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2024-10-14

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精选15篇)

1.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一

实践基地教育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做好统筹规划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化、制度化、常规化,教体局党委高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改建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设备器材,加强了师资配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每学期下发实践培训计划,安排城区初一学生轮流到实践基地培训一周。实践基地严格按照课程表和实践规程开展活动,使学生的校外实践从时间、空间、内容、效果上都得到了保障和落实。

二、明确定位,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基地的建设,“服务青少年”是宗旨,“实践育人”是核心,“体验教育”是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设置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实践课程”是关键。实践基地在充分利用基地内设施和周边丰富的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基地内教育资源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实践课程体系,开设了科技活动类、手工制作类、生活技能类、素质拓展类、社会实践类、学农体验类以及晚间活动类共七大类三十多项实践活动项目。根据学生需求精心安排课程,实践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突出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教育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一种技能,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回成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探究中感受快乐,在风雨中砥砺意志,在体验中丰富人生。

三、规范管理,提高育人实效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市教体局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实践基地的性质、功能以及教体局相关科室、实践基地、参训学校的工作职责,对实践教育活动的师生安全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对实践基地的机构设置、师资培训、内部管理、经费保障等进行明确规定;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落实情况纳入教体局督导评估检查、年度工作考核和学生素质教育评定,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提高了实践基地的使用效率和活动效果,促进了实践基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实践基地根据实际需要,将职能部门划分为课程研发、管理服务、后勤保障、信息宣传和安全保卫五部,建章立制,明确职能,分工协作,先后制定了《培训工作手册》、《参训学校带队干部教师职责》、《实践培训评价办法》、《各科学生评价标准》、《学生一日常规》等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确培训程序,细化培训职责,以制度规范管理,以细节保障管理,以人性促进管理,从而保证了实践培训有序、有效、有果。

参训学校按照统一要求,精心组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实践培训的成效,如二十八中每天五次总结,推广成功,查找不足,及时改进,精益求精,追求实践活动的时效性,将自身量化考核制度与实践基地考核制度紧密结合,实行一日全方位量化考核、公示制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学校狠抓内务管理,养成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常抓礼仪教育,培养对双方教师的感恩之心;通济中学领导高度重视,派遣得力干部教师带队,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带队干部教师待遇,学生将优良的校风带进实践基地,主动学雷锋做好事……

实践基地和参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双方沟通协调。培训前,召开双方的对接会,实践教育基地把培训所需相关材料通过网络发送给参训学校,同时掌握参训学校的学生人数、分班情况,便于提前组织安排。培训过程中,通过开班仪式、协调会和总结表彰会,及时将一周的活动安排和各项要求传达给参训师生,表彰涌现出的先进班级和学生。培训后,通过学生、学校、家长的反馈评价表,及时了解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做到“我培训你牵头,我组织你参与,我评价你有责”,从而保证了实践培训有序、有效、有果。

四、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的基础。教体局从全市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懂技术、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到实践基地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实践基地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通过网上查阅、参加视频会议、进行交流反思、参与一人两科技能比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校本培训,并先后派遣多名骨干教师到附近农村,向民间艺人请教学习,到青岛、济南、淄博、潍坊、北京等校外教育机构参观取经,完成了教师从学校知识教育向校外实践教育的转型,现在每名教师都能掌握两科以上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读书学习、师德建设月和“四比四看”等活动,倡导“为提高自己读本书,为维护团结尽份力,为基地发展献一策,为实践教学练一手”,使全体教师树立“以德育人、实践育人、激励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五种观念,做到“立志、立德、立行、立人”。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育提供了人力支持。

五、强化措施,确保活动安全

安全工作是实践活动的头等大事。实践基地和参训学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安全工作。

实践基地制定了各项详细的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重要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值班队伍建设,基地内装有报警器械、监控和红外线对射器械,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每次室内外活动前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出活动有实践基地和参训学校共同安排干部教师跟班带队,并配备医药箱,每周由双方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和安全出口的标志,并组织逃生演练;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保证了实践活动的安全开展。

参训学校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培训。每期安排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带队,每个班安排两名带队教师。

带队干部教师课上进教室,帮助组织学生活动;课下在宿舍,协调管理学生生活;户外活动,他们和学生在一起;野外拉练,他们与孩子共跋涉;劳动课程,他们更是以身作则;晚间活动,他们认真组织,热情参与。带队干部教师按照《培训工作手册》、《带队干部教师职责》等制度履行职责。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学校存在带队干部教师责任心不强,安全和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对活动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管理不到位等。希望各学校规范管理、积极参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充分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践基地需要紧紧围绕“贴近和服务青少年”的办学宗旨,进一步强化安全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课程研发,规范课堂教学,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成绩是昨天的句号,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坚信,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实践基地和参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实践教育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2.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二

综合实践教育作为国家课程, 城区中小学校均难以开设此类课程。现有芦淞、天元等区级基地, 规模太小, 远不能满足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需要。因此急需建设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1 总体规划设计

1.1 基地概况

基地拟用株洲市实验学校场址和胜利村农村集体土地。规划总用地面积162116.84m2 (约243.18亩) 。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田、菜地、林地、坑塘水面、荒草地及农村居民点。场内环境优美, 有林木山体、池塘水库, 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1.2 建设内容

根据教育部明确要求, 作为综合实践基地, 项目设施应包括: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等基本功能区, 有可容纳学生集中食宿, 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生命安全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

1.3 设计构思

本项目构思的重点为“记忆与重构”、“利用与传承”。通过对原有建设及场地的利用与改造, 环境要素的延生与重塑, 使该综合实践基地成为户外教学的典范。

它不仅是满足青少年开展社会生活、农林劳动、工艺技术、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同时是开展生命安全、国防安全、防震减灾等主题教育;承担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学分认定及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场所。

1.4 规划结构

株洲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将按照“一场”、“一厅”、“两园”、“五馆”的构架和思路, 构建8大课程体系, 实现“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三大主题, 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体现“‘两型’理念、‘三育’理念、认同理念、集群理念”四大办学理念 (见图1) 。

1.5 平面布局

采用“重构”与“传承”的设计手法, 对该项目的环境、空间、文化进行整合, 尽可能的保护场地原生环境与机理, 做到人、景、建筑、文化和谐 (见图2~3) 。

(1) 主入口区域是整个项目重点建设区域。总体布局重构校园轴线, 入口为求索广场。沿轴线往北延伸为改造的台阶, 台阶两侧布置阶梯式树阵, 不仅丰富了轴线两侧的景观, 还能在视线上遮挡周边用地不良的视觉效果。拾阶而上, 布置创新广场, 广场两侧对称布置综合楼和科技体验馆, 并通过连廊将两主体建筑相连, 增强办公区与教学区的联系。沿轴线再往上为改造的风雨操场和视觉焦点多功能馆。在科技馆的南侧, 结合场地布置特色馆, 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 增加手工课程的趣味性。

(2) 风雨操场南侧片区为生活后勤区。该片区尊重原有地形机理, 由上往下依次布置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 形成特色的台地建筑群。

(3) 风雨操场以北的冲沟, 场地平缓, 结合现有的小水塘, 布置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区。

2 建筑单体及空间设计

2.1 合理的建筑设计

2.1.1 生存与科技馆

生存与科技馆是整个项目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考虑到与室外部分的体验与实践区配合, 生存与科技馆分为两部分: (1) 布置在学校的主入口, 对学校的轴线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主要布置的是科技体验馆的功能。 (2) 紧邻国防教育与军事体验区, 在室外体验教学的同时可以就近进行室内分析和总结, 便于室内室外课程的有机结合, 主要布置的是生存体验馆的功能。

