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2024-06-25

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15篇)

1.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一

改善社区党组织设置工作意见总结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区组〔2013〕95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黄舣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一)设置村(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和党小组。按照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的要求,通过科学调整设置,不断健全完善与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党组织体系,逐步形成“村党总支+下属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格局,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选优配强党支部负责人。注重从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党员中选配党支部书记。

二、村(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的组建及班子配备

(一)下属党支部的组建方式

1、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根据各村(社区)产业特点及党员从事行业,可打破村民小组界限组建党支部。如红高粱产业党支部、桂圆产业党支部、蔬菜产业党支部等。

2、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产业特色不明显,按照产业划分党支部比较困难的村(社区),可以依托村(居)民小组组建党支部,或按照地名设置支部名称。

3、支部建在兴趣爱好上。依托乡村旅游、志愿服务队和老年协会等共同兴趣爱好的组织,组建党支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村(社区)可以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同时参考上述划分方法组建下属党支部,原则上每个党支部党员数量在20-50人左右。

(二)下属党支部班子的配备

1、建立下属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人数为3人,其中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同时,设置相应的党小组。

2、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村(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委员优先从现有村(社区)班子成员中挑选。注重从“双带”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党员中选配党支部委员。

3、党支部班子成员产生必须经过党内外民主推荐,由村党总支提出建议人选,报镇党委审批。

三、下属党支部的权限及职责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党组织设置调整后的村(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权限和职责明确如下:

(一)村(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的权限

村(社区)党总支下属的党支部作为二级组织,对村(社区)级事务不具有决策权和领导权。

(二)下属党支部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村(社区)党总支的决定,认真完成上级党委和村(社区)党总支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2、负责做好本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检查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及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情况。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向村(社区)党总支汇报。

3、协助村(社区)党总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经村(社区)党总支审核同意后,及时召开本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和票决预备党员的接收和转正,通过后报村(社区)党总支审核。

4、积极主动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向村(社区)党总支汇报。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9月29日-10月15日)各村(社区)党组织对本村(社区)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重点了解党员从事行业、年龄结构、居住分布、能力特长等情况。

(二)宣传发动。(10月10日-10月30日)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讲清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的重要意义、方法和要求,使广大党员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

(三)制订方案。(10月30日-11月20日)各村(社区)党组织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提出本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的初步方案(包括下属党支部及党小组的划分、党员人数、党支部的名称等),提交村(社区)全体党员大会讨论后,报镇党委审批(具体表册详见附件)。

(四)审核方案。(11月20日-11月30日)镇党委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和审批。

(五)班子配备。(11月30日-12月8日)村(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在村(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召开党内外测评推荐,各下设支部要分别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选举结束后,村(社区)党总支将选举情况、选举产生的党支部班子成员报镇党委批准。

(六)后续管理。(12月8日以后)对新设置的党组织进行规范,并逐步完善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各类制度,全面提升党支部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有关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党组织设置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增强责任心,其他班子成员要积极配合。对因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党员群众上访、影响较大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积极稳妥推进。在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过程中,工作安排要周密,工作方案要严谨,工作程序要细致。要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愿,按照程序做好下属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测评推荐工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注重宣传引导。精心策划,周密安排,通过宣传标语、横幅和公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了解党组织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4、农村党支部要围绕产业发展、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职责,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党员特点的组织活动方式。社区党支部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职责,探索增强社区党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

5、各村(社区)于12月9日前将附件1、附件2填写完整后交到党政办黄琴处。

2.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某社区内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纳入标准: (1) 患者的病情以及检查结果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确诊[1]; (2) 患者经过治疗后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 (3) 患者具有清晰的言语功能; (4) 患者在之前没有接受过其他的康复训练。排除标准: (1) 具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2) 患者具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 (3) 患者对于此次康复训练具有禁忌证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且在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下进行。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以及基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训练治疗, 根据康复医师所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由康复护士每周1 次到患者家中进行指导, 1h/次。具体为: (1) 保持正确的卧位; (2)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活动度由小变大; (3) 平衡功能的训练, 主要包括坐与站立的平衡训练; (4) 体位的转移训练, 即从床到椅的转移, 从坐到站的转移; (5) 步态的训练, 主要有行走、上下楼梯; (6) 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助治疗。日常生活训练则主要包括进食、穿衣、洗漱以及个人卫生的处理, 若必要时家属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需要必要时改善其居住的环境, 比如去掉门槛、增加活动的把手等。为了防止康复医师的水平差异影响其治疗的疗效, 因此本次观察由同一位医生以及同一位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则自行训练。两组患者均训练3个月后, 观察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变化。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由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所进行[2], 其总分为100分。认知能力评分则由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所评定[3]。均由同一位医生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 本文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比较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比较则使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分析康复训练前, 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训练后, 观察组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认知能力评分分析康复训练前, 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训练后, 观察组的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或者急性期后通常会在家中, 因此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康复治疗, 从而导致功能恢复的情况不理想。有相关文献显示[4],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 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脑卒中急性患者在经过治疗后, 普遍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并且患者以及家属对康复知识的不了解, 导致只有少数的患者得到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由此可见, 开展社区康复训练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区康复训练是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宣教, 能够促进患者以及家属对康复知识以及技术的认知, 从而使其主动配合参与康复训练中, 提高其训练的效果。

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 对康复知识的缺乏或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从而错失最佳的康复时机, 进入了后遗症期。有相关研究表示[5], 脑卒中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在3个月后则进入平台期, 对于言语、认知等障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因此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本文中, 给予患者实施上门式的系统康复治疗, 能够给予正确的运动方式, 对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能够给予及时的纠正, 能够有效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或者加重。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康复指导以及康复知识的宣教, 帮助患者有效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以及生活负担。本文结果显示,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不仅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其认知能力也有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正规的社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 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费扬帆, 王椿, 刘关键, 等.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运用于四川地区人群的比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3 (4) :547-552.

