八节3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5课时。

3.1 光世界巡行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器材准备

玻璃砖、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构建

(一)阅读课本,了解光的作用: 1.闭上眼睛,体会黑暗; 2.光的作用:

(1)因为有光,才使我们能看到 ;

(2)太阳光能使 熔化,给我们带来温暖;(3)地球上花草树木在阳光下进行 才能生长;(4)利用光还可以产生电能等。

3.除了上述例子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光的其他用途吗?

4.光是什么?

(1)研究表明,光是一种。

(2)平常看到的光称为,不能引起视觉的光称为。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了不可见光的例子?

(二)观察•实验•思考

列举几例:。

2.探究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观察课本图3—

7、3—8,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也能说明这一点,请举例说明。

。(2)猜想与假设:

猜一猜:光在水中和玻璃中还会是沿直线传播吗?将你的猜想写下来:。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①让光射入水中(添入少许牛奶或豆浆),观察它在水中的路线。②让光射入玻璃砖中,观察它在玻璃中的路线。(4)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的结论:

光在水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玻璃中也是沿 传播的,所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化地表示光的传播 和,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4.光的传播的应用

(1)试一试:表演一下手影游戏。

(2)思考下列问题,把你的想法写下来。①影子的形成是因为。

②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③ 医生在手术台做手术时,用“无影灯”照明,而不用普通照明灯作光

(3)练一练:

①在公路边植树,怎样用肉眼检查植下的小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检 查方法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②射击时为什么要做到缺口、准星、目标三点一线,才可以瞄准? ③ 讨论:光的直线传播还有哪些应用?请将你知道的写下来。

(四)光的传播速度 1.从课本中查阅: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的速度。(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 ;(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2. 你知道吗?

(1)光每秒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的几周?

(2)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1光年,1光年大约为多少km呢? 3.算一算,看谁算得快:

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8min,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多少km? 4.练一练: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光在空气、水、玻璃 中传播时,光在 中传播的快。

(2)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所以“光年”(填 是、不是)时间单位。

(3)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是光在 的光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 是研究物体 运动时的规律。

(五)学习制作针孔照相机。①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

a、按图组装,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像的大小、正倒。

b、改变蜡烛离小孔的距离,移动光屏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像距 的变化。

实验记录: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像;像比物体(填 “大”或“小”);像是(填“正立”或“倒立”);当蜡 烛离小孔的距离变大,像离小孔的距离,像变(填 “变大”或“变小”)。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小结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3.现象解释。练习设计

1.我们很难直接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在研究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时,分 别用到了哪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假如没有光”为 话题,写出2个场景:

; ⑵。

3.请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除了课本上提到的例子外,在生活中还 有哪些事例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4.在学校运动会上,如果让你做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你如何准确记录起 跑的时间?说出你的理由。

5.操场边有一棵大树,一个晴朗的夏日里,王霞发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 隙,在地面上照射出许许多多的光斑,这些光斑尽管有的大,有的小,但 几乎都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呢?

王霞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她:这些光斑都和太阳的形状相似,是太 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直径约3mm),设法把它立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另拿一张白纸放在小孔后面,试一试能在后面的这张白纸上能看到蜡烛的 像吗?(实验时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⑴请你也来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探究如何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大或 变小?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篇二

Objectives

- To revis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people

- To guess meaning from context

- To generate ideas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ies

- To categoriz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important qualities of a friend according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Language focus

Vocabulary

nothing bowl honest secret

joy problems teenager magazine

good-looking musical

Phrases

1. have something to drink

Can I have something to drink?

2. What about …?

What about some milk?

3. some more food

have some more food

4. nothing else

There’s nothing else in the fridge.

5. the pizza in your bowl

6. talk to him / her

talk to him / her when you are sad

7. talk to him / her about …?

talk to him / her about anything

8. have problems

9. Do you believe …?

Do you believe what he / she says?

10. write to us at ‘Teenagers’ magazine

Pre-task activities 1. Brainstorming and free discussion

- Are you hungry now?

- If you are very hungry, what can you d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Do you want to have anything to drink, too?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 If you are still hungry, what can you do? (Have some more food.)

- If there’s nothing else in the fridge, what can you do?

During-task activities 2. Listening task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Eddie and Hobo. Can you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1) ______ is / are hungry.

A. Eddie B. Hobo

C. Eddie and Hobo

2) Hobo wants to share the ______ with Eddie.

A. cake B. milk C. pizza

3. Reading

1)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ape.

2)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briefly.

- Do you want some?

Do you want some cake?

I have a cake.

- Can I Have something to drink?

Is there anything in the fridge?

- What about …?

- Have some more food

Have too much food

Have enough food

- Maybe we can share it.

3) Have my student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loud.

4) Have my students act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4. Talking about your best friend

My best friend in my class is ______.

He / She is ______.

(Ask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given on Page 3.)

honest: Do you believe what he / she says?

