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4-07-18

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16篇)

1.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

初中生物教师新课程培训方案

一、培训指导思想

1.突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生物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本次培训面向的是东洲区全体一线初中生物教师。一线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疏于理论学习,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不够。而一线教师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生物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识有多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就能有多深入。因此,首先必须通过理论学习,让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解、接受并且热爱生物新课程。

2.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仅仅依靠理论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具体的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让教师体会并学习如何实施新课程。

3.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注重调动教师自主性,进行参与式研讨。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案例中的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等参与式研讨,使教师尽快形成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4.充分发动培训教师。正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程的教学素材来源一样,参加培训的教师就是培训的重要素材来源。充分发动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暴露自身的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充分研讨,使教师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培训对象

东洲区全体一线初中生物教师

三、培训过程

[岗前培训]

(一)转变观念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了解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生物新课程的关系。生物新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学科课程,生物课程的目标是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一致的,是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服务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程度,必须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入。

(二)生物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

了解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理解课程标准的编写意图,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加深对生物新课程的理解。通过对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学习,以及教材专家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的讲座,了解新教材的特点,研究如何使用新教材,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对教学案例(2—3个,最好是现场听课)进行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深入探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及评比研讨

每位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一节课(课的内容可以自选,也可以限定为某一单元或某一个课题的内容,依据的教材不限),分组交流、研讨,本组选出最好的一个教学设计。各组间进行交流、研讨,选出2—3个教学设计。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研究课及研讨

教师根据选出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全体教师观摩,课后共同研讨实施过程的得失,学习如何实施新课程,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岗前培训,使教师具备初步的新课程教学能力。

[第一学期教学]

以生物实验教师为核心,成立学科课题小组,选择五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为基地开展课题研究。每学期开展教学观摩的公开课、研究课1—2节,注意采集课堂实录,收集个案、论文、点滴体会、现场会纪要、经验总结等文本或图像资料,并经过整理和加工使之形成体系和升华出观点。加强一线教师的反馈工作,及时整理发现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通过研讨、讲座及观摩课等形式给与解答。

[假期总结]

每位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分组研讨,整理和加工使之形成体系和升华出观点。课题组结合具体案例,介绍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第二学期教学]

将第一学期的经验、方法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更好的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并形成方法或一般规律。

四、培训内容

(一)通识培训

1.自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专家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光盘)

3.专家报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光盘)

(二)学科研修

1.《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3.课程标准解读

4.科学探究和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5.STS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6.生物新课程中的生物实验及教学研究

7.生物新教材的功能、特点和使用研究

8.新课程教学评价

9.参与式研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10.参与式研讨: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

11.参与式研讨:探究性学习理论与实施

12.参与式研讨:实验学校情况交流与研讨

13.参与式研讨:案例研讨、实验学校师生交流

14.参与式研讨:教学设计与研讨

15.参与式研讨:研究课观摩、研讨

五、培训形式

自学、问卷调查(前测、后测)、专家报告、参与式研讨、案例分析

六、培训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自评、组评

结果评价:设计教学方案

七、培训资源

专家报告、课改文件、书籍文献、参训教师研讨内容、案例、新教材及配套资料

2.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二

一、教师教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讲课追求讲深讲透, 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 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 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 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 大搞题海战术, 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 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只是解题技巧。而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中, 要学生自己动手, 从一个条件 (即已知一角或一边) 能否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开始, 逐渐增加条件, 并由学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 哪些暂时无法确定, 而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在学生探索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 学生很难举出反例。此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出示反例,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2)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 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不难得出: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 零的绝对值是零, (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 可继续提问: (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 (2)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3) 若a>0, 则a= () ;若a=0, 则a= () ;若a<0, 则a () 。 (4) 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 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3)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 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 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 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 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 老师点评, 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 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数学成绩。

二、学生学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导得过多, 导得过细, 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 学生围绕教师转。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同时新课标强调, 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 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即:老师讲, 学生听, 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 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 把教师讲的记下来, 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 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不仅是为了“甄别”, 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 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新课标强调, 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可以将考试、作业、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日常观察、面谈、课后访谈、提问、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形式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评价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 自我评价。 (1) 每节课后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 (2) 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自己》。 (2) 小组互评《大家评评我》。 (3) 教师评价学生《老师眼中的我》。 (4) 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心中的我》。以“我进步了吗”为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自我评价为主, 小组互评和教师参与评价为辅, 而将家长评价作为参考。其中教师评价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感受, 对于学生今后是否喜欢学习, 能否学会学习十分重要。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及时,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业情况等都要及时评价;另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得体, 机智巧妙, 独特创新, 侧重于正面引导, 慎用、巧用否定性评价。在平时的师生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自己的语言、表情、眼神、动作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受成长的喜悦, 以此激励学生, 鞭策学生, 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控自身行为。

3.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启示 篇三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概况

英国将基础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小学有两个阶段,5~7岁为第一学段(Key Stagel),7~11岁为第二学段(Key Stage2),中学有两个阶段,11~-14岁为第三学段(Key Stage3),14~16岁为第四学段(Key Stage4)。根据英国国家课程机构及学校考试与评价机构的调查结果,英国ll岁以上儿童的学习成绩已多年停滞不前。不少英国人认为,目前许多学校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降低,教育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课程脱离儿童的现实世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较少考虑公众的舆论和要求,课程衔接不紧密、不协调。面对现行学校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为使学校课程更能满足公众期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英国政府加大了对11~14岁阶段课程的改革力度,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英国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用三年时间完成。2008年9月入学的7年级学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到2009年9月,适用范围扩展到当年入学的,7年级和升入8年级的学生;到2010年9月,将适用于七、八、九三个年级。第四学段(KS4)中学新课程将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

