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15篇)
1.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篇一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气氛, 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 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l.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情感
“面向全体学生”是课标所倡导的。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但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优点反映在不同的方面, 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发现其闪光点, 要认可每个学生, 不能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 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对学习失去兴趣, 产生畏惧。所以, 我们要以热情的目光, 可亲的面孔来面对学生, 对“差生”多些“厚爱”, 课堂上, 鼓励他们发言, 课下多交流, 多辅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 兴趣盎然, 充满学习欲望。如我班××性格内向, 羞于发言, 怎样让他大胆、自信呢?每次提出问题后, 我就走到他身边“不要紧, 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侧身倾听, 如果答案正确, 我就公布于众, 并赞赏:“××说的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告诉大家, 那会更好!”如果答案不完美, 我就说:“××说的有道理, 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如果答案错误, 我就话锋一转, “××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体现了人文关怀。
2.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课堂上, 多使用表扬性、鼓励性和幽默性的语言来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计算“9加几”时, 我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然后追问, 谁会算:当学生纷纷举手便说:“那就试试, 看谁方法多, 方法妙。”有的学生说:“我在算9+5时, 从5个圆片中拿出1个给9, 9加1等于10, 10个再加4个就是14了。”有的学生说:“我把9看成10, 10+5=15, 刚才9多加了1变成10, 再减1, 就是14了。”……当学生列举了很多方法时, 我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 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有说对的学生, 我就用期待的眼神直视他:“再想想。”即否定了回答却又不伤自尊心。对于胆小的孩子, 只要有勇气举手, 即使回答错了, 仍要表扬:“你能站起来说, 老师就很高兴了, 慢慢来。”另外, 对回答出人意料的, 还要大家赞赏, 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非常愉悦, 学生心情很放松, 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 是对学生的信任, 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 这正是课标所倡导的。
3. 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 不仅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 还要有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理解是前提, 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使“教”为“学”服务。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赋予感情色彩,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如计算课上用“闯三关”等挑战形式激励学生。最后, 老师时时处处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 学生给我提意见, 我也虚心接受, 如我在讲述观察物体一课, 书中是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 学生则建议我走出教室, 真正站在汽车的不同方向观察, 学生情趣高涨, 不仅完成教学任务, 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 给予竞争机会, 活跃气氛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 课堂上要结合教材, 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一节课中创设竞争的机会很多, 如口算竞赛、笔算竞赛、大擂台、展示台等。鼓励并允许学生当“小老师”。例如:“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办法巧”“谁的方案棒”都是设置竞争的机会。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可以根据课本内容,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容易接受, 乐于接受。
l.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 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老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有趣的问题, 使学生陷于想解决但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 以疑激情。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设问, “1与60相等吗?”有的同学认为不可能, 有的同学认为行, “这是怎么回事?”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时候,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思维, 解决认识困难。
2.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
