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精选13篇)
1.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一
中国影子银行的兴衰
中国的影子银行在其全盛时期常常被中国分析师视为不可避免的,因全球和国内经济状况而出现。影子银行本身也扮演了政府无法履行的角色:为经济中新的需求来源提供贷款。这个过程始于全球危机。
2008年席卷美国和欧洲的全球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负面冲击,影响了全球股市和其他国家向这些发达国家的出口。2008年至2009年初,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萎缩。作为回应,中国政府出台了一项高达586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增长。该方案引导资金升级和重建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从而引发固定资产投资热潮。
基础设施占经济刺激方案的72%,大部分支出是由地方政府实施的。中央政府为这一揽子计划提供了30%的资金,其余资金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借款筹集的。由于地方政府不能自己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工具从银行和影子银行机构手中承担了债务。刺激计划的实施,启动了影子银行业务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影子银行的增长强化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影子银行为风险较高的借款人提供了资金。影子银行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另一种融资来源,它们建立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有效地创造了GDP。中国领导层承认影子银行有风险。主席习近平Jingping表示2013年10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从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我们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来自外面的。”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的增加,政府官员选择不彻底根除影子银行业,而是加强了监管和监管。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12年11月,说“影子银行是不可避免的在银行发展业务…“影子银行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解决方式是符合金融稳定委员会监测框架。银监会密切关注银行和影子银行部门的潜在风险来源,但允许影子银行活动继续进行。
银行有从理财产品中获利的动机,因为其他资产渠道,包括向国有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和央行票据的回报,都没有获得多少回报。如果将理财产品出售的做法被证明是对中国领导层不满意的做法,那么在银行将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上剥离的做法后来被发现,整个财富管理业务很容易被禁止。事实上,这是有先例的。信托行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将外国资金引入中国。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GITIC)由于在房地产领域的高风险投资而拖欠付款,信托和投资公司随后被暂停,并于2000年被勒令重新认证。
因此,中国领导层支持影子银行业,因为它满足了流动性供应和需求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由于过度的风险,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因此能够获得影子银行融资,主要来自信托公司。地方政府被迫通过增加固定投资来维持增长,即使这些项目的回报很低。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地方政府的企业部门,为了以产生增长的名义为项目融资,获得了许多贷款,但这一过程充斥着道德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于地方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融资工具本身)的信用度获得贷款,严格来说,它们不是贷款借款人。资金用于建设从未被填满的城市,以及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一些项目比其他项目更可行。
影子银行产品不仅满足了融资需求,也满足了投资需求,因为零售和机构投资者从影子银行产品获得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财富管理产品经常提供比存款更高的回报。流动性过剩的个人和企业正变得越来越精明,对从金融投资中获利颇有兴趣。
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影子银行业务已增长到约20%至41%的资产负债表银行贷款。如果没有影子银行,贷款总额将下降16-29%,进而影响GDP的创造。中国可能已经错过了目标增长率。
2012年前后,随着信托和财富管理产品的违约,影子银行业的风险变得明显。华夏银行(Huaxia Bank)在2012年12月允许一家理财产品违约。一些信托贷款也处于危险边缘,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煤炭信托贷款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开始恶化,原因是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最明显的情况下,信托贷款违约的威胁,“信贷/黄金#1 ”,30亿元(4.7亿美元)财富管理产品基于信托贷款倒塌的矿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秘密救助贷款产品的资金,中国工商银行,信托产品的卖方。当“信贷/黄金 # 1”被包装成信托产品,并于2010年被工商银行分行出售时,它向投资者承诺的收益率为10%。然而,2012年煤炭行业受到了中国降低污染水平的努力的沉重打击。在不景气的行业中苦苦挣扎的“真富能源”(Zhenfu Energy)在管理和现金问题上陷入困境。当还款的日子到来时,它无法拿出资金,并得到信托公司的救助。最终,信托公司或其他机构经常对信托贷款进行救助,从而避免了系统的混乱。
2014年,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房地产行业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带来了悲观的基调。这种增长放缓将会在“新常态”下被接受。
随着房地产供应过剩,开发商难以找到资金,房地产业的恶化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显示,4月份在中国的44个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比前一个月下降了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
与此同时,4月份平均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0.1%,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1%。这些连续上涨是自2012年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房地产市场在上次经济低迷后开始上涨。房地产投资的数量也传递了负面信息。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26个省份中的4个省份的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其中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降幅超过了25%。尽管2013年和2014年房地产行业恶化,但分析师们担心的是最糟糕的情况。然而,尽管环境中弥漫着金融脆弱性,但政府的干预令经济得以持续,因为信托被下令吸收任何损失,货币政策放松,以鼓励支出,往往是目标行业,房地产购买政策也得到放松。
CBRC在2014年告诉信托公司,它们必须准备为违约公司提供资金。信托公司被要求限制业务和减少资产,或者让股东提供额外的资本。这削弱了信托行业的迅速扩张,并让信托公司注意到,它们必须小心行事。
2014年9月,中央银行出台了一些政策,允许那些已经还清抵押贷款的购房者被重新归类为首次购房者,为第二次购房者提供了打折抵押贷款,并为第三次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这让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逐渐下降。不过,尽管中国此前曾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裂,但这一次,房地产市场的下跌与影子银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随着影子银行贷款在2014年缩减规模,为规模较小的开发商融资要么完全被砍掉,要么变得更加昂贵。作为融资来源的预售业务减少,也限制了小型开发商的融资池。2014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声明草案,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将其债务转至市政债券,以维持政府运作。10个富裕的城市被允许发行市政债券,作为结束禁止发行市政债券的试点项目的一部分。
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影子银行监管的全球发展。2014年3月3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其中包括来自成员国和国际机构的约70名高级代表。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全球金融体系核心监管改革的进展,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督和监管。金融稳定委员会批准了其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进程,以支持除货币市场基金以外的影子银行实体的监督和监管。FSB将于今年5月启动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将于2015年在这一政策领域对国家执行FSB的高级政策框架进行同行审查。金融稳定委员会还批准了一份政策建议的实施时间表,以解决2013年8月公布的证券融资交易相关的金融稳定风险。金融稳定委员会还审查了公众咨询和定量影响研究的结果,该研究针对的是对非集中清算证券融资交易进行削减的监管框架。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巴塞尔银行监管框架(“BCBS”)的最终结果表示欢迎。该委员会对大型风险敞口的监管框架进行了简短的发布,并对银行在资金方面的投资进行风险敏感的资本要求,以减轻银行和影子银行实体之间的溢出效应。其中一个目标是将影子银行转变为透明和有弹性的市场化融资。为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和监管,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已同意在信息共享过程中支持实施政策框架,以监督和监管货币市场基金以外的影子银行实体。进一步制定政策框架,解决与证券融资交易相关的金融稳定风险。在此之前,对公众咨询的结果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全面量化影响研究。该领域的政策建议的实施时间表已经达成,并将发表。此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BCBS)已经完成了对大型风险敞口的监管框架,短期内公布,以及对银行股本投资的风险敏感资本要求,以减轻银行和影子银行实体之间的溢出效应。
影子银行业务的下滑也标志着一个永久性的转变。随着官员们强调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政治气氛发生了变化。在这一点上,领导层认识到,在制造业的增长下,以及后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下,数十年来令人兴奋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
GDP增长预计将会下降,在2015年第三季度降至7%以下,人们普遍认识到中国经济需要重组以保持增长。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提振了经济增长,但中国领导层意识到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重点改革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
影子银行业务的下滑被纳入一个更大的政治经济姿态,警告称经济放缓是重组的自然组成部分。由于影子银行的问题,投资者的情绪并不高涨,也没有下跌。
经济放缓被认为是理性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影子银行活动的减少而造成的,这使得领导层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国际社会接受了这种解释;尽管对中国允许坏账累积的做法存在一些负面反应,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影子银行和整体经济的下降是结构性变化的可接受的组成部分。