[2]胡晓莹, 闵瑰.生活辅助器具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2, 33 (5) :720-722.

[3]王利, 卞光荣, 等.多量表分析脑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及对老年人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21 (2) :329-330.

[4]商敏, 王玉凤, 杨凤梅, 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2 (23) :6551-6553.

3.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三

【关键词】计量检定;困难;措施

计量检定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很多生产活动都需要计量检定来提供数据,以科学的检定结果来指导生产。要做好计量检定工作,除了对检定技术有较高要求外,还要保证检定器具的精密可靠。当前的计量检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1.计量与检定的概念及计量检定的意义

计量是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统一性的科学,主要的研究方面是测量方法、测量器具、测量原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手段等等。检定则是对进行测量的器具进行是否合格的检查与确认,这项工作是由计量检测机构来完成的。

计量检定工作是质量技术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计量检测机构的工作中,若是由于计量检定过程中工作未做到位,将会造成部分强检计量器具漏检、超期未能检定以及定量包装商品缺斤短两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进一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财产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改善促进计量检定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计量机构在检定工作存在的困难

2.1计量设施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计量检测机构的计量检定工作的条件虽在不断提升,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难以与新的经济条件和计量检定的发展态势相适应。许多计量检定的器具和设施不够先进,有些过时的工具也因为没有更新换代的资金而一再延长使用时间,用落后的计量工具开展工作必然会大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器具的存放应该是分门别类、布局合理的,但由于存放室条件有限,使分项存放难以实现,很多器具都被放置在一起,不利于管理也会造成损坏,增加维修和更换成本。

2.2计量检测机构执法检定工作开展困难

计量检定在现阶段的社会认同度并不高,对计检人员的工作开展造成比较大的阻碍。在很多情况下,计量工作的开展会因不被理解而遭到群众的拒绝,从而引发矛盾。对同一地区的检定工作一旦出现一例拒检,就会带来破窗效应,周围商户都会加入拒检行列,给计量执法工作带来麻烦。这些困难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担负着计量检测任务的工作人员的执法信心,导致工作人员的执法检定工作开展困难。

2.3计量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计量队伍的素质高低与该项工作的成效有直接性的关系,但现在很多计量检定人员的水准并不能达到各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对计量检定的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到位,缺乏先进的操作技能。其次是对《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领悟及运用存在不足。计量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作为计量检定人员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以应对计量检定工作的新要求。

3.完善计量检定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对计检器具的维护保养及资金募集

要保证计检器具的准确度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在存放时为器具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平时加强对器具的维修和保养。在用计检工具进行测量工作时,应该对所处环境进行监控,发现影响准确度的因素就要及时排除。开展计检的工作室必须无尘、无污染、无噪声,如果条件不满足,就会直接影响器具检测的有效性。只有对计检器具的存放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控制,才能使器具一直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从而更好地为计量检定工作服务。此外计量检测机构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为器具的更新筹措资金:一方面是获取政府的支持,启用专项财政拨款来保证检定设备常新;另一方面是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使他们认可计量检定工作,从社会团体或是个人处筹得资金,用于检定工具的更新。

3.2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开展工作

计量检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必要的规程予以规范,在进行计量检定时规程会对涉及的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项目等等给出科学规定,属于一种技术范畴的规范。同时还会对计量器具的性能及合格率进行评判。出具规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测量方法归于统一,使得出的测量值真实可信,保证所有的测量都是在相同的计量基准下进行。计量检定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依旧正规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测量。计量检定规程也非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计量检定技术的不断推进来对规程调整,在修订过程中要以实际的发展状态为依据,使规程始终能够指导计量检定工作,从而保证检定结果的真实、完整、可靠。

3.3注重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计量检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计量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度。在进行计量检定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测量结果。因而为了提升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就必须提升计量检定队伍的人员素质,使他们具备过硬的检定技术,从人员方面将测量结果的错误率降至最低。作为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将提升检测能力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性地开展培训,督促检定人员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对最先进的计量器具能够熟练操作。还要不定期地对计量检定人员进行考核,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以体系变化为依据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团队整体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保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促进计量检定工作的发展进步。

3.4完善计量检定监督机制

计量检定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产、文化教育、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等都需要运用到计量检定,因而必须要用较高的标准来成就计量检定的高质量。开展计量监督是保证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促使所有的检定工作都能够在法规要求的范围内开展。我国当前针对计量检定工作出具的主要法律是《计量法》,这是该项工作的法律依据。但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机制在目前并不完善,仍需依靠法律来予以规范和管理。

3.5营造良好的社会计量氛围

计量检定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计量检定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对合法开展计量检定有正确的认识,了解进行计量检定的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都加入到宣传、维护计量工作的队伍当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为计量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计量检定人员要以正确的工作理念为指导,将工作落到实处,使人们切实感受到计量检定工作的效用所在,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计量检定的良好风气。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当前的计量检定工作存在部分问题,但并非不可调和,相关部门应予以正视,从技术、监督、舆论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使计量检定工作克服困难,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发挥计量检定工作的效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性寅,张廉.计量检定机构综合考评的意义[J].质量天地,2010(S1).

[2]黄涛,李宏伟,孙立华,张夕.省级计量检定机构业务管理网络软件的设计与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0(03).

