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2024-10-09

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5篇)

1.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篇一

巩固成果

破解难题

增强实效

——宁波市教育局2009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及

2010年工作要点

一、2009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回顾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与省教育厅签订的《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市政府签订的《宁波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

(一)夯实基础,巩固成果

1.深化理念,引领安全工作新发展

第一,深化理念。一年来,我市通过深化学校危机管理理念,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围绕有关新闻发布、新闻应对技巧、媒体危机公关等理论与实务进行培训。

第二,加强领导。一年来,除了坚持在年初开学第一周专门召开全市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我局还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坚持做到“逢会必讲安全、进校必看安全、遇活动必强调安全”。江北、镇海、鄞州、余姚、奉化、象山等县(市)区教育局成立了安全管理专门机构。

2.细化管理,提升安全工作新水平

第一,细化责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巩固“自查—督查—整改—保持—提高”的运行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加大了对学校的安全考核权重,并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

第二,细化排查。2009年,我市学校安全工作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尤其对安全隐患的调查排摸工作更细更全面。我局根据 去年制订的《宁波市中小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参考表》,对学校可能存在的隐患详细分为饮食卫生、道路交通、学校周边环境等五大类140处排查点。去年,共排查出隐患2168处,整改到位1659处。

3.优化教育,促进安全工作新提高

第一,优化课堂教学。去年,我们规定每校每学期专门开设不少于2节的安全教育课,并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渗透。各地各校积极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如江东区教育局编印了适合区域交通安全教育的《江东区小学生交通安全教材》。

第二,加强安全宣传。一年来,积极与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等媒体开展合作,全方位地开展安全教育。市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建设了宁波校园安全教育网(http://aq.nbedu.net.cn)。

第三,抓好活动教育。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机,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常态化教育。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市教育局在北仑区开展了“全市学校防台应急避险大演练”启动仪式。

第四,探索安全研究。针对安全教育研究工作较为零散且缺乏交流推广的平台和机制的问题,去年开始我们积极筹办宁波市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分会。

4.强化保障,确保安全工作新局面

第一,加强队伍建设。把安全要求作为干部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校长进行安全教育专项培训,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第二,加强技防与人防投入。除常见的红外线报警系统外,全市有256所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市学校门卫的保安化程度已达65%以上。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

1.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目前,全市共有78所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学校、437所省等级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达标评估,分别占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省等级幼儿园总数的84%和66%。

2.各类事故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一是非正常死亡人数继续走低。二是全市学校在教学过程和所组织的活动中,未发生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3.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得当。一是全力应对甲型H1N1流感。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报告机制。二是妥善处理好民族教育问题。经受住了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我市民族教育造成的冲击。

4.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去年投资约2亿元,共改造及新开工项目66个,改造校舍面积80.24万平方米。

5.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一年来,共组织12次集中统一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300余人次。法制副校长先后为学校调处了各种矛盾50余起。

6.创新安全教育评价机制。我市首次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学生安全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必须在安全素质评价中达到P(合格)等或A(优秀)等,否则不得升入高中段学校。市教育局还在奉化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建立了两个安全教育基地,规定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必须安排半天时间接受安全教育。

7.深入推进普法教育。一年来,市教育局参加了宁波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时空》栏目,宣传《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知识。开展了首批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评比,23所中小学为评为首批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8.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下发了《宁波市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09—2011年)实施意见的通知》,积极开展健康校园活动。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红十字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组织了体育卫生教师自救互救师资培训班。

二、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网络尚未全覆盖。在部分县(市)区,管理网络还未能覆盖到每一个学校和幼儿园,尤其是安全隐患较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和民办幼儿园。

2.校外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针对学生校外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各地各校与相关部门的联动监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3.精细化管理尚未形成常态。在确保无重大事故的同时,精细化管理尚未形成常态,缺乏系统研究。

4.突发事件仍有发生。去年发生的宁海金桥书院学生踩踏死亡、镇海天天幼儿园幼儿死亡等事件,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但还是造成一定影响。

三、2010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破解安全工作难点,以点带面,提升安全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实效。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90%以上外来人口子弟学校、80%以上省等级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达标评估。

重点工作:

1.提升工作理念。今年,我们将把安全教育理念从“预防事故”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意识,养成时时、处处讲安全的行为习惯,增加自防自护能力。

2.健全组织网络。对安全组织网络重新进行梳理,特别要求各县(市)区将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和民办幼儿园完全纳入到网络中来。

3.狠抓责任落实。今年,我们对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了全面修订,较以往更为精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力争使每一项考核指标都能得到末端落实。4.推进课堂教育。结合现有课程,今年学校每学期安排不少于3节的安全教育专门课时,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研、有备课。同时,积极倡导安全教育地方化和校本化,组织编写《宁波市中小学生安全与应急操作手册》。

5.着手安全教育研究。今年,我们将成立宁波市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分会,要求各地各校也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安全研究专门机构。

6.创新校外安全管理机制。一是超前预警,增强规避危险意识。通过绘制“校外周边危险点示意图”等形式,做到超前预知,超前防范。联系交警、水利等有关部门及社区、村委会,在危险点设立危险警示牌。二是落实责任,健全监督防范体系。联系社区、村委会建立巡逻监督机制,聘请家长担任义务监督员。

7.推广常态化应急演练。全面推广江东区东柳小学“利用课间操时间,每天开展逃生演练”的先进典型,使演练常态化。

8.加强突发事件防控。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接待制度,及时发布正面信息。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增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发现能力。研究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制度化处理办法。

9.继续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今年,我市将规划投资约2.4亿元,规划改造新开工项目245个,规划改造校舍面积87.78万平方米。

