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辅导站制度

2024-07-12

校外辅导站制度(共13篇)(共13篇)

1.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一

校外法制辅导员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指定校外辅导员制度如下:

1、学校每年向社会诚聘公、检、法等人士为我校校外辅导员,到校做法制、安全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2、校外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监督青少年文明上网,拒绝邪教的工作。

3、重大活动校外辅导员要及时参加学校活动,同校内辅导员共同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4、校外辅导员定期同学校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努力形成共识,全面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5、对学校周边地区进行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并定期走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了解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现状及治安“热点”问题,及时收集、掌握各类治安动态信息,并采取相应工作对策。

2.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二

秦淮区教育局在每个街道设置了“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站”, 每个街道的社教办自动承担了这项新的任务, 大部分街道把这个“工作站”设在某个社区。

现在“421”结构下的宝贝, 全家都以他为中心, 许多家长对“不拘泥不压抑地追求自由培养个性”误解重重, 导致乱象环生, 隐患无限。孩子之间相处的矛盾凸显, 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甚至家长与家长的相处中也明显矛盾升级、“斗争”尖锐。在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如何有效进行师生的沟通, 是工作中经常有的思考。

1 校外辅导员面临的难题

首先, 较之校内的“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校外心理辅导站的工作难度在于: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学校老师中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有不任课的教师地位绝不一样, 作为“校外辅导”的老师完全没有“官方身份”, 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 想要靠“个人魅力”大获全胜, 难度升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陌生人”或“路人甲”, 信任度、亲密度很难建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难点之一。

其二是“生源”, 虽说不用办学所需的一定量的“客户群”, 但是无人问津也行不通, 对于社区挂牌和定期搞活动许多家长并不知道, 也不太感兴趣,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前来。甚至还有家长忌讳“心理辅导”, 误以为来的都是“有毛病的问题学生”。

其三, 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来, 在学习玩乐中释放情绪, 调节心理, 但这不是学校的“兴趣班”, 或是报名的爱好辅导, 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感兴趣。来的孩子不是一个班, 不是同样的年龄段, 彼此也不认识, 这就成了过去的“复式班”, 大家的水平不一样, 理解记忆、动手能力等都没有可比性, 统一课程进度实施起来有难度。

其四, 利用“四点钟学堂”, 总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只管赶作业进度, 根本充耳不闻的;还有能分神、分身的“小游击队员”, 连纪律都会受影响, 要耳听八方、随机应变地把控课堂秩序, 做好“定海神针”难度不小。

其五, 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导入和解读比起普通知识类的课程更难, 需要更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辞藻、灵活的方法才能驾驭。加之艺术课上需要操作, 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统一的标准, 努力很久都没有显性的“成果”, 似乎只有“耕种”而看不到收成。

想要保护孩子的自然鲜活的特质, 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特别宽厚、智慧的特质。辅导站志愿者老师们接近孩子的难点有许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年人和孩子世界之间的距离, 这当中最难点是听不懂孩子们之间流行的语言, 他们经常的言行举止叫人急躁抓狂。即使我们富有童心童趣, 也不能明白每个孩子的内心丰富的离奇的、不停的波动。即便是有过专业训练、熟知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科班出身的教师, 在有限的相处中捕捉到的正确讯息也是少之又少的, 顺势给出的有效干预更是微乎其微的。

再三读《窗边的小豆豆》后, 才知道孩子犯的这种“迷糊”是多么可贵, 与其不能容忍他们那么“无聊的表演”, 不如遗憾我们成年人回不去他们那样的单纯的不设防的世界里, 笔者常反思自己做不到“小林校长”那样足智多谋, 既能回到年少的心境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也能耐心地静待花开陪孩子淘气, 还能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出力量。

2 注重和孩子相处的小窍门

2.1 严以律己, 作好表率

一定要严以律己, 谨言慎行, 多审视、检点自己, 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要让孩子感觉到正面的激励, 愿意亲近, 并引以为豪。为人师最大的收获就在这里, 与其说是扮演道貌岸然的施教者, 不如说是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将规范内化了, 不断成长与完善。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就给师生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打好底稿了。

2.2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为人师需要知己知彼, 既要了解自己能力长短, 更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 有的孩子比较外向, 有的吃软, 有的吃硬, 同一句话对有的人是醍醐灌顶, 对有的人就是耳边风, 这些特性是与生俱来的, 也是长期形成的, 很难更改。有经验的教育者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找准他的穴位。

2.3 放下身段, 换位思考

放下架子, 尊重孩子的观点,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蹲下来和孩子交谈”, 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成人习惯用笃定态度去训斥孩子, 觉得我是为你好的, 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处理问题, 角色的互换才能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交流和沟通重要的前提条件。给孩子营造已是大人的气氛, 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 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避免居高临下用“快点!”“我警告你……”“给我……”“你听着……”“我不允许……”“听懂了吗?”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 没有谁给我们这样的权利以爱的名义欺负弱小。哪怕再生气时, 也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 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语言, “气炸了”的原因就是气量不够大。在心理辅导站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气量轻易“爆表”。

2.4 具体生动, 有的放矢

切莫以为我们说的话孩子听了点头, 这就是有效沟通。由于成长年代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使得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很老套, 容易语重心长又特别空洞, 如“你要争气啊”“好好努力学习”, 用这种表达教育是无效的, 如果有就是反作用。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 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比如鼓励孩子, 有人说“值得表扬”“有进步”或自以为时髦的“你真棒”等, 可能一开始有新鲜感, 但很快孩子就会麻木, 他觉得你没有用心, 索然无味。如果能具体说明情况, 如“你的书写速度很快值得表扬”“你的答案准确精彩, 你很棒!”效果会很明显, 孩子除了希望自己这一项做得更好, 也知道把别人的优势当做自己的新目标, 最最重要的是他把你当做“知己者”。

