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精选11篇)
1.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一
中国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课学习心得
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这门选修课。起初,我是被陶瓷美丽的花色、外形,神秘的秞色及精细的做工所深深吸引,但是真正对于陶瓷有关的知识却相知甚少。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分类,鉴赏,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更加深深喜爱上了中国陶瓷,并为中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以前我便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的。由此可知,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也是与陶瓷有很大的联系。陶瓷最早伴随着中国文化传向了西方。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用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的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饮食与风俗上,陶瓷也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干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相信每个人素来都会对陶瓷有一种莫名的喜爱。起初,我喜欢陶瓷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优美造型,还有它们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我觉得它们不同于其他的古代文物,它们就像美丽的淑女或英俊的绅士,散发着高贵的气息。一尊尊陶瓷,或光滑细腻,或沧桑古朴,或瑰丽堂皇,就这么静静地面对着一代代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曾经的沧海桑田,风云变迁。陶瓷的美,在于她的沉默,她带来的那种淡淡的忧伤的典雅气息,一如经过五千年浪沙淘洗的中华文化,静静地散发着光芒。
秦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唐三彩种类很多,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现在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么能不惊叹其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而漫长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货币价值更不用说,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大罐拍得2.3亿人民币的天价,不能不使我这样的外行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些只能说是对陶瓷的浅显的认识,还只是美丽姑娘的外表,最多加上其身世!而对其内在的品质一无所知!
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侃侃的话语,一件件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穿过漫长的历史褪下了神秘的面纱,望着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我不禁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竟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水、土、火的碰 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的瓷。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就的青釉瓷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 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陶瓷对中国及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影响,对人类精神文化的长期陶冶。分别从陶瓷 的原料、工艺、器物、样式、窑厂等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了陶瓷的产生与发展。
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它是辉煌的,璀璨的。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古人给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特别是陶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陶瓷发展的历程,既是一种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的时代标志。
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陶瓷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国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瑰宝。
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陶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既是中华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人民也逐渐关注起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陶瓷文化,陶瓷也得以从少部分人之中回到劳动人民中间,这无疑有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陶瓷文化本来反应的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只有重回劳动人民之中,才能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并永葆活力。
通过这十几周的学习,我对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介绍是我对陶瓷的兴趣越发浓厚,并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深深的自豪,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也被我国历代人民对于美学的执着所感动。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瓷器所统治的各个时代,观看美丽的产生,感叹中国的传奇,收获甚多。
2.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二
关键词:陶艺,材质,技艺,艺术表现
一、融材质于艺术表现中
“物质木身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性。审美经验的材料基于其人性——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而具有社会性。”[1]
“日本走泥社表现性的运用陶土材料的性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这是对陶瓷材质本体所传达的肌理与质感和制作、烧制的过程中偶然的变化作为表现的目的。东方陶瓷传统一向重视对陶瓷材料特殊的性能的发挥和烧制过程的偶然性的作用与呈现效果, 但东方古代陶工一般从内敛含蓄的态度出发, 对材料的使用, 接受自然偶然性的变化但并不追求这种意料之外的变化。而一般西方的陶瓷传统并不重视陶瓷材料的表现性反而去追求其所谓完美的表面, 通常强调的是陶艺工作者完全可控的陶瓷艺术成品, 这种完全理性的态度通常会导致具有机械的后果, 也即陶瓷艺术的设计理念变成了事先严格的遵守, 充满了主观对材质的堆砌、拼凑和缺乏灵动的魅力。有鉴于东方和西方陶瓷传统的区别于不足, 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对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 并与内心表现的渴望相结合, 笔者认为应注重发挥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并结合主观内心表现的强烈渴望, 这将会导致陶瓷艺术创作者表现性的运用陶土材料物质和烧制特性用。
材质如果是要达到理想的表现性能, 就要用可以被自发或有意识的铸造方式熔铸在经验和情感中以及相互融合的各种材料特性之间也很有必要。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作为一个整体。艺术作品取决于物质的构成, 而这些物质属于普通的世界, 需要以自我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吸收物质材料, 并将之构成新的对象形式, 并将其向公众世界展示, 以此达到艺术的自我表达。因此, 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自身的独特的材料或是独特的表现方式, 从而避免传统材料的陈旧运用。同时, 还要摆脱一种试图完全控制物质的理性方式, 相信对陶瓷材质对内心灵魂有着引导的能力。
相信陶瓷材质对心灵的引导能力是现代陶艺表现性的重要思想基础, 这种思想的哲学根源在于禅宗之“无我”观与老庄的“忘情融物”, 这既意味着不拘于物的自在遨游, 同时也意味着虚阔心灵、澄怀观道。宗白华先生指出, “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创造的始基, “鸟鸣珠箔, 群花自落”是表现的圆成[2], 虽然他谈的是中国艺术中意境的创造, 但这种对于圆成境界的推崇正是对于自发性的推崇, 因此想要达到这种自发性, 必须放弃固守自我, 而是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去融入到创作对象和过程中去。它使艺术家冲破了隐藏的狭隘的自我, 放弃了意识和逻辑从而直观地感受到了创造的力量源泉和精神的直接满足, 从而呈现在最终作品中形成强烈的表现。也就是说, 表演性不只是在主观的追求中诞生的, 它反而是来自自我和物质材料上的完全交融。
现代陶艺材质的表现性主要表现在对陶土材质特性的张扬和对火之力量的重新发现, 也就是说向土回归和向火而生的物性品质中包含了非常强大的表现性力量。
二、融技术于艺术表现中
“艺术中的技艺也具有表现性。它们促进了一种体验的发展, 增强了艺术对象的表现性。”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需要造型的艺术, 因为陶瓷艺术是以粘土材料作为艺术的媒介, 所以是一种技术性的艺术作品。因此, 艺术家如何将技术因素融入到艺术的表现中, 使精神引导技术而非技术性的控制就是关键。这就意味着这些工艺的技艺、材质和情感的东西必须由一个共同的情感所统一, 一个统一的节奏协调, 这时才是自发的具有表现的艺术。因此, 赋予陶瓷技术于艺术的表现力, 应该是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确定的技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缺点, 如何去对待不同技艺必须要先充分考虑其本身的特点, 因为“陶瓷的成型方式决定其基本的特征, 陶瓷厂将模具产品做像手工拉坯的陶瓷是浪费机会。每一种技术方法的美丽都取决于对这些方法的诚实使用去做值得的事, 而不是去模仿其它不同的过程”。很显然, 选择和学习技术的目的是去适应新的经验和解决新的问题。现代陶瓷艺术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陶瓷技术,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对技艺表现的探索, 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一旦材料、技术和表现的欲望相乎应, 它会显示最真实和最完美的状态。