10.进一步加强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有效防控学生道路交通事故。

2.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篇二

平山中学胡贵锋

眨眼间,一个学期就在弹指间匆匆临近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是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也有许多的心得。现在,我就从如下几个方面,简要的总结下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1、教学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段四个班的地理科任老师,其中2个文科班2个理科班。课堂上落实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听讲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成习惯的培养,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大多数同学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很好,成绩较为优秀。

2、课堂教学情况

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3、作业完成情况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现象。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主要教学心得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走捷径。

2、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

知识。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小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3.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篇三

甬科计[2009]12号

发文单位:宁波市科技局

发文日期:2009年04月03日

主 题 词:科技 计划项目 办法 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和管理科学化,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增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根据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根据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总体安排,在一定时期内由相关单位承担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市科技局主管的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 项目管理实行合同制。由市科技局新立项的、且有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都应签订项目合同书。各责任方按合同中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

第五条 项目管理实行公开制度、报告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制度。

(一)公开制度:在执行有关科技保密规定的基础上,公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公开发布项目指南,公开征集项目,在市科技信息网上向社会公告立项的项目;

(二)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责任人应按规定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期如实上报有关材料;

(三)回避制度: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与项目或项目责任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相关管理人员、咨询专家和科技中介机构应当回避;

(四)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义务主动接受市科技局及其委托的科技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跟踪管理。

第六条 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市科技局可委托有条件的相关组织承担相关事务性工作。委托方和受托方须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七条 项目立项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程序:发布指南、项目申报与受理(包括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评估)、项目审定和签订合同。

第八条 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科技发展规划,编制项目申报指南,明确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和其他有关事项。

第九条 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方式。按专家评审(评估)、市科技局职能处室(以下简称相关处室)初审、处室联审、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的“三审一决策”的基本决策程序进行。

专家评审(评估)主要对项目的创新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项目组的承担能力、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价;相关处室初审主要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以及是否符合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进行初步审查,并结合财政局和专家评审(评估)意见提出推荐立项的项目和项目经费安排建议;处室联审主要对专

家评审意见和相关处室初审意见进行联合审议;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是在听取专家评审(评估)汇总意见、相关处室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建议、处室联审意见的基础上,作出项目立项决策。

第十条 项目分为重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备案项目。

重大(重点)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支撑,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强推动作用,在实施过程中经费投入强度大的技术研发项目。重大(重点)项目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可申报市级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的企业和高校院所。

一般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具有创新性,在实施过程中经费投入强度较大的技术研发项目。一般项目主要面向我市中小企业,此类项目不向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和享受市级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的企业开放。

公益类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面向全社会,申报单位不受限制。备案项目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可申报市级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组织实施的具有一定技术创新度,经市科技部门审查给予立项的技术研发项目。此类项目不单独资助经费。

重大(重点)项目分重大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创新团队专项两类。

重大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是指对产业发展关联度大、支撑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或高新技术成果重大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项目。

创新团队专项是指根据我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培育在国内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为目标,而组织实施的重大研究项目。

第十一条 重大(重点)项目推行主动设计的办法。

对已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并符合招投标条件的重大(重点)项目,实行项目招投标或择优委托。项目招投标依据科技项目招投标相关规定执行。

招标任务书由相关业务处室组织编制,综合计划处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以及组织开标、评标工作。

第十二条 申报的项目应符合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符合我市科技发展规划的部署和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责任人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或技术优势,并具有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二)项目承担单位具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有比较健全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

(三)项目责任人和承担单位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排名前三位的项目承担人员同时承担在研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四)项目承担单位须是在本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软科学研究项目也可以是社会团体等);

(五)科研机构申报科研攻关或产业化类项目,应与本市项目应用单位联合申报。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表;

(二)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的项目需提供科技合作合同(协议);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归口管理单位推荐申报的原则。项目申请者通过所在地的县(市)区科技局、高校、科研院所或行业管理部门等归口管理单位推荐申报。由归口管理单位签署推荐意见(须注明属于《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九大行动计划类别及承担单位的能力)并盖章后,递交一式二份申报材料。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材料相结合的形式。第十六条 申报的项目由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受理,形式审查的内容统一由市科技局提出,科技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后,统一由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委托有关机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

第十七条 评审(评估)可采取网上评审、函件评审和会议评审等形式进行。每个项目必须有5位以上技术专家对项目的先进性、可行性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结合专家评估意见,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论证。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立项的“三审一决策”程序,确定立项项目以及经费安排,经市财政局会签后,下达项目立项文件。

第十九条 批准立项的项目,在下达立项文件后,由市科技局与相关归口管理单位及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凭项目合同书及用款计划表,经市科技局相关处室审核、综合计划处备案后办理拨款手续。

第三章 实施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管理采取由市科技局、项目归口管理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分级管理的方式。

第二十二条 市科技局在项目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合同下拨科技经费;

(二)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

(三)协调和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四)组织或委托其他机构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第二十三条 项目归口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合同要求对立项的项目配套科技经费;

(二)协助项目的实施,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完成合同书规定的任务;

(三)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协助市科技局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监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五)项目完成后,协助组织验收,督促办理科技成果登记,组织申报科学技术奖等。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项目合同规定足额自筹项目经费;

(二)根据项目合同书全面完成项目目标;

(三)接受市科技局、项目归口管理单位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要求如实提交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四)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填报科技计划项目统计调查表和科技成果登记表;

(五)及时进行验收(结题),对项目实施中产生的科技成果依法取得相关

知识产权,并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二十五条 重大项目由市科技局相关业务处室组织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决定后续资金的划拨。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执行期间,如项目责任人调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和遭遇不可抗力因素等,项目需要调整、终止或撤消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提交项目调整、终止或撤消的书面报告,经项目归口管理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市科技局。市科技局根据情况及时提出项目调整、终止或撤消意见,并书面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及归口管理单位。

