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闻记者

2024-10-18

略谈新闻记者(12篇)

1.略谈新闻记者 篇一

略谈银行理财

关于农村地区

这些群体当中,年轻人很少,大多是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居多,他们常常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来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他们存的钱不多,而且是存款到期了就要取利息出来,再把另外攒的钱又加进去继续存,把所得的或多或少的利息取了来支付生活中的柴米盐油。这也是种理财的方式吧。

在很多人眼里,理财是很概念性的东西,说不出个缘由,因为它包括很多,股票、基金、债券、人寿保险、外汇期货等等,因为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所以很多理财产品应用不上,而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投资的风险比较大,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辛苦劳作而来,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收益稳定的方式来进行储蓄。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银行的渠道也逐渐的了解到很多相关银行理财投资的。曾经,有个年轻人陪老人来存钱的时候就表示有钱的话投资是最好的,收益比较高,买点基金、股票什么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理财观念。而且年轻人比较多倾向就是资金要流动,因为做生意钱都是常进常出,长期的定期也不方便。所以这个时候针对资金的流动性,我们更应该注重短期的投资理财,就例如我们的周周乐等。可以累积起来,增加一些财富,何乐不为

2.略谈新闻记者 篇二

关键词:新闻真实,虚假新闻,新媒体,微信,微博

“两微”指的是当下最热门的社交软件:微博和微信。两者在近年来以迅猛的速度占领中国移动手机软件市场。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每天使用微博和微信来获得新闻以及发布新闻。但是这两个巨大的发布平台在给媒体、个人提供发言机会的同时,也给新闻真实性带来挑战。一些不实新闻利用微博和微信两个渠道得到迅猛传播,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 虚假新闻的特性

1.1 恐慌性

灾难消息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特别是当消息主体与受众自身有关联时。2016年1月4日,澎湃新闻微信客户端发布了一则九江地震的虚假消息,引得各方媒体大量转载,网友们也在线上线下打听相关消息,询问亲朋是否安全。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新环境下,灾难性假新闻的核实方式十分便捷。只需看看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的状态就能立马了解到“灾区”情报。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有传统媒体基础的新闻发布机构,犯下这种错误让人十分不解。但这也反映出澎湃新闻的新闻审核机构有所欠缺。编辑人员一味追求“第一时间”,却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

1.2 争议性

一部分虚假新闻发布者及其喜欢利用有违道德或是与多数人心中的道德相悖的事件来博取点击率和关注度。2016年过年期间,名为“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话题登上热门。一位家境殷实的上海姑娘不顾父母反对,跟着江西农村的小伙子回家过年,却在看到男友家中第一顿饭时产生了与其分手的想法。帖子一出,立马在全国各大社交平台上被大肆转发并形成舆论。网信部和主流媒体深入调查此事后证实该事件为虚假新闻。发帖人在文中利用了受众的两个刻板印象——“上海女孩”和“农村男孩”来引起网友关注。通过两个主角身份的反差对比和女孩言论间透露出的态度,使得各方网友的争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1.3 话题性

话题性与争议性相似。争议性多为引起受众强烈负面情绪的内容,争论的是事件本身。而话题性新闻则平和许多,侧重在能引起受众说话的欲望。多利用“情节”或是“共同回忆”等因素。

以“六小龄童节目春晚被毙”事件为例。猴年春晚开播之际,有网友爆料称:六小龄童与郭富城合作的美猴王节目被春晚毙掉。随即网友们展开了一场“让六小龄童上春晚”的集体“示威”。随即,六小龄童发微博澄清,并未受到春晚邀请。虽说假消息被澄清,但其事件本身衍生了其他话题:电影《三打白骨精》和百事可乐猴年广告等话题也据此登上热搜。微博大V“作业本”就评论说怀疑这是电影发布方的宣传策略。还有网友说:“争了那么久,我觉得只有百事可乐赢了。”假新闻发布者利用春晚的噱头,辅之以“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等刺激情绪的关键词,及其容易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1.4 夸张性

微信朋友圈近日出现这样的帖子:国内一项抽检发现,市售55%的不锈钢水壶都使用非食品级的“高锰钢”,长期使用有可能损害神经系统。但事实上,这篇文章中所显示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标准均有疏漏。

这类夸大性的报道看似科学,实则经不起推敲。夸大性的假新闻多使用带有警告意味的标题,模棱两可的发布机构以及夸张的数据来引起关注。多数年轻受众已经具备基本的科普贴识别能力,但对于刚开始使用新社交工具又注重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而言,这些假新闻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2 虚假新闻传播过程及原因

假新闻一般出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相对宽松且关注度高的网络环境中。标题多带有暗示性及煽情性,内容易形成话题、引发争议。加上微博、微信的便捷转发,假新闻的扩散变得更加方便。假新闻产生后,一般有两种消除方式:一种是微博、微信对假新闻的自我澄清;另一种是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后者是一种溢散过程。在边缘媒体影响到主流媒体时,后者会利用其背后的社会资源,进行事件调查,再通过主流媒体澄清消息。

传播学者克罗斯认为,谣言=事件对受众重要程度×事件模棱度÷公众批判能力。当一则假新闻初现,我们不能估算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力,所以,降低事件模棱度,尽早澄清事件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长远来看,提高公民的批判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3 两微环境下新闻真实的保障

微博、微信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两个重要成员。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我们应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方面看待假新闻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3.1 信息审核、追责机构缺乏

