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2024-07-25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共16篇)(共16篇)

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一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冬祥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校长在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过程中所担负的领导责任日益重大,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教育质量,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很多途径,但最根本的途径是校长本人在领导本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活动。可见,立足学校,探索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是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校本决策: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首要前提

立足本校实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决策,是新课程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使校长由以往单纯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单一型领导者,转变为集“课程执行+课程开发+课程管理” 于一身的复合型领导者,这对于学校尤其是校长的决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湖北省高中课程方案为例,规定高中阶段修习的八个学习领域共144学分,仅有68学分的课程科目(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四个学习领域)可直接采用按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教科书,而其余的76学分(其中必修48学分,选修28学分)所涉及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虽然有部分省编教材可供选用,但主要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和实施。校长的课程决策正确与否,对于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能力。

从思想认识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首先体现在能够正确地解读国家课程方案。正确的课程决策取决于决策者具有正确的课程理念。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要求和课程评价等。只有清晰而又准确地理解课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课程决策。这种理解还应当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解读,使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可在本校具体实施的课程方案。

从课程领导实践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应该体现在立足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本校的整个课程体系。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的思想理论认识层面,也不能仅靠传统的“口授”方式告诉被领导者——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师,而应当把国家课程方案和本校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表达方式——“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清晰地勾画出本校的课程设置框架结构、科目设置 和实施办法。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国家课程方案授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设的“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模块的详细科目(或专题)设置情况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只有在校长的具体领导下,经过“从师生中来——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再回到师生中去”的民主集中式课程决策过程,才能把校长及其领导团队的课程思想化为具体的课程实施行动指南,以此指导和规范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课程。而校长也正是在领导教师在调研策划、设计论证、修订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全过程中,不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领导力。

二、校本引领: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责任不仅仅在于课程开设的决策领导层面,还应当在课程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实施活动的引领作用。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校长重归课程教学第一线,深入到教室的课前备课研讨、教学活动现场、教学成效评估的全过程,与教师和学生一道走进新课程,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校外专家学者无论怎样“高明”,都不可能比校长更了解自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校长立足本校师生实际,发挥引领作用,是任何专家学者难以替代的。

为此,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要力求做“教师之师”。要通过加强自身的课程教学素养修炼,力求使自己成为“教学专家型”校长,这样才能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当然,校长不是“万能之师”,即使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其教学专业背景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校长对于学校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能够发挥专业层面的引领作用。那么怎样处理好校长个人的学科专业局限性与广泛的课程领导作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或者说,假如一个语文学科教学专业背景的校长如何在数学或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内行”的领导作用呢?

至关重要的是,首先要明确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定位,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参谋和帮助者,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替代者。校长除了深入学习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总体要求之外,还要阅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便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内行”一些,恰到好处地有效发挥课程领导作用。要着重关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课程模块,尤其是要集中精力抓住新课程方案中新出现的部分教师难以把握的那些课程教学,深入具体的教学全过程,与教师一起开展课程设计研讨和教学实施,在为教师们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不断提升校长本人的教学指导能力。

三、校本评课: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进步阶梯

立足学校实际进行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校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而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校长在课程评价活动中发挥科学合理有效的领导作用,是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集中体现。

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是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过程。校长课程评价领导力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于校长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改革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运用教育评价技术手段,在本领导本校课程设置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中,分阶段组织实施课程评估工作。比如,在课程方案编制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领导组织开展科学性、适切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教师、学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完毕,要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估。这就要求校长要立足本校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一步一个实践脚印,一步一次总结反思,一步一个上升台阶,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课程评价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对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学科模块设置远远比传统课程设置复杂得多,加上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百分制纸笔考试测评办法,普遍倡导采用等级制、学分制评价办法,使得新课程评价比传统课程评价要困难很多。等级制、学分制课程评价办法采用“模糊”方式,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广阔空间,大大增加了课程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精准性难度,为非专业性影响力的介入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间,从而对校长的社会公信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校长要花大气力提高课程评价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建立起被社会普遍信赖的社会公信力。可以这么认为,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评价专业能力,难以形成校长应有的教育评价专业威望,也就难以建立起令人信服的社会公信力,国家和社会公众就不可能“放心”地赋权,这样的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是难以发挥领导力的。

四、校本研修: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心路历程

纵观国内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校长培训提高活动,如集中培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等,培训时间长(多层次办班、多轮培训)、花费精力多(校长离开本校外出学习)、投入经费大(动辄成千上万),在普及性提高校长队伍的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但深入调查表明,这种远离校长本人所在学校实际的外出学习培训,对于校长领导能力的实质提升,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长的领导具有强烈的“校本色彩”,而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又大相径庭。外地乃至国外学校的成功经验是根植于各自学校的当前实际和学校传统文化,并与学校所在地的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其经验做法只能对我们有所参考借鉴。专家学者的专题培训也只能帮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如果不能将外地经验和先进理念“本土化”,尤其是“校本化”,这种培训学习就会收效甚微。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来,我们校长并不缺少先进教育理念和他人经验信息,而缺少的是怎样借鉴运用这些理念和经验,解决本校实际问题,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校长立足本校自身课程改革实践开展校本研修,坚持实践研究和自我修炼相结合,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

与校外培训相比较,校本研修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重视本校的现实问题研究并加以解决;(2)重视校长专业素养的个性化发展规划及其实践提高策略。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一般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个人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研修是由校长个人自主开展研究探索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的活动,同伴互助是通过校内干部、教师团队之间的研讨和校际之间的校长研修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切磋交流活动,专业引领是校长与专家学者对话和参与学术活动获得专业资源的理论提升过程。无论是个人研修,还是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都是充分体现“以校为本”,就是要坚持立足于解决校长所在学校的现实问题、实现本校发展目标而进行的。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一般可以按照 “需求调查、提出问题、资源学习、方案设计、实践探究、总结评价”等六个基本环节进行。如,校长如何提高自己对高中选修课模块设置的领导能力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需求调查。包括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本校教师的选修课程教学需求,等等。

第二步,提出问题。在对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校选修课模块设计面临的问题;

第三步,资源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有关教育专著、论文,收集相关信息资源,吸收相关经验做法,丰富相关知识;

第四步,方案设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选修课模块设置的总体要求,制订本校选修课程模块设置方案,组织本校师生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选修课程方案进行论证;

第五步,实健探究。按照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备课研究和资源开发,指导学生学会怎样选课以及怎样参与选修课教学活动。校长作为设计者、考察者、参与者,深入各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活动中,做好课堂观察记载,与师生一起体验选修课程教学活动。

第六步,总结评价。在选修课的每节课后、专题教学任务完成后、模块内容教学结束等各个关键时间点,校长都要及时组织和参与教师、学生总结反思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并对课程方案本身、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便找出下一阶段改进的方向。

总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应当立足于“校本提升”,应当大力倡导校长静下心来、沉下身来,深入到教师、学生的课程教学实际活动中,直面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师生一起“摸爬滚打”,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校长面临的课程领导难题,才能有效地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

(该文发表于《成才》教育月刊2010年第4期)

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二

●潜下心来教书,俯下身去育人。

●教育是服务,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这是我们做校长的最大心愿。

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甚至影响人的命运。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吧!

