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乡村教学(精选15篇)
1.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一
乡村生活和英语教学
一、乡村学校和乡村教育问题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期间,美国乡村学校给每个教师提供一间教室,来给5岁到18岁左右的女孩子上课。老师的责任包括使学生所学课程能够达到毕业水平,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K—8课程。各学校的制度和条件也有很大不同。老师,特别是19世纪的老师,通常比她最大的学生还年轻,她的资格的高低取决于她的高中毕业文凭。后来,为了使乡村学校规范化,老师必须到乡村师范学院或到师范学校去进行高等教育培训。
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到20世纪,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居民来管理和支持,这就使得学校受地区制约很严重。由于有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课程有很大不同,所以各学校就重新制定了一套新课程,这套课程包括拼写英语、书法、艺术、阅读、物理、自然和卫生,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基础课程。
当时,在评估成功的标准测试中,采用这些课程的乡村学校的未受教育比率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例如,据科迪尔(1992)报道,在1870年到1900年期间,在堪萨斯、洛厄尔和那布拉斯加,公共教育开展得很出色,使得这些州的未受教育的比率下降到3.0以下,然而在东北部的一些城市,未受教育的比率仅仅下降到5.9。尽管如此,1890年以前,乡村教育制度不能够满足受教育者需要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乡村学校问题”。
直到19世纪末,乡村人民才对学校制度基本上满意。这种教育制度已经成功地培养了好几代农民和侨民。然而人们的满意感又逐渐缩小,这表明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诸如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地方支持这类问题。困难的主要根源来自“乡村问题”,即大量年轻人不断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人口迁移使得乡村文化迅速滑入低谷。
大量人口迁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令人担忧。其中包括增长的人口对乡村土地的压力,在中心城市就业压力增大。1890年以后,由于有效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不得不封锁边界。然而在当时,一些批评家总是在寻找其他原因,最后,焦点集中在是什么引起乡村生活质量下降和乡村学校教育的失败,使得孩子们依然在农场上劳动这两个问题上。
有一种观点认为乡村教育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工作团体仍然处在农场这个环境下,这种观点与出现的现象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城市学校有优良的制度,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工业化的管理技术;相比之下,旧式的乡村学校就显得很破旧和落后了:落后的管理水平和设备,素质很低的教师。乡村学校的一些批评家指出了现实乡村学校的一系列不足:组织结构、教学楼和操场条件,师资力量、教学项目和教学实践。
解决乡村问题和乡村学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展以通过社会、农业、教育和宗教的改革来促进和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乡村生活运动。虽然这场运动只是由一些具有改革心理的人们组成的联盟发动的,但这件令人振奋的事最终促成1908年由罗斯瓦尔特总统领导的“乡村生活委员会”的形成。
在广泛的宣传、研究和召开地区会议以后,一方面,委员会指出,美国乡村生活前途黯淡,乡村学校很少采取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另一方面,委员会也指出正是乡村学校使年轻人大量迁移。因此,就以几个要点为基准制定了一个教育原则:1.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2.学校应反映乡村日常生活;3.学校对学生的缺乏理想,盲目地向城市迁称负责;4.教师是本地区一部分;5.农业和自然科学是乡村教育的主体;6.学校要基本上建成一种新型学院。
虽然这个规定确定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新奇的想法。特别是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应该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负责。至少,这表明在美国,那些具有改革观念的人认为教育是一股有效的力量。它也表明,这些改革忽视了形成已有100多年的乡村教育制度的效果。在这一期间,乡村教育在形成民族特征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从乡村生活改革的内容来看,由谁管理和怎样管理乡村学校这个问题要比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地其他业务发展状况更为重要。
据富勒报道:由于被他称作“美国专业教育者新型学校”的建立使得情况有了很大进展。这所学校致力于把教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且提高专业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以便巩固和提高乡村学校,城市学校,以及各乡村、各州的教学管理水平。
不管开始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实现他们的一系列目标,改革者们积极投身于为乡村学校的发展开辟两条广阔的道路上,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1869年,马萨诸塞统一,这使得20世纪初整个美国前进了一大步。为了解决乡村学校面临的困难,改革者们实行了重新规化乡村学校的第二条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提高现有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内容包括:使教学楼更好些,
2.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二
关键词: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学科在教学上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合作探究走过场。由于受实验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条件制约,许多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探究式学习成为空谈;②科学探究层次浅。在探究活动中,很多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并没有进行深层次反思,流于形式;③准备不足带来的误差。实验教学前,由于教师准备工作不足,以至于课堂实验成功率不高,只好以“误差”等理由来向学生解释;④课件演示代替实验。实验教学完全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演示替代,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素养更是无从谈起;⑤教学时间不足。多数乡村学校科学课教学时间设置分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总结和分析,显然不现实。
乡村小学科学教育应立足乡村实际,发挥乡村优势,积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提高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助飞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际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区域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取舍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
很多乡村小学受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缺少科学教学资源,因而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凸显地域资源特色,变主动为被动,迎难而上。
1.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十堰乡村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丰富,这无疑是天然的科学资源库。学生从小就与虫鸟为伴,与山水相依。相比城区而言,这给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教授“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野外收集花朵,课下在校园一角举办小型花展,让学生选一个解说员,向其他班级同学介绍花的名称、形态结构及怎样开花结果;教授“水资源”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去探索丹江口的水质特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取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之一,如何保护家乡的水资源才能确保把一江清水送往北京;教授“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收集各种岩石,制作岩石标本,也可以选取十堰比较有名的绿松石,让学生去探索它的特征;教授“植物的种子”这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用大豆做实验,观察大豆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春天来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临自然,让学生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鲜活资源,学生玩起来十分有趣,教师教起来也十分轻松,而且确保科学课教学的规范化。
2. 自制器材的有效利用
乡村学校的实验器材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自制实验器材。自制实验器材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等特点,还可以节约学校经费。
3.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
目前,十堰市大部分乡村学校具有理、化、生实验室,齐全的网络教学设施,以及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实验的教具。但在给初中生做实验,小学生上科学课的时候这些资源却很少用到。教师可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为科学实验课增添色彩。
4.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发挥网络优势,让乡村孩子分享现代教育信息。目前,十堰各县市的乡村小学已经全部实现“班班通”工程,科学课堂也瞬间增添了无限活力。有的内容很难理解,但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学生很快便能形成感性认识,进而树立科学的新观念。
二、重视规范的实验流程
1. 激励学生参与器材准备工作
课前收集器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准备器材,在上课时展示。然后,让教师查漏补缺,把没有或不能收集、准备的器材提供给他们。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课时,安排学生在不破坏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情况下去收集各种叶子。学生兴奋地捡回了一大把叶子,有梧桐叶、银杏叶、杉树叶、铁树叶、黄杨叶等,形状有圆形的、扇形的、卵形的等,叶缘有全缘的、波状的、锯齿的等,各种各样的叶子都有。笔者让学生观察收集的叶子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比较新鲜的树叶与落叶,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来说,随时可见这些来自于大自然赐予的科学材料。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会发现自然的魅力和科学的神秘。
2. 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激趣这一环节,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谜底揭晓,学生就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更浓厚了。最后,教师还可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3. 实验过程的有效调控
