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共7篇)(共7篇)
1.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 篇一
方案一:关于宿舍楼下和教学楼下等地方的自行车管理
1.现象:宿舍楼下和教学楼下等地方的自行车往往摆放得杂乱无章,甚至有些人很霸道地把车停在过道上,这样既影响校容又影响同学们的出行方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来改变同学们的态度和行为,让学校更整洁美观
2.方案内容:
(1)发放问卷调查现状(学生们对自行车乱摆乱放的态度),同时也通过问卷进行宣传,倡导自觉有序摆放自行车,创造整洁的宿舍环境和教学楼环境
(2)制作小标语、指示牌等贴在摆放自行车的各处,或者是在地上用胶带划分摆放自行车的区域(当然这些必须先跟物管协调沟通一下看看可不可行),并在完成之后找一天去把所有自行车摆放整齐,起警示作用
(3)评估营销效果
方案二:午休时还宿舍一片宁静
1.现如今正值各大学生团体招新期间,有那么些团体总喜欢用大吵大闹的方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闲暇时间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在同学们午休的时候还是要音乐四起,歌舞升平的话,不仅会影响同学们休息,也会影响学校风气,因而,如果可以跟各大社团协调与他们定下协议,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不吵闹,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2.方案内容:
(1)发放问卷调查同学们对这种噪音宣传的态度,并向他们说明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倡导他们签名以抵制噪音宣传(这些签名我们可以在跟各大团体谈判时拿来当筹码,也可以拿着这些签名找保卫处啊什么有关部门的申请让他们制定不许在午休时间在校道喧闹的规定等)
(2)跟各大社团交涉谈判,达成一致意见,找有关部门制定条例和规定限制学生团体在午休时间宣传
(3)接下来还会有各种宣传活动的,所以我们可以评估一下有没有什么社团继续犯众怒咯
2.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 篇二
一、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必然性的综述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处于卖方市场, 发展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源配置主要依靠政府统一规划和实施, 几乎没有资金和市场方面的忧虑, 市场营销意识薄弱。郭国庆早在《市场营销原理在美国非企业组织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 当这些组织面临顾客背弃、会员减少、赞助金衰退等挑战时, 就不得不开始考虑市场问题了。余娟也认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营利性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的介入, 非营利组织内逐渐出现了顾客对服务不满意、会员减少、成本上升、捐助缩减等现象。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非营利组织也开始把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1]。对于这点, 我们可以很容易从身边发现, 笔者也深有切身体会。由于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或服务, 营利性的组织也可进入并有利可图, 这种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非营利组织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韩振燕从价值角度肯定了营销对现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她认为非营利组织营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观念更新、资金筹措、满足需求、寻求社会多方支持与合作、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2]。卿惠的观点基本上差不多, 他的补充观点是:营销可以通过导入市场机制, 对享受非营利组织服务的人或单位, 要其分担一部分准公共产品的成本, 可以有效地防止“搭便车”行为。[3]
通过这些文献的阅读, 可以获知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的必然性既有大环境变化的原因, 也有小环境变化的原因。大环境的变化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消费观念、层次和水平的不断变化, 小环境的变化包括与捐助者、顾客和其他公众的关系的变化, 以及各种所有制竞争者的竞争日渐激烈。
二、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管理的综述
这一块是学者们主要研究的也是研究最多的内容, 学者们主要是把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原理运用于其中, 如杨晶, 李先国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 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 认为应加强市场营销管理, 主要从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渠道、促销等方面着手, 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 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4];余娟也赞成非营利组织营销的过程应包括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环境、进行市场细分并选择目标市场、制定4Ps策略、实施和控制非营利组织营销活动[1]。
但非营利组织营销与营利性组织营销不同, 根据克里斯托弗·H·勒夫洛克 (Chrislopher·H.Lovelock) 和查理·B·温伯格 (Charles·B·Wem-berg) 的观点, 非营利组织营销具有服务对象多重性、目标多重性、只提供服务 (非具体商品) 、接受公众严格监督四个特征,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企业的营销原理复制到非营利组织营销当中去。在此, 陈晓春和张彪还引入了第五个特征——伦理性, 并且, 他们提出了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几个原则: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出发点要通过交换满足需求;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消费领域;非营利组织营销过程中的交换应该在人、社会、生态共生的基础上进行[5]。这几个原则主要体现了我们现在极力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
此外, 也有这种与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战略管理研究。如陈晓春和张彪就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营销的战略管理, 主张实施相对文化优势战略、核心能力战略和差异化战略[6]。他们所说的相对文化优势战略, 也许就是主张重视非营利组织的文化营销。在我们中国, 具有几千年的庞大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很好的加以利用, 树立组织的形象和品牌, 获得竞争优势;他们提出核心能力战略主要在于把握顾客潜在需求的能力, 充分满足顾客已经意识到而准公共产品生产者却忽视了的需要能力, 并从量的方面分析顾客需求比例。在非营利组织的核心能力建设上, 笔者有同感, 因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不是有形的商品, 而是具有无形性、相连性、易变性、时间性和无权性等特征的服务, 所以非营利组织要构建核心能力, 必须整合自己的资源和能力, 把握顾客潜在需求, 快速做出反应和处理, 抢占先机;而差异化战略是提供区别于同行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准公共产品或服务, 笔者认为其实也就是特色化服务, 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特点, 提供特色化的服务项目, 是非营利组织吸引更多公众的有效战略。
对营销的战略确立, 张志刚和程佳琳也强调了要结合自身特色, 了解非营利组织营销特点;精确营销调研, 准确服务定位;关注社会发展, 提升营销素质[7]。如果说前面的战略是具体的, 则这些就属抽象的。
其他还有营销沟通, 如尹丽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之希望工程为例, 研究了如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营销沟通。“营销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但最直接的形象莫过于来自品牌——品牌所代表的概念及品牌的内涵。公益性项目能否成为品牌, 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广泛的公众信任度, 为此, 要发挥公共关系的营销沟通作用。”“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特点可知, 它的广告应着重于情感吸引而非信息或理智吸引。”“通过公共关系的活动, 可以使组织的使命获得认可;建立起与组织的服务对象的沟通渠道;创造和保持筹集资金的有利气候;告知和动员组织的关键成员, 使他们专心致志于支持组织的使命、目标和任务并且为之有效地工作。”[8]她还特别强调了新闻媒体在获取公众高信任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实这种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广告, 树立品牌进行营销沟通的方式, 现在在我们身边已比比皆是。这种有效运用公共关系的方式既为营销作出了贡献, 也促进建立和维护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非营利组织营销趋势的综述
为了应对人们对准公共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日益变化, 非营利组织营销何去何从是现在也是今后学者们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 两位年轻的学者孙韩高和张鹏作了探讨, 他们认为, (1) 非营利组织出现发展成熟的“社会营销” (social marketing) 概念; (2) 营销联盟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3) 非营利组织开始关注绿色营销; (4) 非营利组织在市场营销中的形象竞争受到重视; (5) 非营利领域的道德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非营利组织社会营销的核心观点是:营销是一种影响个人行为方案的设计、执行及控制, 以增进个人与社会利益的活动。”[9]非营利组织的初衷其实就是也应该是增进个人和社会利益, 然而出现社会营销之前, 人们觉得不营销大家也明白, 不营销也能达到本来的目标,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社会营销就在非营利组织中应运而生, 目的是为了影响和改变公众的行为。营销联盟也正是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和自然的和谐要求绿色营销不仅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也是非营利组织必须重视的。非营利组织要接受公众严格的检查监督, 所受的公众压力远大于营利组织, 所以他们的形象、道德规范将倍加受到重视。
可以想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非营利组织将更注重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的营销方式, 这也将是学者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娟.非营利组织营销:一个崭新的营销观念.科学经济社会, 2002, (2) .
