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精选20篇)
1.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设计:数数玩具有几个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2.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3.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活动准备 1.玩具若干套:
3、5中玩具混放在一个篓子中,各种玩具数量分别在年5以内,1-5的数卡若干套。2.水果若干套:3-5中玩具水果混放在一个篓子中,各种水果数量分别在5以内1-5的数卡若干套。活动过程 1.数数玩具有多少。l玩具分一分 教师出示遗漏混在一起的玩具。教师:小玩具来和我们完游戏了,可它们都跑到一起去了,怎么办呢?请一个孩子来帮忙。l玩具有多少。教师:每种玩具有多少。这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就知道它们的树木呢?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玩具数目。2.分水果、分蔬菜。l介绍活动 教师:这儿有许多的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l幼儿操作。幼儿将每一篓里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舒每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数字表示。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个玩具用点子表示。4.把玩具送回家。
2.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二
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
1.内容要有趣味性
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 这是他们初步接触数学, 对他们来说, 学习数学的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 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为此, 教师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游戏, 准备简单而又充分的游戏材料, 放进数学区域内, 供幼儿自由操作, 不断探索, 如:喂小动物。小班幼儿因为常常被成人照料, 因此他们也有照料别人的意愿和经验, 可这样的机会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少之又少, 于是, 喂小动物成了他们情感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 一开始, 有少部分幼儿会根据小动物的嘴巴形状来喂与嘴巴形状相同的“食物”。后来, 其他幼儿不管动物嘴巴的形状, 只管把“食物”塞进去就行了, 慢慢地, 在其他同伴的提醒下, 他们也渐渐学会了按嘴巴的形状来喂相同形状的“食物”, 就是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 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更重要的是, 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区分, 所以说, 区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2.内容要有层次性
幼儿在数概念上是有个体差异的, 如何让大部分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中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 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 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 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以接龙游戏为例:我们准备了几种层次的操作卡片, 第一种, 也是最简单的:纯粹的实物卡片接龙;第二种:纯粹的数字接龙;第三种:纯粹的点卡接龙;第四种:实物与数字或实物与图形再或实物与点卡接龙;第五种:实物、数字、点卡、图形混合接龙;有了这几种层次的操作材料, 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 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使他们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 能不断提高自己操作的层次, 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向着自己的数学最近发展区迈进。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活动要有预设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 并给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就可以了, 剩下的由幼儿自由发展。一开始, 我们也走过这样的弯路, 比如, 我们为幼儿在娃娃家里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床、娃娃、衣服、椅子、餐具等材料, 旨在让幼儿区分大小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但由于我们事先没有给孩子们这样的提示也没有组织幼儿讨论娃娃家的游戏到底应该怎么玩, 一切都是幼儿自己发挥。于是, 在玩的过程中, 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效果, 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师刻意准备的大小不一的材料, 只是凭自己的兴趣随意取放。后来, 我们进行了反思, 对活动的名称、材料、活动的规则与玩法重新进行了设计, 并组织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进行讨论, 使他们在游戏时能学会观察材料的变化, 学会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一些有趣的变化。这样,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不仅会将娃娃家的材料按“大小”进行适当的匹配, 有的孩子还会根据材料的颜色、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搭配呢!
2.活动要有生成性
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数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除了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外, 还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 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适时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 使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数学能力的提高, 比如:有一天早晨, 欢欢和旁边的乐乐玩积木, 玩着玩着, 欢欢提议, 我们来打麻将, 好吗?她的提议得到了乐乐的赞同, 于是, 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地一边说着“麻将牌”上的名称, 一边出牌, 玩得不亦乐乎……观察至此, 我灵机一动, 何不利用真正的麻将牌来帮助幼儿感知数量和分类呢?于是, 我找来了一副麻将牌, 先挑出了3以内数量的“饼”即我们小班数学中的点卡, 让幼儿来玩“小猫钓鱼” (一个传统的牌类游戏) :两个幼儿轮流出牌, 出到与前面相同的点牌, 就把这两张牌中间的牌全部拿到自己这里来, 最后比比谁赢的牌多就获胜。果然, 数学区角内这副麻将牌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 慢慢地, 我把数量扩大到5, 也不单单是“饼”, 还有“条”, 我还找来了扑克牌, 挑出1~5纸牌若干张, 教孩子们玩“小猫钓鱼”和“配对”等游戏,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对数字和点的认知越来越敏感。
三、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
在进行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时, 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表现, 选择性地与幼儿互动。我们还设计了观察量表, 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之间的对话;师幼之间的互动等等。一段时间后, 我们归纳和汇总了这些观察记录。这样, 每个幼儿都有了一个数学能力发展小档案。通过这些小档案, 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轨迹, 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三
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
1.内容要有趣味性
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这是他们初步接触数学,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为此,教师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游戏,准备简单而又充分的游戏材料,放进数学区域内,供幼儿自由操作,不断探索,如:喂小动物。小班幼儿因为常常被成人照料,因此他们也有照料别人的意愿和经验,可这样的机会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少之又少,于是,喂小动物成了他们情感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一开始,有少部分幼儿会根据小动物的嘴巴形状来喂与嘴巴形状相同的“食物”。后来,其他幼儿不管动物嘴巴的形状,只管把“食物”塞进去就行了,慢慢地,在其他同伴的提醒下,他们也渐渐学会了按嘴巴的形状来喂相同形状的“食物”,就是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区分,所以说,区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2.内容要有层次性
幼儿在数概念上是有个体差异的,如何让大部分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中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以接龙游戏为例:我们准备了几种层次的操作卡片,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纯粹的实物卡片接龙;第二种:纯粹的数字接龙;第三种:纯粹的点卡接龙;第四种:实物与数字或实物与图形再或实物与点卡接龙;第五种:实物、数字、点卡、图形混合接龙;有了这几种层次的操作材料,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与自信,使他们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能不断提高自己操作的层次,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向着自己的数学最近发展区迈进。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活动要有预设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并给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就可以了,剩下的由幼儿自由发展。一开始,我们也走过这样的弯路,比如,我们为幼儿在娃娃家里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床、娃娃、衣服、椅子、餐具等材料,旨在让幼儿区分大小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但由于我们事先没有给孩子们这样的提示也没有组织幼儿讨论娃娃家的游戏到底应该怎么玩,一切都是幼儿自己发挥。于是,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效果,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师刻意准备的大小不一的材料,只是凭自己的兴趣随意取放。后来,我们进行了反思,对活动的名称、材料、活动的规则与玩法重新进行了设计,并组织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进行讨论,使他们在游戏时能学会观察材料的变化,学会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一些有趣的变化。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不仅会将娃娃家的材料按“大小”进行适当的匹配,有的孩子还会根据材料的颜色、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搭配呢!