(1)紧扣实验目的,明确观察任务。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没有目的,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学生观察实验时,如果不清楚目的,往往导致学生只注意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实验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一要安全分发实验器材。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验要求等因素,有些实验器材应在课堂上分发,如开水、有危险的药品,如高锰酸钾、酒精等;有些则在课前分发,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总之,教师要心中有数,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最优化。二要指导学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步骤或疏忽所致。例如,用量筒测量液体时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三要全方位细心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四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学术语叙述,这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教师必须予以严格要求,及时指导。
(3)激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主角,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对于一些安全、易操作的实验可以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演示操作。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邀请学生上台来做“振动的音叉轻触水面”的实验。由于演示的主角是学生,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都关心实验是否成功,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当上台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才会对实验课更积极。
4. 正确进行实验评价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实验评价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要注意正确评判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明白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更加注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3.乡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语音教学;初学者;拼读;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80-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英语教材已不再是零起点,自从2001年起,全国各地均开设了小学英语教程。但是小学英语教学地区间以及学校间发展极不平衡,以笔者的所在学校为列,由于所在地为西部不发达地区,虽然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极度贫乏,一些村完小无法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也无法保证质量。开学初笔者做了一项调查,笔者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100名学生只有几名返项乡农民工的子女学过英语,有一点的英文基础,还没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其余的都没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还不认识。2009年秋季广西统一使用了小学衔接版的外研出版新标准英语教材,这给初中英语起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那么语音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语音的教学也就成了首当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正因如此,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把语音教学安排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一年级,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好良好的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好的基础。然而,目前实际的乡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与以上目的相距甚远。
因此正确掌握英语语音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过好英语学习的第一关——语音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单音教学与字母、音标结合
语音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单音音素,与此同时还要教学字母的读音及书写。音素的发音是和字母的发音与书写同步进行的。英语虽然是拼音,但是英语有48个音素,只有26个字母,音素和字母不吻合是英语的一大特点,所以首先必须学习国际音标,这是英语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用48个国际音标代表48个音素,用国际音标给字母、单词注音,就会大大方便语音教学。采用“音素、字母、音标同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做法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在教字母的发音时,将字母的发音分解为音素,同时教每一个字母注音。这样就把字母教学、音素教学与国际音标的教学结合起来了。第二是把音素、音标、字母的复习与课文中出现的单词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学好了字母、因素、音标,又学会了拼读,为下一步学习单词、句子打好了基础。
二、要尊重知识的迁移,抓住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
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因此,在语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英语、英汉的音素进行适当的比较,注意字母与音素、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发现、联系、对比、总结、归纳的认知学习和迁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尽快形成见词就能拼,能拼就会读的拼读能力。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r-/r/、w-/w/、h-/h/、gm//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较:/i:/-//、//-//、/s/-/c/、/v/-/w/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辅音字母都与其相应的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形似:如p-/p/、f-/f/、h-/h/等。
三、逐步培养拼读能力,掌握记忆技巧
学习单词时要同时向学生介绍英语的拼读规律,使学生逐步做到“见词能读音、会读就能拼”。如何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呢,首先要告知学生音标和音素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适时地教授字母在单词中的一般发音规律,帮助他们建立音型之间的联系,以及拼读单词的意识,开始时尽量做到每教一个单词,都将词中的字母对应音素标出来带读;而后逐步过度到让学生自己拼读,并在一学期内始终坚持让学生用一初步掌握的拼读规则判断所学单词的读音。如,教字母a在开音节的发/ei/的情况,初了列出已学过的name,Kate,game,grade,lake词外,还增加了如hate,late,bake,date,fate,rate,save,wave等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词,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的读音规则进行发音,使学生逐步运用拼读规则去学生词、记忆生词,同时扩大了词汇量。这是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接着逐步介绍开音节、闭音节、弱读音节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音、辅音字母组合读音等,这对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四、听清模仿与规则对比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音,主要途径是在教师的发音或英语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听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先听清楚、听准确、听仔细、听充分,才能了解音的音质、音色、音长、音响等。所以先听音,后模仿,听清后发准音,这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教师或录音提供的标准语音语调,而且要听清、听准、听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
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语调,仅模仿还不够。必要时应辅以适当的规则讲解和对比。讲解规则与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具体把握好发音限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对比主要有两种:英汉语音对比与英语语音之间的对比。英、汉语音对比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规律,获得模仿的主动权。
五、单项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进行音素、音节、单词的发音与拼读等单项语音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靠孤立进行某种单项语音教学还不能培养英语语音技能,这是因为音素、音节、单词等不是表达思想的完整单位。表达思想,进行信息交流,要通过句子和更大的语言单位——语段去完成。因此,应该在语流中进行语音教学。在整体的句子里学习语流现象,才能真正学好语音。那种忽视句子整体语流现象,甚至认为英语语音教学就是教会48个音素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语流教学是通过句子把英语语音中所有的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弱读、节奏、停顿、声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教学,也就是英语语音的整体教学。
在语流中进行语音教学不仅要训练发音、拼读,而且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调中的一系列特殊现象,包括语流中的连续、同化省音、失爆等综合掌握及运用的能力。只有将音素、拼读等单项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流中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才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语感,利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从事交际活动。
六、语音语调与朗读语感相结合
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英语语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语感为目标。怎样培养语感?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对于初学者,能用一些chants来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感知语音的韵律和美感也是很有帮助的:
Look at the cat.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it is big.
