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2024-09-13

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共14篇)(共14篇)

1.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一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第19部分:水稻插秧机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乘坐式、步行式机动水稻插秧机的整机、传动箱、栽植臂、安全离合器等有关作业安全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机动水稻插秧机的安全技术检验。

2整机

2.1标牌、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晰。

2.2各运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擦、卡滞现象。

2.3静结合面部渗油,动结合面不滴油。

2.4各组栽植臂动作一致,曲柄不在链轮轴上窜动。

2.5分离针与秧门侧隙大于1.1mm,两侧一致;秧箱移至两端时,分离针与秧箱侧臂间隙大于0.5mm。

2.6当各分离针取秧量相同并处于最低位置时,针尖高差小于5mm。

2.7纵向送秧10次,送秧轮应旋转一周以上。

2.8定位离合器应分离彻底,结合可靠。分离时,分离针尖应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上,曲柄转角的相位差±13°。

2.9各操作手柄灵活可靠,调节机构灵活准确。

2.10各紧固件牢靠可靠。

2.11秧箱与水平角度为±50°,秧箱角度两侧调节平行,不得有扭曲现象。

2.12塑料件外形完整、表面光滑整洁。

2.13推行器行程及推秧器与分离针间隙达到规定要求。

2.14方向盘转动灵活,整机转向角度左右各60°。

2.15发动机功率和耗油符合规定要求。

2.16行走轮的轴向间隙和径向窜动符合规定要求。

3传动箱

3.1各传动部位运转灵活、操纵自如,不得有卡滞现象。

3.2各滑动齿轮和离合牙嵌应移动灵活,拔叉档位准确、可靠、齿轮啮合轴向偏差不大于1mm,不得有脱档、乱档现象。

3.3各轴轴向窜动量不大于1mm。

3.4纵向送秧凸轮应沿键在轴上自由移动,送秧时应保证两轮接触宽度不小于凸轮厚度的80%。

4栽植臂

4.1曲柄转动和推秧器移动自如,密封可靠。

4.2推秧凸轮与拔叉的轴向偏差不大于1mm。

4.3栽植臂上轴承不松旷,分离针双向自由摆动量不大于3mm。

5整机不合格的规定

5.1下列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整机不合格。

5.1.1各运动件转动不灵活,碰撞、卡滞;

5.1.2各组栽植臂动作不一致,曲柄在链轮轴上窜动;

5.1.3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结合部可靠,分离时分离针尖不能停留在指定位置;

5.1.4各操纵柄不灵活,调节机构失灵;

5.1.5传动箱内的各传动部件运转不灵活、卡滞。

2.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二

一、标准规划的研究背景

从2000年起,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机化分技术委员会 (以下称农机化分标委) 先后提出若干农机化标准制修订规划, 包括2000-2004、2003-2007、2004-2008、2009-2011年度的多个规划, 也包括两次制定《农机化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计划》的专项规划。这些规划, 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制定, 对农机化标准立项和实施, 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从这些规划的年度变化和制定频率可以看出规划的不稳定性。因此, 实际上一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建设规划。这里所说的“真正意义”是指基于一个成熟农机化标准体系框架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农机化发展同步的建设规划。根据农机化司总体工作部署, 笔者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承担了标准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在标准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基础上, 6月份提出标准规划草案初稿。7月下旬, 农机化司组织部分专家讨论、修改, 形成征求意见稿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上发出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部分单位对标准项目提出补充意见。9月, 农机化分标委召开专家会议, 对标准规划进行了审定。目前, 该规划已经农机化司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即将发布实施。

二、标准规划的研究思路

1. 在农业标准体系和农机化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框架内提出规划。一方面, 农机化标准属于农业标准范畴, 作为农业投入品纳入体系范畴, 标准规划制定工作的紧急启动也是与农业部制定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所需。另一方面, 农机化标准化属于农机化科技质量范畴, 以农机化科技发展规划对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原则要求为指导制定标准规划。

2. 以农机化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提出规划。简单地讲, 赋予标准体系 (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 中各标准项目的制定以时间的概念就是标准建设规划。因此规划是否科学可行,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系框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这个体系应该体现农机化基本特征 (过程特征) 、并同时阐明与农机产品标准的关系, 尽可能划清标准化的部门职责边界。农机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已经开展多年, 其成果也已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并不断调整改进,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机化标准的盲目建设问题, 也为此次标准规划研究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研究农机化发展重点提出规划。就是研究需求, 明确建设重点, 统筹规划, 急用先行。包括重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重要农机化政策的实施、重点农机化职能的履行等。

4. 研究农机化标准现状提出规划。尊重现实, 继承发展。包括已有的类型、已有的标准 (甚至跨行业, 站在国家层面、从全局角度规划项目, 避免重复交叉) 。同时, 还应客观分析标准的应用效果, 长期以来这也是标准化工作的薄弱点。要兼顾市场需求和政府要求, 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5. 从农机化标准化范畴体现规划。标准体系建设, 需要以体系为基础, 以体制为保障, 以机制为动力。标准规划的核心是体系框架和标准制修订项目, 在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原则、保障措施等方面适度延伸, 对标准化投入、政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措施, 充分体现农机化标准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标准规划的结构与核心内容

标准规划包括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等四个部分。

关于指导思想。农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 以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遵循标准化发展规律, 构建以国家标准为龙头、以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机化标准体系, 基本满足农机化生产和管理需求, 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基本原则。根据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标准制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适时制定与及时修订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标准制定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五项原则。

