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2024-10-06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精选12篇)

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一

积累与运用

(一)总第 8-12 个教案

共享备课(设计者:李利平)审验签字(王金英)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六个方面的练习。“温故知新”的内容是读学过的拟人句,让学生发现和领悟这类句子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和了解修辞手法。“语海拾贝”选编了三条歇后语,旨在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并进行积累。“开心一刻”编排了《生气》这则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有不同。“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假如我来当老师”。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次习作为学生安排的是“老师,我想对你说”。学生每天和老师生活在一起,老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学生愿意向老师诉说,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本次习作只在内容上作了提示,表达方法上没作要求,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写。“自主阅读园地”选编了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短文。通过讲述一条腿有残疾的小英在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的故事,告诉大家: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尊重,需要鼓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和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2.积累歇后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自己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4.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课前师生回顾、总结班上曾开展过哪些活动,讨论还需开展哪些活动,该怎样开展,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还该怎样关心帮助学生。

习作:教师准备I一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本课教学用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14)1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温故知新”这个栏目已经很熟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温故知新”的意思吗?

2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运用

(一)”的“温故知新”,看看通过“温故”能知道什么样的“新”。

3自由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4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把事物当人来写。

5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6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习。

小柳树在迎风起舞。

7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鼓励学生多写。全班评议。

小河唱着歌向前奔流。小鸟在枝头唱歌。

二、语海拾贝(11)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三、开心一刻(4)1.自由读读这则笑话。

2.这位小学生的话确实让人捧腹大笑,你想对文中的这位学生说点什么?

3.笑话不光能让我们开怀一笑,有个好心情,好的笑话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四、自主阅读《掌声》。(6)

1、自由读一读短文,想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从这篇短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同桌交流,全班评议。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5)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老师 教学目的:

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看问题,以体会老师的处境和心情。在此基础上,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活动形式:

角色互换,小组讨论。

重点:

通过角色互换,体验老师角色。

难点:

怎样让学生进入老师角色。活动准备:

教师应多方面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为在上课时出现的意外

情况做好准备。

实现准备好几个小品,力求真实。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2)同学们,咱们入学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中,我们开展过哪些有趣的活动?老师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们,在生活上是怎样关心你们的?你们喜欢老师吗?引导学生回忆。

二、小品表演:(5)内容:一位同学在上课时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低头玩小动作,老师叫他站起来,批评他。这位同学就跟老师顶撞。双方僵持不下,老师非常生气。

三、揭示课题:(5)上面的这一幕,在我们学校中有时也能看到,有的同学屡犯不改,被老师批评后还不服气。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角色换一换。即假如你是老师,你将怎么办? 主题讨论: 说明主题:

作为一位老师,应当怎样才能符合同学们的要求呢?我想每位同学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

四、小组讨论:(9)教师巡视,倾听。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样?

(1)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2)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习上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请自主选择一个话题,先想一想,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讲的时候口齿清楚,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甲:老师应该有耐心,当同学犯了错误时,不应该一味地批评。

学生乙:老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同学,尤其对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同学,更应当关注他们。

学生丙:老师应当对犯错误的同学尽量宽容些,不要随便将同学的错误告诉家长。

„„„„

五、小品表演:耐心的老师(6)内容:老师扮演捣乱的学生,请持学生甲观点的同学上台表演老师。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评价。

捣乱的学生欺负小同学,作业不做还撒谎。一开始这位 “老师”耐心地批评,这位“同学”假装点头;可“老师”一离开,这位“同学”又去欺负小同学。“老师”又把他叫来,“同学”承认错误,表示一定要悔改。可过不了几天。又犯了老毛病,这时“老师”再也不能忍耐,开始大声训斥这位捣乱的“学生”。

六、分析讨论:(6)这种同学在你们当中有吗?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生气呢? 多指名说。

老师的耐心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同学们要理解老师,为什么有时老师会很生气。

七、老师的烦恼。(5)一位平凡的老师一方面肩负者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有家庭的重任。接下来,请同学们就平时观察、注意到的事例谈论一下老师有那些烦恼。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老师的烦恼: 为维持课堂纪律 为学生的成绩 为学生的安全问题 为老师自己的健康 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班级的卫生问题

学生作业不做、迟交、不订正

为儿女的前途问题 „„„

帮助老师解决烦恼。

老师:对,老师也有这么多烦恼,看来我们同学平时还是很关心、了解老师的。那么看一看,那些烦恼是我们可以帮助老师解决的。

学生答,老师在黑板上打勾。老师:噢,勾出来这么多,这些烦恼我们都能解决,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这些烦恼都是我们的过错引起的。

老师:到底用什么办法解决更好呢?接下来,小组讨论,比一比那些方法最有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八、总结。(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自己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启示。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人交流时要大胆地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练习,成为能说会道的人。

第三、四课时

习作——老师,我想对你说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7)

1、学生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引入。

师:我这里有一位同学最近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征得这位同学同意的情况下,请他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读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师:这位同学通过这封信给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好。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许多人有交往,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讲给他们听。今天我们就和这位同学

一样,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为了达对教师的感激与敬慕之情,人们把每年的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今天,同学们你们想对培育你们,在你们内心深处留下永恒印迹的老师们说些什么呢?