“简单的逻辑表明,中国的GDP几乎不可能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同时重新平衡其对出口和债务推动的投资过度依赖的危险。”——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北京大学金融时报教授,2013年7月28日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件好事,它将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更稳定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音译)在2014年10月14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表示。
“…分析家认为市场不应该过于担心经济放缓,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向更可持续的增长。“劳拉,市场观察,2014年4月1日。”
经济放缓被认为是合理的,防止市场非理性反应。2014年中期,中国股市总体保持稳定,甚至在2014年年底出现反弹。交易规模在去年12月迅速膨胀,交易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以前每天的平均交易量不到3000亿元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影子银行系统是股票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一些理财产品转向股票市场或赎回,因为房价缓慢下跌,投资者把钱投入股市。随着沪港通(上海和香港交易所之间的交易渠道)被执行,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牛市,建立了另一个资产价格泡沫,这次是在股票市场。
影子银行资金流向股市的渠道,远不如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动,因为股市的投资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变动,而没有伴随的建设热潮。2015年7月,网上P2P贷款平台的股票购买贷款被禁止。政府还对银行和灰色市场机构的保证金贷款进行了打击,财富管理产品对股票投资的杠杆作用有所下降。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一样,股市泡沫破裂是由政府资金做空的,阻止了为股市繁荣融资的常规银行业和影子银行板块的挤兑。
由于影子银行一般不被视为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特别是在股市繁荣期几乎不可见的情况下,对影子银行的额外监管力度不够。同时介绍了法规,包括在2013年底发布的一份通知,这阐明了影子银行的范围,以及一些最初的影子银行规定,草案规定,鼓励银行直接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从2014年12月,127年循环,限制贷款企业伪装成银行间拆借2014年5月,和10原则2014年9月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P2P,没有规定实施真正撤销影子银行业务的精神。事实上,尽管经济放缓,影子银行实体仍在一些方向上扩张;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增持信托产品,而众筹,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允许规模较小的投资者购买有风险的房地产项目的股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结果,该行业既没有被根除,也没有成为替罪羊。这与美国在全球危机期间所发生的情况完全相反,当时金融部门被认为是经济放缓的原因。这个故事是不同的,因为美国经济放缓是金融失败的结果,并没有被设计出来。中国的情况是,经济放缓是必要的,从激进的立场看,甚至是有意的。尽管重点转向整体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行业并未消失。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紧张和困境,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票据的新融资在2014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但委托贷款(以及流向公司债券和股权的流动)的额外流动是积极的。后来,资金也流向了伞形信托和P2P贷款公司,用于投资股市。
很明显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政府控制和政治意愿联系在一起,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如果中国政府希望在任何时候彻底根除影子银行,那么通过监管和指令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然而,这一行业已经被允许继续生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反映了现有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这种情况与银行和政府之间更为明确的关系并行。银行继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政府的目标和整体的经济环境,把贷款集中在特定的部门或实体上。事实上,刺激措施是直接向大型银行注入资金,用于向指定部门发放贷款。因此,中国影子银行业在其政治经济中是独一无二的。
不过,影子银行已成为中国非主流、市场化和风险更高的融资的全部。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只是在最近的经济低迷中受到了轻微的惩罚,但不应想当然地认为影子银行实际上是被视为风险的。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领域,如果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赞美,而不是咒骂,中国的经济增长。
2.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二
一、影子银行的兴起与定义
“影子银行” (Shadow Banking system) 又称“平行银行系统”。其概念最早出现在美联储2007年度会议上, 系美国次贷危机时代出现的一个金融创新概念。由于影子银行概念产生时间较短, 国际上对其划分界定标准不同, 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普遍的概念共识。影子银行系统主要包括通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运用资产证券化等结构性金融工具。其核心是补充银行信贷融资为目的, 将传统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如高盛、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等就是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典型代表。2012年11月, 作为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的金融稳定理事会 (FBS) 在对影子银行体系的透视和监管报告中指出影子银行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非银行信用中介。
与西方国家过度证券化的影子银行模式不同, 中国式影子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我国影子银行从形态与结构上看多为银行传统信贷的变异体, 是在银行监管体系外循环的信贷市场。回顾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影子银子并非舶来品, 在其概念传入我国之前, 实际上以“资金体外循环”为代表的非银行信用金融创新早已存在, 只是概念称谓不同。中国式影子银行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政府支持, 依托商业银行进行的委托贷款及银信合作理财, 规避政策限制与金融监管的信贷行为。第二类是通过政府批准备案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券商、股权投资基金、和P2P网贷金融 (如阿里金融) 等金融中介进行“储蓄转投融资”业务;第三类为政府不支持、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 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运作。在创业初期, 启动资金需求量大, 面对正规金融渠道门槛过高而融资无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等大量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情况;等企业做大并逐步需要扩大企业规模时, 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可见筹资活动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企业融资无非是通过债权与股权方式, 常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三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企业规模小、金融风险高、风险承受能力差、信用度不高, 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发债难、上市更难上加难。就目前的融资环境, 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的首选和主要融资方式。但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又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如有效抵押物不足且条件过于苛刻, 各类指标都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比较, 且抗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正规融资渠道显然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资金需求, 融资环境并不理想, 为了使企业能够正常创立经营并做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券商定向资管、企业债、短融、中票、超短融、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PPN) 、资产支持票据 (ABN) 、融资租赁、私募资金 (PE) 、场外交易 (OTC) 市场及民间借贷等多种创新融资模式筹资。影子银行的贷款抵押物与担保要求往往没有正规金融机构那么苛刻, 条件较为宽松、灵活,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弥补实体经济融资缺口的重要渠道。
自从2009年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以来, 影子银行在我国迅猛发展。在金融脱媒的环境下, 活跃的社会经济与充裕的民间资金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其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的。中国式影子银行大多围绕着传统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 藏在银行的背后从而逃脱严格金融监管行使着银行信贷的功能, 并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交易。例如委托贷款是以银行为中介, 为民间借贷的双方牵线搭桥的银企合作, 根据借贷双方商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信托贷款计划最终以银行购买受托收益权的方式, 转为了银信合作项目;券商资管业务则是通过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将券商作为通道, 与银行进行表外业务的银证合作。在2011年与2012年, 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新增量分别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2.3%和31%。影子银行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正规银行信贷投放不足的压力, 协调了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及充裕的民间资本投资愿望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生产资金需求, 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中小企业应合理利用影子银行进行融资