Keep secrets: Can you talk to him / her about anything?

Share my joy: Do you talk to him / her when you are happy?

5.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 (Page 3)

- Have my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6. What are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of a god friend? Complete the table on Page 3.

Post-task activities Discussion: If you were Eddie, you are hungry, too. Do you want to share your pizza with Hobo? Why or why not?

Unit 1 Best friends (Pp. 4 – 6) Reading

Objectives:

- To guess general meanings from keywords and context

- To skim text for overall meanings and scan for details

- To identify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people from their friends’ descriptions

- To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 To recognize the use of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Language focus

Vocabulary

slim generous willing ready

seat singer wonderful almost

poor eyesight smart sense

humour bored unhappy joke

fit knock advertisement shoulder-length

true vote

Phrases

1. as slim as I am

2. for a long time

3. be generous

4. be willing to share things with her friends

5. be ready to help people

6. any time

7.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

8. give seats to people

9. in need

10. on the bus 11. want to be a singer

12.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13. grow up

14. see each other often

15. have a wonderful friend named Max

16. almost 1.75 metres

17. have poor eyesight

18. because of

19. too much computer work

20. wear small, round glasses 21. make him look smart

22.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ur

23. feel bored or unhappy

24. be with me

25. tell funny jokes

26. make me laugh

27. walk fast

28. walk past me

29. knock over our books and pens

30. be so funny

Pre-task activities 1.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your class? He / she is …

2. classify the words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bility

future plan

During-task activities 1. Read the passages, find ou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ssage.

- Betty is _____________.

- Max is ____________.

- May is _____________.

Betty Max May

Appear. Slim

Short hair Tall, poor eyesight

Glasses – smart Small straight, shoulder – length hair – pretty

Person. Generous

Helpful A good sense of humour A true friend

Special Wants to be a singer funny Kind

2. Choosing the best friend

- Have my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on page 5. 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3. Detailed study of the passages

- Read the passages one paragraph after another. Ask students questions and help them take down the key phrases. Have my students retell the passages.

-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as well.

4. What makes a best friend?

- Have my students finish Part C, on Page 6. 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Language study 1. as … as …

She is as slim as I am.

She is as tall as I am.

I am as tall as she is.

I run as fast as she does.

She runs as fast as I do.

I drove as quickly as she did.

She drove as quickly as I did.

I am driving as carefully as she is.

She is driving as carefully as I am.

I can run as fast as she can.

She can run as fast as I can.

2. be willing to do sth.

be ready to do sth.

3. want to be …

want to do …

4. I have a wonderful friend named Max.

I have a wonderful friend called Max.

5. … because of too much computer work.

… because he has too much computer work.

6. … and they make him look smart.

they: the glasses

look smart (adj.)

make sb. do sth.

make me laugh

7. I never feel bored or unhappy when he is with me.

feel bored (adj.)

8. … and they do not fit under the school desks.

fit v.

9. … when he walks past the desks, …

pass & past

10. knock over

11. think of …

12. Everyone thinks she is pretty.

13. When something worries me, …

14. say a bad word about anyone.

Exercises:

I want to ______ ______ ______(告诉你关于……的事) my best friend Betty. She is ______ ______ ______(和……一样苗条) I am. She has short hair. We have been best friends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一段很长的时间).

Betty is generous. She is willing to share things ______ her friends. She is also very helpful and is ready to help people any time. She helps me ______ my homework and she always gives seats ______ people ______ need ______ the bus.

Betty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想要当一名歌手) and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环游世界) when she ______ ______(长大). We may not get to ______ ______ ______(看见彼此)often but we will always be best friends.

I have a ______ (出色的)friend ______(叫做) Max. He is very tall - ______(几乎) 1.75 metres. However, he has ______ ______ (视力不好) ______ ______ (因为) ______ ______ (太多的) computer work ______ ______ (在夜晚). He ______ (戴) small, round ______ (眼镜) and they make him ______ ______ (看上去聪明的).

Max _______________ (富有幽默感). I never _______________ (觉得厌烦或不开心) when he _______________ (与我在一起). He _______________ (讲述奇怪的笑话) and always _______________ (使我开怀大笑).

His legs ______ (be) very long and they ______ (not fit) under the school desks. He can ______ (walk) ______ (fast) but when he ______ (walk) ______ (pass / past) the desks, he often ______ (knock) over our books and pens. He ______ (be) so funny.

I ______ ______ (想到) my good friend May when I read your advertisement. She is small and she has ______ (直直的), ______ (齐肩发) hair. Everyone ______ (认为) she is pretty.

May is a ______ (忠实的)friend. When something ______ (困饶我), I can always go to her. I can tell her ______ (任何事情) because she can keep a ______ (秘密).

She is kind and never ______ (say) a bad word about ______ (someone).

