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精选12篇)
1.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 篇一
信息技术提升研修日志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计算机是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是必不可缺的。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学上得到提高。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对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我体会如下: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我们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等。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课的前提条件。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虽然现在计算机存在于家庭的普及率节节上升,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家里拥有一部电脑还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梦想。因此,他们对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了解甚微。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若是仅找一些字、词和文章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练习,他们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快就会厌倦,甚至还会反感。而玩游戏是他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难易不同,并带有进级奖励得分之类的打字游戏,最好还带有排行榜功能,激发他们求胜的心态。通过这些游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研修日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研修日志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为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联系实际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班级沙龙研讨活动,和各位学员相互交流,共同砌磋,真心探讨。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转变角色,提高素质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教好书育好人,又要做学生的楷模和社会的示范,任重而道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奋勇前行,必须转变角色,改变单纯传授或灌输知识和片面追求应试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素质,成为学者、研究者、导演和教练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要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要把握语文教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停滞不前,就是因为我们不去学习、吸收运用新的理论,缺乏反思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转变心态,快乐工作 比起其他许多行业来说,教师这一职业很辛苦,压力大。我们更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然而我们过去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不研究学法、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学生的健康,布置太多的作业,该下课了该放学了却还要留学生补课,片面追求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考试分数。学生考不好就不高兴,学生犯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训斥、惩罚。这种消极的心态于公于私都是不利的。积极上进、快乐地工作很重要。我们要做一个胸怀博大、有思想、有智慧、有爱心的人。积极的心态和快乐的心情是事业成功的开端。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自觉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期间的学习会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这次教师培训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前专家传经送宝,或教师学习交流要“走出去,请进来”颇费一番周折,也难于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如今却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国培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
从参加国培以来,我在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国培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国培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网络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
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的人生,无限的风景。
2.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 篇二
因特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同时也是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大家常常利用新闻跟贴、博客文章、各种评论、BBS论坛等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实现社会人的目的。这种以因特网为表达平台,公众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等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以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把双刃剑。在我国市场经济创建的初级阶段,法制尚未健全的过程中,网络舆情对各级政府监督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舆情的另一面即破坏性:任何人发表的意见缺乏有效的监督,它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发生了多起网络舆情转化为现实社会压力从而导致行为舆论的例子。而形成网络舆情很多不乏是由极少数人不负责任,或是由极少数具有极端思想和情绪的人通过因特网发布的信息造成的。我们把这极少数人称之为“具有影响力个体”。这个“具有影响力个体”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小数的四五个人。如何对这些个体的信息动向进行分析、研究和预防,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因特网又是巨大的、多样的、复杂和动态变化的。伴随着WEB站点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增加,时刻掌握网络舆情的动向,及时发现具有极端思想和情绪个体者的舆情信息动向,需要对Web日志数据进行挖掘。
Web日志挖掘的对象是服务器的日志信息。当访问者浏览Web服务器时,服务器将会产生Server Logs,Error Logs和Cookie Logs等日志文件,这些日志是WEB访问数据挖掘的重要数据源。表1是3个用户访问一个Web服务器的Logs文件片断。
