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导游词(共10篇)
1.陕西的导游词 篇一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茂陵进行参观,我叫王明,是各位参观期间的导游员,祝愿大家在今天的游览中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 篇章。
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之交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凡2,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距兴平县城东15千米。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54年。他的雄才大略,使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点。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前139年),开始修建茂陵园,在汉诸陵中建筑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藏珍奇宝物最多。茂陵外部全用夯土筑成,形似覆斗,显得庄严稳重。今实测,陵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墓冢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 “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茂陵周围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等陪葬墓。霍去病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58年在这里建立了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年军事家。18岁随卫青出征匈奴,曾先后6次出击,终于打败了匈奴入侵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候。霍去病死时仅24岁。霍去病18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武帝爱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不幸,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非常悲哀,决定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连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一道“为冢像祁连山”的圣旨,可就忙坏了茂陵工地的指挥官、设计师、工艺师、雕刻家以及各类能工巧匠。于是在一个月之内就造起了这座祁连山墓,又在一两年之内,创作出巨石群雕兽像,置于墓冢上下,这样从静态到生态就真像祁连山了。
历代评价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现存16件,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实物资料。可辨识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
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茂陵博物馆的收藏的国宝级文物主要有下面几件要突出为大家介绍一下:
1、鎏金马: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2、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这件国宝文物与“鎏金马”同时被发现。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3、错金银铜犀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1963年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豪内发现。这件国宝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4、四神纹玉雕铺首:此件国宝文物系于1975年在茂陵东侧发现,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蓝田玉工艺品,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游客们,茂陵及茂陵博物馆就为您讲解到这里,洒下汗水、收获友谊,欢迎您下次再来茂陵参观。
2.陕西的导游词 篇二
让陕西人引以为傲的美食频频难以跨出陕西、得不到认可的原因之一首先可归结到陕西人的性格。早在2007年, 著名评论家肖云儒在接受华商记者采访时就坦言, 作为一个在陕西生活了40多年的南方人, 对老陕, 对乡党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他们有“十好”:好溯源、好为中、好称大、好不争、好自闭、好自足、好沉稳、好名分、好非异、好农本。有这样一种说法:陕西人醒得早, 起得晚, 什么都不在乎, 因为我们有王朝子民的优越感。记得2008年底, 网络写手张一一在写了“丑陋地理志”之后, 又把矛头对准了陕西人, 当时的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傅功振就批驳道, 这是一种偏见, 是狭隘的表现, 但同时他也指出, 尽管张一一的话有失偏颇, 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丑陋”的问题。不要一有人说陕西人不好就群起而攻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清醒地对待自身的优缺点, 好的自然要继承发扬, 不好的一定要摒弃。对于此次陕西面条落选, 陕西人肉夹馍、凉皮生意让外地人给做了的报道, 有人纳闷, 陕西的饮食文化不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吗, 可它各种好吃的饮食外地人为何鲜有人知, 抱着“金疙瘩”咋就没人理会呢?在我看来, 关键还是缺乏文化宣传意识, 自己的东西自己一定要好好争取、好好推广, 不能光指望别人来发现。在这方面, 我们有太多的经验教训。近年来, 陕西影视题材不止一次地被外省抢注, 而最让陕人扼腕叹息的是2008年上映的电影《黄石的孩子》。该电影改编自詹姆斯·麦克曼纽斯的小说《洋鬼子:乔治·何克的生平和传奇》, 故事就发生在在陕西凤县的双石铺。当年作者在听到这个故事时, 因英语发音的缘故, 将“双石”和“黄石”搞混了, 误将“Shuang”译成了“Huang”, 于是就有了“The Children of Huangshi”, 本应是《双石的孩子》最终变成了《黄石的孩子》。也许是巧合, 中国的确有个地方叫黄石, 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 制片方也将错就错, 堂而皇之地在湖北黄石搞了个隆重的首映式, 使得黄石远近闻名, 旅游业一路飙升。一部电影, 可以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更可以营销一个城市, 这已经是不二的定律。著名的《卡萨布兰卡》如此, 云南丽江如此, 可作为故事发生地的陕西凤县却生生由于陕西人所谓“实在, 从不跟人去抢、去争”的性格特点而错失大好的宣传机会。再回到面食宣传, 如今各地都加大了对本土小吃的推广力度, 沙县小吃遍及全国, 兰州市政府还专门制作了‘兰州拉面标准化走全国’, 武汉的热干面也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陕西不管是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中“全军覆没”, 还是潘石屹吃到山寨岐山面等, 无不反映出在特色面食的包装和宣传上的滞后。陕西人早该意识到:当今社会, 即使是好酒也要吆喝,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摘要:从陕西人的性格特点及缺乏文化推广意识两个方面, 分析陕西面条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背后的原因, 以期陕西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克服自身安于现状的性格缺陷, 不断提高文化宣传意识, 为陕西文化强省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陕西面条,落选,陕西人,性格特点,文化推广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欣:《黄石的孩子》出自凤县翻译误会失发展机遇[N].《西安晚报》, 2008-8-27 (12)
[2]刘芷妍:《张一一开始“教训”陕西人》[N].华商报, 2008-11-15 (13)
[3]敬江晴:《为什么在美国卖夹馍的不是陕西人》[N].华商报, 2013-6-24
3.陕西广播的实战攻略 篇三
广告主:目前,贵媒体的广告营销呈现哪些特色?
