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共11篇)
1.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调查报告
姓名:
时间:2012.8.2
5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暑假,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机构:全市有乡镇卫生院21家,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8家,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采取院村联办、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全市417个村(居委会)有村卫生室237个,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
(二)设施设备: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生化分析仪、放射、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的标准,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有的利用原村小学、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三)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人员调配、业务管理、药品进购、收费价格、防保工作、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但明显改善
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
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
二是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
三是报销比例有所改善。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现在,随着党中央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的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是与日加强,报销比例也是有所提高,较之过去,提高至30%左右,也使老百姓深切体会到了“花小钱买平安”。
三、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
四、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
二是村卫生室建设。
1、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
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强化监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大处方、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2.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周口市农村家庭及主要成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首先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周口市辖区各村庄抽取样本, 再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样本中抽取967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 将每个调查单位中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1.2.2 问卷调查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卫生态度、饮食卫生、家庭卫生状况、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等[1]。共发放调查问卷2 854份, 收回有效问卷2 846份, 有效回收率99.7%。调查前, 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预调查, 调查过程中由另派的调查人员随机复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 实地勘察对抽取的967户家庭, 由调查员进入现场实地勘察, 结果与调查问卷的回答一致则认定为问卷有效。
1.3 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卫生状况
2.1.1 庭院结构
被调查的967户农村家庭中, 仅有69户 (7.1%) 庭院为前后结构, 绝大多数家庭 (92.9%) 未分前后院落, 结构配置凌乱, 附属设施简陋, 功能分区不清。
2.1.2 厕所
均为庭院内建造的非水冲式厕所, 结构简单;89.4%的厕所没有遮雨设备, 地面未进行硬化处理。所有厕所均未配备消毒设施, 67.8%的家庭不能对厕所进行定期清理, 害虫滋生, 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2]。
2.1.3 厨房
所有家庭厨房均为单独建立, 平均面积20.5 m2, 但设施较简陋;92.3%的厨房没有前后通透窗户, 87.2%的无烟囱;95.6%的家庭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99.3%的家庭餐具未进行定期消毒。
2.1.4 饮用水
生活用水均来自于自行建造的取水设施, 井深15~40米, 该井设在农户院内, 距离厕所等污染源不足30米, 水质波动较大, 极易受到污染, 且井水取出后不经过处理即作为生活饮用水。
2.1.5 垃圾
对于作为农业肥料的垃圾、粪便, 72.6%的农户在使用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但仍有27.4%的农户未经处理直接施入土壤, 造成土壤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这成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2.1.6 排水系统所有家庭均未建设排水系统, 常见生活污水积存, 尤其是雨水季节积水横流, 环境污染严重。
2.2 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
调查的农村居民男女比例为1∶1.3, 其中男性1 237名, 女性1 609名;平均年龄 (47.4±4.2) 岁;文盲占22.4%, 小学文化水平者占45.2%, 初中文化水平者占23.7%, 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占8.7%。
2.2.1 卫生知识获取途径
表1显示, 农村居民对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较少, 卫生知识面较窄。男性获取知识的比例高于女性 (χ2=51.73, P<0.05) 。
2.2.2 卫生知识知晓率
调查对象中, 初步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9%, 女性占25.7%;较少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42.6%, 女性占34.7%;基本不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5%, 女性占39.6%, 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农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欠缺, 农民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少, 尤其是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女性了解更少, 这不利于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2.2.3 卫生保健行为
表2显示, 农村居民卫生习惯不良, 促进健康的行为形成率较低, 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较高, 除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外, 其余卫生保健行为无性别差异。
2.3 农村居民个人卫生态度
表3显示, 多数居民拥有正确的日常卫生行为, 但对于垃圾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剩饭菜加热食用和餐具定期消毒等问题存在较多认识误区, 与李新伟等[3]的调查结果一致。
3 分析及对策
本次调查发现, 农村家庭的基本卫生状况和卫生保健行为、态度令人担忧。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 消息闭塞, 信息传播慢。 (2) 农村居民学历水平偏低, 经济落后, 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投入不足。 (3)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滞后, 基层医务人员认识不足, 工作不到位, 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4]。 (4) 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力度低, 社区宣传栏中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较少。 (5) 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新农村建设步伐迟缓。 (6) 人口流动的影响, 较多青壮年外出打工, 家庭中留守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对策: (1) 政府加强领导, 制定相关适合农村实际的政策,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 规范农村卫生工作。 (2) 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 完善乡村医务人员筛选和培训网络, 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所在地区的卫生保健工作。 (3) 探索建立投入少、普及快、易推广、效果好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5],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传播卫生保健常识, 并做到及时反馈和评估。 (4) 大力提倡和推广医务宣传队伍下乡活动, 在为农民送医送药的同时, 还可以进行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 给百姓带来实惠和方便[6]。 (5) 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状况, 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更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 加强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 鼓励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 提高思想水平, 改变落后认识和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鲜加平.四川省马边县农村家庭卫生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2, 20 (4) :308-310.
[2]魏海春, 付彦芬.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42 (20) :4168-4170.
[3]李新伟, 任愿, 张钦.农村家庭卫生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1) :114-115.
[4]崔丹, 杜玉开.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6 (6) :3-4.
[5]何云松, 郭光萍.农村家庭卫生常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26 (9) :45-46.