对于终止或撤消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购置的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等情况向市科技局提交书面报告。

第二十七条 建立项目归口管理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市科技局每年对项目归口管理单位的项目推荐质量和项目到期验收(结题)等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公布结果。对考核结果差的单位,下年度的推荐申报项目将实行限额申报。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经费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和项目归口管理单位配套经费等构成。

第二十九条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和科技计划管理经费。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与条件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农业与社会发展等三大类科技计划的实施。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开支按照财政部、科技部文件(财教[2006]160号)执行。科技计划管理经费主要用于科技行政部门为管理科技计划及科技经费而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组织项目遴选、专家评审(评估)、招标、跟踪检查、验收、绩效评价、科技统计、科技政策宣传培训等管理工作发生的费用。

第三十条 各县(市)区科技局、“三区一岛”管委会科技管理部门,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额度按1:1比例予以配套。对经市科技局推荐并承诺配套的、列入国家级有经费支持的项目,在企业经费到位情况下,按国家实际到位经费,以1:1比例予以配套资助,市配套经费由市科技局与县(市)区科技局等项目归口管理单位各占50%。市本级配套资助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责任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

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帐,专款专用。

第三十二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直接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对于终止或撤消的项目,经清算结余的项目经费由科技局负责收回,并按项目申报程序,安排新项目。

第三十三条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责任人和项目依托单位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项目资助资格等措施。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四条 由市科技局批准立项、获得市级科技经费资助并签订《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的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在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后,均应进行项目验收。

第三十五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文本规定的内容和指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成果应用效果、经济与社会

效益、知识产权等情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十六条 项目验收方式分为会议验收、通信评议验收和书面审核验收等三种方式。

会议验收是指由验收组成员采用会议形式,通过听取项目执行情况介绍、质询等程序,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

通信评议验收是指通过函审的方式,由验收专家组组长负责,综合各专家的意见,形成验收意见。

书面审核验收是指由主持验收部门审核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验收材料,形成验收意见。

第三十七条 项目验收应成立验收专家组,由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专家对验收项目的技术内容负有保密责任。第三十八条 重大(重点)项目由市科技局组织验收;一般项目由归口管理单位组织验收,并把验收材料及验收意见报市科技局备案。市科技局对归口管理单位组织验收的项目不定期进行抽查。

第三十九条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合同确定的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经费到位且使用合理的项目,通过验收。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通过验收:

(一)主要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与合同规定有较大差距的;

(二)提供的验收资料、数据不真实的;

(三)经费使用弄虚作假或挪作他用的。

第四十条 项目验收程序如下:

(一)项目承担单位在合同书规定完成日期后三个月内向市科技局或归口管理单位提出申请(项目验收申请表);如不能如期验收的须事先向市科技局书面报告理由,经同意后可以延期验收(最长一年);

(二)重大(重点)项目申请验收的材料经市科技局项目分管处室和综合计划处审查后,由综合计划处会同项目分管处室组织和主持验收;一般项目申请验收材料由归口管理单位审查同意后,由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和主持验收。

(三)通过验收的项目由市科技局或项目归口管理单位颁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并到市科技局进行成果登记。

第四十一条 市科技局建立项目验收数据库,对项目完成率进行不定期通报。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保护措施,按规定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第六章 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二条 知识产权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全过程,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过程中作为重要内容及主要指标之一。有明确知识产权目标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项目申报单位应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项经费。

第四十三条 项目知识产权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合同书中载明有知识产权产出的项目,若未提供相应证明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须说明原因,否则不予验收。

第七章 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四条 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档案。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归口管理单位、专家及中介机构、科技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各项

规定,正确履行对项目的管理、实施、指导和监督等职能,对项目每个过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信誉档案,追踪问效。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执行情况良好、验收合格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继续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对项目合同期满,有二个项目不能按时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主要负责人,两年内不受理其申报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第四十六条 实行专家和中介机构对项目的论证(评审)结果与项目实施结果相挂钩制度。在项目论证(评审)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参与项目论证(评估)资格。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宁波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4.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篇四

(会字[2009]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各副省级市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机关各部、室、委,各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法学会第二个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09-2013年)》(以下简称《纲要》),已经2009年4月23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纲要》是根据党中央的决策要求和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部署,在广泛调研和反复研究、论证基础上,结合法学会系统实际制定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好中国法学会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和实际举措,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学会工作,努力实现法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不断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法学会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任务、目标要求,部署了在服务科学发展、繁荣法学研究、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培养优秀人才、加强法治宣传、拓展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指导法学会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各单位按照《纲要》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努力把《纲要》落实好。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

2009年5月21日

中国法学会第二个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09-2013年)

(2009年4月23日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党的十七大作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对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法学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大大加重了法学会的时代责任。为更好地承担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从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来谋划和推动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学会工作,努力实现法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不断开创中国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为此,在上一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党中央的决策要求和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总体任务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和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根本原则,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着力提高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起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团结和引领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2)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在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的若干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服务科学发展卓有成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法学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力争推出能够影响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法学研究达到新的繁荣。贯彻“双百”方针,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法学研究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法学研究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高素质的法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改进法学、法律人才培养方式,健全法学、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逐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法学研究队伍。

--组织推动法学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开拓创新,“四型”机关建设大力推进,法学会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扩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稳步提升。

--法学会组织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建设门类齐全、设置科学、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研究会体系,地方法学会特别是地(市)法学会建设实现新的较大发展,研究会、地方法学会工作更加活跃,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

