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精选12篇)
1.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一
李集街得胜小学校本培训教研
工作简报
李集街得胜小学主办(第2期)
2015年11月20 日
“校本教研、科研课题”专题培训
——记得胜小学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教研工作以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为主线,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2015年11月20日,我校组织了校本教研、科研课题培训后,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引领自发自动的教育变革行为,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认知体系。注重校本培训学习,通过认真组织阅读、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以期在教师理论引导、教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切实作用。在这过程中,使教师产生内在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解读重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交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发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完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提升。通过校本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2.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二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必须立足本校实际问题。其实际意义在于:1显示出教研的全方位进行和效度, 即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基本力量集合成三位一体的结构;2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 使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自觉开展教研,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3提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这一循环往复、不断生成发展的教研过程, 赋予教研活动以生命力。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要求其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也只有以此为标准, 教师才能够尽快成长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创造者,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所以“校本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
2. 对校本教研的定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 我们所做的与所说的总是相距很远, “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培训效果何在?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使培训走向校本, 再由“校本”走向“师本”, 而不是简单地在“培训”前嫁接“校本”这两个字呢?经过深思与探索, 我们将校本培训下移为校本教研, 将其定位于理念提升与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 重点指向教师的行动层面, 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等。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1.抓好“三个层面”
(1) 抓好基层学校的常规研讨。中心小学下属的基层小学, 因地理位置不同, 规模不一, 条件不同, 师资各异, 发展不均衡。因此, 中心小学要指导各基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 每周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 并把着力点放在理论学习和研究如何解决本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
(2) 抓好教学片点的片区研讨。为使教师之间的互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使一些偏远学校或教研力量较为薄弱的小学校能够走出封闭的圈子, 中心小学可以建立教研片的教研网络。如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 (以下简称“中心小学”) 把18所小学划分为4个教研片, 每周以教研片为单位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 组织学校行政和对应年级对应科目的任课教师, 共同研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以多途径的互动实现教研资源共享, 提高教研实效。
(3) 抓好中心小学的集中研讨。中心小学经常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内容上也按学科的不同安排了课堂教学现场。同时我们还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以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上好每一堂研讨课, 中心小学认真组织教师、教研员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 听课教师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专家或课改指导组责任人点评的形式, 促成“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教学研讨流程, 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集中研究, 教学教研的潜能在专家、教研员、学校行政、教师之间的不同看法相和互碰撞的热烈气氛中得到释放, 其余波也在往后的教研中得到扩散。
2.用活“四种载体”
(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常用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共同分析课程标准, 教材重点、难点, 研究学情, 制订教学目标、方案, 并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中心小学在组织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教师二次备课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每位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中, 既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形成“个人精备 + 集体研讨 + 个性整合”的集体备课模式, 切实实现“同伴互助”下的共同成长,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例研究。课例, 教师每天接触却又常为此困惑,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课例研究作为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载体。通过课例研究, 让教师以结合新课程理念为起点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在此基础上, 还要求教师在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所提供的课例还存在哪些问题, 离新课程的理念有多远, 应该怎样改进, 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的施教程序和施教方案。
(3) 学术沙龙。为加强教师间的互动, 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思想以实现共同进步, 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始阶段, 活动的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由学校指定, 为全体参与打下基础;进入成熟阶段就可向教师广泛征求选题, 选出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公布后就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 进行交流和探讨。其过程追求不同观点的交锋, 结果也不苛求形成定论, 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思想。
(4) 课题研究。近几年来, 中心小学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县级的课题研究, 还发动基层学校教师参加小课题的研究, 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增强了群体研究意识, 提高了协作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 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资源在研讨交流中激活和增值。
3.建立健全“两种机制”