其次是技法要与表现的需要而变化, 因为思想与自然万物一样, 是不断波动、起伏变化的。有了经验和感觉在心中的聚集和融合, 他们像一只新生的鸟儿渴望飞翔。如果你想保持对心灵的忠诚, 就要不断保持这种探索实验的心态, 通过材质和技艺个人的自我转化的变化来表达自我存在。具有现代反思与批判精神的现代陶艺家总是在寻找新鲜的体验和表达, 艺术家避免已有经验充斥的对象, 因此总是在事情的新鲜增长点, 对已确立的总是觉得不满意了。今天, 经典的作品是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一定的冒险, 而不是缺乏冒险。
此外, 要确保在无意识状态下操作技术。陶瓷艺术的完美表现离不开陶艺家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熟练的艺术技巧。陶瓷艺术家根据其自身所受技能训练与艺术教育及其天赋, 将其主观情感融入某种技能, 让他在遇到外界的刺激, 可以快速反应和处理身体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这种对材料的理解、感觉和高超的技能将有助于他敏锐的感知材料物质变化过程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并会给它一个恰当的节奏和深度的意义。因此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 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奉献, 对工艺技法不能太过执着, 否则, 就肯定会陷入机械;而在另一个角度陶艺家只有通过熟练掌握和材料物质对应的技才会成为无意识。这意味着, 在不断的学习技能实现从不熟悉到熟练, 同时要勇于采取一些新的尝试, 突破材料和技艺之间的平衡感以此来获得新的初次接触感觉, 从而导致创造力再次爆发, 所以“被卷入一个永远不可知的氛围中以获得更多的新鲜发现”。
三、小结
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表现灵感来自现代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 以及对禅宗和收和融合传统的美学价值, 促使现代陶艺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表达方式。所以陶艺创新带来的陶艺“表现”不只是泥料直接的情感宣泄。与此相反, 一个与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情感和形象的酝酿, 手和粘土的相互作用后, 所有这一切都是陶艺家原始情感的实质性变化。它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宝贵品质, 为现代陶艺带来了生命力和深刻的内涵, 开启了新时代陶艺的自由表现。
注释
1[1]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362
3.浅析陶瓷人物艺术与意蕴 篇三
中国人讲究美之含蓄在细腻、在层次;讲究美的真谛在心灵、在意境;讲究美的最高境界在含蓄、在朦胧、在质朴与真诚。这也是我在进行陶瓷人物绘画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笔者在陶瓷人物绘画这一艺术领域耕耘多年,现根据创作之经验,围绕陶瓷人物艺术与意蕴进行阐述,浅析笨拙之我见。
瓷画人物 名家纷呈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作品风格各异。据史书记载,景德镇人物瓷画,始于元代青花。如元代青花梅瓶“追韩信”、 青花罐“王昭君出塞”等作品,人物形象着重传神,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与神韵,把主题绘画与装饰图案相结合,瓷器的口肩、底足处,都有精细的图案装饰,以八宝,折技莲等图案衬托人物画主题。随着御器厂的设立,明代的人物瓷画出现了两种风格。官窑瓷绘画规整,形象写实,人物造型形态准确,线条精细;民窑青花瓷画人物,则以意笔为主,也有较为写实的作品。清代青花人物画,人物形象比较具象。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浅绛彩人物画,笔意豪放遒劲,气势洒脱,有大家风范,人物形象生动。
民国时期,陶瓷人物艺术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老前辈们,将国画的技法与陶瓷材料融为一体,并出现了“浅绛彩”,其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穹遒古,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构图注重虚实关系,雅致脱俗,韵味尤穷。如王琦瓷画人物,大都仿照“扬州八怪”中黄慎的写意法画人物衣纹,用粉彩画人物脸部,并采用西洋画技表现光线,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王大凡则以文人写意画的形式作画,以工带写,线条细劲,境界清远,画风古稚。他们的粉彩人物,笔意洒脱奔放,而人物五官却刻画得精细准确,脸部受光有明暗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市陶瓷人物绘画艺术更是推陈出新。其代表有以王锡良,王隆夫,张松茂,戴荣华、李文跃等为代表的大师名家,促使现代的陶瓷人物绘画更加丰富多彩。
以形传神 意蕴隽永
意蕴是人物瓷画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画面形象,体现作者的构思立意。如本人所作200件四方镶器《此曲只应天上有》,画面上竖抱箜篌少女、击羯鼓少女、弹琵琶少女与反弹琵琶少女之间姿态各异,神采飞扬,清纯秀丽,美貌若仙,彷佛沉静在美妙的弦声之中;与此同时,一股清新的乐曲自手指之间流出,整幅画充满乐趣,达到了画意、乐声、形象的和谐统一,为整幅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件作品再现了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诗意。由此而体现出作品之意蕴及审美价值,深受业界人士的普遍称赞。
刻画人物形象,使形象具有深度、提炼形象的精神气质,是人物瓷画造型的重要特点。艺术形象是有限的载体,即使人物画得再象,也不如自身的形象。因此,刻画人物,一定要突破形象的形似,使形象深刻地反映生活,以形传神。又如伯乐瓷板画“相马图”,展示了伯乐在树林深处草地上相马的神情。在千里马前,伯乐抬头挺胸, 眼神被千里马深深地吸引住;千里马似乎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善于相马的伯乐,它腾蹄昂首,显得很是激动。伯乐发现千里马的喜悦与他身边围看马匹人的不同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周围的群马,毛色不同,姿态各异,人物、动物错落有致地安排在画面中,生动地体现了“千里马遇伯乐”的瞬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创新求变 寓画于乐
传统人物瓷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来是在不断的创新、转变、陈旧又创新,不断运动着向前发展的。创新,一直是陶瓷工艺师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陶瓷人物画的创新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装饰手法的创新;一是题材内容的创新。
在装饰形式、表现题材、人物造型、绘制技法上,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色。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画,继承了传统瓷画的优良技艺,在用笔、线描、色彩、图案中,都有传统人物瓷画的形式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又有陶瓷艺术家的创新。传统人物画的构图,设色、立意、技法,有不少值得借鉴。但是,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技法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对传统瓷画人物技法进行变革,才能彰显出现代人物瓷画的时代特征,使陶瓷人物绘画艺术更加浓郁,画面更加亮丽,对比更加强烈。如戴荣华创作的《秋趣图》瓷瓶,作品用高温釉里红画葫芦,用粉彩画顽童,两种材质技法互渗互用,丰富了其多彩的装饰艺术语言;又如舒惠娟的《醉春风》瓷瓶,作者以工笔粉彩画仕女,以中国国画技法点染牡丹,以极富墨色韵味变化的泼彩法画山石,这样多种材质技法相结合,使画面对比十分强烈,处处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在题材内容的创新方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品采用传统的形式,却表现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如王锡良的《采莲腰鼓瓶》,赵惠民的《愉快的假日》等等,都是以反映现代生活为题材的时代风貌作品。尤其是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画从装饰题材内容的特定性渐渐向题材内容的随意性发展。这样就不必具体地表现某个年代,某个人物典故,代之以丰富的遐想,为创作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为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形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陶瓷人物绘画的创新过程,离不开个“变”字,从形式构图到内容素材变;从内容素材到装饰手法变;从装饰手法到装饰材质再变;创作者在这数“变”之中大显身手。而这“变”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出比生活更美、更强烈、更概括的形象。只有这样,在这数“变”之中突破过去那种审美模式的统一、单调和狭窄性的局限,方可使创作及理念独树一帜,光彩夺目,真正屹立于陶瓷人物绘画这一艺术之林。
曾俐荧(曾小平),江西省吉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作品以古彩装饰及陶艺综合装饰为主,布局精巧、秀美、工细,风格独特,雅俗共赏。作品《春意盎然》获岭南书画作品展“金”奖;作品《荷塘情趣》古彩瓷瓶荣获河北省廊坊市书画陶瓷艺术评比“银”奖;作品《福寿康宁》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荣获“银”奖;作品《清装红楼梦》获中国收藏2011十大艺术陶瓷名品最佳继承奖,作品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4.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四
(记者陈勇 通讯员谢建军报道)日前,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刘冉的无学堂艺术陶瓷工作室在醴陵盛世华庭举行揭牌仪式。株洲市美术家协会、湖南省陶瓷协会艺委会、株洲市政协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株洲市常委会领导及多名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共同为刘冉无学堂艺术工作室揭牌。醴陵市文化局、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出席并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刘冉是湖南省最年轻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株洲市最年轻的政协委员,醴陵市最年轻的杰出陶瓷艺术家,湖南省首届杰出陶瓷艺术家,在我市陶瓷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刘冉在醴陵设立工作室进行研究、创作,必然能促进醴陵同全市乃至全省陶瓷专家的交流,促进醴陵陶瓷工业和陶瓷文化产业年轻态的提升。
刘冉是醴陵秞下五彩艺术瓷圈内难得的艺术人才,从艺近30年来为醴陵市陶瓷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潜心于国画和醴陵秞下五彩陶瓷的科研、开发、设计,创新釉下五彩流云喷绘装饰技法,釉下五彩水冲色料技法,釉下五彩水墨渲染技法,使秞下五彩瓷艺术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其作品在继承国画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形成了叹为观止的艺术特色。所创作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并被博物院、美术馆收藏,刘冉陶瓷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此次刘冉在醴陵市设立陶瓷艺术工作室,有利于加强老中青三代大师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醴陵市青年陶瓷艺术家设计、创作水平,带动陶瓷艺术创作队伍的进一步年轻化,进一步提升醴陵秞下五彩瓷艺术创作水平,期待刘冉为代表的醴陵陶瓷业界精英才俊为醴陵窑“当代国窑”形象作出新的贡献。