影子银行似一把“双刃剑”, 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 却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由于影子银行高杠杆效应的信用扩张, 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正规金融信用体系资金的作用。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短期货币市场, 一旦市场发生逆转出现溃逃, 资金链断裂, 风险最终将从这个处于“一行三会”金融监管盲区的影子银行体系传导至正规金融机构, 对金融稳定产生系统性风险, 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在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 需要正视影子银行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 加强、完善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
一些缺乏正规有效风险控制的影子银行及民间融资, 为了补偿部分风险, 资本逐利, 以较高的融资成本掏空了中小企业的利润, 严重侵蚀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必须谨慎理性对待影子银行的风险, 在现有政策、法律框架下, 积极有效的寻求和确定自身发展的融资途径和方式。为了使影子银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便利和福利, 针对它的弊端, 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引导影子银行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检查, 修订和完善相关影子银行体系的法律法规并予以规范。
四、小结
影子银行从本质上来说算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体现了我国金融改革方向。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 影子银行灵活且充满创新意识, 有效地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影子银行系社会资本向社会投资的有效转化,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为整个金融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推动作用。在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 但背后也隐藏着巨大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背景下, 建立健全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管理机制, 更好的利用影子银行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
摘要:近年来, 在金融脱媒的环境下,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与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银行表内业务之外, 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入社会实体经济, 影子银行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非银行信用中介。灵活、创新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关系补充,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影子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非银行信用中介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J].中国金融, 2009 (14) .
[2]周子勋.经济下行更应警惕影子银行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 2012-10-12.
[3]何五星.引导中国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J].理论研究, 2013 (1) .
[4]徐军辉,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 2013 (2) .
3.“影子银行”风险向中国袭来 篇三
影子银行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从事与传统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却不受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公司,类似的机构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
影子银行是典型的投资者和贷款^之间的中介机构。例如,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有意放贷,同时另一个公司有意贷款,影子银行就成为养老基金向公司放贷的一个渠道。它的获利主要来自利差,或者向投资者或贷款者收取的费用。
在2000年后,影子银行的规模出现戏剧性的增长,并在借贷市场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在最高峰2007年的时候,美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达到20万亿美元,大过传统银行12万亿美元。2007-2008年间,由于许多投资者停止向该体系内注入资金,许多影子银行破产。影子银行体系的混乱也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影子银行不接受存款,因此也不受相应的法规约束。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业务杠杆度很高,资金严重依赖短期融资市场,透明度很低,所受监管甚少。由于它几乎不受监管约束,因此也不能像商业银行那样直接享有官方提供的流动性及信用保障。总之,危机前的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存在内在脆弱性。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2010年,20国集团(G20)领导人支持根据《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对银行施行更严格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规定。
全球监管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特纳勋爵(Lord Tttmer)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全球监管者将把注意力转向轻度监管的影子银行市场。
特纳勋爵表示,管控影子银行体系的努力,不应像银行业监管者一直所做的那样只关注各个银行机构,而是应当关注具体金融工具集合如何互相作用并放大风险。监管者应关注的其它领域包括,敲定如果一些银行被视为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它们应持有多少额外的资本金。
现在,“影子银行”的风险正在向中国迫近。今年5月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第22次委务会上指出,当前银行业面临三大主要风险,防范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这是银监部门第一次把“影子银行”风险提高到如此高度,这意珠着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已迫在眉睫。
在高度金融监管下,“影子银行”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上。“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具体来说,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发放贷款,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向企业贷款。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事实上,国内银行目前存在很多影子银行业务,比如说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银行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如果监管要求这部分业务由表外转为表内,纳入银行业务的管理,本质上和正常信贷是一样的,并会被计入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额度,从而银行总体信贷投放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来适应新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银信合作理财已经符合了一定“影子银行”的特征:一方面很难被监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大规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后推向市场销售给客户后,其利润是被锁定的,而风险完全被转嫁到了客户手中,进而出现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这和美国的房地产信贷证券化有异曲同工之处。所幸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没有进入杠杆化的阶段,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4.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四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也随之壮大。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2.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它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问题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5.影子银行作用机制 篇五
一、影子银行定义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为了实现监管套利进行的金融创新的信用中介体系,其核心特征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影子银行作用机制分析
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带有贬义属性。就中国实践而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政策传导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有利有弊。
(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子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经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结构演进过程和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特殊情况。影子银行的出现是对金融抑制的有效修正,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影子银行具有传统中介功能。第二,影子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第三,影子银行有助于提升金融效率。
第四,影子银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影子银行冲击实体经济的影响
由于内在稳定性差和外部缺乏监管等因素,影子银行体系自身或者受外力冲击可能直接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或者作用于正规银行体系并通过正规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并进一步由实体经济对正规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形成反馈冲击。实体经济的受损程度由冲击能量、“羊群效应”的大小以及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修复能力所决定。一旦这种冲击达到一定量级,如不加以控制,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二)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1.影子银行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改善监管效率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对正规银行以及影子银行内部主体的定价和竞争格局也产生重大影响,对修正金融抑制、改善监管效率、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2.影子银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扩大货币乘数(后面将会分析),创造了大量的贷款,造成货币供应超出预期,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3.影子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和外部传染性