板书主题:老师,我想对你说!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6)师:各自默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作文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生默读习作提示。

师: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生: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文章内容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话。

生:对谁说,由自己定,习作内容应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写时要注意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生:写后读一读,不妥当的地方认真加以修改。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个性理解。

三、多元合探,解决疑惑。(13)师:根据习作题目要求,想想自己给谁说,说些什么话。1.各自思考。

2.四人一组,相互说说,自己给谁说,说什么内容。3.指名说说。(范围尽量大些,以便打开学生的思路。)

生:我想给校工刘爷爷说,他每天为我们打扫卫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

生:我想给老师说,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感动。

生:我想给老师说,妈妈在家把我当作小公主,不让我做家务,令我不满。

生:我想对老师说,爸爸在家限制我做开心的事,叫我失望。生:我想对老师说,她对我的关怀和鼓励让我至今难忘。„„

四、口述作文,实践认识(12)1.在刚才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想想选择什么具体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内,相互评议。教师巡视,关注学情。

3.老师在巡回指导的基础上,指名一个同学口述作文,然后集体评议。评议的重点,一是选择的事是否典型,二是能否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指名口述。指导学生要认真听,评价。5.集体评议,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6.经过评议,让同学们形成下面的共识,教师板书:(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典型的事例要具体,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评改质疑,运用拓展(2)

1、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

2、教师总结: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以事抒情的,一定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节课如果大家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课余时间再与你想说的话的人做一下交流,我想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3、学生习作,打草稿。

八、誊写 范文欣赏:

老师,我想对你说(1)

翻遍了所有的词典,找遍了的所有的词汇也无法形容您我的老师。

您是辛勤的园丁,每天为我们浇水施肥,让我们健康成长,可是当我们都在花园里竞相开放时,您又总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我们,把所有的功绩推到我们身上。您是灵魂工程师,帮我们架起知识的桥梁,建起智慧的大厦,然而在这之后您又不要我们感谢您,您总是说:“我的快乐就是你们快乐。”

我们读书的时候,您看见外面吹起了大风,您总是悄悄的

把窗子关上,不愿打扰我们,在我们做作业时,您看见我们脸颊上流着汗您总是轻轻的帮我们擦掉,当我们向您提问时,您总是耐心的给我们回答。

啊,老师在学习中你是我们的好老师,在生活中你就是我们的好妈妈,教师节快到了,老师我想对你说,祝你教师节快乐!

老师,我想对您说(2)

伴着儿时的欢声笑语,走过无数个快乐的校园生活,如今,我已是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了。我想我不会忘记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特别是现在正在教我语文的马老师。

每当我们要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在我眼中的马老师是一位“教学得方”的好老师。我总是在想,如果我们老师是家长的话,那她也一定会“教子有方”。因为,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总会时不时地用各种方式、方法指出正在“不务正业”的同学,把他们的心思尽快拉回课堂上来。

有一次,正在上课,我“心不在焉”被老师逮了个正着。老师那严厉的目光顿时朝向我,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课后,我自个儿坐在那儿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对,从那以后,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可是我仍然有好多话想对马老师说:马老师,我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虽然,在老师们眼中我是个很自觉的学生,可是上课有时我也会“人在心不在”。以前,有好几次您都没发现我,不知道您是真的没发现还是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反正,您没说我,我就觉得这次逃掉了,因此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只有这一次,您严厉的目光让我永远记住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在这里我还要向您保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细心,更加认真,您也要更加严格的要求我。相信我,我行的!

第四课时

《老师,我想对你说》评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作文课导入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在指导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一文,我先出示了一封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信,读给大家听,创设了一个说话交流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学生的习作中来看, 本次习作学生的文章基本令人满意。成功之处:

1、大多数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发自内心的话。

2、习作内容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意做到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4、学生都能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5、典型的事例要具体,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优秀习作选读: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没有注意到人称的变化,没有注意用到第二人称。有的是开头注意用第二人称,文章中间又成了第三人称。前后不一致。如:刁振家

杜衡

2、部分学生的选材没有意义,如:毕毅坤

杨茜

3、个别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内容不足一页。如:李江涛

补救措施:

评讲之后,星期天在日记本上再次练习写一篇《———,我想对你说》

(打印)

2.“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二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

(一)设疑自探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用不同的问题逐步展示教学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及时鼓励并与其进行交流。

(二)解疑合探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要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勇于表达见解,尤其要在讨论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有重点地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攻克教学难点,使学生更轻松地应对课堂教学。

(三)质疑再探

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更为复杂的疑难问题,倡导学生勇于向书本提出质疑,向权威提出挑战,并在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李蓓蓓2014)。

(四)运用拓展

在知识理论基本概念和内涵认知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点编制习题,并且所编制的习题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习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质疑性原则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由一次次的设疑、解疑,到最终的运用拓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勇于存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质疑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创新。

(二)探究性原则

在“三疑三探”的模式下,由初始的“自探”到“合探”,然后到“再探”,教师始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运用不同的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活动,如: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合作探究等,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内化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先进行基础题目的探究活动,然后再进行拓展延伸式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设疑自探策略的运用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回忆和英语背景知识的导入,引出本课的学习话题。接下来,结合课文图片或标题,提出问题,梳理关键知识点,全面把握课文的要点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理解性题目,在上下文的猜测中实现对词义和句意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原q uak e s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设计自学提纲,对于自学提纲的拟订,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尤其是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围绕单词和短语进行提纲的拟订和拓展;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不再拟订词汇方面的提纲,可以直接拟订与主题earthquake相关的问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和中心思想添加英语写作方面的内容。

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学提纲:(1)_______(adj.)极度的_______(adv.)极度地。(2)_______(n.)民族;国家;国民。(3)_______(v.)损害_______(n.)。

对于英语词汇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自学提纲:(1)Wha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your heard of?(2)Which disaster may cause the worst damage?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earthquake?并且按照Which/Who的句型进行非定语从句的仿写。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1Great sc ientists一课时,教师可以拟订如下的自学提纲。

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自学提纲:(1)_______(adj.)传染的;_______(n.)有传染的废料。(2)_______(adj.)合作的;_______(n.)合作社。(3)_______(adv.)私密地,私下地。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拟订下面的自学提纲:(1)What kind of education did he/she receive?(2)What nationality is this scientist?

