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工匠精神演讲稿(15篇)
1.身边的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一
工匠精神
——15汽营1班 高嘉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师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鲁班精神是想要告诉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徳技双馨,要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更要怀揣技能强国和民族复兴的梦想,成为一名能工巧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片名叫《大国工匠》。纪录片以“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工匠师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工程为火箭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在载人潜水器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制造了火箭惯性导航系统加速度感应计的李峰,还有高铁研磨师宁许展。
其中,李峰这位工匠师令我记忆尤其的深刻。他20岁就被分配为铣工,一干就是26年。在这26年里李峰用他那一双看似慢条斯理却又精巧灵活的双手,一面拨轮,一面按刀,以无穷的耐心磨下去。。。因为这个部件里的其中一个零件的加工对工匠师的要求十分的苛刻,如果这个零件有1微米的误差,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火箭偏离轨道几公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为了吧零件的误差尽可能的减到最小,他一直用比一般标准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有一次,生产的零件存在5微米的误差,他就不断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最终才发现问题是出现在加工刀上。于是李峰在200倍的显微镜下用机器都无法媲美的精湛手艺修复了道具,重新加工出新的零件,使得火箭的发射运行更加的准确,获得了成功。这个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坚持不懈,要把每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这修炼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了冷嘲热讽,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现在我们学的是汽车营销与维修,虽然专业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服务顾客,我们应当把顾客的需求当作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同时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要求去吧每一个工作做的更好。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大国工匠留给了我们财富,我们更应该牢牢记住:“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因为我们是教职学子,我们有崇高的理想,我们要徳技双馨,要扬帆起航,我们肩负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我们怀揣技能强国民族复兴的梦想,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2.践行“工匠精神” 争做大国工匠 篇二
建筑行业质量“三个特点”决定工匠精神的特质
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建筑行业的质量特点。我们认为,建筑行业的质量有三个特点。
一是建筑产品具有隐蔽性。我们看到的建筑物,都是最后装饰的效果和外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基坑挖完就要埋掉,坚固的桩基也埋在地下看不见,钢筋绑完后又打上了混凝土,钢筋也看不到,等装修完之后混凝土也看不到了。但实际上这些构成了建筑物的骨架和寿命,是它的核心质量。
二是建筑产品在国家和个人财产中所占的比重大。比如,对国家而言,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占国家财政的比重很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要盖大厂房,所需经费占该企业财产的比重也很大;对个人而言,一个人买房大多需要花半生的积蓄,或者还要贷款,分量之重更毋庸赘言。
三是建筑产品是多学科的产物。在当今社会,建筑学是集物理、化学、信息科学、人文、艺术、环保等于一身的交叉学科,是集大成者,既要传承历史的沉淀,又要面向未来。它是凝固的艺术、流动的音乐。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看的是文字记载和历史建筑物,有历史的城市,实际上是从建筑来看的。我们这个行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都很大。
从建筑行业质量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不能对社会负责任、不能对生命负责任、不能对财产负责任的人,是不配做这个行业的;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专业素养的团队,是不能做这个行业的。这实际上也揭示了建筑行业工匠精神所应具备的品质。
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
中建一局所培育和践行的工匠精神,不是说需要一大批拿着泥瓦刀和锤子凿子的匠人,而是需要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和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建造全过程中渗透“匠心”和服务。基于这点判断及行业质量特点,我们认为,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业主的合约要求、潜在要求、表象要求,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合格产品。这是底线,是必须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基本功。
第二重境界是有“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满足顾客梦想之需求”的专业实现能力。这是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和不切实际的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追求技术实现的无限可能。比如,我们在深圳建了教科书上没有讲授过的平安金融中心600米超高层,做了1 000米的泵送实验,承建了几乎所有的超洁净电子厂房;我们用“逆作法施工”建造的俄罗斯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让这座300多年历史的欧洲古城有了地下空间,改写了彼得堡的建造史。这些都是专业实现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追求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境界。
第三重境界是有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即墨蓝色新区项目模式,把政府方、投资方、建设方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集投资、设计、施工、营运于一身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了供应侧服务能力。这种能力的立足点在于第一重和第二重境界,因为我们做工程,是以赢得社会赞誉和认可为前提的。客户选择我们,是对我们做人和做事体现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
“5.5精品工程生产线”集中体现建筑行业工匠精神
中建一局目前在施的工程项目有808个,施工面积1.3亿平方米,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和俄罗斯、德国、赤道几内亚、科威特等国家。我们提出,无论工程在什么地方、规模多大、类型如何,都要坚守这样的质量底线——最差的也要做到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我们按照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首创了“5.5精品工程生产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5.5的前一个5是“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管控、阶段考核、继续改进”5个步骤。目标管理,就是明确客户需求,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精品策划,就是把对过程品质的理解转化为施工计划,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过程控制,就是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保证其精品再交给下一道工序。阶段考核和持续改进,就是PDCAS循环(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Study培训)。我们运用于管理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整个循环的过程就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从业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5.5的后一个5是“人力资源、劳务管理、科技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管理”5个平台。真正体现企业实力和时代特征的是这5个平台,是对5个步骤的有力支撑。我们能做到的深度、高度、跨度,包括智能建筑等,都能在平台里体现出来。
