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2024-10-29

论青少年心理训练(精选18篇)

1.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一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因心理素质训练水平低,在比赛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所以赛前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他们自信心,促进运动技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优异成绩.

作 者:李丽红 孙忠强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夏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H191关键词:心理 训练

2.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二

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 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它的劈掌结合了中国拳术及日本空手道等技术, 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 即今日的跆拳道。跆拳道动作简洁快速, 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 短时间便可获得格斗能力,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健身需要, 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欢迎。

跆拳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 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 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 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 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 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 导致了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 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 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 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 因此, 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 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 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 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2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 随着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 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并取得好成绩, 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 而且还要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 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训练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 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3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 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 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 情绪的波动性较大, 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为使运动员能在瞬息万变中适应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 广大教练员不仅在技术上加以指导, 更要在心理上给运动员上好课或补好课, 使其能控制和调节心理承受能力, 使整个大脑的控制能力形成巩固的、熟练的信息联系, 使大脑的抑制与兴奋形成网络, 灵活运用。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充满信心, 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4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主要具备以下心理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成就感增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等。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多指因处于特殊状态下而出现的适应不良或心理异常。当外界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极剧变化超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可能承受的范围时即可出现。如认知失调 (认识不符合实际, 因胜利而盲目自信、精神飘逸, 因失败而不相信自己、不接受自己) 、情绪障碍 (竞赛焦虑, 易激动、抑郁等) 。通过多年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发现, 有50%左右的运动员会产生各种神经机能反应类型的情绪失调, 这种失调是对精神创伤因素做出的反响, 它会引起运动员行为和自我感觉上或长或短的改变, 因而对训练、比赛和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均产生消极的影响。

5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5.1 自我心理暗示法

运动员通过重复默念某些词句 (如“我很勇敢”、“我要镇静”、“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等) 或回忆技术动作以及最佳状态时的技术表现、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 从而加深对技术、战术的理解, 树立自信心,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5.2 放松训练法

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 学会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 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 使之立即出现一种放松反应。其次, 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 如:我的上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等。还有, 在赛前, 当运动员过度紧张时, 可播放轻松、节奏慢的音乐, 使其身心逐渐得以放松。

5.3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 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 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 包括适应裁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在平时训练中, 对自己的训练条件非常适应, 一旦参加比赛, 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 模拟的目的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

5.4 意志品质培养法

5.4.1 教练员应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教练员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方法及手段很多, 主要在“苦”字上下功夫。

刻苦的训练, 对高难度动作和新的连环组合动作就能自如对待, 并达到动作的畅快度, 提高实战中击打力度的灵活性。教练员故意安排与实力强的队员配对培养在实战中有信心、有决心的战胜对手, 以此培养队员的敢拼敢斗、勇猛顽强并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平时专项训练上, 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一次练习, 如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要结束时, 运动员大都感到非常疲劳, 这时应该强化每一秒钟的练习动作到位程度, 以此来培养专项上的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实战中是两人接触的激烈对抗项目, 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 一方面要安排其及时治疗, 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 安排好受伤后的训练, 上肢受伤, 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 就练右臂, 使运动员能在伤痛上培养意志品质。

5.4.2 自我意志的培养

自我意志的培养是后天每个运动员所必备的一个主要条件, 平日里多给自我设想一些动作难度, 对高难动作有充分的信心;同时, 也要对失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两者均具备了, 方能突破难关。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 在心理上要有自控能力, 这样面对大赛方能不急、不躁、不暴、不弃, 达到内紧、外松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在平日训练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如在出击高难度动作时, 你的心理是急躁还是冷静。如急躁, 动作不协调、无击打力度, 不能得分或击倒对手。如冷静下来, 仔细推敲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就会在较短时间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 成功与失败只会在一念之差时, 出现两极分化。对困难是胆怯, 还是拼搏?对出现的失败或成绩不理想时, 是放弃还是找出差距去拼搏?这都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考验。健康心理应是努力拼搏, 主要靠运动员自身来培养, 如果自控能力强, 面对大赛会泰然处之, 实现愿望。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关于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自己多年的训练、比赛和教学的经验, 以及运用访谈法, 向有关专家、青少年运动员了解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几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旨在为青少年跆拳道心理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心理训练,青少年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孙哗.社会心理学仁[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3]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1.

[4]李德详.跆拳道快速入门[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 1998.12.

[5]周义义.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调节方法的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5 (2) .

3.浅析青少年排球一传心理训练 篇三

关键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表象训练;模拟训练

现代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会消耗很多的体力能量,同时会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难以在关键比赛中取胜。心理因素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接发球作为一攻系统的起始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一传训练,尤其是一传的心理训练,对排球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快变多变打法为主的队,抓好一传训练更具现实意义。

一、接不同发球产生的心理问题

1.接正面上手发球的心理问题

这种发球由于面对球网站位,“因此便于观察对方,易于控制落点,准确性较大,能充分地利用转体、收腹力量带动手臂迅速挥动去击球,使发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弧线平”。一传在面对这种发球时容易对球的落点判断产生偏差,由于一个球失误而产生信心动摇,自信心不足,怕再次失误。

2.接勾手飘球的心理问题

“发飘球时由于击球的作用力通过球体重心,使球不旋轉并带有飘晃的飞行,使对方难以判断,容易产生错觉,造成接发球困难”。面对飘球,一传队员由于对来球不能准确判断,容易造成一传队员心理紧张,引起机体上的一系列反应,使运动员反应迟钝、动作失调,导致一传不准或失误。

3.接勾手大力发球的心理问题

“这种发球能充分利用转体收腹带动手臂猛烈挥动力量来击球,发出的球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旋转力强”,容易造成对方接发球困难,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较大威胁。一传在面对大力发球时容易对球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来球,出现躲球、让球现象,该接的球不去接,不该接的球去乱接,造成一传的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固定的引导语进行的导引,降低大脑的兴奋水平,放松肌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由强变弱,使运动员从赛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教练员可以在训练中和结束后夹杂一些放松的活动,放松队员的心理,还可以放一些音乐来舒缓队员的情绪,使队员发挥更佳的竞技技术。

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暗示调节法,是调节运动员临场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提高技术和战术意识,加强技能的学习和巩固。比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常用来鼓励队员坚持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都会在比赛中给队员以暗示,对队员起到潜移默化的鼓舞作用。