(1) 建立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推进课改的全面实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中心小学建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 负责组织领导;适时调整课改领导组和学科指导组, 打破排资论辈的传统观念, 把一批来自课改实验第一线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勇于实践的“课改新星”, 充实到学科指导组, 为课改指导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
(2) 健全激励机制。教研活动不要成为“例行公事”“一潭死水”, 这就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校本教研中学习提高—反思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这就增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 集学习、交流、提高于一体, 受到教师的欢迎。为进一步激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 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及时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激发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教研不再是苦累的代名词, 而是充满着活力。
三、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校本教研”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尤其是在指导教师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 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实施校本教研以来, 不少问题也呈现出来。
反思一:多数教师尚未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其原因有:1教师理论水平、教研能力的不足;2长期行政式教学的影响;3误解“专家引领”, 不敢挑战权威;4运作体制仍存在问题。
反思二:教师习惯于“教”而未能进入“研”的状态。不少教师长期以来都凭经验教书, 未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同化”并达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习惯根据上级或教研人员的框架参与教研, 突然“各自为战”便不知所措。
反思三:研讨中, “人云亦云”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教师“爱面子”、怕说错;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学习时只是一味接受, 而不是批判性的, 缺乏自己的见解。
反思四:只注重结果, 未能侧重于“生成性教研”以及“生成教研的方法”, 这很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而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循环往复、不断生成的, 所以需要我们对结果再进行反思, 深化教研, 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3.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篇三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4.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四
简 报
第一期(总第一期)
学校: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编辑:胡春华 校长:龙安焕 日期: 2017年11月24日 —————————————————————————————————————
“国培计划(2017)”—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活动
目录
1、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州民高研修活动启动仪式
2、州民高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3、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平台坊主会议召开
4、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研修网络平台学习研讨
黔东南州民高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启动仪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遴选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各地各校申报、推荐,省教育厅综合评审、公示,我校被列为50所第二批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2017年10月24日上午,州民高全体教师集中学校大会议室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启动仪式,州民高纪委书记杨文羽及副校长张薇、张春出席会议。在启动仪式上,学校副校长张薇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平台,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校通过遴选成为第二批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我们要加大重视力度,努力营造教师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各项学习,为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副校长张春提出要尽快制定出研修项目标准,抓好典型并及时总结,做到切实有效,作为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要为其他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纪检书记杨文羽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在校内形成学习风气、研究风气、实践风气。研修过程中要根据教师自身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研修内容,为加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启动仪式主持人校教研科唐绍波副科长宣读了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的有关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并对进一步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进行部署。全校教师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
州民高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开展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规划及培训单位遴选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教师发[2017]73号)贵州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管理执行办公室《关于充分利用“国培项目—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项目”推进贵州省校(园)本研修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黔校示管办通【2017】1号)等文件要求,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校本研训示范校教师研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抓手,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绿色·智慧课堂”的校本研训活动,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学科教学特色,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专来化发展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研训目标 1.三年目标:
通过参加校本研修示范校国培项目网络研修-以“学”为主,线下结合实际开展校本研修--以“研”为主,进一步以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改革教法,尝试构建新教学模式,改革学法及学法指导,以“用”为主。使我校全体教师专业成长上升一个新台阶、课堂教学得到明显优化、教学模式得到更新、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出现一批省级、州级名师和骨干教师,造就一批教坛新秀,组建一个名师团队并辐射到全州教育。
2.本期目标:
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参与项目要求的研修活动和学校结合实际开展的不同形式的研训活动,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批各级名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教研质量、辐射服务本地区学校及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使教师课堂教学在研修中走向优化