这两个5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一座座精品建筑。有了这条生产线,就能保证工程质量,就能保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建设时间跨越30年的国贸一、二、三期,长安街上的26座建筑、以“水立方”为代表的8座奥运场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津塔等,这些地标性建筑都是“5.5精品工程生产线”的产品,体现了中建一局践行的“工匠精神”。
建筑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当下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建一局提出了“1135战略体系”。第一个“1”就是明确1个目标,即成为中国建筑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成为“全球工程总承包商的第一品牌”。第2个“1”是“品牌兴企”战略,从产品美誉、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人才队伍4个维度打造品牌,从产品实物质量和生产产品的过程来体现“工匠精神”。秉承这一战略体系,中建一局将以获得中国质量奖为新起点,继续坚守和践行工匠精神,争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先锋,成为建筑行业的“大国工匠”。
(责任编辑:郝幸田)
3.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三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深粮物业公明管理处的何志梁。为什么要培养“工匠精神”?北京青年报有一篇专栏文章《忽视工匠精神,就只能全球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背后的逻辑和原因。今天重拾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革新换面的决心,代表着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匠心激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所谓工匠精神,一是要热爱你所做的事,二是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地去做每一件事。我们做精细化物业,首要就要夯实基础服务。粗放式的物业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业主日益挑剔的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就必须从精细化做起,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基础管理水平。
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要为重塑工匠精神创造条件和氛围。加强员工培训,不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管理者,只有自己专业,培训好员工上岗,在岗位上实现对标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就会凸显专业。只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才能产生精细的服务。工匠精神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对产品和服务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
从公司的实际状况来看,物业管理之所以没有真正的做到质价相符,没有做到真正的让客户尊重和感动,除了本身行业发展的瓶颈及人员的素质制约外,其核心问题是我们缺少敬畏的心和“工匠精神”。从自身角度看来,应该做到:夯实工作基础,端正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熟悉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把日常工作精细、做精、做完美;每日巡查监督,做到熟悉园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加强厂房的巡查,维护日常生产秩序,保证园区安全。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千头万绪,难免有所纰漏,当别人给你指出问题的时候,你应该虚心求教,认真改进。
4.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四
先是趴下,脸几乎贴到钢轨上,目测水平度;在关键处,用轨尺量水平、轨距;往前行进时,用长柄检查锤敲击钢轨和固定钢轨的每一个扣件……
繁忙的襄渝铁路,每7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旅客不会注意到,这些汗流浃背的养路工,有人身怀绝技;更难想到的是,旅途的安全和舒适,有赖于他们的技能和汗水。
耳目神技,让40余万零件万无一失
有这样一幅照片:铁路工人身体几乎趴在道床,耳朵贴近乌亮的钢轨,目视前方,凝神静气。人们都以为,那是用耳朵在“听”铁路,其实不对。“那是看,是眼睛目测钢轨的平滑度,因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贴到钢轨上了,别人误以为是用耳朵在听。”王庭虎笑着说。
不过王庭虎确实可以用耳朵听出钢轨的毫发裂纹。他给记者现场演示:找到钢轨接头处――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蹲下,检查锤敲下去,“梆……”同时松开手柄,感觉锤的弹跳和钢轨的回声。看到记者一脸茫然,王庭虎解释说:“这就是好钢轨,回音响亮、持续,弹跳长而均匀;如果表面有裂纹,或者内部有伤,声音发木,弹跳短而不匀。”他告诉记者,用检查锤敲扣件,都是一样的道理。
去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这把小锤,在巡道中“听”出了一处道岔尖轨的细如发丝的裂纹。“道岔尖轨,位置很关键,如果断裂,列车过来会出大事故。”巴山工务车间书记魏尚宪说。
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别厉害,趴下身子目测钢轨的水平度、弯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几十米、上百米,毫厘之差都逃不过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测的结果再用轨尺测量确认,几乎没有走过眼。轨距,钢轨内侧的距离,全路以1435mm为基准,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标准是“1435mm±1”。“就是只允许有1毫米的正负误差,这比国家标准严格多少倍的标准,是在基础特别差的山区铁路上实现的。”巴山工务车间主任莫志明说。
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辖的12公里铁道线上,一个来回,“脚数、耳听、目测”44160根枕木上的钢轨、441600颗道钉和扣件,万无一失。
28年来,巡查行走线路等于绕地球3圈多
王庭虎的养路神技不是等闲得来。
襄渝铁路巴山段是该路的最高峰,这里有着全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的区间半径、最大的坡度等“六最”,被称为铁路的“地质博物馆”。
王庭虎1988年来到巴山铁路,赶上了铁路发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时期:钢轨型号从43轨到50轨、60轨,越来越高级;单轨长度从12。5米到25米、跨区间全无缝轨,越来越长;轨枕从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来越大;列车时速从50公里到60公里、140公里,越来越快……每次提升,都对养护的要求越来越精准。
“巴山铁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纪录,凭什么?招术就是巴山精神,它培养了12个省部劳模、百名各级先进,全国劳模王庭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像道钉一样扎根巴山28年,做了的工长。”西铁局安康工务段书记谭宗林告诉记者。
大巴山2号隧道,是巴山铁路的“最短板”,渗水、翻浆不断,病害闻名于全国,只好限定时速15公里。可是王庭虎接过师父的接力棒,长期调养,现在已将这个卡脖子隧道的列车通过时速提高到90公里。“被判死刑的隧道”变成了优质隧道。
有人算过,王庭虎巡查线路,每巡查一遍弯腰1.1万次、记录1.1万个数据、检查几十万个道钉和扣件,28年来,这些重复动作都是天文数字。其中,仅行走的线路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通过这些单调重复的劳动,他和工友们消除安全隐患2819起。
一杯水测出晃车仪测不出的隐患
王庭虎每次回家探亲都选择火车,上车后倒满满一杯水放在面前。别人纳闷:这人真怪,一口不喝,却一直盯着杯子。其实,这是王庭虎的特殊工作法。“空吊是特别隐蔽的病态,就是钢轨下面藏着暗洞,平常的检查发现不了,但列车驶过时钢轨会下沉。”