影子银行威胁金融安全的因素包括:高杠杆化导致风险扩大、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不足、过高的关联性引起风险传递、缺乏监管约束使得风险可控性降低、内部治理缺乏约束。
(三)影子银行对政策传导的影响 1.影子银行的存款创造功能 正规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不是无限的,在经济不景气、信贷规模受限、名义利率受到管制而低于市场供求的情况下,人们选择增加货币持有,现金漏损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受限,超额准备金率会提高。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概括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用创造增加信贷供给,扩大货币供应总量,使货币供应量调控出现偏离,进而影响调控效果。影子银行体系还通过利率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管制状态下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更容易引发“信贷配给”,而影子银行体系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反映了真实的资金成本,形成了理性的资金定价机制,偏离了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制定。
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贴现、窗口指导、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受到影子银行体系影响,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主要是由影子银行体系脱离监管所致,其变化很难准确估计。而且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扩大,货币政策的调节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三、政策建议
(一)微观发散的治理路径:资产结构优化
企业和个人的微观资产负债结构决定整体资产结构。当前,中国M2 持续高位运行、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对影子银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恶化了金融资产结构。如何最大化发挥影子银行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正向效应,应从优化微观资产结构出发。
第一,优化微观金融生态。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包括:加快建设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重点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在大型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和民间资本进入两方面进行深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提速资产证券化进程,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金融需求。
第二,将M2 和影子银行向结构合理的金融资产转化。放宽一般居民投资领域,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比;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在监管下运行;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抵押担保市场等多层次市场解决融资困难;提高金融市场的回报率,防止不法行为对居民金融资产及回报的危害。
(二)宏观收敛的治理路径:宏观审慎监管
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监测与监管,是后危机时代和中国当下优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
第一,影子银行要纳入监管范围。正规银行体系在遵循巴塞尔Ⅲ的框架下,进行“全程监控”,识别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交互作用,防止传染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中重点关注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和运用杠杆四大风险信号和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问题的领域,纳入金融稳定性检测评估和预警体系之内,建立起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
6.影子银行读后感 篇六
影子银行本身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杠杆过高、评级机构评级过高。
对冲基金,我看是套利基金,而且可以借钱来套利,从事大量保证金交易。说明保证金交易以及多次重复抵押的回购协议,可以放大杠杆,具有巨大的累积效应,但也有巨大的收缩效应。对冲基金的奖金机制或收费机制极大地鼓励了杠杆交易。
私募股权基金,也借助债务杠杆进行收购,风险也很大。国内不能学。
结构投资载体(SIV),我仍然不能很好理解。据介绍,其运作是个独立的公司,主要靠发行短期票据,投资长期资产来赚钱。这个票据也是靠评级公司的评级来支撑的。银行是其主要股东。中国不能搞这种专门以短贷长的机构,风险很大。
CDS确实是一种信用保险,不过保险监督机构未能监管之。很容易变成一种赌博工具,应该控制其对赌的功能,发挥其风险交易的功能。而且要像控制贷款风险一样,将其计入相关机构的风险资产。如果交易对手过多,交易次数过多,就很容易出问题。我不太理解,美国是由创设机构承担保险责任吗?
在金融机构中,有过多杠杆,就应监管。否则就容易形成挤兑。这个不变的道理。
7.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七
影子银行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被广泛关注却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金融产品类别相对有限, 因此, 关于我国是否存在影子银行仍没有达成共识。但从是否承担正规金融功能来看, 我国确实存在影子银行, 比如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等。本文将具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行使与传统银行类似功能、会在一定程度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定义为中国式影子银行。除此之外, 将有上述特点的非金融机构也归入其中。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系统构成
从2010年开始,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呈现爆发式发展, 根据社会科学院报告指出, 2014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已有27万亿人民币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按照各类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 将我国影子银行分类如下。
1.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提高行业竞争力而发行的金融产品, 属于表外业务, 在通货膨胀持续上涨, 银行存款实际负利率的今天, 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可观的投资渠道。自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后, 银行界刮起一股开发理财产品的旋风, 理财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中国社科院资料整理,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由2005年的598只到2013年的44492只, 增长了近75倍, 募集资金规模由2000亿元增长到288000亿元, 其惊人的增长速度, 标志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壮大, 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成为其核心内容。然而快速增长的背后, 金融风险也逐渐凸显。
2. 信托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信托业的诞生。信托的发展伴随着法律的一步步规范。当前, 商业银行为规避贷款管制等问题开始和信托投资机构合作。截止2014年6月30日, 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为12.95万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银信合作产品的数量还是规模都有巨大地增长, 银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 使投资者趋之若鹜, 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是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不完善及信用资质不健全的当下, 银信合作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3. 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是由于利率管制、信贷配给不足而产生的, 与正规金融相对。民间金融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其内生性, 不由政府主导建立;二是处于监管阴影区。
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13年底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32.7万亿元, 其中民间借贷7.4万亿元, 占其规模的22.7%。毫无疑问, 民间金融已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金融不仅发展了民间经济, 而且优化了资源利用。但由于缺乏金融监管、与社会接触面广, 一旦出现问题, 其风险将会传至正规金融机构, 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三、推动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影子银行体系, 我国金融衍生品不多、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不是很大, 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可以放松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1. 健全金融立法、维护市场秩序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证影子银行能够平稳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 只有将影子银行纳入整个法律法规体系范围内, 才能保证对其监管有章可循。
2. 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体系, 提高信息透明度
因其特有的隐蔽性, 对于影子银行的真实状况, 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因此, 为防范金融风险, 重中之重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体系, 以提高信息透明度。
3. 推进利率市场化
影子银行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完全放开市场利率,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瓦解影子银行风险存在的基础、杜绝监管套利, 只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逐步取消银行信贷管制和存款利率上限, 让资产价格能够完全代表市场的供求。
4. 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的惊人传播速度及多样的传播途径等原因, 使一国金融的稳定, 不仅要依靠本国政府,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澜飚, 宫跃欣.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12 (2) :128-133.
[2]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 (3) :9-14.
[3]朱永绯.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J].南方金融, 2008 (10) :56-58.