科技体验馆共有4层, 首层局部架空, 在阴雨天气为学生能够提供一个小型的活动场所。同时架空层的设置, 将该局部地区场地南北的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丰富的室内室外空间。建筑内部采用内走廊形式, 走廊宽度为2.7m, 专用教室与办公用房分居走廊两边, 既相对独立又方便教师的就近休息与授课。在建筑中间部位, 局部敞开形成开敞的活动空间, 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间休息活动的地方, 有利于身心发展。

2.1.2 多功能馆

多功能馆位于场地制高点位置, 与科技馆和生存体验馆共同形成一条主轴线, 正好成为建筑序高潮。建筑整合报告厅、风雨操场、室内音乐厅等多种功能, 综合性较强, 是学生主要的室内集会活动场地。由于功能的需要, 建筑较高, 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地形的高差, 将建筑设计成半地下式, 有效的使得建筑视觉效果大气恢弘, 又与整体建筑组团协调统一。

建筑主入口位于东南侧, 设计一个大台阶进入一层风雨操场, 正中位置布置一个室内篮球场, 同时作为学生集会活动场地, 两侧设置器械室, 更衣室等辅助功能用房, 正对大门设计观众看台, 功能流线清晰。主入口两侧设计台阶下负一层进入游泳馆, 游泳馆左侧为专业教室, 右侧为辅助用房, 左右各设计一个楼梯与一层风雨操场联系。

2.2 明快现代的建筑形体

实践教育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其建筑形象应该是亲切、明快、具有时代特征的, 建筑方案在形体上富有变化, 通过虚与实、开敞与封闭的变化, 给人活泼、和谐之感。建筑立面以黑白灰为主, 屋顶点缀玻璃和构架, 营造出建筑的现代感。

3 环境设计

本项目景观设计形成“一廊、三区, 多节点”的结构。

一廊:结合园区的空间发展轴和道路, 布置株洲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与瓜果长廊, 形成园区的景观生态长廊。

三区:桃李满园、曲水映华、花木怡情。

桃李满园: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通过求索广场、创新广场、风雨广场、畔学林、丹桂园等景点的塑造, 寓意园区学生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心态, 也是校园的文化亮点。

曲水映华:以山为景、以水为镜, 并通过水石清华、宿水餐风、山水涧等景点的塑造, 打造充满趣味, 山、水、建筑、人融为一体的场所。

4 人性化的安全设计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 满足学生使用建筑物的安全、卫生、适用等基本要求。

学生宿舍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 在其临墙离地高0.40m处宜设灯光照明。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 建筑的临空栏杆保证横推力满足要求, 同时注重可踏面的高度, 保证防止学生攀爬发生坠落事件。

5 结语

3.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三

2011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建设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决定依托国内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联合建立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质量教育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探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机制建设。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质量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及时发现解决质量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使中小学质量教育得到有效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2 中小学质量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

2.1 投入与效率的平衡问题

2012年3月,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在深圳市联合召开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对国内首批16家获得“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的单位授牌,分别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与儿童用品检测中心、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五爱集团有限公司、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

教育主管部门、质检部门和相关企业都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号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悉,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联合创建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0个左右、省级500个左右、市级3000个左右。建设这些质量教育实践基地的目的是将质量教育从小抓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讲质量、讲安全、讲诚信、讲创新的观念。

质量教育基地已经开始建设,相关的指导教师是否开始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学校是否将质量教育课程纳入发展计划?已经开展质量教育课程的学校能否保证课程开足、开够?这3个现实问题考验相关主管部门能否有效利用基地对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活动。

2.2 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国内首批命名的16家单位,是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质检部门推荐,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组织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验收后确定的。实践基地单位都是质量管理水平高、质量信誉好的企业和监督检验中心,这个命名本身也是对该单位社会信用和企业形象的认可。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对于拓展素质教育新领域、打造质量文化新阵地、搭建部门合作新平台,实现质量教育从娃娃抓起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平台已经开始搭建,那么该如何利用优势资源进行质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首批命名的16家单位,覆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化工、检验检测等领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质量教育知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例如,比亚迪在开展质量教育活动中,开设了技术博物馆、汽车电子博物馆、总装与零部件工厂等参观或体验场所,设置了最多能容纳180人的教学会议中心。相应配套了质量教学设施与教育资源,开发了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精品课程,借助具体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等实践活动,向当地的中小学生传授质量知识和管理技能。

2.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理论结合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和学习。理论能否较好的结合实践,主要是考验授牌的基地在质量教育中的责任感和爱心。因此,今年3月,在深圳召开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上,教育部领导指出,这个实践基地的命名不是终身制,国家和地方会建立相应的基地退出机制,对于未履行质量教育责任的、实践活动效果不明显的、软硬件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将取消其教育实践基地的命名,从而保证实践基地在质量教育上的示范、带头作用。

教育实践基地仅仅富有责任感和爱心还是不够的,这只是质量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何让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是在质量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3 质量教育中一些问题的应对

3.1 统筹规划,健全机制

硬件的建设应本着利用已有的资源为主,经济适用原则,进行基地的选择和管理。整体上,要遵循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来进行。如各省市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应根据当地企业或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筛选符合质量教育基地要求的单位,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质检部门的密切合作。选择出来的机构应覆盖面广,利于中小学生学习各类质量教育知识,树立不同类型的品牌意识。其次,应该对从事质量教育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作为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方式。要想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授课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再次,已经开展质量教育的学校,要确保开足质量教育活动的时间,任何文化课都不能取代或占用质量教育活动的时间。

质量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机制并不完善。教育部领导要求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质量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把质量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基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从而使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3.2 整合资源,持续发展

抓质量教育要凝聚社会合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一要加强质量、教育等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将质量教育列入质量发展规划中;二要加强推进,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去基地参加质量教育实践活动;三要加强宣传,加大对质量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的深入宣传。

3.3 动手为主,取得实效

质量教育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必须动手、动脑才能掌握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各基地要通过具体的产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检测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生动地向中小学生讲解产品质量的含义,普及质量法律知识,了解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崇尚自主品牌的观念,打造适宜学生动手操作简单的生产、加工、检验等过程,切实做到在动手操作中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鼓励各种创新。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应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践时间,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让质量教育取得实效。

4.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四

各县(市、区)文明办,市委各工委(党委)宣传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动手能力,经研究决定,命名太原市消防支队等5处场所为太原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现予公布(名单附后),并统一挂牌。

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推动我市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真正把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好、建设好、使用好。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要把推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作为应尽的义务,认真做好参观、游览、体验等活动的接待工作,做到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未成年人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激发未成年人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好地为建设一流省会城市贡献力量。(命名表彰名单附后)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太原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太原市消防支队(消防知识)太原供电城北街营业所(安全用电)太原市园林植物研究中心(花卉园艺)

5.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五

建设和利用工作计划

2013年我校劳动基地利用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热爱劳动、激发潜能、观察实践、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让学生实践、观察、发掘、创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技术及社会实践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等教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均衡发展、内涵建设为主题,以加强劳动基地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校增收为重点,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依据市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今年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教育实践基地建于2005年。根据国家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学校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要求,积极开发建设这一课程资源重要载体,整合实施三级课程,开设种植、栽培、养殖等多门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实践基地的延伸,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认真观察记录,掌握劳动技能,获得积级、切身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所承载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功能,利用农民网络、农业技术网络等课程资源传播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致富信息。真正起到了科学实验、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作用。

