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传统节日春节

2024-09-15

有趣的传统节日春节(精选8篇)

1.有趣的传统节日春节 篇一

有趣春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春节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趣春节的作文1

岁月匆匆,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而今过的这次年,使我感到十分的有趣。

今天是大年三十,吃好年夜饭,我便和爸爸一起去放鞭炮。来到楼下,爸爸点燃了一串噼里啪啦响的喜炮。一听到“拍拍拍拍……”直响,我连忙捂住耳朵,只见鞭炮在地上炸,有的还在空中飞炸。我拿来“哪吒闹海”的20响炮,爸爸点燃了引线,我把它对准天空,“嘭”第一发炮发出去了。只见它像火流星似的,发出巨响,随即坠落,消失在空中。我们的炮非常高,比别人放得都高。这时,“空战”发生得非常激烈。对面空中,忽然出现了一个精密的、均匀的花状“伞冠”,那朵朵“花瓣”犹如白色钻石,远处的烟花隐隐约约。我接着又拿出一个七彩飞虹,点燃引线,对准天空。只听嗖的一声,一个圆珠冲出了细管,在天空闪出一个美丽的礼花。啊!好漂亮呀!它像炼钢铁时铁炉里蹦出的火花,又像鲸鱼喷出的水花,像天空划过的流星雨。

我万万没想到,夜里十二点,晚会还没结束,一阵阵鞭炮声传入我的耳边,随后就听见了礼花的声音。到了这时候,我也等不及了,便穿上衣服飞奔到楼下。天啊!楼下到处都是放鞭炮的人。啊!真漂亮呀!无数个大礼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夜空下闪耀着明亮的光。忽然,有一个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多美呀!整个夜晚的天空被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礼花笼罩着,漂亮极了。

到了深夜,人们渐渐地离开了,我也恋恋不舍回家睡觉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有趣春节的作文2

今年春节,我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度过的。

这里的天像海水一样蓝。夜晚,天空中繁星点点,爸爸会指着天空中几颗明亮的星星告诉我,那是射手座。这片爸爸从小就经常观察的夜空,为什么会比我们徐州的天空美丽太多呢?爸爸说是雾霾的原因。

我来到大连是为了陪爷爷奶奶开开心心的过个年!农历新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平日里我和爸爸妈妈都在离爷爷奶奶很远很远的地方生活,所以这几天我都是乖乖的陪着他们。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下面我就简单为大家讲讲吧!

大年三十晚上,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看春晚。因为他们的年夜饭都是在中午吃呢,我却没怎么看电视,你们猜我在干嘛?哈哈,我在奶奶的带领下,抢了半宿的红包!先声明我可不是小财迷哦!我是在享受抢红包的过程,无论钱有多少,我只是希望能得到最佳手气,让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生活都顺顺利利的!

抢红包游戏虽然有趣,但是每个人都抱着手机,相互之间交流就少了许多。还是我跟哥哥们放鞭炮更有趣、更好玩!北方的户外特别冷,那天风很大,小小的我就跟放在地上的鞭炮一样,被吹得东倒西歪,没办法,我只好躲到单元门口,缩在厚厚的羽绒服里,在两个哥哥的保护下,欣赏我们点燃的烟花。在寒风中,原本美丽的烟花也变成凌乱的绽放咯!我跟哥哥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大笑起来,开心极了!

现在我早已经回到了徐州,可是每每想起春节时候发生的事情,我还是忍不住会笑。只可惜时间太短暂了……我的`春节有趣吧?小朋友们你们的春节呢?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有趣春节的作文3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想着能吃到美味得饭菜,香喷喷得点心,还能得到很多压岁钱,我越想越高兴,当晚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脑子里想得全是饭菜,点心、压岁钱,还有那漂亮得新衣服,可爱得玩具……

春节得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姐姐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得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得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得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得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得。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得春节啊!