揭牌仪式结束后,刘冉为参加揭牌仪式的现场来宾讲解了无学堂艺术陶瓷工作室的创建过程及部分作品的设计理念。
人物简介:
刘冉,男,1981年生于湖南醴陵,号无学堂主人,首届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当代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2007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株洲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最年轻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陶瓷协会艺委会委员,湖南省株洲市第七、第八届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株洲市委员会委员。生于陶瓷世家,6岁学艺,刘冉继承和弘扬了父辈的艺术风韵,从业30年来致力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创作研究,工笔写意结合,擅长人物山水题材创作,风格清新雅致,将传统的人物形象和现代美学工艺及技法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及个性。
生于陶瓷世家,6岁学艺,刘冉继承和弘扬了父辈的艺术风韵,从艺30年来致力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作研究,吸纳名家所长,工笔写意结合,擅长人物山水题材创作,风格清新雅致,将传统的人物形象和现代的工艺美学及技法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及个性。其代表作《十八罗汉》古意盎然,融汇佛家禅意,将传统的人物形象与现代的工艺技法相结合,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作品通景构图,布局紧凑,人物姿态颇具动感,神态各异,面部表情刻画细致入微,每位罗汉的神韵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刘冉吸收西画的优长,配合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其釉下工笔重彩的特征达到了技巧和艺术的统一。大胆运用红色,将铺展的袈裟、张大的虎口和刨开的胸口凸显出来,呈现出一种紧张的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富有故事性;《八仙图》人物别致,神态各异,契合道家思想之精华,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展览评选,传统装饰及现代装饰均有涉猎,在工艺技术方面,创新了釉下五彩流云喷绘装饰技法,釉下五彩水冲色料技法,釉下五彩水墨渲染技法,成为当代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之一。
荣誉成就:
2003年,集体荣获湖南现代陶艺展特殊贡献奖
2006年,6月30日由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授予第一届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 2006年,9月15日由湖南省人事厅授予工艺美术师
2006年,入选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中国红”杯首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铜奖 2007年,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银奖,获株洲市福泰杯美术书法大赛铜奖 2007年,4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2007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 2009年,11月由湖南省醴陵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行业优秀技能人才 2009年,醴陵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花炮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称号
2009年,获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优秀奖,获湖南省首届优秀陶瓷艺术作品评选金奖,获第三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铜奖,作品《八仙图》被醴陵市人民政府评为特等礼品瓷,作品《十八罗汉》被醴陵市人民政府评为一等礼品瓷,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届学院奖优秀奖并选送首都博物馆参加“历史的釉光”专题展览
2010年,12月8日与“毛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顾澄清等一同获得湖南省人事厅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
2010年,获第四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作品《清泉有声》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艺术珍品荟展,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
2011年,获第二届湖南省优秀陶瓷艺术作品评选银奖 2012年,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铜奖 2014年,获第四十九届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银奖
2014年,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2014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邹立颖水墨人物高研班,中国长城画院签约画家
刘冉,这个常常与邓文科、陈扬龙、李人中、熊胜贵、彭小玲等一同出现在艺术博物馆和秞下五彩瓷珍品集专著上的名字,往往因其老辣的用笔、古朴的气韵和深蕴儒释道的内涵让人以为是一位极似其作品中仙风道骨的老者,而他其实是株洲市第七、第八届最年轻的政协委员,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个用陶瓷艺术铸就传奇人生的艺术大师,30出头的年纪,却铸就了惊艳整个陶瓷艺术界的辉煌成绩:与毛瓷设计大师等顾澄清等老一辈陶瓷艺术大师同届获评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与傅德毛、易龙华和张志坚等中年陶瓷艺术大师同获首届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称号,成为当代陶瓷界青年代表。
就是这样一个醴陵陶瓷艺术圈的传奇人物,一生却只为一件事——陶瓷艺术。记者怀揣着敬仰之情,终于在其无学堂艺术陶瓷工作室见到了刘冉。
难得一遇的人才
当记者见到刘冉的时候,一度难以置信,自己眼前这个看起来如此年轻,甚至有点稚气的小伙子竟然是轰动了整个醴陵艺术界的陶瓷艺术大师——刘冉。简短的问候,浅浅的微笑,礼貌的举止,在这短短的第一眼中,刘冉在记者的心中就留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该的优秀的气度和品质。
刘冉,男,号无学堂主人,1980年生于湖南醴陵,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湖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首届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当代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湖南省陶瓷协会艺委会委员,株洲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株洲市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株洲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
这些光环随着人们的赞颂不期而至,在他的眼里,是如何来看待这些荣誉和光环的。刘冉告诉记者:江山倍有人才出,可能是自己比较幸运吧,能够得到诸多的前辈和广大的艺术藏家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他非常珍惜,在刘冉看来,这些荣誉不仅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压力,鞭策他不断进修,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拿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回馈业界和社会大众。
朴实的回答,简单的愿望,这就是刘冉,一个当代醴陵陶瓷艺术圈难得的人才。
一生只做一件事
有伟人说过,最恐怖的事情,不在于一个人这一生能够做多少多么伟大而且光荣的事情,而在于,有一个人可以一生只为一件事而坚持,那么,毋庸置疑,他将成为这个领域里无法绕开的巅峰。
无疑,对于陶瓷艺术而言,刘冉就是这样一个人。眼前的这个人,对于陶瓷艺术的坚持和热爱,是可以震撼这个世界的。而在专访中的刘冉,其实算不上善于交际,言语朴实,态度真诚,但是对于书画的酷爱却流露在每一句交谈当中,能够感受到刘冉在谈及自己喜欢的书画的时候,那如同孩童一般的喜悦。即便是如今已经如此成绩斐然的艺术大师,刘冉还是会常常进修学习,增补各类知识。当被问到为什么还要在如此成功的时候一丝都不敢放松对自己的增能呢?刘冉回答,一方面是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还有特别多,另外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一种热爱和兴趣使然吧,其他事情我做不来,但是我喜欢创作并庆幸我擅长创作。
这个年轻有为的艺术大师,真的是在准备用他的宝贵一生来做,过去的三十年里他确实也只做了一件事,仿佛只为陶瓷艺术而生。而刘冉也告诉记者,这个想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注定不会消失,他还年轻,但是他已经明白了这一辈子到底要为了什么而去努力地或者,说起来可能有些虚无缥缈,但是刘冉知道,这就是他要的人生——对于陶瓷艺术的执着和爱。
刘冉生于陶瓷世家,其祖父曾是醴陵国光瓷厂的一名设计人员。顺理成章,6岁学艺,与生俱来的天赋及不懈的付出练就的扎实书法书画功力,使刘冉得以继承和弘扬了父辈的艺术风韵,一步一步走向了陶瓷艺术的殿堂。1998年底,刘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凭借着良好的国画基础,他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设计总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恰好赶上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全面复苏期。”至今为止,从业近30年来,刘冉致力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研究及创作,吸纳名家所长,工笔写意结合,笔力遒劲,儒释道文化内涵深蕴,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无学堂艺术陶瓷工作室。
未来的瓷艺领袖
艺术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人生的历练和思索的。你很难想象一个刚刚年过30的年轻人能够在如此浩如烟海的艺术海洋里面有多么宏伟夺目的建树。但是,往往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总有让你想不到的人,他们怀揣着上帝给予的天赋,而将美好的事物带到人世间。30出头,刘冉极为擅长人物山水题材的创作,其风格清新雅致,将传统的人物形象和现代的工艺美学及技法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及个性。