印象每一位初次见到洪延校长的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被他低调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所感染,也常常被他风趣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言语所折服。

每天清晨,他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学楼前,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但如果你认为他只是一头吃苦耐劳、垦荒的牛,那你就错了——他也是一匹志存高远、洒脱驰骋的骏马。

他“理念新”。他引领他的团队办“精致的教育”——走近教师、贴近学生、规范过程、完善细节。他经常告诫他的团队: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的深处永远沉静。

他“追求高”。他一直信奉:管理是一种阅历,要研磨;管理是一种态度,要诚恳;管理是一种格调,要高雅;管理是一种气质,要沉稳。他注重与师生平等的沟通、良性的互动。他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追求教育的和谐和公平。

他“善创新”。他善于总结,勤于笔耕,不辍学习。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新的理念始终在碰撞;新的思维不断被引用;新的思路不断被构建,学校特色日趋鲜明。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中最关键、最能体现校长职业角色特点的能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助于学校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本途径包括:

一、加强课程理论学习,从模糊中走出来

为了实现课程观念的引领,校长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具备关于课程的一般知识,如课程概念、课程观、课程流派、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整体把握课程的体系,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否则课程目标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

二、树立新型课程意识,从应试中走出来

课改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为中心”大行其道: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师生、家长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高分数,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课改以后,校长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课程意识,行使课程决策权时,做到既要管教师教书,又要管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用多元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管学生学,还要管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学后的变化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校长新型课程的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制定课程规划,从无序中走出来

一是重视价值判断。作为一校之长,要有自己的先进价值理念和高尚的追求,要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因此,设置课程时要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干、特色课程为补充、以课程教育为主渠道、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既满足学生共性需求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是克服执行课程计划的随意性。作为一校之长,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还有些校长没有实现观念的完全转变,仍存在着挪用、挤占考查科目课时,随意增加考试学科课时、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这其实是校长放弃了对学校的课程规划,致使许多学科课程课时增加,导致部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增强,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是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课改的要求,从管理层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三级课程从开发主体来讲虽是独立的关系,但实际上对学生来讲,每一级的课程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学校要统筹兼顾,总体规划好每门课程课时量和开设的顺序。

四、挖掘课程资源,从失衡中走出来

1.挖掘国家课程资源。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和开发,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2.挖掘校内资源。校长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设计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挖掘社区资源。我们汉沽有深厚的版画、刻字、书法传统,社区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人才,我们今后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打造设计出相关的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4.挖掘人力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和实验能力,作为校长,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当前基础性的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紧紧抓住校本课程,挖掘好校内外资源,利用好教师这个最重要的资源,把课程资源纳入学校课程规划,才能使学校真正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片新天地,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实施课程管理,从事务中走出来

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具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这需要校长引导教师就课程目标进行解读、阐释和校本化的培训,引领教师对国家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化开发。实践证明,学校课程什么样,学校就办得什么样。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好老师、好教学,不等于好质量,好老师、好课程、好管理,才会有好质量。用什么课程来影响学习品质和教学品质非常重要。课程内容贫乏、落后,甚至错误,最佳的教学方法最终也会导致低效、无效甚至错误的学习。因此,学习课程、教授课程、改进课程、建构课程是校长必须做的功课之一。

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特色课程的打造能力。打造学校特色迫切需要构建特色课程,实施教学以达到办学目标。校长要引导教师实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对这些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同时,开发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及课程资源上的优势,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校课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3.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对教师教育素养的助推能力。丰富的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规划,都需要通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在课堂,而这一切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以为应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入手,紧紧把握: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师生和谐、良性互动,精选作业、及时反馈,面向全体、激励评价四个要素,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六、实施课程多元评价,从单一评价中走出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是多元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样性,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和结果。我们以为课堂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有三个要素不可忽视: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解释学生的学习。“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是对照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观测学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解释学生的学习”就是依据前述判断,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评价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课堂教学评价好处多多:一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二是使教师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活动与目标的距离,找出问题,也能够得到进步和快乐;三是利于学校管理者找出师生评价的依据。

当前,学校管理者对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比较重视,但对课程评价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和提高之所在。

我推荐的书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3.提升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篇三

一、 加快自我发展

1.校长专业发展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整个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校长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只有学校校长的专业能力较强才能领导一个学校走向成熟。思想的成熟才是整个学习成功的前提,思想的提升是学校开展新课改的保障。课程领导工作要具有专业素养,完成该工作的前提是具有课程领导意识和能力,在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强化领导课程改革的能力,具有专业的课程知识。事实证明,校长要从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只有校长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才能带领学校走向成熟。

2.树立新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是唯一熟悉学生个人情况的参与者,因此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观。学生是新课改的直接受益者,校长在领导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具有新的学生观,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校长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性。在课程领导中校长要将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

二、 规范课程设置

1.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校长要从三个方面考虑设置课程目标:首先,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脱离学校的建设目标;其次,树立课程目标时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制定;最后,制定课程目标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在制定课程时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入手,要从学校的现状出发。

2.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第一,课程安排要具有合理性,学校课程的安排要多样化,要涵盖各个方面,开设课程要涉及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课时的安排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要严格依据课程方案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课时之外的安排。

第二,课时的安排要有张有弛,要严格执行,但是还要结合实际,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死板,课时的调整要具有一定的“度”。在小学阶段,有些学校在执行新课改方案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课时的安排上,比如有些学校还存在增加课时的情况。

第三,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采取长课时和短课时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不违背课程方案要求,还具有创造性。

3.课程实施与管理

首先,课程管理侧重点有区分,我们采取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也要不同,管理的侧重点也要不同。基础课程的管理要落实到每个环节,各环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是基础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决定着课程的制定;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最后管理措施能否有效实施是基础课程能否施行的关键。

其次,课程安排实施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在有关课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课时就能够表现出该学校的特色,那么就可以让全体学生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例如,如果一些学校在艺术课程方面比较突出,就应该围绕艺术课程增加课时,让学员们不仅真正学得到东西,而且还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

最后,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有上海市同洲模范小学,该学校主要在三个方面比较有特色,首先在语言交际能力上,该校提出要培养以英语为特色的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是在体育竞技技能上,学校要求培养出以攀岩为特色的运动技能;最后在信息技术和钢琴方面,学校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管理人才,还提出要培养学生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表现能力。该校以坚实的师资为后盾,为完成培养目标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三、 建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证据收集

要依据课程的类型以及课程成熟程度来进行评价。由于课程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收集证据的重点也应该不同。课程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对于这种类型课程证据的收集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学生对这类课程课堂内容的满意程度;其次是基础性课程,收集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上,另外还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度。

2.数据资料的分析解释

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分析归纳来对今后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在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学校应该学会运用信息平台去分析、建立相关的常模。另外学校还要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分析要具有针对性,研究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我们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辨认分析得到的结论,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校开展教育打好基础,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另外还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研究,等等。

3.结果反馈与计划调整

对于调查结果要及时处理、及时分析和反馈,课程满意度的高低,以及参与人员的深入程度决定了学生完成研究而解决的程度。学校根据数据分析结论改善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据这些数据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我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学校课程采取的措施来反思该把侧重点放在哪几个方面:首先,教学课程中哪些方面得到有效实施;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其次,学校所安排的课程是不是有纰漏?课程如此安排,是否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从哪方面能够体现?再次,学校课时的安排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体现在哪个方面?等等。因此,学校在各个方面的计划将成为学校教师行为的标准,有利于有关部门学习参考,也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只有认真提升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才会有质的变化,学校只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真正的概念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课程计划。学校逐步从执行者走向课程制定的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会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光耀,张永良,欧阳铁光.课程领导:校长推进课改的着力点[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2] 薛海平,孟繁华. 中小学校际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研究[J]. 教育研究,2011(06).

[3] 周蓉蓉.新课程改革下的校长课程领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2).

[4] 和学新,乌焕焕.学校课程规划:动力、向度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1(02).