有趣春节的作文4

1月17日,我们一家人去老竹镇沙溪村参加“莲都区农家乐春节风俗体验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过年的氛围。

一到沙溪村,看到路旁彩旗飘飘,人头攒动,把小路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拎着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一派过年的景象!忽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循着香味走去,我们来到了做米糖的体验地点。只见师傅将糖油倒进锅中煮沸,再将炸好的脆米倒入锅中搅拌,之后将这些脆米放入一个模具中压平,用刀切成一块块,让风将其晾干,甜甜的米糖便做好了。

沿着乡村小道继续向前,又看见炸番薯片的地点,我们自然也一饱了口福。接着,我们来到了包粽子的场地。已有很多人在那儿包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粽皮,开始时对粽皮束手无策,后来经过一位大娘的指导,终于学会了这门技术。我先把它折成锥形,再往里面放糯米、咸菜和猪肉,然后将粽皮包严实了,最后用棕榈绳绑住,就大功告成了。

这次活动还有许许多多的体验项目,如打麻糍、炊糖糕、炸爆米花……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磨豆浆了。走近磨豆浆的体验场地,只见一群小朋友围着一个石磨议论纷纷。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是农家磨豆浆用的石磨。我上前抓住木头长柄,用尽全身力气向前推,石磨还是纹丝不动。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我的力气还不够大?我正纳闷着,一旁的爸爸向我讲解推石磨的要领。首先抓住长柄,向逆时针方向推动,推到超过二分之一圈时,身子向后仰,将长柄使劲往后拉,石磨就一圈一圈地转动了,当石磨里的黄豆不够时,再往石磨的孔里加黄豆。瞧!沿着石槽滑至碗中的乳白色液体便是豆浆的原身。再把这些液体放入大锅里煮,煮出来的就是香喷喷的豆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终于掌握了技巧。我还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觉得这豆浆分外的甜。

这次体验活动,让我了解了不同的过年习俗,品尝到了各种美食,可谓收获颇丰!

2.有趣的传统节日春节 篇二

一、浙江春节娱乐习俗

春节是中国第一传统大节, 浙江省古为吴越之地, 存在于民间的年节文化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内容丰富。

《梦梁录》卷六“十二月”提到:“自此入月, 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 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 敲锣击鼓, 沿街乞钱, 俗呼为打夜胡, 亦驱傩之意也。”大年初一, 人们清晨放鞭炮, 开门迎年, 祭拜祖先, 然后交互拜年。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 是大年的压轴戏, 人们以敲鼓、观灯、社火表演等形式度过元宵。如诸暨县“元宵”前后演戏酬神, 届时“妇女聚观, 挤挤离离, 巷头村尾, 无空隙处”。龙泉县自“元日”后, 里社各设道场, 数日后迓土神出游, “通衢笙歌戏剧, 杂沓往来, 通宵不倦”。

早期的“驱傩”是一种群体的时空净化仪式, 人们以化妆表演娱神, 但这种表演恰恰是民间戏曲歌舞娱人的肇始。尤其是在今天, 当许多宗教与信仰层面上的内容都相继淡出, 世俗的活动不断涌现,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春节习俗娱乐性特征就更加突出了。

二、春节中的民间戏曲

“一部中国戏剧史, 半部在浙江”。浙江素称戏曲之乡, 戏曲剧种之多令人瞩目, 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车灯戏等大小戏剧不胜枚举, 现有省级非遗项目的传统戏剧项目56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高达24项。春节历来是个民众狂欢娱乐的日子, 浙江年节里的民间戏曲极其丰富多彩, 较有特色和普及性的是以下几种:

(1) 灯头戏。旧时, 宁波昆班艺人把正月里演的戏称为“灯头戏”。以时间区分为三种:正月初二演至十二, 称为“前灯头”;正月十三演至十八, 称“正灯头”;正月十九演至正月底, 称“后灯头”。从正月初二开锣, 连续演一个月, 日夜不停, 艺人收入十分可观。宁波萧王庙、鸿村庙, 在正戏之后, 往往加演小戏, 俗称“元红戏”。灯头戏开演第一天, 按惯例必演关公戏。有的灯头戏开演前, 还要闹头场, 庙里撞钟击鼓, 戏台上打“大十番”和“细十番”, 相互配合, 格外热闹。