全体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尊重、赏识、激励、期待”的育人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从优化课堂教学中发展教育,学术立人,文化立校。
2.使学校校本研修质量得到提升
有效运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三种研训方式,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提高,形成思路,指导实践,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构建完善我校“绿色·智慧课堂”学科教学模式,抓好学、研、用三个重要过程,切实提高校本研修质量。
3.形成名师团队服务本地区学校教师
三、校本研训的内容与形式
1.网络研修:
根据项目组提供的课程资源和具体的要求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上线学习,督促联络员、坊主、学员按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计划、简报等研修任务。积极研习理论、研磨案例、提炼方法、分享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工作坊简报由各坊主负责,学校研修简报由教研科胡春华、石焱丹负责)
2.校本研修
学校结合网络研修及教学实际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根据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要求,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决定着内容的丰富性、可接受性、消化性。校本研训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活”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出特色。
主要进行五个方面的工作:
(1)师德师风的培训。根据学校师德培训方案,采取讲座、征文、观看录相等形式,进行专门的师德师风培训,促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高。
(2)结合我校“11110教师工具箱”的建立,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开展好“11110教师工具箱”课题的充实、研究、汇报答辩工作。
(3)结合学校课改项目“绿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继续开展好各学科已构建的教学模式课堂实践研究,各学科组长、各坊主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实践汇报、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研课磨课、观课议课等活动,完善构建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
(4)认真研究现有高考的复习备考,研究复习课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和研究学习指导方法,解决备考中出现的性问题,切实提高复习效果,提高高考成绩。
(5)着力研究2018年实施新高考政策下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复习备考创新方法、学生选课、教师开课、学生学法等问题的立体研究探讨,制定相关策略,尝试实施。
3实践体验
突出校本教研,增强创新意识,主要有
(1)抓实抓好课堂教学研究,上好“青年教师汇报课、课堂教学改革达标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每次上课做到每听必研,每听必评,将研训贯穿于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研课之中。让教师在研评活动中交流、受益、提高,达到“以课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同时积极为教师创造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机会,努力让更多的教师在更高层次受磨练、长见识、展个性、积累经验,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2)切实搞好日常教研活动,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三定三统”,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统一进度、统一命题、统一检测。使教研活动有序有效有创新。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确定课题为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拓宽思路。
(4)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每月上传一份教育随笔;每周进行一节听评课;每学期上传一份试卷;每学期上一节校内汇报课或展示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类书籍。
四、组织机构:
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组
长:龙安焕
副组长:张春
张薇
郑胜文
成员:唐绍波 潘贵金
吴荣华
吴展纶
石焱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 唐绍波
成员:潘贵金(兼学校管理员)石焱丹(兼学校管理员)
胡春华
杨
兵
各坊主名单: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语文组工作坊:
王延乐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数学组工作坊:
杨
兵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外语组工作坊:
孟
群 黔东南州民高政史地组政治工作坊:
杨武铭 黔东南州民高政史地组历史工作坊:
谭久华 黔东南州民高政史地组地理工作坊:
吴光辉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物理组工作坊:
石道全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化学组工作坊:
潘倩倩 黔东南州民高高中生物组工作坊:
欧孟发 黔东南州民高综合组体健工作坊:
赵光蕊 黔东南州民高综合组信息技术工作坊:吴展纶 黔东南州民高综合组美音综合工作坊: 徐庆平
五、保障措施:
1成立学校研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样本研训管理网络。
2健全考核制度,增强培训的责任感。
(1)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到工作日清、周结、月汇总。实行绩效考核挂钩,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校本培训个人档案
对教师参加学校集中培训和参加上级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对教师个人自学笔记、听课记录、公开课、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情况进行检查记录。
(3)建立学校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校校本培训的制度,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总结,自主培训活动材料。把教师的基本功合格证书和参加业务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优、评先的依据。
六、认真做好总结及表彰工作:
研修工作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9月为准备启动阶段,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为实施阶段,2019年9月为总结验收阶段。(每学期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研讨、表彰等工作)
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平台第一次坊主会议
为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助推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建设,打造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跨时空、开放式校本研修,有效解决校本研修中工学矛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及时建立了由本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指导团队,指导、引领和组织研修工作。为更好地对“教师工作坊”进行主持管理,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工作,10月23日下午,我校校本研修“教师工作坊”坊主在学校行政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坊主会议,会议上,教研科唐少波副科长介绍了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平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他强调“教师工作坊”必须具备成员管理、计划发布、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要提供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协同研修工具,确保“教师工作坊”之间互联互通,有效支持跨工作坊研修,实现资源共享。坊主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工作坊成员开展研讨活动,制定网络研修计划与学习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参训学员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进行指导、作业布置与批阅、为学员们解疑答惑、微课的制作指导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的推送工作等。会议最后张春副校长作了发言,他希望各位工作坊坊主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为校本研修“教师工作坊”创建优质的网络学习研讨平台,让每个教师都能在这个研修平台上得到成长,有所收获。