信息审核机制意在将假新闻扼杀在发布之前或者扼杀在未产生大面积影响之前。但就目前看,新媒体环境的新闻真实性仍旧受到威胁。审查机制未能尽其职责。另一方面,追责机构也较为欠缺。政府的网信管理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强化月评制度和抽查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配合网安部门,对故意传播虚假新闻信息的微博、微信账号要施以重拳:关闭和销号。净化网络传播空间,确保新闻真实性。

3.2 发布方过度追求点击率

假新闻的发布者发布虚假新闻,动机多为寻求关注度。但通过发布假新闻来达到高点击率的做法并不可取。新闻发布机构在发布信息之前,在追求时效的同时应当更注重新闻的质量。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若连灵魂都没了,新闻精神将大打折扣。故而,从中观层面看,新闻发布机构也要加强自身信息和新闻发布的审查制度。像传统的纸媒一样,建立严格的三审制度,尽可能地把虚假新闻扼杀在传播之前。新老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不少媒体加强了对两微一端新闻发布的审查,他们或多或少地参照“三审”制度,对新闻进行发布前的把关。

3.3 用户媒介素养欠缺

在微观层面,我们要提及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受众媒介素养欠缺,会使得假新闻能轻易的煽动受众情绪,大量转发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在这个特殊的媒体融合时代,我们既是受众,也是传者。双重身份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便利以及义务。在此环境下,我们应当提升自我媒介修养,学会正确看待新闻,理性看待争论,学会以批判的眼光发现问题。此外,我们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也肩负着审核的责任,确保信息真实客观再进行发布和转发,是我们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许韵.微博新媒体时代的真实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9):255.

[2]朱立芳.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的实现[J].新闻知识,2014(1):100-101.

[3]王海玲.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的新形态[J].电影评介,2009(20):78,81.

3.略谈欧美早餐 篇三

接上期,我们继续介绍欧美早餐剩下的两种类型。希望同学们对早餐的食物名能有进一步了解!

4. 吐司和面包

Toast and Bread

吐司通常烤成焦黄状,要注意toast with butterbuttered toast的不同。Toast with butter是指端给客人时,吐司和牛油是分开的。Buttered toast是指先把牛油涂在吐司上面,再端给客人,美国的coffee shop大都提供这种buttered toast

此外,还有下面各种糕饼,以供客人变换口味。注意吃的时候不可用叉子,抹上牛油、草莓酱(strawberry jam)或橘皮果酱(marmalade)后用手拿着吃。常见糕饼有:

Corn Bread 玉米面包

Plain Muffin 松饼(须趁热吃,从中间横切开,涂上牛油、果酱、蜂蜜或糖浆。)

Corn Muffin 玉米松饼

English Muffin 英国松饼

Biscuit 饼干

Croissant 牛角面包(英国人则称为crescent roll。)

Waffles 压花蛋饼(可涂上牛油或枫树蜜汁,用一只叉子连切带叉即可。)

Glazed Doughnut 糖衣油煎圈饼(吃油煎圈饼要用手拿着咬。)

Chocolate Doughnut 巧克力油煎圈饼

Jelly Doughnut 果酱油煎圈饼

Plain Doughnut 素油煎圈饼

Powdered Sugar Doughnut 糖粉油煎圈饼

Buckwheat Pancakes 荞麦煎饼(通常有三片或四片,吃时将牛油放在热煎饼上使其溶化,然后将枫树蜜汁涂在上面,用叉子边切边叉着吃。)

Hot Cakes With Maple Syrup 枫树蜜汁煎饼

French Toast 法式煎蛋衣面包片(这是将吐司沾上蛋和牛奶调成的汁液,在平底锅中煎成两面发黄的吐司,吃时可涂果酱或盐及胡椒粉。)

Cinnamon Rolls 肉桂卷

Miniature Danish Rolls 丹麦小花卷

Hot Danish Rolls 牛油热烘丹麦花卷

5. 饮料Beverages

指咖啡或茶等不含酒精的饮料。所谓white coffee是指加奶精(cream)的咖啡,也就是法语中的caf?au lait,较不伤胃。不加奶精的咖啡就称为black coffee

在国外,tea(茶)一般是指红茶。如果要绿茶则须指明green tea。早餐的咖啡和红茶都是无限量供应的。

欧陆式早餐比美式早餐简单,内容大致相同,但不供应蛋类。如果客人想点蛋类食品时,要另外付费。以下是美式早餐与欧陆式早餐的菜单:

American Breakfast

美式早餐

Orange Juice 橙汁

Porridge 麦片粥

Corn Flakes or Shredded Wheat 玉米片/小麦片

Choice of 随意选择其一

Poached Eggs 去壳水煮蛋Scrambled Eggs or Bacon & Eggs炒蛋/腌肉蛋

Ham Omelette 火腿蛋卷

Toast and Butter烤吐司

Marmalade or Strawberry Jam橘皮果酱/草莓酱

Tea or Coffee 茶/咖啡

Continental Breakfast

欧陆式早餐

Fruit Juice 果汁

Tea or Coffee or Cocoa 茶/咖啡/可可

Croissants 牛角面包

Brioches 奶油蛋卷

Marmalade 橘皮果酱

Confiture 果酱

早餐散点菜单

FRUIT JUICES 果汁类

Apple Juice 苹果汁

Grape Juice 葡萄汁

Carrot Juice 胡萝卜汁

Orange Juice 柳橙汁

Pineapple Juice 凤梨汁

Guava Juice 番石榴汁

EGGS & OMELETTES 蛋类

Boiled Eggs 带壳水煮蛋

Poached Eggs 去壳水煮蛋

Ham & Eggs 火腿蛋

Bacon & Eggs 腌肉蛋

Plain Omelette 麦蛋卷

Scrambled Eggs 炒蛋

Chicken Omelette 鸡肉蛋卷

Cheese Omelette 干酪蛋卷

Tomato Omelette 蕃茄蛋卷

Minced Ham Omelette 碎火腿蛋卷

Kidney & Mushroom Omelette 香菇牛腰蛋卷

COMPOTE OF FRUITS 炖干果类

Apples 炖苹果

Pears 炖梨子

Peaches 炖桃子

Prunes 炖李子干

CEREALS 谷类

Porridge 麦片粥

All Bran 麸皮粥

Corn Flakes 玉米片

Grape Nuts 粒状麦粉

Puff Wheat 小麦泡芙

Shredded Wheat 小麦片

Sugar Corn Pops 糖爆玉米花

BEVERAGES 饮料

Tea 红茶

Coffee 咖啡

Cocoa 可可

Chocolate 巧克力

Fresh Milk 鲜奶

Yogurt 酸奶

4.略谈李逵高三作文 篇四

大家一点都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他的脾气非常急躁,也非常好斗;还有《水浒传》中的一百了八位好汉之李逵,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黑,其次是他也非常暴躁,也是个好斗的家伙。

然而,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因偶然的关系聚集在了一起。话说张飞正在带兵打仗,正走过一片丛林,然而张飞一脚踩空,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洞里。奇怪的是,张飞一点事都没有,还很清醒。于是,张飞四处打探了一番,也没什么异常啊。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张飞冷得打了一个哆嗦,然而,顿时,他意识到有风的地方一定有出口。

于是张飞并没有耽搁什么,马上就小心翼翼的朝那边走去,没过多久,洞里渐渐亮了起来,仿佛快要到出口了。于是张飞顿时一激动,大步跑向光亮处。张飞刚一出来,顿时就傻了眼,原来洞外是一队人马,他一出去就被他们包围了,手无寸铁的他只能束手就擒,张飞瞟了一眼那个头目,那人长得虎头豹眼的,提着一把斧头,皮肤甚黑。没过一会儿,那人就朝他走来,吼道:“什么人,竟敢闯我军事重地?”张飞不解地说:“阁下贵姓?”

那人回答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人李逵,乃是梁山好汉。”于是张飞更加不解了,这李逵是谁呀,怎摸从来都没听说过?还没等张飞回过神来,李逵又吼了一声:“你又是谁?”张飞回答道:“在下张飞,不小心误入此地,还望多多包涵。”李逵惊道:“什么,你是张飞,我怎摸从来都没听说过你啊?难道你是朝廷派来的?”“什么朝廷,在下乃西蜀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张飞,连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出来混的?”“别在那儿给我乱叫,我看你就是朝廷派来的。看你身板不错,我让你,你输了就要掉脑袋,我输了就放你走。”张飞兴奋道:“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这个自称梁山好汉的李逵有什么本事了。”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摆开架势,准备大打一场。突然,李逵这边抡起巨斧,朝张飞这边挥过来。张飞灵机一动,突然一闪,迅速出击,还没等李逵背过身来,剑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了。李逵不服道:“在比一次,我难道打不过你吗?”张飞道:“我看还是算了吧,你不是我的对手。”李逵于是脑筋一转,道:“你身手不错,愿意跟我到梁山落草吗?”张飞一听,大怒道:“我最痛恨贼寇了,我是个正人君子。”李逵又道:“那既然这样,后会有期,我说到做到。”于是,张飞头也不回的走了。

张飞和李逵的巧遇就这样结束了,他们还没搞清楚对方就大打出手,这就是暴躁的后果,将会错过很多机会。

5.高三生物复习方法略谈 篇五

高三生物复习方法略谈

一、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从9月初至2月底,历时5个月。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江南十校联考结束)至5月初。从5月初至高考这段时间重点学习考纲和复习以前考过的试卷。

二、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纲以外和课本以外的内容很少。重点考察双基,尤其是实验方面的考察力度不断加大。

三、学情分析

我们从平时的教学中都能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1)课本内容记不清,课外内容注意听

课本关键性的概念、原理、意义和结论性的表述不用心记,而课堂上老师为了拓宽知识面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补充的延伸的内容,学生是又听又记,感觉好象学习这样的内容才是真正学习和提高了。

(2)口头提问象真会,考试做答却不对

平时上课时启发式提出的一些内容,从课堂反应上好象大家都掌握了,但真正到考试时却不知如何做答。我们从阅卷时就能发现普遍存在答题模糊、用词不准确、表述不简洁等现象,学生考出来并没感觉到难,题题都做答,结果我们批起来也费力,得分还不高。

(3)复习就是做资料,教材考纲全丢掉

这种现象在高三复习阶段尤其明显,很多学生在新课上完后就感觉课本内容都掌握了,翻开书感觉都会,但实际上合上书又都不会。结果导致学生不想读书,用做资料来代替复习,你看他每天也都没闲着,但实际效果却不好。

(4)主干知识没过关,偏难险怪用力专

高中三本书的内容,在新课及复习时已经强调了主干知识内容,比如三册书共有六个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等。这些都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考点,必须全面细致的掌握。但有很多学生在这些内容上并不认真努力,而在一此非主干知识和零星知识点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时间,结果舍本求末。

四、复习策略

基于以上考情和学情的分析,我们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采取以下策略:

(1)学好生物一字口诀“背”