Unit 1 Describing people’s appearance (P. 7) Vocabulary

Objectives:

- To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s physical features

- To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general appearance of people

- To select and use adjectives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the appearance of boys and girls

Language focus:

Vocabulary: thin, square, handsome

Pre-task activities Weekly Quiz 4:

I. Vocabulary (60’)

generous unhappy wonderful

almost advertisement shoulder-length

II. Phrases (24’)

1.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2. each other

3. have poor eyesight

4. too much computer work

5.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ur

6. tell funny jokes

7. knock over …

8. think of …

III. Sentences (16’)

1. I have a good friend named Max.

2. The teacher makes me do a lot of exercises every day.

3. Everyone calls me Betty.

4. He saw three policemen when he walked past the police station.

5. Be quick! Don’t walk so slowly.

6. She is as slim as I am.

7. She is willing to share things with her friends.

8. She wants to be a singer when she grows up.

9. We didn’t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10. I never feel bored when he is with me.

11. Max is my best friend. He is an honest boy.

12. He is a clever boy. = He is smart.

During-task activities 1. Have my students study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thin, square

2. Daniel is … / Daniel looks …

3. Pattern drills:

What is Daniel like?

What does Daniel look like?

4. Describing the appearance of boys and girls.

Post-task activities General appearance:

slim, thin, fat, strong, tall, short, beautiful, smart, good-looking, handsome, pretty, tidy, clean

Face: long, short, round, square

Eyes: big, small, round, bright, smiling

Nose: long, short, big, small

Hair: black, dark brown, long, short, shoulder-length, straight, ponytail

Unit 1 Grammar (Pp. 8 – 11) Grammar

Objectives:

- To use an adjective before a noun or after a linking verb to describe someone / something

- To use comparatives to compare two people / things

- To use superlatives to compare three or more people / things

Language focus:

Vocabulary: cheerful, than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forms of the following adjectives:

Tall, small / nice, fine / pretty, easy / slim, big / beautiful, important / good, bad, etc.

Pre-task activities 1. Write one sentence to describe the appearance of your partner.

2. Write several sentences about the appearance of your partner.

General appearance, face, eyes, nose, hair, etc.

During-task activities 1. Change the sentence forms:

Millie has short hair.

Millie’s hair is short.

2. Comparatives

Have my students study the forms of the comparative forms of adjectives:

Tall, small, nice, easy, big, beautiful, good, bad, etc.

3. Superlatives

Have my students study the forms of the superlative forms of adjectives:

Tall, small, nice, easy, big, beautiful, good, bad, etc.

4. Part B1, on page 9.

5. Part B2, on page 10.

6. Word study:

Outdoor activities: hiking, cycling, camping, skiing, diving

7. Using ‘ (not) as ’ + adjective + ‘as’

She is as slim as I am.

8. Part C1, on page 11.

Post-task activities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ctivities?

Talking about the activities with a partner using ‘(not) as … as’.

Unit 1 My best friend (Pp. 15 – 16) Main task

Objectives:

- To plan ideas for personal writing

- To write a description of the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of a friend

- To write for an audience

- To write for a newspaper competition using appropriate register

-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letter: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Language focus:

Vocabulary:

Smiling, general, appearance, pleasant, ability, wear

Pre-task activities Task I: Brainstorming and free discussion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 is _________. (Ask my students to give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Classify the words into different groups while writing.)

Face: long, short, round, square

Eyes: big, small, round, bright, smiling

Nose: long, short, big, small

Hair: black, dark brown, long, short, shoulder-length, straight, ponytail, bunches

General appearance: slim, thin, fat, strong, tall, short, beautiful, smart, good-looking, handsome, pretty, tidy, clean

Personality: friendly, kind, polite, happy, honest, helpful, cheerful, pleasant

Abilities: smart, clever, hard-working, musical

During-task activities Task II: John’s best friend

- Do you know who my best friend is? (Show my students the picture of Kate, on page 16.)

- What is she like?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1) General appearance: tall and slim

2) face: square

3) nose: long

4) eyes: bright, smiling

5) hair: black, should-length, long

- What is her personality?

-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helping Daniel with his homework.)

- What is her personality, can you guess? (She is helpful.)

Task III: Listening task

Listen to my speech; tell me my friend’s name,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her future plan.

(Ask my students to 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

Personality: helpful, friendly, kind, happy, cheerful, pleasant

Task IV: Reading task

Read the passage on page 16 and find out Kate’s ability.

She is clever.

Task V: My best friend

1. Read the passage after the tape.

2. Say something about Kate according to the notes the students have taken.

3.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篇三

《两个外国美术流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知新古典主义画派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基本风格特点,理解它们在造型、用色、用笔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的分析比较,达到能对两种绘画风格进行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个西方美术流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进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了解的兴趣,激发懂得艺术、乐于学习艺术知识的热情。同时,学习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作和表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主义画派的基本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自主描述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两幅作品:安格尔的《布罗格利公主像》和马奈的《吹笛少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

2、学生欣赏并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别。

提问:你所看到的两幅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安格尔的作品造型精细,色彩和谐;马奈的作品造型具有适度“写意性”色彩关系比较响亮。

二、讲授新课

1、指出两幅作品所代表的画派——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主义画派,并说明本节课的授课重点:了解两个流派的基本风格和特点及其之间的差异。

2、图片展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笔画作品《伊苏斯之战》、雕像《掷铁饼者》等。提问:这些作品和我们刚刚看到的哪一幅比较像?