杨俐:针对省内的广告市场,我们一方面增加代理广告公司的数量,提升对代理广告公司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自营业务团队的培训,打开行业缺口,保证省内品牌广告份额的稳步增长。今年,外埠广告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我们既保证对外埠广告公司的政策稳定,也深度挖掘受金融危机影响之外的其他行业。
广告主:上半年陕西广播的广告创收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新的变化或动态?
杨俐: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响,截至6月底,进账共计1.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受冲击较严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家居建材、卖场百货和电器数码等。
今年,我们在品牌广告的开拓方面,做了向销售型广告诉求转型的尝试。销售型的广告,能够有效传达产品信息,激发听众的尝试欲望,最终带动企业销售。
广告主:今年上半年,陕西区域的经济形势呈现什么特点?对广告经营有何影响?
杨俐:1~5月,全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3%,CPI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亿元。5月份和6月初出现了汽车、家装趋热的消费势头,前5个月汽车销售量11.85万辆,其中小轿车为7万辆,家居销售额同比增长15%左右。房地产市场在1~2月比较“寒冷”,但是到5月份有了上涨,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缓慢的恢复阶段。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如果后几个月实体经济逐步复苏、企业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将对广告经营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广告主:您认为贵媒体作为区域地面媒体有哪些地域优势和特色?
杨俐:我们作为区域媒体,主要立足于陕西市场。我们除了拥有大多数省级电台都有的新闻台、交通台、音乐台等,还特别针对关中160万农民朋友,开办了农村广播和故事广播;针对三秦500万的秦腔爱好者和戏迷朋友,开办了戏曲广播和秦腔广播。在节目设置方面,我们也兼顾区域特点,开设方言节目、夜话节目等等。
广告主:请介绍两三家在贵媒体投放取得市场成功的样板企业的故事。
杨俐:为陕西联通设计的植入式广告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陕西音乐广播(FM98.8)的13个整点时段(早8点~晚20点),设置了一个三分钟的公益主题小版块,定期更换主题,并与听众互动,巧妙地将客户的商业内容融入这个“心情故事类”的小节目,使其具有商业价值,节目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广播选秀活动方面也做了较为成功的探索。2006、2007年的“雪碧我型我秀”,2008、2009年的“雪碧绝对唱响”活动,陕西地区的海选由我们承办。将广播节目安排在演播大厅里制作,网站现场同步直播,大胆地尝试了广播节目电视化,使广播也能“看得见”。凭借广播媒体特有的互动性,使活动报名人数在全国各赛区连续4年排名第二,雪碧的销量在海选阶段连续增长35%以上。客户得到了明显的收益,我们也从以往选秀类活动的弱势媒体成为首选,这套策划方案很快在全国的可乐瓶装厂推广。
广告主:您是否确信,广告主的营销传播投资会逐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为什么?
4.关于陕西枣园的导游词 篇四
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榆林市地处陕西北端,位于东经107ο28“—111ο15”,北纬36ο57“—39ο34”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榆林市 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1区11县,总人口350多万,面积43578平方公里,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长城横跨东西,黄河纵贯南北,地域广阔,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榆溪河、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堪称“塞上江南”;长城沿线有防护林带,牛羊成群;红碱淖和诸多沙湖鱼肥水美,景色迷人;黄河岸边广植枣树,盛产杂粮。
榆林悠久的历史渊源。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小桥畔和横山石马土瓜 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而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榆林鱼河堡和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和黄河边。据《水经注》载,帝源水即当今榆溪河,学者称榆林是黄帝部族的重要发祥地。公元前241年,秦在此设置上郡,修筑长城。公元4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建立大夏政权。北宋时期这里是中原与西夏和契丹族角逐的焦点地带。质言之,从远古时期起,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就有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着,并且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长剧。榆林城1986年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众多的著名人物。历史上秦朝扶苏和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都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王嘉胤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英雄人物。榆林是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总后方。毛泽东等转战陕北期间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涌现出李子洲、高岗、刘澜涛、马文瑞、张达志、阎揆要、郭洪涛、贾拓夫等一批重要的职业革命家。
榆林深厚的人文底蕴。从最近榆林毛乌素沙漠腹地和吴堡后寨子峁等处的龙山早期文化遗存、秦直道、秦天象台、长城、汉墓出土的大批画像石和壁画,唐宋以后修凿的寺庙、石窟和摩崖石刻等,都彰显着古代深厚的人文气息。唐杜甫诗《塞芦子》、韦庄诗《绥州》是咏榆林山川抒发情怀的佳作。宋代范仲淹镇守延绥时写下《渔家傲?麟州秋词》。科学家沈括驻守绥德时写就名作《梦溪笔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石油命名的人。康熙帝巡榆林写有《出塞》诗。毛泽东在清涧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发表大量时评。李健侯著作《永昌演义》。柳青创作《种谷记》、《铜墙铁壁》。路遥写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有人民歌手李有源的《东方红》,以及民间的信天游、榆林小曲、清涧道情、白云山道教音乐、秧歌、唢呐、道情、剪纸、石雕、泥塑等,都承载着榆深厚的人文底蕴。
榆林淳朴的风俗民情。榆林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从而形成独特的风俗民情,至今古老的习俗还有残存。榆林民勤耕牧,俗尚鬼神,眷恋故土,不肯远徙,安于故习,不善经商。一般都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好客守信,平素极能吃苦,也极能忍耐,坚韧不拔,敢于斗争,一旦奋起,坚强果敢。北部六县区受草原文明影响畜牧业发达,群众住柳笆庵子、砖瓦房,喜吃肉食、饮白酒,许多人穿皮衣,好动。南部六县以黄河文明为主,以农耕为主,群众住窑洞、食杂粮、穿布衣,恋故土,不喜外出。榆林人重婚丧礼仪,对传统节日也颇重视。群众信仰呈多元化,无固定仪式,农村文娱活动少,所以群众好赶庙会,好看戏、听说书,也借机探亲访友、买卖货物和谈情说爱。
5.陕西老君山的导游词 篇五
大家好!我是导游员……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道教源头”---老君山参观。在参观期间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请不要吸烟,因为老君山是天然林海,一级防火单位;第二,请大家在参观的时候,不要离开登山盘道和休息台,因为老君山地势险峻,并有野兽出没,以免发生危险。谢谢合作。