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研修网络平台学习研讨
2017年11月13日,贵州省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正式开班,州民高113余教师积极投入网络学习并进行研讨,截止到11月24日,第一阶段学习研讨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学员们在交流中表示这种网络共享形式的学习研讨受益匪浅,学到了新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新的动力。大家都一致认为,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必须终身学习,人民教师是平凡的职业,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但要真正做好就得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的起点,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阅读大师文章、常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教育论坛。在百忙的工作中,能够参与这种灵活的学习研讨,大家都认为是难得的成长机会,因而都非常珍惜,许多教师一个学习视屏反复播放,临睡前不忘学习。自从开班以来,大家都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参与评论交流,及时提交作业,认真领悟和反思,团队中学习氛围浓,学习劲头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助校本研修这个平台,教师们的专业修养和思想境界必然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5.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五
一、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 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 我们的校本教研模式首先强调“学为先”。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例如, 我们在教研的时候, 经常向数学老师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各种报刊资料目录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书籍等。通过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
二、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诊”, 即像医生会诊病例一样, 诊断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我们把教研活动变作“会诊室”, 辨难解疑, 解决需要研讨、交流、辩论的问题。无论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或新教师, 根据自己存在的困惑, 提出问题或设想, 都可以借助“会诊室”, 开展群体合作式的教研。
我们利用集体教研时间, 规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每次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然后通过集体讨论, 得出统一的意见。通过教研会诊, 增强了教研氛围, 促进了教师参与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为了调控教学,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开展了“诊断式教学考查”。不定期对一些重点单元进行测试, 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 找差距,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 及时查漏补缺。如一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考查, 二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考查。通过这样的诊断教学, 拉近了班级差距,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青年教师就如璞玉, 如一把未开锋的刀, 只要用心打磨, 璞玉就能焕发光彩, 钝刀也能成为利刃。“磨课”这种教研形式, 突出的就是教学历练。在教研活动中, 让他们“磨”设计, 磨的是理念, “磨”课堂, 磨的是技能。“磨课”强调同伴参与, 突出一个“练”字, 而且还是反复地练, 才能达到效果。
“磨”是在教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做主角的机会, 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 就像璞玉一样, 经过雕琢都可以成为良器。这种“临床式”的历练, 其价值不仅仅能让教师上出精品课, “磨”的经历更是一笔财富, 对于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以最好为终极目标, 体验成长、体验成功才是闪光的东西。
四、思———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窍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和修正的过程, 更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 构建“学·诊·磨·思”校本教研模式,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它将给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我们就着手对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开展的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和研究, 总结出“学·诊·磨·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学”, 重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重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诊”, 重在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磨”, 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练, 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技能上得到培养;“思”, 重在教学得失反思, 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得到提升和拓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6.农村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之我见 篇六
“小学语文”:“小学”是学生学习的低级阶段,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备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但不够全面、完善。“语文”是教学科目,语文课程内容广博,涉及各学科的知识面,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的知识外,还应知识广博。
“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实际工作,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校本研究”的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它并不是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根植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出有价值且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
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学校语文校本教研的核心放在理论学习,经验吸取,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提高理论修养之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分析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发展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1.以新理念、新課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各位教师要以新课标和基础教育纲要为准绳,结合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形成以校、组、个人研究的校本教研网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初步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做好自学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做好课前、课后的教学信息反馈和典型案例的撰写和分析工作,建立对此项工作的评价机制。
