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精选15篇)
1.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一
关爱是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走过严寒的人的心,关爱是一把火炬,照亮了每个历经黑暗的人的旅程;关爱是一个港湾,安抚着每一个远航归来的游客。如果人人都具备了关爱的美德,那么生活将会更加绚烂多彩!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也用心感受他人的关爱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1
一、活动主题: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时间:20__年_月_号
三、活动目的:尽自我的绵薄之力帮忙老人,用自我热忱的心去温暖老人,让敬老院里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感受到关爱与照顾,幸福的安度晚年。
四、活动形式:帮忙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交谈。举行文艺节目表演等。
五、活动负责人:___。
六、活动过程及资料:
1.通知会员、准备活动的具体事宜。
2.打扫卫生。我们安排男生负责打扫2楼楼道和楼梯,女生负责内外窗户玻璃的卫生。并将垃圾装入我们自带的垃圾袋中。
3.整理房间。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协助院长整理了房间内的床位,将有些闲置的床位挪到其他房间已安排其他人入住,并收拾床底下的卫生。
4.帮老人晒被子。由于那天的天气很好,我们就主动帮老人把被子拿出来晾晒,让老人们夜晚睡眠更佳。
5.陪老人聊天。推行动不便的老人晒太阳,活动一下筋骨。给他们捶肩,按摩,陪他们聊天。
七、活动意义及影响:
作为当代中学生,每一天所应对的不仅仅只是课堂与知识,而应当有较多的接触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不仅仅给敬老院里因各种问题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也锻炼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看着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岁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时光的车轮碾过留下岁月痕迹的脸庞,都激发了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的爱心。
作为少年的我们把自我当作老人们的亲孙子,与老人闲话家常,为老人们捏肩捶腿,尽自我的“孙辈”之孝。从此次敬老院的活动中感到了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望着那群因不幸而走到一齐的老人们,那群因孤独而相伴终老的老人们,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希冀,期望我们能为老人带去一丝温暖,期望老人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
本次活动既给了同学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又给老人们送去心贴心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还与该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同意我们能够将他们院作为活动基地,定期去做活动。
八、活动优缺点:
1.计划不周密。
2.计划不完备,在细节上有的地方没想全面。如:忘记带指甲刀给老人清洁个人卫生等等。
3.我们有些同学在于老人交流时不够进取主动,缺乏热情。
九、活动改良办法:
1.对会员进行敬老爱老的相关教育,讲解敬老的意义。
2.多组织类似的活动,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事先做更详细的策划把更多的问题研究进去。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2
同着温暖的阳光,志愿者们带了精彩的节目,卫生打扫工具,真诚灿烂的笑容和最真挚的问候走进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们与老人们谈心。老人们绽放了慈祥的笑容,就似这个季节里最美丽的菊花,温馨、温情、真诚,和善。和老人们聊天是我最开心的事,也是老人们最幸福的瞬间。看着老人们幸福的笑容,每一位志愿者的心里就洒满了阳光,志愿者们的心愿就是让老人们开心。
秋风吹落了树叶,可吹不走志愿者的热情。志愿者们拿起自带的打扫工具为老人们打扫院子,为了不让灰尘乱飞扬小姑娘们也挽起衣袖,兴致勃勃地洒起水来。当然,分工合作部分志愿者就为老人们整理床褥,打扫房间晒被子,陪老人拉起家乡话……敬老院里洋溢着志愿者们灿烂的笑容和浓浓的真情实意。
干净整洁的庭院,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幅幅和谐甜美的画面定格在了这浓浓秋意中。志愿者们准备的文艺节目开始献给老人们。主持人活力却又温馨的开场让老人们欢欣鼓舞,一首《母亲》的演唱让人重温那温暖岁月,朗诵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老人们似乎回到了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手语表演《和你一样》新奇而感动,小品表演《心愿》让老人们多次开怀大笑,也让老人们感动……老歌重唱,有时老人也开始打着拍子,轻轻地和表演者一齐唱,精彩的表演不时一阵阵赢得老人们的掌声,也得到了老人们的进取响应和热情的回应,互动环节,温情无限。
一位老奶奶,87岁高龄,仍是精神抖擞,饶有回味的给我们讲解放战争时期的岁月和她年轻时期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老奶奶还为我们演唱了一首老歌,志愿者们轻轻地为老人打着节拍,静静地听老人重温岁月的旋律。最终,在全体成员大合唱《明天会更好》的柔美歌声中结束了我们的文艺表演。
当我们的志愿者努力为老人服务时,老人们甚至微笑着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看着老人们的笑容大家觉得很心酸,我们小小的努力却能够让他们那么感动,使我们更加坚定做为一名志愿者的职责和义务!我们答应他们必须会常去看看他们。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2个小时悄悄地溜走幸福的时光,11点了,老人们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也该离开了,同学们搀扶着老人进入食堂的饭桌,叮嘱老人注意身体,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人的眼中含着不舍的泪花,志愿者们也流下了牵挂的泪水。
经过这次活动,更加深化了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意识。鼓励提倡社会群体能将爱付诸行动,也增进了志愿者之间的感情和合作力,更提高了青少年志愿者协会的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3
20__年_月_日,我们__中学全体志愿者团体乘车去往我市__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本次活动资料包括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
现对于敬老院之行感受总结如下:
经过同老年人的交流,我们发现,在敬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大多数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理上的疾病或残疾,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本事乃至自理本事,加之其子女工作无闲暇时间予以照料或因子女不孝等种种复杂原因,老年人失去去所,不得不居住于敬老院。换言之,老年人居住在敬老院实属无奈之举。
据老年人反映,在敬老院居住的生活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幸福。工作人员虽能履职,但态度一般且对于老年人存在某种偏见,不能向老年人供给全方位的照料。敬老院的伙食情景同样不容乐观。据老人说,很少能吃到肉菜,饭菜的品质只能用一般形容,并且志愿者活动中由志愿者供给的食品等福利也很少能到达老人手中。费用方面,敬老院对于一般需求老人的收费标准大约为__元人,对于需要空调或特殊照料的老人,收费标准会有不一样程度提高。
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百无聊赖,很需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精神慰藉。大部分老人都对于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据反映,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志愿者到来,进行志愿活动。他们热情地同我们交谈,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们认为我们的到来并没有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干扰,而是带来了很多欢乐,临走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同我们道别并期待着我们的下一次到来
经过此次敬老院之行,我对于敬老院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真实的了解。此行使我明白社会上还有许多老年人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帮忙。
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应当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重视,加大养老领域的投入,提高养老金标准,并同时改造敬老院,美化敬老院环境,升级敬老院设备,提高卫生水平;同时要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挑选和培训,尤其是思想道德领域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老人们的今日将是他们的明天,使其发自内心地关心老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会人士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扬,作为子女要进取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给予其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慰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老龄化给老年人带来的不利局面;还应进取转变就业观念,进取落实职业平等观,减轻敬老工作发展阻力;并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和关心,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而作为一代中学生,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热量,充分利用每次志愿活动的机会为老年人带来安慰,并要进取组织,策划,实施每次敬老活动,使得敬老活动进行得有意义,真正到达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提高老人生活水平的目的。要竭力避免形式主义行为的出现,避免在活动中扰乱老人的正常生活,采取正确,合理的沟通手段,认真倾听老年人的诉求,如果可能,则寻找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所发现的问题,进取寻求解决方案。
总之,社会老龄化是今日中国社会人口形势的特征之一,做好安抚老年人工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这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共同努力,改变认识,加强修养,进取行动。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4
这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奶奶老爷爷,我得知这事情后第一时间就去报名了,所以在周末,我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步行来到了敬老院。
当我们到达敬老院的时候看家敬老院古朴的大门,已经有很多锈迹了,想必这个敬老院已经有些年头了吧。推开门我们看到了一个门卫大叔站在里面为我们打开门栓。
里面感觉很安静,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到处坐的是老爷爷老奶奶,反而人数看起来稀少,我们询问了情景才明白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大都打在屋子里,一般太阳太大了会回出来,并且,屋子里有锻炼器材,还能够锻炼。
我们看到了一个老爷爷他坐在门口扇扇子,穿着长衫坐在躺椅上,脸上的皱纹爬满了脸颊,脸上都有好多老年斑。
我们亲切的走上前去向老爷爷打招呼,老爷爷十分和蔼的对我们微笑,还和我们聊天,更我们讲他们打仗的是情,原先这位老爷爷是一位军人,解放战争后期当过兵,可是没有上过战场,他十分惋惜,虽然没上过战场对于战场的事情确实十分了解,经过老爷爷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明白了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叔叔们打仗多么辛苦。
我们来到了那里当然要看望所有的老爷爷老奶奶了,我们就开始去行动力,每一位老奶奶老爷爷我们都会问题,老奶奶老爷爷都会和蔼的跟我们打招呼,原本十分冷清的敬老院,在我们加入后变得十分热闹。
老爷爷老奶奶也十分喜欢这样的氛围,对我们也十分好还给我们糖果,我们都十分有礼貌的接收了,与老奶奶老爷爷交流也很开心,他们的知识渊博,他们的见的东西比我们多,经常能够听到他们讲出十分趣味的故事。有的是他们自我经历的有的是他们听来的,这一天我们过得十分充实,我们与老奶奶老爷爷一齐游戏一齐嬉戏,我们会把我们擅长的在他们面前表演,我们会跳舞的跳舞,会唱歌的唱歌,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老奶奶老爷爷逗笑的合不拢嘴,开心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时间就流逝了,我们早上出发,没有多久就已经是午时了,我们要离开敬老院里。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老奶奶老爷爷他们都出来送我们,都向我们招手,从他们眼中我们看到了不舍看到了慈爱,他们是一群可爱,也让人敬重的老人,他们已经老了不负年轻,可是却为祖国贡献过自我的力量,这些老人值得我们去爱戴,去关怀。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5
就在昨日,我们班举办了去往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我作为班里的班长应当起到带头作用。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让班上的同学们都分组共同表演才艺,虽然在筹备和表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是我们还是完成了这次的活动,并在表演结束后帮忙敬老院打扫了卫生,为能干的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一、筹备过程
在班级决定下这个活动之后,教师也十分信任我的,给了我一笔班费让我全权组织这次的活动。我和副班长先在班上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情景,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然后让班上的同学把节目以及需要的道具报备给我们。之后我和副班长把出场的名单都排序好了之后,前往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了一些道具,然后还在副班长的提醒下,我们买了一些食品和保健品,并联系了一辆大巴车,约定好了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回来的时间。
二、表演过程
在前往当天,我们从学校大门坐上了大巴车,并让同学们有序的坐下。到达地点之后我们联系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确定了我们能够上台的时间,以及表演的时长。然后我便在即将表演之前提醒同学们,准备好,以及需要道具的确定好道具。表演过程中同学们都发挥的很不错,但还是有因为上台表演太紧张而出错的。但好在同学们心态都很好,稳住了,没有崩溃。所以表演的反响还是不错的,台下的爷爷奶奶们也都很高兴,直夸我们此刻的小朋友不错。
三、打扫过程