第一项:老君山的得名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西岳华山之阳,地处秦岭东南段北端的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在该地有一历史非常久远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名曰“老君洞”,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溶柱林立,姿态万千,错落有致,特别是与道教传说中的神物酷似的“系牛柏、炼丹炉、圣君卧榻、天门、豆腐坊、仙塔、玉柱、青牛”等溶柱景观更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相传太上老君从周国赶往秦国途中,在河南灵宝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住,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太上老君迫不得已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太上老君对受制于人的尴尬处境深感关切,发誓要修得正果,他便来到洛南老君山潜心修炼。时年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在老君洞终于功德圆满,修炼成仙,玉皇大帝亲驾相迎,也到此处与太上老君切磋仙道,遂成道教一统。后太上老君到达秦都西安,又降至终南山楼观台讲道,至此,道教传统才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故民间人士在这陡峭的山崖上建造老君庙、玉皇殿以志纪念,老君庙、玉皇殿那历尽苍桑、饱经风霜的铮铮风骨,浩立于峭崖绝壁之巅,俨然向世界宣告中华道教在这里诞生。遍布山间的秦砖汉瓦、古迹遗存,承载着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先民们虔诚的神灵崇拜,民国八年,这里的乡民又勒石树碑,记载着这一史迹,于是,老君洞所在的群山峻岭也就叫起了“老君山”,老君山也就成了“中华道教第一山”。
第二项:道教文化艺术碑林
道教文化艺术碑林是老君山旅游开发项目的一个人文景观,将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线,辅以各界名流和游客的诗词、散文、观感、题词,全面、系统地再现道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道教文化在老君山发扬光大的不朽历程。如果那位来宾有兴趣,我们可以给您免费提供一块碑位,永久留下您的人生足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闫光臣先生游老君山的观感诗。
第三项: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
老君山和太上老君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太上老君的学名叫“老子”,他的著述叫《道德经》,是道教始祖和中国的哲学之父。
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伟大的代表,他的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的建构终结传统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诞生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深知其三味,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因此,当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洛南老君山就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又成功地在旅游服务领域注册了“老君山”商标,开创了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先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上老君灵光照耀下的老君山生态旅游,让我们攀附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形成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太上老君像
据史料记载:太上老君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在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有的亦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为了纪念太上老君这一历史传奇人物,我们在这里建造“太上老君塑像”作为“中国道教之源
6.介绍陕西的导游词100字 篇六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古都西安。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7.陕西构建和谐农村的思考 篇七
陕西作为农业大省, 农民占全省人口的70%,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是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在农村。但当前农村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 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增加了极大的变数。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
一、陕西构建和谐农村存在的问题
1.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差
当前, 农村的稳定总体是比较好的, 但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 形势不容乐观。社会治安复杂化, 无序化明显。赌博风气浓厚。国家明令禁止, 赌博就是违法, 但在一些村子里, 不少男女老少用字牌、扑克、麻将进行赌博, 而且不少人还“爱”上了“六合彩”, 更有甚的是一些人把赌博当作一种职业。
偷窃和吵架、打架现象时有发现。偷窃主要有入室偷钱物、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耕牛、鱼、蔬菜及其它农作物等等现象;吵架、打架现象主要是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不能相互理解、相互谦让激化的。
2. 农村不良社会情绪突出
农村不良社会情绪就是一种与当前主流思想, 文化不符, 与社会进步相悖的带有普遍性的民众心理。当前农村不良社会情绪的特点是:缺乏精神支柱, 全面否定传统的社会道德观。表现形式:不择手段敛取财富、非法宗教、邪教、赌博异常活跃, 巧取豪夺, 甚至偷盗、抢劫成为一种谋生的本领被人们认可。结果是对政治冷漠、对政策冷漠、对社会冷漠、对人情冷漠。这种不良情绪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3. 农村发展缓慢, 城乡差别扩大
贫困是最大的不和谐。据统计, 陕西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1995年的为2.7:1, 2003年上升为3.23:1。“九五”期间以来, 陕西省也对各项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总体来看, 发展较快, 变化较大, 成绩是显著的。但是, 农村与城市发展严重不平衡, 出现畸形现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 就象蜗牛与兔子赛跑, 城乡差别越拉越大。俗话说:“穷则思变, 饥寒生盗心, 狗急会跳墙”, 在吃不饱, 穿不暖的情况下, 偷盗、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就会无形的暴露出来, 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 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些地方村组干部政策水平低, 工作方法简单, 作风粗暴。有的村“两委”班子职责权限不清, 要么争权力、闹派性, 勾心斗角, 相互拆台;要么相互推诿, 不负责任。有的地方在民主选举时, 出现宗族和流氓恶势力选举以及贿选等情况有的选不出干部, 长期缺乏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的争名夺利, 有势力的人选上了, 而干事谋事的人落选了, 因而群众之间出现宗族和派性斗争, 严重的甚至导致农村黑恶势力猖獗。
5. 决策不民主, 财务管理混乱
个别地方村组干部既是财务负责人又干财会工作;一些地方村组干部独断专行, 村务、财务不按规定公开, 群众对村组集体承包项目、集体收入等重大财务活动不清楚、不明白;多数地方是“一支笔签字”, 有的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 为了争夺签字权而闹矛盾。
二、陕西农村社会不和谐产生的原因
1. 体制原因