5.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发挥“土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青年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成功经验;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
⑴读书自悟促成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心得体会。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与能力。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心得、书感想,使所有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撰写中提高。
⑵发挥集体智慧,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发挥教师集体优势,取长补短,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制定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中心发言人个人自备——集体研讨——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形成教案。期初由备课组长定好计划,同时发给本组成员。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进度;“两强化”:强化课程意识,强化研究意识:集体研讨、实践反思、内化提高。学校安排每周周二下午两节课后为语文 “集体备课日”和“业务学习日”,使校本教研在时间上得到保证。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并做好中心发言人的安排。
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备”,即个人备、集体备和复备。个人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所教单元教材进行钻研,在书中写好批注;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酝酿课堂实施方案;集体备:集体备开始后,由备课组长安排主讲教师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都要认真领会,记录自己认为更恰当的方法、策略、案例等。课堂教学结束后,由各位与会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备课组长还要针对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并最终确定教学思路与方法。复备,集体备课完成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和确定的教学思路,结合集备思想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备课,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备课方案。
⑶磨课练兵。为了提升老师的上课水平,要鼓励教师多上公开课。邀请校内骨干力量参与磨课教研。在磨课时,我们倡导“好课多磨”的意识,磨课活动中很少听到“人情话”“场面话”。有时大家站得角度不同,唇枪舌剑,不亦乐乎。磨课的受益者不仅是上课的老师,参与听课的老师由于思维的碰撞,也受益匪浅。
7.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七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由于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指挥棒,而美术科目又不在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之内,所以造成了学校及学生对美术科目的严重忽视。美术学科在当今社会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主要跟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传统观念有关,这些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病需要及时发现然后解决,不然不足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像主要学科那样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美术学科也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美术老师就处于没有指挥的混乱无组织的体系之下,也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低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鲜少获得收获。
而且美术学科的课程资源缺乏,美术老师并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供参考,教育信息又闭塞,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了解,最新的美术教学资讯不够畅通,导致美术教学落后于美术学的发展。
学校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白的衡量美术老师素养的标准,导致了美术老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因为美术教学标准的不明朗,美术教学的质量主要依靠美术老师的基础素养,但是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不平均。
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会发生征用美术课程时间的现象,导致美术课程不能够得到正常开展,就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了。
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方法
1.建立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要想提升美术教学水平,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设完备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美术老师有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至于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当然学校要经过完备的考察与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章程,使美术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美术教学。在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美学文化在不断的交融碰撞,小学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美术的最初时期,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眼界的开阔性,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兼收并蓄,使学生接触到全世界的美术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在日后的美学素养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丰富美术教师教学手段
美术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美术学习的渠道。美术学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通过美术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在进行美术基础理论学习时,老师切忌不能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枯燥生硬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开展。美术老师不妨多向学生展示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手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大脑思维对色彩与图画更加敏感,所以教师在展示绘画作品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以及大脑思维能力。
在课余时间,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和艺术展廊进行实地观察,毕竟图片与真实绘画作品还是略有不同,通过近距离与绘画作品的接触,能够得到更多更细微的感受。而且参观美术展览更大的意义是养成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也使学生融于艺术文化之中,用展厅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绘画实践活动,毕竟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老师要多开展绘画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锻炼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倡个性化的自我创作,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3.提升教师美术素养