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受委屈时, 会难过上好半天, 如果你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 或者想小孩很快就会忘记的。还有对孩子说:“你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冷冰冰的安慰, 孩子会觉得你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根本不关心他, 以后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向你诉说, 而会选择一个人憋在心里。如果改成说:“你这样想是对的, 我也很难过,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他会因为得到理解而宽慰。

交谈还应该学会有效设问, 尽量不要用陈述句、祈使句, “问”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 提问应具有技巧性, 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要尽可能启发孩子说:“你的设想是什么?”“我的做法可以吗?”“故事的结局按照你的想法会有什么改变?”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 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5 见缝插针, 多元交流

不能仅依靠语言沟通的方式, 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喜欢运动的可以在运动场, 喜欢动漫的就从动漫切入, 喜欢音乐的就从最喜欢的歌手聊起, 见缝插针, 循循善诱。心理学有“对立违抗”, 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 很长时间家长和老师就是他的假想敌, 他想挣脱“旧势力的束缚”, 引导性语言符号多了, 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新颖的沟通方式出其不意, 增加互动情趣, 也增加效果。

3 对于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

我们经常面对的大部分是外来子弟的学生, 就会更多出一个难点:这群孩子有他们的特质, 正面有单纯、早熟懂事、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等, 负面有大部分孩子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礼节规矩、学习能力、自我定位于要求都较弱。

3.1 外来子弟的心理及行为现状

随父母进城生活后, 他们普遍感到生活的巨大反差, 环境和条件无法与正常学生比。父母大多离乡背景来打工, 生活不稳定, 从事的多是最底层的工作, 居无定所, 也无暇照顾子女的起居, 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爱, 更不要说教育辅导与亲子游乐了。也许就是因为不会普通话而一直不出声, 也许就是因为进度跟不上而一蹶不振, 他们会具有一定的自闭与自卑, 心理压力较之普通当地的孩子也更大。这个群体的孩子在行为上不愿接受纪律约束, 但同时表现出吃苦耐劳和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习上他们态度随便, 要求低下, 作业马虎应付不能完成, 但劳动等方面又特别积极;生活上, 他们不讲卫生, 办事无条理, 生活单调眼界窄, 但对新事物却很有兴趣。没有共同话题, 他们甚至不和当地孩子交朋友, 也有一些孩子对其他圈子的群体有敌意和戒备, 只局限自己的小圈子, 久而久之, 不经意地就“边缘化”了。

3.2 特别注意事项

虽然说这些外来孩子是弱势群体, 但在善意的帮扶中一定要注重策略, 尤其要注意的是尊重与平等, 不要以为我在“给你帮助”, 这样即使是“好心的”优越感也会是伤害。

与他们相处过程中需要多一份特别的用心。不能贴“标签”, 说“你们这样的外来孩子其实非常聪明”等貌似鼓励的话;不要降低要求, 说“你能完成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这些宽容让孩子感到受到轻视, 他会以为这就是小瞧了他;不要当众问及家庭状况和父母工作等, 因为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还在为家人生活拮据而自卑窘迫, 这是他们的隐私;不要主动捐助学习和生活用品, 这可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不要用方言调侃开玩笑, 他会误会受到排挤……细节方面一定要细而又细, 不要让同情破坏了相处的单纯。其实任何弱势的群体, 他都怕接受施舍, 那些送了救助物资强行拍照留影宣传的“善行”所留下的“恶果”, 许多人许多年都不知道。

残疾朋友、学困生和生活困难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就像是“地下党”那样身份的“卧底”, 不要被戳穿点破就是最好的安全, 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配合, 台词、表情都要到位。总而言之一句话, 在心里重视, 但表面一定要忽视他的欠缺, 无视他的不足, 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 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就是最对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4 校外教学活动中擅用“暗示”往往事半功倍

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 我们除了被环境污染的话题所击中, 更打动人的是柴静作为这一节环保课的老师, 她是非常称职优秀的, 除了课题教案和强大的课件支撑, 她的教态和技巧非常值得揣摩、效仿。如果说上课的台词是需要提前设计练习的话, 还有一种“潜台词”也需要熟练运用, 一些交往中拉近距离的“心理暗示”, 在语言以外一些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同的配饰物品, 甚至动作语速等暗示彼此相似, 是同一类的人。也要学会去发现相同与相似, 可以产生亲近感。

直呼其名, 说出记忆中和对方有关的细节, 引用他本人的话暗示尊重和重视。

适时运用“拍肩”“挽手”“拉钩”等动作暗示我们彼此亲密无间。身体区域如果能突破防守, 就能拉近关系。

谈论私事或是求助对方暗示关系不同寻常。

微笑、点头、对视、身体前倾暗示我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

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适当示弱求助暗示我可以亲近。

多一些共同参与的行动, 找到共同的困难或敌方, 多说“我们”暗示彼此是一体。

并肩坐等暗示友好平等, 希望进一步相处。

接受对方的礼物, 赞美等暗示我也喜欢你。

关心他所关心的人和事暗示迎合、接近。

这不是花招和骗术, 这是针对矜持含蓄的东方人不善言辞的一点技巧, 用在校外辅导站的师生互动中, 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与信任。

