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12篇)
1.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一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与生活相关,兴趣盎然、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如:学生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后,做巩固练习时,如果用老方法在黑板上出几道习题,让学生一味地读、写,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想到了,学生不是最喜欢做游戏吗?于是笑眯眯地问学生:“想不想做个游戏呀?”学生一听,“哇”大叫起来。我的心也一下子明朗多了,马上宣布游戏规则“我们52个小朋友从1按顺序报数,从第一组开始报数,接着前面一个同学报下去,报到个位上是2、5、8就不用数出来,用拍手表示,后面同学接着报下去。谁要是不小心把个位是2、5、8的数报出来了,那谁就得请别人出一道多位数的读法或写法的题,然后到讲台上来写给大家看,还要把自己的读法或写法说给大家听。如果不会读、写的,自己请一位小朋友来指导。大家同意吗?”“同意。”游戏开始了,第一组学生开始报数,1,2,3,第5个小朋友不小心把5给说出来了,其他学生兴奋极了,“停„„”,马上有学生给她出了一题,在众目睽睽之下,那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学生给他出的题目,并说出了
这个中间有三个零只要读一个零的数的读法。我第一次看见其他学生听得那么认真,他们可想找到他的碴儿了,哎,可惜没有。游戏继续进行下去,不一会儿,又有学生不小心把28给说了出来„„15分钟很快过去了,游戏结束了,学生是意犹未尽。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单元复习时,我觉得可以引导学生将整单元知识进行网络式整理,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分成三个阶梯:
一、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
二、变化题;
三、开放、实践题。并建议:如果你喜欢自己做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点难度的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
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发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口。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我们用得最多为什么?
2、调查性作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我就让学生调查了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了三个小吃点每天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污染的建议书。
3、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后,我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手帕,并利用中队活动让学生主动推销自己设计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要具有分层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
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1、“普通”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例如:学校想组织同学们到海底世界旅游,海底世界的票价是:成人每人70元;学生每人40元;10人团体票300元。我们班有52名同学,如果都去参观,请你从以下几种情况中至少选择一种设计出购票方案。你能想一想怎样买比较便宜吗?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在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后,要求学生放学回家买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购菜的情况记录下来
六、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
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
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现实生活往往存在着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如四年级数学第八册22页的数学广角中:在钉子板上围图形。通过3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4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如果通过5个钉子呢?要求学生回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作业。
2.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二
一、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1.师生共同的需要
传统作业千篇一律,通常是巩固课内知识,做计算、写证明,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刚学习的知识点,重复地做相同题型,而且这些题目大多是直接从课本的练习中勾选出来.久而久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教师而言,这种重复性、繁重的工作会危害他们的身心,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能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得 到减轻,从而增强 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得到减轻,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素质教育的呼唤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突出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 拓宽视野,有更多的 时间参与 社会实践,学会生活.因此,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 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 持全面发 展”的要求.同时,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能让教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设计有意义的作业内容上.
二、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要点
1.作业的布置要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1)多样性.就作业的内容来说,可以是课本内附带的习题,写到作业本上;可以是课堂练习,如果课堂上学生正在热烈讨论、争执的一道题目,课堂上没法完成的,就可以作为作业来布置;可以是课外活动设计.就完成的形式来说,可以是个人完成的,也可以是小组一起完成.就作业的成果呈现方式而言,可以是规范的作业解答,也可以是小论 文,甚至是某 个题目的 反思,即常规式、小论文式、日记式等.
(2)层次性.作业的布置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不要“一刀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的难度较小的题目;对于基础稍好的学生,布置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既体现基础知识,又能考查理解能力的题目;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布置一些体现拓展性和延伸性的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一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作业的批改要多元化
(1)形式多样化.作业的批改可以是常规式,即教师独自批改;可以是综合式,即教师抽改为主、学生互改为辅;也可以是自改式,即教师讲评,学生自改.
(2)全体批与面批结合.全体批,即对所有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使得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反馈,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有利于讲评时抓住要点,侧重讲评普遍做错的题目.面批,即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批阅作业,它让教师及 时发现学 生作业中 的亮点与 不足之处,及时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面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特别是对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采用面批方式会有很好的效果.
