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6-23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精选8篇)

1.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一

摘要:

水文通过对高校公共休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休育理论在休育教学中琴乏应有的重视,休育教学主要强调技术教学。按照规定的几项教材向学生灌枯一些运动技米,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既无参加休育搜炼的愈识又无科孕地进行休育极炼的知识写方法。作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加强休育理论和应用方法的内容,以提高学生休育认识术平,传搜朴学健身才法,养成终奔徽炼身体的习惯。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理论

1、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体育理论课时数少。

目前,各院校体育理论基本上是执行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后称(纲要)〕为标准,<纲要》规定体育理论课不得少于总学时的这项规定看上去好象比97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后称(大纲))中规定的每学期体育理论教学为2学时多3倍的时数。我们认为(纲要)中规定的体育理论课时数与技术课教学时数还是相差甚大。要使学生首先了解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施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然后要学生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加上各种项目简单的规则和技术原理,如此分配下来,1296总学时的理论课,就难以应付,然而1296总学时的理论课对有系统教学的选项或选修班来说就更不能满足。

(2)高校体育理论尚无统一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载体,一本好教材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和学相得益彰。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尚无统一教材,各院校自行规定教材内容,不够统一,一方面会造成授课内容不一致,院校与院校之间不能及时联系,相互间的交流亦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教材内容和中学知识相衔接,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3)技术与理论相脱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从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方案,都突出了技术教学,相应的体育理论教学被忽视,甚至出现技术教学与理论相脱离。分析其原因有:

一是教师本身思想上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二是有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时有限,很难给学生讲清什么问题,理论课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三是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中难以做到使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很好匹配。四是体育成绩的考核往往与体育理论无关。

(4)教学计划不落实在。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计划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突出的表现在雨雪夭,由于相当多的院校无室内场馆,即使有室内场馆,也因数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无法进行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有些教师不注意利用因雨雪天不能上实践课之机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而是通知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就连计划内的理论教学,也由于不考核,不检查而放任自流。

2、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人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体育不能用单纯的自然科学来解释,也下能用单纯的社会科学来解释,就这一点决定了体育的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卜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1}体育教学必须按教育理论的要求,确立其教学的目的、任务、阶段性目标1本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树立起“终生体育”观念。

(2)体育教学必须以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揭示说明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社会功能二体育的价值以及1本育的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体育的深层次认识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意识。

(3)体育教学必须贯彻马列注意毛泽东东思想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本育教学须以仪本解剖学和运劝生理学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结构,机能和体育运动与入本各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变的关系。

(5)体育教学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保健卫生和我国优秀的传统养生学知识、促使学}i学全科学锻炼身体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6)体育教学必须以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3、关于加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建议。

(1)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管理系统。

现今,我国高等院校休育的行政系统就是体育部(教研室夕,而体育部(室)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体育教学,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体育部〔室夕没有专门管理理论教学的系统。多教师认为理论所占学时比较少,用不着搞专门管理工作。大学生已经接受过十几年中小学体育教育,可以说他们在运动技术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理论知识却异常贫乏。体育不仅肩负着身体锻炼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围绕运动实践产生了大量的人体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正是指导身体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体育部〔室夕应专门成立理论教研室,教研部室夕主任应重视管理工作,加强理论教材与教具的建设,并合理地调配理论教学人员,抓好管理工作。

(2)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和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相关的学科是众多的,要求掌握的知识量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胆地进行改革,突破《纲要)的框框,增加理论课时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强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据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的经验,笔作提出建议:体育理论课时数应占体育课的25%为好。

(3)统一体育理论课教材。

在我国,高校体育是必修课,高校体育理论是大学生体育课程的高级内容,应当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较系统地掌握有关体育的产生、发展、原理、作用、价值以及它的运用。为此,国家应编写统一的教材来规范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编原则要科学,即由浅入深,自成体系,道理详实丰富,条理清晰,科学合理。

(4)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对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的指导作用。

身体的运动是体育的主要特证,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教学要占重要的地位和很大比重。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所以此段技术技能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个深度和难度不应体现在让他获得多么高的技术、技能水平上,应体现在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生物力学知识来理解运动技术技能形成的原理和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运动生理学知识来懂得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人体的发育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怎样对自身进行测定和评价来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上。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达到“知其所以然。”