一、基地布置

(一)蔬菜基地

品种:豆角、白菜、青瓜等时令蔬菜。

(二)果树基地

栽培品种:龙眼树、芒果树、杨桃树等。

二、基地教育

(一)教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能力。

(二)课程功能

1、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2、为“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实践场所。

3、为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搭建平台。

(三)育人功率

1、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爱劳动的道德情感。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懈追求、深入探索的意志品质。

3、磨砺学生坚强意志,锻炼学生健康体魄。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不断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结合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

施需要,确定基地的种植计划,一改以往实践基地单纯的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的功能,变实践基地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

课程实施的载体。我校教育实践基地位于校园内,基础设施齐全,由学校自主支配,结构,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践,非常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为了较好地解决为实施新课程服务同经济效益之间盾,对基

地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出经济田和教育实践基地。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让步于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教育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实施新课程提供所需的课程资源。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水平,我们要让学生

记观察日记,把自己在劳动观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开展这项活动,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植物种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所以,我们就把当地适种的许多农作物分类种植,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2、以实践基地为载体,全面实施国家课程

教育实践基地做为一种课程资源,在我们实施国家课程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科学学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题,让学生到基地中去

寻找答案。如让学生制作植物标本,认识基地中每种蔬菜的雄花和雌花,了解它们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授粉。学生带着问题到基地中去观察、采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产生许多疑问,教师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决,总结出人工授粉怎么做,还有通过昆虫进行授粉,是怎样完成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自然领域的研究兴趣十分浓厚,他们掌握会很多的观察方法,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师生在基地这个大课堂中流连忘返。

3、以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教育实践基地这一课程资源,开发实施了系列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有《劳动观察》、《蔬菜的药用价值》、《家常菜的制作》、《农作物栽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市场调查及预测》、《实用菌栽培》、《南菜北种》、《制作植物标本》等。

6.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六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教研〔2009〕6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省教育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构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立项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成果、合理布局、择优支持”的原则,由申报重点研究基地的依托高校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教育厅组织论证、批准后,进行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为3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达到立项标准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正式挂牌成立。

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条件包括:

1.学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基地应依托陕西高校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突出的学科和地域特色。研究内容和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发展优势,能够带动该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应占研究队伍的二分之一以上;科研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声誉;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合作;具备组织全国、全省学术活动的实力;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3.科研条件良好。基地拥有独立、集中的研究用房不少于400平方米(包括:研究室、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术报告厅、拥有1万册以上的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配备科研所需的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办公设施;基地建有专门网站,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能满足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来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每年有不低于10万元的运转经费;

4.管理措施到位。有学科建设近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成果;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省内外相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咨询服务。主动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4.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进理论创新。通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5.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章 基地管理

第六条 陕西省教育厅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规划和检查指导,受理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组织专家评估和评审验收,并按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第七条 依托高校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与评估,组织申报新建重点研究基地;

2.指导重点研究基地制订整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并负责检查、落实;

3.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支持;

4.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对外开放和开展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5.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第八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高校直属、独立设置的科研实体,具体要求是:

1.重点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实体机构,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和管理人员;

2.拥有独立的办公室、研究室和资料室,配备相应的科研设备;

3.经费独立建账,能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基地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以及基地平台的建设;

2.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

3.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科研人员及以科研管理人员;

4.负责向依托高校和教育厅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并报教育厅备案。

对任职期间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报教育厅备案。

第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其主要职责包括:

1.审定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

2.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及基地开放课题的评审,参与重大研究成果的评审鉴定;

3.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4.听取基地主任的工作汇报,监督学术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为7—9人,其中,依托高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其任职条件是:(1)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3)身体健康。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一般不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范围包括:

1.科研人员档案,如聘任合同书,出国学术交流证明等;

2.科研项目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委托研究合同书等;

3.科研成果档案,如研究成果正本,奖励证书等;

4.学术会议档案,如会议通知,会议论文,会议纪要等;

5.科研经费档案,如各项经费拨入和支出账册等;

6.工作报告档案,包括各类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及决议文本,重点研究基地大事记等;

7.其他档案。

第五章 科研队伍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及受聘人员原工作单位(部门)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聘任合同,聘用周期一般为3年。

第十六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凝聚和建设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和壮大科研队伍。

第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8人以上。

第十八条 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科研岗位和科研人员。专兼职研究人员在重点研究基地从事项目研究的工作时间:校内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8个月;校内兼职人员每年不少于3个月;校外专兼职研究人员(含境外访问学者)应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驻基地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六章 项目和成果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瞄准前沿学科,发挥创新优势,强化质量意识,力争产出能够填补科学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成果,并注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加强项目和成果管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咨询报告。

项目研究完成后,应首先由基地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上报项目来源部门进行结项审查。

第二十一条 要注重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基地项目研究成果包括的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相应的重点研究基地或依托高校。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

第二十二条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类报告(简报)及其内容将列入对基地的检查评估指标体系。

(一)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学术活动报告,如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学术活动纪要、依托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等;

2.重大项目研究进展报告;

3.规章制度制订、修改和执行情况报告;

4.承接和组织全国、省级学术交流、论坛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情况报告;

5.其它有较大影响活动的工作报告等。

(二)成果简报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

2.专题学术研讨会内容摘要;

3.研究咨询报告摘要;

4.标志性论文、专著摘要等。

第七章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第二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工作,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依托高校及相关院(系)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支持其将部分培训收入留作基地学术发展基金使用。

第二十六条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须主办或联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或全省学术会议,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进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增进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研究队伍。

第八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结算,并按规定提供项目结算清单。

第二十八条 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主要由依托高校投入。省教育厅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基地重点项目研究。依托高校每年应保证为基地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运行和开放课题等经费。

第九章 检查评估

第二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淘汰替补”的动态管理模式。省教育厅对正式挂牌的重点研究基地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奖励,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1年期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经费支持)。整改仍未通过的,取消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采取依托高校自检、组织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位自检:依托高校每年应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帮助重点研究基地总结学术成就和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向省教育厅报告。

2.专家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实地检查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及依托高校应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及时提出自评工作报告和评估申请。

第三十一条 评估的重点、内容和办法:

1.评估重点:以评价科研质量和成果水平为重点,考察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及其学术贡献。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性;应用研究类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4项条件和5项职责任务为依据,考察建设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科研目标的实现,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特别是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情况。

3.评估方法:采取基地主任汇报和专家组实地考察打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结果由省教育厅公布。

第三十二条 取得以下突出成绩的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结论为合格,特别突出的为优秀。省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将获得在项目立项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1.依托高校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基地建设计划全面完成的;

2.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绩突出,研究成果创新程度高,应用广泛,产生较大影响的;

3.积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提出的论证报告和建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的;

4.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5.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

第三十三条 存在以下问题的重点研究基地,其评估结论为不合格。主管部门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经复查仍不合格的,撤销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1.依托高校对基地建设支持不力,每年经费投入不足或配套经费不到位的;

2.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3.评估期内没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

4.违反经费使用规定,擅自挪作它用的;

5.科研成果存在学术质量低劣、抄袭剽窃等问题的;

6.评估材料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的;

7.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科研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实力已超过受评基地的;

8.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7.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七

