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

2024-07-12

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10篇)

1.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 篇一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所以并不是每年的处暑都和处暑的日期是一样的哦!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注重润燥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代表天气由热到冷交替的转折点。处暑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所以不妨多食粥、银耳、秋梨等润燥食物。

蔬果为先

秋天瓜熟蒂落,蔬果丰盛。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能促进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除了梨,这时的苹果、西红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要多吃含钾的食品,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帮助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

护好肚脐

要注意护好肚脐哦!肚脐是身体表皮最薄的部位,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若防护不当,例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处暑是代表什么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2.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篇二

公历5月5日14点39分,农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四号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风俗有哪些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_,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3.24节气小暑是几月几日 篇三

小暑是在什么时候星期几:月07日,星期三,农历五月廿八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返回目录

24节气小暑是什么季节:夏季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小暑时,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因此小暑是属于夏季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返回目录

24节气小暑的来历介绍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

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返回目录

24节气小暑美食介绍

吃莲藕

每逢小节气,暑民间有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食新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六面

在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过去人们还讲究要在天贶节吃六种不同类型的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之所以有这个讲究,跟小暑闷热天气有关,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让人们多吃主食。《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且这一天吃到的饺子多是素馅,爽口的蔬菜包裹着荞麦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们食欲不振的情况。

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返回目录

24节气小暑的句子

1、小暑不怕苦,苦瓜杏仁可解暑,小暑不怕酸,乌梅芒果来敛汗,小暑多喝汤和粥,或甜或咸可消暑,东西好吃莫过量,肠胃负担过重会痛苦。快快乐乐过小暑,健健康康暑中畅。

2、小暑来,关怀到,健康安全最重要;花儿笑,蝶儿舞,思念惦记心中绕;短信传,祝福送,真心问候真不少。祝愿你小暑心情好,美丽生活乐淘淘。

3、小暑到来气温高,关注天气好处多,思念朋友甜蜜多,发送短信祝福多,快乐心情好运多,开心生活幸福多,祝愿你小暑清凉多多,健康多多。

4、炎热天,气温升,清凉祝福送给你。幸福风,平安雨,上上下下滋润你。吉祥云,如意露,前后左右缠绕你。小暑到,祝福你,清爽舒畅,快活到底。

5、赤日炎炎似火烧,小暑节气又来到。热风热浪热气候,雷雨阵雨多雨天。高温天气防中暑,多雨季节防洪涝。祝你平安身体健,幸福快乐度盛夏。

6、细雨翩翩,传递我纯纯的思念;清风摇摇,寄托我甜甜的问候;雨露莹莹,寄托我深深的思念;流萤点点,飞舞我闪闪的祝福。小暑时节到了,愿你过个清凉美丽的夏季。

7、送你一个清爽的玉壶,盛满祝福的琼浆。送你一把冰爽的摇扇,摇来吉祥的清风。送你一瓶冰糖的雪梨,饮出惬意的味道。愿你小暑时节清爽健康,幸福芬芳。

8、有一种幸福叫冰镇,有一种惬意叫凉爽,有一种欢畅叫酷爽,有一种快乐叫透心凉,自在叫心飞扬,有种情意叫消暑送爽,小暑到了,愿我的祝福为你撑起一季绿色的阴凉。

9、小暑到了,愿你拥着微微的夏风,沐浴清凉;揽着绵绵的夏雨,感受惬意;伴着美丽的夏花,品味浪漫;守着宁静的夏夜,欣赏灿烂星空。过一个幸福自在的小暑。

10、小暑到,让幸福为你降下舒心雨,心情舒畅;让快乐为你摇来清凉风,开心一夏;让朋友为你送上问候语,清爽你心。朋友,愿你小暑也开怀,舒爽度夏日!

4.二十四节气谷雨是几月几日 篇四

<<<返回目录

谷雨煲什么汤好

1、三色汤

材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2、绵茵陈蛇舌草煲鲫鱼

材料:绵茵陈20克、蛇舌草20克、鲫鱼1条(约400—500克)、猪瘦肉1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各药物浸泡、洗净并蜜枣去核;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油便可。

功效:清肝热、祛湿困。绵茵陈有清热利湿、去黄疸和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白蛇舌草具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的功效,鲫鱼能和胃肠、通阴利水、温中下气。配伍开胃益脾的蜜枣,使其既不寒凉峻利又祛湿健脾。

3、猪横脷煲夏枯草

材料:猪横利500克,夏枯草、绵茵陈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除肝热。猪横利性平味涩,补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功效;绵茵陈则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

<<<返回目录

谷雨时节什么花开得最好: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每逢谷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观赏牡丹的盛会,及至入夜,观游一天的人们便悬灯宴饮,花意盈盈,人们称之为“牡丹花会”。