[2]韩振燕.非营利组织营销价值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3]卿惠.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思考.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06, (4) .
[4]杨晶, 李先国.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3) .
[5]陈晓春, 张彪.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征与原则.湖湘论坛, 2004, (1) .
[6]陈晓春, 张彪.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战略.湖南商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3, (11) .
[7]张志刚, 程佳琳.非营利组织营销战略探讨.前沿, 2004, (4) .
[8]尹丽.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沟通——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之希望工程为例.上海管理科学, 2003, (2) .
3.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和管理 篇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发展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1 非营利组织资金紧缺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中国,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民众希望可以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和政治生活,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中的第三部门,这就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2000年对全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1.4%的组织认为它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1]。相当一部份非营利组织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无法正常开展活动,难以维计正常工作.在西方国家,各国的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活动等开支也主要依靠政府提供,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代替政府履行了这一社会职能,因此,政府需要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补偿等。但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对其进行拨款,这也从一方面导致了非营利组织的依赖性很强但自立性不强。另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行政性拨款会越来越少,非营利组织需要依靠自身市场化的运作去争取资金。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资金紧缺,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影响。
2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及管理
2.1 筹资渠道
首先,政府作为社会中的主导机构,非营利组织的定位是遗失补漏,弥补政府职能的缺失,典型的如美国,其健康领域,非营利组织获得的政府资助高达40.7%[2],所以非政府组织要通过购买服务、相互合作等方式争取政府的资助,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减轻负担,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的贴近民众这一特点可以节省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与企业合作,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广撒网,同时对多个企业发出合作意愿,并且可以通过此举为企业扩大宣传,许多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在汶川地震中,王老吉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事实证明,这种宣传为企业赢得了利润。一种是通过社会调查锁定与组织开展活动项目相关的企业,例如:中华慈善总会在四川省开展的格列卫项目①、易瑞沙慈善赠药项目②;“绿色江河”的“长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专题调查”受到了深圳世纪文化公司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资助。除此以外,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慈善理念建立同国际间的联络,争取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援助。再次,社会中的个人是社会中的最小元素,发动大家的力量,也可以聚集庞大的能量,而且这种募集方式简便易行,但如何发挥有效激励的手段是大家应该好好深思的。做好这一点,组织首先要准确定位组织的理念,结合自身定位,了解捐赠者的捐助动机,有效的激励私人捐赠。捐赠者的动机包括:自尊的满足,社会认同的需要,习惯的捐赠领域,利它主义,重视信仰等。非营利组织只有将自身定位同捐赠者的捐赠动机有效结合,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募集效果。在众多民众中,富人的捐赠潜力、捐赠意愿、捐赠能力较其他群体会高出许多,如李嘉诚捐赠总额已达到了近百亿港元,因此,非营利组织要善于在富人身上下工夫。所以,非营利组织要有计划地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形式的捐赠活动,从而扩大捐赠收入的规模。
2.2 资金使用及监督
虽然我们将资金物资的募集,放在前面进行了讨论,但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对募集到的资金的管理,新闻媒体中不断曝光的慈善组织挪用善款等相关报道,使得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第一方面,建立非营利组织的项目运作机制,控制项目运作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方面,建立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其生存的根本,而公信力体现的直接方式就是信息的透明度。[3]非营利组织应该及时的将组织的运营状况、筹资与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变动、年度重大事项等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的向包括利害相关者在内的广大民众公布,个人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查询到所捐款项的使用和流向等情况。
第三方面,要学习国外,建立包括政府在内的第三方问责制度,建立专业化的监督机构,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开展活动、资金运作情况进行检查,从而达到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目的。
第四方面,建立资金物资的回溯机制,从而使得物资等在满足弱势群体的情况下,可将剩余物资或款项溯回至捐赠方或在捐赠方同意的情况下将捐赠款物转移至其他慈善项目或其他组织。
3 结语
非营利组织要想获得长足、久远的发展,必须面对目前所面临的筹资困难和资金管理混乱的的问题,找到积极的应对措施,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这不仅可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且对于民主社会的构建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慈善总会.http://www.sc-cf.cn.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注释
① 易瑞沙慈善赠药项目:该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对贫困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的医疗救助项目。易瑞沙是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制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总部位于英国的阿斯利康公司是国际知名的制药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易瑞沙从2002年开始上市销售,2005年3月在我国大陆地区上市。截止目前,易瑞沙在我国大陆地区,使用的患者达到2万人,临床疗效显著。
4.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 篇四
登记注册一直是困扰我国非营利组织(NPO)的难题。在法律意义上,只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才是被官方承认的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目前约有44万个。但有人估算,我国至少有300万个NPO甚至更多。其原因在于,受双重管理体制的限制,相当多的NPO不能顺利登记,而是以工商登记、挂靠机构和草根团队等形式存在。在性质和功能上,它们同样服务于公共利益、利润不被分配,也被公认为是我国NPO的重要组织形式。
要建立一个NPO,是否应成立一个正式机构?面对各种注册形式,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在民政注册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民政注册有哪几个具体步骤?这些都是NPO的创始人在组织创建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NPO各种注册形式的利弊比较
在民政部门注册为社会组织和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企业,是我国NPO登记注册的两种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NPO以挂靠机构和草根团队的形式存在。为了便于它们之间的比较,下面将这几种形式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1、民政注册:管制严格,外界支持多
民政注册的NPO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非和基金会,本文中的NPO主要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1)民政注册的优势
有利于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近几年,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政府推进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都要求服务供应方是民政注册社会组织,并要求评估和年检等级达到一定标准。例如,北京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要求是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连续两年年检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
更容易向基金会申请项目资助。多数公募基金会对机构的资质要求严格,要求必须是民政注册机构。有一些非公募基金会(如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和境外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好邻居”项目)不严格要求是民政注册,但强调宗旨上的公益性,需要NPO来证明自身的非营利性。
有利于建立社会合法性。民政注册机构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正式形式,确立这一资格有利于社会认同其非营利身份,从而建立社会合法性和便于活动的开展。
有机会享受税收和公共产品价格优惠。民政注册的公益组织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的《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和《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收入、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和会费等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当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工作,每年可以向政府申请一次,很多NPO已经获得免税资格。在营业税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医院、诊所和学校等的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由于政策落实问题,很多NPO(尤其是民非)还没有享受到优惠,在税收上与企业并没有区别,还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但从长远来看,落实税收优惠只是时间问题,需要耐心等待。此外,水、电等实施价格双轨制的产品,对民政注册NPO按照民用价格标准执行。