为探寻新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模式,研究组设计了一套关于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如何合作共建的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给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小学的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2013年发出470份问卷,收回210份,收回率为44. 7% ; 2014年发出325份问卷,收回115份,收回率为35. 4% ,总收回率为40. 1% 。根据调查结果与实践情况分析,研究组认为,有效开展新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建设,需要建设“共赢式”的新教育实践模式,要取得实习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外搭建外围教育实践平台

1. 寻求政策支持

教育问题是千丝万缕的全民问题,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不是一个单位的教育,而是全社会的教育。在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前,师范院校首先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可使基地的使用更加有效,发展更为稳定。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培养摇篮,中小学是这些教师的需求方,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供需关系,为双方的沟通及合作提供了基础。因此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存在广泛的合作需求与合作空间,教育实习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教育实习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实习的效果,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甚至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政府应该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置于大教育系统中加以引导和支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的实习工作,同时奖励接收师范院校实习生的一线学校。此外,政府最好能制定相应政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2. 落实资金支持

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实习经费为生均160元/学期,此外,实习过程中该校实习费用的支出还包括实习指导费、实习管理费、搬运费、耗材费等,实习经费明显不足。接收实习生的小学,需给实习生提供吃、住和办公等相关条件设备,这些经费支出并没有在每年政府给小学教育教学的经费拨款计划内,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经费配给问题较为紧迫。

政府如能每年下拨一定的专款支持师范生实习工作, 用于改善小学教学场地条件,或增加更换教学设备,或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补贴等,这样小学在配合师范院校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学校的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将有效激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小学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支持热情。

3. 开创就业支持

目前师专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政府能在实习基地学校给优秀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将会极大地鼓舞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热情,特别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实习生将会努力争取难得的机会,而作为实习基地的小学则会更加负责任地培养其后备力量。

二、向内创新院校与小学的有效合作机制

除寻求政府支持以促进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的合作外,师范院校也要从自身出发建立有效机制,以确保两者间的合作得以稳定、长久。基于此,本研究组认为在教育实践理念和实践上皆需有所改进。

首先,双方应将互惠互利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 当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所实施的各种实习模式中, 与接收实习小学构成协作型的合作关系。协作型合作通常是一种个体间的联系( 诸如咨询) ,属于短期项目; 或是一种一方给予,另一方接受的服务传递,通常很少为互惠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被动地配合Q师专完成实习工作,由于没有获得显性的利益,小学往往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实施,这样的合作肯定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地,需更新校方合作理念,突出小学在教育实习及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小学及其教师平等权力参与教育实习的各环节工作。同时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其所获得的利益,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更加稳定持久。如该师范院校在获得小学实习条件支持的同时,可以允许小学同享本校的图书资源、优先帮其培训在职教师,双方在小学课程改革、研究等科研领域中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等,互惠互利的实践理念有效地促进师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发展。

其次,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一直以来,该师范院校每年都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而作为二级单位的各院系也相应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及成员均为该师专领导、教师或辅导员等。小学在接收该师专的实习工作后也临时安排给相关指导教师,然而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不隶属Q师专的实习领导小组,在管理中容易出现脱节,影响实习效果。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有高达54. 5% 的小学领导和教师认为“共同组建管理队伍,共同负责建设事宜”是师范院校和基地小学共同建好实践基地、积极合作的首要环节。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机构成员由政府分管部门( 如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 领导、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领导及教师组成。明确成员的职责,并且每位成员均受实习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再次,制定统一管理规定。目前该师专制定的相关实习管理规定,包括每年制定的实习计划,都是该师专单方所为,其提出的要求也只是针对本校的实习带队教师( 或指导教师) 和实习生等相关人员,小学往往没有参加实习管理和计划的制定,因此小学不了解具体的实习目标和要求,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只能凭着感觉指导实习生,而且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任何规定的约束,指导实习生仅凭本人的责任心和良心,实习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有47. 5% 的小学指导教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高校应提前与实践单位商议,共同制定见习、实习计划,再行实施”,可见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也有共同参与制定见习、实习计划的愿望。由此看来,在成立了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后,应在实习前由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实习管理规定,并在实习过程中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管理规定须明确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及其实习指导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要求等。为保证良好的实习质量,高校和实践单位应联合组建指导力量,共同对见习、实习生开展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从问卷反馈看,这一点得到了高达45% 的小学一线教师的认同。 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分别在师范院校和小学中遴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情况,尽量选出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工作,并组织开展关于实习指导内容、要求等的集中培训,颁发实习指导合格证书和聘任书,按照指导工作量计课酬。在评聘职称上,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参加指导的次数( 一届为一次) 获得积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且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明确,避免产生矛盾冲突。

最后,搭建共同交流平台。近几年在该师专实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与小学的交流极为有限,多为实习前期联系实习安排和实习结束前双方相关领导的礼节性见面,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极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流。小学教师在双方交流方面的愿望较强烈,在问卷调查回收数据中,有60% 的人认为 “要提高实践单位工作积极性,高校和实践单位之间应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双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对于实践基地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师范院校和小学间主要是缺少一个合适的交流平台,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应做好设计,每年都要明确规划出双方学校相关领导和指导教师的交流次数、时间、内容等。也可以规定,以师范院校牵头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比如实习专题网页等。内容设计可包括: 实习管理文件、实习动态、实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供稿,且要求实习生每人必写,由双方学校指导教师评语) 等栏目,使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习心得。

8.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篇八

关键词: 一体化 实习 见习 师资培训 实践基地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招生形势一片大好。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特别实训实践方面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困难。我国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师资力量显得比较薄弱,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部分老师理论知识较为匮乏,教学理念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等师资培训活动主要重视理论宣讲,不能和教师的教育实践相结合,造成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愿意将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如何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其对日常教育现象的反思,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一、构建实习、见习、师资培训一体化实践基地的背景

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促进幼儿教师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同时承担着对幼儿师范生的培养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幼儿师范教育过程中,教育实践是将师范生所学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同时,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培训人员将理论讲解和幼儿园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问题。但事实上却存在实习基地数量不足、能够承担对实践指导的老师较少、实习指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特别最近几年幼儿师范生急剧增多,给实习、见习工作带来许多压力。最近几年,对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逐渐深入,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始吸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制度。深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走向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采取具有教育理论的高等学校教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联合培养师范生就成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的教育实践技能,提高在职教师师资培训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实习基地中的任课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在实习生和高校指导老师的介入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教育实习工作,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多少会有一些变化,这些都会给幼儿园带班教师带来麻烦;其次,师资培训中,外来的观摩学习者都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甚至部分幼儿园还选派教育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参加师资培训,他们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会给教育实践基地的任课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再次,指导实习工作与其工资提升和职称晋升之间缺乏联系,幼儿园指导老师获得的实习补贴远比不上其付出的劳动,幼儿园指导老师缺乏工作上的动力;最后,指导老师缺乏实习指导和进行教育示范的经验,当他们面临一个陌生工作时,会有本能的抵触,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已有工作形成了较固定的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形成了心理定势,对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和进行教育示范工作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三、双方共赢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针对以上困难,我们借鉴工科实践基地建设经验,采取共同分担任务,共同分享利益的合作模式,力争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实现多方共赢。合作过程中采用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使合作合法化、制度化。具体合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职前教育实践工作。职前教育实践工作包括教育见习指导和教育实习指导量方面。高职院校和实践基地双方选派专任教师组成见习实习指导小组,共同协商对教育见习实习工作的日程安排、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

2.职后师资培训工作。针对师资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培训内容和教师的实践脱节问题,每次培训之前都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教师的需求,力求做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共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要相互配合,做好师资培训中的参观学习、案例分析与讨论、微格教学指导等工作安排。

3.开展教育研究工作。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学更加科学化,幼儿园教师要申报课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然而进行科学研究是幼儿园教师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和幼儿园可以联合申报课题,共同开展教育实验。合作过程中,双方相互开放课堂以便搜取研究素材,开放实验室和资料室以便实现资源共享。

4.进行教育交流工作。在市场背景下,幼儿园同样需要品牌建设,双方开展联合项目研究工作,并共享教育成果。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在和实践基地和合作工程中就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实践基地”的名义进行成果推广和品牌共建工作。合作双方相互作报告,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幼儿园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做教育实践指导方面的报告,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指引其学习的努力方向。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参与幼儿园家长会,教给他们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余新武,陈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创新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师教育.2011(04).