生物在自然学科中的记忆量较大,而记忆过的内容如不及时巩固又很容易遗忘,因此,我们课外知识补充较少,对每一章节主要的概念和结论性语言都要勾划出来,课堂上就留出时间让他们背,然后在以后的课堂上反复提问检测,我要求学生把书背它300遍,学生还笑说太多,我解释说并不是要求把书包本背300遍,而是把我上课勾划出来的内容和关键的概念、原理等这些内容保证300遍的记忆。

(2)学好生物二字口诀“配合”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这是教学能够很好配合的保证,复习阶段关键也还是在课堂,一定要从45分钟要效率,那么老师如何调度好每一节课就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精心准备,学生认真配合。老师要求当堂记忆的必须当堂记,然后及时检测。第节晚自习我都要求留有20分钟时间看课本,老师不解答题目,不允许每节课都抱着资料做题,上课提问要求规范回答,不要拖泥带水。平时上课时,我们要求三本书都要带,复习到其它章节的知识点,当时就翻书查阅。随堂检测必须认真做答,要求交送的必须交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3)学好生物三字口诀“多复习”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学得快,忘得快,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由于补充内容少,讲解习题少,这样我们就赢得了加快进度的时间。我们采取了“边走边回头”或称为“探戈式”的复习策略,对每一版块或一册书复习结束后,安排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回头复习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是简明梳理知识结构和重难点,同时加强提问和随堂检测的力度,随堂检测一定要抽样批阅,从中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也是教给学生一个复习方法,不要等都忘很多了再复习,复习周期越短,所用的时间越少,记忆的效果就越好。而且这样既突出了每个章节的主干知识,又提高了复习效果。

(4)学好生物四字口诀“有的放矢”

随高中班额的增多,学生总体素质也有所下降,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尽可能地提高本科生的人数,只是实验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少数学生目标是重点和名牌,因此我们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验班与普通班不一样,几个普通班也不一样,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中等生,合理的把握课堂讲课时间和例题选择的难度,合理地把握知识拓展的难度和深度,这叫“低起点,小台阶,小步跑,慢打油”。而且指导学生学习也要有针对性,每人根据自己的基础设计自己的高考目标,再根据自己的高考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和方法,有的同学明显离三本还有距离,却不在基础内容上下大功夫,偏偏在一些较难问题上花时间,结果事倍功半,舍本求末。

(5)学好生物五字口诀“我们一定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哪一科基础好一些,花的时间还多一些,在差一点的学科上花的时间反而少一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树起对生物这门学科学习的信心,课堂提问时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注意选择不同基础的学生,每次随堂检测和考试后要多鼓劲,在批阅试卷时做得比较好的试卷上加上“OK”或“很好”的批语,有不少家长和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都很高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第二轮复习方法

我们计划分七个专题进行复习,“生命的物质、结构基础”、“新陈代谢”“调节和免疫”“遗传与变异”“进化与生态”“生物工程”“实验专题”等,在这些专题的复习中重点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网络的构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考:

(1)以点带面,重在联系

我们以某个知识点为线索联系三本书的多个知识点,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比如复习叶绿体、线粒体时,可以引入光合作用过程,C3C4植物、细胞质遗传、细胞工程概念、基因的结构、复制和表达,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细胞的膜系统等,可以先由学生提出,老师总结,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相关结论性语言要当堂记忆。

(2)突出主干,强调重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可以发现,高考不再以考察知识面为主,面是要突出主干知识,而且主干知识不断地重复,比如光合作用、遗传变异、细胞亚显微结构、调节免疫等每年都考,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不断地进行强调,分析高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甚至有时让学生判断高考应出在哪里,这样既强调了主干知识也淡化了学生对高考的神秘感。

(3)重视讲评,提高能力

我们现在已经对第二轮复习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计划每个专题配套两个练习,每个练习少而精,在45分钟之内完成,及时抽样批阅,认真讲评,对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强调审题的方法和规范答题的要求。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在应试能力方面作以强调,包括如何应对理综考试的时间安排,做题的合理舍弃,这样主要保证理综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能做完,争取在会的知识内容上多得分。我把它总结几句“时间分配很重要,不会题目要丢掉,答题要有规范性、遇题要向书上靠”。

六、最后冲刺阶段

第二轮复习后,大约还有3周时间,这时候学什么呢?光读书读不进去,光做题没有意义。这时我们安排学以前的考试试卷。我们自从进入高三后,要求学生把每次考试的试卷都保存好,我们发现学生凡是考试错过的地点,往往下次再错。这样在最后阶段把过去试卷拿出来,认真分析错误原因,这应该最高效的突击方法。

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复习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等等。

6.初中语文课堂引导法略谈 篇六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语文老师都普遍存在这种观点:“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利用竞争引导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奥运会,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奥运会火炬传递及开幕式,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法国谈到韩国,从来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乱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搞好媒体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老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老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不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像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评议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三、做好活动引导

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已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的因材施教。

四、提倡幽默引导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上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堂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一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关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觉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入手,使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好语文知识,同时陶冶情操,懂得发现美,分清真、善、美、假、丑、恶。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做一个牢记“八荣八耻”的好学生,好公民。

浅议学生语感之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去落实。近几年渐起一股语感探索热,有一些研讨争鸣文章见诸教育刊物上。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语感及其构成

就阅读所及,归纳人们对语感的理解,笔者认为,“语感”应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的含义。

