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选18篇)
1.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一
幼儿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向我们揭示了养成教育的真谛。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的。所以本期全面开展幼儿养成教育。为此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园实际,深入贯彻《关于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常规与考核细则》为指针,狠抓落实,以开创我园养成教育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迈向人生的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时间 2018年9月
三、活动内容
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2、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3、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4、幼儿学习养成习惯的培养。
四、活动目标
(一)生活习惯总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班内容: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2、让幼儿知道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
3、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4、根据自己的需求喝多喝少。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中班内容: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2、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
3、培养幼儿进餐时会正确地使用餐具,能够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及时吃完。
4、学会系纽扣,将衣服、鞋帽穿整齐。
5、不乱扔乱放玩具等物品,学会整理玩具。大班内容:
1、作息习惯有规律,能够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独立进行睡前及起床后的整理。
2、大小便能够自理,便后能整理衣服。
3、知道吃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能够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暴饮暴食。
4、学会穿鞋带、系鞋带等生活技能,保持衣服整洁。
5、主动整理玩具,保持环境卫生。卫生习惯总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小班内容:
1、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让幼儿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
3、让幼儿懂得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勤剪指甲常理发,按时洗澡、洗头、换洗衣裤等)。
4、初步懂得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5、教育幼儿不随意将脏东西放入口中,懂得讲卫生。中班内容:
1、能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能将餐盘中饭菜吃干净,桌面、地面不掉饭粒。
3、学会保持自身的清洁(保持衣服、裤子、鞋袜干净整洁)。
4、学习整理玩具、书包,能保持玩具清洁。
5、学会简单的整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6、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大班内容:
1、能够做到进餐前擦桌子,进餐后扫地、收拾碗筷等清洁工作。
2、自觉保持自身的清洁(能够主动洗澡,换洗衣裤等)。
3、能够主动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
4、能够独立整理玩具、书包,能保持玩具清洁。
5、懂得简单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二)文明礼仪习惯总目标: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习惯。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小班教学内容: 幼儿园礼仪:
1、知道入园、离园时的礼仪要求(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能做到,并养成习惯。
2、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家庭礼仪:
1、使幼儿掌握敲门、开关门时的要求。
2、使幼儿了解接电话的正确方法,明白电话铃声响起后要接电话。
3、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公共场所礼仪:
1、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学会倾听。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
2、让幼儿学会在书店或图书馆的注意事项(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基本礼仪:
1、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你好、再见”。
2、知道递接物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双手递接。中班教学内容: 家庭礼仪:
1、知道出门、回家时的礼仪要求,能做到并养成习惯。
2、使幼儿了解接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在电话铃声响起三声后要用双手接电话,并打招呼。
3、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哪些礼节(不乱动主人家的东西。与主人道别,学说道别语言:“请回、不用送”,并知道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谢谢您的招待”)。公共场所礼仪:
1、让幼儿学会用餐礼仪。
2、让幼儿学会游园礼仪(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不折花、不践踏草坪……),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3、使幼儿初步学会行走的正确方法(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过马路时走专用通道、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尾随围观、保持
距离、不占盲道……)基本礼仪:
7、使幼儿初步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初次见面时与客人打招呼,并学习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8、让幼儿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需要打断别人讲话时,知道等别人说完一句话以后,再说“对不起,打扰一下”,然后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说出你的事情。
9、让幼儿了解借、还物品式的方式方法。知道借物品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别人的物品,在借物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借来的物品要爱惜,避免弄坏。知道用完别人的物品后要及时归还。
10、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多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请、谢谢、不客气”。
11、让幼儿知道正确的递接物品,知道尖锐物品的正确递接方法。大班教学内容: 家庭礼仪:
1、使幼儿了解接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会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请稍等一下”接电话。声音适中、自然大方。
2、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哪些礼节(学说道别语言:“请回、请留步、不用送”,并知道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谢谢您的招待”。在客人来时,能协助大人)。公共场所礼仪:
1、使幼儿知道按顺序排队是一种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幼儿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时,可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人先行。
2、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的乘坐交通工具(主动购票,按顺序上下车,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并使用文明用语……)基本礼仪:
1、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能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2、让幼儿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需要打断别人讲话时,知道等别人说完一句话以后,再说“对不起,打扰一下”,然后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说出你的事情。
3、学会在拾取物品时,要走近物品后单腿下蹲、上体前倾,拾取物品。
4、知道借物时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别人的物品,在借物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借来的物品要爱惜,避免弄坏。
5、能正确使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请、鼓掌、胜利、指示方向、举手”)。
6、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使其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多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对不起、没关系”。
(三)安全行为总目标:
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识;了
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护常识;养成集体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小班内容:
一、安全意识
1、认识红灯和绿灯;行走时知道右行礼让。
2、知道火警119和匪警110。
3、远离火、电。
4、知道走失后不要动,原地等待父母。
二、自我保护能力
1、不做危险性动作。
2、不玩危险型游戏。中班内容:
一、安全意识
1、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了解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的要求。
2、认识安全标识。
3、让幼儿知道不随意触摸家里和公共场所的电线、插座。
4、玩大型玩具、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
二、自我保护能力
1、知道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2、知道不与陌生人说话,不跟陌生人走。
3、知道发生地震蹲墙角,遇到洪水往高处跑。
4、不携带危险物品。
大班内容:
一、安全意识
1、幼儿认识有关的安全标识。
2、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3、幼儿知道不玩火、不接触煤气、不接触电器开关,不携带或玩弄危险性物品。
4、上下楼梯不拥挤,不用棍棒打闹。
5、离家离园时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二、自我保护能力
1、知道遇到危险时要尽快告诉成人。
2、知道简单的逃生方法。
3、知道正确使用工具,避免锐器造成伤害。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并了解简单的保护方
(四)学习习惯总目标: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问乐学;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爱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幼儿遵守学习纪律,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培养幼儿学习时能与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小班内容: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4、了解书的结构,学会一页一页翻书
5、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6、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7、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中班内容:
1、学会铅笔的使用方法及书写姿势。
2、让幼儿懂得爱护文具。
3、初步学习整理文具的方法。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5、培养幼儿常去书店和图书馆的兴趣。
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充分理解话语的指令及内容。
7、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踊跃发言。
8、能够用完整话表达自己意愿。
9、培养幼儿专心学习,不影响别人。大班内容:
1、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
2、掌握学习前准备及学习后整理工作。
3、幼儿会主动读书。
4、知道好书推荐给同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培养幼儿的耐心、毅力,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
6、幼儿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7、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好问乐学。
8、培养幼儿的主动创新能力。
9、培养幼儿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
2.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二
一、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 幼儿养成教育方式的单一化
目前, 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 比较常见的教育方式是说教, 也就是利用语言灌输方式把大量行为习惯填塞给幼儿。这种相对单一化的教育方式, 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幼儿对认知行为学习的要求, 不利于其认知发展与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幼儿养成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的片面化
从系统化角度出发, 幼儿养成教育属于知、情、意、行相互结合的统一化过程。而养成教育效果与幼儿自身对教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传统思想影响下, 人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时候往往存在片面化教育行为, 过度重视幼儿教育的专业化知识传授, 甚至将幼儿养成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相等同, 从而发展为纯知识幼儿教育, 不能充分发挥养成教育最终效果。 (2)
(三) 家庭与幼儿园配合不当
幼儿养成教育属于长期教育过程,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是关键性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家园合作的认识日益增强, 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家园合作仅仅流于形式, 造成幼儿养成教育不稳定。具体表现在幼儿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做到与他人分享东西, 懂得谦让与助人为乐, 然而到家就会成为“小公主”“小皇帝”。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沟通脱节, 合作不当, 最终难以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效。