在表演完毕之后,我们和爷爷奶奶们亲近的聊了会天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的打扫。在我和副班长的分配下,同学们都在有序的打扫着,但我们还留了一半的同学陪着爷爷奶奶们聊天,毕竟他们可能孤单太久了,毕竟在养老院恐怕子女很少会去看他们。能够让同学们多陪陪他们聊聊天也是很好的,在同学们打扫完之后,我和副班长发现时间还有富余的便提议和爷爷奶奶们一块玩游戏。然后我们便玩了起来,直到大巴司机给我打来电话,于是我便通知同学们准备回去了,同学们都还十分的不舍,在临走前,我们把带来的营养品给了爷爷奶奶们。
这次走进敬老院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和同学们都很开心,我们也给爷爷奶奶们带来了温暖。我觉得如果还有这种机会的话,我们还能够在下个学期再举办一次。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五篇
2.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二
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实施以来,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百善孝为先”, 大部分作为儿女的都希望为父母尽孝, 然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许多外出务工的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壮族地区, 虽然多数老人也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但是她们也深知子女在外拼搏的艰辛, 理解她们的不容易。因此, 自己常常借助山歌表达情感、结识朋友、实现自我价值, 从而实现自我精神养老。
千百年来, 壮民族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 人们通过山歌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情感, 因而, 出口成歌成为壮民族一个明显的特征。壮族山歌种类多样, 时而叙事, 时而抒情, 时而议论, 情缘事发, 歌由情生, 歌评善恶劣美丑。
壮民族通过山歌来互相鼓励、艰苦奋斗, 还通过山歌来交流感情及生产、生活经验。同时, 也是人们用来表达爱情、互述衷肠的一种有利方式。“壮族人民把诗歌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表达思想感情, 叙事传后, 喜庆祝福, 交朋结友, 酬唱择配, 他们往往遇事即歌, 逢场必唱, 有‘以歌代言’的习尚。
“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精华, 承载着壮族的历史和情感, 是壮族记忆、传承和表述的主要方式。它具有教育、娱乐等重要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娱乐活动多种多样, 但是壮族山歌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深受老人的喜爱。宁可三日无电视, 也不可一日无山歌。这是很多壮族老人的心声。山歌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尽管儿女不在身边, 但是只要有山歌陪伴, 他们依然可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因此, 壮族山歌在实现自我精神养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山歌, 可以消除劳动时的烦闷
由于多数壮族居住在边远的山区, 居住环境比较封闭,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 枯燥而且乏味。近年来, 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家里的田地只能由老人来耕种。本应该是在家享福的年纪, 由于儿女不在身边而亲自操劳, 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老年人体力的下降, 容易产生疲劳, 不免引起对外出务工的儿女的思念, 增加几分忧伤。因此, 老人在劳动时就唱起歌, 或者相互之间对歌, 来缓解疲劳以及减少对儿女的思念, 心情也倍感舒畅。例如打茶油果歌
茶油果树结果多, 我来收果放兜萝
打果切莫分心打, 分心打果果不落
打果要真心实意, 果落地上要爱惜
用心来收拾落果, 千万别随便抛弃
果把兜萝装满满, 我把兜萝背回去。
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 生产各种果类, 这首打果歌实反映了打果时的注意事项和对果实的珍惜。在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中, 有了山歌的陪伴, 老人就会使人感到轻松, 减少寂寞感、孤独感和枯燥感。
二、通过山歌来表达情感, 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哀愁
人到老年, 最伤心和悲痛的事情, 莫过于配偶的去世。无论与自己的配偶感情多么深厚, 多么恋恋不舍, 无法改变的是许多老人要面对自己爱侣先离去, 留下孤独的自己。有些老人虽然已经有所心理准备, 可一旦老伴先去世, 心理却像掏空似的, 无法接受一个人孤寂的生活, 尤其是那些生前感情深厚, 而且对配偶依赖性较强的老人, 更是无法承受丧偶的打击, 他们常常沉浸在悲痛当中。如果这种悲痛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缓解, 久而久之则容易患上抑郁症。而在壮族地区, 人们通过唱歌的形式来诉说心中的苦闷的哀愁, 表达对爱侣的思念之情, 慢慢渡过难关。
例如, 巴马歌师60多岁的黄某, 由于子女早年夭折, 前些年老伴去世了, 这给他沉重的打击, 他通过山歌来排解忧愁, 最后获得人们的同情, 收获了黄昏恋, 终于走出阴影, 后来慢慢练成歌师。他唱到:
妻子勤劳又贤惠,
农活家务样样会,
可惜你一去不回,
每天思念都流泪。
他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对爱妻深深地思念, 也表达了自己一人孤寂生活的痛苦, 后来获得同村一位同样丧偶的女子的同情, 获得爱情。该女子唱到:
看到哥哥妹心疼,
生老病死不由人,
若哥不嫌妹妹笨,
愿与哥哥共余生。
他们通过对歌的形式互相勉励, 最后走出阴影, 并成为能编能唱的歌师。山歌能充当心理抚慰剂, 平静并疏导老年人的情绪, 减少、缓和生活的挫折和打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从山歌中获得了一种安慰和满足。因此, 山歌是壮族老年重要的精神食粮。
三、通过山歌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
悲观的心境常会引起各种疾病, 而乐观的心境有助于身体健康, 《寿亲养老新书》中有一首诗:“自身有病自身知, 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 心生还是病生时”。表明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到老年, 身体机能在衰退, 再加上社会角色和地位的下降, 以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例如, 居住条件差、子女不孝、与子女有矛盾、与配偶感情不和、生活十分窘迫等原因。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会产生孤独、失落感, 甚至出现怨世的情绪, 重则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 及时疏导消极的情绪,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 从而解决矛盾, 克服困难, 逾越逆境。
例如,
身处逆境莫沉沦,
枯草逢春会转青;
寒冬过后东风暖,
黑夜尽头是黎明。
这是一首鼓励人们在逆境中, 战胜困难, 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看到光明未来的一首壮族山歌。
壮族老人大多生活在石山地区, 生存条件比较恶劣, 人们通过山歌的形式互相鼓励, 自强不息, 槊造了壮族老人乐观向上的性格和良好地品质。
操心多多人快老, 怄气多多脑不好。
心情不要总是坏, 每天保持心态好。
这首山歌就是劝人不要过于操心怄气, 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与事, 也教老人不要因一些小事做不好就垂头丧气, 要充满自信, 不断进取。还有体现壮族人乐于助人、宽厚平和的山歌。如:
莫管其他烦心事
开开心心过日子
身体健康能做事
幸福生活才明智
体现了壮族人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常言道.“乐者长寿。”人间百事, 何处不乐, 乐观是健康的源泉, 只有保持乐观, 才能消除烦恼, 才能过个幸福的晚年。
壮族山歌文化中蕴涵着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和谐的情感、持之以恒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宽以厚待人的为人处事方式等。壮族老人通过长期地唱山歌, 从而形成的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四、通过山歌可以追忆美好的青春年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人到老年喜欢追忆过去。老人尤其喜欢回忆过去美好的爱情而获得愉悦感。
依歌择偶是壮族山歌重要的功能。刘锡蕃在《岭表记蛮》一书中讲到:“壮乡无论男女, 皆认歌唱为其人生观之主要问题, 人之不能唱歌, 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 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 即不能通今博古, 而为一蠢然如豕之顽民。”由此可见山歌在壮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善唱歌者, 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能俘获女性芳心, 收获美好的爱情。壮族老年人大多经历依歌择偶的年代。例如:巴马县的壮族李大爷和李大妈都生活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 那时年轻帅气的李大爷看上了李大妈。李大妈就提出我们两个来对歌, 如果你赢了我就嫁给你。这个也是考验对方智力的一种方式。于是李大爷和李大妈通过七天七夜的对歌, 李大爷赢了。通过对歌他们两互相了解, 增加感情, 最后终成眷属。现在他们回忆起来幸福仍然挂在脸上。
壮族情歌浩如烟海, 多种多样, 老人们或独自在家听歌碟, 或者几个聚在一起边聊天边欣赏, 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美好瞬间。壮族情歌或含蓄、或直接、或温婉或奔放。例如, 小伙子问姑娘可否与自己交朋友:“朵朵荷花水中开, 又粉又白招人爱。多想伸手摘一朵, 水中深深难去采。”对歌的姑娘见小伙子不错, 心中已生爱意, 她这样唱道:“朵朵荷花水中开, 哥若想摘摘得来。假如哥有这心意, 撑船划排水中采。”
在壮族地区, 如果双方同意交往, 那么鞋子和头巾是最好的定情物。若女方同意交往, 则亲手制作并赠送一双布鞋给男方, 以显示姑娘的心灵手巧。而男方也有心意, 则到市场上买一条花头巾给女方, 以示真诚。
女方:“妹我做双鞋相送, 鞋面用好棉, 鞋底纳得密又紧, 针针纳进妹的情, 丝丝连妹意情密密, 意紧紧, 莫忘妹的心来妹的情。”
男方:“哥我买条巾相送, 巾头用好线, 巾面绣得真又切, 针针绣进哥的心, 丝丝连哥意, 心真真, 意切切, 莫忘哥的心来哥的意。”
老人们通过山歌, 既能感受山歌艺术美的同时, 又可以追忆过去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纯真的爱情, 仿佛又回到青春的年代,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心中充满甜蜜, 忘记烦恼和忧愁, 精神上得到极大地满足。
五、通过山歌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老年人最为担心的是老无所用, 步入老年, 人的身体机能在衰退, 许多老人感觉体力、智力不如前, 因此, 便产生老了不中用了的想法, 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以及儿女的成家, 大多数老人不再是一家之长。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老人难免会有失落感和自我价值贬低感。原本是一家之长, 家里的顶梁柱, 角色的转变, 忽然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累赘, 也成为家庭的负担, 于是老人们在心理上就更容易加剧老无所用的想法, 并且随着这种想法的加深, 部分老年人会想脱离社会, 心理上远离家人, 内心更加消极更加孤独。这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增强, 就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心理压力过重又会导致心理失去平衡, 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而在壮族地区, 部分老年人通过编写歌曲, 录制歌碟到市场上销售, 获得不菲的收入, 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有的地充当歌师, 自觉地担当教育青年一代歌手的职责。也有一些老人为别人的喜事唱山歌, 为政府宣传政策方针编写、唱山歌而获得不小的收入, 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这有助于老人树立信心, 保持良好地心态。例如, 在宣传种植甘蔗时唱到:
种植甘蔗好甜蜜
只要一个月护理
其余时间做生意
年末收成见效益
这首歌反映了种植甘蔗的好处, 通俗易懂, 寓教于乐, 不但使人耳目一新, 并且使广大农村群众易于接受。在壮族地区, 由于大部分壮族老人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 以山歌的形式, 来宣传政府的方针政策达到很好的效果, 而老年人从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六、通过山歌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
常言道:朋友多了路好走, 有了朋友可以互相倾诉内心的苦闷, 分享生活中的喜悦。然而, 有些老年人由于性格内向、孤僻或者生活不如意等原因, 常常不习惯结识新的朋友, 与老朋友也渐渐疏远, 社交范围在逐步缩小。尤其是听到老朋友去世的消息, 令人失落痛苦、感慨伤心。如若不及时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老年人很容易患上忧郁症。
而在壮族地区, 人们通过山歌的方式来结识更多的朋友, 可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壮族山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山歌交往的对象没有陌生人或熟人之分, 无论是否认识, 只要会唱歌, 就可以成为交往的对象。
热情开朗的壮家老人常常主动与陌生人对歌。如, 某人在赶集的路上或是在野外劳动, 偶尔遇见陌生人, 即使不相识, 只要想与对方对歌, 就可以随时起歌, 如果对方愿意对唱, 两人的对歌, 于是便开始相识。过去的歌圩是年轻人依歌择偶, 谈情说爱的盛会, 而如今的歌圩则是老年人结识朋友的盛会。每年三月三, 壮族各地都举行歌会, 或是政府组织, 或者是民间组织, 许多老人从各个村寨集中赶来参加歌会, 在歌会上, 认识或者不认识的都可以互相对歌, 因此, 许多老人在歌会上通过对歌的形式结识新的歌友, 或者不会对歌的, 因为对山歌的共同爱好而成为朋友。
七、通过山歌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由于壮民族出口成歌, 而且讲求押韵, 因此, 在人们对歌时要不断地开动脑筋。
步入老年, 身体的各项功能在逐渐衰退, 甚至出现功能上的障碍, 很多老年人对此感到焦虑和恐慌。有些老人体力逐步下降, 日常行动困难。有的视力、听力下降, 与人沟通存在障碍, 出现老年痴呆。
更让人担忧的是莫过于心理功能的衰退。比如感知能力下降, 记忆功能衰退, 一时无法回忆起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甚至想不起自己和孩子的生曰;情绪不稳定, 像个小孩子喜怒无常等等, 这常常让人十分着急也会令人感到不安。
功能的逐渐衰退, 一方面会给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带来不便, 不容易应付日常生活;另一方商会给老年人造成心理压力, 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日渐衰老, 距离死亡更近了。
