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

2024-09-12

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共8篇)

1.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 篇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2.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 篇二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 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 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 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 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 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 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 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 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 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 国际恐怖主义有所抬头, 国际间反恐斗争仍然面临重大压力。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世界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繁发生, 但是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的地域还是相对集中的, 比如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及中亚等地区, 特别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的边界地区, 国际间反恐合作斗争形势更加复杂, 反恐斗争面临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另外, 我们必须要看到,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也威胁到了中国, 特别是在新疆及内蒙等边远地区, 为此, 我们必须要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一是严厉打击极端宗教主义, 二是压力打击民族分裂主义, 三是严厉打击恐怖主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宁稳定,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 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 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 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 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 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 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四)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 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另外, 处于深刻变化和多极化发展格局下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 目的就是在后来的国际秩序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也不例外, 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 中国始终都会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目标, 积极构建平等互利及和睦友好的周边环境, 最终为能在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也直接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为直接的有二个方面。首先就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合作化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更面临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在过去时间不久的世界经济危机浪潮中, 中国的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但是中国的经济还是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的国家就开始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强劲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面临的经济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和残酷。其次,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受到了威胁。一方面就是世界军事强国,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都在进一步对军事进行扩张, 增加军费开支, 这使得世界和平与安全受到了很大的潜在的威胁。另外一方面从局部地区来看, 跨国性质的犯罪问题, 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恐怖活动频繁都对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了威胁。

三、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形势及其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 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 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 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

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积极做到趋利避害, 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首先,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还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能轻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实力, 要看到西方发达国际至少在目前还有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发展起来的, 并且整个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其次,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 中国必须做到趋利避害, 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 从而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新构建, 最终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目的。具体来讲, 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另外, 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 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 在世界依然动荡不安的大背

景下, 中国必须要审时度势, 抓住重点进行国际对外关系布局。当今的国际形势可以说仍然还是处于动荡和不安中, 国际恐怖主义及局部战争和骚乱还是此起彼伏, 所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必须要审时度势, 必须要做到顺应潮流, 能尽力和充分利用我们当前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为此, 中国首先要必须要做到能不断盘活我国外交资源, 从而全面推进和妥善处理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各方关系, 要不断深化中国同世界各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交融, 要不断增进同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合作关系, 要不断加强同世界多级势力的合作与交流。其次, 中国必须要通过巩固同周边国家的战略依托关系来有效提高处理涉主权争端的能力, 尽力减少同周边国家在地区战略上存在的分歧, 从而不断夯实中国在外交全局中的中的战略根基。最后就是中国要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清楚中国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趋势, 消除国际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敌意, 减少很多周边国家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实力的恐惧感, 这对于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中能顺利得以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

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 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 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 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 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 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来处理本国事务。但是另外, 我们还要看到, 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也使得各国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利益碰撞期,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新兴大国的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防范意识和态度使得我国发展面临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期, 为此中国必须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 同时努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比如要积极化解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崛起同西方遏制之间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发展同新兴大国关系利益调适磨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等等。

(四) 中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技兴

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 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中的实际地位, 虽然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显得有所不足, 所以我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水平。为此, 首先我国可以成立由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决策和监督实施, 从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科技投入。其次, 中国必须要扩大优惠政策来吸引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 以便能解决掉我国当前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后就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体系, 以便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总之,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及实力, 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原洪:《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国际问题研究》, 2006年1期。

[2]赵晓春:《2010年国际形势回顾与特点分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1期。

[3]陈向阳:《当前国际形势特征与中国外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4期。

[4]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 《长白学刊》, 2009年3期。

[5]金灿荣:《发展中的国际形势新特征》,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12期。

3.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篇三

当今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而中国的发展对国际形势也有很大影响。我认为今后若干年,国际形势中有四个特点需要我们企业界注意并加以参考。

美国对外安全战略的影响

首先,美国对外安全战略的影响。

我们在研究国际形势、研究对外投资、吸引外资的策略方针时,必须要考虑到美国这个因素。美国今后至少两年(也许会更长),对外的安全战略主要还是反恐、防核扩散、遏制伊斯兰的极端主义势力,这会是他作为全球安全策略的主要目标。同时,他也会努力改善和欧洲盟国的关系,并加强同日本的同盟关系。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他还会继续采取遏制和防范的举措。