牡丹花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谷雨花,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称。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被誉为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历史上有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较短,采集应抓紧时间。一般选用初开或中开的牡丹花为佳,因她生机勃勃,仪态万千。而盛开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脱落,制作时比较困难。采剪花的时间,应在清晨进行。最好待露水散尽时进行较为理想。

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返回目录

谷雨节气吃什么蔬菜好

1、豆芽

春天应该多吃豆芽,豆芽处于一种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鲜活。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生长,尤其需要这种高质量的营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开春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2、豌豆苗

可分为春、秋、冬季节播种的豌豆苗,富含了很多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此外还能帮助利尿和消肿和止痛的效果,油而不腻的口味让肌肤也变得很清爽,加上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畅通。豌豆苗吃法很多,凉拌、热炒、做汤、涮火锅都可以。

3、菠菜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香椿

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香椿营养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

5、春笋

在春天的饮食中,一定少不了春笋这种蔬菜。春笋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春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增强食欲的作用,但是胃不好的人要少吃,春笋纤维多,不易消化。

5.2023年春分是农历几月几日 篇五

春分“竖蛋”习俗原理

在春分的众多习俗中,“竖蛋”以及“吃春菜”等比较有趣。

“竖蛋”是一项颇受欢迎的游戏:取一枚新鲜鸡蛋,多加尝试,最后想办法把它在桌子上竖起来,即为成功。

过去人们认为鸡蛋跟春天万物生长繁衍有关,且春分时昼夜平分,比较有利于找平衡点把鸡蛋立起来,所以春分会有这样的习俗。

“春分竖蛋”代表这天昼夜平衡,因此“秋分”也有“竖蛋”习俗。经观察,蛋壳本身虽为曲面,实际上凹凸不平,只要耐心找到与桌面接触部分的3个突出点,加上蛋黄下沉后降低鸡蛋的重心,就能把鸡蛋立住。

此外,古人还会在这天校对度量衡器具,以取公平之意。

春分时,也有挨家挨户送春牛图的。有说法称,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人还会说一些有关春耕的吉祥话。

春分这天平分昼夜

春分的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在南北两极,春分这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

春分有哪些说法

6.除夕是几月几日 篇六

除夕简介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

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7.立夏是几月几日 篇七

2016年立夏时间:2016年5月5日09:41:50,农历2016年三月(大)廿九。

立夏有什么习俗

立夏时节为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立夏的来临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在古代,在立夏这一重要节日,民间有许多的风俗和禁忌,而且都有所不同,别有情趣。

立夏习俗: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立夏习俗:“称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门槛),谓这天坐地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习俗:南方地区吃笋、槐豆、“五色饭”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8.大暑是几月几日 篇八

大暑时间:7月23日 05:00:16,农历 20六月十一

大暑时间:7月23日 10:50:16,农历 20六月廿一

大暑习俗

大暑喝暑羊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主要流行于山东鲁南地区的大暑习俗。暑天喝暑羊能温补肾阳,补肾益气,是夏天滋补佳品。

大暑送暑船

“送暑船”的活动主要在我国的浙江沿海地区,每年到暑期,当地人就会制造一艘暑船,上面摆放各种祭品,并举行一系列的祭祀祈福活动,然后将暑船送入大海,在还海上点燃。以此庆祝五谷丰登,家人安泰。

大暑饮伏茶

饮伏茶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习俗,但不同地区伏茶的配方略有不同,大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的等十几位清热解毒的中药材熬煮成茶水,在大暑天饮暑茶有清凉解渴的功效。

大暑日期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如何护肤

彩妆选择要精心

如果只在基础保养上加强控油,而化妆时依旧使用油腻腻的彩妆品,皮肤依然会泛油光。因此要把在冬天使用的霜状、膏状、油状的彩妆品先收藏起来,给自己添置些清爽型的彩妆单品。另外,抵抗紫外线也是这个季节控油的重点。为防油腻和堵塞毛孔,清爽无油的防晒品更值得推荐。

T区专护立时见效

市面上有很多T区夏日哑光散粉控油产品,可以持久控制T区的油脂分泌,同时在T区形成哑光的效果。T区控油产品,我们建议你最好在乳液之后使用,待涂抹的乳液快干时均匀涂上T控粉凝霜。有的产品可能因浮粉比较重而留下白色的印迹,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能涂得太厚。

警惕外油内干

9.重阳节农历几月几日?星期几? 篇九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诗句

1、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0.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篇十

月05日 星期四 (戊戌年(狗年)二月二十)

清明节到底是哪一天?

因清明节在冬至后的第108天,而冬至是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导致清明节时间也有所变化,有的年份是4月4日,有的是4月5日,所以今年的清明节不是4月5日,而是4月4日哟!

另外,在24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同老母亲悄悄到岷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岷山。岷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岷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还有哪些国家过?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清明节这一天,东亚许多国家都有着相似的习俗。

例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上一篇: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下一篇:五2班经典诵读 我们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