4.改善措施怎么写工作总结报告 篇四

在做自己的事情上,比如在对客户延期签约的判断上,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盯紧业务上有没有延期签约,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监督,知道自觉的去监督。

在管理代理公司方面,知道了一些规章制度因此可以更加规范的去管理他们。

在和代理公司方面也是存在博弈的,比如说你要让他们知道延期签约不是这么容易通过的.,你要去利用两边的竞争关系,挤压一方,督促他们完成业绩,加快完成业绩的节奏。恩威要控制得当。

在付款方式方面变更会给公司的财务代理压力,银行的还款压力。

逐渐清楚行业的运作流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点,需要抓住的主要矛盾和大问题。比如做生意资金回笼保证资金链是关键,成本控制是关键。

在对待中介方面,中介的管理存在的更多的偷奸耍滑,关键点在于鉴定客户方面,中介数量大,可钻的空子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将工作流程话,制度化,规范化,这需要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准确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在谈判上,做生意就存在商务谈判,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走哪一种路线,是吹捧到对方不能拒绝,还是强势的要对方接受,利益的让与争尺度的把握都是我所欠缺的,在谈判中如何虚张声势,哪里该说实哪里该说虚都是需要拿捏的。

在人情关系上,要明白办公室其实是没有友谊的,永远要拿捏好办公室关系的尺度。在和别的部门交涉的时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和规律。

工作重大失误总结:

我的工作事情琐碎,我没有将工作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存在物料混乱,对物料不清楚的情况。

在对中介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混乱,制度规则没有定好,没有及时校对错误,制度存在漏洞,问题发现滞后,没有及时的解决。

在对代理公司的监管方面也没有及时,沟通存在较大问题。工作不系统,没有条理。

对工作流程的糊涂,没有意识到清楚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改进措施:

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清楚,比如财务方面,策划方面,首先对自己的项目情况就要清楚,开盘情况,开盘时间,现存货量,对项目的产品属性与性质要判断清楚,对周边竞品的状况要清楚,每周的来人来电情况,成交情况,认购签约情况。

清楚公司各个部门的流程状况,对总体有一个把握。

对市场行情,国家政策有一个把握。

在对自己本职工作方面要做好归档工作,做好分类工作,把每一个方面去细致的完成,系统的完成,每一个方面的条理要理出来,比如说中介单子要理清楚,按照时间排序,三联单要及时流转,要做留存工作。物料需要定期盘点。

对延期签约要做好登记,关系户也要做好登记。以便随时查询。

订单的交接做好登记。

合同归档工作。是否归档,材料是否齐全。

清楚代理公司的工作流程,以便管理。

5.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五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还关系到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建筑施工的需求蒸蒸日上。建筑施工是一个具有危险性的行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给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为了杜绝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就需要从源头上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唯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真正让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不在发生。

6.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六

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措施

惠及广大患者的情况汇报

县卫生局:

根据南充市卫生局《关于改善医院服务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通知》精神,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便患者就医,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措施,现汇报如下:

一、继续坚持我院的惠民举措,让利广大病员。

1、执行“二乙医院”的收费标准,对于困难户实行适当减免部份诊疗费用。

2、免收门诊病人诊察费;

3、门诊挂号费每人次一律只收1元(不论应诊医生是何职称);

二、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

1、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逐步开展部份专科专家就诊挂号预约诊疗服务。医务科、财务科负责制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的方式和流程,医院利用院内宣传栏,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让患者知晓。

2、推行节假日门诊服务

医院一级临床科室及平时门诊量大的专科双休日及节 1

假日全天开放门诊,各住院科室随时应诊门诊病员,确保任何时间的门诊病人可及时得以诊治。

3、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减少患者预约检查,能及时检查决不预约,保证院内会诊的及时性,检查科室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检查结果报告出据给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将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在卫生部规定的天数内。

4、推行检查结果科学互认和认可制定

对基于同一检查目的,原检查图像质量或方法可满足疾病诊疗需要,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由主管医师和相关科室确定对临床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的各种医技检查结果进行互认。

5、严格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一般疾病处方用药量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不超过7日,否则,药剂科拒绝配方。需超过以上剂量的慢性疾病,由医务科、药剂科制定疾病目录从严控制。

成立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组”,由药剂科每月抽取5%的门诊处方,医教信息科每月抽取10%的住院病历,对合理用药(重点为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专题检查评价并提出意见,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开具超常处方的人和事及时予以干预和惩处。

6、开展药品“开零”服务

从今年3月1日起实行药品开零销售制度,切实解决不

折零售药方式给病人带来的经济负担。药剂科负责制定开零销售的药品目录(重点保证常用药物),医师用药要根据患者治疗需求实数处方,药房对开零药品要实数配发,防止患者发生服用过期药品的危险并避免浪费。

7、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由医务科负责结合医院业务开展实际筛选和引进省卫生厅批准的临床疗效好、社会效益好、群众负担轻的技术,并落实到具体的临床科室加以推广应用。

切实贯彻《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全院各临床医师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得低于30%(传染科25%)。临床医师基本药物使用在20%以上但未达到30%者,每下降1%惩扣其当月绩效工资的1%,基本药物使用未达到20%者,每下降1%惩扣其当月绩效工资的2%。

8、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单病程质量控制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卫生部印发的104年病种临床路径,由临床各专业先选择一种发病率高、经济负担重、疗效明确的病程,合理测算该病程的治疗费用,制定最高限价,开展单病种质量和费用控制,由医院财务科报县卫生局核准后向社会公示,在今年7月1日起实施。

9、实施优质护理工程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认真实施卫生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等规范

性文件,严格护士岗位责任制和护士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开展争创“示范病房”活动,先在1~2个病区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10、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

积极争取县群团组织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医院“志愿者医院服务组织”,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组织志愿者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医助医、关怀照顾、探访和心理辅导,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11、加强投诉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根据卫生部《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完善患者投诉管理。由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党办分别承担医疗、护理、收费、服务态度方面的投诉管理工作,投诉电话为:8622383。

三、工作要求

全体医务人员必须加深对开展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的认识,从自己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工作。