8.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八
关键词:影子银行;空心化;经济转型;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产生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各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世界各国向市场内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结果造成了流动性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影子银行”早在出现在美国,它深刻的改变了美国的金融结构和银行系统的运行模式,形成了美国货币创造的一个主体。因为传统的银行业受到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管制的影响,银行业中货币大量涌动,信用扩张受到影响。因此,影子银行应运而生。而目前最广泛引用的影子银行的概念是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0年9月2日国会作证时提出的即为:“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
影子银行,本身并不是银行,但却扮演者银行的角色。“影子银行”顾名思义一半是“影子”,另一半是“银行”。其实可以将其划入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所以应该具有银行特征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特点。
1.期限的转换。影子银行与传统的银行一样,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转换。流动性转换主要表现在其进行的业务中,银行可以将其流动性较高的短期负债,如存款或批发融资,运用到流动性性较差的长期资产如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因此,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一样都或多或少面期限错配的问题。
2.杠杆的使用。银行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使用杠杆来放大其资金来从事其各种业务活动,即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都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资本金。当然影子银行也不例外。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杠杆率的高低和他们应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商业银行由于受监管部门对其的资本监管限制,对杠杆率的要求存在上限。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资本监管限制,往往其杠杆率很高。
3.监管的缺失。影子银行不同于真正的银行是国家监管部门对其监管少之又少甚至于没有监管,影子银行主要是依靠市场上自律,从而影子银行体系出现了过度的期限错配、风险错配和高杠杆率。
4.处置机制缺失。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时不能直接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同样在资不抵债时也没有存款保险机制进行接管和处置。所以在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往往会被其他金融非机构“挤兑”退出市场。
三、影子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
实体经济“空心化”主要是指实体经济投资被金融机构的投资挤压,造成实体经济投资短缺。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由于货币当局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缺失,导致影子银行业务的的非正规性。其非正规性主要是表现在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价格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利率。这样资金价格将会被不断抬高最终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形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二)影子银行业务对市场取向的经济转型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就是以非正规形式出现的,所以其从事的金融活动都是非正规的包括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提供资金。然而市场上存在受国家管制的银行体系从事正规金融活动,会使资金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这两种“二元化”的金融结构不是市场竞争产生,是由于国家管制产生,从而会对以市场取向的经济转型带来影响。
(三)影子银行可能带来多角化信用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提供的许多业务业务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之外,具有隐蔽性、非公开化、不透明性,因此存在着一定风险,将会给社会带来多角化风险。“影子银行”的提供的各项金融业务一般都会有多方主体参与。如果有一方发生信用违约,将会产生多骨诺米牌效应导致局部金融风险。
(四)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
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货币政策的范围之外,监管政策触及不到。“影子银行”资金流动的快速发展与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形成对冲,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主要表现在当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市场流动性,进而抵制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然而”影子银行”提供的海外放款、信用证融资、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等增加市场流动性,与货币政策背驰而行,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
四、应对影子银行问题提出的对策
针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层面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得到加强:
(一)加强信息披露
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信息披露程度。我国监管当局应该重点设计披露机制作对影子银行系统进行监管,主要是因为影子银行体系的“隐蔽性、不透明性”使金融监管当局不能及时地对影子银行进行跟踪和监管。我国的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场外交易,尤其是交易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监管,确保影子银行这种非正规金融机构在监管范围之内,加大尽量降低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监管当局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明确监管非正规金融机构主体,专门负责监管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设计的信息披露内容应该至少包括影子银行机构、产品和交易方式。
(二)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完善
现阶段我国仍应坚持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因为我国金融监管的基础设施等还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在短期内,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对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就必须界定清楚影子银行的形态、风险点和监管定位,把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限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对影子银行自有资本金充足率要求要有所提高,建立全方位的金融调控体系和风险监控体系,加强对影子银行非正规体系的的内部控制。
(三)建立宏观审慎视角的风险监测机制
对影子银行实施动态监管和预防性监管,建立宏观审慎视角的风险监测机制。为了严格限制杠杆比率对影子银行加强实施宏观审慎性监测评估,可以将影子银行杠杆率作为宏观审慎性约束框架的一部分,将中央银行统计对象拓展到影子银行体系,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制度,健全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关联业务的统计制度,进而更加有效的监测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增长;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注册登记制度、有效规范金融产品创新、限制部分业务活动和贷款集中程度、促进资产与负债结构的期限匹配等对影子银行加强预防性监管。(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洲源,浅谈影子银行,[J],时代金融,2012(03)
[2]李旭,武耀华,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及监管,[J],中国外资,2011(20)
[3]李卫东,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1(2)
[4]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其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2011(12)
9.影子银行该何去何从 篇九
据瑞士银行预测,影子贷款行业的规模,包括民间贷款、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媒介和信托基金在内,为3.35万亿美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则在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指出,我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大概是23万亿到25万亿元,占到国家金融总资产的1/4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影子银行是中国金融家在信贷投放存在严格管制、不同金融市场存在严格分割的情况下,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出来的产品,它是市场的有益补充。”他表示,“跟国外一些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相比,我国绝大部分都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每发行一个理财产品都要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的结构、规模、收益率;而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所开发的被视为影子银行的产品,也都要受到净资本的约束。”
由于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高风险等特点,被公众误解为投机性融资工具。不过专家表示,影子银行符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影子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实际上影子银行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劳伦斯-芬克认为,中国经济在从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推动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很多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中,这就需要有效的机制,把资金投入到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当中,中国需要发展影子银行体系。
“现在各大银行一般都不敢再高息揽储,尤其是北京的网点更不可能”,小张表示,“不过,还是可以有变通的方法,现在多数银行都是通过理财产品合规的给大客户较高收益的”。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小张所说的变通的方法实际上是借定制理财产品实现揽储的目的。具体路径是:银行根据客户要求的资金停留时限设定专门的理财产品,同时,双方就预期收益率进行协商。虽然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承诺保底收益,但是高预期收益率的背后往往与银行业的刚性兑付相联系。
“影子银行”,恐怕是一个对多数人很陌生的概念,这是一个游离于传统监管体系之外的地下金融体系,但是不受监管的它,却占据了国内新增贷款数额的半壁江山,相当于GDP两成。它是中国缺少银行照顾的中小企业的生命之源,它所能产生的巨额利润,让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们趋之如骛。而不受监管的它一旦大面积出现问题,将给中国金融体系安全带来的,将是美国“次债危机”般的巨大打击。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美国金融市场把银行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或进行信贷无限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表现为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在中国,规模较大的“影子银行”是银信合作,这一块规模大,涉及面广,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我们就以此为例来说明“影子银行”的具体运作方式,实际上与美国的“影子银行”相比,这类运作方式还比较“菜鸟”。而诸如地下钱庄、典当行等则是“影子银行”的更低级形式。银信合作模式:某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但却从银行借不到款----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信托公司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周期一般为1年到1年半,并委托银行代销-----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项目开发完毕并销售,房产商银支付给银行托管费,信托公司服务费以及投资者收益。
对于理财产品是否属于影子银行范畴,国内也有争议,但是从业务而不是从机构的角度来说,理财产品确实具有影子银行业务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此前难以监管的环节。一方面,目前对于理财产品的监管已经日益严格,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这是对的,因为理财产品不仅对于现有的金融调控产生影响,而且也存在诸多损害投资者的乱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也要考虑“疏堵结合”,比如
怎样通过推出合法的金融创新,来满足投资者理财和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需要,如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如何适应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需要等。