有利于接受社会捐赠。民政注册机构可以向财税部门申领捐赠票据和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捐赠方的利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的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也包括民非)和基金会可以向政府申请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个人、企业对其的捐赠支出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各地每年都会认定一批机构,目前已经认定的公益机构多数是公募基金会和社会团体,民非还比较少。总体来看,我国民非和大部分社团依然无法领取免税发票。
有利于吸引志愿者加入。组织的公益属性更有利于吸引志愿者的全身心投入,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法定的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志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是一致的,双方在共同宗旨下有更多合作可能。
(2)民政注册的劣势
登记注册困难。在双重管理体制下,NPO需要找一个与其活动领域相关的政府机构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但在很多情况下,政府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如果NPO的活动涉及到了多个政府部门主管的领域或所谓的“敏感领域”,就更难以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可以说,目前的体制阻碍了NPO的登记注册。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已为申请民非身份奋斗了12年,2011年申请了58次都没有成功。加上登记程序繁琐,使很多公益机构望而却步。
与工商注册的比较,民政注册NPO(尤其是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日常管理及活动开展被主管机关监管,组织人事和重大活动时常会被干预,还要开展党建和参与政府活动。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将NPO当成附属机构,NPO被指派额外工作,这种情况十分牵扯精力,加重了组织负担。
对创始人的经济条件要求较高。在民政部登记的民非要有几十万元开办资金,如果跨市活动就得在省一级登记,在广东省一级登记至少要求30万开办资金,在北京市一级登记民非必须50万元开办资金,很多公益创业者很难筹集这么多资金。地方性的社会组织至少需要3万以上开办资金。开办资金相当于捐赠,机构注销时不能收回活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有的NPO创始人不清楚这一规定,在机构成立后才得知投入相当于捐赠。由于非营利属性,法律要求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不能分配利润,这会限制创始人的经济利益。这些都要求创始人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
(3)民政注册的几种类型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两种主要注册形式。二者有不同的性质,社会团体是人的集合,是公民之间的自由结社,实行会员制,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民非是向社会提供某种服务,组织结构具有实体性;在登记审批方面,社会团体的成立审批更加严格繁琐,严格遵循同一区域内业务领域相同或相似的组织不予批准、“一业一会”,并且比民非多了申请筹备环节,程序更复杂,民非(如培训学校)的登记要容易一些;在经费来源方面,社会团体可以发展会员、收取会费、开会费收据,民非不能收取会费,只能以捐赠形式;在机构设立方面,社会团体可以举办民非,民非不能举办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可以设立分支机构,民非不能设立分支机构。
在民非中,按承担民事责任不同,其登记形式分为法人、合伙和个体三种形式。有的地方如北京只允许注册为法人一种形式,有些领域则要求必须注册为法人。比较而言,注册为法人后,将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有利于开展对外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责任,而个体和合伙形式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注册资金方面,一般是个体性质的民非注册资金比合伙、法人性质的要少;在治理结构方面,法人形式的是理事会有决策权,合伙和个体是出资人决策;在财税方面,个体和合伙不能领购和开具税务发票,进行经济往来时比较麻烦。在实际的登记数量上,登记为法人的有大约一半,主要原因是某些类型的民非(如民办学校)只能登记为法人,登记为个体的将近一半,登记为合伙的非常少。综合考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民非最好登记为法人。
2、工商注册:优惠较少,双重身份问题
为数众多的NPO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而在理论上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现象。很多知名NPO都是工商注册的,如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
(1)工商注册的优势
无须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只要满足资金、场地等基本要求就能登记。可通过中介公司代理,注册快捷。便于开展经营性活动和投资,有利于资产保值增值,扩大组织规模,一些自称为“社会企业”。与民政注册相比,受政府干预和约束小,独立性和自主性强。
(2)工商注册的劣势
由于不是法定的公益组织,不能享受税收和公共产品价格优惠。在企业身份下,捐赠要按规定申报纳税,按一定比例缴纳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教育附加税和城建税等。因此,尽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与普通企业税费标准相同,如操作不当则容易造成纳税违规。在2009年“公盟”事件中,“公盟”来自耶鲁大学法学院和另外一家公司110余万资助款没有按规定申报纳税,没有交纳5%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同时也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对公盟的处罚中,罚款总额达到142万元。
在很多情况下,存在双重身份和双面体制问题。它们在法律身份上是企业,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有的机构在企业章程中突出非营利性,同时向工商部门提交一份章程补充协议,明确规定限制利润分配、解散后资产归属等要求。但是,经常的情况是,有些机构有企业章程,还有一套内部适用的非营利组织章程。例如,农家女有两套章程,一个是注册时使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另一个是按NPO发展模式制定的,是实际执行的章程。前者虽然是名义上的,但却具有法律效力,后者在实际运作中并不受法律保护。在双面体制下,它们在组织结构、决策体制和财务管理上,实行不同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与非营利会计制度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混乱。由于非营利章程并不受法律保护,存在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在两种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一是机构同时有工商和民政两块牌子,在场地、人员和业务上都是一体的;二是机构原为工商注册,在向民政注册转制过程中,资产归属没有明确规则。
很难申请到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例如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的身份是有限责任公司,因为没有身份,尽管具有做项目的能力,但根本申请不到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支持。为了获得资金,一些NPO开始接受境外基金会资助,政府对这些机构不放心,不给予注册身份和购买服务。并且,2010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捐赠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繁琐公证程序使工商注册NPO面临着境外捐赠资金断裂的危险。考虑到我国实际,现在部分资助方不完全排除工商注册机构的申请,但要求它们提供能证明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材料。将来,随着民政注册的逐步放开,基金会的资助对象可能只针对民政注册NPO。
无法向政府申领捐赠发票和申请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不能开具免税发票,社会捐赠也会质疑机构的企业身份,不利于募捐和资金筹集;企业身份影响公众认同它们的公益目的,影响组织公信力,不利于志愿者招募。
(3)工商注册的几种类型
工商注册的具体形式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普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类型都能被NPO采用,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在法人资格方面,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法人单位,有限责任公司为法人单位。前三者的创办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的发起人(股东)对公司债务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在成本方面,个体工商户没有公章及财务章,不能在银行开立公司账户;成立有限公司的成本高一些,个体、合伙企业在申请时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有限公司要求最低3万元注册资本。个体工商户比较适合于服务型NPO,可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小,如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在1998年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适合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类NPO。
在税收方面,个体工商户是个人性商户,须缴纳营业税(一般为定额税)和个人所得税,虽缴税较少,但不够正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企业用户,税是查账征收。有限责任公司须缴纳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25%)。
在资产方面,个体、合伙企业的发起人财产和组织财产无须严格区分,可以混同,有限责任公司要严格区分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
比较而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治相对完善,运营比较规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优势比较明显。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为了规避风险和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NPO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合适。
3、挂靠机构:获得合法性,缺乏独立性
采取挂靠机构形式的NPO,是指以基金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和内部团体形式存在的NPO,如“自然之友”在2010年前是挂靠在中国文化书院下的绿色文化分院,“壹基金”在2011年前是挂靠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1)挂靠机构的优势
与民政注册相比,寻求可以挂靠的机构要容易一些。我国对民间成立公募基金会的审批一直没有放开,为获得公募资格,很多机构选择作为二级基金挂靠在公募基金会,这样也可以获得公募资格。作为二级机构,由于与一级单位的关系,而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能在社会上公开活动。在税收、公共产品价格、捐赠税前扣除和政府购买等方面,可享受与一级单位相同的待遇。
(2)挂靠机构的劣势
无法人资格,活动领域须在一级单位章程的范围内。并且缺乏独立性,与一级单位形成隶属关系,在人事和财务等方面接受其监管,尤其是资金拨付及使用需要上级审核,在程序上更加繁琐,降低机构运行效率。以壹基金为例,每进行一个项目,都要经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严格审批,层层限制,壹基金的基础性项目“每人每月一元钱”计划一直未能顺利展开。由于募集来的钱必须交由红会统一管理,2008年汶川地震后壹基金募集到的4000多万元全部交由红十字会支配,其中仅200万元由壹基金自己操作。不能独立接受社会捐款,不能以机构名义开具票据,没有独立公章给具体项目实施带来麻烦。挂靠机构要向一级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的财务管理费,例如崔永元公益基金要按照使用支出额向红基会缴纳10%的管理成本费。
