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玉萍同志学习什么(共11篇)
1.向李玉萍同志学习什么 篇一
学习了李玉萍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很深,李玉萍同志是个普通人,是个普通的领导干部,但是她却时刻想着怎么样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一声,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却永远活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她的一生无疑是高尚的一生,她永远做着最琐碎的工作,在这最平凡的岗位上却使她的生命熠熠生辉。
在电视上多次听到她的报告每一次都是热烈盈眶为她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李玉萍这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却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心。为什么一名普普通通的基础干部几千万党员中的一员,却用一生诠释了她真正的人生真谛,她的一生没有华美的乐章她的一生没有豪气冲天的壮举,可她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歌,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爱岗敬业,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使她为工作呕心沥血是她为百姓奔走呼吁还是她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生前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死后更是一座丰碑,激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是什么让她在一线面对纷乱复杂的局面不惧怕呢?是什么让她扶危济贫慷慨相助呢?又是什么让她身患重病却始终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呢?李玉萍书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切答案——那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公心、信心、恒心。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又改怎么做呢?在李玉萍同志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要想成长就要有信心用爱心去浇灌每一名孩子的心灵,要让学生从小就要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作为教师就要有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我愿意做人梯让无数的孩子踩着我的肩膀起飞,让孩子们在爱心中快乐成长,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有多少考名牌大学的,我只想让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
李玉萍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会一组激励我成长,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我坚信做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努力完成党和人民对教师的重托!
2.向米歇尔同志学习 篇二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战胜一个老人对手麦凯恩,如果说是因为他年轻,那么,战胜一个女人希拉里,则是因为有个好太太米歇尔。是这个女人让美国民众了解了奥巴马的品位,他的婚姻观念,他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女性的期待……
1.识货的女人
反过来说,奥巴马史无前例的成功,也证明米歇尔是个识货的女人。在奥巴马还是个穷光蛋的时候,她就慧眼识珠跟着他,坐着他那辆可以看见路面的漏底破车去约会,走进那间总会发出吱呀声音的奥巴马租住的公寓房……她仍然笑着,因为她迷恋这个笔挺黑人男生笑着的大嘴露出洁白牙齿的魅力,那种有信心有信念男人的驾驭感与乐观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她。她说,被一个男人“吸引”是容易的,但是被一个男人力量“感染”着并且觉得幸福与踏实,那更可贵。从那以后,她一直坚定站在他的左右。“不同于很多女性只满足于‘面对面的拥抱’,其实还有一种选择是‘比肩携手’。”她说,“后者可走得更远。”
2.家庭是永远的中心
大选夜那晚,奥巴马穿着白衬衫和夫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当时,拿着遥控器的是太太米歇尔。这足以说明米歇尔同志在家中的领导地位。
米歇尔有自己热爱的体面工作,但是她一直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这也深切地影响着丈夫,并且让他感到安全与舒适。所以他可以在家里放心自在骄傲地做太太的“幸福下属”。起初,米歇尔并不太热衷于丈夫的政治生涯,比如在2000年,当她被问及在参议院竞选活动中感兴趣的事情时,她居然说,去过那么多选民家里拜访,收获最多的是家装灵感……甚至在奥巴马为竞选总统而离开的两年时间里,她说:“我们总是想办法在一起,我们的关系反而更紧密。”米歇尔总以温暖美好的太太形象引导丈夫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3.发扬光大爱情靠结晶