语感技能“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因素的复合,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司性,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是听、说、读、写中自动化了的部分,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淀’相融合的一种心智技能”。“是一种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的全方们的反应”。这是一个外在的动态的心理过程,具体地体现为一种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的功能。实际上,人们常说的语感是指这种“语感技能”。语感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语感素质,语感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水平的高低。语感素质包括语言因素和认识的情感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它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情感的素质的综合。这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心理能力。语感素质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依赖于后天积淀。这个“积淀”也就是培养积累,其中,既有感性的成分,更有理性的成分。感性成分是语感主体对无意识地接触的一切言语对象的直觉印象和感受。理性成分是语感主体的一切有意识地对言语对象的认识、感受和理解,它包括语感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主观上的主动获取、吸收和客观上的被动输入、渗透。理性成分里面自然应当包括评议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理性的评议基础知识可以提高语感素质的层次。对于在校就读的学生来说,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所进行的语言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全面系统地教学语言基础知识,从而着力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语感素质培养。这种语感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和提高语感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最要紧”的“首要任务”。

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异,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具体到每一个人,语感的素质有高下之分,即期深度、文度、美度、敏度无不因人而异,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一般地说,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接受和发出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语感素质就更高,语感技能就更强。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文盲的语感水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语感素质的水平,使之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次的语感水平推进。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养目标。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1、在读写中感悟、增强。

阅读教学历来被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占去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阅读语感技能提高十分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对象的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老师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巴的内容梗概的筋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课文的阅读教学,根本着眼点应使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怎样表达”则是语文科教学的侧重点,更为重要。对语文来说,明白“表达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达到理解“怎样表达”这一主要目的。准确地把握言语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这一内容的表达形式的感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觉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在学习鲁迅的杂文时,这一感受尤为突出。学习鲁迅的杂文,单凭分析思想内容,讲解写作风格和一般地读读、写写、听听、练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而要抓信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语调——他的恨,他的爱,他的讥讽,他的赞美,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丰富感情,听他的语调便全能感受到。他的语调又是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比如,善于借标点符号的巧用来表达特定的语调,从而传达他的含蓄而强烈的感情,便是突出一例。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在“表达什么”这一点上完全一致,只是后一种写作比原句少了三个逗号而已,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独特表达形式中的强烈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而这一点又恰恰是最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的。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时写道:“原来如此„„”一个惊叹号连着一个删节号,蕴含着无限悲愤之情:反动派竟然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政府竞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句话中的惊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删节号中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一表达形式,有新的感受,这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形式而内容再回到形式,使学生不仅有所知(“表达什么”),更要有所感(“怎样表达”)。只有这样,语感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至于写作,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较高的认识水平,较丰富的生活积累,较强的表达能力等。认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固然不是语感能包容的,但表达能力却与语感有密切联系,语感素质达到一定水准就能使作者一写就顺。按《大纲》的要求,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较好地解决语言问题。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表达被列为重要一项。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语不得体、句不顺畅的毛病,正反映了学生语感素质的严重不足。这一点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继续加以强调。

2、在听说中提升

听、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具有读、写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受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的影响,又囿于“受教育就是升学”的狭隘认识,广大语文老师至今对听、说教学并未真正引起重视和认真落实,因此,有必要特别加以强调。

语感具有敏捷性和准确性的品格,就此而论,听、说教学对于培养语感素质有着如下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听,可以不断接受时事形势、科技、文艺方面的最新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说,可以畅抒已见,说问题,谈看法,随机应变,将有关内容勾连起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二,有利于发展语言发送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感情借助圆满的口语形式进行交流。自己是听者,就要听懂对方所说的内容含义和辩别其表达形式,以作出相应的反应。自己是说者,就要适应听众,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而这说要求赋予所说的话具有实际有力的内容和意义,要求听者运用倾听来调节自己以适应需要。

第三,有利于活跃思考,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什么是听话?无非就是听话者边听边思考说话者说的是什么。而说话就是说话者用口语形式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传达给听者。这种有效的听和说的过程,也就是培植双方思考力的过程。说者归纳整理自己的思考使之条理化,并转化口语,听者经过自已的归纳整理抓住要领,使对方的口语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内容,双方都深化和发展了自己的思考力。

第四,听、说训练,特别是说话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言语对象的多方面的准确的直觉感知。例如,我们引导学生把话讲得清晰、正确,用语准确无误,别讲错话,这是在锻炼学生评议的正误感。我们让学生在说话时注意用词的分寸,别讲过头话,别讲辞不达意的话,而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与对象的特点,要讲得体的话,这是在锻炼学生评议的分寸感。我们让学生在作较系统的表述时,注意句与句的衔接与过渡,注意语气的贯通与变化,讲话中具有一种流畅、通达的气势,能一脉相承的讲说,这就是在锻炼学生评议的畅达感。我们让学生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注意话语的情味,学会含蓄地表述个人的请求与意见,学习达到那种“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的境界,即以较少的情味深长的话打动对方,这是在锻炼学生语言的情味感。我们让学生在朗读练习和成套讲话练习中,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高低升降的语言,有快有慢的语速,做富有节奏的讲说,让人感到动听,这是在锻炼学生语言的节奏感,等等。也就是说,语感素质中的某些重要方面,如上述的正误感、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与节奏感等,都能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并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方法,使之落到实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毛光伟:《语感——语文教学的支点》,《语文学习》1993年第5期。

[2]王尚文:《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教育研究》1991年第10期。[3]吕俊华:《谈体会》,《百科知识》总625期。

[4]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与做法》,《语文学习》1990年第9期。

[5]杨炳辉:《谈谈语感的本质》,《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2期。

[6]《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7]《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奏响古诗教学中美的旋律