想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干预中, 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建立“两情相悦”的关系, 事实上不需要更多的心理专家的“技能”和“手段”, 当有了值得信任和喜欢的人, 许多心理压力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超.攻心话术[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2]田秋, 戢彩玲.心理暗示术:社交中的心理策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三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职英语专业;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是高职学生步入就业岗位的预演,是高职院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陌生的工作环境、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上的困难与压力等等矛盾的凸显,使得高职校外实训期成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由于心理问题存在隐蔽性,以及实训指导老师师资数量有限,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基本没有可能。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可行性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 它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开展的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团体辅导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积极自我的形成,增强自信心,改善学生情绪和获得情感体验方面具有有效性。但是将团体辅导方法用于高职学生校外实训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研究却甚少。为了证实团体辅导在高职校外实训期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有效性,课题组设计了本实验研究。

一、研究问题

(1)通过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观察实验前后学生在工作适应、生活应对、职业准备、人际关系、情感和学习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观察实验组学生在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学生在工作适应、生活应对、职业准备、人际关系、情感和学习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大二校外实训期的学生,其中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两组学生生源、性别、专业各方面情况相当(都是来自该校的普通班),校外实训内容相同,实习指导老师相同。

三、研究过程

(1)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工作适应、生活应对、职业准备、人际关系、情感和学习方面进行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问卷40份,全部收回,问卷全部有效。问卷采用五级制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情况非常不符合,“2”代表情况基本不符合,“3”代表情况有时符合,“4”代表情况基本符合,“5”代表情况非常符合。

(2)对实验组学生在参加校外前进行团体辅导,辅导共分六次进行,每次一小时,

(3)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校外实训开始后分别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问卷40份,全部收回,问卷全部有效。问卷同样采用五级制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情况非常不符合,“2”代表情况基本不符合,“3”代表情况有时符合,“4”代表情况基本符合,“5”代表情况非常符合。

四、研究工具

采用2009年西南大学王卫红教授课题组编制的《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表》为研究工具。

五、结果与讨论

将两组四次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两组数据进行了均值比较和显著性分析。

1.团体心理辅导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状况比较

对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状况的六个方面进行均值比较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列于表1.

从上表可见,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学生所有六项均值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生活适应(t=2.34, p<0.05)、工作适应(t=2.09, p<0.05)、人际关系(t=3.79, p<0.001)、学习(t=2.32, p<0.05)四方面均值得分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3.实验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比较实验组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六方面的均值及其差异显著性,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对校外实训期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是明显的,辅导前后学生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职业准备、人际关系、学习和情感六方面均值都有提高,其中生活适应(t=4.37,p<0.001)、工作适应(t=3.51,p<0.001)、人际关系(t=3.67,p<0.001)、学习(t=2.32,p<0.05)方面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4.对照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比较对照组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六方面的均值及其差异显著性,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两组数据的变化并不明显,除了生活适应(t=2.34,p<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学生在工作适应、职业准备、人际关系、学习和情感方面均值提高均不明显。

六、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校外实训期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有效性,对提高学生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能力作用明显,能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提高学生平衡学习和工作之间矛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继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西南大学,2005,硕士学位论文.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如何做好校外辅导站的 篇四

一、不断创新辅导模式,努力扩大校外教育的覆盖面

从2002年暑假开始,我们在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的过程中,在村部农民文化学校基础上办起了戴祥村校外辅导站,主要利用暑假、寒假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开始,来站接受辅导的学生并不多,每次只有20-30人,什么原因?我们走访了一些学生,他们反映辅导的形式比较单调,内容也不够丰富,最好能开展一些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我们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在后来的辅导活动中,注意穿插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演讲、写生、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唱歌等有奖竞赛,调动了学生参加辅导活动的积极性,每次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超过50人。在村党支部的重视支持下,村关工委和辅导站的基本设施逐渐完善,有办公室、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室等。同时,室外一件件排列整齐的健身器材也助推辅导站更具吸引力。

据了解得知,我村部分学生几乎不来参加辅导站活动,而在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又特别需要关爱。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受到教育辅导,力求实现校外教育辅导全覆盖,我们又开始探索新的校外辅导模式,尝试“五老”家访,定期组织“五老”辅导员走出去,与家长、学生互动,面对面交流、恳谈。实践证明,“五老”家访好处很多,与家长、学生零距离接触,既有利于提高家教水平,又使校外辅导更具有针对性,还能了解周边孩子的有关信息,为做好重点关爱对象的思想转化工作提供了依据,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

二、积极开展辅导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知道,青少年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等特点,校外辅导站如能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辅导活动,学生一定愿意并乐于参加。按照这个想法,我们努力了。几年来,我村的校外辅导站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教育辅导活动:

1、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今年的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五四运动95周年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听报告,撰写《党在我心中》、《戴祥村今昔》等心得体会文章,开展演讲比赛、有奖征答等活动。

2、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我们结合本村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定期邀请公安干警或“五老”作《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帮助大家增强了法制观念。

3、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我村辅导站藏有200多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寒暑假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极佳时期。于是我们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很受学生欢迎。

4、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给他们讲道理,又要组织他们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例如,辅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我们以《今天我当家》为题进行体验教育,开展践行荣辱观活动,“五老”串户上门,从“扫地、煮饭、洗碗、洗衣及其他家务劳动”等方面考察和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体谅父母辛劳的情况,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点。这种别出心裁的教育举措,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5、组织“五老”开展一人一事谈心活动。对有这样那样思想问题的孩子,只靠集体教育不能解决问题,而组织“五老”与他们推心置腹个别谈心,常收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6、加强对重点对象的关爱帮教活动。将“五老”家访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筛选,形成帮教重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因人、因地建立帮教对子。

我们认为,这些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既凝聚了“五老”的一番心血,又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辅导活动紧紧相连,从而不断增强了辅导站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有效促进长效管理