3.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高毕业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需要职业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等等。为掌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对象:长垣县2006--2013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共涉及8 个专业835名毕业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
4.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6家民营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35份调查问卷(回收827份)。分析结果如下:
1.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图1),学校成功推荐就业的占到9.79%,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4.63%,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73.52%,自己创业的占8.34%,其他(包括未就业)占5.80%。
2.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如图2),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827名毕业生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2.06%,2000--2500元的占10.16%,2500—3000元的占20.19%,3000—3500元的占43.89%,3500以上占23.70%。
3.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3),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受调查的827人中,具有为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中级工32.29%,高级工9.43% ,技师0.73%,高级技师为0%,无技能证书者为5.80%。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中高层的确属凤毛麟角,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就业方向
调查表明(如图4),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0.48%,事业单位0.85% ,国有企业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5.职业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三、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中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为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
4.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
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野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一名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关门了之。
四、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此次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其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跟踪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4.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
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
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今年寒假期间,本人发动“保山市隆阳区蒲缥大学生联合会”成员专门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进行调研,采取访谈、问卷、文献等多种调查方式,对农民、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入调查,努力探寻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完善农村医疗保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调查时间:
2011年1月26日——2011年2月22日
调查地点: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调查对象:
农村居民、政府工作人员、医疗工作者
调查方法:
问卷、文献、访谈
(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访问医疗工作者及政府工作人员10余人)
参考文献:
[1]李颖.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回顾与创新[J].北方经济,2006(09).[2] 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民出版社,2009(05).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发展宏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二、“新农合”在保山市隆阳区的发展:
(一)区域概况: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境内山脉起伏盘错,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东距省会昆明593千米,西离中缅边境279千米,全境东西宽78千米,南北长96千米,全区总幅员面积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6%。隆阳区辖2个街道、6个镇、6个乡、4个民族乡。全区总人口8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8万人,占总人口的85.83%;少数民族人口11.55万人,占总人口的13.46%。
改革开放以来,隆阳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建设、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形成了粮油、烟草、蔗糖、畜禽、林果、蔬菜、咖啡、丝麻、山葵、药材花卉等十类优势农业产业,全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57.8:21.1:21.1调整为2005年的32.58:27.05:40.37。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48.9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15.93亿元,第二产业13.23亿元,第三产业19.74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9元。优越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给隆阳区带来了立体农业之利,已被国家列为滇西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全国粮棉大县(区)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隆阳区将逐步成为我国内地向西南边疆实行经济技术转移的支撑点和接力点。
(二)“新农合”发展成效:
5.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摘要】
在xx派出所实习期间,我对xx县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该所近期以来所立刑事案件有抢劫、盗窃、赌博、吸毒、诈骗、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交通肇事逃逸、重大责任事故、吸收非法存款所得、隐瞒犯罪所得等等,其中青少年和文化程度低下者违法犯罪居多。经过这次的实习生活,使我对当前xx县域社会的治安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些存在的状况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治安违法两抢一盗
前言
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12年1月到4月,为了更好地调查县域社会治安状况,我到xx县公安局所辖城区派出所——xx派出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在我实习期间,我对xx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当前xx县域范围内的治安状况。在县委县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城乡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抢夺、抢劫、盗窃等一系列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响极其强烈的焦点问题,直接危及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加强对抢夺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县域社会治安状况的特点
1、抢劫、抢夺、偷盗等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城区入室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案值虽不大,却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全感。
2、发案率以盗窃为主。2012年1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31起、2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23起。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
3、违法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在2012年1月~2月所立刑事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的98%。
2、赌博现象严重。群众尤其是对招赌、聚众赌博问题反响很大
4、青少年犯罪势头有所上升,参与偷盗、打架的青少年较多。在城乡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帮教,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校园周边和街道拐巷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时常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案件。
6、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7、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干警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基层的法庭、司法所缺编、缺人、缺钱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薄弱,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预警管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均显不足。
8、监控网络不够完善。就我县而言,在很多重点区域、路段由于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探头,案件发生以后,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捕捉到案发时的情况,以致于破案速度慢、破案率低。
9、发性的案件尤其是伤害案件较多.这类犯罪起因往往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口角,双方在“评理”过程中发生争执、打斗导致的.他们在法律意识和情绪冲动的对抗中,许多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总是居于下风,但当犯罪既成后,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0、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
二、导致县域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1)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2)是居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因此,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3)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当地基层组织职能弱化观念滞后是管理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下基层组织设置的有些岗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造成一些岗位功能缺位。如某些基层政府的司法办,原本设置功能是普法和处纠、定编人员较少,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纠纷大量增加,原有的编制已无法适应繁重的工作,他们整天忙于处理纠纷,而导致普法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综合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独立行使职能,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打、防、控预防体系没能建立健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比如在扫黄抓赌方面,有很多时候由于警力不够,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赌馆里聚集了很多的赌徒,难以控制,导致处警成了形式问题,从而没有达到禁赌的目的。
4、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
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防治县域人口违法犯罪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城区街面,特别是案件易发路段、区域的巡逻,降低案件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为:
1、为特巡警装备“警灯”(自行车)装备,实行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震慑犯罪;
2、以凤仪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发案;
3、深化“红袖套”工程,推广“治安观察哨”,拓展信息渠道,提高破案率。
(二)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以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打击盗窃摩托车”等专项行动为契机
通过抓现形,力争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措施为:
1、加强治安卡口建设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案服务;
2、积极开展严打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3、积极开展信息化网上作战,力争现场抓获;