而在壮族地区, 老人们通过对歌的方式, 不断地动脑、用脑, 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壮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 这源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壮族及其先民是古老的稻作民族, 千百年来, 他们据‘那’ (水田) 而作, 依‘那’ (田地) 而居, 以‘那’ (稻作) 为本, 缘此, 他们为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 尤其注重于对稻作生产知识的探求, 从劳动实践中逐步了解和掌握稻作生产规律, 创造了稻作文明。”因此, 在壮族地区, 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受人尊重, 于是人们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老人布洛陀视为神来崇拜。壮族对歌正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壮族对歌的主要方式是问与答, 在对歌过程中, 问的巧, 答的妙, 是对歌的理想境界。如果把对方问倒, 对方无法回答提出的问题, 就意味着失败, 所以要在对歌中取胜, 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例如, 对方问:“什么拍翅往水跳? /什么拍翅就鸣啼? /什么上岸来下蛋? /什么撒蛋在水里? /什么长来没有嘴? /什么有嘴没有鼻? / 什么脸面永朝阳? /什么屁股朝红日?”要正确快速地问答这些谜题, 既要有丰富的知识, 又要能敏捷快速地反应。这是考验人们智慧的一种方式, 也是歌手展示才智的机会。
因此, 壮族老人通过对歌的方式,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博古通今, 而且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因此, 即便到了80、90岁, 人们的神智还是很清醒。
八、通过山歌可以实现益寿延年
壮族山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对壮族老人来说, 山歌是他们借以表达情感、寄托社会理想的符号, 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他们通过山歌表达情感、结识朋友、实现自我价值、磨练意志、锻炼智力, 老人们通过山歌唱出心中的苦闷, 通过听山歌回忆过去的美好, 从而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 这些有助于身体健康, 延年益寿。在巴马壮族地区, 许多长寿老年人把山歌视为重要的精神粮食。正如他们所唱的那样
长寿之乡巴马人,
常有百年老寿星,
山歌作伴是秘诀,
不是天天吃人参。
结语
壮族山歌已成为壮族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正如歌中所唱的“露珠养叶水养根, 肥泥养花山养林;五谷杂粮养人身, 千年山歌养人心。”有了山歌的陪伴, 即使儿女不在身边, 他们也找到一种精神依靠与寄托, 做到独而不孤。人到老年, 哪个不希望儿孙绕膝, 儿女在身边问寒问暖呢?然而, 如今, 许多年轻人为了生活, 不得不外出务工, 留下年迈的父母。国家把“常回家看看”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属无奈, 作为儿女, 哪个不希望留在父母身边尽一份孝心呢?即使不在身边, 远在他乡的年轻人, 也有一颗尽孝的心, 也希望常回家看看辛劳一生的父母。但是, 由于工作、生活或者经济的压力等等原因, 不能常回家看看, 他们欲尽孝, 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年是否可以找到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 或寄情于歌、或寄情于舞, 或寄情于画、或寄情于物等等, 来填补内心的空白, 实现自我的精神赡养, 做到“独而不孤”呢?
参考文献
[1]潘其旭.壮族“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J].民族研究.1981 (01) .
[2]廖华力.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探寻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以广西凭样市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为例[D].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系.2012.
3.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三
北京:护工带着雇主回乡收麦
46岁的北漂王二运和妻子付焕芝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做了十多年的护工。今年2月,他接手护理52岁的偏瘫病人左大哥。王二运精心护理了三个多月,老左没尿过一次床,他的儿子很感动,决定让父亲跟着农忙的护工去农村老家。结果,老左不到3个月体重增加了十多斤,表示愿意一直住在农村。(摘自《大河报》)
吉林:儿子用婚礼花车为母亲祝寿
吉林白山市民牛金春为了庆贺老母亲马兰芳80岁生日,特意租用了婚礼花车来接母亲参加寿宴,目的是想让老母亲能在生日这天重温一下“出嫁”的那种幸福和喜悦。老人生日这天,震耳欲聋的鞭炮、披红绸带的花车、饭店门口铺上红地毯,摄像师、摄影师跟随拍摄,在一旁议论的路人得知这一切是为老母亲做寿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视起来,张开的嘴巴半天都合不上,说了一句:“新鲜!真新鲜!”(摘自《城市晚报》)
天津:废品站里“淘”出个“瓷酒瓶博物馆”
80岁的天津市民高福田是一位离休干部,他每天都要去废品收购站里“捡漏儿”。原来他从小就喜欢收藏瓷器,无意中他得知废品收购站只回收玻璃瓶,收来的瓷酒瓶都被销毁。他把瓷酒瓶清洗干净,摆在家里是一件非常美观的工艺品。从此,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水壶和馒头咸菜,前往周边各处的废品收购站捡瓷瓶。如今,他捡来的造型各异、图案纷繁的瓷瓶已有一千二百余件,成了一个小型瓷器博物馆。(摘自《天津日报》)
海南:“候鸟老人”今年将达63万
日前,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布报告指出,海南省目前老龄化程度虽然较低,但2000~201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速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报告显示,目前每年冬季在琼外地老年人最高峰达45万人左右。据估算,今年海南省“候鸟老人”高峰将达63万人左右。(摘自《老年日报》)
台湾:老伯42年考了40次驾照
4.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09的寒假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的第三个长假。作业也由以前的寒假作业变成了现在的。回到家后,我脑海中马上闪现出帮助孤寡老人的念头。
我们村东头就住着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虽然我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论起来,我还应该叫他一声爷爷。他本来有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都在抗日战争时期去世了。本来还有一位老伴相依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现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无依,也没有什么亲戚。在我小时候,我们村比较穷,不说电视机少吧,就算是电也经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缠王爷爷给我们讲故事。他的故事生动有趣,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一月二十日早上,我刚吃过早饭就拿上打扫的工具来到了王爷爷家。快过年啦,我也为他老人家打扫一下卫生,让他也干干净净的过个年。王爷爷起的也很早,他已经吃过饭正在洗碗。王爷爷的听觉能力已经大大不如以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来意说清楚。老人家听了很高兴,先是推辞,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才答应。一间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几个小凳子外还杂七杂八的放了很多东西,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节俭习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东西整理好,毕竟年龄大啦,身体行动不便,屋子很久没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扫出来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务又帮他擦洗了家具。帮王爷爷整理家务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无亲无友无人聊天的孤独。王爷爷年纪那么大了,在没有亲人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临”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毕竟王爷爷已经八十多岁,听觉也不好,说话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带伤感的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人来我家啦,我现在啥也不能干,平时就是看别人打牌。现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听不见。下雨的时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从早到晚一个人也没有。人老啦,谁还愿意跟一个老头子聊天啊!”说着说着,老人的泪就掉了下来,这就是孤独的可怕。经历了那么多风雨的人,无数的苦难都没有能让他掉下一滴泪,但孤独就把这位老人折磨的泪水直流。临走时我答应王爷爷以后有空我就会来陪他聊天。小时候我们听他讲故事获得了快乐,现在我听他诉苦衷,却能给他带来温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饺来到忘爷爷家。天还没有亮,但王爷爷屋里的灯已经亮了。小小的房屋显得跟整个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岭中一间古老的庙堂。我坐了一会就走了,老人这一次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次寒假作业。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机会,让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社会对他们照顾的不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身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的决心孤更要有为社会,为祖国分担压力的行为。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品尝到了帮助别人所获得的乐趣。
5.养老院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养老院之行
实践时间:2012.7.18—2012.8.20
实践地点:养老院
实践目的:提高实践能力,了解社会,切身体会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为改善养老院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养老院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冰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一个社会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收养那些没有指定抚养人和赡养人,五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最近,在电视上听说北京等地的养老院床位严重紧张,以至于老人的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我萌生了去我县养老院作义工的想法。通过我妈妈的推荐,我去了离我家最近的一家养老院工作。以前听周围的邻居说过,这家养老院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老人们的日子过的很孤单寂寞。之前一直没去看过,也无法想象老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然而当我去了之后,我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不易。
养老院位于一个人流较少,比较安静的地方,占地面积比较大,放眼望去,院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休闲娱乐设施,地面由于年久失修,一些水泥地面已经开裂,凹凸不平。花坛中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但是其间参杂了不少野草,还有一些本应该栽种花草的地方,被种上了蔬菜,甚至还有一地土地上,满是杂草。据我观察,养老院中的老
人们大多是孤独的五保户,残疾人,他们由于长期缺乏亲情体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以至于有些孤寡老人产生孤僻和冷漠等性格障碍。他们居住的房屋都是一些平房,房中的家具比较齐全,电器比较少,墙上虽然挂着一些年画,但是看上去依然很冷清。后来,我向人问了一下关于这个养老院的事,他们说,本县的经济是最近几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地政府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建设当地经济中,所以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比较少,以至于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事实上,照顾老人的生活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有趣,我在养老院的主要工作是打扫卫生,顺便帮老人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工作是很轻松,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很难做。比如我刚去的时候,就遇见一位老人把刚吃完的饭全都吐出来,吐得满地都是。我捂着鼻子清理了很久。当然了,这种事情不常见,老人们还是很爱卫生的。打扫完卫生后,我通常会坐在一边看看书,或者是听他们聊天,陪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是很无聊的,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们一般会去附近的茶馆喝茶,聊天,打牌,听戏曲。一些行动不便的,就会搬把椅子坐在外边晒晒太阳,聊聊天。在我工作的那些日子里,听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或者是他们子女的事。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听那些专门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大姐说,老人们晚上大多都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有的时候看到电视上的一些情节,有感而发,就会一起聊些陈年往事,有些老人甚至会流下眼泪。大姐还说,她很同情这些人,时常会为这些老人的遭遇感到伤心难过。我虽然只负责打扫卫生,但是每天中午,我都是在养老院
吃的午饭。养老院的饭菜很清淡,我在的这段时间里,只吃到过几次鱼肉。我曾经问过大姐,为什么饭菜这么清淡?大姐抱怨说,政府每个月给的钱少,人又多,除了吃喝,在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上也得花钱,只能省着点花。我听了这些,心里只能默默的感叹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不易。并且,我还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照顾老人的大姐们并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他们只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政府安排到养老院的。她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并不是很得心应手,比如在开导老人方面,就常常遇到困难。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身体很健康,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通过这一个月来在养老院的观察,我发现了养老院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差;二是老人们的休闲生活极少,老人们很孤单;三是政府给养老院的生活费比较少;四是照顾老人的人不专业。虽然地方政府在近几年不得不把本县的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但是,不仅是经济,社会福利事业也同样是体现地方是否发达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所以,根据我在养老院的观察,我为当地的福利事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为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在制度建设,强化服务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努力。例如,加快健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机制,民办养老机构扶植机制,社会福利行业评估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拓展服