虽然美国对俄罗斯加强了战略上的挤压,但他的战略重点还是在中东。我认为,国际上有三大热点对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的遏制、制约比较严重。

第一,伊拉克的局势非常不稳,安全局势得不到改善。从美国方面讲,他现在也很困难,每天伤亡人数在上升,每年还要继续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在伊拉克的战事。同时,国内的反对声音也在上升,所以这对布什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第二,就是伊朗的核问题。由于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储量排世界第五,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想控制住伊朗,但又担心伊朗进行核武器开发。因此,美国进行全球扩张的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

另外,伊朗政府对黎巴嫩真主党很支持,而且每年给其大量的援助;再者,就是伊朗跟叙利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有就是伊朗对伊拉克的什叶派地区的渗透非常厉害。`

总之,美国的安全战略主要还是反恐、防核扩散、防止伊斯兰的极端主义。同时,在亚太地区和独联体地区,他也在加紧扩大自己的影响,其手段也是从以往的单边手段转向综合应用多种手段。

中国国际关系的影响在上升

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影响在上升。

我国内外环境的最大变化是,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紧密,国内与世界形势的互动性日益增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只有培养世界眼光、战略眼光,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目前,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都居世界前几位,外国企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前些天我跟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耶鲁基金的老总聊天时,他们表示: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在增长,另一方面是中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成功的国家。

可以说,中国的商品价格、消费能力在影响着全世界商品的价格和通货膨胀率。可以说,中国目前还是亚洲第一进口市场,并将继续成为拉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记得在一次拉美的APEC会议上,本来是一个随意的午宴,智利总统提出来(那时智利与我国的五矿集团签署了一个大项目),希望可以由胡锦涛主席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大家对中国发展非常关注。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胡主席非常详细和到位地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当时,智利总统激动地说:我们来之前都受到中国经济崩溃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影响,但听了胡主席的介绍,我们可以放心地回家了。因为中国经济还会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对我们是一件大好事。同时,日本前首相小泉,以及其他领导人,都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各国都是一个机遇。

在今后的若干年,许多国家、国际联盟和组织都致力于与中国进行经贸关系拓展,随着亚洲合作会议、中阿论坛、中拉论坛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随着与八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以及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合作的开展,都是希望同中国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

我国的政治号召力在提升

我国在政治上的号召力也在提高,包括朝核问题,包括安理会改革问题等等,我们在这些会议上的号召力是很强的。像苏丹、利比亚等这类国家,他们虽然在国际上影响力不高,但是他们对我们支持很大,甚至政府都下指示要毫无保留的支持中国。有位国家领导甚至表示:海外的国家有哪些需要做工作的,你把名单给我,我给你们做工作。我把名单给他两三个礼拜后,他就告诉我哪个国家已经没有问题了,哪些国家还需要你们继续做工作。这说明中国的号召力是很大的。

同时,中国公民到境外的人很多,每年是2000~3000万左右,这说明我们中国公民走出去已经成为趋势,旅游、经商、探亲、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外交辐射面在持续扩展,对国际关系,特别是利益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冲击,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在上升。比如:我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加大(不仅仅是和发达国家),包括巴基斯坦、突尼斯这种纺织品大国,他们反复强调希望中国纺织品企业不要同他们的企业进行合资,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在砸他们的饭碗了。

的确,我们发展经贸关系、在走出去的同时,确实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的心理问题,我们要有实现双赢或多赢的意识。

在企业走出去的商务谈判之前,我建议要把政治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同时我们要看到,和西方大国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和斗争还会存在,中国的周边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另外,尽管现在我们经济发展非常快,国内综合国力在上升,但我们也要非常客观地分析我国的情况:目前中国制造主要是零配件组装,在尖端技术市场上没有树立权威;我们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总体来说相对还较弱;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还有品牌的保护意识、境外的注册商标相对比较低,这是我们要清楚的现状。

大国关系互动在增强

第三个特点,就是大国关系互动增强。

我说的互动增强主要是良性的互动。比如:美国谋求霸权主义的战略变化,对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在下降;欧盟一体化进程受挫,正在反思以图调整;俄罗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抗衡美国力度增强;日本经济复苏,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野心膨胀;印度迅速发展,受到各方面的注意。

