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2024-07-23

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选8篇)

1.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一

随着我国的经济市场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类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应该认识到: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

企业存在,就有文化存在,但“企业的文化”并不代表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果“企业的文化”不能承担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要求,那就有必要建设强势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唯一不能够被竞争对手复制的。

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明确企业靠什么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怎样吸引员工为企业服务,整个企业靠什么形成一个整体并高效的做事情。然后回答几个核心问题:第一,如何看待顾客;第二,如何看待员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四,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第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六,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那么,企业怎么样去建设企业文化呢?我们从实际操作层面一一探讨:

第一、企业文化的设计:

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理念

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从企业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高级管理层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众多的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都可以成立的。

比如,UT斯达康是一家成立于美国,成长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独特的创业背景,多元的文化交融使UT斯达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理念:客户成功,我们成功;以人为本,共同成长;东方智慧,西方创新;追求创新,勇挣第一;高效运转,注重结果的企业理念。

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她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消除由于文化、风俗、语言和种族的不同而造成的隔阂,建立一个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生活的社会。佳能把消除不均衡现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不遗余力地把“共生”理念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公司,不仅需要同客户及其所在的社区建立良好关系,而且还要与各国及地区、地球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佳能把“促进世界的繁荣和人类的幸福”作为自己的目标,沿着持续增产和进一步实现共生理念的道路大步前进。

企业文化的血肉――行为文化

制定了新的企业理念,我们并不是把它形式化,停留在口号、标语层次。我们需要贯彻它,需要它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这就需要我们着力从几个方面落实下来:

(1)、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能够落实,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危机管理规范、人际关系规范等。

(2)、工作与决策:企业理念必须反映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中,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员工效仿的榜样。

(3)、典礼、仪式:必不可少的各类典礼和仪式可以有效推广企业理念,丰富生动地贯彻到各个方面。如企业各类会议、展览、庆典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4)、典范、英雄:为了实施和贯彻企业理念,需要有各个部门及员工学习的榜样,树立典范或优秀人物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切实的影响。

(5)、传播途径、教育培训:要有效的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也为了让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并利用这些途径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行为的规划应依附于总体目标之上,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巧,给予整体策划。着眼于与长期性、可操作性强,细致规范甚至教条的企业行为规范,才可以有效的落实下去,久而久之,才能真正规范,鲜明的体现企业理念。

 

2.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二

由于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 进行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时, 要从企业实际出发, 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 树立系统观和发展观, 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永恒不变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行业、国家, 乃至世界形势的发展在不断的提升和调整。不同的历史阶段, 企业文化的调整和提升差异非常大, 环境在改变,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提升。具体来说, 各企业要对现存企业文化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内外环境等实际状况, 借鉴其他优秀企业文化, 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 具有针对性地塑造本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同时, 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 企业文化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或变革, 不断调整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容。

二、积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成功经验

中国企业学习美国优秀企业文化的优秀之处, 要在继承自己企业文化的优势基础上, 创造性地学习美国企业文化的优秀成分, 创新自身的企业文化, 而不是不顾企业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 盲目照常照搬。根据前面分析,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美国优秀企业文化。

1、对人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和无国际竞争的今天, 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 如何选聘、造就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是涉及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选聘优秀人才

首先, 选聘人才要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其次, 要具备职务所要求的关键素质。再次, 具备潜力, 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而不仅仅是目前满足需求。企业除了确定自己需要的人才标准外, 还有如何去发现人才的问题。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工作,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系统性的方法。如, 微软、GE公司等等著名企业在这方面形成了特色的“招聘文化”。

(2) 培训和发展

激励和留住员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让员工得到培训和发展。优秀的人才总是渴望继续前进, 不断成长。因此, 企业要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并且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等等。