二、幼儿养成教育途径分析
(一) 幼儿养成教育中合理运用游戏增强其情感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讲, 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不能脱离人的主体性, 但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 人们往往更加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而忽视情感体验的增强。情感属于个体产生行为的重要动力, 人们参与活动的时候都会产生情感体验。幼儿因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常见的活动就是游戏, 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满足和自由, 实现内部与外部的欢乐与平静。所以, 在幼儿养成教育中, 我们可以将游戏作为基础性途径, 构建游戏情景, 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教育和正面情感体验。
(二) 家长与教师要为幼儿作表率
幼儿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 而且十分喜欢模仿家长的日常行为, 包括肢体行为、语言行为等。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行为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幼儿, 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行为, 为幼儿树立榜样。此外, 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生长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特别是现代社会, 因家长工作原因, 通常会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将其送到幼儿园。这种情况下, 教师也就充当着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角色, 自然成为幼儿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要职责, 为其做好榜样, 使他们可以在教师身上学到健康知识, 受到较好的养成教育, 提升教育水平。
(三) 创造良好的幼儿养成教育环境
幼儿养成教育中环境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来说:第一, 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幼儿父母及爷爷、奶奶间应和睦相处, 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 使幼儿感受到温暖。而且家庭成员间需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沟通交流, 对事情商议后决定, 形成民主化的家庭环境,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敢于发表意见, 使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增强安全感与责任感。第二, 学校环境, 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使幼儿可以自由发言, 促进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比如, 学校可以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竞选班干部,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第三, 社会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 社会环境的影响力落后于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但是它也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社会方面, 我们应为幼儿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环境, 如公交车上要积极倡导给老人、孕妇让座, 使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四) 重视幼儿养成教育的随机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讲, 幼儿教育是无处不在的, 幼儿养成教育必须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 进而使他们明白一些道理。比如, 在带幼儿去公园的时候, 看到有人乱扔垃圾, 其中一个幼儿主动走向前去说:“请不要乱扔垃圾”。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教育契机, 积极鼓励和表扬幼儿的这种行为, 并对其他幼儿实施教育, 使他们学会爱护环境, 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 幼儿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紧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实施及时教育, 然后以爱作为养成教育的提前, 采用科学的教育策略, 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争取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注释
11任春茂.幼儿养成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 2012 (8) :30-31.
3.如何让大班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 篇三
【关键词】整理习惯;培养;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活动结束后,椅子东倒西歪,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
镜头二:早上来园自己放书本时不整齐,或有乱放的情况,书包里的东西乱七八糟。
镜头三:区域活动结束后,材料没放在规定的地方,桌上、地上有杂物。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自己的床上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抽屉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在自己的床上或抽屉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
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我们知道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孩子总是有意无意的模仿着老师,因此我们重视老师的榜样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要求着自己,如:用完书后及时将书放回原处,写完字后及时把笔放回笔筒,布置环境后及时将各个物品归纳收拾,将垃圾整理。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
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区域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怎样整理我们的书包?”等等。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区域材料怎样如何对应位置放、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教师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篮相对应的图标,还给每个区域设置了一位负责人,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动手区”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区域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2)整理书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我们养成教育开展了一节课《如何整理书包》让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
(3)各种比赛活动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欲望。
(4)互相监督形式
在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过程中,每天我们都安排值日生对班级中各个区域进行收拾整理,在此基础上幼儿还评选出几名平时整理能力强、整理习惯好的孩子当小组长,让他们担负起检查监督的职责,经常提醒那些平时整理习惯不好的孩子,帮助整理能力弱的孩子,从中取长补短。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法,幼儿整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及时鼓励和表扬
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特别是那些个性较强,习惯较差的幼儿更需降低一点要求,起初要求不要太高,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孩子表扬,这样自发的行为就容易再出现。如对于进步较大的幼儿可采取发小红花等奖励,让幼儿在我们鼓励、肯定的情况下,使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
4、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并进行辅导、巩固。另外我们通过家园共育,家园联系册等方式,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总而言之,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江苏教育出版社
4.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策略 篇四
——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策略“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同时,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一个标志。幼儿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倾听习惯的习得将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大班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一旦有了自己的主见或者看法,就迫不及待的想表达出来。另外,这一阶段的幼儿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当老师说到他们知道的话题时,他们就马上接上,不管时机是否合适,只管着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孩子们也是喜欢跟风的,看到有人这样说,他也喜欢跟着人家说。以此下去,活动的正常次序就很容易被扰乱了。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更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可结合活动内容,生活实际和游戏故事等,引导幼儿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老师应给幼儿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特别是要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不是给幼儿提出的目标越高越好,而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记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着够不着,踮起脚来够的着”的任务。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有意识的要求幼儿去倾听,如:讲故事时,我会说“老师不一定讲到哪里停下,请小朋友告诉我刚才我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请小朋友要认真的倾听。”在学习活动中我也会经常的问孩子们刚才活动中小朋友们或老师说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形式,给予大班幼儿一定的挑战性,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感兴趣并且还是乐于接受的。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要幼儿养成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在平时与幼儿单独的交谈中,当幼儿在发言时,无论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如何,或者是自己有多忙,要坚持做到不在幼儿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情,不轻易打断幼儿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给幼儿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既达到了幼儿情感的满足,也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间的好榜样同样也值得推崇,教师也应有发现幼儿闪光点的慧眼,及时给予肯定,加强正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
幼儿园活动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有意识的多设计一些有助于注意倾听的活动,来训练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锻炼幼儿的倾听习惯。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只有让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才会提高,在听听讲讲的游戏中,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如:传话游戏,比比谁听得自信,传得最为准确,又如:新闻播报,邀请幼儿说说在电视中、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安静的倾听新闻,并设置一个“最佳新闻奖”,让文明的小观众来当评委,以此激励幼儿认真倾听。
当然,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园的密切配合。首先,要从观念上使得家长指导培养孩子良好倾听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通过家园之窗、班级论
坛等形式,开展相关的讨论以及理论知道的宣讲。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与孩子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玩玩类似“复述”的游戏,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5.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五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 1 对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老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老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动来动去,直到午睡活动结束。
指导策略
1.观察想想午睡习惯不好的现象,将一些客观因素(与对床幼儿相互影响)进行调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边环境更利于其安静的午睡。
2.鉴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师就比较乖的现象,这次,我就重点陪伴在他旁边,督促他睡觉,让他无机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这样做以后,他会养成独自安静入睡的习惯。
6.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养成好习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观看视频,看看有哪些好习惯。
二、让幼儿自由的讨论
1.师:“刚刚我们看到小视频里都有哪些好习惯呀?”
