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10篇)
1.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一
班会以课件演示形式召开,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为目的。
会前班主任黎忠稳老师多次结合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具体案例展开讲话。所例问题涉及同学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重点强调了外出交通安全、宿舍电器使用安全等人身安全,手机、现金、身份证及银行卡等财务安全。
这次会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动活泼,使“安全教育,永无终点”这一主题深入人心,也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班级的团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也意识了我们仍存在的不足和以往我们忽视的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做进一步的加强:
1.思想上时时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确保学生安全。
2.宿舍。我们仍要看到我们的宿舍仍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同学不注意个人财产安全。我们会在以后的班会上不时提醒同学注意宿舍个人财务安全,提醒同学对自己重要物品如身份证等不时检查。
3.校园安全。 在天气渐暖之际,积极提醒同学注意用水安全,注意平时运动安全,和切忌下河下井下塘洗澡。
4.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同学们演讲的重点,特别是我校地处车辆流动较多的地段,提醒同学在校园行走注意避让车辆。
5.校外安全。对外出路上安全做进一步强调,对重点路口做进一步提醒,且时时提醒。对网吧、迪厅等公共场所财务安全积极提醒,使同学不至于在鱼龙混杂的网吧和迪厅丢失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并注重人身安全。
6.除以上几点外,此次活动我们提出了,心理健康保健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心理是我们美好中学生活的保障。校外多起杀人等惨案多是某些人心理积劳过多,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既而产生残杀他人的想法和行动。我们要经常进行心理保健,保证心灵的清明,健康、安全的度过大学生活!
总之,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确保同学们在学校安全快乐的生活,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到一个完整、幸福的“家”的温暖。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2.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二
活动的指导思想
做好今年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对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做好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进一步落实《教师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新学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节的庆祝本着“隆
重,热烈,简朴”的原则,把庆祝,表彰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多种宣传教育形式相结合,突出时代感和广泛性,落实到为教师多办实事,办好事上来.活动的主题
2006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光荣的一中教师”.通过教师节主题活动,进一步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功绩,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掀起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学习宣传教育热潮;进一步宣传振兴教育,教师为本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建设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学校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团结和动员广大教师为宜都一中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三,活动主要安排
分年级召开教师座谈会,征求年级管理的意见,统一新学年年级工作思路.(9月10日前)
党总支,行政分头慰问部分离退教师,生病住院教职工及特困教职工.(9月9日前)
学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张贺卡,一句温馨祝福的话,一件美化校园的好人好事,一支(束)美丽的鲜花".(9月10日)
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9月9日)
⑴表彰先进⑵校长致辞⑶优秀教师代表讲话
⑷学生代表致辞⑸全体教师宣誓
师生联欢晚会(9月9日晚)
⑴学校工会节目2个;⑵学校团委节目2个
⑶高一新生节目5个⑷高二年级节目3个
筹划宣传教师的宣传橱窗.(9月10日前)
四,活动的领导
学校成立教师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周朴华副组长:李光林何阳平罗欣
成员;张海德,徐振祥吴发平黄学军杨世清
整个庆祝活动由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活动结束后组织总结.××第一高级中学
3.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8 篇三
别人眼中的我
1、活动背景
青少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和建立一种恰当的自我认同感。反复比较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有何不同,尤其是同龄伙伴的认可、接受。这就需要在了解别人的看法的基础上不断作出自我调整,才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也才能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少男少女经常关心的是:“别人喜欢我吗?”“别人怎么看我?”“怎么看我做的这件或那件事?”“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会是合适的?”当他们得到被人肯定时会更加自信,如遭到别人否定,他们会烦恼、沮丧甚至逆反、冲动。但矛盾的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交往经验且以自我为中心,常因不能全面了解自己而引发各种问题。因此,辅导学生如何了解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以及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进一步完善自我意识,是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
2、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从他人的欣赏,评价中客观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强化“我是我自己,我拥有我自己”“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观念。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提高自信心,有利于积极的乐观开朗的心态养成。
3、活动要领
这一专题是在上一课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别人的评价客观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分三个层次展开:、父母老师眼中的我;、互相欣赏;®、我对自尊的宣言——悦纳自己。
引言处理:用二可图“肖像”或具体物件说明不同角度的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领悟对自我的了解需要多方面的综和评价。
