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2024-10-03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精选14篇)

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一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减负”的指示精神,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2、严格使用国家法定教材,任何人不得订购和帮助推销法定教材外的教学参考书、复习资料、学习用品及其他用品。

3、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通过学校学生搭车收费或向学生摊派课外读物、报刊等。

4、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科学配置课程结构,加强非考试科目的管理,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深入开展教师练功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6、认真执行学校关于作业留、批有关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次数和作业量,并不断改革作业内容,由留书面作业向留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转变。

7、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6小时之内),不准任何教师用放学后、节假日时间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或大面积补课。

8、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生活品位和综合素质。

9、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后不排名次、不张榜公布,并对学生实行多方面内容的等级制评价,决不单纯用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的优劣。

10、全体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使用文明语言,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合法权利

2.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二

一一、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整体上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高中教育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 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部分中小学办学行为不够规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事关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事关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建设的大局。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新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二、明确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 以“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为宗旨,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 工作目标:

按照“省级统筹、政府主导、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督察、严肃问责”的原则, 用3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实现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的目标, 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三、着重解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突出问题

(一)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坚决纠正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 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对走读生不准安排早、晚自习。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小学、初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 高中每天不超过3小时。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2小时以内。

(二) 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 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的现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得挤占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占用学生法定节假日、午间休息和自习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 严禁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学校骨干教师要为学困生义务补课。教辅材料实行“一科一辅”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校、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材料。

(三) 严格规范考试管理。

市、县 (市、区) 教育部门要对初中升学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形式的统一考试加以科学规范, 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行为。要严格规范学校层面考试, 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 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不得以高考、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各种学校、班级的荣誉排名和相关奖惩, 教师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和编排学生座位。

(四) 严格规范招生秩序。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除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体育、艺术等特长生招生可以进行专业技能测试外, 一律不准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市、县 (市、区)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合理调整学区范围, 并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 坚决制止义务教育学校的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中小学校应实施阳光分班合理排座, 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 (好差) 班、实验班、特长班、补习班、奥数班等。

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各普通高中要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规定区域外的学生, 不得违背“三限”政策招收择校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复读班或复读学校, 不得招收复读生。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计划, 各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严禁突破招生人数、招生范围和招生条件。

(五) 严禁炒作中考、高考成绩。

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对外提供教育服务信息的工作, 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考生的成绩、名次及中考、高考录取信息, 或以任何方式炒作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及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情况的信息。各宣传媒体不得宣传炒作学校的升学率、升学考试平均成绩等情况;不得宣传炒作所谓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及“高分学生”等。

(六) 严格规范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取得文化课补习办学许可的培训机构, 课时课量设置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接受者身心健康要求。其他办学机构要严格遵守办学行政许可的规定, 不得擅自扩大办学范围、开展文化课补习。强化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年审。

四四、加快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

(一)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统筹规划, 整体推进;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既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激发学校的活力, 又要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各地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把教学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二)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中小学校要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 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 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 对没有认真执行该规定的学校, 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水平, 坚持师德首位, 推进师风建设, 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广大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会动手动脑。加强教师培训, 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自觉学习、主动提高,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要严把教师入口, 完善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调整教职工编制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 确保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四) 深化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革高校招生办法,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从2014年起, 取消奥赛、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逐步探索在部分高职院校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开展免试注册入学试点。

(五)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发展性、全面性、激励性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办法,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教育工作。在完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以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等为主要指标的学校、区域性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六) 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设施设备, 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积极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开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体育、艺术教育等场所, 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注重优化家庭教育, 办好家长学校, 正确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孩子, 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学习与生活。重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会公益性设施要按规定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每月一日到校外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五五、着力加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机制建设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 加强工作指导, 强化各项工作落实, 把事关学生成长的各项教育工作办实、办好。

(二) 完善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组织部门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情况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 规范新闻媒体采访行为, 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和报道。纠风监察部门要监督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工商部门要依法规范教育类咨询公司的经营行为, 对超范围经营的, 依法进行查处。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办学机构和非法中介, 对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研究提出区域整体推进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认真排查和解决突出问题。各中小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以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重点, 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 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 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

