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而工作读后感

2024-10-19

为谁而工作读后感(共17篇)

1.为谁而工作读后感 篇一

你在为谁工作

——读后感

《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我看了两遍,自感收获良多,在这本书中,运用了很多名人故事事例把“工作态度”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自从来到学校工作以来,我的确感受到“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好的工作态度是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则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态度的主要依据,有好的工作态度就会有好的教学质量。反之,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就一定不会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1、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敬业了,就可以安心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敬业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敬业。

许多年轻人很少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而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他们遵守纪律、循规蹈矩,缺乏责任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性地、主动地工作。在现代社会,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当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更应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工作,就是没有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主动的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示超乎寻常的工作表现。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到没有人叫了。

我想,每一位老师能够为学校的招生工作都做下宣传或者每位老师都为了学院的发展着想出一份力的话,相信学院的前景是美好的。

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不仅仅要完成他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且要时时刻刻为学校着想,学校也会为拥有如此关注学校发展的老师感到骄傲,也只有这样的老

师才能够得到学院领导的信任。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当责任并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2、态度就是竞争力

在一间公司或者一间企业还是在一所单位里,人与人之间在竞争智慧与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学校里,很显然都是在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怕就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其实身边无小事,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情,不屑于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

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做不成大事的。你面对小事时的心态,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小事中得到认可,赢得人们的信任,你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我现在还有时间去拼搏,校长说的好:“年轻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而是敷衍了事,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浪费了用在“小事”上的时间资源,没有任何收获。这无疑是所有可悲事情中最可悲的一种,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流逝了,你却依然揣着最初的资源,甚至更少。所以,要把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了。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

一位勤奋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在他产生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一名优秀的员工其实就是一位艺术家,他对工作的热爱,立即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

在学校的工作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工作一直在拖延着,比如:本来想把之前教过的《餐饮空间》教案,利用空余时间来修改完整,以便下学期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一想到没有灵感或者是无从下手,一直下不了决心去做。

这种习惯性的拖延也缠上了我,所以有些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完成。“决不拖延,立即行动!”当此恶习缠上我,使我动弹不得时,以后我都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任何事情就怕养成习惯。据说,帕拉图因为一个小孩玩一个荒唐的游戏而责备他。小孩子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帕拉图回答说:“如果养成习惯,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4、激情是工作的灵魂

激情,是一种把全身的每一个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每一幅精美的书画、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以及每一步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无不是激情之人创造出来的奇迹。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

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如果没有激情,而是用冷淡的态度去讲课,可想而知,整节课死灰沉沉的,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也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高度的激情,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以上是我读完《你在为谁工作》后的几点粗浅认识。今后,我要对此书做进一步的学习,让自己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同时,我还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2.为谁而工作读后感 篇二

既然如此, 对于网络安全问题, 我们理应开启警钟长鸣的模式, 将网络安全的行为提升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上进行处理。在这样的过程中, 无论是谁都不能置身于网络安全之外。

网络安全首先是国家法律层面应该规范的问题。对于网络安全来说, 需要做的应当是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入手, 不仅需要制定各种预防措施, 更需要完善与网络安全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只有如此, 才能够将网络安全事件的各种处理和规范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中来。这样一旦出现任何安全漏洞, 都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不仅能够获得一种新生, 更能够启迪一种制度的呈现形式。为了网络安全, 我们必须建设强有力的防护网, 这样的防护网络就包含着制度建设和法律的完善内容, 当这张“防护网”编织得越来越紧密的时候, 我们便能看到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现实。

同时, 网络安全的警钟长鸣更是对于网络运营商的要求。网络运营商不可沦为市场的奴隶, 因为一旦如此, 各家运营商可能就会陷入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中。而这样的恶性竞争不仅不会顾及网络安全, 更可能变本加厉。有鉴于此, 国家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对网络运营商提出各种行为规范, 避免让其走入极端, 让其在网络安全的建设上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对于自身的行为对照法律要求进行约束。只有如此, 我们才能够看到网络安全成为每个网络运营商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否则就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网络安全更是与我们每个网民息息相关的话题。在网络上, 每个网民都会遭遇各种信息爆炸的侵袭, 尤其是会面对各种诱惑。在这样的诱惑下, 每个网民应该做的是自觉和自律。如果发现任何的网络安全的漏洞, 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举报;如果看到有所谓的中奖、诈骗等虚假信息, 理应自觉将之屏蔽掉。只有如此, 对于每个网民来说, 自觉和自律才能构建最为和谐的关系, 对于网络安全来说, 如果每个网民都能这样做, 那么, 网络安全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3.你为谁而活? 篇三

也许,匆忙的生活让你难得停下来,轻松的喘一口气;也许,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梦醒时分,在嘈杂、绚烂过后,可以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为谁而活?

我想说:为自己活;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活;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活;而且要真正做到后面两者,首先得自己活出个人样,有那物质条件,有那能力之时真正帮助更多的人和大自然。我所认同的是全力帮助绝大多数的人。——高四九木

生下来了就不是为自己而活了,我们的生命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了,他就是一种责任了,不能随便去结束。因为一个生命的结束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它将涉及到到多少个家庭和多少个人啊?所以再难也要活下去。——匡吉山石

这个问题复杂啊!它不是你一下说得了的。孩子时期一般为自己长大活。稍大就会稍变。做孝子要为父母活,做贤妻良夫得为家庭活。有孩子得为孩子活(稍超出家庭)。到老一般略显渺茫(多了)。再者如遇国家危亡时可能为国为民活。有信仰的可能献身主义。自然也有为名为利者。反正形形色色。不是吗?——大背

前10年无忧无虑懵懂的活着,然后10年为自己的父母活着,再5年为自己生计活着,以后的25年都要为自己的家庭活着,50年后在剩下的生命中可能会活出真我,安享晚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空的变换,我们不固定的为“X”活着!

——八戒

只要活的舒服,活出真实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趋炎附势,不蝇营狗苟,对弱势者不视若无睹。有爱心,有诚心,自食其力。管他为谁而活!——欣骏

(综合)

下期话题:

消费时代,谁是上帝?

你是否有一种操守——职业道德?

你为什么说谎?

沉默是金?

欢迎投稿讨论

4.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即是这段――“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丧钟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这段话给我的感触很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从这里得到的,就是――感恩人类。个人的力量很小很小,小到任何一个凶猛一点的动物都可以轻易杀死我们。但是我们活了下来,这么多年甚至成为了地球的主宰,靠的是什么?没有错,就是群体。

人类这一个群体的团结才会有今天的面貌。所以,当我们如今可以舒适的生活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人类么?感恩人类,不是说忽视人类社会中的阴暗面,也不是一味的自吹自擂,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感恩人类,所以我们会为了群体着想,会为了世界的更加美好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如今的社会,自私自利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可否认,有的时候,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不会怎样的说大道理:啊啊,你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我只是想请所有人都认真地、静心地去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是如何可以像这样活在世界上的?不可否认,父母很重要,但若是只有父母,你也不会活得这么好!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从小衣食无忧。但是,当你在夜晚面对光明的时候,会想起爱迪生吗?在你乘坐种种方便的交通工具时,会想起富兰克林或是莱特兄弟吗?我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做,也定会被人认为不正常。我这样说,只是想表达我们今天可以享受的一切都是有无数的先辈,无数的人类为我们所挣下的。