[5] 程姗姗,项国雄.后现代主义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协商式学习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4.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篇四

通过三天的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特别是赵桂霞、赵凯专家的报告启发很大,使我认识到学校校长的领导力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长的领导力越来越被认为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一个校长的领导能力,表现为较强的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能力。

所谓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是制定学校总体目标和寻求学校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谋划和方略,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是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的描述。它是一所学校领导活动的核心。所以,校长要学会从学校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特征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好的远景,从中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发展。二、一个校长的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醒,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首先,校长要树立校本的课程哲学观,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实施革新的教学方式,推行革新的课程评价,再造学校课程文化;第二,校长要吸引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社区人员、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三,校长要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在引导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反省,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促进课程成熟,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领导的终极目标。三、一个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在校长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

5.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五

介绍我校,我校是长海县唯一一所县直初中,于1994年学校遗址到现在所处的全县教育文化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929人,共22个教学班,其中外来借读的学生186人,农村学生,教职工78人,其中高职教师34人,本科学历的教师58人,全日制本科23人,(大部分是77年以后出生,大连大学毕业),研究生在读学历5人,市县级骨干9人。自96年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于全县的首位。

介绍个人,我于1995年毕业后在本校任教初三化学,2001年9月被任命为教导处主抓教科研的副主任,2003年9月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2005年9月任命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2006年9月任命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2008年1月任命为校长。应该说,9年的管理工作,我见证了一中的教育教学走向今天辉煌的校园文化。

客套话:首先,非常高兴你们今天能走进长海一中,这一直是我们的心愿,非常愿意能和在座的各位校长所经营的学校成为友好学校,非常希望我们之间能成为合作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办学的双赢。

埋伏笔的话:实在的说,虽然在一中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工作,真正要引领一所学校,心中真是没有底。就是社会、家长也为我捏了一把汗,她行吗?不仅年轻(当时只有35岁),资历又浅。这所学校可是长海县初中学校中唯一的一所窗口学校,半个世纪的办学,可没有一位女性校长,一旦管理不好,怎向社会交待。对一所城镇学校而言,义务教育经费很有限,校长需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变通能力,她行吗?面对这些怀疑的目光和异样的声音,我的压力非常的大。教育局齐局长对我说,保持全县的领头羊地位是必须的,否则,家长不答应,社会不答应,一句话,中考质量不能有大的闪失。这句话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保住优势,争取学校更大的发展。

现在,我不敢说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但我努力在实践着学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做校长,我认为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引领者,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实践者。

6.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六

——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心得

3月18日至24日,我有幸在兴安盟教育局安排下前往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参加了“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聆听了国家级资深专家的报告,它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经验,他们的思想理念令我耳目一新,使我豁然开朗,几天的学习我们近距离地与专家、教育大师接触,感受着教育专家的魅力与风采,聆听着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分享着教育家型的校长的成功与快乐。

通过培训学习我感受良多,体会深刻。领导力就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具有影响性的相互关系,能够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校长领导力就是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把握学校发展的使命,并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围绕这个使命而奋斗的一种能力。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我有几点感悟与启示,与同行们一道交流和分享。

下面仅就一点肤浅的体会初步总结如下:

一、要通过教师深度反思,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渠道。其中自我反思是基础,也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只有做到如此深度的反思,教师才能更新观念,变革自己 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一旦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完成专业化成长。从学校管理层面,要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经常性地开展反思教研,收集分学科的深度反思案例,助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二、要跳出“唯分数论”的怪圈(要改变“唯分数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在师生共同成长中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分数的成绩单,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重要的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和富于创造力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字,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所以,要改变单纯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注重“内化”成果,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师劳动付出,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鼓励教师树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完成师生共同成长。

三、加强校长个人的专业成长与领导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必须从外延规模的扩大走向内涵质量的提升。这就说明,校长的角色必须由行政管理型转向专业指导型。时代与社会形势的发展,仅仅依靠行政管理是解决不了学校发展改革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明确职业身份和专业发展要求,强化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角色义务,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以满足社会期待。校长的角色必须由制度管理型转向文化管理型。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 现代学校仅依靠制度必然会产生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校长关注文化,向文化管理型转变。在这其中,一项重要理念就是人本管理,在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应达到下面两方面效果:

(一)是在你的管理体制下,每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是每个人感觉到自己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校长的角色必须由一般管理型转向特色管理型。第一,校长的鲜明个性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这是由于校长个性的独特性,直接影响特色学校的鲜明性;校长个性的丰富性,直接影响特色学校的多样性;校长个性的优质性,直接影响特色学校的先进性;第二,实现特色管理,创建特色学校。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要有一群教有特色的教师,要有一种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设的设施设备。校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教学,研究教学,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志愿兵和带头人,将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通过校长、教师的专业化劳动创造性地转化为提供给学生的产品,争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产品。

四、规范依法治校路径,保障校园安全。学校在依法接受行政机关的依法管理,依照章程自主办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要注重教育管理的公正程序,要明确教育执法的范围,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主参与程度,不断完善学校法制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加强每一位教师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努力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制定好安全保障制度,为师生提供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总之,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作为 学校校长,我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学校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着眼宏观,细致落实,积极进取、勤恳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相信兴安盟基础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XXX

7.阅读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沃土 篇七

一、学校管理从阅读开始

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位学习型校长,就有一所学习型学校。学校就是学习的圣地,让学习成为校园里永远飘扬的主旋律,这是校长心中最美的追求。在人们的心目中,学校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殊不知在当今社会,学校更应该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文化场所。校园里不仅有学生的学习,更应该有校长的学习、教师的学习。只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快乐学习,才能体现学校真正的意义。

学校是学习乐园,笔者在学校管理中注重图书馆建设、阅览室布置,还特意将教师经过比较多的一楼医务室改成供休闲阅读的书吧。此外,对校园进行了适当的绿化与整理,如在行政楼与教学楼之间的平台上放置了S型沙发以及旋转书架,建成开放式书吧,并计划进一步在四个楼层里进行设计装修,为师生随时可以取阅提供方便。同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一是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即在每个教室前面设置一个旋转书架,鼓励学生捐书,把一些自己看过了的书拿来与同学分享,发挥旧书的价值;二是读书评比活动,如读书心得、读后感征文等。

学校管理只有从阅读开始,才会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海洋,把学习与阅读挤进学生的脑海中,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培养。而作为学校核心人物的校长,尤其需要阅读,有了校长的示范,师生就会效仿。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有助于校长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形成个人的权威,从而体现新时期校长的政治领导力。

二、知识结构从阅读搭建

学习能有效地拓展知识面。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是一段历史。读书是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阅读技巧,定将终生受益。《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月刊登了南昌市第十三中学校长朱伟的《中小学校长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的改善》一文,文中提到:从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硕士课程设置来看,校长学习的书籍有学科专业、法律法规、心理学和教育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知识、经济学、计算机、哲学、外语等。 而当前,校长对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校长应该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基础,但很多校长关注的往往是知识的实用性,那些有助于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水平提升的知识,会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其实,校长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与重构。作为社会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校长应具备关于学校办学环境的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关于学校内部组织气候的知识,还应掌握较多的个人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校长不仅要消化新知识,还要建构个人的知识系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推进学校的发展进程。

三、文化品位从阅读践行

学习有助于提升文化品味。俗话说: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话糙理不糙。读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是又有多少人自觉去读书呢?读书氛围很重要,读书还需共同体,如果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谈论读书心得,那么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凡发现好书、好文章时,笔者就会推荐给教师。如参加名校长工作室的活动后,笔者把孙有福老师推荐的六本书里面的两本推荐给了学校的教师:一本是杨聪的《插班生林可树》,一本是高震东的《千万里路云和月》。由于第一本书买不到,笔者就下载了电子版并上传到学校教师QQ群的空间里。

凡境界高远、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学识渊博的人,都爱书,爱读书。校长只有阅读,才能更好地追求文化品位与素质的提升,促进专业化发展,体现坚韧的文化领导力。