2.师:“原来多洗手,排队喝水,饭前便后洗手这些都是好习惯。”
三、告诉幼儿学习。
1.师“那小朋友觉得我们要不要学一学他们的好习惯呢?”
2.师:“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好孩子是不是?”
四、请幼儿自己讲讲自己知道哪些好习惯。
1.师:“除了刚才视频里看到的好习惯,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是好习惯呢?快思教案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2.师:“小朋友们是好的习惯我们都要学会,还要把不好的习惯改成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让幼儿观看视频,自己发现有哪些是好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来讲,孩子们看视频的时候都很认真,但是可能是小班孩子的天性,他们一边看一边说,发现什么就立刻讲出来,这里的设计还有所欠缺。孩子们发现了视频里的好习惯,我便按着顺序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向着视频里的小朋友学习,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另外请孩子来讲其他好习惯,可能他们对好习惯还没有什么概念,这里对他们来说稍微有店难度。
7.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七
一、养成教育环境的建设——你我齐收获
通过对纲要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关键词整理, 我们确定了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幼儿园环境是:整洁卫生、舒适有序、宽松自由、富于创造、丰富有趣。 要做到校园整体文化有布局,做到理念上墙,园标突出 “ 养成 ”专栏醒目 ,“ 好孩子好行为 ”光荣榜引人注目 。 教室文化以儿童为环境的主人,不仅体现安全、温馨、整洁、丰富,还处处展示着孩子的作品、精彩活动与观察记录等。 生动的标识会说话, 它时刻提醒着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和标准。 一个个养成教育主题墙向孩子们展示着学习要求,一个个好习惯评比栏显示着孩子的进步。 教师们践行着“ 让爱看得见”的十个言行举止,时刻谨记“ 教师言行十不准”,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充满爱的环境。 为了彰显各班养成教育环境特色, 我们先组织教师进行环境创设PPT交流,先后开展了“ 区角环境创设交流”“ 主题背景下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交流”“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交流”活动,并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调整。 随后,又开展了“ 班级区角环境创设评比”“ 区域游戏材料制作评比”“ 养成教育专栏评比”,让每位教师不断反思和学习,为孩子构建最适宜的养成教育环境。
二、养成教育文化的建设——师幼同成长
我园在课题“ 课程中幼儿养成教育的有效渗透”的研究中从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师幼交往互动的方式,改善师幼关系等方面入手, 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 在这一年中,教师采用较多的方式是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在课堂中做到了“ 五还”:还给幼儿主动学习的“ 时间 “ 空间 ”“ 工具 ”“ 提问权 ”“ 评议权 ”,创造了“ 每天一小步 ,天天有进步”的教师科研文化。
我们通过“ 三个结合”的科研途径,实现注重实效的教师科研自主性, 切实提高了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一是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建立科研组织管理网络:组织了三次教科专题讲座,三个市级层面的专家讲座和园部的养成教育专题培训, 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开展校本教科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教师的课题实施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科研与园务相结合,在园课题组的引领作用下,从整体上把研究主题深入到教师员工的心里,并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初步形成了研究与工作相互融通、合二为一的运行格式。 三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把科研的思维融进教研的探究中,不仅提高个体研究能力的整体辐射效应,同时又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优质教师队伍。 通过集体备课、 同课异构、教研讨论、骨干引领、实践课交流展示、专业点评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们做到每一个“ 养成教案”精心选材、认真备课、 不断反思、主动分享、大胆讨论、反复磨课,为成熟的养成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三、养成教育课程的建设——园所创特色
“ 养成教育 ”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课题组教师实施研究 ,同时它也被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列入课程计划。 没有现成的教材, 教师尝试自己编写,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与论证,参照一些成功经验,我们将经典儿歌、童谣、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所涵盖的知书明礼、与人为善、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欣赏、表演、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和开展。 每周各班开展一次养成教育特色课程, 每学期进行特色课展示。 通过对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习得良好的习惯和可贵的品质,学会和同伴友好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四、养成教育活动的建设——家园共欢乐
8.关于幼儿的养成教育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养成育人环境
幼儿是人一生的学习启蒙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教育,使其从小就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理论,比如孔子提出:“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以看到幼儿养成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成为了儿童们成长的基础,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良好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要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和尝试。
一、提高认识,抓好养成
1,发挥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效果和作用也就有所不同,将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就会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比如:学生交作业时,对纸张并没有充分利用,针对这一点,我告诉学生要珍惜物质财富,纸张是父母用劳动汗水换来的,对其使用不要浪费。当学生在纸的正面写满作业交上来,我批改完后,就再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背面写另一次作业。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从而养成了生活节俭的品行。
2.在活动中锻炼。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行为品质。比如交往中的平等待人、合作意识、规则的遵守、角色的体现等等,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形成,在活动中体现出来,渗透出来,充分得到培养和锻炼。开展“我家来了客人”活动,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过接客人,热情问候客人,服务客人,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客人交流,主动为客人沏茶倒水,陪小客人玩游戏等。一系列的做法引发了学生多方面懂礼貌、讲文明的行为,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丑?什么是美?并且在生活中有了自豪感和美感,同时提高了能力。
二、强化育人环境,熏陶品行
1.班级墙画的设计。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每天学生都会在班级这个环境中交流。生活环境往往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乃至思想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雅、活泼、向上的环境就会使学生形成进步的思想;相反,黯淡、压抑、低下的环境就会导致学生郁闷落后的思想。所以,我采用多样优美、活泼向上的形式,设置“小榜样”“小状元”,假如某个学生做了一件好事,那么就给他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使孩子们懂得,只有好好地做人,自觉地去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讲文明,懂礼貌,就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通过红花活动的开展,从得到小红花数量的多少来评选最优秀的学生。另外,在孩子们寝室的天花板、墙壁、床头书柜粘贴上月亮、小星星、可爱的小动物,当他们来到寝室的时候,感受到一种温馨和优雅的环境,自然就会静静地休息,不大声喧闹。孩子们在这种环境暗示下会心情愉快地接受环境所要表达的意愿,激发了孩子们的心理动机,使道德意识得到了内化,顺其自然地调节了他们的行为。