它反映的是IP地址为:218.195.112.33、218.195.112.48、218.195.112.52的三个用户在18时21、25、29分钟分别访问了images/lchzhi.和graduate.文件,是以GET方法访问。200是表示正常响应。在整个日志文件中以时间戳递增排列。
通过分析日志文件,可以发现个体访问页面的特征、页面被访问的规律、频繁访问的页组等,最终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个体信息的动向。
Web日志数据挖掘可分为三个阶段:
1.1 数据预处理
Web Usage mining在预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从Server Log Data中识别数据。识别出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对数据库进行挖掘的方法,如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发现等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挖掘。
1.2 个体建模
根据个体访问者对一个Web站点上Web页面的访问情况模型化个体的自身特性,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测。
1.3 模式分析
数据预处理是Web访问数据挖掘准备的核心工作,是开展下一阶段Web访问数据挖掘的基础。例如剔除不相关的数据:在Web日志中一些存取数据对挖掘来说是不必要的,像图形文件、压缩文件等的存取对文本挖掘的分析是不需要考虑,应该被剔除。这样的处理可以通过检查每项中的URI是否带有后缀gif、jpeg、zip、ps等来实现。
2 Web数据挖掘与网络舆情的个体建模
Web数据挖掘可以分为Web内容挖掘(Web Content Mining)、Web访问数据挖掘(Web Usage Mining)和Web结构挖掘(Web Structure Mining)三种类型。本文主要论述的是Web访问数据挖掘。即对个体用户访问Web时在服务器方留下的访问数据进行挖掘,以帮助站点动态地了解个体的舆情动向。
2.1 Web访问数据挖掘是对用户访问Web站点的存取方式进行挖掘,挖掘的对象是在服务器上的包括Server Log Data等在内的日志文件记录。可以从Web服务器那里自动发现用户存取Web页面的模式,进而得出个体用户的访问模式、兴趣、习惯和爱好,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及早发现个体用户的舆情动向。同时还能抽取个体用户访问数据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用于预测在一个站点上一个用户访问的页面的概率分布。
2.2 建立网络舆情的个体用户的模型建立个体用户的模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挖掘出用户的访问兴趣数据。它是根据用户近一段时间访问特性、监测用户的存取行为来得到用户的概貌文件。二是根据用户的访问数据来聚类用户。聚类是为了表征这些用户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聚类用户是Web访问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3 评估模型和结果评估模型是对选出的模型在实际的应用中是否真正的起到作用。评估的内容包括模型的准确程度如何?模型对被观测数据的描述精确程度如何?在模型预测中,可以设置多大的置信度?模型是否易于理解等方面?不同的数据挖掘任务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整体性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判断模型对于任意的特定记录产生准确结果的可能性。
把挖掘数据置于模型中,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不断地进行试验,直至结果准确率高于原定的标准,此结果才是有效的,建立的模型也是正确的。
3 网络舆情监控的Web数据挖掘预处理技术
3.1 服务器日志数据
用户在使用服务器时,产生的Server Logs日志文件,蕴涵着大量有用的信息,是进行Web访问信息挖掘的主要数据。格式如表2。
上述文件格式中包括了用户浏览的时间、IP地址、用户名、服务器名称、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的请求方法和请求页面、完成浏览所用的时间等等,是完成挖掘的主要数据。[2]
3.2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技术
数据预处理是把日志文件转换成数据库文件以后进行的工作,其目的是把日志文件转化为适合进行数据挖掘的可靠的精确的数据。[3]
3.2.1 数据清洗
由于数据表示、写入的对象差异以及用户的兴趣和挖掘算法对数据要求不同,必须对进行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因此数据清洗是数据挖掘工作的基础。
首先是合并数据:在给定挖掘时间段后,需要合并Web服务器上的多个日志文件,并且解析每个文件,将其转化到数据库或特定的格式数据文件中;第二,剔除不相关的数据:在Web日志文件中一些存取记录可能对挖掘来说是不必要的,象图形文件、压缩文件等。只要检查每项中的URI是否带有后缀gif、jpeg、zip、ps就可以剔除;第三代理访问的处理,处理的方法是检查日志中每项的代理域,通过字符串匹配方法删除这些项;第四数据项解析:CGI数据必须被解析在不同的哉中,并被解析为〈名子,值〉对的形式。
3.2.2 识别用户会话
在对Web日志数据进行挖掘之前,要对Web页的访问序列组织成逻辑单元以表征事务或用户会话。因为有代理服务器(包括网吧、局域网等环境)、防火墙、缓存等使用,识别用户会话变得非常复杂:
(1)单个IP地址对多个服务器用户访问会话。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为其用户提供代理服务器服务,一个代理服务器可以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接入服务。
(2)多个IP地址对单个服务器用户访问会话。
(3)多个IP地址对单个用户。一个用户从不同的机器(IP地址各不相同)上对一个Web服务器发出的请求。
(4)多个服务器用户访问会话对单个用户。它是一个用户打开二个以上的浏览器窗口时,同时存取站点上不同的Web网页时发生的。
(5)缓存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作出规定:不同的IP地址代表着不同的用户;当IP地址相同时,我们默认不同的操作系统或浏览器代表不同的用户;在IP地址相同,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也相同的情况下,则判断每一个请求访问的页面与访问过的页面之间是否有链接。如果一个请求访问的页面与上一个已经访问过的所有页面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链接,则假设在访问Web站点的机器上同时存在多个用户;用户的页面请求在时间上跨度比较大时,可以将用户的访问记录分成多个会话来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置一个time-out值,如果用户访问页面的时间差超过了这个值,则认为用户开始了一个新的会话。这个值为25.5分钟。[3]
特殊的网络个体的舆情倾向对其他网民影响很大,有些人把他(们)称为舆情领袖,或者叫作论坛领袖。我们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及早发现,建立网络舆论导向,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使网络舆情能够真正反映国情民意,为建立和谐的社会提供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摘要:网络舆情的形成,多数情况下是由极少数个体在舆论的初期不断施加影响的结果,对这个体的初期舆论信息的发现,十分重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对WEB日志数据挖掘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及早发现具有影响力个体舆论倾向,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网络舆情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个体信息,WEB日志,数据挖掘,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珏,曾剑平,周葆华等.基于聚类分析的网络论坛意见领袖发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5):44-49.