除了有隶属关系的挂靠,还存在临时性的挂靠。有的工商注册或未注册NPO在申请政府购买或基金会项目资助时,为回避申请资质问题,作为一个子项目挂靠在有申请资质的NPO下,以它的名义去申请项目。这有些类似于市场招投标活动中的“挂靠”、“分包”和“转包”,如果管理不善,会被一些机构利用,将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带到公益领域中来,影响竞争的公平性。在这种关系中,一级单位要对挂靠项目负责,对财务进行监管。
4、草根团队:形式灵活,存在合法性问题
以草根团队形式存在的NPO,是指没有依法注册、以团队形式从事公益事业的NPO,绝大多数NPO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由于正式登记注册需要一定的注册资金、办公场地和专职人员,不是所有创始团队都能满足这一条件,长期维持草根团队形式成为必然选择。现实中,任何正式登记的NPO都要从草根团队开始一点点慢慢积累和扩大规模,不可能一步就能达到登记注册要求,它们都要经历从非正式组织到正式组织的过程。因此,这一组织形式可能是所有NPO的初始形式。
(1)草根团队的优势
组织运行成本比较低。财务管理不必像正式组织那么复杂,团队负责人一般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工作员,所有人员全部是志愿者,不用负担人员工资。没有办公场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络,运行成本很低。
草根团队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在决策、人员管理和组织架构等方面有较强的灵活性,效率比较高。组织解散也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可进可退。
(2)草根团队的劣势
存在合法性问题。《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非名义进行活动的,应予以取缔。这意味着以组织名义活动的NPO存在被取缔的风险。
活动开展受到限制。在没有法人资格的情况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签订合同。由于没有执照和公章,申请在公开场地开展义卖、演出等活动很难通过审批。如果发生经济风险,负责人可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难以维护自身权益。很多成熟的草根团队也有自己的字号和Logo,但没有注册就无法申请注册商标,在被人冒用名义或侵权的时候,不能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
难以申请政府和基金会资助。在最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修改草案中,条例修改将规定“基金会不得资助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成立的组织,不得与其合作开展活动,不得吸收会员。”这意味着草根团队面临基金会“供血”中断。对外筹款受到限制。由于不能在银行建立机构账户,通过个人账户管理资金,国内基金会的资助很少能把钱打到个人账户。与商业注册机构一样,无法申领捐赠票据和获得税前扣除资格,不利于接收社会捐款。最近,湖南、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募捐条例,都明确规定只有红十字会、慈善会、经许可的民政注册机构、非营利事业单位才有资格开展募捐,自然人和草根团队不能单独开展募捐活动。
内部管理容易出问题。这些组织不把自己看成是“用人单位”,而是松散的团体聚合,工作人员的身份十分模糊,说不清楚是志愿者还是专职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当组织规模扩大招募专职人员后,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不利于招募合适的工作人员。在长期没有正式合法身份的情况下,不利于提升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发起人更多是靠一腔热情和个人魅力吸引志愿者加入,容易因为发起人的各种问题造成团队夭折,人员流动性强,导致组织缺乏稳定性。
民政注册、工商注册、挂靠机构和草根团队这四种形式中,每一个都有利有弊。NPO应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部资源、发展战略和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册形式。
二、基金会具体形式的利弊比较
如果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可以选择登记注册为基金会,包括公墓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种类型。如果没有条件成立独立的实体机构,也可以作为基金会的二级基金。
1、公募基金会:有公募权,民间发起难
公募基金会是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基金来源于不特定的社会捐赠者。公募资格对于保证基金会的资金供给可持续十分重要,而不必过分依赖于创始人(企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开办资金要求是800万,要低于对非公募基金会的要求。《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这也意味着可以留存近30%的收入。
但是,民间申请成为公募基金会非常困难,成立公募基金会必须具有官方背景,民间发起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只有2009年成立的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劝)和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壹基金在2011年成功注册为公募基金会,过程十分坎坷,而且还是在深圳登记的。由于公募基金会几乎都是由政府发起成立的,其在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理事会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还要受制于业务主管单位,难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2、非公募基金会:鼓励成立,资金门槛高
近几年,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会,主要有企业基金会、名人基金会和高校基金会。以个人或企业名义都可以申请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为民间社会从事公益慈善打开了一扇窗口。相对于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要相对容易,目前省一级可以直接审批。如果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可以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能。
但是,非公募基金会不能向公众募集资金,其基金来源于特定的个人或组织的捐赠,资金来源有一定的局限。非公募基金会如果要在民政部登记注册,要求最低有2000万开办资金,这是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据称实际的门槛最低要2亿。由于非公募基金会是由个人或企业出资人创办,相当多的非公募基金会没有形成独立的治理结构,与企业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出资人有严重的依赖性。
《基金会管理条例》要求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两条标准要求非公募基金会的创始人要一直持续注资,或具备较强的筹资能力。如果筹资和基金增值不理想,会造成达不到公益事业支出比例、行政办公经费比例超标,这是不能通过民政部年检的。
3、二级基金:成立容易,缺乏独立性
由于民间成立公募基金会几乎不可能,而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又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二级基金成为一种选择。为了拥有公募资格,一些慈善团体、慈善家或知名人士依托公募基金会成立了二级基金。当前,大型公募基金会如青基会、扶贫基金会等都有很多这样的二级基金挂靠。公募基金会的二级基金的成立门槛较低,一般只要200万就可以成立,也可以具备公募资格。
但是,二级基金作为挂靠机构,缺乏独立性。在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和重大活动等方面要受制于基金会,报批程序繁琐影响了机构的运转效率。
另外,还有一类是境外基金会在中国设立的代表机构。我国只允许境外基金会在国内设立代表机构,目前民政部只批准了不到20家,它们也需要寻找业务主管单位,这是十分艰难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不能在境内开展募捐,只能从境外拨款。除此之外,一部分采取工商注册的形式,例如巴迪基金会;还有一部分不经过任何注册,依靠境内的合法登记注册NPO来开展合法活动,例如美新路基金。
三、争取民政注册的策略
由于信息闭塞和经验缺乏等原因,很多NPO从业人员不清楚民政注册的路径,可以采取以下四个策略来争取民政注册。
1、关注登记政策动态
近年来,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民政部在2011年提出,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先取得许可证的以外,允许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领域的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由民政部门同时担任业务主管单位。在地方层面上,深圳、合肥、广东、成都、北京、宁波和云南等地相继出台文件或表态,允许部分类别的社会组织不必再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广东几乎已经取消了双重管理体制,从2012年7月1日开始,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前置行政审批外,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公益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经济类、科技类、体育类、文化类社会组织等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2002年以来,青岛、吉林、苏州、南京、济南和武汉等地降低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实施备案制,现在已经推广到全国大多数地区。
从近两年民政部和各地政策变化情况看,结合三大条例的修改动态,社会组织实施直接登记、降低登记门槛是必然的,未来将废除饱受诟病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即将出台利好政策的前夕,草根组织应更加关注政策动态。如果符合优惠政策,可主动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2、寻找容易登记的地方
区域和层级不同,登记难度也不一样,NPO可以寻找容易登记的地方提交申请。在区域方面,不同的地区松紧幅度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控制严格,有的地方比较宽松、主动推动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例如,民政部与深圳市签署“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后,授权深圳开展基金会直接登记试点,使深圳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特区。一直苦于无法登记为公募基金会的壹基金正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顺利在深圳登记。北京、广东和成都等地已出台直接登记的政策,西部一些省份为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登记政策比较宽松。2011年初宁夏提出要建设“黄河善谷”,出台优惠措施吸引公益慈善组织和项目落户宁夏,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因此,NPO如果在某地难以登记,可以尝试去相对容易的地方提交申请,再通过设立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办法开展活动,这被称为“曲线救国”。
在层级方面,如果NPO在市或区一级不能注册,可尝试在街道登记为社区社会组织。在登记条件上,社区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场地和人员等的门槛比较低,是目前政策支持的组织类型,更容易注册。为使活动范围不局限于一个社区,NPO可在多个街道申请登记,扩大区域范围。如果依然达不到注册条件,也可以申请备案,同样能合法开展活动。
3、得到政府认可与信任
在申请登记的时候,得到政府尤其是业务主管单位的认可与信任十分重要。在双重管理体制下,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监管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方向、财务、人事和重大活动等,尤其在政治方面对其负责。NPO要争取政府部门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就要打消政府顾虑、取得信任。
