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2024-10-03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一

钟秀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大同区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区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现居住地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区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区就读初中的,由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区教育办审核,并交教育局教育服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区教育办审批,逾期不再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试行。

2.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二

我认为, 在教学中“自由、交流、合作”的运用,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以本学校和笔者所带班级为例进行阐述。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

我采用问卷、面谈交流和书信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从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中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 并且采访了一部分班主任进行调查。调查表明, 不管是上什么学校, 这些学生的流动性是很高的, 经常是这个学校读一段时间, 再到别的地方读一段时间。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据调查, 有63%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里没有好朋友, 认为自己很孤独。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班集体, 让他们走出孤独, 是我们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的教育教学来说, 自由应该是一个主要的追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应该是自主学习、形成个性, 并学会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与合作。

二、在教学中培养“自由、交流、合作”的意识

多数外来务工子女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接受能力、生活环境和习惯都与本地学生有明显的差别, 所以刚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表现得沉默寡言。因此,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自由、交流、合作”的方式, 使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 拥有自信。

(一) 外来务工子女刚刚到班级的第一天, 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和关爱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让他们喜欢上这个集体。比如这个学期, 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张鑫悦, 当她出现在教室门口, 我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欢迎, 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同学们都投去友好的目光, 使她感受到温暖和友善。我慢慢了解到她成绩较差, 就让她和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桌, 让旁边的同学击关心她、帮助她。后来发现她画画不错, 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担任美术课代表, 增强她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运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 她不仅变得合群了, 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人也自信开朗了。

(二) 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的爱好和特长, 我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展示风采, 在同学们的肯定和赞赏中, 在老师的关心与鼓励中, 燃起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树立自信, 乐观向上。每个学期, 我们班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队会, 通过自由、交流、合作的学习和活动方式, 让孩子们通过朗诵、舞蹈、快板、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一展身手, 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曾利婷是个来自四川震区女孩子。她刚来时, 口音浓重, 性格孤僻, 缺乏自信, 是个孤单的学生。我主动寻找和孩子交流谈心的机会, 知道她很喜欢唱歌, 跳舞。我创造机会让她在晨会, 班会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孩子们喜欢她动听的歌声和轻快地舞姿, 真诚的赞扬她。让她有了自信, 有了笑脸。她渐渐地融入集体, 有了自己的好伙伴。孩子很开心地说:“刚刚来到这里时, 我对一切都很陌生。慢慢地, 我发现老师很关心我, 老师关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同学们经常帮助我, 他们善意的鼓励和开心的笑容让我快乐和轻松。我交了不少好朋友, 也喜欢上了这里的老师。我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好好学习, 将来考上大学。”自由的发展, 真诚的交流, 愉快的合作, 让外来务工子女有了快乐的空间, 让他们增添自信, 有更多的收获。

(三) 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流动性强, 经常换地域, 换学校, 并且他们的父母忙着打工赚钱, 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 所以导致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于是我为部分落后学生建立了“小小档案袋”。

曹鹏辉是一年级期末时从安徽转来的。他口音特别重, 他说的话基本上听不懂。孩子的基础也差, 拼音掌握的不好。学习成绩, 特别是语文成绩差。针对他的情况, 我利用家访的机会, 和他的家长交流孩子以前的学习生活情况, 也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为他建立了“小小档案袋”。“小小档案袋”记录了他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语文课堂上, 我鼓励他大胆站起来朗读课文, 一方面培养语感, 一方面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写话训练, 我鼓励他多看课外书, 让他摘抄美文佳句, 增长知识, 丰富积累;我还让其他同学多帮助他, 让他们学习曹热爱劳动, 勤劳朴实的优点……渐渐的, 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现在, 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普通话说的也比较流利了, 并且孩子有了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状态。

“小小档案袋”见证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这种生生、师生间充分的交流合作, 让孩子们都有事可做, 有所体验, 有所感悟, 真的很有效。

(四) 我们学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与家长沟通, 交流, 合作等方式, 使家长获得一些科学、具体、有效的教育方法,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配套, 促进外来务工者子女全面发展。