2、有效沟通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势必会充满官僚习气, 陷入停滞状态, 最终走向衰落。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坦诚。坦诚避免了形式主义, 提高了效率, 并且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对话中。在坦诚的气氛中, 员工更愿意敞开心扉, 互相学习。并且, 只有坦诚, 才能直面企业真实的状态, 建立在“真相”基础上的行动才能引导企业走向成功。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多种渠道, 来让员工有机会说真话, 并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要营造沟通气氛:讨论、争论, 甚至是合理冲撞, 都是正常行为, 争论的结果是达成共识。这样, 人人都参与其中, 为寻找正确答案贡献一份心力与智慧。在沟通过程中, 闪光的思想和伟大的创意得以传播。员工之间、甚至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得以互相学习, 都从中获得启发与收益。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了解企业真相。员工参与意见还使得企业精神、价值观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深入落实。企业中员工的伟大创意、各种好想法、某个部门好的做法等等都可以自由流通, 并且迅速推广。有效沟通, 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生产力。

三、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和行为

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 有什么样的领导, 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来看, 企业早起的建立者, 他们的个人信念和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 鉴于时代要求, 本文提出以下领导者应具备的特征和行为。第一, 价值观。具有穿透力的管理思想, 即令企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令企业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又良好的风貌, 凝聚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向上的力量。第二, 诚信。本色, 坦诚, 言行一致, 注重承诺。传达的信息能触动员工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第三, 沟通。具有开放的心态, 善于倾听与交流, 并采取有效措施, 能使管理思想、好创意、好方法在企业自由流通, 达到无边界状态。第四, 战略意识。在残酷的竞争中, 对市场变化极度敏感, 眼光高远, 将企业引向正确的方向, 走向新的高度。第五, 执行力。强调速度与行动, 贯彻到底。第六, 激励和造就人才。培养员工, 挖掘员工的潜力, 满怀热情地关注员工的成功和成长。爱惜人才, 善于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自己的团队。第七, 表率和引领作用。身先士卒, 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 引领公司及全体人员前行, 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执行力, 对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言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宏宇:《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设计》[J].管理观察, 2008, (11) .[1]袁宏宇:《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设计》[J].管理观察, 2008, (11) .

3.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三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特有的文化和展示出的应有形象必然会被社会所关注。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发展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高度重视并正确理解和处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才能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从而达到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理念

1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1.1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密切联系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对企业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辐射力,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无穷的活力,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常是由四个层次组成的,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里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深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换言之,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联系在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先决条件,企业形象必须受企业文化指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起决定作用。同时,企业形象体现着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社会或市场上的认知和评价。

1.2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不同

1.2.1范畴不同: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由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群体意识、企业形象等构成一个大系统,而企业形象只是企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1.2.2层次不同:企业文化是内在的,精神性的范畴,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企业形象则侧重于企业内含的外在表现。

1.2.3标准不同:企业文化的功效以企业员工能否认同为评判标准,企业形象的塑造则以社会公众的认识和评价为标准。

1.2.4主体不同:企业文化建设主体是企业员工,它是企业在外部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内部行为,不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而形象则需社会公众和社会机构的认同和评价,需要企业外部要素的参与才能最终完成;有时必须通过评估机构、新闻媒体、广告媒介,才能实现。

2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考察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可以了解公司文化的概貌和整体水平,也可以评估它在市场竞争中的真正实力。塑造企业形象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离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主题、没有目标、没有核心,所以企业形象塑造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来展开。那么,如何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达到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2.1在物质层面:

2.1.1营造优美的环境形象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反映,企业环境代表着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建设优美的企业环境,营造富有情意的工作氛围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企业只有精心设计厂区的布局,严格管理厂区的环境和秩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造优美高雅的企业文化环境,寓管理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陶冶职工情操,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增光添彩。

2.1.2创造优质的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企业只有提供优质产品形象,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产品在市场中形成自身的文化优势。抓好产品形象这个重点,就能带动其他形象的同步提高。