把改善服务、合理诊疗、控制医药费用的指标纳入全院每月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奖惩和晋升、聘任工作挂钩,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的,考核定为不合格。

7.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七

关键词:河南省,民生,发展经济,政策措施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河南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有尊严的生活, 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对于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 增强改善民生的保障能力

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首先是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 直接带动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的大幅度增长, 要改变河南省财政收入较低的局面, 就必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夯实富民强市的经济基础, 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目标。

(一) 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首先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不仅是实现富民强省、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的客观要求, 也是缓解就业压力, 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河南省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财力水平在国内处于偏低水平, 导致履行公共服务能力有限, 凸显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有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进一步提高财政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结构调整中, 要特别支持那些技术先进、附加值较高、就业容量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发展, 这既是扩大就业的需要, 也是发挥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的需要。

(二)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农业始终是“惠民生、安民心、固民本”的民生产业和“安天下、稳大局、强国基”的基础产业。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最突出的三个省份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 河南省一方面要确保粮食增产, 需要坚守土地红线;另一方面, 工业发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特别在河南省农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粮食持续增长难度较大、“三农”问题突出等背景下,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 推进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等措施化解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三)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体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也是适应国际形势, 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过程中, 要强化政策支持突破点, 培育产业增长点, 以重点培育企业和重点培育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 以重大项目的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的大发展, 加快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立足河南省区域特点,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 优先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重要生产要素供给, 鼓励社会资源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投入等, 争取将这些新型产业打造成支撑未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四) 大力发展服务业

河南省目前服务业发展余地相当大, 而且大量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人员就业, 投资少, 见效快。首先,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支持知名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快速扩张, 培育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服务品牌和餐饮美食品牌。其次, 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教育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同时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物业、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也能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再者,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培育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 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 增加就业的同时降低群众生活成本。最后, 整合、挖掘全省旅游资源, 建设旅游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旅游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监督管理, 树立河南旅游品牌形象。

(五)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做支撑, 消除横亘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从民生需要最为迫切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入手, 推动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首先, 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向农村覆盖和延伸, 建立起覆盖城乡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体系, 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并轨。其次, 通过合理规划, 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在此基础上推动基础设施城乡联网, 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卫生服务一体化。再者, 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规划、建设, 确保农村、农业、农民有机融入城镇化的进程。最后,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 健全城镇建设标准, 强化规划约束力。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民生

(一) 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发展机会

公共财政是提供国民待遇的财政、提供机会均等服务的财政。建立规范的市场体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为公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大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投入以提高居民素质, 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为经济落后地区的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发展机会。

(二) 在兼顾经济发展目标时适度向社会事业的发展倾斜

一是财政政策依然要支持经济发展。但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在于按照建设公共财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企业家和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比较宽松的、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财税环境。二是财政政策需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扭转重经济轻民生的传统做法。财政应该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和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完善社会救助的财政保障政策

资金问题是制约河南省社会救助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募集两个方面。第一,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的状况, 健全各级财政对社会救助资金的足额按时拨付机制;第二, 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支持力度, 建立起财政投入对社会救助的增长机制;第三, 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 整合民间救助资源, 创新和完善社会捐赠的协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不断拓宽救助资金筹集渠道,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

要以增长促就业, 以就业稳增长, 把稳定就业局势和扩大就业规模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优化就业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 保障劳动者权益,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增加就业载体

加快第三产业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按经济发展规律协调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而且也可以制造大批就业岗位,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应该成为新的就业主渠道。河南省目前第三产业发展余地相当大, 而且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 能够吸纳大量就业, 是未来相当长一个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创造利税的主要载体。要扩大就业规模, 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切实减轻减免中小微企业的税务负担, 支持其发展, 激发他们的生产活力。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使得结构性减税的空间较大, 而且这也符合促民生、调结构发展方向, 可以改善收入分配、促进消费, 并能推动服务业发展。

(二) 中短期内还需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上, 要结合河南实际, 在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 根据河南省劳动力资源充足, 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发挥比较优势, 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这是省情的客观需要, 也是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河南省国际国内市场较强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它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是促进就业特别是促进农民工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 鼓励自主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而创业是促进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的动力。第一,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要实施有利于促进创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畅通政策落实渠道, 加大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 简化创业程序,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第二, 拓宽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应面向社会大力引进创业投资。第三, 创新创业贷款形式, 出台宽松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对信用记录好、贷款按期归还、贷款使用效益好的可提供二次循环贷款, 并给予适当贴息支持。第四, 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建立服务功能强、发展前景良好的各级各类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培训推介、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

(四) 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 (乡村) ”创建工作

开展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人力物力充分调查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数据, 开展“充分就业社区 (乡村) ”创建工作,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争取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基本覆盖所有社区 (乡村) 。强化信息化建设, 搞好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 通过实行制度化、长效化、精细化管理和动态解决机制, 完善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 充分发挥基层平台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开展服务、沟通群众的作用, 不断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乡村) 活动水平。

(五)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提升劳动者素质

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努力建设一支规模相当、技能精湛、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使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日趋匹配。逐步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机制, 对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 进行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更要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劳动者体面就业、幸福劳动的基本条件, 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 完善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第二, 坚持同工同酬原则,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和行业为重点, 引导更多农民工加入工会, 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 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第三, 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劳动合同制度, 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规范劳工的派遣, 改善劳动条件,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重点,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四、坚持解放思想, 切实转变观念,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 转变思维理念,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 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能够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社会和谐, 增加凝聚力, 而且从经济上来讲, 改善民生不是单纯花钱, 同时也能挣钱, 通过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 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让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也需要我们把民生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转变思维理念,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政府各级官员的思维观念要从过去“对社会管理控制”向现在“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 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动力。

