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当代大学生(共9篇)(共9篇)
1.依法治国与当代大学生 篇一
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的治国方略,而且关乎每一个
百姓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滞后现状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状
况非常突出,尤其有法不依、钻法律空子的现象特别明显。本小组想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
大家对中国依法治国有什么认识和意见,为分析当前国的法制环境,加强学校学生普法工作
提供一点微薄之力。谢谢!
1.你的性别是()A、男B、女
2.你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
3..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
C、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政府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
4.你认为法律的作用是()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
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5.你对我国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活动的看法()
A、完全赞同,治乱世用重典B、应与“严保(人权)“相结合C、不赞成这种运动式的活动D、完全反对,轻视相关人等的人权
6.你认为一元钱的官司要不要打()
A、一定要打B、不打,得不偿失
C、运用其它解决纠纷的办法D、通常不打,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打
7.你认为死刑应该废除吗?()
A、坚持人道主义,废除死刑B、不该废除死刑
C、目前有保留的必要D、严格限制死刑的使用范围,但决不能废除
8.对当前众说纷纭的司法腐败问题,你的观点是()
A、司法腐败主要是法官品德太坏B、司法的压力太大了
C、关键是法官的法律素质太低D、主要是司法不独立造成的9.以下渠道中你获得法律知识量最多的是()
A、学校学习B、电视节目C、广播节目D、报纸杂志E、其他
10.你认为法律中,与你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是()
A、《宪法》B、《婚姻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刑法》
11.你是在哪一时期接触并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A、小学 B、中学C、大学D、其他
12.你认为提高法律意识的好处是()
A、必要时,可与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B、有利于避免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法律
C、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D、其他
13.你觉的目前中国的法制环境怎么样?()A、好B、一般C、很糟糕D、其他
14.你对目前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感觉如何?()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15.你认为现阶段频频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B、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C、部门间相互推诿D、其他
本次调查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再次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2.依法治国与当代大学生 篇二
关键词:法家;以法治国;当代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以法治国”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探寻法家的治国理政经验,能够使法治研究的根基更加凝重和深厚,为法治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春秋戰国时期,中国迈入封建农业时代。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带动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也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空前活跃与繁荣。以管子、子产、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为代表人物的法家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并发展了一套以“以法治国”思想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体现历史进步性的法学理论体系。
一、指导思想上,法家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富国强兵为政治目标提出“以法治国”思想
法家先驱管仲在《管子·明法》中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1]商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2]韩非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充分认识到“以法治国”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将其发展为治国的根本方略。“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 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3]“以法治国”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秦国将法家思想付诸实践,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法治国”思想的重心在于国家治理,主张通过制定和实施成文的法律来统一政令,统一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建立起全社会共同的法治观念,并通过“信赏必罚”来贯彻落实借以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在法家看来,法的突出特点是“公”,法的突出功能是“去私”,因此实行“以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言、行和事均断之以法,则人民多趋于农、战,进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这一思想和实践启示我们,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相应的规则来规范秩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立法原则上,法律要求统一、稳定,且必须通俗易懂、便于实行
法家思想体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历史进化论的观点,在立法原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法家认为,立法必须考虑法的利弊得失,利大于弊时才可立法,即所谓的“治与世宜则有功”。同时强调法要随着历史的进化而进步,“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4]法家的这一观点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地看待问题,而就某一个历史时期来看,法家强调法令一旦制定就必须统一和稳定,不能“数变法”。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5]法家的法还具有“易知”、“易为”的特点,即法律要通俗易懂,便于实行。
法家的立法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法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过程中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问题,实现科学立法。制定的法律要“与世宜”,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的前进方向。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立法尤其要与改革决策向衔接,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增强法律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执法措施上,维护法制的严肃性,执法必须严格谨慎
法家十分重视法律实施,提出一系列执法措施保证法令的畅通。子产铸刑鼎将法律“布之于众”,彰明法令。法家主张在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要加强法制教育,“以法为教”。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在守法方面认为君主也要受到法律制约,并要求君主以身作则、带头奉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6]“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7]法家认为各级官吏对于法律的维护与执行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君主必须以法治官,严以治吏。法家强调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以“信赏必罚”取信于民。树立法律权威要“不避亲贵,法行所爱”。法律实施过程中亲者、贵者及所爱者三种人最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对这些人同样严格实施法律,则法律权威即可树立。法家强调执法要严格谨慎,不枉不纵,依法处置,“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8]法家虽然强调法律的主导作用,但并不否认道德的作用,提出用道德辅佐法律实施,“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做到思想观念、社会舆论与法律赏罚相一致。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家对法律实施的一系列学说抓住了法治的关键环节。其一,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其二,法家强调贵族和平民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是一种朴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平等是今天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权威,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按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其三,法家强调“以法治吏”,这一点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当今的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肩负着依法治国的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领导干部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其四,要严格规范公正执法,特别要对现实生活中的选择性执法等执法乱象进行治理,解决执法不公和执法腐败问题。同时要使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