有效开展活动。NPO要让政府知道,自己的团队是脚踏实地做工作的,做几个拿得出手的项目,让政府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效。通过提供服务、扶贫济困和调查研究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公共物品,能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在新型政社合作关系中,NPO与政府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可主动承接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替政府分忧解难,在促进社会整合、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互补作用。应与政府保持沟通关系,定期主动向政府报告团队工作情况,使政府放心。
积极宣传自己。NPO可以建立宣传网络,借助媒体渠道扩大影响,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名人担任理事、题词和合影等,提高机构的社会合法性,有利于得到政府认可。
用感情打动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并不是铁石心肠,而是有感情的人。公益组织多是从事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其中有些活动如“希望工程”、“免费午餐”的“眼泪指数”是很高的。NPO可以对救助对象的紧迫需求进行描述,对政府官员发动感情攻势,使其意识到成立机构的必要性。
5.非营利组织 篇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C)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3.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AC)。
A.自愿参与或退出 B.组织的所有收入都来自志愿性捐款 C.奉献工作 D.组织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
4.中国人民大学王名教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组织分为(AD)。
A.公益型非营利组织 B.慈善基金组织 C.医疗保健组织 D.互益型非营利组织
5.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ABCD)和事业单位。
A.社团法人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金会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6.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A)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B.组织的利益关系和目标不同 C.从事活动的类型不同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7.在后来兴起的慈善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有(BCD)。
A.教育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宗教慈善事业 D.民间慈善事业
8.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是:(ABC)的讨论
A.自由的 B.理性的 C.批判性的 D.社会性 9.治理一般带有下列哪些特征(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C.治理既与公共部门相关,也与私人部门相关; D.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10.公共物品带有以下哪些明显的特点:(ABC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C.生产公共产品的收益也具有非排他性 D.非营利性
11.非营利组织的具有哪些缺陷:(ABCD)
A.慈善不足。
B.非营利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C.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D.非营利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12.所谓制度,是指人们承认、接受和愿意遵守的一套合法的规范和行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ABCD)
A.得到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 B.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 C.实施机制
D.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性和意识形态等 13.非市场的交易可以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发生:(AB)A.在没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B.在没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C.在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D.在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14.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ABCD)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15.理性人假设认为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有哪些:(ABCD)。
A.预期收益 B.预期成本 C.内在规范 D.贴现率
1.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则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
A.泛英反奴组织 B.国际红十字会
C.妇女国际非政府组织 D.反鸦片贸易的英欧协会 2.1998年,(A)被授予在联合国大会上享有除投票权以外的所有成员国资格的权力。A.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B.无国界医生 C.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D.国际红十字会
3.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ABC)。A.社会服务 B.卫生保健 C.教育事业 D.航天科技 4.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
5.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其活动领域上大多数集中在(ABCD)等方面。A.教育 B.社会服务 C.科技 D.医疗保险 6.俄罗斯非营利组织主要类别有(ABCD)。
A.企业慈善机构 B.私人基金会 C.中介组织 D.社区组织
7.宋代在民间出现了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民间组织,其中包括(BC)。
A.大成教 B.义仓 C.义社 D.天地会
8.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ABC)。
A.多数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 B.具备一定的自治特性和独立地位
C.包括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等 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9.关于1949至1978年间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BCD)。
A.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B.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C.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D.“文革“期间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陷入“瘫痪”状态 10.行业协会的职能包括(ABCD)。
A.行业自律 B.为企业服务
C.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D.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11.社会公益领域中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BCD)。
A.商会 B.慈善组织 C.公益性基金会 D.志愿性服务组织 12.如果社会团体(ABCD),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进行活动
B.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13.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的表述正确的是(C)。A.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均可享受免税优惠
B.基金会在金融机构的基金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享受免税优惠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D.在消费税方面,中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14.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B)内完成审查工作。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5.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主要包括(ABC)。
A.捐款者与公众的监督 B.媒体的监督 C.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的监督 D.政府监督
1、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B.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C.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
D.战略评估为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后续保障机制
2、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D)。A.适度合理性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C.统一指挥原则D.权变原则
3、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活动(BCD)。
A.管理与组织能力分析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组织职能结构管理 D.资源管理
4、战略评估的基本活动包括(ACD)。
A.审视战略基础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绩效评估 D.采取纠正措施
5、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依法理财原则 B 勤俭节约原则 C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经营收入是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BCD)。
A 销售收入 B 经营服务收入 C 租赁收入 D 其他经营收入
7、非营利组织的专款收入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AB)。
A 要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B 要严格执行单独报账的原则 C 收支平衡的原则 D 分配原则
8、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主要包括:(ABCD)。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上缴上级支出 D对附属单位补助以及基本建设支出等
9、非营利组织财政预算是对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预测。主要具有哪些功能(ABCD)。
A为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打下基础,便于内部沟通 B指明了未来筹资需求规模和时限 C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D预算是评估项目绩效的基础
10.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理事一般包括(ABCD)。
A社区居民代表 B 社会工作者 C出资人 D政治家 11.非营利组织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包括(ABCD)。
A利益伦理 B 权利伦理 C责任伦理 D德行伦理 12.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包括(ABCD)。
A在职员工的组织内培训 B在职员工的外派培训 C新员工上岗培训 D员工终身教育