4、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减少因自我防范漏洞而出现的被盗抢、被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创新管理,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警民和谐度
具体措施为:
1、以xx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2、以110指挥服务台 “文明示范窗口”和擦亮我县各个服务窗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调整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将民警工作效果与加班工资相
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工作激情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创建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由打击惩治向教育引导转变,工作管理上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上由群众上访向政法机关下访转变;工作措施上由“堵”向“疏”转变。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平安协会”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四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主体考核内容,制订落实了督促指导包保责任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和整治。同时,强化落实并完善全镇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五是开展“招募一百个志愿者、服务一千个小时、温暖一万个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金沙”建设,对提升金沙整体文明程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将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动员公证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办理,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的贡献。七是开通语音普法热线,提高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6.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现状
(一)团员流动日益增强,基层组织覆盖面萎缩,出现有组织无团员的现象。一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缺乏,许多村团支部变为“空壳团支部”。据调查,目前农村近半数团员集中在学校,大部分团员从学校毕业后即到外地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只有寥寥几人。外出打工的团员缺少与团组织的联系、交流,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二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底子不清。毕业、退伍回村或外出务工的团员没有及时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团员游离在组织之外,团支部书记对管辖范围的团员青年人数、结构、去向心中无数。三是由于大量农村团员青年外出务工经商,流向城市、企业,加上团员超龄离团和未及时发展新团员补充新鲜血液,使不少村的团支部“名存实亡”,变成了团建空白村。
(二)团干配备难,无法起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有一定文化和专长的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经商,使得各村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绝大部分村的团支部书记都是由村干部兼任,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团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乡镇党委、村委会在考虑配备团干时也缺乏战略眼光,纯粹凑数,一些优秀的团员青年不能脱颖而出,“双推”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导致我市农村党员队伍、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后继无人。
(三)村级团组织制度建设比较紊乱,工作随意性较强。调查中,一年来没有开展过活动的团组织占60%,团员中一年没有缴纳团费的占40%,团员青年中不知道团支部书记是如何产生的占60%。目前能真正依照共青团组织有关制度办事的农村团支部廖廖无几。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团费收缴制度、选举制度、活动制度等等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村级团组织缺乏有效的活动形式,团组织的凝聚力弱。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变革,部分团员青年出现了政治淡化倾向,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村级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原因
农村共青团工作在改革形势下,始终走不出“瘫痪——整顿——瘫痪”的怪圈,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团员青年流动的现实。除这点最根本的原因外,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一些乡镇党委、村委会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对团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二是乡镇团委书记的政治待遇低。调查中,乡镇团委书记可以列席同级党委会议的只占11.3%,有时列席的占24.5%,没有列席过的占64.2%。去年,市委下发的22号文件中关于“镇街团委(团工委)书记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精神并没有得到落实,目前乡镇团委书记中没有职级待遇占56%,享受乡镇部门正职待遇的占40%,享受乡镇部门副职待遇的占4%。三是团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乡镇一级的团工作经费列入了乡镇财政预算的占60%,没有列入的占40%。村一级的团工作经费更是无从保证。
(二)部分团干部的“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普遍存在。乡镇团委书记普遍存在着“专职不专用”现象,他们基本上都是乡镇业务骨干,真正用于团工作的时间、精力很少,乡镇团委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明显。加上乡镇党委在对待和评价团干部工作上,只重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一些地方单纯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的好坏来看待团委书记,团委书记也往往以完成经济指标的高低论“英雄”,不看团的工作效果。有的认为只要把党政部署的工作做好了,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团建工作自然就会跟上来;还有的认为经济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抓团建。村一级团支部书记更因为是挂名书记,承担的其他事务工作多,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保证,普遍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
(三)多数团员意识淡薄,队伍建设难以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日趋多样化,团员的意识逐渐淡化,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难以体现。在团组织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农村发展团员工作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除了参军、升学才会想起团组织外,平时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很少,一个村一年到头发展不了一两个团员,有的甚至连续几年没有发展过新团员,注入村团支部的新鲜血液严重不足,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团的后备力量奇缺。
(四)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功能比较欠缺。许多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
一、工作内容滞后,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载体和机制,不能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与措施
(一)继续实施“党建带团建” 和“强乡带村”战略,加强乡镇团委主体地位建设。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以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乡镇团委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龙头,乡镇团委书记更是整个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只有充分发挥乡镇团委书记的作用,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农村党建带团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进一步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要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验收、总结工作时,要使党建与团建一并研究、部署、检查、总结。二是建立县(市、区)、乡(镇)二级党建带团建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团委关于团建工作汇报,并解决有关团委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县(市、区)、乡(镇)二级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四是坚持把团干部培训纳入县(市、区)干部培训规划,至少一年组织一次团干部的培训。五是逐步解决乡镇团委“缺人办事”、“缺钱办事”问题,增强团组织的自转能力和服务功能,对乡镇团委书记做到随缺随配,在经费上,争取按照青年人数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六是要按照市委[2004]22号文件精神,落实乡镇团委书记的政治、经济待遇,乡镇专职团干部要尽可能专职专用。
作为乡镇团委书记也要认真处理好“专职团干部”与“乡镇干部”二种身份的关系,寻找有机结合点,把团工作自觉纳入到党政中心工作的大局之中,使团员青年满意,使党委政府满意。一是要切实加强乡镇团委班子建设,大胆把辖区内的农村、企业、学校的优秀人才选入乡镇团委班子,合理搭配,发挥整体优势。二是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青年赞同的重点(特色)工作,增强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三是要积极帮助一些团员人数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支部,按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条件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创新团建工作的载体和方式,达到城市和农村共同促进的目的。通过调研,湘潭团市委决定以“三联共建”的团建新模式来全力推进全市基层团组织建设。“三联共建”即团委联建、团干联手、团员联动。团委联建即一个或多个企业、机关或大中专学校团委对口联系一个基础较好的农村(社区)团支部,有效整合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以及“雷锋公司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帮助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团干联手即联建单位团干与联系村(社区)团干在工作上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联系村(社区)团支部规范团的各项工作制度,共同探讨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团员联动即联建单位团员与联系村(社区)团员共同努力,重点围绕农村、社区团员的发展问题和农村、社区存在的现实困难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农村、社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三联共建”活动以推动学习共促为切入点,以促进资源共享为着力点,以实现组织共建为落脚点,通过活动,城市团组织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经费优势、阵地优势,支持、帮助村级团组织恢复活力、增强活力,通过活动,配对的团组织,共同制定计划,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文体活动、扶贫帮困、兴修水利等等,达到交流、促进、合作、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活动,使农村团工作无论是组织建设、阵地建设,还是活动开展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三)改革农村团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网络。针对农村社会发展趋势,原有的组织形式已很难发挥作用的现状,根据青年分布特点、青年流动特点、青年需求特点,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扩大团内民主和团员参与”的原则,合理调整团的组织设置,形成上下联动、城乡联动的新型建团模式。
首先,可以依托团属阵地或社会资源(图书室、活动室等)建立农村青年中心。通过开展“三联共建”的活动,城市团组织先帮助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好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阵地,并将活动阵地与雷锋公司服务基地、大中专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农民培训基地有效对接起来,形成整体优势和力量,起到辐射周边、服务青年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对其中符合青年中心条件的活动阵地由团市委统一授予“青年中心”,以青年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其次,税费改革后,农村行政职能、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团组织设置可以“不拘一格”、“先行一步”,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把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也可以与周边的企业团组织联合,组建“联合村团总支”,并将联合村团总支的青年活动室和图书室的建设作为“三联共建”工作的重点,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团工作的活力。
第三,可以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势,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青年组织化程度,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等,采取行业建团的模式,为青年农民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帮助他们学习农业科技实用知识,增长创业致富本领,带头调整结构,充当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击手和“领头羊”。