这样,难道我们不该感恩人类吗?在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巨大灾难,我们都挺过来了,靠的还不是集体的智慧?我们要学会感恩,不要以为一切都是那理所当然的。没有人一定要为了什么东西牺牲,也没有人有义务为你做什么。我们不需要上战场,不需要为了国家牺牲。难道要求我们稍稍的关心一下社会很过分么?如今一直在倡导和谐社会,这其中也有关心社会这一条吧。

5.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五

上世纪40年代,著名美国小说家厄尼斯特·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国际纵队的美国志愿兵、反法西斯战士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迷惘、孤独与悲观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成为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小说被译成几十国文字,是一部畅销全世界的巨著。

在这本小说里,人物众多,除了著名的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之外还有同命运战斗的皮拉尔也非常受读者欢迎。但是在此我就安塞尔莫详细谈谈我的感想。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在首都东北瓜达拉哈拉城附近大败意大利侵略军,首都已转危为安。戈尔兹将军率领的政府军正准备对首都西北向瓜达拉马山区叛军山上防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为切断敌人的援路线,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时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乔丹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最后乔丹完成了炸桥任务,自己受重伤留下来掩护游击队撤退。游击队的其他人员也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或是死亡,或是奔向未知的死亡,而他们各自的性格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在小说中,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他带领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联系上了山里的游击队。他是乔丹忠诚的拥护者,义不容辞地执行乔丹的命令,他莫带领罗伯特·乔丹进人敌后,就以乔丹助手的身份,给乔丹介绍敌情,帮助乔丹了解情况。

游击队长巴勃罗是马贩子出身。革命爆发时,巴勃罗带领众乡亲在家乡小镇包围了民防团的兵营,逮捕、处死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法西斯军队开始反攻倒算,于是他就率众兄弟到深山中打游击,在袭击了几次敌人的据点,炸了一次火车后,意气开始消沉,变成了一个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胆小鬼。他得悉了乔丹的来意,就提出了他所谓的狐狸的原则:要在一个地区待得下去,就只能到别的地区去活动,不然会有被敌人赶走的可能。当巴勃罗对乔丹的到来明显地感到不满和敌意,甚至摆出不合作的态度时,安塞尔莫狂怒尖锐地指责巴勃罗,指出巴勃罗怯懦的“狐狸原则”,而声称“我们需要的是狼。”作为一个忠诚的卫士,安塞尔莫维护的是乔丹,这不在于乔丹的爆破和实战经验超过他,而在于乔丹是马德里的最高军事机关派来的。在这小山区里,乔丹就成了共和国的代表和化身,安塞尔莫维护乔丹,实际上是在维护西班牙和共和国,维护祖国的正义事业。他不认得字,但他的立场却极为鲜明而坚定。在罗特·乔丹三天的活动中,安尔莫没有花言巧语,在行动上极其忠实于乔丹,当游击队中的人动摇、当游击队出现波折时、当游击队出现叛徒时,在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安塞尔莫依然坚决执行已定的炸桥计划,没有丝毫的更改和动摇,甚至在内心也没有更多的犹豫。巴勃罗在炸桥前几次反覆甚至是破坏;皮拉尔也为炸桥的危险而烦恼,甚至于突然向乔丹爆发神经质的责骂,聋子虽然接受了乔丹所给予的任务,但内心也知道怎样的结局,游击队的人们都在为炸桥后自己的生死和出路担心时,安塞尔莫似乎毫不在意任务的危险,关于这一任务,关于乔丹的命令,安塞尔莫只有一种反应:无条件执行。当游击队的人们多少有各自的想法

时,安塞尔莫却一直在外奔波、侦察。《丧钟为谁而鸣》中除了开头有他的部分描写和侦察的描写外,其它地方很少对他有大段描写和大规模展现,他是一个行动者,一个没有花花外衣的朴素的战斗者。

安塞尔莫忠诚于乔丹,是乔丹的忠实助手,同时也是乔丹的好参谋,安塞尔莫是个勇敢的战斗者,也是经验丰富的睿智老人,他凭借猎人的锐利眼睛,敏锐地感受一切,分析一切,他为乔丹分析每个人的情况,这种分析恰恰是被以后的事实证明了的。安塞尔莫是一个智慧的标准,他的行为本身就体现着这种标准。他不仅仅是一个真正的战斗者,同时也是思考的老人,他认为杀人仅仅是争取胜利的一种手段,他心中明白,为了胜利必须杀人,这是战争的必然性。但杀人不是目的,也不是嗜好,尤其是象巴勃罗那样残暴地杀人。在安塞尔莫老人看来,杀人和打赢战争完全不是一回事,应该打赢战争,而不能一味地去杀人。作为一个战斗者,安塞尔莫不得不去杀人,而且为自己杀人而深感内疚,作为一个慈善的人,安塞尔莫不喜欢杀任何人,他认为,杀人最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杀人只能会播下仇恨的种子,会引向更大的杀戮,他说:“我连主教也不想杀,我也不想杀哪个财主老板,我要叫他们后半辈子像我们一样,天天在地里干,像我们一样在山里砍树。他们这样才会明白,人生在世该干些啥。让他们睡我们睡的地方。让他们吃我们吃的东西。不过顶要紧的是让他们千活。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教训了。”他认为即使在胜利之后也不能杀人,而是要用劳动改造敌人,这是安塞尔莫人性思想的体现。从意识方面来看,安塞尔莫是《丧钟为谁而鸣》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标准”。

6.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六

人动物性的核心是怕死,人怕死就像斑马、猩猩和鬣狗怕死一样。所有宗教的核心都是这个东西,利用人的这个心理来做突破,从而把人作为自己的俘虏。可是人也有另一个恐惧的东西,那就是生而不知为何而生。也许这么说有些怪异,但是我认为这个恐惧并非人人都有,或许和智商有关。行尸走肉的生,被人操纵的生,很多笨人不以为意(甚至还会以为这就是人生),而聪明人或许就会觉得生不如死。

这里就有意思了,如果事实真的只是这样,那么或许就完结了。笨人胡混度日,聪明人痛苦捱生。大家清清爽爽,个不干扰。但是,我在这里被海明威震撼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丧钟为你而鸣。鲁迅的痛苦不仅仅是众人皆睡我独醒,还有的是为他人沉睡而不自知的折磨。在清醒的人眼里,每个人的生死都是相连的。我们有理由为安塞尔莫,奥古斯丁的死而难过,也应该为玛丽亚,比拉尔,巴勃罗的生而开怀。

罗伯特的生命力量非常强大,他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努力把事情做对并且成功。他的力量强大还在于他对生命还非常渴望,他想带上玛丽亚去马德里,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但是,当时机来临,他需要做出牺牲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他从未停止过迷茫,他每时每刻的反思几乎把我都压垮。他救人也杀人,杀人也救人。他对死亡的理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统一了,就像他对玛丽亚说的:只要我们俩有一个人活着,我们两个就在一起。

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有些感觉无从下笔,太多复杂的情绪,但是我能感到一种很宏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个体我感到和整个人类的相通,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我的生似乎微不足道。