四、专业反思从阅读深入

校长需要以阅读来保持自己的“学养”。对每一个教育者而言,读书不仅有“怡情”“博采”“长才”等功用,更是提升专业素质、进行自我塑造的必由之路。有“书卷气”的校长,自然会在思考与实践中提炼出独特的管理智慧。朱永新指出,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的教育。校园要真正成为精神家园、文化殿堂、成长驿站,读书就应当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生命的基本元素。校长要尊重读书人,需要有涵泳开阔的胸襟。校长要与书为伍,只有积淀文化底蕴,才能举止儒雅,摆脱俗气, 懂得乐天知足,以诚待人。校长要勤于笔耕,观察与思考自己的工作,反思实践。反思也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长不同于一般教师和管理人员,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校长在正确处理后要善于反思。校长的反思要面向学生,学校以学生为本,学生的习得与长进,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校长的反思才算扎根于学校;校长的反思要面向教师,校长的工作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执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校长的反思还要面向社会,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成果的最终评价者, 争取社会群体支持学校的工作,学校的发展才能如虎添翼。

五、教学研究从阅读汲取营养

校长也应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和组织者。做研究不仅有助于校长自身获得专业的发展,也能够把学校教师带向科研。所以,校长也要进课堂上课,要多下一线去“观课”,并积极参与“议课”。最近四年中,笔者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四十节, 有一个学期达七十节。同时,笔者也撰写论文与听课心得,以此营造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校长要坚定地走教科研兴校的道路。在学校中,笔者支持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评比,鼓励教师参与上公开课、评课、磨课、 写教案、写案例、说课、试课等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有些教师不会写论文、不敢写论文,笔者就引导他们讲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讲自己得意的课、存在不足的课,然后帮他们梳理出观点、框架,让他们去写,还帮他们一起拟提纲,撰写后还帮助其修改。当然,做研究必须读书。学校申请了几个课题,笔者购买了很多书籍,引导教师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有目的地阅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8.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八

一、正视校本教研的“三不”问题

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教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将校本教研、科研、课改有机结合,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校本教研是否能够开展?是否能够不断深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关键要看校长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魄力。只有校长更新理念,主动参与,学校发展中文化建设凸显的“三不”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1. 认识不清、意识不强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办活动,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墙壁文化,强调学校环境、文化设施的呈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模糊,只是从别处照搬形式,没有根植于学校的血液和基因;校园的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校风、教风、班风建设的要求不具体。

2. 特色不明、活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办学制度不明确,存在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诸多问题,学校没有办学特色,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校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一成不变,阅报栏、宣传栏等内容数月不换,一劳永逸,学生对其熟视无睹,布置成了一种摆设;教室布置千篇一律,墙壁字画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甚远,图书角空无一书,感觉不到孩子生命的多彩和青春的活力。

3. 制度不力、人本不够的问题。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不见诸行动,依法治教和民主治校的意识淡薄。在注重制度约束的同时,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教师,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上来,甚至使制度和人文相对立,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紧张,领导内部窝里斗,教师对执行制度持抵制、反感态度,遇事讲钱、不讲奉献,甚至阳奉阴违。

二、明确校本教研的“两大”方向

方向一:文化立校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

学校文化,表层的为物质文化,浅层的是行为文化,内层的是制度文化,深层的是精神文化。学校之间的差异,很重要的就是文化差异。笔者曾到基层学校做调研,结果是,一所学校很多老师一下课就忙着赶牌局,另一所学校下课后,老师大都自觉留在学校批改作业,或者备课。这两所学校工作量并不存在差异,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折射出文化取向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三条原则很重要:首先要坚持理念和实践结合。广东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慈善中学,学生学杂费和生活费全由企业提供。所以学校非常注重“不忘本”的教育理念,并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第二,应该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现在中国的学校同质化还很明显,而在英国已有两千多所学校都拥有了学科特色,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学校办学水平与教师业务水平逐步缩小的条件下,体现教育特色刻不容缓。第三,应该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成都、重庆的一些学校就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草堂小学就创办“草堂文化”,朝阳书院搞“国学文化”,这样就达到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有人说,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文化、制度、权力,从人文到冷漠到随意,不同的行为方式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差别。近两年笔者几乎跑遍了浠水县大大小小的学校,一般到学校都不会事先打招呼,目的是看看教室教学用品有没有坏损,这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看看犄角旮旯有没有打扫干净,这透露出学生的文明程度;看看课间操整不整齐,这体现出学生的精神面貌;看看食堂寝室卫不卫生,这折射出学校的办学水平;看看教师有没有备课,这表现出教师的敬业心和责任感。这几件小事所呈现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问题。文化无处不在,各学校应该在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重视学校文化这个无形资产的建设。

方向二:价值取向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位校长的差异就是一所学校的差异,这道出了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发展还是成为学校发展变革的阻碍,主要取决于校长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价值观塑造通常是由校长这一“总指挥”来完成的。每位校长要做到融合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全体成員共同愿景,将学校的核心灵魂抒写出来,使这一整体愿景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统帅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笔者认为学校价值取向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两个上帝论”。即“对于学校,家长是上帝;对于校长,教师是上帝。”把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学校的最重要的指标,把教师对校长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校长的最重要的指标,以此增强“教育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二是“两个目标”论。即建设“书香校园”和“精神家园”的目标。“书香校园”指教师要成为学习与研究者,学校组织应成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和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精神家园”就是要让学生喜欢教师、热爱学校,要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感觉,让师生都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

三、实现校本教研的“三变”转型

1. 变客体环境为文化彰显。有位哲人说:“起初是人塑造了环境,后来是环境塑造了人。”各学校要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彻底整治校容校貌,要创设各种文化设施,让草木传情,让墙壁说话,积极开辟阅报栏、黑板报、图书室、团队活动室、校史陈列室、校园网站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2. 变文本制度为文化自律。要将规范的制度文本内化为教职工的一种文化自律,使之真正沉淀在教职工的思维、行为和习惯中。成为学校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首先,学校应当追求制度的伦理化。校长在理清办学思路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追求目标,让教师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事情,然后再围绕这些目标,制定适合的制度,以此来诱导教师行为的规范化。其次,学校先要对制度文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重新审视,针对制度运行条件的变化,适时地开展制度跟进工作,使制度更富有人文关怀,以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再次,学校应当树立典型,让职工明白单位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3. 变拘泥形式为文化育人。要把创新德育内容、拓展德育形式作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把加强学校体艺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加强对学校大课间的管理、指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以体辅德、以体健美的功能。学校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课程改革,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使学生增进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空间和舞台。

四、推行校本教研的“五型”文化

1. 推行“品牌型”的特色文化。办学模式特色及学科特色是目前学校形成文化特色的重要导向。各学校要找准创建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学校特色发展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特点和历史优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构建“育人有特色、管理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新型育人校园。

近年来,一些学校已初步形成办学特色,但可惜的是缺少经验总结,缺少理论支撑,缺少强力推介,缺乏一贯坚持,特色慢慢显得黯淡。各学校要在搞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积极展示自身的特色工作,使家长的择校标准,逐步从“择重点”向“择特色”转变。教育局将择机启动“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工作创建活动,建立“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工作建设管理评估机制。对学校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评比和认定,表彰一批具有特色工作的学校,并适时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学校把各项工作抓出特色。

2. 推行“学习型”的组织文化。我们要把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底色,这里的“学习”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学习,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学习和研修。校长多点文气,去掉俗气,少点官气,力戒酒气,要在学校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学习之风、君子之气,打造学习型校园。要克服各种困难,从自己做起,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所学校的全体教师,或者说大部分教师,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校园里充满着浓厚的读书氛围,学习氛围,哪里还需要担心学校质量上不去?教师队伍得不到优化?到那时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落伍。