美术教师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美术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建立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提升自我美术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教授学生,培养全面型的美术人才。
8.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地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
1.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
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2.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
学校根据教材统一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3.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
未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内容,具有多种能力。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转向综合性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未来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对策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课形态课程。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校本化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根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就是要让实践活动与学生、老师、学校实际结合起来。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
2.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设计要有较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如很多地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以名胜古迹为主题内容,通过对我国名胜古迹的介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名胜古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理解和热爱。这个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另外活动主题要小,要选择一些切入点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3.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要尊重学生自主性
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协调等因素,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接受性。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4.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着眼于学科交叉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取向就是课程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以某门课程的知识为主要知识体系的课程,它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形式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5.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9.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九
一、创设主题情境, 确保活动实效
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每一课程教学内容都是我们都精心营造的每一个活动的生活化主题情境, 这一些主题情境往往散发着浓郁的校园活动特色, 融入了中西方节日文化, 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例如, 在“菁菁校园”板块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开展《丹桂飘香游校园》《桃李芬芳谢师恩》《方寸名片识新朋》《欢笑青春皆友谊》四大主题活动, 给学生展现一幅生机勃然的校园画卷。活动中, 借数码相机拍摄校园景色, 熟悉校园融入校园; 组织手工制作创意贺卡, 献礼教师节, 拉近师生距离;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名片, 参照名片礼仪编演小品剧“递名片”, 带起生生互动;根据陶泥艺术品特点, 尝试捏制同学表情, 定格欢笑的瞬间。
本板块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化全新的课程形式。突出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强化技能融合与街接的特点, 充分体现“综合性”、“体验型”、“互动型”。
二、渗透民族文化, 架设心路桥梁
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中, 我们引入印章与篆刻、陶艺教育、剪纸、烹饪教学, 并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这是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 我们在“喜迎新春”这一板块的教学中, 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设计的《汤圆飘香冬至到》《春联窗花盼新年》《可口年饭情满溢》《张灯结彩元宵节》分别从中国传统的冬至节、 春节、元宵节着手, 在让学生掌握烹饪技能、手工剪纸的同时,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 实实在在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最终达成“龙的传人, 不忘吾根”的思想觉悟。
这样, 就能够在具有民族文化的活动内容中提升小学生的民族热情感, 促进他们的思想形成,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呈现综合知识, 形成多维评价
为达成有效教学, 在课堂中清晰地呈现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 让专业技能形成完美的统一, 我们制定了一个通用课堂教学活动模板。每课均由一段亲切的活动建议开始, 让学生明确主题活动。然后以“活动过程指导”开展活动组织、教学新课, 针对不同专业技能, 设置多达十种以上的框架, 如:“现场频道”、“技能贴士”、“心灵体会”、“佳作欣赏”、“资料卡片”、“热点访谈”、“追溯文史”、“民俗传说”等。活动结束以后, 开始完成探究思考任务。这些任务也根据实际的专业技能进行展示。
例如, 在《八月十五倍思亲》一课中, 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
“民俗传说”:人们把中秋佳节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请同学们探寻中秋节的来历。 (运用查找资料法揭开中秋节的起源之说)
“小组沙龙”:聊聊今年中秋节是如何度过的? (小组成员利用访谈法相互交流情感)
“民俗体验”:“浓情中秋吃月饼”, 教师分发月饼, 要求小组成员观察月饼实物的形状、饼面图案及拼面字的含义, 并请小组成员品尝月饼。 (小组成员运用观察法探究事物)
“我的发现”:月饼的形状有哪些?饼面的图案设计有何讲究?饼面题字有何深刻喻义。 (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形成问题意识)
“定格中秋”:制作一枚陶泥月饼, 用泥板成型法, 制作月饼的饼身。用徒手捏制法, 捏制表面图案, 并粘连在饼身表面。设计制作一枚仿真月饼, 长宽厚薄参考实物月饼, 饼面图案与题字要求突出浓郁的中秋节气氛。
“技能贴士”:泥板成型法之滚压法和拍打法参考。
“评价书签”:评价指标。 (泥月饼外观创意、粘连技术、我的收获)
这样, 学生就能够通过多维的活动在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中对“中秋节”的相关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 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10.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
【关键词】校本教研 小学语文 教学 途径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0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课改实验的主旋律,也是教学相长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校本教研,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基础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二是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三是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在课改实施中仍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惑。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探究活动?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我们需要更实际、更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提高老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基础。