Look at the monkey.it is funny.
Look at the mouse.in my house.
朗读和背诵,都是很有效的英语语调实践活动,也是大量输入、积累、储存英语和语言素材的手段,更是在语流中熟练英语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所以把语音语调与朗读、背诵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英语语感,是掌握英语语音的最佳手段。
七、集中教学与长期训练相结合
英语语音教学起始于字母教学,26个字母的发音、书写是启蒙阶段的教学重点。
4.乡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张坪中学 喻 婧
为2009年特岗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在开发区张坪中学担任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授中学英语。开始了自己人生目标的新起点。通过两年的实践,我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习终生!认真对待学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转眼已经两年过去了。张坪中学学生生源多来源于周围附近的村落。是一所乡村中学、在这两年的英语教学中,针对我在教授学生英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与对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发现在乡村中学采用适合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很有必要。
针对这两年来在我的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浅谈下面几点:
一、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中学所存在的问题——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利;人口素质不高;缺少语言环境;经济条件不好,教育投资欠缺,现代化教育设施不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善于用名人轶事,合适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勤奋苦读。
另外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年,我刚好教授八年级的英语课。因此,十分重视在八年级的学生开始产生的分化的这一现象,在教授过程中发现要克服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的突出,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问题在农村中学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讨论并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差距,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在我教授的一个班级中,有的农村学生面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并且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如何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开展课堂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四、如何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造语言环境 1 培养语感,提高语感心理
有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培养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跳舞,从而通过图画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学生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这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素质教育改革之路。2 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45分中时间很有限,上课前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在各方面深入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精选每一套课堂练习。既注重形式的不拘一格,又要注重坡度的难易设计;既注重与课文材料的有基结合,又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既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兴趣的提高。在活动内容上,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有些活动不必局限于新授内容,而应注意新旧结合,这样有利于新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但根本的是要结合当地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学校条件等,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加以调整、改进、创新,使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选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应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这样可以使后进生开口的习惯慢慢地养成,让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五、注重作业的活与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于作业布置方面,通过两年的教学,发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太慢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养成”方面以及练习的活与趣方面入手,确保学生课后的补充和巩固,以达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语言,培养能力。不然就会造成学生完成作业质量不高,无法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针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先完成句子、然后尝试小作文、大作文、或者运用看图说话、串词成句等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由浅入深的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
5.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五
擂鼓镇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学宗旨是:团结、教育、引领、服务广大少年儿童;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建设以学校为中心的少年儿童文化教育,艺术特长培训,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致力于科技开发,艺术培训,体育锻炼,高尚娱乐多元化建设。对全体教师提出: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的五项要求,认真实行教学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教学管理办法:
一、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教师开学初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有目标、进度、措施、步骤、教研课题等内容。学期教学计划应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学活动负责部门。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二)认真备课:教师上课应有教案及相关材料。教学活动负责部门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三)教师上课:
1、老师须按时上、下课,上课应提前10分钟到岗。
2、教师须按课表安排上课。老师不能按时上课事先应报告教学活动负责部门。
3、教师因公外出经部门同意批准后,缺课者应安排时间补上。
4、上课应保持教室安静,学生家长不得进入课堂,确需陪课的专业(乐器)须征得教学活动负责部门同意。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课间追赶、打闹、以避免出现碰伤、摔伤事故。
(四)学期考查:每学期未教学活动负责部门通过抽查、组织观摩比赛、汇报表演等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五)活动比赛:
1、教师不得自行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及宫外演出,所有比赛、演出活动需经学校同意批准。
2、各教学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各类比赛和活动每年1—2次。并将活动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3、教师需认真完成学校少年宫临时布置的各项比赛、演出任务。
二、教师管理
(一)建立外聘老师(志愿者)人才信息库。向社会公开招聘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中青年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方案另订)
(二)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每年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三)建立随堂听课制度,要求教学部门人员经常检查、抽查,并随堂听课。
6.乡村小学支教计划 篇六
—— 机电学院三热宣传部
转眼间,我们已是即将参加实习的大二毕业生了,目前的我们除了安心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热情去想其他活动等事情了,我们三热宣传部,除了宣传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知识,为了提高一下大家的热情,调节机电学院的氛围,准备组织一次学生会干部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小学进行支教活动。
通过平时我个人观察和经历,看到我们学校周围的乡村小学学习环境十分艰苦,所以我倡议我们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应该在业余时间,多去帮助和关心一下他们,去他们学校教那些小学生一些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例如: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知识。支教活动具体计划大致如下:
1、组织学生会干部一起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时间暂定,纯属志愿报名参加)。
2、将本系在其他方面优秀的人才一起带去,教小学生知识,例如:唱歌、曲艺、舞蹈、体育等等;有必要带上携带方面的器材,例如:象棋、篮球、双节棍等等。
3、在本系同学们中征集一些不需要的优秀书刊、画册等带去分发给表现优秀的小学生们。
4、做一条横幅你,组织小学生们签名活动,主题“我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并与小学生们合影留念。
5、以后有必要,我们可以倡议同学们捐款来帮助困难的小学生们。
希望通过本次支教活动能够提高我们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本次活动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
机电学院
三热宣传部
7.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七