7.为谁而工作读后感 篇七

《兔子,跑吧!》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一部著名小说,显示了真实的当代美国文学。《时代周刊》评论道:“If the power to shock may be taken as a yardstick of fiction,John Updike has written one of the year's most important novels…The surest writing in years.”(如果说令人震惊的力量被当作是小说的衡量尺度,那么约翰·厄普代克创作出了本年度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数年来最值得肯定的一部。)(John Updike,1960:1)男主人公哈利或者兔子的故事揭示了美国的历史和文化。自该小说出版以来,它引起了许多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对其的文学评论甚多:厄普代克自己评论道:"I like middles.It is in middles that extremes clash,where ambiguity restlessly rules."Marshall Boswell也说兔子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John Neary认为这部小说就是部电影,"The very speedy opening,which makes readers feel not that they are being told about events but that they are watching them directly,establishes the first form of Rabbit's romanticism:a passion for pure,imme-diacy."(非常迅速的开场,让读者感到不是在听故事,而是直接观看,形成了兔子浪漫主义精神的第一种形式:对纯洁与直观的强烈热情。)(John Neary,1992)”从以上这些经典的评论可看出,此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价值确定不疑。

许多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于主人公兔子,但很少有针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兔子周围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索她们反对父权制社会的本质,进一步发现网在这部小说中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兔子总是从家里逃跑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揭示当代美国生活真是的情景。

1 社会之网

1.1 强势的母亲

主人公兔子的母亲,玛丽(Mary),有着很强的权力,这一点可以从她对她家庭的影响看出,同时,这也代表了这个社会中所有的母亲。在《兔子,跑吧!》中,母亲玛丽是一个有着极高权威的伟大指挥者。读者不难发现兔子的母亲和父亲总是争吵,为了获得指挥者的地位。在大多数例子中,玛丽总是一个斗争的胜利者。这些使得兔子感到自己不想变成想父亲那样的人。

从以上描述,可发现玛丽是个很强势的角色,从来不向男性屈服,并且以她自己的方式向父权制社会挑战。还有,实际上社会中所有的母亲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父权制社会。如果她们相互联系起来,在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张女性的反抗之网。

1.2 顺从的妻子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父权制社会不仅是大自然,还有女性,呼吁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和大自然应该和平平等共存。《兔子,跑吧!》中兔子的妻子简尼丝(Janice)是个重要的女性形象,不仅因为她是全社会中成千上万妻子中的一个,而且因为她也拒绝屈服于这个父权制社会,并且以她自由的方式———愚蠢,来反抗这个社会。

兔子在他上学的时候是学校的篮球明星,受许多人的尊敬,但是他的妻子简尼丝却与之相悖:“她是个小个头女人,近似橄榄色的皮肤看起来紧绷绷的,就好像体内有什么东西在膨胀,把她娇小的身体绷紧了。他觉得,大概就从昨天开始,她再也不漂亮了。”(John Updike,1960:13)”这就是一位20世纪50年代美国典型的家庭主妇。她真想我们表面上认为的那样像父权制和这个社会屈服了吗?没有。众所周知,女性就像大自然渴望绿色和生机一样渴望美丽漂亮。这是大自然和女性的本性,但是贾尼斯对自己的本性不感兴趣,可以说,这是她向父权制和社会挑战的特有方式。这样,男性将从不会从女性身上发现美丽漂亮。许多简尼丝一样的妻子在社会中就形成一张无形的网。

1.3 叛逆的情人

在该小说中,露丝(Ruth)被认为是个完整的形象,甚至是完美的存在。然而,从她身上,可以发现一些隐含意义。露丝是兔子的第一个情人。当兔子和贾尼斯第一次离开家时,通过他前篮球教练托特洛(Tothero)先生的介绍,认识了露丝———一个兼职妓女。在兔子眼中,露丝是个非常好的伙伴。现在,露丝的身份我们应该暂停一下。可以从三点来看:第一,妓女的身份是社会中大部分人所不能接受的。那么这种不正常的工作本身就是与正常社会道德的一种对立。其次,露丝这样的女性,正是用这种不寻常的工作作为一种工具来征服她们在这个社会中所遇到的男性。在工作关系和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会得到某种满足感以蔑视男性。第三,在当代美国,这些女性的确是用这种方式来反抗被男性统治的社会的。总之,露丝以她奇特的方式代表着社会中的一类女性,在静静地在这个社会中编织着一个无形的网,以此来驱逐男性,征服这个父权制社会。

2 家庭之网

2.1 强势的母亲

在兔子的整个家庭中,他的母亲玛丽是一个很强势的形象,并且似乎整个家庭都在她的掌控之下。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掌管者,但是在兔子的家庭里,他的母亲极大地威胁着传统的父权制的家庭模式,并且试图去改变这种家庭模式。

从细节来看,“整个夏天,母亲都不允许他或父亲把他们那一半割了。”“那个星期六,母亲到布鲁厄买东西,爸爸从车房里取出长镰刀,就砍倒所有的杂草,……”(John Updike,1960:24)玛丽拒绝修剪自己家和邻居家之间的草坪,但是兔子的父亲去修剪了,而且不让玛丽知道。一方面,这也的确让兔子感觉到他的母亲在家庭里的地位,以及他的父亲的羞怯和谦逊。另一方面,兔子的父亲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而他的母亲则是个诡计多端、思想复杂的妇女。兔子在母亲的控制下,害怕会变成像父亲一样的人,所以他决定逃跑。

可看出,玛丽在她的家庭里有极大的权力,并且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父权制的家庭模式。或者,玛丽在充分利用她在家庭里的权力,以父权制的家庭制度,进一步,她的权力分散到了家庭的每个角落,这样就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足以掌管兔子的父亲并把兔子赶出家门。

2.2 愚蠢的妻子

在兔子家中,他的妻子简尼丝并不是那样愚蠢。兔子从家里逃跑肯定与简尼丝有关,因为兔子不在家时,她也占据着这个家庭的一部分。很明显,从小说中可以发现简尼丝怀孕了,做什么都很慢,并且不喜欢整理房间,唯一感兴趣的事就是看电视和喝酒,正如厄普代克描述的那样:在她的屋里,什么都乱七八糟———一堆旧报纸几乎要跌倒,玩具仍得到处都是……(John Updike,1960:13)一般来讲,一位妻子应该经常整理房间,不仅仅是作为她的习惯,而且是为家庭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简尼丝作为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整理房间的习惯。一方面,像其他普通家庭主妇一样,她也在向这个家庭的责任屈服。另一方面,她愚蠢的习惯、做事的特点以及她对生活的态度都是她特有的那种方式,以反抗父权制家庭。

简尼丝的语言也是很典型的。“这时,简尼丝才转眼望着他。‘你把它扔进垃圾箱里去了!老天爷。你不喝酒,现在又不抽烟了,你想干什么?当圣人?’”(John Updike,1960:14)尽管她怀孕了,但仍然吸烟嗜酒,从表面看来,她对生活和家庭表现出愚蠢,实际上是以她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对生活和整个家庭的反抗,即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踪迹,形成了一张能够把兔子赶走或带来的无形的网。