(三) 严格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督导评估机制。各地要将规范办学行为和学业负担监测列入基础教育强县 (市、区) 建设、教育督导、学校考核和行风评议的指标体系中, 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对各地在规范办学行为中出现的负面影响较大的违规事件, 在基础教育强县 (市、区) 建设评比中, 实行“一票否决”。健全督学责任区制度, 强化监管, 建立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相结合的督导检查机制。督导结果和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情况要及时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布, 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四) 开展专项整治, 形成治理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联合组织开展规范办学的专项整治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 围绕当地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阶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要充分发挥纠风监察、物价、审计、财政和新闻出版等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形成统一部署、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 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五) 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强化执法监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规范办学行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分级管理, 分工负责。对出现违规行为的部门、学校、教师及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主管部门要依法责令改正, 并对直接责任人实施严格责任追究, 给予解聘、取消晋级和评先资格等处罚, 或给予行政处分。

3.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有效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家曾先后多次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或规定,然而,年复一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但没减下来,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从初中数学学科来看,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如何走出题海的困扰,做到减负不减质?我认为应从数学作业入手,做足课堂工夫,布置有效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减负工作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不仅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无效作业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把学生从大量无效、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减轻初中数学作业负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合理的、有价值的作业能够正面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设计的题目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完成,学生是否乐意完成等因素。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后,我给学生出了五道作业题:

搜集下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

(1)全班同学中姓氏人数分布情况;

(2)全班同学中订阅杂志数量情况;

(3)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种球类运动的人数;

(4)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的人数;

(5)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科目的人数。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题,组员通力合作,完成此项作业。具体要求:作业中要写清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同时各组都根据调查情况,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如在第五题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每一科的学习,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等等。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从多种不同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让学生情绪体验强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之前,我组织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愿结组。作业布置下来后,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采用的调查形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日里最胆小的女生在组长带领下去采访商场的经理,俨然一个小记者的形象;调查报告做得非常精美,PPT中插入影音文件;报告会上的讲解形象、透彻,涉及的问题也在调查中得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此项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颇多的收益,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在“玩”中做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对孩子们的诱惑同样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要想控制他们上网很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经常设计一些查文献资料的作业,如数学家的故事等。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画图可以用几何画板,并要求学生用PPT完成,课堂上还要请一些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点评。这种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玩电脑的愿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全面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认真、全面、艺术地批改作业,既能起到使师生及时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又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做作业所获得的快感和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评语的激励作用更强,下面是我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的一段话:

“回想起最初那段写数学日记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和郁闷

啊!可是仔细一想也是值得的。以前没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而然就把它带到了试卷上,所以致使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写数学日记后,期中、期末考试最起码都能及格了。数学日记能把我不会的知识引出来,并且能成功地解决。还能督促我每天复习,总结每天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和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能通过数学日记和老师沟通,以获得释放,并且数学日记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写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还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工具。”看得出,老师在数学日记中的评语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1(1).

[2]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4.浅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篇四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它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需要;是巩固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增强我国在下个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更是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呢?是每位教师面临着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此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减负增效是要寻求最高的课堂效益,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用最少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用课堂的最多收益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奋斗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学习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真正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负增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学生,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广泛地使用电化教学增强直观性,更好地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和长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主要手段。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激增,信息飞涨的当今时代,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校内学到“完备”的知识,更何况学过的知识还要发展和丰富。这就需要掌握“捕鱼”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形成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这样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减负“工作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师而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实施“减负”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育人的活动中,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其次加强学习、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传统的知识结构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从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减负”工作,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不断的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科学知识及

5.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在落实 篇五

(社情民意)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个话题说了很多年,政府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包括学生上学不许早于几点,下午几点必须离开学校,做了很多细致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即使是这样,孩子的负担不仅没有减,反而加重了。

根据对周围一些中小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负担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业时间过长。中小学生在校每天6-9节课,回家后要用1-4小时来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2、假日补课现象依然盛行。虽然学校已经严禁假日补课,但生怕孩子落伍,家长主动给孩子在社会上报补课班,已成为通常的做法。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3、书包过重。目前,学生课程类别多,铜版纸精装书本多,学生的书包重达3-5公斤。

4、睡眠严重不足。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从初一到高二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从8.1小时下降为7.1小时。实际上,中高考的学生睡眠更少。