刘冉所取得的这些璀璨的艺术成就,每当有人告诉你,这么优秀的一位艺术大师才仅仅30出头的时候,不论是谁,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
揭牌仪式期间,有数位慕刘冉之名从省外专程赶来选购刘冉瓷器的藏家,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刘冉作品具备的大师级的艺术价值,还是其作品连年看涨的市场价格,都让刘冉的作品不仅是醴陵秞下五彩瓷欣赏的选择,更是升值保值的艺术品投资。在醴陵瓷器收藏圈子的里,刘冉俨然被寄予厚望——成为醴陵秞下五彩瓷大师的接班人、未来领袖。而他,只是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着他的艺术追求。
5.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五
谈到陶瓷,大家就会联想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就会想到景德镇。外国人把陶瓷CHINA代表“中国”,可见陶瓷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颗璀灿明珠。
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了陶器的由来,传说,一开始,人们只发现陶器,但是陶器容易吸水,人们只用陶器装不含水的物品,后来一次偶然情况下发生了一次大火,把人们所居住的房子烧着了,人们只顾逃命没有管这些陶器,后来等火灭了回来看时发现原本有些柔软还渗水的陶器变的坚硬而且不渗水了。这个物品呈放东西非常实用,所以,这才有了后来的瓷器。传说归传说,但是古代的中国人的确是运用了自己的智慧才制造出如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使人们的生活变的格外方便。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对于大学生而言,现在分为不同的专业,学着不同的知识,选修课选择这个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贮量,丰富我们业余生活。我觉得它对大学生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陶瓷艺术作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和世界各民族形象思维的结晶,由于它记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因而,它也就有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感。丰富的陶艺遗存,折射出一种文化的光辉,它不仅记载着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灵性和体悟、思维与追索,也反映了艺术语言形式创造历程的艰辛与伟大。
人类对古老文明几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中国的英文表述就是China,这充分说明陶瓷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作为泥土的艺术,陶瓷承载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内容,体现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精髓。陶瓷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的象征物。每个人都有肩负促进人类文明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能从古至今流传和延续,其本身就充分证明其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依赖于一代代人教育的传承,这就是教育的作用。
通过陶瓷艺术鉴赏课,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成就感和爱国热情,是中国任何现代艺术种类都不能比拟的,也是陶瓷艺术教育对全民族的贡献。现今,陶瓷艺术鉴赏课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走进了大学的课堂,走进了更多人的心灵,这就为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空间,对弘扬祖国灿烂的古文化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第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陶瓷艺术鉴赏课教学任务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从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势中区分出其中美的含意,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灵性。陶瓷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有机的融入陶艺教育的全过程,使他们对陶瓷艺术的价值、审美标准作出正确的判定。
中国陶瓷美学是由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美学思想而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陶瓷的烧造技术不同,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也各异,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心理特征。陶艺教育发展的基本点应放在把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审美意识、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能力的注入、培养,对大学生了解中外陶瓷艺术的发展很有必要的。
第三: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直觉与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力,而要靠美育,激活创新能力的动力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形象创造能力,是人类创兴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陶瓷鉴赏课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历代陶艺在造型上、釉彩上的变幻,形象地接受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极大地扩展僵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对于一般学科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和思维挂念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钱学森在接受“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时说其夫人的艺术氛围启发了他,提供了新的思想,使他少走了不少弯路.他有句名言是: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作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陶艺自身具备了联接诸多学科研究并成为学科交叉枢纽的诸多因素。从抽象的数学到具体的手工实践操作,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美术学、设计学、材料科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它们可以直接参与到陶艺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来。陶艺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陶艺教学也必须是一种有关创造的体验式教育。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势让人们习惯了“学生就应该是穿着整齐且规规矩矩地坐在整齐划一的板凳上认真听课的这种固定模式,其它方式都是叛经离道”,而在陶艺创作体验阶段,学生可以每个人系着个围裙当工作服,手上沾着泥像个泥瓦工。而那些征服世界的瓷器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太高雅的劳作中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创作欣赏的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陶瓷艺术可以起着充当自由、文明想象和理解的工具作用。
第四:科学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冶炼
陶瓷,在中国有着两千年的历史,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 研究和讲述历史的同时,关键在于以史为鉴,借古开今。人们知道,从矿石泥土到变成质坚美观的陶瓷过程,不仅仅是物理形态的变化,经烧炼后已发生了内在结构质的化学变化,这是门科学。因此,陶艺教育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交叉学科,是设计学、艺术学、材料学、人类文化学、化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我觉得学习了陶瓷艺术鉴赏课程让我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中国陶瓷的伟大历史,其独特的美。让我在以后生活中对待陶瓷也会有不一样的态度!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11地理信息系统
6.陶瓷艺术设计就业前景 篇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张守智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陶瓷业发展迅猛,,中国陶瓷总产量9500万吨,工业产值达到了2100亿元人民币,约270亿美元,陶瓷出口近40亿美元。其中,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的产量与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现在,在日用陶瓷方面,企业纷纷开拓自己的产品品牌,重视陶瓷的艺术设计,争夺国际高端市场,对包括设计、成型、烧成等各个环节的陶艺人才需求量很大。
中国陶瓷产量在全亚洲占80%,中国市场需要大量的陶艺设计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具体就业中呈现出各种层次,市场需要不同的专业方向、学历学位以及创作取向。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员会秘书长吕品昌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市场需要多个层次的陶艺人才,既需要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人才,也需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既需要制作中国传统陶艺的人才,也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从事现代陶艺创作的人才;既需要艺术类搞造型搞设计的,也需要理工类研究化工、进行研发试验的人才。
由于传媒技术的更新和数字艺术进步,大大的推动了商业美术的发展。在北美经济的高度发达为设计师带来了广泛的机会,拥有着巨大的生机。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无论经济怎样,都不能阻止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而且“产品包装(平面设计)宣传”三位一体的格局永远不会被打破,也就是说只要有产品就一定有美术设计的参与。而且设计的概念也早以深入人心,这从各种生活社设施和宣传媒体所释放出的信息能够看出来。