关于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 制修订150项农机化标准, 基本建立起科学、统一、协调的农机化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结构更趋合理, 标准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完善, 实现主要作物、重点机具和技术的质量标准成龙配套, 基本能够满足农机化行业监管、技术推广应用、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关于体系框架。农机化标准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遵循一定规律组成的技术系统, 体现了农机化标准的秩序, 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蓝图和技术导向, 构建标准体系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要前提。标准体系框架体现着标准的分类, 其每一层次都是共性特征的提取, 每一标准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共性特征提取”要反映某一领域的标准化特性, 要把握好理论分析与现实需求、科学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农机化标准体系, 既要符合标准化规律, 也要符合农机化发展规律, 这一体系应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

1996年农机化分标委成立以来, 农业部先后两次立项开展农机化标准体系研究。1997年, 按农机化职能划分的农机化标准体系框架, 包括11个单元体系, 即:农机管理、农机运用、农机修理、试验鉴定、安全监理、农机技术推广、市场销售、农机科研、教育培训、计划统计、农机信息。该体系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 未能达到科学指导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2004年, 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 再次启动农机化标准体系的研究。新体系从标准定位、标准化对象和各类型标准的相互关系研究入手, 充分体现农机化过程特征, 并在农机化发展实践中予以调整和充实。该体系框架包含了农机化基础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3个分体系, 试验鉴定、作业服务、安全管理等17个环节和领域, 质量评价、作业质量、安全运行等42个标准类型, 并以该体系框架指导了“十一五”农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 使农机化标准的立项和实施逐步走向正轨, 取得初步成效。此次, 进一步明确了农机化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个分体系构成, 并进一步分解为试验鉴定、技术运用、安全运行、维修服务等15个领域,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作业质量、维修质量等48个类型的农机化标准。

关于建设重点。对于基础标准, 重点制定农机化领域术语标准, 补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评价和机具匹配标准;对于技术标准, 重点制定节能减排标准, 加快制定维修服务标准, 补充完善安全运行和质量监管标准;对于管理标准, 重点制定安全管理标准。标准体系建设与农机化发展密切相关, 标准制修订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 重点对2010~2012年建设项目进行了规划, 3年拟建设75项农机化标准。

3.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三

【关键词】CAD技术;农业机械;设计制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业机械化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增加收益,所以農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CAD技术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之前的生产模式,可以在工作站上交互设计,凭借仿真来检测设计。但是我国目前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还比不上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弊端。CAD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大研究和改善。

一、我国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应用的现状

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使得农业生产的作业模式大大改变,解放了生产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CAD技术的协助,CAD技术的协助使得调试周期变短,生产成本降低,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助推剂。下面就说一下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1.CAD的软件正在逐渐的智能化。由于农业机械设计常用传统的方法,所以在CAD技术的使用方面与汽车、航天等行业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现在的CAD软件已经在向智能化发展,可以记忆用户的操作,为用户减轻了繁杂的记忆量。

2.CAD软件提供了常用器件的参数设计功能。由于农业机械的产品类型和型号都很多,这些在进行设计时都需要不断的建模,现在的一些CAD系统,如CAXA都带有常用元件和标准件的参数化图库,减少了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时间,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3.三维建模的使用使得设计更具直观性。传统的CAD软件都停留在二维图纸的模式上,这样表达不直观,效果不好,但是现在一些CAD软件不但提供了一些标准件的三维元件库,还支持自行建立三维元件库,这样就更能表现交互性。

4.支持分类和查询还有自动生成。现在许多的CAD软件在机械设计时都提供图纸的分类和查询,人机交互方面做的很好。现在一些CAD软件还提供元器件明细表的自动生成,零件的自动装配形成装配图,这些都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

二、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CAD技术已经发展的有一定规模,并且在某些行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展现出了它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但是我国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化行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就说说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具体问题。

1.仅仅把CAD用作绘图工具。CAD的功能很强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农机企业对CAD的使用仅仅停留在二维图形的绘制上,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功能。对于这一点使得设计农业机械的效率难以提升,CAD技术应用的不积极。

2.目前缺乏专用的农业机械CAD软件。就目前使用的CAD设计软件来看,用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的多是一些通用的机械CAD软件,这些软件缺乏农业机械的标准元器件,而且常用的农业机械图形符号也不是很全,许多都需要用户自己建立元件库。在农业机械行业缺乏一种计算方便和参数齐全的专门为农机开发的CAD软件。

3.我国的标准化跟不上国外标准化的更新发展。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设计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样同行的农业机械企业之间就难以进行技术交流和数据共享,使得国家农机设计的水平难以提高。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向国外学习,引进他们的先进经验来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4.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技术落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的大部分企业中各部门使用的软件都相对独立,独立的软件之间不能共享数据,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农业机械设计的工作是一个团体的事情,讲究各团队之间的协同性,为了解决各不同部门互相通信,共享数据这个问题,可以使CAD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远程共同工作。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异构环境下协同设计方面还需要加强。

5.专业的CAD设计人才缺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本行业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在CAD技术方面企业应该聘用一些年轻的精通计算机的设计人才,同时关注企业多年来培养的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懂得设计原理的有经验的老员工,使两部分人共同协助工作,给企业增加活力,创造经济效益。

三、总结

CAD是一种相当好的辅助设计方法,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机械设计的观念,给农业机械的设计带来了一次革命。CAD技术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农业机械的设计时间,增加了设计的可靠性,减轻了企业设计员工的工作强度,同时也使得农机的更新换代时间不断缩短,为以后农业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我国CAD技术使用的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较短,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不断地花时间和精力解决CAD技术使用方面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CAD软件会越来越完善,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促使设计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也会不断提高。CAD技术将会对农机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4.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现代化 篇四