2.2在行为层面主要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营销行为、公关行为等,这些行为展示的企业职工形象、管理形象、经营形象、市场形象、社会形象等。

2.2.1在生产行为方面,职工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而且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和作风,通过制造产品的行为展示职工的形象,从而通过职工形象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2.2.2在服务行为方面,企业尤其要注重塑造其讲究信誉,优质服务的形象。

2.2.3在管理行为方面,企业要树立科学管理、先进严格的形象,从而组织职工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管理行为和方法同样会获得社会公众和机构的认知和评价。

2.2.4在公关行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性的文化、学术、技术交流和公益活动传播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

2.3在制度层面

2.3.1企业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总结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宣传倡导。同时,要表率示范,真正把企业倡导的文化贯穿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使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2.3.2完善制度,使企业文化的贯彻有体制的保证。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2.3.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素质。一个企业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促进企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使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稳定的基础保证。

2.4在精神层面:

2.4.1树立科学的企业理念理念决定命运。一个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应借鉴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建立以尊重职工、关爱职工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理念,努力建立以关爱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理念。

2.4.2树立企业的社会价值观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社会要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重要的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企业要树立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价值观。

4.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四项举措 篇四

提及企业文化,相信今天的人们不会陌生。企业文化是飘洋过海的舶来品,早已是中国企业的热门课——所有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大大小小的老板都在谈论着企业文化。但是,很多老板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以为喊几句振奋人心的口号、贴几张装模作样的标语就是企业文化了,其实不然,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看法。企业文化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人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不断实践所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识别系统等方面的总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外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新境界,是企业品牌塑造的基础。企业要在未来市场中胜出,真正走出一条发展快、效益好的路子,就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文化创新、文化营销、品牌文化等提法早已屡见不鲜,品牌营销力说的就是文化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心情舒畅、奋发向上;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在竞争中有合作、困难中有团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朝气蓬勃的团队,让企业这个大集体灵动起来、振奋出来;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能造就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企业蒸蒸日上。

那么,如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四项举措助推企业建设文化:

举措一:明确企业使命,体现社会责任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民企,已和国际社会越来越融合。为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步伐,企业特别需要站在更高、更为宽泛的层面去看待自身的使命及其社会责任。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是文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企业的经营发展要合乎社会的民族的国家的利益,包括人权平等、产业使命、环境保护、节能降排等。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更能获得社会的尊重,更能从容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竞争。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他们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能源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海尔利用低碳技术,提倡以“零碳、零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倡导者”,获得了全社会的尊敬。海尔用25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海尔是一个有潜力、会创新并且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海尔是一家具有高度的产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于是,海尔理所当然地攀上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峰。海尔是中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楷模。

举措二:塑造企业形象,积极传播文化

当前,企业竞争正从产品以及服务的竞争向社会形象的竞争转变。社会形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市场,投入是否有回报,发展是否有潜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乃至企业形象塑造的成败。社会形象是企业形象客观化、外在化,是一种外部形象;企业形象,相对于社会形象,是一种内部形象,是社会形象的基础和内在化。可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内外兼修的漫长过程,是企业文化和消费文化有机统一的过程,她需要企业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协同推进,需要时间、精力、智慧和强有力的发展战略;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谋求主观状况与客观环境的动态平衡所得到的成果,这些良好形象能够有效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取得

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充分理解和信任,形成企业长远的市场影响力,以创造更多效益。这就突出了文化传播在塑造企业形象进程中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传播是企业把自身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持续传递给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社会形象会预期逐步凸现。因此,企业务必要认清传播主体,分析传播客体,制定传播计划,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向全社会传递“一种文化、一个形象或者一种声音、一个(企业)品牌”,让企业文化发扬光大,让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举措三:提升管理理念,激活创新思维