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也在上升,大国之间合作、竞争、抗衡之势同时增强,但是大国之间发生对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各方着眼于未来格局,积极谋求在地区、国际权益方面的分配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抢占有利地位。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凸显

第四大特点,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凸显。

现在世界经济进一步保持持续增长,但是不平衡点突出。这主要强调两点:一个是国际资源、能源竞争加剧,能源外交十分活跃。还有一点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今后若干年,东亚和拉美的经济增长会持续领先,所以欧洲、日本、美国、俄罗斯非常重视东亚经济合作,在这个经济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竞争。所以,在全球化情况下,各种跨国性问题会增多。

综上所述,从以上国际形势的四大特点可以看出:

第一,国际环境还是很复杂,但是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的外部环境是可能的;

第二,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处于矛盾和斗争的焦点,所以我们不会卷入大规模的或者是局部的战争中;

第三,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我国经济还会持续地上升,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从我国的发展中获得的实惠增多,需要与我国合作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取向;

第四,中国在区域合作里面的作用和分量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所以,我们要抓住对国际关系发展变化具有长期和深远影响的矛盾,从战略高度关注这个矛盾的发展,延长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增强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这也是为我们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4.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篇四

房价为什么是“稳步回落”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房地产市场,但是从今年各地举行的房展来看,我国的房价下降的趋势不是很明显。

对此,郑京平认为,目前,我国的房价是在稳步回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幅度也是在逐步回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的涨幅现在是逐季平稳回落,统计显示,一季度上涨幅度是12.5%,上半年上涨10.1%,而一到三季度是上涨8.8%。

现在反映房地产价格的指数,一个是全社会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即用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得到的价格,然后看它的上涨幅度。另外一个是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这个指数是70个大中城市的口径,三季度,房屋销售价格的指数是上涨了6.1%,二季度上涨8%,三季度比二季度回落了1.9个百分点。

因为这两个指数覆盖的范围不一样,统计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一个是用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覆盖的是全社会,另一个是覆盖70个大中城市,而且是根据住房的代表规格品来进行统计的。

之所以说房屋的销售价格指数或者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涨幅是逐步回落的,是因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而不是全国普遍都有这种情况。如果说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的话,也只是部分城市有泡沫,房价上涨比较快也是部分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因此,调控也应当是从长远考虑。

正是因为这样,国家采取的政策也是重在规范和防止价格上涨过快,而不是说非要把价格突然一下拉下来,非要把房地产价格的投资增长速度突然降下来,这样既不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也不符合政府和百姓的利益。所以房地产价格的涨幅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幅度也应该是逐步回落的,这与政府所期望的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高油价对我国的影响为何“有限”

前不久召开的G20会议上,各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认为高油价会造成潜在的风险,那么,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郑京平认为,最近两年油价涨幅确实很高,每桶达到60美元到70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价格,今年的油价将会比去年上涨40%左右。

这样的高油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也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样,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原油消费量的40%左右是靠进口的,尤其是对一些消耗原油比较多的行业和企业,影响会更大一些。但影响的程度是有限的,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由:一是我国总的原油消费量在世界上只占8%左右,如果是人均消费量就更小。而且其中尽管40%左右是依靠进口,自产的也还有60%左右。二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的替代性很强,而且消费结构主要还是煤炭,我国煤炭消费占整个能源消费的75%左右。而且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消费,特别是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挖掘的潜力。现在我国天然气和原油的利用比例是24%,天然气只占整个原油利用量的24%,而国外的水平一般都是1∶1。所以我们还有余地利用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来替代。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总的来讲只占1.2%左右,所以它对于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有限。而在我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中,柴油、汽油和原油所占的比重相对大一点,但是也只有5.2%,所以说影响的程度应该说是有限的。

当然,我们确实要提高警惕,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防止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郑京

平说。中国经济没有通缩迹象

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现在学界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说中国经济将从三季度开始出现下滑,还有一个观点是说中国将出现通货紧缩。对此,郑京平认为,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持乐观的态度,全年经济可能会保持9%或者多一点的增长速度,而且明年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局。