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看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其实根源在于社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就业竞争导致升学竞争。从社会角度来看,目前的教育规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有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也存在着某些缺陷,而学历因素在我 1

国就业竞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剧了升学的竞争,因此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二是文凭强于水平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中深深扎根。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学历。加重了学生的竞争,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每个家长都担心,如果学校减负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减负成绩上不去,将来想上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大事,即使学校给减了,家长也让孩子到社会上上各种各样的班。

三是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存在误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的立身之本。但由于现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质量就被简化成教学质量,进而再被简化成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当社会基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的优劣时,学校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必然会以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教师当然不会对学生的分数掉以轻心。而对于分数过分重视的结果,使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

四是基础教育教材设计难度过大。我们的基础学科在理论上的要求与国外的基础教育相比,难度大得多。因此,名目繁多的课程、考试、作业、补习、竞赛使学生的身心承受

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特别是数学、物理的难度太大,很多的孩子学起来相当困难。

五是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对学校管理不严,造成了双休日、节假日补课现象屡禁不止。有重点中学背景的培训学校和社会机构过多过滥,过于自由化,什么班都敢办,什么话都敢说,没有人管,搅乱了学生了家长的心,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扰乱了招生秩序。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治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第二,深入教育改革,对各类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结构、内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难度,使之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第三,严格学校管理,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加强政府督导,对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进行补课的学校进行严肃处理。第四,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第五,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宣传和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梁宁电话:***

6.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六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定

1、严格按照连云港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育教学效益年的 实施方案去执行。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学科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让学生“乐学”。

3、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劳动和各种集体教育活动时间。

4、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5、各科教学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不得任意增加教学内容,额外提高教学要求。运用学校管理职能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及各项活动时量分配,协调好学科与活动的发展关系。

6、精心设计作业,讲究训练效率。班主任负责协调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一年级上学期原则上不布置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三十分钟,四、五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四十五分钟。

7、各科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8、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坚持抵制各种形式的竞赛和统考,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9、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定期组织田径、书画、歌咏、小制作等传统比赛活动。

10、建立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整合一致的教育合力。

欢墩镇伟诚小学

7.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七

关键词:过重课业负担;起点困境;过程困境;结果困境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1954年国家就曾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指示》。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亦可发现,自1955年起,教育界就开始热议学生过重负担问题。时至今日已近60个年头,该问题似乎非但未有所减轻,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专节强调了要实现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中国政府网2011年1月12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其中的三项基础教育试点任务就包括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1]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一般,对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倾注如此多的关注。但是,我们不禁要追问,究竟为何减负始终难见实效?减负之路何以如此艰难?这正是本文所试图去探索的问题。

一、起点困境: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认定标准难以制定

要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首先需要理解何谓过重课业负担,否则概念的混乱会引起策略的偏颇。其次,需要明晰过重课业负担的认定标准问题。

负担,即“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2]据此,我们可将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理解为,中小学生所承受的过重课业压力或所担当的过重课业责任。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中小学生所有的课业负担都过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音体美之类的副科而言,课时少,且常被语数外等主科所“霸占”,学生这些学科的课业负担显然很轻,或者说基本没有负担。故而我们可以对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作进一步的限定,即“中小学生所承受的过重主科课业压力或所担当的过重主科课业责任”。进一步而言,过重两字又凸显了,我们并不是一贯的反对课业负担,而是反对过重的课业负担。因为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看,“压力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倒置的‘U’形曲线。学习负担也同样,要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并且尽量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一定负担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负担就没有质量”。[3]另一方面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有学者指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只要是劳动就必定意味着吃苦,甚至意味着受苦受难。没有任何一种使教育和学习愉悦化的努力,能够使学生在根本上摆脱学习的劳动本质,和学习所应承受的苦痛”。[4]可见,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究竟多少的负担是适度的,多少的负担就是过重的呢?其中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就课业负担本身而言,它有主观和客观之分。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涉及到学生的主观体验,这样的负担体验会受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负担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课业负担,有些学生觉得难以承受,有些学生则觉得负担较轻,所以笼统地来谈减负是没有针对性的。譬如就放弃学习的学生而言,无论课业多重,对其来说都没有负担。对这部分学生我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减负,而是怎样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兴趣,主动承担起课业负担,或可相对称之为“增负”。这就意味着,对于主观负担而言,我们无法制定出具体的标准来直接衡量其是否过重。