提升管理理念是要求企业能够从广大员工的实践中去探求激活创新思维之源。创新是提升企业管理理念的基本方法。只有创新,管理理念方能升位,而创新蕴藏在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之中。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关键在于怎样挖掘广大员工的创新潜力,怎样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情来,让平凡人变成不平凡。这就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乐于动手,为不断改进工作而提建议”的良好风尚;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改革、筛选,提炼出具有新意的成果,要营造一种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建设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意义的企业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两点:

1、鼓励员工适当冒险,积极创新,创新成功,企业要大力奖励。

2、理性对待失败,对于失败,企业要做到不埋怨、不指责、不苛求,认真分析失败原因,鼓励员工重新再来,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总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应当鼓励成功与宽容失败并重。惟有如此,才能提升管理理念,创新员工思维。

举措四:开发人力资源,营造共同家园

大家知道,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而拓宽资金渠道的前提条件是人力资源开发,没有人才一切免谈。在不同阶段,上述这一软一硬两个条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之重要性,自然不可言喻:设计产品需要人,生产需要人,营销需要人,服务需要人,文化建设更需要人。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资源。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在创业伊始的优势资源往往是人才优势,而失败的企业在创业初级阶段是资金占优势。显然,企业没有理由不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包括教育、培训、调配、使用和管理等有效方式,包括对员工群体或者个体内在的素质潜能加以塑造和发掘,以期提高其质量和利用效率的过程。因此,对待合适的人才,我们企业要采用“引得进、用得出、留得住”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是企业营造共同家园的真谛。

营造共同家园,是企业通过明确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形成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或者文化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调节劳动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使之成为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铁板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营造共同家园,唤起了员工的希望,这样,工作变成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如苹果电脑、福特等国际大企业,他们的成功就是共同家园发挥了作用,乔布斯希望苹果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精彩,老福特在创办汽车公司时就希望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汽车、用得起汽车。显而易见,他们成功了!

5.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五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县支行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本行工作实际,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凝聚团队,激发全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建设新农村银行”特色企业文化。

(一)加强领导,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支行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重要工作,采取支委会、职工会等形式充分动员,从思想上确立抓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抓科学发展。坚持每年将建设活动纳入年度工作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细致部署、稳步实施并认真总结,为深入推进支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障。

(二)以人为本,打造“建设新农村银行”高素质队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发展。支行围绕“人”这一根本因素,大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充分尊重员工的“成才”愿望,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支行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坚持每周例会学习制度,组织业务练兵和岗

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员工自学并参加学历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全行职工13人,均已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13人和11人分别持有银行系统信贷、财会专业上岗资格证,12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9人获得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二是充分调动员工的“荣誉”渴望,大力倡导员工争当先进。支行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营造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促使职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做出成绩,感受成就,收获荣誉。近年来,支行1人被省分行授予“十一五”期间优秀财务工作者称号,2人被安顺市分行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人分别被总行、省市分行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被安顺市委市政府授予“粮油清仓查库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誉的激励,激发了全体员工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有力推进了支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二、坚持文化制胜,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县支行深入推进和谐友爱的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制胜,营造全行和谐发展环境。

(一)构建和谐有序的民主管理环境。支行积极推进全行民主管理,一是在日常管理中,坚持行务公开,广开言路征求职工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合理化建议认真研究并抓好落实,切实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了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大大促进了全行工作开展。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支行重点工作安排、重大改革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等,均通过职工会议进行讨论,充分征求全体员工意见后才正式实施,既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支行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常态化“行长接待日”,管理人员随时倾听和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有关诉求,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解释,化解职工思想疑虑,消除内部矛盾隐患,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队伍团结,形成全行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狠抓文明先进集体创建,提升文化软实力。支行以深入开展视觉形象、文明窗口服务等各类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激发全行职工的工作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让职工个体的价值在创建文明先进集体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促使其自觉加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高自身文明服务水平,支行企业文化建设以此达成真实的承载和依托,全行文化软实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对支行办公楼进行了维修和全面清洁;按照总行《VI》手册,全面规范各种视觉形象标识;营业场所配备齐全各类便民设施,按统一标准配置办公桌、椅等用具,办公环境干净整洁,职工自觉文明服务,形象良好,深受客户群体及政府各部门好评。二是支行文明先进集体创建成效显著。2010年,##县支行获总行和贵州省分行“文明单位”称号、省分行“金融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年获得总行和贵州省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分行“‘十一五’期间优秀财务集体”、“金融服务先进集体”、“会计结算为民服务示范窗口”等称号,并先后被省、市分行党委和总行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积极参与社会公共建设,强化服务“三农”意识。一是组织职工参与地方政府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与文明同行、满意