去年春运前,王庭虎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列车经过一个隧道时,杯中的水有旅客不易察觉的一晃,他记下了位置“K438+300”处。回来后仔细查找,发现列车通过时钢轨确有一沉。经过整治,“晃车仪测不出来”的隐患被排除。
王庭虎参观啤酒厂,看到原材料进去、易拉罐出来,他受到启发:把12公里线路划分为200米的单元,按照轻重缓急,每次集中力量,一次性、全方位养护,把每个单元都做成精品。
20xx年,“工厂化单元修”新理念开始在巴山铁路推开,至今已做完40个单元8公里线路。“重复劳动减少,效率显著提高。以前道岔每周要用一到两个天窗点来修,现在延长到一个月以上。”目前,该理念已走向全路。
道岔养护四步法,异体复查,大兵团移动式作业,不信眼睛信仪器,不靠估计靠科技……王庭虎总结的新理念、新方法还有不少。
5.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五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1什么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爱岗敬业、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劳模的本色凸现了“工匠精神”。
增城各级劳模源于广大劳动大众,在他们当中,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及脚踏实地、勤奋劳动的一线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攻克艰难,获多项科技成果的技术能手;有农村带头人和专业户,立志耕山,开展种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视培养新一代为已任、用爱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灵的优秀教师;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严惩刑事犯罪分子、确保一方平安的忠诚卫士;有呵护患者、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呕心沥血、当好群众贴心人的机关干部;有把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荣立奇功的军之英才;还有堪称“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他们正是增城各行各业的“工匠”。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是对事业、职业应有的态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敬业;一个人只有始终敬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首先要爱岗敬业,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实践,增强能力,从而塑造劳模形象。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严谨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匠的成长必须有一种老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甘愿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承认,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成就。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传承传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艺高超的工匠层出不穷,豪杰辈出,英雄横空,从鲁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从墨子探行求规到张衡观天测地,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树立了不垂的丰碑。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高深的智慧。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不断创新。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劳模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决不能满足于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技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理手、时代先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目标,积极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为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2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 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必须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x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的演讲我要从自己曾写过一篇题为《愚翁新说》的寓言说起,大致内容是:愚翁和智叟大学毕业后,一同应聘到一家企业工作,因为没有经验,领导让他们从基层做起。智叟很聪明,也很能干,但他却不满足现如今的工作岗位和待遇,整日抱怨,满腹唠叨,总觉得自己是一只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工作的不开心、不快乐;而愚翁则踏踏实实、勤学好问、快乐的工作着。当愚翁劝智叟多点勤奋、少点抱怨时,智叟却说:“我一大学生却在这里做着最底层的工作,能不抱怨吗?树挪死,人挪活,你若聪明,就和我一起跳槽”。愚翁却说:“我工作的很快乐,为什么要跳槽”。就这样,智叟像中了“抱怨”的毒药一样,频繁地更换工作,一直在底层岗位跳跃着;愚翁则因勤勤恳恳、快乐工作的态度,很快便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从寓言中我们可以显然易见,愚翁和智叟谁才是真正智慧的人,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做远离抱怨的智者》。
前段时间,一朋友向我啰啰嗦嗦抱怨一大堆,归纳起来就是:孩子不懂事,老公不体谅,工作薪水低,老板太苛刻。当我问她世上有哪个孩子不让家长操心?哪个丈夫或妻子是完美的?哪个档次的薪水能够满足你的欲望?哪个老板是无所求地付出时?她沉默了。其实她不明白的是,自己所有烦恼都来自抱怨。
细心发现身边有三类人最喜欢抱怨:一是热衷攀比、爱慕虚荣之人。这类人喜欢别人向自己投来惊羡的眼神,陶醉在恭维奉承之中,亲朋团聚时与人比官职、比财富、比享受,优于人则沾沾自喜,次于人则郁郁寡欢,怨运气不佳、怨社会不公、怨老爹无能。二是缺乏担当、推诿责任之人。这类人总喜欢找借口、寻开脱,自己工作做不好,怨上级不了解情况、瞎指挥;怨下级缺少执行力、不听话;怨同事没大局意识、不配合;怨前任没有打好基础,留下历史包袱和隐患。三是持才傲物、目空一切之人。这类人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好高骛远,自诩怀才不遇无伯乐,稍有不顺就会“讲怪话”、“发牢骚”,甚至以“敢讲敢骂”为炫耀。
以上这三类人不能说是愚笨,但起码都不智慧。曾经我也是一个抱怨很多的愤青,抱怨过上夜班,抱怨过收入低,抱怨过领导不公平,抱怨过伯乐不常有,但多年的工作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抱怨。
《韩非子》中关于“和氏璧”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宝石珠玉要得到世人认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抱怨别人的`时候,是否应该想想自己是否有安身立命的真本事,是否有值得夸耀的资本。
中央电视台做的专题节目《大国工匠》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节目中的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有焊工、有钳工、有捞纸工……。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他们之所以能够把工作做到极致和完美,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是因为他们都对工作充满爱。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整日抱怨的人,是不可能带着爱做事的;一个把劳动或工作当做苦役的人,也不可能带着爱去劳作。这些出色的工匠们都有一种本领,就是把哪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转换成“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才精神充盈饱满。试想哪一个出色的工匠是满腹抱怨的人。
有一则公益广告我记忆犹新。两个口渴的人面对半杯水,乐观者说:“多好,还有半杯水”;抱怨者却叹息说:“嗨!为什么只剩半杯水”。其实快乐和抱怨就在一念之间,抱怨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不把抱怨转化成爱,相信带着爱去工作的人,一定会成为出色的人。
著名作家李碧华说过: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如果命中注定是打工,便打好它。别把青春葬送,你在家跷二郎腿,青春也一样葬送,光阴不会过得慢点。有些人是不必工作的,但那不是你,反正都要做了,何不快乐一点去做?