胡某上个学期中途转进我们班级, 个子比同龄人要小得多, 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 作业总是不能按时上交, 不是忘在家里了, 就是没做作业。我也问过孩子的父母, 问他们知不知道孩子不写作业的事情, 家长却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回来, 没时间管他, 也从来不看他的作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对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除了对他进行疏导之外, 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他家长联系, 及时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

目前, 外来务工子女正在我校愉快的学习生活。但是,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以上只是笔者肤浅的做法。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让他们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摘要: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发展, 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哈尔滨务工。随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增多, 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新的课题。提倡自主, 交流, 合作的新课程学习方式, 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潜能。在新课程的推动下, 这些又被赋予更充实的内容。

3.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感悟 篇三

我工作的临沂市义堂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以板材生产为主的新兴乡镇。每年都涌来大批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也就随之安排到我们学校插班就读。我特别留意我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深有感触。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他们把其子女放到学校并不是让他们接受真正的教育,让其成人成才,而是把学校看作"托儿所",从而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采取了"无所谓,任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以至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这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以前在老家散漫惯了,衣着不整洁,语言相鲁,出口成“脏”;随便拿同学桌上的东西,课堂上乱插嘴;乱扔、乱抛的不卫生行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较高。再加语言上存在隔阂,心理上的自卑、胆怯,与老师,本地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我认为带有普遍性的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学校教育再不到位,那可真叫人担心,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工作中,我认真琢磨融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式,明确了原则上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以至于不让学生家长失望,使学生受益。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1.让他们快速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特别重要,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热情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比如这个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李小梅,第一天报到时,当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我就迎上去,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欢迎,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爱好,特长,也说说自己的家乡。同学们都投去友好的目光,使她感受到温暖.来注册时我已经了解到她成绩较差,就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给她,让旁边的同学击关心她、帮助她。后来发现她画画画得不错,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担任美术课代表,增强她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她终于变得合群了。

2.用爱心感化他们,缩小差距

我们班的吴浩去年刚转进来,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开始发现小沈身上的一些缺点:作文不太会写,最好的一次也只写了不到200字;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总是有不少错误;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爱玩一些小东西。

在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吴浩来自贵州的一个小村子,以前每天上学要走几里地。在原来的学校里,只要上课听了,考试考了,老师就觉得可以了,根本不会管什么学习习惯和方法。吴浩还说,父母每天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顾及他。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从那一天起,给吴浩建立了一个“小小档案袋”。

“小小档案袋”记录了吴浩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我鼓励吴浩站起来朗读课文,一方面培养语感,一方面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写作,我鼓励吴浩多看课外书,还给他买了本硬面抄,让他摘抄美文佳句;我还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吴浩,让他们找出吴浩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在班上进行学习交流……渐渐的,吴浩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好几次都贴在了班里的“作文角”上。有一次他在作文中写道:刚来新学校时,我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总抬不起头来。没想到,经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辅导,再加上我的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常常表扬我,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我信奉“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老师做坚强后盾,学习显得更踏实,从而努力缩小差距。

3.家校合作,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全面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学生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通过构建正确的家教模式,消除家教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合力。落实家访,情感补修,家校形成合力,及时地了解学生家庭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①办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学会欣赏孩子,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②搞家长咨询日,要求家长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避免家庭情感生活的冷漠,让孩子从小受到轻松、愉悦、安全的情绪体验,不对孩子使用暴力。③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老师的课堂教学。④办面向务工家长的校报,向务工家长传授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經验。⑤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⑥学校活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平等参加。⑦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刚上个学期中途转进我们班级,个子比同龄人要小得多,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平时作业不是忘在家里了,就是没做,学习上有问题从来不请教老师或同学。我问他父母知不知道他回家不写作业的事情,他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回来,没时间管他,也从来不看他的作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除了对他进行疏导之外,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他家长联系,相互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4.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四

2014年02月07日 09时32分00秒来源:云南日报记者日前从昆明市政府常务会议获悉,《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管理办法(试行)》正式通过,该办法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按照“公平公正、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就近或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居住证办理地的县(市)区教育部门以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入学,不得择校。