(2) 百日戏。松阳县竹溪源一带村民每年正月初五要举行还愿仪式, 同时从此日开始需演100天左右酬神戏。除邀请松阳高腔职业戏班演出外, 各村还必须由宗族姓房每年轮流组班学戏100日左右, 至次年正月初五, 先在本村开台演出酬神, 然后到外地巡回演出100日左右, 故又名“百日戏”, 戏班亦称“百日戏班”。

(3) 八仙戏。浙江各地春节期间在农村上演戏曲之前, 必演八仙戏, 成为惯例。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 演出此戏, 开场演《八仙庆寿》, 俗称“唱八仙”、“打八仙”。其主要内容是祈求赐福、庆寿、加官、送子、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

三、春节期间戏曲丰富的缘由

民众为什么热衷于在春节期间演戏?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宗教信仰需求。春节是宗教信仰活动比较集中的阶段, 庙宇也是人们在节日期间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清代时浙江各地均有庙会, 以祈福、求子、祈雨禳灾为主, 逐渐演变为庙会戏剧演出与经济贸易活动相杂糅的混合体。尤其是当庙会与传统节日重合时, 则更为热闹。如诸暨方志载:“五十五都东山纸绘徐神庙, 每岁元宵前后三日赛夜会。汤村、全堂、阮村、毛家、东山俱演神戏, 俱有龙灯。”春节戏曲展演在庙宇中进行, 因为庙宇内供奉着当地人信仰的神灵, 民众通过演戏酬神, 以达到新年赐福的寓意。

(2) 狂欢娱乐需求。节日本身就是人们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过程中, 为了满足某种精神需求所设置的。春节, 是一年里最奢侈的节日, 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看戏, 就是浙江春节里的一件大事。春节期间, 上演最多的就是吉祥戏, 成为老百姓春节的精神必需品。到了民国时期, 春节期间的戏剧演出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 而且戏剧的内容也与春节的团圆吉祥特征相符。例如, 温州苍南地区的八仙戏, 演变于宋元杂剧的神道戏, 分“大八仙”和“小八仙”, 共有18套剧目, 主要有“蟠桃会”、“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拜堂”等五项演出程序和内容。这种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吉祥小戏, 演出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 主要借神仙聚会的热闹场面来烘托节令气氛, 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3) 情感认同需求。傅谨指出:“在全国各地, 几乎是有戏曲演出的地方, 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二、三直到十五这半个月左右, 都是演出市场最活跃也最兴旺的时间段。春节作为一种民众深刻认同的节庆的性质, 比起民众时间上的优裕, 恐怕是促进戏剧演出的组织活动的更有力的因素。”中国春节之所以能代代相传, 是因为它已经积淀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相守的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 是普通百姓的一种信仰和祈福方式, 更是凝聚家庭情感和大团圆的模式, 而戏剧演出在民间也是出于情感共享的需要, 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则是它的精神空间。

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民间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们都关乎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文化载体, 两者的联系密不可分, 民间戏曲仍将作为春节娱乐习俗的一部分, 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节。

摘要:浙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戏曲。本文试图从浙江春节娱乐习俗这个特定视角来研究当地的戏曲文化, 进而揭示传统节日与民间戏曲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浙江,春节,民间戏曲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2]中国戏曲志·浙江卷[Z].中国ISBN中心, 1997.

[3]李松主.节日研究第四辑“节日与戏曲专辑”[M].泰山出版社, 2011.

[4]顾希佳.中国节日志·春节 (浙江卷) [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3.有趣的动物节日 篇三

猴子节

印度尼西亚一些山区的居民特别喜爱猴子,特地将每年6月7日定为“猴子节”。这天,他们会带上好吃的糖果、饼干、糕点和一些民间乐器赶到猴群聚集地。猴子们一边吃着人们送来的美味,一边欣赏专为它们举办的音乐会,别提多快活了!