[2]武富荣,李思殿.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9.乡镇教育实践基地简介 篇九

一、目的意义

计划生育“春风化雨”行动,将计划生育政策的缕缕春风,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服务。为继续做好全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大羊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自6月10日至7月31日在全镇开展“夏荷飘香”行动,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浓厚氛围,提高统计质量,落实上半年独生子女待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在炎炎夏日里“夏荷飘香别样红”的服务成效,使党的计生惠民政策香远益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这次“夏荷飘香”行动,以开展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宣传、提升统计质量、加大对违法生育当事人及责任人处理处结、清理流动人口漏管、妇幼保健服务、药具服务、关怀关爱为重点,查摆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好影响工作开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工作任务

(一)在宣传深度上下功夫,注重健康教育宣传。一是强化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全国预防接种日、全国药剂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及即将开展的病毒性肝炎日等深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二是强化宣传品入户宣传。把群众需求的健康教育知识,制作成宣传手册、折页、宣传画等喜闻乐见的宣传品,发放到育龄群众家中。三是强化育龄群众学习教育。发挥村级人口学校阵地作用,利用麦收流动人口返乡时节,举办一次流动人口茶话会或者计生协会会员座谈会,向会员和群众宣传计划生育形势和政策,告知计生服务内容。四是强化舆论环境宣传。镇组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集中活动期间,镇扎制宣传车、开展服务咨询、更新宣传标语、各村要通过刊登黑板报、发放明白纸、播放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五是强化媒体宣传。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报纸、电视、电台及新媒体上宣传。

(二)完善考核指导体系,提升统计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考核指导体系。以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在全镇进一步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优惠配套政策,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二是提升统计质量。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统计上报质量。

(三)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生育当事人及责任人处理处结力度。一是严格按照标准,对违法生育当事人及责任人拿出具体的处理处结意见,对拒不缴纳的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增强对违法生育人群的震慑力。二是加强社会抚养费单项工作的督导和交流,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解决执法中的人员、经费和设备投入等问题。三是镇卫计办加强对村卫计委主任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培训。

(四)清理流动人口漏管,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清理流动人口漏管。利用健康查体、孕情上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入户排查等形式,彻底清理清查流出、流入人口底数。对清理出的漏管人员,及时做好村级建档和平台登记上报、协查通报等工作,确保服务管理到位。二是指导、督促做好流入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相关工作。镇卫生院根据卫计办反馈的流入人口信息重点做好电子健康档案、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档案以及0—6周岁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确保基本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到位。

(五)以育龄妇女为主体,确保服务细致化。一是保障融合后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服务。以“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群众”为总体要求,以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推进镇、村两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动卫生计生工作的深度融合,目前,成效显著。二是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孕情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开展性别比“两非”案件的摸查工作,完成县下达的“两非”任务指标。三是积极开展妇幼保健经常性工作。做好符合生育政策人员查体、已婚育龄妇女大查体工作;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努力提高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早孕建档、叶酸发放率。四是积极配合做好全县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产前筛查项目工作的组织发动。进一步规范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五是卫计办组织进行一次免费避孕药具市场专项检查,加强对我镇计划生育药具市场的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具市场秩序,提高育龄群众药具的免费获得率和使用率,将药具服务落到实处。

(六)以计生家庭为主线,积极开展关怀关爱活动。一是积极落实上半年独生子女待遇和村计生干部工资。二是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基层干部的优先优惠补助政策,体现落实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重点倾斜照顾和利益导向。三是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配合泰安同仁眼科医院做好眼科疾病免费体检、筛查、救治工作,做好“健康泰安光明行”健康扶贫公益活动。

四、方法步骤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0日-6月20日)。各村要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召开集中活动动员会议。充分发动村卫计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按任务要求、时间节点做好各项工作,采取刊登黑板报、发放明白纸、播放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再掀计生服务新热潮。

(二)具体实施阶段(6月21日-7月25日)。按照六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围绕“抓队伍、打基础,抓质量、强提升,抓治理、求突破,抓服务、上水平”,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健康教育宣传为总抓手,强化育龄妇女学习培训。二是以清理上报出生、结婚信息为重点,提升统计质量。三是以违法生育当事人及责任人处理处结和打击“两非”行为为突破点,促进生育公平和人口均衡发展。四是以清理清查为切入点,彻底拓清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人口底数。五是以开展妇幼健康技术服务为着力点,指导融合后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服务,确保服务细致化。

(三)评估验收阶段(7月26日-7月31日)。对“夏荷飘香”行动开展情况,镇将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夏荷飘香”行动涉及业务面广、工作量大。各村要高度重视,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集中活动实施方案。要切实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为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村要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活动内容,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力求工作实效。卫计办将安排专人负责对村级活动的调度、协调、信息上报。

3、加强督导,严格评估。活动期间,镇卫计办将对活动开展情况加强督导。活动结束后,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验收,评估验收情况全镇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入成绩。对活动安排不及时、工作不重视、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影响全镇整体工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乡镇街道范文】二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渔业防台风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应对台风灾害,保证渔业防台风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渔业防台风应急预案》、《漳州市防台风暴雨洪涝应急预案(修编)》以及《漳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全力抢险。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发生台风灾害、海洋灾害时海洋与渔业系统预防、应急处置台风灾害和渔业灾后恢复生产。

根据本预案启动的应急响应主要用于规范镇级的防灾抗灾行动。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镇成立渔业防台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渔业防台风应急处置工作。

2.1.1人员组成

组 长:王海金

副组长:郑益清、杨义忠、邹嘉铭、郭清龙

成 员:由镇农经办、镇安办、驻村工作队长、村(居)主任组成。

2.1.2主要职责

(1)在镇党委、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本镇渔业防台风工作,对本镇防台风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判断,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决策建议。

(2)根据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防台风应急响应等级,确定我镇海洋与渔业系统防台风应急响应方案,督促全镇海洋与渔业系统按照相应的预案展开工作,督促和检查相关工作的落实。

(3)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渔业防台风工作情况;及时向涉渔村(居)传达、通报相关情况。

(4)指导和协调灾后渔业生产恢复工作,组织海洋与渔业系统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支持;负责渔业抗灾救灾、恢复生产补助项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

2.2镇渔业防台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镇防台风办”)。

2.2.1人员组成

由镇农经办、镇安办、党政办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2.2.2主要职责

(1)负责镇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负责安排和落实应急值班(包括双人双岗值班)。

(3)负责保持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成员的联系;负责组织渔业防台风会商,提出防范措施和意见;及时传达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督促各项渔业防台风应急措施的落实。

(4)掌握、报告全镇海洋与渔业系统应急工作和全镇渔船回港避风、渔船上人员转移等情况。

(5)负责协调相关人员赶赴灾区指导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负责防台抗灾救灾相关信息的收集、归档;负责处理其它日常工作。