郑京平认为,从供给的能力看,由于前几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能力最近一两年已经开始集中地释放、集中地形成,所以生产的供给能力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从劳动力的供给、资金的供给来看,都还是比较好的。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的需求可能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幅度有限,从一到三季度的实际情况看,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和施工在建项目的总投资,其增长幅度都在28%左右,这个先行指标也预示着工业生产投资的增幅不会有大的回落。

5.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篇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体系的深刻调整,各国之间的争相发展,使当前国际形势呈现一个大发展的局面。

可以从下面几个发面来看待这个局面。

首先,从发展的历程而言。1147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变革之年、调整之年,也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最大的一年。毫无疑问,这种变革与调整之势,在刚刚开始的2010年将持续下去。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出现6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2009年下半年虽出现企稳迹象但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了乐观迹象,主要经济体出现了探底企稳迹象,但与此同时,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正在显现。如美日等国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通胀隐忧,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趋暖但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增长、无就业。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种种迹象说明:当前国际形势呈发展趋势但是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次,从发展方面而言。

一 从经济方面而言。国际体系继续深刻调整,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下降,加速了世界力量转移的过程,从而推动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要求日益强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持续高涨。“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国际经济体系改革起步,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出现新变化。作为此轮国际体系变革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作用不断提升,为应对危机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G20先后召开了三次峰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全球性挑战上升,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二从政治方面而言。

与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认识、把握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国际政治力量结构的变化,即一超与多强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从东西方关系和力量对比变化来说,当今世界正处在500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西方引领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之后,一直居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东方国家或者处在被殖民、被掠夺、被压迫的地位,或者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边缘地位。而现在,东方国家开始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中心,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G20峰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舞台的G20,有一半成员都是东方国家。通过G20的几次峰会,东方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明显增大。

东西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东方国家团结一致,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国家的片面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东方国家能够不屈服于西方国家的压力,使西方国家不能按自己的愿望行事,这在过去是少见的。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来讲,“一超”与“多强”之间相对

消长在2009年更加明显,有人讲现在的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多强一超”转变,有一定道理。也就是说,在国际舞台上,“多强”更加显眼,而“一超”的含金量则越来越小。

三具体到国家而言。

美国。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互动频繁,尤其以美国特为明显。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重视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经济上高度的重视经济金融外交;而对于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也是表现得十分积极。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积极参与调整发展对策。中国大力开展峰会外交,推动国际体系改革进程;全力开张经济外交,使中国与国家的关系整体迈上新台阶;大力加强安全,公共,人文等领域的外交,外交理论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6.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篇六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1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 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2、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风险

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但震后重建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一丝转机。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

IMF《全球金融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逐渐改善,但要取得更大进展则需化解主要银行系统的遗留问题。然而,巨大的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挑战。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冲击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并面临着遭受巨额资本流入冲击的风险。

3、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美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与韩国依然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第二,中东地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第三,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苏丹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结果还不错,没有带来大规模冲突。再看利比亚,卡扎菲与反对派双方你争我夺,北约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施行空袭,对人民在成了巨大伤害,不断有人员伤亡。

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恐怖主义泛滥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7.当前会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形势 篇七

市场体制的两个基本要求就是法制化和公开化。市场交易实质上是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 市场公认的法则将会有效地维护交易双方的权利, 使市场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但是, 市场法则并不能无条件地在任何时候有效地维护交易主体的效益, 为此需要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另一个基本条件便是各种顺畅的信息渠道, 交易双方需要利用各种信息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变化作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 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便是市场广泛接受的成本效益原则, 即作出有利或不利的判断。市场信息流动的典型特征就是横向传播, 也就是说一旦公布便可以为所有有兴趣的使用者获得, 而不是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或者狭窄的通道内。这一基本特征是由市场的潜在机会特性所决定的。市场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包括相关而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 没有充分而有效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市场, 资本市场是这样, 商品市场也同样是这样。因此, 市场越发达, 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高。市场所依赖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产生会计信息的依据, 也正因为如此, 我国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而不断革新变化。

1978年开始, 我国明确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治国方针。在以“搞活”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 以市场为取向, 以价格改革为主线, 采取渐进的方式。到1992年初, 市场价格体制初步建立, 完成了从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的初步转变。1992年至今,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突破, 由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 我国市场化开始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