一个稳定和谐、有朝气的婚姻,应该有爱情结晶——孩子,来维持和发扬光大,这样爱就有未来与寄托。这一点,米歇尔十分清楚。她懂得岁月磨砺之后,把女人味及时转型为“母性的奶香”。奥巴马当选后,这对夫妇在访问华盛顿时,奥巴马和布什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谈话,米歇尔·奥巴马只是短暂地和第一夫人劳拉交谈了一会,随后便急匆匆地去访问当地学校,为一双女儿未来上学的事打前站。
米歇尔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前后一再对外界表示,她绝不会在白宫谋求一个角色,只是想安心地相夫教女。在憧憬住在白宫的生活时,她说:“想象着孩子们从学校放学回来,然后跑过来,进到椭圆办公室里,先看一眼她们的爸爸,再开始做作业……到了晚上,他还会给孩子们掖被角……我们两人会一起把事情解决好。这一点让我有理由高兴起来。”她甚至还要求奥巴马平衡工作和生活,抽出时间多陪伴两个女儿。
4.里外兼修好太太是一所学校
米歇尔有着非常良好的管理能力,她手里总是拿着两部黑莓手机,一部用于工作,另一部则用于丈夫的选战。奥巴马当选后,曾经感叹:“不再是个普通人了。当然我这不是在抱怨,这是你必须放弃的一部分。”比如,他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在邻居们的房子附近,和太太无日的地散步;也去不了原来总去剪发的地方了,我得把理发师带到一个秘密的地方给我剪头了!”但是,他马上由衷地吁口气:“不过,有太太在,一切变得正常。她在这方面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
米歇尔最喜欢黄昏里与丈夫散步,甚至鼓励先生“洗碗,铺床”……她的厉害之处是:工作出色,家庭布置井井有条;自己可以贤能可以时尚,更可以挖掘先生顾家的本性与潜能。奥巴马在大选中的每次亮相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他总是有自己的时尚Style,尤其是那身参加脱口秀节目时穿着的单排扣黑色修身西装,搭配白衬衫及淡蓝色领带,尽显优雅魅力。这枚军功章,起码有一半是要记给米歇尔的。
5.保鲜一颗纯真感性的女人心
米歇尔是第一个爆料自己丈夫不会整理床铺的第一夫人,这些小细节为奥巴马平添几分人情味。米歇尔基本不谈政策纲领,而是打人性牌,大谈奥巴马睡觉鼾声大、早上起床时口臭令女儿不敢接近等趣事。即使夫妻一起上电视做节目,也是可以谈笑风生,彼此打趣,不时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淳朴、单纯的一面。
3.向李芳同志学习 篇三
——学习李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李老师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芳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三轮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危险留给了自己。4名学生伤情较轻已无大碍,而李芳老师因伤势过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9岁。爱学生,真诚而乐于助人,是同事们对李芳普遍的评价。
我们为失去李芳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而感到无比地痛惜与悲伤!但我们不能过度地沉浸于这种痛惜与悲伤之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让这突然降临的痛惜与悲伤快快地离去!
总书记曾经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李芳老师就是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学习李芳老师的感人事迹,就是要发扬李芳老师的高尚精神,就是要争做人民需要的好老师,以实际行动告慰李芳老师的英
灵!
我们要学习李芳老师坚守基层、奉献一线的定力,争做人民需要的、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从20岁毕业分配到农村小学直至因公殉职前,李芳老师坚守基层教育第一线近30年!这是何等的定力!在这定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李芳老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基层的奉献!
我们要学习李芳老师舍生忘死、爱护学生的魄力,争做人民需要的、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在三轮车急速驶来、形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李芳老师一边大声呼叫学生避让,一边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减少伤害。这是何等的魄力!在这魄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李芳老师对道德情操的诠释、对爱护学生的注脚和对生死的抉择!
我们要学习李芳老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毅力,争做人民需要的、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李芳老师自己所带的班级语文考试整体成绩又取得了全年级第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李芳老师总是竭尽全力,认真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这是何等的毅力!在这能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李芳老师对扎实学识的理解、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学生学习渴求的满足!