彝汉双语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 它是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 它跟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学、社会语言学、民族学等诸学科有着直接的联系, 只有跨学科地进行综合研究才能科学地阐释双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彝汉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 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我国现行的彝汉双语教育是指我国有自己语言的彝族学生, 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实行彝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并存的教育体制, 这种教育体制叫彝汉双语教育 (即双语教学)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则指凉山彝族自治州、县、聚居区的彝族学生, 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实行彝语文和汉语文两种文字并存的教育体制。当然也不排除中等学校 (即四川省彝文校) 、高等学校 (即西南民族大学彝文系和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民族高中 (即各县、市民族中学) 等等但主要是基础教育普及阶段。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各民族教育、各民族平等, 制定了民族语言政策, 提出各民族使用语言文字问题, 培养双语人才, 提倡相互学习汉语和民族语言。彝汉双语教学是从彝族地区实际出发, 尊重民族特点、地区特点, 并把社会主义内容同民族形式正确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 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民族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是十分必要的, 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1 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双语教师缺乏, 彝汉语言与文字的脱节
据调查了解, 彝区乡村小学懂彝文的双语教师不到20%, 80%的彝族教师会说彝语但不懂彝文, 汉族教师即不会说彝语也不懂彝文更谈不上双语教学。彝语是当地群众社会交往的公共语言, 彝族学生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 因接触汉语少, 不会听, 不会讲汉语, 入学后接触的是全国统编汉文教材, 一时难以理解汉语文的含义和规律, 再加上教材是按照汉族地区的实际统编的, 所以对于彝族学生来说, 语言障碍大, 搞“直接过渡”学习汉语文效益低, 形成语言和文字脱节, 因而统编教材中的知识和层次很不适应彝族地区的实际, 使彝族学生不得不用机械的办法来死记硬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难于理解和分析出一篇文章的实质内容, 造成了“进了校门学汉语.出了校门说彝语”的学用不一致的反差现象。双语师资队伍仍难以摆脱量少质弱和不稳定状况, 双语师资仍待加强建设步伐。
1.2 双语师资队伍素质及待遇问题有待提高
彝族双语师资队伍状况而言, 低学历或聘任的双语代课教师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加之双语代课教师工资待遇太低, 双语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双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长期的深入开展, 这是彝区乡村小学校教学急待加大力度, 逐步给予解决的问题。
1.3 对彝汉双语文教学认识不够统一
彝区乡村小学部分教师以及当地的部分干部和群众, 特别是部分学生家长仍对双语教学持有无用、多余和过渡等落后思想意识, 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长远性缺乏认识, 给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影响。
1.4 双语教材使用不理想
彝区乡村小学目前所使用的彝文汉文教材不是很理想, 汉文教材用的是一般普通小学的通用教材, 这种教材的内容比较深刻, 不太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由于大多数彝文教材都是从汉文小学课本中翻译过来的, 课文的内容与汉文课的内容重复, 为了搞好双语教学, 有关部门应该召集有关专家, 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 为小学彝文课和汉文课编写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彝族地区教学的双语教学课本, 并制定相应的大纲以作为双语教学的依据, 这对于开展好双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1.5 教学参考读物不能满足当前教学要求
虽加对双语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和培养, 但由于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 彝区乡村小学各级各类配套教材、彝文读物特别是参考读物、辅助读物、各种练习册等仍不能满足或达到当前教学要求, 也需加快力度逐步解决。
2 对策
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只有采取一些措施, 我们的双语教学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2.1 抓好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一支适当, 素质合格, 兼通双语和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 是保证双语教学发展和提高的关键, 由于基础薄弱, 彝区乡村小学现在虽然初步形成了一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但数量质量和学科配套情况都还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 必须尽快着手大力加以解决, 提高教学质量, 要开展好双语教学, 首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彝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建设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二是狠抓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采取以在职进修为主, 脱产进修为辅, 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三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优先发放教师工资, 提高代课教师待遇。通过这些措施, 稳定了教师队伍。
2.2 关于教材的建设问题
在凉山彝族地区彝族学生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是不利于彝族学生的教育发展的,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 凉山彝区生活方式更接近于自然, 民风淳朴, 教师地位受人尊敬, 师生接触机会更多, 这种环境对于生活教育, 道德培养和正确人生价值的确立均有助益。如果能充实设备, 健全师资队伍, 采用乡土教材并辅以其他制度 (考试制度) 的改革, 使教育能对实际生活和生产知识有所帮助与贡献。
2.3 加大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逐步改善教学环境
加大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为学校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是添置和配备必要的桌凳、床位及教学器材等。二是学校应该成立图书室, 多购买一些彝文读物供学生阅读。
2.4 加大宣传双语教学重要性, 改变学生家长观念
部分学生家长对双语教学持有无用、多余和过渡等落后思想意识, 这样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是导致个别学生辍学的原因。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 在正确处理彝汉双语文的过程中, 发现彝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用彝语文教学, 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 容易理解, 能促进汉语文的教学, 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师生都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双语教学的意义, 让家长改变观念。
综上所述, 凉山彝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凉山彝区教只有走彝汉双语教学这条路。彝区乡村小学在双语教学这条道路上, 只要实事求是, 放开手脚, 坚定不移地引进机制和改革创新经验, 取长补短, 彝区乡村小学教育将会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冬.浅谈寄宿制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M].山教育研究,
[2]喇明清.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郭礼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问题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8.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八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听说能力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入手: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听说能力程度如何,与教师教学理念有直接关系。作为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用传统填鸭式教法,造就一批又一批“哑巴”式英语学习者,就必须让学生在听和说过程中,感受英语听说运用能力。要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提高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其初中、高中、大学乃至今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听说基础。
其次,学生学英语主要在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开始时学生会有点不适应,这时教师授课可放慢讲,英语速度用简易词或短语来解释词语、句子归纳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例如:在讲牛津5A Unit8“A camping trip”时教师用英语说:Do you like camping?Where do you like going?让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就地训练了学生听和说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有极大耐心、付出艰辛努力。但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学生听说能力必有提高和进步。
