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十四行爱情诗

2024-10-24

沉甸甸的十四行爱情诗(精选14篇)

1.沉甸甸的十四行爱情诗 篇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忘记了许多童年时发生的事,但有一件事就像一把锁牢牢地锁在我的心里,永远都忘不掉。“铃铃铃”,放学了。同学们纷纷涌出教室,我和姐姐手拉手走出班级。可是我还没走出校门口,就感到书包仿佛是一块千斤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此我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我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挪着。

终于见到来接我们的妈妈了,我彻底走不动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细心的妈妈看见了我那难受的表情,关心地说:“是不是书包太沉了?来,我给你背着吧。”妈妈可真是及时雨呀!我和姐姐都把书包交给了妈妈。没有了书包,感觉真是太轻松了,我们蹦蹦跳跳,就像两只快乐的小兔子。可我们无意间回头看妈妈时,却呆住了。只见妈妈后背背着一个大书包,前面又抱着一个大书包,正气喘吁吁地走着。看着她那瘦弱的身子,那满头的汗水,那疲惫的表情,两行晶莹的泪水从我的眼里流了出来。我和姐姐急忙跑到妈妈跟前打算要回书包,妈妈却坚持说自己不累。拗不过妈妈,我们俩只能一边一个帮妈妈托着书包,就这样一起走到家。

直到现在,这个场景还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沉甸甸的书包里装的并不只有书,更多的是深深的母爱啊!

2.陈毅爱情诗背后的故事 篇二

挥泪赋《忆亡》,痛悼爱妻肖菊英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进驻江西信丰。朱德和陈毅召集当地开明士绅座谈,其间秘书进来,与朱德耳语几句,朱德马上叫陈毅去处理:有十几个战士抢劫了离城20余里的一家当铺。陈毅骑马赶去,命令战士列队听他训话。陈毅讲了革命队伍与国民党军队不同,革命战士应爱护群众一草一木,然后要大家把抢来的钱物交还,并查出三个为首的抢劫者,当场枪决,以平民愤。朱德很赞成陈毅的处理,宣布这支队伍由他和陈毅共同领导。就在此时,围观群众中有个年仅15岁的女孩,长得美丽端庄,她就是信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席肖菊英。陈毅风流倜傥的英姿和义正辞严的谈吐,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0年7月,活动在赣南的26、27、28纵队和赣南独立师合编成红22军,隶属红一军团,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委。陈毅到任后,先在信丰黄泥排,后迁至犀牛和信丰城内,办起干部学校,自任校长,为红22军和地方武装培养骨干。肖菊英是干部学校第一批学员。她学习刻苦,发奋好强,不仅政治、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还是文娱骨干。肖菊英的美丽端庄、多才多艺,深深打动了陈毅的心。他俩在感情上越来越接近,并得到肖菊英父母的支持,很快订下了婚事。

当年8月中旬,为配合攻打长沙中途撤回的红一军团主力攻下吉安城,陈毅奉命率红22军开赴前线,干部学校的学员提前结业,肖菊英分配到红22军军部参谋处担任秘书工作。部队撤离信丰前,肖菊英和陈毅一同回家向父母告别。陈毅和肖菊英身着戎装走进家门,警卫人员牵着一匹白马和一匹黄马站在门外。肖菊英对父母说:“我们部队马上要出发开往远处,这次走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会。”她咬住嘴唇低声而坚定地说:“我已作好准备,如果革命不成功,不会再回来。”母亲抚摸着即将离别而又前程未卜的爱女,难分难舍,潸然泪下。陈毅见此情景,忙安慰岳父母莫要悲伤,并提议能否送一件肖菊英心爱之物作纪念。母亲深思了一下,看到门外肖菊英骑的那匹大黄马背上没有鞍子,便到内屋找出她自己陪嫁的一条红毛毯,搭在马背上。这条红毛毯,寄托了父母一片真诚的心愿:祝福即将离别的女儿、女婿以及红军部队旗开得胜,革命成功,早日回家团聚。

9月,时年29岁的陈毅率红22军到达泰和县城,与18岁的肖菊英正式结婚,婚后第二天继续向吉安进军,10月4日攻下了吉安。陈毅和肖菊英的蜜月就是在攻打吉安的行军与作战途中度过的。

红一军团攻克吉安后,在缴获敌人的文件中,发现了有关“AB团”的史料,其中涉及中共江西省行委和赣西南特委的某些干部。“AB团”是国民党右派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中一小撮极端分子纠合起来的秘密组织,只存在几个月就自行消失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却认为赣西南的党组织存在“非常严重的危机”,必须来一番根本的改造,以“挽救这一危机”。遂于1930年12月初,派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政务处处长李韶九,携带总前委指示信,并率一连部队,到中共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富田,实施肃反任务,准备“找到线索来一个大的突破”。李韶九一到富田,就采用逼供信的手段,大量捕人。几天时间,在中共江西省行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及赣西南特委机关,抓捕了包括主要领导干部在内的100余人,致使机关内人人自危。在此情况下,中共江西省行委和江西地方武装红二十军的部分负责人便铤而走险,干了两件很恶劣的事:一是模仿毛泽东的笔迹,伪造了毛给总前委秘书古柏的信,制造要把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打成“AB团主犯”的谣言,企图制造总前委分裂的局面。他们故意把此信送到彭德怀手中,彭德怀一眼看穿此信乃伪造,将信送给毛泽东,揭穿了这一阴谋。另一件事是,他们鼓动红二十军哗变,扣留李韶九,放出被捕人,并率红二十军西渡赣江,脱离总前委领导,单独到永新、莲花一带活动。他们沿途还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口号,这就是著名的“富田事变”。