第一层次“父母老师眼中的我”。初中生在发展自我意识的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对成年人的评价会有排斥的想法。而这个活动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平静地思考、归纳一下周围成人会怎样评价“我”。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评价的感受时,也听听同伴对成年人的评价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处理。这个活动的人际互动,不仅能达到情绪上的共鸣与宣泄作用,还能从别人的感受中得到启发。因此每个同学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做到相互间的信任是自我信赖别人的基础,是同学关系融洽的保证。
第二层次“互相欣赏”。这个活动让学生不断找出自我认识与别人评价的异同之处,启发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同龄人的评价,并从中领悟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达到自我教育,重塑自我的目的。
活动
一、“猜一猜他是谁”。(可以在二十句句子的基础上做。)夸美纽斯提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因此,心理辅导活动尽可能要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诙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类似猜“谜”的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活泼的游戏中主动去思考、理解别人的看法,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目的。
活动
二、“快乐一刻”——我和朋友的心灵感应。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周围的同学,用欣赏、学习的眼光去接纳别人(因为在活动中许多学生常常讲着讲着又讲别人的缺点了),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也有利于学生间的融洽、合群。动物拟人可能会引起同学相互间的攻击、嘲笑。所以要求学生在心里想好一个最要好的同学,从欣赏的角度去发掘伙伴的优点。这样矛盾可以少些,这个活动是比较特殊的,需要暗室环境,需要有技巧的指导语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要求把想象出来的动物立刻告诉边上的同学,避免临时更改而影响效果。《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指出“辅导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要有兴趣性和新颖性,要让学生喜欢参加,让学生有意无意中接受心理教育,从而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而这个活动由于是朋友的评价,又比较幽默,往往易为学生接受。在不经意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三层次“我对自尊的宣言——悦纳自己”。让学生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归纳思考,体验他人的评价,并学会适应。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诵《我对自尊的宣言》。以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和自尊感,以自信、进取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力,而且能对活动中他人的评价引起的情绪上的波动、沮丧起开导和安抚作用。
4、理论依据
从个体的发展上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初生婴儿只有一些天生的固定的神经联系,他们的动作是和周围环境刺激直接相联系,还没有把自己从环境中区别出来,他们完全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和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周围的人们交往中,观察别人的态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并把这些内化、整合为自己的心理模式,此后就以此为评价和改善自己行为的标准。这也就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过程。可见,自我意识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人际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追求自我的完美:青少年期个体行为的最大变化就是追求自我的完美,他们不仅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且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身体发育情况)力求得到别人的认可。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同一;b、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同一;c、社会的我与个体的我的同一;d、自我性别角色与自我性别认识同一。
更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同伴心目中的地位,有被尊重的需要。
在这些特点中,本专题主要辅导和讨论的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同一性。埃里克· H·埃里克森(1964)关于同一性发展的概念是理解童年期到成年期这一复杂巨大的转变的有用工具:“是处于他看他自己的形象和他感觉到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及期望他成为的形象之间的东西„„同一性是新产物,现在遇到了危机。”“青年要把童年的自我变为成年自我,必须逐渐和家庭外社会的‘世人观点’取得一致”建立个体同一性是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这种发展更鼓励自我进一步确认“我是„„”和“我正成为„„”的含义。埃里克森指出(1964)青年期的同一性形成如果比较成功的话,心理社会的发展就能顺利地通过成年阶段,达到最终的完整性。反之,与别人交往时就会带来心理损伤,产生病态人格。因此,如上所述的“危机”,实际上是危险与机会并存。本专题的游戏活动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完善自我。
5、准备工作
引言需要的图片“肖像二可图”或带柄的茶杯等实物。
准备色彩鲜艳的盒子放每人描写自己特征的纸条。
环境准备,可以挂窗帘调节光线的教室。
多媒体的制作(动物图片的准备)。
做心灵感应的音乐带(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或其他轻柔的音乐并配指导语。
6、参考资料
《你愿好友为你撕下背后的纸条吗?》
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状态分成四个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知己也知的公开领域,譬如外貌、性别等;第二部分是人不知己知的秘密领域,譬如你在日记中不为人知,也不愿人知的心事;第三部分是人知己不知的盲目领域,譬如你尚未觉察但别人已经意识到的你的缺点,就像你的背后贴了一张纸条,你懵然不觉,而看到你的人正在为此窃笑;第四部分是人不知己也不知的潜在领域,比如你的潜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客观的去接受它,就等于是让别人为你撕下背后的纸条。
《别人能帮助你喜欢你自己》
你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你对自己的印象,随着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所相处的人而有所改变。不错,别人对你的自我形象影响很大。他们会激发你发挥潜能,也能抑制你的潜能。他们会增进你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摧毁它,他会带来喜悦,也可能带来伤害,他们会使你建立信心,也可能使你患得患失。在某些人面前,你会觉得充满信心,能力出众。你会突然变成这个世界的领袖,所到之处无不顺心遂意。
人类本性最深的渴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
有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讨论他的朋友。
妈妈说:“她为什么喜欢你?”