(3)要有引导性的批注.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更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而对作业加以批注就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方式.所以,作业批改不能是简单的勾与叉,而应加入引导性的批注,要让学生知道出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错误,并且从中挖掘学生作业的亮点,加以鼓励.这种指导性评价和激励反馈,不仅容易使得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且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作业初探 篇三
一、有效数学作业的内涵
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对有效数学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数学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数学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数学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数学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从过程视角看,有效数学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数学实践活动。
二、有效数学作业的标准
对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但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有效数学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入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为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2.有效数学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有效数学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的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数学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的,所以有效数学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3.有效数学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数学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有效数学作业是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将有效教学所要求的质量、时间、适合性、激励因素整合在一起,引发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有效数学作业的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数学作业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形式和作业设计的题材,作业的过程,作业的评价方法都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有效数学作业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作业内容目标化。所谓作业内容目标化,就是教师布置所有的作业,都要按既定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要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遵循学生的发展水平,既把握全体学生的认知情况,又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教师布置的作业才能有的放矢。
2.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形式多样化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口头、读图、读表、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书面形式中也可以分为填空、计算、画图、论述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避免形式单一。作业形式多样符合了中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激发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效果。
3.作业题材生活化。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现实的实际问题。作业题材的生活化,需要教师的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收集、设计。作业题材的生活化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激发兴趣,乐于探究,学思结合,自然提高了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4.作业过程自主化。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布置的作业大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为什么呢?可以避免学生互相抄袭而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在获得答案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作业过程自主化还体现在布置作业时,要以体现探究性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动手”和“动脑”,避免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依赖性。
5.作业评价多元化。实践证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一般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也可以针对认知上评价和思维方法上评价或作业态度上评价。例如,在语言文字评价上,当学生的解题思路独特时,可以写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很爱动脑思考的好学生。”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上:“看到你有进步,老师非常高兴,继续努力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巧解的作业不妨批注“解法真妙,你太棒了!”,使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又如,用等级符号评价,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分A、B、C、D等不同等级,分别代表分值3分、2分、1分、-1分,到期末结束时累计,按分值的高低评出优秀作业本,合格作业本及不合格作业本。另外,还可以把学生作业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多元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四、有效数学作业的批改与矫正
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况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作业的批改,教师从中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而为下一步教学设定准确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作业的评判,学生得到自查自改的指导,从而不断进步。因此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作业除了课后由教师全批全改外,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实效。
1.堂上批改。对于某些纯计算或过程较简单的习题作业,教师先抽查几本了解一下作业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公布答案,指出易犯错的地方,让同学自查自改;或让一名优生公布答案,大家自查自改,教师在堂上巡查每个同学的作业情况,及时指正某些同学作业存在的问题。这一做法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弄清作业的问题。
增设当面批改。当面批改是指针对个别同学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知识失误或解题过程缺乏优化,面对该生一边讲评一边批改的方法。做法是在作业上只批下“面改此题”,要求学生利用课间或课余主动找老师批改。这一做法尤其在几何证明题的作业中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实效。
2.学生互相批改。把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记为A、B,全收作业,但教师只批改A或B,之后让批改了作业的同学为同桌“面改作业”。实践证明,“全收半改”不仅增强同学之间的数学交流,也可提高学生的作业参与性。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和同学,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有一个再认识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师从学生作业堆中解脱出来,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备课,同时又能使学生由单纯地做作业的被动状态变为积极参与作业批改的主动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的批改后,要对作业中反馈出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详实的记录。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今后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纠正。同时,在期中、期末的复习时,通过错题整理和归纳,进行知识的重现提高复习效果。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在课堂上深刻分析,借题发挥,举一反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方法。
4.聋校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 篇四
【摘要】科学、有效的作业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通过开展聋校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改变了原来不尽合理的习题形式,研发一套适合聋生认知特点的习题库,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引导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聋校数学
有效作业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1-02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忽视了数学作业是聋生学习的最基本形式,对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更有效缺乏了解,布置作业存在随意性,容易使聋生陷入枯燥乏味的题海训练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聋生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各年级聋生认知特点及数学能力,通过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效习题,能够充分挖掘聋生的潜能,打牢基础,提高聋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聋生数学的综合能力。
一、有效作业在聋生数学学习中作用凸显