“富田事变”给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以极大震惊,也使全党受到极大震动,错误认为“富田事变”是“AB团”里应外合,公开叛变。总前委对“富田事变”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毛泽东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名义,起草了讨逆布告,说:“段(良弼)、谢(汉昌)、刘(启)、李(文林)谋逆,叛变起于富田,赶走曾山主席,扣留中央委员,反对工农红军,反对分地分田。”号召中央苏区军民进行反击和镇压。于是中央苏区打“AB团”的肃反运动不断升格,导致广泛扩大化,给党和红军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富田事变”发生后,陈毅奉命去抓“AB团”重灾区的赣西南,担任特委书记。其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被击退,第二次“围剿”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陈毅从大局出发,伸张正义,释放了一大批被错抓的所谓“AB团骨干分子”,很快稳定了人心,积极投入第二次反“围剿”战斗。陈毅此举引起了负责肃反工作的领导人李韶九的怀疑和不满,他给陈毅扣上了“AB团总团长”的帽子,连肖菊英也被说成是“AB团骨干分子”。红22军政委邱达三已被当成“AB团骨干分子”抓了起来,肖菊英对陈毅的安全也十分担心。

此时,赣西南特委机关驻在兴国县城李家祠堂内,这祠堂原是清光绪年间江南提督军门李占椿的花园别墅,地方比较大。陈毅和肖菊英住在后边绣花楼上。肖菊英一面担任特委的机要秘书,一面还兼任特委妇女部长。夫妻二人互相支持,同甘共苦,始终坚定地战斗在一起。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不久的一天,陈毅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叫他连夜带一名警卫员去于都参加紧急会议。他对抓“AB团”的错误做法十分不满,同肃反负责人李韶九有过激烈争吵,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就是去开会被当成“AB团骨干”抓起来的,因此陈毅暗忖此行凶多吉少。临行时,他嘱咐肖菊英:“我去开会了,三天之内不回来,你就快走,到你老家信丰藏起来。如果我没事,我会派人把你接回来。”

nlc202309090639

陈毅到达于都后,才知道是开地方工作会议,部署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抓“AB团”,纠正肃反扩大化,陈毅虚惊一场。陈毅在回归途中,遇到了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的袭击,白马被打死了,他只得和警卫员绕道步行,回到兴国县城已是第四天下午。

陈毅走后,肖菊英一直心神不宁,到了和陈毅约定的第三天晚上,她坐在窗前,望眼欲穿等待陈毅归来。她仿佛听到街上传来狗叫声,似乎又有人敲门,喜出望外,匆匆下楼去开门,可门外空无一人,使她大失所望。眼看天色微明,她彻底绝望,决心“和陈毅一起去”了,毅然跳入楼下的古井中。

陈毅满怀夫妻重逢的喜悦心情,推开李家祠堂大门,眼前只见白花挂在厅堂内,肖菊英全身湿淋淋地躺在门板上。此情此景,令陈毅心如刀绞。他强忍悲痛,将爱妻遗体埋葬。送葬归来,一夜无眠,含泪写下了《忆亡》:

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玉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

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

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肖菊英牺牲后,陈毅曾化装到信丰,向岳父母讲述肖菊英牺牲经过。1949年8月,信丰刚解放,时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上海市长的陈毅,就致电中共赣西南区委书记杨尚奎,再次提到肖菊英牺牲和她尸骨被国民党军挖毁之事,托付杨尚奎向肖菊英亲属表示抚慰。1950年春,陈毅又致信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肖菊英的老同学钱益民,询问肖菊英亲属的近况,得知肖菊英父亲已去世,便邀肖菊英母亲、弟弟来上海会面。后来陈毅还根据肖菊英两个弟弟的技术专长,建议江西省有关部门安排了工作。1952年,陈毅又给肖菊英母亲寄去近照,以示对亡妻的怀念和对岳母的抚慰。

《兴国旅舍》书怀,追念亡妻赖月明

肖菊英不幸去世后,陈毅一直生活在感情的阴影下,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和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的蔡畅夫妇,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俩主动当“月老”,热心牵线搭桥。1932年5月,陈毅与江西省少共儿童局干事、18岁的赖月明结了婚。赖月明原名赖三娇,是兴国县石村人,出身开明士绅家庭,17岁参加革命工作。她生得品貌端庄,能文能武,深得陈毅之爱。她和陈毅婚后,互相勉励,生活得很幸福。可是,陈毅工作在前线,赖月明工作在后方,他俩蜜月仅短短几天,以后两人一直是聚少离多。

陈毅和赖月明婚后第二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而且“步步为营,堡垒推进”,中央苏区执行左倾路线的领导们,反对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战术,用共产国际来的军事专家李德的完全不适合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套战法应对。五次反“围剿”作战开始后,陈毅受命兼任西方军总指挥,负责指挥二十三军,警卫师,独立二、三、四、十一、十三团及江西军区各地方游击队,在招远、新丰前线作战,上级规定的作战方针是“阵地防御,步步设防”,作战十分艰苦。

1934年8月28日上午,战线已退到万安、兴国老营盘一线,陈毅来到三军团六师的前沿阵地视察,正值敌军周浑元部一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老营盘阵地猛烈攻击。陈毅视察完毕,作了指示,离开六师的前沿指挥所。就在此时,陈毅右胯骨被敌弹击中,造成粉碎性骨折,顿时倾倒,血流如注。

陈毅负重伤后,住进了瑞金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国家医院,赖月明闻讯十分焦急,得到领导同意,连夜来到陈毅身边看护。这是她和陈毅婚后较长时间的一次团聚,前后两个多月。

陈毅本应做外科手术,但医院没有电源,不能拍X光片,医生只得让他服药治疗保养。过了一段时间,陈毅烧退了,大腿仍是红肿疼痛,不能伸直,不能下床。他十分焦急,听说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就要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还没有一位中央领导人找他谈过话。10月9日,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药品都装箱了,看样子一两天就要转移,陈毅在同病房的陈正人、周裕立二人劝说下,这才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写了信。周恩来接信后,当天即派人把电台的一台汽油发电机送来,医院连夜将装了箱的手术器械打开,拍了X光片,为陈毅做了手术,取出体内碎骨。第二天,周恩来代表中央来看望陈毅,并传达中央的决定:主力红军转移后,中央苏区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10月底,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从瑞金梅坑迁到于都县境内宽田。其时几路大兵即将压境,形势十分危急。陈毅首先动员妻子赖月明回兴国老家,赖月明舍不得离开丈夫,但这是革命大局,只能服从。陈毅不放心她一人走,特地派了宜黄县委组织部女部长万香一路护送。陈毅和赖月明分手后,陈毅将毛泽覃妻子贺怡、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小毛、贺子珍父母亲等,分乘三条装钨砂和粮食的船,送到赣州郊区隐藏起来。接着陈毅就投入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艰险岁月。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陈毅率领的赣南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他下山后,几次派人到兴国寻找赖月明,都未见踪影。10月4日,陈毅亲自带着贺怡、宋生发前往兴国,就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与国民党兴国县政府交涉。除了公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子赖月明。