二、确立研究课题,明确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好读书。
把老师平时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介绍给学生,读给学生听;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使学生之间进行同伴交流;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及时根据书或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2.引领学生探索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因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语文课文已不再是灌输、训练的工具,而是学生以主动学习方式与之对话、体验、探究的文化载体。阅读成了一种“聚会”,是作者被读者相约或召唤入场,读者与作者对话并以个性化方式去体验课文,去探究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3.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运用。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出了一个号召,即“大家共享阅读的快乐”,只要每个学生手里有一本书,然后交换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就会扩大几十倍。有好书好文章,同学们会争相传阅,或者由语文课代表读给大家听,或者把好的文章抄写在板报上……我们的学生还有一个阅读资源库,学校把每次考试的优秀作文贮存在电脑里,并经常印发给学生阅读。读身边的文章,读自己的文章,学生们的兴致会更高。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阅读就是他们搜集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写读书笔记可以进一步深化他们在阅读中的收获。学生入高年级以后,就培养他们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几年过去,有的同学写了一千多页的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与写笔记,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其感受体验生活的敏感度也得以提高,为其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加强理论指导,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犹如鸟的双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碰到的问题越多,教师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如何把课改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评价一节课堂教学等。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指导。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统一组织学习,讨论课改的理念,探讨如何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互相帮助领悟新的教学思想,掌握并消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语文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学教研实际,适时总结,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迁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教案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研讨。
四、注重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1.抓好公开课教学。
抓好公开课教学,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深入备课,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进而在教学领域内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语文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青年语文教师的公开课,既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确保课堂质量,促使他们在教学上逐步走向成熟,从而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2.搞好集体研讨备课。
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
3.抓好四个方面的校本培训
(1)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熟悉、掌握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容,如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就是更新语文教师观念,吃透课改精神。
(2)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语文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材培训。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师驾驭教材的实际能力。
11.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一
一、创新模式, 激活主体意识
“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管理, 即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用“角色”和“积分”对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其中“角色”分为四种:主持人、教研活动的主要展示人、中心发言人、评议员。“积分管理”即每次活动时, 评议团对参与活动的不同角色给予分数评价;活动结束之后, 评议团将继续跟踪关注教研组成员在校园网站上对活动主持人所上传的主题帖的跟帖情况, 并进行相应的分数评价。“全员动态”教研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集体观摩主题活动的教学课例;中心发言人和台下教师对所观摩的课例进行评议;评议团按一定的评分标准对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教学课例展示人、中心发言人以及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师进行分数评价;现场抽取下一次活动的组别、专题及活动主持人, 所抽组别的备课组长对主题内容进行阐述。活动结束后, 主持人及时在校园网站“教学教研”板块中上传主题帖, 其他教师跟帖, 参与网站研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次开展“全员动态”活动时, 由于活动主题及参与活动的各种角色均由电脑随机滚动产生, 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都处于积极和亢奋的状态之中, 思索、交流、碰撞, 自主参与教研的意识空前高涨。
二、多管齐下, 强化管理
1. 建章立制, 促活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 学校先后出台并完善了《万安县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万安县实验小学“全员动态”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万安县实验小学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万安县实验小学教研之星评比细则》等制度, 为“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 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2. 注重“三保证”, 促活动“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全员动态”活动的有效进行, 学校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恪守“三保证”原则——“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和“效果保证”。所谓“时间保证”即学校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将“全员动态”活动与集体研讨相互穿插隔周进行。凡是学校举行校本教研活动时, 要求全体教师准时参加教研活动, 并纳入学校考勤。所谓“人员保证”即要求全员参与备课组集体研讨和“全员动态”活动, 缺一不可, 每次活动前教研组长必须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纳入优秀备课组评选。所谓“效果保证”即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全员动态”活动, 对于主题内容的选择、确定、呈现的形式及客观公正评价活动角色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与变革, 使活动能在“求实”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3. 注重激励评价, 促校本教研“星级”化