对于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型进行仿写(王源帅2014)。

(二)解疑合探策略的运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交流—评价—再评价”“朗读—评价—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交流和讨论,从而内化英语知识。在使用解疑合探的策略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导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立足于课文篇章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文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探析,做好展示和评价的准备。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quakes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环节对之前拟订的自学提纲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讨论的内容也应不同。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和提示,如,当“学困生”对产生地震的原因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救护人员是如何开展救护工作时,“中等生”或“学优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他们的疑问。在英语“中等生”和“学优生”的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在仿写的过程中相互批评和指正,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质疑再探策略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拓宽学生的视野,探究更为深层的疑难问题,并创设宽松、平等、自由的讨论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教师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提供援助和指导。在问题质疑再探环节中,教师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如:习题编制、英语写作活动、英语演说等,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熊慧芳2014)。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quakes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地震中的孤儿、矿工遭遇、救护人员及其责任等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质疑、探究和验证,从而在拓展活动中,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这一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将课文内容概述成一个简明扼要的摘要;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模拟真实场景,扮演地震中被抢救的矿工;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军队和抢险救灾为主题,进行英语写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运用拓展策略的运用

在运用拓展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知识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而,为了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现口头或笔头的summary。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的习题,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运用重点单词、短语、句型等,设计课文内容相关的习题,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习题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检测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和归纳,从而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使英语课堂由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英语学习的创新、合作和探究模式,由“一言堂”的英语教学形态转变为学生自主思考和反思的教学形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展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摘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运用拓展四个环节,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质疑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阐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意识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高中英语

参考文献

李蓓蓓.2014.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王源帅.2014.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三

“三疑三探”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区别是: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三疑三探”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练习,教师评价,而“三疑三探”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三疑三探”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传统的课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课堂前预习,课后做作业,而“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不提倡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

要正确掌握并运用该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使学生明白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应用过程,增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能使学生明白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课堂交流范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教师是如何梳理的,补充完善形成本节课完整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情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设疑自探”的环节,往往是教师创设了情境,直接提出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情境的育人功能,学生被动的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创设了情境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然后梳理、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究。

三、在“设疑自探”的环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独立探究

在“设疑自探”的环节中,“设疑”主要是教师的责任,而“自探”完全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不能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回答问题或一边看书一边解题。学生看书,要带着问题,利用好老师留给的时间。在看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最好不要看书,教师也不要设计直接看着教材就能回答的问题。

四、明确“解疑合探”这个环节与过去教学中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的评讲、小结有何不同

过去的评讲、小结一般是在学生的课堂巩固练习后,只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答案即可,侧重于应用。“解疑合探”这个环节是学生深化对探究内容(教材中的知识和方法)理解的重要环节,明确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目标,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弥补自学中的不足,深化对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因此,这个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即同一个问题要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一个学生回答时,要鼓励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完善。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要由一个学生回答后一带而过。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对话,促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之处,让学生暴露深层次的思维过程。

2.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定要小结、归纳、概括、强调有关问题。对于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讲解,不要出现“滑过现象”。

五、坚持扎实搞好“质疑再探”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问题意识

“质疑再探”的环节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不会质疑,因此就省略了该环节。其实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回顾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大都提不出来问题,正说明我们的学生自主意识、回顾反思意识、创新意识缺乏,需要着力培养。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一定会有学生能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主意识、回顾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一定会得到加强。要使学生质疑,必须给学生留质疑的机会、时间,并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向。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变式训练的题目大多是由教师“变出来”。在“三疑三探”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拓展”的环节,要大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编题。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因此,在“运用拓展”的环节要加强对学生编题的引导。

4.三疑三探教学案例 篇四

张志堂

我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执教近40年,语文教案写了200多本,如今,面对一本初三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教案(即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教师讲课必须要有教案。只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教师写教案的目的,就是把备课所得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使之系统化,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上课以后便于检查效果,总结经验。因此,尽管教案还不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所以无论是刚涉足教坛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数载的老教师,都应该认真写好教案。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教案。过去,由于一些领导一味强调写好教案,给教师定下很多条条框框,限制过严过死过于繁杂,但每位任课教师都必须不厌其烦地坚持写下去,必须做到每节课都如此,而且要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由于领导的“严”要求,学校里写得多,写得工整的教案屡见不鲜,有的同志在一个学期里,仅语文一科就写了厚厚的四本教案。仔细看下去,无论文科、理科,教案大多是教材教参的翻版,“条条框框逐个填,目标设计逐个编,白纸黑字写个遍,要求样样都齐全。”如此这般,无论是学校领导检查,还是上级领导检查,教案个个都是“典范”教案,都是“认真细致”,“值得推广”。难怪有人编出打油诗:“编、编、编,编教案,编好教案给官看,字迹工整项目全,官们看了好喜欢„„”面对如此状况,我们不但要说:这些表面文章无论做得怎样好,这些花样形式无论搞得怎样好,到底有多大用处?充其量不过是学校领导可以受到上级领导“治校有方”的嘉奖,任课教师可以获得学校领导“备课认真”的表扬。如此做法,不仅害苦了教师,而且危害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西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近年来为深入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系列读本,老师们如同久旱逢甘霖,拍手叫好。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系列读本,着眼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阐明了“三疑三探”的核心理念、学科思想和教学方法,并以开阔的视野

