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大赛总结(精选6篇)
1.口算大赛总结 篇一
计算能力训练经验
偏坡营中心小学:杨金霞
一、坚持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这是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组织教学与训练,如听算、看卡片口算、看题默算,反复强调先正确而后快。
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重点。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达,笔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首要条件。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比如小数除法,特别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错在在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没有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因而造成商错了。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25x4=100)
学会转化数据如:一个数乘以0.01相当于是这个数除以100;一个数除以0.01相当于是这个数乘以100。一个数乘以0.5相当于是这个数除以2;一个数除以0.5相当于这个数乘以2。一个数乘以2相当于是两个相同的数相加。
三、开展计算竞赛活动。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我就会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本学期,我已经在班内开展了两次计算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竞赛后,注意把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整理起来,分析归类,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清障碍。
四、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教师要热情鼓励。平时的作业批改中,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应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应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2.口算大赛总结 篇二
一、让评价先于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侧重于事后性的学生学业成就甄别, 很少关注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针对传统课程评价的局限和不足, 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呼吁:教师应像关注上课一样关注评价!
我们的口算网络测试平台, 它首先是一个口算能力的测试平台, 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关注口算终极结果,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服务, 最终目标实现评价先于设计。虽然目前我们的教学还没能达到, 但也在尝试利用口算测试平台让我们的口算教学评价与设计相伴相随。
在我们老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中, 不仅利用网络测试平台关注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还根据课堂中学生的测试效果来调整我们的教学。网络测试平台实时反馈的数据有:班级整体的速度、正确率、每一位同学做题的具体情况, 全班的错题集, 错题分别是哪些同学出现的等。授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口算方法的指导, 决定再练习哪部分的题, 练习多少, 而不是完全参照之前设计好的教案里既定的题目来行课。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建立为灵活、动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有力的支持。
下图为四年级某班同学练习的变化趋势图。
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建立, 使得我们老师的教学真正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乘法口诀的教学:教材上是一句一句有规律的呈现。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掌握编排口诀的规律, 并不是对每一句口诀都需要用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比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一七得七等, 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有所接触, 再如九九八十一学生更是张口就来, 那么在口诀的教学中哪些是难记的口诀,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口算测试平台对以前学生的乘法口算题进行错误统计和分析, 以此来规划我们的口诀教学。这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口算测试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训练目标、训练内容, 通过自我调控进行练习与测试, 让口算训练和测试成为了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
1. 以前学生面对一页页一张张的口算题是既怕又恨, 老师
们面对海量的口算题批阅、分析和纠错也是苦不堪言。口算网络平台的创建实现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进行口算练习, 在练习中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主选择训练的时间,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结果的反馈进行反思口算方法的合理性, 还能自主进行纠错。真正实现了“我的口算我做主”。这让训练成为学生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和评价。
2. 而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应用,
学生的口算训练即游戏, 让学生怕练习转变为喜欢训练。如果有学生不满足自己训练成绩或未达到训练目标, 口算网络平台可以实现重新训练, 让孩子不断地挑战自己,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口算练习和测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3. 我们原来的口算测试总是要老师出卷,
规定统一的时间, 全班同学同时进行。口算差一点的同学一听到口算测试就有恐惧心理, 而平台的创建使孩子的练习成为测试, 测试就是练习, 平台对学生练习数据的分析功能和反馈功能, 相当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口算学习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状况对不满意的测试可以选择重测, 自己挑战自己, 让口算又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经验分享交流等版块又让孩子们有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下图为同学们在口算网络平台上交流口算心得
三、网络平台成为校本化课程资源生成的过程
口算训练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测试的过程, 而且还是校本化课程资源生成的过程。口算网络平台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建立起学校校本化的口算“常模”。尤其是对某一内容的板块错误分析, 为老师以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从而也让老师们在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真正做到心中有“底”。
常模的建立又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确立正确的思路。我们老师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将从模糊的、经验式的反思逐步过渡到建立正确的思路, 用实证式的数据来反映我们的教学, 从而提高每一位老师的专业研究水平。
3.数学口算竞赛活动方案及总结 篇三
数学口算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目的是为进一步管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拓展学生解题思路与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校决定组织2014学第一学期的口算竞赛活动。
二、组织领导
活动由教导处组织,数学组组长协调,任课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三、竞赛时间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第一节课。