(5)加强电化教学的各种手段,严格考试制度遇到雨雪夭无法上课时,应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利用幻灯片、录像及有声教材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育助于他们在体育实践中尽快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同时要严格体育理论考试制度,学期结束后,必须进行考核,检查学生对理论课内容掌握的好坏程度,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2.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二

一、加强体育课程的合理 设置

( 1)确定体育课的层次性。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与分析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知识,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层次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体育赛事,并且对自身的健康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也成为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与智能水平, 在理论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加深相应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 2)有效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了达到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放松,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提高群体意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给予指导,这样才可以更加巩固教学质量。

二、扩展体育教学的内容

( 1)扩展教学科目。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也就是要扩展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科目中,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生活常识、娱乐等方面的涉略,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随着体育教学科目的不断完善,其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并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增加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实现了终身体育这一目的的达成。在选择体育科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与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进一些时尚、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地域特色等情况进行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

( 2)加强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主体地位认知的过程中进行灵活展现。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基础都是各不相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落实因材施教。除此之外,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 尊重其学习意见,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教学组织当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取一定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这一教学目标。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 1)深化知识结构。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且随着学生诉求的多样化发展。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背景的了解与掌握,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水平,结合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组织,这样才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 2)加强能力培养。在教师具备的教学素质能力中,科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规律,积极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在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促进了公共体育课的全面开展。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具有非常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蕴涵着一定的个性发展。结合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相关情况,阐述提升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途径,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积极采用科学手段,促进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促进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3.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2-01

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好是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增强国家实力。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果开展教学的创新工作也成为了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为了有效实现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情感角度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始终处于积极、自觉的状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的研究理论多于实践。

体育教学的相关论文逐年增多,一方面是体育老师需要评职称;另一方面是理论研究简单过实践动。这种现状造成教师们都乐于写论文,而不愿意把论文中的理论用于实际教学当中,造成了理论多于实践的现象。

(二)轻视教学研究,体育教学缺乏规范。

体育课是体育老师用于实践的最佳时间也是体育老师大部分用于实践的时间。然而目前的许多体育老师,很少珍惜体育课的时间,去研究体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往往让学生自由练习,没有运用自己所学的体育教学理论来上好一节课,更不用说利用每一节体育课,来研究自己所学到的体育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这对我国体育理论的实践运用的发展很不利,如果每一位体育老师把多一点心思用在研究和实践体育教学当中,便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合理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学效果的达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基础上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使学生在体育中获取快乐学生是否能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互动的设计。比如说,大一的学生由于刚刚入学,无论是体育运动意识还是时间的合理分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二的学生则是学习任务少,时间比较充足,但运动激情却稍有减退。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 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其次,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且复杂的活动,如果想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首要前提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而就传统体育教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命令和服从,根本谈不上快乐。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感受外界的影响,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喜欢上体育运动,逐渐将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

当前,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都是反反复复地对动作进行练习,对关键动作进行解析等,这些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喜爱慢慢消失。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将枯燥的教材内容情景化、游戏化,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快乐之中,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成功的一半。随着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使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也成 为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每节课都为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东西,使学生不断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创新,在对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原本的教材内容为基础,内容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同时还要注重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实现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 “用心上课,用情上课”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其良好的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把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 有吸引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想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首先应该让学生喜欢自己,只有对教师产生好感,才会喜欢上教师所上的课。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创新研究是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的关联基础,提高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雅丽.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探讨[J].运动,2012(21).

[2]熊涛,黄靖钧.高校体育中快乐体育教学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3]毛振明,吴键,马铮等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4]席连正,冯莉萍,珠海大学园区“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2)

[5]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等,“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高教探索,2012,(2)

4.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四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因此,公体课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女生的特点做好思想教育,端正学习动机,不仅是调动女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也在培养2l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第一,利用雨季室内课向学生宣传新世纪的教育方针,讲述我国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以及体育锻炼与健康、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第二,通过谈心和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在交谈中笔者发现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身材苗条匀称,害怕锻炼后身体会发胖。这时笔者就会向这些同学说明锻炼不但不会使身体发胖,反而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健美、长寿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她们的顾虑,提高她们的认识;第三,对女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时不能完成动作的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她们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第四,建立经期卡片,进行生理卫生辅导,加强经期卫生教育,并适当适量地安排其参与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保护帮助,消除学生害怕害羞的心理,同时场地布置要尽可能远离男生和外界的干扰。