(二) 树立公民意识, 促进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在本质上是民众的事业, 只有公民的积极参与, 才能建设真正适宜公民发展的社会。首先, 应着力建立各方利益能够充分表达的机制,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影响公众生活质量的公共决策制定中去, 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 才能使公共政策的实施更有效,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更主动。其次, 加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宣传, 加强对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教育, 增强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五、创新社会管理, 动员全社会力量进入民生领域,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

(一)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资源和财力有限, 由政府包揽所有的社会管理, 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未来一个时期要以完善社会服务为重点,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广泛吸纳各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参与, 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到社会管理事务中来, 推动多元主体兴办社会公共服务, 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二) 培育和发展社会民间组织, 规范社会组织, 鼓励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第一, 按照“宽审批、严监管”的要求, 对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 降低登记门槛, 简化登记程序, 同时探索有效的监管体制。第二,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服务效率, 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第三, 发展壮大社区队伍, 通过社区队伍建设大民政, 实现大民生、大保障。第四, 对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对社会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民间组织, 可以在开办和开展业务活动方面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对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民间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由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给予适当奖励。

(三) 建立公共参与机制, 加强志愿动员

社区服务的发展取决于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取决于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一切动员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创建各类活动, 为社区居民创造各种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的机会, 壮大志愿者队伍, 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社区服务, 并使之常态化、机制化, 有力推动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洪敏.“十二五”民生发展对策:以辽宁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8.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八

中图分类号: 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0-0014-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社区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承担的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便捷的服务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医疗安全是卫生服务的底线,如何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把医疗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社区医生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1上门服务是社区部分弱势群体的卫生需求

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0%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0%。目前上海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5.8%,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2.5%。上海早在1979年已达到人口老龄化标准,比全国提早了整整20年。老龄化程度上升导致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护理资源出现紧缺,医疗保障筹资压力明显增大。2007年,我国1 350万失能老人需要床位约565万张,但实际供给只有不到173万张,供给缺口为392万张[1]。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的需求约为2.07万张,而目前上海市62家老年护理机构实际开放床位仅10 342张[2]。在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居家医疗、护理成为这部分患者解决住院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上门服务则是最主要的服务模式。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2011年建立社区家庭病床750张,家庭医生上门服务0.60万人次,社区护士上门护理0.35万人次。服务对象皆为居住在本街道的老年人,疾病以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上门护理也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导尿、换药等为主。医技科室还提供了上门抽血化验、心电图检查等服务项目。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居民就医,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深受社区弱势群体的欢迎。

2上门服务存在的医疗风险

然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服务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2.1上门服务的安全隐患

目前卫生法规中还没有对社区上门服务进行具体界定,上门服务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且社区的上门服务项目中有很多都是医疗操作行为,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科换药、导尿、抽血化验、心电图等检查、治疗项目。由于社区护士承担多个家庭的上门服务任务,输液后不可能留在患者家中观察病情,加上上门服务也不可能随身携带完备的急救设备,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或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实施救治,如造成严重后果,社区医生难以承担责任。且任何医疗操作行为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对无菌要求也非常高,居民的家庭环境可能达不到医疗环境要求,对于这些操作行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也无法及时进行回收处理。虽然我们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但是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以及医疗垃圾外流混入生活垃圾的隐患。所以,上门服务的行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

2.2上门服务的法律风险

社区医生和护士的执业地点均注册在各自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而上门服务都是在社区居民家中进行的医疗行为。随着法制观念的强化,社区上门服务的合法性尚值得商榷。此外,由于医疗事故适用于举证责任倒置,一旦在上门服务中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医生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治疗过程符合规范,而上门服务时往往没有第三方,也没有监控患者身体状况的仪器设备,医护人员很难进行举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上门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2.3上门服务存在纠纷隐患

由于医疗服务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医疗服务的认知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就存在不对等性。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的医生和普通的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因为出行不便坚持要求医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但其中部分患者由于不能满足上门服务要求就进行投诉,这种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引发的有关上门服务的医疗投诉占了整个社区医疗投诉的一定比例。上门服务的很多老年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有些连必要的检查也不肯做,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对正确判断病情存在诸多不利。一旦发生问题,医生不能提供客观证据,从而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上处于不利地位。也有些患者认为全科医生水平低,对医生提出的检查和治疗意见不以为然,有了各种不适症状就认为是医生水平差,未对症下药或用药有误,个别患者甚至因无理要求难以满足而对医生进行辱骂和威胁,增加了医生的从医风险,甚至影响到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3]。这些情况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可能引发医患矛盾,甚至产生医疗纠纷。

2.4上门服务监管困难

上门服务往往都是由一名医务人员完成,医务人员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完全是独立进行医疗服务的,但是医疗行为是否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医疗文书是否按照要求及时准确书写、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等、这些都缺少实时的监管,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从而影响了上门服务的质量。以社区护士为例,社区护士上门服务主要是进行输液、注射、插胃管、插尿管等,这些治疗都属于无菌操作,应在病房或治疗室内完成。而在患者家中,首先家庭环境可能不适宜进行护理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医疗隐患;其次在完成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无第二人核对,一旦出现操作失败没有他人及时给予补救。因此,在进行家庭护理的操作过程中,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担心操作失败及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痛苦,担心患者及家属不满意,甚至还担心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能全程观察患者的情况[4],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3做好社区上门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上门服务的政策法规

社区卫生服务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政策、法规的支撑。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针对上门服务的规范,明确社区上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操作规范。在法律方面,有律师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委派有执业资质的医生、护士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可以把居民家视为医生、护士执业场所的延伸,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至今法律上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并加以合法化。只有建立健全上门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才能使社区上门服务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3.2提高上门服务水平,确保上门服务的质量

3.2.1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发生,应该努力提高上门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可以加强日常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上门服务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可以包括心理学、社交礼仪等内容来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助于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得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2.2适当增加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