(四)扩大工作对象,有效转移共青团的工作重点。我们的工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团员,要把眼光投向团外,把青年作为工作对象,就可以解决团工作无对象这一难题。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抓结构调整,二是促农民增收。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基本需求的同时,着力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小城镇建设、科技兴农等方面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
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放在帮助农村青年致富成才上,放在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上。一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鼓励青少年树立理想,做守法的合格公民。二是要加强培训,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借助团校、培训中心等为农村青年提供各种实用技能培训。三是要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及时向青年提供就业、市场、技术信息服务。四是要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艺术活动,活跃农村文化,通过“三联共建”活动,与城市团组织共同开展艺术节、征文赛、书画赛等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年,丰富农村青年生活。五是要加大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青年农民经纪人三支队伍的培养,着力培育各类青年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村青年组织化水平。同时要适应形势,从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多方位拓展职能,积极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部分社会职能。
7.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10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 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 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笔者前往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展开调查, 走访了五县新农合管理部门和相关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 并且在每个县的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到非常宝贵、真实、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村民参合率为96.8%。新农合宣传以政府及村委宣传为主, 但60%是随大众一起参加, 30%是认真了解后才参加的。五县先后于2005、2006、2007年实施, 各地开始全面实施的时间不同。收费标准统一10元/人, 无乱收费现象。近60%村民使用过合作医疗证, 医疗证使用率相对不是很高。村民使用医疗证后都能享受到相应服务, 不过一般生大病才用。近55%村民能接受报销程序, 但还有45%的人觉得麻烦或不清楚。村民整体上能接受报销的比例, 但仍有近30%的人觉得报销比例低或不清楚具体报销比例。各县的参合率如下:桂林市资源县91.%、崇左市大新县85.4%、北海市铁山港区90.6%、钦州市灵山县85.49%、贵港市桂平县91.6%。可见, 各县参合率都在85%以上, 并且正在不断提高。
从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官方数据参考中可以看到, 各地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西整体上实施的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农民及基层干部问题
1. 农民及基层干部的意识问题。
大多数农户受教育程度低, 保险意识薄弱, 对相关的政策不知道或不清楚。此外, 作为宣传者的村干部宣传方式比较单一, 内容不够通俗, 甚至有的干部并不了解政策, 简单解释“交钱后看病就有报销”, 起不到宣传引导的作用。
2. 农民的证件身份难认定。
现行使用的《合作医疗证》无照片, 因而不排除冒名顶替, 一人参合、多人享用的现象。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对参合人员身份进行把关。此外, 新农合工作人员缺乏, 报销工作量过大, 也让他们无法核实报销人员真正的身份。
(二) 医疗机构问题
1. 定点医院收费高, 农民利益受损。
许多农户反映, 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大医院的床位费太贵, 睡不起, 为了能报销, 有病往定点医院跑, 路费、餐宿费, 再加上虚高收费等, 花销很大, 即使得到补偿, 但农户也无力承担。
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 由于投入不足, 年久失修, 加上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 此外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参合农民的充分信任。
(三) 报销机制问题
1. 报销比例不合理。
农户普遍反映报销补偿率较低。医疗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不科学。起付线太高, 农民担心小病无受益, 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太低, 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补偿服务环节手续过于繁杂。
由于镇合管站没有专职人员, 农民在办理手续时经常碰不到经办人。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民普遍反映, 出钱容易、拿钱难, 有的要往返走几趟, 耗时耗精力。
(四) 管理机构问题
1. 管理机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 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都是依靠单纯的手工操作, 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对有需要开展调查核实的一些工作, 没能及时调查核实。
2. 基层合管办经费不足。
部分镇尚未建立固定的新农合公示栏 (宣传栏) , 未能每月定期把报销情况张贴公示到村屯;此外, 业务用房不足、办公条件简陋, 制约了基层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 资金制度问题
1. 筹资机制不稳定。
由于新农合筹资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 但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 不同类型的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不同, 这些都增加了每年筹资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2. 资金运行公开制度未到位。
调查表明, 目前试点镇 (街道) 和有关村对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情况没有较好实行公开公示制度, 使得农民群众对政府办的“好事”心存疑虑, 担心监督管理是否有效, 资金是否安全, 制度是否持久, 合管办是否办事公正。
(六) 法律问题
立法滞后, 政策不过硬。
近几年, 虽然国家比较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但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 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 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为了统一思想, 加大工作力度, 许多地方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 与有关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挂钩, 以此促进基层干部参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和实施。但是这种行政措施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变化、领导人变更、地方中心工作调整的影响, 随意性较大。另外, 新农合实施过程中, 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无法建立契约 (合同) 关系, 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 申诉无门, 也影响了农民。
四、建议
每个新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新农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只要及时解决问题, 新农合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增加培训力度和拓展宣传途径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 使其透彻了解最新的新农合政策。此外, 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专门的人员为农民群众解疑释惑,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严厉打击“冒名顶替”行为,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健康发展。
(二)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中的医院机制
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杜绝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 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让参保农民就医得到更多实惠。
2. 进一步完善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制度, 逐渐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
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 尽量使医药价与市场同价。物价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
3. 及时调整补偿标准。
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疾病病种多样性和复杂性, 扩大报销范围, 提高报销比例, 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方案,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 也不出现透支, 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 因地制宜对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
如结合计划生育政策, 从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角度出发, 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继续在全区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服务活动, 对儿童实行一些免费保健服务等。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这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民来说, 让参合农民体会到好处, 有一定的吸引力, 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区, 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三) 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
1. 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和健全区、镇 (街道) 、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每个镇 (街道) 至少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 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 (不包括个体诊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 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特别是要加强市、区、镇 (街道) 、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 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机构
1. 建立广西新农合网络系统。各地合管办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办公。
2. 保障新农合办公费用的发放。
3. 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时到各县各镇各村抽查, 检查新农合的日常工作情况。
(五) 完善资金筹集及管理
1. 开拓筹资渠道。
增加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 如允许乡镇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资金在税前列支, 或按其投资的数额, 给企业减免一定限额和比率的税收, 提高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积极性。此外, 积极探索在参合群众中开展多档筹资、多档补偿的运行机制, 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如家境富裕的农民个人可以缴纳多一些, 其享受的补偿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 确保基金安全和使用规范。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 统一管理, 封闭运行。要积极探索由县统筹向市统筹过渡, 把基金盘子做大。对现行的“一县一策”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 形成一两种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 避免相邻县之间差距太大。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进行跟踪监测, 一方面合理调节参合农民的就医流向, 提高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另一方面, 要在市、省级医疗机构中设立定点医疗机构, 实行直接减免, 既方便农民就医, 也减少经办机构的工作量。
(六) 建立健全有关新农合的法律体系
立法规范政府和经办机构的管理行为, 以法强制政府作为,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完善新农合管理机构政府、医院和农民的利益博弈中发挥法制的协调均衡机制, 切实维护“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让新农合有法可依, 犯法必查, 保障新农合的有效运行。这对推进新农合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自宽.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 .