2.活动要有生成性
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数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除了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外,还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适时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有一天早晨,欢欢和旁边的乐乐玩积木,玩着玩着,欢欢提议,我们来打麻将,好吗?她的提议得到了乐乐的赞同,于是,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地一边说着“麻将牌”上的名称,一边出牌,玩得不亦乐乎……观察至此,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真正的麻将牌来帮助幼儿感知数量和分类呢?于是,我找来了一副麻将牌,先挑出了3以内数量的“饼”即我们小班数学中的点卡,让幼儿来玩“小猫钓鱼”(一个传统的牌类游戏):两个幼儿轮流出牌,出到与前面相同的点牌,就把这两张牌中间的牌全部拿到自己这里来,最后比比谁赢的牌多就获胜。果然,数学区角内这副麻将牌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慢慢地,我把数量扩大到5,也不单单是“饼”,还有“条”,我还找来了扑克牌,挑出1~5纸牌若干张,教孩子们玩“小猫钓鱼”和“配对”等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对数字和点的认知越来越敏感。
三、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
在进行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表现,选择性地与幼儿互动。我们还设计了观察量表,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之间的对话;师幼之间的互动等等。一段时间后,我们归纳和汇总了这些观察记录。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了一个数学能力发展小档案。通过这些小档案,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轨迹,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刘永华.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1(06).
4.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四
中一班 关 冰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5.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5、和10为单位进行按群数数。
2.学会选用合适的群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数问题,培养幼儿记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盖、棉签、笔、豆子、纪录纸、粉笔、操作验证分类纸。
活动过程:
一、以问好、对歌等方式引入活动主题。
1.引导幼儿齐声数出双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数到数字10时齐声向客人老师问好。
2.手指对歌《我们有双勤劳的双手》。
师唱问:“伸出你的左手、左手,多少?”(说出指头数量)“幼儿伸出左手并回答:”5个“,师接着唱问:”伸出你的右手、右手,多少?“,幼儿伸出右手并回答数量,合唱:”我们都有一双手,一双勤劳的手。“师问:”几个“(说出双手的总数),幼儿回答双手手指数量。
二、在动脑数瓶盖的数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群数数的方法。
1.探索用什么方法能较快数出瓶盖的数量。(2个2个、5个5个,或10个10个数)
2.根据上步骤群数出现唱数不连贯的现象探索如何能很顺口有规律地群数。
师总结:2个2个数可以借用数双数的方法,5个5个数中有五、十、五、十交替数的规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且数十的数量是逐一递增的。10个10个数可以借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
3.以《合拢放开》音乐手指游戏来加深幼儿对群数经验的认识。
幼儿边表演边数数答题:
(1)复习10个10个数。
幼儿用10指齐演并答题:”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一拍,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每一乐句尾师有节奏地插问”多少“,幼儿成功答题后接着唱下一乐句,如:10、20、30、、、)
(2)复习5个5个数。
乐句”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依然用同样的问答形式引导幼儿5个5个数数。
(3)复习2个2个数。
”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小耳朵"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2个2个数出五官的总数。
小结:要数出物体的多少,除了1个1个数,还可以2个2个、5个5个的数、10个10个地数,这几种都是又快又好的数数方法。
三、幼儿运用喜欢群数方法进行数数,并记录。
1.师出示操作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准备选用什么样的群数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分组操作的方法、要求。
3.分组活动:幼儿选用按群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棉签,数豆子
四、交流活动
1.引导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幼儿将记录结果按群数的方式分类粘贴,(即2个2个数的记录纸粘贴在一起),引导幼儿与同伴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6.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六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都在2.5—3岁左右,发音吐字还不准确。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绕口令德内容,学说绕口令。
2.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许多动物的图片一张
2.课件
3.各种动物的头饰
4.虎、鹿、猪、兔、鼠的手偶各一个
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拍手组织幼儿坐好,教师做模仿操导入。
师:“刚才老师模仿了哪几种小动物,你们知道吗?”(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2.出示许多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呢?你知道它最喜欢在哪里玩吗?”