1.2 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有利于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打好学习基础。根据女生的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选用增强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练习,作为“课课练”的内容,并根据练习的性质、强度将它们分别安排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每学期的素质练习内容要统筹安排,安排时要注意兼顾上下肢的活动,以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练习还要有利于主要教材的学习。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女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速度耐力,提高肩带肌、腰腹肌和骨盆肌的力量。由于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容易引起疲劳,因此,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注意在一堂课上素质练习内容不宜过多,可采用“轻重量、短时间、快速度、重质量”的教学方法。

(2)身心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手段要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身心准备活动,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体处于良好状态。根据身心准备部分的内容安排准备活动,可将徒手操、拍手操、轻器械体操、辅助体操、游戏等编排成准备活动操;练习投掷类项目前,可做双手操、实心球操、角力游戏等。做操时,既可做定位操,也可做行进间操;可统一做,也可分组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女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及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慢跑或队形变换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步跑、高抬腿跑、后登跑、跑跳步、单脚跳等专门性练习。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还可利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皮筋开展准备活动,也可将跳绳游戏和各种不同姿势的走、跑、跳、投的动作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季节的变换,以教学任务作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安排教学内容。太极拳、排球、投掷及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应安排在夏季;耐力跑、登山、跳跃及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应安排在秋季未或冬季;球类、武术四季都可以安排;技巧内容不宜安排在夏季。也可考虑选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例如,踢毽子、打沙包、苗族手打毽等。 投其所爱,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女生对耐力跑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一昕上课的内容是长跑就害怕,不愿意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曾采用间歇跑、定时跑、顺地形跑、越野跑和走跑交替等方法进行教学,但效果不理想。后来笔者发现女生很喜欢跳绳,乐此不疲,于是便把耐力跑结合起来,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短绳,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评比跳绳的速度,或进行行进间跳绳比赛;长绳,同样将学生分组,进行定时的组员循环跳绳比赛,还可以在跳绳现场外,组员循环行进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障碍物。这种方法运用于人数少、跑距长、间歇短的定时跑效果较好。

笔者就此方法进行了试验,有50名03、04级的女生参与了试验。笔者先将这5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跑的方法进行训练,另一组采用跳绳的方式进行训练。一个学期后的结果显示,在800米测试成绩中试验组的米成绩要比常规组的好,其优、良、中率都提高了12%。

(4)合理安排课堂上的运动量。女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较差,因此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一般采用密度大、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为好。课堂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要保持在130一135次每分钟,最高不宜超过170次每分钟。如果要做运动量较大的练习,须增加间歇时间、减少密度。在课堂上的教、学、练和放松部分及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各自进行一次自我心率测定,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机能状况和恢复情况。

(5)课堂放松活动要轻松愉快,形式多样。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放松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队形也可不按上课时的队形集合,可在原地排成各种图形队列,边歌边舞或做些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也可自我按摩或两人互相按摩,并通过深而缓的呼吸来调整和放松,还可以想办法引导同学们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

1.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1)采用多样的方式来组织练习,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采用游戏来进行。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的动作时,可运圆周接力赛跑的游戏来训练,不仅有助于弯道跑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适当地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运球、三步上篮时,可进行动作评比,看哪一组的动作质量高、“三步”做得标准、上篮命中率高的同学多。这样既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又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努力提高讲解与示范的质量,教师的讲解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来开展。讲解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标准、流畅而优美的示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 结语

5.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教学艺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挖掘其潜能;教师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的同时也易形成风格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并能不断地提高、充实自己,保持教学与社会同步前进,同步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 教学风格 同步发展

一、引言

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教学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高职教师对教材安排、教法处理上考虑不周,不能将学生对游戏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那么,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很难保证。高职体育课程中受到内容、课时安排等的限制,加之体育课大多在运动场进行,受器材、天气、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所以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灌输式”的旧式教育。