目前的上门服务面临着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社区医疗机构是否可以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最好能实行双人上门服务,不仅能确保操作规范,而且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建议为上门服务人员配置简易的急救箱,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简易急救设备,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能进行紧急救治。此外,建议社区医疗机构对上门服务人员给予适当的医疗政策倾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3加强上门服务的医疗监管

为了保证上门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对上门服务人员的有效监管。可以借鉴国外社区的护理监管方法,每次服务后由患者或家属对服务情况进行确认签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患者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检查医疗文书,随机抽查上门服务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情况等形式,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有效地对上门服务进行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3医患双方签订协议,增加互信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将在全市推广。医患双方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建立互信,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互信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每次上门输液前,可以发放告知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液注意事项和简要的处理办法,并由家属签字,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

3.4发展社会护理队伍,培训护工队伍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人群需要医疗照顾,应该大力发展社会护理队伍。建议由街道招募社区护工,社区护理人员不同于普通的家政人员,可以由医院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一些常用的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经考核合格后从事社会护理工作,同时纳入社会老年护理保险范畴。上门服务如果有社区护工的配合,既可以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也可以适当规避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倪荣, 刘新功, 朱晨曦.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对策[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 27(7): 39-40.

[2] 孙刚. 力争5年增6 000张老年护理床位[EB/OL].(2010-7-26)[2012-2-2].http://www.shmzj.gov.cn/gb/shmzj/node4/node13/node1236/userobject1ai26232.html.

[3] 吴南屏. 浅谈全科医生在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中医疗风险的防范[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 5(10): 616.

[4] 杨瑞平. 对社区护士上门服务工作压力的分析[J]. 北京中医药杂志,2009, 28(7): 570-571.

(收稿日期:2012-01-18)

9.社区居民院落环境治理工作措施 篇九

根据省、市、区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和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成都市社区院落清洁管理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社区院落管理工作,营造更加优美、整洁的社区院落环境,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针对过去三年来,全区社区院落清洁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门卫管理、垃圾管理、楼道卫生、车辆管理、环境卫生、摊点管理六个方面),结合各街道实际情况,我们将针对以上六方面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切实完善工作措施,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区院落环境综合治理。一是认真梳理各类“问题”院落,对照标准,制定“一院一策”治理方案,着重筛选群众反映意见强烈或存在问题较多的院落作为重点治理对象;二是指导各街道辖区,以文明院落为样板,按照《成都市社区院落清洁管理标准》的要求,对辖区所有社区院落,尤其是对脏、乱、差问题突出院落实施重点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清除卫生死角、清运积存垃圾、清理楼道堆放、粉饰墙体、疏通下水管道、规范车辆停放、补绿植绿等,持续地改善社区院落环境面貌。

二、进一步搞好业务指导,提升院落清洁管理水平。一是根据全区社区院落环境治理实际情况,组织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及其社区居委会、区相关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院落清洁管理培训和先进典型院落的现场观摩学习;二是指导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定期组织社区院落门卫人员、清扫保洁 人员和物管人员进行《成都市社区院落清洁管理标准》的业务培训。通过多层面的业务培训和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各层面的社区院落清洁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社区院落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区社区院落环境综合治理和清洁管理的全面开展。

10.草场街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措施 篇十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收杜淑芹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李树和任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及各楼门组长为成员。

(二)建立责任机制。按照分工细化分解责任,将每一项创建任务和标准都明确到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确保创建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三)全面活跃创建。要把全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城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发展。重点是,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运用多种形式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深入开展文明社区等示范创建活动。

11.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十一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的管理要求,大兴安岭地区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在管患者。

1.2调查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0月,13个旗市疾控中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人员及社区医生对所有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患病率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2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状况

2.1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状态:

重性精神疾病在管患者4431人。2013年1月-----2013年10月,各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及社区医生联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患病率:男患者占46.33﹪,女患者占:53.67﹪.年龄构成:18岁以下占0.84﹪,18岁(包括18岁)---44岁占45.9﹪.45岁---59岁占35.52﹪.60岁以上占28.3﹪.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分别占27.22﹪、38.64﹪.48.48﹪为已婚状态。农民和下岗或无业占百分比较多,分别是33.29﹪、26.83﹪.贫困患者占72.2﹪.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占88.33﹪.家庭遗传史占7﹪,性别遗传无明显差异。

2.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多数,大部分是贫困患者,治疗费用对贫困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负担,大多数患者不能住院进行系统治疗。部分患者家属认识不足,认为精神疾病是终身疾病,有的放弃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社会舆论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不宽容的心理。患者为保护自己对周围人敏感多疑,存有敌意,孤独、退縮,脱离现实,人际关系紧张。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另一方面不得不忍受社会对他们的误解而产生的种种偏见。为了降低重性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应从患者、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3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

2009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实施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打开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新局面。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健康讲座、报纸、宣传手册等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社区医生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与警察、残联工作人员定期互换信息。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随访管理工作,对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定期对贫困患者进行免费投药,提供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通过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及对患者诊断复核评估及免费投药的工作,加强了患者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很多患者家属从最开始的观望、回避状态,转变成带着患者主动求医诊治,降低了复发率。

4 共同困难

地域辽阔,专业的医务人员的缺乏,给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5 措施

5.1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公安、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实施综合治理。

5.2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5.3各旗市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能力。

5.4增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水平,做到从预防开始,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2.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十二