务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养育标准,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社会福利服务队伍,加大康复,教育,心里疏导工作力度,向社会服务对象提供周到,细致,专业的各种服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宣传,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指定市场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市场发展潜力,让人们都意识到福利事业的重要性。例如,利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成立基金会,让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捐款。这样,既能改善养老院的条件,又能够带动社会养老尊老的良好风气,对养老院的完善做出了一定贡献。
还有,除了加强建设以外,我们还需要多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问题。有这么一个说法,心情愉悦的人生病少,活得长,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想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努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人么大多心情郁闷,长期闷闷不乐,而丰富的休闲活动会促使他们摆脱种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使他们内心愉悦,身体健康。我们应该这样做,例如,支持和协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的心里状态获得平静并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养老院周围修建几个老年人服务中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多参加社会活动,像画画,书法,唱歌之类的;鼓励他们多交朋友,多做运动,适当的交流和适量的运动都会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更加健康。我相信,让老人们都平平安安的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健健康康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比较大的问题以外,养老院还存在着一些小
问题。比如院内管理制度不规范,有时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老人之间有时会因为性格不合或者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而争吵不休。这些问题都将阻碍养老院的发展,所以它们都需要被进一步解决。既然这样,那么光靠那些不专业的大姐们的照顾肯定是不够的,只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养老院,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内服务人员的工作,使院内的管理更具人性化,老年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政府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人,让他们去服务老年人。当然啦,若是有关心,关注社会事业的有心人,也可以去学习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解决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问题。
我虽然是在校生,但是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公民,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帮助一些弱势群体。为他人服务,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收获不仅仅是对养老院的改进建议,最多的还是是老人们教给我的那份心态。从他们谈及以前点点滴滴的言语,表情中,我能真真切切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以及一路走来的悲欢离合。然而,他们面对这些坎坷是,总是一笑而过。这份乐观豁达的心态恐怕使我们大多数人学不来的,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投身于公益事业,为公益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为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我相信,只要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形成这样一种理念,社会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同时,我要感谢那些在养
6.社会实践养老院心得体会 篇六
12月25日的早上,晴空高照,相约和几个同学一起前往敬老院,对于这个敬老院,我们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的寒假,我们就曾在此参加过学校、班级组织的一系列慰问活动,而今天则是我们自己组织前去,心里充满了紧张与兴奋。
节前为那些在敬老院中的老人送上我们的祝福,的生活环境,日子,我们虽不能为老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老人能够开心。
5位老人,我黄大爷正在屋内,带拿着本在阅读,老人额头上的皱纹与白发较之去外经商,而老人不愿意离开这块土地,也不愿因为自己而打扰儿女的生活。本以为老人已经不认识我们了,毕竟已经过了一年,谁知道老人一见我们进来,便认出了我们,尽管他不知道我们的姓名,但是他却记得我们的相貌,老人高兴的把我们叫进屋里,并询问是不是只有我们两人来了,当得知来的人不止只有两人后,老人显得非常开心,我们告诉老人我们已经是大学生啦,我的大学在内蒙,我另一个同学则在山东,我们都很喜欢大学的生活,老人边听我们讲述大学的生活一边笑呵呵的看着我们。我们在与老人交谈时便开始做起了打扫工作。说实话,老人的房间很整齐,东西很少很少,只有日常必须的几样生活用品还有书架上几本陈旧的书,老人退休之间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其退休后一直都有着看些散文的习惯。
下一代的期望转移到了我们身上老人,的故事,是在不断的学习,很多事情,10到时候给老人表演几个节目,从老人脸上老人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不擅长文艺表演,所以我的工作就是负责给在座的老人端茶递水,而且他的同学则是能唱的唱,能跳的跳,还有说快板的,虽然这些节目没有经过任何彩排,而且所有的表演者的水平都只是业余的,但是老人们看的都很开心,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临近午饭的时候,我们和老人们一起在敬老院的食堂里吃了午
饭,老人的饭菜总是那么几样,简简单单的,就和老人日常的生活一样,淡淡的。我们一起和老人吃了汤圆,汤圆中的料虽然不多,但是老人的脸上却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即使再少的料,因为有了我们的陪伴,老人还是很开心。
随后我们又与老人去了附近的地下超市,为老人买了一副春联寥寥数字,但却包含了我们对老人的无限祝福。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百忙之中抽空来看看老人,他们的孩子。
下午3
7.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七
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1]。其中民族养老文化是指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礼节、惯例、价值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 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养老问题的基本的看法、道德规范等文化积淀[2]。笔者认为, 所谓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是指维吾尔族人长期受绿洲文化、草原文化和坎儿井文化的熏陶而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关于养老观念、养老思想、养老习惯、养老理想和养老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和总称。受农耕民族道德观念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维吾尔族人已形成了以家庭养老、邻里帮助为主, 社区互助为辅的, 多层次、多渠道的特殊的养老文化, 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两个方面。从内涵上看, 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既有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性认识, 又有关于老年人的伦理思想, 主要包括关于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的某种理念。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具有继承性、多样性、连续性、独立性与融通性等特点。其中, 孝顺父母和尊老爱幼为基础的孝文化是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如果西方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是一种制度安排, 那么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可以说是维吾尔族人的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则, 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是这种传统养老文化的必然选择。
二、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的基本内容
1. 尊老敬老
与西方文化不同, 维吾尔族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敬老作为新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 规定凡长辈与晚辈同行时, 年轻人不可超越长者走在前面, 只能随后而行;集会或聚餐时, 如果有长者在, 晚辈皆不得上座, 必须请最长者坐首席, 其他人一律按辈分和年龄依次就坐;会晤或讨论问题时, 青年人须待所有长辈都发过言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晚辈不许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或说脏话, 不能在长辈面前歪戴帽子和斜穿衣服, 不得在长者座位前穿行;路遇长者应手按腹弯腰施礼侧立让路;给老人端饭、送茶必须双手捧上。维吾尔族传统伦理道德规定年轻人必须怜悯老人;对身体虚弱和年老多病的老人应严加关怀和帮助。由于尊老美行普遍存在, 老年人心情舒畅、无优无虑地安度晚年, 尊老美德已成为新疆老年人健康长寿和选择家庭养老的主要原因[3]。
2. 家庭养老观念比较强, 以孝为核心
首先, 维吾尔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被沙漠和崇山峻岭相分割的相对孤立和狭窄的绿洲之中, 村落之间除了血亲、姻亲与集市交易之外, 很少有其他的往来。因此, 人们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由于交通不便、孤立自足, 许多村民从生到死没有到过邻近的村子以外的世界,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很强, 代际关系比较融洽。其次, 维吾尔族人生活相对封闭, 村民之间, 对方的脾气、好恶、生活状况, 甚至其祖宗三代都是了如指掌。虐待老人或对父母不孝者必然遭到周围人的谴责和唾骂。社会舆论对家庭养老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 却有道德上和习俗上的约束力和引导力。
3. 自足意识比较强, 老人养老需求不高
维吾尔族人居住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 商品经济不发达、物质资料不丰富、家庭经济微薄, 养老能力十分有限, 自足意识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不会知足是人最大的耻辱。因此, 新疆农民生活非常朴素, 老人养老需求非常简单, 只要满足衣食吃住, 别无他求。
4. 团结和谐
维吾尔族人主要生活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昆仑山周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多人少, 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因此, 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逐步认识到“没有团结就没有力量, 没有团结就无法生存”[4]。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团结、和谐, 在举行婚礼、割礼、葬礼、祭祀等仪式时, 邻舍、亲戚、学友、同乡、知已等人能够互相提携相助。对残疾人、孤儿寡妇、穷人等不乏怜悯与相助。维吾尔族人的凝聚力不仅增强了本民族内部的亲和力, 而且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道义力量与精神保障。
5. 养儿防老
维吾尔族传统家庭是以父亲或丈夫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度家庭。家庭成员一般包括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多子女的家庭, 在儿子长大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家, 另立门户。父母身边通常要留下一个最年幼的儿子, 作为养老送终的依靠, 独生子一般不分家。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中, 两代人为核心家庭和兄弟妯娌共住的联合家庭居多[5], 呈现出家庭规模特大化的趋势。维吾尔族村落地多人少、人均收入低、儿童死亡率高、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子女个人养老能力十分有限, 只有家庭人口比较多的家庭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此, 维吾尔族人计划生育意识比较薄弱, 一般对家庭养老方式持肯定态度。
6. 养老文化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自从维吾尔族人改信伊斯兰教以后, 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知足、邻里互助等传统养老观念被宗教化。伊斯兰教教义普遍认为孝顺父母是子女的天职、虐待父母罪孽深重, 人与人之间不应互相仇视、互相伤害, 而应当相互同情、相互怜悯、相亲相爱[6]。伊斯兰教教义还规定富有者必须把纯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帮助那些老人和穷人, 这种宗教理念有利于尊重老人等养老习惯的产生和发展。
三、少数民族传统养老文化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关系