10月6日,宋生发打探到了确实消息,赖月明回到家乡后继续坚持斗争,不幸被捕,国民党一个姓方的乡丁看中了她,硬要娶她,赖月明宁死不从,跳崖自尽了。

对于赖月明可能遭到不幸,陈毅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一经证实,仍然感到五雷轰顶。回想起赖月明的音容笑貌,陈毅心中充满无限的怀念与苍凉,禁不住泪流满面。在那破旧的芳园旅舍,陈毅面对孤灯,提笔写下《兴国旅舍》表达自己的哀思:

nlc202309090639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当年陈毅送别赖月明,夫妻俩依依不舍的情景犹历历在目,想不到那次竟是诀别,从此二人天上人间,永无相见之日。一句“愧负故人情”,可见陈毅对赖月明牺牲的悲痛和内疚。

从《赞春兰》到《所思》,深爱娇妻张掌珠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开赴前线抗日。1939年3月,周恩来陪叶挺从重庆来皖南军部视察工作。3月10日,军部大礼堂演出陈白尘编的四幕话剧《魔窟》,陈毅从江南来军部参加会议,也看了演出,对扮演小白菜的张茜一见钟情。一天晚上,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来看望陈毅,陈毅和他是老友,谈到了张茜,朱克靖介绍说,张茜是他从武汉招收来的,出生于船员家庭,是独生女,乳名春兰,学名掌珠,才17岁。陈毅得知张茜乳名春兰,魂牵梦绕,特地写了一首题为《赞春兰》的诗,诗曰:

小箭含胎初上岗,似是欲绽蕊初黄。

娇姿高雅世难觅,万紫千红妒幽香。

当年10月,朱克靖从军战地服务团抽了20多人,组成一个小分队,由夏时领队,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开展宣传演出活动,特地把张茜也派了去。11月7日,小分队在江南指挥部驻地水西村演出《魔窟》,缺少道具,张茜跑去找陈毅借军服,陈毅当即脱下自己身上穿的一套军装,让张茜拿走,他忘记了自己写的《赞春兰》诗稿还放在上衣口袋里。张茜回到住地,发现陈毅军服口袋内有东西,就掏出来看是不是重要文件,一看是首诗,便轻声念了起来,念完后顿时满脸飞红,想不到陈毅如此爱慕自己。她不声不响地将诗稿装进口袋里。

此后,陈毅几次与张茜见面。他放开心扉,向张茜讲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两次婚姻的悲剧。陈毅光明磊落的胸怀打动了张茜的心,两人的距离拉近了。不久,张茜又收到陈毅写给她的一首求爱诗:

春光照眼意如痴,愧我江南统锐师。

豪情廿载今何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1940年2月,39岁的陈毅与18岁的张茜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驻地溧阳水西村结婚,当晚陈毅写下了题为《佳期》的诗,满怀甜蜜之情,记录下这个幸福时刻:

烛影摇红喜可知,催妆为赋小乔诗。

同心能偿深疑梦,注目相看不语时。

一笑艰难成往事,共盟奋勉记佳期。

百年一吻叮咛后,明月来窥夜正迟。

这对革命夫妻的爱情极富特色,陈毅的爱透露着戎马战将的深沉气魄,张茜的爱洋溢着青春激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陈毅与张茜聚少离多,陈毅时常写诗表达他对张茜的思念之情。1941年初,张茜从苏中北上盐城,陈毅久候不至,特地写了《内人东来未至,夜有作》:

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

漏尽四更天未晓,明月知我此时情。

1943年11月,陈毅奉命由淮南赴延安,张茜怀有身孕,带着长子昊苏留在淮南。行前陈毅赋诗辞别:

我行访塞北,君留守淮南。

彼此单形影,独自料温寒。

留在淮南的张茜,生下次子丹淮,她带着两个幼儿,被组织上安排到津浦路明光站东南农村打埋伏,一直到抗战胜利。张茜思念陈毅,写了一首《寄怀》诗:

鸣声凄凄孤蝉哀,情思郁郁人伤怀。

行云慵步回苍穹,游子久留羁旅中。

空向行云凝眸处,望穿秋水人不至。

几番报归盼欢聚,几番又传归期误。

归期误,一别春秋已两度,幼儿长成双询父。

1945年冬,陈毅从延安到山东临沂,接张茜和两个孩子去临沂团聚。第二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张茜随陈毅转战山东。1947年8月,山东战场形势吃紧,张茜又生了三子小鲁,她带着三个幼儿随我军家属一道,由烟台登船撤往当时苏联红军驻守的大连港。由于我军不具备海上作战能力,撤退途中有同志遇险。消息传来,陈毅十分忧虑,特写了《所思》一首,其中有句:

蓦然昨夜梦中寻,又见汝身尽是血。

醒来虽然知是梦,难解愁肠千百结。

誓祝再聚不分离,但愿再会常欢悦。

长忆送汝登车日,屈指迄今已三月。

军中不羡愚夫妇,镇日相守到白头。

但望渡海天地宽,稳渡勿为蛟龙得。

张茜在大连,抓紧时间学习俄语和英语,直到上海解放,才和陈毅团聚。陈毅和张茜共同生活了30年,生有三子一女。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第二年张茜也患了癌症,她抱病编成了《陈毅诗词选集》,于1974年3月20日病逝,年仅50岁。张茜留下了《陈毅诗词选集》,编成题后二首。

其一:

因病堪悲唯自勉,理君遗作见生平。

持枪跃马经殊死,秉笔勤书记战程。

波漾流溪冬月影,风回碣石夏潮声。

残躯何幸逾寒暑,一卷编成慰我情。

其二:

强扶病体理遗篇,争取分阴又一年。

把卷忆君平日事,淋漓幸会溢行间。

(作者系文史学者)