1.完善聋生知识结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聋校数学有效作业是根据聋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每一道习题都针对教学内容中相应的知识点,习题的难度则根据教学要求和聋生的认知特点及能力决定。聋生完成数学有效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概念,深化理解所学数学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规范了解题格式。考虑到聋生记忆力较差,相似知识容易混淆等特点,在同一份有效作业里增加不同单元的知识点,如在数列单元的有效作业中增加集合和初等函数相关的题目,以便聋生有意识的进行梳理、分析、整合,有助于聋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从而完善知识结构。
2.调动聋生的全员参与,满足个体差异。
聋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应该看是不是所有聋生都参与进来,其次还要看聋生是否能够至始至终的全程参与,最后还要考虑聋生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数学思考,形成一定的方法和能力。由于不同聋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有效作业的设计在面向全体聋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聋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聋生的要求有所侧重,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让聋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聋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提高聋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减轻聋生的学习负担首先体现在聋生在完成作业时思想上没有压力,感到比较轻松。有效作业以“每周一练”的形式出现,让聋生在周末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有利于聋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运用有效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聋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聋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大大激发了聋生学习数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转变聋生的学习方式,发展数学能力。
聋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之中,也体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因此我们要观察聋生在完成作业时的方式,除了模仿与记忆外,聋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占有多大的比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有效作业是一周一次的知识反馈,面对聋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认真分析聋生引起错误的原因,为作业讲评做好准备,在讲评过程中可以允许聋生对题目的解题方法展开讨论,有利于培养聋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聋生由一道题看一类题,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聋校数学有效作业设计要力求“五化”
1.作业设计目标须明朗化。
聋校数学作业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设计有效作业时,要仔细剖析聋校教材,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精选每一道题目,使每项练习都承担着某项训练任务,而不是盲目地把书上的题或练习册上的题都照搬过来。设计时可适当参考普校教辅材料,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适合聋生的习题,如:一个面包8元,一杯果汁3元,妈妈带了25元,买3个面包和一杯果汁够吗?这样的题目在低年级并不是全班聋生都能答得上来的,大部分聋生很难发现中间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分成:(1)买3个面包和一杯果汁共需要多少钱?(2)妈妈带了25元够吗?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作业在聋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作业设计须多样化。
传统聋校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这就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在设计有效作业时,要善于生活中捕捉题材,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要丰富些,既有机械题,如口算、列竖式计算等基础题型;也包含思维题,如文字题、应用题等拓展题型;还包括一些操作题,如测量长度、调查统计等操作题型。要遵循“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课外拓展为辅”的原则,将多种题型结合在一起,难易搭配,形式多样,尽量满足聋生不同的要求,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作业设计须兴趣化。
兴趣可以大大提高聋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把做作业看成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作业设计上,特别是小学低段的作业设计上,针对聋生主要以视觉接受信息为主的特点,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作业更加生动、有趣。对于初高中部聋生,要适当选取一些开放性的,贴近聋生生活的作业,如:1.利用所学的勾股定理知识,请你测量并计算出我校国旗杆的高度?2.利用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请你测量并计算出我校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习题,既提高了聋生参与的热情,又培养了数学应用能力。
4.作业设计须层次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学习应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聋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就要兼顾差异,适应不同层次的聋生需要,从而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强的聋生,可以适当提供提高类的习题,而对于能力较弱的聋生,则可以增加一些基础类的习题,把他们的基础补好,培养自信,慢慢提高。作业设计应充分利用一切课内外学习资源,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在综合、多元的作业训练中拓展聋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开放性,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拓宽聋生学习的空间,真正地体现聋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聋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如:关于x的方程(m2-1)x2+(m+1)x-3=0,(1)m为何值时,上述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m为何值时,上述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类习题可为聋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聋生观察、体验、思考,鼓励自主探究,通过想象、操作等训练聋生的综合能力。
5.作业设计须生活化。
如何在数学有效作业中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聋生的作业兴趣和认知水平?需要让聋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聋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如设计特教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在1000米的比赛中,小花(聋生名字)用了9分,小丽(聋生名字)用的时间是小花的3/4,小玲(聋生名字)用的是小丽的3/2,小丽和小玲各用多少分?谁跑得快?再如,设计聋生假期坐动车回家的问题。小波(聋生名字)从厦门坐动车回漳州需要45分钟,小珍(聋生名字)从厦门坐动车回福鼎需要270分钟,求(1)小波坐动车回家用的时间是小珍的几分之几?(2)小珍坐动车回家用的时间是小波的多少倍?生活化的数学有效作业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构成联系,解决数学理论认识与生活中数学知识经验“断层”的问题,而且能让聋生喜欢上数学,帮助聋生建立起数学的意义世界。
作业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而现行聋校教材的配套练习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不能满足聋生的学习需求,且普校的教辅材料在表述及题型上过于多变、开放,不适合聋生使用,通过开展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有力的弥补了现行聋校数学教材中作业存在的种种不足,很好地帮助聋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同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赵洁-《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
[2]《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激发聋生学习兴趣》黄晓彬-《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
5.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在南浔区有效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及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转变学教方式,研究生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轻负优质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以作业改革为教改项目,与旧馆小学、花林小学、湖师院南浔附小合作研讨,成立了南浔区作业改革联盟。进一步落实有效作业,全面落实精心设计、精选精练,以实效性、多样性完善有效作业题库。我校高段数学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水平强,在全市数学教师解题竞赛中多名教师多人次获一等奖;在市、区级优质课、科研论文评比中成绩显著,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骨干力量不断壮大;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4学年区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均获一等奖。为使我校数学教学持续发展并形成特色,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作业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着眼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同时要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
2.学生的作业要实行量化、分层设计。作业量要恰当,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按量、按质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保证作业时间。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课堂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要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老师要在课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提高效益,减轻负担,减少作业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作业。4.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作业。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爱学、乐学、善学,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作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