他说:“这很简单啊,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得好。”
“那么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因为她觉得我英俊、风趣、聪明、有才干、舞跳的好。”
这就对了,生命的花朵就在这一刹那中绽放异彩!你生命的光辉,使你觉得自己更有价值,更好。
有一次绿湾足球队教练隆巴第教练生了一场大病,住进华盛顿医院时,以前绿湾队的一位后卫大卫,从洛山矶赶飞机到华盛顿,去探望隆巴第,只逗留几分钟时间,便又搭机赶回家去。大卫说:“虽然很忙,我还是一定要去,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不去。他曾经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我们总是迫切地想替使我们觉得自己重要的人做任何事。这样的心态显示内心深处的渴望——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喜爱自己。
《挖掘别人的优点》
有一位银行职员就这样做过。他经常给坐在银行门口的一位没有脚的乞丐一块硬币。但是,他和大多数人不同,他每次丢了硬币之后,一定要顺手捡起放在这个乞丐旁边的铅笔。这个银行职员对这个乞丐说:“你是一个生意人,而我的习惯是买东西一定要选择品质好的,所以我向你买。”
有一天,这个缺腿驼背的乞丐没有出现在银行门口。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银行职员也渐渐忘记这个人,直到有一天他走到一栋大厦内,突然在一处室内摊贩前面,再看到这个以前流浪街头的熟悉身影。这个店老板激动地对他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来,我今天能在这里开店,你给我的影响实在很大。你不断地鞭策我,说我是个‘生意人’。于是我开始这么认定自己,而不再觉得自己是个讨钱的乞丐。我努力卖笔,卖了很多很多。你给予我自重,使我对自己刮目相看。”
你又如何看别人呢?是否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呢?或者你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你也能象这个银行职员一样分辨乞丐和生意人吗?有一天,有一个人说感谢你,因为你所说所做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7、注意事项
评价他人,以赞赏为主。在此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节气氛,如果有伤害性语言,教师设法转移并暗示说:“哦,我想你可能是这种意思„„”
教师善于创设情景想象,注意语调、语气、控制气氛是关键。
教师尽可能创设和谐、宽松、谅解的气氛。注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4.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7 篇四
心情不妙觅良方
1、活动背景
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较任性,往往容易将不良情绪转化成外在的暴力行为,危害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不利。在前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力求给学生在此方面一点指点,在于己、于人、于事的冲突中学会自我调节,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活动目标
让学生逐步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并进一步强化“快乐不快乐全在于你自己”的概念,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付难题,迎接各种变化的挑战,强调“心理上自助”。
3、活动要领
本专题的教学可能涉及消极情绪,有一些学生的配合并不十分积极主动,教师要注意调节好气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点拨,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从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内化过程。
初中部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情绪词汇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教师应具体、形象的解释。
4、理论依据
基于初中生的情绪特点及不良情绪的表现,要注意良好情绪的保护与不良情绪的改善。
中学生不良的情绪表现
所谓不良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为过于强烈的情绪反映;二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反映。情绪正常与异常的区分主要考虑:情绪反映与所处的情景是否相符;情绪反映的强度;情绪持续的久暂。从这三方面把一个人的情绪同大多数人相比较,同时与他本人在类似情形下的惯常表现相比较,如果是合乎常理的,那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不正常的。
中学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情绪淡漠
人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一个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丧失兴趣,一概采取漠然的态度,这就是情绪不正常。
喜怒无常
正常人的情绪会因情景的变化随之发生变化。喜怒无常则是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时而喜、时而怒,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不同情景作同样反应
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必须随之作出同样的反应。而情绪异常的学生对任何刺激,都做同样的反应,或情绪低沉、抑郁,或笑脸常在,情绪反应一成不变。
持久性的紧张焦虑
焦虑常拌有忧愁、烦恼、抑郁、不安等情绪反应。如果持续时间太久,长期处于紧张惶恐的状态,就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不正常的情绪不仅能消极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损害其精神健康,而且还会使人体患疾病。对中学生来说,建立正常的和健康的情绪生活,确实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十分重要。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科学的认识体系,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包括情绪在内的整个心理活动。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就抓住了培养健康情绪的根本。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刻苦专研,以期成功。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情绪体验