3、学生看图例,分析回答。

4、引入“新古典主义”的概念——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

5、课件展示一些(5幅以上)重要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如达维特的《贺拉斯兄弟的宣誓》《拿破仑一世加冕》安格尔的《泉》等。重点介绍教材中展示的达维特的作品《马拉之死》。讲解这些作品在造型、色彩、构图、主题上分别有哪些共通之处。

注重造型方面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其画风庄严、单纯、理性。色彩方面:较为优雅。构图方面:强调完整性。

主题方面:多选择重大历史或社会题材。

6、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予以补充,并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讲解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的实质和精神追求:它是适应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需要,流行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

7、课件展示法国莫奈作品《日出印象》。引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题材。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并进行小组总结汇报。

8、在学生汇报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讲解莫奈的作品。再通过其他若干印象主义画派的作品,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睡莲》、德加的《预演》等,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倡导直接在自然中进行创作,捕捉阳光下的万物灿烂的色彩。画家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宗教、神话题材对美术的束缚,使画面变得异常明亮,内容更加贴近现实。

9、教师根据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提示,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两个画派各自的艺术特色。请学生说一说,哪个画派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10、学生交流讨论,陈述自己的想法,或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画派的作品,制作成PPT文件,在下一次课上向大家演示、介绍和分析。选择两个流派中其中一个画家的作品进行自己改变创造。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品。

四、课堂小结

4.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篇四

《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活动,让学生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一些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初步认识艺术品收藏市场。

2、通过视频展示,了解艺术品拍卖会的现场,通过模拟性的书画拍卖活动,体验艺术品拍卖的程序和环节。

3、了解艺术品拍卖会中诞生的天价艺术品和“亿元”大师。

4、拨开天价云层,理性的看待这些艺术品收藏和这些天价艺术家。

5、模拟一场“长安画派大师石鲁先生的名作《山区修梯田》的拍卖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环节和程序。教学难点:组织好模拟拍卖会的环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们更直接的参与其中,认识和理解拍卖会的程序的注意细节。

课前准备:

教师:PPT课件、竞拍号码纸、主持人标签、公证人标签等。学生:搜集艺术藏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纪律、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艺术品的收藏成为时尚,各种类型的拍卖活动也不断举行。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三、讲授新课:

1、世界上最贵的绘画作品你知道几幅?你家里有没有艺术收藏品?有没有参与过艺术品拍卖会,电视上看过没有?

教师介绍有关拍卖会的纪录。PPT出示世界上最贵的十幅油画。

2、收藏的意义:

(1)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精神愉悦是其首要意义。

(2)收藏有增值价值。重复的藏品可用交换或变钱来获得新的藏品。(3)藏品增值给市场带来利润空间,逐渐形成投资市场,大部分人成为投资人,而非真正的收藏家。

3、在艺术品收藏活动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1)艺术家的选定(已成名的大家或大师、具有潜力股的中青年画家);(2)艺术品的选择(真品、精品、全品、孤品);(3)购买艺术品的地点(艺术家生活创作之地);

(4)购买艺术品的时机(“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全球前首富沃伦·巴菲特)。

4、艺术品的鉴定(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应相辅相成)。

什么是拍卖:拍卖也称竞买,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卖方把商品买给出价最高的人,艺术品拍卖是一种高档次的行为。

(1)价格是不固定的。(2)必须要有二个以上的买主。(3)要有竞争,价高者得。(没有这三个条件的不能称为拍卖。)

5、拍卖的主要程序:(1)拍卖行与出卖人洽谈;(2)拍卖艺术品的整理阶段;(3)宣传阶段;(4)展示阶段;(5)正式拍卖;(6)善后阶段。

四、课堂练习

1、选出主持人、竞买人、公证人。

2、在拍卖的过程中思考拍卖物的价值(包括艺术品的形式、艺术品的内容、创作的时间、被拍卖艺术品的数量)。

五、课外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艺术品拍卖会动向,了解一下中国现代书画大师中,谁的作品的已经进入“亿元俱乐部”,再精读他们的画作,说说“亿元大师”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

六、课后反思:

5.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美版 篇五

六年级教案(11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题1.凝固的音乐——建筑课时2 课 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授 课 人杜 莎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第二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后反思:

课题2.有特点的人脸课时2 课 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授 课 人杜 莎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隐性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6.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六

四季的色彩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以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学法指导:通过交流、讨论等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材中的插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请学生观察课本的画并连线与诗句含义相符合的画面。