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目前,美国已提出,要求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机构和风险资本基金实行注册,并对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披露部分信息。
也有人认为影子银行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10.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篇十
2014-04-20 12:39:43 来源: 新华网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19日在此间举行的哈佛中国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易会满说,从绝对数值来看,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的确较大。据审计,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余额30.3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7.9万亿。但整体来看,中国政府负债率还是比较低的,2012年底为36.74%,远低于国际上60%的债务控制参考值。
易会满说,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财政收入仍在较快增长,因此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影子银行问题,易会满认为,影子银行不都是坏东西,它也是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的影子银行融资大部分投入实体经济,有资产支撑。和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比,中国的影子银行产品大部分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信贷类产品,而且在中国境内、杠杆率不高、大部分处于监管之内。
易会满认为,未来有四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首先是城镇化继续推进。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仅相当于美国90年前、日本70年前的水平。未来城镇化进一步提高,既会带来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等方面建设投资,也将拉动居民消费和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第二是工业化转型升级。
第三是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3年,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为50%,而美国和欧盟的消费贡献度分别为68.4%和78.8%,未来提升空间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中国的巨大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11.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式 影子银行 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在当前世界各国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自然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中小企业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更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在竞争中,我国中小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子银行的存在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但由于目前我国影子银行正处于发展状态,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健全,缺乏监管,所以并不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规范影子银行势在必行。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
影子银行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提出,由于影子银行起步时间较短,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影子银行以补充银行信贷融资为目的,FSB调查显示,二零一二年,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已达到六十七亿美元,影子银行的繁荣已成定势。当前美国拥有着最大的影子银行系统,资产达二十三万亿美元[1]。中国式影子银行与西方影子银行有着很大区别,二零一一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了百分之四十二,资产规模达到了十三万亿元。中国式影子银行基本业务有:小额信贷、委托贷款、典当、信托等。中国式影子银行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解決了融资难问题,对社会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速了社会资金流动。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环境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并不理想[2]。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影子银行属于民间金融机构,政府并不给予支持。第二阶段中,随着影子银行经济影响力提升,影子银行受到了国家重视,并获得了政府支持,正规银行开始成为影子银行中介,为其提供委托贷款。第三阶段,是基于第二阶段发展起来的银信合作理财阶段。第四阶段,影子银行开始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获得了政府批准和备案。中国式影子银行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在快速发展中,我国影子银行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体,统计数据显示,二零零八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五千六百万家,截至二零一四年,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税收占百分之五十一,可见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运营实力弱,资本存量水平低,融资渠道局限,普遍缺乏竞争能力,更无法承受大市场风险。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不仅丰富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降低了融资成本[3]。影子银行的金融产品更符合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倾向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是希望得到过渡性的应急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二零一零年以前,我国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说明中小企业对影子银行有着一定依赖性。虽然影子银行比正规银行融资利率高百分之十左右,但考虑到融资成功率和企业实际情况,中小企业依然愿意选择影子银行。但二零一零年后,影子银行融资利率普遍增长百分之三十,甚至达到百分之五十,高额利率使许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二零一二年,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的企业表示不会选择影子银行进行融资,只有百分之十的企业表示会通过影子银行进行小额融资。高利率不仅影响着中小企业发展,更影响着影子银行自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影子银行发展速度过快,加之缺乏市场规范,影子银行为了谋取利益,恶意提高利率。我国应尽快针对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规范金融市场,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管控,使其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结束语
融资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许多时候企业都需要通过融资来筹措应急资金。中小企业一直都处于融资难困境中,影子银行的出现确实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由于影子银行缺乏监管,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影子银行。
参考文献
[1]周墨菁.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分析[J].湖北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系,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小议中小企业人力融资中的存在的问题[J].浙江电子商务学院,2011,11(14):132-135.
12.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篇十二
影子银行最初是在2007年由保罗?麦考利提出。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或很少受央行监管的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等非金融机构, 是与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立的, 但其业务却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 因此也称其为“准银行”、“类银行”等。我国影子银行出现于2005年前后, 最早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出现。与国外影子银行不同, 我国影子银行大部分都独立分散, 且仅仅是一种融资性机构, 不具有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资金主要是以直接融资的形式获得的短期融资, 一般是以自有资金投入, 或者通过各种投资和理财工具获得资金, 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国都将金融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金融监管当局普遍认为, 这次危机产生及传导过程中影子银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次贷危机的发生, 才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 并逐步意识到要对其加强监管。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
近几年影子银行发展迅速, 一方面, 2011年以来我国银根紧缩, 导致资本市场供求不平衡,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的某些贷款业务;另一方面, 金融市场不断创新, 需求更加多样化, 影子银行正为金融市场主体提供了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满足的需求, 在共同影响下影子银行得以迅速壮大。虽然相较于发达国家不成熟, 但是增长势头不逊于其他国家。
根据FSB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2014的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的数据, 全球影子银行规模2014年增长了5万亿美元达到75万亿美元, 其中欧盟规模最大, 占全球的34%, 美国与欧盟势均力敌占到了33%, 而中国仅占到4%, 但是这与2007年的1%相比, 跨越了一大步, 这也表示我国影子银行开始在国际上初露头角。
在统计国内影子银行规模时, 基本是把银行理财产品、小额贷款、信托公司资产和民间借贷包含在内, 计算口径是融资, 这与社会融资规模口径是一样的。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 我国在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6.41万亿, 虽较去年来说下降了5.25%, 但是较2011年同比上涨27.9%;2013年人民币社会融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47.3%。表1中, 2013年的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形式的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9.85%, 这点也说明我国影子银行在融资领域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影子银行形式一般表现为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民间借贷等。其中, 信托贷款最典型。2006年到2013年, 信托业务发展迅速。2013年信托贷款规模更是达到1.84万亿, 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0.6%。在信托业务中, 信托公司作为信托项目的担保人, 若项目到期不能如期兑付, 信托公司须向投资者兑付, 此时其会面临一定的兑付压力和风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来, 互联网金融受到热捧, 而借由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网络贷款作为民间借贷的一部分, 也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估算, 2014年网络贷款线上和线下交易总和超过了1900亿。网络贷款是把双刃剑, 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由于网络贷款机构对贷款者的征信情况并不了解, 且这些客户大部分是被银行“抛弃”的客户, 违约的风险较大。民间借贷近几年由于高息回报在持续无序扩张, 在浙江等地引发了一些借贷纠纷, 造成当地的经济秩序紊乱。因此, 民间借贷也需要规范其运作以此来降低信贷风险。
此外, 银行理财从2002年发展至今, 其规模在逐步扩大, 但是理财将投资于何种标的、投资于哪个方向的问题披露不透明, 依然存在透明度低和监管力度弱等问题。而委托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危害
2011年的陕西神木县民间借贷触发民间投资恐慌, 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因民间借贷而引起的中小企业倒闭, 中融国际信托的拍卖抵押资产事件等等都开始让人们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
(一) 影子银行自身存在着巨大风险
对于影子银行这种非正规金融机构, 由于其缺乏监管, 不能够完全披露信息, 这就可能造成一定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还有可能促成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影子银行资金多来源于传统商业银行, 资金大部分是投入高利润行业, 而中小企业面对较高的借贷成本选择放弃投资实体经营再次放贷。影子银行的这种高杠杆性虽然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利润, 但是可能会造成泡沫经济, 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再者, 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联系, 若潜在风险在影子银行间慢慢积聚, 当影子银行风险爆发时, 牵一发而动全身, 传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巨大风险, 这也可能导致风险蔓延到整个国家经济中去。因此影子银行的这种风险高传递性也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波动的。