关键词:地质勘探,找矿工作,现状,改善措施

1 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 人类改造自然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应用上, 也就是地质勘探工作与找矿工作。所谓的地质勘探工作是指拥有特殊结构的地质进行取样研究或者是实地考察的行为, 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可用矿采资源也就是找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社会上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更是日益激化。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和找矿工作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包括岩土体自身的不确定性, 层面界限不明确, 垂向上的变异性是自然的, 不可控的;人的认知程度的不确定性, 人的认知度是通过岩土勘察即钻探试验、样本抽样、运输、试验操作、取值等过程, 人的认知程度不确定导致最后勘探工作也是个变数。从而导致在地质勘探和找矿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许多不定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的发展。因此, 就必须要加大对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 并且对找矿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从而才能够使社会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本文针对我国地质勘探现状与找矿工作进行分析, 就我国地质勘探与找矿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找到改善措施, 进而为我国的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 地质勘探与找矿工作的现状

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推进, 我国现代的地质勘查虽然比原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就地质勘探情况而言, 目前, 在东部地区开发程度较高, 难以再探查出新的、有重大价值的矿产资源;而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有巨大发现新矿的潜力, 地质勘探工作容量也相对较大。但是,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快速, 使得矿产品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加剧。以下就是我国的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现状, 面临的一些问题。

2.1 市场机制难以在矿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

在我国, 国家完全掌控地质勘查工作, 企业在地质勘探市场中并没有主动权, 无法与这些国家企业相抗衡。这样也就产生了一个弊端即资金来源完全依靠国家力量, 社会其他的投资者由于害怕资金得不到保护, 不敢轻易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投资, 这种现象必将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 增加的投资金额, 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 我国的地质勘查市场没有建立相应完善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 这样就不能保证国家和企业家收益共享、风险均担。

2.2 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相对较少, 找矿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

近年来, 虽然国家有不断地补给资金, 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 地质勘查工作前期, 国家仍未能满足资金需求。这也严重阻碍了地质勘探和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导致地质勘查所获取的可用资料越来越少, 只能依靠以前的成果。后期, 在找矿工作上投入大量的资金, 人力, 物力, 但由于前期缺乏了基础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资料的保障, 使得后期投入的资金并没能有效提高矿物开采量。这样就会出现尽管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投入不断增加, 但实际投入矿产地质勘查的资金和完成工作量却大幅度下降。

2.3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地质勘探优秀人力资源的短缺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所以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出。当今社会, 地质工作和找矿工作之所以停滞不前, 有大大的原因在于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由于地质人事部门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 地质勘探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相当的辛苦和危险,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再加上基层工作的辛苦, 使得地质人才相对短缺严重;虽然地质勘探新技术也有所发现, 但整体水平上地质勘查技术创新继续下降, 使得新设备更新也相对缓慢;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也同样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撑, 但是我国却缺乏高素质人才, 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磁力线的地质科技人才, 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探行业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相对工资较低, 甚至地质勘探单位调资都无法兑现, 必然导致了地质勘探行业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 工作环境差, 没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使得近年来地质类专业的招生和基层地质类单位人员供给不足, 也就导致地质勘探基层人力资源的短缺, 后备力量不足。

3 地质勘探与找矿工作的改善措施

地质勘探和找矿工作面临着以上提出的问题,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必须积极找到应对措施, 从而有效解决目前地质勘探和找矿工作所面临的现状。

3.1 建立完整的市场机制

(1) 国家应减少宏观调控力度, 把握投资结构, 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既可以解决资金投入过少的问题, 又为我国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注入新血液, 最终达到勘探市场利益均享, 完整公平的目标。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勘探工作依然由国家出资, 其它地质勘查项目都是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使得地质勘探更加趋于商业化。 (2) 本着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思想, 对地质勘探工作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包括内部与外部, 常规性与商业性, 矿藏开采和环境保护等等方面。

3.2 拓宽找矿的领域, 加强矿源找寻

根据我国矿种资源的特点和其他配套工程的情况, 努力实现资源合理匹配, 有深度、有广度的发展我国的主要矿藏开采工作, 以求重大突破, 同时要根据需求, 适当加大勘探工作的服务范围和适用领域。在矿源找寻方面, 围绕找矿机制的核心思想即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加大市场投入, 形成勘探突破, 共同开发的局面。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

在我国地质勘探人力资源方面, 由于基层劳动累加上工资待遇不好, 发展潜力也不大等等弊端, 成为影响我国地质勘探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因此, 必须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各方面的待遇, 才能吸引更多专业的地质勘探人员, 更可以吸引许多有想法, 有创造力的优秀大学生投入到地质勘探基层单位工作中。当然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偷懒现象, 也要实行有效的控制, 加强监督, 赏罚分明, 通过这样的形式发展前景。

3.4 加强地质勘探行业的流程标准化, 整合地质勘探单位

地质勘探行业的流程设计环节多样, 种类繁多, 只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才可以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 同时, 地质行业往往会涉及多个领域, 将多个领域相互渗透, 提高整体效率。整合地质勘探单位, 使大、中城市地质勘探单位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相结合, 既可以增加基层劳动力, 又可以为研究所工作人员提供实践经验。

此外, 还要重视科技的作用, 利用科学原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实现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的现代化;在依靠国内自身力量的同时,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以期取长补短。

4 总结

我国地域宽广并且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市场机制不完善, 投入少, 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 缺乏优秀人力资源。面对挑战, 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大投入, 超前谋划, 科学部署, 深入持久地加以推进, 所以该行业将会有一个乐观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沈家兵, 崔英华.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现状及对策[J].江西建材, 2012, 02:237~238.

[2]刘飞虎.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的勘探技术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12:20+22.

[3]李风华.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的勘探技术分析[J].煤炭技术, 2015, 02:86~87.

[4]倪福庆.浅谈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0:20.

[5]展文.地质工作与找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03:25+33.