13.最为常用的和积极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管理模式是(ACD)。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4.当志愿者并无相关的工作经验,需要接受训练,他们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时,采用(B)。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5.要使志愿者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需要志愿组织和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志愿者,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在所有的需求中,得到(C)是极为重要的。
A自主性需求 B权力需求 C 认同需求 D兴趣需求
1.非营利组织项目选择,可分为几个阶段(ACD)。
A.项目的遴选阶段 B.项目的决策阶段 C.项目的设计阶段 D.项目的选择阶段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包括(ABCD)。
A.机会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 C.方案策划 D.详细可行性研究
3. 根据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将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的程序总结为(ABC)部分。
A.项目启动和计划 B.项目执行 C.项目控制 D.项目评估
4.在项目计划制订过程中,一般应遵循(ABCD)原则。
A.目的性 B.系统性 C.效益性 D.动态性
5.非营利组织在项目选择阶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C)。
A.项目的设计 B.项目的执行 C.项目的遴选 D.项目的选择
6.非营利组织营销具有与企业营销显著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ABCD)
A.目标的多重性 B.综合参与性 C.营销社会化 D.营销的伦理性
7.与针对服务对象和捐助对象的外部营销相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营销强调(BCD)。
A.差异性 B.慈善性 C.志愿性 D.公益性 8.(C)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每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都是由其开始的。
A.目标 B.战略 C.宗旨 D.策略
9.非营利组织该如何做好市场环境和组织条件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BCD)。
A.分析组织现有计划是否合理 B.重温组织的宗旨 C.分析组织面对的市场环境 D.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10.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就是要通过分析组织当前和今后的各种主要的内部条件,把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包括的内容是(ABC)
A 明确组织的目标 B 政策 C 明晰组织的资源 D制度 11.审计包括对公共部门(BCD)。
A.腐败的审计 B.财务与符合性审计,C.管理与经营审计 D.效果的审计 12.当前的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主要有(ABCD)
A.“三E理论” B.“三D理论” C.“顾客满意度理论” D.“APC评估理论” 13.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包括(ABCD)
A.指标比较法 B.德尔斐法 C.层次分析法 D.主成份分析法 14.快速农村评估法的主要做法是(ABCD)
A.采用多学科小组 B.三角信息
C.避免主观偏见 D.直接面向受益群体 15.与快速农村评估法相比,参与式评估法更强调(D)
A.决策者对信息的收集 B.为决策者收集信息 C.自上而下 D.参与过程本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非营利组织: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2.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有价值或原则。3.治理:是各种公共或者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到协调并且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
1.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中国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第三部门”。
2.联合国咨商地位:是指具备出席和参加联合国下发机构会议的条件。
3.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1.SWOT分析法: 也称自我诊断或评估,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财政部门同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所属非营利组织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领拨缴销的方法、形式以及责、权、得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
3.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个人义务或法律责任,秉承以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各项辅助性报务的人员。
1.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动作过程。2.非营利组织的“4P”核心:营销的核心是所谓的“4P”,即产品、价格、推广、渠道。对于非营利组织营销来说,同样遵从这样的核心。
3.评估:指对评估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或是对社会干预的效果进行考察和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正规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3.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合法性、透明性、法治、责任性、回应、有效。4.简述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治理八原则理论。
分享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之边界界定清晰;使用、供给与当地具体情况相适应;集体选择安排;有效监督;违反规则的分级制裁;低成本的冲突协调机制;对组织权的认可;分权制组织。1.经社理事会通过的非营利组织的三类地位。(1)全面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2)专门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3)注册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
2.结合我国国情及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简述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类标准是大体参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而进行的分类,具体分为:(1)社会法人。我国目前的社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济团体和政治团体。
(2)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我国主要指各种民办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图书馆、美术馆、宗教组织、其他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等。
(3)基金会。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这里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4)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这类组织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于是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对于这类组织应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加以取缔。
(5)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像学校和医院等部门。2.德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不仅范围广,而且类型很多,如果作简明扼要的分类,分为公益必和互益性两大类。(1)公益性组织涵盖了医疗、环保、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是德国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重要支柱,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社会服务、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在德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中,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就业份额是最大的,占德国所有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4/5,其中教育领域占整个德国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近12%。
(2)互益性组织以行业协会和商会最为突出,这类组织要经济协调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3.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缺陷?(1)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所谓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2)双重管理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并通过分散责任回避了登记管理部分与百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通过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之间,必须首先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并受其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
4.如何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1)提高国家税收立法的层级。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征税法律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制定,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2)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地位。要在有关法律法规对非营利组织办公室的基础上,明确非营利组织简洁的纳税主体与优惠资格,对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规定申请减免税的条件、税种、幅度等具体内容。(3)突出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鼓励支持捐赠行为。1.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殊性。(1)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法律规制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度。(3)非营利组织战略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带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在战略制定时,战略管理者必须向众多所有者征询意见,并依据公众愿望和要求来提供服务,这也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2.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明确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抓住机遇创造良好条件。(3)有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和规律化。(4)有助于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提高组织工作成效。(5)有助于优化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配置。(6)有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如何做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管理?