(1)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户籍制度等级森严, 农村户口、城镇户口、大中城市户口的差别、含金量以及享有的各种权益十分悬殊、十分明显。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及重工业优先战略产生的, 目的是扭曲人力资本价格。从五十年代末开始, 为加快工业化的积累, 我国采取城乡分割、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 造就了“居民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森严壁垒。由于两种户口在就业、参军、就学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户籍壁垒成了城乡差别最为集中的体现。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更深感切肤之痛。虽然今天的城市繁荣是他们双手创造, 但因为这种不人道的体制的划分让他们失去了与城市居民本应共同享有的国民待遇。自由迁徙、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因为身份的差异都一切无缘。作为共和国公民的农民在建设城市促进繁荣的同时, 基本的权益无从保障, 自己的血汗钱还被侵吞, 引发他们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心态严重失衡, 迫使他们中的极个别人因生存因素而铤而走险, 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现状有仇视心理, 这是造成农村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
(2) 农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益不充分。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公民权利学说的一般理论出发, 还是从我国政权统治形态之维持巩固的意义出发, 都应赋予农民广泛的管理国家事务参与权。但以陕西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高权力机构组成为例, 全省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63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32.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67.7%。占全省人口总数70%之多的农民群体的代表还不到10%。而这10%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农民企业家等超出了传统农民范畴的新兴群体。同时, 由于户籍制度和学历水平的限制, 担任国家公职人员这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农民事实上也很难行使, 于是, 在很多人心目中, 农民的政治参与, 便只剩下了农民无需离开农村进而可确保农村秩序稳定的村民自治, 而村民自治也一定程度上因此成为农民政治权利的代名词。
(3) 农民受教育的机会严重不平等。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 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农村占有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巨大。二是农民子女享受的教育成本高于城镇, 这是农村儿童失学、辍学和农村贫困学生难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少于城镇居民。四是国家通过教育选拔农村优秀青年从事城市需要的工作, 这本是社会对人才的筛选, 对农村优秀个人是“幸事”。但是, 这种偏向城市的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就业制度等, 却无法保证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建设, 从而出现了不断把农村农民的资源往城市抽, 也就是说农村农民在为城市供养、培养与输送人才。
(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农民社会保障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个方面, 自试点到现在我省农村社会保障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 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层次低, 范围小, 覆盖面窄, 社会化程度低, 无法对全体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足,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2. 农民自身素质低
陕西地形比较复杂, 大多数农民长期生活在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农村, 他们文化层次低, 对新观点、新事物接触少接受慢, 长期处于一种落后、封闭、散慢、消极的状态下, 活动半径小, 发展的能力、素质弱, 社会依赖性强, 形成弱势群体。电视成为他们的主要的信息来源, 民间信息、自由舆论成了他们感受外面世界的主要渠道, 积极的不关心, 消极的很关注, 负面影响很大。本来城乡两极分化已使农民对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不信任。这样的舆论环境更让农民认为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身边的世界太糟, 外面的官都是清官能人, 身边的官都是贪官庸人, 政策总是很好, 身边的干部就是太坏。产生了对基层干部的对抗情绪和不合作心态。弱化了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散漫无序的社会状态导致农村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观念淡化, 个人利益至上, 看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 对发展环境带来严重损害和影响的同时, 阻碍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打乱了社会公信标准, 公德意识淡薄、错位, 价值观严重偏离社会道德, 对民主法制建设形成强大冲击, 良好社会风尚、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只要涉及一丝一毫个人利益, 就恶意敲诈,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对陕西构建和谐农村的思考
1. 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
城乡二元结构是无所不在的计划经济模式深深渗入社会的结果, 从而也表现出计划经济的特有功能和弊端, 在起到一定社会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城乡二元结构也到了寿终之时。体制变革的当务之急, 就是要变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让每一个农民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 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 而不是二等公民。最基本的是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流动、有序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2. 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任务是三个方面:一是还权于民, 尊重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权利。二是基层组织依法、依职 (权) 提供政策、市场、信息、技术、法律服务。三是加强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建设。转型期的基层组织主要有三大职能:发展、管理、服务。目前重点强调发展和服务, 管理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今天讲的管理主要是对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的宣传、教育、引导、治理。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道德和观念, 反对消极、落后违法的思想行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舆论环境、发展氛围, 培养建立新型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具体讲通过三种途径:
(1) 加强改进村党组织自身建设, 提高农村基层管理。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建设, 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继续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双强”工程, 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 从支部自身建设抓起,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 不断创新加强和改进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