3.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在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时要特别注意:(1)表象训练要和动作技能训练交叉进行。(2)表象训练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3)表象训练时要回忆最理想、最正确的动作过程。教练可以将队员每天的训练过程都拍摄下来再统一放给大家观看,队员在视频中可以准确认识自己在训练中的一些错误,同时教练员再针对一些视频中的错误对队员一一进行纠正。

4.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准备。要搞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教练员要经常模拟比赛,让队员适应比赛发挥正常水平,“模拟训练可以分为赛前、赛中、赛后”,一传队员在赛前要端正自己的比赛动机,以稳定的情绪、高昂的热情投入比赛中;赛中教练员要根据一传队员的发挥对其心理施加影响,在队员发挥不佳时及时将队员换下,用语言缓解队员压力提示队员;赛后教练员根据比赛的结果对一传队员心理施加影响。如比赛失败队员难免心理沮丧,教练员要及时调整队员心理,总结一些失败的经验;反之,在胜利的时候队员也会有些骄傲的心理,也需要教练加以调节。

对教练员或青少年队员来讲,心理训练不应当只限于运动过程中进行,而且要在训练和比赛前后进行。这种训练不限于比赛的临近时期,应当贯穿整个运动生涯,因此,对于运动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是短期的任务,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为此,必须把运动员的全部生活过程作为心理训练的内容,在生活中训练,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反过来,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训练,又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提高队员心理素质和自制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队员自身的潜力,提高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晓燕,陆霞.浅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7(2):17-20.

[3]郝霞.对排球运动训练中心理学问题的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2003,3(8):450-451.

[4]冯玉军.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98-99.

[5]曹晖.提高排球运动员一传水平的体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2):23-24.

4.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四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主要具备以下心理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成就感增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等。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多指因处于特殊状态下而出现的适应不良或心理异常。当外界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极剧变化超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可能承受的范围时即可出现。如认知失调(认识不符合实际,因胜利而盲目自信、精神飘逸,因失败而不相信自己、不接受自己)、情绪障碍(竞赛焦虑,易激动、抑郁等)。通过多年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有50%左右的运动员会产生各种神经机能反应类型的情绪失调,这种失调是对精神创伤因素做出的反响,它会引起运动员行为和自我感觉上或长或短的改变,因而对训练、比赛和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均产生消极的影响。

5.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五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

过家兴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提到:7岁一14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及时地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国内很少有学者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进行专门研究。对此,本文将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高途径展开论述,供广大学者、足球教练员、足球运动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参考。

1关于运动协调能力的概念界定

过家兴等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运动训练学》认为: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的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前苏联普拉多诺夫编著、武汉体育学院翻译出版的《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中,协调能力是指“人们迅速、合理、省力和机敏地、也就是最好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复杂而突然的任务的能力。而广州体育学院的侯玉鹭在《关于运动协调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指出:运动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基础,运动技能是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更高阶段,运动协调能力的专项熟练化就是运动技能。由麻雪田、刘丹等编著的(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一书中指出:协调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能力,与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不仅对掌握和完善技战术极为重要,而且良好的协调性还有助于足球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以及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控制和保持身体平衡。黄传兵在《依据前卫队员的技术运用特点探讨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基本特征》中认为: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指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熟练地控制身体动作,特别是下肢动作,最优化完成各种有球与无球技术的能力,.,本文作者对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定义如下:在正式或非正式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机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协同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各种有球与无球动作的能力,是足球运动员个体各项机能、技能与素质的综合反映。

2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有球和无球技术动作,而且还要根据瞬息万变的场上局势做出身体姿态与心理状态的调整,这就对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1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与强度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良好,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的强度相当且保持稳定,运动员个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前后动作的一致性才能得到保证,否贝嗽会出现机体肌肉协同性时优时劣的不稳定状态;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神经元兴奋与抑制转换得快,运动员个体才能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使自身各部分肌肉及时地协同收缩,达到调整或修正动作的目的。另外,神经过程强度的提高,使运动员不仅能在完成中低强度、较慢节奏的身体练习时机体各部分表现出协同性,而且在完成高强度、快节奏的身体练习时也表现出高度的协同性。

2.2运动员的个性心理过程

运动员学习完善动作技术,对改变了的训练、比赛条件的适应情况,都与运动员对刺激条件的分辨能力、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等心理过程有关,而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2.3各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感觉机能表现为动作准确、变换迅速,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准确的定时定向能力,这就要求各种感觉器官如视、听、位等具有高度的敏捷性。因此,协调能力的发展与各种分析器机能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2.4运动技能的储备

协调能力是运动员在进行身休练习(包括运动技能的习得)的过程中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离开了肢体活动,协调能力便无从说起。因为运动技能是在多种感觉机能的参与下在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在环境条件改变需要做出合理有效的反应时,大脑皮层有关中枢间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接通就越迅速和准确,并能在原有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新颖的动作以及做出更完善的协调反应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

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还需要各项身体素质作保证,必须有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以及柔韧性等素质,才能真正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做出准确有效的反应。以柔韧性为例,运动员个体主动肌与对1#’月}.间协调关系的改善,以及肌肉收缩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额外阻力,有利于增大运动幅度囚,而运动幅度的增大本身就意味着协调能力的改善。

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的方法

3.1在足球技术练习中特别是在足球比赛中提高协调能力在比赛中,运动员为了抢占时间和空间,常常根据比赛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身体的姿态去完成恰当的动作,如急停、转身、起动、争顶等,不仅要体现动作的突然性,而且还要体现动作之间变换的及时性。因此要求足球运动员要具有灵活、熟练、适时地控制自己身体的协调能力。控球技术是一个球队组织有效进攻的基础,比赛中每当一名队员控球时,对方往往会有一人甚至多名防守队员马上实施贴身紧逼,这就使控球队员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形下,控球队员要想实现控球或连接下一个动作的目的,除了必须具备娴熟的控球技术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平衡能力与改变脚步节奏的能力,也就是随意控制与调整自己身体重心和身体姿态的协调能力。

3.2发展全身协调能力的练习

为发展运动员全身肢体的协调性,须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在青少年的训练中更应该如此。另外,由于大脑运动中枢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即左半球皮质管理支配右侧肢体运动,右半球皮质管理支配左侧肢体运动),因此,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发展专门与非专门协调能力时都要兼顾左右两只脚的练习。训练中可经常采用的几种简单有效而又实用的方法有:多种姿势的花样跳跃动作,如高抬腿跑、前踢腿、后踢腿、单腿跳、交叉步单腿跳、跨跳式交叉腿跳等;各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连续单脚跳、双脚跳、交叉前踢腿跳、后踢腿跳、臂交叉跳、两次跳等附。在做以上练习时,地面上要提前放置多个足球,相互间隔2m,一方面增加协调性练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足球的敏感性。