从法家“以法为本”、“一断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思想中引申出的法治、平等、民本等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宝贵资源和广为接受的价值取向,是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借鉴。
参考文献:
[1]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14页.
[2]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页.
[3]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4]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2页.
[5]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页.
[6]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06页.
[7]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8]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35页.
作者简介:
3.当代大学生与廉洁修身 篇三
当今社会中,腐败,是一个社会学生的话题,一种让人民群众恨之入骨的现象。一个个腐败的现象让我们触目惊心,多少社会精英,人民的公仆,在腐败这个恶魔的引导下,无视人民,无视社会群体,为了自我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结果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成为历史永久的罪人。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什么当代青年是那样抵制贪污腐败的现象,可为何他们却成为了主角?是什么导致他们走上了不归路?明知前方是悬崖,却不顾后果往下走,难道我们后一代真的是越来越腐败了吗?不是,是我们淡忘了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一味追求时尚,快乐,富有,贪婪的意念就此蔓延着,导致我们新一代的孩子都不知道应该做一个廉洁修身的人。作为大学生的我能干什么,应该如何做?可就在我们大学生活里往往仍存在各种腐败的现象。就好比在竞选班干部、学生会成员等一些活动中,都可以听见许许多多的人在讨论,现在不知是什么社会,只要有关系就能选上,就算你怎么优秀你都是白费力气。大学生也同样发生这种事,这件事确实不是件简单的问题,倘若将它置之不理的话,我想我们的国家将会重复历史,悲惨的命运同样会降在我们身上。
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我们——大学生,拥有光明的前途,充满美好的希望,如何担当起未来的期待?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贪污腐败的现象从本身做起,从小做起。想想正在山区支教的人我们会更有动力的。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徐本禹,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作为一个特困生,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2003年他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但他却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生命也可以这样的有意义。他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住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但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具有廉洁修身的可塑性。青年的人格尚处于为定型阶段,是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它使大学生获的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为的可能性。另外,廉洁修身是人生美的的一部分,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总需要人生的其他美德加以烘托和支持,需要丰富的道德储备作为基础。在大学生身上,虽然有某些道德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优势,如对同类的同情、对父母的义务等,这些美德伟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伦理资本,使大学生的廉洁修身的可塑性大大加强。再者,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外在压力。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社会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最后,社会理想人格也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提供了榜样示范,因为现阶段大学生推崇的是知识、文化、修养和财富兼备的理想人格。
4.创新思维与当代大学生论文 篇四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当今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在创新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但是往往由于受到各种创新思维障碍的影响,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思维
影响因素
培养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二、制约中国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按备课本按部就班地上课。不习惯于以答疑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讨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开拓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今高校教材和课程内容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在许多方面比传统教材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其更新速度仍落后于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在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尤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且教学内容好多脱离实际,没有针对学生的思维现状和要求来科学地设置相关课程。实验课程缺乏创新性
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实验一直是理工科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实验方式安排、科研条件等原因,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很多实验是重复教材或讲义上的步骤,没有新意,可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学生做的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探究性的实验,制约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创新能力。
考试制度的僵化
长久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学会了各种应付考试的方法。现行考试制度直接导致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反映在学生的思维结构上就是逻辑思维强于形象思维。学生只注重学业考试和学分的过关,而忽视了独立探索新知识能力的培养,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授课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有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可见,培养教师的创新作风是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2、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另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 2 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2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思想—经典教程 3 百度文库
5.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篇五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2010年9月11日,我怀揣梦想、满怀期待地踏进拥有108年光荣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在大学这个舞台上,书写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在新生开学典礼上,钟校长就强调过作为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北京师范大学,所肩负的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