二.基本部分
1.逐次播放课件,让幼儿学念绕口令。
师:“它是谁?(大老虎)老虎今天在哪里玩?”(山上)在幼儿回答后,要反复纠正“虎”的发音。
2.放慢速度教幼儿念短句“山上一只虎。”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念其它的短句,注意:要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读音。
4.出示手偶,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的内容。
师:“我是大老虎,我刚才在哪里玩?”(依次提问)
5.告诉幼儿绕口令的名称。
师:“这首好听的绕口令名字叫‘数数歌’。
5.师生齐念绕口令,在幼儿熟记内容后,可加快速度念
三.结束活动
1.思想教育:爱护小动物
师:“小动物们真可爱,那我们应该怎样跟它们相处呢?”(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2.做游戏:边念绕口令边做模仿
3.鼓励做得好的幼儿,给他们发一朵小红花。
四.延伸活动
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边听边表演
教学反思
1.课后我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第二次上课,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模仿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7.小班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三性” 篇七
一、体育活动内容突出“小场地性”
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 身体动作能力弱, 适宜进行动作技能单项练习, 因此, 在小班幼儿体育教学中要善于为他们选择“小场地性”的体育活动内容, 这样, 才能开展适合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
1. 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内容。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因此, 要善于为小班幼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内容, 这样, 才能有效激发小班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 可以选用“开火车”“踩脚印”游戏,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不掉队;游戏“花猫捉老鼠”“小动物找家”, 练习听信号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把沙包捡回来”“找鸡妈妈”游戏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太阳和雪花”“雪花飘飘”“阳光抱抱你”等练习四散跑,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巧性和协调性。这样的活动能满足小班幼儿跑步的需要, 培养跑步的兴趣, 使幼儿能体验到跑步的多种乐趣, 又有了提高跑速的愿望。
2. 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内容。小班幼儿的体能素养还不是很好, 因此, 教师要善于为小班幼儿选择适合他们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内容, 这样, 才能让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更有效。如, 像“打蚊子”“放鞭炮”, 练习向上跳;“海底采宝”“跳进池塘捉迷藏”游戏, 练习从离地面2厘米处往下跳。通过练习, 小班幼儿能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 两臂自然摆动, 双脚同时落地, 落地时较轻并注意屈膝, 保持身体平衡。选“小山羊吃青草”“过独木桥”“过桥取物”等, 练习在宽25 厘米以内的平行线中间行走,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协调能力。
二、体育活动器械体现“自制性”
活动器械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前提, 只有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器械, 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械感兴趣, 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因此, 教师要对幼儿细心观察, 善于发现幼儿喜欢些什么, 需要些什么, 从而有选择性地制作出幼儿感兴趣的器械。
1. 自制迎合小班幼儿口味的体育器械。小班幼儿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吸引, 所以对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材料比较感兴趣, 如“小青蛙跳荷叶”活动中的“绿色的荷叶”;“拖小车”活动中的“红、黄、蓝三色的汽车头”“雪碧瓶子、各色即时贴”;“爬爬虫”“彩色的大滚球”;“消灭大灰狼”活动中的“涤纶彩膜、拱门、五彩响球、大灰狼图样”等, 这些自制的活动器械都是幼儿感兴趣的, 都是能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
2. 自制吸引小班幼儿注意力的体育器械。小班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善, 动作发展不灵活、不协调, 动作技能单一的器械, 都比较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 就拿“踩脚印”活动来说, 它是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排队难的特点, 教师在废旧纸板上挖出小脚印, 做了这么一件简单的器械, 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踩脚印, 这样反复练习几次, 孩子们对一个跟着一个走这个概念有了更感性的经验, 排起队来进步多了。还有, 像呼啦圈做的 “抛接球”, 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用丝袜做的“健身球”能让幼儿全身都动起来;用过的纸杯做成“彩色飞盘”, AD钙奶瓶子做的“旋转陀螺”能锻炼幼儿手臂大肌肉的力量;毛线接起来的“揪尾巴”能锻炼幼儿追逐跑的能力;纸盒做的“爬手”练习幼儿手膝着地爬行的能力, 等等。
三、体育活动过程体现“科学性”
小场地幼儿园的小班体育活动的开展, 除了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自制别出心裁的教玩具以外, 还应该避免教学中出现“放羊”状态, 应科学具体地组织活动过程, 达到幼儿的运动量, 从而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儿童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数所决定。从医学角度讲, 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在最大强度的50% ~ 80%。因此儿童运动时,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如“小白兔采蘑菇”活动, 开始是“扮演角色”, 做韵律活动, 接着“跳小沟”, 继续以故事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双脚并拢立定向前跳的方法, 幼儿自己调节彩板间距进行分散练习, 两人一组练习;然后以游戏“小白兔采蘑菇”的形式复习跳、钻、爬等动作, 跳过小沟, 爬过山坡, 钻过山洞采到蘑菇, 这样幼儿集体游戏反复进行两次。幼儿休息, 休息后第二次采蘑菇游戏, 最后结束, 这样做到动静交替。活动中人手一块色彩鲜艳的塑料软板, 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两两结伴自己调节彩板间距, 轮流练习, 增加练习密度, 而且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步调节跳跃的宽度, 达到锻炼的强度。
8.加强数数活动 理解乘法意义 篇八
近日读了张奠宙教授和戎松魁先生《正本清源,通过“数数”活动理解运算律——关于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讨论》一文(下简称《讨论》),深受启发,尝试着重新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方案,试图尊重知识的内部结构,厘清知识间的脉络,通过学生数数的操作活动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设计意图
(一)通过数数,建立图与式的联系
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三个不同的生活情境图片,分别呈现了5个3相加、4个6相加和7个2相加三个算式。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在图和式之间建立了联系。“几个几相加”这样的表达比较直观地呈现了学生数的结果,又能突显图片中“同数相加”的本质特征,为引出乘法做好铺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沟通也是通过数数来达成的。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乘法算式中的第二个数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这样就建立了图与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乘法核心意义的理解就是通过数几个几完成的。
(二)通过数数,沟通式与式的关系
式与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其一,通过数数沟通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其二,通过数数发现两个乘法算式之间的等值关系,从而拓展看图写算式的方法。因为是乘法内容的起始课,学生尚未学习乘法口诀,需要依靠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用加法来计算乘法,在这个过程中数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数数,厘清知识间的脉络
正如《讨论》一文中所说:如果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就规定了2×7=7×2,那之后学生也就没有学习乘法交换律的必要了。这样就使得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前后矛盾了。本课在学生认识乘法中,通过数数发现7个2相加是14,2个7相加也是14,得出了2×7=7×2,正因为两个算式有这样的等值关系,所以当碰到求7个2相加是多少的时候,我们既可以用2×7来计算,也可以用7×2来计算。这样,不仅理顺了乘法意义和算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交换律做了铺垫,知识间也不再矛盾了。
张奠宙教授说:“‘数数’这样的基本数学活动,需要多次进行,使之成为理解自然数运算规律的一把钥匙。”的确,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发展了数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看图写式
1.师(出示游乐园图):六一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到游乐场活动,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有些小朋友在坐火车,有些小朋友在玩飞机,有些小朋友在坐过山车,还有些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
生: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2.请你根据学习要求学习。
(1)写一写:看图,独立写算式。
(2)说一说:两人一组,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分一分:将算式进行分类。
3.全班交流。
生:我的算式是2+2+2+2+2+2+2=14,过山车里一共有14个人。
师:这位同学说了这么多个2,老师都记不下来了,哪位同学有办法让老师不会多写,也不会少写?