课题负责人:李富强执笔者:李富强 成员: 钱丽萍 王伟 高翔云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设计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设计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喜欢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内练习的设计: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的特点,突出高年级的数学课堂练习的综合应用,突出通过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突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与初中数学的衔接。2.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不同内容的练习形式的设计,也要针对不同课型探索不同的练习形式,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探索不同的练习形式,既要努力体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也要体现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3.结合各级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说课、上课、评课、说课堂练习设计等形式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使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更具实效性。
五、研究原则 1.启发性原则
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研讨,如何调动学生作业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积极思 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2.整体性、因材施教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注意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依据学生个体需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因材施教,促使优等生脱颖而出。
3.情感性原则。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作业设计改革,让师生、生生合作,创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每个学生做到“形入、情入和神入”。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小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高段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①调查性实践作业;如教学《比的意义》让学生调查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让学生先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
②操作性实践作业;如本期学习比例尺和确定位置后让学生设计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如让学生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礼品盒;
③探究性实践作业;如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
④应用性实践作业。如本期学习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坐出租车问题,分摊水费、电费、房租等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①在“点”上突破,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②在“巧”上探索,练习要有针对性,可根据具体内容分别设计对比性练习、发现式练习、变式性练习、反馈性练习;
③在“趣”上调控,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如适当设计游戏,抢答、一题多解等多样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 ④在“展”上延伸,通过开放性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5.精选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我们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对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设计作业时,不能随意选课本中的习题,要对课本习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习题。
6.改编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课本中的习题有时不能满足巩固新知和弥补学生不足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编课本的习题当作业,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7.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一题多解的训练,要求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考出较多的解法,并指出简捷的方法,发展思维的流畅性;一题多变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全方位多角度求解,发展思维变通性,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增强创新信心。
七、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2.研究步骤: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组织学习,申报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2015年3月至2015年底,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分步实施。2016年写出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八、课题组人员分工
李富强:着力抓好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学改革,构建因材施教型的各年级数学有效作业题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作业模式,留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努力做好本课题的实施、研究、总结和推广等工作。
钱丽萍:构建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效作业题库,组织实施、研究、总结等工作,外引内联,依托联盟优势,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段数学有效作业体系。
王伟、高翔云:负责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九、研究的评估
1.阶段性检测。课题组对研究各阶段进行书面总结,课题组研究人员以论文形式进行交流(指数包括参与率、提高率、优秀率),由我校教导处负责鉴定。
2.自我评估。由教科室依据阶段性成果及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3.专家评估。聘请有关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指导、评估与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课堂上也更加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
2.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兴致盎然,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沈利康、吴杜欢、方辰婕、邹羽昕等十多位同学在市“期望杯”数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胡征、钟一琪等在区数学小日记评比中获一等奖。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李富强、高翔云在区数学教师解题竞赛中获区一等奖,李富强获市数学教师解题竞赛一等奖。李富强、钱丽萍等在市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4.是实施减负提质的重要举措。本课题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练习的正确率逐渐得到提高,这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5.建立完善三长学校小学高段数学有效作业题库。
十一、今后的研究设想:
6.谈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批语 篇六
小学数学作业是反应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小学数学作业批语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良好的数学作业批语不仅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使数学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使数学作业批语更为有效呢?在这儿笔者有几点浅薄看法:
一、小学数学作业批语应关注学生人格。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语,实际上是对其劳动成果的一种评价。学生自己要看,其父母、同学也要看,因此,数学作业批语关系到学生人格。所以,我们在写评语时,要注重学生人格。作业不管是好是坏,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既然是劳动成果,我们理当尊重,平等对待,不可以在批语中写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作业正确率高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成就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师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的作业是老师的骄傲!”等等。错误多的同学可以用“和你的同学或父母讨论一下,你准能做好。”“告诉家长,你的作业进步了!”等等。这样的批语,注重到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二、小学数学作业批语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热情与鼓励。例如:对一向马虎的学生,只要有一次认真就应写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你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等等。对于一些程度较好、思维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的学生在解答习题中,由于作业往往比较简单,所以就有了书写了草,或满足于作业的完成,或不愿意再考虑其它解法,甚至还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写下“学习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或骄傲。”“马虎不改,难有作为。”等批语,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作业习惯。
三、小学数学作业批语应将对学生的爱融入其中。
数学作业批语应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缺少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牢记用爱心教育孩子们,作业批语中也要将爱溢于言表。“瞧,你今天的作业整齐多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一向劳动好,成绩如果能上一点点,一定会使你更优秀!”等等。短短的评语,没有指责,没有嘲讽,情真意切,使厌学的学生开始发奋,消极的学生有了朝气,数学作业批语中充满了爱的气息,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我们捧着一颗心来,难道换不回他们的一颗纯真诚挚的心吗?