二、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指出:对于中学教育发展来说,这是个幸福的时刻。课程是一笔财富,我们的课程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新的课程改革应该得到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雇主、媒体和公众的拥护、支持和祝贺。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课程改革为他们的发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带来机会。它可以使英国所有的中学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帮助所有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带来的挑战。

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1)激励学生并职业化学生,帮助他们取得成功;(2)确保更多的学生能获得在英语、数学和信息与交流技术(ICT:Information CompuerTechnology)课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应该掌握为他们将来的教育、职业生涯和生活所必需的课程知识。(3)确保支持教师的考试评价制度;(4)在自主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弹性和自主性;(5)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让学生有一个持续平稳的进步;(6)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多更高的教育。

1更多的“弹性”和交叉性

新修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是:(1)说明科目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总的课程目标;(2)加强课程的基础性;(3)加强课程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4)教师要把握课程的内容深度,学生将被要求加深对知识、特定学科的关键概念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对年轻人以后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将十分有益;(5)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注重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为了给教师更多的“弹性”(即自主性),在课程标准里尽可能地减少了教学内容的规定范围,教师可以个性化地设计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为学生将来的职业作准备。教师更应注重各科知识间的交叉联系性,把这些潜在的联系、超越学科界限的知识加以凝练教给学生。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情况和面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因此,学校有权利来设计自己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将来的需求和挑战,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渴望,职业学习课程将被增加,课程内容也将更加注重交叉联系性。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他们在学校的进步也将更平稳连续。

2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体现课程、目标和基本技能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课程应该使所有的年轻人都成为:(1)成功的学习者:享受学习,取得成绩和进步;(2)自信的人:成为一个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有理想的人;(3)有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英国课程目标关注课程设计的层次依次是: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这将使得学校在设计课程时能围绕着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渴望和有助于实现“每个儿童都很重要”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新课程又提出了新的非法定性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这和个人——社会、健康教育、性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企业的技能一起构成英国的道德教育,目的是塑造合格的公民。同时,把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技能、思考技能建构在课程中。为此,英国政府对中学生提出了如下的培养目标:独立自主的探究者、有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者、团队合作者、有效的参与者和具有反思性的学习者。

总之,体现课程目标的重中之重是有助于确保年轻人在离开学校后能获得应付2l世纪的生活和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尤其是他们将面对雇主的需要,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意识、迅速独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一个一致性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方式是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独立的,有理想抱负的人。

3个性化的考试评价制度

为确保评价能支持教学,英国中学新课程鼓励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增加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自主性,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国家各科课程标准已重新修改,在国家核心课程科目中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APP:theAssessing PupilsPropress)将继续作为教师评判学生成绩的依据。

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成绩,学校也将提供一系列新的现代化的资格证书考试,并把此作为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教学紧密联系。教师也将有更大的自由度来使用他们的专业评判标准评价学生,他们也将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支持学生的学习和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他们也将教会学生如何对待他们所取得进步,拓宽他们成功的标准。

总之,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最大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的变革就是增加了学习者的职业经验,让他们能展示出他们能做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更多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东西,更加努力学习,向更高的成绩迈进,受到更良好的教育。“为文凭而工作(Working Towards Diplomas)”的理念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相关经历和体验。

三、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中英两国不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我们绝对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但是,通过对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特色解析,确实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1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不过多地硬性规定课程内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的首要一点就是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更大的自主性就意味着不去过多干涉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权利,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是最有发言权的。

英国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使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我国学校由于使用统编教材,受教学内容、高考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像英国学校那样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阔学生的眼界。而教师即使明知教材中有不合适之处,也很难及时更改以取代教科书中欠佳的内容,使教师的潜力与能力的发挥受到制约,学生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英国的教育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吻合的,而且他们也已经把理论转化为了行为。因此,我们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养,真正做到有效地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我们的课程管理者应真正培养教师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的激情,把课程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2关注学科的交叉联系性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关注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性。英国政府加强对编制开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小组的统一指导,使得现行英国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间的联系明显加强。现代交叉学科已由早期的两门相邻学科的相互渗透发展为多学科立体网络交叉的趋势,这表明人类认识正在逐渐接近世界本来面貌的系统与整体性。我们的新课程在结构上,必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更多地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重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强调课程的实用操作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各种技能的培养渗透在课程内容中,更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操作性。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

英国政府特别强调改善学校课程和职业技术的联系,以适应科技社会的需要和教育机会均等,提高职业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主要是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帮助英国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劳动生活经验:(1)提供给雇佣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给予有价值的劳动经验;(3)发展企业精神,创造性和个人的能力。

4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才能,对学生的评价也将更加全面

4.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四

假期里读了《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数学》这本书,它是教育部推荐使用课程资源,这本书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整合。生活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只有来源于生活,生命才能长久,课本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教材本着为每一个人的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报与生活,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理论联系教学实例更好的为读者展示了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