那么我们在减负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如何判断学生学业负担是否过重的呢?这从学者们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有学者认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有:在校时间过长、上课时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5]浙江省出台规定,与校长约法六章,即严格开设课程、控制作业量、规范考试管理、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规范招生。力图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6]由此可见,人们主要是从外部的一些客观事实来判断学生的负担是否过重,如某校天天上晚自习,假日补课,频繁考试,学生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我们就由此判定该校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就是说无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的愿望等如何有差异,只要存在上述的这些客观情况,我们就判定学生承受了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的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确实存在着“不涉及课业承载者的感受和态度的负担……不需要从它与儿童发生实际关系,也不从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看,就能够加以鉴定的”。[7]然而,这样的判定标准显然是不全面的。可以说个体的主观负担感是异质性的,而标准则是面向全体具有同质性的,两者本来就存在着矛盾,要想在其中找到契合点非常困难。事实上,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主观负担感差异外,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来源也是多样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时间长、书包重量重等这些容易测量的因素,也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差等难以测量的因素,对于这方面原因所造成的负担,我们以何种标准去评定?

综上,我们会发现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认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准确的标准往往将减负工作带入歧途,使人们觉得似乎减少学生在课业上面所花的时间就能实现减负。

二、过程困境: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与教师的自主难以取得平衡

应该来说,减负并不是教师们自主发起的,而是教育外部系统对教育的一种干涉。莎伦·康利(Sharon Conley)和纳菲塔利·格拉斯曼(Naftaly Glasman)的研究揭示,当教育外部人员,如教育行政部门认为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往往强调对教育活动进行干预,强调问责制。而作为对此的回应,教师们更强调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强调自己对自己事业的控制。[8]我国的减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如有官员指出要加大检查力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督导机构要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专项督导机制……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与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多元监督体制,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要在限期整改的同时,适时将检查结果在媒体上公布。”[9]与此相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界往往强调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减负工作中的重要性。

客观而言,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制度确有它的重要性,但是对其作用过于强调却是有危害的。首先,这可能导致一种错觉,好像是行政部门非常想减负,但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就是不愿意让孩子们轻松,就是要用过量的课业来控制孩子,这最终将减负问题简单化了。其实在学校,承受过重负担的又何止是学生,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难道不会给教师也带来过重的工作负担吗?伴随着学生过多的课时、过多的作业、过长的在校时间而来的是教师需要上更多的课,批改更多的作业,呆在学校更长的时间。人大多是趋利避苦的,教师作为具备成熟自主性的人为什么愿意承受(或者即使不愿意也被迫需要承受)更多的负担?显然背后的原因很多。理清这些原因,才能从教育活动本身提出切实有效的减负策略,而不是强调从外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干预。

其次,过度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还会降低教师的自主性,使其将减负视作上级下派的任务,而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举措。行政部门所能监督的往往只是前文所言的在校时间、假期补课等等可量化的负担,而对于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由教师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其他负担则是难以监督的。要想在学校层次真正解决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问题,需要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使教师们在主观上有减负的愿望,客观上有探索减负路径的行动。

最后,教育行政部门本身其实也是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者指出,作为决策者的政府,面对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鉴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实行倾斜性的财政政策和重点学校制度来集中力量发展基础教育,于是重点校制度随之而来。而现实中重点校是根据学生的分数来录取学生的,这就使得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10]也就是说,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喜爱升学率高的重点学校,无形中鼓励学校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监督学校,使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矛盾之处显而易见。以往很多减负工作都由此导致收效甚微。

然而,若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监督,又有谁能保证学校可以切实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当今考分至上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外部的强制措施,仅依靠教师的自主性,显然难以实现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减轻。这样,我们又面临着政府控制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平衡的问题。政府干预过多会损害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干预过少又难以保证减负的实现,那么在政府干预和教师自主性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是在减负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三、结果困境:减负不一定能提质、提质不一定能减负

减负之所以始终不能完全实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课业负担的一个假设,即课业负担越重,学生的成绩越可能更好。中国有句俗语云“笨鸟先飞”,在教师中也广为流传着“题海战术虽然不科学,但确实有效”的观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学生都相信投入越多的时间,就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也就出现“谁减负谁倒霉”这种说法,出现学校减负家长抗议,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等种种“怪”现象。尽管有研究者发现:“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学生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如教师布置作业时间,四年级以一小时左右,七年级以两小时左右为好。但是超过了一定界限之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急剧下降。”[11]但是这样的研究还是难以转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