7.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七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令学生厌倦,造成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家庭作业,出现作业拖拉、少做甚至不做的情况,使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画画作业。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并布置学生模仿这些花边设计2—3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2. 生活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建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一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3. 游戏作业。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这样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实验的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宽;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数学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计算作业兴趣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加深对时针、分针的认识,了解钟面上一大格是一时,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体会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仁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把家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对某路口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摩托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小轿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货车的流量。通过合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作业。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的一系列思考。
总之,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值得我们探讨,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敏.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2009, 3, 31.
[3]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 1.
8.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八
一、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
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是指作业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每节课都有确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二、布置作业要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成绩也不同。通常教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一刀切,好、中、差生一个样,有的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没事干了,有的学生则不会做,做不完,不是抄就是欠,考试更不会有好结果。这样不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提供挑战性、拔高性的作业,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学习的乐趣。
例如,针对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其中成绩最好的为“宏志组”,成绩中等的为“提高组”,成绩较差的为“奋进组”。在分组时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以便能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分成三类:基础作业、提高作业、探究作业。其中基础作业,允许优等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做,提高作业给提高组和宏志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为探究作业,给宏志组学生完成。这样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三、布置作业要适量
布置作业是一种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法,少了起不到教学的效果,多了则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如今,许多教师为了强化教学,不惜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轮番轰炸,学生不得不身处作业的“汪洋大海”之中。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学会了抄袭作业、拒绝做作业等现象,厌学情绪严重。这时,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成了素质教育下的重要课题。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少、精、全”。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作业量达到最深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选择合适的作业题目,切勿过深过难、重复、量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失去兴趣。
四、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
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的练习,教师要设计趣味性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被大量重复的作业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长期以往,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趣味性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认真完成。
例如,学了《勾股定理》之后,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的勾股定理的资料,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又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我给学生布置古代《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早在1500年前的古人就会做这种题了,学生做这种题一定会情绪高涨,认真解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要有开放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使学生从模仿习题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那些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对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开放性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学完矩形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再如学校要用40米长的栏杆设计一个花园,请同学们设计出不同形状的方案,看看哪种形状的花园面积最大,而对这样的作业,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要有社会性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与社会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新教材所给题目注重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布置一些外出旅游如何根据旅行社的报价来挑选路线较为合算,计算企业的利润,盈亏情况,还有各类统计问题等均来源于社会,易于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布置数学社会化的题目,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作业的布置是数学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要教师讲究作业布置的技巧,精心设计作业,就能实现数学作业的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所学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而不再认为是沉重的负担。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9.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初探论文 篇九
一.考虑差异,体现层次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
响,存在着差异。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共同的作业目标,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一组作业。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如:在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几个作业:A。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B。根据该诗描绘的景色,动手画幅画,并把这幅画介绍给同学。C。结合自己对此诗的理解,加上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学完了《军神》一课,可布置以下作业:A。刘生前有许多称谓,你能说说每个称谓的含义吗?B。收集刘的故事并说一说。C。你能将《军神》改编成课本剧吗?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有了做好作业的兴趣和信心,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
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同。因此,在作业数量上也应体现一定的自由度。如在抄写生字词语时,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掌握。以往教师总存在不放心现象,认为只有反复抄写,才能使学生牢记字形。殊不知,有些学生在课前对此生字、词已有一定的记忆,再让他们机械地练习,势必引起反感。抄写的目的就是识记。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听写成绩优的可减半抄写,甚至可以不抄,这样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了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二.发挥自主,培养创造性。
传统教学机械性的劳动多,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难以提高听、说、读、写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何不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优势,选择合适的作业,以求最大限度地促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呢?