本书的第三章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分析,在书中用了大量生活现实来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并通过大量教师的教学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借鉴。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数系的拓展方面,教师们大多都习惯于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但是优秀的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景都非常巧妙,如山东的任华中老师用节约大米的粒数来让学生体会100万、山西的焦改仙老师用拉面来让学生体会对幂的意义的认识,都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只要设计的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是有目的的,使学生能明白一个道理或能说明一件事情,那么所设计的活动就是有意义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通过这样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和书本上的数学融合在一起。在书中第45页有一段关于实数的教学片段,选自Teaching Secondary and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Daniel J.Brahier , Allyn & Bcon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这一段教学片段,在书中有一句非常高的评价:“这是一段精彩的‘对无理数意义的认识和对无理数大小的估计’的教学片段”。。。。当然,这一章中所举的教学实例和生活实例还不仅仅是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第三章的分析,使读者会更加理解了初中数学的编排是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原则的。

在书中我还喜欢第四章的内容,本章讲解的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分析,写出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新特点——内容的混编,数学思想方法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创设多样性的问题情境。。。这些特点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更好的切入点,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变化和数学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激励。

5.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五

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还语文作业以新的活力,使之以崭新的面貌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焕发无穷的魅力。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机的充满趣味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走出泥沼,让它焕发出活力,已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改变传统作业设计弊端的需要。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诸多方面。

2、是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需要。语文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语文作业观。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以学生为本,设计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3、是全面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4、是提高语文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需要。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师作业布置的水平、作业批改的质量、作业评价的策略直接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事业热情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需要作业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积累、审美得到提高,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因而,不管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离不开作业这一重要的学习途径。

(二)新课程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在实践中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新课程练习的评价的理论依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有如下表述:评价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下结论;评价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就应鼓励;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以发展为根本,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应当鼓励。这为我们在实践中优化语文作业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题中的语文新课程理念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所做出的一些列阐述。

课题中的语文作业设计(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课题中的对策是指语文教师为了建构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是指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将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的片面思想,而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遵循教学规律来设计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趣味化、艺术化、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作业设计观念,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可以是文字式的、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语文作业;可以是课堂内完成和课外完成相结合的语文作业;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语文作业;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语文作业。

4、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5、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多种学科的整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作业设计中,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评判应是过程性和激励性的,其基本出发点是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是主体,在作业的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11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5年12月——2007年3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0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观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组长已承担过苏州市十五课题研究,还参加了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已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最优化原则。对于每一项方案,每一种方法都要仔细研究,筛选出最佳方案与思路,以产生最优的效果,总结出语文作业设计最优化途径与方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语文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5、分工协作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是本课题具有生命力所在,“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并汇编出版。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汇报课、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组长:徐邦桃 组员:略 专家指导组:略

2、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组织指导实施、分析实施情况、编撰研究资料。

课题组成员: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途径、模式,观测记录案例,撰写研究论文,收集学生课外阅读文本材料。

专家指导组:负责对课题研究实施动态指导,帮助课题组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十一、研究经费来源。

6.初中各科学习计划 篇六

升入初三后,学生要更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多看书,做“书虫”,从书中汲取养分。

可以利用暑假给自己安排早读时间。一是背诵默写初一、初二4本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因为初三总复习时很难有空余时间来背诵古诗文。在背诵时,学生要重点找一些往年常考的名篇,而一些比较冷门的篇目大略通读一遍即可。二是阅读名著。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可以让准初三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名著的范围可以从老师推荐的书目里找。

同学们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落在笔头的知识点更容易记住。笔记可包括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除了书籍外,学生还要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学生要学会欣赏报纸杂志中的文章及标题,如《作文报》、《读者》等,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PS:在上周我们已经向大家推荐了《中学生暑期必读书目》,大家可直接查看历史消息。

【数学】主动思考学“活”知识

暑期预习数学知识时,准初三生要会读课本并弄清例题。

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读课本。要注意不是背公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每一个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弄清楚。

其次,要多做习题,善于分析。弄明白最基本的概念和例题后,学生要多做课后配套的练习题。做题时,准初三生要养成准确计算的好习惯。如果题目会做,却因为计算马虎而导致答案错误,那就太可惜了。在做题中,学生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看到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再次,要记录错题,避免再犯。准初三生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分门别类地收集自己的错题;没事的时候就翻一翻、看一看,这样会有很大收获。初三的数学更深、更难了,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初三生还可利用假期提前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如做一个知识表格,这样在复习时可以更一目了然。

【英语】暑假复习重在阅读

暑假新初三生英语复习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

学好英语科目要坚持大量阅读,只抱着课本看是不够的。准初三生可利用暑假多读书,如读读简写版的小说、英文报纸等,可以是无需完成任务的泛读,也可以是字斟句酌并完成各种练习的精读。读得多了,语感也就有了,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另外,作文与阅读的联系最为密切,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低。准初三生要加强阅读训练,利用阅读来提高作文水平。对经典范文,学生要进行背诵和记忆,从而掌握优美的句型结构,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不同层次的学生假期学习安排要有所不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意查缺补漏,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复习一遍,看看自己存在哪些漏洞,并及时弥补。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新课程,还可以做做听力练练耳朵,既可以听听力训练磁带,也可以听听英文歌曲。

【物理】根据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新初三生暑假复习物理时,要根据自己初二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对于初二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材,把已经学过的一些零碎知识点利用暑假做巩固复习。比如力学和电学部分是重要考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力学、电学综合性的往年中考题。通过做试题,查缺补漏,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把初二的笔记拿出来,重新复习一遍,这样在将来面对新的知识时就不会陌生。在假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些练习题,或者从以前的错题中汲取经验,以求达到不留漏洞,提前预热的效果,以饱满的信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化学】预习从现在开始