活动是产生情绪的重要源泉。在活动中,人们认识到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特别是中学生,由于生理上发育迅速,精力旺盛,只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多余精力充分有益地施展,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才能体验到满足感。中学生大都热情、活泼、好动,最喜欢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最讨厌学校死气沉沉。教师应想方设法满足学生这一要求,多开一些课外活动,诸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访问科学家、游览名山大川、革命圣地之类。
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要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就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一个学生从小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生活,得到父母正确的爱,在学校中又受老师、同学的尊重和正确的评价,家庭和学校成员间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良好的气氛必然会给他带来安定、沉着、幸福的情绪。相反,如果家庭和学校成员间的关系不和谐,充满冲突,必然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带来情绪上的激动和沮丧。因此,学校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整个学校是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集体,学生在集体情感的熏陶下,就会具有健康的欢乐情绪。
教育学生掌握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学会放松
不论在赛场、考场或其他场所,当过分紧张、烦恼、惧怕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即深深地吸气慢慢的呼气,使自己的身心放松。还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如反复默念:我现在放松了,我的全身处于自然而然的轻松状态,我完全可以取得活动的成功„„还可用胜利者的形象鼓舞自己,并回忆过去成功的体验。
学会转移
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打球、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的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学会宣泄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如果一个人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学会自慰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情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象狐狸吃不道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及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的“甜柠檬心理”。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可做为缓解情绪的权益之计。但用的过多,成为个人的主要防卫手段,则是一种病态,会妨碍自己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学会幽默
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准备工作
在“了解自我”的活动中,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交流用纸。
可用“情绪疗养院”的活动,解释好各情绪词汇的意思。
6、参考资料
情绪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情绪“饥饿”
一个人从小被剥夺了愉快情绪的体验,引起“情绪饥饿”,必然有碍他的身体健康。没有爱的家庭,父母无足轻重的小事也给予严厉的惩罚,拒绝孩子的一切要求,表情冷漠,;父母丧失(包括父母单缺)或感情破裂、离婚的家庭,孩子处于紧张状态,缺乏温暖和欢乐;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批评过多,学业负担过重,缺乏适当表扬与奖励;在集体中一些学生遭到歧视、冷漠;有了过失行为后,遇到的是人们的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等,在以上这些情况下,都会造成情绪饥饿。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和青少年得不到爱抚,他们的情感和性格的发展必然受到挫折。不是显得顽固冷酷、残忍,就是自卑、胆怯、畏缩、固执、孤僻等。犯罪心理学也证明:来自破裂、不睦家庭(如父母经常争吵或离婚)的青少年犯罪率较高。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以温暖、协调和谐的氛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避免溺爱子女
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这样易使儿童遇事退缩,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毅力,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他们对情绪的控制和对挫折的忍受力也较低,因此极易激动。久而久之,他们虽然年龄在增长,但其情绪和行为却很幼稚。避免对子女粗暴
有些家长奉行“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贪玩、做错事、学习成绩不好或沾染了不良习气时,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循循善诱,而是采用打骂、体罚等办法。青少年在这种强迫服从的高压环境中,非常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委琐等不良情绪。避免对子女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只知满足子女的要求,不家任何限制,也不提任何要求,而是放任自流,任他们为所欲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养成冷酷无情、自私霸道、暴躁,攻击他人等性格。这样的人,适应社会极其困难,存在着极大的情绪障碍。