3. 推行“三讲型”的精神文化。教师形象就是学校的一种文化。我们要大力推行“三讲型”的精神文化:一讲奉献,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同事的尊重。二讲合作,广泛开展“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 “文明示范班级”、“最佳合作团队”等活动的评比,把教师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成果和教师的其他考核捆绑,实行综合评价。三讲发展,构建教师学习机制,积极举办教学沙龙、名师讲坛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制作一份高质量的课件,写一篇高质量教学反思,阅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发表或交流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参与一项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4. 推行“人本型”的德育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德育工作“五个加强”,说明德育对一个孩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浠水县德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如余堰中学“留守生”特色教育活动,就引起了省领导关注。但这还远远不够,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各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从文化入手,人文开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和谐校园”为终极目标,制订实践“人文德育、文化德育”、“体验德育、感恩德育”的建设路线,精心培育校园德育文化,打造校园德育文化品牌。在德育队伍建设、德育模式构建、“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等方面要取得突破,要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品牌提升”的态势。浠水县教育局将继续在全县开展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社团等评比活动,各学校要积极举行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社团文化展、特色班级创建、磨砺教育等四大主题活动。

5. 推行“校本型”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點,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学校要在确保音、美、劳等非考试课程的足额开设基础上,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增添校本课程内容。注重文体活动课程“回归”,把原有的传统文体活动与校本课程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类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成长。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安全素材,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有效结合起来。每天活动课至晚自习间的活动时间应设置一定的开放课程,每周的开放课应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应从智能活动、体能活动、特长活动三个方面给教师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要求每周科学安排时间实施课程。

9.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思考与实践 篇九

杨家口中学

杨福庆

我当一名校长的时间并不长,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来,我参加了校长第四周期的培训、五月份我跟随教研室刘国召主任参加了天津市校长与台湾地区的校长交流、今年又和大家一起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校长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了解、理解、掌握很多校长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来共同研究和探索一下,如何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首先,要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能力必须要有思想的引领,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1、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作为一名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清楚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这种目标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而且还要明确具体,可操作。类似“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需要进一步操作化。我校有长远的教学目标,它是“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去年暑假开学我校制定了各年级不同的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它是,五、六年级保持原有的成绩,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七、八年级学习成绩要有所突破,所开学科均衡发展,为毕业班打好基础;九年级师生共同努力,全力以赴,向中考冲刺。近一年来,目标实施的效果还不错。

2、更新不适合我校的管理制度,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建立适合学校的制度,同样是很重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去年我校制定了学校领导听课制度,这里包括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制定了在教师队伍中,成绩优秀教师带成绩差教师制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像带徒弟那样,带成绩较差的老师,成差的教师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最后由成绩等各方面来评估教师;也制定了教研组教研制度;还有校级公开课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在教学过程中,由我和教务处共同实施和监督,把我校教学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3、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当校长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我镇的方中校长田校,担任校长将近二十年,经验丰富,学校治理的井井有条,年年成绩也很优秀。平时我虚心向田校学习、请教,从田校身上学到了很多,使我受益匪浅。另外,我积极参加各种校长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其次,是精心组织,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

1、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现在的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学校拔草是用手去捏,有的甚至用裁纸刀去割;学校植树,八年级学生挖树坑,不会使用铁锨等等,闹出了很多笑话。通过这些现象,我们要求老师们任何课程必须认真上好,有的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2、严格常规管理,促进有效教学。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基本构建起了符合本校实情和教师自我发展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即:管理更有效,教学更创新的学校总体目标,落实“抓好开头,精细过程,关注结果”管理思路,努力实现管理过程精细科学化,突出教学常规管理有序性,实效性。(1)加强备课管理,我们要求教师要集体备课,在实施中,我校发现一小部分教师没有按照备课的要求进行备课,善于投机取巧,学会了“拿来主义”。再设计、教学反思,存在空、虚、假现象,作业批改数量差,批改有时也不及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先后出台教师教案检查表,学生作业再次批改检查表,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教学目标落实,坚持做到一月一次重点检查,并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并把检查的情况与教师考评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教学管理流程落到实处。(2)抓紧课堂监控,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校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校要求教师课堂上讲一个知识点,就要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以老带新,以新促新相互听课,领导推门听课等活动,学校领导不定时查堂和采取学生座谈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控制一个“量”字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重要依据,因此我校要求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精心批改作业方面,教师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通过这一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会欣赏和正确评价他人。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再次批改。坚决杜绝教师误批现象。精心小结。善于总结工作才会有提高,细节决定成败。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4)抓好课后辅导与阶段测查。辅导工作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校始终持之以恒抓牢培优补差这一工作。开学初,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高质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好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制定出培优补差计划和措施,每位教师依据学校的计划和措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培优补差计划和措施,并认真做好培优补差记载,做到培优要定时,补差要随时,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要耐心而细致,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在学期末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集中反馈。在反馈中对于教师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予以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5)团队协作形成合力。人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是我校一贯良好的做法,在工作中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实现工作目标。

再者,科研创新,增加课改的持续动力。

1、建立强有力的教研团队。这是我校的教学传统,学校按科目分成数学、语文、理化、英语、史地生思品和音体美六个教研组,找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学校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教研组每周定期召开教研课改活动。各组教师每学期必将一节组内公开课,选出最优秀的参加校级公开课的评选。

2、业务比赛,展示风采激发活力。我校每学期除参加上级各种教学活动之外,还进行校级公开课的评比、教师专业知识的考评等。校级公开课,评委由各教研组长、校长抓教学的校长组成,听完评课,最后打分,选出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和物质奖励。

10.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

《校长办学思想与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试题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各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它既包括某些教育理论,也包括来自某些教育实践的经验和观点。

2、现代学校: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旨的、有别于工业社会的学校。

3、校长的办学思想:一般是指有关校长办学育人的教育观念、办学主张和管理观念的综合体,基本内容包括办学的思想观念、学校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学校管理的基本观念三个方面。

4、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它包括校长的言行、要求以及校长自身的品格等引起被领导者做出积极反应的感召力。

5、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

6、独立性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即人在进行思维时,不拘泥于框框,不迷信于权威,不屈从于压力,不去扭曲思维的实践的规则,而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道路。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学校办学思想的基本导向包括哪些方面? 答:以人为本的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 多元化的教育观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创新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思想。

2、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最基本的办学理念在于努力助人发展;

教学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和不断坚持教育创新; 对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评价; 有自己的学校文化和特色。

3、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答: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和善于选择的能力; 要有反思和自省的能力; 要锻炼创造能力; 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多方面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专长。

4、现代学校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观和教材观?

答: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要注重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提供给学生的教材应该有更充分的选择性,更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

现代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为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这一教学思想。

5、怎样用科学发展观知道办学实践?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 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人;

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尊重学校发展的规律;学校的各个方面协调平衡发展;改革开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6、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贯彻教育方针的全面性; 办学目的的明确性; 治校策略的有效性; 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办学思想的深刻性; 办学思想的相对独立性。

7、简述决策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 拟定方案; 评优选优; 试点验证; 方案实施; 信息反馈; 追踪决策。

8、为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校长应把握怎样的策略? 答:“决”而不“绝”; “活”而不“乱”; “宽”而不“松”; “细”而不“碎”; “变”而不“僵”; “怕”而不“违”; “疏”而不“堵”; “正”而不“邪”。

三、案例分析(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出台和完善制度措施时得不到所有教职工的理解是正常现象,但仍要高度重视,否则会影响执行效果。如果我是校长,将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正确解读,争取共识;第二,领导以身作则;第三,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第四,同时重视人文管理和学校核心凝聚力的形成。

2、答:张校长的做法属于校长领导力中的感召力。表率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它通过校长的言传身教,通过校长的以身作则,成为教师最贴近的榜样,其追随者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校长领导力除感召力之外,还包括思维力、洞察力、决策力、执行力、沟通力、学习力和创新力。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目标原则;统筹原则;公正原则;适度原则。联系实际略。