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等地方性建设主题活动。二是组织职工开展捐助抗旱救灾和见义勇为基金等社会性公益活动。##年支行职工向安顺市抗旱救灾、见义勇为基金捐款共计5800元。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建设及公益活动,增强了职工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了职工服务“三农”发展地方经济的信念。

三、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优秀银行品牌

6.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六

[ 发布日期:2011年5月5日发布者:林幸福阅读次数:791次 ]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作为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凝结,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校风之象征、品牌之标志。积极加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尽管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建设手段方法和建设特色有所不同,但在中职学校大力摧进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职业劳动者的需要,也是促进中职学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提升学校品牌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审时度势,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学校品牌建设的战略层次,通过承担广东省“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结合点和支撑点”,积极开展“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以物流专业为例,把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与各位共飨,请予斧正。

一、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中职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这就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备普通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外,还必须具备职业特色,需要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并深度融合。我校担任广东省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有“发言权”,并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通过宣扬优秀物流企业文化,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在教学、实训实习、管理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按照“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职业要求,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的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形成了有商贸流通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并深度融合,就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我校通过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活动文化为载体的“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一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学校与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部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学校,以企业实际项目带动项目教学,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形成“商科文化进校园,车间文化进课室”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学生入学初,企业到学校开讲座,介绍物流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对毕业生的要求,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使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及其业务合作单位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和运作情况。学校与企业共建“物联商务服务中心”,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网上销售业务构建运作架构、设置岗位和实际经营模式,企业派专人到校进行岗位培训,指导业务操作,企业对成功实现网上销售的学生将给予奖励。企业优先录用优秀的学生,并推荐其他学生到业务合作单位就业。二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企业劳动纪律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实训教学场所张贴实训操作规范,利

用制度规范行为,形成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较为完善、系统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的制度和要求。如我校与环众物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高层货架仓库就是按照环众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进行规划布置、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实操考核标准等,实训中心实行5S管理、实训教学参照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和考核学生,强调团队合作,使企业制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同时,专业教师和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物流综合实战》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考核评价标准,根据现代物流三个基本岗位(仓管员、配运员、信息员)设计《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环众公司的管理人员主讲,按照公司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具备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三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学校把第二课堂要纳入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参照物流企业和行业标准,根据具体物流活动及岗位群的作业环节制订技能竞赛方案,定期举办校内物流技能竞赛。主要项目有:商品进出库技能、商品堆码技能、包装技能、消防器材操作、商品分拣技能、商品配运技能、物流设备模型制作、订单录入、叉车驾驶技能竞赛等。竞赛的目的:“物流业务模块化、作业环节标准化、物流操作规范化”,最终实现教学与企业同步发展。技能竞赛还把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列入到评分标准。物流专业还成立了物流协会, 协助专业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协助举办技能赛。

四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在校内设立企业名人廊和优秀毕业生风采栏,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现身说法,发挥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他们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得到提拔重用的经历或自主创业的成功经验,其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化了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形成了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使学生提高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