作为一门即将开始学习的新课,化学需要记背的知识较多,初三生利用暑假提前预习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在预习时要订好计划,可以分章节学习,比如熟悉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要求或将同族元素分成板块,简单地了解元素性质、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对于一门即将开始学习的新课,准初三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学后紧跟老师的进度和要求并及时自检,学生都能学好化学。

7.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七

一、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口语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流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传送口信

问候学生之后,我向座位离我最近的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学生必须一个接一个地把这句话传下来,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然后,请最后一个学生把听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有时口传的信息完全或部分地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当我把最初的信息也写在黑板上时,学生忍不住大笑起来。有一次最原始的信息是“Take the medicine twice a day, and you’ll be all right soon.”传到最后时变成“Take the machine twice a day, and you’ll be al ready soon.”。当我把两条信息写出来时,学生们禁不住开怀大笑。这种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和投入,同时他们也得到了词汇和拼写的训练。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为学生训练口语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它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活力。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3. 英语沙龙

英语沙龙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它为学生尝试运用英语提供了机会。英语沙龙是英语交际环境的模拟,这里的交际活动大部分是真实的、自然的,学生通过用英语进行交际、获得信息,能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4. 布置有声作业

实践证明,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评比活动,并能将它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争的心理,还能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重视口语能力的锻炼,课后我还坚持布置英语有声作业,让学生将他们朗读的内容用录音机录制在磁带上,每天抽查一半学生,并把读得好得磁带推荐给学生,在全班播放,予以表扬。我通过抽听学生的磁带,从中还可以发现语音、语调、语法等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各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交谈能力

1. 把好语音教学关

交际的基础是标准的英语发音,发音不准势必影响交流。因此教师要严格把好语音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抓好口语第一关。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人人开口,勇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把好朗读训练关

朗读是外语教学的常用法宝,对于口语表达帮助很大,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齐声朗读、角色朗读和个别朗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三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攻下口语第二关。

3. 有针对性地创造各种语境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造各种语境,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画一些物体,引志学生积极开展口语红习。如T:What’s this?(画一张椅子)S:It’s a chair.T:Where’s her bag?(画一个书包)S:It’s on the chair.T:Where’s the cat?(画一只猫)S:It’s under the chair.

三、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曾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将做游戏运用于教学,可以以兴趣促学习,以学习提高口语水平。例如:在操练“There be”句型时,我用“A guessing game”的形式来进行。在一个大盒子里放了许多物品,事先向学生作一些提示:“里面放的是学习用品一类的东西。”老师问:What’s in the box?学生用There is或There are来猜,猜对的有奖品。通过这一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该句型,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又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引领学生欣赏英文版的《吻别》(“Take Me to Your Heart”)、英文版的《你总是心太软》(“Now You’re Gone”)等英文歌曲。教师可将英文歌词课前抄给学生,让学生看着歌词欣赏,运用这种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可练习口语与听力。再比如在学了某一单元后,教师可围绕这一单元所学的主题,精心指导学生把所学的重要词汇、短语、句子等编排成对话、情景剧、小品等,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讲台前进行表演、比练,运用这种形式既可很好地复习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体现新课改理念,又可练习口语。在常规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这些活动“打开”学生的口,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

四、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不仅语音、语调要准,而且要有节奏,听起来流畅。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利用录音跟读

利用录音跟读是学生纠正发音的良好机会。在录音跟读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毫无目的。首先,我让学生看着课文,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轻轻地跟着读,其次让学生不看课文,跟着录音机轻轻地读,最后让学生放声地跟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跟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抛弃害羞,尽量模仿录音带读者的发音标准,并有意识地用铅笔标出所读句子的重读、连读、升降调,以便课后模仿。

2. 提倡集体口语

集体口语是学生独立进行口语的自我实践过程,是提高学生胆量和口语水平的良好机会。集体口语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口语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口语机会,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学生练习口语时,教师也应该巡视于课桌间注意倾听学生的口语。如果发现口语的声音嘈杂不齐,这表明学生在口语上遇上了拦路虎,或者是在口语上有困难,这时教师应该适时穿插讲解和领读,然后重新开始口语。

3. 及时进行个别口语

个别口语易于发现学生的口语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但活动面小,可以和集体口语交替进行。此外,对于口语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请他们为其他同学范读并及时给予这些同学肯定和鼓励。而对于口语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给予帮助和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帮助。千万不要给予简单和粗暴的训斥,要以引导和督促为主,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的指挥棒下,一定要转换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想方设法创设开放式的、非限定性的、没有标准模式的功能口语训练体系,注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克服以往的“哑巴英语”,掌握一定的英语口语技能,依照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并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良好交际的能力。

摘要:本文作者针对当前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实际状况, 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 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作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 .

[2]王润俜.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教育创新, 2008, (9) .