(2)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村党组织要督促村民委员会, 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 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 村党组织要和村民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 讨论确定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然后, 村民委员会按讨论决定的意见实施。
(3)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村党组织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组织全体村民, 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 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 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 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
3. 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给农民国民待遇, 就是要审查、废除我们长期形成的对“三农”的盘剥和歧视性政策。当前主要的有:
(1) 变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具体讲就是让农民有迁徙、流动的自由权, 把户籍制度与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脱钩, 建立终身唯一的全国统一的身份、就业、保障等信息系统, 实行就业地提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责任制, (就业地政府享受到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权利, 必定应该承担为劳动者提供保障的义务) , 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和侵害问题, 实现与城市工人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的目标。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2)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是尽快建立建全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 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 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 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方式, 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 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4. 加强农村教育制度改革
(1) 完善农村教育制度。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制度, 首先国家要大幅增加农村教育投资,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育水平, 使义务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其次是要调整义务教育的定位, 充实义务教育内容。在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 应逐步将农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列入义务教育序列, 淡化农村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观念。再次是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的范围。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造了大量“剩余价值”, 相对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收入, 城市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为其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最后是要完善对农村的教育扶助制度, 让一切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
二是农民再教育, 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 稳定农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就是在农村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农村普通教育, 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 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使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技术和致富信息, 以适应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增强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8.党史专家眼中的陕西抗战 篇八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陕西军民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带着相关话题,专访了陕西党史研究专家—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宣传部部长袁武振教授。
陕西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为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直接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
新西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陕西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袁武振:是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刚刚一个星期,即1931年9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就发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三省宣传大纲》,并于10月10日和30日两次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满洲告陕西民众书》,号召全省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12月10日,陕西学生抗日救国总会通电全国,呼吁“我被压迫之中华民族,一致团结,誓死与日本作最后之决斗”。
抗战初期陕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以西安学生1932年4月25日驱逐国民党中央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斗争达到高潮。次日,陕西当局镇压游行示威学生,造成陕西学生运动史上著名的“四·二六惨案”。
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曾一度低落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重新走向高涨。从1935年12月14日起,西安各校学生通电反对华北自治,声援北平学生,要求国民党中央“将被捕学生从速释放,嗣后幸勿再肆压迫”,并向北平学生表示“本省教职员学生誓为后盾”。
1936年初,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带回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在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中进行宣传。此后,由党组织建立和领导的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东北民众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队部等救亡团体相继成立。