古诗文是我国灿烂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中化文明的象征之一。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集语言美、自然美、艺术美、情感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一、用诵读来尽情地渲染美

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繁锁的讲解,在青少年中实施中华研讨文的诵读工程。童年阶段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背诵是记忆的根本。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顺应了儿童爱读、爱背、记力强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其融合凝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意境,已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在国人中广为传诵,绵绵不绝。古诗四声抑扬顿挫,联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韵味无穷,让人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因此,要重视背诵积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背、听背、跟背、自背、领背、对背、齐背、倒背如流。宁可三日元食荤,不可一日不读诗。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必将激发他们对灿烂的文明的向往,扬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风帆。因此,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

二、用感悟来纵情地欣赏美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角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诗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殴阳修《六一诗话》)。因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感悟,无须讲解。繁锁的讲释,难以探索微义,也违背了诗的规律。因此,古诗教学,要力避繁锁的讲解,也无须旁征博引,更不必探幽发微,否则就会破坏其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就无所作为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读悟欣赏诗文,在学生提出疑义的地方,酌情点拨,指点迷津,以此引发学生对诗文的情感体验,感知美的情愫,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象,让学生萌发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乡村美景的向往;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气,引导学生体验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可以用惟妙惟肖的体态语表演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的情状;还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由想象“鹅

鹅,曲项向天歌”,“歌”声如何激昂动听;“一叫千门万户开”,开门者是何人?

课本中每首诗都有插图,诗句描写的情景,借助图画再现出来,使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感。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读悟诗意。如用多媒体课件广大《画》诗的插图,展示《画鸡》诗中乡村早晨鸡叫门开的情景。悦耳悠扬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人心驰神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来营造氛围,把学生带进质朴的乡村田野中去,领略大自然的风情,接受美景的熏陶。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诗意跳跃性大,给读者的意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尽情地在思绪的太空中翱翔。如让学生闭眼想象《画》一诗的意境,把诗的画面在头脑里“过电影”当学生进入遐思状态,教师轻声柔情地描绘情景——师:„„春姑娘悄然离去了,而山花依然烂漫„„

生:„„(浮想联翩)

师:这是一处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同学们猜到了吗,这首谜语诗的迷底是什么?

生:画!

三、用体味来入情地再现美

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美的宝藏。学习古诗,可以启人心智,可以陶冶情操,要以净化心灵。而诗的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潜心地体味欣赏而获得的。因了体味,发现了美,读懂了美,而美也感染了人,启迪了人,从而达到诗与人相谐相融的境界。这种体味,是一种流动着的心态,它要求学生不但动口,还要动心,更要动心,同时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再现美的情景,升华美的格调。课文中每首诗的教学大都安排了扩展活动,如让学生学了古诗后,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此外,学校不可以常年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使诵读研讨蔚然成风。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乡村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想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7.鸟类摄影略谈 篇七

应记录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地理环境

长期以来,很多鸟友习惯于用长头拍鸟,忽略了记录鸟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失误。拍鸟人应该有一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社会责任感。

在不同的地方将你所看到的某群鸟或某种鸟群记录拍摄下来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见证事实价值。因此,我拍鸟时总是带上两套相机,一套是配400mm或600mm长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的种类和细节,如图1《雨中的孤沙锥》,其个体、色彩、花纹甚至背上的雨水珠都清晰可见;另一套是配70~200mm变焦镜头,这样,当大群鸟儿出现时,可以迅速利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并尽量将地方标识物构图在画面中以证明鸟群所在的地域,如图《和谐生态》,在拍摄大群白鹭和鸥类时,将游人如织的观海场面一并拍进画面,到过北戴河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北戴河湿地人与鸟的和谐景象。

要抓住鸟儿的形态、细节和生活情景

鸟类的社会生活也像人类一样丰富,在不惊扰鸟类的前提下抓拍鸟儿丰富多样的生活情景,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的某种遐想或反思。

由于鸟类(尤其是小鸟)觅食和飞行速度较快,因此最好使用长焦距镜头和高速快门来拍摄,抓取精彩瞬间。如图《起跑的凤头》,使用400mm长焦距镜头和1/2500秒的快门速度,抓拍到极其清晰的动感图像。又如图《喜鹊东南飞》,利用仰拍角度净化画面,截取好看的松枝作为画面陪体,等待时机抓拍喜鹊舒展翅膀时的形态。

若要记录生活情景,只拍单鸟的觅食、休息、梳理羽毛是不足以感人的,应去抓取求偶、筑巢、育雏、争食、打斗等生动好看的情景。如图《打斗》《筑巢》《爱抚》这些画面记录了鸟类动人的生活情趣,并在散射光条件下使用适当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出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可运用技法美化环境背景烘托被摄鸟儿

记录类作品主要是抓住事物特点,纪实拍摄,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艺术类作品的主旨则在于主观思想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提炼和美化升华。正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一定非要拍摄艺术类摄影作品,但应尽量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艺术性。鸟类摄影作品中,环境背景不仅可以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也是营造意境,美化画面的重要手段。

我的做法是通过细心观察,提炼艺术语言符号,再设定快门速度、拍摄角度和拍摄方位。如图《白眉林鸲》通过观察调整自己的拍摄位置,将画面中的鸟刚好放到透光叶子的中间再行拍摄。兴起时还可以玩一些物虚、动虚、焦虚和多次曝光等技巧,如图《等待》利用前焦虚营造大面积的单一色彩来烘托被摄鸟,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图《夕阳下》利用两次曝光创造画面意境;图《漫步》利用逆光隐去细节净化画面,以达到版画的视觉效果;再如题图《百鸟戏雪》利用后期制作升华图片视觉艺术形象,将源于生活的形象上升为艺术作品。