为了加强长效管理,使校外辅导站常办常新,在校外辅导实践中,我们注意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套比较管用的规章制度,主要有:

1、《“五老”家访制度》。家访本是学校老师的“专利”,“五老”家访可是村里的新鲜事。制定这项制度的初衷是,有一部分学生既不上学校兴趣班,又不去村办辅导站,对这部分学生的关爱,是否可用“五老”家访来弥补?实践证明,“五老”家访确是校外辅导站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该《制度》分为“家访的目的、内容、时间、分工、记载以及特殊情况处置”等。我们按《制度》,全村由8名“五老”骨干就近联系38个村民组,每月家访不少于一次,寒假1-2次,暑假2-3次,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村青少年的状况,尤其是重点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早做好教育帮助和思想转化工作。

3、《重点帮教制度》。我们制定《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在村校配合和“五老”家访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了重点帮教对象的有关信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防范机制,运用多种方法,使工作关口前移,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我村几名问题青少年的转化工作之所以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制度》。例如29组的小采初中毕业后录取在三厂职业高中,读了一年便辍学,她结识了几个游手好闲的青年,从夜不归宿发展到偷窃人家手机,被派出所拘留了几天。退休干部黄小春等“五老”辅导员知道这些情况后,多次上门因势利导重点关爱,在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同她谈心20多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诸多好心人的教育帮助下,小采终于跟几个不三不四的青年彻底断绝了往来,一个心眼和母亲一起在某小镇上办商店、当营业员,成了一个文明经商、诚信守法的公民。

4、《好少年评比制度》。这个《制度》包括“好少年条件”以及“评比的时间、方法和奖励”等。其中“好少年条件”包括:“孝亲敬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乐于助人;谦虚文明,礼貌待人;遵守辅导站的各项规章制度;每次授课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听课专心,学习进步大;关心辅导站活动,认真做好值日工作;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体健康”。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吸引学生参加辅导站活动,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此外,还要制订《点名制度》、《安全制度》等。健全的规章制度使校外辅导站的管理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

戴祥村校外辅导站规章制度(试行)

一、领导组成员 站长:费永珍(村支书)副站长: 成员:

二、办站的基本要求

1、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

2、有一定数量、素质较好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3、有一定规模、设施较全的校外辅导活动阵地。

4、有辅导活动的计划、教案和台帐纪录。

5、有较好的校外辅导活动成果。

三、教员教学常规

1、教员必须按教学计划认真备好辅导课,杜绝无计划、无教案上课。

2、教案须经站长或副站长审阅,不得在课堂上讲不负责任的话。

3、辅导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教态自然,亲切稳重。

4、学生做作业时,教员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5、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员,对他们不歧视、不体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学员学习纪律常规

1、准时达到辅导站。

2、尊敬辅导老师。

3、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4、同学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学。

5、言语文明,讲普通话。

6、课间不起哄、不追逐。

7、不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8、保持学习场所清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果壳。

9、不在桌凳板壁上乱涂抹、乱刻画。

10、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五、辅导活动制度

1、校外辅导站:暑假辅导5-7次,寒假辅导2-3次。

2、校外辅导小组:暑假辅导3-4次,寒假辅导1-2次。

3、“五一”、“国庆”长假校外辅导小组辅导活动1-2次。

4、每次辅导前必须认真备课,辅导时认真讲课,辅导后认真小结。

5、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

6、寒暑假,校外辅导活动与举办假期乐园穿插结合进行。

7、星期天,校外辅导站全天开放,学生到站阅览图书报刊,开展文体活动。如与寒暑假、长假集体活动相冲突,则服从后者。

8、必须及时记录活动台帐。

六、“五老”家访制度

1、目标: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村青少年的思想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2、内容:向家长了解孩子最近的思想道德和学习等情况;探讨家教理念;对下一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

3、时间:暑假2-3次,寒假1-2次;每月不少于一次。

4、分工:1―7组 施全;8―11组 张左磐;12―15组 倪永芳;16―19组范方琴;20―24组 施成岳;25―30组 陈忠平;31―35组 沈伯嘉;36―38组 黄小春。

5、记载:每一次家访,都要及时记载《家访登记表》。

6、交流:平时每月1次;暑假2次;寒假1次。

7、特殊情况处置:辅导员必须全面掌握辖区内下一代的现实表现,发现特殊情况,必须及时做工作,并汇报辅导站或村党支部。

七、重点对象帮教制度

1、指导思想:及时化解矛盾,尽快做好重点帮教对象的思想转化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在“五老”家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全村青少年中的重点对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帮教。

2、重点对象:主要指学校双差生、问题学生、有9种不良行为者、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的青少年等。

3、帮教人员:主要由热心关工事业的“五老”组成。

4、建立台帐:建《重点对象帮教》专页台帐,帮教后及时记载,定期汇总。

5、组织领导:由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或校外辅导站长负责协调,帮教情况经常向关工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汇报。

八、村校联手育人制度

为加强三结合教育,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1、辅导站邀请中小学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辅导员,按教育计划定期到校外辅导站上辅导课。

2、辅导站定期派“五老”到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校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3、对问题学生,村校之间要加强联系,经常互通教育信息,全方位合作,及时做过细工作,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4、学校发给学生《暑假回村活动信息卡》;暑假结束,校外辅导站将填写好的《信息卡》及时转到学校。