第一,要正确处理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的关系。第二,开展经营收入要履行报批手续,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做经营性资产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第三,要禽营业执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由该单位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第四、经营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第五、要划清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界线,事业单位和经营收入发球不同性质的收入,要注意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以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
4.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具有什么特点?(1)成员来源的广泛性。(2)成员目标追逐的非营利性。(3)成员关系的平等关系。1.非营利组织项目的评估原则。
(1)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且科学性原则。(2)项目评估的可以比性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4)公开性和反馈必玎结合的原则。(5)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1)目标的多重性。(2)综合参与性。(3)营销社会化。(4)营销伦理性。3.简述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导向。(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2)增强经人为本的内部营销理论。(3)深化自强自立的竞争意识。4.试述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程序。
第一步,由非政府组织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第二步,评估机构收到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材料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形式上的审核,检查自我评估的材料是否齐全,举证是否充分。如有不完整或不清楚的地方,由工作人员与被评估机构沟通、补充。最后,条件许可后,可以将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挂在网上,接受公众监督。第三步,由相关利益群众和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评估小组。第四步,由综合评定小组对重要的、大型的非政府组织或有不良记录的非政府组织、有公众举报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现场检查,也可以进行随机抽查。第五步,将评估结果告知被评估机构,并专门渠道接受非政府组织的申诉。第六步,发布评估结果。
四、论述题(15分,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不明偶然的,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背景。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下列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市场经济的发民。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再改造行动推动了西方国家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和空间上的支持。
(3)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兴起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
(4)历史渊源。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主要是指历史上致力于自由结社、慈善事业和社会优先的传统。
除经上因素以外,市场失效、政府失效等理论的完善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国际上兴起的一些非营利组织还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2.论述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是非官方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归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核心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反映和表达公民社会意愿,培养了民间交流和自主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增强了社会成员的个人自我管理能力。
1.论述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
依法理财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原则。2.试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模式。
(1)处方管理模式。(2)定期报告模式。(3)监督工作模式。(4)指令工作模式。
1.试论述主要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共同特点。
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营利组织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规模存在巨大的差异。
(3)这些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呈现出以福利服务占主导的特点。(4)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内的重要的就业渠道。(5)非营利组织的多数收入都来自公共部门和组织会费。2.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有:①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②管理体制不顺畅。③缺乏独立性。④资源缺乏。⑤监督体系不完善,公信力不足。
对策主要有:①完善非营利组织立法,提高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制化水平。②简化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程序。③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④调整税收制度,拓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⑤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1.试述评估与监测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评估是一定时限内的工作;而监测是连续性的职能,它贯穿于计划、项目或政策过程的始终。第二,评估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项目、计划或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而监测活动原则上需要对所有的项目计划或政策执行。第三,监督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而评估可以针对一个或几个项目计划或政策进行。第四,监督只需要记录实际的数据,用于与计划数年对比;而评估不仅可以利用监测数据,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项目、计划或政策经个的数据对比。第五,监督通常通过定期的报告、报表、考察等方式,向项目、计划或政策的执行员了解投入、活动和产出情况而评估主要通过阶性的座谈、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工作的效果、效率、影响和持续性。2.非营利组织营销与企业营销相比,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优势?
困难:①与企业相比,有关非营利组织顾客的特性、行为、观点、态度等的研究资料非常缺乏;②非营利组织营销常常要求顾客作出不太愿意的事情,而企业营销仅要求顾客评估一件产品或服务;③非营利组织营销中应对的某些问题牵扯到特定的文化,道德等,不太容易得到广泛拥护。④通常,顾客配合非营利组织营销得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动兴趣;⑤非营利事业的外部性比较大,要很多时候回报与付出有很大差距。
6.非营利组织案例研究 篇六
摘要:武汉市禧乐儿童康复中心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缩影,关于它的调查对我们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武汉市禧乐儿童康复中心,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
一,研究组织情况
武汉市禧乐儿童康复中心,总部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北港佳和云居,是一所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主管单位为武汉市洪山区残联。禧乐早期干预中心专门从事脑性瘫痪儿童、偏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智力广泛的发育迟缓、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等行为问题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同时,武汉市禧乐展能养护中心主要致力于肢体、心智障碍的青少年日常生活起居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让具备工作能力的轻中重度特殊人士学到一技之长,从而提升生活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就业市场,帮助其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等。
禧乐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在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非营利组织法律地位及社会身份陷入尴尬境地,在供给、资金、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阻碍了禧乐等诸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二,组织存在的问题
1,法制和监督体系不完善
首先法律上,中国政府虽然己经积极建立起了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但是没有与宪法相衔接的民间组织的基本法,民间组织在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地位和作用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各项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方面也并没有体现出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地位。我国非营利组织立法的层次低,同时对于助残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没有根据服务类型、机构的性质和类型、地方区域特点有细致明确的规定。其次,在监督方面,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均,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监管体系和标准。由于组织身份背景的不同,政府的管制及监督力度差别大。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监督也存在缺陷,很多组织的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状况不公开等现象。
2,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计划经济等时代的惯性作用,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其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又反作用于慈善事业,阻碍了慈善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3,资金,人才缺乏
首先,经费问题,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残障服务领域中,经费问题更加普遍和突出。我国助残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服务收费民间捐赠。政府的财政拨款占经费来源的绝大部分,有的甚至是依赖财政拨款和补贴生存。然而国家对于残障服务领域的拨款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由于就业保障金的建立,政府的拨款就减少了,并且由于目前的机制体制,市场波动和人为因素对财政拨款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政府拨款和补贴为经济命脉的组织其发展随市场波动较大,生存状态受制于政府财政拨款的多少。在人才方面,非营利组织现有的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在公办的组织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于政府机构或由政府机构指派,并且有残障服务专业技术出身的人并不多,组织难以自主吸收优秀人才。
4,残障服务需求远超于助残非营利组织供给能力,组织间发展不均衡
追溯历史,我国残障服务事业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起步,但助残非营利组织的供给能力依旧较小。助残非营利组织之间由于背景及服务能力的差异,使得助残非营利组织发展地域差异较大,仅市区内残疾人进入助残非营利组织都受到户籍区域的限制,更不用说农村与城市间的阻碍和差异了。同时, 在地域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根据每个地区政府对残障服务发展重视程度的不同,非营利组织发展程度与发展空间也有很大差距。而农村与城市间差距更大,在农村残疾人服务的意识缺乏和觉悟不高,没有服务机构,残障服务的各项政策形同虚设,就如在残疾人群体中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的残疾人并没有享受过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残障服务。
三,对应的解决策略
1,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及监督机制。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法律监督机制,由单一的组织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避免管理单位间的相互推诿和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宣传,引入公众监督机制,使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之下。