粗暴和放任自流都不利于良好的情绪培养。家长和教师即要避免使孩子再受重大精神打击和接连不断的挫折,又要提供适度的挫折情景以锻炼青少年的挫折耐力。
有关心理辅导的几点建议与说明
a)学校和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情绪辅导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同时,环境本身亦具有辅导的功效。
b)学校和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学习及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为学生创造快乐的源泉。
c)学校和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性格和毅力、意志的培养,将情绪辅导与性格培养、意志锤炼结合起来,扩大情绪辅导的外延。
d)教师自身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以身示范,以快乐的心境面对学生,发现自己有情绪困扰时,应及时处理。
e)教师要重视建立温暖尊重的师生关系,敏于观察学生,遇到学生处于危机时,应严加注意,小心处理,并通知有关方面做好准备。
情绪词汇的解释
A激怒:激怒是个体遇到严重挫折或出现自认为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在受人恶意中伤、侵犯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如小李本以为可以当选班长,却以一票之差落选,他十分气恼;小王被同桌怀疑偷了其参考书,小王由莫名其妙而怒气大发。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制怒方法。如冷静思考、深呼吸,直接说出自己不满意、气愤的事但不伤他人感情,消除误解与矛盾,加强努力等。如小李可以冷静思考一下,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获得更多同学的肯定。
B内疚:内疚是个体在误解他人或有过对他人不道德、不友好的言语或行为后,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内心深感不安的一种情绪。如小王曾怀疑同桌偷了自己的邮票,却后来又在家中找到了,他深感不安,十分内疚。又如小张曾经对班级某同学很不友好,可是那位同学在他生病卧床时,挤出时间给他补课,为此,小张深深感到对不起那位同学,并后悔不已。
消除内疚的方法很多,如向他人道歉以获谅解,大胆承认自己不对之处并知错就改,如不便解释则可做一些补偿性的工作,做到以诚感人。如小王应向同桌道歉,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件。
C厌恶:厌恶是个体对别人恶劣行为(如盗窃、撒谎、破坏等)或对恶劣的环境或事物(如噪音)不适应而产生的情绪。如小明家天天开牌局、吵闹不已,小明对此十分讨厌;又如小马看到邻居小孩总是破坏草地而十分不满等。
厌恶产生时,我们通常可以试着改变现状,并针对实际情况,以诚肯的态度帮助他人。如小明可向父母说出自己的苦衷,打牌对自己学习有不利影响,建议父母采用一些更健康的、更好的娱乐方式。
D恐惧:恐惧是个体在嫉妒厌恶(如死的动物)或紧张的情景(如黑暗)下所产生的一种害怕的情绪。如玲玲不敢碰任何小动物;又如小王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
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自我放松(如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法来消除恐惧心理;也可以向心理辅导老师等寻求帮助。如小王可以以渐进的方式克服恐惧,首先对镜说话,然后对朋友讲话,接下来在班级尝试发言,最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尝试演讲。(即系统脱敏法)
7、注意事项
在介绍情绪宣泄的方法时,教师应进行解释各方法的作用,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另外,说明情绪宣泄的方法有许许多多,因人的不同,方法各异,并交流。教师可以举自己宣泄的方法,与学生交流。
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篇五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英美国家的定义
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门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学生讨论)
2、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学生回答)
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
(学生回答)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学生笑)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学生回答)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学生:几个小时就好了~~)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学生:不可能……)是啊,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的适当与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请同学来谈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过来促进心理健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题来介绍。
符合年龄特征:你们小时侯都玩些什么游戏啊?(学生讨论)那你们现在还会玩这些游戏吗?(学生:不会~~)如果有同学还在玩幼儿园时的游戏的话,请我单独面谈。(学生笑~)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身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以上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同学们看看板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够健康。我看,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偶尔有一些情绪低落,或者是自己认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我调节过来就可以了。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一下,或者来学校咨询室,让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3、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有学校心理咨询室呢?