生:老师你写7个2相加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7个2相加呢?
生:我是数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出示过山车图,师生一起两个两个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6个2,7个2,数完后老师写下算式)
师:还有其他算式吗?
生:3+3+3+3+3=15。
生:就是5个3相加等于15。
师:谢谢这位同学,知道了5个3相加,我就不会多写也不会少写了。我们也来数数到底有几个3。(出示飞机图,师生一起三个三个数)
生:我的算式是4个6相加等于24。
师:你们能像刚才这样数一数吗?(出示火车图,师生一起数)
生:我的算式是3+3+3+2=11。
师:你们明白这位同学的算式是求玩哪个项目的人数吗?
(二)算式分类,引出乘法
1.分类。
师:这么多算式,我们把它们编个号吧,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呢?
生:①②③分一类,④单独一类。
生:他的意思就是加数都相同的归一类,加数不相同的归另一类。
2.摆学具,写加法算式。
(1)学生活动。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你还能写吗?请你拿出圆片摆一摆,写算式。
(2)根据圆片图猜算式。
呈现两位同学摆的圆片图,猜一猜算式怎样写?(交流中强调数一数相同的加数有几个,表示几个几相加)
(3)根据算式猜圆片的摆法。
师:有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是3+3+3+3,猜猜他是怎样摆圆片的,请你摆一摆。
呈现几位学生不同的摆法(如图)。
师:这几位同学的摆法看起来一样吗?为什么都可以用3+3+3+3表示?
生:每一堆都是3个圆,摆了4堆。
生:尽管摆出来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摆了4个3。
3.引出乘法。
师:这类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出示过山车图)坐过山车的小朋友人数可以用2+2+2+2+2+2+2=14来计算,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7=14。算式中的“×”是乘号。2和7都叫作“乘数”,14叫作“积”,这个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请你想一想,2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
生:2就是相同加数,7就是有7个2相加。
师:很好,我们把相同加数2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相同加数2有7个,把7写在乘号的后面。我们一起把算式②和③也改成乘法算式吧。
生: 6+6+6+6=24可以改成6×4=24。
生:3+3+3+3+3=15可以改成3×5=15。
师:你们是怎么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的呢?
生:用相同的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发现联系
1.独立练习: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馈交流。(第一题和第二题略)
师:这位同学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写得对吗?你猜猜他是怎样想的。
生:对的。上面有4个,下面也有4个,一共是8个。4+4=8,4×2=8。
生:我写的算式是2+2+2+2=8。
师:你认为谁的算式对呢?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理由。
生:都对。4+4=8是横着看的。2+2+2+2=8是竖着看的,每一条(指每一列)都有2个人,所以是2+2+2+2=8。
师: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横着看,一排有4个,会有几个4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个4,2个4。
师:所以是……
生:4+4=8,乘法算式是4×2=8。
师:那如果是竖着看,我们再来数一数。
生:1个2,2个2,3个2,4个2。
师:一共是4个2,加法算式是……
生:2+2+2+2=8,乘法算式是2×4=8。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生:不同的是一个是2个4相加,一个是4个2相加,乘法算式正好相反。
生:它们的结果都相同,都是8。
师:很好,不管是4×2还是2×4,计算结果都是8,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个算式,得到4×2=2×4。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这幅图中的人数。同样,在第一题中算气球的数量,我们也可以用4×5=20来计算,想一想第二题中求钥匙的数量,我们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
(四)回顾小结,拓展提高(略)
三、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内容的一次拓展,笔者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入手,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逐步从加法运算上升到乘法运算。作为概念的学习,力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来体验、感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通过学习较好地掌握了乘法的概念,能用乘法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一)有效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乘法概念
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在学习口诀之前,学生还不能体会到乘法的简便之处,理解乘法的含义更多的是基于对相同加数的理解。因此本节课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相加。通过读一读,数一数,分一分,摆一摆,写一写,学生不仅能够辨别同数连加的算式,也能自己创造同数连加的算式。这些活动和体验对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适度的数学抽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飞机图、火车图和过山车图中分别标注了“5个3”“()个6”和“()个()”,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比较快地提取出“几个几“,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通过数数也能得到“几个几”的数学信息,相对“相同加数”而言,“几个几”略微抽象,但是更指向于乘法的意义。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就以“几个几”为核心,统领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图中数一数有几个几,加法算式中读一读有几个几,小圆片摆出几个几,为的就是得到乘法算式。由“几个几”入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乘法意义,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三)合理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从加法到同数连加再到乘法,从生活情境到圆片摆放再到写算式,整节课学生经历的是一个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学下来顺理成章。学生既明白了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发现了2×4和4×2的等值关系,2×7和7×2的等值关系等,避免了“7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7或7×2”的尴尬,为以后学习乘法交换律积累了经验。
9.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2 二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难 三
点
:
初、步
培
养教幼
儿
动
手学
操
作的准
能
力
。备、初
步、培
养教
幼
儿
动学
手
操重
作的难能
力
。点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一、引
出
课
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 二
说、教
师
一讲
解
说、示
。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 三
们
想、想
幼
帮
助
儿
它
们操
啊
? 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
10.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