4.向雷锋同志学习 篇四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三月五号,在刘理老师的组织下,经管系十多个班的主要班干部在晚自习时,聚集在多媒体教室,一起观看并学习关于讲述雷锋同志战友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雷锋战友乔安山同志在雷锋去世后,十几年来,默默的践行雷锋精神的故事。影片中的几个事例都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乔安山同志因扶起被车子撞倒在地上的老人家,而被别人诬蔑为肇事者时,我感到痛心不已。这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种种诸如此类的事件。社会需要良知,需要有善心的人,若是每个帮助别人的人都被污蔑为害人的人,那么谁还敢做好事?谁还敢救人于危难?也许社会上有这样没良心的人,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那些人的存在而放弃做有良心的人,不然,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不敢想象。乔安山同志即使被社会公共澄清了事实,可是想必这会在他心中埋下深深地伤痛。让我感动的是,就算是这样,乔安山任然没有放弃雷锋精神,他坚信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相信着并践行着雷锋精神。
电影最后讲述的是乔安山同志与儿子驾驶的卡车的轮子被困在马路泥沼中无法前进,乔安山向几。位过路的车辆求助却被屡屡拒绝,乔安山同志的儿子嘲笑到,社会上谁
还会相信雷锋精神,谁还会去践行雷锋精神,人人只认钱。可是乔安山同志坚定不移的相信着,最后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次日清晨,一群戴着红帽子的学生,骑着单车浩浩荡荡的来了,他们很快的将乔安山同志的卡车拉了出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雷锋精神的继承与传播者。
乔安山同志曾说过:‘“雷锋把他的爱豆给了人民,地球上有人类的地方都需要雷锋精神。”其实,雷锋精神并不难实践,小到捡起地上的垃圾,大到去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我相信,只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都多付出一点善心,助人为乐,那么社会,甚至整个地球,都会被和谐,友爱的光圈包围。
最后,让我们向雷锋同志致敬,向雷锋同志学习!
3月5日
5.向杨汉军同志学习 篇五
2018年4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杨汉军:尊贤纳才 身正心公》报道,讲述他为武汉招才引智、选拔“狮子型”干部不断奔走的故事。这篇报道让我深深感动,并开始了解到这一位高风亮节、求贤若渴的好干部的感人事迹。
杨汉军同志生前系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综干处处长,省委组织部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2017年8月9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5岁。
2017年4月,武汉市成立招才局,局长由杨汉军兼任。武汉市招才局成立时,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等6人,被聘为武汉市“招才顾问”。当时,陈东升临时改变行程,搭乘凌晨航班来武汉。陈东升凌晨3点才抵达,看到杨汉军部长亲自前来接机,十分欣喜与激动,他说道“走南闯北几十年,第一次看到在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市委组织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抓人才就是抓根本,我举一万只手表示支持,也愿尽绵薄之力,推动武汉再次腾飞。”从这件事可以反映出,正是杨汉军同志这种尊贤礼士的做风为武汉市吸引了大批人才。这也让我看到了杨汉军同志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与之相比,我认识到自己对工作投入程度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加强工作责任感。杨汉军同志推崇和大力使用“狮子型”的干部,“狮子型”干部是指“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的中坚力量干部。而杨汉军同志本身就是一名典型的“狮子型”的干部,他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行“红色引擎工程”获得市民的真心点赞,他以求贤若渴的诚意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2017年武汉市民评出的武汉“20件大事”中,组织工作有3件;而且站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2017年牵头抓总招商签约1.3万亿元,占了全市招商引资半壁江山。杨汉军同志对于工作的那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是我们每一位年轻干部需要去学习,并且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的。
为了追求事业的完美,杨汉军同志从不因妻儿身体不好影响工作,从不因家庭困难向组织提要求,从不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他住在一个没有物业的老小区里,家里装修十分朴素,身为一名组织部部长,其生活如此朴素,说出去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杨汉军同志工作艰苦奋斗,个人生活简朴,这样的生活作风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尊重和学习。
6.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班会 篇六
五(1)
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真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介绍、采访、评议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雷锋生前的格言和先进事迹。
2、雷锋故事、图片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宣布主题。
师:三月,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风送暖,大地换新颜。同学们,三月,是什么日子呢?是学雷锋活动日。
二、让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1、老师讲解《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在一次工作中发生了意外,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22岁。
一次,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雷锋在回部队的路上看到了一位大嫂带着年幼的孩子在雨中艰难地行走。他赶忙走上前,背起小孩,走了很远的路,才把她们送到家门口,还没等大嫂说声谢谢,雷锋就已经消失在雨中了,等他回到部队,天已经全黑了。
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听故事:
故事
(一)《助人为乐的雷锋》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故事
(二)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师: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评议后小组代表回答)
3、学习雷锋格言。
师:在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T出示格言,(1、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2、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3、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学生朗读,谈谈体会。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向雷锋叔叔学习。
1.师:雷锋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中国,我们回到校园,看我们身边“学雷锋,做好事”的事例吧!