2.3 恶毒的情人

在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中的他者,露丝是个家庭的破坏者,但她的行为也许有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首先,露丝引诱兔子不仅仅是为了身体上的满足,更是来源于一种支配和征服男性的动力。像露丝这样的女性,她们的内心有一种征服男性的欲望,从这种成功或征服感中获得满足,这当然不是身体上的满足,而是就像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对山间景色的满足。其次,露丝以她自己独有的方式在冲破父权制的家庭,换言之,就是与当代美国大多数父权制家庭对抗。露丝正是用她的外表和身体这个陷阱从兔子的家庭中引诱兔子,使得男性阶级对女性阶级的压榨达到平衡,就如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剥夺那样要达到平衡。第三,露丝一次又一次地从兔子的家庭中引诱兔子正是她自己破坏坚实的父权制家庭的方式,尽管兔子从中能得到一点身体上的满足。与露丝对这种父权制家庭的反抗这个目的相比,很容易发现哪个目的更为长远。尽管我们提到,在生态女性主义中,反抗者尽力改变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达到一个平等的状态,但这个平等状态的前提是反抗并征服父权制。这样,露丝一次次地引诱兔子,对兔子家庭造成的冲击正暗暗地形成一张无形的网,以逐渐控制兔子家庭。

3 心理之网

3.1 罪恶的母亲

在小说《兔子,跑吧!》中,兔子的母亲玛丽不仅伟大、强势,而且罪恶,这一点可从她对简尼丝的态度来探讨。简尼丝有能力控制整个家庭,尤其是两个男士———兔子和他的父亲。她企图控制兔子的婚姻,以此来扩展她在这个家庭中的权力,并反抗父权制度。所以,她从来没有喜欢过简尼丝,甚至根本没有承认过简尼丝是她的儿媳妇。并且在兔子的眼中,简尼丝从来不漂亮,是个贪婪笨重的女人。在简尼丝的心目中,玛丽破坏了他们的婚姻。

在玛丽征服男性的家庭模式的过程中,她是个胜利者,并且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成功感,这可被认为是一种至上的顶点。接着,玛丽也控制,或者征服与她同样的一个人———简尼丝,所以她的心理状态在斗争中转向另一面———罪恶。换言之,当她征服或反抗这个家庭中的男性时,在她的心理,她也在征服她自己,所以她的心理之丝也织了一张心理之网,为了反抗家庭和把兔子赶走,同时也把她自己陷入其中。

3.2 无知的妻子

简尼丝的特点和坏习惯逼得兔子从家中逃跑,从中她却得到成功感。同时,她也不想放弃她的婚姻和家庭,并希望兔子能回到家中。很明显,简尼丝的内心有点矛盾。一方面,她渴望反抗父权制。另一方面,她又想保护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不受破坏。即,她的心理状态达到反抗的极点,接着又转向了相反的一极,并向男性掌管的婚姻屈服。后来,她喝了许多酒并无意溺死了自己的女儿,这些都是相同的心理状态。她喝酒的行为是一种反抗,但她溺死婴儿这一行为却是在向她男性掌管的婚姻和家庭的屈服。所以,她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斗争,并迸发出许多无形的丝,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心理之网,这张网在网住了兔子的同时,也网住了她自己。

3.3 放肆的情人

兔子从家中逃跑并和露丝同居并不意味着他爱露丝,而是兔子从与露丝的关系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同时,露丝也用她的方式引诱并征服兔子,只为压制男性。然而,露丝在与兔子发生关系过程中,并不总是抓着兔子不放,而是有时候让他回家。那是因为,在她心理,她的征服兔子的动机达到了极点,接着,随着兔子离她而去动机变弱了,只留下单独的她。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内心除了空白只有她自己。即,她被男性掌控,是因为兔子为她留下的孤独。所以,很容易就能发现她的心理之网有时把兔子从家里抓来,但是有时却把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心理是人类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作者探索了三位女性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其中的各种心理之网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4 结束语

在20世纪50年代的当代美国,所有的美国人都遭受着严峻的精神危机,他们旧的生活方式在动摇。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漫无目的地寻求。在《兔子,跑吧!》中,厄普代克企图描述这种当代美国人们的艰辛。兔子哈里和几位女性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都在寻求并反抗那个社会,但最终陷入牢牢的网中。无论是兔子的母亲玛丽,他的妻子贾尼斯,还是他的情人露丝,她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父权制度,并通过社会、家庭和心理中的各种网征服周围的男性。最终,我们发现兔子从来没有从这些网中逃脱,仅仅是从这些网的一个角落跑到另一个角落。事实上,通过对三位女性的心理分析,她们编织这些网不仅仅是为了反抗父权制度、男性和兔子,而且也是为她们自己编织了这些网。她们深深地陷入这些网,就像当代美国社会的女性一样,她们越是斗争和反抗父权制度,她们就在她们自己编织的为了斗争和反抗的网中陷得越深。

摘要:约翰·厄普代克作为当代美国文学当中著名的作家之一,创作出了许多佳作,《兔子,跑吧》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虽是男性但作者在塑造男性形象的过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是他们相互塑造。本研究主要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视角,探究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对父权制社会反抗的深层含义,并进一步找出主人公“兔子”从家中逃跑的真正原因,然后再从中揭示当代美国现实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网,生态女权主义,兔子,逃跑

参考文献

[1]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

[3]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475-486.

[4]约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M].李力,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5]舒敏.女性的牢笼:论《兔子,快跑》中的女性人物[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79-81.

[6]杨琪.浅析《兔子,跑吧》中的连锁隐喻和主题表现[J].东岳论丛,2003,24(1):140-142.

[7]Neary,John.Something and Nothingness:The Fiction&John Updike and John Carbondale[M].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2.

[8]Updike,John.Rabbit,Run[M].New York:Fawcett Crest Books,1962(7).

8.你为谁而“妆” 篇八

近日,在微博上,有一个话题非常走红,那就是“请男朋友猜猜你化妆包里化妆品的价格”。各路女性或拍视频,或发微信询问,而男人们脑洞大开的回答也让女性朋友们笑得花枝乱颤。她们把男同胞们面对化妆品时的囧态晒了出来:他们把黑色的粉底盒看成微型苹果电脑,把纤细的眼线笔看成体温计,把萌萌的蜜粉盒看成充电宝……最幽默的一个答案是,当女友拿出一款五颜六色的蜜粉饼时,某男惊呼:“这不是测色盲的吗?”

在男人们眼里,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不是擦脸的就是涂手的,价格统统不过百元。有女网友举例,说有一次她丢了化妆包在饭店撕心裂肺地哭。一位男性朋友看不下去了,他从钱包抽出100元,以霸道总裁的气场递给她说:“别哭了,拿这钱去一样买两个吧!”女孩们齐刷刷抬头用看傻子似的眼神看他,估计心里都在吐槽:“100元?100元买个刷子都不够!”