一般而言,减负是与提质联系在一起的,提质是减负的一项重要策略。但是通常减负所能为人们直接感知的是一些可测量的东西,如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减少考试次数,不搞竞赛等,这些因素是可以清晰感知到的,所以只要措施到位,人们立马可以感受出其中效果。而提质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那么在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等显性负担得到控制,和教育质量得到切实提升的中间就会产生一个真空期,此时人们,尤其是家长往往只能看到学生学习轻松了,却难以感受到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质疑减负的有效性。

进一步来说,对减负所产生的结果,人们难以做出估算。学生的一些显性负担减轻以后,学生成绩是否会下降,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经过精密的实验研究恐怕没人能回答。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减负导致学生成绩下降,那么无论谁,包括学生可能都不欢迎减负。换句话说,减负是有风险的。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往往采取保守的姿态,即走老路子。教师在面对减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时,往往会回到自己通常的教学轨道。虽然旧的一套以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来提高成绩的做法未必科学,但继续如此至少不会使学生的现状退步。对于家长而言,亦是如此,减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家长们担心学校的种种减负措施会降低自己孩子的成绩,因而即使学校作出了种种调整,家长也会想方设法把丢掉的负担再为孩子找回来。

另一方面,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将减轻负担和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统一起来。素质教育是高素质教师进行的教育,必须把减负的着力点放在动员广大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上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促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动作用。”[12]这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即提高教育质量,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应该来说,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学得更为轻松、更有兴趣可以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譬如,教育质量提升了,学生可能只需要从前一半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先前的成绩。但是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教师或家长仍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现在学生用半个小时就能达到之前一个小时的程度,那么如果将节省下的半小时也用于学习,效果岂不是更好?可见,减负与提质未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减负结果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难以将减负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曹静.回望中国教育2011[J].民办教育新观察,2011(12):50-72.

[2]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26.

[3]何扬勇,仲玉英.走出“减负”的误区——关于“减负”的辩证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15-117.

[4]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5.

[5]扈中平.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辩证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2(6):13-15.

[6]刘希平.省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认识与举措[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2,18.

[7]山子.“过重课业负担”的概念分析及问题求解[J].基础教育,2011(5):27-33.

[8]Sharon Conley,Naftaly S.Glasman.Fear,the School Organization,and Teacher Evaluation[J].Educational Policy,2008,22(1):63-85.

[9]严隽琪.以学生为主,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B):1-2.

[10]程龙衣,魏永莉.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多主体利益博弈探因[J].现代教育论丛,2010(2):42-46.

[11]陶西平.实现课业负担的有效减轻[J].中小学管理,2010(3):57.

[12]汤林春,傅禄建.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12):32-36.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8.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书 篇八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保护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结合本校实际,特与各任课教师签订此责任书。

1、不得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的名次。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考试,禁止举行期末学科考试以外的任何学科考试或变相的学科考试。

2、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精讲精练,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内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

3、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按学业程度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不超过30分钟,不得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严禁以任何形式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

4、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任课教师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并要按时放学。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保证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

5、严禁利用体育、艺术、品德等课程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严格控制练习资料。严禁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进入校园。

6、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减轻强加在学生头上过重的学业负担,端正儿女的成才观,配合学校共同抚育孩子走适合自己健康成长的路。

7、如有违反以上规定者,将按省市县有关“减负”意见严肃查处。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任课教师签字:

曲沟镇西曲小学

9.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计划 篇九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下发的“关于减轻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把减负工作做为学校一项长久工作,常抓不懈,努力从思想认识及实际行动上落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落实课程计划。

按规定落实初中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要求课程。学校没有因增加考试科目课时,而减少或挤占非考试科目现象。本学年度增加了自习课数量。每周初中三个年级有3―5节自习课,使学生在校有更多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用于消化课堂知识,自主学习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 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除毕业年级适量增加补课外,非毕业年级不组织任何补习班,提高班,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控制学生离校时间。每周学生有两节体育课,每天保证学生两操时间,且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