--对外法学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拓展。对外法学交流渠道不断拓宽,布局更加合理,合作形式更加多样,交流内容更加丰富,配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取得更好效果,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更加显现,对外法学交流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逐步把中国法学会办成高水平的国际法学学术交流中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影响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成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

(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及时提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制定、实施中国法学会十大研究专项规划。

(4)从总体上、战略上研究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问题。总结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推进步骤和实施途径,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谋划策。

(5)加强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

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形成标志和创建办法,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6)加强对法学教育改革的研究。积极配合教育改革,研究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战略思路、政策举措以及制度保障,推进法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7)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加强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法律的研究,着重对重点立法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形成更加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贡献力量。

(8)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法治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促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和法治政府建设。

(9)围绕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研究,推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的研究成果,为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10)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法律问题的研究,改善民生,调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11)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证券、投资、贸易等法律问题的研究,提出建立健全国家金融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对策。

(12)围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对涉及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面法律问题的研究,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权益。

(13)围绕“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加强对香港、澳门政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对香港、澳门《基本法》解释的研究。围绕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加强对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法律框架的研究。

三、深入贯彻落实新修定的《中国法学会章程》,加强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

(14)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对《中国法学会章程》做了重大修改。要以贯彻落实新《章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理顺地方法学会的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把法学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5)进一步加强地方法学会组织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各级法学会都要按照中政委5号文件精神,理顺党委有关领导联系、党委政法委管理的领导体制。加强法学会内部党的建设,省(区、市)法学会和具备条件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法学会建立党组。各级法学会均设立法学会机关,省(区、市)法学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法学会健全内设机构,地市级法学会设秘书处。

(16)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建设,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设立新的研究会,健全法学研究的组织体系。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研究会资源,发挥研究会优势,使研究会工作更加活跃,真正成为本学科、本部门、本领域组织开展法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17)切实履行好国务院授权的主管全国性法学社团的职能,加强同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强化对涉法社团的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将相关研究会吸纳到中国法学会组织体系中来。

四、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促进法学研究繁荣发展

(18)进一步落实同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合作机制,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参与重点法律、法规的咨询、论证及法律的清理和法典编纂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国法学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

(19)进一步深化同司法、执法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法学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合作研究的机制,争取更多的委托课题,积极为法治实践服务。

(20)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管理机制。加强对重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促进课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报告的质量。

(21)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办法,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推动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及时应用到法治实践之中。

(22)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机制,办好全国六大区域法治论坛。加强对区域内立法、执法合作机制和区域发展法的研究,扩大论坛影响、提高论文质量、加快成果转化,注重实效,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队伍

(23)认真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抓好法学理论研究队伍的教育培训,每年举办1-2次培训班,用5年时间,对各研究会领导成员、学术带头人、青年理论骨干普遍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法学工作者深入实践、参与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深刻认识国情。

(24)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学优秀人才、法学研究成果以及法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激励机制。认真总结“十杰”评选和“优秀法学成果”评选的经验,适时开展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和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工作。

(25)抓好法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环境、评选评奖和提供学术讲坛等多种形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努力造就一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法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法学研究骨干。

(26)进一步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按照“坚持标准,积极发展,合理布局,改善结构”的原则,做好会员发展工作,5年内全国法学会会员人数实现较大增长。会员服务的机制和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会员管理制度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会员统计工作更加规范。

(27)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制定《法学法律工作者学术道德守则》,积极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的学术风范,培育高尚的学术人格,树立严谨治学、厚积薄发、锐意进取的品格,反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自觉维护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六、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28)大力宣传宪法和法律。在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54宪法”颁布60周年前后,召开专门的座谈会和报告会,兴起宣传宪法、维护宪法的热潮。对全国人大新颁布的重要法

律,通过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讲解。

(29)进一步组织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以“双百”活动为平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一系列重大法治问题的宣传,宣讲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律文化。不断为“双百”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新的机制,切实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30)组织编写发表《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总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经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进展。

(31)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国法学》、《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法律年鉴》、《廉政与法治》以及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法制报刊,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精品意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和报刊质量,努力办成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科学发展、唱响主旋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阵地和重要舆论阵地。

(32)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努力办出特色,真正起到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传播法学信息,加强学术交流的独特作用。

(33)继续组织实施“爱祖国、学法律、促和谐”青少年大型普法系列活动。继续积极参与各种普法活动。

七、加强同港澳台地区和国际法学界、法律界的联系与交往,进一步拓展对外法学交流

(34)作为对外法学交流的主渠道,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法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对外法学交流的新方式,巩固和拓展对外法学交流渠道,提高对外法学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35)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外法学交流与合作。5年内,使建立交流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由70个增加到100个左右,建立联系的法学法律组织由430个增加到500个左右,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法学法律组织由50个增加到70个左右。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再加入1-2个国际法学法律组织,推动中国法学家更多地进入国际法学法律组织的领导层。

(36)积极举办国际和地区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1-2次中小型专题学术会议。2009年9月,举办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建立和完善中外法学交流机制,搭建较高层次的国际法学交流平台。

(37)进一步加强区域法律合作机制建设。继续办好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国-拉美区域法律合作论坛,适时举办中国-非洲法律合作论坛。

(38)进一步加强同台港澳地区法学界、法律界的交流。定期举办海峡法学论坛,举办台湾法政专业青年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完善与港澳法律界交流机制,继续办好“香港青年律师内地法律制度研修班”和“港澳和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开辟、搭建新的联系渠道和平台。

(39)加强对各研究会和各地方法学会对外法学交流活动的指导,充分发挥研究会对外学术交流的作用,支持更多的法学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更多地为地方法学会参与对外法学交流创造条件。

八、加强中国法学会机关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4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学会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制定和实施《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努力打造一支与发挥职能作用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法学会干部队伍。