下面,我们来说说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布雷迪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两只猴子绑在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称为“执行猴”,心理学家训练它每过20分钟按动杠杆一次,否则,它和另外一只猴子都会遭到电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可怜的“执行猴”得了胃溃疡,而那只无所事事的猴子却什么事情也没有。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因为那只“执行猴”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心理上的不健康最终导致了生理问题的出现。所以,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作用在于,有利于生理的健康。
促进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同学们,试想一下,假设你们在考试之前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可是一上考场你就两腿发软,头晕眼花,双手冒汗,脑袋一片空白,请问你 又如何能取得好成绩呢?只有在良好心理状态下你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健全人格的保证:同学们,你们希望和心理健康的人交往吗?(学生:是的。)那你们为什么不太愿意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呢?是的,因为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不好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保证,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
4、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6.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六
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教案:“输不起”也赢不了
——在逆境中成长
辅导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由于理想自我的发展,一些宣扬消极、没落的东西对正处在接受社会意识形态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其负面影响可能会非常大。
对于孩子来说,挫折的含义,不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明白:有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困难,有自己要去体验的失败和沮丧心情。而对于我们老师和家长来说无法永远保护孩子,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教他们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学会坚强、怎样更加自信。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在磨练中日益羽翼丰满,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飞得更高更远。这些过于困难的任务会容易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和积极性。
本活动主要是针对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挫折设计的,让学生明白输不起的人在成长的路上也赢不了,旨在转变学生看待挫折的方法,激发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辅导目标:
1、让学生知道挫折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2、让学生了解很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长,努力突破逆境,战胜逆境,最后走在成功的路上。让学生也了解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事情,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成功近在咫尺。
准备活动:
学生课前准备:寻找那些在逆境中成长的名人名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迈向成功卡。
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感受力克胡哲的特别。
1、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殊人物,请大家来看看!
出示图片:力克胡哲
2、说一说感受
师: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指明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明力克胡哲在出生的时候就输在身体不健全)
3、总结:是的,力克胡哲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特殊的没有四肢的人。
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力克胡哲的特别,一个一出生就没有四肢,只有一只仅冒出两只趾头的小脚的人,一个输在起跑线的人。
从力克胡哲认识到什么是逆境?引申到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谈一谈感受。
1、力克胡哲的出生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力克胡哲的出生,你觉的力克胡哲即将面对怎么样的困境?
指明学生回答
让学生从力克胡哲自身,他父母的心态,身边朋友的态度来阐述力克胡哲即将面临的问题。
如:自卑,身边朋友的嘲笑、父母的丢弃。(在讨论时让学生从即将面临的困难来说明)
2、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让你觉得很难跨越的困难吗?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播放轻音乐)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来想一想!
3、师:人们一般把挫折、困苦、不幸看作是逆境。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这些不顺利的处境总是会有的?
出示2个小故事(附件1)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回答
总结:人生难免遇到一些逆境,它与我们相伴。
通过这位特别人物的出生,感受这一种非常不一样的逆境,在逆境中力克胡哲的态度。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重现自己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学习、家庭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说一说环节做了铺垫。
从大到小,从力克胡哲到学习中的挫折,让学生感悟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让我们面对挫折要有正确的心态。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正反对比,总结对待逆境的态度。
1、出示故事的结尾:力克胡哲如何克服了自己的不足,成为了一位名人?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力克胡哲赢了的角度讨论,他成功了。)
2、听真实故事,谈想法
师:有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些挫折,我们来听一听。
(附件2:展示小隆的故事)
3、对比、发现(附件3:表格形式展示)
对于力克胡哲和小隆(从逆境的问题,处理的态度)来说一说。
总结:力克胡哲面对这么大的挫折,却是自信的对待,小隆面对一个小小的问题却是消极的态度,对比,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习谁?