一.活动名称:
复习大小、长短、前后、上下。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
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11.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 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传统的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学常以教师提供的现成图形或实物来进行,幼儿缺少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我在设计此次活动时试图融入白板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有意识地将图形分类和艺术领域整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拖动、幕布等一系列功能。让幼儿和活动材料有效地进行互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个托盘,背景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请图形宝宝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当我喊到“3”的时候你们睁开眼。瞧,哪个图形宝宝来了?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逐一把藏起来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显现出来。
二、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瞧,又有图形宝宝来了。图形宝宝穿了什么好看的衣服?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2.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
——幼儿用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操作。
三、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四、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上来试试看。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拼搭组合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孩子清楚地感知各种图形的数量。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
12.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二
一、细心观察幼儿, 抓住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有效地区分上下、里外
我们常在活动中发现,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的把握和目标的定位准确性较差, 对活动中出现数学的知识点的解释含糊不清, 科学性、准确性欠佳。 开展活动时多数都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考虑、 设计活动, 活动前并没有对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了解。 根据这些问题, 我们在活动开展前就组织老师一起, 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活动, 并互相讨论备课中出现的疑惑。 再根据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进行活动设计, 请教各位优秀教师出谋划策, 然后再次讨论最后才决定活动方案。 经过这样的反复讨论后, 渐渐地每位教师对数学活动中的目标和内容的把握有所提高, 活动设计的能力也逐步提升。
二、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经验, 帮助幼儿有效地区分上下、里外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 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 只有把数学教育与生活经验相渗透, 幼儿才能逐渐内化数学经验, 获得发展。 所以要根据小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那小班幼儿具备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呢? 哪些生活经验又是适合我们这个活动《 区别上下、里外》 的呢? 在一课多研中, 我们发现:一是幼儿对自身身体部位的认识。 这是小班幼儿最经常玩的找五官等手指游戏, 每个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五官所在的位置。 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娃娃的五官缺少的部分, 启发幼儿发现五官摆列的上下空间方位。 二是寻找摆放整理物品的经验。 如创设了娃娃家的场景, 让幼儿寻找娃娃家中的一些日常物品摆放的位置并说出方位词, 再让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这些物品放到相应的方位上。这些都是幼儿平日里所熟悉的地方, 每个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帮助幼儿有效地区分上下、里外
很多时候在各个生活环节中都可能涉及上下、里外的空间方位概念, 如早操时幼儿站的位置;滑滑梯时孩子们游戏时所在的位置;在体育游戏时幼儿躲藏的位置; 观察角中小动物所摆放的位置等等。怎么样把这些平时的生活经验在集中活动中提取出来, 帮助幼儿梳理这些生活经验呢? 我们发现将孩子们平时活动时的情景或物品摆放的位置用照片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个很好用的办法。 因为这都是孩子平日常接触到的事物, 而且运用多媒体将照片播放的方式能方便全体幼儿的观察。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能帮助幼儿有效地区分上下里外的, 有些照片反而能干扰幼儿的观察和对上下里外的区分。 在提供照片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照片的角度要统一。 因为照片拍摄的角度不同就会影响幼儿的观察, 如小六班教师提供的大小拖鞋的照片, 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大小看起来都差不多, 孩子们就无法说清哪个是大拖鞋哪个是小拖鞋, 更不能说清所摆放的物置了。
四、设计有趣的生活化游戏, 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区分上下、里外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是必不可少的。 小班幼儿因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容易进入游戏中的情景而乐此不疲。像变魔术这样的游戏就是小班幼儿百玩不厌的游戏, 只是用各种不同的物品来变, 如“ 藏毛巾”让幼儿说说每次毛巾藏的位置。 除了变魔术外还有捉迷藏也是帮助幼儿区分上下、里外的一种游戏方式。 提供纸箱、桌椅等让孩子们躲藏并说出位置。也可以别出心裁地在活动室内创设的钻山洞、过独木桥、跳圈圈等户外的游戏场景, 让孩子们边玩边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这些都是既有趣又是平时孩子们经历过的游戏环节, 能帮助幼儿更深入地掌握上下、里外的方位概念, 同时将我们平日活动中所单独进行的小游戏都结合到了集中活动中, 让集中活动变得更丰富有趣。
1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十三
1、集体活动:
拍手游戏。
分别出示实物卡片1—5,请幼儿观察卡片,说说:图上有谁?有多少?带领幼儿看图片进行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整齐地拍手。
给图片排队。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队,然后大家讨论:他市怎样给图片排队的?你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好方法?启发幼儿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给图排尿排队。最后说说:比5少的图片有哪些?
按从上到夏的顺序给1—5的点卡排队。
在磁性板上,出示5的点卡,组织幼儿讨论:卡片上有几个圆点?比5少的点卡有哪些?想一想:怎样把这几张比5少的点卡有序地排在它下面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给点卡排队。最后,大家说说:点卡从上往下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按5、4、3、2、1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比5少的点有几个?
