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生死观(精选8篇)
1.论庄子的生死观 篇一
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正文: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庄子》心得之《谈笑论生死》于丹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他也不觉得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庄子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他说呢,有这样几个人,大家活着的时候是好朋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结伴在一起,后来,这里面子桑户就先死了,孔子听说了,就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帮忙处理丧事,子贡去的时候看见子琴张和孟子反这哥俩,一个在那儿织草帘子要收拾这个灵柩,另外一个在那儿敲着琴,俩人都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呢,说挺好啊!你现在已经回到本真了,你看我们还是人,子贡就非常不理解,回去跟他老师说,你看这两个人他们对着好友的尸体这样唱歌,他们到底什么心思啊?孔子当时就说,他们这些人已经没有生和死的边界了,他们完成的是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游,有没有这个身体形骸对他们来讲是不重要的,所以一个朋友走了,两个朋友就像是送一个人远行那样是一种坦坦然然的相送,其实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但是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2.论庄子的生死观 篇二
在梦中,蝴蝶感到惬意快慰(适志),那是蝴蝶的心灵感觉,在庄子的寓言里,一切虫、豸、蠛、蜩、鸠、鹪鹤,都有着活泼的生命和生命感受,它们自然而生,自然而死,来去都是过程。庄子说梦,他是何等地羡慕那在繁花碧草间翩然起舞的蝴蝶!一旦他梦中醒来,他在诧异惊叹之余,不愿失去这一梦境,他提出了一个旷古未见的天才的问题,这问题何等睿智,又何等痴悖:是庄周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庄周?
梦,从此在中国的诗人、哲人那里成了永不憩止的话题,而天才的人们都和梦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梦游天姥,徜徉于千岩万壑,闻清猿啼叫,听天鸡长鸣,看虎瑟鸾车,迎仙人来降,何其快哉,梦中有之,世上所无。然则霍然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场梦,使李白彻悟了人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庄子和李白看来,重要的是将梦境化为现实,将现实化作梦境,那么必然对人生作如此的解释——人生如梦。然而庄子似乎在其他的章节中,进一步地阐明他的观念——人生不如梦,而觉时的清醒是愚者的自诩。
庄子书中长梧子对瞿鹊子的一段讲话来阐明做梦比清醒为乐的观念:“我哪里知道生之欢愉的错误乃是一种迷惑,我哪里知道畏生怖死的错误就像少年沦落人间而不知真正的归宿?”(《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认识人生是一场梦境,而且不必清醒地判断是非、祸福、升沉、荣辱,那么这梦境便是庄子的蝴蝶之梦、李白的天姥之梦。长梧子又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当一个人能处于梦中而又在梦中占梦,可谓大梦,只有大智大觉者知其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永远不能逃脱人生的烦恼。这里的大觉者把人生视作一场梦中占梦的大梦,可谓“大知闲闲”。
生不若死,视死如归或者是庄子在生死观上将人生如梦的观念推向极致的又一高论。庄子到楚国去,见到一个骷髅,朽然已空,然而恢复成形,庄子用马鞭敲敲这骷髅,问他:“你是贪生怕死失去理性而至此呢,还是国之灭亡,被加诸斧钺?还是你为人不善,怕遗留丑闻给父母妻子,羞愧而死呢?是饥饿受冻致此呢,还是已尽天年而致此?”骷髅不说话,庄子无奈,说完抱骷髅归去,作枕头而眠。夜半,骷髅悠然入梦,说:“你的谈吐颇似雄辩家,然我看你的说法,大体是人生的累赘,而人死了之后,这一切累赘都没有了,你岂欲知死之快乐吗?”庄子说:“是。”骷髅讲:“死了之后,上无国君,下无人臣,也不复有春夏秋冬的事情烦扰,安闲地以天地作春秋,即使能够南面称王,也不会有这样的快乐啊!”庄子不信,说:“我想叫神灵恢复你的人形,还原你的骨肉肌肤,使你与父母妻子、闾里的相识团聚,你愿意如此吗?”骷髅却深深地忧虑,紧皱双眉说:“我哪能抛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恢复人间的劳苦啊!”骷髅所告诉庄子的是: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死,不但不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种离形去智的快乐,一种永恒的快乐。
庄子是能体悟这种真正的快乐的,他怀着宁寂而旷远的心境,在大地踽踽而行,不会沉迷于人世间的谀诈,他忘却世俗的功利,大自然在他面前所呈现的生机是何等的美妙,这时他想到不惟真理是无界限的(“道未始有封”,见《庄子·齐物论》),一个人的灵魂与天地万物又何尝有界限?一切都随从自然的变化吧,大自然无智无识的小生命或许正是我们的导师呢?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看到清泉涓涓,鯈鱼贯穿戏嬉,庄子说:“是鱼之乐也。”惠施说:“你不是鱼,何以知道鱼之乐?”庄子说:“你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鱼之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而你又不是鱼,你当然不知道鱼之乐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庄子说:“让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吧,你曾说,‘你怎么知道鱼之乐’,这是你即已知道我知鱼之乐而又问我啊——至于我,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鱼之乐的。”(《庄子·秋水》)这场辩论固然是十分机智有趣,而问题的深刻意义不在这辩论的本身,在这里表现出一个是以童心体物,与大自然了无界限的典型的庄子智慧,一个则是不理解天之道,“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庄子·天下》)的典型的惠施智慧。惠施的确能言善辩,在濠梁之上,庄子之智虽然超过惠施,然而辩论本身只是打了平手。战国时的名家,根据《庄子·天下》篇,对他们的评价是:“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惠施在濠梁之上正是如此。
摘自范曾诗文书画集《老庄心解》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与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次之谓物化。
3.庄子如何看待生死 篇三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他也不觉得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庄子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他说有这样几个人,大家活着的时候是好朋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结伴在一起,后来,这里面子桑户就先死了。孔子听说了,就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帮忙处理丧事,子贡去的时候看见子琴张和孟子反这哥俩,一个在那儿织草帘子要收拾这个灵柩,另外一个在那儿敲着琴,俩人都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呢,说挺好啊!你现在已经回到本真了,你看我们还是人。子贡就非常不理解,回去跟他老师说,你看这两个人他们对着好友的尸体这样唱歌,他们到底什么心思啊?孔子当时就说,他们这些人已经没有生和死的边界了,他们完成的是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游,有没有这个身体形骸对他们来讲是不重要的,所以一个朋友走了,两个朋友就像是送一个人远行那样是一种坦坦然然地相送。其实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的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個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
(常朔摘自作者博客)
4.论庄子哲学语言的诗化特征 篇四
论庄子哲学语言的诗化特征
相对于一般哲学语言来说,诗性化是庄子哲学语言的独特个性.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庄子哲学语言具有模糊性、召唤性、象征性、跳跃性、情感性以及音乐性等特征上.