在教“三个数连减”一课时, 设计了小白兔拔萝卜, 分三步进行, 一是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6+3+1) 。二是变式题 (8+1+0 8-0-5 10-3-7 7+2-2) 我问同学们“你能帮助小白兔算一算现在有几个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们对“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可感兴趣了, 最后学生还从具体的算式中感受, 概括出加0减0可以不计, 这样, 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 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 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
成功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某种活动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教学中, 我多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抛硬币”时, 设计摸球游戏。纸箱内放入黄球、白球各3个, 老师摸球, 让学生猜, 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然后分小组摸, 分组猜, 并把每次结果记录下来, 结果只有两种, 一种是黄球, 一种是白球, 不可能是黑球。学生通过亲自摸球, 经历想象和思考的过程, 得到了准确答案, 获得成功感, 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2.你有你的前方我有我的美好 篇二
十六岁的我骨子里满是浪漫的因子。学渣和学渣在一起可以陪伴着被罚站,牵手逃课去大街小巷一直逛到落日余晖,阳光每洒落一次,便是一张生动幸福的照片,只是幻想都觉得美好。
而我敢于挑战。遇到Z君的那一年,我十六岁初,从此明白这世间的温暖有亿万种。
学渣和学霸的差距,绝对不是靠想象就能明白的,但那却是Z君给我温暖的另一种方式。
高二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时,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直以来文科最差的一次,在实验班里倒数。那时我和Z君刚刚走到一起,他有事不在教室,等回来时班主任已经等在教室里开始晚自习。
我低着头一直不愿意看他,但就是很清楚他会时不时关切地望我一眼,我承认我很容易被自尊心打败,那次考试里Z君在年级的排名比我在班级里的还要靠前,最前和最后的距离在我眼中就像太阳和月亮,那么遥远,一想起眼睛就忍不住湿润。
但,所有的难过却都在打开Z君像以往一样传来的数学作业时瓦解了。
作业里没有一句安慰的话,每一题旁却都是铅笔细细的小字写着详细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偶尔还有一两个小笑脸望着我。我破涕为笑,嘴角酿起的笑容怎么都消散不去。
后来Z君说,“本来想放学的时候安慰你的,结果看你也没有那么难过。”我笑着不说话,心里只有一句诗。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学霸在身边的日子特别美好。午后日光橙黄明朗的时刻,Z君细细给我讲题,冰凉的指尖触碰到他掌心时温暖直抵心里;Z君每天会给我买早餐;偶尔晚上还充当我的MP3发来一段段语音给我唱歌,最后互道晚安,像所有小说里那样,听着喜欢的人的声音入眠。
那一年满大街都是王菲和陈奕迅唱的《因为爱情》,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悲伤,所以我们都是幸福的模样。优雅幸福到了心里,但是王菲也唱过,谁把往事思量,笑时泪半行。
我和Z君遇到了分歧。
数不清是第几次月考,上午高一考试高二放假,我开电脑尝试写杂志的一个栏目,Z君发来消息,问我怎么不复习。
我刚解释完我有事情,他就噼里啪啦说了好多话。Z君说,“我希望你好,不是说你好好地坐在那里,而是你去努力。”阳光在窗外爆裂开焦躁的气息,我想我们之间的距离无论如何也填补不了,就像太阳把光芒全都给了月亮后,那也不是月亮靠自己在美好发光。
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潜移默化的破碎是最无法弥补的,十二月的天空深沉得很早却依然漂亮,而我们之间的话题却变得越来越少。
Z君问我有没有背历史,我纳闷地说老师又不提问我我为什么要背,于是话题在瞬间终止;我看完一篇感动得想哭的文,惊喜之余想想Z君不感兴趣便只字不提,我们开始默契地很少找对方,在一起也越来越忙,却单纯地以为,有些事不说出来就会像泡沫消散。
最后一次和Z君出去玩是情人节。街道上花香四溢,车如流水马如龙,同学说把电影票让给我们,我像所有的小女生那样兴致勃勃跟他提起那个爱情片,感觉到他不想看又立刻改口。
后来我一个人在家里看完了那部电影,激动地截图发动态,之后找Z君聊天他的语气里竟带着不耐烦。
Z君说,我们之间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以前他以为能弥补,后来才发现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大概再也没办法破镜重圆。从最小的事情开始,Z君说,那天找他他心情特别不好,因为他觉得那样的电影根本没有一点看点。
Z君问我,“你知道为什么那天我带你看《饥饿游戏》吗?”我想说其实大型科幻的片子也挺不错的,看浅显的爱情片只是憧憬一份美好。无言以对的是,那天Z君带我看美国大片的事情,我不是没跟好友念叨过。那些细微的心事在空气中蒸发了温暖,留下了太多空白。
我终于明白,学霸和学渣终究是一道已经触碰过的相交线,总会越走越远。
我们理所当然地分开,偶尔在回忆里缅怀。不是学霸和学渣只有开始的温柔却没有以后,只是心里最终的路都不相同。
这几日我都和Z君坐在同一班车上,就突然想起我们的那场爱恋。说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以往每次说好一起走,都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打破,反而是后来形同陌路时却经常乘着同一班车。
下车时习惯性地往后望了一眼,透过他身边的车窗依稀看见外面日光倾城。
每一次爱恋里总有收获,更何况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对白。我还记得Z君给我讲题目时阳光落在桌面和他身上的模样,也记得那天喊他时他朝我缓缓走来时眉眼含光。
3.我有一个理想作文 篇三
现在,我的理想又有了变化,我想快快长大,以后挣许许多多的钱,我要用钱来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在宽敝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让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老人可以幸福地生活……