2、操作活动。
1)、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和数目,比较汽车和树木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
2)、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比一比行人和车辆哪个多,哪个少,请你给多的.一组打√。
3)、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给少的一组涂上颜色。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5以内的数量。
2、尝试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规律配列1—5的点卡。
3、安静有序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片和点卡数量分别1—5。
14.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四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教学目标:
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
2.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准备:
1.神奇口袋一个,内装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每个幼儿一张方形纸,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纸的宽度等长。
3.《幼儿活动材料》每人一本,彩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摸口袋,告诉大家自己摸的图形名称。
2.让幼儿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得有点像,长方形就像伸长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让幼儿找出正方形的纸,用对折的方法比较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
2.让幼儿找出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三、导幼儿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幼儿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运用折纸的方法,请幼儿将正方形对折出长方形(三角形除外),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四、连连看看
1.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建议:
1.在摸图形时可以告诉幼儿XX图形是长方形。
2.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长方形特征的某些物体,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寻找。
日常活动与教育
1.可在智力角区里玩《图形接龙》的游戏。
2.在美工区中玩《图形拼图》粘贴的游戏,让
游戏宝库:
《小动物找家》
目的:复习几何图形
准备:在场地上布置四种小动物的家,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儿一个几何图形的项链或胸卡。
玩法: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动物”。告诉小动物老狼在5点钟要来抓它们,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动物”一边喊“老狼来啦”一边模仿动物走路。灰狼从1点钟开始回答,按顺序报到5点钟时,就回头抓“动物”。“小动物马上按图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动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建议:
1.幼儿可以换图形
2.“大灰狼”也可请幼二来扮演
《摆火柴棍》
目的:
1.摆三角形,四角形。2数火柴根的根数(或用棉签代替)
玩法:
1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摆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数出火柴的根数。
.另附儿歌:神奇口袋
15.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五
活动区的活动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活动区的设置与材料投放的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是因为,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取得的效果,取决于活动区游戏时幼儿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而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环境积极进行交流的欲望。活动区设置与材料投放应起到的首要作用是让幼儿一进入到活动区就能产生极大的游戏兴趣和操作欲望。那么幼儿园的活动区该如何设置?该为幼儿寻找、选择、提供什么样的活动区材料呢?下面我以我班为例谈一谈小班活动区的设置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活动区,有目的地投放材料
首先,教师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学期教育目标,确定要设置的活动区,制定活动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提供材料。如在小班的教育任务中注重角色游戏中模仿能力的发展,我们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娃娃家”“宝贝餐厅”“小超市”“小小美容院”等一系列角色游戏活动区中选择开设了“娃娃家”。让幼儿在活动中模仿自己最熟悉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减轻入园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又如:在建构区,如果目标定为“共同使用玩具,能合作进行建构”,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大型的木质积木和一些辅助材料且预设主题,这样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从主题创设到选择材料再到合作搭建,这一过程能不断促进幼儿间进行较复杂的合作建构活动。对于活动区投入的每一种材料,尤其是那些有多种功能和可变性的材料,教师都要对其功能、玩法、性质、类别有明确的认识。随着活动区活动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更换材料,使活动区材料的功能与幼儿的发展情况与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二、活动区的设置与材料投放要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我班从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出发来确立开设的活动区,及活动区的活动内容与投放的材料。如我班美工区开设的“动动小巧手”活动,为适应幼儿的操作水平,在小班上学期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让幼儿稍做加工即可完成任务,使幼儿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到了下学期,随着幼儿的发展,逐渐添加一些难度适中和难度较大的原始材料,让幼儿需要“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从而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大中班也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难易适度的材料,要真正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活动区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
《指南》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设置活动区域,投放活动区材料的时候,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能力,为幼儿提供不同难度,满足不同幼儿需要的具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即便是在同一活动区里的同一个活动内容,材料的难度也应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如我班的体育区活动中的“投球游戏”球有大有小,筐子也有大有小,距离有远有近。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四、在设置活动区与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教师在选择活动区的材料时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活动区中投放的一切材料都不能对幼儿构成伤害。教师要经常为材料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保证活动材料不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教师投放到活动区材料要保证数量多,种类丰富,但造价不能太过昂贵。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开发本土材料,发动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材料,从而获得廉价的安全材料。教师可利用安全废旧材料,制成精美的材料投入活动区。如我班的各个活动区中都有教师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材料。如美工区中用旧线手套制成的娃娃;用布头制成的手偶、布鱼;各种各样的纸盒、瓶子等。既安全又实用,幼儿对其兴趣也很浓厚。这是一些买来的玩具也不能达到的效果。
五、适时调整活动区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
在活动区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评价的基础上,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例如,在我园小班上学期,我们开设的角色区是“娃娃家”,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入园焦虑期。而到了下学期“娃娃家”已不能满足幼儿角色扮演的需求,我们便改设为角色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小餐厅”,这样,幼儿的能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区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只是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一个方面。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创造。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要等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并根据教师的评价,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材料和环境。
总之,在活动区的教育功用已被大家所公认的现在,我们教师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为幼儿创设更好的、自主、宽松的活动区游戏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活动区出发,指出了幼儿的各种能力都能在活动区游戏中得到发展。活动区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以幼儿园小班为切入点,从有效地进行活动区设置与材料投放,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6.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六
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可是,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影响游戏活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的投放,玩具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成为认识事物的媒介, 促进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兴趣入手,适切投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孩子才能乐意去玩,玩得快乐。在一次弹珠滚画“美丽的桌布”活动中,孩子们在操作中都能大胆地表现,对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特别感兴趣。我发现,孩子们对滚画的兴趣意犹未尽。因此,在美工区我特意投放了玻璃球、颜料、篓子等材料,并设计出半成品模板滚画“我的花衬衣”。每当孩子们进区域活动时,美工区里就挤满了孩子,这种拥挤的场面一直维持在弹珠滚画模板用完了——说明小班的孩子对于这种比较新颖的美术活动还是挺感兴趣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更多地捕捉一些小班孩子喜欢玩的区域游戏材料。