钟校长激励我们要心系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弘扬北师大“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把完善自我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朴素作风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刻苦学习,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态度,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伴们学习,向实践学习,高质量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要开阔视野,适应21世纪的国际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宽国际学术视野、了解国际学术动态、站在各领域世界发展的前沿,利用各种教育创新项目增强国际交流能力;要恪守学术规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用真实的数据描述客观现象,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总结客观规律,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术成果,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上,刘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向我们讲解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校训所体现出的北师大人高远的价值追求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钟校长和刘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指明了方向,而且还让我深深思考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现如今作为五四精神忠诚的继承者,我们的使命已经不再是“救国、救民”,而是“强国、富民”。
汶川特大地震中,全国各地大学生共同战斗,重建美好家园,涌现出了很多无私无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捐款献血,表现出了爱国爱家的情怀,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力量,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品德,表现出了不畏艰险的精神,同全国人民一道迅速投入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灾难让年轻的群体经受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80后的大学生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国人为之动容,令世界刮目相看。
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赛场文明志愿服务、平安奥运志愿服务、改善城乡环境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这其中有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服务奥运,为奥运客人提供各种语言翻译;有通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服务奥运,承担起赛场的升降旗、奥运住宿服务和奥运餐饮服务等;北京奥运会让大学生志愿者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欢乐和激情,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大学生在承担社会使命和责任方面所表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虽然当时的我还没有步入大学这个集体,但是从电视上看到大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我都为之敬佩。
现如今,我步入了这所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的高等学府,更应该以一名合格的“北师大人”来要求自己,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将自我的发展同国家、社会的发展相匹配,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想要更好地承担社会使命和责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经历了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和新生军训,我们开始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过硬的本领只有发奋刻苦才能获得。经过将近半年的学习,我终于切身感受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于中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难度,内容上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等特点,方法上也要求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学宝贵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下苦功夫,学到真知识,练就真本领。同时要做好“三个结合”,坚持学好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坚持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术业专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二、积极关心国内外大事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知行统一,将知识变意识、观念变习惯、规范变行动,把道德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更好地担负自己的历史责任。
三、争做一名合格学生党员
“学生党员”要在群众学生和团员学生中起到模范作用,时刻牢记党、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学生党员”也是一名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比别的同学更加刻苦努力,要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范围内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在广大同学当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我们在组织上入党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因为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却要一生一世。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是共产党员,然后才是学生,应该和其他正式党员一样,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应该用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而不能混同于一个普通学生。我们要正确做一名学生党员,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我们大学生要珍惜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对父母和家庭负责;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真诚奉献中才更加绚丽,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我们要努力在大学四年里,以优异的学业成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6.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 篇六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84-02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当有的基本道德素质。诚信的人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得到社会的青睐和发展事业的良好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树立诚信在内的正确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从意识转化为行动,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当我们的大学生对于诚信的素质修养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人生就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更好地把握每一个宝贵的人生机遇,把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国家助学金申请、助学贷款还款存在不诚信行为
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不讲信用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的实效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在申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许多学生为了获取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夸大自己的贫困程度,甚至少部分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亦谎称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学生家长找熟人打招呼,增加了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难度。个别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的贫困学生,不知道珍惜用好这笔钱,而是挥霍一空,在老师同学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二是助学贷款未还款率高居不下。国家对扶持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有两种,一种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一种是高校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入学前在其户籍所在地向经办银行申请的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提供抵押物,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但是学生不能如期偿还助学贷款,令人对未来还款情况感到担忧。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二)考试诚信缺失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几年所参加的考试有很多种很多次,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大学生却将这一问题功利化了。