2.3镇抢险救灾应急队(以下简称“镇应急队”)

2.3.1人员组成

由镇抽调相关人员和涉渔村(居)驻村工作队成员组成。

2.3.2主要职责

(1)负责防台风期间渔业重大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置和重大险情的抢险救助工作。

(2)承办镇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4镇台风灾后渔业恢复生产技术服务队(以下简称“镇技术服务队”)

2.4.1人员组成

由镇各驻村工作队组成。

2.4.2主要职责

(1)协助区级渔业部门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服务和组织指导灾后渔船恢复性维修,做好技术检修和质量把关。

(2)协助区级渔业部门组织开展灾后水产养殖生物病害检测预报和重要养殖区水质监测,为涉渔村(居)做好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3)承办镇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3.应急响应

按台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响应工作由低到高分为四级。

3.1四级响应

3.1.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防台风四级响应

区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预计在未来72小时内热带气旋可能登陆或影响我区;或近海出现热带低压,预计24小时内可能登陆或影响我区。

3.1.2应急响应行动

(1)镇防台风办到位值班,启动本应急预案。

(2)镇防台风办组织24小时应急值班,及时将台风消息通报相关涉渔村(居);加强与区气象部门、区防汛办的联系,密切注意台风动向,及时收发和报送信息。特别是通知海上作业渔船做好回港避风的准备工作。

(3)镇防台风办发出通报,向涉渔村(居)通报台风消息。

(4)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涉渔村(居)接到通报后,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并在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做好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统计出海渔船与人员数量,并与渔船上的人员保持联系,通知做好防台风准备。

(5)本应急预案启动后,镇直相关单位要根据镇领导小组有关防台风工作部署和本预案的有关职责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2三级响应

3.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防台风三级响应

区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预计在未来48小时内将有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可能登陆或影响我区。

3.2.2应急响应行动

(1)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镇领导小组组长视情到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2)镇领导小组组长坐镇指挥,镇防台风办轮流值班,落实双人双岗,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及时掌握台风动态和各村(居)渔业防台抗灾工作情况。

(3)镇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及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全镇出海船只回港避风范围、时间等方面的建议。督促全镇海洋与渔业系统按照相应的预案展开工作,督促和检查相关工作的落实。

(4)镇防台风办及时掌握涉渔村(居)贯彻落实防台风部署情况,尤其是渔船回港避风、渔船上人员撤离以及内陆养殖渔民转移情况,并及时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相关单位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渠道向渔民发送台风信息。

(5)根据镇党委、镇政府、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总体部署,镇防台风办发出通知,对台风可能影响的海域作出防台风具体部署。

(6)镇应急队做好各项相关准备工作。

(7)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派员进驻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8)涉渔村(居)按照镇政府的通知要求,在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迅速启动本级渔业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开展应对工作。涉渔村(居)驻村人员要检查各项防台风防汛工作,确保防御部署落实到位。

3.3二级响应

3.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防台风二级响应

区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预计在未来24小时内将有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可能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区。

3.3.2应急响应行动

(1)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镇领导小组组长视情到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2)镇领导小组轮流值班,镇防台风办24小时轮流值班,落实双人双岗,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及时掌握台风动态和涉渔村(居)渔业防台抗灾工作情况。

(3)镇领导小组召开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防台风紧急会议,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对防台风工作进行紧急动员部署。督促全镇海洋与渔业系统按照相应的预案展开工作,督促和检查相关工作的落实。

(4)镇防台风办发出通知,提出防御台风要求,督促指导涉渔村(居)在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海上渔船返港和就近进港避风、渔船上人员撤离及渔船锚固等工作;

在台风7级风圈到来之前,通知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全部返港,就近进港避风;

在10级风圈到达之前6小时,督促指导所有44.1千瓦(60马力)以下的渔船全部撤离;

在12级风力到达之前6小时,督促指导110.3千瓦(150马力)以下渔船上人员全部撤离上岸,110.3千瓦以上渔船除留守3-4人值班外,船上其余人员全部撤离。

(5)镇防台风办及时准确掌握渔船回港避风、渔船上人员撤离等情况,并及时报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电台等渠道向渔民发送台风信息。

(6)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派员进驻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8)各涉渔村(居)驻村工作队按照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领导小组的部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和防范工作落实到位,并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镇领导小组。

(9)海洋与渔业抢险救灾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渔业救灾船艇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保持通讯畅通,确保随时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3.4一级响应

3.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防台风一级响应

区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预计在未来24小时内将有强台风及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可能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区。

3.4.2应急响应行动

(1)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镇领导小组组长视情到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2)镇领导小组轮流值班,镇防台风办24小时轮流值班,落实双人双岗,并视情增加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值班,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及时掌握台风动态和各地渔业防台抗灾工作情况。

(3)镇领导小组召开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防台风紧急会议,分析台风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研究防御方案和措施,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督促全镇海洋与渔业系统按照相应的预案展开工作,督促和检查相关工作的落实。

(4)镇防台风办发出紧急通知,提出防御台风要求,督促指导涉渔村(居)在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渔船上所有人员的撤离和渔船锚固等工作。在14级以上风力到达之前6小时,督促指导渔船上人员全部撤离。

(5)镇防台风办及时准确掌握渔船上所有人员撤离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相关单位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电台等渠道向渔民发送台风信息。

(6)根据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派员进驻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工作。

(7)各涉渔村(居)驻村工作队按照镇政府、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区局领导小组的部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和防范工作落实到位,并及时将防御部署落实情况上报镇领导小组。

(8)海洋与渔业抢险救灾队伍按照镇政府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渔业救灾船艇在保证船艇和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随时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3.5响应级别调整或解除

根据市、区气象部门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调整台风响应级别或解除台风警报的信息和指示,由镇领导小组通知调整或解除。

4.灾后处置

(1)根据受灾情况,镇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抗灾救灾善后具体事宜。

(2)镇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决定向灾区派遣灾后技术服务队,各组人员应于当天或次日赴灾区了解核查灾情,指导帮助涉渔村(居)落实灾后补救措施,促进生产尽快恢复。同时,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将抗灾救灾工作情况迅速报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3)镇防台风办应尽快统计出各地海洋与渔业受灾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镇财政所及时提出救灾、恢复生产补助项目、资金和物资安排的建议方案。

(4)涉渔村(居)要深入灾区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帮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同时,提交灾后评估报告,制订善后工作计划。

(5)根据灾区需要,及时协调省内外有关部门,组织水产种苗、渔药、饲料等渔用物资的调剂,做好渔业生产的恢复重建工作。

(6)积极配合渔业互保协会龙文区营业部和渔业互保协会漳州市办事处,及时奔赴灾区开展渔业受灾理赔工作。

5.应急保障

5.1资金与物资保障

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与物资,用于台风应急准备和抢险救灾工作。

5.2观测与预报保障

根据省海洋预报台对台风动态的监视和发布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商,预测可能对我镇的影响程度,并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通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村(居),确保信息网络的畅通,及时开展灾后调查,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5.3通讯与信息保障

要加强渔业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防台风应急工作中的电话(传真)、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加强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提高渔船防灾减灾和海上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台风灾害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上下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

5.4宣传与培训保障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台风、风暴潮、海浪等海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渔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渔业生产尤其是渔船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6.附则

6.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人政府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