商品市场逐渐形成并发展, 1978年, 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分别为5.6%、2.05%、0, 根据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值比重进行加权, 可得产品的总体市场化程度, 该年为2.56%。到1990年底, 产品的总体市场化程度达到45.08%, 初步建立起市场价格机制。1992年以后,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下, 市场化的进程显著加快, 产品的总体市场化程度在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分别达到59.67%、60.21%、60.69%、61.71%, 1997年市场调节价占消费品零售额的90%, 占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收购额的80%。

要素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1990年底资本的市场化程度为937% (根据可浮动利率占总贷款的比例, 以便测算整个社会货币供应的结构和数量) , 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为0 (用土地市场交易量占全部土地出让量的比例) ,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为34.7%, 对三种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平均可得要素总体的市场化程度为14.69%。1990年之后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加快, 其中, 1997年底资本市场化程度为17.2%。土地市场化程度达到22.5%,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达到7悦。要素总体市场化由1978年的0%发展到36.5%。其中资本市场的发展最为突出, 从1990年出现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1998年底, 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总数达到931种, 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达236.35亿股, A股和B股市价总值19505.1亿元, 占GDP的四分之一强。流通市值576.6亿元, 1998年当年沪深两市总成交额达到23544.3亿元, 开户投资者总数达到3911.1万户。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前会计环境在发生改变, 因此会计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积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会计理念要与时俱进。尽管我们已有两年没有颁发新的会计准则, 但我国制定会计标准的工作并没有停步。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推进进度, 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成熟一个发布一个, 另一种是等到国际会计准则洗牌完毕后再一起推出。现在的意见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当前企业会计制度的覆盖面正越来越大, 到2009年年底, 180多户中央企业中, 80%都要全面执行。下一阶段,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 继续推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 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发布有关通知, 做好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准备工作和监督检查工作已成为一种刻不容缓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中国财政部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 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制度, 结束了中国40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 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符合国际惯例的新会计模式, 建立起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1999年, 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行了再次修订, 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 强化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制度, 加大了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会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会计改革作为中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成为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成功的典范。

中国会计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与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同步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就逐步开放会计市场, 开放的主要形式包括:允许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成员所和申请临时执业;允许外国公民和港澳台居民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合格者可以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中国将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扩大会计市场的开放程度。美国“安然公司”等事件发生后, 会计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恢复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心, 迎接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会计界需要大力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实践, 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的认识,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 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 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计改革与发展, 必须有会计法律、法规作保障, 因为, 如果会计法律不健全, 必然导致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要发展, 没有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要筑好会计事业的大厦便没有基础。会计改革要突破, 会计理论须先行。从改革初期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到发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从“两则”“两制”的出台, 到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等等, 都离不开会计理论的支撑和论证。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联系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际, 应当看到全行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既要求企业更注重内部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 同时也给会计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当前, 不少企业还存在内部会计管理混乱的现象, 成本费用开支随意性大,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不改变现状,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措施就难以落实, 因此, 这给会计核算和披露规定提出了新要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得以发挥。要使资源真正得到合理配置, 就必须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 必须对外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 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来吸引投资者, 从而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这就需要加强会计工作, 包括发展壮大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 对加强会计监管和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从而使整顿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根本———诚信建设, 不能充分落实。因此, 加强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力度,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中介机构的整体素质, 势在必行。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求我国会计、审计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协调, 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随着国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金额将会增加, 所以, 无论是为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还是减少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成本, 都要求我国会计、审计标准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要求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会计改革在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过程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既受到市场化进程的推动, 开始了它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又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力求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形势, 并对下一步会计行业的发展做出思考。

关键词:市场化,会计改革,市场体制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会计研究, 1999 (4) .

8.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 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社团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干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对于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人才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是国家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终身学习,实现知识更新、拓展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不断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素质,提升了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的重要力量。

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更是人才资源开发水平的竞争。人才资源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工作紧跟科技前沿,紧贴岗位实际,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科技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对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继续教育是创新实践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科技社团学术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学术建设、传播研究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也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并发挥应有作用的有效途径。

二、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一)专业性强

1,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社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共同体,本着“高、精、尖”的发展理念,集结了本学科最优秀的学术和专业人才,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理论氛围。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社团已具备了成熟的学科体系,科学的学习规划,对本学科继续教育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探索的理论研究已初具规模,不断付诸实践,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拓展。