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农村养老制度和养老方式的改变, 而且是一种传统养老文化的扬弃和改变, 因此必然受到传统养老文化的影响。养老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现代养老保障模式的巩固和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维吾尔族人的传统养老文化至今在南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 其正面和负面影响长期并存, 负面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因此, 为了发扬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尊重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的积极因素, 现阶段应当坚持家庭养老模式的主导地位
首先, 维吾尔族人代际关系相对融洽, 家庭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家庭既是一个生产单位, 又是一个保障主体, 也是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如今, 南疆农民总体收入比较低, 个人养老能力较差, 老人对家庭的依赖正在显著增加, 维吾尔族老人在物质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只要吃饱穿暖就行, 但精神需求甚高。在现实中, 如果忽视精神赡养, 只重物质供养, 往往失得其反。维吾尔族农村社区普遍存在帮助老人干家务, 梳理头发, 讲故事, 读书等风俗习惯, 这为农村社区的家庭养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 新疆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国家养老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农民参保能力有限, 对于经济极不发达的南疆农村地区来说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 可在一定的时间内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2. 积极化解维吾尔族养老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做好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过渡工作
少数民族传统养老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 促进和阻碍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 维吾尔族传统养老文化把个人的养老尊老行为上升到道德和宗教的层面, 对个人养老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 这种家庭养老文化的强化不利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普及和发展。大部分农民总是把农村养老保障与乱收费混为一谈, 甚至有些年轻人认为父母参加农村养老保障是自己不孝顺和软弱的表现, 感到耻辱, 从而反对父母参加养老保障。有些老人还认为参加农村养老保障相当于对子女的不信任, 丢尽子女的脸[7]。类似观念严重妨碍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变。要从现在做起, 做好养老方式转变的过渡工作。
3. 保证社会主义先进养老文化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的主导地位
虽然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是目前新疆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 但社会养老是农村养老的必然趋势和历史主流, 也是新疆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当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先进媒体大力宣传现代生育文化和养老文化, 承担应尽的财政责任、法律责任和政策责任, 坚持对传统养老文化的扬弃, 最终实现各民族传统养老文化的有机融合和传统养老文化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养老文化的顺利过渡。
摘要: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养老文化, 特别是少数民族养老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帮助、社区互助和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文化。这种养老文化在促进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同时, 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应吸取其合理成分, 坚持社会主义养老文化的主导地位, 积极引导传统民族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养老文化。
关键词:传统养老文化,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辉.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J].人口学刊, 2001, (1) :45.
[2]阿布力孜.玉苏甫.新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移民的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 2006, (12) :40.
[3]刘永谦.维吾尔族尊老美德与长寿的关系——新疆百岁老人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 1991, (1) :12-17.
[4]聂爱文.民族谚语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昌吉学院学报, 1999, (2) :57.
[5]曹红.维吾尔族传统家庭及家庭功能的变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 :29-30.
[6]任维桢, 孙力.伊斯兰教伦理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穆斯林, 2006, (1) :4.
8.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八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全球老龄化的进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在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趋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也越来越重要。不过,以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状况而言,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本文通过介绍邻国日本成功的养老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道路,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日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简介
作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了一条与自己国家体制相适应的道路。特别是建立了一种以民族工业传统为基础、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以收养型福利机构骨干、以社区化照顾系统为主体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既避免了高福利国家的弊端,又满足了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
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3年日本65岁老年人占人口总比例的25%,预计到了2024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且日本虽然是最后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却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日本的高龄化比率在1970年达到了7%到了1994年增长到了14%,仅仅用了24年,同一过程法国用了130年,美国用了45年。面对老龄化人口的飞速进程,日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目前由一些相关法律构成了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基础。例如:
《老人福利法》于1963年正式颁布实施,被称之为“老人宪章”确立了日本现行的老人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其中,老人福利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应开展的老人福利服务的内容,包括:开展家庭福利服务;组织派遣家庭服务员协助老人处理入浴、饮食、排泄等生活问题;兴建托老所和保健中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大量建立老人福利院为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收养、护理和康复等服务还要开展各类学习讲座,组织老年人俱乐部,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活跃老人社交活动。同时,还将老人福利设施划分五种类型:老人养护之家、老人特别养护之家、低费老人福利院、老人福利中心和收费型老人公寓。
《老人保健法》解决了老年人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问题。该法在强调确保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疾病预防、治疗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性保健。此法的颁布,使日本形成了一种以积极预防为主的老娘年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立了老人病院、发展预防保健事业、建立保健设施和实行上门服务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通过法律的实施,确保了老年人的晚年经济收入,同时,有效的解决了老年人的看病问题,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问题,最后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福利四法的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實施使得日本的养老服务体系顺利、健全的发展至今。
完善的福利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给多方位、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日本现有的福利服务体系是在《老人福利法》颁布以后确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收养型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照顾系统为基础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各方面的福利需求。
在收养型福利机构中,根据机构的功能和入住对象,可以分为三种:老人养护之家、老人特别养护之家和低费老人福利院。老人养护之家收养65岁以上的贫困经济上和住房上有困难的生活不能自立的老人。老人特别养护之家针对65岁以上身体上和精神上有显著障碍的时常需要照护的,家庭中无力看护且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
日本采取的是日本家庭——社区共同服务模式。日本家庭一社区共同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更加突出额社会福利的有偿提供和企业经营,是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福利混合经济。日本社区共同服务模式主要有4种形式:①政府组织,政府负责经费来源;②社会福利协会等民间组织,经费一部分由财政补助,一部分靠提供服务收取较低的费用;③志愿者服务,服务分为免费和只收取很低的费用两种类型;④企业式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养老保险方式筹措资金,为老年人提供低收费服务。通过实行“老人福利保健计划”、制定“看护保险制度”等社会养老服务政策,日本建立了养老费用共同承担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公助、共助、互助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实现了社会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已经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制度。经过30年的探索,日本已经建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体系。在日本的养老服务员工必须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由养老服务机构推荐给老年人。其中,这些资格认定证书涉及的领域很广,例如: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都是由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到2013年12月末,取得社会福祉士资格认定证书的约17万人,介护福祉士的人数为118万人,并且逐年递增。
日本对失智老年人照顾服务。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失智症问题,是亚洲国家中最早面临并着手应对失智老年人问题的国家。目前,失智老年人总数已达305万人,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0%,其发展速度超过了预期。由此,随着失智症群体总量的不断增加,构建失智症患者照护体系成为日本养老领域的重要课题。1986年,日本厚生省成立“痴呆性老年人对策推进本部”从国家层面开始着手应对日益突出的失智老年人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又陆续成立了“痴呆性老年人对策研讨会”针对“如何控制失智症的发病几率;给予失智老人怎样的治疗和照护;如何减轻家属的负担”等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并推进失智症老年人的照护工作。2012年提出第一个针对失智症的计划“失智症对策五年计划”,着重预防、照护失智症的老年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调整,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失智症照护体系。目前,在服务方面,形成了小规模、多元服务、多元经营主体的照护体系。例如:建立“失智老年人家庭共同生活机构”,简称“小组家庭”,对于失智较明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以此延缓病情的进展。
目前,全球仅有13个国家在实行老年痴呆症应对计划,而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没有做好应对老年痴呆症的准备。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失智症问题,是亚洲国家中最早面临并着手应对失智老年人问题的国家,其发展经验我们应以借鉴和学习。