8.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开放性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学的开放性问题将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四开放”:

一、重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重在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其中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三、重在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实现其开放性的意义最大,难度也最大。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一关键性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是封闭,实为开放”。

1.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质疑式、情境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应忽视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方法。

2.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预先设计好开放性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在思维的向度上应是多元的,答案也应是多元的。开放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3.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练习陷入了模式化的怪圈,训练内容的固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训练的答案绝对挫灭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因而,语文课的作业也要有开放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让学生用标题式、图形式、表格式、点评式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可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质疑解惑的内容编成判断题、筛选题、阐述题和概括题;也可以让学生对文言传记中的“空白处”进行想象改编;还可以通过自由的随笔培养学生作文的标题意识、选材意识、真情意识、创新意识等。这样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学生定会主动、用心、快乐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重在实现教学手段的开放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9.初中各科成绩分析文档(模版) 篇九

各科成绩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从检测的总体成绩来看,七、八年级各科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离教育部门的要求相差甚远。比较好的科目有七年级语文平均分59.6分,思想品德平均分59.7分,八年级语文平均分62分,思想品德平均分71.3分,历史53.4分。

二,各科检测主要优点

1,学生都能遵守考场纪律,考风较好。

2,七八年级语文、政治科任教师教学严谨,有一定的灵活教学方法,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校风好、班风好带动学习气氛良好,在早读方面也做得比较好。三,存在主要问题 1,语文

(1)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拼音知识不过关。

(2)学生写作基础差,小部分学生写作不动笔,或只能写几句话,并且语句不通顺,甚至出现错字、别字现象。

2,数学

(1)部分学生对计算公式、定理、定律掌握不牢,没有深入理解。(2)对计算题、应用题不过关。

(3)题型来源实际生活,学生理解不够。3,英语

(1)学生掌握单词量较少。

(2)部分学生对句式的变化和理解运用能力较差。(3)对英语的单词、短句、句子掌握不够。4,思想品德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2)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较差,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3)缺少必要的应试方法和能力

5,历史

(1)对书上基本知识掌握不全甚至混乱。(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3)有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6,地理

(1)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掌握,读图的技能欠缺。(2)答题不知抓住信息,分析、归纳及归纳的方法不懂。

7,生物

(1)基础知识薄弱,表达不够规范。(2)生物学用语掌握较差。(3)书写生物表达式不规范(4)基本概念模糊

(5)8,物理

(1)(2)(3)(4)(5)

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许多知识混为一谈。

部分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对于探究性实验无从下手,这与我们学校平时的实验教学没有正常开展也有很大关系。

数学计算能力差,简单的计算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部分考生心理素质较差,粗枝大叶,丢题现象严重。

南坑学校教导处

10.新学期各科学习计划 篇十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崭新的学习生活,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该写学习计划了哦。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学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学期各科学习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已经是开学的第三天了,但我的心还是收不回来,期末考各科成绩都挂了红灯,惨不忍睹。这是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我们同时起跑,只要我一直努力,永不言弃,坚持到底,就算结果不如人意,我也会很开心的笑。因为曾经努力过就无怨无悔,所以我当前的任务就是订一个学习计划,以便更好、更快投入到学习中,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我的强项,在这方面就必要花太多的时间,课堂45分钟很重要,课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再把当天的`课复习一下,每次考试都做一个登记,并保持下去,争取考得更好。如果退步了,要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复习功课做得不到位?相信语文成绩也会在一次次总结中不知不觉的提高。

数学,虽然念得不怎么好,但还是挺愿意学的,就是懒惰,不愿意多花时间,数学跟语文相反,靠单单的课堂45分钟是不会有很拔尖的成绩,课后要多做练习来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学数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毅力,要有耐心。

英语,单词是最基本的,在早读课的时候,多背背单词。然后背句子,最后背课文,这样一步一步的做,口语就会不知不觉提高,听力也随之提高,成绩也自然而然提高,英语还要特别注意语法。

11.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主体性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21-01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将学生放在主动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讨、主动构建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这就涉及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要解决主体性问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必要的认知工具和研究工具,创设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平台。本文在总结以往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上,对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作了探讨。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化学学科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这是决定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元素、分子、原子、单质、化合物等就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要选择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

2、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验对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做实验,在演示实验时,也尽可能请学生上讲台一起完成实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讲台上同学的操作有无错误,如何改正。这样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比教师单独做实验效果好,特别是学生实验取得成功时,教学效果更是异乎寻常地好。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上,我尝试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教师巡回视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注意点;第二阶段是制取氧气。开始前教师做适当提醒:让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利用自己的装置分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氧气,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的现象,大家一起研究并提出实验改进的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习习惯

教师角色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和正确有效地引导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在这几方面多做准备: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而这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的。因此,课堂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2)引发学生的精神生活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动之中,激发精神生活,引导身心参与,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要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生命个体。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才智、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二、对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思考

1、端正态度,认真反思

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三年反思成名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1年工作的19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再是“今天的你,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长进,没有提高,不给自己的教师生涯留下遗憾,就得不断地认真反思,使反思成为自己教学的重要部分。

2、提升反思高度,优化课堂教学

要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必须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多与同行交流,多研究,最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学反思常常是教师站在自身角度进行反思,很少关注学生在教学反思中的主体性,很少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的反思有失偏颇。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就得听取学生们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反思。如笔者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探究教学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益信息,对改进笔者的教学帮助很大。

三、结束语

探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过硬的本领,身体力行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学到更多的探究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内外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心思考研究性教学策略,教学中渗透一定的研究性思想,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玉 军.《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07-10-20

12.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二

一、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我们对××省250名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其中, 男教师148人, 女教师41人;教龄1~5年、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的教师分别11人、58人、78人、42人。调查问题是:“您了解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吗?对此是否感到有新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87.9%的农村初中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 其中72.0%的教师感到有新的压力, 15.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此外, 还有12.1%的农村初中教师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有关分析

1. 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事实上, 对于个体而言,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都可以被视为压力源。但是, 压力源却不一定使个体产生压力, 其关键在于个体自身的压力评估。如前所述, 除了因种种原因, 个别农村初中教师还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之外, 有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众所周知, 过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的情感、体力、态度处于疲劳状态, 这是应该注意的。然而, 如何看待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呢?