2,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以本学科为基础,依托其充足的人员和环境优势,从本专业特点出发,对学科课程设置搭建框架,深层挖掘,科学管理,使受教者接受规范的系统教育。

科技社团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信息优势,能够快速地接触和吸收到当今科技界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将此作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一大特色,及时传播给受教者,使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发展,先人一步,走在前面,满足受教者学术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3,专业的工作团队:科技社团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服务机构,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调查研究、设计策划,组织架构,实践拓展。通过开展国内外继续教育各种各样的合作,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经常广泛的相互交流,达成共识,总结经验,实行共享。

4,专业的师资力量:科技社团同一大批本学科,本行业具有权威的大家、学者保持着紧密地联系,许多著名专家甚至就是学会的理事、会员。这些专家工作在研究、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历,向学员传达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发展,传播最先进的技术发展。

(二)学科齐全

以中国科协为例,中国科协所属192个全国学会,涵盖了理、工、农、医和交叉五大领域,特别在自然基础、工程领域分类细致,学科繁多,种类齐全。除此以外,全国学会共设3400多个二级机构以及几千个省级学会,进一步将学科细化、全面化,针对化,几乎包罗了我国科学学科的方方面面,符合继续教育市场日趋细化和专门化的趋势。这样庞大的学科体系是其他机构难以望其项背的。

(三)组织网络优势

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初步建立,逐步改变了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施教机构混淆不清的状况,巩固和加强了继续教育组织网络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职能分工清晰、组织结构严密、条理顺畅的网络体系。

1,科技社团设有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统筹整个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标准,强化指导,监督验收;

2,科技社团所属的教育机构负责从功能和体制上进行调整和整合,为地方组织及其所属培训机构搭建平台,共享资源,促进交流;

3,基层科技社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活动,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基础和保证,扩大继续教育的覆盖面,

4,企业科技社团组织扎根生产前线,加强了产学研结合的效用,丰富了继续教育的内涵,保障了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5,科技社团及其分支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立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明确分管继续教育的工作部门,建立、加强和完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还有部分具有条件的继续教育组织,成立了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基地,

(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科技社团和各施教机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项目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技社团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函授班、短期培训班、研讨班、高级研修班、学术讲座、专家论坛、学术研讨、国际交流、学习进修、远程教育等。近年来,科技社团也根据社会继续教育发展状况,不断摸索实验新的办学模式,拓宽生存空间。

1,从教育对象、办学机制、教学资源、培训手段等方面逐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牵手高校、研究机构,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合作办学,增加继续教育含金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2,抓住政府职能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府职能的委托授权,将继续教育与科技人才评价、职业标准制定和执业资格认证等相衔接。部分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积极争取政府职能,建立本学科、专业、行业、地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制度。广泛与社会办学资源合作,联合多种办学力量,创建多样化合作方式,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委托办学,建立共享机制和平台,培育和形成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3,依托企业科技社团的牵线搭桥,加强同企业的相互合作,采取委托、承接、联合、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为企业培养定向型、高层次人才,促进继续教育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取得了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4,利用媒体传播力量,拓展受教面:逐步加强了同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远程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沟通和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例如在杂志上开辟专栏,向在线网站上传培训视频,同电台、电视台合作,制作多媒体教材等,扩大宣传力度和普及力度。

5,随着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开放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再配以逐渐完善的技术手段,将从根本上提升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层次。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录音、录像、摄像、电视、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进的电教手段,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和人性化。同时也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

6、联合政府、研究机构、办学机构等设立、扶持一批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项目。了解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方针与重点任务,积极组织有关科技社团参加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国家计划,为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

1,科技社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体,贴近专业技术人群,了解其个人诉求;

2,科技社团同本学科、本行业的研究机构、企业等联系紧密,信息通畅,通过对学科动态发展的掌握和行业动态的了解,能够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期和反应。并能通过深入基层调研,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3,科技社团自主性强,能够主动同企业、高校、办学机构合作,针对需求制定教育规划和方案,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同科技进步、岗位要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通过系统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和训练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的工程、技术及工艺素质,提高综合职业技能,使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业成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业,使从业人员在已有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并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做到为科技人才服务,为企业服务。

4,根据中央和国家有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求,设计继续教育所需项目,构建面向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团体开展继续教育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满足科技工作者知识和能力更新需求。