对各学科运用“三疑三探”模式进行系统整体的解读,是提高教学能力的良师益友。读本以“三疑三探”模式的课堂基本框架,对教师的备课、教学给予具体的示范、指导和建议,同时对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澄清和提示,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即充分体现了实用价值,又体现出教师的个性风格。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由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实践经验、课堂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班学生情况亦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个人特色。教学设计中每个页码在编排时特意留下三分之一空间,供教师添减改进和教后反思,根据教学实情设计出自己的精彩课堂。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县教研室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解放了教师,解除了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抄写繁杂教案的沉重负担,不搞文字游戏,让教师抽出时间在教案外狠下功夫,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作出深入刻苦的钻研,在教学改革上作深入的探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今领导检查教案不在凭篇幅的长短论优劣,不再凭条款的齐全论高低,在对待教案上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死抠格式,检查侧重于添加的内容和教后反思的内容,表扬侧重于有改革特色,有创意的教案,真正起到了督导作用。

衷心感谢教研室领导把教师们从编写教案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三疑三探”是西峡教育的课堂革命,而深得人心的教案的改革和创新则是西峡课堂革命的有力见证。

5.“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篇五

各位老师: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学,已经获得全国教学的优秀示范荣誉。这种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推荐的这组文章包括“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概述、基本内容、操作流程、易产生的误区、评价标准、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以及如何理解与对待教学模式,建立学习小组的一般方法等内容。假前的学习分两步走:第一,要求各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本材料,教师个人要积极自学,完成学习日志(1月8日交);第二,下周四教研组活动,各组组织看课例一节,认真做好记录,完成学习日志,活动结束将日志收齐交教务处。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摒弃教学中不科学的方法,真正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

教务处 2013.12.1、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编题时,可以借鉴平时考试习题的样题来出题。出题人要准备好答案,并且明确出题目的。

2、正确运用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

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 〔操作〕

(1)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科特点,决定是否出示教学目标。(3)出示自学指导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演练,独立探究。(4)教师巡视。〔目的意义〕

(1)设情激趣,使学生开始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进行探究,使自学更扎实有效。

(3)教师巡视,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同时以适当的语言或动作暗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注意点〕

(1)教师在课前要将心态调整到平静愉悦状态,理性地克服因其它事件而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将激情、微笑、爱心、趣味带进课堂,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途径,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自学指导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整体水平高,则问题设置跨度要大一些,留足思维的空间,反之,学困生较多,则必须把一个问题当作两步或三步来问,减缓“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3)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后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有的一节课需要通过几次自学,因为每次自学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二是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总之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4)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同时要重点巡视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但一般不宜同其商讨问题,以免影响其充分的自学。

(5)自学指导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状况可能出现多次。

二、解疑合探 〔操作〕

(1)检查自学情况。原则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针对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尽量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今后的运用。(4)特别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要精讲,有重点地讲。〔目的意义〕

(1)检查自学情况,首先关注学困生,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对了,就不需教师再教了,则节约了课堂时间。

(2)学困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中等生补充,如果中等生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讨论,这样,什么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合探形式,教师就能准确的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把握。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学困生回答或演示操作,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叫优等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2)讨论不要滥用。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

如果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直接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开始讨论,最终只能是个别优等生讲讲,小组内其它学生听听而已,同教师讲全体学生听,实在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小组合探应该建立在充分自探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没有自探就不要合探。个别课堂因知识较容易,根本不需要讨论。

(3)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注意提醒其它学生认真聆听或观察,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

(4)教师的“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它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质疑再探 〔操作〕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它学生共同解决。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向学生再次提出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目的意义〕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注意点〕

(1)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和教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挑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深层次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3)有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课前应充分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不能指责学生,更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不能不懂装懂,搪塞应付。

四、运用拓展 〔操作〕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迁移拓展(包括教师编拟习题、学生自己编拟习题和完成课堂作业)。

(2)反馈学生答题情况。

(3)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包括课本具体内容和通过学习运用所感悟的内容。)〔目的意义〕

(1)通过完成训练题、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2)通过学生自编习题的训练,做到了对知识运用的举一反三。

(3)反思实际是对本节内容的及时归纳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清晰认识。

〔注意点〕

(1)首先进行巩固性训练,若有时间再进行变式训练、学生自编习题训练等延伸环节。

(2)教师巡视,注重答题情况的反馈和展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展示自编习题,同时阐述编题思路,师生适当予以评点。

(4)此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

1注重启发诱导,设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5分)2.注意学法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和梳理,问题(习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和针对性,给学生留足思考、练习和交流的时间。(8分)3.讲授准确无误、重点突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6分)4.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评价及时准确,充满期待和激励。(5分)5.有驾驭课堂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活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有序,时间安排合理,准时下课。(6分)学生方面(70分)1.会提问:能根据教学情景、教材内容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8分)2.会自学: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能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9分)3.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敢于尝试操作,错了也不怕,展示率高。(9分)4.会倾听(观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仔细观察别人的演示。(4分)5.会评价:能对别人的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利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7分)

6.会质疑:有问题意识,敢于向课本、教师等“权威”质疑问难,问题具有挑战性、独创性。(7分)7.会讨论: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活动有序,能表现集体观点)。(4分)8.会总结: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4分)9.都参与:课堂无“闲人”,人人充满自信,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没有走神或不参与学习的现象)。(8分)10.都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性或拓展性习题,答题正确率高,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10分)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教学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步:设疑自探。它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它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前面两个环节可能在课堂中反复出现,如问题自探

一、问题合探一,问题自探

二、问题合探二等。

第三步:质疑再探。它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它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或补充后,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其实,“运用拓展”这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骤和理念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新一轮“三疑三探”。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的。