3. 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监督执行。

(1)、把自习课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来写当天作业。由于自习课的增加,老师比上学年授课时间相对减少,就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实践新课程,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找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坚持领导随机听课制度。

(2)、控制作业总量,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还要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控制作业总量。作业要分出层次,有必作和选作。年级组长负责检查各科作业量,当总量过多时,组长有权协调,帮助老师纠正。

(3)、正确使用好补充教材。原则上,各年级只使用市教研室下发的质量监测及区检测卷,不再订其他检测、评估试卷。老师自己可买教辅材料,精选后印发给学生使用,不准使用成套原题。

(4)、控制考试监测。平时随堂测验,要求教师把握水平考试原则,按照课程标准或教材要求编制试题,不出偏题、怪题,不给学生排队。控制学科竞赛,学校不组织非毕业年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违规办各类学科辅导班。

4、严格执行“一费制”,教师不随意给学生订制教辅材料。学校拿出一定经费补充各年级用于教师买参考资料及对学生的各类单项奖励。

5、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情况,并不定期找学生访谈。每学期检查两次老师执行措施情况,

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学校要求为标准,以保持区级文明单位称号为目标,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提高师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不断提升学校创建工作的内涵,把学校办成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育人场所,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二、工作目标

保持区级“文明单位”的称号,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三、工作内容

1、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成立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书记任组长,其它成员分工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有序。同时,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文明创建的广度,做到“三全”:即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2、推行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认真开展校务公开工作,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3、加强师德建设,突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工的服务意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全体教师签约“教师师德服务承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全方位开展“达标创优”、“主题教育”、“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多形式多层面继续进行“三个代表”及十六大精神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社会公德、教师职业道德和文明常识教育,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4、丰富活动,提高文明创建的内涵。学校将把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师生中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校园”的`评选等活动。同时,以节日文化活动为手段,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励斗志。

5、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研教改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精神文明建设收到实效。

6、加强后勤管理,强化卫生意识、绿化意识,确保校园清新洁净;优化校园硬件建设,投入物力财力充实各类办公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安全保卫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积极营造“走廊文化”和“橱窗文化”;积极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积极落实文明学生评比活动;积极开展校园教师形象工程建设,努力创设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8、开展好文明共建活动。充分利用城南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区;充分利用各共建单位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德育活动和拓展性课程的研究,让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10.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十

因此,如何减轻高中生过重的数学课业负担是“减负”的关键.为此,我在任教的班级大胆进行教改探索,逐步推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举措.现将一些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一、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

教学中发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那么,怎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呢?主要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可以提高学习的高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如在关键知识点处深入细致地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需要及时提问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与思考,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学期我在班上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中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时,我首先让两个家长在银行工作的学生回去咨询他们的家长,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最后我再做补充总结.对于这样的课堂,不管是讲解的学生还是听课的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期中考试之后,我在班上成立了若干学习兴趣小组(学生自发成立),每个小组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讨论效果,而且还可以把这种讨论带到课下,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进行当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学好数学必须要多动手、多练习,因此,数学课堂上的随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合理设计课后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大量重复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反感心理,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可见,适当的作业是需要的,当然作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抓住知识的关键所在布置作业,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而非增加数量.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以使用活页作业,并对活页作业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教师在出活页作业的时候,事先都会认真考虑、反复分析研究,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要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仔细体会,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障

学习负担重也与学生会学的能力差密切相关,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轻学习负担的重要保障.

可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知道推导过程和解题过程,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通过思考得到成功的愉快.二是训练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我给部分学生制订了上课、自习、作业、复习、作息五个方面的优良习惯要求,并通过严格、有序、反复训练和强化学生落实,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经过时间的检验、事实的证明此法效果不错.三是指导学法,促进转化,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为了吸收好的学习方法,我利用班会课时间,从特优班请来了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班上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同时,在班内也不断地进行学习方法探讨和研究.使学生逐步通晓学习门径,掌握科学的方法.