四、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五、竞赛方式
时间安排是10分钟内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各班科任或任课老师监考。
六、竞赛内容
各年级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题,要求试题要有层次、有适当的题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试题经教导处和科组长审查合格后使用。
七、本次活动的要求
1、任务分工:
出题人:陈微笑、徐怀凤、王建慧、李发文、谭善娟、刘莉莉 各年级方案和总结:庄婧、陈磊、范建秋、马晓、庞春蕾、张晓梅
2、评卷:自己班老师独立阅卷。
3、题型:口算
4、评分要求:口算100分
4、评奖:每班选出10名获奖人员,按照分数高低录入名单。
各个年级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蒙山小学 2014年12月16日
蒙山小学 2014年12月
口算比赛活动总结
2014年12月23日,蒙山小学数学口算竞赛活动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数学老师的鼎力协助,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一、活动的准备过程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经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讨论,小学数学口算竞赛于12月23日早午8:00 开始,活动按年级组来竞赛,出卷教师拟定100道左右算题,在班中进行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各班数学老师或者任课老师自行监考、阅卷。
时间安排是10分钟内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
负责人要记好收试卷的时间以及评卷的工作,每班选出10名获奖人员,到时候把获奖名单和口算题卡统一交给组长。
二、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目标
以研讨“人文计算”这一课题作为动力,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口算、简算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教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三、组办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数学用数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整个活动开展得紧张而有序。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2、个别学生做题速度太慢,保证了质量没能有数量。
五、通过本次的竞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实每一个知识点。
2、加大练习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蒙山小学
2014年12月23日
小 学 数 学
口算、笔算、估算团体赛
活动总结
刘 集 镇 中 心 小 学
4.口算大赛总结 篇四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学期,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了“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策略研究”的小课题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学生的口算能力均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研:
一、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研究课题研修方案,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教学的师德修炼》和教育教学杂志等理论书籍,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还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查找与收集,以求通过多种途径汲取营养,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小课题实验扎实有效
1.联系生活,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口算之前给学生讲了小明卖货总算错帐赔本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口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要认真学习口算意识。课堂上我力求让口算的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保持做好的欲望。我经常采取卡片抢答、对口令、口算大比拼等形式来进行口算活动,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2.讲清算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讲清算理是提高学生口算速度的前提,也是提高口算素质的保证。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口算时,我采用了课件及小棒辅助学生明确算理退位减的算理。这样很快使学生掌握了算法,接着鼓励学生学生采用多种口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情况下,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算出得数,口算速度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
3.课前三分钟坚持练,提高了口算速度。
课余时间制作口算卡片,每节课充分利用口算卡抽出3-5分钟进行开火车练习。或者让学生在早读课或课前读一读、算一算。或者,在每节课开始前两分钟进行卡片赛,老师记时间,同桌互考,看一分钟能做几题,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口算兴趣。
4.充分利用教具,提升了学生的口算兴趣。
在教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学具来进行教学。如摆图片、教学挂图、小棒、磁板等,利用有效的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了口算教学质量。坚持天天练,时时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做后集体订正,同时教给学生好的口算方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不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5.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作业时要求做到算完一步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6.竞赛激励,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针对低段学生年龄特点,不定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使学生乐此不疲,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与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反思、听课、评课等活动,交流教法、研修经验、取长补短,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坚坚持和家长齐抓共管
我们班45个学生,如果每天一个一个地去测量每个学生的口算速度,需要很多时间,也不现实,但是不坚持口算训练,实验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我发动家长的力量,请家长每天让孩子练习口算20题,并给孩子计时,比较一下每天需要用的时间,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对哪一种类型的口算还较弱,就可针对这个类型加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5.课件大赛总结:微课大赛赛前培训 篇五
11月1日至2日,经过参赛教师两天的激烈角逐和评委们公正公平的评审,我校教师优秀课件大赛终于圆满结束。此次大赛,共评选出优秀课件作品21件,确定报送参加市级课件大赛的教师21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关注和好评。
本次课件大赛,既是为市级课件大赛选拔参赛者的活动,也是一次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举行的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动,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张校长等领导亲临现场点评和指导,教科室组织严密程序规范,信息组教师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大多数参赛教师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由于各方面的协作和努力,保证了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是初次举办校内课件大赛,宣传力度不强,参赛教师经验不足,一些环节上的组织策划思路不明,从而使本次大赛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与面太小。作为一次全校性的大赛,赛前教科室已在教研组、年级组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对课件的制作要求、报送时间等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大多数教师还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校200多科任教师中仅有29人通过教研组报名参赛,而报名参赛的29位教师也好几个人不能按时提交课件和报送相关资料,影响了大赛的正常有序进行。