枣庄市政府副市长 王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全国性大法,是全国农机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5.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农业发展论文 篇五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推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主要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标,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机械化的范围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但在现实中,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范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6.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六

农机行业表现不俗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15 年1~11 月, 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223 亿元, 同比增长9.25%, 较上年2.67%的利润增幅提高近7 个百分点, 也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7.71%的增幅。

不仅如此, 在整个机械行业, 农机行业利润增幅也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2015年1~11月, 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长1.18%。其中, 工程机械利润增长-32.63%, 内燃机利润增长-17.34%, 汽车利润增长-2.6%。

对此,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认为, 这既有经济下行的外部因素影响, 也有行业内因的推动。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机会。2015 年的经济下行导致钢铁、石油、橡胶等生产资料持续降价, 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央行从2014年11 月启动降息, 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降至4.35%, 企业财务费用下降。

在宁学贵看来, 原材料价格降低、银行降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大不相同。对工程机械等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低迷的行业影响甚微。农机行业是朝阳产业, 市场刚性需求还在、企业景气指数上扬、企业现金流良好、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等, 使得利息杠杆的撬动作用凸显。

其次, 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也对农机企业效益提升有着重大影响。2015 年, 农机购置补贴实行自主购机、敞开补贴、补贴与推广目录脱钩、先购机后补贴等措施, 通过提高补贴政策效率, 提升了企业资金保障, 缩短了结算周期, 降低了补贴工作费用, 提高了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的赢利水平。

宁学贵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 2014 年11 月30 日, 山东省购机补贴资金结算比例为66.13%;2015 年11 月16 日, 山东省资金结算比例提高到69.26%;截至2015 年12 月17 日, 山东全省资金结算比例已达到93.36%。由于补贴资金结算提速, 使得山东省农机企业资金周转加快, 效益增长。

坚持“强身健体”是根本

不过, 宁学贵认为, 尽管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明显, 但是行业坚持“强身健体”才是根本。农机行业能够取得好的效益, 内因是主要因素。行业升级催生蜕变、厚积薄发带来进步。

一是高端产品比例提升。近几年行业骨干企业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的同时,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抛弃过去低价格争夺市场的经营理念, 重视经营质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5年1~11 月, 拖拉机企业小拖产量下降了17.49%、中拖产量增长了5.59%、1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的产量增长了30%。

二是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2012 年以来, 农机行业持续推动数字化制造和零部件产业升级, 全行业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据深圳大族激光副总经理陈燚介绍, 2013 年以来其在农机行业的销售业绩年均增幅高达60%, 遥遥领先于其它机械行业的增长业绩。

三是农机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由于市场需求旺盛, 除手扶拖拉机、25 马力以下小型拖拉机、简易播种机等产能过剩的小农机具外, 粮食烘干机、青贮饲料收获机、精密播种机等多数农机产品销售价格平稳不跌。

四是产品质量提高, 服务费用降低。近几年行业通过装备能力和管控能力的提升, 产品制造一致性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 因产品召回、零配件过量供应、三包服务人员超配等产生的费用有较大的下降。

五是经销商服务能力提高。一方面制造企业产品故障率在下降, 一方面经销商服务能力在提升, 使得销售服务专营化、售后服务委托经销商、零配件常态化供应成为可能和趋势, 这既提高了农机产品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敏捷性, 也在不断降低售后服务费用, 使制造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未来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那么, 农机行业2015 年的不俗表现能否持续?2016 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将向何处去?对此,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 尽管农机行业2015 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但今年农机市场形势严峻, 行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农机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农机企业要准备过苦日子。

高元恩表示,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两个“天花板”, 以及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两道“紧箍咒”。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体而言, 我国农业面临库存高企、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农民增产难增收等三大问题, 将对农机市场形成利空, 农机行业的调整将进一步加剧。农机企业要去关注变化了的政策和市场, 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控制风险。

对于农机行业的未来, 高元恩认为“前途是光明的”。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中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 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 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7.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篇七

关键词:动力机械;农机具;农业结构;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43

1动力机械

随着农业结构的的调整,土地所有制的变更,大型拖拉机作业已不太适应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因此,为了适应调整后的农业结构,小型拖拉机随之问世,并且其保有量逐渐增加。现在运用于农业生产及运输业的小型拖拉机、农用专用车,在农机市场已占主导地位。小型拖拉机及农用专用车,无论从价格上还是适用性上,都符合当前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地位,特别是小型拖拉机具有双重作用。农忙时用于农业生产,农闲时加入运输行业。小型拖拉机及农用车的普及运用,是新型农业结构的必然产物。小型拖拉机对普及一家一户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业机械化起主导作用,没有小型拖拉机作业于农业生产,新的农业结构下的机械化很难实施,农业生产将滞留在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上,所以新的农业结构又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来带动才能向前发展。

近几年来春旱连年不断,小型柴油机及水泵又逐渐走进每一农户。就地打井浇地抗旱已成为近几年春播时的新任务。水利建设及保护水资源,创造良好农业生产环境已是当务之急。而要完成上述工作,必须有动力机械的配合。

2用于农业生产力的农机具

2.1耕整地环节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所有制的改变,耕整地作业机具也必须更新,由过去的大型宽幅作业机具转为小型窄幅作业机具,以适应新形式下的农业生产。这种改变,正是应合于农业结构的结构。