2, 理顺助残非营利组织的外部关系,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模式。首先,政社分开,发展政府与助残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合作。其次,加强非营利组织合作,创建和谐共进的行业氛围。最后,要协调与企业及捐赠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新型的合作关系。
3,开源节流,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科学的使用计划。非营利组织不能单单依赖于政府资助和财政支持,它可以通过自身影响力的扩大,品牌建设等增加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增加慈善收入等。同时,组织内部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资金,保证运行效率。
4,加强助残非营利组织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培育和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首先,增强对残障服务及助残非营利组织的培育意识。其次,为助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者,提高助残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
参考文献:
[1]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 李维安.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 丁莎莎.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0(2)
7.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 篇七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到来, 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活动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活动对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社会化, 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维护社会的稳定, 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加强社会监督, 克服权力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非营利组织呈现倡导趋势的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时期, 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表现出整体性, 即单位、组织和国家这些整体利益代表并决定着个体利益。在整体性利益结构下, 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表现为精英决策, 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决策是由政府和政党的主要领导人来决定的, 政府具有超强地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在整体性利益结构趋向多元化的过程中, 随着利益主体的增多, 主体利益意识和利益观念的增强, 出现了各利益群体政策参与愿望增强的趋势。“政策相对人的利益多元化, 构成对政策制定的最重要影响。”[2]那些在利益格局中出现的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迫切要求介入政治过程, 表达其要求和愿望, 希望政府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那些在利益关系调整中利益受损或在利益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的利益群体, 则希望通过利益表达使政府注意到他们的利益要求, 并扶持其利益实体。可以说, 是利益结构变化造就了一大批有参与愿望和参与能力的个体和集团, 新的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倡导行为大量增加。可以说, 利益结构的转型带来了政策参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从而给传统政治体制带来了压力, 一个成熟的政治体制应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接受并同化新的参与主体, 在规范的框架内接受它们的合理的价值观念和权利要求, 完善政策参与机制[3]。
二、政治现代化是非营利组织呈现倡导趋势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政治过程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人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就应当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公民再也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公共政策的客体 (对象) 而存在, 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公共政策方案, 而是强烈地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 具体过问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的全过程, 使公共政策能够更充分地代表自己的利益。然而现实中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十分困难的:时间和距离上的限制、政策信息的不对称、公民个人的素质问题等构成了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层层障碍。而非营利组织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是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细胞载体。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活动, 是实现由“群众社会”向“参与社会”转换的纽带。亨廷顿在《变动中的社会秩序》一书中探讨社会的政治安定问题时, 曾提到过两种社会类型:“群众社会”和“参与社会”。在这两种社会里, 都具有高水平的政治参与, 但“在群众社会里, 政治参与是无结构的, 无常规的, 漫无目的的和杂乱无章的, 因为群众缺乏能够把民众的政治愿望和政治活动与他们的领袖们的政治目标和决定联系起来的组织结构”。而“参与社会”的情形则恰好相反, 政治参与是通过立法渠道加以组织和安排起来的, 能够消解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中国要实现由“群众社会”向“参与社会”转变, 建立广泛而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就必须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以健康有序的方式参与公共政策, 实现倡导活动的制度化、理性化[4]。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非营利组织呈现倡导趋势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 政府依靠单位制度、户籍制度和身份制度, 运用行政权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实行严格的管制和控制。“国家不但垄断着绝大部分既有的资源, 而且在新的资源出现后, 也总是利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 将其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对于任何潜在的控制稀缺资源的竞争对手, 也是利用政治或行政的力量加以摧毁”[5]。从而没有为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留下真正的空间。1978年以后, 虽然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还是导致了“政企分开”, 但客观上也产生和发展了大量沟通政府和市场的非营利性组织, 进一步培育了社会组织的力量。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政府不仅要退出市场, 也要退出社会, 因为现代社会既不是单纯的政府体制, 也不是纯粹以功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将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责逐步向社会转移, 这不仅有利于政府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 而且有利于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活动。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中介组织, 是市场与政府两个系统传递信息的桥梁, 是政府的帮手, 也是市场关系的维护者, 它沟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使社会结构运行更加顺畅, 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有序。
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非营利组织呈现倡导趋势的内在原因
西蒙认为, 人是有限理性的人, 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有限理性理论就这样与信息问题结合了起来。在现实中, 人们很难对每一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 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 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 进行决策。在决策时, 也难于考虑所有可能的措施。此外, 人们能否进行正确的决策, 要受到决策人的技能、价值观、对目标了解的程度、应具备的有关知识的深度以及所需资料的完备程度的影响。因此, 个人的或企业的决策, 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同样, 政府人员在应对大量社会问题时, 其获取的信息是不完备的, 需要公众参与的弥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基础, 其目的又是维护组织及组织内成员的共同利益, 履行社会事务的管理功能。非营利组织在归纳、总结单个人的信息基础上形成集中的能反映本组织成员最大利益的信息并通过直接与决策者交流的形式反馈给他们, 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此外, 非营利组织是反映、表达和代表各种利益要求的利益表达主体。它们可以强化利益表达主体的自主性, 加强利益表达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使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要求明晰化, 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与政府决策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五、信息化、全球化是非营利组织呈现倡导趋势的外在原因
20世纪后期全球涌动着四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对于影响今天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的时代特点来说, 其影响最巨者莫过于前两大潮流:信息化和全球化。正是由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倡导活动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 信息化为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活动创造了条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发展, 政策科学知识得到极大普及, 政策信息的传递和使用变得十分便捷, 使公共政策从狭小的政治精英圈子中解放出来, 变成社会化的科学研究对象。另外,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 通讯的发达和生活的复杂化, 公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较以往更有能力参与公共政策, 这也进一步消除了非营利组织倡导活动所遇到的障碍, 提高了倡导的效率。其次, 全球化进程呼吁中国非营利组织倡导活动的同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之后, 由于非营利组织致力于解决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国际性的乃至全球性问题, 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及其各机构,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营利组织越来越重视, 普遍加强了支持力度。各发达国家政府、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 也都对非营利组织由敌视、怀疑过渡到支持、扶持态度。这将刺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国加入WTO, 原先由政府进行的招商引资活动,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管理, 可能被视为非市场化行政干预, 保护国内市场和企业利益, 发展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商会、协会来接替以往政府的某些职能势在必然。这为中国非营利组织倡导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Korten, David.1990, Getting to 21ST Century:Voluntary Action and Perspectives, West Hartford, Conn.Kumarian Press.
[2]程杞国.政府制定的机制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 2000, (3) .
[3]杨丽丽.对中国公共政策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行政论坛, 2005, (5) .
[4]史美芳.中国转型时期第三部门的公共政策参与[J].行政论坛, 2005, (4) .
【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推荐阅读: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10-30
关于非营利组织11-19
非营利组织管理试题10-23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12-02
非营利组织分析与研究07-11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愿景08-15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08-16
非营利组织管理实习报告11-02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期中考核试卷12-03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