2.以物化方式呈现规则。我尽量不直接对幼儿提出“不可以干什么”或“应该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我将幼儿等候洗手的地方划上一条宽约30厘米的平行线,让幼儿排队在平行线内等候,目的是将集体活动需要依序进行的行为培养融入环境之中。
三、抓好随机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带领幼儿到另一个区域去玩,我就说:“小朋友,这些积木真可怜,它回不了家了,请你把它送回家去,好吗?”以此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又如,有一次两个孩子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问他们:“你们两人都想玩这盒拼图,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其中一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定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他俩合作得很愉快。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要建立最佳的情感,它是培养学生的前提条件。幼儿工作使我懂得了教师对孩子需要倾注爱。特别是小班学生,他们年龄小,一些事情还不能自理,更需要老师去关爱、体贴他们。吃饭的时候,要用匙子一口一口地喂他们;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就要耐心地去哄;衣服弄脏了,就要亲手洗……老师的一系列关爱和照顾,使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甚至比父母还亲,使他们有了安全感,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9.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九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主题整合课程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因此,本学期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来园
1、带手帕,衣着整齐,不随便带东西入园
2、入园后,学习将自己的书包放在指定的地方。
3、学习有礼貌的向别人问好,向家人说再见。
(二)、盥洗
1、学习按顺序正确的洗手、洗脸、漱口。
2、能够大小便自理,学习整理好衣服。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及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4、知道盥洗时保持地面清洁卫生,不随便玩水。
(三)、饮食
1、学习正确使用餐具——筷子,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2、逐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细嚼慢咽,不挑食,保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不剩饭菜。
3、餐后擦嘴、洗手、漱口、靠椅子。
4、学习自己取杯子足量喝水。
(四)、睡眠
1、学习有序的穿脱外衣裤、鞋子、袜子。
2、学习整理床铺。
五)、教育教学活动
1、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
2、学习与他人正确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习分享与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知道活动中要遵守有关活动规则,不影响别人
4、初步学习自我保护。
(六)、离园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收拾玩具图书,整理好活动场地。愿意完成老师交给的简单任务。
2、在教师提醒帮助下穿好外衣,有礼貌的和老师、小朋友再见。中班下学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一、生活卫生方面:
1、早睡早起按时作息,能自己脱衣穿衣穿鞋;
2、饭前便后勤洗手,不挑食、不说笑,安静进餐;
3、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地上玩耍;
4、讲究卫生,勤剪指甲、常理发、勤换衣服、常洗澡;
5、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文明礼仪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礼貌用语:早、好、再见、谢谢、不客气、没关系等;
2、学会谦让,不打人、不骂人、能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相互帮助;
3、养成轻声说话、轻声走路,不大声喧哗的习惯;
4、知道关心老师、父母、同伴,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5、爱护公物,轻拿轻放,不摔打玩具,不采摘践踏花草,不破坏公共设施;
6、未经允许,不随便拿用别人的物品,借用(玩)他人物品玩具自觉归还;未经大人同意,不接受他人物品。
小班下学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本学期是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
期。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着重对幼儿的就餐习惯加强培养,现将计划制定如下:
主要内容:
1、会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
2、养成勤盥洗的习惯,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并做到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
3、学会如厕,养成定时大便,不憋尿的习惯。
4、养成良好的睡眠,逐步学会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
5、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成人打招呼。
6、会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脱衣服,受访玩具等,感受
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则,对自己有信心。
达成目标:
1、知道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要卷衣袖,会用自己的毛巾。
2、安静愉快地进餐,吃饭时小脚要放好,身体尽量挨着桌子,一只手拿小勺子,一只手扶着碗,眼睛要看着碗,不东张西望,并注意保持餐具和桌面干净。
3、吃饭时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乱扔残渣,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饭后用毛巾擦嘴。
4、爱吃多种蔬菜,鼓励幼儿尝试各种菜式,逐渐不挑食,知道每种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5、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要爱惜粮食,尽量做到不浪费。
6、对特殊体质的幼儿特殊对待,如:有的幼儿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区别对待。
具体措施:
1、通过讲道理告诉幼儿食物对身体成长的作用,使他们懂得只有多吃东西才能使身体强壮越来越聪明。
2、经常督促进餐慢习惯差的幼儿,对个别经常掉饭粒的小朋友老师应在旁提醒,小口一点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不要把饭菜堵在嘴里,这样容易洒在桌面上。
3、开展比比看谁吃的又快又干净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鼓励,分一朵小红花等,使其尽快养成良好习惯。
4、进行个别辅导,对那些实在吃饭少或吃饭慢的幼儿,先帮助他们学会吃饭的要领,然后慢慢过渡,最后再提出更高要求。
5、根据幼儿的食量进行饭的调整,尽量要求每一位幼儿不剩饭、不倒饭。重视家园联系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1)、利用“温馨提示”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养成进餐的好习惯。
(2)、在家园联系园栏中提出幼儿饮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饮食习惯得以巩固。
7、我们保教人员协调一致,互相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0.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 篇十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
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3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
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11.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7-2
一、在环境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创设礼仪长廊。幼儿园的走廊、楼梯是家长、孩子每天的必经之地。为了让孩子、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环境的作用,我们精心挑选包含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的一些图文并茂的图片,如“您好、再见”、“入园、离园”、“走、站姿势”、“谦让、分享”、“不乱扔垃圾”等,并制作成卡通形象悬挂在走廊上,当孩子走过观望时,家长、老师都会带着孩子边看边念礼仪小儿歌;在楼梯的醒目处我们设置明显标志,如“上下楼梯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时时提醒幼儿、家长要注意安全,上下楼梯不推不挤,要文明行走。通过创设文明礼仪的环境使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感知礼仪、学习礼仪。