[2]毛国君,段立娟,王实等.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班主任 多元技能 研修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功能,这对于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学生所有的表现被数据化后使得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利用数字化产品的搜集信息功能,记录动态的、可视的、永久的学生成长档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育情境,达到育人目的;利用网络平台,扩展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交流平台;目前各个学校的计算机配备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都比较高,对于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班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是我们忽视了该技术在这一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
一、创新理念:从“培训”转化为“研修”
“网络研修”这种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是对集中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师培训的变革。实现对教师的解放,有利于班主任教师在更自由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广泛交流、自我发展,从而使得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地研修,特别是针对农村学校的班主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二、创新策略:四驱动策略
四驱动策略:技术驱动、任务驱动、管理驱动、评价驱动策略的综合运用。
技术驱动: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教育教学思想以及班主任专业培训有机整合,把提高班主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服务。
任务驱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班主任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班主任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来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管理驱动:区教育局健全科学完善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做好长期规划、短期安排并出台相应的文件,搭建区域平台,发挥班主任教师作用和发展空间;师培机构制定培训方案,具体实施;任职学校要对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在学校中的自主研修情况和校本研修的组织情况予以监督和管理。
评价驱动:建立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外部驱动策略,以激发内部动机,必须运用先进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研修。在班主任培训中,科学运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机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研制评价细则,形成班主任有效研修的激励性驱动策略;为每一位班主任建立一个记录成长的档案袋,观察研修过程,作为结业考核的评价之一。
三、创新模式:“七环·六步”模式
通过网络开展“七环”,这是提高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能力培训的七个环节,即“需求调查——专题精选——适时培训——专业引领——效果检测——信息反馈——形成实时课程”等七个环节。“七环”建立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上,通过网络研修提高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能力的实时培训策略,它侧重于对教师的“培训”,主要解决班主任多元技能的需求问题。
“六步”是提高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能力适时培训的六个步骤,即“整合特色——模拟实践——再次交流——再次实践——再次反思——形成成果(案例或论文)”六个步骤。“六步” 建立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上,通过网络研修提高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能力的实时培训策略,它侧重于教师的“应用”,主要解决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的能力问题。
“七环·六步”模式的综合运用是提高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能力的实时培训的总体模式,即集“任务研修——自选自修——研讨交流——跟踪指导——反思点评——评价管理”于一体的促进班主任专业技能的发展模式。它侧重于培训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主要解决班主任多元技能应用的规范问题。
四、创新管理:对班主任研修实行数字化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
数字化时代是以数字为基础和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类信息数字化,用于计算机运行,从而达到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功能,更新了传统的培训管理方法,也加大了每个培训班资料的保存力度,简化了师培教师的工作量,这对于完成班主任培训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班主任教师的表现被数据化后使得培训机构的下一步培训重点具有针对性。利用数字化产品的信息搜集功能,记录动态的、可视的档案;借助信息技术的信息加工功能,创设培训情境,提高教师的参培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掌握各个学校、各个阶段的班主任他们参与的情况,以及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五、创新评价: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研制“5+3”驱动策略,建立激励班主任教师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激活班主任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增强班主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
(1)“5层管理”驱动策略:区教育局制度管理、师培机构过程管理、任职学校督导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班主任教师自主管理五个方面协同管理。
(2)“3结合评价”驱动策略: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机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
将信息技术作为班主任多元技能研修的载体,不仅可行而且是必要的。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整合功能,具有解决班主任日常管理和教育中的诸多难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班主任的多元技能,让班主任工作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4.高中的信息技术研修日志 篇四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社会的认知不断更新,很难想象一个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师会把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和问题探究中来了,那么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课堂上,怎样展开探究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效的参与进来?等等问题都是上课之前教师要想好的,一节课就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老师的讲授时间必然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学生把要掌握的知识学熟学透,这也是老师要思索的。总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了。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
二、丰富了教学方法、充实了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冶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但更多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占多数。尤其是“任务驱动法”现如今已被多数人接纳,并正在进一步使用、研究中。虽我也在努力使用,但却是形式上像而已,还不能真正吃透这种教学方法,有待今后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加强了教育专题与活动主题如何有效的整合