乐观的人处处可见“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抱怨的人举目皆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善待自己呢?
远离抱怨其实是一种智慧。只有远离抱怨,我们才能认真学习工匠精神,不断精进技术、提升能力,成为不折不扣的“宝玉”;只有远离抱怨,我们才会发现,沟通原来很简单,行动可以很积极,生活可以更美好,世界原来很美丽,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4“工匠精神”之所以没办法实现,因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这个东西,只能主观理解,却不能客观判断,你以“德”为标准,而不是“才”为标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谁跟媒体关系好,谁跟地方政府关系好,谁就有工匠精神。
咱们先看看这个词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体点来说,就是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不像工业4.0那么复杂,也不像大数据那么云里雾里。而这么简单个概念之所以在中国会这么火,原因更简单,连总理都不得不承认,咱们没这个东西。
关于为什么德国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们中国人没有,各种学者众说纷纭,最后其实就一个结论: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严谨,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这看起来好像说得通,但是兔哥仔细研究了一下历史,发现有点问题,东德也是日耳曼人啊!东德经济崩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产品质量差,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市场后,经受不住西方的竞争。难道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难道还是按村东头村西头分的吗?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工匠精神将带来怎样的未来?事实上,高铁就是个很好的范本。巨晓林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国从十几年前才开始做高铁,到现在许多部分已经世界领先,就是因为在国家重视之下,高铁从业者始终坚持着工匠精神。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赵萍认为,这意味着企业和员工不能只顾及短期利益,还要考虑长期的社会效益。孙明波则以青岛啤酒创国际品牌的经验为例说,一定要有定力,不能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要牢牢抓住做品牌的主线,才有发展潜力。
“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这是一种启示,那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时机到了。” 李令红将此视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他分析说,我们国家能制造出许多高精尖装备,但是长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未能予以重视,这导致许多产品数量过剩,但是品质不行。“在升级换代之时,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真正要学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
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不能靠儒家,必须要靠法家。
别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5亲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代表学报部做“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为教师”为主题的演讲。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格,一种操守,教师是师德的建设者,共同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教师不仅要具备刻苦进取、专一从教的育人精神,更应承担起弘扬中华匠心的伟大历史责任。
我认为工匠精神是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和体现: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坚持。
敬业:首先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我们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如果确定做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平心态,拒绝浮躁,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信念和信仰。
专业:工匠首先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精益求精是学生管理的态度: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帮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
6.浪潮的“新工匠精神” 篇六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已不局限于工业生产。对于知识密集型的IT企业,工匠精神同样不可或缺,其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作为云计算、大数据领导企业,浪潮四十多年来正是以坚持、创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实践,与“开放、创新、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相结合,完美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在IT产业里站了40年的“排头兵”
6月2日,山东“创新发展看鲁企”一行人走进浪潮集团。一所现代化、壮观的云计算创新中心展厅,展示在记者等一行人的面前,让现场人员震撼不已。据讲解员介绍,该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层高6米,浪潮自主设计的腾云之势白色背景墙为基础,其中包含云核心装备、云海OS、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家庭、行业云等产品板块,已然构织了一张巨大无缝隙全覆盖的互联网“生态网”。参观者还可零距离了解浪潮发展历程,感知一个拥有先进技术的IT排头兵,是如何用技术塑造品牌,改变行业现状,引领未来生活的。
据了解,浪潮集团合作伙伴数量已达四位数,产品和方案广泛应用于全球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税务、教育、智慧政府、交通、通信、电力、金融等领域,正在为大数据时代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于2014年3月正式开通并运营的第四代云计算中心,位于济南市保税区,园区占地面积242亩,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计可部署3.04万个机柜,容纳约100万台服务器。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云计算中心建设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第四代数据中心。
自1969年,浪潮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出中国第一台磁芯自动测试仪开始,此后四十多年里,浪潮始终专注于IT产业。思考浪潮集团“从0到无限“的成功,得益于其企业文化对“老工匠精神”的传承。据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副总经理李冬云介绍, “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能够取得一时成功,却容易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难以成就百年老店。四十余年来,浪潮靠的就是这种工匠精神,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躺椅文化”与创新精神
“审视浪潮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只有具有创新的工匠精神,企业才会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
浪潮认为,工匠精神虽然需要对目标和信念的坚持,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要始终维持良好的品质,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持续创新。中国第一台服务器SMP2000的诞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1993年3月浪潮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国产IA架构服务器—浪潮SMP2000,一举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限制,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加快了中国人进入网络时代的进程。