是什么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呢?最初生起这个念头,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次地震给我很大的震撼,在地震中,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小学生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他们是多么痛苦啊!我总是在想,要怎么才能帮助到他们呢?除了在学校捐款时我能出一点点微小的力量,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到后来,在的时候,妈妈给我看了一则网络上的消息,是关于一位111岁的“年轻”老人——许哲老人的事迹。许哲老人是位华人,现定居在新加坡,许哲老人在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筹办建立了很多所敬老院与儿童收容所,许哲老人用她的一生的时间与力量在帮助她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在采访中,许哲老人谦卑地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我的责任就是去爱别人,只要人人都付出爱心,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许哲老人终其一生的言行让我坚定了希望能帮助别人的信念。
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该如何达成我的理想呢?当然,好好学习是实现理想的前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爱心,在生活细节中学会关爱他人。在家时,我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陪父母聊天、散步;在学校时,同学有学习上的困难,我会诚恳地为他讲解;有时,在街上遇到乞讨的人,我一定会拿出身上的钱给他,偶尔同学也会提醒我,说很多乞讨的人是假乞丐,但我并不介意,或许那位正在乞讨的人,真的是冒充的,但我为他人付出的爱心却是真诚的。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我有一个理想作文 篇四
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梦境一般。从小我就在通往音乐的道路上撒下了理想的种子。每次那悦耳的音乐声在耳边回荡,我的心中就不免泛起几丝愉悦之情。我不禁羡慕起那些有名的歌唱家,他们天籁般的嗓音一下子把我震住了。渐渐地,我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苦苦请求下,妈妈决定给我报一个歌唱班,并且请了一位老师专门教我。学习时,我也格外努力。这时我才发现,学习音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每天要坚持练声,还要学习各种乐理知识。我很认真,也很努力,朝着音乐的大门奋勇前进。真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啊!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那一声声悦耳的歌声,给了我很多美得感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的歌声如飞翔的海燕般动人;像初阳的薄雾般清澈;像静静的湖水般明亮,就连全国歌唱比赛的评委都给予了我由衷的称赞。每一声称赞,都化解了我沿途的劳累;每一声鼓励,都熄灭了心中无数次的打击;每一声表扬,都像黎明时的一道曙光,照亮了我接下来的路程,照亮了我的心扉。
虽然我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不能掉以轻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每一步都要走得踏踏实实,要努力向前迈进。
5.我有一个理想600字作文 篇五
我的理想是什么?是国家主席?可能有些不太现实;是清洁工?那对自己的要求太低。是老师?是设计师?是画家?还是歌唱家?面对这些我是很犹豫,但我更愿意接管我爸的事业,做一名像爸爸那样脚踏实地,像阿里巴巴的马云那样讲诚信的女商人。
我从小就生活在门窗的世界里。从我懂事起,我的偶像不是明星,而是我的老爸,我的老爸自己创业,现已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他那英俊的脸上早已布满皱纹,可他永远是我心中的superman(超人)。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他做事脚踏实地,不制造假产品对人真诚。还记得又一次,爸爸去别人家量尺寸,看到他家的玻璃胶脱落了,我爸爸就很主动的从新打了一道玻璃胶,看到他那一丝不苟的样子,我对女商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可能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理想会经受动摇,可是我不变的信念永不改变:向雷锋一样为人民效力。我不知道曾经多少次幻想着自己长大有钱了,盖一座学校给贫困灾区的孩子学习,让他们想现在都我们一样快乐学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论贫穷贵贱。
理想+勤奋=成功,现在我可能不是最有优势的,但我一定要做最勤奋的。为了心中的理想,让我们扬起自己的航帆,向成功驶去!
★ 一个理想 一个目标作文
★ 作文 我有一个“朋友”
★ 作文 我有一个好朋友
★ 英语作文范文我有一个网友
★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
6.我有一个好妈妈 篇六
我心想:妈妈一定在校门口等我, 外面风这么大, 妈妈一定在风中望着我的班级。天气这么冷, 坐在教室里的我已经这么冷了, 更不用说外面了。我无奈地看了看手表, 又看了看老师。
老师怎么还不快布置作业赶快下课呢。我都快要急死了, 我真想马上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怎么还不布置作业, 快点儿放学呀!”可我不敢, 我越想越心烦。
最后一道题总算讲完了, 老师突然说:“放学。”我高兴得都快要疯了, 赶快收拾东西匆匆忙忙向校门口跑去。
跑到校门口, 我第一眼就看见妈妈, 妈妈见到我, 微微一笑, 马上从我手中拿过沉甸甸的书包, 把书包放到车上。我想, 天气这么冷, 妈妈的手一定很冻。啊!妈妈, 谢谢你。妈妈问我:“这么晚了, 你饿不饿。”我点了点头。妈妈说:“没事, 我们马上去面包店。你坐好, 把拉链拉上, 头帽戴好。”说着, 妈妈就把车向面包店的方向开去。
从面包店出来, 我的手里多了两个热乎乎的面包。
7.我有个当作家的理想作文 篇七
俗话说人各有志,随着个人爱好、兴趣的不同,所拥有的理想也各种各样,而我的理想,只是简单地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成为一名作家,是因为成为作者,可以在自己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想法、趣事给予更多的人欢乐。与读者交流进步,在文海中畅游。毕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代社会中,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部分,人们已经无法脱离书本。从一篇文章,到一部丛书,从学习知识的课本,到娱乐搞怪的小说。
在坚定理想前,我曾遇上很多挫折,虽说理想是自己的,但是免不了被很多桎梏所囚,可是我挺了下来。
原本,我的理想是一名演员。因为演员不仅仅可以出名,求万人追捧,而且可以演绎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物。不过,随着时代的变更,岁月的流转,我也懂事了,我的.念头就打消了。