3.3跳多个标志杆的训练方法

场地器材要求:在足球场上,将十个左右的标志杆间距30fi0cm依次摆放,一同时用标志墩支撑使标志杆离地约1030cm;训练组织方法:队员可排成一路纵队,按一定间隔,运动员在胃挝标志杆之前将足球向前上方抛出,跳过标志杆后用手接住,依次跳完标志杆后自动慢跑至队伍的末尾,然后进行下一循环;训练内容:左脚或右脚连续跳过标志杆,左脚跳两次后换右脚跳两次,依次循环,背向或侧向用一只脚连续跳过标志杆,左脚跳一次接双脚跳一次再换右脚跳一次,依次循环,左脚跳一次双脚落地再换右脚跳一次,依次循环,双脚跳过标志杆(空中转体1A00或3600)。这种练习方法不但可以加强下肢的爆发力与力量耐力,还可以训练运动员在做位移移动或空中运动时的空间定向能力,训练运动员判断各种动作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间隔的时间定向能力,训练运动员体会各种动作快慢的节奏掌握能力,以及训练运动员控制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4结语

6.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六

心理调查、心理实验、心理训练合一的心理教育模式,是指在心理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实验及心理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

作 者:计惠民 梅清海 周建新 作者单位:计惠民,梅清海(050081,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

周建新(050084,石家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7.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篇七

1.1、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运动员的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从而让运动员能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能更好地投入训练和参加比赛,进而取得优异成绩而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整个过程。

1.2、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能够促使运动员的整个心理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培养击剑运动所需要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储备高水平的心理能量;促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从而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从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进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主要由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构成。一般心理训练主要是指为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它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因而又称其为长期心理训练。 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则主要以应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为目的, 通常需要运动员从赛前准备到比赛期间进行持续训练其中赛前的专门心理训练尤为重要,它能使运动员在短期内熟练掌握并使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从而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3、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

击剑心理素质影响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 主观因素方面主要由专业知识、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学习训练态度等组成,它在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诸如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也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2)客观方面因素也不能忽略,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其中比较重要的主要有:教练员的指导水平、训练的组织安排方法手段、同伴水平、对手技术水平,另外,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4、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平时练的是战术,比赛比的是心理”。 可见,心理素质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多么重要。具体来说,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有效发挥技术和战术水平

心理素质在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中扮演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还支配和影响着技术和战术的正确实施, 因而能够有效保证运动员在击剑比赛中良好水平的发挥。

4.2、有利于稳定青少年运动员情绪和激发他们的斗志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它能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扬长避短,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避免技术和战术水平的非正常发挥。

5、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

5.1、增强自信心的训练

自信心在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非常重要。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自信心,经常激励和鼓励他们,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5.2、提高心理状态意志品质、韧劲等方面的训练

在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缺乏,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影响他们比赛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他们的比赛成绩。 因此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多注重他们心理状态、意志品质、韧劲等方面的训练。

5.3、赛前心理准备及心理适应性训练

为了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赛前技术和战术的准备则显得十分重要,同样地,青少年运动员还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赛前的心理适应性训练,主要指让运动员们进行实景模拟比赛,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有利于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和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

6、结论

第一,激励赞扬法。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认可、鼓励和赞扬,青少年运动员也不例外。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中,教练员应该多多肯定、鼓励和赞许他们的训练和表现,不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注意力转移法。由于比赛前,青少年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焦虑,因此,在比赛前,教练员可安排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一些与竞赛无关的活动,以暂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可以举办轻松愉悦的活动,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克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第三,音乐调解法。在比赛前,青少年运动员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主要不利干他们比赛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教练员可在训练中给青少年运动员放一些节奏感强烈、 鼓舞士气的音乐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稳定他们的情绪。

先是胜利者的心理状态。赢得比赛胜利,值得令人喜悦,甚至骄傲和自豪。不同青少年运动员具有不同的赛后心理和体验。因此,在比赛结束后,教练员也决不能放松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态督察和调整。 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运动员赛后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并帮助他们,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是比赛失败者的心理状态。 比赛失败或者成绩不理想,无疑是令人遗憾的事。 考虑到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一旦遭遇比赛失败的打击,则情绪消沉或者怨天尤人,甚至是自暴自弃从此丧失信心,不再奋力拼争,其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我们应该尤其要关注这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和劝解,引导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去。

8.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篇八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

近几年来,青少年篮球运动受到了高度重视,技、战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其心理训练的发展水平却严重滞后。篮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但有间歇,当运动员处于比赛状态时,应是上佳状态。在紧张扣人心弦的比赛中,运动员熟练的技术战术意识,高超的球艺都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熟练的篮球技术、战术意识。因此心理训练是篮球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分析讨论

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3.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

影响篮球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可把它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待训练的态度都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它如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等,也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发展。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采用的方法手段、同伴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方个子的高矮、对手的技术水平;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1)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还没完全成熟,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运动员的他们的注意特点已经有较好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尤其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倍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感情很丰富,对比赛很兴奋易于冲动,常因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较薄弱有关。

(2)青少年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根据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往往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致使青少年运动员大都不能正确认识正常兴奋和过渡紧张,缺乏自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打好顺风球,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5.主要表现

(1)在平时的教学训练练中的表现。由于训练方法的单调和枯燥,运动员心理上表现为单纯、机械、目标不清楚。只知简单的训练,而不去考虑训练的效果、机械地完成任务、出现错误也不知是何原因。教练员安排他们一些简单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游戏等,运动员开始还有兴趣,但时间长了,由于训练方法的单调和枯燥,使兴奋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所需的兴趣、能力、性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专项运动员所需想象力、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心理品质上往往被忽视。在篮球技术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只教动作,而忽视了动作的一些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教学,由于运动员个性的差异性,有些运动员掌握动作快,有些掌握动作慢。教练在帮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中操之过急。如时不时地打骂,更易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失去自信心,以致失去兴趣。

(2)比赛中的表现:过度兴奋;过度紧张;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培养方法

1.训练与比赛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

训练课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优秀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要使训练能起到调节身心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作用。首先要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每个训练队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惨败的教训,这是对运动员进行教育的最好教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篮球训练是一项身体、技战术和心理技能的综合性训练。训练内容的安排要丰富,方法要灵活多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让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养成分析自己动作的习惯,教练员则起设计、指导的作用。这样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感知能力。赛前的心理技能训练是为了尽量避免运动员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制定的技、战术,取得比赛的胜利。