1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十一

德化八中子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闽教综【2010】60号)的文件要求,我县承担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项目。遵照德化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教〔2011〕98号)、《德化县教育局关于扎实推进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革试点项目的工作制度》(德教〔2011〕120号)的文件要求和全县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我校承担了本总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为更好的完成本子课题的研究,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参加的课题领导组,筹划部署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着手研究普通高中学困生的各方面问题,对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减少其学习困难程度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薄弱高中大面积提高高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生源,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和办学效应。今后五年内,我校将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重点科研项目,全力以赴组织实施,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我建构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

3、教育学理论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5、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因),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外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钟启泉等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阐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师”。斯蒂文思(1912)、弗洛伊德(1966)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描述好教师品质的词依次为: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赖安(Ryan,D.,1960)和他的同事们也做了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一个教师的得分越是靠近每一因素肯定的一端,那么他就比其他靠近否定一端教师的教学“更有效”。

3、“过重的学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在培养有效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转变中小学课堂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的学习策略、新的教育方式,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带出新的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困生”的定义: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相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四、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德化县教育局“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总课题提出的目标:以“增效”促“减负”、以是否减负和减负的多少来检验“增效”的效果的评价观,形成“增效减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为此确立本子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减少其学习困难程度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薄弱高中大面积提高高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学困生评价机制,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生源,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和办学效应,最终实现“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总课题“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困生”的形成一般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不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更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究性深刻的工程。无论是“学困生”的类型、成因,还是教育对策,都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为此,我校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则,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三个研究重点,并具体分解为以下研究内容:

⑴ “学困生”的类型以及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形式; ⑵ “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作用;

⑶ “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的影响; ⑷ 不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预防; ⑸ 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⑹ 对“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纠正; ⑺ 对“学困生”不良心理的矫治;

⑻ 对“学困生”教育艺术的探索与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

六、实验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筹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式工,确定研究内容。

(2)开题论证,修改方案;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听课,参观考察,邀请名师授课。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5年12月)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

(1)学习有关文件领会其文件精神,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调查学困生的实况,研究学困生的成因。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举行开题报告会,对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思想总动员和部署各阶段研究工作重点。

(3)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研究,确定“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高效课的基本要素”。

(4)开展关于学困生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的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案例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实验。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0月)

迎接课题中期检查,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新的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开展课题结题检查,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组织优秀课题及课题优秀教师、教学设计评选,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课题领导组 组长:黄春生

副组长:李火星 陈能旺 李克胜 林维海

成员:曾志洪 徐征飞 林修读 连荣弼 章学城 曾宪东 叶志强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火星

副组长:李克胜 曾志洪 徐征飞 郑爱群

成员:连荣弼 徐云庆 陈敦继 张丽婷 林春吉 方章颜 徐英勇 陈新掌 林德明 李玉花 赖礼栋 谢建丽 林文良 郑志强 李湘琳 陈振兴 张世伟

苏辉明

方爱玉

(二)课题实施要求

1、根据学校子课题的申报内容认真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学困生转化目标,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保障机制,确保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和顺利实施。

2、认真开展以帮助学困生提高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江苏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从课堂内外、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得到解决普通高中学困生问题的方法。

3、认真收集和整理资料,树立典型,加强总结,形成经验并提升为理论。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经费保障。争取教育局专项研究经费划拨,本校自筹资金5000元。

2、师资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成教学科研队伍,开展课题研究。

3、政策保障。

(1)建立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保障各种活动的开展有措施、有方法、有途径、有成效。建立教研成效评估机制、教研成果奖励机制、学生课业负担评估机制等,促进课题研究走向深化。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出成效,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大多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我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德化八中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及《德化八中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方案》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为教育科研提供人员、物质和经费保障。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情况及成效纳入教师评价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12.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十二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够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现实,把长期背离正确发展轨道的不正常教育行为扳回到教育方针要求上来。本着为国家、民族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事业心,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观、质量观去主导学校的教育实践,使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造就人才的摇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课程计划、教育配置、内容讲授到质量考评、学校管理、教育督导,都需时刻把握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把学校教育质量的追求放在全面提高的基点上。全面相对于片面而言,全面提高就不是单方面或某个方面的提高,而是教育方针要求的各个方面都提高;全面提高就不是 “ 应试教育 ” 所追求的应试能力的单方面提高或仅仅是升学率的提高,而是知识、技能、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和入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各项指标的全面提高。“ 两全 ” 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基本要求。

为从制度上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浙江省教育部门提出,将“减负”工作情况与对学校评估,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挂钩。(9月25日新华网)