除了不了解化妆品价格外,男人们对女人们的妆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涂了亮闪闪粉嘟嘟的唇蜜时,他会犯嘀咕:“这是抹了猪油吗?”你早起精心涂粉底、画眉、上眼影、抹腮红,只要没抹口红,他就会点头赞叹:“看,你素颜多好看,以后还是不化妆的好。”可你要是抹上复古范的大红唇,他可能大惊失色,问:“你上火了吗?”在男人眼里,女人津津乐道的烟熏妆、桃花妆、日系妆、裸妆、混血妆根本毫无区别。他甚至会认为双眼皮贴是你眼皮上粘到了脏东西,能在街上一把把它撕下来!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看男人这表现,我们女人不得不深深叹口气:这样劳心费钱地化妆,到底是为了什么?拥有120万粉丝的英国化妆师奈奈就曾经在YouTube网站发起一个名为“化妆的力量”的活动。活动中,她号召女性展现出自己一半素颜一半化妆的样子。很多女性不仅勇敢参与,并且声明,她们化妆是因为觉得有趣,不管是素颜还是化妆,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

也许,我们女人在拿起化妆刷时,是应该思考一下:如果不是为了取悦自己,那么你到底为谁而“妆”?

9.“我为谁而工作”演讲稿 篇九

———“我为谁而工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分享我关于“我为谁而工作”这个主题的理解。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与公司共发展》

“我为谁而工作”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对“工作”的定位问题。那么,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我们是在为钱工作,公司给我们多少钱,我们就为公司做多少事。这种心态和想法说到底,仅把工作当作是我们谋生的手段而已。可是,我认为工作不仅仅是这样,我们应该理解到更深层次的含义,重新明确工作的定位。

有人要问了,那怎样才是正确的工作定位呢?我认为应该把握两点。第一点明确为了公司而工作。工作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工作为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提供了渠道。而公司是为我们提供工作平台的地方,没有了公司这个平台,就算我们的工作愿望再美好,也是空想;就算我们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无处可施展。如果我们觉得工作只是在为公司而创造财富,做的再多再好自己也得不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想法只会让我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然,公司也不可能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

第二点明确为了自己而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不仅仅是我们用于满足求生的手段,也是为了获取一种更高层级的精神满足。工作不仅能帮我们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获取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物质资本,与此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能够锻炼业务能力,与同事的合作能够培养团队精神,与客户的交往能够积累职场人脉,职位的提升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自己。当我们怀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就能从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获取更多薪水,享受更多快乐!为自己工作,一是要有付出的心态,凡事要用心去做;二是要不断学习进步;三是要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你,成就你。为自己工作,这是一种神奇的心态,其实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组织的命运。用心为自己工作,心在什么位置,那你的收获就在哪!

亲爱的领导们、评委们、同事们,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说的就是要认真、努力、用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不仅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自己。最后,我想说,我们要相信公司会给我们更好的平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公司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有实力,有能力,有毅力去接受挑战,去燃烧激情,去放飞梦想,与公司一起发展!

10.心为谁而碎为谁而醉散文 篇十

过去,缠缠绵绵海誓山盟,太多的太多,再多再多也不会觉得超负荷。

你一句我爱你,我一句我爱你,你真的懂爱吗?也许每个人的爱情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片面之词只是你那爱情的阴影。

时时刻刻都想着,和你在一起就是幸福,和你一起分担你我的喜怒哀乐,那多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无法忘却的人,那个人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时间沉淀而成,然而那个人未必心里有你,你只能傻傻的在旁观望,等待Ta的幸福到来,你也会觉得很幸福。

其实没个人都是傻瓜,比如他帅,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和他很不般配,然后错过;又假如,她很漂亮,你会觉得她那么漂亮,自己怎么可能和她有机会呢,然而错过。

有些话,从我对你言语丢失,不再理会的.时候,你要明白,我心已再慢慢枯萎。

当有一天,你的话语我不再听,你的生气我不在慰问,不和你吵闹,不和你僵持,你的威胁我永远都不会再理会,那时,证明我们已不在一条路上行走了。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个他,请你问一下他爱不爱唱歌,如果他爱唱歌的话,证明他很需要你去疼,男人也只是个人,他不会变成超人。

男人在自己女人面前会显得很坚强,可谁知道在背后的他,是多么的累与苦,所以事都要自己一个人扛着,你如果是他女人,请珍惜。

11.低保为谁而“保” 篇十一

低保申请审批过程一直是城乡居民关注的话题。农村低保平摊、抓阄等现象为何屡禁不绝?低保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就推往村级干部,县乡一级、省级民政部门责任如何追究?取消农村低保名额限制,能否从根本上治理“关系保”、“人情保”、漏保、错保等问题?

低保乱象丛生

2007年,低保制度初步建立,由于建制初期存在一些客观背景,农村低保采取指标控制的方式,地方政府想尽方法把这个指标分下去,这些低保乱象就是在这一环节中出现的。

此外,一些人应对审核的“猫腻”花样百出。为了接近低保条件,一些家庭办理了分户手续;为了隐瞒真实的居住状况,带领核查人员参观临时租借或亲友的破旧民房;为了掩盖拥有财产的事实,有的人不嫌手续繁琐将车辆过户到已分户的父母或者子女身上……

一些地方部门接受低保抽查审核的过程也存在走样。一些地方部门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对低保情况的检查可谓“用心良苦”,甚至利用低保“托儿”来蒙骗过关。

如今,将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捆绑”执行在一些地方较为普遍。在湖南某市,一位村支书透露,没有缴纳计生违法罚款和社会抚养费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是乡里一直执行的政策。在地方民政部门看来,出台这样的政策似乎有其道理。“农村收入不易准确统计,但如果一个家庭执意要超生的话,则说明该家庭有经济条件再抚养新成员,自然不应当再纳入低保。而且如果放开超生家庭的低保政策,只会‘越生越穷’,低保压力将更大。”一位民政部门负责人说。

“低保政策是为解决少数公民因病残、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因素导致生存危机而设立的,因此,其评定发放不能同生存危机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项捆绑到一起,这样捆绑有违政策的初衷。”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

而在农村,优惠政策往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一些村干部更愿意用“分摊”的方式来减少矛盾,而不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认定。为了较为“公平”地划分低保资金,“分户保”、“合户保”、“平均发放”、“轮流坐庄”、“一户吃低保、多户得救济”等诸多不规范现象接连出现。

政策难以落实

专家指出,农村“错位低保”现象普遍。一是低保对象的错位,即一些不符合保障标准的村民被评上,符合标准的反而享受不了。二是低保性质的错位,农村低保很多时候被乡村干部作为村庄治理的手段,甚至被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2015年01月22日,因嫌工作忙、待遇低,甘肃天水一村干部魏某在自己名下违规虚报多个低保名额以“提高收入”,骗取国家低保金等补助1万多元,全部用于个人家庭开支。张家川县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产生于复杂的农村治理环境下的低保乱象百出,实则也与政策落实、监管的漏洞有着莫大的关系。有调查显示,乡镇和村居两级的档案材料管理不完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低保对象的审查、动态管理留下了很大的难度。

此外,不少乡村干部反应,基层面临巨大的维稳压力。由于治理资源匮乏,他们不得不运用低保等优惠政策来“理顺”村庄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比如,有的地方将低保作为村干部工资发放不足的替代品;有的作为换届选举拉票的“贿赂”;有的作为对没有享受福利待遇的老村干部的安抚;还有的作为安抚多次上访群众的“交易品”;或者村内矛盾产生后利益受损群众的“慰问”;或者是老人同意火葬的“条件”等。

其实在农村地区,类似情况不止这些,像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民工培训补贴等名目繁多的各类补贴又有几成真正到了农民手中?因为缺乏深入的调查核实,究竟谁穷谁富谁符合低保条件往往是由村干部个人说了算,而乡镇以上的审核审批机关因为人力上的不足很难掌握真实情况,这无疑给了基层干部权利寻租的空间。如何才能让低保政策真正为保障生活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而不被扭曲执行?