3.那些沉甸甸的爱作文 篇三

奶奶,则是我除了爸爸妈妈以外,最亲的人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出差。爸爸也上班,所以,我就由奶奶带着。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知道是奶奶带着我。那天的情景还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是我奶奶带着我和我们邻居打招呼的场面,邻居还半开玩笑地说:“妞妞,跟我走吧。”奶奶不愿意了,就说:“我的孙女,才不让给你咧。”于是小时候,除了奶奶,我与其他亲人都不怎么亲近。奶奶是我们家中我最爱的人了。但是,在我十岁那年,妈妈又有了我弟弟,奶奶便把一半的爱给了弟弟,虽然心中酸溜溜的,可还是爱着奶奶。在小学的六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小学二年级的那次了。

“同学们,大家都刚刚升入二年级,组长和班干部我们今天已经评选完了,明天学先将对组长与班干部的一道杠和二道杠进行检查,大家可别忘了哦。”班主任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说。我被选上了一道杠小组长,所以得买一道杠。放学后,奶奶来接的我,我却把买一道杠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完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回到家,写完作业签字时,突然看到记作业的有一条:记得买一道杠,才想起我的一道杠还没买!我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奶奶,奶奶说:“那明天上午也可以买啊,明天上午我给你钱,你再去买。”“可是学校规定,上午上学和中午上学时不让买东西,有人检查,发现一个就扣班级分,还要通报批评啊!”我一时没了主意,紧张的看着奶奶。奶奶看了我一眼,说道:“那总不能现在去买吧。”我急得直跺脚,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奶奶一看,说:“那你先睡吧,我有办法。”我一听,抬头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又说:“放心吧,明天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一道杠的。”有了奶奶这句话,我便安心的睡了。

睡着睡着,我还做了一个噩梦:“薛宇宁,你怎没没带一道杠!”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的对我说。我支支吾吾的说:“我,我忘记买了......”“这都能忘了!都是你!我们班被扣了10分!你!我们班不要了,开除!”老师站在讲台上气呼呼地瞪着我,同学们也都厌恶的看着我。之后,我被爸妈接走,送回了乡下。

“呼!”我猛地从床上坐起来,一看原来是个梦,再一看,我外套上有一个用毛线缝的一道杠,看到这些,我松了一口气。一会儿,奶奶进来了,说道:“起床了?快吃饭吧。”我清楚的看到奶奶眼睛上有两个不太明显的黑眼圈,我的眼睛里又盛满了泪水......

现在会想起那些往事,还是忍不住流泪,奶奶对我的爱如海一般深,深深埋藏在我的心中。

4.沉甸甸的师爱随笔 篇四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件事,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那是一种暖融融的关怀,那是一份沉甸甸的师爱……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随学校合唱团到北京西郊卢沟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演出。我们的`大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掌声经久不息,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回来的路上,小演员们兴奋极了,又是说又是笑,整个车厢一片沸腾。我不知道是累的,还是被他们吵的,突然觉得有点头晕。我闭着眼睛,觉得天在转,地在转,车在转,人也在转,心率开始加快,好像要翻个儿,还有点儿恶心。我不敢睁眼睛,不敢说话,心里只盼着快点儿到家吧。车上的小演员还在兴奋中,而我却在煎熬中。

突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我的耳边:“张宸瑜,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样难看?”我微微睁开眼睛,大队辅导员王老师慈祥地望着我。“老师,我头晕,有点儿……有点儿恶心……”王老师赶紧让我旁边的同学坐到前面去,她轻轻地坐到了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悄悄地对我说:“别紧张,再忍一忍,马上就要到家了,喝点儿水吧!”说着,王老师把一瓶水递到我的嘴边,我闭着眼睛喝了几口水,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儿。接着,王老师又用手轻轻地给我按摩太阳穴,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我靠在王老师的肩上,觉得老师的肩膀是那样的温暖。不知什么时候,车厢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我想:一定是王老師给小演员们作了暗示,大家知道我不好受,才安静下来。一直到下车,王老师都没离开我半步。老师的爱像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田,我顿时觉得头脑清爽了许多。不知不觉车到站了,王老师轻轻地把我扶下了车,又亲手把我交给了前来接我的爸爸。

5.那份沉甸甸的爱作文 篇五

那阵脚步声渐近渐响,却传来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过来了。

我立马起身去开书房的门,迎面而来的,是奶奶关切的笑容。

“啊……没什么事,看你做作业已经这么晚了,以为你会饿,我就是过来问问你要吃点什么。”

“没事奶奶,中午我吃的挺多一点都不饿,您赶紧去歇着吧,我这边还有一点就完了。”

“哦,那好吧……”奶奶边说着,边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书房,轻轻的,门被奶奶关上了。

活动活动别扭的脖子,拉一拉酸疼的肩膀,我又继续坐在书桌前写起了还未完成的作业。写完最后一道数学题。看看表,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也开始打起架来。于是,我便熄了书房的灯,走进卧室准备睡觉。开灯的瞬间,我惊奇的发现床头柜上整齐地摆着饼干、、生煎之类的零食,奥,还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貌似我还真是饿了,便端起豆浆杯,又津津有味地吃了几个生煎。

吃饱喝足,躺在床上,正酝酿一份平静的心情准备梦里会周公。忽然,我听到一阵脚步声,虽然很轻,但却显得稳重。脚步声渐渐清晰起来,可以听出来,走得很是小心,很是谨慎,好像生怕沉重的脚步会打破这夜沉寂。嗯?脚步声消失了,转身……那脚步又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让我不再捕捉得到了。

我的思绪伴随着那脚步声的消失逐渐而飘远……

那是奶奶吧!

奶奶是怕打搅我吧!

生煎和奶茶是奶奶怕我饿准备的吧!

谁会知道那杯豆浆在我进卧室前被她热过多少回?

谁会知道在我睡觉之前,她悄悄来看过我多少回?

