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作文:情系鼓浪屿

2025-01-06

优秀散文作文:情系鼓浪屿(精选8篇)

1.优秀散文作文:情系鼓浪屿 篇一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全家来到“鼓浪屿”游玩。

来到了鼓浪屿,一块大石头耸立在我的眼前,那就是闻名的“日光岩”。日光岩是厦门的最高之处,来此游玩者非登上不可,在这里你可以把整个厦门的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三步两步地跑上去。一阵阵微风吹来,十分凉爽。向下眺望,林立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令我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从日光岩下来,我们来到海边。这里的沙滩被太阳晒得金灿灿的,爸爸对我说:“不要光看着沙滩,你看!大海是多么的碧蓝啊!”我立刻把目光转向了大海。啊!大海是多么的宽广,那么的一望无际。一排排海浪向岸边涌来。击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小朋友们有的在堆沙山;有的在嬉戏;还有的在大海里畅游,仿佛是孩子的乐园。

中午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虽然我汗流浃背,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妈妈说:“该回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海边。

鼓浪屿真是名不虚传的“海上花园”啊!

2.优秀散文作文:情系鼓浪屿 篇二

写在前面的话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刘宇新)

作品:

鼓浪屿回忆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一年级陈经宇

伴随着汽笛声,我踏上了鼓浪屿的土地。温暖的海风吹来,带着海的气息和花的芳香。这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啊!阡陌的静巷,和煦的阳光,娇艳的花朵,质朴的人们,当然还有那些风格迥异的建筑。虽然像梦境一样虚幻,但又真实地呈现于我的眼前。

鼓浪屿的街道简直就是一幅接一幅的艺术画廊,怪不得,人们走在高高低低、斜斜仄仄的小路上,欣赏着,细数着,惊喜着;街边小贩的叫卖声配合着海浪的撞击声,仿佛是一首海与人的乐章。沿街坐着的老人哄着孩子微笑,孩子们呢,则和趴在老宅院门口的小狗、大猫玩耍。一切是那么的怡然和谐。

鼓浪屿的住宅各具特色,就连门楼和窗户也绝不雷同。有的`门楼雕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群像,有的饰有金瓜,有的饰以中国式的龙凤须。要说窗户,鼓浪屿的窗户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窗户。它不阔不大,极富有艺术性:尖拱、圆拱、落地、半墙、百叶;有欧式、美式、东洋式、中国式,更多则是中西混合型。它们大多紧闭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那屋顶,它们独具风格,色彩缤纷,层次分明。最讨人喜欢的是屋顶上伏卧的大花猫,安详而慵懒,好舒服呀!

岛上的花朵美丽动人,它们一朵一朵竞相开放,各种颜色,美得耀眼。花最多的应该是菽庄花园,很远就能闻到花香。菊花、牡丹、月季、玫瑰,那简直就是花的天堂!妈妈忙着跟这些花儿合影,看着妈妈搂着花枝,幸福地笑着,我的记忆就永远定格在鼓浪屿了。

再往下走,是港仔后浴场。海的气息猛地向我扑来。我脱了鞋,踩上了沙滩,细细的沙子让我有一种痒而又舒服的感觉。海浪哗哗地唱着歌,欢快地像我一样。坐在沙滩上,我想: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每天喝着鱼丸汤,吃着沙茶面,吹着不间断的海风,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地惬意啊!

我悠闲地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来回地走着,不时看看海边的风景。蓝天白云下,有偎依坐着看海的情侣,有拖着洁白裙纱拍照的新婚夫妇,还有三三两两踏浪的人儿。望着浪花,霎时间我好像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正思忖着,一朵小花在海上漂过。

回忆海浪,回忆鲜花,回忆鼓浪屿……回忆幸福。

点评:

只有源泉丰盈,才能下笔如神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写作与生活的天机。本文写春游鼓浪屿,其鲜明特点是写作素材源于自己亲历的生活。因为源于生活,作者笔下的海浪沙滩、小巷阳光、一花一草、一门一窗无不注满浓浓的深情。你看,鼓浪屿那仄仄不平的街巷竟然让作者感到惊喜;老宅门前老人的微笑、孩童与小动物嬉戏玩闹的平常画面在作者眼里也是那么温馨和谐;妈妈忙着与花儿留影的一幕更给作者留下了幸福温暖的回忆……景,是真的;情,亦是真的。笔底含情,韵味悠长。眼前有画,耳边有乐,心中自然有诗。那首诗,不是律诗绝句,而是海上飘过的那一朵小花,她在海浪的托举下,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最朴素、最真实的游记感受吧。

点评教师白素云

3.纪念端午节的作文,情系端午优秀 篇三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等20多个。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渐渐发展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原因。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因为相传端午节是恶日。所以,端午节那天,家门口都要挂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这些东西绑成一束,然后挂在门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插在门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国的文化真奇妙、丰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国人关注啊!