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职业道德观。

三、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具有一批熟悉校园文化内涵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教师,是我校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的“支撑点”。学校从物流企业“挖”业务骨干来校担任专业专任教师,物流专业教师50%以上来自企业。教师除担任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服务外包和培训工作。如物流老师参与了广东物资集团、广汽集团下属企业和广东金属材料公司等众多大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物流实训基地多次为珠三角众多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计算机应用专业承接企业服务外包,开展生产性实训;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以广交会为培训平台,为珠三角制造企业的外销业务经理、外销业务员提供出口业务培训;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共同为广日物流开发设计了仓储管理系统等等,实现了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由于教师掌握了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者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熟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我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训练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企业,充分体现了我校商贸流通类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

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今后工作思路

通过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职业素养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做到了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1、拓宽了德育工作的载体。我们把技能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展一系列带有企业氛围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寓德育于训练之中,使德育教育富有吸引力和针对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2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28个。校内各专业学生

技能竞赛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近三年学校举办的校内技能竞赛年均达48个项目,参加竞赛的学生年均达到5576人次,极大地推动了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习的热情,并在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中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水平,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在校内成为名人,成为学生争先学习的榜样。

3、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校学生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家长的充分肯定。学生认为“在我校有东西可学,有事情可做”,踊跃报考我校,推动了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目前,学校在校生有114个班共6517人(其中校外班358人),连续两年稳定在6000多人的规模。用人单位也非常乐意招聘我校毕业生,近三年年均有256家单位来校招聘,年均提供26大类约3184个岗位,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番禺、佛山等地,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提高了就业岗位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85%,保证了学生的充分就业,人才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招得进,育得好,推得出”的良好局面。

我校校园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创新成果,对我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一。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文化品牌、专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与优秀企业文化的对接,丰富完善我们学校的文化特色,形成持久闪亮的品牌。我校将聘请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参与学校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以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为契机,以完成“建设与优秀企业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的广东省德育研究课题为抓手,继续探索和践行有商贸流通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我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7.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七

1 优秀毕业生培养需要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下人才培养也要发生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围绕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文化、先进的工业文化来重新建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断发展,是可持续的,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交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企业人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经营需要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才,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办学的时间并不是太长,社会上对职业院校的认识与关注度还有待于提高。如果一所学校在融入企业文化教育上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次,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更看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上大有裨益。最后,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事实上,有的毕业生上岗后不适应企业的环境,结果是要么是被企业淘汰,要么是频繁跳槽,表面上看是毕业生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实质上反映出企业文化教育的欠缺。

2 校园文化建设中优秀企业文化的获得方式与途径

2.1 重新思考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其存在的社会意义

创办企业开设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创业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金钱的利益,那么随着它自身的发展壮大,企业追求的利益不应该只是金钱,而应该兼顾社会的需求,在其自身能力可行的情况下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扩大自身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企业参与教育活动中来可以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所以,企业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要不断调整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理性地服务社会。

2.2 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建设

2.2.1 深度校企合作,全面融入企业文化教育

深度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与之合作的企业、行业、政府及社会等各类合作主体,基于某种共同理念或利益的基础上,双方或多方在教育领域中开展的深层次多领域内涵合作。深层次合作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而是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师挂职、教材开发、项目合作、人才就业与创业引领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校企合作达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走向更高领域的合作发展。

2.2.2 深度校企合作,突破学生实习实训和实践之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过程,这也是学生未来能否在岗位上胜任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深度合作,企业把岗位和时间让渡给学生来观摩、见习和实践,让学生切实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质量、制度、精神、理念,也就是真是感知到了企业文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较高的提升。

2.2.3 深度校企合作,突破课程与教材建设之困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想建立与公司、市场、社会、国家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与教材,必须回归到社会、公司、企业或行业中去,引专家共同开设课程,共同研究和编写教材,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编入教材,不是编制出毫无根据、脱离行业市场实际的、晦涩难懂的教材。

2.2.4 深度校企合作,突破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之困

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直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而又无奈的事情。建设实验室实训室的意义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但建设实验实训室的资金不菲,而建设周期不断缩短,单靠学校或财政资金建设的实训实验永远是落后的。深度校企合作有利突破高校实验室建设之困。