活动主题通常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主题。而教育专题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例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碳经济等教育专题。
教育专题通常不是国家、地方的一个课程,没有专题教师,也没有规定的课时。所以,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贯彻落实一些专题教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小整合
5.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 篇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运行、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方式都在随之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涉及到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其他的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我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的,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互动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在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
6.研修感悟-研修日志 篇六
生命的蜕变
从教二十多年了,参加的学习班真是数不胜数,但回想起来,就论形式而言,本次研修的内容及方式是最特别的——“网上研修”。它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听老师讲课,看书,写作业,考试。而是集体在微机室手拿鼠标、眼望屏幕、敲打键盘学习,有专家网上授课,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同行探讨,还真是新鲜。但一段时间下来,总觉得有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专业知识方面,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心里面充盈着一份喜悦,一份收获的喜悦!远程研修激发了我的活力,调动了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生活才能妙趣横生;教育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是这样,只有终生学习,教育教学才能富有新意、出神入化;教育教学生命才会经久不衰;这样的教师才会永受尊重、爱戴。
集体研修即将结束,那么自己的学习却刚刚开始,我会借这次研修的东风,沉下心来,梳理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抽出时间再次研读自己下载的资料,再学,再悟,像蝴蝶,经过几次生命的蜕变,最终破茧成蝶。
7.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篇七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化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化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化学,缜密的化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
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化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
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化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化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8.体育研修日志 篇八
一、运用体育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中学生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大于抑制,且易于扩散,特别是抑制过程不完善,有意注意的能力低,注意的稳定性差,代谢过程旺盛,易于疲劳也易于恢复,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显得课堂十分单调,容易产生厌倦感,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而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竞赛性,选材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刺激性很强的事物,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兴奋,从而促进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二)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表现在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相对优势,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其次,表现在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有所发展,他们开始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回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对新异事物容易感兴趣而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心理,而在进行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和练习时,大脑皮层有关部位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此时,最容易发挥运动能力,也最快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缩短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或练习可以持久而集中地注意。这种情绪因素引起的交感神经营养性作用对推迟疲劳,延长工作能力时间,使机体生理变化更深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能够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
体育教学中有些技术和动作方面的技巧如果让学生特意去联系难免会枯燥乏味,而且有难度,但是如果结合设计一定的游戏就能促进掌握和提高。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的基本技术教学时,选用了“迎面运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只能单手运球,如双手运球则违反规则,要判罚原地转一周。在相应的位置设置障碍物做变向运球,防止运球过快。对负队进行“惩罚”。同学之间互相鼓励,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都努力完成任务,争取比赛的胜利。通过游戏,学生们在运球技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并且正确掌握了技术动作。
(二)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一些需要反复练习而又比较单调的基本技术动作安排于游戏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中长跑项目的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又比较累。所以,在中长跑教学中,可把游戏内容穿插进去。学生在完成中长跑练习后,在疲劳的情况下,在间歇时间安排一些集体完成的智力游戏。如“报数接力”、“看谁记得牢”等游戏项目,并规定负队要表演节目。让学生机体得到休息、放松,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掌握了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动作,激发了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进行的,所以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在进行双杠教学时,由于课堂上学生受场地器械条件的限制,练习密度相对比较中,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量中,很难达到运动量。这样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竞赛性较强的集体完成的游戏项目。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奔跑的速度和技术动作,增强了机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和灵活性,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而且还促进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游戏教材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应考虑到参加者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情况和平时训练水平,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在高校学生中进行“老鹰抓小鸡”、“抛手帕”之类动作简单的游戏,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教学意义。