陶艺设计的工作稳定性是很高的,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两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当然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领域。大家都知道裁员基本上裁的是重复的和不用的,而通常在公司内部设计师的职位是唯一的,如果裁掉,以后就要花大钱外发,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公司能够生存并且发展的原因。近几年,加国经济不景,多市的建筑业却高度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领域极其兴旺,大量职位虚位以待。
另一方面,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
7.浅析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 篇七
一、当代陶瓷艺术创新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学界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解读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当代陶瓷艺术是由新中国成立至今所产生、发展的陶瓷艺术,另一种则认为是由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至今所产生、发展的陶瓷艺术。但不论怎么划分,当代陶瓷艺术都是在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国现代陶瓷制品的艺术特色。当代陶瓷艺术家也更倾向于通过陶瓷制品这一表现形式达到“借物寓意”的目的。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成了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对树立我国国际形象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传统陶瓷艺术基础上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符合时代发展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 二) 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符合世界文化环境需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域间交流的逐渐频繁,当代陶瓷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外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及全球文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我国的文化环境也需要更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陶瓷艺术能够得到传承与创新。在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对陶瓷艺术形式等的研究,使其更快融入世界文化大环境中。这就需要我国陶瓷艺术家们突破传统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陶瓷文化的表现形式,赋予传统的陶瓷文化新的内涵,为当代陶瓷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传承与创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途径
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虽然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发展进程中仍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导致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很大部分陶瓷艺术创作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放弃了对艺术瓷的开发与创作,转入日用陶瓷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得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逐渐没落。另有一些陶瓷艺术创作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名利得失,在创作中一味追求作品的艺术感,而忽略了其保存和使用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陶瓷艺术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当代陶瓷发展现状,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一)保持陶瓷艺术创作初心。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其实用性,还应注重其蕴含的艺术气息、文化内涵,在满足陶瓷作品现实需要的同时彰显当代文化意识、价值观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要求陶瓷艺术创作者保持陶瓷艺术创作的初心,摆正创作心态,明确创作目的,实现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其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传承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审美特征,体现民族特色。陶瓷文化在我国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标准,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应传承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凸显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以促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顺利的发展。
(三)结合国外艺术新思想、新理论,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创新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源动力,我国当代陶瓷艺术也应在创新中寻求进步与发展。在全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应在接收、筛选、融合其他国家先进的陶瓷艺术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赋予我国陶瓷艺术新的内涵、精神和气象。
三、结束语
陶瓷艺术的创新要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只有对传统陶瓷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借鉴,才能使陶瓷艺术之路走得更远。可以说,一个文化艺术得以长远发展的原因,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有不断吸收新的思维、新的文化,才能将陶瓷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摘要: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陶瓷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瓷艺术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创新。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当代陶瓷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8.探讨陶瓷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篇八
陶瓷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之一,绘画艺术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陶瓷绘画艺术将两者相结合,展现出了特殊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本文介绍了陶瓷绘画艺术的特点,并探讨了陶瓷绘画艺术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内容,以求将陶瓷绘画艺术发扬光大。
很多陶瓷器皿上有着精美的绘画。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外。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
陶瓷绘画的审美意义
绘画,是精美陶瓷的画龙点睛之笔。近些年来,画瓷高潮兴起,越来越多的书法、国画名家介入瓷上书画,大批艺术格调高的瓷绘作品层出不穷,受到大众和收藏家的追捧,瓷器绘画到今天已经进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天。陶瓷绘画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高岭土从配料、拉坯、造型、绘画到烧窑要经过近百道工序,每个环节都非常严格,只有高超的拉坯技术、巧妙的设计和绘画、恰到好处的窑变才能成就一件传世好瓷器。中国传统书画素来讲究笔墨,对于线条的掌控和驾驭能力,是一个艺术家在技巧层面的最终追求和终极关怀,这跟打太极拳的人要练一种浑圆之力是一样的道理。总之,艺术家只有在笔墨过关的前提之下,掌握好陶瓷的工艺特征和材料特性,才能如愿把纸本的技巧移植到陶瓷上,通过探索和实验,创作出自己想要表现的题材,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离不开传承,离开了传承的创新是荒谬的,陶瓷艺术更是如此。但我们对传统的文化艺术也不能全盘吸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需要我们去甄别。创意观念、技巧的表达会使陶瓷绘画的艺术语言逐渐丰富,其表现力的挖掘更加增强,将会把绘画,书法艺术本质的宣扬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之与当代艺术有机衔接,使陶瓷绘画这一传统领域充满现代审美意识,创作出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陶瓷作品陶瓷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画家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形式和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在瓷器上表达出自己精神境界。
(1)高温颜色釉创造的水墨境界。掌控于文人笔下的水墨,于瓷画当中的表现却是率意而为的民间画匠首先创造,明清民窑的青花匠人们肆意地将钴料挥洒于坯上,利用坯体的渗化形成类同水墨画般的效果,御厂的高匠们却反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就使得“水墨”表现在瓷上的艺术水准长期停留在一个粗放的阶段。而传统陶瓷绘画所说的墨彩却并非仅指“水墨”,更非指“彩墨”,而是兴起于清代的珐琅彩或粉彩黑料所绘制的釉上彩瓷类型,更多所展现的是一种工细与雅致,一如院体画,只是加彩甚少,固然有清新之感,却少有水墨写意之作。
当代陶瓷绘画则多以高温色釉创造的水墨境界来与传统墨彩相区别。当代陶瓷绘画的“水墨”形式符号一是由工艺所生发,二是由技法所生发。工艺上而言,以高温墨釉为基调所形成的肌理,与“水墨”肌理在似与不似之间,似者,水墨氤氲、自然幻化、力透于瓷内;不似者,光亮醒目、斑驳起伏、质仿若乌金。技法上而言,以“泼墨”之法形成大面积半抽象效果的“墨痕”,全由心生,浑然一体,毫无做作、拼凑之痕迹。高温色釉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厚重的质感和斑斓的肌理,在窑火的磨砺中自由融合浸染,形成自然天成的妙趣。陶艺家采用泼彩或曰泼墨技法,将高温色釉恣意泼洒,这种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的技法,更增添了作品自然灵动之美。运用高温色釉所达到的金石效果,使其得以脱离单纯地对中国绘画的模仿,而形成具有独立意义的陶瓷绘画“金石”流派。事实上,在粗犷运用高温色釉绘画之后,却又依据色釉自然幻化所形成的或山、或水、或梅桩等千变万化的形态,因物象形、借形妙用,用细笔勾勒物象,从而形成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动人画卷。