2.营造良好的队内心理环境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既受益于又受制于训练队的内部心理环境。要营造队内良好心理环境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教练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高尚的师德风范,合理的知识结构,多向思维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行为的影响力。

(2)在队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要关注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恃点,又要关注个性倾向的一致性,促使个性相容和个性水平的捉高,增强队内的凝聚力。

(3)努力改变队内个别运动员的错误态度和行为,要调动各万面力量进行全方位的、耐心的、细致的思想教育。

3.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教育有利于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它既包含学校教育又包含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能起到先人为主的作用,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求家长在自己言行等方面给孩子做出表率。同时,学校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经常沟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9.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九

在少年体育教学中,教练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少年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少年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作 者:王海坤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体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运动负荷   心理负荷  

★ 幼儿与德育工作计划

★ 幼儿发展课堂管理策略论文

★ 幼儿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

★ 优化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的策略

★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策略论文

★ 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

★ 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

★ 浅谈教师如何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10.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 篇十

协调性9~14岁

灵敏性10~15岁

耐力男孩13~16;女孩11~14岁

爆发力男孩15~17岁;女孩12~14岁

反应速度9~11岁

动作速度13~14岁

移动速度男孩8~13岁;女孩9~12岁

力量素质13~15岁

不同年龄阶段的协调性训:

5~6岁,应使儿童掌握多种基本活动技能,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分化能力;

6~7岁,应教给儿童大量协调能力的基础动作,较全面地发展各种协调能力和注意培养他们动作的本体感觉能力,如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控制等;

7~10岁,应加强反应能力和高频率动作能力的训练,并开始发展专项的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平衡感、时空感和随意放松肌肉的能力,以及培养一些专门的感觉(球感、距离感、器械感等);

10~14岁,应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动作的准确性、思维的合理性、动作变化的速率,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专项协调能力,随意放松肌肉的能力也应继续发展,从而使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

11.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十一

关键词:青少年; 田径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54-001

现代体育竞赛,不仅是体力和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的竞争。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在激烈竞争条件下进行的,为取得好成绩,仅仅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掌握先进运动技术及应用,忽略心理训练,则不会获得理想成绩,尤其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拥有独特心理、生理特征,为更好的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 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练员对心理训练重要性、方法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教练员认为心理训练很重要,一部分教练员对心理训练重要性认识一般。虽然一些教练员对心理训练具有一定的重视,但对心理训练的概念理解的相对模糊,并且一些教练员对具体的心理训练的方法不是很了解,反映出了现在一些教练员在心理训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十分匮乏。

2.教练员的心理训练缺乏系统性

较少的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训练,大部分教练只是偶尔运用肢体或言语为运动员加压,也没有具体的目的性。心理训练缺乏系统性,必然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大部分运动员都表示,比赛成绩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平时没有系统性的心理训练,所以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

3.教练将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混淆

有些教练认为赛前心理准备及赛中心理调控,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准备和调控,很多教练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调节、心理训练的方法相混淆,他们所认为的心理调节及心理训练仅仅是让运动员提高思想觉悟,或者在语气语调方面对其进行调节,没有应用正确的心理调节或心理训练方法。

4.教练不了解队员心理特点,心理调控效果不理想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适应训练、比赛的要求。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作用

1.心理训练能提高控制心理活动的水平

田径运动员在心理调节水平太低时,较难对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水平。

2.心理训练能培养运动员积极的心理

心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运动员在时间、地点、对手等客观条件不同的各种比赛中,都能使积极的心理活动占优势,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3.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过度紧张,对比赛十分有害,运动员可能会产生机能性紊乱,内脏器官、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机能都会相应地发生失调变化,完全阻碍了运动员的正常发挥。

三、适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节方法

1.自信心训练法

首先,要帮助运动员设置合理的训练比赛目标,让运动员经常体验到实现目标后的成功感受。其次,教练应多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表扬为主,同时激励运动员,让运动员增加最佳比赛情景的回忆。

2.模拟训练法

引起运动员过度紧张情绪大多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赛前除了减少运动员对比赛的压力外,可以使用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是模拟相似的比赛条件下进行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法对解除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抗干扰能力很有益处,主要以模拟比赛气候环境条件和观众噪音条件为主。

3.放松训练法

田径运动员经常由于身体的紧张而导致比赛失败。因此,教会运动员如何通过放松训练法缓解压力十分重要。放松训练法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语、表象、音乐等方式,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逐渐获得肌肉的充分放松,能够调节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加大脑对全身的控制支配能力。

4.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的集中注意能力来提高抗外界干扰,缓解心理紧张。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5.意志力训练法

意志力训练法主要有:加强目的性教育;严格实施训练计划,不能讨价还价;在疲劳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新的任务;在酷暑天、下雨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坚持训练等。

6.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让运动员有目的、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表象,从而提高巩固所获得的技术水平,或者用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由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不稳定,运动技能的形成也相对不稳定性,容易失误或做错动作,利用表象训练法可以使运动员在头脑中记住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实施时按照头脑中的印象完成动作,达到巩固技术动作的目的。

教练员应该重视心理训练,从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提高、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使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以适应田径训练比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龙.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赤峰学院学报,2005,21(2),48-49.

[2]韩长军.关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121-123.

12.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步骤 篇十二

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赛前的心理训练极其重要。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训练有七个步骤,但在赛前心理训练中也不象阶梯一样,非要完成第一步练习,才能继续第二步练习,青少年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1 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它有以下三种主要作用:(1)预防损伤。当运动员的肌肉僵硬时,很容易被拉伤或造成其它损伤;而当肌肉放松时,他的动作就会象风中柳条一样柔软舒展,不易受伤。所以学会放松肌肉可预防损伤。(2)节省体力。肌肉紧张时,会过多地损耗能量,使人更快感到疲倦。例如我们在训练测验中发现,当两名均未经过放松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采用常规姿势赛跑60m时,他们的耗氧量一样多;而其中的一名青少年运动员经过训练后采用放松姿势跑,另一名青少年运动员仍用原姿势跑时,前者的耗氧量明显地减少了。这说明放松训练可帮助运动员节省能量。(3)成为其它心理训练的基础。放松练习还是其它心理训练的基础,如紧张控制练习和意象演练的基础。进行其它心理训练时,首先要养成自我暗示和放松,以及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这一切都可通过放松练习来实现。