2.创设文明礼仪角。班内设立“文明宝宝”、“礼仪宝宝”评比栏,内容涵盖一日活动中的多个环节,如主动打招呼、同伴间友好相处、文明进餐、排队喝水、安静午睡、会说礼貌用语等等,如在某一方面表现较好,我们老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奖励一枚小红星;每周进行一次“文明宝宝”、“礼仪宝宝”评比,请我们的孩子来说说自己一周以来在幼儿园、家里的表现和进步,在反复练习提醒,榜样示范下加之持之以恒,慢慢改变幼儿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从他律变成自律,踊跃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抓好来园接待。好文明、好礼仪重在熏陶,为此我园设立“晨间文明礼仪岗”。每天早上由轮值园长带领班级里挑选的三位“文明礼仪小天使”到幼儿园大门口站岗,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阿姨早!”“叔叔早!”“小朋友早!”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不仅给充当“文明礼仪小天使”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好心情,使他们能主动停下匆匆的脚步,主动与孩子相互问好,把“人人来讲文明讲礼貌”的意识深入到孩子、深入到家长的心中。
2.抓好盥洗、入厕环节。盥洗、入厕是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一个主要生活环节,一天之中要进行多次,所以抓好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从小班开始我们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言传身教,也同时辅以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如“吃饭前,如厕后,别忘记,洗小手,脸儿净,笑容现,手儿净,不生病”,“下课了,去如厕,不追抢,按秩序,如厕后,用水冲,整好衣,把手洗。”使幼儿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也懂得同伴间要谦让、学会排队、学会等待;能自觉地解完小便冲干净;洗完手后自觉关好水龙头,不玩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抓好文明就餐。为了减少等待,避免饭菜凉了,从幼儿的身体健康考虑,有一段时间幼儿园取消了“谢谢老师,大家请用”。可是有一篇文章描述了日本幼儿吃点心的情景,排队领完点心的幼儿没有一人擅自开吃,而是等所有幼儿都坐下来以后,在教师和负责分发点心的值日生带领下,全体幼儿一起合掌,并齐刷刷说一句感谢之话才开始享用,场面温馨感人,令参观者触动很大。餐桌上的文明礼仪也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从这篇报道中我也深受启发,为什么为了迎合创建、迎合专家,要把一些良好的传统放弃呢?于是动员我们幼儿园老师重新拾起这些礼仪,学说感谢老师、学会感恩食堂里叔叔阿姨为我们做的可口的饭菜,并在餐前让幼儿朗诵“吃饭前,洗净手,帮老师,摆碗筷;饭吃完,轻放碗,插净嘴,再离桌。”“吃饭时,细细嚼,安静吃,话不多;要说话,不大声,口中食,咽干净。”等一些浅显易懂的小儿歌,逐步培养他们学会用餐的基本礼仪,并延伸到家庭,鼓励孩子在家中也要文明用餐。
三、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定期学习礼仪。根据各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发展情况,我们自行制定礼仪教育目标,并在每周利用晨间谈话和午间时间进行礼仪学习活动。例如在小班时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早,你好,谢谢,再见”;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用“你早”,什么时候说“再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谢谢”的。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增加相应的交往礼仪和简单的公共场所礼仪,如学会说“请,对不起,没关系”并理解其意义。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在中班的基础上提升要求,增加学习礼仪,与小学接轨,如书写、看书、上课的习惯培养等等。
2.选择合适课程,构建园本礼仪教材。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发展实际情况,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主题活动中,例如在小班上学期“嗨,你好!”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插入一些通俗而简单的文明礼仪的儿歌和歌曲,如《有礼貌的好宝宝》、《上幼儿园》,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礼仪教育。中班时我们也在“最棒的我”的主题活动中精心挑选教材,如在音乐活动中插入《让座》、《打电话》、《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些经典歌曲让幼儿来学唱,在学唱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懂得关心、尊敬长辈,懂得团结友爱,还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做文明小客人”,学习客人来访、拜访客人、敲门等礼仪知识,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也会相应地选择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内容渗透到教育活动中,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3.抓契机进行爱心洗礼。当班上有的孩子生病请假时我们会发动孩子打个问候的电话,学会关心他人;当传统的节日来临时,特别是“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等等,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懂得孝敬和感恩;当发生突发灾难性事件时,我们又会抓住契机进行爱心教育。如在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消息传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刻起,老师就积极动员组织孩子和家长们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中,让幼小的心灵体验爱心的洗礼,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予爱心帮助,不能自私自利。
四、在家庭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知识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组织教师发放“文明礼仪伴我行”宣传资料,让家长学习《幼儿礼仪内容与要求》,确切了解和掌握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真正懂得“你我文明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的作用。
2.向家长推荐订阅一些家庭教育杂志,学习别人教育孩子的先进经验。《苏州家庭教育》、《好家长•幼教新天地》都是非常适合家长阅读的杂志,能启迪家长关注孩子成长教育的方法,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规范修正自己的言行。
3.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个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自己的孩子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家长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言行举止要讲文明,做孩子表率。鼓励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走向社会,进行实践练习:如带孩子到超市购物自觉排队;带孩子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讲卫生,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小便;带孩子走亲戚朋友学习待人接物等等,在这些亲子活动中,家长身体力行,做孩子的表率,用文明的言行教育孩子,从而帮助孩子习得文明礼仪,播种良好习惯,养成良好性格。
12.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篇十二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日趋丰富,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同步富足,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越来越聪明,却也越来越自私和没有同情心。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一、结合道德知识的灌输,加强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培养
案例:课堂上老师非常生动地向幼儿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还将三只大小不一的梨呈现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体会孔融是如何舍大取小的。故事结束后,老师问:“小朋友们,如果家里有三个苹果,最大的该给谁吃?”有的说给妈妈,有的说给爸爸,有的说给奶奶,就是没有人说给自己,但事后据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却为爸爸妈妈多吃了他的几口零食而发脾气。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这堂课应该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或者说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行为准则,我想对部分孩子来说,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我们把道德的内化等同于道德的传授,将道德知识的学习简单等同于道德行为的习得。