就在这时,卧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微微发胖的身影悄悄踱到我的床前,停了片刻。可能是怕夜里我冷,奶奶小心翼翼地走到我卧室的阳台,把窗户关了。她又来到了我床边,帮我理了理被子,顿时,温暖的感觉袭满我全身。

忽然间,我豁然开朗,原来奶奶带给我的不只是温热的豆浆、美味的生煎,她给我的`,可都是那沉甸甸的爱啊!枕着深深的亲情,因为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跌倒、站稳、成功……

奶奶啊,你那份沉甸甸的爱,装满了我的心,使我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热血。

奶奶啊,你那份沉甸甸的爱,使我感觉到亲情是如此伟大。

6.浅谈《诗经》的爱情诗 篇六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根据婚姻经历恋爱、结婚、婚后生活三个阶段,可以大致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和思念的爱情诗;二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表现民间婚俗习惯的诗;三是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主要有表现婚后和谐恩爱生活的诗歌,因为战争徭役繁重丈夫离家的社会现实导致的大量思妇诗和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一、款款深情的爱情诗

古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足不出户,长期生活在闭塞、狭小的范围里。虽然她们也有着纯真的感情,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是她们受着“三从四德”的制约,婚姻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基础之上的,根本谈不上自由结合,即使情有所钟,也只能私自相会,偷偷相见。这种女性的心理压抑感表现在诗中:一方面,她们真情流露,勇敢地追求,希望得到幸福的爱情;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压力的影响,又只能隐埋感情,偷偷地约会,担心遭到他人的议论。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私会时惊喜、恐惧与忧虑的情景。这个年轻女子爱上了名叫仲子的青年,却劝仲子不要上她家来,因为怕引起父母、兄长和他人的议论。所以一再叮嘱他,私会时要特别谨慎小心,不要攀爬围墙而来,这并不是吝惜那些树,而是怕“家长”知道了而遭非议。“这种复杂的初恋情怀以及对男方的厚望、喜爱和思念,即使是在封建礼教束缚森严的时代,也是无法阻挡的,足见自由恋爱的魅力。但也可看出其纯真的爱情已经与家长制和传统势力的约束形成了一种带有悲剧性的冲突。”

二、忠贞不渝的爱情诗

真正的爱情是彼此心灵的契合,是终生相守、生死不渝。这种高尚的爱情观亦非今日才见,而是古已有之的。《邶风·击鼓》即为例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朱熹注:“契阔,隔远之意。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诗集传》)这是一对夫妻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再看《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互赠定情信物,木瓜也好,佩玉也好,礼物的轻重无所谓,要的是“永以为好也!”对比当今一些“宁当小三,不嫁穷人”的靓女,孰雅孰俗,真有云泥之别!

忠贞的爱情需要经受考验。一是人生别离时,能否心无旁骛、坚守如一?《邶风·雄雉》中的女子做到了:“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夫君像野鸡展翅飞向远方,妻子在家牵肠挂肚,一刻也不忘怀,多么痴心多情的女子!二是碰到了“第三者”,能否抵御诱惑、断绝邪念?《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做到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东门外虽然美女如云,这位男子却没有想入非非,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中粗布素服、相亲相爱的糟糠之妻。正是基于这种情分,这份忠贞,才会有《王风·大车》中的爱情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我心我言,可由太阳作证,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后世那些为爱情献身的男男女女,或许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吧?

三、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在《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虽然她们勤劳能干,处处为家而操劳,但她们的命运仍是掌握在男性的手里。在婚姻中,一旦夫妻间感情出现破裂,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女子,由此产生以写妇女申诉自己失败婚姻和悲惨遭遇的诗即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主要有以下6篇。

《邶风·日月》、《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这4首诗,篇幅都比较小,而且它们都采用复沓的形式,反复抒发对负心汉的幽怨以及被遗弃的痛苦心情,使感情更加强烈。《召南·江有汜》是一位被遗弃的女子对丈夫的诅咒,“不要我,你将来一定后悔。”《邶风·日月》是一位弃妇对变心丈夫的指责和哀怨。《王风·中谷有蓷》诗人用山谷中枯萎的益母草作意象,比喻色衰的弃妇,遇人不淑遭人弃,被遗弃后独自哀伤、幽怨、自悔。《小雅·我行其野》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邶风·谷风》、《卫风·氓》这两首诗,篇幅较长,对于事情的叙述较详细。这两首诗的女主人公性格迥异,但都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却同样遭遇被丈夫遗弃的命运。《谷风》中的女子较优柔寡断,面对丈夫的另结新欢并将自己遗弃,她只是怨而不怒,让人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受。《氓》中的女子则坚决的多,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表现了她要与那男子割断感情的决心。这首诗叙述了她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她的悔恨和决绝。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让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的典范,《诗经》里的爱情则更是我喜欢的爱情。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这些托物言志的诗句,一直广为流传。《诗经》中这些真实质朴的情感诗篇能静化物欲横流中的心灵, 使人之性灵的本原的自然流露,把握好自己幸福的爱情。我们通过《诗经》,可以体会古代青年男女的欢乐与痛苦,可以从他们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领悟出人生的道理,那就是爱情在相知中,幸福在劳动中,永恒的爱情来自纯结和忠贞。两千年后的我们,再次重温这些诗歌时,那些鲜活的灵魂仿佛又出现在我们面前。 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2]孟新芝.《诗经》中的爱情诗赏析[J].北京电子科技技术学院学报,2005,13(3).

7.沉甸甸的爱初中记事作文 篇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我想起游子吟的这首诗时,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妈妈。妈妈就像那灿烂的阳光,而我就是那稚嫩的小草,幸福的享受这阳光带来的温暖。

小时候,每当我偷懒不想写作业时,妈妈总会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说谎话骗妈妈说老师布置的任务都完成了,而且课文都会背时,妈妈又要提醒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每当我因为学习上的事情跟妈妈顶嘴,或是因为她的唠叨厌烦时,妈妈说如果我们那是有你们那么好的环境,有人这样督促我们,也许我会过的更好。有时候仔细想想真的有一天自己要离最亲爱的妈妈,也许就会想念那份我曾经不理解的爱!