放松也是训练和比赛中沉思技术的一部分,但我们这里提到的放松,更多的是指肌肉的放松法,这种放松除了要求运动员安静外,还可使肌肉兴奋起来,其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紧张肌肉(如握拳头,两腿并立收紧两大腿肌肉),然后再松弛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最少三周或以上)专门的放松练习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但这个练习仍可继续下去。

2 紧张控制

紧张也可称为应激,是运动员的一个主要特征,几乎所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前都会体验到紧张。当紧张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技术发挥时就应当进行紧张控制训练。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对紧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紧张一些,反而会激发起他们比赛的斗志;然而另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紧张则可能导致能量损耗、食欲不振、失眠和赛中表现欠佳。通过紧张控制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可以控制住自己的紧张水平。控制紧张的方法之一是焦虑控制训练,具体如下:

首先让青少年运动员有意想象自己处于一种令人紧张的环境之中,体验到紧张和焦虑。例如在举重训练抓举或挺举中,当练习重量达到90%时运动员想象在比赛中上场进行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在田径训练100m跑时,运动员想象是在比赛的预赛中,并逐渐增加紧张程度。然后教练员(体育教练员)引导运动员用想象放松来代替想象紧张,从而克服紧张焦虑。这个过程要不断重复直到运动员能熟练地运用放松练习来克服焦虑、紧张为止。最后让运动员自己掌握应该兴奋到什么程度才最为合适,并不导致过度紧张,懂得如何控制紧张水平。

许多运动员不了解紧张的征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过度紧张,什么身体反应是正常的。因此,在练习中应使青少年运动员了解这一点。不同的人,其紧张征兆有所不同,有的人过度紧张时,心跳加快,脖子发硬,有的人则是注意力分散,思维混乱。

青少年运动员还要学会想象不同的紧张事件,以便学会控制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紧张,并最终回到镇静、和谐宁静之中。这些练习都是防患于未然,在心理紧张尚未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时,便能够克服、控制它。

3 思想控制

中国有句古话“天道无言”,既是最自然的事,往往无需言语来解释。在体育比赛中,讲得太多,想得太多反而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使其不产生消极影响。有些青少年运动员被“不请自到”的思想所干扰,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有的田径青少年运动员在跑步时感到肌肉有些疲劳、酸疼了,就想“千万别肌肉痉挛了……,不然我就跑不完全程了”。举重比赛中运动员过分的集中试举的重量,产生害怕思想,从而导致全身泛力、动作变形。由于这种消极思想的作用,最后可能真的导致肌肉痉挛,跑不下去了,试举成功率低。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前会遇到意外的情况,在比赛中也会碰到很多困难,当时如果产生了消极思想,不注意及时消除,就会造成注意力分散,紧张和能量的过分消耗,最后导致竞技水平的下降。下面是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消除消极思想的几种具体的思想控制方法:

3.1 积极解决必要问题

那种“我累了,可千万别抽筋”的想法,往往会加剧紧张,造成肌肉痉挛,动作变形。优秀的田径长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持身体状态,精力如何,肌肉力量如何,呼吸状况如何,同时也注意到疲劳状况如何,能量已消耗到什么程度等。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在试举比赛中都是把精力集中放在提铃、发力、支撑起立上,并注意到后场准备活动体力的分配等。他们同时注意到身体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征兆,因为这两方面的信息都为采取正确的决定提供了依据。所以运动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迅速地作出决定,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径赛的运动员来说,一旦感觉到疲劳,便应改变动作,如改变摆臂方式、调节速度;对举重运动员来说一旦感觉到握杠铃时觉得杠铃杆好象过大,便应调整后场准备活动试举的重量等等,避免疲劳继续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对于造成消极思想出现的其它原因,也要及时加以解决以控制消极思想。

3.2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训练和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会碰到许多意外的或令人不快的事情,这类事情很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思想。如果青少年运动员能对这类事情予以积极的解释和做出积极的反应,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例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在第一次试举中已经把杠铃举起来,但由于某个细节犯规被裁判判失败;一个跳高的运动员因为某种客观原因迟到了,受到裁判和对手的责怪等,如果他也自我责备,就会造成注意力分散,信心不足,最终影响比赛成绩;可是,如果他从另一方面考虑这件事,觉得自己应当赢得与对手同样多的准备活动时间,以及把精力集中到第二次试举上。即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就会感到充满信心,精力集中,从而提高比赛的积极性。

3.3 重新集中注意力

青少年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过多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就会失去心理的平衡与和谐,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所以应该让运动员学会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内心的想法转移到比赛的情景或有关比赛的事物上去,从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越野跑的运动员在越野跑的途中感到很困难,总是出现消极思想,这时应让他不去注意越野的障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动作节奏上,越过障碍,这样就可以转移注意力。

4 自我调节

我们都知道,身体动员水平影响着运动技术的发挥。对于某些运动项目来说,轻低的动员水平是必要的,例如射击比赛中,较高的动员水平反而会降低技术的发挥水准,因为这种项目需要较低的身体动员水平;而对于另一些运动项目来说,较高的动员水平是必要的,例如田径和举重比赛中,高的身体动员水平会导致高水平的技术发挥。

达到自我调节需要完成两个基本的步骤。第一步是了解运动员的“最佳动员水平”,这是运动员在实现最佳技术发挥时产生的生理激活水平。可采用不同方法来测这种最佳激活水平,其中包括生物反馈法。如采用心率指标,其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比赛期间处于最佳状态。第二步是采用各种必要手段来达到最佳激活水平。如果运动员发现自己赛前身体动员水平太高了,就要想办法降低动员水平。采用的方法包括放松默想或听轻松的音乐,甚至可以采用阅读古典诗词或回忆宁静安详的景色的方法。如果运动员发现自己的动员水平太低,就需要进行各种练习活动来调节了。一般运动员采用身体练习来提高兴奋水平;还有的美国田径运动员则在运动场同拥戴他的观众和崇拜者谈话,以便从中受到鼓励,吸取力量。激昂的进行曲或爱国性的音乐也可以对某运动员产生类似的效应。

5 意象演练

实际上就是想象练习。就是在比赛前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中想象在赛前的准备活动,或者在赛前的多次测验专项时,让运动员想象在比赛中进行,体会比赛情景的激烈程度。想象与强手竞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同时设计一套专门的视觉肌动作为练习,想象肌动作在比赛中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对运动成绩产生重大的影响,达到意象演练的最佳效果。