(41)加强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42)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和努力形成加强学习、勤奋敬业的作风,调查研究、务实创新的作风,团结协作、服务全局的作风。巩固“四型”机关建设成果。

(4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协调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监督约束制度等,把法学会机关建设成目标一致、力量集中、运转灵活、工作高效的集体。

制定和实施《中国法学会第二个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09-2013年)》,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客观需要。中国法学会机关各部门和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都要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紧紧依靠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努力实现《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推动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各级法学会、各研究会都要增强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合作与配合。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既继承传统,又力求创新,既全面推进,又突出重点,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措施一个措施落实,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完成,力争实现每年都有新进展。各级法学会、各研究会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做到长期有规划,年度有安排,阶段有重点,对纲要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完成的进度和时间表,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各项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主动、及时向领导机关汇报和反映相关情况,积极争取党委及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

5.宁波市第二少体校2009年工作总结 篇五

根据区政府主要领导安排,3月13日—19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区政府办公室、经贸局、交通局、木材贸易加工区管委、地税局、工商局、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分管负责人参加,先后赴市内东港区、日照开发区和省外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江苏省张家港市就发展临港商贸服务业、木材和液体化工品专业市场培育、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课题进行考察学习。

整个考察采取“准备干什么、就去学习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选点,分市内市外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月13日赴东港区、日照开发区考察,考察团成员扩大至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5个村居支部书记,先后参观了东港区日照国际大厦、和易电子商务、中盛集团,日照开发区龙鼎电子商务、西岸国际中心、三运物流园共六个考察点,期间召开了座谈会,重点听取了村居支部书记的建议;第二阶段3月14—19日赴宁波镇海区、张家港市考察,先后参观了宁波镇海液体化工品市场及电子市场、宁波镇海煤炭市场,张家港港务局及木材市场、张家港保税区液体化工品市场及电子市场。东港区、日照开发区、宁波镇海区、张家港市四区市政府对考察团一行给予了热情接待,均由政府分管领导陪同,双方进行了充分座谈交流,考察团成员围绕四区市“已经发展了什么、正在发展什么、是如何发展的”,认真地“看、听、想、问”,18日下午考察团成员在张家港召开座谈会进行了讨论交流,一致反映开阔了眼界,拓新了思路,收获很大。一、四区市发展现代临港物流业的基本印象和主要特点 这次考察学习的四区市和岚山一样,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临港优势,东港区、日照开发区依托日照港石臼港区,宁波市镇海区依托宁波港镇海港区、张家港市依托张家港港,四区市与岚山有着相同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都在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其发展思路、目标与我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比较、可学习、可参照、可复制。

东港区和日照开发区是我们的兄弟区县,东港区按照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突出特色的思路,着力抓好“规划引动、政策促动、招商拉动、项目带动、考核推动”五动文章,依托亿吨大港,紧紧抓住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和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带来的机遇,提前布局,着力推进高新区物流园区、涛雒精品钢国际物流中心、中盛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日照经济开发区发挥紧临亿吨大港地缘优势,加快实施区港联动战略,围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进聚集,提高水平”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了以国际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大力推进日照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发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等功能。

宁波镇海区和江苏张家港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综合实力远远超出岚山,宁波市镇海区地处宁波东大门,素有“浙东门户”之称,陆地面积246平方公里,本地人口22.4万人,现辖两镇四街道,2008年,区属生产总值18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05亿,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20.1亿元,镇海区是长三角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石油炼化、液体化工集散与我区相似。镇海港区是宁波港的三大港区之一,拥有万吨级泊位7个,拥有5个全国最大的5万吨 2 级液体化工泊位,2008年吞吐量2700万吨。近年来,镇海区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型物流业,启动了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建设,完善物流空间和产业规划,以中转贸易和市场培育为核心,大力发展钢铁、木材、液化、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交易中心和集散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臵中心,2008年,镇海区液体化工、煤炭、金属再生资源、钢材、货运、厚恒物资六大专业交易市场成交额达305亿元,临港型物流已成为镇海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张家港市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三,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8.8万,下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54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全市工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00亿元。张家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2008年货物吞吐量1.3亿吨,是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拥有全国唯一的内河型国家级保税区。张家港的临港产业与我区有相同之处,钢铁产业,张家港有沙钢、岚山有日钢;粮油加工产业,张家港有东海粮油、岚山有黄海粮油,同属中粮集团;张家港口岸的木材、液化品进口在江南第一,岚山的木材、液化品进口在江北第一。张家港市提出要走有张家港特色的服务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以保税物流、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举全市之力支持保税物流区发展”,连续三年每年划拨5000万元用于支持保税物流园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企业物流分离,使之成为张家港市服务业的第一产业;突出发展专业市场,重点发展化工品、粮油、钢铁、木材、纺织原料等专业市场,使之成为服 3 务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打造超百亿生产资料大市场集群,2008年张家港市生产资料市场交易额达到526.84亿元。

(一)四区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推动。四区市均把“以港兴市(兴区)”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战略,把现代临港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特色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高层次、先进、特色服务业,工作思路新、建设气魄大、发展水平高,实现了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转变,走在了科学发展的前列,增创了发展新优势。

一是建立了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四市区都建立了以分管区(市)长为总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完善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二是设立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日照开发区专门成立了物流产业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专抓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及发展。宁波镇海区成立了区大宗货物海铁联远物流枢纽港管委会,为正处级建制,下辖多个办公室,如液化品市场办公室、煤炭市场办公室等。张家港市成立了保税物流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注册成立了液化品市场有限公司,按照市场规律,管理运作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三是超前布局,科学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是促进物流业良性有序发展的前提。四区市均已编制或正在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思路、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特别是物流 4 园区超前规划,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一步到位。