我们知道,土壤整地是农业生产基本环节,而耕整地过程必须由农业机械才能完成,所以,无论是农业结构怎样调整,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都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完成。双向梨及全方位机械深松技术的问世,又创造出新的耕地方式,为了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创造出良好的土壤基础。所以农业机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同时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生产,又为农业生产创造新生机。

2.2 播种机的更新换代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系

过去使用的播种机多为六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这种宽幅播种机已不适应一家一户的田间生产,它以逐渐被小型播种机所淘汰。现在小型播种机已占领播种阵地,且播种机的播种性能越来越好,播种质量越来越高,机械化精密播种已成为现实。机械化精密播种机的问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节本增收的功效,充分体现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与导向作用。精密播种机的产生与利用,给一些农艺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2.3其他生产环节

目前中耕机具也是以单、双行为主,收获机也由过去的大型收获机向小型方面转移,这都是为了符合当前的农业结构。小型脱粒机的发展,也是适应一家一户农业生产单位的又一体现。小型玉米脱粒机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方便,确保了粮食的及时上缴与出售。

3农业机械化随着作物布局及种植方式的调整而不断更新发展

当大田作物以玉米为主时,利用玉米生产的播种机、中耕机、灭茬机等一系列机械发展得很快,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有些发达地区,种植玉米已达到全盘机械化。同时,人们也不断地挖掘玉米生产潜力,不断地寻找玉米高产的种植方式发生变化时(如大垄双行、玉米与矮棵作物间种等),玉米生产作业机具也有所改变,以适应其生产。近几年,有些杂粮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那么,适应各种种植作物的农业机械也将随之发展,以满足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结构。

4新的农业增产增收技术,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完成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就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来完成。我省近些年来推广的十几项农业新技术,无一离开农机化作业。例如: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的实施,完全依靠机械化,我们知道,深施化肥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但如果没有深施化肥机具,化肥深施将无法实施。目前,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已广泛被应用,而且有些地区将此技术运用得相当好。可以达到在播种的同时,一次性将化肥 分层施到土壤中,一次作业完成播种及作物整个生长期全部化肥施用量,这种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免去施底肥和中耕追肥过程,减少机械作业次数,避免中耕追肥时机械对作物的损伤,且粮食产量相应增加,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迎合这种施肥技术“一炮轰”化肥随之产生。前面提到的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也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业高新技术。还有节水灌溉播种技术,近几年提倡的具有三重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必须由机械化作业才能完成。这充分说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都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才能完成,只有农业机械参与的农业新技术,才能体现出它的先进性,才能有利于它的普及、推广。所以,无论农业结构怎样调整,农业机械化都将伴随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的代表是完成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备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农业结构怎样调整,农业机械化都伴随着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必须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更新、发展,以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发展后的农业机械化又带动新形式下的农业生产向前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离开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只能是空话一句。无论农业结构怎样调整,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农业结构调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8.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八

摘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了解机械化精准作业先进技术与机具的基础上,围绕着土、种、肥、药、水等方面,对耕整、施肥、施药、灌溉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可持续;精准化

从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看,影响农业持续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是土、种、肥、药、水,安全而高效的现代农业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可耕地面积质量有限,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对部分耕地造成了影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过度使用化肥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品质,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探讨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比如水源、肥料、药物等等,促进作物生长与土地产量的前提。精准耕种可以细分为以下3种技术:保护性耕种、深松与激光平地。保护性耕作的作用是存蓄土壤中营养水分,提高肥力,这有利于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带来的问题。此种方法不翻耕土地,将秸秆置于地表,以此实现有效保护土壤、节约资源的目的,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深松的过程就是进行土壤疏松、深化耕作层,提高土壤透气性能,以便雨水渗入土壤来保障植物根系的`发育,该技术是替代传统耕翻的重要技术;与激光平地相比,传统平整方式以目测及经验为主,完成后在高度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地技术具有高精准度,激光平地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产量,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农业施肥精准化

为了做到精准施肥,农业施肥之前,必须要事先进行土壤养分测量。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施肥前未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量化分析,施肥没有针对性,难以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养分。目前,在精准施肥方面,学者们根据不同作物特性建立了精准施肥专家系统,比如苏恒强等人的玉米施肥组合预测模型就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施肥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在弥补解决传统施肥弱势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并且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所研制的自动配肥施肥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在精准施肥模型以及专家系统等方面尚未具备完善体系,未来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应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具有高操作性的精准施肥技术体系。

3农业施药精准化

快速获取作物病虫草害的信息是进行精准施药的基础。长期以来,人工调查是获取传统病虫草害信息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工作量大、效率有限、不够客观以及覆盖范围有限等较多的问题。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图像处理、光谱视觉技术等新技术开始发挥在作物病虫害检测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病虫害的检测。比如美国的自走式喷药机与欧洲新型的“GreenStar”施药系统的完美搭档,在卫星定位追踪、自主导航及变量施药等功能的帮助下,施药精准度大大提高,农药得到了有效利用。传统拖拉机底盘低,在高杆作物的后期病虫害防治中难以确保喷洒效果,对我国秸秆经济作物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高地隙宽幅精准喷施技术与机具离地间隙高,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4农业灌溉精准化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所以,中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充分把握田间水层高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基础上,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力降低水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切实做到精准灌溉,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精准灌溉的理想模式主要有滴灌和微喷灌技术。与传统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问题相比,这2种精准灌溉的方式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其中,滴灌是目前世界上的先进灌溉技术之一,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有利于节水、增产、节肥,改善土壤质量。但是我国在滴灌技术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需要较高的使用成本,寿命短。所以,我国要提高灌溉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那,需要继续完善配套技术,控制使用成本。而微喷灌技术具有灌水均匀、有效控制地温以及保持温度恒定等特点,有利于防范病虫害,进而改善作物产量与质量,其主要应用领域是对温度具有较高要求的作物,比如温室蔬菜、育苗、花卉栽培或观赏等。