(二) 影子银行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冲击
影子银行运用金融工具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好资产进行打包然后出售, 影子银行体系掩盖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导致银行表外业务急速扩张。同时, 由于信贷衍生工具的使用, 使得银行承担大量的信用风险, 而且这些风险在资产负债表内没有体现, 从而使得投资者对银行的财务状况不能准确分析。此外, 影子银行体系内的借款利率如民间借贷利率、委托贷款利率等都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这就导致更过的资金流入影子银行, “金融脱媒”现象也加剧, 造成银行吸收存款方面的困难, 就目前国家还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依赖息差盈利的模式受到了威胁,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危害。
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监管, 但金融创新使得很多业务在银行、保险、信托中都有交叉, 传统的分业监管已然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其监管面临很大挑战。像影子银行这样游离于监管之外又是混业经营的融资机构, 还没有整体、统一的监管机构独立监管。监管范围不到位、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交叉重叠等问题就是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 监管范围不到位。目前中国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使得部分新型金融机构处在监管的真空状态下。在对影子银行各个行业进行主管和审批时, 各级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小额贷款公司, 银监会监管信托业, 工信委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 虽然对影子银行的这些业务都有审核准入, 却不利于掌控和监管这些业务。 (2) 监管措施不到位。目前对于影子银行监管来说, 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而仅仅是某些相关业务的通知、禁令, 监管的力度可想而知。 (3) 监管滞后于发展。当前, 金融创新发展迅速, 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交叉发展, 很多行业与其他行业合作“打擦边球”来躲避监管。监管机构面对这些“创新”而没有实时完善监管方式。
五、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上, 要把握一个度, 如果不加监管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的风险蔓延, 如果监管过度可能会阻挡金融创新造成金融业发展的滞缓。我们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既要借鉴国外经验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 引导影子银行朝正确合理方向发展
首先, 要对民间借贷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存在即合理,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融资补充作用, 不能因为它存在风险就一味的打压, 而是要正确的看待其存在, 正确引导和规范, 使其能够在金融业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 要明确监管主体。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业务由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对于高风险的非法金融机构要严厉监管, 相对地, 要放低透明度较高并且能够为市场提供真正需求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此外, 对影子银行机构要加强监测。在监管过程中, 对于存在违规业务行为的要大力打击, 监管过后, 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提出解决措施, 并不断加强对影子银行现状的调查, 确保能够掌握行业的准确信息。
(二) 加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
首先, 从影子银行内部来完善控制机制。在影子银行内部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提高其监管敏感性, 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析。从投资者自身来说, 也要审慎为之, 不能被巨大的利润蒙蔽。
其次要在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防火墙。由于影子银行的渗透效应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因而在两者之间建立防火墙是有必要的。商业银行要调查弄清企业和担保公司贷款的真实用途, 防止自身的表内资金流向民间融资中介等影子银行机构。
(三) 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监管体系
目前影子银行发展迅速, 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 金融体系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依赖性也在逐步增强, 市场参与者的各种经济行为都会影响到金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 如若只关注微观方面的监管, 着重监管个体风险, 忽略集体风险和宏观方面的监管, 就会无法准确判断系统系风险甚而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因此, 监管当局应当把握好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监管的联动性, 加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首先, 监管当局要对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资产池、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控, 对影子银行的各种业务、产品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水平进行评测。
其次, 在宏观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放松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来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进而缩小影子银行的盈利空间。在微观方面, 监管当局可以适当增加检测影子银行杠杆率的频率, 并严格控制其杠杆率, 以保证资产可能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总之, 虽然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其满足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补关系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 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上要注意适度, 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摘要: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正多元化成长。影子银行是金融发展新模式, 在其大幅扩张的同时也对经济和金融产生很大影响, 风险也逐渐显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经引起了我国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体系做简单描述, 其次主要就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最后针对监管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对策。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蔡静.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J].金融监管, 2012 (6) :31-33.
[2]方平.“影子银行”的法律涵义及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J].金融发展评论, 2012 (9) :116-119.
[3]何文彬.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解析和金融监管困境[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11) :68-70.
[4]裴欣.影子银行:发展现状与监管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13 (2) .
[5]钟纯.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J].南方金融, 2013 (8) .
13.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 篇十三
相关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子银行的传导机制分析。例如强培铮(2012)利用模型推导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传导机制。第二,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例如易宪容(2009)认为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信贷扩张的过程就是链条的无限延长,但是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子银行的体系就会崩溃。第三,影子银行的影响分析。例如季伟(2013)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系,认为影子银行规模小于47%,那么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反之则产生反作用。高璐(2013)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的影响发现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也会提高系统风险。
国外对影子银行的研究较为细致而深入,例如adrian(2009)等人共同研究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监管的影响;gorton(2010)分析了影子银行的调节方法;nersisyan(2010)分析了金融危机(金融的脆弱性)与影子银行转向的关系;sergey ch-ernenko(2012)从货币市场的贷款行为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摩擦。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可知,我国主要侧重宏观分析,而国外侧重单个角度分析。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近年来针对影子银行的政策,试图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与我国政策的变化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影响以及影响的传导路径,然后系统分析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监管情况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为主。其发展萌芽期在2004年,快速发展于2006年。从表1数据可知:我国影子银行近年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二者规模占gdp的比重为8.9%,比上一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而2010年为13.8%,2011年为20.7%,2012年为28.1%。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影子银行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对经济的影响越大,对整个经济的金融系统影响越大。根据2013年数据,其比重已经达到了36%,超过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说明其对金融系统以及整个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同时影子银行还包括了保险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等其他内容,因此其占gdp的比重更大。
表2为我国2012年广义影子银行的规模状况。从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38%。根据表1中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可以推算,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可能已经超过了45%。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内容规模看,按照大小排列依次是信托产品、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银信合作、券商资产、担保公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渠道为14.92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9.32%;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为10.83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35.81%;非金融机构渠道为4.5万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的14.87%。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渠道依然为我国影子银行比例最大的部分,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也占据了较高的比重。根据渠道的可监控程度,我国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可以监控的,而这二者占影子银行的比重超过了85%。
(二)我国三类主要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1.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与发展。2005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发行双币理财产品,标志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开端。在2006年之后我国理财产品迅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理财产品余额已经超过了7.6万亿元。2005至2012年我国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分别为2000、4000、8200、37000、47500、70500、160000和247100亿元,规模增长非常快,年增长率超过了70%。2013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发行数量达到了56827款,金额约有56.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5.87%。