因为它正在一点一点随着社会蜕变,甚至连本质都发生了改变。
无论多精彩的电视剧、电影诸如此类,都摆脱不了剧本的束缚,与其这样被约束,倒不如有自己来创造,毕竟如果没有了感情,多精湛的演绎,也只不过是白费。还有另一个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令我对演员由喜转厌的原因。现代的人们,看电视剧、电影不剧情,不拼眼力而是看外貌。完全失去了演员以前的味道,完全丢掉了本质。
依稀记得一个女同学问我你喜欢哪位演员,我说我喜欢武打明星洪金宝成龙。可对方却说他啊,难看死了。我还没有看完他的电影就已经关电脑了。这话令我心寒,我想一定令更多的演员热爱着心寒。也正因此,我现在不屑于做演员。
曾经我向我爸爸提到过我要成为作家的梦想。父亲却转过来教育我,告诉我说当今社会,站稳脚跟很重要。可成为作家呢?无非就是写出投稿,耗时耗力,而且大人们为了忙于工作,谁有空看?追书的都是谁?学生。你不能只是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却影响了你的一生。
我细细思索着父亲的话语,眼中仍充满着坚定的信念。爸爸看着我的反应,抚摸着我的额头当然,这是你的梦想,虽然我不支持你,但我也不会阻拦你。
现在,虽说我离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我努力。在圆梦途中,我一定会遇到失败,但我不放弃,或许不成功带我持之以恒,可能在途中摔倒,不过我会拍拍身上泥土,直到走向高峰。锲而不舍,金石可。唯有经历苦难,才能尝到甜蜜,唯有历经风雨,才能看到彩虹,唯有经历失败,方可成功,唯有坚持不懈、是之以恒,才可走到终点的尽头!
8.美好的理想作文 篇八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律师。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衣着端庄的律师们,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替受害者洗清冤屈时,我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我多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那些叔叔阿姨们那样,站在庄严的法庭上,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来替受害者申张正义,让害人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是我的崇高理想。但是,光凭想象是没用的,必须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从生活中获取做人的基本道理;从学习中收获丰富的知识。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的处理好周边的事物;在学习上,我们应该虚心求教,努力上进,为实现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9.《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 篇九
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 到西装革履、自信满满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总统奥巴马, 400年间, 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变化并不像我们多数人想象的那样, 是经过无数血雨腥风的暴力斗争得来的, 相反, 这种变化在最近的60多年间, 更多地是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而取得成效的。说起这些, 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 是1963年8月28日,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向成千上万的听众发表的演说词。
因此,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设计目的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 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以及单元学习指导与目标 (“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 分清逻辑层次, 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 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演讲词磅礴的气势, 领会文章妙用修辞的表达技巧;
2.学习马丁·路德·金高尚的人生追求、无畏的斗争勇气, 激发学生追求民主、自由的勇气;
3.感受美国黑人从奴隶到总统这一变化中体现出的丰富内涵。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领会表达技巧, 感受丰富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12月, 奥巴马获得竞选胜利后, 在芝加哥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迎来变革》的演讲, 其中有一段谈到了黑人地位的变化, 其中有一处翻译我觉得不是很妥当, 下面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 并联系你课前搜集到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马丁·路德·金的相关情况, 判断下面的语句翻译为什么不妥。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 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
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
这段翻译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所以有网友批评说奥巴马先生并非建筑承包商, 奥巴马也不是任志强 (中国著名房产开发商) 。这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注意到, 这句话中奥巴马连续运用了三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历史上的经典事件:
(1) 1955年的12月1日, 因黑人帕克斯而引发的蒙哥马利公车事件;
(2) 1963年春天, 当局使用高压水枪镇压黑人集会的伯明翰运动;
(3) 1965年造成100多人浴血的塞尔马惨剧。
另:亚特兰大的传教士指的就是马丁·路德·金博士。
所以, 奥巴马的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她看到了蒙哥马利市公车上坚韧不拔的抗争, 看到了在伯明翰市水枪下苦苦支撑的抗议群众, 看到了在塞尔马市那座桥边民主斗士们的斑斑血迹, 她也听见了那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马丁·路德·金博士曾告诉人民的话:我们终将克难成功。
二.