二、激发学生听说英语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音乐、美术、朗读、游戏、表演等来激发学生听说英语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取得教学成功重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听英文歌曲、看外语电影和听英文新闻、时事等来帮助学习英语。教师也可以适时选取有趣文章,把要训练文章转化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提高了听说运用能力。听说训练有多媒体辅助就更好了,乡村小学如果有多媒体教室,可以在一周内带学生去一两次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共鸣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上课时形成紧张感和厌倦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环境下去听去说。如牛津5A Unit4“Halloween”那一课可以找一段介绍万圣节视频,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说,形象直观容易听得懂、说得出来。
三、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听说前教师应营造宽松环境,教师宽容友善态度、鼓励语气和期待眼神能减轻基础比较差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让大部分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课堂气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良好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实现让他们用英语听说的目的。
四、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营造英语听说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听说习惯和运用能力
乡村小学生对英语比较陌生,他们听得少说得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利用乡村初中自身条件,尽量创设英语听说环境,增加学生听说机会。比如在室内设置英语黑板报和英语手抄报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让学生们在一起用英语交流,增加他们听说的英语机会。还可以开设英语广播、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演讲等。比如说课堂上每天有Everyday English每节课开始 , 全班同学轮流上台发言,内容自定,可以是当天发生一件有趣事,也可以是书上或报纸上看到可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英语氛围。课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来营造所需要语言环境,把同学或老师作为交流对象,师生间英语对话或学生间英语对话也能训练学生听说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听说机会,以此体现和强化外语氛围,人在语言环境下学习,语言通过与周围人交流不断改进表达方式和改正语法错误,久而久之自然会掌握语言。
五、注意听说训练方法
训练英语听力时要多听、反复听,先不看原文,听两次看看能懂多少;然后把原文通读看着原文,再听仔细体会原文发音;最后把原文再听几次,熟读能背诵最好了。要尽量模仿录音语气和连读。训练时可以先集体完成,然后重点评讲最后归纳总结。
口语训练时,学生要强化朗读和记忆,然后进行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最后还可以话题默写,还要建立积极有效评价策略,训练口语时先把录音打包,再逐一播放然后打分点评最后找出差距。
9.美丽乡村小学作文 篇九
走下车,扑面而来的是那芬芳清新的空气,久违了的自然气息,快洗一洗我那可怜的肺吧,我贪婪地呼吸着,生怕漏过一点。咦,怎么还有水果香呢?噢,原来是路旁的一个生态果园。一走进果园,各色各样的水果更是香气四溢,让人不禁垂涎三尺。苹果穿上了红袄,葡萄披起了紫袍,柿子也咧嘴笑了,像一个个红灯笼。我摘下一个成熟的苹果,在衣服上擦了擦便放到嘴边,一口下去,哇,真甜,一直甜到了心底呢!可一个苹果又怎能填满我那贪婪的胃,我几乎把果园里的水果尝了个遍,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果园。
再向前走,便走进了秋天的田野。无边的稻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爷爷正在指挥着收割机收割呢,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耳际,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我欢呼着带领爸妈投身了这开心的秋收大军。
10.美丽乡村小学作文 篇十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很想去农村去看一看,终于在我十一岁时,我外公叫我到他那玩,他那里在农村,我迫不及待的上了车向外公那里去。
到了外公那里之后,我在外公的带领下到了外公的家,我站在院子心微风向我吹来,我感到无比凉爽,这风比家里的空调爽快多了,我又深呼吸一口我又感觉乡村的空气比城市里的空气好闻多了,没有一点怪味,到了下午,金黄的霞光洒向大地,好像所有的事物都被金黄的霞光染成金黄色的了,我坐在小山丘上看着霞光,第2天我看见了一只母鸡在下蛋我在旁待,我过了几天我又来看,哇!居然生出了小鸡,我小心翼翼地把小鸡抱出来,还给了鸡妈妈,我又到稻田,和外公一起收割稻子,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外公累得满头大汗,不过我们把稻子割完了,我和外公度过了一个署假,我们挥泪告别了外公离开了乡村。
我觉得乡村生活真有曲!
11.“班班通”环境下的乡村英语教学 篇十一
在农村,特别是联村完小,英语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台录音机”,就是全部的教学设备的传承。然而,“班班通”却颠覆了这种“传统”,它让语境、情景的创作变得更简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快乐、更享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动,往往上课铃声结束了,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于是,在课开始之前,我喜欢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到英语学习的气氛之中,如“Hello!”“How are you?”“If you are happy.”等。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有些兴奋又有点担忧。为了消除这份多余的忧虑,课前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例如,apple,tiger,monkey等单词,以及人们见面与告别时的英语短片,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很有趣,从而激发他们获得更多英语知识的欲望。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英语的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通过所选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素材,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话题“Goodbye”时,调用此内容的情景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句型进行对话,也可以选用网络上“Goodbye”的歌曲,这样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等不同形式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活动,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创造性的开展口语教学
以往的口语教学,一般是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语音语调是否标准还是个大问题,或者跟着录音机复读,一遍又一遍,学生总是哈欠连天,枯燥无味。如今好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与讲授内容,机动灵活的组织各种口语教学形式,还可以同时播放与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信息,生动的情景,清晰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在讲解“一般将来时”这一重要的语法时,我一改以往的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化静为动,将当时学生最爱的热播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搬进了课堂。在喜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红太狼等角色对周末安排的趣味对话中,学生理解了一般将来时的意义、结构及用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口、眼、耳等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三、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与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Color”内容时,在Warm up中播放“color songs”的Flash动画,这样老师无需解释,学生只要看动画就可以进行记忆,同时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不需要在头脑中先进行英汉互译。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教育信息,如优雅动听的音乐、五彩斑斓的图画、精彩纷呈的动画,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在教学中的热身活动和短暂休息,我同样也尝试使用多媒体,设置一些歌曲、游戏、chant等,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在一节课的尾声,利用多媒体展示对话情景图,让学生自由对话。然后配合动画视频,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仔细观察事物,记住brown,yellow,black等表示颜色的单词。
又如在教学方位词组in front of,on,in,behind,under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展示学生立刻就能掌握这些词的区别,这样不但方便了老师的讲授,又易于学生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网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广阔及资源共享,“班班通”让乡村学校拥有了这种便利。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What do you like》 这节课中,为了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我在网络上搜集已经学过的动物类、水果类、食品类的图片,介绍自己的喜好,然后询问:“I like apples. What do you like? ”进而同桌间进行自由的交谈,从而收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争说话的课堂效果。
丰富的网络资源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传递信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大知识面。学生在动口、动脑等多种富有动态的语言活动中,感受到浓浓的趣味,加上不断产生的学习“成就感”,便得他们愿学、想学。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结合乡村教育实情,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2.小学英语乡村教学 篇十二
甘肃省景泰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 属甘肃省中部干旱县之一, 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县辖6镇5乡, 136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23.1万, 其中农村人口18.61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2所, 其中高中4所 (含1所民办高中) , 职业中等专科学校1所, 初级中学16所, 小学155所, 幼儿园26所 (含民办25所) , 在校学生总计60874人, 在校教职员工3267人, 其中代课教师512人。