(六)充分利用国际合作

科技社团继续教育时刻关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继续教育形式和手段,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探索与国际专业机构共同开发、实施继续教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几种合作形式:1,引进国外师资、教材,2,同国际资格认证机构合作办学;3,派员进修,交流互访;4,共同发起参与“某某计划”,构架资源共享,互惠互助的桥梁。

三、新形势下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

人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因素,科技工作者是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在企业摆脱危机、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直接支持。目前,世界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已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急需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也成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紧紧围绕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系统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化解金融危机作出积极贡献。

综合国际经验,受经济危机影响,很多失业的人都要去接受再教育或培训。这对继续教育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服务社会的责任。通过继续教育等各种有效途径,大幅度提升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素质,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成为应对国际竞争合作,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快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这也是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科技社团自身建设提高继续教育服务能力

创新和服务是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发展的两驾马车。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继续教育机构自身服务能力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机构的自身建设则是继续教育事业开展的根本。

1,逐步完善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现阶段科技社团自身的继续教育工作缺少规范性、引导性的机制,继续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扶持机制,导致发展动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在科协系统中将继续教育提升到更加重要的高度,不断规范和完善的各项机制,推行奖惩制度、评估制度和引导扶持制度等,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畅运转,营造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

2,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做好继续教育的根本。继续教育机构要通过完善管理措施、优化管理结构、创新管理手段等提高管理平和效率。在继续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将项目的开发运作与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继续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能力。

3,储备优秀人才,提升整体层次

优秀的人才是继续教育项目顺利运作的灵魂和保证,从事继续教育事业人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项目的成败和发展空间。因此,作为教育机构必然要身先垂范地承担这方面的责任,首先就是针对从事继续教育人员的教育,开展对他们的专项培训,为其传播理念、更新知识,提升层次,以适应高层次继续教育业务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换代的需要。

4,建立考核机制,实行激励措施

在从业人员中,强化科学管理,用公平考核和激励机制检验工作成果,坚持项目负责制,通过项目运作锻炼和提升队伍素质。切实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增强凝聚力,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5,开发配套资源,促进交流融合

研究制定各个学科专业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建立优质资源开发机制和平台,大力开发继续教育通用科目和专业科目的教材、多媒体课件、资料包和配套软件等教学资源。加强继续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开展继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办好继续教育刊物,促进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的融合。

(三)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思路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1,将继续教育纳入科技社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议程,将继续教育作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具体体现。根据各专业领域和各地区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健全完善科协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和规章制度。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营造重视继续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2,推动形成有利于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环境。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鼓励科技社团向政府部门争取岗位培训的职能,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鼓励支持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企业创新引导工程等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推动用人单位把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

3,建立专项经费,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科技社团应建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实施各类继续教育。在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技术创新领域和专业人才紧缺领域,培育一批质量高、信誉好、公益性强的继续教育重点项目,给与持续、稳定地支持,打造教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

4,建立评估、登记、考核和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科技社团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规范评估程序,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示范基地、精品课程和示范网站的管理,定期评估和验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对其他施教机构的工作基础、教学条件、专业特色、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不定期评估和检查。通过学习证书、学习档案、会员登记号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会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鼓励和支持将继续教育学分与会员资格条件挂钩,将登记记录作为衡量会员学术水平、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5,建立继续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联合联动机制。整合系统资源,建立继续教育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收集、整理和推介相关信息,疏通信息传送渠道,为科技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提供“菜单”式指南服务,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四)加强继续教育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

优秀的继续教育品牌能够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宣传效应和衍生效应,吸引并集聚到各方资源和潜在市场。当继续教育资源积累、聚合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衍生和拓展出新的项目和范围,为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和持续不断的能动力,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体系。现阶段科技社团继续教育还没有真正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因此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扶持培育质量高、创新性强、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加大资源投入和引导的力度、范围,实施市场推广,以市场为手段配置教育资源,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科技人员需求为导向调节课程设置,以受教者评价为标准评估教育质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逐步打造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继续教育品牌,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品牌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同志们,我们要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赢得机遇,发挥继续教育在应对危机的重要作用。各类继续教育组织、机构要团结一致,加强合作,要勇于面对危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大的力量推动发展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下一篇:圆的认识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