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使用灵活模式(即灵活运用基本模式的变式),如也可以在运用拓展之后让学生再次质疑等。同时也可以把“三疑三探”模式同其他模式整合运用,构成整合模式。由此可见,“三疑三探”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单一的,这样给教师灵活辩证地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自由境界。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如此说来,有人可能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程序,是束缚教师手脚的条条框框,是教条主义的东西,影响了教学改革的“百花齐放”。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因为,我们主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反对其他教学模式,这就譬如同样是一批原材料,如果按照这种模式(程序)造出来的可能是电视机,而按另一种程序造出来的就可能是大炮或汽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按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程序设计的,培养的当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践证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身,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指出了一道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程序,是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生搬硬套所造成的问题,不是教学模式本身的错,而是教师使用不当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切不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必须深刻领会“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以学定教,以生施教,最终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提纲

一、设疑自探

1、准备练习(同复习)

2、设疑引课(同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

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

4、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二、解疑合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着重强调以下内容:„„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2、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3、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三疑三探”复习课教学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

1、导课。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设疑,并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说明: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进一步理清知识间联系,做到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既不能抛开课本,又必须注重拓展和延伸。

三疑三探”试卷(习题)讲评课教学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

1、教师公布习题答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2、学生根据考试情况提出探究重点,师生归纳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对照答案自探纠错。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合探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交流纠错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讲解做题思路,点评同学对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倡发表不同见解。

4、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提倡学生变式练习。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要学会从“入模”走向“出模”

“如果某个模式的目标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不仅不能拒绝,而且要大力推广,只是我们在选择学习前要认真甄别。”

当前,对教学模式的认识有两种病症:一是模式“拒绝症”,二是模式“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眼症”。“拒绝症”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固化的模具,就如同工厂按程序加工机器零件一样,有什么样的模式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模式容易束缚学生个性,势必造成千人一面的恶果,不应推行。“红眼症”主要是一些人看到一些学校因模式而出名,也想“火”一把。于是一夜之间,各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见诸报端,甚至个别学校,把别人的模式改头换面,再起个新名,经媒体一炒,竟成了全国课改名校。

其实,模式本身并没有错,出现这种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是对教学模式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育人目标、采用特定的教学程序而设定的一种操作样式。一种教学模式在一定区域推广是否会造成千人一面,主要要看该模式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次是看这个特定的程序能否能达到这个特定的育人目标。如果某个模式的目标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那又怎能带来千人一面的结果呢?因此,不仅不应拒绝好的模式,而且要大力推广,只是我们在选择模式前要认真甄别。

个别“名师”课堂的一枝独秀,他们主要凭借的是自身的素质,一旦离开了名师个体便不复存在,它令千百教师望而却步。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教师素质差别很大,特别需要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广大教师落实新课改精神,使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每次课程改革都是在诸多教学模式的相互作用下推进的。

拒绝接受别人的模式实际是在固守自己的模式,是在孤芳自赏。拒绝模式是“教条”的,是不负责的,但盲目的“造模”、“推模”、“为模而模”也是非常冒险的。现在有些教师“谈模色变”,几乎患上了模式恐惧症:报载某地两年内共推广了两个半模式,为什么会有半个模式呢?据说是第三个模式刚刚推行时,领导发话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要创出自己的模式„„”于是两月之后,一个“中外合资”的教学模式就诞生了。领导一发话就立即创造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来,这无疑是好大喜功。

禅宗讲悟道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层次又回到原点: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造模”和“推模”也应如此,必须从该模式本身“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原点出发,到这个模式“最终培养了什么样的人”这个原点结束,选错了方向就是逆水行舟。

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到教师问学生被动答,再到学生主动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学生主动答,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对于当前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随着改革的深入,诸多不合理的模式将被实践所淘汰,真正好的模式也必将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曾说:“不知旧物则绝不可言新。”探讨别人的长处,正是我们创新的必要准备,从“形似”走向“神似”,从“入模”走向“出模”,沿着理想的目标去探讨理想的教学模式,才是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必然历程。

学生学习小组建立实施方案

一、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小组 《学记》:“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依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环境,又能弥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生生交流不足的缺陷,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二、建组原则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三、建组方法

1、学生分层: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依总成绩S型拐线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

2、成员搭配:以小组(6人)为基本单元组成学习共同体。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名学生优势学科尽量不冲突),B、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然后给6人编号(如第四组一号学生可编为41、4-1等)、排座位。应注意男女生搭配,城乡生搭配,同寝成员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者搭配,学科平衡发展等。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3、学习小组长的选拔与职责

(1)方法: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

(2)选拨标准: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乐于助人,负责任;④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3)职责:①组织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自探、合探、展示、评价、编题等;②帮助学困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检查每天学习的落实;③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④督促学科组长记录好每天《积分记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4)小组成员积分评价项目:①课堂参与度(0-10分);②课堂纪律(0-3分);③作业完成(0-5分);④其它方面如卫生等(0-5分)。

参考上述4项指标每日对小组成员打分量化,填在小组量化积分记录上。每周一统计好小组上周成绩,及时在小组会上总结点评,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4、组内分工

(1)每组设组长和学科组长。

(2)组长抓全组同学的学习和常规工作。

(3)学科组长每科1名,具体负责本学科学习开展、评价、作业收交等工作。

5、小组命名 统一配置小组标牌,各小组自行确定组名、组规等。

6、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

①小组先分层讨论,再群体讨论,群体讨论时要解决相关问题。②组长做好分工,安排好讨论结论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既有方法归纳又有规律总结。