5、双休日等校外辅导站有辅导活动,请学校协助做好通知工作。

6、学校期末评出的优秀学生,村校外辅导站也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点名制度

1、辅导站每一次活动,均须在学员到站和离站时各点名一次。

2、教员要认真填写好点名册。

3、学员迟到的,必须及时向教员说明原因后销假。

4、学员早退,必须向教员说明原因后方可离开。

5、发现学员缺席,教员应及时了解原因。

6、辅导站要把学员的出、缺席信息及时跟有关学校沟通。

十、安全制度

1、每一次辅导站活动,凡学员自己来的,家长须向辅导站说明;年幼(小学三年级以下)的须由家长接送。

2、学员在来站和回家途中,不得停留玩耍,(热天)一律不得下河游泳,不得借故结伴去娱乐场所闲逛。

3、在辅导站不得玩危险性游戏,不得擅离辅导站。

4、有事离站,必须请假。

5、遇到偶发事项及时汇报辅导站。

十一、好少年评比制度

(一)好少年条件:

1、孝亲敬老,尊敬师长。

2、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3、谦虚文明,礼貌待人。

4、遵守辅导站的各项规章制度。

5、每次辅导站授课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6、听课专心,作业认真,学习进步大。

7、关心辅导站活动,协助教员做好值日工作。

8、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体健康。

(二)评比时间:寒暑假各一次,寒假初评,暑假总评。

(三)评比方法:学员民主推荐,辅导站审批。

5.校外辅导站学生安全协议书 篇五

立协议方:

甲方:~~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乙方:校外辅导站学生监护人

事由:为了确保学生在辅导站期间的人身安全,明确职责,健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网络,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签订本安全协议书:

一、甲方责任:

1.组织好校外辅导站的日常工作,保证辅导站工作有序进行。

2.严格执行辅导站安全工作制度,学生到站后,辅导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对学生在站时的活动进行安全管理。

3.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教育学生活动中途不随意走出辅导站。

4.经常检查辅导站的相关教育教学设施及生活设施,保证设施安全。

5.如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或有私自离站等不正常情况,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

二、乙方责任:

1.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父母或依法确定的监护人,其监护关系不因学生的入站而转移给辅导站,辅导站与学生只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

2.因学生不服从辅导站老师管理、教育,违反有关规定,或因个人疏忽造成他人或学生自身人身或财产损害,并需要承担相关赔偿责任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3.学生在辅导站学习期间,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身体受到伤害,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4.负责学生来往途中安全接送。应按辅导站通知的作息时间,及时送学生到站学习,在学生离站前五至十分钟到站接学生。非辅导站老师的原因学生在辅导站内滞留、嬉戏玩耍,造成伤害的,本站不承担赔偿责任。

5.学生有事不能到站的,乙方应以书面或电话等形式通知辅导站老师。

6.本站严禁学生玩火、玩电、玩水、玩甩炮、火炮、玩锐刃钝器物等危险行为,因此发生赔偿纠纷,由肇事者承担责任。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学生在~~镇校外辅导站学习期间。

甲方(~~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盖章

甲方代表(站长、辅导员)签字

乙方(学生监护人)签字

6.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六

校外教育辅导站被社会各界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型课堂”,成为盛开的关工委工作之“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我校道高度重视,充分准备,积极开展暑期校外辅导站工作。今年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级关工委精心组织,广大“五老”积极参与,特别是以离退休教师为主力军的广大校外辅导员的无私奉献,使校外教育工作不断得到深化,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愉快、安全学习生活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现就我校的校外辅导站活动进行总结:

一、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工作

二、围绕建党93周年,主题教育突出

三、丰富活动内容,吸引学生参加

四、确立安全原则,确保学生安全

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完美的人格,有利于弘扬青少年的个性特长。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广大“五老”发挥余热、体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平台,是做好基层关工委工作重要阵地。暑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结合今年工作的经验,今后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进取,务求实效,开拓创新,将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办得更加有声有色。

音德尔第三中学

7.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篇七

一、修身养德, 做现代大学合格教师

现代大学制度的主体性内涵上,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就是教师所潜在具有的并且能够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发挥出来的属性。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的一部分主体, 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于大学职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形象地指出教师在大学里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故教师欲传“道”, 自己须有“道”, 德高才能为范, 德高才能育才。所以“修身”对教师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操守的核心内容,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首先做到爱校、护校。在要求学生的同时, 首先自身要达到标准, 以身作则。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该秉承中华民族踏实、诚恳、勤奋、自强的品质。迎难而上, 激流勇进, 为同学们做好表率。

其次, 着手眼前, 做好工作。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 科研能力, 加强学习交流, 提升自身写作、授课、活动组织等能力, 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掌握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同时,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学生全面成才。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生活中关心学生, 在工作中尊重学生, 在教育中严格要求学生。

再次, 在工作中培养务实求真、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 为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榜样。工作中, 不怕苦不怕累, 合理安排时间, 认真落实学校制度, 深入学生中去, 在工作中认识学生, 在生活中结识学生。树立文化铸校、文化育人理念, 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凝练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现代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

二、薪火相传, 育现代栋梁英才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 从2500余年前的夫子讲学到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的人才培养, 教育历经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断延续传承和丰富发展, 现代大学逐渐形成一种影响和凝聚师生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教育资源, 激励所有教工人员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质量人才, 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明珠, 作为培育高等人才的高校辅导员须薪火相传, 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为建设祖国培养栋梁人才。