(二)依托港口优势,打造物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东港区日照国际大厦处于新市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该项目由日照环宇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共23层,目前大厦已招引70多家企业入住经营办公,带动就业1000多人,年可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成为东港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成功之作。东港区中盛集团原石臼街道六村,现为中盛社区,其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村居集体经济和临港现代物流园区、楼宇经济的气魄和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中盛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资产达4.8亿元,该集团在涛雒镇征用土地500余亩兴建中盛工业园、两城镇征地350亩兴建中盛生态工业园,将原有企业外迁,腾出空间,发挥村居濒临日照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大手笔兴建中盛临港物流园,2008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5亿元、31层的中盛国际商务港,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临港基础设施配套、物流配载、加工仓储、办公信息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

中盛集团依托临港优势,在服务港口发展的大局中,大力发展临港商贸物流业,在园区经济、飞地经济、临港物流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中盛社区居民也是中盛集团的股民,社区居民每人每年都有分红、免费享受合作医疗,享受水电煤气供应、物业管理、老年人补助、幼儿园补贴等多项福利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医疗、养老等切身利益问题,中盛社区依托港口优势,让社区居民捧上了真正的“金饭碗”,其发展经验、模式、历程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日照开发区西岸国际中心,由日照昊海世纪投资公司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主体17层,由商务会所、精装小户型私家公寓和写字楼三部分组成,是日照市第一栋以临海商务为主题的商务综合体,可同时满足300多家商贸物流企业入驻办公,目前西岸国际中心已入住业户200余家、物流企业35家。三运物流园由日照三运实业公司投资2600万元建设,建设有物流信息交易综合楼、物流信息交易大厅、仓储仓库、大型汽车工程机械修理厂、餐饮、停车场等,成为为港口和开发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仓储配载、商务办公、停车食宿等的综合性物流服务项目。目前,总投资约1.6亿元、27层的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和总投资4.5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正在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日照开发区现代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层次和龙头地位。

(三)依托特色货种集散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成为现代临港物流业发展的新重点。长期以来,宁波镇海区、张家港市紧紧依托大港口,在战略上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定位为临港产业,以大石化、大钢铁、大粮油、大物流等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临港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近几年,镇海、张家港两地又把临港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现代临港物流,都设有专门的政府机构,专门促进服务物流产业发展。

此次考察的重点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是由原镇海区物资局和镇海港务局共同兴办,以液体化工产品为主营商品的临港型专业生产资料市场。该市场自1995年起进行调研论证,历时3年;1998年,镇海区政府投资2000万元,液体化工市场开业;1999年,入场 6 经营户18户,总成交额5400万元;2000年,进场企业达到45家,总成交额4.5亿元;2008年市场成交额已达101.8亿元,上缴税收7500多万元,进场企业306多家,占宁波液体化工品经营企业的75%,被评为中国商品专业市场最具竞争力50强企业。该市场在直观形态上为一组办公楼,300多家液体化工经营企业在楼内集中办公,是总部经济的模式,交易成功后在液化罐区进行货物交割。镇海液体化工市场经营主体对进驻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按照交易双方成交额万分之三的比例收取交易费,并收取入驻企业的房租和会员费。该市场目前只有办公,正在建造准五星级酒店,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创造一流商务办公环境。考察的另一处市场是镇海煤炭交易市场,煤炭是镇海港区建港后的最初始货种,该市场成立于2003年10月,并迅速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煤炭集散地,目前已集聚了60余家煤炭企业,2008年成交额达到53亿元。该市场在直观形态上为一个较大煤炭堆场,场内按经营企业进行了区域分割,附近配套建设一座市场管理和煤炭经营企业的集中办公楼。

此外,镇海金属加工园区是国家环保总局唯一认可的金属加工示范园区,2008年进口量达到110万吨,交易额达到80.16亿元,集聚企业60家。镇海钢材市场于2001年创办,目前入驻企业36家,2008年成交额达到30.47亿元。厚恒物资城成立于2007年4月,以经营建筑用钢为主,截止目前已吸引80家企业进驻,2008年成交额达到32.84亿元。镇海货运市场列入交通部运输发展规划的全国四十五家公路主枢纽货运站之一,总投资3300万元,进场企业近百家,具有货运交易、公路零担等功能,2008年成交额达到7.05亿元。

张家港液体化工品市场是由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政府 投资6000万元建设商务大厦,于2002年8月8日开业,2002年市场总成交额为40亿元,2003年突增至120亿元;到目前入驻企业已达738家,2008年有形市场完成交易额254亿元,上缴税收2亿多元,居全国第一。该市场位于张家港保税区瑞明大厦,在直观形态上为一座集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务大厦,大厦内设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开票中心、物业管理等职能部门,建有供客商发布、查询供求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和化工信息杂志编辑部。张家港液体化工品市场与宁波镇海液体化工品市场类似,也是总部经济的模式,市场交易区位于商务大厦,液化品经营公司集中办公;货物交割区在港口附近的液化品罐区;另外在张家港南沙镇建设了一处精细化工品批发、零售区,三个区域各有侧重,相互配合。

张家港木材交易市场目前和我区类似,没有建设有形市场,处于隐形分散交易,港口周边聚集大量木材客商,在木材货场看货交易,主要辐射浙江嘉善的家具加工和山东临沂的胶合板加工。2008年中国木材进口总量首次下降,而张家港口岸木材进口量却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共进口木材2933批、338万立方米、货值8.6亿美元,居全球第一。据了解,张家港木材进口用于本地企业约有5%,95%是供应外地,由于木材加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占地面积大,而张家港的经济正向集约用地、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发展,张家港不会将木材贸易加工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而对港口来说木材业务占货场面积大、装卸效率低、货值低,加上张家港创建卫生港口,对木材业务的兴趣也不大,木材进口业务已经向太仓港转移,而对我区而言,这恰恰为加快发展木材产业,承接木材贸易加工产业北移、扩大招商引资提供了良机。