理查德·拉扎罗斯 (Richar Lazarus) 认为个体对于压力源的评估首先要进行初级评价。初级评价“关注的是一个人在所遇到的事的结果中, 所能得到的利益”。当个体认为有些事件与自身利益无关时, 这些情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其中, 个体对于压力源的初级评价受个体自身的情绪以及压力源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1]

依据此理论, 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 发现以下几个现象, 这些现象比较明显地存在于那些认为新课改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的农村初中教师中:

(1) 教师的职业倦怠。

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太好, 社会地位也不太高等等, 这些原因使有些教师不想再继续从事农村初中教学工作, 一旦有机会, 他们就想调离其岗位。这样的职业态度使得这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 对新课程改革持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 他们也没有感到新课程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及其带来的压力。

(2) 教师的旁观态度。

由于种种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 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持一种旁观的态度, 仅把新课程的理念停留在口头, 而不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 因此, 他们也就没有压力感。

(3) 教师的得过且过。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持创新的思维方式, 并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学习惯, 但是, 有些教师不愿意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仅得过且过, 也就不存在新的压力感。

(4) 教师的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 在他们看来, 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 即与原来的教学相比, 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 也就没有新的压力感。

2. 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理查德·拉扎罗斯 (Richar Lazarus) 认为, 当个体在初级评价时, 认为压力源可能导致自身损失某些物质财富、精神资源 (如亲情、自尊等) 或个体既得利益受到威胁时, 个体接下来要对压力源进行二级评价。当个体认为自身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源时, 压力源则转变为真正的压力事件, 导致个体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 甚至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1]

依据此理论, 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 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与为什么教师感到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压力有较大的关系:

(1) 外部环境支持的欠缺。

第一, 由于一些地方经济较落后, 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很难足额发放。很多教师感叹自己较大的生活压力, 这种生活压力使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而新课程的实施更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感。

第二, 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 使得不少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 孩子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 如果不能升学, 那么读书就没有用。所以, 家长只以孩子能否升学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 在家长看来, 不论是否实施新课程, 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关心孩子是否能升学, 这方面的顾虑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有压力感。

第三, 有些教育管理者多关注上课教师的表面行为, 如教师上课讲授时间的多少、是否运用多媒体等, 而少关注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迷惑而产生新的压力。

第四, 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比如, 缺少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 即使有, 像多媒体教室多半也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情况下才开放。

第五, 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丰富。比如, 学校的教学参考资料贫乏且陈旧, 教师没有条件获得网络资源等。特别地, 不少教师反映, 新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与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 课程资源的缺乏给教学带来了局限性,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第六, 由调查访谈得知,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下面几个突出的问题: (1) 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 (2) 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难以解决。 (3) 有关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4) 培训的形式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村初中教师缺乏外界有效的帮助, 从而增加了对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七, 农村初中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 成天就是教室———办公室———家庭, 几乎没有什么文娱体育活动, 再加上学校的各种考核、学生的高要求、家长的愿望, 社会的评价, 似乎教师就应该是圣人一样。这些都让教师无从放松来缓解工作压力。

(2) 教师自身知能的欠缺。

当个体本身缺乏有关的知识与能力时, 压力感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在访谈中, 诸如以下方面的教学困惑, 使教师感到新课程实施当中的教学压力, 而教师们也希望能得到这些方面的帮助:

第一, 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农村初中教师家庭有计算机的不多, 办公室有计算机的也不多, 即使有计算机, 也不能很方便地上网。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相关软件, 因此, 很多农村初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实施新课程, 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

第二,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 如前所述, 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 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 从而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第三,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因材施教、合作交流以及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很大困难。特别地, 农村初中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 教师感到压力格外大。

第四, 新课程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是,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许多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 因此, 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启发学生, 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感到比较困难, 因此压力倍增。

三、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应当看到, 适度的压力会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增加教育责任感。但是, 如果教师对新课程没有压力感, 或者感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带来太大的压力, 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都不利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 如果教师感到压力太大, 还会产生过度焦虑、紧张, 从而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终使他们丧失对工作的信心。所以, 如何增加有些教师必要的压力感以及如何减轻有些教师过大的压力感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以上有关分析中所提出的一些现象或问题, 实际上就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比如说, 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与不断更新的意识与能力、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等, 这些可促使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增加必要的压力感,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给予教师更有力的外部支持以及帮助教师克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惑等, 这些可减轻农村初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过大的压力。以下就支持性外界环境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略作说明:

1. 为农村初中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

前面的有关分析表明, 不管是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实施对他们没有产生新的压力, 还是有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感觉有新的压力, 这两方面都涉及到外界环境的支持性问题, 所以, 为教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方面, 包括: (1) 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 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及生活环境, 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 添置与更新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 给教师提供必备的教学条件; (3) 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提供更多、更适宜的课程资源; (4) 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切合学校实际, 真正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 (5) 要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处理好他们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 给他们创造更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 培训内容的涉及面要广泛些, 给机会让教师进行讨论学习等。此外, 有关部门可组织送课下乡活动。

最重要的是, 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 教师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里, 大家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并愿意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此这般的支持环境, 无疑可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心理上的额外负担, 使他们更具有教育责任感,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施当中去。

2.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一方面, 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 认为新课程“换汤不换药”, 因而无压力感;另一方面, 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教学困惑, 以致他们有较大的压力感。这两方面都涉及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问题, 所以, 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也是一个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呢?