2、答:校长治理和谋划学校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赢得认同的能力;规划愿景的能力;激励艺术的使用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

1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一

这段话来源于《京郊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校长访谈资料。由此可见,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长角色当前正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造就一大批领导能力强、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校长,对北京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质的影响?这正是《京郊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的立项要旨。项目力图依托专业研修,构建专业团队,聚焦学校发展中的真问题,提升校长领导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校长专业成长的现实来看,校长的成长不应仅是基于校长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是校长代表的学校所进行的一种实践导向的学习;不仅应该关注校长个体的发展需求、发展校长多方面的能力去满足组织对领导多元的需求,而且应该以学校发展的领导力需求为起点,在实践中通过聚焦、发展校长的个体及社会资本,关注校长在真实的情境中的能力建设,以发现、发展其他成员的领导潜力的过程。因此,目前校长培训和研修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围绕学校发展与改进做文章,在真实的领导情境中,通过解决学校改进中的实际问题来发展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领导力。

《京郊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努力回应了这个趋势并在培养机制、方式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一,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行动依据,实践与理论密不可分。理论是经过系统组织的知识,被认为可以用来解释已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系统思考复杂问题的依据。校长们真正需要的是领导中的实践理论,要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水平,就需要对教育领导的实践理论有深刻的把握。本研修项目既重视高屋建瓴的理论引导,同时也关注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依托的理论构建,因此选取了高校与中小学“双导师制”,引导参训校长专业发展,以此帮助校长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领导能力。

其二,多元化课程与活动相结合

校长培训显然仅仅坐在课堂上完成是不够的,因此本研修项目将依托多元化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课程与活动主要分为专业课程、经验课程、研究课程、学术报告、专业考察活动五种。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著名学者、专家的讲授,提升学员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敏感性;经验课程意在从方法和领导管理实务上,通过讲授和互动研讨提升学员的能力;研究课程聚焦于学校发展场景中的具体问题,采用由学员提问、集体研讨的方式,帮助学员在一定的政策背景下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专业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兼有学员讨论;经验课程以教师与学员互动讨论为主;研究课程主要以集体讨论为主,前提是学员提出问题;学术报告,是专家报告与自我报告相结合;专业考察活动主要是学员与导师一起在中小学现場进行深度调查,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

其三,任务驱动与主动建构相结合

校长的工作往往是针对具体任务展开的、任务驱动式的,若仅以完成任务为工作目标,长此以往,大多校长常疲惫不堪,效果却又不甚显著,因此项目研修将在具体任务的基础上选取和设置主题,引导学习者将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利用专家资源、同伴资源和情境资源主动建构,建立有特色、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框架。

我们希望充分利用优秀校长资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面向农村培养优秀校长的作用,将校长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结合起来,将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持续发展,为京郊中小学打造高水平的校长队伍。

1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二

一、校长观课议课的误区

近年来, 在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课堂教学专项视导活动中,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一些校长走入了观课议课的误区:

1. 随心所欲式。

不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很好地规划设计观课议课活动, 想起了就做, 忙起来不要, 经常无计划、无目的、无重点地观课, 收效甚微。

2. 推门袭击式。

课前从不预约, 随机推门观课, 教师心理准备不足, 课砸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 严重损害教师的自尊心。

3. 唱独角戏式。

不善于协同学校教学管理者、教研组长或学科骨干一同观课研究, 唱“独角戏”。评议课时以“我认为这节课上得不成功”等等结论一言定基调, 把结论封闭起来, 没有预留他人发言的空间, 也失去了评议课的真正价值。

4. 浅尝辄止式。

评议课未能借助“案例教学”的思想, 不能从所观课例发现课堂教学乃至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引领, 而是敷衍了事, 指导不细致、不到位, 没有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管理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二、校长观课议课的价值取向

1. 以人为本, 着眼于学校发展。

校长观课议课应该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 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 透视学校全局, 着眼于学校的发展, 这是有别于教研员、学科教师的地方。教研员观课议课较为关注学科课程改革、学科教学骨干培养及学科质量方面的整体状态, 功能主要体现在“指导实践研究课改”上, 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改大面积提高质量”, 学科教师观课议课较为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大多基于“我要学、我要提升, 所以我去听”的考虑。而校长观课议课, 要关注教师个人成长, 关注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 更要关注教师个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 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对课堂问题的溯因也不应一味地从教师、学生或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方面审视, 而要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校本教研及管理机制和模式等学校管理诸多方面寻找原因, 为改进学校管理提供依据。

2. 心灵同构, 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管理文化。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互动。校长观课时, 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 必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 我该怎么设计、演绎”, 使自己不做旁观者, 而是置身其中。议课时, 要与教师坦率交流, 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 让教师在对课堂问题审视的过程中进行教育理念回归性思考, 共同寻求解决的策略, 使校长的教学影响力在和教师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迅速提升。

三、校长有效观课议课的策略

1. 要有充分的观课准备。

在观课议课之前, 校长必须做到“三读二研一反思”。“三读”, 即读文本和课标, 基本了解观课内容及它在本章节或本单元中的作用, 以及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建议性的施教策略, 不至于漫无边际;读教师, 指了解教师的工作阅历、专业特长, 并结合其上课具体表现, 对他的发展水平、工作态度、个性特点有初步感知;读学生, 就是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理性思考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或个别特殊学生的问题。“二研”, 即研究课堂上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 研究制约和阻碍教师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本问题。“一反思”指反思学校校本教研与管理是否有利于促进师生素质的发展, 方向和策略是否正确, 措施是否扎实有效, 如何改进和调整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 要致力发现课堂。

孔子说:“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也就是说, 要认识人和事物, 既要看他的作为, 了解他的思路, 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 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笔者曾有这样一次观课活动: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执教《失街亭》一课,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整节课从作者作品介绍、主要故事情节赏析以及达标测评等环节, 都用大屏幕一览无余的展现, 学生几乎没有品读课文, 也体悟不到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美、情节美、艺术美和价值美。笔者认为这节课教者教学设计舍本逐末, 其初衷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刀光剑影的古战争场面和马谡纸上谈兵、刚愎自用的人物形象, 辅助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殊不知过多使用多媒体手段, 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赏析, 教学目标未达成,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要拿捏准观课议课的标尺。

有效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校长观课议课应坚持这个指导思想, 以“三看”标尺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评价。一看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帮助者作用发挥如何: (1)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准确合理, 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2) 能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灵活多样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合作、探究; (3) 是否抓住了文本的重难点; (4) 对贴近实际的教学资源是否得到了利用; (5) 课堂上是否全身心投入, 是否有激情。二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 (1) 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获取知识;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4) 学生的学习效果, 包括发言、板书、作业时的表现等等; (5) 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6)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训练。三看教学中的细节: (1) 挖掘资源性的细节; (2) 学生学习过程性的细节; (3) 伸展问题性的细节。

4. 要把握好评议课的角色定位和原则。

13.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三

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学校的管理者起着关键作用。课程改革是在具体的学校中通过学校的管理者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实现的,学校的管理者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认真反思课程改革给中小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思考学校应怎样应对新课程?学校课程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科学探索将成为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校办学的理念也要有新的转变。

第一,以“校”为本。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制度化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第三,学校应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4.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篇十四

——明阳天下军事拓展

代表科目

《红黑商战》

训练营训简介

一个企业的中层领导者是企业咽喉,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承载着向上反馈沟通和向下管理执行的重任,多数企业的中层,都是由专业技术人才转变为团队管理人员。面对角色的变化,很多中层人员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权限,不知道对待不同的员工如何进行沟通,不知道如何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明阳天下军训“领导力提升训练营”,帮助参训学员建立起对于自身能力提升所必需的角色认知、塑造个人领导行为风格,凝聚团队力量。