如:在学习《荷花》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菜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至两项作业认真完成。1。利用双休日到公园、旅游景点去寻找荷花的身影,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它拍下来。2。通过看书、上互联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荷花的各种介绍。3。搜集古今中外人士赞美荷花的诗词、文章。4。编一张有关荷花的小报。5、排一段有关荷花的舞蹈,编一首描写荷花的歌曲。6。画出你心中的荷花。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画、写、查、唱、舞”等多种形式,既有用脑思考的,也有对大自然观察的回忆与记录,既有动口说的,也有动手操作的,既有语文活动的,又将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等交融一体,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锻炼的机会。这些作业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也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据中外教育比较研究显示,国外教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而需要学生自己翻阅资料,经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开放性作业。通过这种作业,学生所获得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单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业。借鉴这种做法,在学习了《青蛙的眼睛》后,我让学生写一篇《的眼睛》的文章,让学生上图书馆、互联网找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创造能力,而且丰富了知识,一举数得。
三.联系生活,增加趣味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推动力。单调乏味的学动容易
产生疲劳,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语文学习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果把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必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联系学校生活。
充分利用广阔的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在班中设立“图
书角”,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班级口号的制定,班级网页的内容编排,班级公约的确立,板报、手抄报的稿件采写、修改、审编,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好机会。利用晨谈时间,进行“谈天说地”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联系家庭生活。
建立学校、家庭双项交流的管理模式,把与家长交谈、听广播、看电视纳入
学生的课外作业中。设置登记本,把交谈的内容,广播的要点,电视的情节,用通顺、连贯的话写在登记本中。在一年级学习拼音时,我还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把自己朗读的音节、故事,录在磁带中,次日拿到学校来,选择几位同学,在班内播放,听后师生共同评价,纠正错音。这种做法,把原来枯燥的拼音练读变得趣味无穷。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良好的录音效果,在家中一遍遍练习,丝毫不感到乏味。
3.联系社会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国山水和家乡风景、特产的课文。学了这些课文,我们
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充当小记者采访当地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体会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队,开展社会调查,试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转换角色,当小导游,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带领父母、小伙
伴游一游附近的公园、风景区;当推销员,为某一产品介绍功能,草拟广告;当纠察员,到大街小巷给牌匾、宣传栏纠错;当评论员,就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
见解。
10.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篇十
千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邓春云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不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说要通过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中的阶段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说: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那么,小学教师如何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有效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从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而教师就要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有效的学习情境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有效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活动探索的动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有一位教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教师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
起来。“原来他的生日是2月29日。”“原来时间也这么有趣。”将单纯的学习融入有趣的生活实际中,了解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热情,它让学生学得了知识。
二、有效的开展数学活动
1、活动化学习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当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老师提出:“给你一张正方形纸,你能不能折出它的1/4?试试看,请给你折出的1/4涂上颜色”这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他们用多种方法折出了1/4。通过手、眼、脑并用,启迪了他们的大脑思维,很快又得出了很多种1/
8、1/16的折叠方法。这种以“动”激“活”的学习方法,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让他们分享着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再例如,在教学一堂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摆一摆,用12个棱长2厘米的立方体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四人小组摆后反馈。生1:我们摆的长方体的长是24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还有长是12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还有长是8厘米,宽6厘米,高2厘米。生2:我们小组除了他们摆的三种外,我们还摆出了长6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老师问:你能求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吗?请选择一种进行计算,学生在动手摆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基本没有问题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
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自主探索的过程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首先让学生任意写一个最简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按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分成两类。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而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接着老师让学生猜一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跟什么有关?有的说与分子有关,有的说与分母有关,还有的说与分子、分母都有关。四人小组讨论,一111会儿,有同学回答:我们认为与分子无关,与分母有关,因为、、能化成有限82511小数,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分子都是1有的行,有的不行,则说明与分子无76
关。由于分母不同有的行,而有的不行,说明与分母有关。老师又提出了:分母是怎样的数能化有限小数?学生自动探究起来了„„
三、有效的联系生活实际
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联系实际导入,我们地处如皋港开发区,许多外资企业来投资开发,开发区实行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我问:“如果我们参与拍卖,必须知道土地的什么?”生:“面
积、形状”。“现在有一块土地底价200元/每平方米,如果有一位开发商准备用50万元买这块地,你认为够不够?”