日本的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日本在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级阶段,只是考虑如何提供养老服务而轻视了预防,这种结果就是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建成,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越老越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不但带来了巨大的国家财政压力,更使老人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更多压力和负担。在走过了一段养老体系建设的弯路后,2006年日本修改了《介护保险法》,新的《介护保险法》增加了“介护预防”的内容,日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始向“老化预防”转型,老化预防和老年康复运动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老年康复不仅局限于医院,已经走进养老机构,走进社区,甚至走进了家庭,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经验与科学研究表明,失能与半失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得到恢复的。根据日本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川崎市在开展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后,80%老人的失能和半失能状态有所改善,养老服务保险的年度费用平均每人下降了100万日元。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还是养老方式、服务项目等内容的选择上。老化预防与康复还没有得到完全重视。随着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养护问题的解决路径方面首先会把重点放在老化预防上,在政策层面上预防老人的失能与半失能,提供更为积极的预防性社会体系,并且在预防的同时积极构建老年康复体制。
首先,实行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受儒教思想的影响,亚洲各国的传统思想更倾向于家庭养老这一模式,日本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社区这一方便的生活条件,就近原则逐步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務广、见效快等特点,同时也可以减轻入院养老的服务压力。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完善我国社区养老的体系建设,并且明确政府在社区养老中的主导责任,重视居家养老的制度管理和运行。形成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体制。
其次,重视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缺乏,当前的养老院、敬老、老年公寓中的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低保人员为主,一般是由30-50岁的中年妇女组成,文化水平偏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难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当前,我国应该着重培养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并且在各大专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福利学等专业课程;将资格认证与入职门槛、晋级、工作待遇及职称评定等紧密相关,形成一套完善的资格认证配套体系。
最后,重视老化预防与康复,重视老年失智症的问题。目前,中国失智症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在增加。我国在失智症老年人预防和照护方面,还没有个建立起来一个完善健全的制度,甚至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调节、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灵活的模式。
9.走进养老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九
在家休息了几天,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大家还像以前一样说说笑笑,聚到一起天南地北的胡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天真无邪的童年,那是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
在寒假的这五十多天里,我了解到老人的生活现状,家乡有很多迫于生计的要求,就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家里留下了老人和孩童,老人本身生活不方便,还要照顾小孩子。尤其是那些的孤寡老人,值得一提的事,就是我和同学们去了一家养老院。
有一天,那天的阳光在冬天的生活里还算暖和,我就和几个同学去了县城的一所养老机构,那里的老人大多是五六十岁,他们中的有些人有子女,也有的没有,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有的时候好几年都不能回家看看,所以他们的命运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就住在了养老院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养老机构。上午十点,我和同学们约好在县城的一个地方碰头,顺便也买了一些水果和花朵,准备去往那里,过了有十分钟,我们几个就来到了养老院的大门外,大门上赫然写着“xxxx养老院”。我们几个相互看了几眼就相约而同地走了进去,引入眼帘的是几个柳树,柳树下安放着几台锻身器材,有拉缸、单杠等等,我们几个边走边看,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大房子,里边隐约地可以看见碗筷还有板凳,可以断定这是老人吃饭的地方,这时一位老大爷就从那走了出来,我们面带笑意地打了招呼,当我们了解到他就是这所养老院的院长,我们就说明了我们的来意,院长很客气地给我们倒水,院长很和蔼可亲,聊了几句,一位阿姨就领着我们几个来到了老人们的居所。走进里屋,一位老人就坐在一边看电视,他坐着轮椅。当我走进他的时候,我喊了一声:大爷,你好啊,最近生活还好吧?过了一会,他伸手掏包,一看是一包烟,还递给我一支,我回绝了。看到他们的动作,我的鼻子酸酸的。然后阿姨又领着我们看望了另外一些老人,有些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了门口,两眼望着我们,我赶紧的跑到她身旁,搀扶着她,老太太很感激,说;“孩子们,你们很长时间没来了,想你们了。”原来县城的高中每一年都会来看他们几次。后来我们说了几句就走了。
10.大学生养老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养老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的一年里总盼望着放假,于是乎,在新的一年里终于迎来了寒假,20xx年xx月xx号,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回家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好好看看我的老爸老妈,而且吃着妈妈做的饭菜,心里感觉暖暖的。同样我和同学们一样憧憬着寒假的美好的.生活。
在家休息了几天,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大家还像以前一样说说笑笑,聚到一起天南地北的胡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天真无邪的童年,那是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
在寒假的这五十多天里,我了解到老人的生活现状,家乡有很多迫于生计的要求,就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家里留下了老人和孩童,老人本身生活不方便,还要照顾小孩子。尤其是那些的孤寡老人,值得一提的事,就是我和同学们去了一家养老院。
有一天,那天的阳光在冬天的生活里还算暖和,我就和几个同学去了县城的一所养老机构,那里的老人大多是五六十岁,他们中的有些人有子女,也有的没有,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有的时候好几年都不能回家看看,所以他们的命运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就住在了养老院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养老机构。上午十点,我和同学们约好在县城的一个地方碰头,顺便也买了一些水果和花朵,准备去往那里,过了有十分钟,我们几个就来到了养老院的大门外,大门上赫然写着“xxxx养老院”。我们几个相互看了几眼就相约而同地走了进去,引入眼帘的是几个柳树,柳树下安放着几台锻身器材,有拉缸、单杠等等,我们几个边走边看,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大房子,里边隐约地可以看见碗筷还有板凳,可以断定这是老人吃饭的地方,这时一位老大爷就从那走了出来,我们面带笑意地打了招呼,当我们了解到他就是这所养老院的院长,我们就说明了我们的来意,院长很客气地给我们倒水,院长很和蔼可亲,聊了几句,一位阿姨就领着我们几个来到了老人们的居所。走进里屋,一位老人就坐在一边看电视,他坐着轮椅。当我走进他的时候,我喊了一声:大爷,你好啊,最近生活还好吧?过了一会,他伸手掏包,一看是一包烟,还递给我一支,我回绝了。看到他们的动作,我的鼻子酸酸的。然后阿姨又领着我们看望了另外一些老人,有些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了门口,两眼望着我们,我赶紧的跑到她身旁,搀扶着她,老太太很感激,说;“孩子们,你们很长时间没来了,想你们了。”原来县城的高中每一年都会来看他们几次。后来我们说了几句就走了。
11.孙伟: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篇十一
全国两会上,山东省代表团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孙伟教授就老年人保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中医立法、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等问题上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两项被大会列为重点建议。
今年两会孙伟更加关注的是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在老龄化、老年人保障的问题上,孙伟建议,一是迅速培养护理师队伍:在努力增加养老院数量的同时,以社会多方参与、政府主导的方式,开办“养老护理师”培训机构,通过对学员进行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多学科基础实用技术的系统教育,培养出一大批能活跃在农村、城镇、社区的家庭护理师,力争实现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但应是人员固定的家庭养老护理模式;
二是积极完善城市、农村、社区养老体系建设:完善目前已经建立的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三方负担,个人自我储蓄积累式养老保障制度,政府设立养老金管理和经营机构,保证养老金及时收缴、及时发放,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努力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支持老年人再就业与再学习,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为不但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而且强化老年人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机构,保障老年人的“老有所养”,福利机构的建立方式、实现方式以及其内涵要丰富和发展,使福利机构不仅仅是养老之所,更是老有所用,老有所乐之所。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一直都是中国推崇的伦理文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的尊老、敬老、爱老的道德教育,让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发扬光大,激励家庭成员养老的积极性,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根本出路;创建农村区域性老年社团组织,是丰富日益增多的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孙伟还提出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注度,设立公益彩票惠老彩种。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立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她补充说,在现有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中应增发惠老彩种或专门设立惠老彩票;无论增设惠老彩票还是增发惠老彩种,销售收入全额上交财政,再由财政按一定比例提取老龄事业发展公益金拨付全国及各省(市、区)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使用;老龄事业发展公益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老年公益事业。
孙伟还对比了农村与城市老人的特点,农村老人生存能力强,但不富裕,看病就医困难,青壮年外出务农,形成庞大的老龄空巢群体;而城市老人锻炼身体机会少,身体素质、生存能力较差,生存环境单调、孤独。多年来,作为医生,孙伟不但专注于本职并且热心于公益,每周都要到农村去做义诊,为广大基层提供免费或少量费用的就诊服务。2005年,孙伟被授为“爱心大使”,事迹在基层口碑相传。她的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被授予“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她的格言是:潜下去为大家办事,到农村、到社区、敬老院为老年人服务。看到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孙伟带头捐款、成立工作站,为农村提供优质、全科的医疗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孙伟认为,优生优育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培养才是成才的最基础的工作。人才培养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分流。目前,国内的本科生、硕士生很多,但是毕业即失业现象很平常。技校很少有孩子选择,但是往往社会最短缺的却是一身技艺的孩子。她感叹道,国家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12.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十二