如何改变这种灌输式德育的弊端?首先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不同于科学知识,它是一种价值之知,即人们对它的认同必须有情感的渗入,一个内化的道德规范必然是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合金。为此,不少专家提倡体验的道德教育,促进“知”向“行”的转化。例如,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上,而要从中挖掘“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并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如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做点事,准备一些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从中观察和体会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回到幼儿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活动过程,就能促进幼儿去体会,去感受,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弱化品德评价表面化、简单化,尊重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
案例:绘画课上,小华因为没有将红色的蜡笔借给小强,和小强发生了争执。老师走过来说:“小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呀。”小华委屈地将蜡笔借给了小强。事后了解到,其实小华不是不愿意将蜡笔借给小强,而是小强经常借他的东西不还,因此他不想再借给他。
小华不借给小强蜡笔,只是他外在行为的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原因却不为老师所知。在德育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往往简单地从幼儿的外在行为或言语来判断和评价儿童的道德状况。
从品德心理的角度看,人的品德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结构,完整的品德结构最基本的应该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几方面的统一。例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必然在观念上认识助人的意义,在情感上接纳和认同助人,同时在实践上积极践行助人。所以,面对品德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师对儿童的品德评价就不应该简单地从某个角度来做出判断,而应该综合考察,不仅听其说,观其行,更要入其心。上例中,教师如果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三、注重家园联手,共育品德之花
例如,老师在教孩子们唱《一分钱》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小朋友们摇头晃脑地唱着。老师问:“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呀?”“还给别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的路上,小玲看到地上有一角钱,正当她要捡钱的时候,妈妈却对他说:“不要捡,脏!”小玲只好作罢。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孩子一辈子的良师。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必须坚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更要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指明方向。不应过分溺爱幼儿,满足幼儿过分的要求。而且父母要对幼儿在生活中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幼儿园要加强家园联系,让教师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地给家长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指导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园也可给幼儿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如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社区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最后还要协调好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关系,家园合力,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品德。所以,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13.教学幼儿园小班养成教育活动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睡午觉时,能自己脱下衣服裤子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2.有良好的午睡习惯,不说话安安静静地睡觉。活动准备: 课件 指导要点:
一、出示图片。
1.图片里娃娃在干怎么?他是怎么睡觉的?身上盖的是什么? 2.这张图片里的娃娃在干什么?
通过图片知道入睡前应该把衣服鞋子整理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养成一定的整理习惯;通过讨论第二张图片知道睡觉时应保持安静,不趴着睡,不在手里玩东西等;起床以后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二、通过儿歌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三、叠衣服比赛
养成教育:保护耳朵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并学会正确的自护方法。2.知道3月3日是爱耳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 课件 指导要点:
一、导入激趣。
摸摸小耳朵,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儿看不见。
二、讨论耳朵的作用。
1.介绍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干吗的吗?(幼儿回答)先请幼儿用耳朵去听音乐,然后请幼儿用双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听到声音。2.幼儿讲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出不同的声音。3.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辨。
4.请幼儿闭上眼睛,请一位小朋友们熟悉的老师说一句话,让幼儿猜测,再次体会耳朵能听见声音。
5.教师小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见不同的声音。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养成教育:爱护小椅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惜自己的小椅子及正确搬小椅子的方法。2.养成爱惜小椅子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课件 指导要点: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高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回忆故事内容,知道要爱惜小椅子 1.故事里讲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小椅子为什么要叹气?
3.小桌子跟听到小椅子叹气跟小椅子说了什么话? 4.后来依依知道错了,她是怎么做到?
小结:你们可真聪明,依依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随便晃小椅子、在小椅子上乱涂乱画了,而且非常爱惜小椅子,轻拿轻放。
三、经验迁移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自己的小椅子,你们怎样爱惜自己的椅子的? 小结:不在小椅子上乱涂乱画、不晃小椅子、轻拿轻放,爱惜小椅子,这样小椅子才会和我们做好朋友。
四、出示图片,知道正确使用椅子的方法
五、集体练习正确搬椅子的方法。
养成教育:我会上厕所
活动目标:
1.了解厕所时注意事项,知道憋尿不利于身体健康。2.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活动准备: 课件 指导要点:
一、出示挂图,直接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的这些人在那里,在干什么。
2.他们在上厕所。那男孩和女孩小便的姿势是一样的吗?(请幼儿来回答)3.小结:对了,男孩和女孩的小便的姿势是不一样的。男孩是站着小便的,而女孩是蹲着小便的。
二、引发幼儿讨论
1.那我们在上完大便以后应该做什么呢?那又是为什么要在这样做呢? 小结:在上完大便以后,我们应该拿手纸擦干净屁股,然后要把裤子提起来,再要把大便冲干净,最后还要把小手洗干净!这样此时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我们也没有那么容易生病了。
2.在幼儿园里上厕所的时候我们有应该注意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排好队去上厕所呢?
小结:对了,在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呢,因为小朋友比较多,这时我们应该注意排队和等待,在等待时不要拥挤,推搡,要注意安全。
三、引导幼儿发现解手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1.教师讲述实例并提问:君君为什么会尿在身上呢?他这样憋尿好吗?怎么样才不会尿在身上呢?
小结:有了尿意的时候要及时的去拉尿,长期的憋尿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也容易尿在裤子上。知道了吗?