尽管各高校都制定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进行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要求,但学生的作弊还是屡禁不止,作弊方式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大学生能接受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接近一半的学生曾经有过作弊行为。的确,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大学里已经是普遍存在的无争的事实,作弊者手段越来越先进,有的还为考试作弊专门制定了一套详细周密的计划,手机、微型耳机遥传信息,请“枪手”代考,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作弊的大学生完全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三)网络诚信缺失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互联网在大学生生活的普及程度也与日俱增,在网络的群体中,大学生已占据了主流。网络的盛行,促进了知识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隐蔽自己,进行网络欺诈或者利用网络发布、散播虚假消息,甚至还有的利用网络技术来攻击他人网络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思想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的教育,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以达到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尤其应该从“诚实”、“守信”等人与人交往的最基础的道德规范进行教育。然而,部分高校在思想工作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仍不够。一方面,学校在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下,片面追求及格率和就业率等,部分高校重智轻德,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致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这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在形式上往往偏重对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的思想教育势在必行。
(二)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开展方式,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社会要加强对诚信教育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勇于揭露和批评社会上不诚信的、违背社会道德原则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高校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育人环境,特别要强调教师在高校诚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在工作上要树立榜样作用,在学生中做到言传身教,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力量来影响和激励学生。通过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和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凡事从诚信出发。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信用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并记入学生档案。通过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促进大学生自觉养成诚信的习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家庭作为诚信教育起步的第一阶段,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家庭生活教育之中。同时,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并根据诚信度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与评先、评优等方面挂钩。只有奖惩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诚信体系有序运转,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要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大学生的自律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表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自我约束力的形成,诚信教育就不能够奏效,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依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处处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自觉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要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要从思想高度上认识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形象,自觉做到诚实守信。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诚信道德意志力。在考试、求职面试等激烈的竞争面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自觉养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作风,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言而无信的不良风气。最后,积极开展内在的自我道德评价,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经常通过反省自己,检验和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诚信倾向,并及时改正和克服,从而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观。
(四)建立网络诚信管理系统,提供诚信评价监督的网络平台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也是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现在只需要花一分钟就能知道过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知道的事。高校道德教育的阵地也不能再固守以前的、旧的教育模式。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首先要占领这个高地,而不是去封锁。通过网络建立诚信档案、奖励诚信行为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在诚信的评选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来自上级的监管外,高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诚信管理系统,让学生或者是其他人群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和评价,通过为学生提供诚信查询和评价监督的网络平台,提高诚信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诚信教育应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感恩、诚信意识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它是不断内化、不断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实施感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在力量,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诚信教育观点,提升人生境界,以至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实现自我认知和剖析自己,培养诚信的思维方式。
三、积极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氛围
高校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校园风气,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校园环境建设要把诚信教育做专栏规划,张贴诚信的格言警句牌,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促进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形成,进而使诚信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要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墙报等宣传载体的强大舆论功能,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诚信美德,通过诚实守信的舆论引导人,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的反面教材警示人,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工程,更是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兴旺的大事。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教育,通过不断创新,形成诚信教育的新体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品德高尚的新一代大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正芬.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 赵祥伦,刘丽莉,唐青.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09,(2):48-51.
[3] 黄蓉生.当代大学生诚信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黄治东.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诚信道德[J].教育与职业,2009,(6).