慢慢的经过岁月的`沉淀,妈妈一点一点的老去,而现在的我已经不是那个只顾着享受的稚嫩的我了,我长大了!看着妈妈即使辛苦也执着的呵护着我,有时候真是觉得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长大的我,再也不会在妈妈忙碌的时候试图着偷懒了,更不会说谎话欺骗妈妈了,不是不会说谎了,而是不忍心说谎了,即使换做别人我相信他也不愿欺骗那给予我们太多爱的妈妈了!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了。那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妈妈知道后,二话不说立刻从暖暖的被窝里出来,帮我找了温度计让我量体温。五分钟过去了,妈妈让我拿出体温计。一看,既然三十九度八,吓了妈妈一跳,忽然间妈妈手足无措了。这时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慌乱之中的妈妈,顾不得拿伞披上大衣就冲了出去,看着妈妈在雨中的身影,我也忍不住落泪了。妈妈回来之后,我看着瑟瑟发抖的妈妈,强忍着泪水的问妈妈“你去哪儿了”。妈妈说:“妈妈就是去奶奶家拿药而已,乖,听话赶快吃药,吃了药就不难受了!”我吃过药,美美的睡下了。早晨醒来看见妈妈趴在我的床边睡着了,我赶紧把妈妈叫到床上休息。我看妈妈脸色不对,问她怎么了,妈妈强忍着告诉我;“没事睡一觉就好,你只要好我就安心了!”

小时候,我们总是把这些点点滴滴当作理所当然,从来没有想过,虽然养育我们是妈妈的职责,但是除了我们的亲人,又会有谁会这样不求回报,无微不至的关照我们呢?都说父爱重于泰山,在我看了母爱的伟大一点也不次于父爱。如果没有妈妈的那份细腻,我们有怎么能健康的成长呢?

我曾经问过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呢?我那么叛逆,那么不听话,那么让您不省心。您为什么还在我每次犯错后原谅我呢?妈妈说:“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的妈妈!”是啊!每个妈妈都是无私的,不管多么自私的人,对她的亲人,她总会在无意间表现出那伟大的爱,何况使我们的妈妈呢!

8.难忘那些沉甸甸的爱作文 篇八

吃过饭后,我闲着没事,便拿出了相册来看,忽然,一张泛黄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上的人慈祥地向我微笑着,我的指尖轻轻地从她的脸颊滑过,泪水却早已不知不觉地漫出了眼眶。

春日,风清。喜欢在你的陪伴下,到田野里去放风筝。你的手是如此的灵巧,天空中高高飘着的风筝,是那样的绚丽、逼真。比起外面卖的风筝也毫不逊色和煦的春风轻拂,我喜欢躲在你的怀里,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

夏日,虫鸣。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夏夜,我躺在你的怀中,你伸出手指向天空。在你的指点下,我认识后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还有那银河中源源流淌着的神话故事。在星光的小院中,依偎在你的身边听你讲故事,真幸福!

秋日,叶落。目睹你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在黄昏的田野里忙碌的身影,从日出到日落,尽管你已经略显苍老,行动似乎有些迟缓,你还是不肯停下来歇歇。是啊,我们已经在你身上拿走了太多太多了。于是,第一次有了想回报你的想法,第一次有了害怕你有一天会离我而去的恐惧感,第一次期盼长生不老不是神话。

9.浅析约翰邓恩爱情诗中的宗教笔调 篇九

【关键词】邓恩 爱情诗 宗教

一、引言

约翰·邓恩(1572-1631),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爱情诗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18世纪的约翰逊认为邓恩一派的爱情诗不是抒写自然之情,只是在炫耀学问。而更多的批评集中于邓恩爱情诗所表现的内容。杨周翰谈到邓恩时认为:“他的爱情诗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罗马诗人奥维德爱情诗的传统,对女性采取怀疑态度,或体现享乐主义观念;另一条线索是特殊的构思,大量采用神学、经院哲学的诡辩技巧或利用当代科学发明和发现作比喻,来抒写爱情。”[1]的确,由于邓恩一生的许多年头属于神职人员,我们不难发现邓恩的爱情诗歌不仅在表述方法上独辟蹊径,在思想上更是融入了大量宗教笔调。

二、人性与神性的交织

邓恩的爱情诗中有一种奇特现象:明明是在写爱情,字里行间又会突现宗教的笔调,从而构成一幅既是爱情,有时又非爱情的心灵图景。这让许多人对他的爱情诗感到费解。但了解到邓恩并非狂热的宗教徒,而只是一个“宗教中人”时,那不时出现在他爱情诗中的宗教言说便不难解释了。

比如这首名为《破晓》的诗:“想必事业会把你从这里引开/哦,这是爱情最严重的病胎/贫困、卑鄙、虚伪者,爱情都能/接受,唯独不能容忍忙碌的人/既有事业又求爱的人,他所犯的/过错,一如已婚的男人又寻欢。”這首诗至少表明两层意思:其一,滋养爱情需要付出时间,事业在爱情面前应退居其次。这种出自人性的愿望即使在上帝眼中也是合乎情理的,正如圣经所言:“新娶妻之人不可从军出征,也不可托他办理什么公事,可以在家清闲一年,使他所娶的妻快活。”(申24:5)其二,诗中又隐含了不可拜偶像的神学思想。圣经常用新郎与新娘比喻神与信徒之间的关系,《旧约》一再告诫以色列人不可拜偶像,因为耶和华神是独一的真神。解经家声称任何妨碍信徒与上帝之间“爱情”关系的事物皆属偶像,事业也不例外。“今天我们有可能让许多其他的事物成为自己的神,例如金钱、名望、工作或者享乐。一旦我们一心一意地以此为个人追求或安全感的来源、为生存的意义,这一切就变为我们的神。”[2]圣经对“淫乱”的神学解释是爱上了“使人对神之爱分心”的事物。既然所有基督徒都被视为基督的新妇,那么,为了事业而忽略爱情,岂不是“己婚的男人又寻欢”?

阅读邓恩的诗歌,常会发现爱情中有宗教,同时一些宗教诗由于使用了与爱情婚姻相关的词汇,也很难被认定为纯粹的宗教诗。李正栓认为,邓恩在爱情中强调了灵与肉的结合,并为之赋予神性。在《封圣》中邓恩把情人做爱的场景比作基督复活,在《出神》中他也引用宗教术语,把人类之爱上升到上帝之爱。在邓恩的名诗《神学冥想14》中,数行诗句中就出现了“爱恋、许配、离婚、贞洁”等多个与婚姻相关的词语。最后诗人还不忘呼求上帝将自己强行占有,因为只有被神完全拥有,他才能真正圣洁。人靠自身无法达到上帝的标准,使自己全然成圣,只有放弃一己的选择,顺服上帝的心意,才能结出义的果子。但人有顽固的悖逆天性,常常离弃上帝的安排而吃下自结的苦果。邓恩深知人性的软弱,于是祈求上帝将其强行占有,这与保罗的见解不谋而合:“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1-25)

三、结语

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构思独特,长于思辨的爱情诗中,思辨并不是目的。他要引导读者在阅读中看到他“思想的途径”,而不是“事件”本身。邓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以智慧的思辨使读者看到了他心灵的方向。他的爱情诗中不仅蕴含了人性中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更饱含了宗教中神性的光辉。人性与神性的交织中,邓恩努力荡涤着灵魂的迷失、软弱和痛苦,由此他的爱情诗篇也获得了永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圣经(灵修版).香港:国际圣经协会,1999.