2.游戏教材要符合课的任务
游戏教学必须根据课的任务来确定内容。例如为了巩固快速跑的技能,进行各种形式的迎面接力赛跑的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克服了教材的枯燥乏味,加快肌肉收缩放松过程的交替,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和动作的敏捷速度。教学时还必须考虑为课的主要教材服务,以便有效地促进课的进行。如活动性很大的游戏最好与体力消耗不大的练习活动配合。
3.教材内容应注意循序渐进原则
游戏教材应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经常复习学生已熟悉的游戏,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学生在学习篮球传球动作技术动作后,把游戏规则稍加改变。允许“活动目标”,用正确的动作传球,谁能传到对方手中便可加分。这样游戏将更具有意义。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各阶段使用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报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以活动全身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的徒手操、定位操、行进操,除了充实、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在组织上也可以使其游戏化。如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 “猜猜谁是带动人”、“跟我学”等游戏中,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2.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技术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另外,“运球接力”、“一人运两球接力”等游戏也能取得同样效果。
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教学打好基础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艰苦枯燥,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掷准、掷远游戏,分组比赛。
体操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用“跳山羊”、“过独木桥”等游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发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力。
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运用于技术教学,要注意运用的时机,一般说来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尽量避免使用游戏形式,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可大采用游戏形式,以便在变化和提高难度的情况下使学生的动作技能得以巩固。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此,教学大纲安排了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况。例如中长跑是学生比较烦的项目之一,我们可以赋予中长跑一些情节,改变单一的操场跑、选择放松跑,团体计成绩等。可以用“推小车”、“负重接力”、来发展力量素质。用“蛙跳”、“兔跳”、“双人蹲跳”发展脚部力量。以“贴膏药”、“纵跳躲杆”来发展速度、灵敏素质。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身体素质练习中运动负荷较大,运用游戏法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但兴奋性过高时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调节运动负荷,控制学生情绪,采取安全措施。
4.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较好的身心状态。
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或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活动。此外,组织实施游戏教学还要讲究组织教法、场地布置、分组、讲解示范、竞赛及游戏中及游戏后的讲评。
四、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此外,我们在运用体育游戏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的组织要“活”而不“乱”
由于游戏的类别多,组织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游戏的组织,课前要周密思考,使游戏队形合理,调动简便易行,便于管理,便于教师示范和评定胜负,力争使场面既热烈又有条不紊。
2.注意竟争性和安全性相结合游戏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其竟争性,竞争性越强,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就越高,气氛就越热烈。但中学生具有求胜心切的特点,往往会忽略安全,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内容及组合方法选择上要考虑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天气、场地等因素,精心策划,加强纪律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3.明确游戏规则
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游戏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前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结果、奖罚方法及动作要领,以便使游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4.掌握好课程进度
游戏中应注意课堂节奏,控制好学生情绪,把握准课堂运行方向。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立即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时,或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
9.研修日志 篇九
我们统一组织下,进行了网络学习,通过网上的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各种教育的最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网上研修学习让我深受启发: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体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同时要及时的鼓励。
2、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深深懂得,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3、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0.高中地理研修日志 篇十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远程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地理知识更加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多是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和习题,与地理学科发展与地理教育有关的理论书籍却不是太多,知识在闲暇知识才偶尔静心学习,无法十分认真细致系统地完成,这次研修让我真正感到危机感,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特别是在学习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有效教学》之后,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11.3研修日志 篇十一
体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
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体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去做,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12.初中体育研修日志 篇十二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
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在做俯卧撑时,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几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体会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时,允许学生进行大声呼叫,在规则范围内允许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如“贴膏药”游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中,成为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追求一份诗意,让孩子们享受到真正体育与快乐!