作 者:刁生虎 DIAO Sheng-hu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刊 名: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4(2) 分类号:B2 关键词:哲学语言 诗化 模糊性 召唤性 象征性 跳跃性 情感性 音乐性5.于丹《论庄子》读书笔记 篇五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的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
.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的。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人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只有打破这种常规思维,我们才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了争斗?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人生的真正想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以一种逆向思维,把这个世间中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恩怨,都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另一方面,把我们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之大。
.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讲过,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主美、主善。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有规则,有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而已。第二重生活是审美生活。这种审美是二三亲朋好友在一起听听音乐,品品诗词,完成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
.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个细节里面,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真正的大境界,用庄子的话说,叫做“旁礴万物”,要以凌驾万物之上,将万物融和为一体。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将最终决定自己的眼界,决定自己的命运。
.道法自然,就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历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你的心智。.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从认识你自己,到倾听你自己,到涵养、孕育你自己,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
.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每一个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
.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生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变。庄子之所以对死亡旷达,是因为他对生命的顺应,既然人生自古谁无死,那么死亡还有什么可怕?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是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说要想知道死,先要懂得生。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在同一件事情里,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呢?
.儒家与道家关于生死的观念,不尽相同。儒家追求“杀生而取义”,而道家强调“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两者殊途同归,都是让生命获得价值。
.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
.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坐吃山空,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的气度上才能表现为处变不惊。
.大家互相扶助,才会其乐融融。
.现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而内心不变。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便如果我行我素,桀骜不驯,又会被社会所不容。
.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人的本性是无羁无绊的,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人的本性,不应该被外物所役使,所左右。顺乎自然,就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快乐!.贪欲往往折损了人的本性,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自己的本性,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灾难也会承之而至。人心应该是自然的,不应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
.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去较劲。
.每一个生命都要求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尊重。
.一个人真正的聪明,都不是作用于外在世界,而是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愿望。.在纷繁喧嚣的世间,怎么样才能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呢?庄子认为,只在保持内心的恬淡清净,以淡漠自然的态度面对,你就可以保持一颗健康的、恒久的心。
.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会相信技巧。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生活的状态。
.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人做事要做得好,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
.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住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虽然表面各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和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庄子说“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我们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经历的沧桑各异,所以每一个要符合天地大道之法,只有看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的。别人的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但是真正要了解,要懂得的,只有自己的心。
.人生的大智慧是,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
6.论生死 篇六
死,多么可怕的一种诅咒。
生与死之间,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而是那难以名状的无形的墙,可以轻易得穿越。
死易生难。用这句话来概括生与死之间的关系是在恰当不过了。我虽不曾体验过死的感觉,但我知道,在将要死掉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事都已不重要,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成为过眼云烟,或许还会有一种思想、情感升华的感觉。这世间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变得与自己无关。但是,你喜欢那种比鸿毛还轻的感觉吗?