熊节

俄罗斯西伯利亚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北极熊,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熊节”。这天,北极熊可以直接吃到直升飞机投放的肉类食品。如果哪只熊病了,当地的兽医还会为它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牛节

在我国贵州省仡佬族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王节”。仡佬族人要杀鸡、备酒来敬奉牛王菩萨,求它保佑耕牛健康。这天,牛可以休息,吃最好的饲料,到湖边照“镜子”。另外,牛还能吃到人们为它特制的糍粑哦。

羊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最多的国家,有“羊背上的国家”之称。这里的人们对羊很爱护,每年8月14日要为羊举行庆祝活动。这天,牧人们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向羊群道喜,然后将它们带到水草最茂盛的牧场去,让它们吃个够,玩个痛快。在“羊节”里,任何人都不能用鞭子抽羊。

象节

每年11月10日是泰国的大象节,这天会举行大象运动会。人们把大象洗得干干净净,给它们披上盖布、彩带,挂上小铃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象运动会有精彩的拾物竞走、足球比赛、蹬滚筒等项目。最惊险的项目是“象踏人毯”,5头大象依次踩过观众躺下排成的“人毯”,顿时,全场沸腾。活动结束后,获胜的大象就能享受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

狗节

4.有趣的春节作文 篇四

据说春节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的。有一头年兽,每到春节那一天,年兽就来到人间祸害人们,后来,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把怎么赶走年兽的方法告诉了大家,大家纷纷拿出鞭炮,年兽看见了,就被吓跑了。

春节能做的事可多啦!有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等等。其中,我最爱玩的就是放鞭炮了,我放的是“刮炮”,我打开盒子,里面装了很多很多的“刮炮”,它的头是红色的,就像它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我用“刮炮”摆了一个“c”字形,再拿出一个“刮炮”,用力的一刮,它冒出了火花,然后,我把它放在“c”字形的下面,“砰”的一声,“刮炮”炸了,后面的那一些炮也紧紧地跟着炸了,“真好玩呀!”我说道,随后,我便又摆了一个断开的梯形,刮燃一个炮把它接了起来,“砰砰”炮又炸了。我玩得不亦乐乎。

5.有趣的春节作文 篇五

还给了我红包。我和我的小外甥女一起玩,她过年四岁了,却说两岁,还说自己属猫。我很喜欢她。晚上,奶奶准备了许多丰盛的菜,当然少不了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一端上来我就拿起筷子一旬而不及掩耳盗铃只是夹起了一个饺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吃了年夜饭之后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去街上赏灯。

街上的等好漂亮,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十分耀眼。

6.有趣的春节作文 篇六

“春节来了,春节来了!”我高兴地欢呼着。姥姥,姥爷,妈妈在厨房包饺子,我呢,看电视。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哇,好香啊!我一把抓起筷子,夹起饺子一口塞进嘴里。“好烫,好烫!”我用手不住地呼扇着,刚出锅的饺子烫得我直翻白眼儿。我终于吃到一个“胖娃娃”,鲜嫩多汁,美味可口。我禁不住美味诱惑,一个劲儿地往嘴里填饺子。姥姥笑着说:“晨儿,别吃的那么快,饺子多着呢!够你吃。”

我在那里狼吞虎咽地吃着饺子,妹妹看到了一直学我。姥爷笑眯眯地说:“小家伙,你可别噎着喽,你的肚子有多大呀!”一家人笑得炸开了花。妈妈学着姥爷的口气说:“好了,好了,看晚会吧!”“哦?还有晚会?”“晨晨,你是不是吃傻了呀!春节当然有春节联欢晚会了!”姥姥开了个冷笑话。春节的节目多式多样,有让人赞不绝口的魔术,有让人拍掌叫好的杂技等,其中,我最喜欢小品。

“嘭!”突然一声巨响传到了我的耳际,哟!放花炮,我怎么忘了呢?我拉着妈妈放花炮。我拿了一根长长的香火,点燃引信,逃得远远的,捂住耳朵,“嘭”随着一声巨响,烟火在空中闪烁,天空顿时明亮了。