《办法》适用范围为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昆明市务工,年龄在6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办法要求昆明市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办法》规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根据不同学龄阶段提供相应材料。小学入学的,需提供在昆务工证明、居住证明和身份证明等,超过法定入学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缓学证明。初中入学的,如果小学阶段已在昆明市享受公费学位的小学毕业生,根据当年的招生政策随就读小学分配入学;如新申请初中公费学位的小学毕业生,需提供在昆务工证明、居住证明和身份证明等。办理转学一般以学期为限,转入应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联系,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转入手续。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对转入和转出的学生应按照国家、省和昆明市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学籍变更手续。同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生源调查工作,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网络预登记制度。

5.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总结 篇五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所讲的“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按照海伦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人群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部署,全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深入开展以扶贫、扶智、扶情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农民公子女和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1、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如,提倡“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城市;在团委、学生会中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员”、 “明日之星”等评比活动,对人格教育的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 一本书 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班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2、注重对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要继续把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工作纳入到少先队工作的服务范畴,让城乡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四中这片热土上,构建“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感情,少一点指责”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6.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六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以上海市MH区X学校为例

裴小茹(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37)

【摘要】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危机或逆境时,能够理性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是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相互较量的结果。生活环境的断裂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在保护性因素的不足与外在风险性因素的增加,风险防御机制的缺位与失灵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诸多负面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个案辅导解构问题、小组介入重建自我认知、社区联合增进社会认同的方式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降低危险性因子的影响几率,提高其应对危机与困境的能力,最终建立起个体的抗逆力。

7.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七

案例:事情发生在一年级新生开学半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基本掌握了生字的学习规律,生词掌握得比较好,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样批改着学生的默写订正。大部分孩子只错了一两个生词,但有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叉。这是谁?一股无名火腾地冒上来。我把他叫来,只见这孩子皮肤黝黑,一双大大的眼睛胆怯地望着我,一接触到我的目光,立刻垂下头去,嘴角噜咧着。我知道,这时只要我一开口,他的眼泪马上就会下来,我立刻打住了。

想到刚开学第一个月,教学内容简单,这孩子每天大胆积极地发言,声音那么响亮,多次被表扬。可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加,这个孩子的作业质量却越来越差,课堂上也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刚开学时的那份快乐自信也从他的脸上消失殆尽。我找来家长,才知道这孩子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门口是成群的外地孩子奔跑嬉戏。这样的课后环境对一个刚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怎么谈学习?

与家长交谈之后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他的默写又比之前好多了,问其原因,他开心地告诉我:“妈妈让一位阿姨教我了。”原来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培训机构,我鼓励他:“那以后,你一定能学得更棒!”孩子眼里闪着自豪的光芒。以后连续几次,他的默写错误明显减少了,我也挺欣慰。

然而今天?今天又是怎么回事?看着孩子,我立刻意识到不能发脾气,我轻声问他:“这次怎么错了这么多?是不是没有准备好?”他点点头:“昨天我没有复习这一课。”“没关系,今晚回去,你让阿姨带着你把这一课再默写一遍,明天一定会默得很好。”“嗯!”他使劲点了一下头,眼里还闪着泪花,他说:“明天我一定会默好的!”第二天果然如愿。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发火,给了孩子一点点的期许,这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又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孩子心生感激,回报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结果。想想平时工作中像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很多,很多孩子曾经和他一样,满腔热情地奔赴学校,可是一次次无情的打击却让孩子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变成了我们眼中的后进生。

为了不让他掉队,为了让更多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得到支持和帮助,我在班级中建立了手牵手学习联盟,让一个优秀的孩子当他们的“头”,这个联盟中谁有不懂的问题由他牵头向老师请教,然后他再来教这些孩子。平时教学工作中,我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经常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我定期和家长们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正确方法,引导他们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现在这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成绩也跻身中等行列。