7.当代大学生的饮食与营养 篇七
班级:食安1301 姓名:张锦航 学号:1301070199
摘要: 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 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 代谢旺盛、活泼好动、运动量大, 同时学习任务繁重, 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很旺盛, 营养对他们尤其重要。介绍了人体必需的五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丰富大学生的营养知识,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高校食堂配备营养师,平衡膳食,强化伙食管理等措施以确保大学生的营养供应。
关键词: 大学生;营养;健康;膳食结构
1. 营养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
众所周知, 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 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诸多因素中, 营养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明显。如果营养过剩、不良或缺乏, 都可导致各种生理机能下降, 降低机体的适应能力及抵抗力,甚至致病。“ 民以食为天”、“ 病从口人”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了食物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并保证一定质量的食物, 供机体消化、吸收、利用, 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延续及从事一切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食物是营养的主要来源基, 只有遵循营养学基本原理,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科学安排日常饮食, 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营养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飞速发展,对于有益健康的食物成分及饮食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不断深人, 通过改善饮食条件与食物组成, 发挥食物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人类食物营养主要包括三大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及调节生命活动和参与机体构建的的物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
1.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 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 是人体主要的能最来源。供给能量是糖的主要功能,也是构成神经与细胞的主要成分, 成人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糖6 克。虽然脂肪每单位产热量较糖多一倍, 但饮食中糖的绝对含量远多于肪。而且, 由于血脑屏障的原因, 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因此, 糖位于三大能量物质之首。碳水化合物有如下6 种生理功能。
(l)提供和储存能量, 膳食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和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 主要经葡萄糖的形式吸收, 人体所有组织细胞都含有直接利用葡萄糖产热的酶类, 葡萄糖经糖酵解和三梭酸循环,产生大量受氢体, 最终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受氢体经氧化磷酸化产生高能物质A T P。(2)构成机体和作为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前体,碳水化合物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 糖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是抗体、酶、激素、核酸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蛋白多糖则是骨、软骨、肌键、韧带、角膜、皮肤、血管、脐带、关节液、玻璃液等的重要组成成分。体内许多物质是利用碳水化物来合成的, 如嗓吟、嚓咤、某些氨基酸、叶琳、胆固醇等。再由他们合成核酸、蛋白质及胆固醇的一些衍生物。
(3)参与其他营养素的代谢,碳水化合物与机体的某些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
(4)解毒作用,肝中的葡萄糖醛酸能结合一些外来的化合物, 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等, 共同排出体外,起到解毒作用。
(5)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信息分子, 糖蛋白作为重要的信息分子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保护蛋白质不被蛋白酶消化, 有些蛋白质,如酶和消化液中的糖蛋白,平常不被蛋白酶所消化,是由于分子中的糖链在保护他们。
碳水化合物不仅为人体代谢所必需, 而且它也与人体的健康或疾病有很大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膳食纤维的摄人量与冠心病、便秘、肠憩室、结肠癌、胆结石等病明显相关。
1.2 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构成所有细胞的主要成分, 占机体的15% 一21 %。机体内的肌肉、神经、结缔组织、血液等都以蛋白质为基本成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蛋白质, 加上酸,是生命活动过程的中心性物质, 蛋白质至少有如下8 大类功能。(l)生物催化作用,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有机体新陈代谢催化剂一一酶。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参与下进行的。
(2)代谢调节作用, 有些蛋白质具有激素的功能。
(3)免疫保护作用, 高等动物的免疫反应(im m u n e re s p o ns e)是有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免疫反应主要也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4)物质的转运与储藏, 某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5)运动与支持作用。(6)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作用,蛋白质的再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调节或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遗传信息的表达7)接受和传递信, 起接受和传递信息作用的受体也是蛋白。
(8)机体的结构成分,蛋白质另一个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有机体的结构成分。
1.3 脂肪
脂肪是3 大能量物质之一,具有如下5 种生理功能。
(l)组成机体特别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糖脂、磷脂、胆固醇)。(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肠梗阻病人不仅有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发生障碍, 也常伴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造成维生素缺乏病。
(3)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的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 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对线粒体和细胞膜的结构特别重要。
(4)供给热能, 保持体温。
(5)保护脏器, 脂肪组织较为柔软, 存在于器官组织间, 作为填充衬垫,使器官与器官间减少磨擦,从而保护脏器, 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1.4 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 但又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 且功能各异的微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化学结构差异很大, 通常按照其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肪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 族维生素(维生素Bl、维生素BZ、尼克酸、泛酸、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 1 2、生物素、胆碱)和维生素C。