各村(居)要根据本预案落实好本区域渔业防台风各项应急措施。

6.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6.3名词解释

本预案所称台风,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等各类热带气旋的通称。

【乡镇街道范文】三

**市审计局

关于那大、白马井、光村三个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财务审计情况的简要汇报

一、三个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财务审计的进度情况

截止5月27日,除那大镇军屯村委会外,三个镇的62个村级组织(村委会45个,居委会17个)已全部完成村自查、镇审核、审计公示等工作,三个镇均在村(居)委会公开栏公示了财务审计情况,并拍照以便备查。

二、三个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财务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截止到5月28日,那大镇政府还在对军屯村委会的财务审计情况进行审核,未能按时公开审计情况。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军屯村委会的财务记账不规范,数据矛盾点较多,财务收支的数额大,业务量多,造成审核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据那大镇相关人员预计,5月30日前可以审核结束并公示。

【乡镇街道范文】四

为宣传张丽萍和长利社区的事迹,中山区委组织部、桃源街道特此建立中山区“张丽萍工作法”教育实践基地,旨在发挥张丽萍的指导、帮带和典型辐射作用,增强各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素质。中山区“张丽萍工作法”教育实践基地,于7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与社区功能作用融为一体。5月,将辖区单位北方工业公司免费提供的锅炉房改造成为独立的“张丽萍工作法”教育实践基地,坐落于长利巷13号旁,室内面积12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面积500余平米。现基地集培训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功能于一体。新基地的建立,对社区工作者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素养以及学习实践能力、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应变协调等能力具有提升、促进作用。

“张丽萍工作法”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全区社区工作者,定期开展培训,通过实例教学与经验交流结合形式培训社区工作者。同时,培训基地举行社区内部互训和集体轮训、内训,通过社区内部以老带新、岗位互训等方式,强化内部人员经验交流;集体轮训则以周五大培训方式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学习政策法规,强化社区业务政策熟练,并针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张丽萍解答指导。三年来,培训人员达500余人。基地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居民提供“七心式”服务,服务范围现已扩大到中山区乃至大连市,服务对象更是广泛到各个阶层,受益人群过千人。

【乡镇街道范文】五

关于上报**市水井岭水井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请示

省水务厅:

根椐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水务厅的要求,我委完成了度**市水井岭水井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该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位置

水井岭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市中北部,行政范围属于东成镇、中和镇、新州镇、王五镇、**林场的交界处。离市区那大镇36km,共分为四个小流域,即为水井村小流域,桶井头小流域,黄村小流域,迈格小流域。水井村小流域位置水井岭东北面。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主要建设内容: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7km2。具体为:1、工程措施:谷坊坝63座, 截水沟53.457 km,沟头防护3.491km,沟边埂10.0 km,沉沙池2口,;2、林草措施:整地4.42万个;栽植水保林14.67hm2;经济果木林5.3 hm2;播草籽草0.93 hm2;3、封禁治理措施:封禁治理300 hm2;永久性宣传牌5块。

主要工程量为:挖土方56530.2m3,填土方70690.1 m3,浆砌石6826.1 m3,砼39.2 m3,批挡6980.2 m2。劳动工时458983.34工时。

三、投资概算

工程总投资为513.77万元。其中,工程措施380.58万元,占总投资的74.08%;林草措施37.85万元,占总投资的7.37%,封育治理措施17.5万元,占总投资的3.41%,;独立费用62.87万元,占总投资的12.24%;预备费14.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四、工程效益

项目建成后,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每一年的蓄水效益将增加86.54万m,保土减蚀效益为8.93万t,减沙率达到112.6%。年一年的增产值为123.43万元

10.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十

动初步总结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步总结2007-02-06 09:56:38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步总结

2006年6月初,大连市律师协会下发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方案。为了积极响应大连律协的号召,辽宁xx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漪律师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召集全所律师,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学习培训计划,进行了总动员,积极投身于教育活动之中。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局出发,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决策,对造就一支坚定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律师队伍,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提高律师的政治意识、宪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发挥律师法律服务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海文律师事务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以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提高执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影响政法工作发展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全所律师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实践新形势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政法工作主题,进一步端正法治思想,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法律工作,切实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所长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计划

按照市律协的要求,6月9日上午9点,xx主任召开了动员会议,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均作了具体的安排。并按照活动要求,成立了以xx主任为组长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各合伙人各带一名律师组成分小组,做到以主任负总责,各合伙人各负其责,形成全所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当日下午即召开了全所律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大会,认真学习xxx厅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及《市律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深刻理解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动员会上,各律师均积极开展讨论,对于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背景

和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纷纷支持此次活动的开展。会上,高主任着重针对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方面的问题开展大家的讨论,并与法治理念教育结合起来,使每位律师都深刻认识和理解自身的责任和价值。

二、学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更好的学习市律协下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资料,xx律师事务所形成有组织、有步骤的学习计划,由主任总体负责,各合伙人分别负责培训一名律师,每周开展一次教育培训,然后总结学习心得体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xx律师事务所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业务小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讲座和律师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的“五结合”学习方法。开展“三学四查”活动,即集中学、律师自学、分组讨论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查学习,看对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是否入脑;查思想,看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认识态度是否端正;查工作,看办案质量和效率是否提高;查纪律,看是否严格按照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办案;切实保证学习时间、人员数量、内容深度到位,确保学习内容详实、课程安排合理、学习笔记完整、考评记录客观、心得体会真实、学习培训扎实有效。

三、加强协调,整体推进

7月7日,xx律师事务所组织召开了全体会议,集中学习了《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对在全所迅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再次进行动员部署。随后,各负责人立即分别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对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安排。海文律师事务所不断加强同各教育联系点人员的联系,积极协调,统一制定学习计划,统一印制学习教材,统一组织集中授课,把各部门的学习进度与

律协的整体计划结合起来,分散学习,整体推进,确保了全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会上,各学习小组针对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内涵、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作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作为法律执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明确了依法治国理念实践的四个基本要求,也深刻认识到了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精髓。

11.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十一

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区教育局为适应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与2001年成立了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这是大连地区首家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基地。科技中心成立之初就将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宠”——机器人活动纳入课堂教学。机器人活动在科技中心已经开展近十年,活动形式有兴趣小组、组织竞赛等,但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中心课堂是机器人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机器人高效务实课堂呢?

一、“内容选择”——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机器人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而能用于教学的机器人内容又包罗万象,教师以什么为切入点、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构建机器人高效课堂的前提。2009年甘井子区科技中心机器人教师参与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的机器人部分的编写,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多为综合实践教育专家,结合目前国内机器人教育最新形势,将“乐高机器人”、“NXT蓝牙机器人”为活动案例载体、以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应用领域、简单结构、LOGO语言编写简单程序为教学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成为区域内机器人课堂活动教材。自2009年后我区科技中心机器人教学有了规范的内容和标准,以此为蓝本,教师的教就有本可参、学生的学有章可依。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机器人课堂更务实、更切实有效。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怎样把学生的“心”带到课堂、怎样让学生主动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怎样让学生在机器人课堂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升华?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是构建高效务实课堂的关键。

1.精心设计导课激趣环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现成的机器人模型,让他们的心里有一种“我也想自己动手做的愿望”,让其入围。我们利用NXT蓝牙机器人拼装了“迎宾机器人”、“毒蝎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声控走黑线机器人”、“世博服务机器人”模型,让学生进入机器人活动室后,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和机器人“亲密接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吃惊,会感觉到很“神奇”、很好玩;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感受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他们会对机器人中“人”的含义有了简单的理解,这要比在视频和图片上看到的、教师讲解的直观、深刻;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许多问题,比如“机器人是怎样实现‘自主控制’的?”“机器人又是怎样感受到外界的信息的?”“机器人怎么会有‘思维’呢?”“我能不能自己做一个机器人呢?”等等问题,他们渴望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已经“栓住”了学生的心,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精设教学过程