听现场录音, 感受当时激动人心的气氛
三.指导学生朗诵, 体会作者感情
本文是世界演讲词中的经典作品, 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把握、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如:
第3段作者揭示了黑人现在的生活, 又是演讲的开始部分, 朗读时既要充满激情, 又要沉痛有力。段中前边的三个“今天”, 读时既要一气呵成, 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比前面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语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
第4段在读时整体词语可稍和缓些, 但一定要注意重点词语:“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经过4、5两个自然段的平缓之后, 第6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 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现在是……的时候”, 一方面这是作者情感宣泄的需要, 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 极强地突出了实现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所以要注意语调的扬升。
8-9段因为讲的是斗争的策略, 所以要语调平和、理智、语重心长。
11—15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辞。针对“热心人”的质问,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作者义愤填膺, 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排比句, 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 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这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 但同时又不失理智, 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 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这一点要十分注意。
18—34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声, 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描绘, 与前面相比应舒缓些。
四.解决重点、难点
1.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15字内回答)
明确: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2.根据18段以后的6个排比内容, 具体说说作者“梦想”的内容。
明确: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 情同手足。
3.作者是如何向听众描述梦想的?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 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 他巧妙地运用了:
(1) 新颖贴切的比喻。如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 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2) 气势磅礴的排比。如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来表达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地, 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 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排比, 如长虹贯日, 瑰丽绚烂;如阳光普照, 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 一气呵成;如铁链相接, 环环相扣。
(3) 反差强烈的对比。如“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句, 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相对比, 充分表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 反映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 抨击了美国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4) 动人心魄的反复。如第5自然段, 运用6个“现在是……的时候”, 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 也是对当局的严正警告, 要求他们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恰到好处的引用、呼告等。全文各种修辞俯拾皆是, 犹如“杂花生树”, 大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五.探讨美国黑人从奴隶到总统这一变化中体现出的丰富内涵
经过学习, 我们了解了黑人处于奴隶地位时的悲惨, 联系现实, 我们也看到了如今黑人地位的巨大变化。你能说说这个漫长的斗争过程给你的启示吗?
(说法不必拘泥, 学生言之有理均应鼓励。当然更要鼓励学生发表有思考价值的内容。)
下面的说法仅供参考:
(1) 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让我们看到黑人社会地位的取得, 不仅需要梦想, 更需要务实的精神, 需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的勇气。也许奥巴马改变不了世界, 但世界会因为他的当选而改变。因为这个改变是从人们的内心开始的。
(2) 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梦想、社会的梦想、国家的梦想、时代的梦想实现后的巨大喜悦。
(3) 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 这渐进的45年告诉我们,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4) 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我们缺少的不是梦想, 而是坚持的信念和有效的方法;我们缺少的不是梦想, 而是梦想的广度和精神的高度!
六.结束语
马丁·路德·金为了自己毕生的梦想不断奋斗, 甚至献出生命。他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明白:
倒下, 是他生命的终点, 但不是他梦想的终点!
这不是黑夜, 而是光明!
这不是结束, 而是开始!
这不是虚无, 而是永恒!
【教后反思】
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常规预习内容不能忽视。
由视频导入, 直观、形象, 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纠正视频翻译的错误, 可谓一举多得, 既可考查学生对文章背景的了解情况, 也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还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自豪感。不过这里要注意学生背景材料的搜集、课文内容的预习工作一定要到位, 否则一些思考内容极易陷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
二.预设知识与课堂调节要有机融合, 亮点往往产生在生成的过程中。
在听完马丁·路德·金的现场录音后, 我马上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 这一环节,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诵的热情, 加强了对文章情感的认同感, 形成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10.美好的理想作文1000字 篇十
理想?多么崇高而令人激动的字眼。理想,不应当是憧憬,不应当仅仅是梦想:那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的目标!