1984年, 景泰县普及了初等教育, 1996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 率先在甘肃贫困县实现了“两基”达标, 1997年, 实现了“甘肃省实验教学普及县”, 同年荣获“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2001年, 通过甘肃省“两基”年检验收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自2001年以来, 全县撤并中小学80所, 其中初中6所, 小学24所, 教学点50个, 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06.2万元 (其中县上配套89万元) , 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覆盖11个乡镇的174所学校 (“模式二”学校157所, “模式三”学校17所) , 覆盖率为100%。2006年底前实现城区学校、农村初中全部入网, 2007年农村重点学校入网, 2008年全县所有学校入网。远程教育、城域网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在校小学生总计24400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目前, 县生均建筑面积如下:农村小学6.43平方米, 县城小学4.67平方米, 生均图书:农村小学10.02册, 县城小学6.11册。仪器设备:小学“两箱三仪”齐全, 保管和使用状况良好。
二、小学生“移民”现象
近年来, 景泰县小学生“移民”现象日趋明显, 大量学龄儿童放弃在本村小学就学, 转而向县城区域内的景泰县第一小学、景泰县第二小学、景泰县实验小学等五所小学集中。其中包括学龄儿童直接在县城小学从一年级入学, 更有中途转学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临近县城所在地一条山镇的几个周边乡镇尤为明显, 包括芦阳镇、草窝滩镇、喜泉镇。
在这次调查中, 重点对草窝滩镇草窝小学和景泰县实验小学进行调查走访, 通过近年来在校学生人数、教师员工人数以及生均教学设施、图书、校舍面积、师资等相关资源的对比数据, 反映具体的小学生“移民”情况。
2005年5月, 草窝小学在校学生约190人, 全校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开设一个教学班, 每班学生30人左右。在校教师10人, 校舍教室齐全, 校内有篮球场一个, 为最大面积的运动场地, 另有乒乓球台。目前, 草窝小学在校学生约60人, 在校教师6人, 平均每班学生10人。
2005年5月, 景泰县实验小学在校人数1600人, 全校共30个教学班, 每班平均学生人数53人, 在校教师92人;目前, 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100人, 30个教学班, 在校教师120人。通过以上举例对比不难看出,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之内, 景泰县实验小学每班人数增长了约20%。
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以上状况的出现呢?
三、原因分析
在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具的统计数据中, 甘肃省自2005年至2009年, 人口增长率均保持在7%左右, 这和本次调查中县城小学在小学生人数的增长数据之间差别悬殊, 很明显,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是城镇小学校小学生人数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调查中, 我们走访了许多“移民”小学生的家长, 了解到了一些具体情况。
家长们表示, 之所以送自己的孩子去县城小学读书, 主要是考虑到县城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方面的优势。这些学生和家长绝大多数来自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 近些年来, 随着景泰县经济水平的发展, 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都通上了公交车, 在未能开通公交线路的地区, 营运出租的面包车数量也十分充足, 这就为县城周边乡镇的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小学生向县城学校集中创造了客观条件。
除此之外, 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以陪读的形式, 送孩子就读县城学校。这些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亲仍然在农村生活居住, 挣钱养家, 母亲则带着孩子在县城租房, 这样不但孩子可以在县城读书, 而且家人也可以完全照顾孩子的生活。另外,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 随着县城经济的繁荣, 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更希望自己能在县城生活, 他们自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选择在县城就业居住, 这样一来, 孩子能在县城小学读书也是自然而然的。
四、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
“城区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部分学生择校, 使城区学校现有学生班额过大, 制约了城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需要加强城区学校内部结构调整和规划, 同时也要对农村学生进城择校状况进行调研, 专题研讨, 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早在2006年景泰县教育网发布的《景县教育工作自查评估报告》中, 教育部门就已经发现了小学生“移民”这一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看到:农村小学生向城镇学校集中,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位于乡村的草窝小学、龚湾家小学、梁家槽小学等许多学校, 学校师资和教学设施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许多学校诺大的教室里仅仅坐着十一二个学生在上课, 教师里显得空荡荡的, 没有了昔日校园里的热闹气氛。梁槽小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 在学生人数最少的时候, 他一个人只教三个学生, 冬天天气冷的时候, 就干脆把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边烤火一边上课, 学校的老师也调侃地说现在的小学生都教成了“研究生”。
在小学生“移民”现象的背后, 我们不难看出, 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县城小学就读的时候,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实验小学的一位老师说, 现在的实验小学班额已经很大了, 一个班七十多个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上课, 显得十分拥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即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但能够分散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也极其有限, 长期这样, 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都有影响。
此外, 大量的乡村小学生涌入县城学校, 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择校风, 县城学校为了控制学校人数, 保证教学质量, 会向户口不在辖区内的学生收取借读费, 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教育部门所担忧的。
五、解决办法
农村小学生向县城学校集中,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 单一的制度限制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 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表示, 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系统地进行,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落后是确实存在的问题, 要从根本改变人们对农村落后教育面貌的看法, 需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 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等途径来解决。
2. 加大项目带动力度,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落实“抓项目、抓改革、抓发展”的重大决策, 多方争取项目, 争取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积极推广中小学教师聘用制, 严格按照标准配备教职工, 认真执行教师准入制和资格证制度。根据县小学教师基本满员和民办高中师资紧缺的实际, 今年在全县范围公开选拔1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民办高中京华中学;招聘50名西北师大毕业生补充到高中学校;暂停向社会招考初中和小学教师。教师数量、学历、学科结构趋于合理, 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强化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成效明显。教育领域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义教阶段“一费制”全面落实, 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5. 加大教改力度, 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继续坚持“两基”重中之重不动摇。自1996年实现“两基”达标以来, 更加突出“两基”重点, 把“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常抓不懈。近年来, 在初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两基”各项主要指标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略有提高。
摘要:近年来, 大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浪费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 小学教育作为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 倍受关注。在小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间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 值得每个关心教育的人思索。其中与我们的生活最直接相关的问题之一, 就是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的乡村小学生向城镇中小学校转学, 造成城镇中小学校学生人数过于集中的现象, 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浪费问题。在景泰县, 随着近年来全县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广大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现象也日趋明显, 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 在此进行总结报告。
关键词:教育资源浪费,问卷调查,择校
参考文献
[1]景泰县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EB/OL].景泰县人民政府网站.2006, (10) .