2.生交流一下,你还发现了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校内校外都可以说?(小组交流,派代表说。)
3.请班上助人为乐的人,讲一讲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采访做好事的同学。
谈一谈,你自己是怎样为他人做好事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四、教师小结。
1、立足校园、立足身边,争做文明学生。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从日常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
2、立足学习,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同学与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结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立足家庭、社区学雷锋。
结合3·8国际妇女节,要争做一名感恩小雷锋,动手精心设计送给妈妈的礼物,让妈妈微笑。(制作一张节日贺卡、交一份最出色的作业、给妈妈写一封信、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
关心帮助别人,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更能令自己更充实,更幸福。希望同学们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扬互助互爱的雷锋精神,关爱他人,从身边做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让雷锋精神得以延续,让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我们心中成长。
五、老师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录音,全体学生一起歌唱。
刘亚强
7.向雷锋同志学习动员讲话 篇七
老师们、同学们:
春意融融的阳春三月,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将再次掀起一股“学雷锋”的春风,这股永吹不停的“春风”是人们对以往学雷锋活动的总结和后续,又是雷锋精神的深化和发扬。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高悬在我们民族现代史的天幕之上,为亿万人所景仰、所熟知。因为它成为一种不朽的象征——象征着我们民族勤劳、简朴、关心他人,克已奉公的优良传统;同时它成为一种永恒的启示——启示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奋发向上、不竭努力,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奉献出每一分光和热。
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雷锋是40年12月18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雷锋从小就很懂事,为了给老人减少负担,常常出去讨饭、砍柴。日晒风吹、饥寒交迫。雷锋小小年纪便受尽了艰辛生活的磨难。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他和无数穷苦人一样获得了新生,16岁时雷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岁时雷锋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发扬“钉子”精神,尽量挤出一切空闲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他也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去帮助他人或参加义务劳动。在抗洪前线,他不顾病痛,奋力参战;在暴雨夜中带头唱歌鼓舞士气,为群众、为战友、为集体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经常受到上级多次嘉奖。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由于意外车祸,雷锋离开了我们,年仅22岁。然而,雷锋精神没有死,他的名字一直挂在人们的口头上,他的形象一直刻印在人们的心目中。
那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新一代中学生学习雷锋,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呢?我想,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四个方面的精神。
一、在是非善恶面前旗帜鲜明的原则性。雷锋始终保持了憎爱分明的品格,对于一切善良的、美好的东西去追求和赞美;对于一切丑恶的东西给于鞭挞和鄙弃.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二、在生命旅途中不断学习永远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雷锋是一个从不自满的人,在他短短的二十二年生命旅途中,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从来没有放弃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特别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在生活的天平上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无私精神。雷锋在他的一生中总是想着他人,助人为乐;想着公共利益,为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也恰恰是雷锋精神永不磨灭的原因之所在。
四、在同学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雷锋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总是跟周围的同志搞好团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也是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要很好地学习的。
8.向张海迪同志学习 篇八
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1970至1983年一直生活、工作在莘县,她将莘县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9.向牛玉儒同志学习 篇九
满足与不满足,是一对矛盾,但在牛玉儒身上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透过这满足与不满足,我们不难探寻到牛玉儒的做人、为官之道,不难领悟到他的精神境界。