因为学习的开始起于疑问, 所以, 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就需要教师持反省思维, 即对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2]也就是说:反对现成接受的态度, 采取溯本求源、究根问底的态度;反对迷信专家与书本, 倡导对一些“不言而喻”的问题进行追问;反对对事物进行片面、孤立的理解, 注重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当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理解;反对人云亦云, 提倡善于见人之未见, 即“破”又“立”……

为此,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批判地思考有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正确的道理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探讨的?探讨的角度有哪些?哪些是符合教育实际的?哪些是不符合教育实际的?其依据是什么?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教师可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从而自主地、主动地把外在的压力真正内化为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文献

[1][美]赖斯, P.L.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6:1.

13.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三

各科全册导学案大全

[按住CTR键点击文字链接查看下载地址]

小学数学

[精品]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12册] [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及全册教学.[精品]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五册.[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更多资源]:H小学数学精选 初中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导读单

[精品]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198页] [精品]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青岛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154页] [精品]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31页

[更多资源]:G初中数学精选 F高中数学精选 小学语文

[精品]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更多资源]:I小学语文试卷 I小学整册教案

初中语文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14页]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更多资源]: I语文教学精选

I高考满分作文 初中英语

[精品]译林牛津英语七年级A全册导学案

[精品]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学案[154页] [精品]牛津英语8B全册导学案[名校 教师版]

[精品]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学案.[精品]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湘教版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33.[更多资源]: J英语精品文档 高中英语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精品】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5unit13-15复习学案(共4套)高中英语】Unit13导学案(共8套)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英语】Unit14导学案(共11套)北师大版必修5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英语unit15导学案(共10套)

[更多资源]: J英语精品文档 政史地理化生信息技术音体美等

K政史地等精品 L理化生等精品 M音体美等精品

[精品]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学案

[精品]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自学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175页] [精品]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 [精品]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47页)[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精品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 [精品]初三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精品]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学案 [精品]鲁科版初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学案 [精品]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

[精品]苏科版2011年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生物]分子与细胞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全册导学案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精品]人教版7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118页]

[精品]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包含每日学生.[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部导学案及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及单元测试题 [精品]新课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学案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集

[精品]初中七八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332页] [精品]初一七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30页] [精品]初二八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04页] [精品]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04页] [精品]大学体育足球选修课教案

【精品】中小学各科说课教案大全[整册说课,精心整理] [更多资源]: N小学全册教案 N各科教学文档 N教师工作文档 E教育教管精品

E热卖试题题库 E精品教程教案 E高考真题解析

【精品】全册说课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理培训精品 B论文方案报告 C营销策划精品 D房产物业物流 E求职面试礼

仪 F教育管理精品 F精品教程教案

G小学数学精选 G初中数学精选 G高中数学精选 H热卖试题题库 H电子课本答

案 H高三数学一轮 H高考真题解析

I小学整册教案 I小学语文试卷 I语文教学精选 I高考满分作文 J英语精品文

档 K政史地等精品 L理化生信息等

M音体美等精品 N教学教辅文档 N教师工作文档 O各类资格考试 PPT技巧及模

板 Q心理学等相关 R休闲娱乐健身

S百科知识大全 T各种表格大全 U未分类的文档 Z不分类的文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四

援用 援用 外学各科教学网坐,初中地理教案

援用 援用 外学各科教学网坐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首页┆斑斓英文┆语法┆初外英语┆高外英语┆百科学问┆第二讲堂┆典型歌曲┆典型影视┆教女无方┆新概念英语┆健康糊口┆学法探究┆教育纯文┆英语圈援用 援用 外学各科教学网坐,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女┆教育旧事┆爱初外埠舆教案车一族┆感情世界┆幽您一默┆疯狂英语┆走遍美国┆托福雅思┆班从任心语┆英文时讯┆我爱我家┆互动话题┆欢愉分享┆ 初外埠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想?初中地理教案 FROM: home.51.com/teacherwo

 

15.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五

1 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有为师贵严、严师出高徒之说。其实,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要打破课堂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拥有了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主体性的确立光靠教师观念的转变还不够,最终需要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1)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情况,要选取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活动中来,学生才会自觉地去探究和思考,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中得到激活。

2)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真挚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去感染学生,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5 结语

16.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六

关键词:川教版;初中历史;解读;导入法

一、解读川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

1.依据“课标”而不拘泥“课标”。历史课是一门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一门学科。川教版教材充分体现了史料详实,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标》是教材编写的唯一依据,在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鲜明的展现了课标规定的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而且也不拘泥于课标,在遵循《课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史学时序性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补充。比如《课标》“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未提到隋朝的繁荣,而在川教版中补充了“开皇之治”,如此安排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细致与精密;2.适当增加了课标中没有的内容。比如屈原和雷锋在課标中并未作出要求,而川教版历史教材中对其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有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增加了女性活动内容,体现了性别平等理念。如在中国近代史部分,插入了女代表当选人大代表的部分照片。