5结语

9.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九

黄冈日报

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由依赖人力畜力生产向依赖农业机械装备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唯一途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工经济的出现,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种田的都是老人和部分妇女,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农户只种一季水稻,复种指数严重下降,种植方式粗放。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想种田,也不会种田,加之劳动强度大,效益低,他们首选的是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经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这就面临着将来土地由谁来耕种的严重问题;面临着农业生产萎缩的风险;面临着粮食生产的安全。可见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

二、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不但能彻底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力缺乏的问题,还将大大提高复种指数,水稻一季改双季,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土地产出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增加,劳动

强度大大降低。仅就机械插秧一项而言,其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增产可达25公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数字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

三、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唯一途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外出打工的能人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光明前途,他们纷纷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参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农机、农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已逐步成为新一代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希望所在。同时,农业机械化又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拓展增收空间,成为城市的建设者、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社会化组织的出现,使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他们活跃在农村,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的保姆式服务,农户的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深受农民欢迎,特别是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更是欢迎,在为农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专业服务组织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千家万户个体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规模经营、规模种植,也带动了土地向各类专业合作流转。

农业机械化还在农艺、种植方式、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以及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就是提高“三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三个促进”,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基础,而且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10.浅谈农业机械化与发展农业现代化 篇十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94-1

所谓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统筹、互相促进,最终有效地化解我国严峻的“三农”问题。在这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

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21世纪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农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当前的生产技术的一种革新,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解决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限制,同时,使用农业机械作业也可以使那些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得以实施,从而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规模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机械化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农业机械化则是提高其最主要手段。也就是说,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就得依靠新科技,最大限度发展现代先进的装备制造,而归根结底就是大范围高效率地使用现代农机械。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 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力量源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而作为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农”问题,它的力量源泉又来自何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为大农业的迅速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并通过转化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工业和第三产业由其产生的巨大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世界制造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

农业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命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已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用高效适用的农业机械来替代人力劳动,大幅度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在国家鲜明地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并将加快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的有利条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业机械化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要求,从技术方面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因此,农业机械化能否在发展农业现代化過程中起决定作用,这就需要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能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和进行了产业升级,进一步学习、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人才,深化全球农业合作,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发展耕作栽培机械、农产品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

4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解放了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把农业人口从体力劳动中转移出来,然后向其他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人民增收,进而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全方位地化解“三农”难题,实现共同富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5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农业生产正走向科技化、自动化、集成化,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需求 、进行高效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具有乘数效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初步实现机械化普及的国家,通过对先进农机械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劳动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已低于8%,而我国当前这个比例约为46.9%,所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将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农机的替代功能、农机的吸纳功能发挥出来,实现增机、减人、增收,直接给农民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 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 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

[3] 陈昂辉,邵益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农机,

2009(6):9-11.

[4] 陈柏槐.农机化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J].湖北农机化,

2008(6):3-4.

[5] 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11.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十一

企业产品标准是指企业在生产一种产品过程中, 对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统一规定。农业机械产品企业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对包括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产品出厂、销售的全部过程进行的统一规定, 其中主要内容是引用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每一项都对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企业产品标准中缺一不可的, 缺少任何一项技术内容、标准都是不完整的, 对产品生产过程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保证不了产品质量。标准中的引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企业标准的一部分。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的考虑, 一是研制开发新产品时,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另一是虽然有上述三个标准, 但相对企业生产的产品, 上述三个标准针对性不强, 有些技术要求上述标准没有涵盖, 不能全面反映机器的功能、结构和特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想把自己的产品在质量上提高一个级别, 制定该产品企业标准, 其中指标要求全面超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2.1 企业标准应以国家相关标准为指导

企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 应考虑他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必须以相关国家标准为基础, 以引用标准为指导, 选择针对性强且适合本行业的上级标准为引用标准。引用标准应现行有效, 例如标准的编写结构、格式、语言表示样式、字体、字号等应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通用零部件和连接件型号规格的选用也应用国家现有的标准进行规定, 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安全性内容必须引用国家强制标准进行规范;检验规则中的抽样依据也应选用国家有关标准, 这样出厂检验结果才能被有关部门和用户认可。

2.2 技术指标应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中国农业机械实际发展水平

企业标准的编制应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应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 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应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 符合使用要求,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技术指标是标准的核心, 是对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出成品全部过程一系列指标的规定, 技术指标制定过程中应考虑中国国情, 应符合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实际发展水平, 符合农业技术要求, 农机产品企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包括安全性、性能指标、可靠性、加工和装配质量、使用说明书的编写等技术要求。