2.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的产生与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指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的金融机构,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机构、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租赁机构等。我国非金融机构于1979年开始萌芽,到1996年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515家。多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但是发展历程非常坎坷。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了42万亿元。
3.民间借贷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由于民间借贷难以监控,所以我国涉及资金无法统计。但是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有34%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借贷金额超过8.6万亿元。相对前两种影子银行产品,民间借贷这类影子银行产品潜在风险更大,这是因为我国部分实业集团的债务高筑,而资金来源主要为民间借贷,例如温州立人集团总债务达到4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年利率基本在20%,利率高还贷风险大。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政策监管
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与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业务作出了规模限定,并要求资金和投向一一对应,充分披露资产状况。也就说,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渠道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渠道的有关内容已经进行了政策部署,实行初步监管。但到2013年下半年我国理财产品的风险不断爆发,涉及飞单风险、兑付风险以及操作风险。这说明我国影子银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下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监管体系不完善,例如金融机构与监督机构勾结、监管与被监管利益存在共通性等,导致很多监管被虚置,呈现监督形式化的现象。第二,我国对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能力较低,无法正确把握新金融工具的风险度。第三,我国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都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其为了促进机构以及个人收入,利用消费者较低的辨别能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
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子银行的原因分析
影子银行产生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需求和金融创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市场需求。当前监管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各种市场需求,便催生了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机构。其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却发挥了银行的职能。从表3数据可知,我国融资规模呈现出年均20%左右的增速(不包括我国的民间贷款)。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17.29万亿元,而我国货币供应量为110.6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占货币供应量的15.7%。这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并且上涨速度非常快。事实上,我国金融资金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农村贷款满足度低于40%,城镇贷款满足度也不高。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的贷款很难满足,一般都依靠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产品来完成。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万亿元,其中银行渠道和非银行渠道各占50%左右,这说明我国在监管的金融体系外至少有30万亿元的市场需求无法通过监管的金融体系满足。
第二,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的核心即是金融的创新,这些创新也离不开人们对投资和贷款的需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进行投资,而产品需求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可知,我国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非银行机构,都在不断创新影子银行的产品,都希望通过创新产品来实现融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对创新的金融产品审核较为严格,并且我国金融创新能力有限,因此总的来说我国金融创新大都是在国外根据我国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利用情况,然后借鉴经验,按照我国需求环境进行调整的。金融创新是影子银行的主要来源。
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第一,弥补正规银行的不足。我国银行在政策和制度的约束下总是无法满足各种市场的需求,需要影子银行来补充和发展金融体系。在硬性监管的体系范围内的金融体系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全面的做出调整,而影子银行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是因为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度小,其行为更为自由,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弥补漏洞,影子银行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相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说比较小,但是相对我国经济总量来说却举足轻重,占gdp的35.4%,这说明其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欠缺这部分的作用,我国金融体系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就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我国金融资产来看,如图1所示,影子银行占整个银行资产的50%左右,并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说明影子银行和监管内的银行一样,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成为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活化投资和经济。首先影子银行能够广泛吸收社会各种零散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可以扩大社会投资。然后影子银行通过对货币资金进行多次交换,能够提高货币的使用效率。此外,影子银行通过弥补监管范围内银行的不足,通过对其服务不到的范围进行投资,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活化经济。通过活化投资和经济,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可知,我国影子银行的产品吸纳了一些零散资金,同时也是直接配给一些中低规模需求者,比如个人、个体户以及中小企业等。这些个人或者组织无法直接大规模投资,也不能直接存在银行等待贬值,因此影子银行的相关产品是不错的保值工具,或者在需要资金时由于无法满足正规金融体系的贷款或者融资条件,也可以通过非银行渠道的影子产品进行融资。
第三,分散投资风险和利润。影子银行通过多个环节的投资可以分散利润,同时其通过多元化投资方式,从影子银行吸纳各种方式的投资资金,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并且,资金拥有者通过影子银行产品进行综合和分化投资,也可以起到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因此,影子银行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国影子银行的产品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渠道的信托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分散投资到各个基金、股票,虽然也存在不可控因素,但是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第一,如果经济存在泡沫,影子银行会放大泡沫的影响,从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泡沫与暴利驱动下,影子银行的资金会大量流向泡沫产业,从而促使泡沫更多更大。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规模,当前许多监管外的资金大量通过高利息进入房地产行业,这大大促生了房地产的泡沫。这是缺乏严格监管的弊端。
第二,如果经济危机发生,影子银行会放大危机,恶化经济危机,从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点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已经验证。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是由于房屋贷款,但是由于银行信贷产品被包装成各种理财产品,所以波及到其他各个领域。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占gdp35%),如果一旦我国出现经济危机,那么不在监控范围内的影子银行可能因为政府无法调控而放大危机。
第三,影子银行会放大投机行为的影响力,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投机的发生首先是因为监管不力,导致投机者有漏洞可以攻击。影子银行正好满足投机主义的要求,其在监管之外或者因为无法全面严格监管,那么由于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受监测程度低,投机主义者正好可以通过漏洞和监管空白以实现其不法的暴利目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影子银行对金融的稳定性确实产生影响,并且其规模越大产生的影响越大。对于世界的发展形势而言,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上升到难以控制的范围,这也是金融危机容易被恶化和放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图2,由于世界gdp增速非常缓慢,影子银行占gdp的比重非常高,因此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依然非常大。从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不稳定,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不断产生,这与不可控制、缺乏监管的世界影子银行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国也应该警惕世界影子银行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可以看出:第一,我国影子银行占gdp的比例已经将近50%,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力非常大;第二,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多面性;第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约束有利于控制影子银行的发展,但是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对影子银行的监控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为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我国金融监控体系,但是应该注意保持影子银行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影子银行的补充和活化经济的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漏洞、法律漏洞和现实监管漏洞进行完善,其监管最重要的是防止影子银行产品的拥有者欺骗消费者,防止投机主义者利用影子银行产品来获得高额利润,损害金融的稳定性。完善监管要着重规避或者缓和影子银行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金融甚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第二,加强影子银行产品的审核管理,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保证影子银行的消极影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政府应从我国金融的全局以及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影子银行对金融的消极影响力以及政府对影子银行消极影响的处理能力出发,科学的规划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通过影子银行的比例和范围调控来平衡其利弊关系,合理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以及对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力。
第三,提高对影子银行产品以及整个影子银行的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影子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防控影子银行危机产生和发展的预测。我国欠缺对影子银行危机的评估,这不利于危机的预测。此外,虽然我国对金融产品的审核较为严格,在入口堵住了一部分风险,但是实际上很多风险来自于实施过程中,但是我国欠缺针对实施过程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这不利于危机的预测和快速反应。
【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推荐阅读:
浅谈周小川连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0-22
害怕影子的人中国寓言故事08-22
中国银行员工06-25
浅谈中国油画历史09-03
银行招聘:中国交通银行简介09-17
中国民生银行求职06-10
中国农业银行考试08-05
中国建设银行真题10-30
中国工商银行名录11-03
中国人民银行考试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