8.语文考试略谈 篇八

阅读方面,文本之下可多设几道题。即除阅读理解外,也可考字词及语言运用等。比如给汉字注音,或依据注音写汉字。词语方面可提供一些近义词,供选择。再就是诗文名句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考察都可穿插进去。题目不妨分开层次,或涉及不同层面。比如鉴赏及评价题,就应当多一些文字表述。语文的试卷,就要以文字表述为主。那种题型上的标准化,即多设为选择题,早已为人指责。而今的试卷中,选择题越来越少。但为了不多的几道选择题,就需要用一张答题卡,这不仅多了一道工序,还可以说是资源的浪费。且为了顾及选择题而分割不同板块的题目,也不大合理。当然,选择题仍可作为题型之一的,只是比例要尽可能地少。出题中,又有提供比较项的,但比较项不宜用陌生的文本,最好仍旧是教材的选文。若是难以提供,则可以略去比较项。因为比较项的归纳,如实词、虚词及句式之类,原是便于整合教材内容的。设题能与教材结合,再好不过。此种做法带有回顾的意味,本来语文的考试就不可全都避开课本。

至于阅读的文本,古诗文与现代文的比例应大体相当。先说古诗文,古文不见得都要考史传文,一是体例单一,再就是其中涉及许多典章名物,不易熟悉。与教材对接,则史传文的比例也不大。教材中的选文,多是文质兼顾的,且篇幅较短,大可供出题的参照。即选一些程度相当的短文,便于能力的迁移。古诗鉴赏不可越出越偏,比如二三流的诗作,大体上仍以唐诗宋词为主,因为这也是课本中接触较多的。现代文阅读,其文本类别有社科文与科技文及文学文之分。又调整为论述类,即社科文;实用类,含科普、新闻及传记等;文学类,主要是散文与小说。其实一张试卷中不见得要涉及那么多的文类,或者说不要都蜻蜒点水地考一下。若化繁为简,大可将文本分为抽象与形象两类。抽象文本重在理解概念内涵及关系,形象文本重在感知及赏析。就阅读板块来说,古诗文各一,现代文中抽象文本与形象文本各一即可。少考一些文本,是因为有限的时间里难以整体把握。若只为做题而在文中找寻信息,近于买椟还珠。当然,也可灵活一些,即分必考与选考。比如以文学类文本为必考,则论述类与实用类可设为选考,如此三类文本也都顾及了。此外阅读的文本,不管古诗文还是现代文,都宜点明作者及出处。至于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的考察,则不见得要作为常规题目。主要是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落实不够,仅仅靠复习时突击,不见得有多少效应。

语言运用的基点在哪里,按理当是社会生活。至于试卷中的做题,仍旧是一种模拟。从题型上说,大致有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仿写,就是仿照句子的样式来写。扩写,是扩展句子。缩写则缩短句子,比如缩为一句话。改写,主要是变换句式及图文转换。续写,大都是补充句子。再就出题的思路来看,往往限制过多。有的题目不只是一重关口,而是两重,甚而多重。表面看去,是很在乎能力了,实则仍旧是一种入套的思维。所谓入套的思维,就是要尽可能符合命题者的设置,实则有碍于内容的发挥。本着内容决定形式,应当是形式的限制尽可能少,内容选择才有更大的自由。语用题中还有些题目,比如字词或成语的使用,仍旧是语言知识的检测。其中,有不少是修辞问题。比如改写中的变换句式,与其说是语言运用,不如说是修辞训练。因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句式不见得要那样变来变去,但从修辞的层面来看则可做一些变换。修辞的本义就是语言的修饰,大可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其实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硬性地联在一起,就不大合理。且那种过于入套的思维,既不见得是考规范,也不见得是考表达。

语言运用夹在阅读与作文之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换言之语用题既可与阅读结合,也可融入作文。其实基于句子单位的语用题,比起先前着眼于表达的小作文来就不见得更有进步性。此无它,就是小作文的运用层次还要更高一些。作文有小大之分。小作文仍可基于表达,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大作文就文体选择来看,除记叙文、议论文等练笔文体外,还可有所延伸,比如散文。大小作文不妨交叉进行,比如小作文考时文评说,侧重于议论,则大作文的题目可多顾及记叙的展开。反之,小作文以描写及想象为主,大作文就可偏于议论。

9.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篇九

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文言文的教学是继承的途径之一。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读”是文言文神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正因为这样,学生也许精于词性活用的分析而拙于优美语言的鉴赏品味,也许熟记段落层次的已有分析而对思想内容的深度难于把握,也许搬来了人物形象的现成定位而流失了自己充分的理解感动。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一、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文言文教学从其历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白话文兴起之前,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教学形式主要是官学制、私塾制、书院制,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读法、吟诵法、讨论法、讲座法等。二是从“五四”到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教学形式转为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延续了前人的做法,虽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冲击,但对文言文精华佳作的教学还是处在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和现代文学巨匠们(例如鲁迅、胡适、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郁达夫、老舍、冰心等)大都有着十分扎实的文言文功底,有许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学方面还独有专攻成就不俗。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言文的教学时而完全淡化,时而点缀一二,且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预过多,文言文的教学,从篇目入选到形式的分析,到内容的定评、人物的定位,均处在一种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尤其是“文革”期间的.“批孔”“反儒”“倡法”,不仅使文言文教学面目全非,而且给“文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留下了很坏的影响,遗毒至今,没有根除。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审美愉悦很神秘吗?不,它不是水中月,雾中花,因为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