(2)走向中西合璧的艺术线路。瓷画与中国画和西人画似乎只有载体和颜料性质的差别,长期以来,一直多被陶瓷界艺人用以移植油画或国画。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陶艺家们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中西融合,取其精华,走向中西合璧的艺术线路,在技法和艺术形式方面进行整合和吸收。比如借鉴油画中的光色效果、版画的黑白灰视觉感应以及各种肌理效果来创作陶瓷工笔人物画,丰富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表现力,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此外还在陶瓷绘画中大面积的运用色块,通过色块的不同,色彩的反差来突出主体,用冷暖对比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此同时在技法和颜料运用方面不断拓展,如在色彩上将高温色釉、青花和新彩颜料综合应用,在媒体上也将亚光釉和亮光釉结合起来,在技法上厚涂、堆积、冲渍、喷洒等新技法应运而生,材质语言丰富了画面的表达,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效果,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陶艺家的性格、素养、情感等也就随之潜化到陶瓷作品中。
(作者单位:景德镇自由陶艺家)
9.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 篇九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具有能够独立创作陶瓷艺术作品和手工制作紫砂器物为主的陶瓷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陶瓷和紫砂艺术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独立制作陶瓷和紫砂艺术作品的方法,进行创作表现;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专业修养;为紫沙行业输送具有较高文化底蕴和较高艺术鉴赏力的紫砂器物创作人员,以及为装饰装潢公司、陶瓷产品艺术设计等机构培养陶瓷艺术品装饰人员,并向社会提供中等学校师资。
2.培养规格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2)了解掌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知识结构合理。
(3)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能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信息。掌握资料查询、收集、市场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5)具有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操。
(8)了解和掌握陶瓷艺术领域内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理论思想,关注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学制
本科4年。
三、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修完有关课程,获得158学分以上,其中普通教育课程45学分,专业基础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6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毕业设计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10.陶瓷艺术设计的专科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日用陶瓷的设计原则研究近现代日用陶瓷的设计理念
由出口现状谈我国日用陶瓷的设计创新 陶瓷设计:我国陶瓷发展的瓶颈 论现代陶瓷市场及其对陶瓷设计的要求 陶瓷设计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陶瓷模具设计与制造集成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 浅谈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借鉴”设计 黎锦图案在陶瓷设计上的创新与运用 浅谈计算机在陶瓷花纸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陶瓷设计系统化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基于高压陶瓷电容设计的开关电源优势分析 漫谈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装饰性 浅谈日用陶瓷美术设计的主导思想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品味 立体原理与陶瓷造型设计的有效衔接 分形艺术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现代陶瓷产品设计之新方向 日用陶瓷设计赏析
传统青花纹样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日用陶瓷设计案例分析
“2014法蓝瓷陶瓷设计大赛”在京启动 浅谈情感元素对日用陶瓷图案设计的影响 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趋势 消费文化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感受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性 日用陶瓷仿生设计的美学效应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探析陶瓷装饰设计中虚实空间感的表现技法 浅谈陶瓷设计的时尚化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情感探讨 基于数字艺术的陶瓷产品设计实践
《卫浴陶瓷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折纸艺术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唐山日用陶瓷花纸设计思维研究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职陶瓷产品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建筑陶瓷设计课程的渐进式考试教学方法研究 数码影像技术影响下的个性陶瓷贴花设计 楚风俗中龙凤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视觉美感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议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 陶瓷工艺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 探究国画色彩语言与陶瓷首饰设计的融合与表现 陶瓷花器设计:《闲静》
《陶瓷工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超椭圆在陶瓷器型设计中的应用 刘畅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青花元素在室内陶瓷陈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级定制对现代陶瓷设计的影响
卫浴陶瓷设计课程体系中多学科渗透教学研究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仿生思想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数字艺术在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民族性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影响 论日用陶瓷设计的情感表达 影响陶瓷造型设计观念的因素 浅析线性表现的陶瓷设计美感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情感探讨 汪洋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 浅谈消费文化对陶瓷灯具设计发展的影响 浅谈日用陶瓷图案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表达 浅谈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实践研究 浅谈日用陶瓷美术设计的主导思想
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是景德镇陶瓷设计永恒的主题 论植物形态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空印”陶瓷包装设计说
数字化技术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陶瓷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情感个性在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表达 浅析触觉对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意义 吉州窑古陶瓷设计美学探析
明代金银首饰对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 情侣日用陶瓷设计
釉下彩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十二生肖卡通形象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日用陶瓷花纸设计的创新 陶瓷设计专业青花课程设置有感 陶瓷产品设计与当今消费 服饰与陶瓷设计的运用
浅谈数字技术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 系统理论与陶瓷产品设计 陶瓷餐具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探析 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就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装饰性研究
几何抽象纹饰在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浅析木材质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论日用陶瓷设计的文化诉求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构建 混搭艺术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陶瓷设计与人文关怀——对于盲人餐具的初步探索 论日用陶瓷设计中的个性 浅析张学文陶瓷现代设计法 当陶瓷艺术设计遇上电子商务 浅谈现代家居陶瓷设计与消费文化 浅谈纸艺形式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陶瓷设计的视觉心理
浅析动物形态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计算机陶瓷花纸设计的创新优势
论配饰与色调在建筑陶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论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内容