[3]傅浩.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10.沉甸甸的那些爱作文800字 篇十

“爱”是什么?爱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诠释的;爱是无法用任何物质财富来代替的;爱是无法用所有金钱来衡量的。爱可以使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可以使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爱可以使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成长。

那一年暑假,妈妈忙着工作,每晚都到八九点才回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多几分恐惧,这样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我终于忍不住了。那天妈妈加班十点才回来,我坐在沙发上等着,终于门外响起了熟悉的高跟鞋声,我立马跑过去开门,不顾妈妈疲惫的眼神,冲上去就说:“妈妈,你怎么回来这么晚,每次都是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哼!”妈妈有气无力地说:“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吗?”我根本不理解妈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更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说那些话。我一意孤行,赌气说:“我今天在沙发上睡,哼,让你不陪我!”“这孩子,唉……”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完,我在沙发上倒头就睡。每到夏天我都习惯把被罩盖在肚子上,以免受凉。妈妈进屋了,而被罩就在那个屋里,我……算了,冻着就冻着吧,感冒了妈妈就不永上班了呢?……想着想着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梦见了,我和妈妈吵架了,妈妈不理我啦,她还去上班,呜呜……

一觉醒来,我揉了揉眼,发现我的头下面有一个枕头,还热着呢,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肚子,发现肚子上有一个被罩,暖暖的!这不会是……不可能,不是她!那还会有谁呢,爸爸出差了,那就是妈妈了吧,我昨天还和妈妈吵架了。忽然,妈妈从屋里出来,我抬头看看表,已经九点多了!妈妈说:“昨天晚上是我的错,你别生气,你说对了,我没有考虑你的感受,我今天休息,在家陪宝贝。”我被妈妈的举动感动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低着头:“妈妈,是我的错,我不会独立,是我的错!对不起,我不应该责怪你,我应该理解你,你能原谅我吗!”妈妈说:“什么原谅不原谅的,没事。”母爱真伟大,母爱可以在我们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母爱可以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帮助;母爱可以在我们人生道路中指引方向。母爱有多么的伟大啊!

11.难忘的那些沉甸甸的爱作文 篇十一

想摘取一点星月,点缀你那美丽的脸庞;想采撷一朵浪花,编织你那飞动的裙角;想挽留一抹彩霞,定格你动人的微笑。为什么?那些回忆,总是难以忘记。——题记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因此,我也曾认为:木讷的父亲,应当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但从那件事发生以后,我就再也不曾这样认为。父亲那简单而重复多次的动作,让我深深地懂得:“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那次,我出门前像往常一样,简单的向父亲道别,父亲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语言和动作,我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不以为然。

每次,从巷口经过,却没有发现那棵柿树已满树金华。回想起我,也是在悄悄长大,步入成熟。想起了为我操劳的父母,我下意识的向小院里望去。拐角处一个淡淡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视线中。那人影遥遥地看着我,悠长的目光仿佛要追随我到天边。那就是我来再熟悉不过的亲人——我的父亲。

傻傻的我骤然停在树下,回望着拐角处,巷尾那悠长而深沉的目光凝眸在我的身上,目光灼灼,其爱融融。此情此景,大爱如斯。父亲那沉默厚重的爱,我要将它穿成璀璨夺目的珍珠,照亮我的`一生。

就在那一刻,父亲的身影铸成了我心灵中永恒的美丽。

原来,爱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觉得温暖如春。爱是一曲悠扬的颂歌,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深深的爱,它不一定会演奏出来,只是默默奉献,等待。一直等到被我们发现、欣赏、歌唱。听!你听到爱的旋律了吗?

正是这些美丽的往事,让我们的青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青春时的我们充满快乐,因为有丰富多彩的往事点缀。

12.沉甸甸的十四行爱情诗 篇十二

“只要是爱,它就确实美丽 / 值得接纳 /火焰是勃勃生机,让庙堂或柴堆燃烧 / 一样的光亮从火苗里跳出 / 而爱情就是这火焰 / 当我不禁喊出:我爱你 / 我的脸庞为你透出新的光芒”(《勃郎宁夫人十四行诗》第十首)热烈奔放的诗句,汩汩涌动的情感,如火如荼的爱使她不遗余力地抒发能炙燃对方的爱慕之情。这种炙情之句都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慕”的心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笔下的凄婉柔和的诗句,体现忧郁怅惘的情感,抒写难以释怀的哀怨。她的凄婉之句可谓是描写中国爱情的“怨”的胜境。爱情是美妙的,追求爱情应是热烈的,如何在中西爱情诗中体悟两种质地不同的情感?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理论,乃至社会价值取向、个人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等,都同宗教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它在西方的诗词篇章中屡见不鲜,也体现在勃郎宁夫人的爱情诗里。伊莉莎白·勃郎宁是一位残疾的女子,一直觉得与罗伯特身世悬殊,不敢接受他的爱,当能勇敢接受的时候,眼前显现一片光明。爱消除了她心底的自卑感,迸发出平等的火光、喜悦的感觉。这种感情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使她终能拥抱爱情的甘美和炽热,所以她的诗中充满了荡气回肠的诗句。“两颗搏动着双重声响的心 / 一种深沉的爱。”诗人笔下的爱情成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成了圣灵赋予结合的一种外在标志,圣洁而美好,无处不闪耀上帝的仁慈和关爱。如果“上帝让我们萌发了爱 / 那么上帝也会对你投下爱的闪光 / 神明就是命令 / 是天意决定让我们相爱。”(第十首)。“我是如何爱你?听我细诉端详 / 爱你,以心灵所能及的深广 / 让情感超越现实尔隐藏 / 直道万物不复,抵达理想中的殿堂。”(第四十三首)上帝,宇宙的最高主宰和人类灵魂的庇护者,人类精神的家园,无不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的心理意识与思维方式。