过端午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啦!

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洗脸、刷牙,然后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问爸爸:“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却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着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鲜嫩的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或者豆子。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

上午,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回了艾草,挂在门上。据说在端午节这天,门上挂艾草,不仅可以保健康,还可以去邪恶,招百福。我家门上挂有艾草了,今后我们一家人都会健康平安。

端午节不仅有趣,还有美味可口的粽子,我喜欢过端午节。

难忘端午情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好了粽子、菜角、水果,一起去外婆家过端午。

摆满了一桌饭菜,放上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我们都有些沉默不语,拿起了香甜的粽子,我的眼前浮现出去年的情景……

去年端午节是我们和外爷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头一天,妈妈问外爷明天怎么吃饭,外爷要求一定要在家里吃饭,还摸着我的头说:“过节在家吃饭,我还可以给娃娃蒸个鸡蛋羹”,我最喜欢吃外爷做的鸡蛋羹了,他做出的鸡蛋羹比谁做的都好吃。

端午节那天,我们准备好了东西来到外婆家,外爷正要蒸粽子,看见我来了,就高兴地说:“正好给娃娃蒸鸡蛋羹,等着啊,马上就好!”

只见外爷打开一个鸡蛋,倒入准备好的温开水,而不是用凉水,然后慢慢搅拌均匀,妈妈开玩笑说:“我可知道你蒸的鸡蛋为什么又鲜又嫩了,不光有技巧还有耐心呀!”

围着满桌的美食,我们高兴地说着吃着,外爷看着盘中的粽子,拿出一个递给我说:“这种是娃娃爱吃的肉粽,快吃吧。”

外爷也爱吃肉粽,我挡住外爷的手,说道:“外爷你先吃吧,你也爱吃肉粽,咱们一起吃吧。”

外爷慈爱地说:“这个粽子一定是你爱吃的肉粽,其余的我也认不准了,我是什么样的粽子都爱吃,你吃吧。”

外爷什么时候都想着我,家里的人都是叫我的名字,只有外爷每次都叫我娃娃,我知道,外爷对我是那样的喜爱!

外爷愉快地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端午节故事,还说他小时候端午节根本就没有吃过粽子,只听有文化的人说过,端午节他们最重要的美味就是炸菜角和糖糕,难怪外爷让妈妈买了些他平时不怎么吃的油炸的东西,原来是外爷在怀旧啊。

我们一家吃着、说着、笑着,温馨热闹布满了整个房间。谁也没有想到,端午过后仅仅不到半个月,我亲爱的外爷就突然永远离开了我们……

4.情系运城盐池散文 篇四

沿解放路,南出运城,盐池美景入眼来。

真是奇迹:浊浪滚滚的黄河在中条山那边奔流,清波粼粼的盐池在中条山这边静卧,山南山北同时水,一咸一淡两样为味。

运城盐池,古称解池,南依条山峰峦叠嶂,北望凤城层楼林立,东抵安邑,西至解州,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5公里,宛如一面狭长的镜子镶嵌在条山脚下。人们说,她是王母娘娘失落在人间的水银镜。是呵,150平方公里的镜面,可照长天落日星海皓月,可照四天流云八面来风。千万年的岁月更迭都映在池底,五千年的历史风云际会全折射在湖中。

因早年就读于运城中学,闲暇时日,常与同学一道在盐池畔赏玩,一来二往,自然对盐池格外钟情,历久情弥深。

盐池像一位窈窕淑女,天地人物,共同为她装扮了迷人的景色。每每走进盐池,总有一种惊羡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好大好美哟!水波,流烟,苍山,令人目不暇接。拂晓,盐池披一袭透明的烟裙雾纱,显得神秘莫测,婀娜多姿。忽然旭日跃出东山,天空万道霞光,白如冬雪的.硝跺被镀上了一层赤金。刹那间,睡眼朦胧的盐池一下子被阳光脱尽了烟裙雾纱,她顿时羞得像一池殷虹的胭脂。雨天里,盐池水面水泡连水泡,涟漪套涟漪,一片紧紧慢慢的珠落玉盘之声。远望祥云渺渺,山也是云,水也是云,山水浑然一体;近看瑞霭蒙蒙,天也是水,地也是水,天地难辨颜色。