2.2.1 安全要求

农机产品的安全要求主要是: (1) 机械设计布局要合理, 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和清除杂物, 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2) 产品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在设计选定上应符合安全要求, 且应安装牢固, 连接螺栓的扭紧力矩应符合标准规定; (3) 对产品危险部位必须设置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包括调整、维修和保养时的机械升起支撑装置;做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的防护罩、防护挡板和防护栏杆等安全装置, 防护装置颜色应区别主机颜色; (4) 对于实现某些动作, 操作顺序不能搞颠倒, 操作部件应设置机构联锁装置, 即实现某一动作, 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操作进行, 否则动作实现不了, 这样就保证了不致于因操作顺序颠倒搞错而发生安全事故; (5) 产品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标准要求,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a电路中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 不得有任何破损或金属外露, 对导线的金属线径和材质等规格也应该规定;b电机绝缘性能应进行规定, 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防止直接接触发生危险;c电气开关、操作按钮等操作部件应完好无损, 其带电部分的金属不应暴露在外面;d接地线应根据电压等级规格进行确定, 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连接的导线要牢固, 不得有断开的地方。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 V的电压, 禁止使用110 V或220 V电压;e机械设备的操纵手柄以及脚踏开关等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 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隐藏设计, 以免掉下的零部件落到开关上, 启动机械设备而伤人; (6) 产品噪声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7) 产品明显部位应粘贴警示标志, 提示使用者、维修保养人员和无关人员注意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注意事项, 制作的警示标志应根据危险程度的相对严重程度选用:“危险”、“警告”、“注意”三种级别的警示标志, 企业标准可以对警示标志的选用进行详细规定, 包括级别、构成、提示内容, 也可以用引用标准进行规定。

2.2.2 性能指标

产品性能指标是指产品在一定条件下, 实现预定目的或者规定功能的能力。农机产品的性能指标规定要符合中国国情, 应考虑我国目前工业材料、加工、设计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要求, 农机产品是为农业服务的, 标准中规定的目的、功能和用途要围绕当代我国农业技术要求来设计和研发, 某些产品设计研发还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性能指标要根据机器的特性和主要技术特征来确定, 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达到的所有技术功能。例如:播种机设计达到的功能为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功能, 在开沟指标中应考虑开沟深度, 在播种指标中考虑种子播种均匀性、种子破碎率等, 覆土镇压后要考虑覆土厚度。技术功能中每一项指标应不低于国标、行标、地标的规定。性能指标是农业机械技术指标要求中的重中之重, 产品的设计研发大都是围绕实现性能指标来进行的, 标准中的性能指标不是编写者凭空想象的, 它体现的是农艺要求和我国目前工业材料、加工、设计的实际发展水平, 如果在制定新产品企标时没有采标依据, 则应通过调研、制定、验证、修订等过程, 最后完成企标性能指标的确定。

2.2.3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是产品的一部分, 很多企业在编写企业标准时, 都忽视了对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认为使用说明书无关紧要, 不必用标准来约束它, 导致企业标准因缺少使用说明书内容审定无法通过。使用说明书的技术内容在国家强制标准中是强制规定的, 企业标准也应对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内容作出规定, 使产品说明书真正能够起到正确指导用户安全使用、调整、保养、维修的作用。目前企业标准对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大都采用引用标准进行规定。在编写农业机械产品使用说明书时应按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9480-200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其中GB/T9480-2001在GB10395-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一部分总则》中进行了引用, 也变成了强制执行标准。

2.3 试验方法要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试验方法是对性能指标和一些技术要求进行验证的过程, 包括采用所需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和采用的原理、方法, 试验方法的规定应考虑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检验成本, 可以采用已有的国标、行标、地标规定的方法, 对有些需要编写的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企业应科学、合理的制定, 并应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仪器设备选择过程中, 应根据性能指标的特点确定仪器设备, 并确定相应准确度级别的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 由于受到检验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的影响, 即使检测技术相当熟练的检测人员, 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多次测量同一指标, 结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检测方法应科学制定每一个指标的测定次数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的描述应通俗、易懂, 任何人使用都不能产生歧义, 只有科学的制定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才能真实反映出产品的实际水平。

2.4 检验规则应科学、合理

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是为测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检验规则是判定产品质量水平的依据, 包括检验分类、每类检验所包括的检验项目、产品组批、组批规则、抽样方案、判定方法。检验分类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的全面检验, 用以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全面符合标准, 标准中应规定什么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是对正式生产的产品在出厂交货时进行的最终检验, 以评定产品在交货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要求, 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 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出厂检验的项目是型式检验的一部分, 在型式检验中所做的一些破坏性试验、时间较长的试验、试验条件满足不了试验要求的试验等项目, 一般不作为出厂检验项目。农机产品检验应采取抽检, 抽检时应对产品检验批的组成规则、抽样、取样作出规定, 具体抽样方案应按照相关的抽样标准确定有关的要素内容, 如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和不合格分类, 在不合格分类中, GB/T 14437-1997《产品质量监督计数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方案》中规定将质量特性不符合的严重程度分A、B、C三类, A类不合格:重要特性不符合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 (农机产品中的安全性和关键指标) ;B类不合格:重要特性不符合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 (农机产品相对重要指标) ;C类不合格: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或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 (例:农机产品的涂漆质量等) 。因此, 合理、科学的制定、判定规则对保证产品质量, 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十二

1.试述牧草收获与粮食收获的区别和对牧草收获的要求。

2.牧草收获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工艺与机具特点是什么?

3.典型的方草捆收获包括哪几个工艺环节,需要哪些类型的机具?

4.试列举三种典型的往复式割草机械,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5.试比较往复式和旋转式割草机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6.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割草压扁机?试说明旋转式割草压扁机的工作原理?

7.试述搂草机的技术要求,搂草机的技术分类。

8.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捡拾压捆?捡拾捆草机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哪些?

9.对机械化青饲收获作业的要求是什么?我国有哪些型式的青饲收获机?