(四)依托市场优势,创新交易模式,大力发展电子交易、期货 交易,成为专业市场发展的新亮点。考察的东港区和易电子商务、日照开发区龙鼎电子商务是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新的市场业态,没有建设有形市场,但在全国各地建设有货物交割仓库;宁波镇海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张家港保税区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虽然有有形市场,但也都配套建设电子交易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市场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成为一种独具活力的新型市场。

东港区和易电子商务公司是由山东裕伟食品公司等企业发起成立的花生、瓜子、芝麻等大宗农副产品交易的专业化市场。2008年2月22日开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现已在全国设立了5处分支机构,发展会员近千个,正常运营后,和易公司第一年至第三年年均可实现税收2300万元以上,从第四年开始年可实现利税1.4亿元以上。日照开发区山东龙鼎电子商务公司是国内主要从事花生等农副产品电子交易的专业化公司,由山东一品农产集团等四家公司共同投资,总投资3600万元,2007年12月3日开业,2008年山东龙鼎公司完成交易额1000亿元,交易手续费5000万元,纳税2000多万元,该公司所提供的花生价格行情正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花生交易客户的参照和标尺之一。宁波液体化工品交易电子市场由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中国化工供销集团、中储物流等企业发起,2006年3月成立了都普特液体化工交易网,目前注册会员已超过1300余家,日成交量已超过5万吨,2008年宁波镇海液体化工品电子交易市场交易额达356亿元。张家港化工电子交易市场于2006年12月投入运营,2008年张家港化工电子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量近900万吨,交易 9 额近400亿元,位列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百强25位。

(五)以市场规律培育市场,市场化运作,以商招商。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及电子交易市场、张家港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及电子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完成了从传统的交易市场向有形无形相结合的综合性、多功能化交易市场的转变。宁波镇海液体化工品市场介绍其市场培育最重要的经验是服务引导,培育市场不能期望市场会立即带来效益、不能仅仅依靠严查堵截。

一是给予最优政策。有形市场建成后,对落户镇海注册、当地纳税、进场经营的企业,地方税收给予60%-90%的返还,对进驻市场企业给予贷款担保支持。二是市场主体明确。不论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都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政府不直接插手市场内部管理事务,政府为市场提供服务,市场为进场的经营业户提供服务。三是以商招商。市场建成后,由市场主体负责对外招商,为了吸引客商进场经营,市场主体在租金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提供全方位服务,达到了以商招商、发育市场、增加地方税收的目的。二、四区市发展现代临港物流业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四区市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临港型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取得的成就引人深思,我们应认真研究如何把岚山的港口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发展现代临港物流业、增加地方税收,如何依托港口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同时,宁波镇海、张家港市以及国内其他港口城市的发展实践证明,岚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港口经济强 10 区,这是为岚山自身发展实践和外地成功经验所证明的,岚山的前景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毫无疑问、不容臵疑的。区委、区政府结合岚山实际确定大力发展钢铁、石化、木材、物流四大特色临港产业,这是结合岚山实际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必须坚定不移、以一贯之地抓下去。

现代临港物流业作为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鼓励支持的朝阳产业。岚山区和张家港、宁波镇海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货种优势、产业优势相近,但是区位不同、服务腹地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的高度,丰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内涵,拓宽现代临港物流的发展视野,创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思路,提升现代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临港总部经济和临港生产资料市场,打造液化品、木材、矿石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集群,建设苏北鲁南区域性临港物流中心。

一是提升现代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层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发展临港物流业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向、新目标。发展现代物流,货畅其流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物留”,留下来加工、留下来交易、留下来纳税,港为区用、货物落地、公司落户。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既要抓好车辆运输管理,更要抓好物流公司(“车主”)管理,同时更要研究物流运输所服务的“货主”,让那些在岚山口岸有货物经营的主体公司在岚山落地办公、经营交易。生产资料大宗商品市场不同于小商品市场的个体批发,交易主体多为企业,因此宁波镇海、张家港的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总部经济,政府打造平台、开办 市场,原来的过路公司落地办公、入市经营。发展现代物流、培育专业市场,首先必须突破在岚山口岸的经营公司落地这一瓶颈。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引金凤凰首先要有梧桐树,发展总部经济必须要有优势平台,要建设高档次临港商务大厦,出台政策,吸引在岚山各类有经营业务的公司落地经营办公,形成聚集效应。

二是拓宽现代临港物流的发展视野,打造临港型生产资料专业市场集群。临港物流是临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必须用系统的眼光、作为一个体系来抓,围绕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抓配套、抓完善、抓提升。“亿吨大港—临港产业基地—现代临港物流基地”这是一个总的临港产业体系,其中的每一个产业都要完善产业体系,要抓好港口(码头、货场、罐区)、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商贸大厦、交易市场)三大平台建设,使“港口码头装卸储存—产业加工制造—商贸办公服务”相互配套。①围绕钢铁产业,配套矿石码头、矿石堆场,建设钢材加工园区,进一步配套钢铁材料交易市场、铁矿石交易市场、煤炭焦炭交易市场等;②围绕石化产业,配套原油码头、液化码头、石化罐区,建设化工园区,进一步配套完善石油液化品交易市场;③围绕木材贸易加工产业,配套木材码头、木材货场、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建设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园区,配套原木、板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既能够完善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地加工企业和腹地客商,同时也扩大港口吞吐业务,增创港口业和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形成聚集效应,扩大招商引资。