每逢隆冬季节,行走其间的道路上,但见湖面烟波浩渺,硝田堤埝隐现起伏,那些晶莹剔透,洁白如雪的芒硝,成方成块地堆放在堤坝料台上,犹如座座银岛矗立湖面,倒影散落在湖水中,随风荡漾,蔚为壮观。文学大家柳宗元在《晋问》中盛情赞曰:“无声无形,漂洁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似陨星及地,明灭相射,冰裂雹碎。”田汉先生游览至此,触景生情,遂成“千古中条一池雪”的佳句。因此,人们又形象地称盐池为“银湖”。

令人称奇的是,在如此盐碱之地,盐池的水又苦又咸,但成片成片的芦苇却生命力极强。每当春天来临,勃然吐翠,给盐湖增添无限生机。夏天绿衣盎然,如一道碧玉屏障;秋天芦花飞雪,漫天飞舞。盐湖的美景,引得尊贵的白天鹅慕名翔集,飞浴其间,越冬栖息。因此,盐池有了“天鹅湖”的美称。

行游在湖畔,一望无垠的湖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遥想当年,条山初风乍起,吹皱一湖水,筚路蓝缕的盐工们,正在辛勤劳作,而在他们的身旁,则是收集起来的盐堆,像小山似的,星罗棋布地堆在池畔。舜帝巡游至此,看到臣民劳作的艰辛,顿生爱抚之情,在高高的卧云岗上抚琴而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采之又生,生之又采,生不尽,采不完,又咸又香,晶莹透亮的小银粒,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潞盐”。潞盐走进了千家万户,铸进了竹简史册。那许许多多埋葬在九州大地的先祖灵骨上,都能发现潞盐的结晶体;那耀眼夺目的华夏文明之光,亦有运城盐池闪烁的光束。

南风鼓荡,吹醒了古老盐池的希望之梦。南风集团依托大盐池蓬勃崛起。百里盐湖闪金泛银,一畦畦硝池如诗如画,一跺跺芒硝如雪如银。满载芒硝的汽车在沿湖公路上疾驰,向外运送产品的专列正蓄势待发。盐池周围的化工厂机声隆隆,炼硝火塔的声响方圆可闻。喧闹的生产交响乐……

如今的盐池,又获“中国死海”的美誉。瑞莱斯漂浮浴场,仿佛一位典雅而贤淑的少女,撒娇般躺在盐池母亲的怀抱。走进浴场,用盐湖黑泥滋润周身,让湖水尽情浸泡,任身体自由漂浮,观天空云卷云舒,悟人生起起伏伏……

5.情系盂兰叙事散文 篇五

母亲又在叫我了。

一下子坐在床上,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噩梦。再看一眼表,已是六点多了,也该上学了,穿上衣服,洗梳了一下,随手拿了两块面包,走出了家门。

天气灰蒙蒙的,淡淡有一些凉意,往日依稀可见的楼房在雾海中模糊了许多,偶尔看见晨练的人踏着清脆的脚步声从身边划过,消失在远方。那些啊公啊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谈着他们心中千古不便的佳话。这才知道,见天是盂兰节。

寻寻觅觅走到了车站,迷迷糊糊上了车,一下子瘫座位上,因为还没有从睡意中苏醒,闭上眼睛再次感受那个奇怪的梦境。

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怎么会出现在我的梦中,由衷里透着不祥的预感。

“丁冬”报站器的叫声让我从梦境中惊醒,该下车了。缓缓走下车,便听见四周小贩的叫卖声:“纸钱。纸钱。”我在那个摊前停了一会,瞥了瞥小摊子上的纸钱。然后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一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走在路上看到在天空上等了很长时间的雨纷纷洒落下来。街上的人显得特别伤感,稀日里热闹的大街在雨中静默着。偶尔飞过的几只白鸽好象在告诉我――该回家了。