死,是一种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做法(这里所说的死,当然是非自然死亡)。
不管你多么的不幸,多么的悲惨,这世间总会有一条路是属于你的。也许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但却会为你开一扇窗——没有人是上帝的弃儿。爱的阳光会温暖均匀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不必担心,不必失落,该来的总是会来,该得到的也总是会得到。
生,蕴藏着千事万物。
试想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丛林,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神秘之感。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
生命,它虽然很脆弱,但却是宇宙间最美妙的东西。它需要我们的用心呵护。
不管是生还是死,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生,固然是好的。自然死亡,我们也要坦然面对。
7.论生死初二高分议论文 篇七
死,这个字眼有时候会跳出来,在脑海里狠狠盘旋。不罢不休。
只是这样的念头我是不敢说出来的,就连刚刚妈妈走进门来,我也是心慌意措的关闭word文档。爸妈虽然不是什么宗教徒,但却对这一类的事情比较忌讳。写到这里我笑了,应该没有人会对死这个字不忌讳,或者说害怕的吧。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为了生存下去不择手段的人呢?
你说什么?不怕么?真的不会怕么?也许吧。但对于我来说,我是怕的,怕归怕,但一面却还是不可抑制的想。想什么呢,反正也还早。还早呢。有时候,我会这样安慰自己。想着想着,也就不想了。又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知道,他们会原谅史铁生,去欣赏他文字里那种真实的痛感。但他们不会原谅我,话说回来,我又有什么资格呢?只是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我爱的爸妈和爱我的爸妈,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你说这些,不是够了么?有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还要想那种事情干嘛?到底还想要上天给予怎样的恩赐?够了,真的够了。
突然想起暑假前,班主任痛心疾首的说:“你们真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是啊是啊,我想,我们的确没有给他长脸啊。我们这一代,是颓废的一代。确实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科技在一步步的前进,经济在逐年增长,但是那种精神与信仰确实一步步的迷失。一种畸形的世界观在00这一代里像一阵风一样刮过。我又想到了死,这样子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呢?
很奇怪,人的一些执念,却在一瞬间改变。刚刚和妈妈去游泳。不知怎么的,今年的水流特别湍急,我不怕,一个自信的笑容浮起,也许是骨子里的英雄情结在作祟吧。我回头和妈妈比了个V手势,就纵身一跃。我想,那个身姿一定比范佩西那个鱼跃更漂亮!我奋力前行,不好,水流太急了。我划动的手臂仅仅溅起了一片小水花,就被后来的湍急水流给打下去了。那种念头又跳了出来。好像在嘲笑我。我的脚碰啊也碰不到底,奇怪,平时的水位只到我的脖子啊。慌,真慌。我真的慌了,因为没带眼镜的缘故,眼前只感觉是模糊一片。我听见妈妈在岸上疾呼我的名字,手忙脚乱之间,我看见上面丢下来一个东西,救生圈!我生生的扑过去,脚使劲的蹬啊蹬,手里硬硬的,是岸!
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决不能体会我当时那种狂烈而奔涌的情感。坐在岸边,我回忆着刚刚的情形,那种渴望生的意识是那么的强烈,简直比这水流来的更汹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死亡可以离得这么近。活着,活着!这个念头叫嚣着。耳边是一阵嘈杂,我听见一个老奶奶说,这孩子肯定被吓到了。妈妈机械的点点头。我倒是觉得,妈妈被吓到了。我转头,轻轻喊,妈。
我和妈妈说了刚刚的念头,她罕见的训斥了我。也许她在想,小孩子是不应该和这种事情扯上关系的。我忽然想起刚刚那个手势,感觉很刺眼。
回家,我站在三楼阳台上,眺望着宁静祥和的村庄。整个人就沐浴在夕阳里,整颗心就这样沉静了下来。我想,每个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某一个突如其来的时刻,就会想到死亡。和很多人一样,会很迷茫。但迷茫过后。我门还是会笑着面对今天的生活。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活着却很艰难。但即便是这样,人们依旧会活下去。哪怕明知道明天是世界末日,还是会努力的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哪怕着希望只是星星之火。我掐了一下自己,很痛,却笑得像个孩子,很开心。我对自己说,呐,死亡就像是痛觉细胞,你觉得很痛是不是,但是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你就成了一个麻木的人。更不会想要去珍惜这样的美好。
8.论庄子的生死观 篇八
从庄子与卢梭看社会转型期的反科技论
庄子慑于社会普遍运用知识带来的消极后果,主张弃绝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文明,回到不受科技文明染指的“至德之世”.与此类似,卢梭也认为科学是无用的.,科学家都是些空谈家.科学有害于德行,技术使人退化,因而欣赏没有科技文明的“自然状态”.他们都是在社会转型期提出反科技思想的,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作 者:张金兰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1(2)分类号:B0关键词:庄子 卢梭 反科技论 社会转型期
【论庄子的生死观】推荐阅读:
庄子与波德莱尔的生死观之比较11-19
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07-28
苹果的生死作文11-21
生死的作文900字06-26
生死轮回的科学证明08-05
《生死情》的阅读答案10-24
庄子桥的范文08-10
作文 我的生死区间-36天07-16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区别10-14
分析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