这一制度设计好不好?回答是肯定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实施。这些年来,为了“减负”,各地采取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措施,诸如限定书包重量、控制作业数量、严禁有偿补课、违者取消评优升级,等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令人遗憾的是,往往收效甚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答曰:执行不力,处置不严也。

有些地方不是没有建立“减负”巡查制度,也不是没有将“减负”制度、教学活动安排等上墙。但往往是做做样子,应付应付上级而已,据说一些学校备有对内对外两套课程表,这就是典型的例证。不说别的,现在利用假期补课不仅面广量大,全面开花,而且改在家庭开小班,哪能组织这么多相应人员天天进行巡查?至于设置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电子信箱,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也大都是一厢情愿,事实上家长要求补课的不在少数,在这种氛围下,究竟谁来监督“减负”?没有足够的依据,又怎样进行评估考核?

说得不客气,一些地方的“减负”制度仅是只打雷不下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致使一些校长、教师看出了制度的软肋,故习以为常,我行我素。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真正

加重学生负担而被处理的校长、教师恐怕还没有,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相反,倒是那些为增负“加班加点”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受到鼓励和表彰。

我觉得,“减负”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源头问题抓不好,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必要的改革措施不到位,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落实。

不是说制度建设可有可无,也不是要给浙江教育部门泼冷水。愚以为,制度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否则就等于一纸空文。凡制度一经制定,就要广泛深入宣传,形成共识,使之变为人们的自觉的行动;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实施,加强监管,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如果睁一眼闭一眼,以至使制度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摆设,那么,有制度比没有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则更坏!

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问题,尽管有其外受者,实际上多年来遭受到的是种无可奈何部的表现形式、外部的成因、外部管理的程度的压抑体验,其中不乏有识之士的困惑和对及策略调控等条件因素,但同时更有其复杂宽松课业的渴望,这就像蕴涵了巨大潜力的的内部规定性。“减负”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社会群体,需要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一样。从是否改变了其内在的根据,在于学生是否真这层意义来看,从上到下的“减负”决策,是一正体验到学习的宽松、幸福、充实,养成富于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精创新、敢于进取的内在品质。基于这一认识,神中某些深厚积淀认识的、因而是具有某种本文拟就“减负”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刚性效果的策略。追问作些肤浅辨析,希望就其内在机制寻些3.它在一定程度上宽松了素质教育和启示。创新教育的实施环境。这主要表现在时间和

13.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 篇十三

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及重点检查的内容和各项要求,将我镇一年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文件精神及对各校进行检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有较科学、具体的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的考核细则,有评价师资、师德的考评标准,从而科学、全面地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有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手册,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不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的名次,每年年底组织考核评估。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首先按照省、市具体的课程计划规定安排课程,中心校对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下发各校。做到不准随意增减课时,不准随意增减科目,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规定各学科的考试次数,不按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队和分类编班。学校基本做到不组织学生订购或向学生推荐各类应试辅导材料。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竞赛,小学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统测,其他科学校组织抽测。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按规定实行等级制。我们也不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第三是为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状况,适当增加些文体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从活动上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认真贯彻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减负”的通知精神,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规定各校小学生冬季上午不得早于7时50到校,夏季不早于7时30分,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全区各校都按规定执行这一作息时间。真正把更多的休息时间还给学生或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一小时。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批改质量。不给学生布置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帮助,有具体的帮教措施,学校能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塑造良好师德风范。在校内开展“一帮一”大手牵小手活动,要求学校的每位教师伸出自己热情的手关爱和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做到减负不减效,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我镇有很多发扬无私奉献神的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帮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4.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篇十四

辽宁省在2012年2月27日出台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沈阳市在3月16日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会议,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并印制了《沈阳市规范中小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其中对于中小学校有以下几个数量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省定课程计划

1、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2、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月一天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时间。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3、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不上早、晚自习。

城市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冬季不早于7:50,夏季不早于7:30;放学时间冬季不晚于17:30(小学不晚于17:00),夏季不晚于18:00(小学不晚于17:30)。

4、住宿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生不超过8小时,初中生不超过9小时,高中生不超过11小时。

三、严格控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量

5、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5小时、2小时以内。

上一篇:高中校团委工作计划下一篇:ercp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