2.2.5 深度校企合作,突破师资建设之困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教师学历普遍比较高,理论和教学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在项目化教学、实战经验、实训实践能力上与企业专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深度校企合作,各专业要聘请实实在在的专家;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家要为相关专业的高校服务。俞敏洪、李开复、杨元庆与马云等这样的创业名人企业大家要成为高校的共享资源,为学生讲座开课。

2.3 通过就业教育与实践创新创业体验企业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以就业为导向”要成为学校群体价值观念,以此为核心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或创业讲座,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拼搏精神、诚信精神、刻苦精神与协调精神等各种企业精神理念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和了解,对企业的运作、管理、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有了学习和掌握,比在课堂上感受的还要深刻。

2.4 企校全方位互动,构建丰富多彩的企业教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教育既要有课堂上的“硬教育”,也要有课外或业余时间的“软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既要有校内的企业文化嵌入式教育,也要有校外的感知性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要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企业的存在,使企业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学校的雕塑、围廊、花园、实训车间和实习教室的建设借鉴优秀企业做法,营造鲜明的企业文化空间。”

3 理性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内容本身是复杂的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复杂的多维的立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随着时代主流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防止不当情况出现。

第一,防止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主题,没有中心。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代主题、学校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定为相适应,不可大而化之。

第二,要防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就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教育来说,不能用企业文化完全代替校园文化。

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分清企业文化的优劣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教育的区别。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优秀的、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有的行业企业文化存在着糟粕,其口号和理念不适合时代发展。因此,引入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甄别、分析、考虑清楚再去实施。

4 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上看要不断更新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教育。学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企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政府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撮合者,行业、协会、商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或裁判员,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建设更加璀璨的校园文化,在含有丰富文化的沃土中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摘要: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具有继承性之外,还要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在“新常态”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来说来建设校园文化尤其需要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本文从分析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入手,辨析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就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2016-08-15].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2.htm.

[2]中国网.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概要[EB/OL].(2009-07-12)[2016-08-15].http://www.china.com.cn/zyjy/2009-07/12/content_18119867.htm.

[3]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

[4]余祖光.培养具备工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EB/OL].(2011-05-10)[2016-08-15]http://www.cdjks.com/Read News.asp?News ID=2979.

[5]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

[6]陈红.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J].教育与职业,2011(29).

8.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内实训室 优秀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4-03

校内实训室作为中职学生锻炼技能和职业感知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感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不仅要求配备与企业生产匹配的实训设施设备,而且更需要在实训室中营造高度仿真的职场环境氛围,将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因此,应将校内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进行高度对接,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深度融合。本文阐述中职学校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从企业文化环境、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盲目跟风,建设思路不明。实训室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积淀,结合所开设专业特色,通过与行业、企业对接,进而建设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在教育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快、展示效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效仿本科院校、中职学校类比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之间相互模仿,可谓盲目跟风,缺乏建设思路,无法体现办学特色,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文化包装公司,专门外包学校文化建设业务,但这种情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缺乏特色的。

(二)流于形式,内涵彰显不足。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该彰显内涵,通过文化内涵建设对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着力于将校内实训室建设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但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管理、简单的宣传布置和最基本的设备布局上,如校园文化墙的打造、文化橱窗的设立、宣传标语的布置等,却鲜有对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把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将企业的口号、规章制度等张贴于墙,以此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殊不知这些只是企业文化表象的东西,真正的企业文化内涵并没有融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因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些标语口号,其内涵的核心在于经营理念的具体落实,在于文化氛围对每一个员工行为态度的影响。

(三)封闭办学,脱离市场主体。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职业认知感,因此,实训室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才能发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作用。现实中,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实训室文化建设过程,根本没有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或者调研的企业不具典型性、代表性,由此所做的建设方案没有与市场相联系,更实现不了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熏染。