此外,浪潮多年来始终坚持研发“饱和投入”原则,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高额的饱和投入下,浪潮聚集了国内业界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设备,为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创新是一种修炼。浪潮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得益于良好的创新驱动文化环境,更源自浪潮人为挺起民族IT产业脊梁而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
孙丕恕经常提到一篇文章,名为《不眠的硅谷》,讲述的是千千万万的美国硅谷人的艰苦奋斗加班的情形。“睡着了,你就会失败”、“睡得太久,就会有人抢先得到专利、项目资金或市场份额”……正是这样的精神造就了今日的硅谷。
这种精神在浪潮被称为斗志,典型的表现便是“躺椅文化”。
在浪潮的研发大楼,会经常看到研发人员彻夜攻关的场景,累了便在身边的一张躺椅上休息一会,然后再接着干。这些躺椅不是个别人有,而是每人一把,被研发人员称为“加班神器”。浪潮把这种现象称为“躺椅文化”。
林楷智,整天对着一块块主板,像绣娘一样在方寸之间绣出几万根线;徐强,自己先当“小白鼠”,把很多员工讨厌的考勤变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武玉刚,为了一个大数据算法,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吃透”了1万多张图……
谈到“躺椅文化”产生的深层原因时,孙丕恕说,在IT领域,国外企业始终占据强势的垄断地位,没有敢于竞争的昂扬斗志,就无法挺起民族IT产业的脊梁;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就会很快“死于安乐”。支撑一个企业要靠一股“气”,包涵企业的气节、民族的气节。“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有时能够焕发出超越物质的力量。‘躺椅文化’实际上彰显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是浪潮人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和奋斗文化的浓缩。它不是简单的加班文化,而是浪潮敢于面对挑战、解决困难的一种精神动力。”
从99%到99.99%,向精益再求“精细”
浪潮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苛。李冬云介绍,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信息产品本身也是极其精密,对细节要求很高,一点的疏忽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99%到99.99%”浪潮人一直认为,其利虽微,其益永久。
其用在K1的研发上最恰如其分。据李冬云介绍,在K1的研发过程中,板卡研发是一项庞大、复杂、精细的工程。比如计算板,尺寸只有50cm×60cm,如此狭小的面积上有40000个管脚,20层布线。方寸之间千针万线,一条线出错就会造成飞线,甚至主板报废。为保证研发工作顺利进行,在FPGA验证前夕,研发工程师们全都停工,一手拿着原理图,一手拿着电路图,用肉眼一根线一根线的检查,从而保证了100%正确。
在K1这种大型计算系统中,可靠性每提升万分之一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正是依靠精益求精的不含糊精神,项目组跟自己较劲,使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9.999%,意味着全年非正常停机时间不到5分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种高可靠性也使K1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小型机,甚至让国外品牌成为了浪潮K1的备机,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速度优先的互联网经济下,我们更需要踏实务实、摒弃浮躁、执着专一。”孙丕恕表示,作为中国IT产业的领导企业,浪潮将继续秉承专注、创新、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不断开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新局面,做IT行业的大工匠。
7.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七
“工匠精神”一词事实上并不是舶来品,而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词汇。早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将“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的卓越能工巧匠视作具有“济世”之能的“圣人”。从本义上来讲,工匠精神就是专业精神的代表,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更体现的是追求品质,打造精品。
曾几何时,中国工匠成为标识世界的名片。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流水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代替传统生产方式,产品生产被分解为无数的环节,生产者无需完整和独立生产一个产品,曾经耳熟能详的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老工匠角色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手工业者的工匠精神不应丢弃。
第一,消费需求升级呼唤工匠精神。近年来,中国游客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化妆品等情况屡见报端,排队购买“苹果”新产品的现象也不再稀奇。这种消费需求严重外流的现象,反映的是对“中国制造”短板的不满。而这种国内国外市场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现象,说明我国“需求侧”依然旺盛,只是消费者品味发生变化导致需求升级。
现在,不少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总体感受与体验是人性化设计不够,缺乏潮流引领;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究其原因,除了设计理念的问题外,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细节决定品质,中国企业必须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有工匠的耐心,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第二,“双创”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在蓬勃发展。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苗头,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暴富心理正在成为影响深度成长的隐患;对实体产业认识不足,过多拥堵在虚拟经济中,只玩概念不做产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8.工匠精神为题演讲稿 篇八
践行价值观,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中华民族素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美德。孔子云“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今天,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重要体现。“工匠精神”就是敬业的体现。摒弃浮躁、宁静致远:摒弃外界噪音而不浮躁,坚守原始初心而不更改。大国工匠的高尚职业心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乐此不疲享受着职业快乐。
试看,我们身边不乏秉承“工匠精神”而尽其责的大国工匠:技术工人吴宏立爱岗敬业,一念执着、一生坚守。35年来,他始凭着精湛的技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先后完成改进夹具、量具和刃具等重点技术革新创新项目60多项,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荣获全国职工技术能手荣誉。试问,倘若他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何来35的一线岗位坚守;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何以问鼎全国职工技术能手荣誉? 建功“十三五”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是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究其本质,正是“差不多精神”在作祟,导致了即便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但因为缺少“工匠精神”,从而缺少一流的产品。
如此,弘扬“工匠精神”更加势在必行。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精致精细,执着专一,追求的是从精致到完美。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万君实为大国工匠,他锲而不舍“一心一意做手艺”,使得冷硬的钢铁被耀眼的电弧完美焊接,赢得了“高铁焊接大师”的美誉。坦言,“一心一意做手艺”正是“工匠精神”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体现。 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要实现梦想需要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维修电工齐嵩宇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身怀技术报国赤心,凭借专业专注、技精艺湛,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之体现?