二 欣赏《四季的色彩》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方法。三 初步接触日本画和日本画家。

1.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2.展示绘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

如:日本画:将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融为一体。

3.“我”的感受。(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

4.小组讨论:画面中突出表现数、而树用的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老师适当的总结:树的色彩给我们冰冷但充满生机的感觉,代表冬季,于是着春天即将到来。

四 总结欣赏作品的方法。

从画家的简介,作品,运用色彩、表现形式,感受等几方面进行欣赏。

五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同时做相应得补充,使每个学生对作品都有全面的认识。

六 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艺术大师,了解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都是生活常见的事物,但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因此,为能够见到优秀的美术作品而感到幸福。

2.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能力: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德育:培养学生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美育: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 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色。

教学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操作法来解决重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准备,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冷色和暖色

1.出示色卡、将冷色和暖色区分开。

2.你认为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有暖色?什么地方可以使用暖色?

3.学生讨论并且回答:如

火、太阳光、花朵…….4.他们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喜庆、欢快、热闹…….(二).组织研究:

1.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三)艺术实践

分析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交流,老师适当的提示。

三 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1.根据书中《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副作品。

2.选择暖色。

四 学生作业,老师进行巡视辅导

五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六 评价作业

1.介绍你画中的暖色。

2.表达了自己什么感受?

3.你认为自己的画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七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那些是暖色的物体?说说你的感想吧!

3.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内容:教材地5——6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什么感受能力。

德育:体验色彩中冷色带来的感受。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突破。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得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难点:

能够云哟个点染得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准备:水粉色、调色盘、油画棒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谈话导入新知

三 探究新知:

1.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或者场景给你以冷的感觉。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观察教材中的作品。进行分析。

4.出示色卡分析冷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5.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谈一谈冷色给你的感觉。

师总结并且板书:

冷色给我们以: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等的感觉。

6.演示用冷色表现水波纹的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水面上,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就把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沁透就可以呈现出自然水纹。

7.小组内进行操作。

作业展示:

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且说说别人的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

五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那些是属于冷色。你能够说出来吗?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4.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且进行艺术创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关注闪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用于创新的精神。美育: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以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准备:各类线材、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操作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 导入新知:

谈话: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你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快乐吗?揭示课题

三 探究新知:

(一)出示各种线材

1.大家知道这些线有什么作用吗?

2.总结作用以及展示教材中的“快乐的人”线造型作品。

3.出示线造型人和人物图片,对比观察讨论。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二)小组合作探究。

1.线造型人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2.他们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3.通过你们小组的分析,提示大家在制作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总结: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

(1)将头缠绕成椭圆形、圆锥形等

(2)身体缠绕成空心圆柱形、实心圆珠形、单线或者曲线等(3)四肢缠绕得要比身体细,同时注意关节部位的变化。(4)用纸等材料进行装饰。

四 学生作业,老师进行辅导巡视。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和闪光点,激发创作的思维。

五 作业展示

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和你认为好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六 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细致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突破。

教学准备:教学中的插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知:谈话法

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三 探究新知

1.小组内进行讨论: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3.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局部。

4.老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5.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分析教材中第11页的几幅学生作业。说说以下问题。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那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6.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作业。

要求。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一副关于自行车局部写生的线描作品。

作品展示

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说说别人的优点。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六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要用今天这种仔细观察的精神来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得更加美丽。

6.猜 猜 我 是 谁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以及线造型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自治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够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学法指导:通过讲解、交流、观察等方法进行突破。

教学准备: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二 游戏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班一个同学的背面头像。全班同学猜猜是谁?

导入课题并且板书。

探究新知

(一)分析绘画人物背面头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特征

1.刚才的头像你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并板书:可以从

头型、发型、头饰、服装等方面看出。

2.看看我们班上的同学有哪些不同的发型?不同的发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

3.每组分析一个同学的发型,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学生发言/

4.总结几种发型新的特点。演示线的组织。

5.观察教材中学生的作品线条画得如何?看到他们的作品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 学生进行作业。

提醒大家要画得大些。巡视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说说你最欣赏班上谁的作品?为什么?

2.给你的作品取个有趣的名字。

六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7.有趣的属相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德育: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美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设计法来突击。

教学准备:教材中的图片、铅笔、水粉色、毛笔、卡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 谈话法导入新知:你知道十二生肖指的是哪些吗?

三 探究新知:

(一)分析邮票的组成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了解的关于邮票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作用。

2.分组研究邮票中的生肖属相。

如:一组研究:生肖邮票老虎表现了自然界中老虎的哪些特点?

二组研究:从造型上看,生肖邮票马夸张了自然界中马的哪些特点?

(二)分析书中的学生作品特点。

1.说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2.从邮票的外形上看,这些学生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3.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

4.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四 学生进行创作

1.给自己的家人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2.老师巡视辅导。

在巡视中强调图案新颖美观、色彩鲜艳。

3.表扬合作意识强,分工合理的小组。

五 课后拓展:

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于生肖的工艺作品。

六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邮票的设计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说说你得感受吧!