就以上问题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07级普高班女生班人学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女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并有81%的女生对体育中长跑项目(800m)没有信心等现象,在经过大学为期5周的体育理论辅导和5周的体育课实践后,女生对体育课的看法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最初的不喜欢状态到愿意接受,最后到学期末时都表示希望能多上体育课。实践证明在高职高专体育课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进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达到促进健康和终身体育教育目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健康观念;就教师而言.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和完善教学艺术手段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易形成健康积极的个人教学风格,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地提高自我、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社会同步、与世界同步。

二、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生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交替兴奋与信息输人数量、内容、速度有关,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大学体育课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体育课无疑能促使大脑皮层中的酶的活性增高,各种认识活动加强,从而兴趣盎然,思路敏捷,想象力丰富,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间部分达到高峰。

根据这些规律性变化,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堂的准备部分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其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

在进人到教学的基本部分后,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水平,这样教学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学习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项目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主要练习本课的重点、难点技术和技巧,难度以适应意志力活动变化为主线,以利于提高意志力的效应。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学生的体力逐渐减弱,注意力和意志力明显降低,在这部分应安排一些运动负荷不大,轻松舒展的体操或舞蹈组合来做整理部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次体育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轻松摆脱以往中小学时代对体育课的错误感知,以及对旧模式体育课的厌恶情绪。体育理论课应增强大学生对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感性认识,逐渐让其升华为理性认识,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科学的终身锻炼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的,为贯彻落实我国全民健身教育,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努力,也是高职高专教师应尽的一份力量。

三、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发展个性的特殊效能。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学生个性,把其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近来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提出:“培养富于个性的学生”,德国强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芬兰把发展个性和培养身心健康组成一体,俄罗斯、美国也十分重视个性的培养,在我国心理学界比较一致的定义是:“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而影响个性成型的条件为“遗传是前提,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是起主导作用”。也就说明个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成型的大学生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首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包括观察力、竞争力、应变力、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有的能力需要在逆境中磨练,在压力中产生,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要注重倾向性,又要注意专业的要求,所以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既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又要注意严、宽结合。 其次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需要的是个性源泉,没有需要就谈不上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兴趣则使人积极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需要可归纳为:强身健体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技能技巧的需要等。

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上述需要,这样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每个人也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科学的热爱,保持与社会的体育发展同步协调发展。

四、体育教学艺术应注意教学语言表达艺术

精堪的语言艺术在体育课教书育人方面会发挥很大作用,文明、简练、准确、幽默、又富逻辑性的语言,不仅可以运用到技术动作的讲解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里,有助于陶冶良好的教学情感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乐学情绪得以展开。而教师正面、积极、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同样会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时机,提问的内容同样需要研究和探讨,都必须十分讲究,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要有启发思维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老师必须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以尊重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采取激励、鼓励的原则,以达到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和荣誉感,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一些动作出现缺点、动作发生错误或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以指导、激励,而不是指责、放弃,这时学生最担心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冷嘲热讽或者轻视。如果评价分析处理得不好,不仅不利于动作的纠正和提高,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相信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会记住任课教师风趣幽默、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体育情结,而教师在不断探索语言表达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积极的、进取的态度用语言的形式激励学生,长期如此不仅能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还能够不断鞭答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教学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6.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六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也在大步向前推进,取得了许多可喜效果,中职体育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于青年人身体素质的要求。本文就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阐述。目前,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如何深化素质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未来工作的目标,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当代社会对于青年人的思想品德、文化、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素质教育能够很好地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想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放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就目前来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指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五个方面。在进行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改革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惯性,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由“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到“健康教育”,在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学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各项制度措施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合理

中职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旨在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但是在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不是以终身锻炼为目标,而是为了实现体育达标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做无疑本末倒置。学生为了应付体育测试而进行体育锻炼,教师为了使学生体育达标而进行教学,这样就冲淡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学生不可能为了提升身体素质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从中职教育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没能好好地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无组织无纪律现象非常普遍,由于这些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对于前途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生活也很迷茫。不仅文化课基础较差,体育技能也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当下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没有给予该问题足够的重视,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没有注重素质教学,仅仅停留在跑、跳等基础动作环节。这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体育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导致的。