③讨论要充分,并紧紧围绕本节内容进行。

④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为下一步展示作准备。(2)展示与评价:

①各小组按教师分工,迅速展示,主动、积极、有序、高效。

②展示方式可口头或书面,但要完整、简洁、规范。口头展示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展示要突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以及疑难问题。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展示。每个点评学生结束时都要征询其他学生的意见,如问 “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或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③一般由B、C层展示,A、B层点评或拓展。④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迅速记录或纠错。

⑤点评内容包括:a总体评价,如正误等; b答题思路、方法、规律等;c板书、声音、体态等。

⑥精彩点评结束要有掌声鼓励。

⑦教师认真倾听,注意发现学生闪光点和不足,为点拨做准备。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要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禁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止教师跟学生“抢风头”。

(3)编题:各学科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编题培训。

(4)课堂评价: ①学科班长负责总结评价(学习目标的完成、本节的优胜小组、表现突出的同学等);②评价的三个指标:参与率、精彩度、高质量。

7、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倾听他人发言:①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②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③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④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用礼貌用语,如“是否请你”或“你是不是可以”;⑤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讨论问题:①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②谈看法要有依据,能说清理由;③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④别人提出疑问时,要耐心解释,态度友好。

(3)互帮互助:①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②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学请教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4)反思与质疑:①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或看法。

(5)自律自控:①服从组长安排;②小组讨论时,有序发言,声音要适当,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内容;③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但应到课后再跟老师和同学交换意见。

8、小组评价与奖励:学校、班级对小组活动情况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奖励办法。

四、班级文化建设

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小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如班规上墙、小组积分公示、优秀学生感言集萃、在教室张贴标语(引例:“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精彩,我自信,我成功”,“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成才”,“一分成功靠运气,十分成功靠努力,伟大成功靠激情”)等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材料

6.“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六

2016年9月21日下午,我们学习了李春义老师的教育教学随笔,在这本书中,他所提到的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人受益匪浅。

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二、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几乎都没有给学生认知新课的时间,这样学生直接提出问题,能否切中新课要害?如果学生提出的不是核心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那么让学生探讨回答那些问题吧,课堂时间不够用,也不能突出本课重点,不回答吧,就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该如何处理?

我认为,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能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经过快速思考再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一些,也能更能靠近教学目标,教师整理补充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至于在设定问题上浪费时间。即使教师整理、补充自探提纲,也应该是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不是另外设定问题。

2.在“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的任务,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两两谈论或分组讨论,不要让学生有依赖思想,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能力应该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

3.在“置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置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置疑的能力,如果这节课内容确实没必要再次置疑,教师也不应该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应该灵活处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应该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要活学活用。

4.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回答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又一个“亮点”,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不要让学生简单地说“他回答地完全正确”,要教会学生这样评价“他回答的很精彩,因为„„”,“他回答的还不够完善,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脉相通的。

7.“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七

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在“疑”和“探”的环节上许多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或者质疑比较盲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深入地开展,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一、从文章题目入手质疑

一篇课文的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质疑自探时, 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百合花》一文学生就可以问:文章的题目是《百合花》, 但文章通过写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和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献被子的情节反映军民鱼水情深, 那么百合花到底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原来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通过被子上的百合花, 象征着军民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 “百合花”在文中起着象征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从文章的主旨性内容入手进行质疑

不管是那一种体裁的文章, 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 从主旨性内容入手进行提问,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 我根据文章的内容, 提示学生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 把这些段落和句子要作精细阅读。学生阅读完之后,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基本上能够围绕主旨提出问题。如阅读《范进中举》时, 由于篇幅较长, 我指导学生把阅读的关注点聚集到涉及主旨的段落上来。有意引导学生关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范进及胡屠户等人的言行及心理变化。

学生通过这些段落的阅读, 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能够在课堂质疑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样的质疑探究能更加深化课堂教学,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从文章的结构和文体入手进行质疑

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要让学生明白, 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光了解词句的表达还不够, 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要学会从文章的段和篇中进行提问的方法。那么段、篇的提问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尽管文无定法,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 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其次, 了解分析段落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 归纳段意, 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等。

明确了这些知识, 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 面对的是一篇议论文, 学生就会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要明确论点和论题、把握议论结构、弄清论证方法、揣摩议论的语言等。就此可以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质疑: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结构如何?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围绕论点进行议论的?课文在议论上语言的特点是怎样的?其他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用同样的办法来质疑提问。

四、从文章的难点入手进行质疑

当学生接触到一篇新课文时, 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同样,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 对一些新的知识点, 由于知识面不广, 往往会弄不懂, 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我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进行质疑, 通过大力的引导, 学生就会改变思维的方向, 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我在用“三疑三探”模式教学《下雨天, 真好》一文时, 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风格。但由于学生阅读面不够广、阅历不深, 对文中的一些内容还是不能理解, 有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 真好?作者通过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对母亲的善良和对父亲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情节来表现的?这样一来, 正好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我就适时地引导他们阅读课文, 通过合作探究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从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质疑

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呢?一般来说, 关键的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词语。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深刻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明确了这些, 关键的词句也就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 就会顺利地完成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关键语句隐含义的理解, 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 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如学习课文《紫藤萝瀑布》时, 文中关键的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较难理解, 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花和人遇到了什么不幸”“人生短暂, 怎么能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进而联系作者的遭遇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挖掘出句子背后隐含的内容。