、8.棋牌乐——棋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棋的设计制作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美育: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教学难点:

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学法指导:通过操作法来突破教学。教学用具:一副普通的飞行棋、盒子等

学生用具:色卡纸、剪刀、胶水、彩色笔、油画棒、小刀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老师前几天买了一副棋,可琢磨了好长时间,不知道怎么玩,谁愿意来教教老师?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玩奥特曼棋,棋盘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磁铁当棋子,在盒子里面撒色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下面同学也想玩吗?我们都来做一副棋吧!

三、探究式学习

1、观察这副棋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棋子、棋盘、色子

师:棋子:代表不同的比赛选手,要有所区别,避免混淆;

色子:一般有6个面,5个面行不行,8个面呢?怎样做?自己研究。色子可以用什么来做?

2、看书16、17页,说说棋盘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起点、终点、曲折排列的各色数字、不同的说明、主题及盘面的装饰。

3、找出书上飞行棋作品中你最喜欢的部分,跟同学们交流。

4、分小组讨论。(1分钟)

前后排4个同学一组设1个组长。

讨论内容:A、确定主题;B、盘面设计及飞行路线;C、组员分工。

5、请一至两个组的代表说说本组的合作计划。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要点

1、强调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效率;

2、强调安全使用工具;

3、不同材料的合理使用。

五、小结

1、各组飞行棋展示交流,学生评价;

2、玩棋;

3、保存并运用好自己的劳动成果;

4、布置下节课任务。六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说说你的感想吧!

9棋牌乐—牌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游戏、观察、分析,让学生有目的设计自己的牌。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及协作能力。德育以及美育: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教学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三副自制的牌挂图、水粉、剪刀等。学生:各种制作材料。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课间玩要的纸牌引入——

小结:这种牌虽然可以让我们玩的很开心,但是它分散我们的精力,浪费我们的时间,用掉我们的零花钱,害大于利!如果能把学习与玩耍融到一起,岂不是一举两得!让我们一起进入棋牌乐——牌篇。

二、新授

1、观赏、分析

①谁愿意和我一起玩牌!可是,我的牌放乱了,请先帮我整理,把同一副牌放在一起,贴到黑板上——

→(空白底版上只有文字,没有装饰)→(偏旁部首组字,有一个不能组)→(古诗与诗名,作者配对,有二张不相配)②大家通过什么判断它们是同一副牌?

小结:同一副牌的外形、图案、图案位置,色彩等统一,文字之间有联系。文字也就是游戏内容要突出,通过图案、色彩衬出或放在重要位置,要做到好玩还要好看。

③三副牌,哪一你不满意?怎么办?帮我设计。

大家的设计构思各有特色,自己玩的牌就要根据自己爱好设计,瞧我用什方法——在a牌空白处用玫瑰红平涂,衬出底板上用白蜡烛画的图案。

大家很聪明,看出了我使的花招:利用油不沾色的特点,可以印出独特的画面,其它两副牌又是用什么方法呢?

还可以用不同方法制作,剪纸、叶印、镂空等„„

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制作一副牌。

2、游戏

这些牌怎么玩,介绍并请学生参予游戏。a、分别用牌上字组词或组成语,谁多谁赢。b、古诗配对,2人。

先奖励配对正确的学生,不能配的两张请参加的学生口头分别补充正确内容后再奖励。c、看出怎么玩了吗?奖给本节课表现最捧的小组。

3、延伸

①这些内容都是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还可以设计成哪些牌? ②其它学科可以设计吗?

③快速看书,从书中英语牌中可以学到什么? ④你想有一副什么牌?小组商讨,并汇报。科学„„数学„„美术„„

三、制作

小组合作,同时剪出外形,人分一张共同制作,由小组长统一分配任务。

四、展示,介绍设计方法,玩法,小组表演。其它小组可以课后交流,互玩。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什么?以后会怎么做?我们既要学习还要玩,在玩中学习是快 乐的,我们能为自己制造快乐,我们就是最棒的!为自己鼓劲。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 观察花的造型和颜色,尝试用彩墨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研究国画的蘸色和用笔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德育:了解我国传统的绘画方法,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美育: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教学难点:

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讲解法、示范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准备 :花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表述,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猜猜这是什么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你喜欢什么花?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学生说花的颜色、形状、质感、气味„„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看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学生归纳:颜色不同,花瓣的形状不同,整朵花的外形不同,花的朝向不同。2.学生自学后发表看法。3.尝试表现。

4.记录经验或遇到的困难。5.学生间互相答疑。6.学生构思。

四、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1.展示、评价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组织学生评价。美术实践活动。

4.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的含义。比一比谁的美,谁的愿望美好。明确学习任务。

5.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六 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画水果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观察水果的造型和颜色,尝试用彩墨表现一组水果,研究国画的蘸色和用笔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中国画的能力。

德育:了解我国传统的绘画方法,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美育: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

教学重点 研究国画蘸色和用笔的方法,如何表现不同水果的质感。教学难点: 国画蘸色和用笔的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讲解法、示范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准备: 国画工具(宣纸、毛笔、国画颜料、毡子或报纸、洗笔筒、墨)、蜡果。教学过程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表述,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水果,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学生说水果的颜色、形状、质感、滋味、气味„„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这种方法能还能表现什么水果?这类水果有什么特点? 3.这种方法能表现葡萄吗?葡萄应该怎样表现? 4.还能用这种方法表现什么水果? 5.这类水果有什么特点?