(30+ 80)× 40÷
2=110× 40÷ 2
=2200(平方米)
200× 2200=440000(元)=44(万元)
大部分学生认为够,可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拍卖时,如果人多,价格自然要提高,如果价格提到230元以上,50万元就不够了。”这学生真聪明,他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大多数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发现15×15=225平方分米,(7×5+7×6+5×6)×2=214平方分米,225>214,所以认为能做成的。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的。通过作图发现白铁皮不够长,最后学生想到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还是能够做的。这类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11.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教学方法
预习是一种被证明了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实际上是占少数的,多数学生都是在上课时才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一、阅读与延伸阅读
阅读是指在预习作业中,首先让学生阅览新的章节,要了解本章的大体内容;延伸阅读是指完成新章节阅读后,要对与新章节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进行相应的复习。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章节,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章节内容,同时复习前面一章《平行线及其判定》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到平行线的判定方式,即在两条线被第三条线所截,情况有三,一是同位角相等,二是内错角相等,三是同旁内角互补,若符合以上三种情况,则两条直线平行。在本章《平行线的性质》中,实际上是将上一章的内容倒过来,即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非常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两章内容便可掌握,在课堂上教师只做深化讲解,则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性预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实际上是很多内容的集合,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布置不同的预习。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性预习,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章节中,如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可以布置需要学生作图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得出斜边与一條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的预习,会大大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不拘一格的预习方式
在布置数学预习作业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刀切”的预习方式,每个知识点有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对每个知识点以及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才能得出最适合的预习方法,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考验逻辑的学科,任何呆板的预习方法都是不适用的,上面两种方法也仅仅是针对两个不同知识点所应用到的方法,对于其他知识点,教师应该摸索出相对应的预习作业,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12.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策略初探 篇十二
一、设计快乐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很难坐下来做枯燥的作业, 所以, 在作业设计的时候,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天性的作业。为此, 笔者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 就注意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开心, 设计一些享受型的作业。另一个是让学生乐意做, 设计一些既能动手又能活动的作业。前一种作业类型, 就是涂涂画画类型的作业。数学新课标指出, 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激发探索的学习热情。基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
如,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 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 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 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 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 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 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 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进行剪切拼贴, 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 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 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 如, 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 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 并自己解答, 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 这样大家你传我, 我传你, 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 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 我做你的题目, 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 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 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 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 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 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 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 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 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 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 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 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 如果能够拆装的话, 最好将它拆装开来, 看看发现什么问题, 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如, 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 共有几个棱, 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 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 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 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曾经有数学家指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每一个地方都有数字, 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个大数学观影响了很多人。事实上, 生活中的确处处是数据。每一个家庭中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 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据, 正确引导,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如, 在教学《利息》这个知识之后, 我让学生征得家长的配合, 到银行调查或者向家长们进行调查, 了解储蓄的常识并从中比较定期、活期储蓄的利率。有的学生了解到股票、基金, 还有一些相关的银行利率、收益率等, 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这些产品比较和分析, 计算哪些更划算一些, 哪些对自己的家庭有益。通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学生对多种理财产品有所了解, 同时也能从数据的角度体验数学, 由于全程经历了调查和分析过程, 学生无形中积累了经验, 计算能力、概括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
【有效数学作业设计初探】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08-06
小学数学作业评语初探08-16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08-15
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初中数学11-01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06-29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07-01
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07-08
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07-11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07-16
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