浅谈现代生活观念对陶瓷茶具设计的影响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浅析卡通形象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我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 浅谈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时代特征 动物卡通形象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初探创意陶瓷艺术设计教育 陶瓷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与探索 民间美术在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平面构成要素在日用陶瓷贴花设计中的运用 Vega Racer 2:第一款陶瓷机身设计手机问世 浅谈酒瓶陶瓷包装设计
试析三维建模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生活科技与现代陶瓷产品设计 从社会需求看日用陶瓷设计的必然性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揭晓 浅谈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现代陶瓷面砖设计的新趋向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谈现代美学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论陶瓷设计艺术中的“习惯” 当代陶瓷酒瓶设计的审美情趣 2010法蓝瓷杯陶瓷设计大赛 陶瓷设计元素在丝绸产品中的运用 谈对日用陶瓷设计理念的思考 浅谈中国传统思想对陶瓷设计的影响
基于人—机—物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陶瓷设计形式美的变化 海拉.杨格瑞斯陶瓷产品设计的特性 浅谈高新科技元素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运用 从宋代器皿的文化内涵看中国的陶瓷设计 浅谈“中国画”对景德镇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 论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语言特征与人的情感 当代日用陶瓷创新设计理念 陶瓷设计中女书文字的运用 浅谈日用陶瓷设计的点睛之笔 论陶瓷设计中的色彩要素及应用 论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艺术中的忌讳 基于模板分形的建筑陶瓷图案设计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教学模式 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陶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陶瓷产品设计中环保用材的未来展望 现代建筑环境中的陶瓷壁画设计
“空印”陶瓷包装设计中空灵意境的传达 浅析陶瓷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陶瓷设计中的 “平民化”形态语言 谈陶瓷设计中的抽象形态 竹文化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vrml的陶瓷造型设计研究 浅谈混搭风格与当代陶瓷设计的结合 陶瓷包装设计的色彩初探 日用陶瓷设计中材质的创新运用与感觉特性 简述陶瓷装饰设计的步骤 浅谈陶瓷产品设计的时尚性 试谈陶瓷设计中的审美心理因素 中国传统装饰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传承 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日用陶瓷设计的多元化
走向绿色: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的生态观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景德镇陶瓷艺术设计学院 解密陶瓷图案设计 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新趋势 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设计 视触觉结合的陶瓷造型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陶瓷设计与生活
浅谈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个性魅力 日用陶瓷设计与消费者审美心理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浅谈日用陶瓷设计是艺术美的再现 陶瓷艺术设计系
功能细节因素与日用陶瓷设计
论3DMAX建模元素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国外陶瓷设计教育之启示 意境—陶瓷艺术设计之魂 我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发生探究 市场与陶瓷产品设计
芬兰陶瓷玻璃设计作品选
(二)芬兰陶瓷玻璃设计作品选
(一)形式重构—— 一种多元化世界的陶瓷设计观 杨帆陶瓷设计
在制约中寻求陶瓷设计的创新 绞胎陶瓷器纹饰设计美学初探 陶瓷与茶具设计
现代艺术元素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趋势 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原则
《陶瓷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谈陶瓷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陶瓷的造型设计 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 陶瓷工艺的设计、开发和利用 陶瓷产品的设计在家居生活中的作用 探讨陶瓷雕塑的设计
法库县陶瓷城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陶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陶瓷壁画的设计与应用 陶瓷造物的设计与艺术研究
谈自然形态在陶瓷茶咖具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陶瓷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陶瓷首饰的设计
基于知识工程的陶瓷窑虚拟设计探讨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陶瓷于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手工陶瓷灯具的设计探索 从审美角度谈中国陶瓷的造型设计 浅谈现代陶瓷手链的设计 论陶瓷的美术设计
图案设计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峰峰“吉羊迎春 陶瓷艺术创新设计展”盛大开幕 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
动画信息传媒公司在陶瓷产品开发设计与销售推广中的新途径 浅谈“动情点”如何体现在陶瓷茶具造型设计中 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
论手绘设计在陶瓷花纸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3DSMAX的北川羌族陶瓷书房用具设计 基于湖湘文化特征的陶瓷产品识别设计研究 陶瓷机械产品设计中如何选用公差配合 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 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 浅析图案设计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陶瓷茶咖具的设计浅议 景德镇陶瓷品牌形象设计的思考 从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谈经济价值 基于遗传进化的陶瓷产品质感设计 浅谈陶瓷洗护用品设计的创新
论分形技术在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和组态王的陶瓷检测系统设计 陶瓷作坊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营造 粤菜文化在陶瓷餐具中的设计 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虚实思想在陶瓷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发展新趋势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中的设计美学 谈陶瓷产品形象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某机陶瓷型芯测具设计研究
浅谈陶瓷图案绘画设计与现代家居装饰 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 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
基于文化导向的陶瓷产品创新设计 日用陶瓷的趣味性设计 试论日用陶瓷壶的创新设计
基于AutoCAD的陶瓷产品造型设计 浅谈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 谈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研究 陶瓷材料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纹饰在现代设计的中的运用 壮锦元素陶瓷旅游工艺品设计及创新研究 浅谈陶瓷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园设计与整合的探索 外墙保温陶瓷耐久年限的设计依据 基于象征寓意的陶瓷纹饰情感化设计研究 浅谈陶瓷造型人性化设计
浅析现代陶瓷咖啡具造型设计中的情感思维方式 浅谈日用陶瓷现代多元化设计与生产、效益的关系 浅析现代陶瓷咖啡具造型设计中的情感思维方式 长沙窑陶瓷器具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略谈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优势 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特征研究 怎样做好陶瓷企业标志的设计 景德镇玲珑陶瓷灯具的创新设计 浅析陶瓷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陶瓷产品的工业设计
11.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 篇十一
摘要:我国制陶技艺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五百年,陶瓷史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光辉一页。陶瓷发展至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历代劳动人民、工艺大师在前人技艺、科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拓进取的结果。陶瓷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主线始终牵引着陶瓷艺术的发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门技艺不断发展、传承与创新的灵魂;陶瓷艺术要发展,必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去粗存精、推陈出新,方能推动中国陶瓷艺术迈步向前。
关键词:陶瓷艺术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陶瓷的英文翻译为China(或者Ceramic),China一词最初是景德镇陶瓷生产中心的称呼,现在China已经成为中国的英文称谓,可见陶瓷在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陶瓷以天然粘土和各种矿物质原料经过混炼、成型和煅烧而成,是中国先民在造物实践中最伟大的发明,因其极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备受推崇。近代由于中国国力衰退,制造业落后,曾在世界贸易中首屈一指的陶瓷业落后于西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不断进步,新型材料不断出现,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发明和推广,中国陶瓷又重新被世界从新认识和青睐。