13.农业机械化工作落实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会精神,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落实有效举措,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确保“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主要目标

XX年,全乡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基本实现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6%以上,确保通过省、市级验收。

三、实施步骤

“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共分五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1-2月)。一月份,乡成立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根思乡“农业机械化推进年”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分解落实农机化目标任务,签订责任状,全面部署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各项工作。二月份,各村成立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措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并层层宣传发动。

2、购机、育秧及培训阶段(3-6月)。每村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由种田大户、农机大户、村组干部等牵头。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插秧机、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等机具;村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给合作社作基地,在基地上进行集中育秧,建农机库。合作社与机手签订农机作业协议,落实机插育秧、组织农机操作手培训等工作。其中,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任务,插秧机推广任务完成50%以上,大中拖秸秆还田机械推广任务完成40%以上;5月30日前,全面完成插秧机推广任务,大中拖秸秆还田机械推广任务完成80%以上,全面签订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作业协议。

3、秸秆还田及机插秧推广阶段(6-7月)。重点抓好机收、机还田、机插秧等工作,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维修服务,全面完成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作业田亩任务。

4、农机合作社规范管理阶段(8-11月)。接受水稻种植机械化市、省级验收。全面完成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推广任务,组织进行秋季农机作业。同时,加强机库建设,强化农机具保养入库。组织检查全年农机作业情况,兑现补贴资金。

5、总结表彰阶段(12月)。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先进,部署落实2014年农机化各项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对照乡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领导,扎实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农机化工作有效推进。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XX年,我乡设立不少于100万元的农机化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机具推广补贴,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等。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XX年,农机专业合作及其成员申请购买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育秧播种机、5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按照省、市农机购置补贴的标准实行累加补贴;配套补贴高速乘座式插秧机1万元/台、5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0.8万元/台、育秧播种机0.2万元/台。

14.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 篇十四

关键词:排灌机械,发展趋势,一带一路,互联网+

0 引言

排灌机械涉及灌溉、排涝、防洪以及供水等农业和水利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防治洪涝灾害的重要机械装备,也是促进农村水利化进程、缓解国家水资源矛盾及改善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装备。此外,排灌机械在城乡市政供水、城市绿化与景观、人工绿地或人工湿地生态修复调节等重要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

针对国内外相关形势,首先分析了行业发展的内外部优势与局限,然后给出了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等新形势与国家战略局势给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最后给出了在新形势下行业企业与产品发展的方向。

1 排灌机械行业发展优势

1.1 行业自身优势

(1)产品不可替代性。从农业生产到市政供水,从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到人工生态修复,都离不开排灌机械产品。排灌机械涉及的重要环节有水源提水、防洪排涝、输水、生产、生活和节水灌溉等方面。排灌机械在农业、水利及市政等领域属于基础设施装备,其作用和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于排灌机械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使得排灌机械产品在设计、制造、产品类型、高性能及高稳定性等方面不断发展。

(2)产品良好的性价比。我国排灌机械各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目前,就我国井用潜水泵、喷灌机等产品而言,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欧美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数倍于我国同类产品出口的价格,因此,我国排灌机械各类产品在国内外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企业对行业产品研发力度的加大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灌排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1.2 外部优势

(1)新需求不断促进产品种类、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及社会经济发展,排灌机械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的需求,以及由于使用场合、时间,输送要求及环境等不同,对于排灌机械种类、质量和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新的或更高的需求,这些内外部需求促进了排灌机械种类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

(2)国家与地方各级政策支持与推动。国家对水利、节水领域以及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化方面大力扶持和支持,截至到2015年年底,相继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这些国家与地方各级政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排灌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2 排灌机械行业发展限制

2.1 自身劣势

就行业当前整体现状而言,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大多数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核心技术尚未全面掌握,还有很多自身问题亟待解决。

行业自身劣势主要有以下体现。

(1)低端产品较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排灌机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常规产品长期处在低端恶性竞争状态、缺乏在高端领域的拓展能力。对于前沿领域研究投入不足和产学研相结合紧密度较差,导致一些新技术不能真正应用于生产当中。由于目前排灌机械在农业领域市场的需求较大,企业力求生存,必然注重低成本与实用性,同时排灌机械行业的准入门槛低,造成小微企业较多和产品低端的局面。

(2)产品售后服务差,品牌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品牌树立。我国排灌机械行业中,多数企业更多注重新产品销售和生产管理环节,对产品售后服务的关注度不够。由于涉农排灌机械产品利润低,售后维修所付出的成本往往超过了产品本身,导致了商家多不愿顾及售后问题,最终致使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失望,严重损害了企业市场品牌形象的树立。行业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品牌树立与保护上意识薄弱。

(3)缺少技术人才。排灌机械行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青年人才缺失或流失。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技术人员退休或由于薪酬、家庭等原因离职或转行;二是专门开设排灌机械与相关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2.2 外部限制

(1)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升。以潜水电泵为例,近年来,井用潜水泵生产所需的漆包线、硅钢片及铜件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均有增幅,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给井用潜水泵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2)外购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因素。在排灌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易损件、紧固件、弹簧、轴承、模具、铸件及硅钢片等产品所使用材料质量差,直接影响了外购件产品质量。而国外企业多采用高效高精度的生产线来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但我国一些外购件生产企业受资金和技术制约,投入力度不大,企业设计制造能力差,从根本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3)国外产品、国内外资企业产品的竞争与挑战。由于国外企业或国内外资企业产品对国内企业产品形成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对于我国排灌机械行业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4)国内高端用户对行业产品信心不足。由于多种原因,致使高端用户对国产行业产品信心不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排灌机械产品设备不论从性能、种类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但由于一些使用单位或用户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技术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行业发展积极性。

3“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将会对我国排灌机械行业产生中长期利好。“一带一路”带给排灌机械产业的主要机遇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倡投资贸易,沿线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排灌机械行业将有机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开拓国际市场。