6.试一试,怎样表现表皮粗糙的水果和表皮光滑的水果。5分钟后说说你的经验或遇到的困难。

7.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谁能解决?

(必要时教师示范)引出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8.你最喜欢什么水果?想一想,你要送给谁?有什么含义?画下来。2.学生间互相答疑。学生构思。

巡视时要指导执笔姿势。

必须进行示范。强调侧锋用笔的方法和蘸色方法。

四、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

组织学生评价。美术实践活动。

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的含义。比一比谁的美,谁的愿望美好。明确学习任务。

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

你还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表现技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启发学生在课下多观察周围的生活,并要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它。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六 课堂总结:

在技法上,他们更擅长用中锋,对侧锋用笔不是很会运用。同时执笔姿势也不是很熟练。教师应强调侧锋用笔并指导执笔姿势。

12娇艳的花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观察花的造型和颜色,尝试用彩墨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研究国画的蘸色和用笔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

德育:了解我国传统的绘画方法,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研究国画蘸色和用笔的方法,如何表现花的娇嫩感觉和叶的画法。教学难点 :

国画蘸色和用笔的方法,了解墨破水和水破墨两种技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讲解法、示范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准备 :国画工具(宣纸、毛笔、国画颜料、报纸、洗笔筒、墨)、各种花的图片及花。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语言表述,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猜猜这是什么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它的特点是什么?(课件出示)

你喜欢什么花?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学生说花的颜色、形状、质感、气味„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看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这种方法能还能表现什么花?怎样就有变化了?

3、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现花?可以创造,也可以看书。然后说一说。

4、试一试,怎样表现。5分钟后说说你的经验或遇到的困难。

5、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谁能解决?

(必要时教师示范)引出水破墨和墨破水。

6、你要表现什么花?要送给谁?想一想,有什么含义?

看课件(郭怡孮的《秋光》),分析。

颜色不同,花瓣的形状不同,整朵花的外形不同,花的朝向不同。

7、学生自学后发表看法。尝试表现。

学生间互相答疑。学生构思。巡视时要指导执笔姿势。

多次强调侧锋用笔的方法和蘸色方法,了解水破墨和墨破水即可。可以介绍点花蕊的方法:立粉。

四、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

组织学生评价。美术实践活动。

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的含义。比一比谁的美,谁的愿望美好。明确学习任务。

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

你还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表现技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启发学生在课下多观察周围的生活,并要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它。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多彩多姿的靠垫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靠垫的“设计”应从审美、实用、文化等方面去进行,并在学习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富有个性的靠垫。

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并在欣赏与表达的同时眼和手的能力同时提高。

德育:在欣赏与制作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环境的关注能力,激发起美化生活的强烈愿望。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重点:设计的纹样。

教学难点:作品有个性,可结合设计者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学准备:

范画、剪刀、腊光纸、色卡纸、图画纸等。

学生:剪刀、腊光纸、色卡纸、胶水或颜料、油画棒图画纸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手中的是什么? 板书:靠垫

2、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你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靠垫? 板书:多姿多彩的

二、探究活动一——“我会看”

1、还想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靠垫吗?从形状、纹样、色彩、材料等方面来欣赏,找出特点。

2、全班交流:小结:形状各异,色彩鲜艳,图案新颖,材料多样。

三、探究活动二—“我会学”

1、看到这些美丽的靠垫,同学们也想来设计吗?选择什么纹样好呢?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图形,另一种是不对称的自由纹样。像蝴蝶这样左右纹样都一样的,数学中才学过的——轴对称,说说它的特点。举例说明。

2、又出示剪过的窗花,转动角度,形状还是一样。比较他们的轴的多少,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以上的对称轴,形成了一个中心的图形叫对称轴,它可以是一个连着的图像团花,也可以由多个单独纹样组合而成。

3、请学生上讲台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和一个轴对称图。

4、对称的图形给我们的感受如何?(整齐的美)

5、看看这些作品,哪些运用了对称的纹样设计?它们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出来的?(剪贴、对印、„„)

四、探究活动三—“我会评”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同龄 的小朋友是怎么样把简单的花和鱼设计成了这许多优秀的作品的?从纹样、色彩、制作方法去评说。

五、探究活动四—“我会做” 出示作业要求:

1、确定自己喜欢的外形

2、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一种图案,设计一幅靠垫图案。

3、纹样设计方式自选。(中心对称、轴对称、自由式)

4、制作方法可以剪帖、对印、油水分离、手绘„„

六、作业展评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帖到黑板上

七、生活课堂

搜集生活中靠垫还有些什么形状,画成“靠垫坊” 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我们学到的对称图案,画或贴成小报。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材料各异;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德育:培养学生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美育: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人的乐趣,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点:认识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用具:汤勺、锅铲、手电筒等。学生用具:彩色笔、油画棒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稳定情绪。

二、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外形、花纹、色彩等方面来设计了靠垫,让我们的靠垫不仅靠着舒服、抱着舒服、摸着舒服,让它看起来也舒服,生活中象靠垫这样的生活日用品还有哪些呢?

板书:生活日用品

三、讲授新课

1、说说你熟悉的生活日用品,能把它简单的画出来吗?请学生板画常见的生活日用品。

2、说说你表现的生活日用品是用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这些生活日用品的材料和造型会不一样呢? 学生:略

3、各种各样的日用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它们的材质和造型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联想空间。看黑板上这些生活日用品的造型能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A、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B、教师:同一种物品可以让我们产生很多不同的联想,从不同的方位去看,又可以让我们产生更多的联想。比如:汤勺。教师出示汤勺,用手电筒的光线在黑板上投影观察,并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表现。

C、教师:多种物品造型的组合及适当的变形能给我们更大的联想空间。出示锅铲实物,板演造型,并想象其它实物造型进行联想组合。D、添加背景,形成整体画面。

4、欣赏课本图片,了解两种创作表现形式,开阔学生思维。

5、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进行生活日用品联想的创作。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作业展示与评价;

2、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热爱生活。

第15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像创新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美育:培养学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

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学习材料

教师: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绘画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2、分析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发言:“我的现在与将来”

3、组织小组讨论:

谈一谈你的现在,想像一下将来。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2、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

四、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2、分析构图方法。

五、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展示人物参考图片。

六、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讲解评价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16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德育: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教学难点: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学习材料: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

学习用具: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笔洗、彩笔、铅笔、夹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

你的家是个小家庭还是个大家庭?家里都有谁?和你最亲近的人是谁?

二、欣赏联想

引导学生欣赏种树图片:

你觉得这一家是什么人?

他们在做什么?

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亲密?

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做什么?

和家人在一起时,让你觉得最甜蜜、最温暖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三、分析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析一张粉印版画实物作品:

这幅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家人的亲情?

摸一摸,看一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吗?

尝试印一笔颜色,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颜色水分大,影响色彩效果。)

四、技法示范

通过直观演示交流,解决技法问题:

1、刻版中容易出现哪问题。

2、印制中夹子的重要性。

3、色彩中水分的掌握。

五、创造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回忆家庭中动人的时刻,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情景。

六、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七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吧?

第17课 泥玩具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德育: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育: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教学重点:

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教学难点:

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学习材料

教师用具:泥玩具、实物投影仪、陶泥、颜料、民间泥塑玩具资料的课件。学生用具:民间泥塑玩具图片资料、陶泥、颜料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二、资料交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三、分析探究。

1、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2、分析比较:

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3、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四、造型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五、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六、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1、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3、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七、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18课 漂浮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德育: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美育: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3、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4、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5、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第19课 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运用电脑绘画与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想象有机结合。

能力:运用纸面绘画作品达不到、非常费力才能达到或需要较高技能技巧才能达到的绘画效果.提高艺术创作表现能力。

德育: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为锻炼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育: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术形式和神奇之处。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中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并且能利用电脑绘画的画中的独特笔工具进行自由创作。教学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教学方法:操作、观看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有“神奇”性

通过欣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由此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

二、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独特魅力

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笔工具的表现特色。此时应以体验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完整的画面表现。

三、创作构思

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它们的 “神奇”作用。

四、创作作品

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关键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五:作品展示:

说说你是怎样制作的?你认为最得意的是什么地方?

六、教学评价

通过网络或分组欣赏同学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者允许,同学之间可以结合自已的理解相互修改作品。

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德育:激发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美育: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认识和学习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和制作方法。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2、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方法:操作、聆听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剪纸作品,简单介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

2、出示色纸,这张色纸怎样才能变成有趣美丽的剪纸作品呢?

二、探究新知:

(一)分析与讲解:

1、示范剪纸的方法,提出注意线条要互相连接,不可断开。

2、出示“阴刻”和“阳刻”的剪纸作品,探讨不同的地方和制作特点。

(二)欣赏与思考:

1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2.汇报交流,寻找方法。3.小结制作方法。

(学生归纳步骤)

(1)打开画图程序。

(2)(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三学生练习“阴刻”和“阳刻”。

四、课堂展示:

说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五 课堂总结: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下一篇:医院养老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