[2]宫晓霞.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报, 2005, (8) .
[3]王小丽, 谢玉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1) .
[4]吴菊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EB/OL].国际在线网, 2006-03.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课题报告[R].2005.
[6]任晓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问题分析[J].理论学习, 2007, (6) .
8.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八
调 查 报 告
2011年5月26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桐梓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及主任会议安排,本次会议要对2010年以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情况进行审议。为此,调研组一行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筑生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9日-12日,深入到水坝塘、松坎、娄山关、风水等乡镇、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人民医院对医疗卫生工作进行调研,5月13日下午集中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负责人在县人大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在调研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查阅资料、问卷测评等形式,同时还征集了全县各乡镇、有关部门、部分医疗机构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加强 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及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建设。主要依托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大力加强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20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和配备一定医疗设备的基础上,于2010年投资776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900万元,地方匹配4866万元),启动县人民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同时还争取项目投资实施乡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建设,投资90万元改扩建官仓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已完成17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覆盖率已达78%。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硬件设施逐步好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要将逐步得到满足。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落实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实现农村群众病有所医的一件大事。县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全面推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含慢性门诊病例)”模式,及时调整补偿方案,合理确定补偿比例,严格控制基金结余,最大限度惠民利民,农村群众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0年参合人数为515461人,参合率97.51%; 2011年参合人数增加到531079人,参合率提升到97.88%。
(三)公共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以来,全县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按照服务规范和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较好完成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任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同时完成5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并通过省、市验收,包括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农村改水改厕、地氟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片等。在2010年全省“三年一度”的免疫规划综合评审中,我县顺利通过综合评审,并荣获全市第二名。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卫生人员缺编较大
目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医疗服务能力远远跟不上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已定编制人员1004名(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应配编制为1717人),现有人员677人,缺编327人,占编制的32.6%;乡镇卫生院总编制为519人,现有339人,缺编180人;县人民医院编制为309人(按实际开发床位258张,1:1.5床人比,应配医务人员及职工387人),现有210人,缺编99人(医院自聘人员100多人);县中医院编制为60人,现有44人,缺编16人;县疾
控中心编制45人,现有34人,缺编11人;县卫生监督所编制18人,现有12人,缺编6人;县合医办编制12人,现有2人,缺编10人;县妇幼保健院编制42人,现有40人,缺编2人。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全县医务人员编制为1004人,现有医务人员677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38人,乡镇卫生院339人。在现有医务人员中,县级医疗机构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1人,占3.3%;中级职称64人,占18.9%;初级职称175人,占51.7%,无专业技术人员88人,占26%。乡镇卫生院中中级职称21人,占6.2%,主要分布在楚米、新站、娄山关、松坎等8个乡镇卫生院;初级职称204人(其中医师55人、护师19人、药师5人、技师6人、医士103人、护士10人、药士5人、技士1人),占60.2%,未取得执业医生资格、无专业技术的人员114人,占33.6%。有7个乡镇卫生院没有护士,13个乡镇卫生院未设妇产科,19个乡镇卫生院没有妇产科医师,20个乡镇卫生院不能做剖腹产手术,有13个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放射、化验检查。医护不分、医生超范围执业现象严重,医疗技术专业人员配臵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且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合理,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较为低下,在乡镇卫生院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群众看病难,发生医患纠纷在所难免。
(三)“看病难、看病贵”仍然存在 目前,我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才严重缺乏,医疗技术十分落后。全县24个乡镇卫生院都配有放射设备,但能开展工作的只有11个;全县仅有9个乡镇卫生院设有妇产科,能开展剖腹产手术的只有4个。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在诊断上仍然使用“老三件”(听诊器、血压器、体温计)看病,而照光、照片及“三大常规”(血、尿、便)检查业务仍无法开展,不能接生,不能做剖腹产,一般的手术都不能作,只能开药、打针、输液看小病,根本无法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目标。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靠销售药品作为收入维持运转,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和滥输液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因此,卫生院对患者无吸引力,患者对卫生院缺乏信任,患者不愿到卫生院就诊,生孩子、看小病也不得不跑到县以上医院或外地医疗水平高一点的医院。这不但给农村群众看病带来不便,而且大大增加了看病的费用,同时还存在较大的生命安全隐患,群众意见较大。
(四)医德医风亟待加强整顿
我县部分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严重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神圣观念,医德医风表现较差,群众极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医院收费不规范、不合理、不透明,不合理检查、巧立名目、提高标准收费、开大处方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少数医务人员有收受红包、收受回扣、开单提成的现象存在;三是部分医生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接待病人不热情,解释病情不耐心,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给病人以不良刺激的现象存在;四是个别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出现误诊、差错、造成医疗纠纷的现象存在;五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纪律观念,劳动纪律松弛,上班聊天干私活,脱岗溜号,经常迟到早退的现象存在;六是个别医务人员出具假报告,假证明,拿医疗原则作交易,谋取私利,以医谋私的现象存在;七是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后,部分医院医生认为工资有了保障,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拒绝接收病人的现象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五)“新农合”基金须强化监管
“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缺编较大,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受利益驱动,部分医院和村卫生室千方百计套取“新农合”基金,有的医院开大处方,增加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有的医院小病大医,将门诊病员收治住院;有的医院虚拟病人套取医保基金;有的村干部、乡村医生为举家外出打工村民垫交医保费,然后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作弊,套取门诊费;有的村卫生室作假将群众结余门诊费换发洗衣粉等日用品套取门诊费;有的村卫生室将“新农合”就诊本统一保管,到年底私自将部分群众门诊费结余作假据为己有。
三、几点建议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推进 县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设备配臵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设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建立科学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切实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不断改善县乡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参加公共卫生工作的补助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以药补医”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尽快充实医务人员,切实解决县乡医院人才短缺问题 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招聘医务人员。在招聘医务人员中,要严格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严禁非医学专业人员进入医疗队伍;要加大专业人才、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打破常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我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要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招聘标准,增加招聘数量,力争在2-3年内基本解决县乡医院缺编严重、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整顿医疗卫生秩序,确保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县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关于医疗卫生秩序整顿工作方案和健全有关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顿医疗卫生秩序。县发改局每年要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收费进行一次大检查,严格收费许可审批,有效遏制医疗乱收费问题;县审计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单位收费的审计力度,每年至少审计一次,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医院,要进行重点审计;县卫生局要加大对药品的检查,严厉打击使用销售假药行为;县人力资源局、合医办要严格审核城乡医保及“新农合”基金的报销,严肃查处骗取、套取医保及“新农合”基金的行为,简化费用报销程序,努力实现医保“群众得实惠,基金得安全,卫生得发展”的目标。