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的父母为她买了架钢琴,我特别羡慕,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哭着闹着也让爸爸、妈妈为我买了架钢琴,开始了漫长的学琴之路。也就在我刚开始学弹钢琴时候,有一天妈妈笑着问我“丁卉,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我偏着头看着闪亮的钢琴认真地说:“我想当一个钢琴家”。
在我刚上小学的第一学期的时候,老师常告戒我们“要好好学习”,“要争当三好学生”,“要争取早一天加入少先队”……等等。当时就把老师的`告戒当成了自己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光荣的加入了少先队,并且在读小学的十二个学期当中有十个学期荣获“三好学生”。
这是我上初中的第一年在“谈理想”的班会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我想道:“小时候曾想过的想当一个钢琴家。长大了点,看到家里人生病,想跟姑父一样当一名医生,为家人、为病人解除伤痛,救死扶伤。又有一段时间,我开始喜欢了律师这一职业,因为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律师们为正义、为道义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时,那自信,那风度,令我为之以神往。所以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律师,在法庭上叱诧风云。但此时,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
是啊,我常常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是为了我们民族科技的振兴?是为了我们民族千秋万代的教育?是为了我们祖**亲的繁荣富强?还是吃饱肚子,活得潇潇洒洒?可我具备哪样的能力呢?想想现在每天的功课,都让我手忙脚乱,但到了那时我有能力去解决那比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吗?现在每天的放学后的家庭作业都觉得难熬。到那时,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我要如何面对。我想,不管目标的大小,重要在于社会的责任。我们生活在群体的社会里,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人,应当承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11.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篇十一
一个大家庭,必须是充满笑声的。我的家庭每天都充满了笑声。我们早上起床时会有笑声,吃饭时会有笑声,做饭时会有笑声,我们的家庭,每时每刻都有笑声。
当然,一个家庭少了礼貌,那就少了一份和谐。我的家庭是一个有礼貌的家庭,比如,早上起来每个人对父母、家人说早上好,每次见到父母说声爸爸、妈妈,上学时,跟爸爸妈妈说“拜拜”,并向他们挥挥手。
每个家庭都应该是和谐的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他们遇到不同建议时会心平气和地好好谈。如果他们没有相同建议时,大多数是听妈妈的。
12.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篇十二
一、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理解主题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 可是,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 军阀连年混战, 赋税徭役繁重, 百姓深受剥削和压榨。同时, 东晋王朝承袭旧制, 实行门阀制度, 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的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 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 清明廉政, 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 因而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 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他“心远地自偏”又“猛志固常在”, 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 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 改年号为“永初”。次年, 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 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 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理想社会, 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以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主题
作品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 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情节是离奇的。桃花源是“避秦时乱”的人们开辟的, 一直延续到晋代, 与世隔绝五六百年,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 秦始皇式的暴政, 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依然存在, 东晋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压榨, 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无情排斥, 刘裕篡夺皇位的阴谋手段, 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所以, 人们能通过这离奇的构思, 强烈地感到主题的真实。同时, 作者始终注意虚构故事时结合逼真的写实。如文章一开始就明确向读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人物的身份、职业:“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这就使桃源境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都是真的。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乐土, 欣然寻访, 却没有成功。刘子骥, 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 是晋朝太元时的名士, 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作者把他写进作品中去, 就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作者之所以如此首尾呼应, 意在使人确信:虚幻怪异的桃花源是实有其地的胜境, 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从而加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13.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凭借诗歌中描述的一个个感人画面展开丰富细腻的想象,理解“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的深刻含义,感受到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强大。
3、学习诗歌的表达形式,能仿写汶川大地震或雅安地震中的一个或多个感人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
情绪酝酿→朗读→理解→感悟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和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知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凭借诗歌文字,想象抗震救灾中一个个感人画面,能带着深情与感动诵读全诗,体会到灾难面前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强大。
(二)教学难点:理解“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的深刻含义,体会到正是那一张张男男女女的脸组成了伟大祖国完整的容颜,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构筑起了强大祖国的群像。
三、学前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汶川地震的相关知识或图片,自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ppt课件。
3、课文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观看汶川地震图片,了解汶川地震的受灾情况。
2、老师介绍国内当天的救援情况,为引入课题、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作铺垫。
(1)2008.05.12日 下午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15时55分,新华网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3)16时40分,温家宝在赶赴灾区的专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
3、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听完看过图片和介绍后的感受。
4、谈话引入课题: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看到灾难降临时党和国家对灾区的殷殷关怀和及时的援救,我们无比感动。有一个人在亲眼见到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全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深受震撼,写下了一首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首感动亿万人民的诗歌——《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播放课文朗读音频,酝酿学生情绪)
5、学生分享听后感:自己听到了什么?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便于缓和课题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或指名试读诗歌(可分节),尽量读准字音。
2、同学点评,把点评重点放在字音上。
3、集体正音,强调本诗中应注意的字音:
熟悉(shú xī)
陌生(mò shēng)瓦砾(wǎ lì)
撬开(qiào)
包扎(zā)
创伤(chuāng)
殷殷(yīnyīn)鲜血(xuè)
地动天不塌(tā)
4、听范读,学生小声模仿、跟范读读诗,特别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
(三)分节读诗,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诗,比较全诗各小节结构上的异同。
1—6小节结构相同,分别描写了我在灾后看到的不同的面孔,以及这些面孔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后一节略有所不同。
2、“小组合”(2—3个组合)朗读1—6小节,说说自己对这六个小节的理解:
提示:①每个小节各描写了一张怎样的脸,他们是谁,正在干什么? 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连一连。
第一节
熟悉、亲切
干部 指挥救灾 第二节
陌生、勇敢
战士 抢救群众 第三节
天使、美丽
医生
包扎创伤 第四节
慈祥、镇定
教师
保护学生 第五节
年轻、急迫
志愿者
捐献血液 第六节
可爱、男男女女
海外华侨
牵挂捐赠
3、交流分析结果,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前六节所描写的“脸”。
4、在讲解义务献血时,适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即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5、读读说说:看到这些脸,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引导讲解:这一张张脸代表了一幅幅感人的援救画面,这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为遇险同胞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由衷的赞叹——(出示第7小节,齐读第七节)
6、引导学生理解诗中重点句子“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7、情感升华:理解诗歌中的“脸”和“我”。师:诗歌中描写的“脸”、“我”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吗?(分析同时板书)
8、有感情朗读诗歌。
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无情的灾难,那一张张男男女女的脸让我们感受到了同胞的手足深情,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现在让我们串起这一个个感人的瞬间,牢记那一张张动人的面庞,深情地朗读全诗,永葆那一份温暖的记忆吧!