9.镜头里的工匠精神 篇九
全金属相机的制造难度,远高于手表、自行车、电冰箱等商品,这也许正是为什么照相机造假较少的原因之一。苏联曾经生产过德国徕卡3系的仿制相机,但做工粗糙,一看便知是仿品。最近有一篇有趣的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试图进入一辆俄罗斯最新研制的军用车辆时,怎么也打不开车门,随行的俄罗斯中将亚历山大·舍夫琴科一用劲儿,竟然把车门把手拽掉了。要知道,关键时刻打不开车门,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战场上,恐怕就不只是一个笑话。虽然事后该军用车辆的制造工厂解释说,舍夫琴科开门时,车门是锁闭状态,但通过这件小事,多少说明俄罗斯人的工匠精神还是有些欠缺。
照相机虽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但与工匠精神联系起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德国工匠一向擅长对金属物件进行车磨、铣刨、精雕细琢的生产程序,然而大约在1960年代,单镜头反光相机问世,相机制造业也逐渐使用塑料部件,这样一来,德国工匠的一身功夫少了许多用武之地。如果谁有机会看到1962年西德汉诺威生产的塑料件与金属件混搭的蔡司伊康照相机,则会有同感。不仅德国,欧洲工匠自古以来都擅长对金属、皮料和玻璃等材料进行精工细作,而这类产品普遍数量少且造价高昂。一旦塑料开始替代这些材料,虽节省了制造成本与工艺流程,但欧洲工匠的长处也再难体现。
不久前,一条发自欧洲中部国家保加利亚的消息引起人们注意,标题是《刷子制造商知道如何打败中国》,笔者在文章中介绍了其在美国纽约一家毛刷厂参观时的见闻。乍一看,这条消息似乎对物美价廉、卖遍全球的中国商品有不敬之嫌。别说刷子这种低技术含量产品,就是小提琴这类工匠技艺与文化内涵兼具的产品,如今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也具有很大竞争力。这不难理解,意大利工匠在克里莫纳的作坊里生产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有趣的是,向来以高科技含量、标准化生产打天下的美国,竟然还有一批工匠在坚守着形同孤岛一般的行业。
俄罗斯媒体曾发表过一篇评论中国商品的文章,名为《中国正在复制世界》,字里行间不得不承认,如今卖遍全球的“中国制造”,基本都可纳入物美价廉的范畴。30多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意味着既能使用机器大规模成批生产、又能以工匠手工方法小规模制作出符合世界标准的任何民用品。在的今天,能与聪明手巧的中国工匠一争高下的外国工匠已少之又少。在世界商品的竞争领域,也许只有曾经的世界商品制造中心——欧洲,还仅存着有限的几块“孤岛”,仍在以执着的工匠精神和高昂的原料成本,生产着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买得起的双高(质量高、价格高)商品。当然,这类商品也的确不缺买主,手工业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和保值空间,如手表、汽车、照相机、皮具甚至香水等都可纳入这一范围,喜欢这类产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来自世界上最大的工匠之国——中国的富裕者。
在前文提到的纽约毛刷制造厂,一位69岁的制刷工仍在用早已“老掉牙”的鬃毛清洗机不温不火地工作着。制成品的包装上打着久违的“MADE IN USA”(美国制造),令人感到既亲切又惊讶。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竟然还在生产手工刷子这种产品。
在对待“中国制造”这个问题上,欧洲人要显得保守得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亚洲生产的东西信不过,从电器到照相器材,从服装到化妆品,手表就更不用说,在有些欧洲人眼中,亚洲产品除了价格优势,其他方面甚至一无可取,这些人甚至对“MADE IN USA”也摇头叹息。回想二战后的复兴时期,美国货在欧洲曾十分抢手,当年美国生产的巧克力,尽管只有甜味儿,欧洲人也觉得美味无比,拿出几块就能让一位美女喜笑颜开。可是如今,大批量生产的美国货却被贴上“大路货”(大路货是指市场上性价比最一般的产品,其内涵不是指劣质产品,而是服务于大众的产品——编者注)的标签。也许,美国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没耐心生产手工产品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把纯天然材料看得很贵重的国家之一。一件东西只要涉及纯手工和纯天然材料两个条件,价钱就会标得老高。纽约的毛刷制造工厂能够生存下来就是一个例证。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愿意购买这种天价刷子的人并非高级服装店售货员,而是欧洲巧克力制造工匠。后者坚持认为,用纽约工匠制造的海狸毛刷子给巧克力上光和清理热油锅的效果最佳。
高级手工产品的定价策略中,生产地点和生产者这两点也十分重要。德国照相机制造厂商绝不会忘记给商品打上“德国制造”字样。而后,在德国哪一座城市制造的印记也不会被制造者疏忽,因为德国一国之内的工匠们也在暗中较劲儿。例如,徕卡在韦茨拉尔制造、禄来在布伦瑞克制造、艾迪萨在威斯巴登制造、帕克萨特在纽伦堡制造、康泰克斯在斯图加特制造、而艾克山泰在德累斯顿制造,等等。产地是商品重要的附加值,它代表着当地工匠的骄傲和精益求精的传统。它给人的感觉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而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对工匠精神的敬畏和崇拜。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照片里虽然不能被完全表现出来,但各国摄影师还是在尽力通过影像呈现这种常人难以言表的瞬间。
一件高级物品,能卖出高价自有其道理。一般说来,对人对事,中国人重“对错”,西方人重“真假”。在西方人看来,只要是真的,价格和缺陷都不是问题。所以才会有中国人为讨个对错不惜花重金并舍上时间,去打个索赔一元钱的官司。而维纳斯雕塑明明缺少胳膊,却仍被奉为古物,并成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大英博物馆的波特兰甁也是打碎后被重新粘贴,虽不是本国古物,但同样是镇馆之宝,道理都是一样——因为它是真的。其实,这些古物大多出自千年以前的工匠之手,也许并非大艺术家。由此可见,今天手艺较好的工匠成为未来大艺术家的可能性非常高。相传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刚开始从事雕塑时,除了一身手艺,没有半点名气,雕像凿得再好在当地人眼里也是个石匠,因为会凿石像的人在米开朗琪罗的家乡并不稀罕,有些类似中国河北的雕塑之乡——曲阳。是的,艺术家不应是自己标榜,而应是举世公认的。如今自封工匠的情况很少出现,而自封艺术家的现象却很普遍。但工匠精神不死,且假艺术家也没人看得起。摄影师的镜头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对准自封艺术家的人,而那些表现专心致志的工匠的影像,确因摄影师的用心而永留人间。
10.中职生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十
中职生工匠精神演讲稿1 近期,团中央遴选的这8名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典型,将组建成“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第五期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全国校园巡回分享团,分赴陕西、青海、河南、湖北等地开展校园巡回分享活动,与各地的职校学生及社会人士进行交流。(5月12日中国青年报网)
第五期分享团的8位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职毕业生。
分享团的8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分属不同行业、人生经历迥异:浙江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焊工班长范丽锋XX年毕业后进入公司,他把焊接理论与改进工艺结合起来,独立或参与完成了10多项新材料、新结构的焊接工艺应用开发,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浙江省首席技师等荣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张志坤今年仅仅21岁,他在XX年8月于巴西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数控铣项目金牌,为此,他破格被聘为母校的教师;……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职生成为了所从事行业中的佼佼者呢?是“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开拓创新的精神。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职业中学却得不到家长和初中毕业生的青徕,普通高中人满为患,职业中学招生却需要政府的行政的强烈干预,仍然完不成招生任务。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普遍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与尊重,职业教育处于“国家重视,民众歧视,学生彷徨”的尴尬境地,社会上甚至还出现过一种“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的论调,似乎职中生低人一等。其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企业迫切需一大批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只要我们职中生努力学好技术,培养能力,增强素质,扎扎实实在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那么,国人就自然对你刮目相看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正在为早日实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定会形成共识。