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要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直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政治素质 医疗系统医德医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兴衰成败。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务必采取强硬措施整顿医德医风。一要认真宣传贯彻《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使医务人员做到认识上明确,思想上重视、行为上遵守。二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教育活动,在全县医疗机构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和创优质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对患者耐心、细心、关心、爱心的医护人员队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重树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三要大力加强医德医风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建设考评制度》、《医院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关于严禁收受红包、礼品的规定》等制度,将医德医风与工资、评优、晋级、晋职挂钩。把“以德治院”与“以法治院”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律与制度约束统一起来,坚持用制度管住人、管好人。四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县要建立医德医风整顿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医德医风的整顿。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医德医风整顿的第一责任人,下决心整顿医德医风,确保医德医风在短期内明显好转。
9.关于食品安全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九
———对红河学院农民街的卫生安全状况的调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通过地下再加工包装废物上市等。近几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肯德基 “苏丹红”事件、安徽劣质奶粉事件、三鹿奶粉、地沟油等。
一方面,我们庆幸如今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部门监管力度在加强,才查处了违法的黑心商家;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违法行为开始进行反思和应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日益强大的大背景下,市场中种种为追求商业最大效益而牺牲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并不出乎意料。它们是一种信号,提醒人们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警惕;但也是催化剂,促使有关部门出台方案,净化市场。所以人们不必恐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为了能够有效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对食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公众在饮食方面的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食品问题,我们大学生深有体会,学校周围的小摊,虽然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但其安全特别是是用油安全状况总令人谈之色变。作为本次调查地点的红河学院周围就是这样的状况。学校的农民街可以说是花样品种繁多,杂粮煎饼、油炸洋芋、油炸臭豆腐、烧烤、馒头包子、自助餐等;光顾的客人是络绎不绝,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从早上持续到深夜,小摊前面总是聚集了很多的大学生,拥挤的人群严重影响了交通,脏乱的垃圾也污染了环境。为了加深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识,提高卫生部门对流动小摊的监管意识,我们小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化消费者对小摊食品安全的了解,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改变现状的合理建议。
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有:
第一,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想法。
第二,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提高我们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四,提升我们和不同类型的人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经过五天的问卷调查发放和数据汇总,我们整理出一份详实的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本次实践共发放调查问卷335份,有效收回320份。为便于更好地总结实践结果,我们将问卷上30道题目的数据分析以文本的形式整理出来,供大家阅览。
1.当前高校学生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绝大部分通过平面媒体(报刊杂志等)、电视广播以及网络获得,相比于一些农林院校,其他学院更缺乏获得这方面知识的途径,比如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2.大家普遍觉得当前存在的食品问题很多:如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假冒知名品牌、三无产品、食品过期变质问题、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农药、抗生素、重金属、防腐剂等高残留问题,其中,最多提到的是农药、抗生素、重金属、防腐剂等高残留问题和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在大家看来,形势颇不乐观。
3.学生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基本上想法较少,至于最简单的留意保质期、生产日期这一点,还有28.7%的同学没有做到。其他的一些防范方法也很消极或被动,比如通过不买小摊的小吃来保证食品安全。
4.倾向于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比例最高,小饭馆和连锁餐饮店次之。
5.在公认学校周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仍有11.9%的同学会经常去就餐,只有13.6%的同学坚决不去。也就是说如果这些饭馆和小吃摊位真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
没有得到处理,那么大部分同学的健康都有可能会受到损害!
6.76.3%的同学认为近期地沟油、塑化剂等事件频繁发生与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直接相关;63.6%的同学认为商贩的道德素质需要提高,经营需要被严格监督;40%左右的同学对此表示担忧,同时认为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过于薄弱。
7.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77.8%的同学表示不会向有关部门投诉。而我们实践小组队员同时也发现,关于投诉热线或投诉方式的宣传也是少之又少。我们猜想这也与大家会放弃投诉的现状直接相关。
8.44.9%的同学发现过或怀疑过学校附近的饭馆和小吃摊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对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的购物习惯、食品安全关注程度、饮食健康知识等情况进行了评估,得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人民的维权意识不强等结论。同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近些年政府和人民都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重视,人们对自己的保护意识也更加强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还是有待提高。比如,人们应该有意识的对食品安全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应该更重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人们应该有意识的与破坏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做斗争,不该采取纵容的方式,这样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应该加快食品安全进步的步伐,增加监管力度,严惩不法分子等。总之,实践小组认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应靠政府、企业和百姓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行。
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正在开展一项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的实践活动,十分感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关注校园食品安全!关注自身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0-20B.20-30C.30以上
3.请问您经常就餐的地点是?
A.学校食堂B.校园周边小摊点或小餐馆C.到超市购买食品
D.其它:
4.您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A.味道好B.质量好C.其他:
5.您的专业是什么?(单选题)
A.文科类专业B.理科类专业C.工科类专业D.其他
6.您用于食品的月支出是?(单选题)
A.100-300元B.300-500元C.500-1000元D.1000元以上
7.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多选题)
A.价格
B.品牌
C.生产日期、保质期
D.配料表E.产品认证标志
F.商家促销
G.食品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
H.其他
8.您一般是从哪些途径得到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多选题)
A.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
B.电视、广播
C.网络
D.有购买经验的人
E.相关知识讲座
9.下面食品安全事件您听过的是:(多选题)
A.广东河源饲料公司购买“瘦肉精”
B.烟台开发区用工业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C.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大头奶粉)
D.杭州市畅销“毒海带”E.“苏丹红”事件
F.“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G.“三聚氰胺”
10.对于食品添加剂,您的观点是:(单选题)
A.添加剂都有害,食品中不该用
B.凡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都是安全的C.只有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按适用范围和限量,才是安全的D.即使是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也应少用
E.为了色香味,使用添加剂无所谓
11.就目前您所学知识,您认为食品安全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些?(多选题)
A.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
B.农药、抗生素、重金属、防腐剂等高残留问题
C.散装食品卫生问题
D.食品过期变质问题
E.假冒知名品牌,宣传虚假夸大
F.三无产品
G.食物中毒
12.您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A.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B.相关法律不健全
C.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D.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E.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
13.就您所学专业知识,对于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您采取什么方法避免?(单选题)
A.不吃路边小摊上的食品
B.购买时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包装等
C.尽量在食堂吃饭,不去无证餐馆就餐
D.选择净菜或有包装的食品
14.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单选题)
A.是
B.否
15.不投诉的原因有:(单选题)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
C.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
D.自认倒霉
16.对于目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您的看法是:(单选题)
A.逐渐好转B.这些年都差不多C.越来越差
17.去超市买东西时,是否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
A.对每一种产品都很注意
B.只对个别产品注意,例如
C.没想过要注意
18.您是否关注小摊点有无卫生许可证的问题?