7.有趣的传统节日春节 篇七

一、呼和浩特春节垒旺火习俗现状

(一) 何谓旺火

旺火, 就是用煤炭、木柴做材料, 按照塔的形状和一定的方位垒砌而成的一个火堆。因为点火后火势很旺, 寓意家人一年红红火火、旺气冲天, 所以叫旺火。垒旺火时要先按东、西、北三个方向摆好 (南面是风口) 三块砖头, 然后将打好的片状炭块从砖头上一层层垒, 尽量压合, 在顶部用一小块炭盖顶, 整个旺火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塔, 有时外面还要贴上“旺气冲天”的大红字条。中间空余用劈柴填满, 风口放豆秸、纸片等易燃物作为引火物。点火时, 先点引火物, 不够旺可以加点油, 里面的劈柴燃烧后整个炭块也逐渐燃烧起来。

除夕之夜点燃旺火的时间一般在夜晚十一点半左右, “点旺火”有时也名“发旺火”。旺火点燃后从无数碳孔中喷出火苗, 状若浮图, 既御寒, 又壮观。当午夜0点时, 谁家的旺火燃的最旺, 就象征此家今年红火兴旺。孩子们可以走街串巷评论旺火大小, 也有人围着旺火正、反各转三圈, 拿着红腰带边转边在火上烤, 希望从旺火中获得一年的旺气, 以图全家平安健康, 心想事成。

(二) 呼和浩特垒旺火习俗

在呼和浩特地区, 除夕夜垒旺火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过去不论是市区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商贩, 还是周边农村广大普通的家庭, 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都要垒一个旺火在除夕夜里点燃。当新年的钟声敲响, 走过呼市的大街小巷, 几乎全部是大大小小的旺火堆。有些家庭即使经济条件不好, 也会用木柴代替煤炭垒旺火。农村有垒的大旺火, 村民会汇集在一起, 共同转村里的旺火, 人们路过路边的旺火堆也会烤旺火。《呼和浩特市郊区志》第四编社会志第一章民族风俗中载:“腊月三十日夜晚 (除夕) , 垒旺火、守岁 (也叫熬年) , 通宵不眠, 串门玩耍 (跑大年) 。”

二、垒旺火习俗的起源

(一) 先民对火的崇拜

关于旺火习俗民间有两个传说, 一说孙猴子打碎八卦炉, 碎片落入人间引发灾难, 托塔天王用“玲珑宝塔”吸进烈火和浓烟, 但是当人们吸入小宝塔散发出的气味后感觉神清气爽。因此以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们就会用木材等材料垒成宝塔形状点燃, 愿来年身体健康, 生意兴旺等。另外一传说就是因灶王爷状告人间无故抛米洒面, 玉帝差九头鸟降灾。真武神仙不忍人间生灵涂炭, 告之人们除夕之夜点燃柏叶旺火与燃放鞭炮, 把九头鸟逼走。后来人们为了避邪和纪念真武, 利用自己的煤资源在春节和元宵节点起旺火, 以图吉利。

传统的除夕垒旺火习俗还是符合古代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原始初民对日、月、火等一些自然现象都怀有深深的崇拜。这一观念沿袭下来,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北方的冬天寒冷异常, 当先民制定了一年周期中在除夕晚上狂欢时当地就地取材, 烧一堆煤炭, 在漆黑的夜里状若白昼, 又源于人们希望生活美满的愿望取名“旺火”。火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与功用, 因此人们对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崇拜。

(二) 现实的需要

事实上旺火习俗更多的也有现实需要的原因。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木材匮乏, 但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挖掘出来, 先民发现它可以燃烧, 相应地可以做饭、取暖。垒旺火习俗最初来源于山西,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 宋仁宗时, 炭块代替了木材, 煤炭也渗入到先民的民俗风情之中。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 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 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 名曰旺火。”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冬季寒冷异常, 所以这一民俗在此流传至今。

旺火的雏形是篝火, 垒旺火的材料最开始是松枝、竹枝或其它树枝, 有的地区烧的是植物秸秆或是干的牛马等大型动物粪便, 现在几乎都用煤炭。所以说任何传统都是在不断变革的,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夕之夜的旺火不论是出于对火的崇拜还是现实需要, 都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与对族群文化的认同。