(l)维生素A , 维生素A 最常见的作用是暗光下保持一定视力, 与预防夜盲症有关。维持上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促进生长发育, 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等。
(2)维生素D , 维生素D 主要与钙和磷的代谢有关, 它影响这些矿物质的吸收以及它们在骨组织内的沉积。
(3)维生素E 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提高运动能力、抗衰老、调节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 提高运动能力、抗衰老维生素E 能保护血管, 改善血流状况,增强精神活力,提高运动能力;(4)维生素K 与血液凝固有关。
(5)水溶性物生素主要以辅酶型式参与体内各种代谢。
1.5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可分成常量元素(m a e r o m i n e r a ls)和微量元素(t r a e e e l e m e n t s)两大类。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钠、氯、镁等7 种元素, 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体质量的0.01 % , 每日需要量在1 0 m g 以上;微量元素在体内中含量不于0.01 % , 每日需要在10 0 m g 以下, 甚至以微克计。
(l)常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如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 大部分是由钙、磷和镁的组成, 而软组织含钾较多。
2)在细胞内外液中与蛋白质一起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护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磷、氯为酸性元素, 钠、钾、镁为碱性元素), 维持神 经肌肉兴奋性等。
3)构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 参加物质代谢。(2)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酶和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许多金属酶含有微量元素, 如碳酸醉酶含有锌, 呼吸酶含铁和铜,谷胧甘肤过氧化酶含有硒。
2)构成某些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如甲状腺素含碘, 胰岛素含锌, 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3)参与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含有多种微量的元素, 并需要铬、锰、钻、锌、铜等维持核酸的正常功能。
4)协助常量元素和宏量营养素发挥作用如含铁血红蛋白可携带并输送氧到各个组织, 不同微量元素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 代谢旺盛、活泼好动、运动量大, 同时学习任务繁重,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 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 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获取一个极重要的时期。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年龄,他们远离父母、家乡,走到高等学府求学深造, 和中小学相比,他们离开了父母的精心呵护, 更多地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断力相对独立地生活。因此, 生活不受约束, 饮食随意性较大,加之营养知识缺乏, 很难做到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在当大大学生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影响了身体健康。
2. 如何合理大学生的饮食和营养
2.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普及营养知识
资料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同大学及专业的学生各不相同,总体上, 营养知识女生优于男生, 医科院校学生优于普通院校学生。研究还表明,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 可以明显改善学生膳食营养。要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营养卫生。建议高校开设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公共选修课,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 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2.2平衡膳食的合理安排
合理营养的原则以及方法是人们促进健康的一个重要工具, 运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只要根据自己的条件, 合理组合市场上具有的各类食物, 就可以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好的营养并不意味着合理组合市场上具有的各类食物, 就可以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中国营养学会吸取西方和日本膳食构成的经验教训, 在我国传统膳食结构模式的基础上, 制定了我国近期成人合理膳食构成指标, 并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一膳食构成指标是: 成人每人每月摄人粮谷类14 k g、薯类3 k g、豆类1 k g、肉类1.s k g、鱼类5 0 0 9、植物油2 5 0 9、蛋类5 0 0 9、奶2 k g、蔬菜12 k g、水果3 k g。这样平均每天摄人总能量10 MJ , 蛋白质70 9 , 可以达到膳食营养基本平衡。
2.3 注重营养早餐, 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
国内外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提供的能量要占全天的30 % , 质量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 3。而在高校内, 10 % 左右的学生从不吃早餐, 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早餐的质量重视不够,早餐食物品种的选择性上随意性很大。因此, 大力推广营养早餐,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学生注意力都有较好的作用。同时, 可由营养师或保健师针对学生的特点, 提供多种营养配方, 满足学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
2.4 强化伙食管理工作
高校应强化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 延长开放时间, 对炊事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从而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卫生且品种丰富的食品, 有利于在校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食堂应当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 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纵观五大区高校男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 有的营养素摄人量偏低, 更主要的是质量不高, 要注意调整改善补充。特别要充分保障大学生们的蛋白质及热量的供给, 不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供给比例P 多供给瘦肉、鱼、奶、蛋、豆制品,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 确保V a 和V o的供给量。在重视大学生的营养卫生的同时,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做到早餐要吃饱, 中餐要吃好, 晚餐要吃少, 三餐的热量分配要科学合理。
8.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篇八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本人于2014年5月,做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采样地点:沧州师范学院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日——2014年5月4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50份,收回50份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比较拮据。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