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 篇章。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采撷形式美的花朵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步入其间,令人恍如置身至境,目其迷也。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第一册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第二册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

10.略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体会 篇十

摘 要:新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索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科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初中化学教学又是学生接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和基础阶段,因此,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能力关等,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弄好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能力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方法的质变,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要关注实验教学的课外空间和延伸,适当增加与教学有关的实用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让某些实验走出教室和实验室,走进家庭和社会。

中考命题既包括生产生活实际,又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挖掘的实验素材。化学反应由于反应条件、反应量、观察角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等诸多不同,常常会有“意外现象”发生,这些都为探究提供了命题依据。在教学中,要完整地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平时善于激发问题意识,将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有效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考试题更多地出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而这方面正是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部分学校连学生应做的实验也没法开展或没完全开展,更谈不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造成实验探究题得分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想方设法,不仅要让学生去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分组实验外,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去独自完成其能力限度内可完成的实验。

三、把握度量,适当提示学法

对不同的教程内容,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要求,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的学习。如在上面谈到的探究实验结束时,并不急于小结,而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为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做让学生何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载入,在学习氧气具有助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该类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这就足够了。如果你再告诉学生,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一定要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他们就看不出铁丝在空气中点燃时的现象,很容易将铁丝在氧气中与在空气中点燃时的现象混为一谈,也就不知道类似的探究以后该怎样进行。因此,教师不用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决定,真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引导释疑?D?D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

(1)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要力求每章节过关。课本是我们复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阶段,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2)关于联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中考考试得分,学习不仅是一方面,而且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3)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教师应提高解题速度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捕捉、研究中考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按照新课标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我们要切实做好纠错分析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

11.略谈合作学习 篇十一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各自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还有责任帮助同伴实现目标,并且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发展,还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共同发展。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

1.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层次,也要注重学生的性格和爱好。

2.分工明确,互助合作要紧密。合作学习中分工要明确,但同时也要注重互助合作,因为这样才能开阔个人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

3.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应是关键重点的问题,而在讨论前要注意先让学生充分思考,因为只有这样讨论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要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习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境:

1.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摆四个正方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经过实际操作,有的说16根,有的说12根,还有的说只要6根,3种答案争论不休。这时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共同进步。

2.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可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买饮料),列出算式“9+4”,遇到了和比10大的,该怎么办呢?这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既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收到预期效果。

3.一人无法完成所学新知识的操作时可进行合作学习。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从一个数学万花筒里射出许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由于学生对此刚接触,因而很难准确统计出正确的数据。这时可安排小组分工合作,每人一种图形,这样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务。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4.学生举手如林时可进行合作学习。这时教师不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内相互说,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除此上述情况外,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等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合作学习时机如果把握确切,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1.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倾听。交流与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即语言逻辑性要强,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并能做出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交流,使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效果。

2.合作学习后的反思与调整。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提升。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再形成过程。

五、要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妨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能。

12.略谈文本解读 篇十二

一、预设多于生成

文本解读, 要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认识。这是显而易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教学活动中, 受应试教育的掣肘和教师多年的教学惯性使然, 再加上教师受自身水平的限制, 在多元化解读过程中, 或唯教参是从, 或唯恐学生的思维过于活跃, 超出了自己能够驾驭的范围, 于是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向自己预设的方向前进, 使多元化解读成为老师操纵下的虚假多元化解读, 使课堂对话常常在老师的开放性问题中, 使答案趋同, 这就违背了多元化文本阅读教学的初衷。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强调个性解读, 对话生成,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体验。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所选作品大多文质兼美。而文学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 往往“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蕴丰富。它为我们的解读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许多空白结构不断召唤我们去解读、填补。但由于读者的经历和知识水平等差异, 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 学生兴趣爱好不同, 思维情感知识经验深浅等各异, 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要赞赏学生对现成看法的超越, 不迷信权威, 只要言之有理, 持之有故, 均要赞赏。只有这样, 语文学习才能使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任意曲解

文本解读, 另一个误区是脱离文本, 随意曲解或任意阐释。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深远。强调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多元解读本是无可厚非, 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的, 但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师对学生的误读或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体验就要给予正确的纠偏和引导。

个性化阅读应是个性化的“文本阅读”, 应紧密结合文本语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而不是别的。再者, 多元解读并非没有底线, 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不足取,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 也不能放任自流。文本, 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 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没有文本, 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 阅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知人论世, 学生解读文本, 必须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 必须完整理解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等,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而不能随意发挥, 任意解读。

三、要有语文味

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无论怎样阐释, 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否则就易使文本阅读误入歧途, 语文课就有可能被异化成知识课、历史课或思想品德课。这就违背了文本阅读的初衷, 导致语文课不伦不类, 毫无语文味可言, 语文课要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就不能冷落文本和离开语言文字, 就要返璞归真, 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 引领学生回归文本, 须知:语文课应姓“语”。如果看过朱自清的《背影》就大谈朱父违反了交通规则;看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就认为陶渊明大约是个斜眼, 这样的解读除了亵渎与浅薄之外, 还有什么语文味可言?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理念进步的结果, 也是落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 以心解心, 以悟会意, 不受教参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 不落俗套, 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内涵, 感知文本所赋予的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作品的艺术世界。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放飞想象, 合理解读, 引导学生走出千篇一律的思维模式, 从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听心灵的倾诉, 感悟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 领略真、善、美的真谛。

上一篇:集团内部非标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流程下一篇:路灯管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