训练营目标

1、面对角色的转变如何转变心态;

2、塑造领导者的影响力;

3、学会打造积极高效的下属团队。

15.加强自身修炼提升校长领导力 篇十五

一、注重时代发展, 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校长要与时俱进, 更新教育理念, 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这是校长提高领导力的前提。

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 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的发展、管理上, 做到眼中有天空, 心中有目标, 手中有方向, 脚下有土地。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 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 结合自身的条件, 统筹全校工作, 正确地、科学地确定学校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划、中心和重心, 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 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 要领导好一所学校, 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 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校长要明确自己在做什么, 要立大志、聚大智、明大势、做大事。校长的理念应具有前瞻性、超前性, 不能用陈腐的知识, 过失的理念, 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社会是发展的, 时代是进步的。校长要懂得用运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育人的工作是一份全新的工作, 日日新, 月月新, 年年新。校长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 从育人环境的创新到知识传授、教学手段模式的创新到育人方式的创新、整个学校系统管理的发展到理念的创新。

二、注重终身学习, 丰富专业知识

校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它包括学校管理的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哲学与法律法规知识、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知识等, 并要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是校长提高领导力的基础。

智慧来源于学识。丰富的学识底蕴, 是智慧的源泉, 是成功的基础。虽然校长平时工作繁忙辛苦, 但“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却是现实,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探究的过程, 也是人的思维能力逐步转化和提升的过程, 只有不断自我磨砺锤炼, 追求能力全面完善和提高的学习, 才能卓有成效地改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时代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要求在提高。作为一名校长, 管理好一所学校仅靠亲身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好校长就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反思自己管理学校的得失;才能够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才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时刻处于时代的前沿,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书本学习, 向他人学习, 向网络媒体学习……校长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要养成学习、记录、练笔的习惯并把三者有机地结合。时刻记录下在教育实践中的所思所想, 对教育的感悟、对教育的困惑, 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校长如能坚持做到这一点, 必会厚积薄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 校长坚持长期学习的热情必将对全校老师产生深刻的影响, 老师们受校长榜样示范作用, 自然而然自觉的选择学习。老师们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渐渐会步入学习的正轨, 更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更可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型学校。校长和老师如饥似渴的“啃书”, 学生岂能不效仿, 全校上下书风盛行, 离打造学习型的书香校园就不远了。这里有一个故事:一对目不识丁的农民夫妇,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 家里买了许多书籍, 而且每天必捧着书认真的“读”, 孩子很奇怪, 夫妇告诉孩子书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 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亲近书本。这就是读书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校长的学习既要广泛涉猎, 还要在教育领域有较深入的专业研读。这既提高校长的文化涵养, 又提高校长教育的专业素养, 这将有助于形成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

三、注重实践反思, 提高专业能力

校长不仅应具备包括个人智力方面的一般能力, 还要有专业能力。如领导分析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学科敏感性, 具体包括对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的战略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技巧, 这些能力有利于深化校长对管理实践认识的研究能力及自我完善能力。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核心能力, 这是提高校长领导力的关键。

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 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 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 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的教育大家孔子就曾提出了反思, 子曰:“一日三省吾身”, 这里的“省”就是反思。古圣贤每日“三省吾身”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做为一个执掌学校“帅印”的校长, 一个关系成百上千师生未来命运的校长岂能不“三省吾身”。新课程更强调反思, 反思在校长的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校长不但要成为一个学习的实践者, 也要成为一名反思的践行者。

校长应学习学校管理而不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 与之相反, 校长学的是立足校情, 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 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 如何将所学的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 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办出自校特色。思考是最好的老师, 思考是成就的过程, 校长需要静心思考, 方能运筹帷幄!

现在大部分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忙。校内管理事务多、责任重, 上级督导检查勤, 还有内外的应酬, 再加上家庭负担等。校长总觉头脑中有根弦绷着, 塞满了任务, 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思考和规划。校长就成了一个疲于应付的忙碌者, 却少了反思, 更少了自己的思想。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美国人, 在非洲丛林探险, 聘请了当地土著做向导。前三天土著勤勤恳恳, 但第四天坚决不肯走了, 要求休息。美国人问为什么, 土著说:“人走路走了三天, 走得太快了, 灵魂就会赶不上躯体。所以要停下来休息一天, 等等你的灵魂。”

“等等你的灵魂”, 说得太好了。由于走得太快, 来不及做的事情太多了:以前的美妙过程和独特的体验需要总结和回味, 未来的前程需要设想和准备, 更主要的是必须与我们行动的初衷相对照, 不能因为盲目赶路而失去了我们灵魂中的理想。就像我们吃饭一般, 如果只顾往嘴里塞, 还没等肠胃消化吸收, 是没有多少营养的, 甚至还会吃出病来。同样, 在忙碌中, 校长如果不反思自己, 便失去了自我, 远离了理想。停下来等灵魂而不是停滞, 而是在与原点处的理想对照;回头停下来等灵魂更不是倒退, 而是为了前进调整方向。

要做一名好校长, 反思是他的必备素质和必走之路。所以, 每个校长要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创新。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经历和个人言行, 形成反思的习惯。即使再忙, 也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反思, 查漏补缺, 调整思路, 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反思时至少要反思“今天我做了什么” (做什么, 指向内容) ;“哪些可做可不做, 哪些应该先做后做” (该不该做或者为什么要做, 指向目的) ;“重要的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 (怎么做, 指向方法或过程) ,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 不断地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提升自我。

波斯纳提出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明校长反思的重要性,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可见, 校长不仅要吸收已有的获得确证的知识, 而且要拥有历经自身体验的实践智慧。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 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注重自身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非常重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即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人格高尚的管理者可以不借助权力的影响而使管理者对象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正如上海市长征中学李少保校长所说“校长管理好自己远比管理好教师重要, 因为管理好自己就有可能管理好教师。”这是提高校长领导力的催化剂。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上海市某中学校长吴晶说:“一个好校长走了, 学校还是一所好学校, 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的好校长。”这句话引起了校长们的共鸣。是的, 校长不在其灵魂在, 其倡导的良好校风、导风、教风、学风, 已经根深蒂固。整个校园精神已经形成, 并凝固为整个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已经得到了传承, 学校师生员工在自我实现行动中已经形成了潜意识。其实, 这样的学校已经从人文管理、制度管理上升到了文化管理的高度了。这样的校长, 不愧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不愧为有魅力的好校长!

对于魅力校长, 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刘国华校长有着形象的诠释, 他说, 校长像放风筝的人——胸中有天空 (有教育的情怀) , 眼中有目标 (有教育的愿景) , 手中有分寸 (张弛有度) , 脚下有土地 (扎根, 人不在灵魂在) 。是的, 有魅力的校长无不闪烁着人格、学识和领导艺术的光辉!

提升人格魅力要靠关爱和公正, 信任和宽容, 真诚和激情, 学识和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 尤其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教师问题, 关注教师的需求, 发展教师的优势, 挖掘教师的亮点。努力让教师满意地对待过去, 幸福地感受现在, 乐观地面对未来,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沈杨东.《中小学校长能力要素与领导能力》.教育管理杂志社, 2009 (7) .

[2]李昌龙.《怎样当好校长之我见》.教育管理杂志社, 2012 (10) .