6 集中注意力练习

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指运动过程中只注意重要的事情而忽视次要事情的能力。具有良好注意力集中能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做到只注意球,而排除观众的嘈杂影响;只关注对手的弱点,而不理会对手的侮辱和攻击性行为。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的类型有:(1)注意力易受干扰型。运动员也许具有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实际上“失去了”这种能力,这种情况称之为“注意力易受干扰型”。要避免干扰重新获得良好的注意力,首先要明确造成干扰的因素。至少有两种原因我们前面已述及,即是紧张和消极思想。接着还要根据造成干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训练。对于紧张和消极思想,可采用紧张控制和思想控制法进行专门训练。例如对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结果表明,在紧张的压力下,注意力可能分散,发力点不准确,支撑不积极;对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训练结果表明,紧张的压力下,注意力可能分散,踢球准确性下降。而经过紧张控制训练后,注意力集中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举重运动发力的准确性及足球运动员远距离踢球的准确性。(2)注意力缺乏型。有些运动员也许从来未获得过集中注意力的技能,难于集中起注意力。这种情况被称为“注意力缺乏型”。如果运动员属于这种类型,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集中注意力训练,以提高其注意力集中的能力。练习方式之一是,利用人的感觉来进行训练。如举重运动员可以注意看杠铃的颜色,体会杠铃杆的手感和直径的大小,还可以体验杠铃杆的弹性。如铁饼运动员可以注意看他手中铁饼的结构,体会它的温度;移动手指抚摸铁饼,以感觉铁饼的纹槽;还可注意铁饼的颜色的明暗差别等。集中注意力练习的真谛是思维确实参与所注意的活动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注意目标,并自己解答问题。

7 能量控制

能量控制包括能量的积累、能量的节省和能量的指向三方面,与练习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关。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好的方法,如利用传统的气功、针刺来发挥能量等。关键是通过自我调节来动员起内部的能量。

13.青少年体能训练计划方案 篇十三

1、热身部分——慢跑、各关节韧带的动态拉伸!

第二:有球训练

1、原地运球:

(1)两人一组,一手原地控球,一手抓一个实心球。做法:一手运球,另一手抓住实心球反复手递手交给队友。每次左右手各交递25下(交出接回为一下)每人共4组!

(2)两人一组,一手原地控球,一手抓一个实心球。做法:一手运球,另一手抓住实心球反复触碰队友手掌心,而队友则上、中、下、左、右移动手掌。每次左右手各触碰25次,共4组!

游戏:胯下运球次数比多!

玩法:裁判将球抛至一定高度(尽力做到高度统一)在球完成5次弹地前(含第5次)完成最多下胯下运球并双手持稳两球者为胜!三人一组PK,一个胜者,其余两个罚滚地一次!

2、移动运球:

(1)四人一组,一人一球,分别在两条底线持球准备。做法:往中线开始大步走,同时做胯下交递球,踩到中线后,侧身滑步运球(第一左手,第二次右手)回底线。两次来回为一组,共完成5组!

(2)四人一组,一人一球,分别在两条底线持球准备。做法:往中线快速运球,踩到中线后立即后退同时做胯下交替球。两次来回为一组,共完成5组!

(3)四人一组,一人一球,分别在两条底线持球准备。做法:一人两球,测身滑步运球到中线折返(运球过程中,数对手共运球多少下)

游戏:运球比快!做法:四人一组,一人两球,分别在两条底线持球准备。开始后,快速运双球到中线,并按住其中一球在地面,不弹不滚!先运球冲过底线者为胜,落败者打滚一次!(折返时必须左右手轮换运球)

14.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 篇十四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一册 光盘数:0 定价:298元

优惠价:18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详细目录

现代五项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举重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射箭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击剑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跆拳道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跳水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皮划艇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赛艇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曲棍球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3)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3)

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3)

详细目录

现代五项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举重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射箭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击剑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跆拳道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跳水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皮划艇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赛艇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曲棍球教学训练技术方案与竞技能力考评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一册 光盘数:0 定价:298元

优惠价:180元

15.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十五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现状

田径运动包括“田赛”和“径赛”两大方面。田赛是以高度和距离长度来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而径赛则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相关跑的项目。田径运动与人们平时的走、跑、跳等动作密切相关, 具有与生活密切相关、广泛性、简单易行、促进身心健康的特点。[1]但要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既要求有良好的运动天赋, 还要学会相关项目的动作要领, 并且进行大量的训练。青少年由于其年龄较小, 可塑性比较大, 成为国家培养田径运动员的重要人选, 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基本上都会有大量的青少年成员。他们加入到训练队伍中, 既增加了运动员队伍的活力, 也为国家未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纵观各种世界级的体育盛会,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体育竞技不只是运动员之间技术、体力、体能的比拼, 更是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的竞赛。往往在一项比赛中, 体育运动员都是经过系统全面的训练, 技术要领、比赛注意事项、体能体力方面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 这时比的就是谁的心理素质好, 谁能在大赛面前镇定自若。那些从容不迫、能及时调整状态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在比赛中胜出;而心理素质不好的运动员则会表现异常, 难以稳定发挥, 最终取得的成绩不会太理想。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 身体在发育, 心理在不断成熟。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生理具有与成年运动员不同的特征, 主要有: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 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往往其他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意志力不够坚定, 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容易产生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参加体育竞赛的动机和目标不明确, 积极性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等等。[2]因此, 在平常的田径训练中, 教练员和相关的体育教师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出发, 主要对他们心理的调节和控制, 心理障碍的克服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训练。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 迎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采取因人而异的训练方式

青少年往往具有“求异”的心理, 也就是在学习、生活中追求与众不同, 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而他们在成为田径运动员之后, 不可能任由他们施展自己的个性, 而是在保留他们自己风格的同时, 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 以适应他们心理、生理的需求。田径运动基本上是室外项目, 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枯燥、乏味, 青少年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训练中。这就需要教练员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适度地将训练方法与他们的个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训练的基础上, 让青少年运用能够展示自己风格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 这样他们的训练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 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也是如此, 心理教育贯通于日常训练的始终, 而且是在普通心理教育基础上有进一步要求。它就要求有其他青少年具有的心理素质, 更需要在面对比赛时有临危不惧、及时调整的心理状态。平时的训练中, 教练员既要锻炼运动员比赛时需要具备的心理, 更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每一次比赛结果, 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每一次比赛的结果:面对成功, 切勿骄傲, 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面对失败, 更要进行心理调整, 教导他们不能被失败击败, 而要敢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下次比赛中争取不失误, 证明自己的实力。[3]