机器人教学涉猎的知识跨度很广,包括机械、数学、计算机等,传统的传递式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大量的讲解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烦,这恰恰与我们追求的高效务实的机器人课堂背道而驰。

每堂课都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又有效地完成?以对声音传感器编写程序为例:教师提前将编好的小程序存在学生机上,让学生动手先下载、运行、体会,此时学生会很想自己去设计,这个时候让学生回过头来观察源程序,教师再结合学生看到的机器人运行情况做简单点拨,就会水到渠成。这恰恰是将原来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师原来需要10~15分钟的讲解,现在只需要3~5分钟的点拨。

高效课堂的关键还需要创设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我们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亲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机器人活动课程中执教者主要是精心为学生设计好问题,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自主的可发展的空间,搭建分工协作、体现主体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当好学生的助手、伙伴。此时学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做到及时的鼓励、激励,引导学生们同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或者是同教师一起研究。学生自己经历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后,他们的思维、思路会豁然开朗,他们自己就将自己引入发现、探究之中,真正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让课堂更加高效务实。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2)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3)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问题更使学生增加了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无论在那一科目的教学中,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机器人作为一门刚刚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综合实践教学科目更亦如此。

12.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十二

日前, 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 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努力构建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将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主要途径;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构建并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

另外, 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将开展第一批各类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评选。今年年底前将对第一批国家级的社会实践基地授牌命名。同时, 教育部和各相关部门还将积极推动各省、市、县教育部门与当地相关部门, 合作建立各种级别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国家、省、地、县等各级中小学社会实践网络, 方便中小学生就近就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使之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常态。

13.关于命名廉政教育基地的决定 篇十三

关于命名廉政教育基地的决定

关于命名全市廉政教育基地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年工作规划》关于“建设一批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过实地考察、征求意见,市纪委、市监察局决定命名“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应城市烈士纪念馆、周总理纪念馆、杨业功事迹陈列室”为全市廉政教育基地。

14.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十四

红色教育是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3年7月13日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务工作中心以党员实践教育为指导思想,带领“科大践行团”学生党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完成了“党员实践教育之我先行”系列活动之“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实践教育活动。

本次实践教育活动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先辈革命精神”和“革命遗址影响力与红色基地保护状况的调研”两项展开。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期间,学生党员们先后参观了用来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和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爱国青年的接待室,车房,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旧居,厨房、理发室和水井,机要室、救亡室、译电室、电台、地下室、处长室、党支部办公室以及白求恩大夫、彭德怀同志旧居,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住宅,学习了排除万难、不屈不挠为革命献身献计的爱国精神;还在参观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期间、浏览了大小展室七个以及大量翔实地记录了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的珍贵的历史照片、西安事变专题展览以及将军生前生活用具和作战兵械等实物,学习了杨虎城将军深明大义、舍身为国的崇高品质和高风亮节。

革命遗址影响力与红色基地保护状况的调研主要以访问革命遗址管理人员和向游客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展开,从遗址的游客量、参观对象、游客参观目的、遗址对游客思想教育效果、维修费用来源和一直管理方案对两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与保护状况做了初步了解。

15.关于社会实践教育和基地教育总结 篇十五

俗话说: “安全无小事”, 因此安全工作一贯是基地开展培训活动的首要任务, 我们实践基地的安全管理人员, 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安全管理上细心呵护, 无微不至, 抓好实践基地学生的安全管理。我们根据受训学生安全特点, 基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并且在五年的时间了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 通过五年时间的检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 强化责任, 重视课堂安全管理。学校设立安全领导小组, 各科室分工明确, 具体到人。实践课堂是学生培训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基地的实践课堂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课堂, 多设置一些身体素质拓展科目、观摩了解项目、动手操作项目、游戏项目等, 这些活动内容多新颖好奇、趣味性强和操作性强, 所以学生喜欢。在学生的跃跃欲试中有着不少的安全隐患: 剪纸裁布用的剪刀; 篆刻用的刻刀; 航模制作中打磨做的锉刀; 家用电工中的带电插座; 拓展训练中 “勇攀胜利墙” 等等, 如果代课老师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因此, 基地要求课任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严格重视安全教育:课前提醒学生, 课后检查反思, 以期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无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 规范管理, 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基地根据工作实际, 设立了协管员制度。协管员是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者, 起到基地和受训学校联系的桥梁作用, 是班级工作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是各参训学校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协管员抓实安全常规过程管理, 不断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健全安全工作档案, 认真做好安全工作的记录, 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前, 协管员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摸底, 以便在学生管理、活动内容、活动强度和方式进行调整。学生进入后, 全方位安全管理要跟上, 包括宿舍、食堂、实践活动、值班、保卫等各个环节, 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杜绝任何侥幸心理, 认真查缺补漏, 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前预警, 在安全上不留缺口和空白。

第三, 全员上岗, 加强课间巡查力度。实践基地针对课间隐患多、范围广、教师少的特点和几所学校的学生共同培训的现实,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间管理, 维护稳定的培训秩序, 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基地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教师课间巡视检查活动。基地在制定学生课间活动安全常规的基础上, 加强了教师课间巡视检查的力度。课间巡查由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领导, 全体教师参与。巡查内容主要是督查教学楼内、楼梯、走廊、操场、花坛、厕所等敏感地带的安全状况以及课间学生活动秩序。严禁学生做出各种有潜在安全隐患游戏以及学校严禁的各种不文明的活动。要求巡查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仔细排查, 切实履行职责。对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载并上报学校。课间巡视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的安全, 校园的和谐竖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第四, 加强联系, 配合参训学校做好参训的各项安全工作。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加强与参训学校的联系工作, 提前与参训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协调, 提醒参训学校做好参加实践前学生的思想动员及安全教育工作, 提醒参训学校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合理安排接送学生的车辆, 并做好带队教师跟车管理工作, 确保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往返路的安全工作。

第五, 未雨绸缪, 制定安全预案。为了加强和改进基地安全检查工作, 保障受训师生员工健康, 平安地实践培训、生活, 营造平安校园, 防范受训师生安全事故发生, 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安全事故, 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 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 从基地实际出发, 未雨绸缪, 制定安全预案。同时学校定期举行避震防火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因为基地每周就更换一批不同的学生, 所以学校就一直把学生的安全奉为一条警戒线, 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安全。基地通过制订详细的演练预案、讲解避险自救知识, 通过常态化的演练, 实现 “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使更多的人学会紧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让校园和谐、平安、祥和的安全理念深入师生内心。

实践基地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基地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竭尽全力, 为来我们实践基地培训的学生保驾护航。这就要求真正做到让到实践基地的学生“安安全全到来, 平平安安回去”, 让学生家长放心, 让参与培训的学校和社会满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先后建立起来, 并且发展较快。由于实践基地学生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 因此学生的安全管理便成为摆在安全管理人员头上的重要问题。以山东省滕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例, 借助参与实践基地安全管理的经验, 谈谈强化实践基地管理的措施和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地,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惊铎.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 1997, (01) .

[2]郭英勇.关于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几个思考.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2) .

[3]李德森.浅谈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的安全管理.时代教育, 2012, (20) .

上一篇:九年级上期末复习题下一篇:绩效考核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