养成教育:洗洗我的小手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指导要点: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师: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楼、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医生嘟嘟来做客”(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2.观看手偶表演:(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4.小医生嘟嘟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 “我是怎样洗手的? 2.幼儿学习洗手的动作
3.师幼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肥皂——擦手
4.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5.师幼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14.幼儿养成教育教案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进取、愉快地参与活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我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能够将自我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环境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磁带《健康歌》、录音机、摄象机。
活动过程:
1、邀请“小客人”入场,有礼貌地打招呼。
教师介绍“我家”——书房、游戏房;
介绍另一位小客人——“皮卡丘”并出示“皮卡丘”红花榜:“看看下头的活动哪个孩子表现好,比比哪组的红花多。”
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愿意玩玩具的孩子请到“游戏房”。
教学提议:这一环节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情绪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现场创设的情境氛围,从而放松情绪投入游戏活动中,坚持原生状态,以保证下头环节录像的真实性。
2、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
教学提议: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进行。并用摄像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在活动时的行为习惯。
3、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我怎样做的?你的好朋友怎样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你)他的表现怎样样?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给“皮卡丘”听听。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样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教学提议:本环节教师应依据现场孩子的习惯表现、灵活随机地加以组织引导。参与幼儿讨论表扬习惯好的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与不便,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
4、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5、邀请大家参加家庭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教学提议:本环节虽接近尾声但仍以家庭舞会的形式结束,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寓教于乐。
幼儿角度:
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经过自身与同伴的习惯比较是否会正确评价自我与他人?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我的看法?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随机引导,组织幼儿讨论,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简便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我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延伸活动:
15.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 篇十五
一、注重点滴小事, 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 比如说,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 向教师寻求求助, 教师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 而是观察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 或许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 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注意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观察, 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点, 帮助孩子进行积极改正, 比如说, 孩子不懂分享, 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 不会与周围的同学分享,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吃之前, 先想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 还有, 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诚实品格的培养, 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孩子犯错误时, 教师不要急着对孩子作出批评, 可以对孩子诚实的品格作出表扬, 这就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二、教师以身作则, 示范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 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良好榜样, 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很多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 比如说, 随地吐痰、破坏花草、说脏话等很多不文明现象, 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 很多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大人的行为, 而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师, 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 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很多过分的行为, 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 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合作, 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合作习惯, 教师要促进孩子之间进行合作, 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宽严相济, 强化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 教师要求孩子做的, 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拒绝, 或者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 如果教师采用威胁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 则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引起孩子的反感, 甚至怨恨,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正确选择。 教师要明白一手萝卜、一手棒槌的道理, 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威严, 以便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形象, 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严, 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但也需要进行一定好处的引导, 比如说, 一顿好吃的, 带他玩喜欢的游戏等很多方法, 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又能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营造适宜环境, 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很深刻和长远的, 尤其是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幼儿来说, 环境对其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很强的塑造作用。 因此, 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可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 活动室是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主要场所, 为此,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好习惯的图片, 让孩子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都能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感染。 在图片和相关内容的收集上, 可以让家长和幼儿自身都参与到其中, 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和任务, 让家长和孩子从网上或图书馆等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然后让孩子自己装饰到活动室当中。 在室外环境的创造上,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 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结合起来, 张贴在楼道、餐厅、游乐设施等地方, 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受到良好的影响。 例如, 在楼梯口可以贴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提醒幼儿在楼道上不吵闹不拥挤;在草地上可以插上一块画着小猴子的木板, 提醒孩子不要踩踏草坪, 要爱护花草树木。 此外, 可以在楼道上张贴一些有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 如威廉·詹姆士的 “播下一个行为, 收获一个习惯”等。
五、发掘儿歌的教育功能, 帮助养成习惯
儿歌是幼儿都很喜欢的一种学习和娱乐方式。 儿歌具有生动、朗朗上口等特点, 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些好行为、好习惯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 定期让幼儿进行朗读或背诵。 例如, 为了让幼儿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就可以编一首《好宝宝》的儿歌:“小朋友, 起得早, 入园先问老师好。 见到长辈, 行个礼, 见到同伴点个头。 讲文明, 懂礼貌, 人人夸我好宝宝。 ”
六、关注情感教育, 鼓励良好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性格、价值观等都尚未完善, 因此他们对很多深刻的道理都不能有效理解, 对幼儿进行教育时, 不能一味讲道理, 而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获得感情上的体验。 例如, 在教育幼儿要懂得分享时, 可以让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享给爸爸妈妈, 并观察此时爸爸妈妈的反应。 在家长的反应中, 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鼓励, 从而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行为, 在日后的生活中就会不自觉重复这种行为。
16.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六
一、 科学设计环境,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在道德上是自利的,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道德的自利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花栏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朵小红花……等等。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红花栏使每个孩子奖到小红花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在前,活动在后,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前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到孩子终生不忘。可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太阳”、“小皇帝”,父母十分宠爱不少幼儿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裳来伸手的娇生惯养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有的幼儿不会整理玩具、不会收拾书包……这样长期下去,对幼儿的发展极其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制定活动目标,然后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幼儿在活动区中游戏时,我发现他们不爱护玩具、各种游戏材料,经常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幼儿不收拾玩具、材料,活动区中乱七八糟,不干净、不整齐、不美观,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在幼儿游戏前总是和蔼可亲地对他们说:“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在幼儿游戏后,总是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就这样提醒幼儿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有序地或有规律地摆放整齐,提醒幼儿保持自身与活动区的清洁。在生活区域活动中我还经常组织幼儿举行“自我服务竞赛”活动,由幼儿互相比一下谁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又快又好,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在美工区、计算区中,有剪刀、小塑料棍等工具材料,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都是危险品,游戏时,我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这样,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幼儿都能进行自我服务,而且做事比较有条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卫生习惯比较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选择好孩子、好习惯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培养