13.改善社区环境的建议作文 篇十三

关于改善社区环境的建议作文

关于改善社区环境的建议尊敬的居委会领导:我们居住的社区在环境优美的贺龙体育场对面,虽然贺龙体育场那儿环境优美,但是与它对面的红旗区却有着天壤之别。那儿的环境十分的差。例如:下雨天,积水全部流到坡下,而坡下恰恰没有下水井,积水越来越多,挡住了过路的行人。导致学生无法上学,大人无法工作。为了奶奶能使居民在一个好的.环境中生活,我特向红旗区居委会提出以下建议:1、 希望居委会能够多装一些下水井,是得流出的积水不堵在路上,而流进下水井。使人们能够放心工作上学。2、 希望居委会能够安装一些清洁工人,清洁大街。使得这儿闻不到臭气,环境更加优美。3、 希望居委会贴出告表,禁止一些不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 不良份子,不要破坏我们的家园,如发现必加以严惩。4、 希望居委会多发展一些环保教育活动,让人们更深切的了解环保,关心环保事业,一起做环境小卫士。5、 希望各位居民共同关心环境,一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更希望各位小学生见到垃圾捡起。去、遇到破坏环境者要严声喝止,主动上前教育对方。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六一班 / 刘淑淋5月9日关于改善社区环境的建议作文400字

14.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十四

今年以来,建设社区针对计生工作的难点,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工作日程,作为普法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使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机制。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以社区为主,以派出所、物业为辅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小组,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中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同时定期通报流动人口情况,及时的将流动人口的出入情况进行信息变更,并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人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社区各成员也对各个楼栋实行了包片包干责任制,将个人包干的楼栋进行情况分析,使流动人口工作做到了人人抓,人人有责任。

二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措施。首先,对流动人口实行了分类管理,将已婚育龄妇女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纳入日常管理,并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将未婚流动人口及已婚男士作为一般登记,主抓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与驻街单位签定计划生育合同,在管理上坚持与驻街单位同服务。在《婚育证》的查验上同流动人口暂住证相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持证率。

15.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 篇十五

可见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 因此, 我们要保证这三个方面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桥梁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参与一些混凝土浇筑作业, 如隐蔽工程 (钻孔灌注桩) 、桩间系梁 (承台) 、墩柱、盖梁以及梁体混凝土作业, 其通常选用现浇法施工, 在施工当中,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浇筑工艺, 都必须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 如新拌混凝土浇筑时, 混凝土出现流动性较大或较小的问题。当流动性较大时, 施工人员采取在返场或在监督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浇筑;然而流动性较小时, 施工人员采取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罐里面加水的措施, 然后以搅拌罐转动的方式完成搅拌作业, 他们增大混凝土流动性的目的在于便于振捣或浇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制止, 因为他们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行, 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分层、泌水, 甚至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或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尤其要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更应严格控制其新拌混凝土工作性。

二、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水泥浆的数量。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 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 包裹在集料表面并略有富余, 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 水泥浆越多, 流动性越大, 但如水泥浆过多, 集料则相对减少, 将出现流浆现象, 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 不仅浪费水泥, 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若水泥浆用量过少, 则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及填充其空隙, 拌合物宜产生崩塌现象, 失去稳定性, 因此, 拌合物中的水泥浆数量应满足流动性为宜。

2. 水灰比的影响。

在固定的用水量的条件下, 水灰比小 (水泥用量多) 时, 会使水泥浆变稠, 拌合物流动性较小;若加大水灰比 (减小水泥用量) , 可使水泥浆变稀, 流动性增大, 但会使拌合物流浆、离析,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 应合理的选择水灰比。

3. 单位用水量。

实践证明, 对塌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单位用水量。增加用水量, 流动性增大, 但硬化后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 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用水量过多, 会使新拌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 反而降低工作性。因此,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条件下, 应根据混凝土流动性来确定单位用水量。

4. 砂率。

砂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 它允许混凝土骨料的空隙和总面积。当水泥浆用量一定时, 砂率过大, 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 包裹砂子的水泥浆层变薄, 砂粒间的摩擦阻力加大, 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 虽然表面积减小, 但由于砂浆量不足, 水泥浆除填充石子空隙外, 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 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 同时由于砂量不足, 也宜导致离析、泌水等 (下转318页) (上接311页) 现象, 影响工作性。因此, 砂率有一个合理值。在水泥浆用量一定时, 能使新拌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 又不离析、不泌水时的砂率, 即合理砂率。

5. 水泥的品种和集料的性质。

水泥品种不同, 达到标准时的用水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标准稠度用水量最小的水泥, 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大。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 但黏聚性差, 宜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 但黏聚性最好。在相同用水量的条件下, 集料表面光滑、形状较圆、少棱角的卵石, 所拌制的混合料流动性大, 但强度较表面粗糙、有棱角的碎石低。

6. 外加剂。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某些外加剂, 可在不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 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行。

7. 温度与搅拌时间。

温度越高, 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蒸发越快, 流动性越小, 温度升高10℃, 塌落度大约减小20mm~40mm, 夏季施工时必须注意这一点。另外搅拌时间长短, 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若搅拌时间不足, 拌合物的工作行就越差, 质量也不均匀。所以规范规定最小搅拌时间为1~3min。

三、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1. 调节混凝土的组成。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 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工作性。

2. 参加各种外加剂, 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符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3. 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由于振捣效能的提高, 可降低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

四、结语

新拌混凝土工作行的影响因素综合为两大块, 第一, 人为因素, 包括材料的选用、配比的准确性以及施工的规范。第二, 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降雨等。针对于以上两大因素, 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于自然因素我们尽量避开降雨, 还有可以通过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人为因素, 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对拌合站 (楼) 内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可通过非工作时间, 进行专业培训, 使他们增强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处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问题, 我们只有一批精干的施工和技术人员, 才能使工程最优。

摘要:公路桥涵等构筑物工程质量的好坏, 混凝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 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质, 它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 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美珍.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7.

[2]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

[3]袁捷.道路建筑材料[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研究生会主席竞聘稿下一篇:中学团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