李清照的诗中没有万能的神和至福至乐的彼岸世界,自然成为她对逃避现时苦难的最佳选择,成了宣泄哀怨心理和凄切思绪的最佳处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诗人借景依情,将情景融化无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独自惆怅的愁绪和相思之苦,增强了凄婉和怅惘的感伤气氛。在中国世俗文化状态下,自然近乎成了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与人之间存在着“物我相召”的精神契合,成了诗人抒发亲情别情,描摹乡思闺怨,吟咏风光寒月,感慨春愁秋恨,哀叹人生如梦的依凭;对自然的皈依膜拜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它为人们构建一个自由驰骋的精神空间。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使爱情受到道德责任的约束。读李清照的诗,常常是凄婉扑面而来,或是悲凄自己孤寂的处境,“独行独坐,唱独愁还独坐,伫立伤神,无奈凄寒著摸人,此情难见,泪光残存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菩萨蛮》);或是坦率轻灵细腻的心思,“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或是抒发怀人念远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晚来风急。”(《声声慢》)这一绝唱抒发了对丈夫的眷恋及独自伤感的愁绪,哀婉凄凉,字字如涕,悲情冉冉而升。这种哀伤情绪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哀愁的内心世界,“肠断与谁同依”的无奈和悲凉。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肯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决定了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基于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女子具有同等的主动权。他们婚姻自由,指环交换,出于纯粹的爱情。勃郎宁夫人在她的抒情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慕。“…… 爱你,是我每一天最静谧的渴望/从日出时分到摇曳的烛光 / 尽情地爱你,一如人们追求正义 / 无邪地爱你,一如人们谢绝赞扬 / 爱你,我用尽所有旧时的悲伤 / 还有儿时纯净的信仰……若上帝允许/ 在来世,我将依然爱你,而且更深”(第四十四首)这是痴语,至情之语,情感如悬崖奔瀑,一泻而下,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可谓西方爱情诗中“慕”的胜境。

勃郎宁夫人和李清照身处异域他国,但她们的爱情诗却犹如一朵异香扑鼻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诗歌园地中据有一圃芳丽;两者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独到的诗艺赢得了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读者,优美动人的诗篇不知使多人感动肺腑,低回吟思。但同时,细读她们的诗,又不难发现两者迥异的意象。

参考文献:

[1]方平译.勃郎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

[3]E·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3.

[4]丰斯·特龙彭纳斯.在文化的波浪中冲浪[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3.那些沉甸甸的爱作文500字 篇十三

我的父亲是一个在外面跑东跑西拉货的人,每次回来他都会带着笑容,不愿让让我知道他在外面吃的苦,从小就对我的关爱很大。有时候他会对我很严厉,但那是因为我的学习不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我每次从他的严厉中得到知识,我知道它是对我好的。

又一次,我爸带我去买东西,而我却很调皮。我爸进店里去买东西了,我就在外面玩自行车的链子。一不小心,手被链子夹住了,手也瞬间流血,我爸出来的时候看到了我,飞快的上前带我去医院,我觉得痛得厉害,就哭了出来,而爸爸一边走一边说“别害怕,一会儿就到医院了”。我也感到了我爸那句话中蕴含的爱,知道他也在痛。我至今想起这件事心理都特别感激。

那些沉甸甸的爱,里面蕴含着数不清的.感情。有悲伤;又高兴;也有快乐,但是最多的还是亲情中的关爱,那些关爱将是你一生中享有的最多的爱。

还有一次是我考试的时候,没有取得好成绩,我的爸爸|和妈妈多很生气,他们说:“如果下次再考不好的话,就不让你吃饭”。我一听觉得很生气又有很委屈。我生气是因为他们就因为我考不好而不让我吃饭,我委屈是因为我都好好学了,没有考好成绩,怨我干什么。但我想过好久才明白,每个人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前途,这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只是我的父母如此,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和关心。

14.那些沉甸甸的爱记事作文 篇十四

我的父亲就是那棵大树。

他,不爱打扮,干完活的脏衣服有时都不舍得脱。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开家长会,我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考得很好,我想在别人面前好好表现表现。那一次父亲来了,我看到他穿的这样随意,心里都有一种很莫名的反感,我怕同学们看到后会嘲笑我,会瞧不起我。但是他来都来了,我也不能赶他走吧。于是,他自己走在前面,我远远的跟着他走在他的后面,一阵剧烈的大风刮过,好像风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不禁打了个颤。到了教室,看到空空如也的座位,我的心放松了些,安顿好父亲后,我迅速离开了教室,到了没有人会看见我的地方等着父亲。直到家长会散会后,别人都走了,我才来找父亲。

我还记得,我参加入校考试那段时间,因为书本不同,父亲怕我考不好,就东奔西跑的去向别人借书,借来以后,他似乎比我还要高兴。他教我算题,看我背书,检查他给我布置的作业,就在考试前两天,那天还是我的生日,晚上,怎么也等不来爸爸回来,抬头看看天,平日里的月光、星光今天不知道都跑到哪儿了,天只是黑压压的一片。这时,大娘来我家了,她气喘吁吁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出车祸了。爸爸让大娘告诉我说,要好好准备考试 ,别担心他们,过些天他们就回来了。大娘说完,我的心像碎了一般,我不知所措,我害怕失去他们。

我更记得,那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的晚上,在柏油路上有一个父亲背着他的女儿,因为下雪路滑,父亲担心开车不安全,所以背着她。背着她去看医生,在途中,父亲不断地跑,问她冷不冷,给她讲小时候的事。小女孩把头靠在父亲的肩上,觉得很宽大,很有安全感。“砰”父亲被一块冰给弄滑到了,他重重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女儿没摔着什么,但父亲所表现的紧张让女儿羞愧的流下了眼泪。到了医院,随着灯光的照射,女儿看到了父亲手上的血,那是刚刚摔倒磨破的,这时,女儿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上一篇:如何加强共青团的建设下一篇:水浒传练习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