8.“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八

一、“三疑三探”是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最佳着陆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疑三探”正承载起这一基本理念,换句话说,正是“三疑三探”使这一理念在数学课堂稳妥着陆。因为在“三疑三探”的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实现的。“设疑自探”要求学生根据自探提示,或通过阅读教材,或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或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独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解疑合探”环节是在学生通过自探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完成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做法是:教師组织学生汇报自探情况,检查自探效果。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组织学生或同桌或学习小组内进行讨沦交流,探讨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不做任何说明。若遇到优等生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这时再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诱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获取知识。基于模式这样的基本操作要求,基于教师也能按此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转变为课标所倡导的方式。

二、“三疑三探”是教师深入学习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的驱动器

运用“三疑三探”进行教学,教与学都是围绕“自探提示”这一中心进行的。自探提示中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败。自探提示中的问题虽然是先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完善而得,但课前教师必须要对自探问题进行全面预设,保证出示的自探提示恰当准确。自探问题的设计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自学能力进行设计。二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问题是什么。二是问题的排列要符合知识形成过程的逻辑顺序。四是问题的表述中还要适当加上如“看一看”、“摸一摸”、“量—‘量”、“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等指导学生如何自探的词语,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提高自探效率。教师要想设计出理想的自探提示,就必须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能力。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每个学段、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知识体系,准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这是设计好自探提示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加强其它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提炼设计出一个个表达准确、严密的问题的能力,为设计好自探提示练好“内功”。

另外,在质疑再探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散质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接触了解的知识比较广泛,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干奇百怪,涉及到各个方面,教师要想应对自如,给学生以准确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每节课前教师都必须做好知识储备:与本节相联系的后续知识;与本节相联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其要求教师必须各科融合,博览群书,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

“三疑三探”有着大气、深邃的特质,它的反复“疑”“探”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终生受益。

在设疑自探环节,教师首先创设恰当的情景,设置疑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这样就能使学生喜爱数学,使学生乐学。其次,学生根据课题或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意识,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潜在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试想牛顿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感撼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没有问题意识,也不可能有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的睿智论断。再次,学生要独立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就必须调动自己的所有潜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的答案,长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猜测验证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必会有质的飞跃,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创新型社会就有希望,就是必然。

在解疑合探环节,学生首先要会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要想有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必须要理清思路、锤炼语言。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好口才,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其次,学生要会倾听、会评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辨析其中的正误,从中汲取白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来补充、修正、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这一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学生要会与人合作交流、讨论辨析。遇到疑难问题,个体解决不了的要进行或同桌,或小组,或全班的合作交流、讨沦辨析。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为学生都有争胜好强的心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想先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能激发学生思维高速运转,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捅捉信息,快速在自已的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说出答案。

9.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九

2011年12月份,河南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来我校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讲座。听完讲座后,许多老师都被这一教学模式所震动,掀起了教改高潮,我自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在学生完全没有这种方法基础的条件下,在高中范围内可能不好开展。2012年4月15日,由王志飞副校长带领我校教师共14人赴西峡听课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西峡一高听课一周后,我对这一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看法,它确实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模式,彻底打破了灌输的教学模式。

“五·一”之后,按照预定计划,我在我所带的三个班进行了尝试,首先,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看了西峡一高上课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了这种课的流程,对学生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我和各班班干部按期中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进行了认真的分组,给每组的6个人编号排座位,具体2.1.3为一排,5.4.6为一排,5.4.6与2.1.3对位,2帮5,1帮4,3帮6,小组共同探讨问题。接着,我就以期中考试卷为例在各班进行了“三疑三探”教学。课堂上,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每一道题都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和见解,同学们大胆的质疑,共同探讨,班里再没有打盹,走神儿的同学,在课堂上学生试卷质疑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再者,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向其他教师作了汇报,我又在1009班作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自探提出学习目标,合探解决学习目标,中下等学生展示,中优等学生点评,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这段时间在试行“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中,我也有许多困惑。例如,课程进度慢,课容量小,有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知识点没时间拓展总结,学生没时间做笔记,小组之间的矛盾,组内差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所以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出一种具有我们“集宁一中特色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10.“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十

别玉叶

运用“三疑三探”模式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注意:(1)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独立探索。切忌蜻蜓点水式的自主探索。(2)学生活动必须是独立的。教师不提示,也不允许问其他同学或相互商量,不准看课本直接寻找现成的结论。即使有疑问也要等到合作交流时解决。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目的是解决自主探索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炼升华,形成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更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有关的思想方法。合作交流有两个步骤:小范围合作交流和全班的合作交流。小范围的合作交流是指在小组内或同位同学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即我们所说的小组讨论。全班的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探究学习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提出的情境问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馈、小结。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形成知识和方法。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不需要小范围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即可进行全班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需要

讨论交流的?”“你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你敢解答这道难题吗?”“(关于这道题、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其实简单的几句话,在学生听来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随之活泼生动起来。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在探究获得新知后,让学生质疑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直接回答,而是先由学生解答,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个过程也就是“质疑互教”的过程。

在例题和习题的处理中,要重视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板演,这样可以直观的暴露问题所在。在例、习题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和质疑。

“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设疑”是“探究”的前提,“探究”是“设疑”的目的。在探究学习中,“自探”是主题和基础,“合探”则是“自探”的补充和深化。“再探”是升华,是为了解决个别学生的疑惑或探究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探”可能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延伸到课外。这一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和亮点是“质疑再探”,因此,在教学中一定不能缺少这个环节。