首先,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共性需求, 培养学生个体独立人格,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其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工作中, 注重“人”的培养, 经常与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的情况, 给学生提供帮助, 树立“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的培养和课余活动设置中, 合理规划, 做好活动策划,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其次,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学生服务社会, 建设祖国的志愿。大学融入社会后, 面对的是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因此, 大学不仅要面向未来, 以探究真理和发展知识为己任, 大学还应注重开展应用研究和进行科技创新, 努力成为将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心, 直接为提高人类社会福祉和增强综合国力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在平时积极开展爱国题材的主题教育活动, 如放映红色电影、组织党史知识竞赛、开展革命精神学习研讨活动等。为培养学以致用, 新时代高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8.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为动力,以感恩教育为契机,以关爱未成年健康成长为着力点,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特点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组织他们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管理,为家长排扰解难,为社会的安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实事。把校外辅导工作做好,做强,办出特色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一帮一”结结关爱活动,以高度的热情,认真开展大手牵小手“一帮一”活动。

2、做到走家串户,送辅进门,教育学生远离好网吧。

3、做到“五有”、“四上墙”,“五有”:有活动室、有桌凳、有书报、有文体活动器材、有退休老教师、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的辅导员。“四上墙”:班子成员和辅导员名单上墙、制度上墙、专栏上墙(包括好人好事专栏、学习心得专栏、才艺展示专栏、科普知识专栏等)、名人语录上墙等。

4、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邀请片区民警上法制课。

5、辅导过的学生达到:思想先进、学习优秀或进步较快、讲文明、懂礼貌、能遵老爱幼。

三、办好辅导站的措施 组织人员与分配

①辅导站设站长1人,副站长2人,辅导员5人。站长:李武权

副站长:伏凯红 张亚良

辅导员:苗国强

夏碧华

杨庆峰

谢宇

艾前龙

站长:负责全盘工作;副站长:负责建站、建班的组建及辅导人员的培训、检查等;辅导员:具体抓好各站班的辅导工作,并参与考评工作。

②辅导形式为长期,定期和流动三种形式。重点在寒暑假进行辅导。

3、建立建全学生的档案

①辅导站主要面向我连中小学生,对各班要摸底排队,把档案建好、建实。

②把学生档案分为基本情况、监护情况、帮辅情况、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心理素质等内容。

四、辅导内容

以集中辅导为主和上门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灵活多样,开展德育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辅导作业等活动,着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结合团开展的感恩文化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六个一

”活动。一是要求广大中小学生充分利用暑期长假,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整理房间、洗碗、洗衣服等。二是开展一次“孝心”活动,让孩子们为长者让座,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参加一次农田劳动,并对父母说说臫的心理话。三是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使孩子们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四是开展“扮靓自然”活动,参加单位打扫公共卫生、捡拾垃圾、做一次环保宣传等活动。五是给父母、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已的感恩之情。六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征集“孝心感言”活动,由中小学生就学习生活中父母之爱、师长之爱、同学之情发表一段“孝心感言”,传递孝德观念。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体材料以兵团屯垦戍边史、爱国主义教育等。

3、开展安全知识教育,重点是水、电、火安全培训与教育,交通法规教育、假期安全教育等。

4、开展法制教育对遵纪守法辅导

进行学习法律知识,聘请片区民警上法制课,讲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使其从小就有法律意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5、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下载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知识教育

6、丰富文化愉快生活,要加强学生的娱乐生活,开展体育、文娱生活,辅导一些体育知识、健身方法,教一些歌曲、排一些小型节目等。

7、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本年度将通过讲座、报告、讨论、心理咨询等形式,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调适和矫正。帮助同学解决心理上的疑点,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压力。

8、家庭访问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五老”队伍深入家庭进行家庭访问活动。

9.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九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与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必须具备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等, 使其工作从传统的被动型、经验型向现代的主动型、科学型、专业型转变。所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就其群体而言, 是指高校辅导员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 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就个体而言, 是指高校辅导员自身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成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终生职业的专业型人才, 并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辅导员专业化的过程, 就是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 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训, 使辅导员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 提高自身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全面有效的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 (1) 。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制度路径

制度是一切行为的规范准则, 辅导员这一职业也要有严谨、完备的制度作支撑。这就要求高校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来保证辅导员有一条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

(一) 选聘制度。

在高校的教师群体中, 辅导员是具有明显特殊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注重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工作, 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高校要按照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职称评聘体系, 严把入口关, 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 也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公开招聘, 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专门成立选聘小组, 研究并制定应聘应聘条件, 满足学校实际需求。在选聘的过程中, 选聘小组要严格把关, 按照考核程序实施, 保证选聘工作的严谨、科学、公正、公开, 同时也要与师生进行双向交流, 注重反馈意见。严格的选聘体系将为高校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保障, 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的问题, 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 培训制度。

我国高校辅导员大多数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生管理教育, 仅仅凭着工作热情和经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这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要求和发展趋势是不相符合的。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就必须转变工作理念, 为辅导员职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培养体系。为了有效建立和健全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期, 还需强调实践工作。要强化新辅导员的岗前培训, 要在辅导员任职后为其提供定期的业务学习的机会, 对辅导员进行规范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

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大多数比较强调对岗位任职要求的培训, 这种培训往往从宏观角度进行, 缺乏系统性, 培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内容很宏大, 往往流于形式。另外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培训过程和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一般来说辅导员培训都是全校性的培训, 人员比较多, 培训的形式多为讲座和报告, 很难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价。当下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应努力克服以上不足,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

(三) 考评制度。

在职称评订制度上, 除了要考虑到科研、工作年限等基础之上, 为了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再突出个人工作业绩。高校应在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基础上, 以德、能、勤、绩为标准, 制定出符合辅导员工作特性的考核与职称评定制度, 安排专门的辅导员职称序列, 与教师职称相吻合, 使辅导员的职务晋升体系加以完善, 从制度上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 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要从根本上重视辅导员的考核工作, 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作为单位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将其纳入领导绩效考核范围。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开展情况作为辅导员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 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薪酬待遇和职务升迁紧密联系起来。辅导员考评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辅导员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是考核体系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要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情况, 精化工作标准, 把一切影响他们工作的因素都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不仅要将可量化地工作业绩作为考核指标, 同时对于其组织能力、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的定性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确保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得到客观的评价。总之,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关系着高校教书育人的工作大局, 关系着社会主义青年人才的培养, 关系国家的繁荣兴盛。辅导员肩负着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 其工作复杂, 责任重大。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要科学、合理, 富有实效, 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高校承担着培育社会发展和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为了实现对学生有效的终身教育, 为了维持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早日实现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有力的保障。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需要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 也需要学校的支持, 更需要辅导员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昌国莹, 梁伟, 孙景福.浅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3) :17.