第五期分享团的8位成员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职中生这支“野百合也有春天”,而这春天是靠在坚守中弘扬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中打造,是靠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奋斗过程中酝酿,是靠在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中实现。目前,正值初中生毕业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希望全体初中生及家长,面对现实,认清形势,改变观念,请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别再轻视职业教育!中职生工匠精神演讲稿2 我们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
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截止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入殓师就是殡仪馆里的葬仪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
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之术|用的方法,创造价值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职生工匠精神演讲稿3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
这些工匠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8篇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8篇。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11.年华易逝--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十一
年华易逝,工艺长存。工匠精神从来就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扩充着人类文明发扬光大的广阔疆土。我们需要这种精神的传承,我们需要这种力量的鼓舞,我们需要这种博爱无私的包容。
让我们畅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昏暗的小屋中,一盏枯灯,一把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和一位认真端详着眼前的半成品工艺陷入沉思的老人。这不是一种与世隔绝,而是他在用心乃至灵魂在创造一件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珍品。当成品展现在众人面前收获喜悦和赞赏的时候,只因他曾经在无数个孤独漫长的日子里倾尽全力在考量,在研磨。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我们这一代是希望的一代,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我们却独独少了刻苦专研的毅力,我们心高气傲欲与天公试比高,可当有人问我们到底会什么的时候?我们迟疑了,我们胆怯了!是啊!学了这么久,我们到底会什么?当我们情绪高昂的打王者荣耀时,我们有想过我们会什么吗?没有,我们没想过!当我们看着电视剧意犹未尽时,我们有想过我们会什么吗?没有,我们没想过!当我们点着半只烟故作深沉,我们有想过我们会什么吗?我们还是没想过!那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的想想自己,想想未来呢?等,等到不能再等,等到毕业了!我们才发现我们什么都不会,这时我们有悔恨,有抱怨可是一切都晚了!时间不会倒流,王者之后还有更新的游戏登场,新的小说也会出现,而那半只烟带着焦虑与你一同惆怅。
12.“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的哀歌 篇十二
从“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带有体温”的手工业到在机械复制与大生产技术带来的产品中,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化传承的哀歌。
文化的世袭:从凡尔赛宫到金字塔的技艺和美学
史载,位于巴黎城西郊区十八公里处的凡尔赛宫,整个修建过程中动用了3000名建筑工人、6000匹马,修建了整整47年之久。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把这片森林和沼泽荒地打造成了美轮美奂的世界奇迹。
阿美安教堂的大厅,夏尔特教堂的塔楼,兰斯教堂的雕像,以及巴黎圣母院的立面,被称为法国古代教堂建筑中的“四杰”。 巴黎圣母院的伟大,宗教魅力之外,还在于它全是用石材建成的。所以文学家雨果说,那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块石头,“都不仅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页,并且也是科学和文化史上的一页。”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经济的狂奔突进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带来产量剧增、效率至上、价格低廉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工厂和流水线的诞生,加速了最后一批工匠的流散。此后,工匠隐没于民间,而工人这个群体和阶层于流水线上艰难诞生。
传统中国主流价值观以仕为上,重农抑商(“商”包括工和商),然而工匠在数千年中以手艺滋养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传承着各式各样的技艺和美学。这个沉默而广大的群体经过20世纪的战乱和后来历次政治运动后,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将卓越的能工巧匠视作具有“济世”之能的“圣人”。 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被中国的工匠们视作毕生的追求。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
被称作“日本手工匠倾听者”的盐野米松发现,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才发现“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产品,是有体温的。这体温也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本雅明将独一无二的“作品”所具有的特质称作“光韵”(Aura)。在机械复制与大生产技术带来的产品中,作品的“光韵”随之凋谢与消失。这个变化背后是制造者从工匠到工人身份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化传承的哀歌。
人类的进化和退化:王世襄们的“工匠崇拜”与时代气质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可以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手指,这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的关键。 旧石器时代的狩猎活动,人类寻求超越自身、超越动物速度的武器,石球、投枪、弓箭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发明,使手与脑的配合越来越协调。
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撓痒了。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手都象征着人与神的活动,象征着权力、创造与智慧。对手的崇拜可以在不同的文明中见到。而在古希腊及古罗马,手和星象学、哲学以及医学都有紧密联系。
民国大藏家王世襄从40年代开始爱好家具,但他陈列于上海博物馆的满堂明式家具,没有一件是来自家族世藏,全是他人弃我取,骑着自行车从市井瓦肆甚至冷摊晓市上一件件找来,那些对于家具制作的通晓则是和民间工匠热烈交谈的产物。
他的学问堪称是玩出来,为了养好鸽子,他可以去市肆打探往日王府里的鸽佣高手,请入家中园子和自己同住,他在书中描述的那个和他有忘年交谊的善斗蛐蛐的老中医李凤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在“文革”时有了这种道法自然的性情,他也能在郊野抓蛐蛐的爬山越岭中找到慰藉,获取心底的安然。