(三) 加强模拟练习, 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加每次重大比赛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而且仅仅寄希望于比赛中训练他们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重视模拟训练, 只有经常性的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现场模拟, 而且还可以制造不同的比赛场景让他们应对, 才能让他们积累丰富的心理调整经验, 在比赛时才能以一颗沉着冷静的心去应对比赛时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4]模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能够较好地适应真正的比赛。因此, 模拟时要注重现场的环境、氛围、运动员的饮食、身体状况的真实性。只有与真实比赛相一致时, 模拟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才能随比赛的情况做适时地调整, 大脑中才能构建正确的定型结构, 准确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四) 提高精神注意力, 增强比赛信心

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 要加强集中注意力方面的训练, 以增强他们在比赛时的自信心。教练员在训练中应该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不管竞争对手以及现场的其他人员的反应, 只注重自己的表现即可。比如, 在100米比赛时, 运动员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及技术上, 做好比赛时的各种准备, 目光瞄准到比赛的终点上, 而不需要观察其他人的状态。此外, 在此过程中, 自信因素要流淌于整个身体中, “我是最棒的”、“我是坚强的”、“我是冠军”的心理暗示必须要具备, 让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即使自己某次比赛时的状态不是最好的, 运动员也要调整心理状态, 积极应战, 以一腔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比赛中, 在心理上战胜其他对手。[5]

总之,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每次比赛及训练中积累起来的, 教练员只有对运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评价, 才能让他们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宁.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06)

[2]白笑彭.浅谈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及其调整[J].科学时代.2009 (01)

[3]孙学英.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 (03)

[4]谢家民.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2011 (03)

16.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十六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排球训练

随着我国排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运动场上比赛的输赢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就针对于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加强初学阶段的动机培养

作为青少年运动员,在刚进入球队时,首先要对动机进行培养,处理好个人与技术的关系,并且教练员应该对其意志品质进行培养,锻炼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升他们吃苦的毅力。例如,可以对初入队伍中新的运动员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并且注意方式方法,通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来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而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二、提升中期训练的能力培养

在初期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坚强意志与奋斗品质有了一定的培养,接下来就应该加强运动员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并且通过培养技术与战术的能力水平来教授运动员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说,教练应该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科学的安排,在训练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对他们心理与战术意识的训练,使得青少年运动员在坚强意志的培养之后能够掌握较高的战术水平。

三、后期训练中增加比赛的经验

到了运动员训练的后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条件、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彼此双方的战术能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时就应该增加运动员的作战经验,不仅要对自身的心理以及意志进行调节与增强,还要尽可能地适应比赛时的外部环境以及对手的战术战略。而心理素质作为比赛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于运动员的成败比较关键。有的人善于对抗,但是心理素质较差,在赛场上,稍稍受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影响比赛的发挥,因此,对于赛后的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状都要有一定的准备。

综上所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锻炼对于在赛场上的表现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教练员来说,一定要对运动员进行严格的心理与技术上的训练,为了他们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孙鹏,王道雨.如何提高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J].辽宁体育科技,2010(06):45-46.

17.青少年拓展训练与传统教育模式 篇十七

拓展训练在本质上是一种培训,但它与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1)传统教育模式基于行为主义思想;而拓展训练则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传统教育强调学习过去的知识;而拓展训练则强调即使的感受。

(3)传统教育讲究记忆;拓展训练在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

(4)传统教育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拓展训练则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

(5)传统教育注重知识、技能;拓展训练注重观念、态度。

(6)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拓展训练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培训师发挥主导作用。

(7)传统教育强调在课堂中学知识;拓展训练则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体验来学习。

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传统教学的“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而在拓展训练中,学习者通过具体情境中的活动获得体验,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可见,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是旨在通过提供学习情境、信息、游戏等方式,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其作用是产生“学习”。“会”是指学习者经过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忽然技能,或者促进学习者的行为发生改变。拓展训练最终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通过改变学习者的态度

和观念来开启学习者所有潜能,并促使他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带来最优的个人绩效。

作为源自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拓展训练与其他培训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要。在学习方式电子化、网络化的背景下,拓展训练提倡“我们用人在培训,而不是用电脑;我们是在发展人,而不是在异化人”。可以说,拓展训练正在触及传统教育和电子化学习所无法触及的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拓展训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无论是在学习知识,还是在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方面、组织注重团队修炼的时代,拓展训练的兴起有其必然性。

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如果你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正能够让人改变的还是自己。研究表面:所体验过的事,我们能学到80%。我们只能真正相信自己所感受得到,而对其他方式得来的信息则只是怀疑着接受。

其实在这种素质拓展训练当中,培训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学员才是真正的讲师和主角:讲解自己的看法、观念,进行团队之间的沟通、讨论、升华。把自己的观念付诸行动。从而最终改变自己、完善团队。

18.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篇十八

论文摘要: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年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对跳马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和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提出应以基础训练为主,发展身体素质,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严格要求,科学训练。

论文关键词:跳马;体操;少年儿童;基本技术

1基础训练

跳马属体操支撑跳跃类的内容,是竞技体操诸项目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比赛项目。是由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几个阶段组成的一个单一性的动作,没有成套和编排的要求,它通过助跑、踏跳以及两臂(或一臂)的推撑,在腾越器械的过程中完成的。运动员必须具备有快速的奔跑能力、较强的弹跳力、推撑力和空中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勇敢顽强、自信的意志力和克服障碍良好的心理品质。跳马动作多、类型全、技术发展快,是支撑跳跃类中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本文对跳马的各阶段动作环节和主要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并根据我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李晶(曾获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亚军和第九届全动会女子跳马决赛第6名)。在业余体校期间以及笔者多年从事少年儿童体操教学训练的实践,提出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跳马的训练应以基础训练为主,发展身体素质,抓好基本技术训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训练方法,严格要求,科学训练,为运动员今后发展高难度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跳马项目的特点与技术分析

跳马动作数量不少,但用于比赛的动作较为集中。跳马的1套动作仅仅是一个动作,与其它项目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各种类型,不同难度,又有编排要求的成套动作相比,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在跳马这一个动作中,包括了许多复杂和协调的动作。跳马的基本技术是由助跑、趋步(属踺子类动作)、上板、踏跳、第1腾空、推手、第2腾空、落地等阶段组成。它既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动作过程,又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后一阶段的开始的技术过程,但其各阶段的基本技术和要求又是不一样的,有相对的独立性。按动作结构、技术特点,跳马动作可分为水平、前手翻、侧手翻、踺子等4种类型。当前国际跳马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手翻(前、后、侧)空翻转体类动作,并向多周、多轴空翻转体方向发展。