陕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为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直接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
新西部: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爆发。中共陕西省委积极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袁武振:1937年7月12日和14日,中共陕西省委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抗战宣传鼓动工作和抗日人民的组织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工农商学及妇女等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反侵略宣传周和“捐献一日所得运动”、“募集钢丝麻袋运动”,支援前方抗日将士。陕西妇女慰劳会成立仅两个多月,就为前线募制棉被10万条,募得1200多元以慰问伤员。
1937年10月,山西战场的数千名伤员运抵西安火车站,西安学联和民先队发动全市学生连夜抬运安置,为伤员喂饭、喂水、换药、擦洗伤口、挽洗缝补衣服。11月,西安同仁医院、广仁医院、培华中学的14名青年医生、护士和学生,组成全国第一个自愿奔赴前线的救护队—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在同仁医院院长罗锦文带领下开赴晋西北抗战前线进行战场救护。罗锦文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野战医院外科主任期间积劳成疾,于1939年10月以身殉职,年仅25岁。
1938年初,日军进逼潼关,西北危急。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全陕军民奋起保卫陕西,号召青年学生武装起来参加战争和军队。由成仿吾作词、吕骥谱曲的《保卫陕西之歌》,迅速唱遍全省,无数热血青年唱着这首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西安民先队相继动员了300多名队员到前线参战,组织近百名队员投考国民党在武汉举办的战干团和空军学校,还在西安城南宋家花园举行了四五千人参加的军事演习。西安各救亡团体发动了十多个战时工作团到临近战区的沿河各县,进行战时动员和组织工作,联合组织前线慰劳队到黄河沿线的国民党驻军中慰劳并做宣传鼓动工作。
到1938年春,中共陜西省委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已有15个,人数近4万人。
陕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的地方,陕西党组织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忠实实践者。
新西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安定县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陕西省委坚决贯彻这一方针,加大对杜斌丞、杨虎城、张学良等民主进步人士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统战工作,全力推动十七路军、东北军同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共陕西省委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袁武振:为了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共陕西省委1937年5月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党代表会议,提出党组织在新时期的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千百万群众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来,为和平民主和抗战而斗争。7月10日,陕西省委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事件告西北各界同胞书》,号召西北各界同胞团结起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要求国民党当局给人民以参加救国与抗战的自由。中共陕西省委设立统战部,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省的抗战力量,激发各阶层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八路军成立驻西安办事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建立的第一个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国共双方军队互派代表到对方学习,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新局面在陕西兴起。
1938年春,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颁布后,中共陕西省委立即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解释,同时对国民党打击、限制抗日救亡运动的行为坚决进行抵制与斗争。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国民党的行政、教育、军事、党务系统中,担任县长、县三青团干事长、校长、科长等职务。陕西国民党党政军负责人也表示与中共精诚合作,共赴国难。合阳县县长苏资琛与中共组织合作,举办各种训练班培训抗日骨干。平民县县长续剑组织42名青年编成平民县渡河杀敌游击队,并亲自率队东渡黄河与敌作战47天,配合军队收复永济全境。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平民县游击队题词“忠勇可风”。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西党组织加强了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前,中共在十七路军中建立的秘密党组织包括师的军委3个、团的军委3个、营的军委3个、特支2个、总支1个、支部50多个。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被缩编为三十八军,中共陕西省委在该军建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这支部队的大批士兵和中下级军官成为共产党员,一些高级军官如张汉民、赵寿山等也加入了共产党,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秘书宋绮云都是共产党员,杨虎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孙蔚如、李兴中等原十七路军主要将领,后来都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共组织的统战工作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原十七路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抗日战争时期,三十八军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
1940年5月4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对国统区党组织提出的“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就是根据陕西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经验概括出来的,对整个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可以这么说,陕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的地方,陕西党组织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忠实实践者。
新西部: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据相关资料显示,全面抗战时期,陕西以937万人口、3692万余亩耕地,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支援前线。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袁武振:在全民抗战的总形势下,陕西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兵员。在八年全面抗战中,陕甘宁边区有3万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被称为“八路军的出生地”。延安市、延安县前后参军的青年人数占到总人口的10%。边区村、乡、县各级还建立了抗日民众自卫军,到1938年底自卫军人数达22.4万人,成为陕甘边区保卫河防、清剿土匪等军事斗争的主要力量。此外,边区民众支前154万人次。