他出差,饿了就随便找个路边店,胡乱吃点;身上露着两三个洞的背心也舍不得扔掉;招商引资,马不停蹄,粗茶淡饭,择简而居。这些普通人都觉得简陋乃至寒碜的“待遇”,牛玉儒却满足得很。“当官,不就是要多做些事嘛!”便是对此最好的解答。
然而,牛玉儒不满足的事也很多。因为不满足于只读到小学六年级,没有完整的学习“链条”,他始终如饥如渴地学习,锤炼文字功底,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处事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因为不满足于包头、呼和浩特的发展状况,他便大刀阔斧,锐意进取,既取得了事业的辉煌,也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满足不满足,相伴而生,有满足就有不满足。但对一个人、尤其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时候满足,什么时候不满足;满足于什么,不满足于什么,却大有讲究,体现着一个人追求的雅俗、境界的高低、人品的优劣与党性的强弱。在这个问题上,牛玉儒的正确选择同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既要学习他的“满足”,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奉献在前的优良传统,在个人衣食住行、名誉地位之类的`事情上容易满足;又要学习他的“不满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以“永不满足”的精神鞭策、激励自己,不断开拓进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毋庸讳言,时下有些领导干部却不能像牛玉儒那样“取舍有道”,常常是对个人利益对生活享乐总不满足,而对事业对工作却“小进即满”。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对个人的权利、地位和利益趋之若鹜,甚至欲壑难填,不惜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之外,追逐特殊利益,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去扩大个人私利。殊不知,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多少人就因为价值观错位、政绩观扭曲之后的“不满足”,走上了利令智昏、权令智昏的邪路,乃至绝路。
10.“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活动总结 篇十
2014—2015学年
三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季节。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主要活动如下:
1、开展了“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
2、海子河公园环保活动。
3、学校组织“帮助老弱病残”活动,全校师生为老人送出了快乐,送出了祝福。
4、积极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投稿活动,共投稿130余份。
5、积极开展互助活动,让同学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快乐。我校紧紧围绕学雷锋积极的开展班级建设,组织各项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实处。在一个月的活动中,同学们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创新性地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从绿化美化校园到清洁绿化社区活动,从帮助同学、作好本职到帮助孤寡老人,从简单的做一件好事到成为传播精神文明、宏扬先进文化的有效形式。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
11.向王媛媛同志学习心得 篇十一
王媛媛,一个普通的名字,一张朴质面孔,一段短暂却紧凑震撼的选调之路,记录着一个优秀的选调生真实的成长历程。
通过学习王媛媛的先进事迹,我们思想受到了鼓舞,心灵得到了荡涤,更看到了希望,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媛媛,选调之路,我们会替你好好走下去:
首先,不惧基层考验,做一名合格的选调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于基层的真实写照。基层的艰苦,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恶劣、生活的不便,更体现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中。怎样合理地安排工作,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化解好各类矛盾,应对好基层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积累、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王媛媛同志在踏入基层之后,能够立即进入角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基层考验,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也应该迅速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抗压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扎实的工作,迎接基层的考验。
其次,勇于开拓创新,做一名干事创业的选调生。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能激发出人的潜能,激荡起创新的意识,推动干事创业的实现。修桥梁、引新种、改轮作……王媛媛用一次次开拓创新的行动,诠释了一名选调生干事创业的信
心和能力。同样作为选调生,也应该深入田间地头,勤思考,多创新,多为百姓致富献计献策谋出路,真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为基层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真诚服务群众,做一名人民满意的选调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只要把群众装进心里,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间。从王媛媛第一天踏上闵孝的土地起,就无时无刻不以她的热情和真诚打动着闵孝镇的父老乡亲,热情接待每一名来办事的群众,主动与帮包联系村沟通交流,一桩桩事虽小,但是情却真切浓厚,就这样,媛媛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赏和爱戴。作为选调生一员的我们,也应该常把群众利益放心间,常为百姓谋福利,把为群众办事当正事,把群众的诉求当大事,以真心换真情,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