一、中国陶瓷艺术史的发展概况
陶瓷脱胎于陶器,是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必须有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的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达到这三个条件,方能制成陶器。原始瓷器起源于三千多年前,发展至宋代,成为中国瓷业发展的最高峰,当时宋代五大名窑闻名中外,多姿多彩的装饰纹样和意蕴深刻的审美意境让中国陶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
(一)陶瓷造型的发展
早期的陶瓷作品,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纹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原始瓷器出现以后,历经西周、春秋到东汉由不成熟逐步成熟。到了汉代以后,多种色彩的釉料开始出现,成功发明了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表面施有玻璃青色质釉。唐代唐三彩的发明成功,标志着陶瓷的种类、造型和色彩开始更加丰富,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被运用于陶瓷装饰,各种具象、抽象的形象运用于陶瓷的造型中。到了宋代,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闻名中外的瓷窑数不胜数;耀州窑骨胎很薄,釉层匀净;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我国古代陶瓷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在整个陶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从纯实用到审美和实用相结合,不断丰富陶瓷的造型种类,丰富多变的陶瓷装饰纹样,让陶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陶瓷装饰的发展
秦汉以前的陶瓷造型简单、粗犷,主要考虑的还是实用功能,在审美意境的营造方面稍弱,在整体造型上,虽然简单粗犷,但气势豪放。到了唐代,造型圆润丰满,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多种暖色调被运用到装饰中,特别是唐三彩的成功发明,极大丰富了陶瓷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宋代的宋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峰,宋瓷将最优越的使用功能、最优美的造型语言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有机融为一体。宋瓷品种繁多,装饰纹样与中国传统国画开始融合,追求完整、意境、气韵。明清瓷器进一步繁荣,艺术风格日趋繁缛,绘画、雕刻等多种装饰手法都被运用到陶瓷的造型与装饰上,是陶瓷又一个高峰期。
二、当代陶瓷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在社会不断变迁过程中,一直延续下来的他本身的特征与精神内涵,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集合体,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对陶瓷艺术的研究,必须对其反映的文化进行精准的定位,将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与作品结合,才能体会其独特的时代意义。换句话说,陶瓷艺术在当下,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如何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将时代与传统相结合,这是我们研究者在思考的问题,也是陶瓷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接下来本文阐述的重点。
(二)陶瓷创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设计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设计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灵魂和支撑,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也需要通过作品反映出来,通过作品的流通向外传播文化。陶瓷发展至今,它的使用功能逐步被削弱,文化内涵价值逐步提高。一件好的陶瓷作品,不光代表作创作者付出的劳动价值,更体现着创作者对文化的诠释和对文化的理解。新时代的今天,各学科之间呈现交叉发展趋势,彼此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将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开始改变以往单纯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逐步关注人们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将传统文化运用到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产品的精神内涵中,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支柱就是传统文化的运用与挖掘程度。新时期,国家提出打造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要求中国的文化要不断向外传播,向外传播需要一个载体,而陶瓷恰恰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陶瓷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素材,将传统文化运用于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的传播。
(三)陶瓷造型与传统文化
陶瓷的造型包括形状和材质肌理、效果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造型相结合,是陶瓷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手段之一。陶瓷艺术是三维艺术,需要占用一定的三维空间,点、线、面、体形成的三维空间,通过造型的起伏变化来体现陶瓷的视觉形态。陶瓷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同样需要表现它特殊的三维视觉造型,用整体的三维视觉形象来体现创作者的思想。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考虑重心稳中、器物圆润、线条流畅等因素,这些传统的陶瓷造型手法在现代陶瓷艺术中有一定的继承,但是并非被全盘吸收,而是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现代陶瓷艺术,更多地是表现创造者的艺术灵感、艺术观点。
如图1所示,刘颖睿陶瓷作品《观云》,作品在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陶瓷的造型不再是壶、瓶、盘等,而是运用大胆、丰富的陶瓷造型手法,使之和绘画语言一样,可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作品釉面用犹如青白玉一般的影青釉,给人以山石的凝重感。整体作品柔美刚强,青影卓约,仿佛这雕塑中的女子都坚守着朴素中的高贵,安静而充满张力。
现代很多陶瓷作品造型大胆、夸张,甚至变形,除了少数传统陶瓷造型中规中矩,大部分陶瓷外形都是通过作者内心想法创作出来的。但是,在这些新颖的造型外表下,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传统陶瓷的造型语言,比如瓷器宽腹、窄口、稳健等细节,传统的造型还能引起观者共鸣,提升作品的内涵。
(四)陶瓷装饰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独居匠心,形式上有镂刻、釉色、化妆土、彩绘、堆帖、模印六大类型。从出土的各种陶瓷作品中我们就能发现,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先民根据自然生产和生活经验,就已经开始模仿自然界花草人物的形象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还提炼出抽象的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优美图案。特别是到了宋元及其以后的时期,陶瓷的工艺水平到达最高水平,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釉料种类繁多,创造的陶瓷作品闻名中外。比如元代青花瓷、明清景泰蓝等。而且在这一时期,传统绘画技法也运用于陶瓷艺术的装饰中。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传统具象动物、植物纹样的装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陶瓷作品开始和传统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取向相融合,写意花鸟、写意山水、工笔花鸟、工笔山水等国画绘画技法也被运用到陶瓷装饰艺术中。陶瓷艺术品在反映自然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主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历代陶瓷的装饰既有自然山水、花鸟虫鱼,又有人类自身造物实践活动的记录。陶瓷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代表传统文化与陶瓷装饰艺术的完美融合,也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如图2所示,沈建国的这件陶瓷艺术作品,在运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的同时,对装饰纹样进行大胆创新,将江南水乡的意象用国画大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装饰到陶瓷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纯真情感、潇洒的风度和深远的审美意境。
现代陶瓷造型方法繁多,装饰手法丰富,用色釉料多种,这将与传统陶瓷有所不同。我们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这些新的造型、装饰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出发,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关注、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海青.浅谈陶瓷装饰.中国陶瓷.2001.2
[2].杜道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考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05
[3].毕海.龙传统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的融合.中国陶瓷.2014.07
[4].余小荔.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陶瓷.2004.02
【陶瓷鉴赏与陶瓷艺术】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08-31
陶瓷艺术赏析与实践课程总结09-02
关于陶瓷鉴赏心得10-25
陶瓷艺术-教案08-07
陶瓷与国画阅读答案01-22
景德镇陶瓷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06-16
陶瓷买卖合同07-27
特种陶瓷发展11-19
陶瓷公司简介12-12
制作陶瓷的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