为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主体参与校本教研的意识, 学校教导处每学期把所有教师参与“全员动态”活动的累计积分纳入“星级教师”的考核中, 同时在每学年末对积分位居前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凡是被评为“星级教师”的老师学校将按考核制度的规定分期分批安排外出学习。如今争创“星级教师”已成为全体教师在工作中的不竭动力。
三、天道酬勤, 喜摘丰硕果实
“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开展, 开辟了学校教研教改的新天地。“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激活了一成不变的教研活动。每学期, 学校能充分利用县教研室安排的教学开放周之机, 集中向全县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展示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所开展的“全员动态”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 近两年来, 万安县实验小学中青年教师在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中获奖达40多人次;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教学论文竞赛中获奖有100多篇次, 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达30多篇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课件制作、英语听力、作文等竞赛获奖达120多人次。目前, 学校已有两个国家级课题、八个省级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结题, 其中有四个课题分别被评为国家、市、县级优秀课题。更为欣喜的是经过课堂教学的锤炼, 不少教师脱颖而出, 步入省、市、县骨干教师的行列。
12.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二
一、关注实际问题,将教师卷入校本教研
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疑惑,产生的心理困境和迷惑,这些都是教师在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并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结合这点,将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重点放在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方面。例如,“实践和综合”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一带而过,甚至是完全省略。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所遇到困惑提出问题,然后才筛选出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样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和工作实际紧密相连,校本教研具有实际意义,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校本教研中。
二、依托课题,开展卷入式研讨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依托,围绕着课堂优化而展开,能够将多种教研类型整合,体现教研一体化的核心理念。为了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惯有的思维和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经验共享,共同发展,可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全员参与,互帮互助
每次的教研开始之前,先通知每个参与者研究的课例,让所有教师在活动之前都有所准备。在教学观摩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最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汇总选择,挑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进行全体的讨论,每位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例如,以“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为课例,课例准备的过程是参与的教师共同完成的,集体合作,精心准备;课堂反应良好,不再是教师单独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差异性的要求。教研活动不再只是关注活动结果,而更加重视活动全员的准备过程。
2.全程参与,落实到每个环节
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校本教研,可以先观摩两节专题课,然后对刚才的专题课深入的探讨。例如,“‘数与代数领域的应用研究”,从课题研究的选择到课题的背景,到课题开展的设计,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分工协作,不再和以往旁观旁听一样,对于课题背后一系列的工作了如指掌。在课题的共同协作过程中,教师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在课题完成的总结会上可以毫无芥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其他教师也能在参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畅所欲言。
在这种高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从思辨中获得独自一人学习的时候学习不到的东西,从其他人分享的经验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价值进行重新的定位。
三、有效发挥卷入式校本教研的作用
卷入式校本教研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的交流,把零碎散落的教师个体心得和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可以集体共享的专业的教学系统知识资源。每次的教研活动,都会安排一些骨干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参加,进行点评和分析,专业人员参与校本教研是促进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教师们对课程理念的领会,对教学意图的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感悟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校本教研中会有很多新颖的观点涌现,为了保证对于教研成果的有效利用,最好对每次的课例进行录像,并做好文字记录,以方便回顾,还可以将资源上传互联网,给更多教育工作者共享,形成校本教研的资源库。利用这些丰富的真实教研材料进行反思,践行于教学,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研成果。使学校真正地成为知识传播和升华的场所。
四、反思和完善
卷入式校本教研不仅仅只是一个提供多方参与的共同学习的活动,还需要坚持对后续行为进行反思和跟进的持续机制。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主要的成效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教研活动认识上的进步,其二,教研活动的行为方式上的改进。把教学研究共识转化为教学建议,把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这才是教研的目的所在。教研活动不是随着一次活动的开展结束而结束的,还需要教研组的教师不断地反思和跟进,将教研成果进行实践,对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以检验教研结果。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寻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答案,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学现象和问题的思考,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校本教研中一直存在着研究的问题空泛、缺乏主体意识和团队意识等问题。卷入式校本教研模式,能够让校本教研如同磁场一般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让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提高有主动参加校本教研的要求。关注教学实际问题,让教师主动参与教研;选取课题,开展卷入式研讨,不断发展,才能让校本教研工作真正对教师教学、进修起到促进的作用。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推荐阅读: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0-03
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07-10
小学数学集中校本研修活动总结09-03
百尺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发言稿07-29
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06-26
小学教师校本教研训教学总结07-03
茶栈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12-06
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8-1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08-19
小学经典校本教材10-04