三是提升特色专业市场的发展层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东港区和易电子商务和日照开发区龙鼎电子商务是高起点的新型电子交易 无形市场,走在全国同类市场的前列。镇海液体化工品电子交易市场、张家港液体化工电子交易市场,走过一条从货物堆场发展成交易市场、从分散隐形交易发展到集中有形市场,从有形市场配套无形市场、现货交易到配套期货交易的历程。四处交易市场都是交易和货物交割相分离,实际上就是总部经济的模式,只是交易公司在一起集中办公、洽谈业务,而市场主体则为交易双方提供良好环境,搞好信息服务。四区市的成功实践证明,传统有形市场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方式在专业市场的运用有力地提升了市场的运转效率,拓宽了市场服务空间,增加了交易量,巩固了市场地位,吸引了更多企业在市场落户。

四是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资料市场,必须强化服务,优化政策,“蓄水养鱼”。当前,我区事实上是在自然发展、自由散乱、隐形交易、“放水养鱼”,货物穿肠过、污染岚山留,处于既没有服务、也无管理的状态。宁波镇海和张家港在市场建立前和市场初期,都遇到了目前和我区同样的问题,有货物进出的公司在外地注册,不在本地缴税。我们要转变观念,变“放水养鱼”为“引鱼入池”、“蓄水养鱼”,要加强政府服务,对落地岚山、进入市场经营的企业给予最大便利服务,以优惠政策吸引客户入住,变市场为保护伞、养鱼池、孵化器。

五是 发展现代临港物流、建设临港专业市场,必须紧紧依靠区港联动,加强与港口的合作。宁波镇海、张家港市专业市场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专业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港口大宗货种集散的优势,同时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发展也促进了港区的发展、稳定扩大了港口业务,反过来又带动市场的发展,繁荣了地方商贸经济、增加了收益,起到了专业市场、经营企业、港口、海关等一举多得的效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条成功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发展现代临港物 流必须依托港口,实施区港联动,港口必须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三、关于发展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岚山港2008年的吞吐量达到3700万吨,高出宁波镇海港1000万吨,而且多年来岚山就是江北最大液化品集散地、进口木材集散地、海产品集散交易基地,在此基础上培育专业市场、电子市场有利于产业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能够操作的。通过东港区、日照开发区、宁波镇海、张家港四地的考察,我们认为宁波镇海和张家港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均属总部经济的模式,拟在西岸国际建设的矿石交易中心,是目前比较先进的集总部经济、交易市场、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模式。因此我们建议:采取“政府主导、明确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将物流中心、交易市场一体建设,将有形现货市场、无形电子市场相配套,着力打造商务办公、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三个平台,实施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大力吸引在岚山有经营业务的公司注册办公,开创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建设岚山临港商务大厦,打造平台,塑造窗口。当前,岚山发展客观上需要建设临港商务办公设施,为港口和临港大工业配套服务,可借鉴西岸国际的模式,建设集商务大厦、城市窗口、交易平台于一体,综合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信息交流、宾馆饭店、娱乐休闲、会议接待等,打造高档次的商务平台。建议结合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由童海港业兴办,位置初步确定在岚山东路和南沿海路连接线交汇处、区渔业局东侧(此位臵可辐射东部所有港口和北部临港大工业基地),给予最优支持政策,按照国内先进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临港商务大厦,以此为平台吸引在岚山有液化品、钢材、木材、矿石等经营 业务的公司注册办公,争取上半年奠基开工,推动我区总部经济、商贸服务业跨越发展。

二是加快培育建立岚山木材交易市场。2008年岚山进口木材60万立方,常驻岚山经营的木材客商20多家,年交易额6亿元,现在的木材货场事实上已经成为隐形的木材市场,培育木材交易市场、服务苏北鲁南、活跃岚山经济的现实意义突出,可行性较强,以现有年交易额15亿元规模,按照60%入场交易计算,可实现营业税3000万元,地方留成2400万元;如果年进口木材300万方以后,相应税收可达到1亿元以上。建议由岚山国家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管委会主办,联合岚山港和有关木材贸易加工企业,促使木材交易公司落户岚山、办公经营,同时配套建设网站,及时发布木材交易信息。

三是积极培育液体化工市场。2008年,岚山口岸进口石油液体化工品188万吨、28个货种,其中燃料油、成品油85万吨,化工品45万吨、20个货种,沥青26万吨,植物油32万吨;在岚山经营石油液化品的公司20家,其中液化品经营企业10家,这20家企业中有13家企业未在岚山注册。按照液化品45万吨测算,交易额大约22亿元,初步估算年可实现税收1500多万元。建议区经贸局牵头,联合岚山港、海关、孚宝、童海港业等企业,结合发展总部经济,在拟建的临港商务大厦设立液体化工品交易市场,配套建设网站和电子交易市场,吸引公司落地办公。

四是加快发展海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岚山拥有北方最大冷库群,我区具备发展冷冻海产品和电子交易的基础。建议由区经贸局牵头,以安东卫国际市水产城为主,招引山东龙鼎电子商务公司参与,建设 15 电子市场,发展海产品期货交易、电子交易。

五是及早着手研究谋划培育钢材交易市场。日钢公司年产钢材千万吨,随着未来千万吨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在岚山形成钢材交易市场是必然趋势。认真学习宝钢所在地上海宝山区的先进经验,及早着手研究规划钢材物流中心、交易市场,建设钢材配送、加工中心。建议由岚山开发区管委会研究,规划区域,招商引资,培育钢材专业交易市场。

上一篇:语文《七步诗》原文译文下一篇:我的心爱之物是小白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