13.乡村印象小学作文 篇十三
乡村里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让人流连忘返。
东方刚刚出现“红苹果”,我已在赶往田野的路上。到了,一块黄灿灿的油菜花地映入眼帘,站在山坡上看油菜花地,就好似看到了一块大黄金。当春风轻轻地跑过油菜花地,吹动了油菜花,小蜜蜂从上面滑过,就好像正在金黄的海上飞翔。
山坡上,几头牛在安静地低下头吃着嫩绿的小草。我想摸摸它,可牛儿比我们人的眼睛还尖,一下就看到我,马上走得离我远远的。我把牵牛的绳子一拉,还是没把牛儿摸到,就叫表哥来帮忙。没想到他一不留神踩到一坨新鲜的牛粪,我和表姐哈哈大笑。
不摸倔强的牛儿了,我躺在一片小草原上休息。突然一些白花花的“云朵”映入眼帘,咦!小羊!我飞快地跑到小羊面前,跟小羊拍了一张照,羊儿像白绒绒的小雪球,可爱无比!我就躺在小山丘上,天湛蓝湛蓝的,云朵好似两匹奔驰的骏马,正在比赛跑步。到中午的时候,两条奔驰的骏马变成了一条小狗在“汪汪”大叫,可能在叫对面的“雄狮”。“雄狮”听见了,好像一声巨吼,把“小狗”吼得缩成一团了……云真是一个厉害的`魔术师呀!
躺够了,我站了起来,乡村有绵绵不断的美丽风景,到处是池塘、大山、小山丘,还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房子都是用大石头、泥土、砖瓦建成的,有一种古老而清新的感觉。
14.冬日乡村小学作文 篇十四
十一月底的一个周末,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我的故乡。
整个天空满是均匀的蓝色,看不到大雁北飞的身影,只有一朵朵舒卷的白云,轻轻拂过脸庞的微风,天气晴和……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南方的冬天看不到纯洁晶莹的冰雪,却是一派深秋丰收的情景。碧蓝的天空,让人心醉,田野里的稻子黄了,沉甸甸的,一棵棵都弯下了腰,风吹过,稻田里掀起一排排金浪,这壮观的景象一点不亚于波涛翻滚的大海,成群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鸣叫着;高高的树枝上那只灰褐色的小不点正喳喳低语着;蟋蟀、蝈蝈,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了一部动听的冬日交响乐;燕子静悄悄地从空中飞掠而过;爷爷家的狗很温驯地摇着尾巴,跟在我的身旁。
一条深深的,微微倾斜的乡间小道两边种满了玉米,晴朗的阳光下,熟了的玉米棒咧开嘴冲我笑着,几棵高大的翠绿的桑树一点不愿向寒冷的北风屈服,仍旧是绿绿的,给黄澄澄的稻田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绿色。一条小溪顺着小道向前流去,冬日暖暖的阳光照在小溪上,小溪犹如一面透明的镜子,清澈而又平静。水里的鱼儿在水草中玩耍嬉戏,偶尔能看到溪里的鱼儿跃出水面,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我猜想它们应该也是贪恋着这冬日的暖阳,想跃出水面晒晒太阳,坐在溪边的草地上,晒着暖暖的阳光,呼吸着带着青草芳香空气,回忆着暑假时,与几个小伙伴,在小溪里打起水仗的情景,这一切让人陶醉……
小溪边东一簇,西一簇的野菊花吸引了我的目光,小小的野菊花开得正灿烂,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粉的似霞,一朵朵,一簇簇,漂亮极了,我忍不住采了一大把,与邻居家的小花一起编起花环来。太阳渐渐偏西时,我们戴着花环伴着残存的一抹余晖回家去。
15.乡村中小学“自主造血”策略浅探 篇十五
一、抽签上课、上比较课, 扭转学习态度
面对新课程, 乡村教师对新理念很难认同, 习惯了“老师讲, 学生听”, 而视野和思维方式与新课程要求很不相适应, 知识匮乏, 体现在讲解时平淡无奇, 语言苍白, 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讲法, 而枯燥无味的“说教式”课堂教学,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教师缺乏主动适应性。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根据“小学教师打通关”的要求, 我们首先采取“抽签上课”的策略, 即:点将定人, 抽签临时决定年级、学科及内容, 独立准备1小时, 再上课。用以检测教师综合素质, 让教师暴露“弱势”, 教育教师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采取“上比较课”的策略: (1) , 集体听几名普通教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 (2) , 集体听一名普通教师和一名乡村“名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 (3) , 集体听某个教师上课和观摩同一教学内容的名师授课录像, 帮助教师寻找差距, 进而激起教师的斗志, 转“示弱”为“内需”,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教学比武, 学践结合, 理论有效联系实践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渴望优质培训, 但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 同时对培训未能很好落实, 教师谈“训”色变, 但又无奈、苦恼。
我们将理论学习与教学比武较好地结合起来。对教学比武进行了以下三种组织形式的探讨:一是创新教学比武。在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教法、新学习方式等基础上, 为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这种比武既是摒弃, 又是传承。二是片段教学竞赛。选取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 让教师进行15至20分钟的教学, 展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三是教学风格展示。在教学艺术培训完成后, 为检测培训成果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以上比武, 以培训学习为前提, 以比武展示为成果检测手段,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 使教学比武不会被架空而流于形式。
三、专题研讨, 面向实际, 吸引教师参与教研
以前, 学科教研组内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听评型”教研, 即听一节公开课、优质课, 大家评一评、说一说, 未深入反思, 发言者寥寥无几。教研活动逐渐被常规教学检查所替代。同时, 学校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教学比武, 评出个一、二、三等奖, 最后是“我好, 你好, 他也好”。因此, 教师失去了参与教研的激情和兴趣。
为此, 我们通过调研征询, 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和新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整理, 建立教研主题“资源库”, 从中选取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对有价值的“经验与方法”进一步推介推广:一是专题讲座;二是示范观摩;三是研究讨论;四是专家引领;五是分校推广;六是课题研究。对“困惑与问题”, 根据学科的不同, 选取一定的教学专题组织研讨:一是搜集主题资料, 开始自我探究;二是组织集中研讨, 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名师名课观摩, 从中深刻感悟;四是安排集体备课, 形成典型课例;五是邀请专家引领, 提升认识层面;六是成立课题小组, 形成科研成果。对教师形成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提升与推广, 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以“问题”为载体的专题研讨, 启导教师去发现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启示, 诱发教师教学机智, 促进教学相长