学新三疑三探模式的新授课教学流程的发言

贾智君

学生敢于提问,并不代表会问。有的学生爱提问,却并不一定能提到正点上。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特别是与本节课联系并不紧密的问题,先适当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正确引导,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在讲解新课时,一方面要注意解决揭示课题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在重、难点处训练学生质疑。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个示范,教学生如何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他们在学习如何质疑后,非常愿意提问,也非常愿意在提问后解答它。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带动其他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通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如果在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的前提下,教师就匆忙让学生开始讨论、辩论,或者直接就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答案揭示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吃夹生饭”,极易导致“消化不良”。因此,合探的问题应该是自探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换句话说,没有自探就不要合探。有的课堂因知识较浅易,根本不需要讨论或辩论。学

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注意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或观察,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

学生能力培养:①会展示。检查自学情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回答错了也不怕。②会倾听、会评价、会总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可以让其它同学来评价、来判断、来补充、来完善。这样学生只有认真的倾听,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③会讨论。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讨论的时间,选择好讨论的方式(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师生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

在意义建构和应用拓展的基础上,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回顾探究知识、获取方法的过程,加深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积累探究学习的经验,丰富学生的隐性知识。反思就是通常小结的教学环节。一般,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回顾。最常见问题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节课中你对你的表现有什么感受?”、“你从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你对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有什么评价和建议?”等等。

发言材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别玉叶

学习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针对多种能力综合进行的,可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施情况灵活加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在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提供学生真实的可操作的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以美和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展现。具体运用的方法略谈以下几种:

(一)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操作实践中表现,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错误的给予引导与矫正。

(二)口头演说

通过让学生口头演说,反映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三)讨论

通过学生与别人探讨,发现和交换各自的想法、建议和意见,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表现自已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四)实作评价

实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来自真实情境中的

问题的一种评价,强调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解决,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即怎么做、怎么想。这种评价常常在学生做作业,完成练习等情境下发生,既能考察学生对某些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

(八)展示与交流

展示和交流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和成功感。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能最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的智力。

1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74-02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关注师生互动和交流,切实做到教育的时效性、高效性和普遍性。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系统推出的各种教学模式在具备一定的独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共性和通用性,即在不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性。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而“三疑三探”正是在新教育制度改革中诞生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内涵

1.尊重教育改革新方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改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力量,教师多是通过在课堂上的不断讲解和说教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呈现出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怪圈,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无力感。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做到学生少讲精讲,有针对性的讲。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欣赏者、点评者,甚至成为倾听者,做学生学习中会提意见和建议的“观众”。

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而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教师要将自己当成教学资源,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学会对教材进行选择、改造和整合,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会选择,学会判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的共识和公民的一种必然需要。以人为本也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核。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必然成为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早已证明,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程度、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学生的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学生从已知出发,解决未知的问题,需要自己架设“桥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架设“桥梁”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应该是“架桥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给与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积极的学习情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解读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是就课堂步骤来说,还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设疑自探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能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展示与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质疑再探是指在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具体体现

1.在课前准备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完全体现在小组合作和评价中,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成为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和条件。将学生根据学习成绩、言行表现、能力差异等条件进行基本合理的分组,然后将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优势选定为本组的学科小组长,不同的小组长在不同学科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小组的划分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筹备,分组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而小组的组建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择优而用,因人施教,力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尽情发挥作用。

2.在课堂教学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师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加各个环节,做到课堂无闲人,人人都有任务。反观“三疑三探”的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毫无遗漏的体现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各个环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这条线上的精美珠串。

设疑自探环节本身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独立提出问题,形成自探提纲,在不完善处由教师补充。这样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成为课堂的隐形观众,学生可以脑洞大开,提出自己关心并且感兴趣的问题,突破原始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不再因为回答不上教师的问题而紧张,而教师也由原来的主讲人变成了学生的服务者。

解疑合探环节中包括学生的合作讨论、知识整合以及小组成绩的展示,这些活动都由学生本人亲自参与,也就是说,小组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尽管不一定能提出有建树的观点,但是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工整地展示到黑板上。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合作,也凸显了个体的差异和能力。对实现学生主体意义非凡。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要根据各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质量进行合理筛选和整合,将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小组解决不掉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并对小组展示的同学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均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做到师生的融洽交流,最终达到课堂高效。

质疑再探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同时,大胆提出问题,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进一步发挥,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编拟一些基础习题或者拓展性习题,而此时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编撰的习题有选择的展示给学生,并适时做好补充,指导学生做好反思和归纳。

3.在学生评价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评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小组分成评价小组和展示小组,同时分别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并根据评价小组的表现附上相应的分数和打分理由。学生则在合作、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展示内容和评价结果,并由评价小组给出相应的、并且觉得有道理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下,顺利完成评价环节的任务。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厌倦学习或者课堂闲游的学生鲜少出现,教师也在以往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4.在德育方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组建小组的方式同样延续和应用在学生德育方面。因为小组的存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级德育等方面均可以小组为单位,把日常的活动和管理交给小组来负责,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日常卫生打扫,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安排,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板报布置,班级文化宣传板,每周的班团会策划,当然也包括对各小组完成活动的监督等。通过自选任务,可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班级的管理和布置中来,很快形成主人翁意识和主体意识,从内心里感觉班级是自己的,班级好,自己才好。而老师在各个环节则起到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这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每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存在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做到锦上添花,充分尊重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周卫勇.点击高中新课程[M].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12.学习“三疑三探”后感 篇十二

林楼小学:王磊

我县通过这一段的时间对西峡市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行。刚开始这段时间我在试行“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中,也有许多困惑。例如,课程进度慢,课容量小,有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知识点没时间拓展总结,学生没时间做笔记,小组之间的矛盾,组内差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冲突等问题。经过我在电脑中的学习、看视频和听其他教师的观摩课后,使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我对这一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看法,它确实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模式,彻底打破了灌输的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上一篇:奥运圣火在我心中点燃优秀作文下一篇: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