回到家,发现灯没有开,爸爸依然是老样子,躺在沙发上正朝着电视机发呆。看见桌角上放着母亲的照片,一定是爸爸又在想念母亲了。

吃过晚饭后,悄悄走出家门,买了一卷纸钱,挑出一张最完整的写上我最想念的母亲的姓名,缓缓地点燃。大概雨也被这人间真情所感动也不舍得浇这小小的火焰。透过火光,隐约看见了妈妈,看见可以前的时光。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母亲起得特别早,她在镜子前打扮着自己,然后又跑到厨房给我做了早饭,最后悄悄的走到我床前,吻了我一下。接着她就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什么也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有那一桌饭菜,一个早已冷却的.吻,和亲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从回忆中醒来,发现手中的纸钱已经没有了,对母亲说了再见,便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回到家,调整了一下情绪,因为我不想让爸爸看到我这么伤心。偶然发现走廊的地上有雨水的痕迹,一定是爸爸出去买菜时留下的。

走进屋子,发现爸爸依然是朝着电视机发呆,偶尔瞥了一眼桌子,上面放着一叠子纸钱,这时爸爸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对我说:“等一会,给你妈妈烧纸去!”

6.情系青衣,爱在江山散文 篇六

很久不写文字,都忘记了文字的味道。

自从青衣文学社团建立以来,我就没有好好的写过一篇文字,也没有好好的停驻沉淀过。每天貌似都很忙碌,十分的忙,非常的忙,忙来忙去都不知忙的是什么。也没有什么结果可以言喻。还满腹的感慨和心伤!

青衣成立三个多月以来,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一路走来,一路泥泞。是各位朋友及作者的不离不弃才使我们“青衣”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我真的有想哭的感觉,总觉得每天这样重复编发文字,一字一句地阅读每一篇不同题材的文字,很累,真的很累。

许多时候我都想放弃,想离开,可心系江山,情系青衣,我怎么又舍得离开呢?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此累下去,可能连我最后的一点坚持也会消磨殆尽,留下一地残骸和叹息。

我习惯了打开电脑就登陆江山,然后游览各种文体的文章,学习文友们的才思和文字的精髓。我也习惯每天停驻青衣,习惯关注里面的一点一滴,习惯在里面用心听闻墨香,感悟来自世间深处,尘埃之外的破碎,幸福,美丽,花开,花落,花谢……

习惯了季节变迁,习惯了花开花落,习惯了生离死别,习惯了走走停停,习惯了生命中每一次的感动和行走的历程。生活于真实的破裂里,用心去衡量其间的厚重和碎裂。生命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走了,来了,去了,转身,离开,习惯了,就释然了,很多也就麻木了。于文海漂泊,心温暖却又很孤寂,许多时候是自己为自己设置了很多是障碍和阻隔,让自己生活在一种无法辨认的状态里,游离在心碎的边缘,躺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苟延残喘!

喜欢文字,喜欢里面的那份纯粹和干净,喜欢行走于一袭青衣飘逸的世界里,素雅静然中,如一次走失中得到全然的爱护和庇佑。青衣,于我而言,不是简单的与文字有关,更多的是许许多多的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人相系的港湾。这里花香四溢,笔墨熏香,善良美丽,素净优美。喜欢这里,存于很多的因素,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的雨倾城姐姐,女神和千年一碟妹妹,还有满荣久老师等,都用心用力地付出着,支撑着。彝良的长江用那份残缺的美感动着我,青青草原上那羊的善良和坚持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一袭青衣,飘逸在湘西的竹翠里,一朵美丽的云彩照耀着青衣,纳兰如明慧,一直默默地耕耘着。青衣,这里有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用不同生活方式为青衣付出坚守着。马盛舜老师的认真,辛苦,一直铭记我心。子在川上曰老师至青衣开办以来,一直用他独特的文字为青衣添砖加瓦。红舞鞋编辑很忙,但是一直抽时间审核稿子,且认真,努力。是他们的努力,坚持,仁义,打动我,感动我,也让我懂得,再苦再难,我都要坚持,不辜负所有人的信任和依托。

青衣的每位朋友都用独特的方式默默地耕耘,付出,不求回报,不求赞美,只希望能为来青衣留下只言片语的作者用心地编发每一篇文字。他们为青衣出谋划策,献宝献墨。特别感谢母纯君和马盛舜两位社长,他们为青衣付出了太多,贡献也很多。泣血的流莺老师也为青衣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处处为青衣着想,时时心系青衣!是他们,这群可爱的人,撑起了一片蔚蓝色的天空,让我们的文学之路辽阔有希望!