2.1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和合理的上板位置。按照规则规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男子不超过25m;女子的助跑距离不限,一般为23m~28m。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较短的距离里有节奏、以较快速度助跑上板。水平速度不仅决定着运动员腾空的远度,而且与起跳和推手时获得的.垂直速度及翻转速度都有密切相关。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和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助跑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2上板

上板是助跑与踏跳的衔接阶须,是一个单腿后蹬、双脚踏板的动作。上板的目的是将助跑时身体姿势调整为最有利于踏跳的姿势,同时要尽量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上板时运动员必须做到4快:即摆腿快、蹬腿快、并腿快、踏板快,形成腿要赶在肩之先的身体姿势,为踏跳时身体获得一个合理的向上腾空角度创造有利的条件。

2.3踏跳

在跳马中踏跳是最重要的环节。所谓“支撑跳跃”顾名思义,一是跳跃,二是支撑推手。有专家认为“跳马动作的最大动力在起跳时已基本确定,其它各阶段的调整和改进,对提高动作质量的效果甚微,但其它阶段技术较差,则能明显地降低动作质量。”可见踏跳在跳马动作中的重要性。踏跳阶段可分为缓冲和蹬伸两个时相:(1)缓冲时相:两脚触板后,膝关节和踝关节弯屈缓冲,伸膝肌群和屈踝肌群作退让性工作,以便在蹬腿时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2)蹬伸时相:缓冲结束之后,这时两腿要迅速有力地做蹬伸动作,充分蹬直腿。在两腿踏跳的整个过程中,两臂要加速向前上方挥摆,以加强踏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当两臂摆至头与肩之间时,两臂要急速制动并主动前伸,两手迅速撑马。由于手臂动量的减少就能增加肩、躯干及两腿向上的垂直运动速度。在蹬离板的瞬间,身体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上体略为前倾。这时踏跳获得的垂直分力不通过重心,使身体获得一个向前的翻转力距,为运动员完成手翻和空翻转体动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2.4第1腾空

蹬离板后就进入第1腾空阶段,人体重tl,腾空抛物线的轨迹是由运动员助跑的水平速度与踏跳获得的垂直速度合成的。此时,运动员两臂积极前伸,快速撑马,两腿积极上摆,这对推手有利,容易使身体腾起,为第2腾空创造较好的条件。

2.5推手

顶肩推手动作对第2腾空高度、远度及身体翻转速度有直接影响,它是运动员完成跳马动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对完成空翻转体高难度动作更是重要。运动员推手时必须主动顶肩,迅猛有力,这样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身体腾起。另外,还需一个合理的撑马角度,撑马角度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动作来确定,一般都在30度50度之间(如图1)。

2.6第2腾空

推手结束后,重心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而进入腾空阶段,同时身体又获得必要的翻转能量绕重心按要求的方向翻转。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跳马项目,都非常强调第2腾空的高度和远度。从目前跳马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空翻转体动作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优秀男子运动员第2腾空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可达2.50—2.80m以上,远度可达4、00----5.00m左右。第2腾空的任务基本上有:

(1)完成预定动作要求的姿势;(2)完成预定动作要求的翻转和转体;(3)以最良好的姿势为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第2腾空的高度和远度是运动员完成空翻转体动作尤其在完成多周空翻转体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同时,竞赛规则对运动员腾空高度和落地远度也有所要求。因此,第2腾空动作的质量,是评定运动员跳马动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2.7落地

竞技体操规则规定,运动员必须以一个完整的落地动作结束比赛动作。跳马项目也不例外。跳马比赛运动员只完成一个动作,落地的成功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要达到落地站稳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第2腾空的动作质量是落地稳定的前提条件。落地前尽量伸展身体,减少旋转速度,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做好落地动作。(2)落地时必须使脚落在重心抛物线轨迹的延长线上,随着落地后瞬间身体重心,继续移动,使重心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并使合外力和合外力矩等于零。(3)落地过程中,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员要控制落地瞬间两腿依次弯屈缓冲的进机,尽量延长落地缓冲距离和缓冲时间,以便降低重心,减小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达到落地站稳的目的。

3以基础训练为主,严格要求,科学训练。

根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和体操教学训练大纲,女子6—7岁为初级训练阶缓;8—9岁为中级训练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跳马项目训练应以基本技术训练,打好基础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助跑、上板、踏跳、摆腿、推手和落地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同时还要加强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奔跑能力、上肢推撑力和下肢弹跳力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意志和心理品质的训练。

3.1加强身体素质练

有人说跳马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所以要特别重视少年儿童运动员弹跳力、推撑力及快速奔跑能力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贯穿于跳马训练的各个阶段。跳马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1)发展速度素质:原地高抬腿、扶墙后蹬跑;连续单脚或双脚蹬跳;20—30m加速跑等练习。(2)发展下肢弹跳力:负重跳绳、负重立踵等练习。(3)发展上肢推撑力:地上单腿摆倒立推跳、连续倒立推跳、上板踏跳推墙等练习。

3.2多采用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

跳马动作是由不同的几个技术环节组成的,技术上比较复杂,加之少年儿童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问不长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要完成好跳马动作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练习和纠正动作技术时,要多采用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以便消除心理障碍,节省体力,集中精力掌握动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然后再与完整动作穿插起来训练。如前手翻动作,可以这样安排训练:(1)2~3步上板踏跳、5~6步上板踏跳、踏跳推墙练习。(2)高垫子(1.0~1.20m)跳倒立、高垫子跳倒立推手躺垫。(3)跳马上做前手翻落地。(4)完整动作练习。

3.3重视落地稳定性训练

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和动作的加难,保持落地稳定性越来越困难,但同时越来越重要,它是决定跳马动作质量和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地稳定性的训练,要从小抓起,严格要求,养成习惯。要采用各种手段专门进行落地稳定的训练。如:弹板挺身、分腿、屈腿跳以及转体跳、前后空翻等;高位置各种跳下,前后空翻和前手翻等练习,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落地动作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落地稳定的意识。

3.4思想上要重视,安排上要科学跳马动作是一个单一性的动作,但从整体技术来说,它是比较复杂的,教练员在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不仅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上要有保证,而且训练计划、要求、手段都要有细致科学的安排。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体会,采用少量多次训练效果较好,最好是力争每次训练课安排跑马项目的训练。

上一篇: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下一篇:小学生消防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