另据国民党陕西军管区统计,全面抗战期间,陕西每年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青年当兵,从1937年到1945年,总计实征兵员1156127名,连同志愿兵等兵员在内,共训练壮丁约160万以上。以当时陕西人口计,几乎不到9人就有1人应征。
这些兵员主要分布在由陕西子弟兵组成的孙蔚如部第四集团军(原十七路军)、高桂滋部第十七军、高双成部第二十二军、武士敏部第九十八军。1942年至1945年,直接送往中国远征军的陕西兵员数为63589人。
此外据统计,1937年7月至1943年4月,陕西征雇军用民夫931596名;1939年12月至1941年11月两年间,共征用筑路民工731580名。
陕西还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陕甘宁边区共缴纳救国公粮100多万石,组织150万匹牲畜运送抗战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毛泽东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我们不要忘记人民给我们帮助的重要性。人民给了我们粮食吃:1940年的9万担,1941年的20万担,1942年的16万担,保证了军队和工作人员的粮食。”“仅有150万人的边区,却养活了10万公家人。”
陕西国统区驻扎着胡宗南的四五十万军队和四五万军事学校学生,其军粮均取自于陕西。陕西年均负担军粮256万石,山西阎锡山的部队每年也要向陕西采购军粮10余万石。
陕西工商业界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坚持生产,保障军需民用,支援抗战前线。全面抗战爆发后,从上海迁到宝鸡的荣氏企业申新纺织四厂经两年多的努力恢复生产,奠定了宝鸡的工业基础。为防止日机轰炸,申新纺织厂经理李国伟带领职工在宝鸡斗鸡台地区的长乐塬山脚下动工开挖窑洞24孔,总长1800米,容积达到15500多立方米,于1941年全部建成窑洞工厂,一时被称为“创举”。该厂每年生产棉纱1.12万至1.68万锭,棉布12万至16万匹。这些白布直接送到附近的印染厂漂染,然后由专门设立的被服厂制成军装运往抗战前线。
著名实业家韩威西、薛道五、窦阴三、吴子实等人于1937年创办的西北化学制药厂,能生产注射剂80多种、片剂30多種、中草药粉剂30多种、医疗器械数十种,仅药棉等每月可产3万多磅。工厂最发达时,药品有500余种。该厂附设的西北高级药科职业学校,先后为抗战培训医药专业人员100余名。
1937年至1943年间,陕西征用各项军事材料折价法币373586207元,“一元献飞机”512万元,公务员飞机捐137364元,劳军慰劳金2279974元,募集线袜71032双,棉背心44万件。陕西军民把各种战时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和西南、西北大后方,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持久抗战。
国共军队坚守黄河防线,为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英勇奋战。三秦子弟在中条山战役中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西进锋芒,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悲歌。
新西部:1938年3月,日军侵入山西后逼近潼关,企图侵占陕西,进而占领西北、西南地区,达到其侵占全中国的目的。陕西不仅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和华北、中原抗日军民的后方基地,更是连接西北、西南大后方的重要枢纽。当时陕西军民是怎样坚守黄河防线开展反空袭斗争的?
袁武振:当时,无论是晋陕交界的千里黄河防线,还是豫陕交界的潼关要隘,都处于日军的严重威胁之下,不时遭到日军的袭击。但是在整个抗战时期,除府谷县城曾陷落几个小时外,陕西未被日军侵占过。究其原因,一是建立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军队密切合作坚守千里黄河防线,有效地保卫了陕西的安全;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南太平洋作战中接连失利,极大地削弱了在中国战场的作战能力,太平洋战争战局的牵制致使日军侵占陕西进而夺取四川的图谋化为泡影。
八路军在黄河两岸的英勇抗战,是阻止日军侵占陕西的重要力量。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黄河防线,府谷至宜川段由陕甘宁边区防守。1937年8月,八路军主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由肖劲光率八路军一部分兵力组成留守兵团留守陕甘宁边区,固守黄河河防。
为了加强保卫河防的武装力量,陕甘宁边区成立由肖劲光兼司令员的河防司令部,构筑了土木结构的河防工事,特别加强了各主要渡口的阵地。1939年8月,中央军委调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进一步加强边区保卫河防的战斗力量。从1938年初至1942年4月,八路军河防部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依托黄河天险和工事,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78次, 挫败了日军对黄河河防的屡次进犯,使陕甘宁边区河防更加坚固。
陕甘宁边区河防战斗的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半渡而击”,待日军进入我火力网后,或击敌于岸边上船处,或击敌于航渡中,或击敌于登陆之际;二是“主动出击”,选择有利时机,派出精悍得力的部队到河东去袭击敌人,以配合正面的防御部队。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有效防御,对保卫陕西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战事吃紧之时,蒋介石曾于1937年10月3日致电蒋鼎文,命其从速派兵在韩城至潼关一线构筑强固工事,并尽快铺设韩城至潼关或大荔之公路与通信网,以加强守备。太原陷落后,国民党军委会在武汉开会检讨全盘战略,设立蒋鼎文为主任的西安行营,辖13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负责神府、宜(川)韩(城)、潼关地区的河防。
1938年11月,国民党为适应抗日战场变化,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调整并增设了部分战区。其中阎锡山的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榆林地区,战斗正面沿黄河东岸偏关至风陵渡;蒋鼎文的第十战区辖陕西,战斗正面沿黄河西岸宜川至潼关。这两个战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固守黄河天险,确保陕西。1941年5月,日军集结6个师团、2个旅团的兵力,从东、北、西三面大举围攻中条山。国民党为确保晋南、屏障豫陕,以7个军配置于中条山与日军会战,总参谋长何应钦坐阵洛阳亲自指挥。日军虽最终占领中条山,封锁了晋南黄河沿岸各渡口,但由于损耗过大已无力再过黄河。
新西部:中条山战役,三秦子弟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西进锋芒,为保卫黄河防线、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谱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悲歌。
袁武振:的确是这样。中条山位于晋南,横亘黄河北岸,东西蜿蜒300余里,是陕西关中和河南西部的重要屏障。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陕军孙蔚如部坚守中条山,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先后粉碎日军“扫荡”11次,牵制日军3个师团,毙伤日军2万余人,有力地保障了西安和关中的安全,是保卫河防、保卫大西北的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陕军高桂滋部、高双成部也英勇抗击日寇,为保卫河防、保卫大西北做出了很大贡献。自1939年3月下旬起,高桂滋部第十七军奉命担任中条山防务,1941年7月在坚守中条山战斗中伤亡惨重,1943年10月调防宁夏固原。十七军自抗战开始连续作战六年,参加大小战役100多次,排以上干部牺牲受伤者200多人,原来的老兵损失殆尽。高双成第二十二军在陕甘宁边区的大力支持下,扼守绥远伊克昭盟和陕北神木、府谷河防,与进犯的日军及蒙奸德王和伪蒙军李守信、王英部作战,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粉碎了日军控制伊盟进而攻占大西北的企图,有效地保卫了神府黄河防线。
原陕军主力十七路军四十二师冯钦哉部,抗战初期改编为第九十八军,武士敏任军长,与敌周旋于晋南、太行、太岳和中条山区 。中条山之役,九十八军减员三分之二。1941年9月,日军两个师团围攻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殉国,全军伤亡万余人近于覆灭。