(一) 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在2015年第一季度发布了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年度数据。截至2014年底,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总参保人数为34, 115万人, 基金的总收入金额为25, 252.3亿元, 基金的总支出金额为21, 752.4亿元, 与2013年同期数据相比, 期末的参保人数增加了1, 903万人, 增加比例为5.91%, 基金的收支比例比上一年度降低了4.90%。通过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城乡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金的收支水平相差甚远。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非常多, 而其中缴费水平低下是影响保险待遇水平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二) 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根据统计, 截至2012年我国人口达到13亿过半, 其中满足年龄在15~64周岁的可用劳动力人群总数则超过10亿。占全部人口总数的71.4%, 相比于2011年的比重有所下降, 下降幅度约为0.3%;并且通过这份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65岁以上基本不从事劳动生产活动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2亿, 在当年人口中占比约为9.7%, 相较前一年有0.3%的上升。由此可见, 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做到收支平衡, 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重中之重, 是需要首先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2、“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历史隐含的债务问题。如今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所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 个人账户基本是在“空账”运行, 国家正在用社会统筹账户中的报废收入来补充新旧养老模式转轨所带来的成本。但是当社会统筹账户中的报废首日不足以支付当下应当支付的退休金的时候, 个人账户中的保费收入就会被用来补充支付退休金。若一直这样将个人账户的保费补充到养老金支付, 个人账户则一直会“空账”运转, 这样下去则会使以后我国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财政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二、商业养老保险现状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 保险的认知度和推广力度逐渐加大, 国民的保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从企业年金的保费收入来看, 2002~2009年间的保费收入从不到400亿元上升到840亿元。有报告显示, 未来的20~40年我国社会养老问题将会愈发突出和严重。在未来20年内, 养老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 服务标准要求也会提高, 养老需求并不仅仅是资金的保障, 老年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看护服务、临终服务、老年生活文化服务等都将成为养老的需求。而社会保险的养老金支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三、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
(一)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现状。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水平是属于社会资源利用的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 是政府职能的体现, 并且这种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现出了社会的公平性并且覆盖面广。第二层水平是个人与其所在的公司企业共同负担养老的模式, 企业主要以企业年金的形式, 通过职员自愿的选择, 以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为手段为企业员工提供养老金的保障。第三层水平就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了, 这部分的保障是由个人自由选择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相应的保障产品或者对已有资产进行储蓄和理财, 这是可以由个人做出选择和决定的养老保障部分。
(二)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之间衔接现状。近几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依旧只是少数, 尤其是老龄人口的部分, 他们几乎不会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保障的方式。大部分劳动人口只是抱着小部分尝试或者观望的态度看待商业养老保险, 他们并不了解哪种类型的商业养老保险是适合他们的, 或者不确定年老之后这份保险是否依旧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好的保障。他们更愿意用交保费的钱去进行别种类型的投资, 他们更偏向于中短期可以看到回报的投资项目。而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目前大部分商业保险都是需要在退休之前开始参保并在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金, 他们无法找到合适自己投保的商业养老保险。
四、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衔接不完善的原因
(一) 经济水平制约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不同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性, 商业养老保险是由投保人自由选择的, 而投保人是否选择投保或选择投保何种养老保险, 则完全是由投保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对以后养老的生活标准来决定的。若投保人的生活较为优越且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求较高, 那么只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所给付的养老金远远不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生活标准, 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保障标准相对来说较高的商业保险投保, 而相对较高的保费他们也能够负担得起。而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相对社会养老保险来说相对较高, 并且全部需要由投保人自行承担, 所以经济水平是投保人是否愿意选择商业养老保险进行投保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二) 老年人思想和意识对保险养老并不完全接受。老年人群本身就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低的群体, 而国家或保险公司虽然近几年都在大力宣传保险的保障特性和保障能力等优势,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保险对大部分人来说依旧是新鲜的, 而且基本上都不完全、了解保险的运作和特点。老年人群一般追求的是稳定的有保障的理财目标, 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 银行储蓄, 以房养老和养儿防老等都是他们认可并且会选择的养老方式。保险对他们来说太过新颖, 方式也很陌生, 他们会对把钱放进保险这种方式不放心。
(三) 商业保险险种不能满足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发展时间并不长的新兴产业, 目前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并不成熟, 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一定的区别性。现在生活当中我们一般能接触到的商业养老保险大部分都是以养老金的给付作为保障方式。但是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金钱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保障, 老年生活中的一些服务, 如日常陪护、医院护工, 或基础设施, 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都是老年人生活里所需要的保障, 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中对这些进行保障的保险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 由此可见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五、对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随着保险的发展日趋成熟, 国民认可度与普及率也在逐步提升, 商业养老保险将会更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是政府对国民社会保障能力大小的决定性的因素, 只有在整体提高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后, 我国的整体养老保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国家才能有更坚实的力量对国民的整体社会福利进行保障。虽然一直以来我国也致力于提升国民人均收入, 但是现在更需要努力改善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明显的问题。
(二) 推行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结合养老的理念。目前在生活里, 保险对于大众来说依旧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理财产品, 依旧有部分人对保险的认知并不正确或存有误区。所以, 国家和保险公司依旧要以宣传和推广保险保障理念为主要目标, 并且适当推广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两种保险和其之间相互结合后的优势, 并明确他们对养老保障的需求。
(三) 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险种和保障范围。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目前发展潜力很高的保险,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开发。更多的养老保险保障内容和更宽的保障范围会吸引更多投保人进行投保, 也会使得商业养老保险得到良性循环和良好发展。也可以很好地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进行更充分的补充, 使人们年老退出劳动以后拥有更优越的生活。
摘要:本文从两种保险的联系出发, 提出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商业养老保险今后的市场潜力, 通过介绍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的种类和对社会养老保险在多方面的补充作用, 对两种保险相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两种保险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并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肖迎春.论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和谐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 2009.
[2]韩帅.我国商业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 2009.7.
[3]高海霞.养老保险的界定及其政策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5.1.
[4]周蕊.江苏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测定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5]张旸, 袁春生, 王丽芳.浅谈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养老方面的结合[J].赤子, 2013.5.6.
13.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十三
老院
信奉中庸之道的中国,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贯穿于我们的成长。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养老院
在我大学第一学期临近期末之时,突然接到了一项在寒假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准确的说就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就我而言我很少参加此类活动,对于所谓的社会实践也算得上是知之甚少吧。于是,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决定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开展这次假期的社会实践,就其经验不丰富的我对于社会实践这一概念所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敬老院,尽己所能来帮助一下那些身体不好的老人们。于是当这一提案被提出之后我是非常的推崇,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有意义的尊敬帮助老人的活动啊!活动时间定于考完试之后的第一天,而地点则定在离学校不远的龙门敬老院。而我也十分热切的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在出发之前,班上作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参加实践的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大家凑钱购进了许多水果、一袋大米和一项酸奶,作为孝敬老人们的礼物。于是在24号的上午方7点多的样子,同志们就踏着轻快的脚步出发了。
我们要先出发去学校新区,再在新区赶7路公交,只需坐两站的路程就能到达。因为天色尚早,除开少数我估计是上班的人外,整辆车基本上都是咱班的同学了,大家一路上欢声笑语,感觉像是去春游一样,可见没有人把此次活动作为一个负担,大家都把它当做事了一次有意义的事,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的努力来把它做好。
终于,汽车到站。我们一大堆人跟着班长向传说中的龙门进老远走去。我看了看四周的环境,觉得这里是一个满偏僻的所在,虽说偏僻一般适合静养,对老人不错,不过我总觉得像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地儿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所在。不过再想想自己毕竟对附近不熟悉,也许这里也很方便也说不定,于是就放下了这个念头。
站在敬老院的门口,我觉得这个敬老院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虽说我没有去过类似的地方,但是在我的印象之中敬老院应该是有点像小区和医院似地综合式建筑群,而这里仅仅只有一个小小的中央花园和一座比较宽敞的平房而已。要不是门口三个大字,我一准会把它认作是哪个农家小院。门外的环境还不错,有条小河(如果可以称作是河的话,它更像是条快干的小溪),河中有白鹭(也可能使其他的鸟,不过我看着像是鹭)在哪里游来游去,时而飞到一边。树荫比较少,给人感觉像是在小山村里的某个地方一样。
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还有一个年纪比较轻的(只是相对而言)奶奶还主动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以及老人们一天的活动等等。虽说如此热情,但是我们还是迷茫了好一会,因为我们本打算在这里帮忙扫地或者整理院子,可是当我们进去之后发现这里是如此的干净,以至于完全没有我们插手的余地,而在这之前我们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我们比较尴尬的站了好一会儿。老人们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尴尬,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等等,而同学们渐渐也放开了,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似乎终于摆脱了开始时候的尴尬气氛。
我也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一开始是我、丁健康、佘义三人和他聊天,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丁健康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之后他俩走了,我和王怀鹏陪他聊天。我们惊喜的得知他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于是请求他给我们讲一些当年的故事,老人十分健谈,很高兴的给我们讲起往事,因为我的爷爷和王怀鹏的姥爷都是老兵,而且我俩都算是和东北那边扯得上关系的人,所以老人和我们俩讲得格外的情切与生动,聊到了抗美援朝的一些战事和细节,还有他回国之后在南京的一些个故事等等,甚至还教我们俩说了几句朝鲜话,虽说到现在我基本都忘记了,但是我觉得这次谈话非常的有趣,兴许以后和别人吹牛的时候还能用的上呢!