第二,参赛课件学科分布不平衡,有些科目太少或者没有,各教研组报送的课件件数分别为:工科组4件,艺术组4件,英语组4件,文秘组3件,学前教育组3件,医学组3件,信息组2件,数学组2件,农艺组2件,语文组1件,德育组1件。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个别教研组和个别学科教师对本次活动缺乏足够的认识,显示了学科教育的弱点和不足。
6.口算大赛总结 篇六
1 心得及体会
1.1 学校高度重视
接到参赛通知后,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 视这次竞赛为提高我校护理专业知名度的契机, 以此引起社会关注, 强化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学校成立了参赛领导小组, 同时成立由教务科、针推教研室、护理教研室教师组成的参赛训练组, 负责参赛选手的筛选及技能辅导工作。考虑到护理技能比赛易受设备、物品型号的影响, 为确保训练用物和比赛用物一致, 学校购置了与比赛模型一致的心肺复苏仪、输液手、火罐、艾绒及被套床褥等, 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1.2 认真选拔选手
从2012年9月开始, 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具有参赛潜质的学生。最后经学生报名, 征求班主任意见, 全面考查参赛人选的人品、技能、形象、语言表达、学习成绩, 由海选到初赛、复赛、市赛直至省赛, 4名选手脱颖而出, 参加全国大赛的角逐。
1.3 科学指导训练
寒假期间, 我们组织备赛学生自主练习, 组织观看历年护理技能大赛的相关视频, 并进行理论复习。返校后开始集中训练, 为保证训练效果, 在训练开始之前, 指导教师就本次大赛的考核标准进行研讨, 分析操作的每个细节, 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 从而使操作正确、规范、流畅、紧凑、美观、贴近临床。根据选手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训练计划, 并实时检查, 及时指导和纠正。在之后的集训中, 由一名教师负责一项技能操作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每次认真记录训练中每位选手存在的问题和操作所需时间, 不断调整训练计划, 提高训练效果。
1.4 接轨临床新知识
比赛项目确定之后, 指导教师多次咨询, 查阅相关资料, 研讨新方法与技巧。比如心肺复苏项目,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 (CPR) 指南的最新标准与2005年版有部分差异, 且在细节上如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是否还需“一听、二看、三感觉”, 是否需紧贴患者脸颊, 并未明确规定。又如静脉输液如何能保证准确无误快速地进行一二次排气。诸如此类问题, 我们在训练时打破常规, 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 针对选手的自身特点, 设计解决方案, 同时去临床实践, 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 暴露的问题
2.1“三查七对”不严谨
比赛中, 一些选手在核对患者信息时流于形式, 没有发现给定的患者资料与患者床头卡、病历床号及腕带上的信息不符, 也有选手尽管已经发现患者信息不符, 却没有要求评委更改, 依然沿用错误的资料进行操作, 而有的选手口头报告的患者姓名、床号与给出的病历不符。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强调“三查七对”的重要性。
2.2 灵活应变能力不强
有的选手在比赛中因赛场时间、空间、物品型号、位置以及模拟患者等的改变而发挥失利。这充分暴露出学生应变能力不强的问题。护理工作是变化莫测的, 患者随时有事发生, 不能应变就会很被动, 所以, 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我们是否可以设计出考核学生应变能力的方案, 从正反两方面训练学生, 让学生接受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2.3 爱伤观念不强
有的选手操作时动作较为粗暴, 比如拔罐时将模拟患者烫伤, 协助患者翻身时用力过猛。有的选手操作中为追求美感而忽略患者的需要, 如在静脉输液时被子掀开面积过大, 操作结束时未及时帮助患者整理衣被,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这些问题都反映出选手的[1]爱伤观念不强, 未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 忽略对其进行身心等全方位的护理。
3 教学反思
3.1 分解教学任务
笔者发现[2], 将一项护理技能操作分解成若干可操作、易重复、可测量的具体步骤, 并对每一步骤提出具体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 然后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效果非常好。所以, 在此后的教学中, 笔者多次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既使学生在练习时不感到难以接受, 增加自信心, 又可以对具体操作具体评价[3], 检验教学效果。而将此法运用于比赛训练中, 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对选手的动作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选手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交流讨论, 拓展思维, 优化细节, 完善提高。横向比较选手之间操作的细节、技巧, 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纵向比较历次操作, 找出进步之处, 树立信心。最后, 总结经验, 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训练中, 进一步提高。
3.2 注重“三性”训练
训练内容注重科学性, 将原则灵活运用;训练项目注重实用性, 分清训练层次, 找准训练重点;训练步骤注重艺术性, 要求层次简洁合理, 动作协调优美、紧凑流畅。如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训练内容和重点均是强化无菌观念, 以患者为中心, 与临床接轨, 做到“三查七对”, 保证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途径、部位准确无误, 提高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率, 确保患者安全, 尽量使患者舒适。另外, 要将护士礼仪训练渗入到每项操作中。在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熟悉每一项操作, 强化每一个环节, 真正把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融入到护理操作中。
3.3 提高心理素质
比赛中, 虽然有娴熟的技术, 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很难发挥最佳水平。为消除选手的心理障碍, 领导小组人为创设紧张气氛, 使选手逐步适应赛场环境。首先组织校领导、中层干部成立监考组, 让选手多次进行操作表演, 然后请来各大省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指导监督组, 设置各种障碍, 考验选手的灵活性和临场应变能力。此外, 还给选手录像, 一为练胆量, 二为教学积累宝贵的资料。在训练后期学校还为选手提供了模拟比赛的机会, 全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观众评价选手操作, 既锻练了选手心理素质, 又教育了其他学生, 促进了校内教学。
4 小结
本次大赛项目都来自临床岗位, 今后把这些技能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 对统一中医护理技能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也将深入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 进一步深化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培养更多具备良好职业素质、掌握精湛技艺的中医护理人才。
摘要:总结我校参加2013年全国中医药护理技能大赛的参赛心得, 即严格筛选及训练选手, 指定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 从培养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着手,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以此次大赛为契机, 在今后的工作中, 继续发扬优势, 找出差距, 通过参加护理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整体水平。
关键词:中医药护理技能大赛,总结,选手
参考文献
[1]崔金秀.护生爱伤观念的培养[J].全科护理, 2009 (1) :82-83.
[2]孟宪凯, 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