在第一次的游戏中,我让幼儿熟悉材料,知道怎么玩,应注意哪些要求。在进行第二次的游戏中,我准备好各类材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玩出新花样。两次游戏的重点不一样,指导方式也不同,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老师要不断地提出相应的要求。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够,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加上人数较多,要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提升,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与指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快乐,真正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二、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样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科学区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有图书图片绘本。娃娃家有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可操作的玩具。在刚开始的娃娃家里有真实的,也有制作的家具和用具。创意DIY有各种各样的纸张、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孩子们对于区域中这些好玩的材料,非常感兴趣,一到区域游戏时间,就飞奔进去,一股脑就扎进去玩个痛快,就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沉浸在游戏里,喊都喊不住——这说明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一定要丰富多样,才能提起孩子们游戏的那股劲儿。
三、年龄需求,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好模仿,喜欢游戏,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在创意DIY中提供很多的蜡笔与颜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既要游戏化,更要有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去玩,让他们游玩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小班幼儿年龄小,专注事物的时间较短,他们玩的时候只要有别的事情干扰,游戏就会终止。因此,这样就需要小班老师多费点心,多花一些工夫在投放材料上面,既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要满足他们的探索时间,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四、体现层次,体验成功
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生活区》“喂娃娃吃饭”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绵球)喂娃娃。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安全有效,健康游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随手拿区域里的替代品就放入口中。如咬塑料做的苹果、橘子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
总之,小班教师要做一名细心的观察者,对幼儿无时无刻地关注,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以及发展的不同水平,为幼儿创设适切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有效的关注,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材料,从而促进每一位幼儿在最近发展的水平上可持续性发展。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17.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3、认识数字6、学习6的形成、理解6的真实含义。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6个物体。
难点: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
活动准备:
黑板小哨子1个6的数字磁铁1个数量为6的水果磁铁若干同色小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今天万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水果,你们看都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学习6的形成。“你们点点看,我拿了几个梨?”“现在我又放上一个梨,你们再数数现在有几个梨?”“那谁能告诉大家,5添1是几?”“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5添几是6?”同幼儿一起通过点数来确定问题的答案。
2、认读数字6。出示数量为6的各种水果,让幼儿点数。出示数字6,教幼儿认读,并引导幼儿数字6像什么?出示哨子,6像哨子,加深幼儿印象。
3、请幼儿动手操作,练习6的点数。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从桌子上的小框里拿出数量相应的小花片。
4、让幼儿演示5添1是6。引导幼儿先拿出5个小花片,再拿出1个小花片,总共是6个小花片。引导幼儿变做边说。
(三)、结束部分:
1、活动小结,带幼儿一起回忆一下活动中出现的知识点。
2、鼓励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寻找数量为6的物体。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中,带幼儿到院子中点数玩具。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拨动算盘上的珠子,点数数字6。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因此在最后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都能熟练并正确的灵活摆放,6的形成与数数掌握很好。
18.大班数学活动《分类与数数》教案 篇十八
授课班级:大班
主题名称:我是中国娃 活动内容:《分类和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中所用小动物的图片
2.树叶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今天武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都会,大家来一起唱吧!《我爱我的小动物》(播放课件)
二、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瞧!看看谁来了?小白兔、小花猫、小燕子、啄木鸟、大老虎、大狮子、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小鱼,这些小动物齐聚这里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大家都来逛超市了,逛呀逛呀!动物们都感觉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四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该怎么办呢?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小燕子、啄木鸟、大老虎、大狮子、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小鱼
2.师:只有四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并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活动的范围分: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动物身体的大小分,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例如:“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燕子、啄木鸟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小鱼。总共4只小动物住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简单归类并统计数数“擂台赛”
看草地上有什么?(小兔、小猫、小鸭、小羊)数一数,并统计(播放课件)
四、游戏——图形宝宝分类并数数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瞧这些图形宝宝组成了什么?(船),我们来做个游戏,要求是,将图形宝宝组成的船拆分开,并归类,看谁分的又快又对,分的又快有对的获胜,可以获得小红星。(课件展示)
按形状分类并统计 按颜色分类并统计
五、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小朋友们分类的本领这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并计数。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形状,颜色,事物的性质来分类。
六、结束活动:
19.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十九
一、选择有“趣”的教材、材料
1. 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非传授技能。加之,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少,往往只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平时接触较多的一些东西感兴趣,幼儿往往更容易被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的欲望,成为活动的主体。所以,要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首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就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一串红”“小鱼吐泡泡”“好吃的糖葫芦”,这些都是幼儿所十分熟悉并且喜爱的事物,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容易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
2. 准备丰富且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
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手指点画《彩色的雨滴》,让每个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这一有趣的绘画工具,画出雨滴的形状;又如:在蔬菜印画中利用形象的蔬菜切面,幼儿通过压印画出不同的图形,蔬菜本就是幼儿所十分熟悉的,通过多种蔬菜切面的呈现,能够很快地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情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杰作”时,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既产生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一定的技能,因此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丰富而有趣,更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比如,在绘画小蝌蚪时,教师把小蝌蚪放在玻璃瓶内,然后利用幻灯片把小蝌蚪的姿态放映出来,小蝌蚪在灯光的照耀下游来游去,教师指导幼儿观察作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动一笔,但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环境,通过观察和自由想象,幼儿肯定会绘画出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小蝌蚪。