我们将搜集到的30多个典型案例分为:人本理念、享受教育、语言艺术、赏识教育、教育机智、班主任艺术、课堂常见现象的处置等7类, 进行案例剖析, 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充分讨论, 以此诱发教师的教学机智, 启迪教育智慧, 进而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们采取了三种形式: (1) 研讨式:一是出示优秀课例;二是自主学习课例;三是交流学习成果;四是自主内化反思;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 (2) 提问式:一是出示案例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教师各抒己见;四是点出执教教师做法;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 (3) 介绍式:一是教师介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特例场景或突发问题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同伴互助研讨交流案例;四是由介绍教师点出自己当时的做法;五是介绍人主持共同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
这三种案例启示, 在角色转换方面, 实现了教师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案例内容选择上, 反映了由“彼”及“己”的内容更迭;在研讨形式上,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案例启示, 针对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 符合教师需要, 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 实现了教研创新;同时, 构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锻炼了教研能力, 促进了同伴互助,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五、成果展示, 表彰宣传, 鼓励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搭建作品展示平台。一是组织每年一届的优秀论文等评比, 以《铎山教研》为载体, 将优秀作品刊出。二是择优出版《教师手记》, 内容主要荟萃教育叙事、生活日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的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作品。三是搭建推荐发表桥梁, 将教师的成果作品, 通过网络发送邮件、报刊杂志社投寄、参加评比和论坛等方式, 择优推荐发表、获奖, 使教师的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交流, 扩大影响面。
搭建表彰宣传平台。建立获奖教师喜报张贴、校园广播宣传、师生互相颁奖、媒体采访报道等机制。教师在外参加竞赛等活动, 获奖结果一出来, 学校里已贴出了喜报, 红领巾广播站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播送。第二天教师回来一踏入校门, 早有学生代表手执红花恭候, 迎接“英雄”凯旋, 令教师激动不已。中心校每年“九·十”节都组织了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表彰活动。并开辟宣传橱窗展览, 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对教师进行表彰、激励,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潜在的热情和感动。
通过“成果展示”, 教师逐渐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写作, 爱实践的良好职业习惯。同时, 通过表彰宣传、媒体报道等, 宣传“名师”, 宣传学校, 促进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 了解教育, 了解教师, 促进学校和教师赢得社会尊重。
六、调整视角, 摆正心态, 充分享受教育乐趣
“教师首先应是教育的享受者, 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我们的做法是:
利用典型案例, 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摆正心态。如:《老太太的忧与乐》告诉我们, 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 就会豁然开朗。同理启示: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背影 (缺点和错误) 自烦自燥, 而要走向前去, 看到学生的自信、微笑、成长 (闪光点和良好心态) 而欣慰。又如案例《关注》:美国人关注的是孩子学会了什么;中国人关注的是孩子还有什么没学会。从中折射出两国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 以此深生的教育行为、语言、心态、方法和结果, 启示教师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跳出来, 更新理念, 学会欣赏, 转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方式, 发展学生素质和个性。
在学校里, 教师享受学校生活。在研训活动中, 教师每次活动后均有不同的收获, 从中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中, 享受“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比武中, 享受竞争的快感;在成长平台上, 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 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享受教育行为规范》,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开展“教育分享”活动。组织教育一“得”、教育有“悔”交流, 分享成功, 分享失败。同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教师的教育观念、心态和行为有了积极改变。以前经常听到教师叹息:“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班没有一个好学生”……现在, 埋怨学生的少了, 主动反思的多了;体罚学生的少了, 赏识学生的多了;课堂上“板着脸”的少了, 微笑的多了;教师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 换位思考的多了。
我们还采取“循环授课”“教育叙事”“教学日记”“QQ群聊”等策略。
【小学英语乡村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08-18
小学英语 教学游戏09-10
论小学英语教学06-10
小学英语教学初探12-27
交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07-17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07-20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08-26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思考09-04
小学英语关于情境教学09-09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