3.教学方法不能够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沿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存在多年,早已根深蒂固。教??不善于寻找课程当中的互动点,这种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体育本身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没有体现出它的互动优势。一些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却出现了仅仅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内涵的现象,导致教学过程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4.资金落实不到位

现在的职业学校,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器械,但是对于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却明显达不到要求,厚此薄彼,直接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1.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中,一定要与时俱进,使得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适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一定要重视“健康第一”的目标,纠正以往错误的道路,让学生能够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体育达标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展开分层教学,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3.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平等地位的首席,因此,要转变过去主导者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自身“教、导”的作用。在原有的体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等。这样,学生能在参与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体育运动。

4.改革体育考核体系

到目前为止,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还仅仅局限于跑、跳等环节,学生完成了教学考核就完成了任务,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依此展开,这是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只有改革体育考核体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兴趣,才能有不竭的动力终身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讨

1.建立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

由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多样性,在制定教育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存在的差异,让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不同的情况,在进行同一个项目的训练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将锻炼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为每个等级上的同学,分别设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同一等级上的同学,也要根据性别、具体身体状况等划分不同的组别。通过具体的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潜力的发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提升学生的自信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中职体育教学改革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目标更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目标更符合学生实际,这样目标达成后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现代化体育教学要能够鼓励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教学任务制定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良性制约机制,以促进学生在集体中不仅个人要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激励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锻炼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做好记录,并且给予及时纠正,不断提升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五、小结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打破以往用分数衡量一切学生的传统模式,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量。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7.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革命, 以知识为主导、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经济加速涌现, 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日益演变成为全球范围内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创新即“更新”、“创造”, 目前对其含义较为全面的理解为: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 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2]。

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出现。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主要渠道的高等体育院校, 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专业面窄, 评价形式单一, 教学设施落后, 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创新意识淡薄等[3,4,5,6,7]。高等体育院校如何使大学的共性与体育特有的个性有机结合, 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体育专业学习更好结合, 是摆在高等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1 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

目前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中, 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1) 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不相符合。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使用周期长, 更新速度慢, 创新内容少, 满意度不高。部分教学内容不能符合社会发展, 与现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不相符合, 缺乏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内容[8]。

(2) 培养目标定位不能适应目前要求。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及身体素质的强化, 而现在的体育观已经从增强体质转变为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 一专多能才是发展方向。他们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体育技能, 还需要对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学、体育人文科学等有所了解, 做一名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3) 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新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是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主流, 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有了尝试, 如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但绝大多数高校还是采取稳妥的传统教学法, 而新型教学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制约。

(4) 缺少教学实践。目前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方案中对于教学实践重视度偏低, 过多的要求知识、技能的掌握, 却缺少传授知识能力的锻炼[9]。

(5) 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还处于以成绩为主, 分数定输赢的时代, 而分数仅仅代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也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校期间的表现等因素。

2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无限潜力, 就看我们如何采取措施, 如何实施方法去激发。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当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通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使学生能够自主去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可以尝试增加应用类课程的课时, 比如计算机、英语口语、体育英语等。专业课程方面, 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科融合, 减少纯理论的课程。比如在篮球课中加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等学科知识;在健美操、体操课中加入体育绘图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在理论课上加上相对应的技术演练, 或者将理论课的上课地点改到相对应的室外。例如扬州大学在运动训练课程中, 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期间带领学生在田径场上课, 这样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过程, 直观地了解到运动员训练的内容。不仅能改变理论课的枯燥无味, 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理论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 要紧跟社会进步的脚步, 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 增添新颖的内容。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 在校园内开设了轮滑课程、拓展训练、保龄球等新兴体育课程内容, 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精简, 减少纯理论的内容, 增加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加快从以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向以学生兴趣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转变。

要使课程内容深入浅出、知识丰富, 不仅仅要突出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 更要加强如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文化课教学。减少知识性内容的传授, 加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从侧重获取知识到侧重增强学习能力的转变。

2.3 构建体育教育专业的创新教学法

2.3.1 从灌输式教学到创新性教学的转变

冷余生教授在《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中提到教学方法的功能趋向于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强调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10]。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 大胆尝试创新型教学法。例如美国SPARK教学模式, 往往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在上课的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2.3.2引入多种教学方式, 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丰富多彩的形式, 大力提倡有利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