[2]张德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6.

[3]王利.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4.

[4]贾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12.

10.校外大型活动申报制度 篇十

一、校外大型活动必须由组织者提出申请,经校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二、活动必须精心设计,组织,并明确负责人(责任人)

三、申请报告已有以下内容

⑴.活动时间、地点,⑵活动内容、要求,⑶活动地点的安全状况,⑷活动过程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何预防,⑸活动的交通工具,是否按有关部门的规定,(如汽车应包公交公司或正规的出租公司,做好保险,不能超载等)

四、活动前必须进行一次目的意义及安全教育

五、以上各条例自觉遵守。

11.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助理辅导员制度,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助理辅导员制度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助理辅导员又称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或者助理班主任, 是指由高年级学生 (一般为学生干部、党员、预备党员等) 担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助理, 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指导下, 协助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教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岗位。该制度的服务对象既包括辅导员, 又面向大学新生。助理辅导员制度以助理辅导员联系新生班级的朋辈教育形式, 在辅导员和新生之间建立桥梁和纽带, 让高年级优秀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为新生领航, 能够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示范性, 从而缩短新生的适应期, 切实提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助理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工作, 是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作为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 也处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沿。但近些年来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 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 学生人数剧增, 因而学生工作任务愈加繁重, 但相比之下高校辅导员数量的增加却非常有限, 人员配备相对紧张, 在很多高校都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200的要求。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 每位专职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数量都在七个以上, 管理的学生人数平均在260人以上, 有的甚至能达到400人左右。此外, 这些专职辅导员中还有相当部分为新进辅导员, 在学生工作方法和经验上都有所欠缺。这样一来, 很多辅导员每天陷于各种繁杂而忙碌的事务性工作之中, 从而不能真正发挥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功能, 细致深入地开展学生工作, 也无暇对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有效改进与创新。

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时期, 面对与高中迥异的大学学习方式和陌生的生活环境、人际环境, 他们迫切需要有人在他们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和正确的引导。因此, 对新生教育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以及将来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可以说, 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做好教育和指导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

基于上述背景, 助理辅导员制度应运而生。在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助理辅导员机制, 是对辅导员制度的有益补充, 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 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是培养学生探索新途径的有益尝试

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学生主体特性变化巨大的情况下, 以辅导员制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给管理领域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 那就是缺乏学生间的自我管理和交流。助理辅导员制度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给了管理和被管理学生双方一个能够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主动介入, 弥补单一的辅导员制度的不足, 把院系的各项育人工作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 深化院系的教育培养效果。因此, 这一制度的推行能够为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挥积极作用, 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 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 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有助于辅导员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前所述,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加和专职辅导员人数配备的相对不足之间存在较突出的矛盾。通过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 让高年级优秀学生在专职的辅导员的带领和指导下担任助理辅导员, 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为辅导员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使这支队伍既有专职又有兼职, 专兼有机结合, 形成上下一致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有效地缓解了辅导员时间紧、无精力抓学生工作的局面, 将辅导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地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人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也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更加精简、有序和高效。

(三) 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有利于提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新生进入大学,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 他们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助理辅导员与新生在年龄上接近, 在身份上又同为学生, 所以容易和学生在身份上、观念上、兴趣上拉近距离, 沟通起来也较容易, 共同语言较多。此外, 助理辅导员又是高年级中品学兼优者的代表, 学习成绩优秀, 能够对新生的专业学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帮助。因此, 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助理辅导员制度, 有利于新生更快地进入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状态, 缩短入学适应期, 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促进新生的更好发展。

(四) 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有利于助理辅导员提升自身能力, 能够很好地锻炼一批学生骨干

助理辅导员通过协助辅导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 会站在院系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 这就有利于他们树立全局观念, 提高协调能力。通过指导新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他们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协助辅导员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他们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较大提升。另外, 当他们在做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 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因此, 担任助理辅导员有利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对于助理辅导员是一个极佳的锻炼和成长机会。

综上所述, 推行助理辅导员制度是对学生工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更大实效的创新之处, 有利于形成促进院系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助理辅导员自身锻炼与成长的“四赢”局面。

三、助理辅导员制度的实施

(一) 助理辅导员的选聘

学生助理辅导员的选聘应在院 (系) 党总支的统一部署下进行。

选聘范围:除新生外各年级的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

选聘程序:本人申请→民主评议→择优推荐→面试→重点考察→院 (系) 党总支会议通过→公示、聘任。

选聘数量:根据开展正常工作的实际需要, 按年级或专业的具体情况相应地配备助理辅导员, 班级与助理辅导员岗位的比例通常为1:1。

聘期:助理辅导员的聘期一般为半年。

(二) 助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助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辅导员的领导下, 协助辅导员进行新生的事务性管理, 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帮助新生处理刚进入大学遇到的各种困难, 建立良好、高效的班级组织。

助理辅导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协助辅导员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贫困生情况及心理问题学生的及时发现;