(四)归纳整理
1、引导总结全诗:作者正是从中国人民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坚强、自信、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看到了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灾难压不垮炎黄子孙,也吓不倒中华儿女,因为(指课题)---------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9年多了,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汶川人民轰轰烈烈地重建家园,昔日惨不忍睹的汶川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条条街道欣欣向荣,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一所所学校书声朗朗,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汶川的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无论是中国人民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还是新的汶川,都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2008 年5 月12 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那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和崇高精神的大展示。因为有强大的祖国,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有强大的祖国,我们勇敢坚强;因为有强大的祖国,我们奋力拼搏;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我们理应刻苦学习,永不放弃!
五、课外拓展: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仿写一个或几个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或其它救援中的感人画面。
六、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第一节
熟悉、亲切
干部 指挥救灾 第二节
陌生、勇敢
战士 抢救群众 第三节
天使、美丽
医生
包扎创伤 第四节
慈祥、镇定
教师
保护学生 第五节
年轻、急迫
志愿者
捐献血液 第六节
可爱、男男女女
海外华侨
14.我有自己的理想作文 篇十四
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理想,不管是什么时候种下去的,不管它能不能发芽。这些理想就是故事延续下去的顶梁柱。也许,那根顶梁柱因为风吹雨淋,有了裂缝,甚至断裂,但总有另一根新的梁柱拔地而起,代替旧的。理想可以说是顶梁柱,也可以说是心脏,每个故事都有它的心脏。也许,这个心脏因为承受不了剧烈的“运动”,而衰竭了,但还会有一个新的心脏诞生。这样的心脏也许挺多,但在故事的结尾,它仍是鲜红的、热热的。
理想从不攀高欺弱,从不嫌贫爱富,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国王贫民,谁都可以拥有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伸出双手,大声问苍天。苍天没有回答我。“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又扪心自问。多年来,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可却一直得不到答案。如今,我知道了,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心理医生。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因为种种问题,选择了不归之路。黄泉路上走不了回头路,他们因为一颗小石子,一条裂缝,就倒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再也回不来了。
例如有些人,因为感情问题,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有些人,因为工作、学习压力大,自杀;还有人,因为成绩、相貌等问题,也选择了自杀……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与他们心连心地交流,帮助他们推开心理上的“拦路虎”,帮他们心灵上的条条伤痕愈合,让他们不再过早地结束自己的故事,甚至丢弃自己的青春。花儿开得最娇艳时,却突然折断了,变黄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我要告诉他们:生命只有一次,一疏忽就没了,世上没有蹚不过的河,这些障碍总能跨过去的,但要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它们、消灭它们。
15.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篇十五
近来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分析很多,而对《我有一个梦想》的及物性研究很少。我在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有关《我有一个梦想》的分析42篇,有关及物性的文章共有260篇,而用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来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及物性过程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的及物性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及物性过程对演讲主题的重要作用。
二、及物性理论概述
胡壮麟、朱永生等(2008)在介绍及物性理论时指出: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若干过程。及物性系统主要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1、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一般由动词来体现。物质过程涉及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实施动作的“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有时也会涉及受益者、领受者、委托者。在小句中, 每一个物质过程都必须有“动作者”,有时动作者没有被明确提出。例如:They chased her away.
2、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心理过程的参与者有两个:作为心理过程的主体叫“感知者”;作为被感知的客体叫“现象”。例如:Heseemed to be shocked by her words.