(1) 自主教学: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以问题导入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知识和答案, 并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战术课中, 教师往往只提供一队的进攻战术或防守战术,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出另一队的进攻战术或防守战术。而对于一些技能性课程, 还可以开展学生相互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在教中学, 加深印象, 并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某一个情境或问题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体育拓展训练往往就是通过增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最终让学生自己参透其中的道理[11]。

(3) 实践学习:增加实践课程设置, 拓展实践内容。如增加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社区健康咨询和健身指导等活动, 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赛事的竞赛、裁判或服务工作, 使学生的实践基地由原来单一的校园拓展为体育场馆、竞技赛事、健身中心、社区, 甚至整个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获得新知识, 极大地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活力。

2.3.3 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 转变为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式。以成绩为参考, 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分析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的评价[12]。

评价体系可以结合多种构成元素, 如:

(1) 课程评价:根据自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教学方法、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案例评价:根据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对学生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应变能力等作出综合评价。

(3) 实践评价:在各种实践活动中, 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应用和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综合评价。

(4) 考试评价: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加入随堂口试, 同学直接互相出题, 自己考自己的形式。

(5) 学生互评:通过学生对彼此在课堂的表现, 以及参与活动的表现来互相评价, 互相指出不足, 互相给予鼓励。

总之, 要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 应努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3) :118-121.

[2]郭培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新校园, 2014 (3) :110.

[3]于军, 张昌言, 周曰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体育与科学, 2002, 23 (5) :60-62.

[4]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3) :118-121.

[5]孙静.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2 (2) :87-92.

[6]吴迪.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 23 (5) :104-105.

[7]刘飞霞.试析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30 (11) :113-114.

[8]邰崇禧, 汪康乐, 陆升汉, 刘昌亚, 高凤明, 程丽平.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3 (3) :87-90.

[9]于奎龙.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20) :64-66.

[10]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1996 (2) :59-65.

[11]黄陆.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5 (3) :146-148.

8.关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30-0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空前活跃,新模式、新思想、新教法源源不断,这证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实现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竞技体育教材比重非但没减少还有所增加,教学内容繁杂,缺少趣味性,健身效果不好,因此学生不喜欢学,激发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体系、考试体系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不能让学生形成“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强化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文化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为依托,研究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等。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它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诸如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科学研究,对运动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体育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于各种体育思想和观念、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探讨等。因此对高校体育中对体育文化中的精神层次方面的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

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中的表现通常是以各种各样大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体育周、体育节、课余体育比赛等课余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竞技性和参与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普遍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娱乐,同时给大学校园体育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学生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道德理性的责任。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让学校体育的含义一改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意义,并正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学意义广泛的外延,使各大学都特别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人文熏染和人格重塑。在把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义的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用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的同时,学生也通过对体育的了解、参与、享受,自觉或自然地接受积极、健康的人文熏染和人格塑造。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意识,娱乐怡情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强身健体功能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都符合当今体育改革的潮流。

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训练,充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端正严谨的体育锻炼态度。老师要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体育训练,并及时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评。老师要吸取西方教育经验,采取鼓励性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快乐运动的氛围。体育教材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革,除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教授外,多安排一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趣味性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不仅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明白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并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个性化空间。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设置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对体育运动的形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之相应,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使得体育艺术类课程空前繁荣。这类课程“由融入了艺术成分的、具有较高艺术性、能激发人的情感、发展人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一系列‘体育艺术项目课程组成”,如交谊舞、瑜伽、健美操等。根据邱建刚先生对四川各高校的调查显示,89.1%的女大学生会选择这类课程,可见艺术类体育课程已经在各高校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除了艺、体结合日益紧密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许多在国外盛行的球类运动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例如于英国诞生,而在美国掀起高潮的网球运动。这些课程的开设符合了大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使“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得到落实。同时,课程形式也灵活多样起来。以往的课程形式是统一的以班级为单位,一个教学班整齐划一地学习同样内容。这种方式利于老师有效管理学生以及教授课程,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在内,使得体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如今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各种类型的选修课、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在各高校并存,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传授体育知识。这些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管理环境与氛围。体育教学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应该有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同时要不断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游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7

上一篇:初三教学工作的自我鉴定下一篇:作文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