通过刚才的老人,我们又认识了另外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外表上看年纪就非常的大了,满脸丛生的皱纹密密麻麻的延伸到了脖子下面,骨瘦如柴的身材加上基本脱尽的牙齿,以及他有点点背的耳朵,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有历史的老人。听说他曾经参加抗日战争。于是我们又和他聊了起来,但是他的发音因为牙齿脱落的缘故含糊不清,我也只能凭其一言半语猜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还是耐心地听他讲完,大概了解到他是军队中搞测绘的,因为老人一直不停的再给我们讲地理知识,虽说含糊但也比较有趣啊。
之后的事也就不做细说,总之,大家都比较愉快。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向老人们告别,并且和他们合影留念,老人们很热情的挽留我们吃午饭,只是我们下午有人要回家于是婉言拒绝了,并且说以后还会回来看他们。
经历了这次活动,每位参与的同学一定都感触颇深,最近老人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话,而应该是一件放在手中的事,这是我在这次似箭中最深刻的体会了。当然也希望所有人都关心爱护身边的老人,虽说敬老院并不简陋,不过我猜测老人们还是应该更喜欢自己的家,也许有一天社会上不需要敬老院这种形式上的集体之后,人们才真正懂得了关心爱护老者吧。
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养老院
很多人都说,90后是温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便被家里人宠着,不但个性张扬,不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还不知道要尊老爱幼。我却觉得这是对我们90后的误解,我们只不过个性独立了一点,却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不,201X年2月1日,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安镇敬老院,开始了我们送温暖的活动,今年的活动,同样秉承着去年的主题和目的--让敬老院的老人们感受年的气息,家的温暖。
去年。我们在家一共包了150只饺子,送到敬老院和老人么一块分享,今年在敬老院院长的建议下把包饺子的场地搬至敬老院的厨房,自是为了加强年的气息。
这一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早上便下起了蒙蒙细雨,但雨息不灭我们的热情,我们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敬老院。我们之前准备好了白菜和青菜两种口味的饺子,又考虑到敬老院的老人大都年纪大了,味觉也退化了,便多加了点盐和味精,谁知,敬老院的阿姨们还是觉得太淡。
等人到齐后,我们便开始了浩荡的包饺子工程,包饺子看似很简单,却有很多注意点,拿出一张饺子皮,用食指在周围涂上一层水,用筷子加上肉馅,轻轻对折,边缘对齐,再用手把边缘压实,按上五个手印,一个饺子才算完工,其中水的多少,肉馅的多少,对折时的力度可都是有讲究的,所以当我们完成250多个饺子的制作时,已是中午11点半的饭点了。
敬老院的阿姨们煮着饺子,我们自然也没闲着,把之前准备好的零食拿出来分发给老人,并和老人们聊天,拍照留念。之前我们请书法爱好者为我们写了三对春联,分别是“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上联;天下高龄皆父母,下联:人间晚辈尽儿孙”“ 上联:时盛世昌春不老,下联:丰衣足食寿弥高”准备送给敬老院,正好可以亲自为敬老院贴上,有几个同学找来了废报纸,开始擦起了玻璃,打扫卫生,与老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闲暇时,我们研究了一下敬老院的菜单,据说是一个老爷爷写的,潇洒的字迹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细细研究,却发现,敬老院的菜谱荤素营养搭配的非常科学合理。听老人们说,他们的菜谱是综合了他们的喜好而定的,我们也放心了,至少他们在物质上并不贫乏。他们缺的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心灵上的关爱。我们的饺子,很普通,却是我们用心包成,他们自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暖意。
敬老院的院长说,每次有小孩来,那些老人总是特别高兴,哪怕有些人来只是做做样子,拜拜姿态,但老人最喜欢的便是热闹,最害怕的便是冷清寂寞的孤独,这是怎样的沉痛和幸福者的悲哀。
我总觉得我们能做的很少,但我们能做什么便会拼尽全力,绝不会故作姿态,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但绝不是一种形式,其中自然有我们心血的投入,我们将始终用一颗赤子之心来面对社会。我们同时也希望可以用我们的行动来唤醒这个社会,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中来,让温暖遍布整个人间。
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养老院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对于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践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敬老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班参加该活动的22名同学在宿舍楼下面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敬老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餐厅、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四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领悟其中的精神,坚决抵制这些不良的思想。此次敬老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的良好素质。第三,我们22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玻璃都擦得一尘不染,把院子里的落叶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22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4.养老院实践活动日志范文 篇十四
7月18日
晴
今天我们宝宝窝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平安托老院进行了社会实践。
今天阳光明媚,所以我们小队是骑自行车到的。拖老院附近是郊区,所以环境还是不错的,当我们到达之后看到了好多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五六十岁左右,我们先是帮他们打扫了房间,然后和爷爷奶奶开始聊天,他们说了好多他们的故事,大部分的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或者都是工作比较忙,所以没有时间来照顾父母。
今天爷爷奶奶都很开心,老人家都很健谈,有些老人给我们唱起了革命歌,我们都很开心,看着爷爷奶奶开心,我们感到我们这次的实践很有价值,带给了老人们快乐。
活动时间到了,我们向院长询问这次活动的意见。然后和老人们作别,临别的时候还有个婆婆迈着蹒跚的脚步依依不舍送志我们离开。为了让关爱活动越搞越好,让老人家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也让老人家们得到温暖,我们以后一定会多去看望老人家。
15.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十五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多层次,体系
0 引言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近些年不断增长,并且依旧延续着上升的趋势,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也能够侧面证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保险作为我国金融三大支柱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养老质量,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如今的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二者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叠,但更多的是差异,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因素急切需求保险行业的发展,来弥补养老保险如今的不足,让养老保险能够朝向多层次方向发展。
1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
1.1 商业养老保险的含义与特点
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要求,向保险人支付相应的保险费用,如果被保人在保险生效之后出现合同内规定的赔偿条款,则可根据合同要求向保险公司索要赔偿金额。随着我国商业保险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商业保险品种也不断推出,在一般情况下,商业养老保险中不仅仅包含着养老内容,同时也包括疾病、死亡、伤残,以及到达一定年龄的资金补给等。商业养老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商业养老保险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内容体现的,保险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即有形和无形。商业保险的最终目标是使盈利最大化,并且根据实力盈利情况,给予被保险人最大程度上的经济保障,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分红险。
1.2 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及特点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国家通过人民实际劳动情况与人民体质,规定一定的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国家所规定的界限,或者劳动者出现伤、病、残之后,解除劳动义务,有国家出资提供一些养老保障资金,减少下岗人员后顾之忧的养老体系。社会养老保险是国际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保险制度,一般情况下都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人口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强制保险措施。客观来说是需要单位及个人都参加的一种保险制度。待到保险人符合养老条件即可向有关社会养老保险部门定期领取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机制与商业养老保险大有不同,商业养老保险主要由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而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是一种社会互济的保险缴纳形式。
2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商业保险公司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而社会养老保险却不具备此性质,但二者都是在被保险人出现一定损害的时候给予经济补偿,从而保障被保险人的日常基本生活,从而保障社会能够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两种保险都需要建立起保险基金,需要在一定的技术与原则下进行运作,保障保险基金不被贬值。无论是商业养老保险还是社会养老保险,被保险者想要实现经济赔偿必须要受到纯粹的风险,包括不可预知风险、不期望风险等,即偶然风险。
随着近些年我国保险制度有单一保险逐渐转化为多层次保险,这要求社会保险体制中必须涉及商业保险功能,只有实现多选择性、多样化的保险体系才能够实现多层次保险制度,从而保障人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资金来选择保险。所以,必须将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社会养老保险要多多学习商业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我国财政压力。由于商业养老保险更多倾向于资金充裕的用户,在商业保险发展这些年中,未来必将会逐步降低准入门槛,逐步开拓低收入的社会群体中,使商业保险更加贴合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
3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意义与作用
3.1 有效缓解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及现收现付筹资模式给国家财务带来的一种巨大的压力。现收现付的内在实质其实是一种劳动人口收入的代际转移。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非劳务人口与劳动人口之间的比例逐渐失调,使劳动人口所需供养的退休人口越来越多,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加重,使现收现付体制无法保持平衡,即使采取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体制,但也无法弥补隐性债务所带来的资金缺口。我国财政隐性债务未来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革新。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却发展得顺风顺水,有关调查显示,商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与赔偿的保险金之间的比例为3.12∶1,每年净收保费高达千亿元。所以,社会养老保险所带来的隐形债务可以通过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进行填充。在商业保险实际运作中,通过利润较高的险种来弥补利润亏损的险种的情况也非常罕见,同时也需要那些亏损的险种来带动盈利较多的险种,从而让商业保险在亏损的险种中通过另一个险种进行盈利,最终实现整体盈利。
3.2 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现如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程度相对国外要低很多,并且在治理的过程中过于分散。这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了劳动力的共济功能与流动功能。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保险金额统筹负担与统筹能力之间失去平衡,一些贫困的地区养老金发放比较困难;然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在大批量发放之后还有较多的保险金结余。另一方面,针对省级以下的统筹层次会由于流动人口问题出现统筹层次转移,这也是养老保险金统筹的一大障碍,使很多流动人口在保险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从而缓解这一系列问题。
第一,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统一的保险合同来实现保险作用,该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大省级保险金统筹力度。第二,由于商业保险的信息技术相对比较发达,并且该信息体制发展至今也比较完善,各省的保险资金、结余情况能够明确地掌握,从而快速地进行资金调配。第三,商业养老保险不与被保险人的户籍挂钩,同时保险合同跨省转移流程也比较简单,能够以最大程度保障被保险人的保险权益。
3.3 促进商业保险全面发展
如果商业保险公司能够全力支持社会养老保险,必然会一改群众以往对商业保险的负面形象,从而大大提高商业保险的市场竞争力,甚至能够避免商业保险之间的价格竞争现象。除此之外,将社会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由商业保险进行,那么会大大增加商业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这样不仅能够给商业保险在业务上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节约一部分经营成本,从而快速地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业务量与实际收入。最为重要的是商业保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佳,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办理社会保险的机会,大力宣传商业保险公司的实际理念,纠正人们对商业保险的错误认识与片面认识,并且逐渐提高人们保险意识,能够让我国商业保险成为人人都认可的养老手段。
4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
现如今,为了能够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要求,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加快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步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4.1 规范市场经营,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一大特点,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体制能够保障我国保险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纵观现如今保险市场的运营情况,最为重要的问题依旧是行政干预。一方面领导干部通过给商业保险公司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拉近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在履行社会保险义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商业保险,并且时而采用行政手段变相强制保险,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的自愿投保原则,而且又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个体养老需求,使我国保险市场逐步丧失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除此之外,行政部门过多涉及商业养老保险,这种制定策略同时又执行策略的情况,很大可能会脱离国家监管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保险赔偿金大于偿付能力,政府会承担极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在商业保险中承办部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虽然在社会保险经营会更加灵活、自主,但商业保险会逐渐纳入到国家监管体系。使商业保险在外部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标准,维护被保险人的保险权益;对内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在保障基金准备充足的同时,每年也要进行准备资金的预算工作,从而保障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
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坚持政企分离的合作原则,行政部门不能够过多地干预商业保险实际运营,在商、社保险合作中,必须明确职能部门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分工,并出台一定的鼓励政策与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并将其优势与价值应用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之中,提高商业保险在解决老龄化人口问题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平稳、健康发展。并根据商、社养老保险结合情况,适当转变保险政策,降低商业保险的收入标准。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在与商业保险合作中,应借鉴商业保险的管理模式、转变保险转移方式、引入新型险种,从而实现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给予社会人群更多的选择空间。
4.2 强化社会管理与服务
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其业务要求高、辐射面广,这要求商业保险必须强化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必须要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确保能够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养老需求。并且要根据市场情况、人们生活情况,不断设计、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这也是保障多层次社会保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随着商业保险的不断发展,要充分考虑养老金的社会化兑付问题,保障社会人民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取到所得养老金。第三,要建立一支能够与市场发展相吻合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尽最大的努力来开拓城乡养老给保险业务。由于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通过个人缴费,与社会养老保险不同。统筹养老保险可以通过同城委托收款和相应的行政手段,从而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而商业保险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在面对每一位客户时都要进行推销,这样才能够将分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建立保险基金。所以,想要实现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必须逐渐开拓城乡养老保险业务,建立一支业务强大的营销人员,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受更多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同时,想要实现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必须加快商业养老保险的推进速度,这些因素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支持,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并未成熟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5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如今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事业,从而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让不同阶层的人民能够根据自身所需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保险,从而减轻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让老龄化人口能够获得应有的生活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军.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事业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浙江金融,1997(7).
[2]于林樾.浅析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0(18).
[3]徐宏伟.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
【养老院社会实践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养老院实践报告07-29
写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07-17
大学生暑假养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0-19
社会养老保险好吗10-23
机构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08-01
张书记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首发仪式上的讲话09-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06-1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07-0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08-19
新安社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理通知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