A.一直很注意B.偶尔注意C.从来没想过
19.您觉得商业街小饭馆的卫生条件如何(普遍)?
A.很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20.您觉得小摊点或者小餐馆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 [多选题]
A.原材料不卫生B.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不卫生C.就餐环境不卫生
D.食品包装、餐具不卫生E.其它:
21.您知道“三无”产品是哪“三无”吗?
A.知道B.不知道
22.看着小摊边那些黑黢黢的东西,您还有食欲吃下去吗?
A.有B.没有
23.您觉得目前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证食品安全? [多选题]
A.国家立法严格执法B.舆论监督C.提高国民食品安全意识D.其它
2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部门分别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对此您知道吗?
A.知道B.听说过C.不知道
25.您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哪一个环节?
A.种植养殖环节B.批发零售环节C.餐饮消费环节D.其他
26.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有效的办法是?
A.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力度
B.向公众教授鉴别食品真伪好坏的方法,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C.曝光典型事件,曝光违法企业
D.行业自律,评选年度最佳及最差,逼迫企业加强质量
27.如果要开展关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活动,你最想了解的是(多选题)
A.食品法律法规B.食品安全常识C.食品安全事件D.食品安全现状
28.最担心哪类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多选题]
A.蔬菜水果
B.奶制品
C.食油调味品
D.肉制品水产品
E.酒精、无酒精饮料
F.米面糕点
29.您对新《食品安全法》的信任感
A.信任感增加较少
B.信任感增加较多
C.非常信任
D.没有影响
30.如果已经购买“问题食品”,您首先会怎么做?
A.扔掉不吃
B.觉得问题不大
C.继续食用
D.其它处理办法
10.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
(一)基层卫生环境状况调查
在实践中我是最有感受的了,200平米的房子中,分有:问诊区、注射区及配药处,特别冬天没有暖气只有几个火炉,每到病人过来都是坐着围着火炉打针注射,挤挤的一屋子人试问这样的环境能适合病人注射药物以及很快恢复病情呢?有了良好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在注射药物也能感觉像家里一样或者说比家里还温暖,那么我想病人的病情也会随之恢复的要快,那么医生的用药也可以少点,也可减轻病人精神上的负担,故此基层中的医疗卫生环境也是急需解决的。
我们从卫生部官方网站的获悉我国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到2011年将总投资1000亿元,主要用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建设。
从多方面了解到,我国优势医疗资源(包括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配置)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医院中,<莲山 课件 >而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普遍存在着业务用房不足,房屋紧缺现象。诸如此类乡镇卫生院每日来应诊的人日益增长,而医院面积却只有那么大区域,要看病还得挤在注射区,由于空间有限,进而卫生院的卫生环境状况也欠佳。
(二)医疗设施设备调查
诸如我们普遍的乡镇卫生院,其中的设备有x光机、心电图机以及三大常规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乙肝化验检查设备,但有关外科的设备都寥寥无几,这也是一项缺陷,这不仅仅是设备的进出口问题而且关系到医务人员能否正确熟练掌握哪些技术,基层医疗卫生院设施设备的引进及改进亦是我们需关注的问题。
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得知,国家将大力启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规划中将支持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
从多方面了解到,基层医疗中不是设备不齐就是设备严重老化,卫生部曾发布,指出县级医院要求配置x光机、超声诊断仪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配置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乡镇卫生院需要配置x光机等,这意味着国家把基层医疗设备建设放在了相当高的位置,无论是政策的倾斜,还是财政的收入,这都大大拉动相关设备的需求量,而市场上却缺少医疗设备交易的机构,为此医疗市场需求将被唤醒,设备配置开放,医院达标改建,必将会带来基层医疗市场的繁荣,基层医疗将大有可观,有了设备企业的发展,医疗机构必然会随之乐观起来。据调查山西、陕西许多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有的甚至连业务用房都没有,医疗设备设备匮乏陈旧更不要说配置心电图机等基本的医疗设备了,故此医疗设备是决定诊疗技术手段的重要措施。
(三)基层医疗中卫生改革需求
现如今我乡镇已经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减轻病人看病贵的想法,如病人可在指定的顶点卫生院就诊,若是门诊治疗则每天可减免三十元的医药费,若是住院治疗则既可报销百分之八十的医药费,若是在县级医院就诊住院则报销百分之五十,市级医药则报销百分之二十,低保户既可全免,这样的措施实则为病人带来福音,不仅收容了病人到指定的卫生院就诊,同时也给病人减免了医药费,让其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大大改善,为此医疗卫生改革是个永不褪色的话题。
医疗卫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容,如何去审视这一系列问题,那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适应卫生改革需求,培养使用性医学人才间接的进行了医疗卫生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处于一个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从规模和结构质量控制,课程改革,定向培养,毕业后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医疗改革的进程。
(四)基层中疾病谱变化及原因
目前各类疾病的疾病谱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世界上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医学界重点防范的各类传染病已退居第二位,心脑血管病和抑郁症等病症则位居榜首,据专家介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键关于健康定义的人们群众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从基层的主要疾病谱看,病种已低级系统居首,消化系统次之,循环和伤害受伤者位居第三,第四位,在2000年前传染病位居第五,2000年后第五位则为肿瘤,居首位的疾病在1998年前位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1999年开始则为胆结石、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在逐年前移,住院中的系统疾病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等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为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特点,为今后的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这些疾病谱的改变归根到底还是源于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及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故要想健康还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
(五)城乡医疗卫生的差距
城乡卫生服务差距表现在应就诊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比例上,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五十七,农村为百分之四十五,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二十七,农村百分之三十,在出院患者病情未痊愈就主动提出要出院的占百分之四十三,自己要求出院患者农村百分之六十七是由于经济困难而城市只有百分之五十三,尽管中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差距,这些差距有桑重要的根源:
第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支付能力的差距,医务工作者的报酬和收入持钩,影响了贫困农村地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积极性,结果把农村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进行分析,收入差距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大多数地方富裕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城市不相上下,而在中西部的贫困农村,这些问题最突出。
第二:城乡二元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完全不同,城镇医疗保障水平远远离农村,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二元结构,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支出都不同程度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长期以自力更生为主,是农村居民难以与城镇居民一样公平的享受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虽然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是最近几年在向农村转移,但数十年来政府卫生投入的重心在城市。
城乡医疗卫生差距是直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解决了以上三个影响城乡差距的根源,那么医疗事业将更在前行。