在当下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群体与价值多元的现代社群,正和危机四伏的公共环境、食品安全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对峙。人们对手作、手工产品的认同,和对工匠、职人精神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过。
13.身边的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十三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强国》。什么是工匠精神?它的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说到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不谦虚地讲,中国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辉煌史。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一个制造大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强国,不仅能在高尖端科技实现领先,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也在其领域内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体现。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了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对根植于我国劳动者中的“工匠精神”,给以忠实记录和颂扬。就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以工匠的名义,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未来的高级技工人才,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弘扬工匠精神。同学们,希望你们怀着一颗工匠精神去学好专业知识,勇于开拓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成为佼佼者。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对工匠精神的领悟。我校即将举办新一届的校园技能风采大赛,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怀着力求上进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属于自己的工匠梦。
14.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十四
树立务实作风
今年年初,“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诗经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干工作和做人一样,想要成为君子、珍品,就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这也是“工匠精神”精髓所在。所以对于机关工作,尤其是干部科工作,“工匠精神”尤为重要。
一是严谨。干部科各项工作跟同志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更加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工资变动中,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会影响一个甚至所有同志的劳动所得。去年年底开始的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从熟悉政策到在职、离退休所有工资数据的调整干部科都要反复斟酌、反复核对,反复与公务员局工资科进行对接。虽然处理数据和报表工作量很大,但我们知道这关系到每位同志的切身利益,无论多么繁琐我们都秉着谨慎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个数字、每个符号,力求不出错。
二是耐心。管理纷繁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人事信息需要非常的耐心。比如刚刚初步结束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采集工作。在这之前干部科常用的人事系统一共有4个,组织部、编办、公务员局、出入境各一个,每个系统的人事信息侧重点都不一样。各系统之间信息也不能共享,所以养老系统所有在职和退休人员信息必须手动录入,在职人员平均每人录入26项,离退休人员每
对问题档案认真核查,谨慎认定,保证核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政策规定,也力求在政策范围内尽我们所能维护同志们的切身利益。干部科作为宣传部的职能科室,在干部人事工作方面是部领导的参谋助手。我们要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敢于为好干部说公道话,让好干部得到提拔使用。用务实作风选作风务实的人。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机关干部,深入细致全面了解部机关同志的德才表现,多与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诉求,坚持实事求是、以事论人,不凭印象,切实做到识人有据、用人有方,为部领导提供准确无误的选人依据。干部科的敬业福就是一颗公心,大家的作风摆正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就做到位了。
脚踏实地是干部科的座右铭。我们干实事,说实话,做实在人,事事从宣传部的利益出发,时时将同志们的利益放在心上。整理一份档案,填写一张表格,起草一份文件,撰写一篇材料,接待一次来访,开展一回调研,筹备一次会议,举办一次培训班等等,这一件件看起来琐碎的“小事”构成了干部人事工作的全局。干部科唯脚踏实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做好,才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产出精品,为宣传部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干部科
15.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篇十五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直至今日我们的工匠数量也可称得上庞大,但“工匠精神”——一场富含着韧劲与耐心的苦心修行,却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的。
一千多年前的“诗奴”贾岛曾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也许与天赋秉异的诗仙相比,他的文字显得过分拿捏,但他仍能凭借苦吟毅力自成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坛双泪流”,如此般煞费苦心的推敲,抱着进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心态炼字熬句,不正是现代我们所讲的“工匠精神”吗?
而反观当下码字的人是怎样的呢?粗制滥造,千人一面,一篇鸡汤蹭上当下热度的火苗就能刷爆朋友圈,何谈工匠精神?即使有少数人醒悟出这份精神的可贵,也无法通过某种宣传让所有人一夜之间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由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转变需要过程和消化的时间。
工匠精神为何渐渐小众化?原因在于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远小于物资,在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无法回避这个必然的趋势。求利益,轻信仰;求放弃,轻品质;求外表,轻灵魂;求短益,轻长远。于是无数匠艺当下甚至濒临失传,无人接班,无人肯学。
是时候重拾工匠精神了,于是我们的新闻里开始反复出现了匠人的身影,像故宮文物钟表修复师王津、传统工艺美师孟剑锋和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銭,尽管他们透过镜片细细凝视指尖精妙工件的目光,在“蛟龙入海,神州升天”的大篇幅高科技新闻画面里显得有些单薄的独树一格,却足以让人发自内心得去尊重。
工艺可以被机械取而代之,而工匠精神是需要人来传承的。数控车床能产出高精度的零件,而零件的设计仍需大脑的斟酌推敲。纵使世事吵杂混乱,千变万化,仍需有着工匠精神的人坚持如一股清流般为我们带来一份追求纯洁的美好和朴质的情怀。
【身边的工匠精神演讲稿】推荐阅读:
写大国工匠精神的作文07-25
中国现代社会的工匠精神09-04
我眼中的工匠精神的作文09-01
关于工匠精神的议论文12-28
工匠精神、德国制造06-10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08-31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09-13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0-09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10-19
会计专业工匠精神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