三、设置趣味无穷的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具有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我通过实践、观摩、阅读相关书籍,发现有以下几种较好的,较为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导入方式:
1. 游戏导入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如果能用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导入整个活动主题,必定能很快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颜色变变变》这节活动中,活动开始,老师就玩了一个《抱一抱》的游戏,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几人抱一抱,然后导入到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颜色宝宝也来抱一抱,幼儿的兴趣很大,玩游戏时就十分专注,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颜料和如何将两种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
2. 故事导入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生动、活泼的情节极具吸引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在他们的“眼”中,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在“彩色的雨滴”活动中,我以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创作:雨滴宝宝们可真是顽皮,嘣的一声跳到绿色的草地上和绿色的小草做朋友,变成了绿色的雨滴;又跳到了红色的枫叶上和枫叶做朋友,变成了红色的雨滴;最后又跳到了黄色的花朵上和花朵做朋友,变成了黄色的雨滴。孩子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形象的课件,马上对彩色的雨滴有了形象的感知,完全投入了彩色雨滴这一幅充满童趣幻想的画面中来,对接下来的手指点画充满了兴趣。
四、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不受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的联想、拟人、神话,哪怕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幼儿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几何图形、实物图形的认知后,应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其次题材的范围不要限制得太小,如教幼儿画动态的人时,常用小朋友干什么,像“小朋友浇花”之类作命题,幼儿创作只能局限于小朋友方面,常见画面反映的是自己在浇花,画面极不丰富,画出来的往往是一个模式,幼儿想象创造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改为“浇花”,幼儿的想象、创作就有更大的自由度了,他们能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想象出不同的场面,创作出“老师和小朋友浇花”“爷爷浇花”“老师浇花,小朋友看”“公园里的花匠在浇花”等,有的是在家里,有的是在幼儿园,还有的在公园,画面内容丰富了许多,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想象”了。
摘要: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纲要》中也提出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从小班抓起。然而小班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有着种种的不适应,并且受到手部发展水平的限制,美术绘画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班幼儿进行较好的兴趣诱导十分重要。
20.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 篇二十
9月,是3周岁孩子入园的第一个月,为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入园关,我园历时三周,开展“我喜欢上幼儿园”主题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共包括31个集体、小组、个别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们从中选择的5个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们在一组
活动目标
1.愿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标记,知道相同标记的几个小朋友为一组,初步感知“组”的含义。
2.学说句型“我们是××组小朋友”,能够愉快地与同组的小朋友拥抱。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通过家庭普访,了解幼儿的性格、脾气。
2.苹果、橙子、香蕉、鸭梨、草莓、樱桃图片各一,相应水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组”初体验
1.教师将水果标记贴在桌子中央,请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坐到相应的桌子旁。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幼儿性格、脾气、喜好和男女性别等情况,教师对座位进行微调。
2.初步感知组,并学说句型。
师提问:你们桌子上面是什么水果标记?幼儿回答后帮助他在右手上贴上相应的水果贴纸。
师小结:围坐在一张桌子的小朋友组成了一个组,桌子中央是什么水果标记就叫做什么组。比如,这张桌子中央是苹果标记,这组就叫做苹果组。
幼儿练习说“我是××组小朋友”。
二、 游戏:我们在一组
1.教师请幼儿四散站到自己周围,宣布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小组的名称,该组的幼儿要快速回到自己小组的座位上,并练习说“我们是××组小朋友”。游戏成功的小组,贴有水果贴纸的手叠在一起鼓劲、庆祝。
2.幼儿游戏,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引导每个幼儿找到自己的小组。可以通过水果贴纸与桌上标记的匹配来帮助幼儿进行自查和他查。
3.再次游戏,帮助幼儿记住自己的小组和座位。
三、“小组”再体验
1.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组有几个小朋友。
2.认识同组的小朋友,了解他们的名字。
3.和同组的小朋友抱一抱、握握手,并练习说“我们是××组小朋友”。
4.引导幼儿以小组形式进入下一个生活环节。
师:接下来,请××组小朋友去小便、喝水。
活动二:升国旗啦
活动目标
1.参加升国旗仪式,认识主持“国旗下谈话”的园长妈妈。
2.愿意接受大班哥哥姐姐的拥抱。
活动准备
1.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2.让大班幼儿事先明确任务:每人主动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拥抱一下。
活动过程
一、参加升国旗仪式
1.幼儿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在本班教师的帮助下,排成一个班级方阵,准备参加升国旗仪式。
2.与主持“国旗下谈话”的园长妈妈问好、互动,认识园长妈妈。
3.园长妈妈主持升国旗仪式。
二、国旗下谈话
1. 园长妈妈代表幼儿园欢迎小班小朋友加入天都幼儿园大家庭。
2.请各班的哥哥姐姐主动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拥抱一下,欢迎他们,并安慰哭泣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3.大班的哥哥姐姐将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回教室。
活动三:接下来做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安排,知道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图文并茂的小班“一日作息时间表”。
活动过程
一、谈一谈“我在幼儿园做些啥”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在幼儿园会做些什么事情。
2.幼儿每介绍一种,教师就呈现相应图片,帮助幼儿归纳每天在幼儿园里做的事情。
二、 排一排“一日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按照早晨来园到下午离园的时间顺序,将“一日作息时间表”排出来。
2.教师结合每个环节,讲解图片中的注意事项。
三、 说一说“接下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个活动环节,请幼儿找一找、说一说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活动四:圆圆的月饼(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品尝月饼,感受节日的快乐。
3.愿意与父母或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活动准备
动画片《月亮姑娘做衣裳》,关于中秋节的图片,月饼,绘本《月亮的味道》PPT,动画片《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1.播放动画片《月亮姑娘做衣裳》,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姑娘,教师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姑娘像什么”。
小结:月亮姑娘有时像弯弯的香蕉,有时像个圆圆的大饼,每天都发生着变化。
2.了解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国人会在这一天做很多事情来欢度这个节日。
图片一:合家团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所以我们要和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看月亮,一家人团团圆圆,最开心。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图片二:品尝月饼。团圆节当然要品尝团圆饼,人们把又香又甜的团圆饼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所以又叫月饼。
二、体验节日的快乐
1.呈现月饼,教师提问:你见过月饼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吃过什么味道的月饼?你想把你带来的月饼送给谁吃?
2.与家长、伙伴一同分享月饼,感受与家人、伙伴团聚的快乐。
3.欣赏绘本《月亮的味道》PPT,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
活动五: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知道幼儿园里朋友多,进一步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活动准备
配套挂图和音乐磁带,幼儿早晨来园时间滚动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给幼儿初步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熟悉歌曲内容
1.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呀?里面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
2.初步熟悉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名称。
(1)师:有一群小朋友,他们把这首儿歌唱了出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2.跟着钢琴,分句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幼儿分句学唱。
(2)教师完整演唱,请幼儿跟唱,并提示幼儿可以根据图片来记忆歌词。开始几遍教师演唱的时候声音可以响一点,等幼儿能唱了,教师声音适当变轻,起到提示的作用。
三、即兴表演,尝试演唱歌曲
1.邀请个别会唱的幼儿到前面来领唱,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跟着唱,教师钢琴伴奏,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幼儿在教室内找位置站立演唱,唱到最后一句时,和身边的好朋友拥抱。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数数》】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小小食品店12-24
幼儿园中班数数有几个08-14
动物幼儿园小班数学10-17
幼儿园小班上册数学11-15
幼儿数学课小班11-25
精选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