一个从十七岁开始做演讲,至今在三十五个国家进行过千场演讲,出版了《人生不设限》一本书。
,力克胡哲的故事从头到尾穿插到活动里面,从力克胡哲面对逆境的态度,成就了现在成功的他。
以真实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感受失败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以表格这种直观的形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我们面对挫折应该有的态度是什么?从中感受对待逆境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制定迈向成功卡
师:其实,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见订一个目标迈向成功是这么的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迈向成功卡吧!(附件4)
通过制定卡的过程让学生直视现在困难或即将面对的问题,积极处理,早做预防。
总结
师:人生的道理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逆境,我们要学会走出失败的阴影,跨过失败走向成功。(同时播放音乐)
7.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七
1.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教学难点:
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
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
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课堂小结
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课后习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板书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8.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八
2.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群孩子和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
2.会用“仿佛”造句。
3.字形难点是“虑”和“锁”。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封锁”“一哄而散”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时间谁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孩子)和(行人)
地点谁干什么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苹果)。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蹬、澄、嘟、嬉、箩、漉、帘。
②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音、形、义:
轿 筐 虑 皱
框 虚 坡
桥 眶 虎 破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
带点字意思应取哪种解释
封锁:①封闭。②帝王把爵号、土地赐给臣于。③封起来的或用来封闭东西的纸包或纸袋。
哄:①用言语或行动引入高兴。②吵闹。③欺骗。④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⑤形容很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①hòng 一哄而散
②hōng 哄笑
③hǒng 哄孩子
①雨帘 ①旧时店铺做标志的旗帜。②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4.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作业:(1)抄写词语。(难写的多写几遍)(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井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学懂课文1-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词浯。(皱起、封锁、焦虑、箩筐、一哄而散、追逐)
2.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哪几节,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5)自学质疑。
(1)自学,思考课后习题1。
(2)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读中释疑。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比作()。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孩子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6.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9.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 篇九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
[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a 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
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
7.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10.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11.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2.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着急]
②“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愤怒]
③“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④“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震惊、敬佩]
⑤“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自豪]
点拨:
①“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
[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③“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⑤过渡: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红军战士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可见军需处长的精神对战士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哪?(读句子⑤)
a 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2自然段。)[板书:担心]
b 是啊,将军先前是那样的担心,现在又是这样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请大家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读句子⑤)
c 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d 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这种感情!
⑥过渡: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课文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引导:“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学生自由发言——导读]
a 同学们!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c 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5.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师总结:不仅仅军需处长形象上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16.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呢?(显示图片,出示要求: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17.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10.《学会沟通》心理活动课设计教案 篇十
一、活动理念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弊端,孩子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及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沟通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好这门艺术,努力改善自己沟通不良的状况,能为将来人生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
1、体验沟通的重要,学习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方法,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2、认识朋友,善于沟通,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体验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学习沟通的方法
四、活动形式
讲授、行为训练、游戏活动、故事、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五、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
六、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以及分组讨论的方法
2、学法指导
从材料中,从讨论中去体会成功的感受
七、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全班分成5个6人小组。
2、多媒体演示课件。
3、背景音乐,、MV。
4、记录卡。
八、活动程序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我们都是好朋友》,大家回忆一下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我们许多,很多同学进入小学后,都很怀恋幼儿园的同学和好友,那么在学校中你能找到好朋友吗?希望在这节课里你能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分组进行的,请你先和本组的同学握握手,祝愿在今天的活动中合作愉快。每组在活动中有一个记录单,把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活动。
二、活动步骤 活动1:我说你画
一会儿大屏幕会出现一幅画,面向大屏幕的同学描述,背向大屏幕的同学画,1-3组画的同学不能提问。4组、5组画的同学可以提问,每组只有2分钟的时间。分享:
1、你画的和原图有差异吗?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2、人际交往中的误解是怎样产生的?
3、人际交往中需要怎样的沟通? 学生感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看、说、听时会产生一些误会,因此大家画的和原图有差异,人际交往中需要双向互动的沟通。
活动2:找朋友
每个人手里有一张纸,找和你颜色一样,图案能对上的人,这个人就是你今天找到的朋友。找到朋友后,和你的朋友说说心里话。
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对朋友的祝愿,把图案粘在一起。分享:
1.如何才能找到朋友?
2、找到朋友后的心情?
学生感悟:只有用心、用真诚去寻找,才能找到好朋友,有朋友的感觉真好。诉说找到朋友后的感受。老师小结: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用相知相守环地久天长。同学们用心去寻找吧,一定会找到好朋友。
三、结束环节
1、听一首《朋友》
【22个心理活动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07-15
难过的时候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06-11
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感受幸福07-05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黑夜我不怕》教案08-20
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09-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高娜09-18
心理主题班会活动06-29
心理活动热身游戏07-08
心理电影活动方案08-02
心理部活动方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