2. 协助辅导员及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新生的各项档案, 包括新生个人信息的统计、新生心理普查及发掘具有特长的学生;

3. 协助辅导员做好学校学院有关文件通知的上传下达;

4. 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学生干部的选拔及培训;

5. 指导新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6. 负责本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 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生活环境的熟悉、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7. 协助辅导员及时发现并准确反馈新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协助处理突发事件, 以保证新生的顺利过渡, 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对于助理辅导员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 切实加强对助理辅导员的培训与指导, 推动助理辅导员更快成长

尽管选拔出的助理辅导员多为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品学兼优且素质过硬, 但他们在专业管理方面水平较低, 且阅历尚浅, 在某些方面不尽成熟;加之由于他们的站位、视野等不同, 处理学生事务时往往站在学生的立场, 容易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形成工作阻力。因此, 必须对他们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与指导。

鉴于此, 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邀请资深辅导员对新选拔出的助理辅导员进行先期集中培训, 通过讨论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 树立“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 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念和思想高度, 帮助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并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做到与院系和辅导员保持一致。这些工作需要在新生入学之前完成。另外, 当新生开学、助理辅导员真正参与到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之后, 辅导员要定期召集助理辅导员汇报工作情况, 帮助他们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 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加以纠正并引导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从而促使助理辅导员尽快成长进步。

(二) 根据新生群体的不同特点, 合理安排助理辅导员所负责的专业与班级

在有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 存在着多种培养层次的学生并存的状况。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 既有统招的四年制本科学生, 也有统招的三年制专科学生, 还有非统招的两年制“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新生在知识基础、录取方式、学习层次以及专业特色等方面都各有差异, 所以在划分助理辅导员负责的专业与班级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 尽量使每位助理辅导员负责与自身特点最接近的班级, 保证其对工作对象特点有较好的了解与认识, 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效。

(三) 入学初期过后, 助理辅导员应尽快实现工作重心上的转移, 加强辅导员与新生间的直接联系与沟通

助理辅导员多由高年级同专业优秀学生担任, 作为学长, 他们在年龄上与新生相仿, 易于沟通和交流, 能及时了解新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并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体会给予新生相应的引导。在新生入学初期特别是第一个月内, 助理辅导员主要是通过接待新生注册与报到、组织新生参加学校的各项基本活动、走访新生宿舍、组织班级活动以及对新生进行摸底了解等途径协助辅导员做好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是新生大学最初的“引路人”, 是新生班级的直接管理者, 辅导员可以借助于助理辅导员制度这一平台更迅速和真实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解决新生在一些方面遇到的问题,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细致度与深入性。但在度过了第一个月后, 如果仍然对于助理辅导员有较大依赖性, 那么在接下来的班干部选拔以及奖助贷评选等工作开展时, 辅导员将会面临着由于缺乏与新生的直接接触因而对班级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群体 (如临时班干部、贫困生、问题学生) 不够了解的挑战。此外, 由于助理辅导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与新生接触最多的人, 所以新生习惯于有事先找助理辅导员, 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生与辅导员之间感情的培养和建立。

因此, 在度过了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 助理辅导员应开始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 即由之前的通过与新生直接接触、为新生与辅导员建立间接联系转变为通过在新生与辅导员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给辅导员创造更多的与新生直接接触的机会, 并适时淡出新生的生活, 从而推动辅导员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 构建助理辅导员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并注重对助理辅导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积累与推广

在为期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中, 助理辅导员会逐渐积累一些自己的感悟与心得, 若对此加以及时的总结, 便会成为今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通过构建助理辅导员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如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研讨会、工作坊等) , 在现任助理辅导员之间以及现任助理辅导员与之前已经担任过该职务的优秀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引导他们互相借鉴工作经验, 探讨工作方法, 从而促进助理辅导员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 院系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也要及时收集这些重要信息并加以归纳和研究, 同时加强和其他院系的切磋, 不断修正和完善助理辅导员制度, 实现制度的二次创新。

在我国现行辅导员队伍配备相对不足、队伍不稳定的情况下,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助理辅导员队伍对于缓和辅导员队伍的不足能够起到很大补充作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勇于改进、勇于创新, 不断完善和深化该制度,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 促进助理辅导员制度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桦, 姚植兴.高校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度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5) .

12.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申报审批制度 篇十二

为确保师生安全,使各种校外活动顺利开展,达到良好的效果,特制订本制度。

1、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在计划内安排的年级、班级外出活动,必须报校长批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劳动等大型校外集体活动,必须上报县教育局审批,请示要附活动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和责任人名单。

2、加强对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管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应当排查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外出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配备学校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等活动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保护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3、禁止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行为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以外的活动。如:在交通要道上宣传、到医院等有传染源的地方劳动、在高层建筑上擦玻璃等。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火灾扑救和抗洪抢险等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自愿参加,也应阻止。

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演出等活动。

5、外出活动需要乘车的,要做好车辆的检查,并与承运单位签订交通安全协议,不得超员运行。

6、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由学校写出申请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7、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责任人要处理及时,并及时上报学校主要领导,未及时上报或延误事故处理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3.校外辅导站制度 篇十三

(2012-2013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宾县第三小学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以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未成年人,立足于未成年人的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2、密切与学校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主要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要工作之一,要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做好未成年人的个别心理辅导工作,为来访的未成年人提供咨询,对他们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未成年人,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开放时间为:

上午8:30到11:30,下午1:30到5:30。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针对未成年人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改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3、做好心理辅导人员工作培训

心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能够指导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确判断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并恰当处理,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进行个别和团体辅导。

4、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上一篇:高校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学生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