二、校内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新教学理论及教育政策的强力推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提出已久,各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点是实训室文化的建设。教育部于 2010 年 11 月 27 日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训室专业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着力点”。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同时强调“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强有力地推动着职业学校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的重视。

(二)提升自身水平及竞争能力的刚性需求。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重点职中”“示范性中职学校”等建设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在诸如学校基础建设、实训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方面已经达标,但很多学校在“软实力”的配套建设上显得捉襟见肘,如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具备优秀企业文化素养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与优秀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缺失等。为此,在各中职学校建设方式趋同的现状下,为加强校际之间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育人效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对以上“软实力”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强。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岗位技能的同时,经过实训室所营造的企业文化环境,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及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训室文化建设措施

(一)营造基于企业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环境。实训室作为学生入职前的模拟工作环境,除了完成其对技能的实践锻炼外,更需要通过还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工作岗位的设置使学生身份顺利地从“学生”到“员工”的完美过渡。要实现校内实训室的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环境一致,第一,实训所需设备与企业主流生产设备相一致,达到设备操作的兼容性;第二,实训开出项目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职责相一致,保证工作流程的一致性;第三,实训场景布置与企业办公环境陈设相同,实现学习场景的真实性。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实训室實习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职业岗位的感知能力。

(二)制定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中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多体现在学校对学生常规约束方面,这种管理的僵化,带给学生迟钝甚至反感的情绪,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导致学生进入职场的不适应。因此,建立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学校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校企结合的管理制度,如引进企业“7S”管理制度,签到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等。通过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系统的管理制度,将实训室打造成真实的工作场景,在仿真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接受企业化制度的管理,既可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又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及入职的适应性。以学生请假为例,传统方式是学生填写学校统一格式的请假条,由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批准,校企文化整合的管理制度下,可以通过实训过程中设置的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学生(员工角色)提出请假申请,根据企业审批流程,按请假天数报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逐级审批,最后留存档案,并作为成绩(业绩)评定的构成部分。

(三)构建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在制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在翔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上,通过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制定完成。学校通过编写“岗位”教学需要的“项目”教学教材,辅以诸如“理实一体化”“项目式”等全新教学模式,按照企业要求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体现在教材,学校在开发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训教材时,应重点分析工作任务,以此把握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而这类教材的编写如果脱离企业的参与将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调研”“请进来指导”“校企合作订单”等方式制定教材,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是为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的问题,但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却偏离了这个建设的意图,为了达到“双师”的硬性指标,部分中职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降低“双师”认定的标准、选派理论教师短时间企业培训等方式,但这些做法虽然满足了“量”,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保证“双师”队伍的“质”。因此,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老师不仅有着更为熟练的实践技能,而且具有企业文化熏陶的职业素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会带来更大帮助。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做法:第一,聘请合作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课;第二,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三,安排专业教师陪同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辅助管理学生的同时,作为企业员工进行实践锻炼。总之,提升“双师型”队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证书”的“双师”,更应该在工作经历上进行考核,才能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环节中。

(五)建立企业化的生产经营性实习实训基地。随着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家提出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已纳入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为有效实现“工学交替”的实训场所为广大学校所研究。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一个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或经营性功能分析,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建设“校中厂”或“厂中校”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学生结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经营性实训环节提升就业技能,培养就业、创业的意识,同时也为推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包括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带来便利,最重要的是通过具有经济效应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知感,加强了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职业精神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室文化时,一方面应注重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将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融入教学环节中,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可将企业建设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达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双重目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染,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换角色,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吉良新,仪孝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探析[J].武漢职业技学院学报,2009(4)

[2]马昀,陈志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

[4]方振龙,马骏,于福权.基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文化内涵建设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3(28)

[5]周芳.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文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李存勇(1984— ),男,四川南江人,硕士,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研究方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上一篇:送给老婆的贴心生日祝福语下一篇:母爱是无限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