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两大思想趋势。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
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提出的有关建议
(1).给高校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2)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
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附: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问卷
1.您现在所在的年级?(必答)
A.大一 B.大二C.大三 D.大四
2.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必答)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包含500元)C.500—1000元(包含1000元)
D.1000-1500元
3.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可多选)(必答)
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
4.您平均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必答)
A 100-150元 B 150-200元 C 200-250元 D 250-300元 E 300元以上
5.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费(包括零食饮料)为多少?(必答)
A 200以下 B 200-400 C 400-600 D 600元以上
第 6 题 6.您平均每周上网的费用(必答)
A.10元以下 B.10-30 C.30-50 D.50以上
7.您平均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为多少?(必答)
A 20元以下B 20--40元 C 40-60元 D 60-100元 E 100元以上
8.您平均每月的交通费为多少?(必答)
A30元以下 B30-50元 C30-40元D40-50元 E50-70元
9.您平均每月的手机费为多少?(必答)
A20-30元 B30-50元 C50-80元 D 80元以上
10.若您拥有电脑,其价格为()元(必答)
A.3000-5000 B 6000-7500C 8000-9000 D10000以上
11.您家庭月收入多少(选答)
A.1000以下 B 1000-5000 C 5000-10000 D.10000以上
9.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与教育对策 篇九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席云玲(1953- ),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和德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79-02
一、诚信的基本涵义
由于“诚”“信”二者意思十分相近,所以东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将二者互释,认为“诚者”即“信也”,“信者”即“诚也”,以这种二者互释的方式阐明了“诚信”的本来涵义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千百年来,诚信之德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结合点,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之一,诚信对于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这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否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诚信品质,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担当起相应的诚信责任。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2.大学生诚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内在要求。人格,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体所追寻或讲求的在社会上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或规范。从对良好人格的属性规定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期望来看,大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表征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恪守诚信的规范。只有恪守诚信,才能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其良好人格才能得以具体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恪守诚信应当成为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基本取向,并通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带动,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良好人格的重要定位。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是社会对大学生做人的一种起码要求,更应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约束。
三、大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见利忘义,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严重。考试作弊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尽管大学生身经百“战”,练得一身“应试”的本领,也早已熟悉考场纪律,但在各类考试中仍有很多学生敢于以身试法。小到平时开卷考试,大到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存在舞弊现象。而且,作弊现象已有了恶化的趋势: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变得比较坦然;三是作弊手段不断创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作业、论文等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由于教师所教的学生较多,每次批改作业时都是部分批改,使得抄袭作业的学生容易蒙混过关,而撰写论文时,顺手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平常事,甚至近半数的大学生对此表示理解。
2.逃避偿还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当前,在高校中存在着十分尴尬的逃避还贷现象。部分大学生在贷款中不重信用,缺乏应有的偿还责任意识。2001年,广东省某高校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有近2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手段恶意逃避还贷。
3.人际交往浮躁功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信用不足,校园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有同学关系,也有师生关系,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诺而无信,借同学的钱物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到附近的个体商户赊账,毕业后一去不返,不了了之。诚信意识的缺失、失信行为在校园内的泛滥,损害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诱发人际关系的危机和冲突。有些大学生日常支出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虚荣心强,在校不认真读书,而是比谁钱多、比穿名牌服装,结果,其开支远远地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
4.求职择业弄虚作假。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大肆捏造虚假履历、证书;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合同、责任意识淡薄,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频繁跳槽,草率毁约。