三、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一) 传统在现代的弊端

红火热闹是中国年的特色, 在现代社会, 传统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之时, 继承发扬民俗传统变得十分重要。但是, 旺火习俗由于个别单位与个体的过度铺张和行为不当, 而有成为陋习之忧。一, 破坏了城市路面。二, 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垒旺火用的是质量最好的精煤, 平均一堆旺火用煤量大约1吨。三, 空气污染。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大年初一的空气质量是呼和浩特市全年最差的。四, 造成火灾隐患。在露天燃烧的旺火, 经风一吹火星四溅, 若遇到可燃物, 易酿成火灾。

现代思想的冲击与转变使人们知道很多垒旺火的弊端, 即使政府一再宣传移风易俗、建设节约型社会、甚至下令禁燃旺火, 但是根据对市民的采访得知, 市民认为这是传统, 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 坚信这对新的一年是有好处的。

(二) 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现代社会不论各种思潮如何冲击与交汇, 每种思潮都离不开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传统保留在现代人的言行与记忆中, 经过反复应用影响某一地区及社会成员, 它是存在于现在的过去的一部分, 是“活着的过去”。相对于现代开拓和成长, 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是现代的资源。有传统的更新与现代的拓展现代性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没有任何东西固守不变, 民俗亦是如此。据统计, 五塔寺后街与大东街是玉泉区两条传统气息浓厚的街道, 传统商业业态浓厚。五塔寺后街36家商家, 其中12家垒有旺火;大东街是一条古玩街, 28家商店有10家垒有旺火。数量的减少说明传统并不是那么无坚不摧。社会结构在变, 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变, 民俗主体在变, 民俗主体的心态也在变, 所以民俗传统也不得不跟着社会而变化。因此, “传统的发明”、民俗的变异两者都是必然的社会现象。“传统的发明”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文化传统一直是在变异之中, 就像民俗传承中必然发生民俗变异一样。

结语

传统民俗如何在呼和浩特这个新与旧、传统与当代的都市中获取平衡, 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传统力量的民俗, 它会作用于民众群体, 流行自己的民俗惯习。事实上对于像垒旺火这类传统民俗, 不能因为传承不当而成为陋习。

社会发展都市也在高速发展, 举行民俗的空间地点逐渐狭窄。在传承传统民俗时, 应有科学的态度, 使其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认为, “民俗的教化、规范、维系等功能, 使民俗传统不断得到复制、更新和强化, 即使随着社会发展了, 在新的技术和知识面前, 一些民俗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民俗的核心观念还会以新的表征呈现出来。”所以说形式改变了不一定就是内涵也改变了, 例如使用环保仿真型旺火新产品, 把煤炭用一种新型能源替代和乐而不为呢?这样传统民俗才能在现代时空更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树杰.何谓传统--读《传统的发明》[J].百色学院学报, 第24卷 (1) .

[2]郑杭生.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J].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

[3]宣炳善.关于“传统的发明”与“伪民俗”[J].民间文化论坛, 2011.

[4]http://tieba.baidu.com/p/1065721348.

8.传统节日文化谈——春节篇 篇八

春节(正月初一),最早确立于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我国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正月新年成为举国上下共享的盛大节日,“官有朝贺,私有祭享”。在朝贺与祭享的各种仪式活动中,增强与更新着各种家庭、社会关系。

萧放表示,春节作为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有着丰富的节俗内容。

春节首先代表着温暖和亲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这些话,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从漫漫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

“其次,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萧放说,不能回家过年的中国人,哪怕不孤单,却总有一种“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漂泊失落感。旧时北京人过年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新年亲人必须齐全。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这顿饭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家里吃。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萧放认为,正因为春节这些特质,确定了它在中国人生活中第一大节的当然地位。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的一片归心。“节日文化一旦成为传统,就具有它特定的社会意义,这种意义适应了人性的需要。春节尤其如此。”萧放说。

他表示,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需要经营。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释放日,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上一篇:护理长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电子产品品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