3、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指反应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以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前者对事物进行描写,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后者对事物进行限定,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即“a是x”。
4、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指的是如呼吸、叹息、哭笑、做梦等生理行为的过程。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行为过程是介于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的中间过程。例如:Children cried.
5、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是指通过讲话交流信息思想的过程。言语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过程主题“讲话者”,过程中接受信息的“受话者”和过程中需要传递的信息“讲话内容”。讲话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讲话内容可以是直接引语,也可以是间接引语。例如:Teacher repeated the sentence.
6、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存在过程的参与者是“存在物”。经常在存在过程小句中出现的there不表达任何概念功能,它只是起到引导这些小句的作用。例如:There is a man at thedoor.
三、《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及物性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说,气势雄厚,意义深远。下面从及物性系统对其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语言形式选择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语篇的社会深层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从整体语篇对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辞进行量化分析。全文除8句歌词之外,共有95个小句,各及物过程分布情况如下: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语篇中的物质过程(48次,占过程总数的50.5%)出现次数最多,占据总过程一半的比例。关系过程(20次,占过程总数的21.1%)和行为过程(23次,占过程总数的24.2%)使用次数相当,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仅各出现2次,分别占过程总数的2.1%。另外,在整篇演讲中没有使用一个存在过程小句。
六种关系过程中有五种在演说辞中有所体现,而物质过程则尤为突出,占据一半篇幅。物质过程高频率出现是政治演讲语篇对失衡这一文体特征的构建。由于在这篇演讲辞中,心理、言语和存在过程小句使用甚少,本文就只重点分析使用频率较多的物质、关系和行为过程的小句。其实,没有使用存在过程很好理解,因为存在过程是一种静态表现,而演讲文体中更适合使用动态的词语来体现其号召力。
1、物质过程分析
在48个物质过程小句中有13个小句使用的是被动语态,占据物质过程小句总数的27.1%。物质过程都有一个“动作者”,而被动句的“动作者”被隐含了。在这篇演讲辞中,被动语态的使用也是有原因的。这篇演讲辞中的被动句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被使用:一是在演讲者在揭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时;二是在讲述“梦想”内容时。在这些被动语态的物质过程小句中,它们的动作者都是美国政府或者是社会制度,而这些制度归根结底还是和政府有关。为避免与美国政府发生不必要冲突,演讲者马丁·路德·金使用了被动语态,巧妙地将这些物质过程的“动作者”(美国政府及其社会制度)隐藏起来,既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避免提到敏感话题。
被动语态的使用还揭示了备受压榨的黑人被动与逆来顺受的生活现状。整篇演讲辞中,有两处连续并列使用了多个物质过程小句,这些物质过程的连续选择使用,气势宏伟,渲染了演讲气氛,增进了梦想实现的信心,激发了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2、关系过程分析
整篇演讲辞中使用了20个关系过程小句,其中有16个归属类关系过程小句和4句识别类关系过程小句。在16个归属类小句中9个都是属于所有式的,并且是重复的一句“I have a dream”。意境优美,对仗工整的所有式归属类关系过程小句描绘出演讲者对光明未来的无限憧憬。而这种感觉憧憬又传递给广大黑人听众,激发了他们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3、行为过程分析
演讲中共用了23个行为过程小句,马丁·路德·金在两处运用了连续行为过程小句,并且都是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祈使句中不出现主语,即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者”被隐藏了。但是因为这是一篇演讲,这些动作的行为者不言而喻。祈使句具有命令并号召的力量,演讲者的目的就是激发起听众热情,呼吁听众按照演讲者的意图行动。
这些祈使句简洁明了而又相当真诚地告知人们应该干什么。可以想象在当时情景下,那些苦闷的美国黑人就像满满长夜中的航海者看见远处的指路灯塔一样,这就是祈使句的行为过程在演讲中带来的意义。
四、结语
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的演说堪称一篇极具号召力,感染力的经典演讲。政治演讲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及物性过程的使用重点。本文通过对《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政治演说的及物性分析发现,物质过程失衡的巧妙构建及其他过程的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加强了语言感染力,鼓舞了人心,更好地为演讲者意图服务。
摘要:韩礼德认为语篇既是一个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交际的产物。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使用及物性分析方法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语篇。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各个过程的使用情况。旨在揭示在政治演讲中及物性过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
关键词:及物性系统,过程,《我有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志军.及物性的典型研究[J].外国语,2004(12).
【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推荐阅读:
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暑假作文10-19
一个美好的心愿07-11
一个美好的节日六年级作文10-22
任性的孩子,美好的想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11-17
我美好的理想小学五年级作文08-19
我有一个美丽的梦08-18
我有一个梦的作文07-08
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诗歌07-22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600字08-28
我有一个好爸爸的小学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