即好孩子、好习惯主题活动,它的优点是时间具有连续性,主题突出,各学科教育活动内容紧密相联,易于幼儿接受。比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语言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故事《有礼貌的小白兔》教育幼儿在向别人请教时应该怎么说又应该怎么做,让幼儿掌握礼貌用语:“谢谢”,“别客气”等;美工教育活动可以把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画下来,然后再让幼儿讲述,这不但复习故事内容,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两节课衔接紧密,主题统一;音乐教育活动可通过学习“谢谢你,别客气”这首歌,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礼貌用语“谢谢你,别客气”的掌握;最后还可以组织一个故事表演《有礼貌的小白兔》,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白兔”,“山羊妈妈”和“小山羊”,“大乌龟”,“老狼”等,既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又巩固复习了礼貌用语,形式多样,内容突出,效果很好。利用这种形式,不可以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爱家长的教育”,“诚实勇敢的教育”,“爱妈妈的教育”等主题活动。
四、家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习惯的有效保障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要养成任何一种习惯就必须持之以恒,按一定的要求坚持着去做,从而这种行为逐步形成条件反射,成为自觉遵循的行为。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光靠幼儿园培养是不行的,必须家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培养,方能见效。
17.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七
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为1
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基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核心,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通过学生的文明影响,带动家长的文明、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结合《守则》、《规范》,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富有成效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都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二)把生活习惯抓严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从学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脸、理发、剪指甲、整理衣被、锻炼身体等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举止文明的习惯
在县局下发的《万安县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公民,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
2、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交通秩序、商场秩序、剧场秩序等,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
6、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
7、懂得感恩的习惯
在县局下发的《万安县中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养成教育的活动内容要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我校将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守则》、《规范》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不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突出重点
各校各班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掀起校园养成教育的热潮。
2、言传身教,重在示范
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养成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好”,以教师的榜样引领学生。教师要做到”五不进课堂”:衣着不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整洁不进课堂;吸烟不进课堂;酒后不进课堂;非礼语言行为不进课堂;接打手机不进课堂。
3、因地制宜,创新形式
各校各班要在此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本班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4、形成合力,以点带面
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作用,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让文明的学生带动家庭的文明,让文明的家庭带动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六、活动安排
养成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3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根据局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出本校今年的实施方案,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使全校师生进一步明确加强养成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校报、学校网站和新闻媒体等阵地,全方位的进行宣传动员。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11月)
第一步:知——熟知、深知, 良好习惯要在知中行。1、4月份以班级为主体,召开“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班会(可邀请家长参加)让学生学习礼仪知识,并推荐优秀班会在全校展示。
2、多形式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守则》、《规范》,鼓励学生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
4、结合学校实际,将本校当年养成教育的内容细目化,编印成册,组织学生学习。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5、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做到“一会二不三节约”,倡导“四带五无”。具体内容为:一会——生活会自理;二讲——学习、守纪讲自觉,集体活动讲秩序;三节约——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无纸片、课桌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口无脏话。坚持每天“一看二问”,即一看教室和清洁区干净吗?一问我扔了吗?二问我捡了吗?
第二步:导——引导、疏导,良好习惯要在导中明。
1、教师示范导:
教师要做到“五不进课堂”:衣着不整洁不进课堂;吸烟不进课堂;酒后不进课堂;非礼语言行为不进课堂;接打手机不进课堂。
2、队员典型导:
在进行养成教育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队员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让榜样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去感染队员,让自己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标兵。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3、课间活动导:
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文明游戏”教育实践活动:即号召全体同学读童谣、编童谣、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在课间游戏中、在文艺演出中用童谣这种儿童喜爱的形式培养队员良好习惯。
第三步:悟——感悟、参悟,良好习惯要在悟中觉。
1、有的放矢地开展多载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举行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征文比赛、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等教育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守则》、《规范》的理解,使其逐步内化为自觉行动。
2、举行师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演讲比赛,选拔优秀人员参加县演讲比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第四步:行——躬行,共行,良好习惯要以行为本。
1、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养成教育”黑板报、手抄报评比展览活动,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发挥“绿眼睛首望小组”的监督作用,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纠正不良行为。
3、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上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4、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在广播站建立“养成教育”规范星和好人好事的固定栏目,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6、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自我介绍、同伴推荐、好习惯展示等环节展示自我风采,7、印制《枧头小学家校共同关注孩子好习惯养成教育沟通卡》,分“我受表扬”、“我在努力”、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四个栏目,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孩子在家是否常说“三句话”(您好,我回来了;再见,我去学校了;谢谢爹妈!),是否常做“三件事”(一是生活自理,即孩子自己洗脸穿衣叠被,小衣服自己洗;学习自主,即孩子能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坚持课外多阅读;汇报自觉,即孩子能定期自觉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能经常和长辈谈心)。一张小小的沟通卡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亲近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解决孩子在校“好学生”、在家“翻了天”的大难题。
第五步:评
1、依托“好习惯”小银行进行评价激励
学校大队部成立“好习惯小银行”,各班成立“好习惯小银行分行”,在班级中开展好习惯储蓄积分制度。各班每月根据学生储蓄卡上的积分情况,按照班级自定的评价标准评选出班级“星级文明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的综合评定,评出一名“好习惯学生标兵”。
2、在充分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班级、学校开展“行为规范标兵”、“养成教育先进班级”、“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友爱之星”、“文明家长”等评选活动,阶段性地开展总结表彰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以榜样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激励学生、激励家长,从而推进文明学校建设。
将评选出来的礼仪之星的材料、照片展示出来,以榜样激励学生。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加强活动信息的宣传报道及报送工作,及时把一些好的典型的做法在各种媒体报道,注重文字、图片等资料的积累。做好总结工作,写好总结材料,于12月20日前将总结材料(A4纸、仿宋四号打印)上交教育股。总结材料做到具体翔实,特别是一些好的典型做法,要重点介绍,突出特色。
四、每月活动安排:
三月:
1、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3、召开“一名队员一棵树”主题班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月:
1、执行“绿眼睛首望小组”监督制度
2、召开“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班会,学生在“我的养成足迹卡”中写下“我的承诺”
3、印制枧头小学“好习惯储蓄积分卡”
4、开展“好习惯我知道”黑板报评比活动
5、开展“行为规范标兵”评选活动
五月:
1、开展母亲节“献给妈妈的爱”活动
2、“寻找身边的好习惯”征文
3、制定“家校沟通卡”,开展“在家常说三句话、常做三件事”活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六月:
1、开展“每天节约一角钱、爱心捐助小伙伴”活动
2、“感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3、开展“优秀首望小组”评选活动
4、开展“养成教育先进班级” 评选活动
七月:
学期小结
九月:
1、刊出“新学期、新进步”板报
2、召开“好习惯我能行”班会
十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开展“童心永向党”手抄板评比
2、开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演讲比赛
3、开展“伙伴手拉手、脚丫向前走”学生互评活动
十一月:
《守则》、《规范》知识竞赛
十二月:
1、好习惯展示
2、总结表彰阶段
18.大班幼儿心理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篇十八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方案06-14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育活动方案11-27
幼儿养成教育初探06-10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09-13
幼儿园大班教育心得07-04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计划06-09
幼儿大班教育笔记06-09
幼儿园大班教育的教学计划09-18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