16.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及应对 篇十六

校长 课程领导力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构成要素解析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长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事实上,校长课程领导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能力,若是简单地将其概括归纳的话,则稍显偏颇,校长的思想状态和教育敏感度是其课程领导力形成的重要的条件,而教学素质、实践决策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也对其课程领导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分析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1.课程的准确理解力

如果价值取向、方法论等存在差异的话,校长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一个学校的校长,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准确把握:其一,国家课程把握。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课程,我们称之为国家课程,国家教育标准、国家意志等都在国家课程里面有所体现,其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共同素质而设计。其二,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固然是学校课程重要的前提和指导,但是各个学校之间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为此,需要将这些书面的计划、标准等内化为符合在校学生学习的内容,这里面包含了教材的内化、教学方法的内化,还包含了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学生评价等多方面的战略措施。

2.课程的组织开发力

我们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课程领导,要将课程预想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相互配合,不但包括明确的计划、有效的课程组织,还包括强力的组织能力、明确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改革精神等。课程开发也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有课程“校本化”实施、必修选修教材编写,也有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改革方案等。说到学校课程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不得不提的,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升华和拓展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

3.课程的指导执行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校长不但需要遵循适度性、及时性原则,还需要把握有效性、随机性原则,只有在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所谓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实际上就是校长为了保障课程政策目标的实现,而对课程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因素都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4.课程的监控评估力

监督对于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校长需要在一定价值观或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系统搜集,并运用科学手段,判断课程方案实施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保障决策的正确性。

5.课程环境的创设力

教材、教师、环境、学生是构成课程的要素,这里活跃性最强的因素是环境,在整个课程组织系统中,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既可以和其他要素产生作用,也可以独立发挥作用。心理、文化、社会等因素是课程环境的构成要素,在课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长需要创设和谐的课程环境,以保障课程的实施,为教学行为改进、教师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成果。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1.校长课程准确理解力薄弱

造成校长课程准确理解力薄弱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课程领导意识不强。学校以往的课程常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受到挑战,为此,校长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对课程的领导,而不是单纯的课程管理。其二,课程领导知识缺乏。教育教学管理知识纵然是课程领导的重要基础,但是沟通交流技术、课程基本理论、领导艺术也是重要的条件。现在的很多校长往往善于处理行政领导事务,但对于课程领导知识却十分匮乏。

2.课程组织开发力的缺乏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校的校长,新课改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组织开发能力不足是校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力的欠缺。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校内资源,另一个部分是校外资源,为了将课程领导工作做好,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力,不论是自主开发还是校本化,都应该得心应手。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很多学校的校长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开发,甚至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必要重视,缺乏开发意识,不能将国家课程进行本土化或是深度开发。

3.课程指导执行力的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看,执行能力不足是校长领导力不足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实际的领导过程中,校长无法执行具体的政策,只是依靠命令来完成实施,所以实施环节缺乏创造性。校长领导力表现不足还表现在对课程计划的实施不到位上,其缺乏对课程计划重要性的认识,执行散漫、随意。主要表现为:有些校长对音体美课程时间随意削减,盲目增加主课课时;一些课程缺乏教师,随意安排教师进行授课,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4.课程监控评估力的缺失

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增强课程评价的针对性。在学校内部,学生学业的监督评估是比较多的,在这一层面进行的探索也较多,相应的制度体系也逐渐形成;对教师进行监督评估主要是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改联系在一起,存在缺失的是课程本身的监督评估。由于自身的理论知识欠缺,实际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校长往往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

5.课程环境创设力的欠缺

实际上课程环境不但包括教育政策、教学材料、教师,还包括教育传统、实践机会以及学生。其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就是环境,也是课程的主要部分,故而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校长缺乏对课程环境的认识,难以理解加强课程环境创设的意义,故而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1.提升课程准确理解力

(1)更新思想观念。为了使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得到提升,使其对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就需要从思想观念的更新入手,为此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改进新课程实施路径,以相应的政策来对其进行保障,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二,按教育规律办事,要熟知教育学规律,在实际课程实施中,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其三,进行反思。校长应该开展教学反思,身体力行,做好教师的表率。

(2)提升技能,增加课程领导能力。在学校中校长不能用行政的方法进行课程的领导,事实上,课程领导力是一种学术领导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行政能力的整合下发挥作用。校长并不是天生的课程领导者,为了增强课程领导力,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将课程领导的作用发挥出来,使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得到加强。除了一般知识、教学论知识外,校长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其课程能力得到更好的加强。课程知识相关的内容应该是校长掌握的一个重要方面,诸如课程社会学等;课程的系统思考和把握是校长课程素质的重要体现,为此校长应该运筹帷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敏感性,深入了解课程不同利益者,对其期望进行深入的分析,创设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并对相关的课程目标和计划逐渐构建和完善。

2.提升课程组织开发力

(1)实施课程领导放权。相较于传统的领导,课程领导对于一线教师的参与权十分看重,这实际上是一个“赋权增能”的过程,教师的能力可以得到加强。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面面俱到,校长要善于放权、学会放权,只有把这种权力适当地放给教师,同时把一些课程开发、研究的权力适当放给教师,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校长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改变旧观念,以往那种认为教师是单纯的课程实施者的观念要进行更正,要认识到教师的领导力。其二,改变领导哲学,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其三,建立保障措施,使课程开发中有教师的参与,这样才能使组织开发力得到提升。

(2)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校长课程领导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开发,这也是我们对校长课程领导力进行衡量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参与人员涉及课程开发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参与者等等,它包含的内容不仅有国家课程所预留给学校可以进行自主研发的内容,还包括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正因为如此,校长要想实现领导效能,不能局限在以往的管理者上,要成为课程开发的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的开发力。

3.提升课程指导执行力

(1)完善教师教育制度。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专业发展较为漫长,教师和教育的配合至关重要。当前,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前的培养、入职的专业辅导以及在职的专业培训。而职前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最为重要。职前培养包含的内容有普通教育、专门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普通教育是最基本的内容,通过它可以促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以后进行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教师熟悉所任教学科,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学科教育,对相应的基本教育原理、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教育理论的系统化学习就是专业教育的重点,只有将这些理论转化为教师的理念,才能使其教学技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2)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为了更好地对教师进行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参考,只有以教学实践、质量为出发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该对其进行灵活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样式,例如课堂教学评论、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等。校本培训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较高的质量,就要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保证培训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培训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培训要有计划。计划的制定要有依据,要符合学校的发展。只有把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保证培训的效果。

4.提升课程监控评估力

(1)构建学校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对于课程团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确立之后,团队就能共同进步、齐心协力,这样课程的监控评估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共同愿景如果达成,就会促使整个学校的创造力大为提升,在社会活动中,共同愿景所发挥出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也就是校长凝聚力的体现,也是校长领导力产生、发展和增强的过程,校长通过各种手段,把全校教师的个人愿景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愿景,从而促使每个教师都为共同愿景付出,这就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建立高效而有弹性的课程领导团队。课程领导团队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应该不断提升其监控评估力,使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监督,课程设计、规划、实施以及相应的结果能够得到相应的评估。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互补的领导团队,包括教师、家长、学生、专家以及相应的社会人士。为了发挥领导团队的优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参与课程分析,并分析影响课程领导的因素,包括人事资源、课程工作范围、校长应负担的全部责任、校长所能获得的其他行政支持、学校层次课程的优先顺序等等资源。学校本土课程发展目标、领导职能、工作范围等需要校长和团队成员来制定,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监控与评估进行共同讨论,以形成有效的协作,并对那些协同合作的教师进行奖励回馈。

————————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马克斯韦尔(JohnMaxwell)著.开发你内在的领导力.邓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黄显华,朱嘉颖等著.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程红兵.价值思想引领:校长课程领导的首要任务.教育发展研究,2009(4).

[6] 孙向阳.校长课程领导力:从“个力”走向“合力”.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7] 刘冬梅.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考察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10.

[作者:力昌英(1981-),女,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基础学部讲师。]

上一篇:中秋节祝福语:中秋佳节送给亲人的贺词短信下一篇:造价工程师考试:营业税相关知识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