完善制度监管

表面看,“全民低保”事关13亿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所涉资金庞大,管理难度很高,大有超越国情国力之嫌。然深究进去,不难发现,就当前而言,实现“全民低保”,重点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难点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着力点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

而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各方监督等系列透明公开策略,或可缓解因贫困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应对履职不力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干部给予党纪政纪或组织处理,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亲属申请低保的,由县级民政部门100%进行入户复查。

村民自治的水平也应当再提高,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还是村民互相之间最知情,因此要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避免出现由少数村组干部说了算的现象。“特别是公开评选程序,要有针对性地对申请人或者初选人的直系亲属尤其是子女经济条件进行核查。”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认为,还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经办人进行责任追究。

前不久,《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意见》出台,从2015年1月16日实施。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由以往单一的只对低收入家庭进行救助,扩大为以下四种类型: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等。同时,也将非本地户籍人员纳入了制度保障范围。

这样一来,凡是条件符合的都能纳入到低保范围,按标施保,应保尽保,从制度上保障低保申请审批的公平公正,从责任中规范低保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或可解决平摊、抓阄等低保乱象。

(编辑:文心雅)

12.作文为谁而写 篇十二

考试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是写作文的首要问题,如果不清楚这个问题,就会容易使自己的作文误入歧途,本文从评卷者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这几年考试中优秀作文中独特的创新个性,引得不少学生羡慕不已,在自己的作文中更是刻意地模仿,见别人写古文成功,自己也之乎者也,看他人写诗歌成名,自己赶快截文为诗,结果推陈出新之作很少,无病呻吟之文皆是,作文似乎无从下手了。

其实,我们只要搞清楚了考试作文是写给谁看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你要明白考试作文是写给改卷老师看的,作文不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可以在其中任意挥洒内心的情感,只要倾泄了感情,一切都可不论。这也正是许多文采不错的同学而作文考试也会失误的原因之一。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你得先让别人能看懂,让别人愿意看下去,然后才是想办法让别人喜欢看,最后才是让别人看了感动。能让人看下去并感动的作文,它的分数会低吗?但能让人看懂、让别人愿意看下去并喜欢看的作文,至少要具备以下老生常谈的几点:

1、作文的卷面要整洁,包括书写的字迹要工整美观,尽量少涂改。现阶段作文练习和考试还是以手写为主,卷面给老师的留下的印象很重要,评卷的老师不是机械,也受自己的情感控制,多数情况下,老师面对的是大量的水平一般的作品,进行的是一种单调重复的工作,整洁的卷面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老师自然喜欢看这种作文。比如一个人,先不说你思想如何高尚,心灵如何美好,如何多才多艺,如果不讲个人卫生,满身的污垢,通体的臭气,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退避三舍的。可见,再好的文章,字写得都让人难以分辨看清,又怎么会让人看明白,更不用说让人有一种平静的心情看下去,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写成这样,也会被扔进废纸篓的。

2、作文的条理要清楚,要有层次,段落分的要合理。每个学生都知道,一篇文章囫囵一段不好,但也不是一句一段就好,从头到尾一两段的作文固然呆板沉重,段落太分散也会给人一种杂乱纷繁的感觉。虽说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内容,表现在文章的段落上是不一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就像画一个人,你可以把他分为头、上半身、下半身和脚来画,也可以进一步再分为头、颈、躯干、双臂、大腿、小腿和脚来画,但非要把汗毛孔也一个一个分出来画,这就如同把人画成囫囵一团的一样让人无法忍受了。如果作文写到了别人不能忍受的程度,这作文还看得下去吗?就中招考试的篇幅来说,写四至六段比较合理。

3、作文的结构要合理严谨,注意前后的照应,不能忽略内容之间的过渡。文章每一部分写多写少,虽说没有规定教条,但也不是尽自己的喜好随意写的。还拿画人来说,你把人画成了大脑袋小身子不好,画成了大肚子麻杆腿也不好,将脑袋和肩膀粘在一处更不好,因为这种人的外型实在不美。健康人的体型,身体各部分都符合一定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的定律,四肢也都有关节连接。文章也应该这样,该铿锵简短就铿锵简短,该雍容丰满的就雍容丰满,该过渡照应的就过渡照应,一个外型“健美”的文章,别人能不喜欢看下去吗?一般而言,开头好结尾尽可能简洁,中间几段的关系多用并列和递进。

4、作文的语言要自然流畅,作文要想让人看懂,也能让人看下去,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作文的语言要自然流畅。一篇满是病句、错别字的作文,别人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但有些同学作文的语言故作高深莫测,让人读起来晦涩

难懂,同样也是让人无法看下去的。就像一个人虽然长得靓丽英俊,身上的服饰却不合体,甚至不合时宜,该在家里穿的睡衣你穿到了大街上,该穿夏天的衣服了你非要裹个厚棉袄,别人看了都会很不舒服,你原有的美也会消失殆尽。作文也是这样,语言清新也好,华丽也罢,让人读起来自然流畅就好。万不可为过分的个性将自己打扮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为别人是不喜欢鬼怪的。其实作文语言美好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在作文中要有意识运用比喻、拟人好排比的修辞。

5、作文的立意要不同一般,一篇作文别人喜欢不喜欢看,有时也不完全在于你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再好的文章如果与别人的作文没有多大的差别,别人也是不会喜欢的。据说某地一次考试作文评卷,一位老师被一位考生的作文深深打动,该考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是在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而坚强地来到考场参加考试的。如此立意怎不让人为之感动!谁知道后面的不少考生立意竟是惊人的相似,或刚遭遇水灾,或才碰到了车祸„„,你想,再好吃的菜也架不住天天吃,后面的作文命运自然可知了。所以作文的立意也非常重要,要么新颖、要么深刻、要么巧妙,你总得占一头,跟着大众跑的作文,别人是不会喜欢看的,作文的分数也只可能是大众分。如果不会创新,那就老老实实写那些积极向上的主题好了。

许多作文功底不错的同学在熟悉自己的老师的“溺爱”下,作文的得分会很高,一旦走出去参加考试,上文所谓的毛病就会显现出来,有时甚至会成为致命的杀手,作文得分与平时水平大相径庭,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明白作文首先是写给别人看的,作文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已经对你有偏爱心的老师说了算,而是别人说了算,读者说了算!对那些只顾自己写得高兴的学生来说,必须扭转自己的“象牙塔“观念,在写作文的时候多问一下自己:别人能看懂吗?别人会看下去吗?别人喜欢看吗?