但值得的注意的是,由于“一带一路”覆盖地区较广,沿线各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尽相同。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国内企业在当地开展市场拓展、投资等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社会关系;也有一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稳定,但是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具有刚性需求,因此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个别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稳定,对于贸易和投资存在一定风险。

(2)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拓,借势提升自身产品品质与企业整体实力。“一带一路”战略其中核心内容之一是开展多方面合作与交流,实现地区共同发展。对于排灌机械行业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或者已经走在同行前面的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在境外设置办事处、境外投资建厂(生产或组装或仓库)等举措,建立目的市场地区的分销网络,提升国有品牌在海外的地位以及产品影响力。或者与当地企业、政府等进行合作,从多方面改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与产品品质,进而达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与影响力的目标。

4“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对于排灌机械行业来说,“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彻底性与全面性。

“互联网+”对排灌机械行业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下。

(1)有利于产品制造过程全面升级。排灌机械产品生产企业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互联网化,需要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互联网化,有助于提升设计和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设计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软件,不仅提高设计过程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也可以避免设计与制造环节脱节情况,有利于提高设计、工艺与制造整体协作能力。制造过程中的互联网化,对于制造流程、制造过程中物流存放等均有改善,同时也可以实现零部件的使用与溯源等精细管理过程。

(2)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与否对于企业运营、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等均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的互联网化对于集团型大企业具有重要价值。由于管理过程涉及采购、办公、财务、销售及生产等环节,这就势必要求整个管理体系具备合理性和相当效率,这样才不致延误重要业务。管理过程的互联网化,可以实现提高效率,合理化管理过程等目标。

(3)企业销售网络的拓展与完善。随着贸易和商务等行业互联网化,跨国电子商务势必为行业企业提供新的销售平台。在这个国际平台上,企业销售可以实现市场国家化,产品走出去的目的。同时用户、生产者、销售者、技术服务人员等不同环节的人员均可以对本行业销售、竞争对手及行业产品特点等信息有深入的了解。

(4)有助于企业转型壮大,同时也会在多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在排灌机械行业中的融合,涉及生产、制造、管理、销售、售后及研发等环节。行业企业必须抓住该发展契机,才能在新的时代有更好的发展,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企业实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企业的变革与转型过程中必然存在阻力与挑战,替代与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生产方式过程必然不适应,这些内部困难与挑战均是企业将面对的。在外部方面,“互联网+”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很好业务拓展机会,同时由于国内外供货商同台竞技,对国内企业形成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及对订单的快速反应等环节。面对这些内外部挑战,企业的态度与举措以及应对适应时间等就决定了企业发展壮大速度以及优胜劣汰。

5 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整体制造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方向,结合排灌机械自身特点,对我国排灌机械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给出了以下7个行业发展趋势。

(1)产品的高效、节能和环保。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来看,高效、节能、环保将一直是排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如实现灌溉产品的精准灌溉以及远程控制等对于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产品的设备成套化和系统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项目工程的需求和用户使用要求产品供应商能对产品所在工程成套设备或工作系统有很好的了解,为用户提供此类符合要求的成套产品或服务。因此,产品的设备成套化和系统化逐步成为行业的市场需求。如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喷灌工程配套采购中,原来动力水源部分和喷灌设备单独采购,这样对施工或使用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现在则越来越多的工程采购直接变成包含动力(电)-泵(取水)-管(输水)-喷灌设备(施水)-信息系统(管护与控制)等系统的工程承包。

(3)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是排灌机械行业永恒的发展方向之一。如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而且缩短了设计周期,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还有像新的铸造技术、冲压技术以及稀土材料制作永磁电机等都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涂覆技术和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在改善泵的流动特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方面变得日益重要。

(4)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营销、使用、售后等)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主要包含产品从设计、制造、营销、使用及售后等过程。智能化与信息化是目前整体机械产品或者制造业的大的发展方向。就排灌机械行业来说,逐步开始智能化和信息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产品生产工艺、规范产品生产流程和及时应对用户产品故障等具有重要意义。

(5)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零部件模块化。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方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及制造企业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和推广。而零部件模块化近年来也越来越被大家熟识。零部件的可拆卸模块化设计方向,采用通俗的例子,如电机和泵体等零部件模块化组合,方便拆卸和替换损坏部件,达到延长水泵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产品模块化技术是排灌机械行业,乃至制造行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6)动力供给多元化(风、光、电、热等多种选择以及多源互补供给)。排灌机械产品工作区域具有多样性,有动力供给便利的市区和城镇区域,也有偏远山区或荒漠地带。随着对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开发,排灌机械的动力供给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即:排灌机械的动力源多样化与多元互补,主要指采用风能、光能、电能、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备选能源以及多种能源互补供给。这类情况在国家支持偏远山区、西部开发及非洲地区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在内蒙古地区,风力提水或者太阳能-风能互补提水也有很好前景。

(7)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方面的国际化与互联网化。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倡导和鼓励出口,海外市场巨大潜力,行业在国外内市场竞争中的性价比优势等有力因素,本土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外企业也来国内争夺国内市场,这样就促使产品设计、制造以及营销理念、标准等不断融合,日益向国际化发展。

6 结束语

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批国家战略和举措的开展与实施,都给排灌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势下,排灌机械行业企业经过长时间国内与国际市场历练,逐渐认识到在研发、创新、人才等企业发展内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源的重要性,相信在新的时期,行业一定会趁势起帆,开创新的排灌机械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排灌机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5)[R].2015.

[2]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上一篇:小学怎样写读书笔记范文下一篇:城管党员读书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