初级中学体育研修日志
发布者:韩海燕 发布时间: 9/5/2012 PM 6:40:20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二、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课堂的观念变了①、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②、课堂不再是对对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评价方法有所改变。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继续教育研修,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体
育课教学的转变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贯彻体育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自主合作、快乐、健康发展主题,依据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体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同时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对他人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要想真正上好一节体育课,难啊!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真好。
作业一:提交一份培训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业要求:学员参加本次培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包括问题聚焦、要解决的重点、须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解决路径等,要求紧密结合学员个人的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实际,问题集中,思路清晰,500—700字,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逐步扩大与深化,传统的一次性正规学历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学校接受全部的教育,必须树立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党和国家也已经把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未来教育的格局应该由两大体系构成,一个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一个就是终身教育体系。
学历教育的终点也正是继续教育的起点。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从教育的边缘进入到教育的核心层,在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补充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而言,继续教育是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而言,继续教育是个体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继续教育已成为国家腾飞、民族富强、企业振兴、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终身学习理念的广泛普及以及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为继续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我国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仅4000余家,到2005年,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发展到数十万家。与此同时,中国培训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0年中国培训市场规模是100亿元,而到2002年,中国培训业收入则高达2000亿元。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事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继续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与人员正朝向多元化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用武之地。可以说,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态势是“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继续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了中心,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壮大。
同时,我们也已经看到,发展继续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拓展与补充,是一项相对年轻的事业。由于继续教育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的全日制教学不同,这就决定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复制传统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必须探索、总结继续教育自身具有的独特属性和发展规律。我们的继续教育还面临着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运行等诸多困惑,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范与创新等各种关系,如何解决需求旺盛而资源不足、日趋重要而缺乏重视、蓬勃发展而鱼龙混杂,等诸多矛盾。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新形势,我们只有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勇于创新继续教育培训的理念与运行机制,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才能不断开创继
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这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为广大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研讨继续教育新理念,传播继续教育新方式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迪。而今年的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打破以往的僵化格局,给继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在时间空间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拉近了一线教师和名师专家的距离,为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和教育教学理念搭建了桥梁和平台,专家的及时引领,同学科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参训教师专业学科素质的提高,在不断的教与学中成长,也将为继续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供平台,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以及成功和幸福的感受。
使我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让星星之火燃起燎原的熊熊大火,我们的目标是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更多地促进教育改革。
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发现问题
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发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地从自己的生活储备或知识储备中寻找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反思问题。对于如何看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哈佛大学师生也留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2、目标与理论假设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二步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研究中称做“理论假设”。然后,依据方案去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在研究中验证设想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修正其缺点与不足。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信息交流、成果共享都是必要的环节。最后得出结论,问题得以解决,新问题又会同时展现在面前,因此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
3、搜集信息与探究
搞任何研究,都要以资料作为基础,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不仅无从研究,而且更
谈不上观点和创见。资料是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
4、合作与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能力的开拓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善于与同事共同切磋,共享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必须融入学校教师群体,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教育研究不是个人行动。
5、总结与反思
总结和反思,既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表现,它起着升华学习过程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或在研究即将结束时,一旦觉得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为了提炼和升华,教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极其情景的能力。它通过不断追问人生的精神意义,积极思考人生、社会、历史、自然、存在、生命等命题来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丰富理性意识。具有了这种独立思考、批判的意识,人的存在才能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我思故我在”。因为思想的财富只有进入每个具体的人的体验和反思中,才能具备生命的素质,才能对人的价值、尊严进行维护,更关切人类的命运,追求和更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
总之,如果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并能细心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常的教学“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样,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就离教育研究不远了
【信息技术研修日志多篇】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07-24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日志08-08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09-01
教师信息技术研修作业12-16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方案12-30
2017信息技术研修作业01-17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07-22
教师2.0信息技术研修总结09-2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总结12-28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网络研修心得体会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