5.网络道德低下。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特点,使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为不道德者提供了机会。大学生是最先追逐网络的一族,网络的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使他们做出了各种不道德的行为,突出表现在说谎上。由于在网上经常说谎,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也慢慢变得不诚实了。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在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时,首先要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入手。社会上失信现象比较多,这是由于失信成本比诚信成本低很多,但是收益却很大,所以,尽管风险很大,仍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同时,由于法律的漏洞与滞后,也使很多失信的人能得到“便宜”,让学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于是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2.传统道德信念缺乏。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缺乏,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家长只注重升学,不重视道德教育,使学生对传统道德的信念无暇顾及;另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对德育的轻视,使德育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了脱节。
3.大学生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要探究大学生诚信危机存在的根本原因,还要从他们自身谈起。首先,当代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分数至上的观念引导下,他们对诚信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对于人生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没有合理定位,道德目标简单化、功利化,对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追求仅停留在不违法乱纪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上,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与自省。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脱節,自律意识不强。在有人监督、有外力限制的时候,部分大学生还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一旦外力消失,许多人就忘掉规范、准则。另外,大学生缺乏以辩证的、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诚信风气的影响。
四、扭转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对策
200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中小学校,对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将社会、家庭这两个因素纳入到学校诚信教育过程中,形成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合力。
1.加强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对学生传播各种知识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地,要加强诚信教育,首先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应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研究诚信教育的特点,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培养诚实守信品德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计划,合理安排,有效开展。
第二,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同时,要将诚信教育生活化,在现实生活的细节中体现诚信思想,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第三,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评价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通过诚信评价,不但可以使诚信理论的社会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还能使诚信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大学生通过对是非标准进行讨论以及对善恶观念、行为好恶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可以加强道德意志,达到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评价过程又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进一步培养诚信品质和诚信意识。在确立了开展诚信评价的必要性之后,还要建构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形成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最基本形式,是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的第一个场所。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好的教育的时刻。”因此,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文化修养、言行举止、教育观点、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圍都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孩子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时,虽然家庭教育已不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固有的血缘、感情、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仍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家庭只有和学校相互支持、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积极发挥社会的调控作用。除学校、家庭外,另外一个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就是社会了。社会的特殊使命是调控,即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理应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个社会中,各种机构组织,尤其是社会大众传媒都应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大力宣传诚信思想和文化,坚持正确的诚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诚信事迹,表彰诚信行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实守信光荣的社会舆论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韩丽丽.建立开放式大学生诚信档案[J].石油教育,2004(1).
[2]赵定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徐小路.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策略谈[J].思想.理论.教育,2002(4).
[4]黄敏.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2(1).
[5]陈和潮.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浅析[J].金融与经济,2002(11).
【依法治国与当代大学生】推荐阅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12-11
依法治国理念的构成与深化10-14
依法治国与青年使命活动总结12-15
关于大学生依法治国心得感悟06-16
依法治国习题08-25
如何依法治国09-08
依法治国含义10-08
浅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07-04
四中全会依法治国08-25
社会实践依法治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