我的思想有过动摇,成立社团就是简单的把一帮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吗?只是简单的编发文字吗?慢慢地我懂得,一份情,一份寄托,一份相聚,一份来源内心最真挚的执念,让我们相遇网络,相遇文字,用文字撬开心扉,用一份坚持感动生活,感动自己!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份纯美的心灵,一份不论天南地北,不辞辛苦和计较,可亲可敬之人。

7.散文:情系海缘芳菲随影 篇七

那情如风,风过,你伸手想去抓的时候,确抓不住,天空也无痕迹,树叶也沙沙做响,缘份就象一阵风一样,它想怎么样吹过,它想发出怎样的声音,我们无从知晓,也无从把握,缘起缘落,缘深缘浅,不是谁能掌控的,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只能是懂得珍惜所拥有的——题记

多少心酸多少痛,海水咸如情人泪。身影飘飘不知处,坠入不知烦脑事。岁月匆匆,在我们不断为短短几十年忙碌奔波的同时,能有缘相遇的人,能相互信任坚守那份心酸的情愫和情缘,大概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是上天的捉弄也好,命运无奈的安排也罢,我们该是如何的人生,该遇到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恐怕我们都无法预料,也无法避免任何一个细节!

面对大海,能唤醒每个人的心声,也能让人倾诉内心世界,更会融入一个人的情感。如果能把一个人的心愿化作大海里那一朵浪花,那么我愿意去做浪花,即使在短暂我也愿意。

面对大海,把感情尽情的释放。这一刻,面对浩瀚的大海就让我尽情的呐喊,把所有的一切都置于脑后,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在凝固。伴随着你的情怀,海似乎与我融为一体。迎接一个心灵使者的`到来。也许有大海的陪伴我不在孤独,海的声音与我在一起,共同奏响爱的乐章。我多么希望自己是浪花的化身,能映在海中随波漂流,漂到那个没有悔恨,没有被迫,没有愿言,没有遗憾,没有错失的世界。

8.情系母亲河散文 篇八

我的老家在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岙里王柴家村。(如今早已拆迁并入东兴社区)

每当我向朋友们说起我的老家,他们总以为我来自丛山峻岭,深山冷岙。因为顾名思义,又是柴又是岙的,那里当然是古木参天,百花争艳。然而,说来惭愧,实在是名不副实。柴家村就在宁波市近郊的下应镇,和岙里王村一河之隔,这儿是一马平川,河网密布。远望山峰似有百里之遥,近看田地确是沃野千顷(这是我幼年时眼里的老家印象)。我们家几代都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不息,直到为了建造鄞州工业园区,老家被征地拆迁,才不得不离开了它,住进了新建的小区。

新的小区环境无可挑剔,楼房漂亮整齐,道路宽阔平坦,绿树常青,鲜花盛开,家家煤卫俱全,户户窗明几净。比起昔日的老家真像上了天堂。然而,故土难忘啊!我还是想念阔别多年的老家,想念那条静静流淌的母亲河。

终于在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我骑着我的“老坦克”出发去寻找心中的老家,沿鄞县大道过培罗成北门向下应大道北拐不远就见到了那条熟悉的母亲河。

河,还是那条河。只是它已经被截弯取直,两岸砌上了整齐的石块,河面平静如镜,水面轻波微澜,不见水草漂浮,难觅鱼虾游动;岸边蝶舞草丛,风剪柳丝,绿荫似锦,繁花如画。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高规格的公路纵横交错,川流不息的车辆代替了吱吱啊啊的农船,微微薄雾里已难觅袅袅炊烟,果然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

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母亲河。你,虽然多了些许大气和傲气,却已不见了往日的灵气和秀气。

遥想当年的母亲河,虽然貌不惊人,却是细水常流。涓涓清流隔开了柴王两村。它的支丫深入村庄的几个角落,我们称之为漕嘴。柴家有前漕头、小河头、大漕头;王家有卢家漕,岙里等。在主流和漕嘴的汇合处(我们叫汇头)还建有支水墩,据说主要是为了风水,其次是可以让漕嘴里的水活起来。