2.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不忽视知识基础。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处理关系,增加了主题辩论、活动设计、图表绘制、登台演讲等内容,对培养学生欣赏、表达、表演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编者还在教材中着重加入了数字教育相关内容,这也是实现课程目标规定的基础表现。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除了用大字凸显课标要求之外,还添加了小字辅助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在测评阶段,基础知识题目与应用题各占一定比例,这也是川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3.从编排结构到装帧设计都体现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每课都有导语、栏目和学习探究部分,可操作性极强,其中“心得与疑问”这个栏目的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所得所悟,也可以对老师的讲授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在装帧和设计上,川教版教材讲究图文并茂,画面清晰,封面紧扣课程内容,具有深刻内涵,在文字和图片排版上也严谨准确,整体表达了“川教版”历史教材的装帧设计特点。

二、川教版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法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不管从设计理念还是排版细节上都极为实用的,达到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在教学课中加入导入语的设计,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也会大大提高。课堂导入法其实是指在一个新教学内容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教师只有熟读教材,了解学生特点,拥有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做好课堂导入。

1.疑问导入法。川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导入方案设计时,也可以此为依据,设计问题导入。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最重的年龄,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知欲,疑问导入法能够迅将其迅速激发出来。以川教版课程中“五四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有关五四青年节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五四运动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学习中来。

2.情境导入法。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特定的情景和代表性的作品,比如诗歌或是故事,创造一个与历史相配的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历史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比如在介绍红军长征时,可以以毛泽东的诗《长征》作为引入,极具感染力;在介绍“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介绍三国鼎立时,可以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引入,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情境搭建的作业,比如收集故事,开展故事大赛等,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对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比单纯的死记书本知识有用得多。

3.实物(图片)导入法。初中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了解史实,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认识到先人们留下的财富,对人类文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进入课程之前可以为学生陈列一些相关历史时期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古人智慧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比如在介绍秦朝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秦朝的钱币或是文字图片,也可以与秦统一之前的钱币进行对比,加深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历史只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曾经发生和存在过的事实。

4.复习提问导入法。开课前的复习提问导入法是大多数历史教师都会使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掌握的知识,同时对课程引入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有利于指导学生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在介绍新中国外交建设课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状况,然后开展新中国外交的客体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复习提问导入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教师是课程的指导者,就如同训练场的教练一样。教师需要熟悉整个川教版教材内容和导入法的运用,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当然,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完成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交流。

三、川教版教材下的课堂故事导入方案的设计

讲历史是在说故事,初中川教版历史教材增加了很多对历史典故,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导入法是笔者重点研究的课堂导入方案,通过故事导入创设新、奇、异、趣的情境,吸引学生,吊住学生胃口,为知道故事的结果,学生欲罢不能、孜孜不倦地探求,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接下来进行重点的分析和介绍。

1.激趣揭题,故事导入。故事对初中学生很有吸引力,尤其是人物故事,能够很快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在课程开始之前,先用几句精炼的话进行引语导入,也就是激发兴趣揭露主题。这就好像是用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课程之前,笔者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学生马上就会瞬间安静下来,充满期待的听。比如讲战国七雄和诸子百家就有好多故事资源可挖掘。

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当打上课铃,学生就知道,老师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开题故事,甚至有学生抢说老师的招牌导入语,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当然故事导入必然是为了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故事导入的形式也并不只局限于老师讲故事,也有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故事,或是让学生讲述,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2.借题发挥,故事提问。在进行故事导入具体操作中,笔者会特别留言学生的眼神,并且抓住时机做好故事与课题的承接,一般会使用故事提问法。即提出一个简单的与故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初中学生的表现欲都是极强的,如果老師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有兴趣的、渴望知道的,或者是知道答案的,他们都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尤其是有趣的故事和有悬念的故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探索的热情。

比如在讲述北方的民族汇聚时,可以引用《孝文帝迁都》的故事,在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亲率20万步兵南下,迁都洛阳,路途中遇到大雨阻拦,大臣纷纷表示不赞成迁都,但孝文帝巧妙的让大家同意了。当学生很有兴趣的听完这个故事,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故事承接到课程中来,第一个问题,问故事发生的朝代,第二个问题,问学生他眼中的孝文帝。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踊跃,而且也可以顺利的抛出导读提纲。

3.走入生活,故事哲理。社会是一个大网,初中生也会有压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掌握十八搬武艺,将课程所学用于生活。历史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通过兴趣激发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最能彰显历史教学的价值。

讲一个富有哲理、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还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力。比如在学习希腊文化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述“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等故事,与生活有极好的联系。比如在讲“拿破仑”时,可以讲“雾月政变”“滑铁卢战役”,一下子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人物加深对法国的认识的了解,也可以将故事讲述给他人听,获取成就感。用故事进入新课讲授,学生必然兴致盎然。

四、结语

随着教学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初中历史教学法的导入方案也更加多样,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导入方案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导入方式,只有对教材认真研究才能完成更好的导入方案设计。在导入法的选择上,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课程合理选择,有时候也能进行多种导入方法的结合使用。初中历史教师只要在平时工作中勤思考,勤动脑,多积累教学经验,就一定能找出更好的导入方法,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楚筱辉《.新课程视野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

[2]张忠良.《历史课导入法例谈》[J].学周刊.2011(30).

[3]张璐《.浅议川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之特点》[J].快乐作文.2011(04).

上一篇:高考字音复习资料下一篇:国庆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