当然,一篇作文仅仅让别人能看懂,能看下去,还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你还要想法设法让别人喜欢看,在此基础上,让别人看了感动,才能算是好文章。写完了一篇作文,自己都懒得再想,一篇作文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去感动别人呢?所以,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名家作品多为吐血之作,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必须明白作文也是写给自己看的,文章是心声的外露,是自己对自己的情感倾诉。让自己的文章感动自己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离不开用心灵写作。

有些学生要么写不出作文,要么写出的是些不疼不痒的文章,总说原因是自己不喜欢作文,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想想你在日记中如痴如醉地倾诉情感,你在与同学朋友的书信中的慷慨陈辞,哪一篇不是好文章的雏形?在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中就能写好,归根结底是你在用自己的心在写文章。假如在平常的作文中也能如写日记和书信那样用心写作,那么作文就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13.我为谁而活作文 篇十三

爸妈也真是,回回出门都要唠叨一番,说什么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把

记得我在空间里看到一句话:“孩子为什么老是垂头丧气[注: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没有信心和主见?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以命令而非民主地征求孩子的意见。”我当时很受震动,平时父母老说我不自信,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那时我就在心里反驳他们说:“明明是你们害我成这样的,还好意思说我?”小学生作文网t262

有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到底是为谁而活?那时我还小,根本不懂事。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

14.大唐为谁而战 篇十四

唐代在整个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史上的实际地位如何,以及由此衍射出对整个东亚史、世界史的作用又是如何?这是本书作者即将和诸位读者一起发掘、探讨的问题点。2012年春天,应孙英刚之邀,我到复旦文史研究院做了一场学术演讲。孙英刚与我学术兴趣相近,大家相谈甚欢。他告诉我,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余太山正在商务印书馆组一套书,每本约10万字。孙英刚将我推荐给余先生,希望我能接手一本。当时我很犹豫,总觉得这样的“小书”要“大家”写,与我何干呢?倒是余先生对我这个后辈鼓励有加,而且孙兄也接着劝道:“我自己也要写一本,书旨是新近思考的一个议题。老弟也可将最新的学术研究纳入此书中,姑且一试吧!”

允诺二位之后,接下来对我来而言,有两个选择:一是写一本东亚文化、文学交流的书。二是开辟“第二战场”,写一本对自己而言是较新领域的书。因为自己是中文系出身,而且加上近年来的研究对象,多为流传海外的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所以用法一相对轻车熟路一些,可谓“我能写”;倘若用法二,则前途未卜,但书成后,却可以是一本“我想写”之作。打一个略不恰当的比方 ,法一好似本书第三章提及李勣大破高句丽的长矟步兵方阵,用普鲁塔克记述斯巴达重甲方阵的话,就是:“他们以无隙可乘的阵型向敌阵挺近,没有丝毫犹豫,平静而快乐……”法二则好似本书同一章中,薛仁贵卸铠着白袍,手执重戟,单骑突入高句丽万军之阵的情形。如果前者是“平静而快乐”,那么后者则是“激烈而快乐”。

我想,既然是一个30岁的人写一本关于大唐的书,当然要用“激烈而快乐”的方式。于是我定下了《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这一书名,书中主线不是文,而是武。在国家、民族之间力的角逐的大背景下,勾勒出唐代东亚的诸种事件。回顾距今千百年之前 ,唐代东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交流,其背后所喻示的是“谁付出与为谁付出”,以及“同谁作战与为谁作战”,至今都有借鉴意义。比利时画家菲利浦·格吕克在其作《猫》中说:“在过去中 ,包含的未来比现在更多。”其实,对于人类所未知的时间轴而言,过去、未来与现在,到底谁拥有更多?无人可晓。但是我深信,人文学科最后的关怀,绝非象牙塔里面的精微考据,而是回归到对当下和未来的探究。这本小书,也可谓是我利用过去对现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读者诸君自可于此书中寻之,毋须赘言。

着手写作之后,发现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是真正的平易,太难了。这半年通过写这本小书,我愈发感受到了平常与容易这两个词汇沉甸甸的分量。深邃但不难解的内容,往往受到专业文史学界和普通读者的双重欢迎。唐代诗人白居易每次写好诗后,总要朗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所谓“老妪解诗”是也。另一个写作困难就是史料之蒐集。书中每做一论述,每下一判断,虽不必像纯粹学术著作那样使用浩瀚之注释、回顾学术史,等等,然而,如要免俗书之讥,就必须有充足之理据,留心学界最新的成果。大陆的六朝隋唐史料,自不待言,台版的中古文史典籍,则通过京沪的一些相熟旧书肆老板寻访了不少。而海外(尤其是日本东洋史学界)最新的著作,也托请友朋代为购置。书中所配近70幅图,大都选自海外博物馆;或摄自朝鲜半岛唐代古迹;或是由师友提供的稀觏之物。比如,在涉及高句丽好太王之处,就选用了首尔博物馆藏的“广开土王青铜盒”。《兰陵王入阵曲》一章,则有我自己拍摄的奈良春日大社演奏用的龙笛与古谱。如斯种种,希望能给读者在看本书文字的同时,带来一些“读图时代”的轻松。

15.今生相思 ,为谁而浓爱情诗歌 篇十五

何人可知?

离去之后无法相伴的苦痛。

多少往事,一词一句,赋予弦音一曲弄。

多少柔情,一点一滴,凝聚成海、情根深种,相思为谁而浓?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浓,为你不顾一切地在天地之间追逐生死与共。

而那曲一起编织的鸳鸯蝴蝶梦,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繁荣。

当繁华歌尽的时候,你的那句不悔等侯,是我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诉,为你不顾一切地写尽缠绵悱恻与寂寞。

而那刻在三生琉璃石上的生死同在的海誓山盟,是你我今生对彼此最大的守候。

当潮起潮落、尘埃落定的时候,你的那句誓死相守,是我今生永久不变相信的承诺。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苦,为你倾尽一生、只为换得转身时你灿烂的星眸。

而你那临别时难舍难分的身影,是我此生挥之不走的羁绊、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当时光路过留痕,在你走后的数个春夏秋冬,风霜掩埋了我。

我在流年逝水匆匆中,失去了明媚的笑容。

再一次醉酒后,泪水汹涌,埋没了我如花的倦容。

我在梦中,声声地低吟着,请君为我珍重。

16.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篇十六

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为谁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一些是为了别人而工作。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所在。”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变得美好;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变成了奴役。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他的朋友问道:“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还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我们不知道故事中的杰克现在何方,但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生活,把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惟恐多牺牲一点点。也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同志,事情还没有做成,就想得到别人的预先承认。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满腹牢骚,甚至拂袖而去。

说实在的,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大都曾经这样想过:“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这样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

教师,确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许多人正是在平凡和单调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这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物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学生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

我们到底是为谁工作呢?当我们开始推委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如果不在35岁之前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与快乐无缘,与成功无缘。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

从每一个教案开始,从每一节课开始,从每一个孩子开始吧!既然来了,就干吧!既然想干,那就干好吧!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这样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快乐生活的理由。你在为谁工作呢?我们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自己的事业,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要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

也许这样命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谁不为自己工作呢?也许我们再探究这个命题并不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深思,谁都有思想呀!但是,我还要说,还要继续提醒你,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呢?