反思一:学校因素。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年轻的老师没有经验,年老的教师渐渐失去耐心,再加上现在的学校大多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级四五十人,低年级的老师要应付很多的繁杂琐事,很难做到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个孩子。当孩子出现落后的情况,刚开始或许还能谈心交流,时间久了,免不了失望抱怨,对孩子严加批评、指责。老师失去了耐心,孩子也丧失了信心,渐渐地孩子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的还会自暴自弃,心里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的还会将自己孤立起来,对待同学、老师态度冷淡,见到老师绕着走,严重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反思二:家庭因素。这个孩子入学的时候那么自信开心,为什么短短的几个月就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首先散养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因此刚开学表现出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家庭教育意识不足,孩子并不关注学习,很快就出现学习上的很多问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什么文化,教育意识不强,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每天检查孩子作业,只是随口问一句“作业写完了没有?”孩子犯错就是简单粗暴地责骂一顿,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心生畏惧,不敢与父母沟通交流,导致犯了错误就开始撒谎、欺瞒,这就导致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导,逐渐沦为了学习上的落后生。再看孩子的生活环境。这孩子是随父母租住在农村简易的棚子里的,周围都是他们的老乡,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其他孩子跑来跑去。这样的环境怎能让一个刚入学的孩子专心学习?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居住的环境决定着你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反思三:教育心理。从后进生形成规律来看,孩子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和学习帮助。孩子遇到困难无法处理,日积月累,自然会越来越多,心理上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教师成立学习联盟,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让需要帮助的孩子遇到困难能有地方解决。在这里,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请教同学,只要孩子想学,这里都会有一个智囊平台。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为了让孩子充满自信,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这利用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对学生给予信任和期望时,孩子就会产生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这个策略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而且事实证明,这个孩子的确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8.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外来务工子女初中语文学习现状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育的教师而言,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形势是严峻的,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也日渐突出,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七年级某班学生为例,班级总数42名学生,男生16名,女生26名。其中只有两名孩子属于本地生源,其余皆为外来务工子女。这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情况如何呢?

这里,以南通市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语文期中考试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其中试卷总分150分,分为两卷。第一卷包括基础题(语音汉字书写、标点符号的运用、古诗名句默写、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题)、古代诗词赏析题、文言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题,共计85分;第二卷为作文,计65分。七年级某班学生考试分值情况,列表如下:

由此可见,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全班仅有18位同学达到90分(及格分数线)以上,一半以上的学生连合格的要求都达不到,甚至还有低分现象。从学生在各题型中的答题情况来看,第一卷的完成情况较为薄弱,第二卷的写作情形也不尽如人意。

二、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薄弱原因

(一)外来务工子女能否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是他们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

城市生活与发展薄弱地区相比,节奏快,竞争也激烈,本地生源能够迅速从小学生过渡到中学生的角色;而对于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思维能力较为单一,一边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一边还要顾及中学语文的学习要求,有些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班上有一位学生来自安徽,原先小学时语文学科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可现在在新的环境中,谈及语文的学习,却感到很吃力。原来在老家,当地可能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比较低,而该生在新环境中对大量的阅读分析却无从下手,既跟不上同学们的活跃的思维,又感觉身心疲惫,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基础本身存在薄弱的现象

语文“底子薄”是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读书时字音读不准,句、段读得不流畅;作文和答题时错别字太多、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等。比如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写不会读、听懂不会写、懂其意却无从表达……种种情形导致外来务工子女缺乏自信心,和同班同学距离疏远,语文的学习当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改善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现状的措施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薄弱的种种原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外来务工子女初中语文学习提出看法和建议:

(一)家校联合,创造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语文的氛围

第一,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告诉家长,教育子女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第二,学校可以创造机会让家长了解语文课堂,走进语文课堂。比如我校每年教师节期间会设“教师开放日”,当天会邀请部分家长进班听课,感受语文课堂魅力,从而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交流,帮助他们的子女努力适应课堂,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二)重视语文基础,努力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语文阅读的水平

第一,重视语文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深入浅出的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细化到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如何“会听课”“听懂课”;重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力提高外来务工子女作文水平。第二,语文学习基础打牢了,促进了外来务工子女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在阅读名篇佳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补充课外知识,增加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水平。

(三)融洽师生交流,培养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而言,我认为要想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语文水平,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陶行知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一颗“爱满天下”的心,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就是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去充盈他们脆弱的身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就是他们精神的源泉。曾几何时,有这样一批批孩子,他们都来自偏远的山区,随后跟着自己的父母来到我的班级。课余,我时常对孩子们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这个集体是和谐的、温馨的。慢慢地,我发现课堂上的这些孩子们自信起来了,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了,乃至“情有独钟”。渐渐地,我也发现当他们对这门学科兴趣正浓的时候,其实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也有辐射作用。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对外来务工子女,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我相信,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很精彩!

上一篇:售后服务售后服务质量责任追溯管理暂行规定下一篇:温馨的平安夜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