横贯二村而过的小河及众多的漕嘴不但为人们提供了饮用、洗涮等生活用水的方便,而且满足了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民兄弟们的生产需要。沿河而建的河埠头是妇女们聚会的最佳选择,她们在这儿淘米、汰菜、洗涮、取水:媳妇们低声议论自己的婆婆和丈夫,夸奖心爱的儿子和女儿,她们在这儿可以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也可以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婆婆们当然是互相比较自己的女儿是如何孝顺,女婿是何等出挑,最后免不了埋怨几声不听话的媳妇。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那可是男人们的世界:春天,他们笑迎晨风,沐浴朝阳,带着种子去播撒希望;夏天,他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满载肥料去护理庄稼;秋天,他们摇着一船船船金黄的稻谷,引吭高歌,抒发丰收的喜悦;冬天,他们顶风冒雪,破冰捻泥(捻河泥准备明年的肥料),期盼更好的来年。无论阴晴冷热、不管风霜雨雪,男人们只要一站到船后艄,就会昂首挺胸,眼望前方,一手握橹手,一手拉橹带,就在橹叶那么一推一扳之间,令船后激起层层波澜,让船儿随心所欲地时快时慢,用一句现代的话说:这条船儿我做主!何等气派,何等豪迈!母亲河啊,就是他们展示人生的大舞台。

小河也是孩子们嬉戏的广阔天地,无论在水边还是在水里我们总能尽情地挥洒自我,犹如小鸟翱翔在九霄云天。俗话说:大水螺蛳小水虾:每当久旱无雨,河水小的时节,我们趴在河岸边看着河草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不停地摇曳,各色鱼虾穿梭其间,谁都忍不住那钓鱼摸虾的欲望,或垂钓、或下水......颇丰的收获早就把挨骂的滋味忘得一干二净;而当河水猛涨的时候,螺蛳成群结队地沿在河坎上,只要伸下两只小手,总能摸到一把又一把的`螺丝,拿回家割了尾巴,母亲下锅一炒,就成了大人们的上等下酒菜。夏天,这儿是天然的游泳场,劳累了一天的大男人光着膀子在这儿洗澡,孩子们扶着木板,拉着木桶在学习游泳;冬天,河面结冰,孩子们飞出碎冰划着冰面,......一年四季还有那些鹅啊鸭的在水中自由地游荡。

可今天,我看到的只是河边立着的那一块冷冰冰的禁示牌:“不准在河里游泳、洗东西!”

对着母亲河,我不禁轻轻地呼喊:母亲河啊,何时再见你那生机勃发的摸样?

......

我在河边驻足良久,试图判定当年旧家的方位,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有效的参照物。“老了,老了!”居然连老家也找不到了。无奈之下,只得走上大桥向四处眺望,......哦!那不是我姐姐原来住的小村——马家桥(王家村的一个自然村)河边的老樟树吗?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我现在所在的大桥就是当初柴王两村共同建造的“和平桥”的旧址。

和平桥啊,和平桥,你和母亲河一样给我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记忆呵。

柴王两村虽然只是一河之隔,但在我的童年时代,想到王家去看仅一河之隔的姐姐,要么大着胆子拉着绳子坐渡船过去,要么兜个大圈子从村西的西鉴桥走二、三里路兜过去。所谓渡船并不是那种有人掌舵、摇橹的大船,它只是一只鸭蛋船(放鸭人专用的)---五六个平方大、长方形的小木船,船两头有两条手臂粗细的稻草绳分别连着柴王两岸。谁要过河就把船拉到身边,上了船再拉另一头的绳子让船靠上对岸。别以为小河不过十几公尺宽,那渡船却是险象环生:人一多怕沉船、人没站好怕摇晃、又怕小孩玩水掉下去、还怕绳子断在半河中......总之胆小的是绝对不敢坐渡船的。

解放以后,原来柴王两村的两所私立小学(敦睦小学、隐德小学)合并为柴王小学。王家的孩子们都得到柴家来读书。过河就成了家长们最担忧的事了。几经协商,终于决定由两个村共同出资建造一座木桥,大家就叫它树桥头。刚通桥那会儿两个村的人们心里都乐开了花,尤其是孩子们,在桥上跑来跑去比过节还热闹。一座小木桥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最初几年大家都小心地呵护着它。可是天长日久,人来人往,上受耕牛践踏,下遭农船碰撞,风吹雨打,冰冻雪压。木桥慢慢变老,渐渐不堪重负,岌岌可危。家长们又该为孩子们担忧喽!

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树桥头已是风雨飘摇,两个大队(那时的村已改建大队)领导再三商量决定建造一座石桥。集体经济,人多力量大,石桥很快建成竣工,取一个桥名是必不可少的,男女老少议论纷纷,街头巷尾各抒己见,最后定下来就叫“和平桥”。俗是俗了点,可包含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柴家王家和和睦睦,桥上桥下平平安安。

上一篇:描写九九重阳节的古诗10首下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