是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通过努力成为单位里的核心人员,受到领导的器重;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总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到头来一无是处„„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呢?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感情、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在单位里,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

大概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人。

第一种人:得过且过。他们的口头禅是:“那么拼命为什么?大家不拿同样一份薪水吗?”这种人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遇挫折,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晋升上去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第二种人:牢骚满腹。他们永远悲观失望,他们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这种人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这种人其实也是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种种乐趣。这种人总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其他人。第三种人:积极进取。在单位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热情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事情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他们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其实,在单位里,大家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

那些慵懒怠惰的人、那些态度上不具备竞争力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随遇而安,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们就说:“还不是死干。”看到人家屡次加奖,他们就说:“那是出风头!”发现有人为领导所重用,他们就说:“那是拍马屁。”

事实上,不管你所工作的单位有多平凡,甚至也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有所作为。某些领导可能对下属的工作要求过细,或对下属的出色表现一时看不见,或者不能充分赏识和鼓励;也有一些领导愿意对下属进行培训,改善他们的业绩,并给予鼓励。但不管环境的利弊,最终,卓越的工作表现,都需要积极的态度。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秉持这种态度做事。

所以,我们应该为态度而工作,为积极进取而工作。

教师的境界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一名教师,应该追求做高层次的教师---人之师;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名师或大师。

在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随着社会发展,读书人做教师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在教师群体中,有率先垂范的“领头雁”,有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有爱岗敬业的“千里马”。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从奉献精神的角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一、教师的层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追求不同、社会贡献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教师的层次可以纵向分也可以横向分,我们从横向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字之师、事之师和人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层次越高,他培养出的圣人和君子就越多。

1.字之师。只教学生如何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深谙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这是为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终身追求的目标。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资治通鉴》中有述: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要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其次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成才的结合点。

做好一名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在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学生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如果一名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并清楚其中的重要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三、教师的治学境界。在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教师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1.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育人,教书照本宣科。既不研究前人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所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以科学精神治学,关心学生,有名气;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治学,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再别康桥》为谁而歌 篇十七

关键词:《再别康桥》 徐志摩 林徽因 痛苦告白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要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其创作背景是不可忽视的。这里我们必须提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故事。早在2000年,由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曾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徐志摩热”。但影视毕竟是娱悦大众的媒介,夸张、虚构太多。其讲述的徐志摩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爱恋情人林徽因、以及再婚夫人陆小曼之间多情的往事,遭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两家后人的反驳,他们否认徐林之间有过爱情。的确,谁又愿意承认自己父辈有过不忠于家庭的事呢?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才华与美貌都对她无比偏爱。1920年,徐志摩有机会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当时译为康桥)。在与狄更斯的交际中,结识了随父来英的林徽因。如果说他们之间产生了恋情,倒不如说是甜蜜与忧愁的无奈。因为林徽因当时只有16岁,徐志摩长她七岁,已是有了一个孩子的父亲了。林徽因的清纯才气让徐志摩动了情,甚至有过表白。面对英俊风雅的徐志摩,在当时的年代,年幼的林徽因是不敢也承受不起这份情感的。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倒是一个极其大度的人,他曾代女儿给徐志摩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 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信末附言“徽徽问候”。果然,这年7月,林徽因与父亲悄悄地回国了,与徐志摩不辞而别。

次年,徐志摩做了中国现代离婚第一人,与自己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宣布离婚。但林徽因最终在家人安排下,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徐志摩的《偶然》可谓是他多情的内心独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给徐、林带来了礼物。徐志摩与林徽因一起接待进出会场,又一起演出泰翁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扮演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与泰戈尔的合影被当时报刊赞为“金童玉女”。后徐志摩与才女陆小曼结婚,但有一重要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他的日记和信件等文字存在友人凌叔华处保管,因为其中有关于和林徽因的情感记录的康桥日记及通信,是不能让陆小曼看到的。徐志摩在感情上可谓可怜,因为不久陆小曼就移情别恋了。如冰心所说:“陆小曼不但挥霍成性,还抽大烟,不知道徐志摩怎么能跟这么个瘾君子过日子。”徐志摩碍于面子,也只得勉强维持这段婚姻。1931年,徐志摩从上海乘飞机去北平听林徽因的讲座(同时帮她当翻译),飞机失事,不幸身亡,年仅36岁。噩耗传来,林徽因几乎昏厥。徐志摩失事飞机残骸的一块木头,被林徽因挂在卧室墙壁上做永恒的纪念,一直到她去世。

在胡适的帮助下,林徽因最终要走了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和信件,除了编辑成册的目的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其中有文字真实记录了二人曾经的情感经历,涉及个人隐私。但康桥日记并未公布,据说文革时又被销毁了。可以说,当年两人曾漫步康桥,泛舟康河,既是广大读者的臆想,但也并非无半点依据。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可林徽因只能做他一生的朋友。林徽因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女子,面对钟情于她的徐志摩,甚至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只是忠于丈夫梁思成。她对徐志摩的感情,由年幼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深藏内心。在徐志摩去世四周年后,林徽因写下了悼念徐志摩的意味深长的诗作《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持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读者从这里终于看到林徽因对这一份情感的珍视。徐志摩向她要过什么话?“回音”是徽因的谐音吗?不难想象。

梁实秋在其散文《诗人》里写道:“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做诗人的一段经验。在‘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节,看花谢也心惊,听猫叫也难过,诗就会来了,如枝头舒叶那么自然。”诗人必须是多情善感的,否则今天我们看到的好诗可能会很少。徐志摩曾经说过:“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徐志摩诗的成就更多的都源于他的情感。

1928年秋,徐志摩只身再次来到英国,故地重游。由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他先在罗素家中逗留了一夜,第二天来到康桥,可是一个朋友都不在。他独自在这曾经有过岁月痕迹的地方一一驻足。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他走上了文学之路。正是在康桥,他遇到了令自己心仪的女子,同时也戴上了一生的情感枷锁。往事的美好一幕一幕浮现,《再别康桥》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别康桥》在徐志摩对母校眷恋情感的背后,还有隐藏的更深的东西,那就是对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的苦痛告白。在这七个小节的诗歌里,首尾呼应,“轻轻地”“悄悄地”都在暗示自己微不足道的渺小,以及那个承受着孤独寂寞的心,所谓“作别”云彩,“不带走”云彩,就是对执着追求又无法获得的情感的失望与告别。

沉浸在爱恋中的人,什么东西看去都是美的。夕阳中的金柳就像是新娘,令自己心潮澎湃。软泥上的青荇是那样的熟悉,因为在康河的岸边,与自己心爱的人有过漫步的足迹,然而时间无法永驻,一切都已逝去。王洛宾的歌中写过:“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假如时间可以停止,诗人愿意让往日的爱恋时光定格,沉浸其中,意乱情迷,不离不弃,自己甘愿付出生命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永久的依偎着。但是人又怎么可能变成水草呢?只能是一种幻想罢了。榆荫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却是被揉碎了的彩虹。作者是寻梦而来的,假如梦可以寻到,谁又不愿意放歌呢?但是他不能,他知道自己的梦是碎的,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诗人只有选择“悄悄”,这是典型的中国男子对情感的压抑方式,不敢告诉别人,也不能告诉别人,就这样悄悄地埋藏在内心,啮噬着自己的灵魂。只有夏虫,只有康桥看得明白,它们沉默了。带着“悄悄”,带着孤独寂寞,带着一个痛苦的灵魂离开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主张灵性,清新流畅,艺术形式富于变化。难怪朱自清赞扬道:“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英年早逝的不公,给我们的记忆永久烙下了诗人纯真的影像。胡适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我们愿率真的诗人能够再多一些,带给我们更多心灵的震撼。

上一篇:我的研修日志(小学语文)下一篇:教育局教研室年底工作总结格式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