11.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摘要]笔者通过走访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新农合制度在广西的实施情况,充分听取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评价,了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以促进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及“三农”政策的落实,为新农村的建设出谋划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作者简介]梁祖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广西桂林,541004;林善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广西 桂林,541004;苏继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广西桂林,541004;石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2-0090-0003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笔者前往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展开调查,走访了五县新农合管理部门和相关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并且在每个县的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非常宝贵、真实、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参合率为96.8%。新农合宣传以政府及村委宣传为主,但60%是随大众一起参加,30%是认真了解后才参加的。五县先后于2005、2006、2007年实施,各地开始全面实施的时间不同。收费标准统一10元/人,无乱收费现象。近60%村民使用过合作医疗证,医疗证使用率相对不是很高。村民使用医疗证后都能享受到相应服务,不过一般生大病才用。近55%村民能接受报销程序,但还有45%的人觉得麻烦或不清楚。村民整体上能接受报销的比例,但仍有近30%的人觉得报销比例低或不清楚具体报销比例。各县的参合率如下:桂林市资源县91%、崇左市大新县85.4%、北海市铁山港区90.6%、钦州市灵山县85.49%、贵港市桂平县91.6%。可见,各县参合率都在85%以上,并且正在不断提高。
从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官方数据参考中可以看到,各地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西整体上实施的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民及基层干部问题 农民及基层干部的意识问题。大多数农户受教育程度低,保险意识薄弱,对相关的政策不知道或不清楚。此外,作为宣传者的村干部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通俗,甚至有的干部并不了解政策,简单解释“交钱后看病就有报销”,起不到宣传引导的作用。农良的证件身份难认定。现行使用的《合作医疗证》无照片,因而不排除冒名顶替,一人参合、多人享用的现象。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对参合人员身份进行把关。此外,新农合工作人员缺乏,报销工作量过大,也让他们无法核实报销人员真正的身份。
(二)医疗机构问题 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许多农户反映,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大医院的床位费太贵,睡不起,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花销很大,即使得到补偿,但农户也无力承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加上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此外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参合农民的充分信任。
(三)报销机制问题 报销比例不合理。农户普遍反映报销补偿率较低。医疗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不科学。起付线太高,农民担心小病无受益,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太低,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偿服务环节手续过于繁杂。由于镇合管站没有专职人员,农民在办理手续时经常碰不到经办人。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民普遍反映,出钱容易、拿钱难,有的要往返走几趟,耗时耗精力。
(四)管理机构问题 管理机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都是依靠单纯的手工操作,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有需要开展调查核实的一些工作,没能及时调查核实。基层合管办经费不足。部分镇尚未建立固定的新农合公示栏(宣传栏),未能每月定期把报销情况张贴公示到村屯;此外,业务用房不足、办公条件简陋,制约了基层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资金制度问题 筹资机制不稳定。由于新农合筹资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不同类型的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不同,这些都增加了每年筹资的难度和不稳定性。资金运行公开制度未到位。调查表明,目前试点镇(街道)和有关村对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情况没有较好实行公开公示制度,使得农民群众对政府办的“好事”心存疑虑,担心监督管理是否有效,资金是否安全,制度是否持久,合管办是否办事公正。
(六)法律问题
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
近几年,虽然国家比较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但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为了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许多地方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与有关人员的工作实绩考
核挂钩,以此促进基层干部参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和实施。但是这种行政措施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变化、领导人变更、地方中心工作调整的影响,随意性较大。另外,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无法建立契约(合同)关系,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申诉无门,也影响了农民。
四、建议
每个新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新农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解决问题,新农合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培训力度和拓展宣传途径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使其透彻了解最新的新农合政策。此外,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专门的人员为农民群众解疑释惑,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严厉打击“冒名顶替”行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中的医院机制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让参保农民就医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完善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制度,逐渐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尽量使医药价与市场同价。物价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疾病病种多样性和复杂性,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方案,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因地制宜对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如结合计划生育政策,从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继续在全区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服务活动,对儿童实行一些免费保健服务等。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这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民来说,让参合农民体会到好处,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三)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 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健全区、镇(街道)、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每个镇(街道)至少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不包括个体诊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区、镇(街道)、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机构 建立广西新农合网络系统。各地合管办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办公。保障新农合办公费用的发放。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时到各县各镇各村抽查,检查新农合的日常工作情况。
(五)完善资金筹集及管理 开拓筹资渠道。增加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如允许乡镇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资金在税前列支,或按其投资的数额,给企业减免一定限额和比率的税收,提高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积极性。此外,积极探索在参合群众中开展多档筹资、多档补偿的运行机制,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如家境富裕的农民个人可以缴纳多一些,其享受的补偿比例也会相应提高。确保基金安全和使用规范。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统一管理,封闭运行。要积极探索由县统筹向市统筹过渡,把基金盘子做大。对现行的“一县一策”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形成一两种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避免相邻县之间差距太大。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进行跟踪监测,一方面合理调节参合农民的就医流向,提高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另一方面,要在市、省级医疗机构中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直接减免,既方便农民就医,也减少经办机构的工作量。
(六)建立健全有关新农合的法律体系
【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清丰县农村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09-08
关于申请农村医疗救助的报告11-12
关于张店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06-27
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07-15
关于做好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06-11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提案08-21
关于评选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07-07
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