陕西军民还积极开展反日军空袭的斗争。从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10月26日,日军空袭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致死致伤398人,损失合计边洋282126万元,延安城基本上被炸成废墟。从1937年11月7日至1945年1月4日,日軍空袭轰炸陕西国统区567次,出动飞机3789架次,投弹13610枚,致死致伤10073人,毁房43825间。日军空袭轰炸范围遍及全省55个市县,西安、宝鸡、潼关、安康、武功、南郑是其轰炸重点。日军飞机轰炸之处,火光冲天,血肉横飞,房倒屋塌,对陕西人民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
9.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 篇九
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1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英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个别外域传入我国的货色,老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依据什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本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呈现。大家晓得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凑近大门的两尊,不明白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_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分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异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硕大无朋,即便用手微微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非常动人。各位游客,你能猜出这是什么起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_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3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慈恩寺的门口,因为我国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东为无相门,西为无作们,中为空门,象征着佛教的入门三解脱,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钟鼓二楼东西对峙,东边的钟楼内悬挂有一口明代的大铁钟,重约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钟四个字;西面的鼓楼内有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僧人们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寺院的钟声每天敲108下,象征着破除人的108中烦恼,及“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就是说,听到寺院的钟声,就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得道成佛了。
钟鼓楼的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为法神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的两侧是佛祖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边有普贤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他们分别象征着真理和智慧。东西两侧还列坐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过去是法堂,法堂是为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堂内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的是玄奘负笈图,两侧是玄奘的两位弟子,圆测与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法师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与佛像。最初的塔为5层,砖表土心,不可攀,后来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将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层,后经战乱毁坏,到五代时又重新修建,改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这次修缮后的状貌,为楼阁式砖塔,高64.7米,共七层,塔内建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都建有砖拱门,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嵌有两方石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二碑均为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被称为“二圣三绝碑”。
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4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20_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5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着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着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往上走,走到第四层,就看到一个玻璃匣子,匣子内装着一个宝香炉,香炉里放着两颗圆圆的小粒子,呈乳白色,非常小。一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另一粒也只有一点二毫米。这是什么呢?这是镇寺之宝—舍利子,它是由一些得道高僧圆寂后,烧成骨灰留下来的。如果在哪位和尚的骨灰里发现了这种东西,就说明这个和尚得道了。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10.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 篇十
大明宫是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原宫墙周长为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馀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著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1957—1962年、1980—1984年曾几次对此遗址进行勘察和重点发掘,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宫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结构。
大明宫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宫城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唐长安城的宫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由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度多)1260米后,折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宫墙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陕西的导游词】推荐阅读:
介绍陕西红石峡的导游词11-12
陕西大雁塔导游词08-21
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06-10
陕西晚思,陕西晚思罗隐,陕西晚思的意思,陕西晚思赏析09-19
描写陕西景色的作文10-17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陕西中考满分作文10-21
陕西中考语文07-04
陕西冬至习俗08-23
陕西范文09-04
陕西书协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